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園林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

    第1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一)散點透視與動態連續風景布局

    透視是處理空間景物的方法,會對所描繪的對象產生直接的影響。在中國山水畫構圖設計中,對景物的觀察是從一點到另一點的散點透視法則,這有別于西方繪畫的透視法則。散點透視法則沒有固定的焦點,是根據對象高度、深度或者遠近變化,從觀察者的感受和觀察方向的變化進行選擇刻畫。山水畫散點透視的方法是把不同的時空間景物融合到一個畫面中,畫家的創作有很強的主觀性。如龔賢的《溪山無盡圖卷》由十二幅山水圖合成一幅,表現了“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的畫理;梅清的《山水十條屏》也是此意。散點透視的構圖設計理論,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景觀元素的組織、四時造景季相變化的運用有重要的價值。

    (二)中國山水畫與古典園林的透視法則與構圖

    山水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著作中,總結提出了山水畫散點透視的理論,比歐洲的成角透視學要早很多年,但兩種理論有很大的區別。畫家們為了集中表現大自然的本質特征,反映空間無限延伸關系,摒棄了“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的成角透視理論,采用視點運動的畫法,縮千里于尺幅之中。園林景觀設計強調時間與空間的結合,其設計過程是連續的、動態的。因為園林一般由多個觀賞層面和角度不同的景區或者景點構成,作為園林設計師,要把這些景區、景點之間的空間位置安排好,展現最佳的觀賞面和角度,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園林中的某一景點,當人們停留下來感受景色與空間時,與靜態構圖的繪畫形式是基本相同的;而當行走觀賞時,則形成了運動延伸的空間關系。園林景觀設計所追求的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示無限的自然之美,這與中國山水畫散點透視構圖形式所產生的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山水畫的構圖設計有開始和結束的處理方法,能起到統領全局的作用。園林的經營布局與此相同,也有起始、發展、、結尾等不同而又相互聯系的階段,能使人們在觀賞過程中,隨著行走路徑的變化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感受。山水畫的構圖法則多樣,宗炳提出了“遠映法”,宋代郭熙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平遠、高遠、深遠的“三遠法”構圖,一直影響至今。我國古代山水畫中深遠的構圖形式較少,平遠、高遠構圖則頗為常見。而在中國的園林設計中,為了增加空間的縱深關系也多采用平遠、高遠、深遠的手法,比如亭臺樓榭等關鍵景面使用隔水望山的手法,提升空間意境之美。在設置假山時,設計師也注意控制空間的位置關系,采用高遠的構圖形式,以產生高大的感覺。在園林空間處理上,古人講究在同一畫面或者同一個園林空間中,要有開闊視野的遠景,滿足極目遠眺以欣賞遠處美景的要求;也需要有封閉近景設計,停下腳步細心賞玩,或獨處一隅孤芳自賞,滿足靜謐的需要。二者共同存在于同一景區中,能提高園林空間的藝術情趣。

    (三)中國山水畫與古典園林的寫意表現

    中國山水畫與古典造園藝術都具有借助作品性質來表達和喚起人們情感共鳴和對意境空間聯想的作用,主要以“寫意”抒發表達為主。總的來說,寫意包括抽象、概括創作手段和立意手法。中國園林對自然的態度是取其局部的景觀來加以提煉升華,滿足造景的需要。“一拳代石”“一勺代水”是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而常用于園林設計的通用手法,也是中國園林對自然的表現中最有力的手法之一。人們在造園活動中會不自然地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和理念,且園林是山水畫的物化形態,也是中國山水文化思想的體現。但由于園林受所在城市環境的限制,要想搜盡奇峰融入小空間之中,就需要將自然的精粹高度概括提煉,突出特色。園林設計可以借鑒山水畫寫意的手法達到移天縮地的目的,置景于方圓之間,再靈活運用“借景”手法來延伸空間。在園林設計中,采用什么樣的手法來營造景觀,產生怎樣的意境,設計者從山水畫中找到了設計的源泉,形成園林立意構思。如把一塊奇石象征山峰,小溪象征河流,用一片枯葉代表秋天意味。寫意手法的運用代表了中國傳統的藝術思想,也是園林造景手法之一。

    二、中國山水畫和古典園林疊山與皴法的處理

    勾、皴、點、染、擦是畫山水畫的五個步驟,是山水畫技法的高度概括。皴法在山水畫中用于表現山石結構肌理,把描繪對象作了分類,在現實、抽象、美學之間尋求折中的方法并達到平衡。與山水畫的皴法相對應,在中國古典園林營造中,疊山理水所占空間比例較大,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結合山石畫法的技法論,使得山水畫和造園過程中對山石的處理表現幾乎一致。除此之外,山水畫中山石表現技法對園林中的置石形式也產生了極其明顯的影響,臺灣建筑學者漢寶德指出,范寬的一峰居中畫法,夏圭的一峰直立以近景表現,對園林中石藝的影響最為顯著。特別是宋以后,由于寫意山水畫地位的逐漸提高,山水畫描寫山石質感的皴法逐漸統一,畫山如畫石,文人畫家們普遍接受以山為石的思想,表現山和石的方式日趨一致,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園林中疊石為山的概念。宋代山水畫家米芾提出了“瘦漏透”的品石觀,樹立了對山石審美藝術的標準。山水畫論《畫鑒》中也提出了“漏則體肥而若瘦”的論述。“瘦、漏、透、丑”的山石審美原則來源于中國山水畫的皴法,影響了造園疊山的選材范圍,體現了歷史文化價值所積累的審美理念在不同對象上的表現形式。

    三、二者在色彩表現上的相似之處

    第2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地域特征;影響和應用

    從不同的時空來剖析我國的優秀風景園林作品,都充分遵循了地域特征規劃設計的準則,在推崇不同區域地域特征的行為中,把各地域的社會屬性、人文歷史和自然環境等都展示的淋漓盡致。如果不重視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就會導致景區重復沒有新鮮感,算不上一個好的設計,同時也提升不了了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內涵。

    一、地域特征的主要內容

    地域指的是一定的地域空間,是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協同作用下構成的綜合體。不同的地域體現著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域景觀。地域特征指的是在某一個地域空間之內存有的顯著區別于其他地域的表征、標志,其主要內容有:

    (一)地域自然特征

    1、氣象氣候。大氣作為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然環境的各類因素中屬于最有活力的部分,對于滿足地球各類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動需要發揮著較大作用,在地球的演變歷程中,逐步形成各種具備不同地域特點的氣象氣候特征。

    2、地貌地質。不同區域其土質是有差異的,這也導致了該地域自然景觀有不同的特點。地球表層承付著來自于地殼、巖漿、地震等運動形式產生的內力作用,同時承付著在氣候中冰川、流水、風化等形式產生的外力作用,從而逐步形成地球表層多種多樣的地貌特點。

    3、植被。在社會環境中植被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子,在針對外部環境進行構建時必須要高度重視的一類要素。在規劃和設計風景園林的系統中,植被可謂是非常關鍵的設計形式,身為風景園林中生態屬性的關鍵因素,在外在環境以及風景園林建設環節上具有推動作用,因此風景園林遭受地域植被的制約作用是相對較大的。

    4、水文條件。人類的生存以及一切行為都離不開水資源,在人類的現實生活活動中,在生活方式上都喜歡靠近水資源定居。在我國有名的傳統園林作品里,把山水風光當成自然平布的風景園林設計規劃是很常用的方式。

    (二)地域人文特征

    在人類歷史不斷的演化中,人文特征基于地理環境這一內容,經過經濟、政治、文化行為等積攢形成的有著特色的人文環境。民情民俗和民族信仰受到地理要素以及宗教信奉的制約,在發展歷史中,每個民族都構成了屬于自身的傳統風俗。在景區園林設計規劃中,民風民俗以及信仰的加入,使人類更易于接受景區,也有助于民族風情的具體呈現和傳承。

