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同義詞詞典范文

    同義詞詞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同義詞詞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關鍵詞:同義詞;同義詞抽取;點互信息;潛在語義分析;余弦相似度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1-0128-05

    1 概述

    詞匯知識是自然語言處理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各種詞匯關系中,同義詞被廣泛應用于信息檢索的查詢擴展等各個方面,能提高文獻數據庫和網絡檢索的效率,實現檢索的智能化;并能應用于詞表、本體、語義網絡等知識系統的構建和互操作性的實現,以及應用在自動標引、自動文摘、自動分類、機器翻譯、自動問答等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抽取領域。同義詞抽取為其它信息的抽取提供了基礎性支持,可以對本體、知識庫、詞典進行正確性檢測,并對其進行擴充和完善。因此,抽取并構建大量的中文同義詞語料,對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各應用領域的性能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文本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使得利用人工方式抽取大量文本信息的難度日益增大。因此,研究如何從海量的文本信息中方便、快捷、準確、全面、自動地抽取知識(如“同義詞”)變得異常重要。

    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檢索領域中的同義詞的概念不等同于語言學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同義詞,不考慮其感彩和語氣;與語言學上嚴格定義的同義詞相比,其含義更加寬泛,主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檢索領域中的同義詞的概念不等同于語言學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同義詞,不考慮其感彩和語氣;與語言學上嚴格定義的同義詞相比,其含義更加寬泛,主要是指一個或多個能夠相互替換、表達相同概念的詞或詞組[1],主要包括學名與俗名(如“電子計算機”與“電腦”)、全稱與簡稱(如“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奧運會”)、新稱與舊稱(如“北京大學”與“京師大學堂”)、型號與代號(如“土星5號運載火箭”與“神農五號”)、書面語與口語(如“聊天”與“談話”)、同素逆序詞(如“演講”與“講演”)、大陸與臺灣的稱謂差異(如“操作系統”與“作業系統”)、外來語譯名(如“奧巴馬”與“歐巴馬”)、異形詞(如“筆劃”與“筆畫”)、語義近似詞(如“尊敬”與“尊重”)等。

    目前,大部分中文同義詞語料是人工構建的。人工構建的語料的優點是準確性高,能夠保證一定程度的質量;缺點是耗時費力,主觀性強,更新滯后,覆蓋面小,構建的語料庫規模較小,構建不當往往會對下一步的應用造成消極影響。另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中國對外交往的逐漸擴大,各領域的新名詞新術語不斷涌現,人工構建的同義詞詞典就無法及時體現隨時代變化的動態語言現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種從海量的文本中自動抽取同義詞的方法。基于此,該文研究了結合潛在語義分析與上下文互信息的同義詞抽取。

    接下來的幾部分詳細介紹了本文的思路。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相關研究;第三部分給出了結合LSA與上下文互信息的同義詞抽取方法;第四部分說明實驗方法和結果,給出相應的分析;第五部分進行總結,并展望未來的工作。

    2 相關研究

    大規模語料的同義詞抽取的難點是如何表達兩個詞匯之間的相似程度,即計算兩個詞匯的相似度,進而在詞匯相似度的基礎上識別同義詞。常見的計算詞匯相似度的方法分別是:1)依賴于已有語義分類詞典的方法[2];2)利用大規模語料進行基于分布假設的方法[3-4]。

    基于語義詞典的方法必須依賴語義詞典。語義詞典往往是由人工按照詞匯的語義類別組織詞匯而形成的一個樹狀層次結構。在計算詞匯相似度時,利用詞典中兩個詞匯之間的層次。基于語義詞典的詞匯相似度或者同義詞抽取方法存在的問題是:人工構建語義詞典耗時費力;語義詞典的收詞規模往往有限,而且收納的詞匯難以做到及時更新,這都會影響詞匯相似度的計算和同義詞的抽取;受限于詞典編撰者個人的經驗知識,無法反映大規模語料庫中詞匯真實的意義和用法,最終導致性能不佳。因此現有的研究更多地是采用大規模語料庫的方法。

    基于大規模語料庫的同義詞抽取或者詞匯相似度計算方法的研究首先基于詞匯的分布性假設,即“相似的詞匯出現在相似的上下文環境中”[5]。選取詞匯的上下文特征并表示為向量,然后計算向量之間的相似度作為它們的相似度。基于語料的方法綜合反映了詞匯在句法、語義、語用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因此它比較客觀。但這種方法計算量大、數據稀疏、數據噪聲的干擾較大及依賴于訓練的語料庫;如何克服上述缺陷,達到縮小分布相似與語義相似的差距的目的。因此,該文使用了潛在語義分析與上下文互信息結合方法對大規模語料進行同義詞抽取。

    3 結合LSA和互信息的同義詞抽取

    3.1基本思想

    本文使用了搜狗實驗室網站提供的2008年7月中旬關于新聞的語料作為研究對象,該語料共包含384個文本文件,大小為4.42G。

    我們首先提取了語料的和之間的內容,并把文件編碼格式由GBK轉化為UTF-8,然后,利用標點符號“。!?”進行斷句處理,再利用北京理工大學張華平研制的分詞軟件NLPIR漢語分詞系統對所有文本進行了自動分詞和詞性標注,把語料中出現的所有名詞、動詞、形容詞設置目標詞。統計目標詞的頻次并刪除出現10次以下的目標詞,以目標詞為基準選取前后窗口為3的上下文詞作為它的上下文特征。例如:日本/ns 強烈/a 地震/n 導致/v 公路/n 路面/n 開裂/v;設“導致”為目標詞,它的上下文特征分別為“日本/ns”、“強烈/a”、“地震/n”、“公路/n”、“路面/n”、“開裂/v”。

    在預處理的語料中抽取同義詞,利用兩方面的信息。首先,利用潛在語義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LSA)方法對語料的詞—文檔矩陣進行分析;同時,在奇異值分解之后的詞匯語義降維矩陣中,使用余弦相似度方法計算兩個詞匯的相似度。其次,若一個目標詞i處在另一個目標詞j中上下文中,使用點互信息(Pointwise Mutural Information,PMI)計算這兩個目標詞的互信息值PMI(i, j)。最后,將詞匯在LSA分解結果的相似度和互信息綜合起來,當兩個詞匯的余弦相似度與它們的互信息PMI(i, j)和大于某閾值,則認為它們兩者是同義詞。

    3.2詞匯的點互信息(PMI)特征

    3.2.1 點互信息PMI的計算

    互信息[3,6]是信息論中的一個測度,可以用來度量兩個詞匯之間的相似性。使用向量空間模型把每個目標詞都構造成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每個維度表示一個特征。使用目標詞與其點互信息(PMI)表示上下文詞對目標詞的權值。利用PMI公式如下:

    [PMI(wi,cj)=P(wi,cj)P(wi)×P(cj)=tf(wi,cj)×Tcount(wi)×count(cj)] (1)

    其中:tf(wi,cj)是目標詞wi與其上下文詞cj共現的頻次;T表示為語料中出現詞的總數;count(x)表示語料中詞x出現的次數。

    3.2.2基于詞匯點互信息向量的相似度計算

    特征向量構建完成后,詞匯之間語義的相似度就轉換為計算向量之間的相似度。使用余弦相似公式為:

    [cos(wi,wj)=cos(wi,wj)=w∈T(wi)?T(wj)(weight(wi,w)×weight(wj,w))w∈T(wi)weight2(wi,w)×w∈T(wj)weight2(wj,w)] (2)

    其中:T(w)是出現在w的上下文的詞,w為上下文詞,weight為利用(2)計算得出的權重。當cos(wi,wj)大于某個閾值時認為wi,wj為同義詞。

    3.3 潛在語義分析(LSA) 的詞匯相似

    3.3.1潛在語義分析理論

    潛在語義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LSA) [Landauer & Dumais, 1997][7,8]是一種用于知識獲取和展示的計算理論和方法。為了實現LSA思想,需要通過數學方法建立潛在語義空間模型并利用數學中矩陣奇異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理論來實現。LSA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構造一個m[×]n的詞—文檔矩陣C,每個詞只會在少量文檔中出現,因此C是高階稀疏矩陣。對C進行SVD分解(設C的秩=r,存在k,k

    [C≈Ck=UkkVTk] (3)

    其中:由U的前k列組成的Uk是m×k矩陣,即壓縮到k維空間的詞向量;由Σ的前k行、前k列組成的Σk是k×k矩陣,即矩陣C的前k個奇異值;由V的前k行組成的Vk是k×n矩陣,即壓縮到k維空間的文檔向量。若k太大,則語義空間接近標準的向量空間模型,同時失去詞之間的依賴能力,存在噪聲且計算量比較大;若k太小,保留的重要語義結構太少,無法把握運算的結果;因此根據因子分析理論和具體實驗來確定k值。在閾值給定的情況下,選取前k個最大主因子,可以令k滿足以下貢獻率不等式[16]:

    [1kai1raj>θ] (4)

    其中:θ為包含原始信息的閾值,可取為40%,50%,60%,……。貢獻率不等式是用來衡量k維子空間對于整個空間的表示程度。但是這個數值可能會很大,不便控制其規模,考慮到向量運算的響應速度和存儲空間限制,對維數規定其范圍,一般k值在100~300之間。

    3.3.2詞-文檔矩陣的構建

    前面分析了LSA理論,詞-文檔矩陣的構建主要依據詞與文檔的內在關系。因此,文檔的集合作為訓練語料構造一個詞-文檔矩陣C,采用tf-idf方式對詞進行權值計算。公式(6)[7]如下:

    [cij=|tfij×log|Nndi+0.5||i-1n(tfij)2×log2|Nndi+0.5|] (5)

    其中:cij為詞ti在文檔ci中的權重;tfij為詞ti在文檔ci中的頻次;N為訓練文檔的總數;ndi為訓練文檔集中出現ti文檔數,分母為歸一化因子。

    詞—文檔矩陣C是一個高階稀疏矩陣,利用LSA對C進行降維得到近似C的詞—文檔矩陣,去除了大量因詞匯的同義或多義而產生的“噪聲”;使用余弦相似得到兩個詞匯的相似值更精確。

    3.3.3基于潛在語義分析的詞匯相似度計算

    詞—文檔矩陣C構建后,使用SVD對C分解,每個目標詞w取C的前兩部分U和Σ構成新的詞—文檔矩陣A,利用公式(8)得到w在文檔中權重,w在所有文檔中權重構成它的特征向量。k為定值時兩個目標詞之間的相似度計算轉化為計算兩個目標詞向量的余弦相似度。公式如下(9):

    [cos(wi,wj)=cos(wiwj)=m=1kwim×wjmm=1k(wim)2m=1k(wjm)2] (6)

    其中:k 表示詞—文檔矩陣的維數,wxm表示目標詞x的第m維權值。

    3.4 LSA與PMI結合的詞匯相似度計算

    本文提出了利用LSA與PMI結合的兩個目標詞之間相似度計算方法,目標詞wi與wj相似度等于wi與wj的余弦相似度加上wi與cj的上下文PMI值與wj與ci的上下文PMI值之和的一半。當wx出現在wy的上下文中,cy就是wy;否則,p(wx,cy)=0。公式如下(10):

    [Sim(wi,wj)=λcos(wi,wj)+(1-λ)[PMI(wi,cj)+PMI(wj,ci)]2=λ×m=1kwim×wjmm=1k(wim)2m=1k(wjm)2+(1-λ)×tf(wi,cj)×Tcount(wi)×count(cj)+tf(wj,ci)×Tcount(wj)×count(ci)2] (7)

    其中:k 表示詞—文檔矩陣的維數,wym表示目標詞y的第m維權值,tf(wi,cj)為語料中上下文詞cj與目標詞wi共現的頻數,T為語料中所有出現詞的總數,count(x)為語料中x出現的頻次,λ為權重因子且λ∈[0,1]。Sim(wi,wj)大于某個閾值時,認為wi,wj為同義詞。

    4 實驗與結果

    4.1 評價方法

    為了評價文本所提出的同義詞抽取方法的效果,選擇哈爾濱工業大學信息檢索研究室的《同義詞詞林》(擴展版)作為評測標準。擴展版對原先《同義詞詞林》中屬于同一詞群的詞匯進一步的細分、擴展后,詞匯層次等級達到了5層。基于類別大小的考慮,一般使用2、3、4層進行評價,第2層有94個類,第3層有1400個類,第4層有4229個類。該文只使用第4層的評價結果。考慮到從語料中同義詞抽取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使用正確率、召回率及F指標作為評價指標,分別計算它們的微平均和宏平均值。

    4.1.1 微平均指標

    顧名思義,微平均以每個語義關系為一個計算單元,評測公式[1]如下:

    正確率:[P1=AA+B×100%] (8)

    召回率:[R1=AA+C×100%] (9)

    F指標:[F1=P1×R1α×R1+1-α×P1] (10)

    其中:A為返回的結果中出現正確的同義詞數目;B為返回的結果中出現錯誤的同義詞數目;C為未返回但確實是正確的同義詞數目;α為正確率相對于召回率的重要程度,α∈[0, 1]。為了平衡F值中正確率和召回率的權重相等,達到評測較好效果,α = 0.5,F指標的計算公式(11)如下:

    [F1=2×P1×R1P1+R1] (11)

    4.1.2宏平均指標

    宏平均以每個詞匯為一個計算單元,對每個詞匯的評價指標計算公式[1]如下:

    詞匯I的正確率:[Pi=AiAi+Bi×100%] (12)

    詞匯I的召回率:[Ri=AiAi+Ci×100%] (13)

    詞匯I的F指標:[Fi=Pi×Riβ×Ri+1-β×Pi] (14)

    其中:Ai為返回的結果中詞匯I的正確的同義詞數目;Bi為返回的結果中詞匯I的錯誤的同義詞數目;Ci表示未返回的但確實是詞匯I的正確的同義詞數目;β為詞匯I的正確率相對于召回率的重要程度, β∈[0, 1]。同理為了使詞匯I的正確率和召回率的權重相等,β = 0.5,詞匯I的F指標計算公式(12)如下:

    [Fi=2×Pi×RiPi+Ri] (15)

    宏平均值計算公式如下:

    正確率:[P2=1NiPi] (16)

    召回率:[R2=1NiRi] (17)

    F指標:[F2=1NiFi] (18)

    其中:N表示訓練語料中被評測詞匯數。

    4.2結果分析

    基于本文提出方法的同義詞抽取實驗中,由公式(6)可得到k秩的近似矩陣Ck,取k = 150、 θ = 75%,本實驗分別取矩陣Ck的前兩部分Uk、Σk的乘積得到一個新矩陣。利用公式(10),通過實驗結果來檢驗當λ 取不同值時的F指標性能。同時,當兩個詞之間結合上下文信息和潛在語義分析的相似度值超過一定閾值之后,則認為它們互相是同義詞。

    本文從關于新聞的大規模語料中利用所提出的方法抽取得到龐大的同義詞集。為了便于評測,根據語料中詞語的特點,使用哈工大的《同義詞詞林》擴展版作為評測標準,隨機選取了200個名詞、200個動詞、200個形容詞作為樣本進行人工評測。實驗中,當Sim(wi,wj)> 0.974818548528時,我們認為wi與wj是同義詞。實驗結果表明F指標與λ的關系如下圖1所示;可見當λ= 0.8時抽取的目標詞的相似度性能最佳。

    利用公式(11)、(12)、(13)、(19)、(20)、(21)得到評測結果如表1所示。

    從圖1、表1中可見,無論是名詞、動詞還是形容詞,微平均與宏平均指標的值均增加。LSA方法對語義空間的維度進行降維,消除語義表達中的“噪音”;因此,正確率的增長率優于召回率的增長率。

    5 結論與展望

    在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的各種實際應用中,同義詞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該文提出在大規模語料中利用潛在語義分析結合詞的上下文互信息來抽取同義詞的方法。LSA從詞語之間的相關性出發,通過分析大量文本中詞語的使用關聯,提取出潛在的語義空間結構,有效地獲得詞匯的語義知識,但由于LSA方法本身的計算量和所需存儲空間巨大,同時也僅是簡單地選擇目標詞的上下文作為特征向量,沒有考慮句子語法結構中所包含的詞匯之詞的更深層次的語義關聯信息,從而影響了LSA對文本內容的處理能力。因此通過將LSA方法和詞匯上下文互信息特征結合起來,使得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正確率、召回率、F指標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Hagiwara M, Ogawa Y, Toyama K. Selection of effectiv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or automatic synonym acquisition.Proc.COLING/ACL, 2006:353-360.

    [2] 劉青磊,顧小豐.基于《知網》的詞語相似度算法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0,24(6):31-36.

    [3] 王石,曹存根,裴亞軍,等.一種基于搭配的中文詞匯語義相似度計算方法[J].中文信息學報,2013,27(1):7-14.

    [4] 石靜,吳云芳,邱立坤.基于大規模語料庫的漢語詞義相似度計算方法[J].中文信息學報,2013,27(1):1-6.

    [5] Harris Z.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of language [D]. Wiley, New Jersey, 1969.

