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愛護水資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為萬物之源,萬物之本,人們生活的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水,正是因為有了水,人類才會生存,世界萬物才會生機盎然,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地球上的水資源似乎取之不盡,其實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部分才能被人們使用,淡水原本是一種可以不斷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于地球的水循環,可是隨著工作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大量水資源被污染;有的國家為抽取河水在上游建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資源遭到嚴重的影響,就哪中國來說吧!中國水資源總量居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量卻是全球的四分之一,也被稱為全世界十三個貧水國之一。
從目前來看,水資源污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污染,另一種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資源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主要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導致,水多,水少,水臟,水渾,如珠江三角到處都是水,可是卻不能飲用,我國淮河流域也不多,在上海一一個水鄉水網的地區,一平方公里的河道長度都是8——10公里,這么高的水份密度,而如今卻因為工業、農業和生活棄物排倒于水中,導致本身緊缺的水更加稀少了。
你知道嗎?在我國666個城市中,有444個供水不足,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11個,不但如此,僅每日缺水就達到600萬立方米,就拿廣東省來說吧!目前在農村有幾十萬的人和幾千萬牲畜飲水困難,在城市也有三分之一的人飲水不干凈,如果我們可以樹立起節約用水的意識,隨手關緊水籠頭的話,一年一個家庭就可以節約幾百噸水,相信這筆寶貴的財富可以重新回來。
因而,作為公民,我們更加應該積極參與到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行動中來,在生活中節約每一滴水,一旦人們都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聰明愚蠢的人們啊!醒悟吧!不要讓眼淚成為我們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
尼羅河水奔流不息,埃及境內全長1350公里的尼羅河孕育了七千年的埃及文化。傳承著古埃及千年文明的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地帶只相當于現代埃及國土面積的近5%,但埃及約7千萬人口中的90%以上卻生活在這里。
“從5%中解放出來!”這是現代埃及在不堪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口增長的重負后提出的雄心壯志。埃及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使人口聚居地的面積擴大至國土的25%。夢想的實現離不開水,對于埃及這個沙漠化國家來說,水利是一切工,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作的保障和希望。因此,埃及人決心將尼羅河的水引向沙漠和戈壁,在人造綠洲上創造新世紀的輝煌。
埃及政府為此制定了面向21世紀的水政策,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是把西部和東部的部分沙漠地帶改造為良田,改變埃及人口分布過于集中的現狀,通過創建新居住區來增加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壓力。
為此,埃及計劃完成兩個大型調水工程,即將尼羅河水跨蘇伊士運河向東引至西奈半島的“和平渠”,以及將納賽爾湖水向西引至埃及西部新河谷地區。這兩個大型水利工程計劃從20世紀末到2017年,將一部分居民遷至埃及東北部的西奈半島和西部沙漠地區,建設新的“尼羅河谷”。據專家估計,這兩項工程的啟用將為埃及新增210萬費丹(1費丹約合6.3畝)的耕地。
說到埃及的水利工程,不能不提及聞名世界的阿斯旺水壩。建造這一水壩是為了控制尼羅河水流量,使其盈時不澇、缺時不旱,同時也可增加農田面積,改善農產品結構,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這座完工于20世紀70年代的大壩30多年來給埃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統計,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地區增加的耕地面積達200萬費丹。
尼羅河水作為埃及最主要的水資源幾千年來已承載了太多的負擔。保護尼羅河水對于埃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用水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發展速度和質量。為此,埃及政府采取了相應的水資源保護及合理利用措施。
為保證埃及人民用上“放心水”。政府成立部長委員會,集中調配有關部門的人力物力,計劃在2008年以前投入22億美元,治理工業和生活廢水,對水質監管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優先實施保護尼羅河主干道環境的工程。
埃及還注重開發新的水資源。埃及政府的水資源管理部門近幾年實施的一個項目就是開發埃及北方三角洲地區,其核心是根據該地區相對較好的資源分布情況、經濟實力以及靠近地中海和周邊地區經濟實體的地緣條件,整合尼羅河資源,開發雨水及地下水等新的水資源,在大興水利項目的同時配以航運、旅游、交通、服務、礦業和能源等各經濟領域的建設,全面帶動埃及國民經濟發展。
特點;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21—0088—01
課堂提問是中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有效溝通的重要渠道,本文以九年級化學《愛護水資源》的教學為例,探討了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提問技巧。
一、初中化學課堂提問的特點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化學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化學課堂教學而言,運用提問來啟發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課堂提問的特點主要有:
(一)探究性。提問的目的是通過問題刺激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和知識點,引起其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一節的開始,先給學生播放關于水資源的影像資料。進而提出問題:“水資源是如此的豐富,但為什么又說水資源是有限的?”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在傳統的教學情況下,學生聽教師講演,只用聽覺,閱讀教科書,只用視覺,這對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很大。只有提出問題,使學生不得不用頭腦來思考,并作出適當的回答,才能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梯度性。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出現一些只重視了對好學生的提問,而忽略后進學生的現象。這樣的提問,不能將學生的情況及時地反饋出來,所以,有梯度性的問題是化學課堂提問的又一個特點。
(三)適當性。化學課堂提問不能超出教學要求的范圍,否則學生無法理解和把握,自然也回答不出來。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一課中,可以設置下列系列問題:
1.地球的表面約有多少被水覆蓋著?