    二、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一)地域自然特征對風景園林設計規劃的影響及應用

    地貌地質、水文、植被等各種自然特征要素不是單獨存在的,在固定地域,各種要素之間經常有著復雜的關聯。所以,在設計規劃中,很多時期需要設計人員在合理了解每個要素的前提下,綜合剖析它們和人的效能使用,生態自然保護、作品價值藝術之間的互相制約及效用,從而讓后續設計和規劃環節,更加合理;設計成果更為有效。

    (二)地域人文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在后現代主義的所有派系中,盡管它們的風格形式是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可實際上都是在不同歷史階段與不同社會文化環境下,自然環境同社會實際需要協同作用下的物質,都有異常深刻的科技背景和文化淵源。在這一環境下,地域人文特征,對風景園林設計規劃的影響越來越強大,甚至是起決定作用性的。

    1、人文符號因素對設計規劃的影響及應用

    在后現代主義許多典型的設計作品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人文符號要素在設計中的應用。就比如1972年建成的富蘭克林紀念館,他把紀念館主體構造放于地下,而把以前的故居建筑方式當成了符號來應用。在廣場上采取了故居建筑平面樣式的白色大理石裝飾圖案,用不銹鋼架子刻畫出了故居的模型輪廓等方法,都是在借助景觀塑造,對場地實行符號化隱喻,來呈現舊建筑的內質,使得整個景觀細節,滿載生活趣味和地域特色。

    2、社會特征因素對設計規劃的影響和應用

    現如今的園林設計規劃,從風格和面貌上看,都同傳統古典園林有了較大差異,其中園林作品所處社會階段不同,是導致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因素。目前園林建設己經變成城市基建的一項主要內容,需要滿足廣大市民休閑娛樂等多方面的社會需要,而不是為一家服務。所以,目前的園林作品更多展現出來的是開闊外向的面貌,借助各種類別的場地來讓各類人群的社會需要得到滿足。在發展的過程中,其一直以維護公園社會公益性為前提,注重緊跟時代要求摒棄現有態勢和管理方法,采用更科學的技能方法和理念來指導園林構建。

    3、民俗民情因素對設計規劃的影響和應用

    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演化中,由于不同時空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活習性的差異,各種形式的民風民情積淀了下來。這一系列民俗民情流傳至今,也對地域的開發和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理論規劃中,需要重點對地域民風文化因素實行開挖并在景觀環境中表現。

    4、歷史環境與遺跡因素對設計規劃的影響和應用

    人類在地域上存活和作用留下的各種印記直接體現了長時期以來人們和地域互相影響的過程,同時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筆重要遺產。在規劃中,應該對其有效利用和保存,在重視歷史的前提下對固有景觀結構和要素實行了新階段的演繹以及新功效的展現,而不要任意舍棄。

    三、結論

    總之,好的風景園林作品大體上都是在重視地域特征的前提之下構建的,顯著地展現出了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歷史環境等地域特征。實行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時要合理考慮,在針對風景園林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把地域的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充分的融入進來并展現出厚重的地域特色。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園林設計不會失敗。

    參考文獻

    第3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活空間被賦予了一定的藝術色彩,例如車站,臥室,公園,餐廳等等場所,都有著某種藝術和文化在里面。園林景觀是我們日常休閑的場所,園林景觀設計中強化了對美和藝術的追求,尤其是中國古典風格的園林景觀,更是融合了我國的各種傳統元素,這些元素的有效組合構成了園林景觀的主體。本文從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相關元素進行分析,探討園林設計中相關元素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園林景觀;景觀設計;元素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景觀設計元素的分類

    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元素分為七大類,分別是假山、理水、廣場、園路、小品、景觀構筑和園林植物,這七類元素的合理搭配構成了園林景觀的基本體系,提高了園林景觀的審美和使用價值。

    1,假山。

    假山是相對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是人工構造的景致,假山的材料分為自然石材和人造石材兩種,自然石材構筑的假山有很多種材料,青石,云石,湖石,江底石,黃臘石,山石等等,一般山石的運用最多,在我國古典園林的假山中最為常見,例如獅子林的堆石,怡園拜時軒石堆等等,其次大量使用的是湖石,這類石材在南方的園林中十分常見,例如蘇州園林,杭州西湖的湖岸等等,湖石的使用占據了80%以上。這類景觀利用水泥做膠接材料疊堆成假山。人造石材的假山材料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為基礎,玻璃纖維作材料通過人工翻模成型,這類假山一般稱為塑石或塑山,這類假山一般在現代園林中,古代園林一般以自然石材為主。假山的涵義有很多種文化,包括了中國的養生學,中國的傳統神話,易經等傳統哲學,體現的是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觀念。

    2,理水。

    山和水在中國風水文化里面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代表的是一種智慧,一種靈性,幾千年來中國與水有關的文化非常豐富,中國文化里面對水賦予了一種獨有的韻味和情感,在水景設計中更是將這種韻味和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意思就是說水的形狀決定于岸的形狀,沒有特定的形態,也體現了古代人的遵循自然之美的理念和“道”的理念,道法自然,講究的是和諧之美。園林景觀中的水景基本上是模仿自然中的江河湖海,水景在南方的園林景觀中普遍存在,幾乎沒有水景就不成園林,除了這四種形態的水景之外還有水池,瀑布,溪澗,泉,潭等形態。

    3,園路。

    園路是指園林景觀中的道路和平臺鋪裝,園路是連接園林景區,景點的紐帶,是園林中的脈絡,園路的涵義根據園林功能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蘇州園林的園路講究的是峰回路轉,曲折迂回。園路分為整體路面,快料路面和碎石路面三種,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整體路面主要是水刷石路面和水磨石路面,然后就是青磚路面,在鋪設的過程中會夾雜著一些其他的材料例如鵝卵石等,構建出不同的圖案,這種路面色彩豐富,圖案多樣。快料路面在古典園林中一般是有天然石塊鋪裝的路面,這種路面美觀大方,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碎石路面是由各種碎石,鵝卵石,磚等組合成的路面,這種路面圖案精美,文化意蘊豐厚,與地形,植物,山石等相互配合,達到游行統一的效果。

    4,廣場。

    廣場的主要特色就是鋪地,在古代,廣場大多由石板和青磚鋪成,隨著現代建筑材料的使用,為了保證地面的穩定性,整體性和平整度,一般使用的都是混凝土,花崗巖,透水磚等現代人造材料,通過不同材料的不同組合劃分出不同的空間,達到不同的效果。

    5,小品。

    小品的種類有很多,例如坐凳,花池,雕塑等等,小品的布置要與園林的整體景觀相協調,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對園林景觀起到裝飾的作用,甚至突出園林景觀的地域特色,例如漢口解放公園的八駿圖雕塑,其他地方的古代名人雕塑,例如赤壁人民廣場的諸葛亮銅像雕塑等等。

    6,構筑。

    構筑包括園林的建筑,例如亭臺,樓閣,路燈,走廊等等,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對景觀構筑的細部考慮的越來越多,例如路燈,很多園林的路燈都是用的上世紀30年代的古典式的路燈,還有很多古典式園林的公廁,公園管理所,也建成古代建筑風格,形成別具一格的景致。

    7,園林植物。

    園林植物是園林景觀中的重要元素,所有的園林都離不開植物,植物造景是利用樹木,花草,藤本植物創造景觀,通過發揮植物的色彩,形體,氣味等自然美構筑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植物造景是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植物種類來確定的,因此,不同的園林對植物的選擇很重要,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文化背景,植物的屬性選擇植物。園林景觀中的植物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觀花類,這一類是主要的選擇元素,也是觀賞的主要對象,常見的觀花類有牡丹,玫瑰,桂花,月季,杜鵑,梅,桃,海棠,迎春等等。第二類是觀果類,這類植物因果實色彩鮮艷,果實具有一定的形態美而具有觀賞價值,例如枇杷,橘,龍眼,柿子等等。第三類是觀枝葉類,這類植物因枝葉有獨特的美而具有欣賞價值,例如銀杏,楓葉,松樹,柳樹,竹等等。