    [6] 裘國永,王娜,汪萬紫.基于互信息和遺傳算法的兩階段特征選擇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29(8),2903-2905.

    第2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關鍵詞:電磁力 引力 電磁理論 原子 電性 摩擦

    一、概述:

    大家知道,物質是由原子或分子組成,任何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即萬有引力,而電磁力則是電力與磁力的統稱。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引力、強力、弱力已統一為引力。作者從物質組成的原子結構分析,到實驗、工業生產裝置、證明引力就是電磁力,電磁力也是引力,實現電磁力與引力的統一。

    二、電性確定:

    前人是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是定義為正電;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定義為負電。摩擦是兩個物體相對運動時,由于表面凹凸不平而產生的現象,它會產生振動(頻率)、生熱、生電、生成新的物質。產生前面現象是質量和能量轉化而來的,頻率會使雙方物體的一些粒子共振,使粒子運動加劇,從而表現出生電、生熱,生電使粒子之間的電磁力加大從而產生新的物質。

    摩擦是物質間相互運動由于凹凸不平而產生的現象,許多摩擦實驗表明,實驗即產熱量,又產生電磁力,損耗的相互摩擦物體的質量。同時還發生物質交換現象,即兩個發生摩擦的物體,甲物體上有乙物體的物質,乙物體上有甲物體的物質。

    三、原子電性的簡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電子繞原子核自由運動,原子核、電子有電,那原子核與電子之間則是電磁力。同時有像磁鐵一樣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規律。那么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子也要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事實上卻是電子繞原子核自由運動有成為一個整體。

    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電子繞原子核自由運動,那么電子負電荷與原子核正電荷不可能隨時隨地中和,只能在原子核與電子共同的相關區域中和,其它的區域是帶電的,中和的區域占整個區域的部分,所以原子是帶電的。由原子、分子組成的物體也是帶電的。能用電表可測量出任何物體任何兩點均有電壓(同一塊純金屬除外)、電阻、電流和頻率的示值。物體任意兩點帶電,物體任意兩點之間的作用力則是電磁力,物體之間的力也是電磁力。

    四、實驗證明:

    同樣的靜電壓對金屬的引力比非金屬大,吸引金屬質量比非金屬多。

    3、用電壓表測量(自然物體)任意物體任意兩點均有電壓,且電壓值不相等,同樣用頻率表或電流表也可以測出其頻率和電流值。

    4、地球圍繞太陽做近似橢圓軌道的運動,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與太陽保持在相對穩定的距離范圍內。原子內部的情況也與此相似,電子圍繞原子核在相對穩定的距離范圍內運動。正是因為質量與電壓(m/V)的比值:

    A:當m/V小于某一數值時,原子核與電子就表現為排斥力, 太陽與地球也表現排斥力,不能使原子核與電子、太陽與地球成為一個整體。

    B、當m/V的值大于某一數值時,原子核與電子、太陽與地球兩者之間表現為引力,不會遠離而去。

    C、原子都是帶電的,這是由于原子核與電子時刻都在做相對運動,電引力與電斥力不是時刻保持平衡的。因為任何物體都是在變化的,所以電壓都是變化的。

    五、磁力是引力的工業證據

    靜電除塵裝置廣泛應用于鍋爐的尾氣除塵,將鍋爐尾氣中各種顆粒除掉,以免排入大氣中污染環境。鍋爐尾氣進入靜電除塵前的溫度不超過150度,氣體在2000度以上才能電離。

    A、由于顆粒物在高溫(110~150度)是有粘性的,那么獲電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會自動悼入收集槽中,實質上振打后各種顆粒依然粘在極板上。

    B、同一種顆粒物質在同一種電場中不可能一會帶正電,一會帶負電,只能帶一種電荷,那么正、負兩極板上的物質是各不相同,事實大家看到的兩極板上的物質是一模一樣,有區別的現象。解釋是正、負兩極板的引力一樣大,鍋爐尾氣(或其它氣體)通過電場時,尾氣中顆粒離那個極板近,顆粒則被那一個極板吸引上,兩極板的電壓在空間中是均勻地分布,兩極板上的電引力-樣大,電壓越高,電引力越大,所以兩極板上的物質是一樣。

    電捕的結構與靜電除塵一樣,只是電捕的物質是氣體中的液體,靜電除塵裝置捕的是氣體中的固體,氣體都是流動的。不論是靜電除塵裝置還是電捕裝置兩個極板上的物質都是一樣的,靜電除塵裝置兩極板上全是灰塵,而電捕裝置兩個極板上全是黑色煤焦油。

    把水裝在密閉的塑料瓶里,靜置,有基本的受力平衡(不是絕對的)有一個質量數,當塑料瓶在外力的作用下搖動,由于水分子之間,水分子與塑料瓶內壁的摩擦都會產生(電磁力),及單位面積引力增加,吸引外界的基本粒子,從而使自己的質量增加,,把熱水裝在瓶中,稱其質量為Me,當熱水冷卻后,再稱起質量為Mf對比發現,Me-Mf大于0,這是由于熱水的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小,熱水運動雖然比冷水的運動劇烈,但是震動幅度小,所以熱水單位面積的引力小;冷水的單位面積的引力大,故其質量大,撕紙時,將紙撕爛時,產生的引力(即電磁力)比沒有撕碎的紙的引力大,固撕紙前、后的質量有相差有,引力將周圍的基本粒子或物質吸引在電磁力(引力)變化的物體上。

    因為任何物質都是帶電體,物質的表面都有靜電,當物體運動時會產生較大的電引力或是排斥力。從而使物質的質量增加或是減少,被吸引的物質會與原來的物質組成一體,我們用肉眼無法辨別。

    八、宇宙空間的解釋:

    大家知道,宇宙、地球是電磁場,在這樣一個大的電磁場中,任何物體都深在電磁場中,在電磁場中的物體當然受到電磁力的作用。星球爆炸、開山炸石都會產生電磁波。

    九、結論:

    從上面實驗、物質組成的原子結構、工業生產裝置、電磁理論、數學推導宇宙和地球是一大的電磁場證明引力就是電磁力,電磁力也是引力。■

    參考文獻

    [1]電除塵裝置說明書

    [2]電捕裝置說明書。

    第3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關鍵詞: 宋詞引詩句入詞 “點鐵成金” “奪胎換骨”

    一、引言

    詩至盛唐而稱絕,隨著內外交流的頻繁,隋唐新興音樂――燕樂得到長足發展,迫切需要歌詞來配合演唱。宋詞源于里巷歌謠,通常是本有曲調、由聲定詞,即或依曲拍而創新詞,或取現有詩句(齊言)作詞,入樂而歌。王灼《碧雞漫志》載的“旗亭賽詩”就是取現有流傳較廣的詩歌入樂歌唱的典型。

    在詞的發展過程中文人詞的興起,給詞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提高了詞的審美趣味,漸漸由引文人齊言詩通過添字去字,演變成長短不一的詞,由“里巷歌謠”,發展到文人自創新詞。而詞至北宋,文人在寫詞過程中不自覺地把作詩的語匯語境融入到詞里來,就出現了很多引詩句入詞乃至引詩境入詞的現象。

    筆者認為,就詩詞的發展方向上來看,到了北宋詩與詞的發展是互相影響和滲透的,詞人為詞的這種引用點化與宋人為詩借鑒前人有潛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系。本文就宋詞引詩句入詞與黃庭堅作詩“點鐵成金”的理論主張作簡單的對比,旨在探討宋人為詩對作詞的潛意識的影響和暈染。

    二、以詩句入詞的幾種方法

    引詩句入詞在宋人曾季貍的《艇齋詩話》[1]中多有舉例,加以分類總結可窺知一個大概。列次如下。

    (一)直接引用前人語入詞。

    晏叔原小詞:“無處說相思,背面秋千下。”呂東萊極喜誦此詞,以為有思致。此語本李義山詩,云:“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1]

    晏元獻“春水碧于天”,蓋全用唐韋莊詞中五字。[1](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被東坡譽為“不減唐人高處”的柳永詞《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名句:“想佳人,妝樓J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取自南朝謝眺詩《之宜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這一類在題材方面大體相似,所表達的情懷和所創造的意境也類似,所以都是直接引詩句和片段入詞,加以點綴乃成新詞,看到原來詩句的影子又別出心裁,別有風味。

    (二)添字去字換字,化用詩句入詞。

    “柳三變詞‘漸亭皋葉下,隴首云飛’,全用柳惲詩也。柳惲詩云:‘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1]言柳永《曲玉管?隴首云飛》引自南朝梁柳惲《搗衣詩》。