2.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是什么?
3.海水中含有的化學元素大約有多少種?
4.淡水約占全球總水儲量的比例是多少?
5.世界水資源日是哪一天?
這些問題通過看書查資料都可以自己找到,學生在課堂上也很容易回答上來。
(四)時間性。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老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往往采取過高的提問頻率,但又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樣的課堂提問是沒有效果的。過于頻繁的課堂提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導致學生慢慢地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提高課堂提問質量的技巧
(一)掌握好問題的難度,注重問題的全面性。
這里主要指的是問題設置的技巧。在設置問題時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問題的普遍性,不能只針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在問題設置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學生,改變同一問題的提問方式。比如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提問的時候就需要多用“描述的是什么”、“分析為什么”這樣的字眼;而針對中上等水平的學生,我們就可以用“比較異同”、“評價哪些不同或者見解是什么”等。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課堂提問的質量就會明顯提高。
在《愛護水資源》一課中,可以分兩組進行討論:
學習水平比較低的組討論: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
學習水平相對較高的組討論:如何淡化海水?
(二)注意控制提問的頻率,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有研究表明,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頻率可以保持在一到兩次,這一頻率的課堂提問能夠有效地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事實上,在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問“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產生倦怠,不適合化學這種實踐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注重提問的頻率也是提高課堂提問質量的有效方法。
(三)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和明確性。
那么,是誰導致這個結果呢?是人類。我們無情污染水,浪費水,讓地球變得越來越糟糕。
從前,民間有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那時候,地球阿姨十分美麗。河流如同一面未經打磨的明鏡,清澈見底。水里的魚兒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美麗景象。一天,魚兒們和往常一樣在河里嬉戲,人類在這時出現了。一群人來到河流邊,在這里“霹靂啪啦”的蓋起了工廠。魚兒們渾然不知,生命危險正向它們悄悄降臨…… 時間如飛箭,一年一年過去了。現在,工廠往河流內大量噴吐臟物,使得水變得混濁,并且發出臟臭味。那些魚兒跑哪去了呢?河里的魚有些逃離這兒,有些還來不及逃跑,就被河流奪去了生命,在河面上翻著肚皮。大地因為人類的出現而環境變得惡劣,河流因為人類的出現而變得污濁。
現在,有許多人在浪費水資源。例如:有些人洗完手后,非常不自覺,任水龍頭在那兒“哭訴”,轉身就走,頭也不回一下。
有些調皮的孩子也愛浪費水。夏季時,有些孩子愛玩水槍,但裝水的地方太遠。孩子們為了節省時間,多玩一會兒,便在水龍頭口上套著一個水管,然后把水管拉到遠處,把裝水槍的地方接著水管的另一頭。水就從水房流出,通過水管把水運送到水槍里,孩子們便去玩了。不一會,水槍灌滿了水,孩子們卻不知道,水槍灌滿了水后就會溢出來。一分鐘孩子不來,會白白流掉多少水呀!