    二,景觀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理念

    1,彰顯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是設計行為的指導,在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將園林藝術與技術手段相結合,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構造建筑,布置景觀等方法創造出園林的景致,實現園林景觀的審美功能和使用功能。中國的文化里面講究的是天人合一,因此園林景觀設計中葉必須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協調,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設計中要彰顯出設計者的設計理念。

    2,表現藝術色彩。

    園林景觀的色彩會隨著植物生長習性的變化而變化,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習性,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銀裝素裹,設計師要根據植物的屬性,結合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而布置景致,表現出不同時間段的不同色彩。

    3,把握主輔調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輔調設計尤為重要,通過主輔調設計可以有效地突出主調的色彩,加以輔調的補充,達到主輔協調,主調就是園林的基調,也就是園林景觀的整體特征,中國園林講究以人為本,這一點與西方國家不同,在景觀設計中利用亭臺建筑,山水,植物的搭配形成人工的畫卷。輔調是園林設計的一種理念的表達,以實為見,以虛為用,講究的是虛實相間,虛則是表現的一種空間形態的東西,是一種意境,通過主輔調的有效搭配達到虛實結合,將園林景觀的美發揮到極致。

    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景觀設計中的相關元素會隨著人們理念的變化而更豐富多彩,設計師要運用各種元素,利用山與水的協調,花與樹的搭配,外語內的溝通,虛與實的結合,設計出一個滿足休閑,健身,審美,文化傳承的風景園林,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余洋;王未;陸詩亮;;營造多元化體驗的景觀設計[A];和諧共榮――傳統的繼承與可持續發展: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0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第4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泰山園林,布局,景觀,文化

    【 abstract 】 Tai mountain landscape garde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ildings, the culture and art combined design technique, not only make a pleasant gardens environment, as ideological culture and design idea of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actors such as the successful landscape planning model, also give us the current urban landscape design for a very good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 key words 】 Tai mountain landscape, layout, landscape, culture

    中圖分類號: 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中國古典園林自商周起始發展至今已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推崇把文化融入到園林景觀之中,經過千百年來精神文化的潤澤和洗禮,今已成為世界優秀園林設計典范。其理性的藝術設計手法,不僅創造宜人的園林環境,在處理其中建筑之間及建筑與環境關系方面,也為當前園林景觀和公共環境設計提供寶貴的經驗[1]。

    泰山園林景觀作為北方園林代表之一,主要以寺觀園林景觀建筑群為主體。不同于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于受宗教性質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其具有一定的公共游覽性質,因此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泰山的園林景觀,不僅使人感受到傳統文化氣息,在藝術設計手法上也是別具特點,給人留以深刻的印象。

    一、巧借地勢筑園。

    泰山方圓百里,有著獨特的地勢地貌和豐富的自然景觀。明代計成在《圓冶?相地篇》說到傳統園林的選址方式:“園地為山林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泰山寺廟園林在此方面也是依照山水情節,追求地理環境的相對完整性[2]。泰山腳下的普照寺,“門前幾曲流水,寺后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云影玲瓏,”這是清代和尚奚林《普照寺》一詩,對普照寺的周圍環境的描繪。普照寺建在香水峪這個山坳中,于城市邊緣興建高墻深院,并順應自然地勢略加平整,在山坡上層層遞進建成寺院,背后的凌漢峰與左右肩的“天外”、“全真”兩嶺左右環抱,使谷底的普照寺顯得沉穩而安祥。普照寺不大的院落,占據著如弧形圓心的有利地勢,背倚高大屏風般的凌漢峰,將整個山川納入自己視野,形成“一寺鎮千山”的格局,以其較小的建筑體量控制了較大的景觀。

    二、上下呼應式格局。

    根據泰山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故事傳說,并充分利用泰山南麓山頂至山腳的落差,分別興建了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廟。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此為元君上廟,也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紅門宮位于泰山中路登山盤道之初,東臨中溪,西靠大藏嶺,西院系碧霞元君中廟。下廟是蒿里山以東的靈應宮,是泰山碧霞元君三廟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建筑群。以三組寺廟園林為點,基本連成一條軸線,形成上、中、下三組相互呼應而又自成體系的園林景觀格局。另外,從整體上看,以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廟為控制點,泰山上下眾多寺廟園林,以登山道路為聯系,呈現出明顯的線性分布。

    三、歷史文化厚重

    泰山成為五岳之首,不僅因其秀美的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是淵遠的歷史文化影響。數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依托泰山而建的園林,也深受歷史文化影響。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岱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它創建歷史悠久,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宋時,又大加拓建,更具規模。岱廟內碑碣林立,有“岱廟碑林”之稱。有秦李斯小篆碑,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有充分體現漢代隸書風格的張遷碑、衡方碑;有形制特異的唐雙束碑,及宋代至清歷代重修岱廟的御制碑等[3]。這些豐富的歷史積淀,造就了文化的厚重。置入岱廟中,不僅是景觀的欣賞,更能感受到濃郁的傳統文化氣韻。

    四、景觀的包容性

    泰山寺觀園林對自然景觀合理吸納,巧妙利用地形地勢,將整個泰山的自然景觀直接或間接的運用到園林之中,使得方寸之間顯露山岳景觀的雍容闊達。不同于江南園林在空間內景觀小品互為襯托的借景方式,泰山寺廟園林更是放大了這種借景手法,把巍峨的泰山山脈納入借景的范疇,使園林景觀與外部環境空間得以融合,從而增加了園林的景觀容量,極大豐富了景觀層次,使園林空間產生無限延伸感。

    另一方面,泰山寺廟園林景觀的包容性還體現在對文化景觀的包容上。宗教園林由于宗教至上的理念所影響,多以本教文化景觀為主體,讓景觀服從于文化,來最大程度的體現和發揚教派思想。泰山文化兼容并存,歷史上隨著多種宗教文化的引入和泰山封禪文化的影響,造就了當前多種類型的景觀園林并存的局面:如以岱廟為代表的祭祀廟壇園林;以泰山碧霞元君祠為代表的道教宮觀園林;以靈巖寺和普照寺為代表的佛教寺廟園林等。

    五、自由化布局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泰山所包聚的多重文化漸漸相互融合,自成一體,造就了有強大思想凝聚力泰山文化。由于泰山文化在當地文化中居于統治地位,很大程度上減弱人們對佛、道宗教思想的推崇。在寺觀園林景觀方面,隨著指導園林規劃的宗教思想弱化,更傾向于建筑符合大眾審美的主流園林景觀[4]。一些寺廟園林布局已經不再嚴謹,表現的更為自由,更接近私家園林。如坐落在泰山山澗附近的斗母宮,是一座道教宮觀,受制于地勢及空間限制,雖然采用五進院落的空間組織形式,但布局上更接近于一般園林。它的主體建筑沿一條南北軸線排布,最南端為南天門,這如一般宮觀建筑,但其鐘鼓樓卻分列于正對登山主盤道的西門兩側,在院落之間有穿堂或云墻,院落有高度變化,更像座一般的園林。