    晏殊《清平樂》:“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即剪取唐崔護《題都城南莊》名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在這一剪一裁和添枝加葉過程中,顯示出宋人較為深厚的詩歌功底和別出心裁的裁剪。

    (三)取其意而為詞。

    見于《艇齋詩話》中,有幾例:

    “東坡【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本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1]同為借千里之外相思之人共賞一輪明月,來表達相思之情。

    晏幾道與思念已久的歌女重逢時作《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G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中安史之亂后夫妻重逢驚喜異常、似信非信、相逢若離的情狀。

    這種取詩意入詞更顯為詞的巧妙和功底的深厚。以上概述了宋詞引詩句入詞的幾種常見的形式,可見此種現象數見不鮮,是被普遍使用的。

    三、辨“點鐵成金”、“奪胎換骨”與“以詩為詞”、“以文為詞”

    宋代為詩、作詞體現出兩種突出的方法,一是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所崇尚的以“脫俗”和“新奇”為目的的“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崇尚“陳言入翰墨”、“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的創作方法;二是以蘇軾、辛棄疾等為代表的以“以詩為詞”甚至是“以文為詞”的詞學觀,突出用詩情入詞,創作上更側重“為詞注入強烈的主觀生命意識”,以求提高詞的地位,拓展詞的題材范圍和現世功能。二者分別在詩詞兩個領域大力開拓,力求辟得蹊徑,寫出自己的風格特色,表達自己的詩學、詞學主張,傾訴自己的感覺和人文情懷。

    詩至唐達到極盛,宋人在承受唐詩帶來的沉重的心理壓力的同時,也不斷從前人詩作中汲取營養,慘淡經營,力圖在唐詩之外另辟蹊徑。正像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批評的:宋人“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2]道出了宋人為詩的一些特點,這種詩學觀點在黃庭堅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3]宋人惠洪《冷齋夜話》記錄他的一段話:“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思,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4]就是求助于前人,借用前人詩句、詩意等入自己的詩作,憑借自己的才力思致加以點化、升華,化腐朽為神奇。

    談到引詩句入詞,不可不提蘇軾“以詩為詞”和辛棄疾“以文為詞”。

    蘇軾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稱詞為“詩之苗裔”。其“以詩為詞”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變詞的“小道”地位,而下記國家大事,上言天地之道,從而打破詩詞界限,從根本上改變詞卑詩雅的傳統觀念。其《念奴嬌?赤壁懷古》談國家大事,《水調歌頭》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傾注了人類最普遍的人生情懷,上達天地之道。可見其“以詩為詞”的觀點根本在于對詞體地位的提高以及注重將寫詩的手法應用到寫詞的過程當中而不僅僅在于只言片語的引用脫化和典故的使用。

    同樣,辛棄疾的“以文為詞”側重以敘事的手法寫詞,在創作結構的層面之外,還有更為深層的內涵和意義,那就是“以文氣為詞”,或者叫“以氣入詞”。敘事手法的運用意在吸收散文手法入詞,打破詞文界限,使詞具有散文的紀實功能,反映理想抱負、社會現實和人生疾苦,從而達到以詞記史的目的。

    由此可見,引詩句入詞切不可與二者相混淆,“以詩為詞”、“以文為詞”已經是建立在豐富的實踐基礎上的相對成熟的詞學理論了。但我們可以推測的是這種詞學理論的成熟和寫作手法上的升華或許就在引詩句入詞的催化和引導下形成的,這也不可一概而論。

    四、以詩句入詞與“點鐵成金”、“脫胎換骨”之異曲同工

    在唐詩高峰面前宋代文人只能仰觀,他們普遍熱衷于模仿唐詩,善于融入書法繪畫手段,如題扇、題畫、題壁等,題寫他們所喜愛的唐詩,在復歸前人的基礎上模擬、點化,融入己意,成為新詩。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一種風氣,宋代黃庭堅之“點鐵成金”尤為突出。前面已經闡述了宋人作詩喜化用前人詩句,獨成己意,尤黃庭堅甚之,乃為“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在其詩作中不乏其例、比比皆是。面對唐詩這座高山和古人博學廣采的學習,此種行為在所難免,然而作為新興的宋詞,借引、化用詩句入詞顯然是深受作詩的影響。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唐詩的繁榮不僅使宋人作詩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狹窄的發展空間,而且為宋代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宋人喜唐詩,熱衷于研習和模仿,所謂“以才學為詩”就體現在靈動的才氣和深厚的學問,而深厚的學問就表現在對前人學問的繼承和發揚,即詩句的化用再造、典故的大量運用和理性思辨的能力。這些融入使宋人的詩作具有了自己的特點而與唐詩抗衡。同樣的詩句入詞是在宋人引詩入詩過程中自然而然完成的,在作詞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引進作詩的手法、融匯前人優秀的詩句和詩境。可見二者在成因上是相似的,此其一。

    其次,宋代崇文抑武的風氣、學而優則仕,不僅給宋代文人提供了安逸的生活環境,而且開辟了光明的前途。文人仕進之余,平居無事以文章自娛,閱古今詩集手不釋卷,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作詩為文乃至作詞這等“小道”沾染前人風采是確信無疑的了。同時,值北宋后期起,詩話的大量出現和蓬勃發展給文人提供了一個習詩學詩的途徑,引詩句入詩入詞、前人精華在宋詩宋詞的再現和發展,絕非偶然。

    最后,宋代文人間宴飲、應和,以及朋友間的攀比的心理狀態也對引詩句入詩入詞有一定的關系。“以才學為詩”比的就是學問、才氣,典故的運用,以及融合前人精髓為己所用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可見引詩句入詩入詞是宋人在沿用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去粗取精、豐富詩意,以及以故為新、創造新詩詞,這是很值得肯定的。就黃庭堅而言,作詩如此,為詞也一樣,蓋詩詞本出于文人一手,詩詞同宗,相互影響,所以得以相互交融、相互暈染。

    楊萬里《誠齋詩話》曰:“山谷集中有絕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零落杏花香。春風不解吹愁卻,春日偏能惹恨長。’此唐人賈至詩也,特改五字耳。賈云‘桃花歷亂李花香’,又‘東風不為吹愁去’。”[1]

    另有黃庭堅《黔南十絕》更是自白居易處出。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又有《黔南十絕》,盡取白樂天語,其七篇全用之,其三篇頗有改易處。樂天《寄行簡》詩凡八韻,后四韻云:‘相去六千里,地絕天邈然。十書九不達,何以開憂顏。渴人多夢飲,饑人多夢餐。春來夢何處,合眼到東川。’魯直翦為兩首,其一云:‘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書九不到,何用一開顏。’其二云:‘病人多夢醫,囚人多夢赦。如何春來夢,合眼在鄉社。’樂天《歲晚》詩七韻,首四句云:‘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晏,物皆復本源。’魯直改后兩句七字,作‘冉冉歲華晚,昆蟲皆閉關’。”[1]僅僅改易幾個字,其余全然出自前人。

    在詩詞化用中之“奪胎”可謂最高境界,化用詩境詩情,醞釀所習所學,化用前人不著痕跡。黃庭堅《題陽關圖》:“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想得陽關更西路,北風低草見牛羊。”既化用了王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又借鑒了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用以刻畫西出陽關不見人煙只見牛羊的景象。化用意境為詩,巧妙內斂。

    此種方法運用到詞中,如晏幾道與思念已久的歌女重逢時作《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中:“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G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中安史之亂后夫妻重逢驚喜異常、似信非信、相逢若離的情狀。同樣可謂“奪胎換骨”、化用前人,去粗取精,不著痕跡。

    可見,面對前人燦爛文化籠罩下宋代文學的窘迫與無奈,詩法中的“點鐵成金”、詞法中的“引詩句入詞”無疑是文學創作中進步的表現,既是繼承前人對前人詩作的復歸、有利于歷代優秀文化的傳承,又是文人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和創造。然而,繼承當然要把握度的問題,完全地蹈襲恐為“剽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就詩詞的發展方向上來看,到了北宋,詩與詞的發展是互相影響和滲透的,詞人為詞的這種引用點化之法與宋人為詩借鑒前人有潛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尤其是黃庭堅的詩學理論“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在北宋詞的創作領域也是數見不鮮。筆者認為,可以說宋人為詩對作詞在潛意識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暈染。宋人引前人詩句入詞,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作詩時注重借鑒前人、引古取舊而力求尚雅避俗過程中不自覺的演化和延伸,也是為詞時有意提高詞的審美文化水平、融合思想情感入詞作用的結果。作詩有意的師法前人“點鐵成金”,到為詞這種“小道”時不自覺地融入,再到引詩和文的題材內容,以及創作形式手法等入詞,達到新的理論高度“以詩為詞”、“以文為詞”。這是一個歷時,同時又共時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宋]嚴羽.滄浪詩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第4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關鍵詞:110kV變電站;電氣一次;設計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電力工程設計是電力基本建設的重要環節,工程能否如期建成投運,保證質量,節約投資,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設計是關鍵。而變電站是整個電力系統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電網的主要監控點,其運行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供電質量。變電站是由諸多一次設備組成,在對其進行設計時,必須合理選擇好一次設備,這是確保變電站安全、穩定、可靠運行的關鍵。

