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口語微課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語口語;五大角色;任務活動
在就業率不容樂觀的這兩年,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同樣
如此。但是對于那些英語口語較好的學生來說,就業并不是難題。無論是在公司的工作、新聞采訪、國際會議乃至社會交流中能夠生存的首先是聽說,而不是讀。這就對我們大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的聽說要求提到了一個高度。本文旨在探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進行基于任務的口語教學方式。
一、英語口語教學的必要性
英語口語課程是英語教育專業必修課。其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學生英語口頭表達和交往能力,使學生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
情景進行恰當、流利地交談,能就所聽材料或熟悉題材進行對話、討論等連貫發言”。我們從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可以看出英語口語課程的實用性和交際性。無論是從使用的范圍還是從使用的頻率來分析,聽說機會都要大于或高于讀。從交際的角度看,聽說是第一位的。人類的語言,不管哪個民族,都是首先有聽說,然后有文字,有讀寫。有的民族至今沒有書面語言,但他們的交際并沒有受到影響。也就是說,聽說在交際中的實用價值要高于后者。
二、基于任務的口語教學
1.什么是任務
廣義上,任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從事的有目的的活動(Long
1985:89),而我們語言學習中的意義是人們在學習、理解語言之后所展開的活動(Richanrds Platt and Weber1986:289),側重的是學生在完成語言任務活動中自我完成活動的能力和策略的培養。
2.在任務活動教學中教師的定位
用目標語進行語言教學,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能夠理解的輸入,其實就是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語言情境。在中國這樣的單語國家尤其重要,因為學生全部憑借上課的時間才有真正沉浸在語言環境的機會。在目標語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相應難度的活動任務教學讓學生有沉浸的感覺。由于語言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的參與度與語言熟練程度的提高有很大關系(Lim 1992),當學習者積極參與用目標語進行交際的嘗試時,語言很容易掌握。當學習者所進行的語言任務讓他們的語言能力發揮到極點時,學習效果也就達到
了最大化。掌握了這個規律,教師就應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提供或創造這樣的條件,就會讓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提高。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針對每一個交際任務設計活動,并有效地在課堂中貫徹執
行。那么,教師在任務活動中的角色有如下五種:
(1)任務活動的設計者
目前,大學英語口語教材大體是從交際功能的分類角度進行
設計編寫的,順序是從最重要的交際功能到次重要的交際功能。內容包括問候、感謝、道歉、詢問、懷疑、建議……對于教材中的每一種交際功能,都是基于學生需求,教師對授課內容進行的篩選(David Nunan香港大學2004)。需要教師提前設計好真實的場景,用目標語說出真實場景下兩個交流者的關系,及可能使用到的語言結構
和語句,對學生機會的提供不僅是語言,還包括學習過程本身。
(2)任務活動過程的引導者
在口語課堂任務活動中,有時由于學生對于目標語言的陌生
和懼怕,使得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到任務活動的交際,因為作為成人,他們害怕犯錯而丟面子,就盡量避免拋頭露面。在這種局面中,教師的角色就是因勢利導,做課堂氣氛的帶動者和任務活動的引
導者。教師這個時候,還要擁有足夠的自信和氣場,用愛的目光和鼓勵的話語引導大家做勇敢的嘗試,或許有膽子大一點的外向性格的學生會容易受到鼓勵話語的感染。有時在教師的一番鼓勵之后,如果還是沒有學生敢做嘗試,說明大家對嘗試的內容還是比較模糊的。這時,教師可以從學生中找一個實施交際任務的合作者,帶動實施一個交際任務,展示給大家這個交際活動的場景、使用到的句型、可以達到的交際目的等等。當大家明白這個交際任務的實際效果后,學生就會產生嘗試的欲望,尤其是性格外向一些的學
生。當第一對學生完成一個交際任務時,要給予大力的鼓勵和表
揚,甚至物質上的獎勵。這樣可以刺激其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任務活動過程的調整者
有時,參與交際任務的兩個學生都比較膽小,會聲音很小,這時教師的站位要足夠遠。否則學生以為讓老師聽到就夠了,會盡量放低聲音,這樣就起不到當堂訓練的沉浸式效果。所以,教師要站得遠一些,并大聲給予鼓勵。學生也會把聲音調到同一頻率上。有時設計的活動任務太多,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可以隨機略過。
(4)任務活動的參與者
有時,當堂參與活動的學生不是偶數,是奇數,由于需要兩兩組對完成交際任務,就會有一個學生放單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隨時補位,和那個放單的學生組對,也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這樣就不會因為人數的問題而影響到任何一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
效果。
(5)任務活動結果的評判者
在實施完成交際活動之后,學生是很期盼教師給予總結與評價的。如果教師針對精彩的句子和有精彩表現的交際組進行一番認可的點評,那么將會對接下來的活動具有鼓勵和加強的作用。學生個人經驗的提升也是課堂學習的關鍵因素。
三、綜述
只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堅持用任務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理解主要的語言功能,鼓勵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交際機會,并持之以恒地做好任務的設計者、引導者、調整者、參與者和評判者,就一定可以幫助我們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沉浸在目標語的環境中,也能夠培養起他們對語言口語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不再懼怕張嘴,不再懼怕出錯,這樣也就培養了他們持續學習的興趣,或者是終身成為語言教學方面的教育者。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任務型英語教學簡述[J].學科教育,2002(06).
[2]倪明明.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1(10).