    六、皇家園林特色顯著

    歷代帝王出于對泰山的敬仰,親赴泰山封禪,開設祭壇祭祀天地,建立了泰山第一行宮――岱廟,它既是一座道教神府,也是一座皇家園林。隨著歷代不斷重修和擴建,至今岱廟已成為規模龐大的園林建筑群。作為帝王的行宮,岱廟在規模和建制上依照皇家園林建筑思想規劃建設:以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布局,采用東西對稱的形式,凸顯穩重;中軸線上自南至北按層級分列著岱廟坊、遙參亭、正陽門、唐槐院、天貺殿等重要建筑,更顯嚴謹;主體建筑天貺殿峻極雄偉,是中國三大宮殿(另外兩處是北京的金鑾殿和曲阜的大成殿)之一。這座景觀建筑群無論就規模還是形式,無處不體現出濃厚的皇家園林氣息[5]。

    綜上所述,泰山園林景觀的藝術設計,受深厚的泰山文化所影響,體現出眾多特點。它不僅僅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作為思想文化與設計構思等因素完美結合的成功景觀藝術典范,也給我們當前的城市景觀忽然園林設計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啟發。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8

    [2]丁文劍.現代建筑與古代風水[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1

    [3]劉鋼. 泰山松的審美與藝術表現[J],岱宗學刊,2009,13:(1),36-37

    [4]潘若良.普照寺景區―泰山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典范[J],岱宗學刊,2009, 13:(4),61-62

    [5]劉鵬,孫傲.論泰山岱廟的選址規劃特色[J],廣西輕工業,2011, 7,86-87

    第5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 風景園林;地域特征;規劃設計

    引言

    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風景園林學科中,這種關系體現的尤為明顯。風景園林設計是一門運用自然因素特別是生態因素、社會因素來創建優美的、生態平衡的人類生活境域的學科。由于世界上各區域氣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人文風情和地域景觀。

    不同的地域特征影響這一地域的方方面面,以地形地貌作為造園主要載體以植物材料作為造園的主要元素的園林景觀,與地域特征的關系更為密切。不同的地域條件形成了不同的風景園林類型。各地域的優秀園林作品都是在尊重地域基址的基礎上形成的,每一片地域的氣候、土質、人、動物、植物和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次次事件凝結為具有普遍意義和深刻穿透力的人文精神,一方土地上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狀態聚集濃縮成地域的風情特色。

    地域特征簡述

    某一地域范圍內存在顯著區別于其他地域的各種顯著事物、標志及表征,統稱為該地域的地域特征。以地理學相關理論為基礎.可具體細分為地域自然特征及地域人文特征兩大類。

    1、地域自然特征

    地質地貌

    不同類型的巖石,表屢不斷被風化,從而形成了人類廈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土壤。地域的地質土壤情況,是決定地域自然景觀特征的一個重要園素。地貌,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內外動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多種多樣的外貌和形態。地球表面,一方面受地殼運動、巖裳活動、地震等內動力影響,另一方面.受氣鑌中的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動力影響.形成豐富的地貌類型。

    (2)氣候氣象

    地球外圈層的大氣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活躍的因素,滿足地球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其周年的變化,形成了地域常年的氣候氣象特征。

    植被

    植被是^居環境建設中一十需要高度重視的因子。由于植物是風景園林設計的主要語匯,是體現風景目林學科生態屬性的主要方面,是人居環境建設中活的園子,因此,地域植被特征對園韓作品影響特別大。

    水文條件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廣和最重要的物質,人婁生活更是不能沒有水。自遠古以來,人類即自覺的擇水而居,濱水地帶幾千年來更是成為了人類高強度、高頻率活動的地帶。

    2、地域人文特征

    (1)歷史背景與遺跡

    任何一片地域,都有其產生和發展變化的歷史。研究歷史背景.深^研究地域發展脈絡。了解地域人文特征的起源及變化情況。設計時,只有把對地塊的思考放在一個整體、宏觀的時空背景下,充分調查了解地域歷史背景,才會對地域

    人文特征產生及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晰、全面地了解,才能在設計中期及后期,有的放矢,論之有據。

    (2)人文符號

    人文符號是一項十分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形式。從古至今,人類為了表達自身的存在和思想,自覺或不自覺地創造了大量人的文符號。時至今日,符號更加承擔了信息傳播的功能,一個好的符號設計,會充分表達地域人文思想,在人們心里產生巨大共鳴。

    民俗風情

    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種原因,每個民族,經過若干年演變和發展,總會形成一些特有的傳統風俗習慣。這些習慣以一種相對穩定的形式出現,具有大規模的時空連續性、社會性、集體性、地域性等特征,主要通過語言文字及相關行為活動傳播及傳承后代。很大程度上給民族打上了特有標記,成為了十分有代表意義的地域入文特征形式。

    社會特征

    相對于歷史背景,該項更多的從社會現實功能角度來剖析地域人文特征。社會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產物,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情況都有所不同,人對社會的現實需求、社會對人的規范,也在隨著時代

    改變而改變,從而導致了地域人文特征呈現出社會性、時代性的一面。

    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和應用

    1、地域自然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1)地質地貌對風景園林規劃的影響表現在分布上,不同的地區有其獨特的地質地貌特征,例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等地形,它們各有其獨特的地質地貌,因此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時要特別考慮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例如江南風格的園林和北方的會有明顯的不同就只是這種情況。

    (2)氣候的差異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別的重要原因 它影響到地域的水文條件 生物條件以及地形地貌 也造成人們生活方式的差異 從而極大地影響到地域園林風格的形成。中國古典園林中嶺南園林建筑占地面積較大 而且往往連宇成片 這是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而取得遮蔭的效果 同時也便于雨季的內部交通和防御臺風襲擊而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 充沛的陽光溫暖的氣候 晴朗的天空 使室外生活極為適宜 所以以托馬斯 丘奇為代表的加州學派就發展出了帶有露天木制平臺 游泳池 不規則種植區域和動態平面的 加州小花園 適合當地的氣候和人們的生活。

    (3)植物是園林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 并且受氣候的影響最大 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著具有差異性的植物品種和植物群落 植物以其豐富的色彩 多樣的形態形成園林的主體景觀 也構成每一種園林類型的典型特色 優秀的風景園林師總是善于觀察和發掘鄉土植物之美 并把它們運用到園林設計中來 這也使得某一特定地點的設計作品注定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建筑可以遷移仿造 植物只有在其適應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生長良好。中國地大物博,氣候多樣,有更多的植物種質資源,使風景園林師有很好的條件利用豐富多樣的植物創造出適合于各種地域特色的景觀。東西南北中各區域正是因為不同的氣候,生長了多種多樣的植物種類,凸現了特色的地域特征。北方園林正是由于春華、夏綠、秋收、冬藏四季景觀的變化形成了特色的季相園林景致,我們應該發揚它,而不一定要把南方的椰子樹、棕櫚樹做成雕塑安放在北方城市的大街上。

    2、地域人文特征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1)歷史背景與遺跡因子。歷史遺跡是人類在地域上活動和作用留下的種種印記。這些印記,直接反映長期以來人們與地域相互作用的過程,同樣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筆寶貴財富。在設計中,應該加以合理利用與保留,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舊有景觀結構與要素進行了新時代的演繹與新功能的表達,而不是隨意抹煞。

    (2)人文符號因子。在后現代主義代表的眾多設計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文符號因子在設計中的應用。如1972年設計的富蘭克林紀念館,他將紀念館主體建筑置于地下,而把舊有故居建筑形式當作了符號來應用。在紅磚鋪砌的廣場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鋪裝圖案,用不銹鋼架子勾畫出了故居的建筑輪廓等手法,都是在通過景觀營造,對場地進行符號化隱喻,來表達舊建筑的靈魂,使得整個景觀細部,充滿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民俗風情因子。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伴隨著人們不同生活習慣與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俗風情。這些民俗風延續至今,也對地域的開發與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概念規劃,應該重點對地域民俗文化因子進行挖掘和在景觀環境中表達。

    (4)社會特征因子。當今園林規劃與設計,風格與面貌己經同傳統古典園林有

    了千差萬別,其中園林作品所處社會時代不同,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當今園林建設己經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滿足廣大市民休閑游憩等各方面的社會需求,而不是服務一家之需。因此,現在的園林作品更多呈現出來的是開敞、外向的面貌,通過各種類型場地來滿足各類人群的社會需求。在發展的歷程中,其始終以保持公園社會公益性為前提,注意跟隨時代需要揚棄既有狀態和管理方法,運用更先進的技術方法和理念指導園林建設。

    三、結束語

    地域特征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發生著變化,通過景觀設計的途徑,挖掘和創造屬于自己的土地,屬于自己的景觀特色。尊重歷史地段的傳統風貌的真實和完整,不拘泥于傳統,不強求歷史遺產為適應現代生活做出犧牲;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適應設計,在盡量不改變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設施,提高環境和居住質量,將是每一個建設者和規劃設計師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1]干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創造景觀個性[D].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6.