    110kV變電站一次電氣設備的設計要點

    1.1變壓器的選擇

    變壓器是110kV變電站中較為重要的電氣設備之一,它的選擇對于變電站的安全、可靠、穩定、經濟運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當變電站負荷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任何一條時,均必須安裝至少兩臺以上的變壓器。

    ①存在大量的一級負荷,或者雖屬于二級負荷但從安全角度考慮時。

    ②季節性負荷變化較大的地區。

    ③幾種特定負荷較大的情況下,如動力電與站名共用變壓器、電源系統不接地、電氣裝置外露等等。

    (2)變壓器的臺數。

    變電站中一般都配有兩臺或兩臺以上的主變,當某一臺變壓器出現故障時,可以將其上的負荷轉移到另一臺變壓器上,以確保電力系統能夠正常供電。對110kV變電站而言,安裝幾臺變壓器更合理,要按照該區域的具體供電條件、負荷性質、運行方式等等進行確定。

    ①確定主變容量。在總負荷一定時,當停止其中某一臺變壓器,要求供電能力保持不變。

    ②變壓器自身的容量上限。

    ③變壓器的實際占地面積。由于110kV變電站多位于市區,節約變壓器的占地面積顯得尤為重要。而安裝三臺變壓器顯然要比兩臺占地面積大。

    ④設備投資。當采用高壓有斷路的接線方式時,通常都會使用SF6斷路器,而采用T接線方式或是線路變壓器組接線方式時,則需要建設出線間隔,這樣一來投資勢必會有所增大。

    ⑤短路電流水平。當變壓器單臺容量提高以后,勢必會使低壓側的短路容量有所增大,這樣一來就會給10kV配電設備的選型帶來一定的困難。為此,當變壓器容量較大致使10kV配電無法選用輕型設備時,應采取限制短路電流的措施。

    ⑥變壓器成本。

    選用兩臺變壓器與三臺變壓器所需的總容量要相對較多,但總體投資卻所差無幾。若是以兩臺主變和三臺主變兩種方案為例,兩臺變壓器的方案要比三臺占地面積小很多,并且投資成本和運行維護費用也都低得多,同時容載比較大、電網適應能力強,優越性非常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用電密度勢必會有所增加,加之為了進一步提高變電站運行的安全性和靈活性,110kV變電站的電氣設計上,應當采用三臺主變,這是變電站一次電氣設備設計的必然趨勢。

    1.2主接線方式的選擇

    在實際設計中經常會采用較為復雜的主接線,這種接線方式有許多不足,如接線方式較為復雜、運行操作過于頻繁、檢修維護量大、投資成本大、占地面積多等等。為了解決以上各種問題,在變電站電氣設計中,應當按照實際負荷性質、電氣設備特點、變壓器負載率以及上級電網強度等等因素確定主接線方式。

    變電站高壓側的主接線方式:

    內橋接線

    最常用的主接線方式,優點是斷路器數量少、線路故障操作簡便、系統接線清晰、保護配置與整定簡單。當送電線路出現問題時,僅僅需要將故障位置的斷路器斷開便可以切除故障區段,不影響整體線路的運行。為此,建議110kV在電氣設計上,應當盡量采用內橋主接線的方式,這樣有利于提高系統的供電可靠性。

    線路與變壓器組接線

    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接線方式。僅需在變電站低壓側進行轉移負荷操作就能保證負荷正常用電,并且對相鄰變電站基本無任何影響。

    工程概況

    某工業園區變電站電壓等級分為110kV、10kV兩個等級。

    2.1電氣一次部分

    1)電氣主接線

    本變電站設計采用終期設計規模為三臺主變的模式,主變壓器可根據負荷的增長需要分期投運。變電站接線方式靈活、便于過渡與擴建。

    110kV采用單母線接線(后期可改隔離開關分段),10kV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110kV最終進出線4回,本期進出線3回,備用1回。主變110kV中性點經隔離開關直接接地并經放電間隙接地。10kV為單母線分段接線,其中#1、#3主變低單臂分別接入I、Ⅲ段母線,#2主變低雙臂接入Ⅱa、Ⅱb段兩半段,通過分段斷路器分別與I、Ⅲ段連接,I、Ⅲ段母線各帶10回饋線,Ⅱa、Ⅱb段母線各帶5回饋線,共30 回;本期單母線I段接線。由于本站位于開發區,10kV饋線大部分為電纜出線。經估算,接地電流超過30A。為消除電容電流,在10kV各段母線上裝設消弧線圈,即主變10kV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規劃3×1臺,本期1臺。本期接地變選用接地兼站用變形式,容量500kVA。

    10kV母線每段接入二組電容器無功補償裝置,補償容量按變壓器容量的20%選擇,規劃總容量3×(2×4000kVar);本期I段母線裝設2組4000kVar的無功補償并聯電容器成套裝置。

    2.2主變壓器

    根據負荷發展的需要,且保證供電質量,本設計選用SZ10-40000/110型,三相油浸自冷雙線圈有載調壓變壓器。電壓:115±8×1.5%/10.5kV

    2.3短路電流及主要電氣設備

    (1)短路電流計算

    (2)主要設備選擇

    本站屬Ⅱ級污區,設備按Ⅲ級污區選擇。根據短路電流計算結果,所選設備均能滿足動、熱穩定的要求。

    (3)變電站運行方式

    主變并列運行時,按預期的計算結果,10kV母線短路電流己達到斷路器的開斷能力允許值,為限制短路電流,本站主變不宜并列運行。10kV分段配置備用電源自投裝置,可彌補主變分列運行時可靠性的不足。

    (4)站用電

    本站10kV母線最終為單母線分段,選用兩臺站用變壓器,分別接在10kV的I、II段母線上。10kVⅠ段母線上帶二次容量的#1接地變兼站用變作#1站用變,本期工程#2主變及II段母線未出現前,#2站用變壓器臨時接在可以倒供電源的10kV線路首端,作為備用電源,安裝在10kV高壓室站變箱內。施工電源與備用電源統一考慮。站用380V/220V為單母線,兩臺站用變低壓進線設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采用智能控制低壓開關柜2面,置于綜合樓主控室內。

    (5)總平面布置

    變電站自西至東分別是110kV配電場地、主變、綜合樓、10kV戶外集合式補償電容器。10kV配電裝置、10kV中性點消弧裝置、消防水泵房布置在綜合樓內。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外軟母線中型雙列布置,向西出線。10kV戶內配電裝置在綜合樓底層,開關柜雙列布置。

    3、總結

    總之,由三臺主變構成的110kV變電站雖然征地面積增大,相應一次性投資也較大,但由三臺主變構成的110kV變電站具有接線靈活、運行可靠、建設規模適中、并可根據負荷的增長,靈活調整建設規模。且占地面積合理、投資經濟、便于過渡與擴建等特點,更適合于負荷增長迅速集中的地區。

    第5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今天,我們歡聚壽陽,迎來了國新能源集團公司壽陽、城市燃氣管網項目全線貫通的日子,這是能源公司和人民的大喜事,也是為我省四氣合一、全面氣化添磚加瓦的大好事。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點火儀式,慶祝工程全線竣工。

    出席今天點火儀式的領導和嘉賓有:

    省國資委的領導

    省發改委的領導

    省重點辦的領導

    省環保廳的領導

    縣有關領導

    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

    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煤層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聯煤層氣責任公司領導、

    遠東能源(百慕大)公司領導、

    以及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旭日光大投資有限公司、

    國際電力有限公司、

    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等股東代表、

    還有電視臺、晉中電視臺、壽陽電視臺等媒體朋友們。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各位領導的蒞臨和指導表示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工程建設的各級、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長期奮戰在工程一線的全體建設者和廣大干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對各位領導和社會各界給予盂壽管線、城網和遠東煤層氣集氣項目建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現在我宣布,壽陽、城市燃氣管網項目煤層氣、天然氣貫通點火儀式正式開始!