所以,人類這樣貪婪地吮吸或破壞生命的乳汁也該適可而止了。你瞧,合肥市已經開始實行保護水計劃了。影響合肥市水源、水質的蜀山垃圾場、蜀山實驗養殖場、皖中奶牛研究所、水上運動中心等幾個污染源先后被搬遷,兩個“大水缸”大房郢水庫和董鋪水庫的保護區內工業企業排污口全部被關閉,保證水庫里水的干凈。農村許多人家的蹲廁很浪費水,提一桶水不留神就會全部倒掉。所以,人們來到農村,把蹲廁換成節水型抽水馬桶,以保證時刻都節約用水。
同學們、同志們:
“節約用水·愛護湖泊建設碧水家園”宣傳活動是一項保護生態環境的大型公益活動,旨在動員百萬青少年關注水的同時,影響并帶動全社會,樹立綠色文明意識,生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使廣大青少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科學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保護城市湖泊,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建設碧水家園。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文明的搖籃。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因為水環境的變化,導致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盛衰變遷的例證舉不勝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也正是依存長江、黃河等母親河的支撐,而發展下來的。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上人口眾多等原因,我國的水資源的合理使用,水環境狀況保護日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就是在這些因素的催生下,武漢市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以“節約用水,愛護湖泊,建設碧水家園”為核心,動員全市百萬中小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節約用水,關愛湖泊,保護生態環境。
在這里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學生提出幾點希望:
第一、節約用水是事關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其宗旨就是要優化水資源配置、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綜合分析我國的水資源狀況,北方地區因水少而缺水,南方地區是因水臟而缺水。希望同學們認識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積極參與本次宣傳活動。
第二,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社會實踐提供的舞臺要比課堂空間廣闊的多。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節水對青少年而言更是重要的社會實踐和道德實踐活動,既有節水知識的傳授又有自己的親身實踐,能夠讓孩子們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便于實施,培養勤儉的品質,利于培養社會責任感。
第三,古語說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你們做節約用水、愛護湖泊的宣傳者和實踐者,在學習、了解了節約用水和保護湖泊的知識后,我們不但要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用水的點點滴滴做起,實踐學到的知識;還要做一個優秀的宣傳員,向身邊的家長、朋友、鄰居多多宣傳,通過學校這個小社會去帶動影響整個大社會,提高全社會對節約用水、愛護湖泊的意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環境意識;滲透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3-0102-01
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需要。我們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善于捕捉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環保教育,腳踏實地地實踐“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現念,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鮮活起來,使每個學生喜愛上語文,借住語文教材這個強大的載體,在少年兒童的心靈中播散下環保的種子,使其終身受益,也為培養有良好環保意識的社會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
1.進行愛護生物資源的滲透教育
愛護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綠化自家的庭院和周圍的環境從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花種草,嗜盆弄景,既可以慰籍精神,又可以怡情養性,更是環保的好行為。因此在教《養花》一課時可通過讓學生了解老舍先生是如何熱愛花草,精心培育花草,讓學生感受到老舍先生不但是一個有豐富文化知識的人,而且是一個具有教養,熱愛生活的人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只有熱愛生活,珍惜人生,心地善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愛好綠色,追求綠色環境。有無綠色意識是衡量一個人文明素質的標志之一。啟發學生像老舍那樣,熱愛花草,愛護環境,積極種花養草,參與學校的各項種養活動。
2.進行珍惜水資源,愛護江河海洋的滲透教育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都離不開“水”這樣寶貴的東西,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如今水已不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水已越來越少。那么人們是否就要停止再浪費水資源了呢?有人會說,地球不是一個藍色的水星球嗎?怎么會缺水呢?我告訴你吧!地球的水資源是多,可是誰能考慮一下僅有的淡水資源呢?據統計,地球所擁有的水資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淡水卻僅僅只有2.5%呢!但在這些淡水資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加以利用的。讓學生懂得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防止水體污染,養成不隨便浪費用水的好習慣。
3.進行珍惜土地資源,愛護土地的滲透教育
土地資源是人類獲取生物資源的基地。由于地球上的陸地是有限的,可以耕種的土地更是有限。教學《草原》、《宿新市徐公店》、《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課文時,可通過讓學生體會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秀麗景色,體會暮春季節田園的美麗風光。認識土地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土地為我們提供糧食、肉類、木材等生活物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質基礎。土地是發展畜牧業最基本的資源,畜牧業對土地資源有不可替代的依賴關系。盡管我國只有世界耕地總資源量的7.7%,卻要養活全球近1/4的人口,而且在今天人口增長、建設用地、生態退耕的情況下,土地承受著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壓力;看不到土地資源已達到臨界狀態的危機。由于不合理的利用開發,土地數量在急劇減少,沙漠化日趨嚴重。所以要啟發學生認識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4.進行防止大氣污染的滲透教育
你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家園。培養對地球的真摯愛心,人類才可以乘著“持續發展”的列車奔向文明的未來。如在教學《太陽》一課時,可通過讓學生了解太陽特點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認識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并借此了解地球,知道由于近年來地球溫度明顯升高,人類對燃料的用量增加,導致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抑制了地球表面熱量的散發,形成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氣溫升高,從而引起冰川融化,如不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將會給地勢低洼的沿海城市帶來災難。要教育學生自覺做好力所能及的環保工作,并向家長或親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性,不燃燒或排放有害的氣體,預防大氣污染,增強環保意識。
5.進行防止白色污染的教育
一陣陣流水聲從洗手間傳來,肯定又是我那不愛惜水資源的表妹了。
表妹在生活中非常不愛惜水資源,經常在洗手間用去很多的自來水。這不,她又開始了,飯前飯后的洗手,總要花上五、六分鐘。作為她的姐姐,我立馬走上前,說:
“好好,怎么洗個手就這么長時間啊?”