[3]MICHAEL H. LONG.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Center for
[關鍵詞] 護理專業英語口語教學效率
交際性原則是1971 年海姆斯(Hymes)在《論交際能力》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交際能力概念。語言的交際性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醫療機構對能全面應用英語語言工具的護理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而護理的服務對象是人,護患對話和醫務人員之間的對話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因此,清晰、真誠的語言表達是必不可少的。我把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目的由原來的單純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即、語法、詞匯、課文等方面的語言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有效交際能力。
口語教學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重要環節。然而,口語能力是遵循一定客觀規律、呈階段性漸進發展的,并且不同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速度和程度也有所區別。那么,如何遵循學生口語能力發展的規律采取相應的技能訓練方案,將成為我們在口語課堂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各個階段
鑒于我國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語言發展規律和技能變化的影響,我從學生在口語活動中對語言材料的處理方式和再現能力的角度將學生口語能力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記憶模仿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口語技能表現為“領會式掌握層次”,再現語言材料的能力差,且基本上靠記憶全盤照搬變成再現的語言材料,無法進行自主的表達。只注重對語言材料的內容、感情和語氣等的感知和模仿。對語言模范的掌握能力有限,且比較模糊。
2.再加工組合階段
在本階段,學生的口語技能進入了“復用式層次”,再現語言材料的能力得到加強,基本上是主動地再現。表達開始得到較多的非記憶支持,可以將感知的語言材料進行加工,只是表達不夠自如和多樣化。掌握語言規范的能力有所加強,且以精確性為主。
3.提煉創造階段
此時,學生口語技能進一步發展到“活用式掌握層次”。再現語言材料的能力發展到了高級階段,本階段學生可發展為對語言材料中的情境和意義的感知上。
二、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的設計
由于學生學習的內在、外在條件有所不同,口語能力發展的速度和最終達到的程度也因人而異。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讀初中時就厭學英語,絕大多數來自山區的學生連開口講漢語都怕,更何況講英語。為了使我們的口語課堂所安排的技能訓練在內容和形式上能使口語能力處在不同階段或同一階段、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有效地避免“一鍋端”現象,我將英語口語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1.記憶模仿表達的訓練
該訓練注重語言形式及語音、語調的模仿。它要求學生根據材料的原文“照葫蘆畫瓢”,進行記憶和模仿表達,主要采用聽錄音跟讀、句型替換操練、模仿情景對話、回答問題、背誦等訓練手段。
2.創造性表達的訓練
該訓練已由注重語言形式逐漸過渡到注重表達語言的內容上。它要求學生參照訓練材料的內容,經過重新加工組合進行自主表達。其訓練手段主要有:從中文到英文的口譯、看圖說話、復述、情景對話等。
3.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護患對話和醫務人員之間的對話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清晰、真誠的語言表達是我們在教學中所強調的。在課上講解對話之后,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找伴練習情景對話,視具體情況給予指導,如:給出關鍵詞或對話線索,提醒學生注意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及語氣的運用等,并要求盡量脫稿(脫稿加分),讓學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提高英語對話能力。在練習時,學生可自主增減內容,不強調句子與課本完全一致,將重點放在找到對話的真實感覺,學生常可取得明顯的進步,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通過回答課后問題,完成對課文的復述
只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那樣語言還是停留在書面上,沒有轉移到學生的腦海中。背誦或復述課文是比較好的辦法,但是數學生對此感到困難和反感。我們可利用課后練習引導學生復述課文;或給出課文中的關鍵詞或短語,讓學生們講述課文大意;還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課文中的關鍵詞或短語玩故事接龍的游戲,諸如此類的方法均可以達到訓練學生進行獨立語言表達的目的。
三、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我認為科學、有效的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堅持外語口語教學訓練的一般原則。在設計英語口語技能訓練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到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相結合,有準備的說和無準備的說的訓練相結合等等。
(2)教學要容忍學生所犯的表達錯誤。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地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信息的溝通上,而不是所使用的語言結構上,對于學生出現的語言錯誤,只要不影響交際,不必立即糾正。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開口說話”的勇氣和自信心。
(3)教師要以組織者和幫助者的身份參與口語課堂活動,而不是以教學的主體出現在課堂中。在學生遇到表達和理解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以使使交際活動能順利進行下去。
關鍵詞素質教育;英語口語;自主學習能力;微課教學
1引言
高職院校的核心目標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綜合型實用人才,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高職學生在經歷了長達八年(小學兩年,初中、高中各三年)的系統英語學習后,其口語交際水平仍然不盡如人意,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影響高職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因素也是多樣的,如教師的專業素質,對于口語教學的重視程度,學生的英語基礎以及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其中,自主學習能力是影響英語口語水平的關鍵要素,因為教師課堂授課的時間十分有限,學生想通過課堂的45分鐘使口語突飛猛進無疑是奢望,在課下的練習才是精通口語的必經之路。微課為高職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它以微視頻為主要形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兼具高效化、碎片化、互動化以及便捷化等特點,為學生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微課教學的內涵和特點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職生英語學多以被動接受知識和機械記憶為主,不僅體會不到語言學習的樂趣,反而禁錮了思維,扼殺了創造力,使其倍感學習的枯燥和乏味。在這種前提下,微課教學的興起為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提供了嶄新的教學模式和思路,它憑借高度的互動性和便利性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為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開辟了新的道路。下面,本文就微課教學的主要內涵和特點進行詳細闡述。
2.1微課教學的內涵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21世紀早已進入信息社會,高職院校也處于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微課誕生于這樣一個環境和背景下,它最早由美國教育家LeRoyA•McGrew于1992年提出,最早實施于“可汗學院”,此后開始逐步得到推廣和發展。起初,可汗學院的教授制作了3000多個數學學習的小視頻,每節視頻約10分鐘,都各自圍繞一個獨立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然后將其傳到互聯網上,供校內外的學生觀看和學習。由此可見,微課指的就是以錄制短小精悍的視頻為主要教學媒介,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單獨的講解和教學。微課是對傳統課堂的一種輔教學形式,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教學環境。
2.2微課教學的主要特點
首先,微課短小精悍,微課視頻長度通常在10-15分鐘左右,這既能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集中高度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學習效率,符合微時代媒體教學的特點。微課視頻雖然容量小,但是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更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是碎片化學習的良好媒介。它也適用于不同人群和不同水平的學生,具有很強的交互性。無論是課上學習還是課外學習,正式學習還是非正式學習,微課都能滿足各種學習者的需求,為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次,學習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微課堂授課主要以視頻為主,學生通過互聯網將其下載到終端設備,如手機、電腦、平板等,想學習的時候隨時可以學,避免了傳統課堂死板的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大的自由空間。但這也要求學生提高自身的自制力和自控力,珍惜這些教學資源,做到活學活用。同時,微課教學的反饋具有即時性。較之傳統課堂,微教學屬于“現炒現賣”,微課視頻的結尾通常都有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和習題,學生觀看完畢可以馬上做題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同時,微課還提供了線上服務咨詢平臺,有專門的老師進行在線講解,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及時的反饋,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3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自主學習現狀
首先,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據了解,高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由于專業院校生源差異較大,學生各自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人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節奏,索性就放棄了英語學習。其次,學校對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視程度不足,雖然設置了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但其真正投入使用的幾率并不多,多半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并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同時,很多高職院校經費不足,自主學習設施不完善,難以滿足口語自學的需求。再次,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由于學生已經習慣于機械記憶為主的英語學習,這種自由度較高的微課教學雖然極具先進性,但學生接受起來仍有難度。以前,教師是英語課堂中心,學生是課堂的旁觀者,長此以往喪失了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為自主學習帶來較大的阻礙。此外,教師在學生英語口語自主學習過程中定位不準確。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鼓勵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英語口語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沒有轉變自身角色,甚至個別老師對此持有抵觸情緒。