    首先,請煤層氣(天然氣)集輸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項目情況。

    點火儀式進行第二項,請縣領導同志致辭。

    ………

    下面進行第三項,請中聯煤層氣公司領導講話。

    ………

    下面進行第四項,請遠東能源公司領導講話。

    ………

    點火儀式進行第五項,請集團公司董事長

    講話。

    下面,請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省領導宣布點火。

    (我宣布:、城市燃氣管網煤層氣、天然氣正式貫通點火!)

    (預計一共九位領導啟動點火儀式)

    (鳴炮、奏樂、鑼鼓)

    第6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一次通電合格率是指產品在第一次通電檢測中,合格產品數量占通電產品總數的百分比。從客觀上正確反映各工序狀況的有效指標,減少不良品的產生,大幅提高生產率,為企業帶來更直接的生產效益。

    1.建立生產行為規范

    建立大型數據庫支撐整個生產過程,設立不同權限范圍,使每一個產品的下道工序在執行前,對前面所有工序都快速有效地可查、可閱、可反饋。對生產過程出現的問題,必須在生產現場及時解決,不能及時解決的必須在看板或顯示系統說明原因、何時解決。

    2.1建立生產環境規范

    工作環境、工作臺、貨架等是否有行之有效防靜電措施,生產過程是否配備足夠的防靜電設備,有了靜電是否能良好釋放,人員著裝、操作是否符合規范。高、精、尖類電子產品的生產、加工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一般要求在溫度與濕度適宜的無塵環境中進行。生產環境溫度應該控制在16℃-28℃之間,濕度應該控制45%-75%范圍之間,萬級還是十萬級的無塵車間,進出都必須有明確的文字或者標牌指示。溫度、濕度和環境塵埃,都是影響生產的重要因素。

    2.2建立來料用料規范

    貼裝類,按照產品用料種類不同,制定統一的規格的標識整齊擺放,依據工藝標準按類統一放置在恒定溫箱中。模塊類,按照產品所需配置不同,制定統一規格的分層限層標識整齊擺放,依據工藝按類統一放置在恒定溫箱中。插件類,按照產品種類所需配置不同,制定統一規格的分層限層標識整齊擺放,依據工藝標準按類統一放置在干燥環境中或恒定溫箱里。組件類,按照產品技術狀態或者所需交付數量不同,制定統一規格的場地分層限層標識裝箱整齊擺放,依據產品技術規范按批次統一放置在干燥環境中或恒定溫箱里。

    2.3建立產品狀態規范

    產品狀態規范是以生產任務為起始點,只要有了生產任務,才會在生產、加工、裝配、試驗、交付等一系列的過程中貫穿于每一個階段的每一項工作。產品狀態規范是企業單位生產管理的生命線,只有充分搞好產品狀態規范,才能得以順利生產。產品狀態標識:生產機器、物料存放、物料使用、未做(未測)數量、已做(已測)數量、剩余數量、缺料數量、試驗數量、合格數量、交付數量、返工數量等;產品狀態控制:物料剩余、未做(未測)原因、未返修原因、缺少哪些物料或技術支持;產品狀態紀實:建立紀實檔案,是對物料來源、生產、調試、試驗、交付、返修等每一個過程執行狀況所做的真實記錄。

    2.4建立人員技能規范

    從新手到按照流程操作的過程需要時間作為鋪墊,因此,大量的規范化培訓和操作必不可少,這個階段不需要他們的“創新”和“改進”,只需要一步一步按照標準指導進行,這個階段是新人提升能力最快的時期,以后的操作過程規范與否和這個時期有著必然的聯系。入職前需要哪些培訓,入職后有哪些培訓;上崗前需要哪些培訓,上崗后需要哪些培訓,崗前崗后有哪些考核措施;入產品前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要求,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和操作步驟需要培訓,在具體產品的具體工序上:操作前,有哪些準備工作;操作時,應該怎樣操作;操作后,有哪些善后工作。在實踐方法上,不僅讓操作者知道怎么裝配,還要讓他們知道怎樣檢驗自己操作的結果,對錯與否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通過實例操作查看、對比,親身體會提升判斷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2.5建立協同合作規范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大部分生產信息是手工記錄或者口頭傳遞的,主要突出的有3個問題:(1)多種物料與日常裝配任務之間缺乏有效的優化措施,只能主觀判斷最近的裝配過程,很容易發生異常情況;(2)裝配過程中工藝執行標準是否存在概念不清,導致裝配流程和規范缺乏行之有效的所謂“標準狀態”下的概念定位,造成浪費;(3)綜合管理部門等是否在第一時間獲取生產過程中的需求,生產中設備故障信息及人員、工序變更引起的質量問題,能否及時處理。進一步提升班組員工的責任意識和主動性,上、下工序間的高標準,減少不良品的產生,從一定程度上激活班組員工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全面遏住由細節隱患轉變為故障問題的發生幾率,減輕了下道工序的控制壓力和難度,騰出更多時間投入生產狀態分析和過程方案優化,使班組間的協同合作進入穩固的良性循環。

    2.6建立“四檢”執行規范

    每個工序、每個環節都有提升一次通電合格率的潛力可挖,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但生產過程中離不開“四檢”,“四檢”過程執行,重在落實。自檢:確認裝配前待裝件是否有合格證,運輸過程是否會出現異常;裝配后是否符合圖紙要求;互檢: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的檢驗,確認器件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出現異常,防止出現質量變異;巡檢:不定時對生產過程進行巡檢,生產人員的行為、操作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工藝、技術是否跟進等等;專檢:這是生產人員對產品加工質量的最后一道把關,全面專檢至關重要。把檢驗診斷問題的方法和標準融入在每一道裝配環節中,并將發現的問題點還原到每道操作過程中。對生產線而言,只需要每個人熟知一道工序,一切就變的簡單了。

    2.7建立質量標準規范

    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從細微入手整理符合該產品的應用標準,指導生產過程。在發現質量問題的班組當中,要求本組人員嚴格按照制度去開展工作,避免在工作上出現的質量異常問題。想辦法突破局部的思想至酷,未雨綢繆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培養各工序人員按質量作業標準進行檢驗的習慣,逐步改變憑經驗而非憑標準進行檢驗控制的作風,最大限度減少失誤。通過標準化、作業化的建立與推進來改變一次通電合格率不高現狀,對待新產品想辦法建立作業標準,對待老產品制定完善步驟。

    結論

    提升一次通電合格率是沒有止境的,當一個方法不能滿足需要的時候,可以換個方法試試。做任何事,都是貴在落實。做任何事也都離不開組織,只有精心組織,才能付諸實際行動。

    (作者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八研究所)

    第7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今天,我們歡聚在普廳河畔,舉行縣城鄉公交車開通儀式,這是全縣人民期盼已久的大喜事。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我縣城鄉公交車的順利開通表示熱烈的祝賀!

    是云南省的東大門。全縣轄13個鄉(鎮)145個村(居)委會2631個村小組,近40萬口人。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全縣行政村通路率僅為75.1%,縣鄉通油路或水泥路的僅有9個鄉鎮,公共交通不便,交通安全隱患大,群眾出行困難。對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和重視,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爭取幫助和支持,主要領導親自到開通線路的鄉鎮實地調研,并多次協調有關問題。縣交通局、運輸公司、運管所積極努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最終實現了城鄉公交的開通。在此,我再次代表縣委、縣政府和全縣40萬各族人民,對縣交通局、運輸公司、運管所各位同志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此次公交車的開通,運輸分公司投資310余萬元購買了13輛無人售票公交車,分6條線路運行,其中縣城兩路,縣城至歸朝、板侖、里達、者郎各一路,覆蓋了縣城城區的主要街道和4個鄉鎮18村委會72村小組。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公路等級的提高,公交車開通的范圍還將不斷擴大。

    在全縣上下轟轟烈烈掀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今天,我縣城鄉公交車的開通,不僅大大方便了人民群眾的出行,改善了群眾乘車條件,也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具體表現。公交車的開通為城鄉居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特別對農民群眾進城、中小學生上學、工人上下班帶來很大的方便;同時對城市品位的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功能的充分發揮和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相信,城鄉公交車的開通,必將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促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希望各鄉鎮、各職能部門、公交沿線各村要密切配合,共同維護公交車良好的運營環境。同時,希望運輸公司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為群眾提供“便利、優質、安全”的運輸服務。最后,歡迎廣大群眾乘坐公交,支持公交,促進公交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8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關鍵詞:古典詩詞;傳統節日;節慶文化