    第6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園路 ;臺階;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園路

    園路,即園林中的道路,它是園林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園林的骨架、脈絡,是劃分和聯系景區和景點的紐帶。園路聯系著不同的分區、建筑活動設施、景點,組織交通,引導游覽,便于識別方向。同時也是公園景觀、骨架、脈絡、景點紐帶、構景的要素。

    公園的道路主要以步行游覽為主,車行功能從屬于游覽路線的要求。在形式上,園路多以彎曲、迂回、多邊的形式出現,能減少游人的視覺疲勞,并能帶給人一種新鮮感。園路的設計還應注意尺度,宜人的尺度可以給人以舒適、放松的感覺。

    1.1園路的分類

    ①主干道

    從公園大門入口處起,聯系各個主景區、次景區和公共服務區的游覽大道。主干道應考慮人車公用,特別是一些大型客車、園務車以及消防車的通行,道路寬度一般為4-6米。主干道一般距離中心景區較遠,避免過多的機動車與人流。

    ②次干道

    從屬于主干道,對其起輔助作用,寬度一般為2-4米。次干道是主干道的分枝,它的任務是聯系各個景點、景區以及服務區,為主干道分流,減輕其壓力。

    ③小徑

    即游步道,寬度依實際情況而定。它是公園景區內不可缺少的景觀,運用臺階、步石、汀步等穿梭于自然山水間。小徑的鋪裝設計更多是考慮材料的質地、色彩以及鋪裝方式是否能與自然景致融為一體,是否符合人們觀賞景物時的心境。

    1.2園路的設計原則

    ①因地制宜

    根據地形地貌,園路的布局設計,除了依據園林建設的規劃形式外,要緊密結合地形地貌設計,追求自然野趣,依山隨勢,回環曲折,自然流暢。

    ②滿足實用功能

    在園林中,園路的設計必須遵循行人行走方便為先的原則。

    ③避免園路不通

    現代園林景點道路應形成一個環狀道路網絡,四通八達,道路設計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景設路,因游設路,不能漫無目的,更不能使游人正在游興時“此路不通”。

    ④結合園林造景進行布局設計

    因路通景。同時也要使路和其他造景要素很好的結合,使整個園林更加和諧,并營造造出曲徑通幽意境來。

    1.3園路設計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不可強硬的使園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在彎道處理上,路的轉折銜接通順,符合游人的行為規律。園路遇到水、樹、陡坡等障礙,采用彎曲拉長直線來減緩坡度。使行人在行走時不感到彎度太大或起伏較大。

    ②園路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規則式和混和式三種。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最忌諱的是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筑。

    ③園路所占面積的比例不適應,造成交通不便,造成游人行路擠占綠地現象。而有些規劃設計中,又過多規劃園路,形如蜘蛛網,不僅影響景觀效果,同時給建設投資也加大了負擔,還對生態環境不利。

    ④有些園路交叉口設計不合理,夾角太小,未考慮轉彎半徑。人們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道路數量太多,造成人們在路叉處無所適從的現象。小路應斜交,斜交的角度不小于60o且交叉不多。

    ⑤有些園路在與環境的處理上不是很適宜,如與圓形花壇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廣場處,相交路口偏重一側,道路與水體駁岸緊貼布置等。

    園林設計時,園路通往大建筑時,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擾建筑內部活動,可在建筑面前設集散廣場,使園路由廣場渡過再和建筑物聯系;園路通往一般建筑時,可在建筑面前適當加寬路面,或形成分支,以利游人分流。

    2臺階

    2.1 臺階的作用

    ①構成空間

    在一片開闊的場地上,只要看到幾級臺階就可以感受到空間的轉折變化。臺階所構成的空間特點是有明顯的向心性,臺階的數量越多,高度越高,其向心性就越強,圍合感和空間感也越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下沉式廣場中的臺階所形成的空間。

    ②作為空間的過渡

    在園林空間中,臺階是一種最簡單、最常見的空間過渡形式。臺階可以在心理上給人以暗示和提醒,讓人預感變化的到來。

    ③解決高差問題

    在園林設計中,面對高差通常有兩種解決方式:一種是臺階,一種是坡道。在實際應用中,臺階比坡道節約空間,要完成一系列高度的變化,臺階所需要的水平距離遠遠小于坡道所需要的。

    ④作為非正式休息設施

    人們在臺階上選擇休息的位置比正式的座椅要自由許多,與他人的距離可以由自己自由控制和調整,也更有利于三四個人以上的小群體使用。較高的臺階上具有良好的觀景視線,也是觀察的好地方。

    ⑤引導視線

    臺階在開闊的戶外環境中,往往會成為視線焦點,所以臺設計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還應該有一定的美學功應該配合其他園林設計要素來豐富臺階的景觀,起到引導視線作用。

    2.2臺階的設計手法

    ①與水結合

    臺階與水的結合主要是形成動態的水景,利用臺階創造出種各種形式的高度變化,從而產生不同效果的疊水。高差小的臺階與水的結合,往往會形成細膩的水流變化,通過臺階的不同造型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水波紋和質感,需要比較近的觀賞和體驗。而高差較大的臺階與水結合,則可以模擬出自然中氣勢磅的瀑布效果,需要一個較遠的距離才可以欣賞到全貌,如演講前庭廣場中的瀑布景觀。臺階與靜態的水景結則大多作為親水臺階來使用,可以通過臺階的形狀來豐富駁岸景觀效果。

    ②與雕塑結合

    臺階與雕塑的結合通常是用來表現雕塑,限定雕塑的空間圍或者使雕塑處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這種設計手法與凸地形的用法一轍,就是將凸地形人工化,用臺階的形式來表現。臺高度越高,雕塑越明顯。尺度較大的雕塑和高度較高的臺階相合,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地區的地標。

    ③與石景結合

    將散點石置于臺階兩側,作為局部高差、材質變化的過渡,是一種點綴和提示,也可以將臺階隨地形的起伏隱于假山石之中,使其若隱若現,同時也可以起到轉換視線的動態游線作用。如北海的靜心齋北部景區,山石與建筑通過臺階的巧妙設計,起到了步移景異的效果。臺階也可以作為孤賞石的基座,強化其焦點作用。

    ④與植物結合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臺階可以和植物形成協調的景觀,高度濃縮自然,使自然景觀再現于園林之中。而在意大利臺地園中,規則化的植物與臺階則形成了整齊、莊重的景觀,更加強調了人工修剪和造型,有利于建筑與環境的過渡。在現代園林設計中,臺階與植物的結合通常由各種形狀、尺度和布局方式的不同種植池來實現,配以不同的植物品種,可以使臺階所營造的空間呈現不同的氣氛和效果。

    ⑤與園林構筑物結合

    臺階可以作為構筑物與環境的過渡,可以豐富構筑物的立面景觀,或者強調構筑物,也可以使構筑物隨著臺階高度的改變產生視點變化,讓觀賞者的視線隨著不同的臺階高度和觀賞的距離發生改變和轉換。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先是由踏步上面的梯級清晰地劃出地平線。隨著往上走,那里突然有某種東西現出來,于是視線集中于該對象。隨著再往上走,漸漸出現該對象的全貌。

    參考文獻

    [1] 谷麗榮.園路設計研究[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07,6.