4基于微課的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自主學習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和特點,本文針對微課教學中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微課視頻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口語水平和能力,為學生制定適合其發展的微教學計劃是教師要完成的首要任務。首先要根據教材中的話題,為學生構建適合他們口語水平的語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將口語材料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的條件。由于傳統課堂上,很多口語基礎差的學生羞于開口,但是在微課課堂中就消除了這種顧慮,通過微課的形式,學生可以在課下多次重復地進行口語練習,克服面對面口語交流的情感障礙,可謂一舉兩得。同時,教師要注意微課中要將口語課堂化整為零,進行階段性的反思與調整,使學生取得更快的進步。
4.2教師重新調整自己學生在英語口語自主學習中的角色
在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模式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課堂角色,自主學習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的是管理者和引導者。教師可以將微課分為若干模塊,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課前預習使學生提前了解學習的重點,以便提高聽課質量。在課堂學習部分,可以采用微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模式,讓微課成為普通課堂的補充。在課后復習中,教師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指導其正確認識自身的實際水平和提升空間,為其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
4.3制定口語交際的微課情景
由于微課教學要遵循“微小精悍”的原則,因此在情景的選擇上一定要符合教學目標和任務,盡可能地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深入的討論。例如在講解醫療衛生常識的一課中,教師不妨以“takingbloodandbloodpressure”為主題,教師為其提供bloodpressure,sphygmomanometer,patientcare,sicklist,nursingunit,hypertension等專業用語,讓學生通過預習了解生詞的使用規則,并自行編制對話練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當眾演練,從而更好地提升大家對于口語自主學習的熱情。
5總結
綜上所述,微課教學實現了信息技術與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深度結合,它的實施還面臨諸多問題,如師生中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力的軟件和硬件支撐,學生的學習方法沒有得到正確的培養等。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提高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完善網絡設備,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水平,優化課程內容的設計顯得十分必要,在今后的發展實踐中,微課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熱情,也為職業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曉芳.基于微課的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英語教師,2014(10).
[2]李思元.英語口語技能大賽背景下微課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6(11).
[3]何佩蓉.基于微課的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企業導報,2015(8).
[4]茍曉琳.基于微課的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5(9).
[5]嚴麗.基于微課視角下的高職英語口語學習模式探討[J].校園英語(下旬),2016(5).
關鍵詞:微課;初中英語口語;教學
只有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才能實現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而微課作為其中的一個載體,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成為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效助力。現階段的初中英語口語教學,遠遠達不到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英語口語的要求。微課時代的到來定會迎來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一個春天。
一、微課簡介
(一)微課的定義
微課的萌芽出現在美國,2006年由薩爾曼•可汗創建的可汗學院把微課推向了世界,它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作為國內微課的創始人,胡鐵生老師提出:微課又名“微課程”,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胡鐵生,2013)。
(二)微課的特征
教學內容針對性強。微課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某一環節(如課前復習、新課導入、知識理解、鞏固練習、知識拓展等)來展開(王靜,2015),較強的目的性能夠滿足教師不同的教學要求和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時間恰到好處。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維持在10分鐘左右,而每個微課視頻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如此合理的時間安排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課堂實現“翻轉”。微課資源主要面向學生,而非教師,不同于傳統的教學輔助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教師充當學習資源的提供者。
二、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英語語音教學力度不夠。大部分初中生并沒有很強的語音意識。一方面,教師的專業能力素質有限;另一方面,大班教學環境下,課堂上練習時間有限,老師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掌握情況,因此出現了大量漢語式的英語。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單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文化意識方面的培養就更不用說了。在課堂上,只是機械地跟讀課文,照搬書中的對話進行操練。學生沒有在真實的語境中體驗英語交際的樂趣,長期下去,學生對說英語甚至學英語毫無興趣可言,出現越來越多的啞巴英語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微課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攻破語音難關,打下堅實基礎
在進行語音知識教學時,微視頻會是很有效的輔助工具。課堂上教師呈現講解某個音標的視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跟著視頻進行模仿練習,視頻中顯示發該音標時的唇形和舌位,使學生做到準確跟讀與掌握。接下來呈現與之相關的單詞、句子、語段跟讀視頻,同時強調語調、重音的重要性,教師可根據需要隨時暫停或者反復播放視頻。課后,教師可利用微信群、QQ群等聊天軟件向學生轉發課堂上的視頻,方便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練習。在客觀上,減少了由于教師錯誤而導致的語言知識的講解不當,使學生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利用微課視頻攻破語音難關,在時間和空間上擴大了學生練習的維度。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時間與地點,在練習說的同時有助于聽力的提高,尤其是能夠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的學習風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英語學習策略。
(二)創設沉浸式語言環境,實現真實交際
有信息技術的支撐是沉浸式語言環境的基本前提。微課作為信息技術的載體可以實現語言情境的真實性與趣味性。教師通過視頻等呈現自然而真實的英語活動情境,將真正的生活情景、真正的交際目的和真正的角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融入到一個自己有話可說的語言環境中去,最大限度地實現目的語的輸出。由于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語言活動的過程中完成完美的語言搭橋,促進新舊知識的聯系。同時注意提醒同學們一定要以創設的語言情境為依托,不去照搬書中的短語、例句,真正實現在說中學,在主動中習得。聲音、圖畫、動畫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的微課在創設沉浸式語言環境的前提下還給學生一個真實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不是為了說而說,而是去真實地實現輕松自由的交流。在教師少說甚至不說,學生多說的課堂上,學生在大量的口語交流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和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打造“翻轉”課堂,促進多元智能
翻轉課堂是微課的一種體現形式,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在前,教師教在后。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教學生幾個短語、幾句表達方式,英語歌曲的輸入能夠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降低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情感過濾值,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能夠加強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認識。在多元智能理論下,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初中生聽覺敏銳,善于模仿,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音樂智能(鄭薇,2014)。教師將與教材相關的英文歌曲或短劇發給學生,需要學生在課下學習、排練,然后在課堂上表演,使學生的語言智能和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齊頭并進。把英語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讓他們從課外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增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展(英語課程標準,2011)。
四、結語
英國語言學家柯里福曾說過,“科技不能取代教師,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師卻會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師!”為了提高現代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信息素養,同時也為了達到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生英語口語水平的要求,教師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微課意識。微課視頻在讓學生愛上英語課堂的同時,也一定會促進碎片化時代的移動智能學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鐵生.“胡鐵生的最新‘微課’定義”.