    詩和詞是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形式,而同樣古老的傳統節慶與詩詞結緣也已十分久遠。早在我國流傳至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年節時人們慶祝豐收、拜賀新歲的詩句。魏晉已降,與詩詞藝術進入巔峰時代相同時,傳統節慶也日漸發展和完善,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和喜愛。文人墨客參與其中,難免高歌淺唱,矚筆成句。僅在流傳至今的古典詩詞之中,以節慶為主題的佳作名詩即層見疊出,許多文字早已成為流傳不輟的千古絕句。

    1 古典詩詞中的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在1911年以前稱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漢武帝頒行《太初歷》始,新年就定在夏歷的正月初一,此后歷代相延。春節,在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中形成為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傳統,它負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是億萬中國人情感的聚合。新春佳節,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每到此時,總是詩興大發,賦詩言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這些詩篇,有的描寫春節的習俗,有的抒發詩人的情懷,是春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除夕之夜,人們通宵達旦地守歲,等待天明。南朝詩人徐君倩的《共內人夜坐守歲》,描寫了除夕之夜,闔家團圓,一邊飲酒一邊等待天明的情景:“歡多情未及,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碳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唐太宗李世民在《守歲》一詩中描繪了皇宮之內除夕守歲的情景:“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其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唐代詩人張說的《欽州守歲》表達了春節辭舊迎新、春回大地的特殊意義:“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宋代晏殊的《元日》描繪了人們斟滿美酒,貼上門神,祈求福壽的情景:“屠蘇醴酒盈金校郁壘神符衛紫關。三境上真垂介福,綿綿洪算等南山。”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一派喜慶吉祥的節日景象:在嗶嗶啵啵的鞭炮聲中,人們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把溫暖吹進屠蘇酒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飲著屠蘇酒,迎接新年的到來。每天的旭日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忙著除舊布新,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慶賀新春佳節。

    春節有拜會、拜年的習俗。三國曹植的《元會》:“初會元祚,吉日為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衣裳鮮潔,黼黻玄黃。珍膳雜沓,充溢圓方。俯視文軒,仰瞻華梁。愿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皇室榮貴,壽考無疆。”描繪了皇帝在“元日”這一天朝會群臣的景象,君臣穿著有華美紋飾的禮服,朝堂上陳列著美味佳肴,君臣歡笑喜悅,祈祝皇家榮貴,祝愿皇帝萬壽無疆。

    普通農家的新春佳節也別有一番風味。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此詩風格清新,展現了農家慶祝新年的情形,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清代吳曼云的《壓歲錢》:“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蕭價,添得嬌兒一夜忙。”描寫了兒童得到壓歲錢,悄悄藏在枕頭底下,琢磨著是買爆竹還是買蕭吹,興奮得整夜睡不著覺。清新自然,十分傳神。

    春節還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容易讓人感到歲月的無情,因此,感慨時序變化和時光流逝,勉勵人們珍惜光陰,是春節詩詞的另一大主題。北宋文學家梅堯臣的《除夕》詩云:“莫嫌寒漏盡,春色應來早。風開玉砌梅,熏歇金爐草。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年華日夜催,清鏡寧長好。”

    2 古典詩詞中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據一般的文獻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元宵)在西漢已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元宵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賞月、觀燈是元宵節的主要活動,也是歷代元宵詩詞歌詠的主要內容。唐朝詩人崔液的《上元夜》描繪了元宵之夜家家賞月觀燈的盛況:“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唐朝盧照齡的《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描寫了元宵節的各種燈飾,遠看如繁星落地,近觀如明月高懸,更有少女的笑臉相映成輝,為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宋代曾鞏的《上元》:“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風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尋前事鈾毛。”詩人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只見月光如水,花燈似星,一群少年騎馬馳騁,意氣風發。詩人感慨萬千,勉勵向年輕人學習,煥發生命的活力。

    元宵觀燈賞燈之際,人們還參與猜燈謎的游戲。清人顧震濤有一首《打燈謎》的詩:“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除了觀燈賞燈,元宵節還有一項傳統活動,那就是吃元宵。在歷代的元宵詩詞中,也有很多歌詠這種節慶美食的篇章。宋朝周必大“”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煮元宵的情景。清代李調元在《元宵》中描繪了元宵節深夜小販叫賣湯圓的情境:“”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3 古典詩詞中的清明節

    清明作為重要傳統節日,它是唯一兼節氣與節日于一身的時日。在唐宋之前,清明主要為時令的標志,時間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即今公歷的4月5日左右)。清明時節,天地明凈,空氣清新,自然萬物顯出勃勃生機,“清明”節氣由此得名。唐宋以后清明逐漸將與自己日期臨近的寒食節俗納入名下,清明由普通節氣演變為重要民俗節日。作為清明節文化的載體,清明節詩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人統計,在《全唐詩》和《全宋詞》中,與清明節有關的詩詞達八百首以上,現存清明節詩詞的總數可能幾倍于此。

    提到清明節抒懷的詩詞,就不得不說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千古佳作《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的廣為流傳不僅在于其意境的深刻,更在于其置“清明”二字于首,描繪了清明時節的物候。在每年清明節的絲絲細雨中,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這首詩。

    早在戰國時代,介子推的故事就與清明節產生了聯系,后世更相傳清明節就是起源于介子推,在清明節歌頌介子推就是理所當然了。北宋黃庭堅《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由清明時節百花盛開的景象聯想到埋葬在荒郊野外的逝者,進而思考人生的價值。

    凄風苦雨再加上離愁別緒,使清明節詩詞籠罩在一片愁云慘淡中。如唐代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大唐帝國的兩座都城長安與洛陽,聚集了無數文人墨客,也飽含了這些人的辛酸血淚,洛陽城東,張繼惆悵;長安城內,顧非熊憔悴,其有詩《長安清明言懷》:“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詩人在清明節都是愁云慘淡的,比如宋代大文豪坡,一生雖然歷經坎坷,但始終保持著“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平穩心態,一首《南歌子》一掃哀節悲涼,讓江南的春意躍然紙上:“日薄花房綻,風和麥浪輕。夜來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緬懷逝者,寄托哀思:“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宋代高翳《清明》);人們懷念親人和故友:“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人們踏青郊游:“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北宋程顥《郊行即事》);人們蹴鞠“白打”,強身健體:“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露雀罄礎!保ㄌ拼韋應物《寒食》);人們蕩秋千,放紙鳶:“好似隔簾紅杏里,女郎繚亂送秋千”(韋莊《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節慶活動在古典詩詞中生動再現,古典詩詞也因為節慶文化而有了更深沉的底蘊和更加長久的生命力。

    4 古典詩詞中的端午節

    古代有以地支記月的習慣,稱五月為“午月”。從史籍上看“端午”一詞最早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為夏季大節,它從夏至節俗演變而來,人們要在仲夏之月(五月)的端午這一天煮粽子吃,人們把這一天當做夏至一樣的大節日來對待。唐代以后,端午才用來專指五月初五。

    《全唐詩》與《全宋詩》中有95篇作品與端午節有關,這些詩詞記述了節日的意緒,描摹了節日的習俗,追憶了節日的源流,寄托了詩人的感遇,成為了端午節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屈原與端午節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歷代在端午節歌頌屈原的詩詞也最多。古典詩詞以其特有的魅力弘揚了屈夫子”“好修為常,懷瑾握瑜”的獨立不遷的文化人格。如唐代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的習俗也會勾起詩人對屈原的感慨,如唐代張耒在觀看龍舟競渡時寫了一首《和端午》憑吊屈原:“競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節紀念屈原這樣的愛國先賢,不僅來自民俗社會的樸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更應該是國家層面的祭祀,在詩的國度對愛國詩人的紀念,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多難興邦”,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必定會歷經磨難與挑戰,我們需要培養屈原那樣的對國家忠誠、對人民悲憫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是傳承家國情懷的重要節日,端午節在起源時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動等,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逐漸在端午節日中加注紀念愛國先賢的內涵。自漢朝以來,屈原成了端午節文化習俗的核心,但我們也發現,各地端午紀念的歷史人物不盡相同,除了楚地紀念屈原之外,越地紀念勾踐、曹娥,吳地紀念伍子胥、古蒼梧郡祭祀陳臨等,但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同時由于區域的局限性,歌詠除屈原之外其他愛國先賢的詩詞較少,影響也有限。如北齊魏收的《五日詩》:“麥涼殊未畢,蜩鳴早欲聞。喧林尚黃鳥,浮天已白云。辟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因想蒼梧郡,茲日祀陳君。”在這首詩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當時的端午習俗,并且可以感受到當時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背景,處在北方的鮮卑族政權已經知道南海之濱的蒼梧郡于五月五日祭祀陳臨的風俗。