    第7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中圖分類號]:J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8--02

    世界園林有東方、西亞、歐洲三大系統,中國古典園林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東方系園林以我國園林為代表。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中國的古典園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極具藝術魅力,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展的瑰麗事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的生存環境逐漸受到破壞,生態文化建設隨之日益受到關注。從維護城市生態系統平衡,改善生態環境這一角度出發,我國的古典園林藝術對當代具有很大的啟示性作用。本文以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理念為基礎,結合當下的生態文化建設,探討古典園林藝術中所體現的人與自然關系對當下的生態文化功能。

    一、何謂“生態文化”

    在探討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于當代的生態文化功能之前,有必要對“生態文化”這一概念加以界定:生態文化就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解決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取向。生態文化重要的特點在于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運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研究途徑和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理論。生態文化是不同民族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中多樣化的生存方式,它更強調由具體生態環境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個性特征。從人與自然關系這一角度來講,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中從多個方面體現了生態文化思想,對當今城市文化特別是城市園林文化建設具有很好的傳承與借鑒功用。

    二、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于當代生態文化功能的具體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講,古典園林和現代城市景觀具有相同的出發點:即設計出更加適宜人類生存的理想環境。由此可見,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對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無疑具有重大的文化借鑒意義。本文從生態美學的角度對古典園林進行解讀,對古典園林的生態美學意韻進行探究,從中探尋出可供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借鑒的合理因素。本文認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于當代生態文化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空間布局上的生態文化功能

    園林通常是由實體和空間這兩部分組成的。實體是指建筑、山石、植物等造園要素,是產生視覺形象的主體;而空間是指包圍實體的空場,是人們休憩游賞所必需的。實體構成空間,空間圍繞實體。所謂“曲徑通幽”、“豁然開朗”等園林藝術效果,都不是一個單一的空間所能展現的,而是需要把若干空間按照一定的序列組織起來,創造出“引人入勝”的動態感受。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在空間布局上充分體現了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模仿自然的生態文化特質,這主要體現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個造園手法――借景。計成在《園冶》中強調:“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是指在造園時要借助于園外的自然山水景色于園內,這就避免了園內景色與外界的純自然景色相脫離的弊端。園林作為人工空間的營造藝術,必然關注人工空間與自然空間的和諧統一。造園側重于因地制宜布置一系列院落,需要在園外的人工環境與園內的“自然山水”之間營造一系列從人工到“自然”的過渡性空間。以文人畫家為主體的中國造園家更加注重“自然美”,突出“自然”在園林中的統帥地位,因此努力使建筑的人工性弱化,反映在空間的通透性、材料的自然化和布局的自由化方面,有助于將人工性建筑融于“自然山水”。

    (二)詩文題詞上的生態文化功能

    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特質最為明顯的體現就在于匾額、楹聯、摩崖題刻以及“詩條石”等形式上。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談及大觀園時便論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聲色”。詩文題詠,與某些景象相結合,被組織到景象之中,點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闡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華到精神的高度,從而成為園林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國古典園林都是由官宦之家所營建,他們都具備很高的文化修養,所以往往會把自身的審美情趣體現在園林中的牌匾、楹聯上,從這些詩文題詞的具體內容上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文人思想中親近自然、寄情山水、與外在的生存環境和諧相處的文化旨趣。這里以皇家園林清漪園為例,清漪園位于北京城西北,圓明園之西,玉泉山之東,是一座山水結合、以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園。“清漪園的總體立意為:靜觀萬物,俯察庶山;崇樸鑒奢,以素藥艷;博余名景,集錦一園;外曠內幽,求寂避喧。”[1]關于清漪園中的匾額楹聯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描寫園林景物的,有助于人們對景象的更深一層的領會。如寶云閣石牌坊上的“山色因心遠,泉聲入目涼”,便是以情景交融而點出意境之所在。二是詮釋景象原型的,有助于人們對造景淵源的認識。如十七孔橋側的“煙景學瀟湘細雨輕航暮嶼,晴光總明圣軟風新柳春堤”。這些詩文題詞中無不體現著園林建造者對自然山水的尊重與喜愛。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詩文題詞中所體現的生態文化理念給當代社會最為深切的啟示就在于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保護自然,尋求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

    (三)意境營造上的生態文化功能

    意境是中國藝術的創作和鑒賞方面的一個極重要的美學范疇,是中國傳統審美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即主觀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觀的生活、景物。“意境產生于藝術創作中此兩者的結合,即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鑒賞者之類似的情感激動和理念聯想。”[2]中國的古典園林主要是在摹仿自然山水的基礎上加以人工改造,這種改造不單單只局限于布局安排的外在形式方面,更體現于建造主體將自身的審美情趣移入園中,從而營造特定的意境。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在意境營造上所體現的生態文化功能就在于園林意境是以“實境”為基礎的,對于“實境”營造而言,無論是天然山水園亦或是人工山水園首先要符合自然的規律,反映自然的原型,在古人看來就是遵循自然界山水、植物、動物的外在結構關系,使園林在形象上與自然風景有共同的特征。在這一點上,天然山水園無疑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園址的自然山水本身就給人以非常直觀的自然感受。相反,人工山水園在營造實境時受到更大的制約。若要在相對局促的庭園空間中創造震撼人心的自然山水體驗,就必須借鑒山水畫的表現手法,從自然山水中提取典型要素,將自然山水的典型片斷濃縮于咫尺庭園之中。以拙政園為例,拙政園是以江南水鄉為原型,通過提煉和藝術加工來營造園中山水的,全園以植物之景為主,以水石之景取勝,充滿濃郁的天然野趣。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在人類社會漫長的歷史中,基本上沿著“自然―模仿自然―由人工表現自然或改造自然―回歸自然”的軌跡發展的。當然,這個回歸不是單純的重復,而是更高境界的追求。而今,園林以其綠色空間的內涵,突現了其生態效益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在日益發展完善的城市設計方面,在城市景觀的塑造中,生態美會給人提供直觀的環境體驗和對生活境界的啟迪。在城市建設中,越來越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尊重自然,充分認識并合理地開發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乃至將整個地球作為人類生態環境的整體來關注。人類本能的對自然的回歸意識變得越來越強烈。

    通過以上幾個特點的描述,可以看出在中國園林設計史上一直都從生態文化的角度去考慮植被、景觀、道路、亭、廊等的布置和安排。盡量將景致置換為天降之景致,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植被互融,有的利用天然地形的構造來塑造整個園林的景致,或以天然水體為主體,或以山地為主體。中國園林藝術的發展是曲折變化的,但在這條道路上始終保存著自己的那種“天人合一”的生態文化思想。造園不僅反映出人們委婉含蓄、豐富細膩的情感表達方式,而且寄托了人們對理想生活環境的追求,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具體體現。中國傳統園林以樸實無華的自然特征和內斂含蓄的情感表現,對當代的生態文化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注釋:

    第8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古典園林; 植物造景; 孤植; 點種; 叢植; 群植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E文章編號:1006-0510(2008)09019-02

    一、植物造景定義及蘇州古典園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欣賞。

    蘇州古典園林的基本形式為山水園,一般著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單獨形成優美的純植物景觀,也可作為配景來襯托建筑山石。園林中許多景觀的形成都與植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如:枇杷園、遠香堂、玉蘭堂、海棠春塢、留聽閣、聽雨軒等,都是以植物作為景觀主題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為主題,有的則是借植物素材間接地抒發某種意境或情趣。