[2]王靜.大學英語微課的制作與應用研究.信息與電腦期刊,2015.
[3]鄭薇.英語歌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速讀期刊,2014.
關鍵詞:微課;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模式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雖然簡短且濃縮,但是它仍然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記錄著教師對某個教學環節(案例解析、主題介紹、背景描述)或教學知識點(疑點、難點、重點)的全過程。它主要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呈現,時間通常為10~20分鐘,內容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素材設計、教學反思、課后練習、學生測驗、教師評析等幾個方面,形成了一個主題式的、半結構化的“微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良好補充。在構建主義教學觀的影響下,微課的資源豐富多樣,它是在交互性較強、較為完整的半結構化的網頁下展現了微課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練習等。
二、基于微課的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模式探索
1.明確微課的教學目標
高職英語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英語口語,能夠適應今后即將面臨的職業生涯。口語是英語交際的關鍵手段之一,因此在微課背景下的口語自主學習一定要明確目標。在微課的引領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應當掌握英語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聽力能力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水平,并且能夠對其中的生字、生詞和不熟悉的句子進行字典查閱并理解,并及時將自主學習疑難點反饋給教師,從而完成口語自主學習過程。
2.將微課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
將微課應用到高職學校英語教學中來,豐富了學生口語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往的口語教學都是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內,通過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聽課來完成。現如今,學生可以對著英語微視頻進行反復的口語練習,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對照視頻中的難點、疑點進行自我消化,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自主學習能力。另外,盡管學生通過微視頻能夠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口語水平,但是教師無法從中得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結果,因此需要和學生一起合作來完成考評,從而為今后的微課開展提供更好的參考。在考評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糾正口語發音問題,對于學生遇到的難點和疑點也能通過合作討論來共同解決,培養了師生之間的合作默契,這對于微課教學而言也是具有莫大裨益的。
3.與其他網絡方式結合形成完整的微課學習體系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豐富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讓教師找到了更多的教育方法。微課作為網絡時代與教育緊密結合的產物,是利用網絡視頻對高職學生的英語口語自主學習能力盡心輔助提高的一種工具。因此,微課在網絡條件下和其他網絡方式合作,能夠更好地發揮微課在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中的作用。現如今,QQ、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在學生中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利用,也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教師可以將自己制作好的微課經過更加細致的模塊化處理傳送到這些平臺上和學生共享,在其中指導和點評學生,學生在這些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不懂的問題還可以隨時通過聊天工具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也能得到及時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成果,讓微課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口語自主學習的絕佳工具。
微課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而產生的,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并且在各個高職院校普遍運用起來。微課通過短小精悍的視頻,包含了微課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練習等多方面的結構,并且有著完整的教學設計,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高職英語口語自主學習中,微課成為一種良好的補充形式,它能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并且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溝通提供了絕佳的平臺,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口語,教師通過微課得到學生的反饋,并且在其他網絡平臺幫助下形成了完整的微課教學體系,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口語打下基礎,為就業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口語;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3—0045—02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英語作為國際化語言越來越受到中國大學生的重視。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國際交流無處不在,英語口語能力在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中從最初的一直被忽略到如今已經逐漸被中國大學生重視起來,然而,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現狀卻令人堪憂。究竟是什么制約了其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呢?本文將從語言因素、情感因素及教師因素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影響英語口語能力提高的語言因素
1.英語口語基礎知識匱乏
在大的應試教育的框架下,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被打上了“四六級”考試的烙印。自從走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開始,英語學習就意味著準備四六級考試。聽力、閱讀還有寫作在四六級考試中都有考查,唯獨口語能力沒有涉及。因此,中國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課形同虛設。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里,學生接觸的英語都是些應試的語法和詞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很少有機會說英語。對于最基礎的英語語音語調更是知之甚少,很多單詞只停留在閱讀跟寫作詞匯的基礎上,沒有固化為聽力跟口語詞匯,背了七八年的英語單詞最終還是聽不懂也說不出。長期以來,造成學生的英語口語知識極其匱乏,即使是最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都難以掌握,更不用提能用英語交流并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了。
2.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不足
除了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極度匱乏,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低還反映在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不足。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了解英語文化背景即使是學習了語言也是死的語言。中國大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中經常出現詞匯搭配不當、語義模糊籠統以及句子錯用誤用等情況。在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誤解對方的意思,比如英文中的lucky dog應該是幸運兒的意思而不是幸運的狗,white lie 是善意的謊言而不是白色的謊話等等,很多都需要結合特定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才能正確理解并應用。