    端午節習俗眾多,在古典詩詞中多有反映。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插艾枝,儲草藥,配藥方,飲雄黃酒,如南宋陸游的《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在這一天,人們龍舟競渡,百舸爭流,如唐代張說《岳州觀競渡》:“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在這一天,人們還擊球、射柳,如清人饒智元:“簇簇朱衣分兩隊,百花深處蹴珠隆薄《天啟宮詞百首》:“飛鳳三花逐電流,例逢e柳拜前旒。”在這一天,人們還插石榴花,采藥,系五彩線,貼辟兵符,蔣之翹有詩云:“葵榴初纈藥闌敷,彩線珍成續命需。遙聽三韓烽火急,真人剛進避兵符。”

    5 古典詩詞中的中秋節

    中秋節,是仲秋之節,以仲秋十五月圓為節日標志。中秋起源于古代“秋分夕月”的禮俗,唐朝時期中秋明月為游歷之人思鄉的物象寄托。唐代還出現了影響深遠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仲秋明月充滿浪漫色彩。宋朝中秋節開始成為社會民俗節日,明清時期中秋節上升為僅次于春節的民俗大節。古代詩詞中關于中秋節的內容有很多,但廣為傳誦、最為廣大世人所熟知的,當屬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和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張九齡在唐玄宗時,當過中書侍郎等大官,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一生寫下不少詩歌,但最為著名和廣為流傳的就是這首《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氣象恢弘,意趣不凡。

    另一首家喻戶曉關于中秋節的詩詞,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詞人在一個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子由”就是蘇轍,感時傷情,大醉,對月抒懷,發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嘯。這一聲長嘯,成為后世親友之間憶念、共勉的永恒絕唱。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這些句子依然令人動容,因為這是最接近生命本體的人生情懷,具有千古不滅的普世價值。

    古人對于中秋的重視,僅次于春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遠勝過年。因為在這個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無限感慨涌上心頭,于是想及關于它的傳說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秋》一詩中也說:“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認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高高在上的那輪明月,成為詩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關于中秋的詩詞中,不僅僅只是懷念親人、感懷身世,充盈著惆悵和低沉。也還有很多關于中秋風俗、節慶飲食等方面的描述。有個叫袁景瀾的詩人,專門為中秋的月餅寫了一首《詠月餅詩》。詩中道:“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這應該是對制作月餅最為詳細的詩歌了。

    可以這樣說,翻開古代文人關于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從中不難窺見那高掛天空的一輪圓月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6 古典詩詞與傳統節慶的關系

    古詩有云:“有雪無梅不精神,有梅無詩俗了人。”我們則可以說,有人類活動而無節慶活動則無精神,有節慶而無詩詞的點綴則俗不可耐。幸運的是,中國傳統節慶不僅與文學藝術早早結緣而行,而且相得益彰、澤被后世。

    ㈠傳統節慶在內容上賦予古典詩詞強烈深刻的啟發刺激,同時又提供給其以充分展示、不斷創新的機緣。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悠遠的時空隧道一路走來,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要,清明節的懷祖情思、端午節的愛國情懷、七夕節的愛情絕唱、中秋節的團圓之盼……飽含了人們多少情感和寄托。傳統節日也折射著中國人對“天、地、人”的思考,體現了中國人追求“天、地、人”的和諧統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中華民族的節慶文化,體現著一種民俗情結,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傳統節日,使每一個中國人加強了同家庭、家族、家鄉和國家的情感聯系,尋找到了個體融入群體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一切,都為古典詩詞在內容和氣度的提升上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㈡古典詩詞不僅大大活躍了節慶氣氛,擴展了節慶影響,提高了節慶品味,而且它們本身也成為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節慶文化載體。

    “詩言志”是中國文化的正統,可以說詩歌歷來便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其文化身份的獨特標志。對一個詩歌大國來說,詩歌便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大至憂國憂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懷感悟,迎來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態,幾乎無不成詩。因此,大量以節慶為主題的佳作名詩早已成為流傳不輟的千古絕句。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這些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佳句,早已成為了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節慶文化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蕭放.文化遺產與文化資源―現代語境下的春節習俗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6(2).

    [2]蕭放.傳統節日:一宗重大文化遺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柏宏軍.中華傳統節日詩詞賞析[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6.

    [4]趙東玉.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全唐詩[Z].北京:中華書局,1960.

    [6]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7]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同義詞詞典范文

    【關鍵詞】 電磁輻射 WCDMA 移動基站 強度預測 監測防護

    一、移動通信基站及電磁輻射

    1.電磁輻射在人們生活中不可避免,長被人們稱之為電子煙霧,它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組成的,由電荷的移動產生的能量。而移動通信正是依賴電磁輻射來實現傳播的。電磁輻射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有很多人也都為此苦惱,移動通訊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對人們生活環境和人的身體健康的影響極大。

    2.電磁輻射會照成電磁污染,當電磁輻射超出人體和環境的影響的范疇,就會產生極大的危害。電磁輻射對于身體的危害主要分為三方面,其一就是所謂的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都是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而電磁輻射則會改變這種平衡關系,人體的器官和身體細胞會受到損傷。其二是熱效應,人體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水,當水分子吸收電磁輻射之后,相互碰撞,溫度不斷提高,溫度的升高會對人體中的蛋白質和DNA結構產生影響,嚴重的能夠引起細胞突變。其三就是累積效應,現在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著電磁輻射,當電磁輻射對你身體的傷害還沒有完全恢復之前,就在此受到傷害,長此已久,人受到的傷害會越來越重。

    3.移動通訊系統往往由移動臺、基站、移動交換中心以及與市話網絡相連接的中繼線等組成。移動通訊的特點是信息交流的雙方至少有一個處于移動通訊收發狀態,它依賴電磁波的傳播,所以一些惡劣的條件會影響通訊信號。并且移動信號與信號之間有干擾,常會出現紊亂的現象,經過人們研究,移動通信設備使用了自動功率控制電路,就是人靠近基地站的時候他的發射功率自動降低,而遠離的時候則會自動升高。

    二、基站電磁輻射的評價標準及監測方法

    1.基站就是無線電臺的一種,它主要是作為信息的中轉,也就是信號的收發,它連接著移動電話和移動通訊網絡。基站是固定在某一個地方的高功率多信道雙向的無線電發射工具,當你用手機打電話的時候,民眾手機上發出和接受的信號都會通過附近的移動基站,通過移動基站,會把你的電話接入無線網路中,為了避免信號的相互干擾,往往不同區域的信號高低不同,就好像蜂窩一樣,因此通訊系統又被成為蜂窩系統。

    2.移動基站的電磁輻射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其一是發射機本身的電磁泄漏,基站一般建設的都比較高,距離地面比較遠,其對于地面上的輻射強度小。其二是發射天線的信號發射,發射天線一般建設在離地五十米以上的塔樓上,他們的發射能量有限。其三是高頻電纜和接頭處,但是接頭處一般都有著特殊的防護。但是那些建設在高樓樓頂的發射基站對于那些居住距離樓頂比較近的人,危害還是很大的。

    3.當今社會對于電磁輻射越來越重視,移動通信方面不能馬虎,移動通信對于基站電磁輻射的檢查時刻都不能松懈,電磁輻射如果泄露嚴重,對于人和環境影響都是巨大的。對于電磁輻射監測一般都是定期進行,一般都是固定的某一個時間段固定的地點進行不間斷的監測,防止電磁輻射對于人們的危害,把電磁的輻射控制在一個安全的范圍。

    三、基站電磁輻射的防護

    1.安全防護距離是指符合我國對于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的公眾照射限值和電磁輻射的管理規定。由于發射天線有著方向性,所以對于不同方向上電磁輻射程度不同,對于電磁輻射的防護力度應該也有所不同,并且發射天線與空間某一點的最小距離也要控制好。如果這這些因素無法改變,那么就應該對防護人員進行個體防護。

    2.想要減少電磁輻射對于環境的污染,可以有三種防護措施,防護措施主要是干擾源的改變、干擾傳播途徑、減少敏感設備。對于移動通訊中的電磁輻射的防護,主要是對干擾源的合理建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四、結束語

    移動通訊的應用現今越來越普遍,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人們逐漸意識到電磁輻射對于環境和人體的危害和影響,民眾應該更好的去了解相關的知識,正確的看待電磁輻射,適當進行防護。通過移動通訊電磁輻射對于環境方面的影響的研究,讓民眾對于電磁輻射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于移動信息基站建設的一些防護措施進行了簡略的探討。

    參 考 文 獻

    [1] 林少龍,蔡賢生. 移動通信基站天線設置與電磁輻射影響分析[J]. 中國無線電. 2011(05)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成人福利视频app|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