    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對稱的自然式布局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間接從傳統的山水畫中得到啟示,植物的姿態和線條以蒼勁與柔和相配合為多。具體配植上講究入畫,講究細玩近賞;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對個體的選擇常選用兼顧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為追求的對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二、種類的選擇

    蘇州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可用于造園的種類很多,溫帶常見的樹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種植,當地大型園林的植物都在百種之上,中小型園林植物種類少的有二三十種,多的有六七十種。植物主要選用當地傳統的觀賞種類,一則可提高其成活率,二則體現地方特色。

    按觀賞植物學特性分類如下:

    1. 觀花類,花是植物中變化最多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色艷而芬芳,是園中主要觀賞對象,常綠和半常綠的有山茶、桂花、廣玉蘭、杜鵑、梔子、金絲桃、六月雪、瓶蘭、含笑等;落葉的有牡丹、芍藥、月季、白玉蘭、紫玉蘭、梅、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蠟梅、紫荊、繡球、迎春、連翹、珍珠梅、棣棠等。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稱,花大色艷,是園中花臺上主要品種;海棠、紫薇姿態花色都美,山上、水濱、庭院都可種植;山茶和桂花常綠且耐蔭,茶花色艷花期長,桂花芬芳,種植也多;蠟梅、梅花傲雪開放,是冬季觀賞的主要品種。另外,玉蘭、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迎合著"玉蘭春富貴"之吉祥意義,更被廣泛應用。

    2. 觀果類,這類植物主要作為夏秋觀賞用,或作為冬季點綴。常綠的有枇杷、桔子、南天竹、構骨、火棘;落葉的有石榴、花紅、柿、無花果、構杞、棗等,其中枇杷、桔子果實金黃,味美,園中常作為專類園布置;南天竹、構骨、火棘紅果經冬不衰,是冬季的重要觀賞樹種。

    3. 觀葉類,主要分為秋色葉類、彩色葉類和特色葉類樹種。觀秋色葉的有楓香、烏桕、銀杏、槭等,觀彩色葉的有紅葉李、山麻桿、灑金桃葉珊瑚、南天竹、紅楓等,觀特色葉的有八角金盤、棕櫚、絲蘭、瓜子黃楊等。其中槭樹種類很多,葉色姿態均不盡相同,獨植或群植都很適宜。

    4. 林木、蔭木類,是構成園中山林與綠蔭的主要樹種,常綠的有羅漢松、白皮松、黑松、馬尾松、檜柏、柳杉、香樟等,落葉的有梧桐、銀杏、榆、榔榆、樸、櫸、槐、楓楊、楝、臭椿、合歡、梓、黃連木、皂莢等。其中楓楊生長較快、冠大蔭濃,園中應用很多。

    5. 藤蔓類,是園中依附于山石、墻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因其習性攀緣,有填補空白、增加園中生氣的效果。常用的有薔薇、木香、薜荔、絡石、常春藤、金銀花、鋪地柏、紫藤、凌霄、葡萄等,其中紫藤還可修剪成各種形態,木香花清香秀麗,園中較多運用。

    6. 竹類,四季常綠、姿態挺秀、不擇陰陽,池畔宅旁皆可種植,蘇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與松、梅同喻為"歲寒三友",在古典園林植物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紫竹、方竹、斑竹、羅漢竹、金鑲碧玉竹、箬竹等。其中象竹大且直,多成片種植,紫竹、方竹竿葉纖細,多植于墻角,箬竹低矮成叢,多植于山上、石間,增添山林野趣。

    7. 草本及水生植物,草本常用的有芭蕉、芍藥、、萱草、書帶草、諸葛菜、鳶尾、玉簪、紫萼、秋海棠、紫茉莉、鳳仙花、雞冠花、蜀葵、虎耳草等,常植于花臺;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蓮、蘆葦等。

    三、配植方式

    蘇州古典園林植物配植師法自然,講究入畫,主要配置方式有孤植、點種、叢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種配置方式能充分發揮個體的色香姿特點,所選植物一般為姿態優美或有獨特個性的植株,常用于橋頭、路口、水池轉折處,尤其適合小空間的近距離觀賞,常作為庭院植物的主題,如拙政園玉蘭堂前的玉蘭與桂花,網師園射鴨廊前的紅葉李,小山叢桂軒側的槭樹等。孤植作為樹群的點綴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樹種單調,豐富觀賞內容,如留園東北部象竹林前的廣玉蘭,西部楓林前的銀杏。

    對于稍大的庭院空間,孤植的樹難以庇蔭整個空間,為此還須以點種的方法在院內點種幾株喬木,才能與環境協調。廳堂前的庭院若植樹兩株,宜一大一小,忌完全對稱,如拙政園玉蘭堂庭院,共有喬木兩株,一大一小,大者為玉蘭,是院內主要觀賞對象,小者為桂花,起烘托陪襯作用。點種宜疏密有間并保持均衡,忌排成一直線或呈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此外,還須配置灌木花草,作為點種樹的陪襯。

    隨著庭院空間的進一步擴大,僅點綴數株喬木依然不能使濃蔭匝地,這時就須點種與從植相結合,喬灌草相搭配,才能形成枝繁葉茂的氣氛。點種與叢植本身就包含有疏與密的對比,而喬木與灌木也自然有主從差異,因而只要配置適宜,便可自成天然之趣。

    群植適用于面積大的空間,如山林等,大面積的群植,可形成郁郁蔥蔥的樹林,只是布置方式也不宜整齊劃一,形體重復,而應做到大小、前后、左右相互呼應,錯落有致。如怡園的梅林等,就是效果較好的實例。

    四、具體植物配植詳解

    與建筑配合成景:建筑周邊的綠化多起陪襯作用,選擇樹種應配合建筑的風格、形式,使其立面效果豐富,構圖美觀。建筑前面布置花木,宜選色香姿兼備者,并應與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影響通風與采光;臨水的房屋,臨池一面多不植灌木叢,大樹也以不遮擋視線為宜,以方便欣賞水景;向外眺望的窗前多栽植枝葉扶疏的花木;走廊、過廳或花廳等處的空窗或漏窗是為了溝通內外,擴大空間,窗外花木限于小枝橫斜,一葉芭蕉或幾竿修竹,若隱若現,富于畫意。

    與山石配合成景:對于土多石少的假山,多半以較高的落葉樹和較矮的常綠樹錯綜配植,其下再配以低矮的灌木叢和草花。整個山林從遠處看去,莽莽蒼蒼、青翠欲滴,山林內枝葉相接,濃蔭蔽日。對于以石為主的假山,主要針對于湖石假山,為了顯示山石峭拔,一般樹下少植灌木叢,樹木數量和層次亦少,一般選擇姿態古樸的個體。與石峰石筍的配植力求自然、入畫,以南天竹、迎春、芭蕉、竹子、紅楓為多。

    與水體配合成景:水池旁的植物配植,對豐富水面構圖起著重要作用。池兩岸配置的植物,形體、色調往往互相變換,產生有節奏的對比。池岸路邊的花木配植以稀疏為宜,常間植幾株喬木或少許灌木,豐富景面的同時又不遮擋視線。水面倒影也是園內的一個重要景觀,荷花睡蓮栽植都應控制其過度擴展,山下、橋下與臨水亭榭附近,一般不宜栽植荷花。

    五、結束語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在植物造景上也是精益求精,匠心獨運。這些對今日園林設計與民族特色園林創作仍然有著良好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敦楨. 蘇州古典園林[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11.

    [2] 吳小巧. 蘇州園林植物配置的研究[D]. 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 1990,5.