3.漢語思維影響太重
中國學生英語說不好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說英語的過程中會受到漢語母語的影響。漢語跟英語是兩大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漢語高度概括,而英語直白具體。中國學生在說英語的時候往往會先在大腦中用漢語組織語言,然后再字對字地翻譯成英語,這樣說出來的英語就變成了中國式英語,早就沒有了地道的痕跡。比方說,把人山人海說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等。
二、影響英語口語能力提高的情感因素
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對自己語言水平缺乏自信,會產生一種焦慮心理,擔心自己的水平不足而不能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或者進行有效的溝通。這種焦慮情緒在英語口語課堂上最為嚴重。學生由于緊張,害怕出錯或者害怕說不好被同學取笑被老師批評,經常會刻意回避使用英語,甚至用“I’m sorry. ”或者“My English is very bad.”等來搪塞老師的提問,甚至是直接選擇沉默。焦慮是制約語言學習的最大的情感障礙,在英語口語學習中經常表現為
口頭表達吐字不清,發音變調,把握不好節奏,怕老師提問等等。通常學生不會首先提起話題,久而久之學生變得沉默寡言,嚴重的甚至會掌心出汗,出現胃部不適等癥狀。這樣的英語學習狀態,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自然會較差,進而會造成心理更深層次的焦慮,學習興趣也慢慢被扼殺掉,沒有了學習動力。不能保證充足的練習實踐,英語口語的實際能力只能越來越低下,口語水平越差,焦慮感也會越強烈,一旦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學生的口語能力便很難得到提高了。
三、影響英語口語能力提高的教師因素
1.英語口語教師水平不足
在中國大學里,由于英語口語課堂一直不被重視,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某些英語口語教師的口語水平不足,口語表達能力不理想,很難勝任口語教學。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漢語講解占據很大一部分時間,真正地道的英語交流部分微乎其微。因此,學生接觸到的英語其實還是受漢語思維影響極深的中國式英語,可想而知,在這種語言環境中,要想學好英語口語非常難。
2.英語口語教師教學模式不合理
在傳統的英語口語課堂上,絕大多數教師仍然是課程的主體,采取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壓抑,教師使用的語言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不敢用英語回答問題。這樣一來,很容易就造成英語口語課堂的僵局。
3.英語口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
在實際的英語口語課堂中,教師很少能做到關注學生的情感。大多數教師往往會對學生所說的每個句子甚至是每個單詞吹毛求疵,一旦發現學生在語音語調或者語法上有什么差錯,就會馬上打斷糾正。學生們通常在被打斷之后很難再繼續自己原有的思路,而是從嘗試著說變成了徹底的沉默,漸漸失去了口語表達的愿望。某種程度上,教師對學生過分的苛求對語言學習只能起到阻礙作用,不但不能提高語言教學效果,而且會扼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跟信心。
總之,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會受到語言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教師因素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英語口語水平,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扎實語言功底、豐富文化背景知識、排除焦慮心理;從教師角度,則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四、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對策
1.幫助學生排除焦慮心理
語言知識不扎實和文化背景知識缺乏是造成學習者口語焦慮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師要幫助學生加強語音語調等語言知識的積累,并且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口語課堂加強英美國家的文化導入,介紹中英文化存在的明顯差異。只有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現象,才能幫助學生排除焦慮心理,掃清交流障礙。
2.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在口語課堂采用互動教學的模式,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說英語的環境,把傳統的給學生糾錯的教學方法改為跟學生互動的練習模式,把講授句型詞匯語法的課堂模式改為語言文化內涵的講授。教師跟學生互動,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縮短師生距離,在消除學生焦慮心理的同時,跟學生共同完成交際任務,共同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敏,王小鳳.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學生心理障礙解析及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2).
[2]文秋芳,王立非.影響外語學習策略系統運行的各種因素評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09).
[3]俞碧芳.英語教學與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的關系[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1998(01).
[4]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2).
[5]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關鍵詞:微課;中職英語;口語對話教學
一、中職英語口語對話教學的現狀調查
傳統口語對話課堂,教師往往操控一切,讓學生讀就讀,讓學生背就背,學生總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對話活動的參與也處于被動參與的境地,這樣的被動學習讓學生難以消化吸收知識,難以學會學習。同時,懷著恨鐵不成鋼心理,很多教師在進行口語對話教學時,恨不得把口語對話的一問一答全部手把手交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然后完全按照老師的模式去運用。精心設置對話語言確實是教師應該做的,但絕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大包大攬。
某個口語對話的微課只圍繞特定主題展開,目的明確,時間短,內容小。中職學生很多學習習慣并不好,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容易走神分心,短小精干的微課往往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上的對話教學微課,對話主題和內容必然是真實的問題情境,教學過程也與現實問題的解決過程相似,情境中的對話解決了就反映了學習的效果。
二、微課嵌入中職英語口語對話教學的實踐
將微課嵌入中職英語口語對話教學實踐的重點在于微課制作的多樣化、微課利用的多元化、微課反哺的多渠道,具體如下:
(一)多樣化制作微課
生本教育倡導者郭思樂教授曾說過:“就課堂來說,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區別于為教者好教而設計的師本教育”。我們的微課在設計之初就應該站在為了學生好學,容易學,喜歡學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微課,才能被學生接受,進而使用。
1.直觀易理解――配音PPT的微課
將口語對話內容做成PPT,利用錄屏軟件將配套教參的標準閱讀和教師對關鍵點的講解同步錄入。這樣的口語對話教學微課非常直觀,而且設計準備時間短,效果又好,學生也一目了然,非常容易理解。
錄制微課的錄屏軟件很多,筆者用的是BB Flashback這個軟件。將口語對話根據意群分為3-5個片段,制作成3-5張PPT。打開錄屏軟件后,一邊播放PPT,一邊打開教參配備的標準口語對話,同步錄制。播放一張后,插入教師對該口語對話片段的旁白。旁白主要為:解釋較難的句子含義,需注意的特殊詞組或語法點等。直至最后一張PPT播放完,一個用配音PPT形式展現的微課也就完成了。
案例:基礎模塊一Unit 1 Nice to meet you!
2.趣味貼切易投入――情境小短片的微課
微課本身就符合情境教學法的主張,在口語對話教學的微課中,創建生活或專業的情境,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或形象,使學生感同身受。不但趣味更濃,而且更容易投入,從而主動自覺地學習,提高口語對話效率。
(1)生活情境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貼近生活的口語對話,就應該放到生活的場景中去學習。
案例:基礎模塊一Unit 5 What’s your hobby?
筆者邀請兩個口語較標準的學生拿著籃球(課文內容為American football橄欖球,為了貼近學生生活改為籃球)在教室里用手機或DV機錄制微課。一邊用教室多媒體播放PPT,一邊拿著籃球討論各自的愛好。拍攝過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學生每演示一節口語對話,動作定格不動,針對背景PPT,教師插入旁白。第二部分學生將完整口語對話再演示一遍。在微課中學生一邊討論打籃球的愛好,一邊轉著籃球。這樣拍下來的微課,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活潑又現實。
第一部分腳本設計如下:
(2)專業情境
中職生是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的,微課嵌入的口語對話課堂大可以利用學生對專業的熱愛,把口語對話場景和專業內容結合起來,體現專業特色。這樣做出來的微課,學生覺得親近,接受度高,而且還能對日后的職業生涯有一定的幫助。
案例,基礎模塊一Unit 6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
本口語對話基本內容是點菜和菜品介紹。在給烹飪專業上課時,就可以這樣準備微課:讓學生穿上廚師服,教師坐在桌子邊扮演顧客,學生為顧客點單,并介紹菜品。拍攝過程也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內容:學生根據口語對話的意群,分點菜和菜品簡介兩節口語對話,每節口語對話后,動作定格不動,背景PPT顯示口語對話內容,教師插入旁白。第二部分:學生將完整口語對話再演示一遍。學生穿著自己平時技能訓練的工作服,通過介紹不同的菜品,還可以學習這些菜的英語表達。這樣的微課體現了專業特色,又有助于職業能力的培養。
3.共同參與易共鳴――卡片小課堂的微課
學生對于親身參與的事情,往往會投入更多的感情,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在卡片小課堂的微課中,教師邀請6-10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班,以方形圍坐在白板周圍。準備好和主題相關的卡片,提前設計好口語對話,利用卡片進行小班化的口語對話教學,用手機或DV機錄制后制作成微課。
案例:基礎模塊二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
第一節內容: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教師拿出第一張騎自行車的圖片,貼在白板上,向學生們描述到,I went to ride a bike yesterday.Went,yesterday;go,today or everyday.Now you say this picture in English.依次要求每一個學生模仿這句話,同時糾正學生發音錯誤。然后貼上第二張和朋友聚會的圖片,描述:Then I met some friends. 學生一個個模仿。最后第三張回家的圖片,描述:After the meeting,I went home.學生模仿。到這里第一環節完成,讓學生學會用句子描述圖片場景,從而知道口語對話的內容就是問答關于昨天一天所作的事情。
第二節內容:完整演示,生生互練。教師演練完之后,完整地將所有卡片描述一遍,然后與要求學生依次進行完整復述,在復述過程中,教師適時提問: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And then?After the meeting?并把問題寫在白板上,以便生生互練時,對內容完全掌握。然后要求兩個學生根據教師和學生的模式互相練習。練習完后,兩兩演示。
(二)多元化利用微課
1.課內模仿操練,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微課
課堂內,先完整地播放一遍微課,再由教師控制微課播放的進程,根據操練步驟,隨時暫停或重復播放。具體步驟如下:
(1)模仿跟讀。第一輪模仿跟讀,讓大家一起跟著微課一句句跟讀。在還不會說的情況下,齊讀能減少學生的不安情緒和對開口讀的懼怕感,做到人人能開口。第二輪反復分角色讀,從兩組與兩組口語對話,到一組與一組口語對話,再到同桌間口語對話。這樣四遍讀完之后,基本能熟悉內容了。
(2)提煉句型。將口語對話中的固定句型提煉出來,以便學生套用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運用。
案例:基礎模塊一 unit 3 How much is it? 口語對話提煉如下:
What can I do for you?
I’d like to buy …….
Sorry,there aren’t ……. But we have ……
How much is/are ……
It’s on sale.
Ok,I’ll take ……
(3)實況操練。根據實際情況操練口語對話。先師生操練,請班內較好的學生與老師配合,老師問,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建立比較正確的模板。再生生操練,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兩兩準備口語對話。準備好后,請學生到臺前或者在座位上,演示口語對話。
案例:基礎模塊一Unit 8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就有學生的口語對話實況操練如下:
A: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
B:Go along the Yucong Road and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roads. Then take the right side at the corner.
A:Is it near the corner?
B:Yes.It’s no your right.
A:How long will it take me to get there?
B:About 15 minutes.You can’t miss it.
A:I see.Thank you so much!
學生把自己想要去銀行運用到口語對話中去,回答以校門為起點,把到達目的地的路線用英語表達出來。將微課中提煉的句型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去,顯示了英語的實用性。
2.課外下載播放,營造班級口語對話學習的氛圍
(1)利用零星時間,增加播放頻度
筆者所在的學校高一一周英語課是4節,口語對話教學課每兩周才上一次,所以僅僅依靠課堂中的微課學習口語對話時間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利用學生在校的“零星”時間,即利用英語早自修,中午的午間談話和晚自修時間。每周二、四早自修前10分鐘課代表播放微課,后10分鐘同桌互相演練。一周的午間談話時間,請班主任協助抽出1-2天播放操練微課。晚自修第二節課,播放兩遍微課。
(2)下載各種終端,實現循環播放
網絡時代,教室里有多媒體,學生有智能手機。這些都是實現微課可移動,可在線的有利條件。課堂上的微課教學時間和操練都是有限的,課后反復循環播放才是無限的。課后一定要把微課下載至教室電腦,供學生自主下載。
3.提倡分層利用,提高微課反復利用的效率
(1)學生自主按需學
中職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微課學習之后,學困生有可能還不會講,又不好意思提出來。這時可要求學生在課后利用微課時,自己下載微課至手機,對比微課中的口語對話,針對自己沒有掌握的口語對話內容,不是很標準的發音或者不夠豐富的口語對話形式,有選擇性地反復播放。中職學生的逆反心理較強,如果能自主選擇想看的內容,或許他們對英語微課不會那么排斥。
(2)教學主動按層分
教師根據學生在實況操練環節的表現打分。不合格的學生,課后要求其必須將微課下載至自己的手機,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合格的學生要求其根據自己上課的評價表,針對不足的地方,有需要地反復觀看的。
(三)多渠道反哺微課
利用評價表、學生反饋的口語對話,改進和完善教師的微課內容。發掘優秀學生融入微課創作,充實和提升微課教學實效。
1.根據評價反饋,完善教師微課
(1)生生互評
實況操練是學生對微課課堂效果的直接體現,在實況操練后引入生生互評,既可以促使學生好好準備口語對話,好好演示,還可以規范課堂紀律。當一組同學在演示的時候,其他同學為了評價、打分,就會仔細聆聽。演示前每個2人小組發一張評價表,要求每個小組除了自己演示以外,還要給別的小組做好評價。
評價表內的問題分別涉及:口語對話回合數、提煉句型的利用率、句型使用正確度、口語對話流利度及整體表現。具體評價表如下:
(2)加強反饋
課內,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口語對話操練和演示及時反饋。課后,利用評價表加強反饋。請課代表負責統計分數,整理評語。將各組評語分成好、差兩個方面,整理成表格的模式,打印張貼在教室學習園地,表揚優秀的小組。其中就有一個得分中等的小組整理如下:
(3)完善微課
學生的評價表顯示了他們對某個口語對話的掌握程度,其實也是對教師制作的微課的課堂效果的一個綜合考評。得分率低的部分就顯示了學生掌握不到位的部分,學生掌握不到位就很有可能是因為微課做得不夠完善。
案例:基礎模塊一Unit 5
用微課進行了Unit 5的口語對話教學后,在評價表的統計中發現:句型使用正確度這一項特別低,班級平均分只有8分,說明他們對提煉后的句型并沒有完全掌握,這也提醒教師:微課中可以再加強句型的呈現,增加句型的操練。所以課后我對Unit 5的微課再進行了改進,在教師旁白后增加句型跟讀環節,在微課中多給學生直接跟讀的機會。
2.發掘優秀學生,充實微課錄制
課內口語對話演示部分和課后的評價表中往往會涌現出幾個發音標準,口語對話設計合理,口語對話內容又豐富的優秀學生。對于這些學生,一方面要進行表揚,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可將優秀學生充實到下次微課創作中。在課堂上宣布,下次微課錄制老師將邀請那幾個同學共同參與,最后將師生共同錄制的微課放出來給自己班和其他班的同學看,作為其他同學學習的模板,這樣也是對優秀學生的又一種鼓勵。筆者基礎模塊一Unit 5的微課錄制,就是在前一單元中表現出色的兩個男生充當角色演示的。
三、微課嵌入中職英語口語對話教學的思考
微課的視頻,配音等形式使學生心情放松,不是正經端坐地學習操練口語對話,不是老師一板一眼地強硬指導。學生感覺英語口語對話好像并沒有那么晦澀難懂,自己編的口語對話也不是那么牽強附會,整個班級學英語的氛圍比以前輕松了。