    [3] 徐德嘉.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配置[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6

    [4] 金衛平.園林植物的意境美.江蘇綠化[J].1999, 1: 26~27

    第9篇: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 漢字 結構 關聯性

    一、概念的限定

    園林景觀設計就是在—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造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設計者必須考慮園林中諸多因素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否合乎科學規律:從藝術的角度出發,設計者更應考慮景觀的構圖、立意和意境,能使人獲得視覺、聽覺、嗅覺等綜合的藝術享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時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和價值取向及設計者個人的審美觀念。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漢字由音、形、義組合而成,由一個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維方式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一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字具有“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規律(蕭啟宏.《漢字世界》.軍事誼文出版社.2007)。

    漢字藝術廣義的講就是凡是利用漢字的音、形、義的全部或者任何一部分進行的藝術創作;狹義的漢字藝術指以漢字本身為載體進行的書法創作,篆刻,及印刷體形式。本論文中所指的漢字藝術包括古漢字及以漢字結構形式為載體的書法,篆刻藝術。

    園林景觀設計與漢字同為造型藝術,漢字在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形式及內容豐富,各種書法藝術風格鮮明;造園藝術源遠流長,文化內涵豐富,風格獨特。二者在空間形式、結構、審美理念上都具有相似性,基于這樣的關聯性,研究園林景觀與漢字的關系,從中探索園林景觀設計發展的一些新方向。

    二、傳統園林景觀與漢字在結構上的關聯性分析

    中國傳統園林在整體布局、疊山理水及建筑物造型上的排列組合、結構、空間、層次、節奏韻律與漢字藝術中的空間結構、穿插、共建、疊合的形式極為相近。在中國園林設計中,通過山、水、石、廊、橋、亭、臺、榭等元素將園林建成各種變化的空間;漢字中的點、橫、撇、豎、那等筆畫,書法中的線條變化,黑白的相互穿插等形成不同的空間形式。

    漢字間架結構的復雜多變與園林中的布景相吻合。間架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結構指漢字筆畫的組合規律。漢字的結構大體分為: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全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等。歐陽詢在結字三十六法中講到筆畫之間的穿插、組合、避讓等,這與中國傳統園林的空間序列組織有其相似。以下總結園林的空間結構形式并對照不同結構的漢字。

    1、閉合式,指在一個中心主導空間周圍組合一系列次要空間,從而形成一個較大、較集中的單一空間。在漢字中閉合式形式的如:圍、園,由“口”表圍墻,里面的筆畫如同園林中的空間布局。 (“圍”篆體)

    (園、圃、囿、苑古漢字形式)例如蘇州的暢園,為一宅旁小園,呈閉合的環形序列,建筑物沿周邊布置,中央設水池,點綴亭榭,形成一個較大較集中的單一空間。

    2、線式,以一系列內向封閉空間沿軸線向縱深發展的空間序列。線式組合的特征是“長”,因此它表達了一種方向性,具有運動、延伸、增長的意味。線式結構的空間組合特點是空間有大有小,但都比較規整,方向性很強,整體氣氛端莊、嚴整,主要意圖在于強調位于盡端的主體庭園空間,以形成。這種空間組合方式常運用于離宮型皇家園林的宮廷區,頤和園、避暑山莊、圓明園的宮廷區都是如此。 串篆體 申 篆體 用 篆體乾隆花園呈串聯式,每個院落一個接一個依次展開,但各院落間大小不等,形成自由嚴謹、開敞與封閉等方面的對比,讓人感到抑揚頓挫的節奏感。

    3、輻射式,指線式空間組合從一中心空間輻射狀擴展,以集中、內向的主體庭院空間為核心,向周圍發展、生長的空間組合。例如:北海公園的畫舫齋,四棟建筑及連廊形成的水庭,位置適中,以中部規整的水庭為中心,周圍分布著古柯庭等很有特色的小庭院或曲折、或狹小互相對比襯托。 亞 篆體 非 篆體

    (北海公園的畫舫齋)

    除了以上歸納的三種空間形式,園林景觀的空間組成形式及其復雜,但無論如何復雜都能分解為多個子空間形式,例如蘇州留園的空間布局,在入口處一條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間產生收縮感,行數十步經過折廊,進入留園門廳后豁然開朗的空間,綠蔭、鴛鴦廳、石林小屋、冠云摟等小景散列有序。

    三、傳統園林景觀與漢字藝術構造的關聯性

    漢字以取法自然物象為本源,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指出關于漢字的構造原理“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是最早最基本的構成因素,為表達人類思想、信息而把客觀世界事物的外形特征濃縮為圖案化線條。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在創作中是人情感的表達,自然美的事物在書法中應有盡有。中國傳統園林“雖有人作,宛自天開”,充分體現園林景觀的設計也源于人對自然風景觀察的基礎上體現人的情感與智慧,設計者集各種自然景物天然一體,根據自然景觀的基本構成,將其凝縮、概括、組合成園林的整體空間。

    中國傳統園林突破空間局限,創造豐富園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劃分景區和空間及“借景”的辦法。所謂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強調幽深曲折,如蘇州多數園林的入口處,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屏障適當阻隔游客的視線,一進園門只是隱約地看到園景的一角,幾經曲折才能見到園內山池亭閣的全貌。有的則在走廊兩側墻上開若干個形狀優美的窗孔和洞門,人行經其間,就象用取景框一樣把園內的景物如同一幅幅風景畫般映入優美的窗孔和洞門。劃分景區和空間則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山水、樹木、花卉、建筑等劃分若干個景區,各有特色,同時又著重突出能體現特色的重點景區。如拙政園,全園包括中、西、東三個部分,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同時,水的面積約占全園五分之三,亭榭樓閣大半臨水,造型輕盈活潑四面透空,盡收江南水鄉的自然景色。園內的空間處理,妙于利用山、池、樹木、亭、榭,少用圍墻,故園內空間處處溝通,互相穿插,形成豐富的層次。各個園林不論其大小,只要主景區很有特色,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漢字造字原理中的會意字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形聲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如:“城”在小篆中寫做“ ”省去了金文字體中左邊的城樓和城圍的合體圖形而簡化為土,而成為一個“從土從成”的會意兼形聲字,表明城是用土筑成的,而“成”屬“戈”部,含有用兵器守衛之意(陳鶴歲.《漢字中的古代建筑》.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與園林中的“借景”同出一轍,借景是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它把園林以外或近或遠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構成園林中的意境。如蘇州古典園林滄浪亭,特色便是善于借景,園門外有一泓清水繞園而過,該園就在這一面不建界墻,而以有漏窗的復廊對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園內。中國古典園林的借景在《園冶》中總結為“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鄰借”是指園內距離不遠的景物,彼此對景,互相襯托,互相呼應。如頤和園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橋、柳、石等互相因借,顯得協調而優美。“仰借”一般是指園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過,象仰望山峰、瀑布、蒼松勁柏、宏偉壯麗的建筑也可稱為仰借。如北京北海公園的正門,抬頭即可仰望出類獨秀的白塔;“俯借”則是指如憑欄望湖光倒影、臨軒觀池魚游躍等;“應時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間不同的時辰景色的變化。如蘇州網師園中的重要景區“殿春簃”就是根據宋人芍藥詩里的兩句“多謝化工憐寂寞, 尚留芍藥殿春風”,借春末的芍藥花來造景的。

    中國古典園林景觀,“咫尺山林,多方勝景”的造園手法引人入勝,值得我們今天借鑒引用,而漢字是中國人一直利用其形式作為記錄、儲存、交流、傳承知識與記憶的工具,正在成為越來越豐富或者永遠與現代同行的視覺文化形式,已成為設計與藝術表現形式中的切入點,被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關注。園林景觀設計與漢字均在外形上形成大與小、方與圓的對比,在整體關系上形成聚與散、疏與密的節奏、韻律對比,這種對比無疑加強了二者的藝術關聯性。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以便對中國園林景觀設計做出某種程度新的嘗試與探討。

    參考文獻:

    [1]陳振濂.《線條的世界——中國書法文化史》. [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3]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成人在线综合网|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51影院成人影院|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欧美成人香蕉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