微課嵌入英語口語對話教學,教師僅僅是微課的播放者、口語對話操練的組織者。真正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才是微課的吸收者、操練和制作的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生本理念得到充分體現。微課促使教師努力嘗試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來充實自我,提高自我。
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如何有選擇地制作微課,有效又減輕老師的負擔,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供參考。同時,微課的課后利用,我們提倡分層。但中職學生往往缺乏自主學習的恒心和毅力,對自己的英語水平也不是十分了解,完全的自主分層學習還是很難實現,因此課后學習怎樣分層更有效,還有需要不斷的實踐。
參考文獻:
[1]劉群.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J].北京:人民教育,2008年21期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甘肅: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一)連接主義理論
連接主義認為,學習者在網絡時代不再單純依賴個人經驗來學習,其能力來自連接,連接則依靠節點,因此節點和連接是學習的核心要素,前者指可以用來連接其他元素的成分,包括人、雜志或其他任何信息資源,后者則是各個節點之間的任何聯系方式。因此,學習行為就是創建人與人之間、人與機構之間、信息與信息之間節點的連接,進而形成信息源并保持知識的現時性。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微信給這些節點的連接提供了開放的平臺。
(二)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突出了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的重要性,突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開展自我評價、承擔學習責任。微信平臺可以為學習者創造輕松、自然、熟悉的環境,與此同時,學習者也能通過重復聽自己的聲音開展自我分析和評價,增強自信心。
(三)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語言學習是一個基于學習者個人經驗、信仰、心理和觀點之上自我探索、知識建構和意義協作的過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微信平臺上,學生可以充分借助網絡資源身處真實的語言環境;教師則成為指導者和組織者,通過微信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幫助其構建當前的知識意義。
二、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新模式
(一)設定口語能力目標
設定目標時,教師應根據大學生當前的口語水平,參照教育部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大學英語口語能力三個層次中的“一般要求”,即“能就日常話題進行交談,作簡短話題發言,并能使用基本會話策略”,隨后再逐步引導學生達到更高的要求。
(二)利用微信平臺支撐
微信平臺提供了很多社交功能,可以用于口語教學和練習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基本功能、個體社交功能和群體社交功能三大部分。基本功能包括賬戶設置、添加朋友、通訊錄等。個體社交功能包括與好友語音聊天、轉發朋友圈、評論朋友圈等。群體社交功能包括群聊天、關注公眾平臺等。
(三)基于微信的口語教學活動
微信教學活動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形成時間、空間、主體等多維度的口語訓練互助系統,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檢查、課后鞏固,課堂上、宿舍中及教室外口語訓練,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具體內容如下:課前預習活動:教師將新課程預告、背景資料推薦、課程難點等至微信群。教學反饋活動:學生間可以在課下進行交流,也可以對教師進行反饋。課外訓練活動:教師在課下及時新的話題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可以將口語練習的語音或視頻上傳,供大家觀看和評價。
(四)教學支撐手段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口語教學時
教師需要提供一些教學支撐手段和方法,主要包含組織管理手段、配套激勵措施和評價機制,具體內容為:組織管理手段:組建微信管理團隊、制定微信活動操作規則、制定口語資料保護方法等。配套激勵措施:電子郵件鼓勵、上課時的口頭鼓勵、在微信朋友圈點贊、階段性的禮品獎勵、微信活動表現計入考試成績等。評價機制:學生對活動的反饋、問卷調查、階段性測試、期末考試等。
三、基于微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新模式的優勢
基于微信及時性、互動性、多模態性等特點,將其應用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有許多優勢。
(一)從興趣和經歷出發
擴大話題范圍的廣度作為一種強大便捷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把人帶入了虛擬世界,使人們之間的聯系加深了,從單純的文本聊天發展到現在的圖像、視頻聊天,將會成為人們相互聯系的主要平臺。此外,微信具有信息傳播的便捷性,使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幾乎不受限制;教師和學生可以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及時到平臺上,引出話題,發起討論。鑒于微信話題的時效性強,能夠有效彌補教材的延時性,能夠形成更為廣泛的信息源。
(二)降低學生的焦慮感
增加學習信心中國大學生大多存在“敢寫不敢說”的現象,雖然他們已經知道口語的重要性,也很明白提高口語表達的唯一辦法就是開口練習,還是會存在焦慮感,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學生對課堂口語練習的參與度不高。在微信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具有平等的話語權,學習者不再“失聲”。此外,微信教學可以使用“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等多種交互方式,這樣一來,說話者和傾聽者之間保持了適當的距離,學生在親切自然的環境中練習,焦慮感和自卑感也會逐漸消失。
(三)建立互助式交流平臺
調動情感因素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師生與生生互動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師生之間通過平等的對話和互動建立信任,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和反饋能使學生建立自信心、體驗進步,從而提高口語練習的主動性。同時,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也能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果。
(四)拓寬信息通道,豐富語言素材多樣性
顧曰國教授曾指出:大學英語學習應該基于充盈的多模態體驗和豐富的模態轉化,并在多種環境下學習。微信能夠支持語音、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格式的內容,可以避免單一的信息源。不同模態的語言素材能同時調動學生多個感官系統參與英語學習,并相互協調和刺激,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豐富的教學媒體手段能夠使學生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從而促進知識網絡的形成。微信是“微時代”教學的典型代表,將成為一支強大的新生力量被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它的應用潛能需要被不斷的探索和挖掘。
四、總結
[關鍵詞]教師資格證;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
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學生需通過筆試考試與面試考試方能取得教師資格證,增加了考試難度,對英語專業師范生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也為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模式帶來新的挑戰,高師院校應及時進行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完善英語口語課程體系,增加英語口語實踐環節,將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內容與課程相結合,提升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
一、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在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中的重要性
通過對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特點及內容的詳細分析發現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對英語專業師范生綜合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影響重大。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察內容包括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口語交流能力、教學綜合能力、儀表儀容等,這些內容都與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聯系密切。高師院校應根據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試內容及時調整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增加能夠與教學內容相互配合的英語口語語調訓練、英語閱讀技巧訓練、課堂英語口語訓練等訓練內容,幫助英語專業師范生掌握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并在教師資格證面試中完美展示,幫助學生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試,成為合格英語教師。
二、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現狀
(一)忽略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技能
當前高師院校重點關注英語專業師范生書面英語學習情況,忽略培養學生英語口語技能,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培養下造成學生英語口語水平較低等問題。在整個高等教育學習階段,英語專業師范生普遍表現出英語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較強,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聽力能力較差等現象。在當前教師資格證國考中,大部分英語專業師范生能在筆試中取得較高成績,但在面試考試中全英語言不流暢,無法順利通過英語面試考試。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較低始終是高師院校英語教學頑疾,高師院校應及時采取措施改變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現狀,提升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
(二)高師院校忽視英語口語教學
相較于其他課程,英語口語課程可用教材較少,教學模式不固定,因此大部分高師院校在設置英語專業教學課程時會減少英語口語課程占比;除此之外,部分高師院校英語口語測試方法準確度較低,無法準確評定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對其進行個性化指導;
(三)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較低,并形成惡性循環
當前教育體系中的英語教師均為英語相關專業畢業,大部分教師在成為英語教師之前也為英語專業師范生,在高師院校普遍不重視英語口語教學的情況下,英語專業師范生從事英語教育行業后也會忽略培養學生英語口語技能,導致學生也出現英語口語水平較低等問題,逐漸形成惡性循環,使英語口語教學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三、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模式探究
(一)利用課堂開展多樣訓練模式
高師院校應根據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試要求與工作崗位實際需求設置英語閱讀、英語口語、聽力等基礎英語專業課程,并開展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與英語授課技能等訓練,培養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語調轉換能力,如在英語口語課堂上鼓勵學生對英語動畫或電影進行配音,閱讀英語作品等;開展教師禮儀修養培訓課程及真實課程模擬實踐活動,切實提高英語專業師范生專業技能。高師院校還應定期組織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高師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在注重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和教學技能的同時,還應根據教師資格證國考內容及時調整英語專業教學內容。在開展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時,首先應按照英語口語訓練目的將普通英語聽力內容和日常口語交際拓展為英語語音因素、生活常用英語口語、職場英語口語與課堂英語口語,分階段推進英語口語訓練,提高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英語語音因素重點糾正學生語調與發音;生活常用英語口語通過模擬日常生活交流場景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職場英語口語需創設職場場景,模擬在工作中運用英語口語交流并解決問題的場景;課堂英語口語按照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要求通過模擬真實教學場景提高學生全英文上課水平。
(二)加強英語專業師范生課外口語訓練
除了在課堂上鼓勵英語專業師范生積極參加教師設計的英語口語活動外,在課外也應不斷督促英語專業師范生加強口語練習,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開展英語口語訓練活動的習慣。高師院校英語專業教師應主動為學生提供適合開展英語口語訓練的內容,幫助學生挑選課外英語口語訓練輔導書,制定英語口語訓練計劃,提高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水平。教師還可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口語訓練平臺練習英語口語,并借助新媒體社交平臺對學生進行督促,要求學生定期將英語口語語音發送到交流群,并在交流群積極開展與英語口語有關的話題交流活動,打造英語口語訓練交流平臺。
(三)提升英語專業教師專業水平
高師院校英語專業教師應深入小學、初中、高中了解英語教學動態,與英語一線教師交流,參加一線教師教研活動,并熟悉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具體流程與細節,把握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試重點,幫助學生提高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應考能力。除此之外,高師院校還可安排教師進入小學、初中或高中英語課堂,了解英語教學現狀,為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提供有效指導;或組織英語專業教師報考教師資格證,深入英語面試考試中,認真備考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試,讓英語專業教師切實體會英語面試考試真實情況與容易遇到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引導英語專業師范生進行英語口語訓練;
(四)創新英語口語訓練模式
圍繞英語專業師范生英語口語訓練目標與訓練內容,將傳統訓練模式和“互聯網+”相結合,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英語口語混合訓練模式。高師院校英語專業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打造真實英語口語交流場景,通過多樣化訓練模式,為學生營造趣味性的英語口語訓練場景,使學生成為英語口語訓練主體,充分參與到英語口語訓練中。在基于“互聯網+”的英語口語混合訓練模式下,教師可借助信息化交流平臺將英語口語訓練內容、圖片等訓練資源與訓練目標分享給學生,英語專業師范生通過信息化交流平臺自主學習英語口語訓練內容,并借助英語口語專業訓練平臺糾正發音,確保英語口語完美準確。在英語口語訓練課上,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新媒體教學平臺開展英語動畫電影配音、英語小品表演、模擬真實教學場景等口語訓練活動,使英語專業師范生將自身掌握的英語口語運用到實際英語口語交流和教學模擬中,并根據英語口語活動情況對英語專業示范生進行評價。在整個英語口語訓練活動中,學生是主導者,在趣味性訓練模式下師生積極參與到各類型英語口語訓練中來,切實體會了英語口語的魅力所在,擁有真實教學場景體驗,加深對英語教師的認知。
結語
高師院校應認真分析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特點,并完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與課程設置,進一步優化英語口語訓練模式,更新高師院校英語專業教師教學理念,增加英語口語與教學情境模擬在英語專業課程中的占比,創新英語口語訓練模式,使學生在與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試相關課程中真正有所收獲,提高自身英語口語水平,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證英語面試考試,成為優秀的英語教師。
參考文獻:
[1]馬冬梅,汪慧瑩.關于我國大學生對診斷性英語口語能力評價的需求分析[J].中國外語,2021,18(3):71-78.
[2]馬俊波,歐陽護華.微信促進英語口語詞匯準確性發展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21(2):37-44,6.
[3]劉婧.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基礎探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43(S1):112-1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