她馬上回答說:“哎呀,我愛干凈嘛!再說你們家也不缺這點水費。”
“你呀,總是這樣,知道3月22日是什么日子嗎?”
“什么日子?”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連這點基本常識都不懂,據科學統計,全世界仍有三分之一的人類吃不飽飯,喝不上水。你想想看吧!如果你生活在貧困地區,哪能用得上水呢?”
見她語塞,我便繼續說下去:
“我們國家雖然儲量豐富,但可以使用的淡水資源卻不多了,你也應該看一下新聞,長江黃河污染甚是嚴重;三峽大壩持續少雨而造成大面積干旱;洞庭湖嚴重干旱而已經變成了茫茫草地。所以呢,從現在開始,你、我,還有所有的人,都應當愛惜水資源,愛惜生命之源,懂了嗎?”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用水”!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綠色生命。”同學們,你是否聽過這句話呢?水資源是有限的,但是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總是在浪費水資源。
有一次,我上洗手間的時候,看見了一些同學正在洗手,等她們洗完手時,并沒有關上水龍頭,只聽見水在“嘩嘩”地響,好像在放聲大哭。但是那些同學卻全然不顧地離開了洗手間,我馬上把她們叫住:“同學,你們忘記關水龍頭了!”那些同學卻很不耐煩地說:“同學,別多管閑事,世界上的水多得是呢!”然后就笑哈哈地走出了洗手間,我無奈地把水龍頭關緊了。
通過這個事情,我倡議同學們:
一、我們用完水后,要擰緊水龍頭,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浪費現象。
二、如果發現水龍頭壞了,要及時修理,避免流失大量的水。
三、我們不能把用完的電池扔進水里,一粒電池會污染600噸水。
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教學,供化學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學科內容: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
空氣
課題1:空氣
(一)適當滲透法制內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一條 為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氣環境的義務,并有權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六十一條 ……造成重大大氣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造成大氣污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學要求及方法
要求: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環保、法制意識。
方法:講解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充分想象激發興趣。
(三)教學事例與措施
在學習了“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后,進入本課題“保護空氣”這一內容的學習,結合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身邊空氣污染的現象,向學生展示課件:
1.大氣污染的原因、危害性、防治措施方面的圖片
2.受到法律制裁的圖片
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討論下列問題:
1.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沒有保護空氣的意識,任意燒煤,燒山,亂砍亂伐,使用排廢不達標的汽車等等,我們的空氣將會怎樣?
2.假設你是某個廠的負責人,為了節約成本,能夠對廠里的有毒氣體、有毒粉塵不經過任何處理就悄悄排放嗎?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怎樣對待這種行為?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參考上述問題與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實例進行探討教學。
二、學科內容: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2:愛護水資源
(一)適用滲透的法制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水環境,并有權對污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
第二十九條 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堿液或者劇毒廢液……
第三十三條 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第九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學要求及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水污染的污染物質及來源,造成水污染的嚴重行為應負的責任。
方法:創設情景常識介紹指出問題交流討論激感總結歸納。
(三)教學事例與措施
舉例說明: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石油吉化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體的污染,影響范圍廣,受到損害的人數眾多,責任人受到國務院和司法機關嚴肅處理。
教學中也可結合身邊的具體事例,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狀況后,指出水與動植物的生存息息相關,我國水資源緊缺,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將如何對待水資源?導入學習“愛護水資源”。
在學習關于“要防止水體污染”內容時注意滲透相關法制的內容。如:
1.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任意向河里排放生活污水行嗎?
2.在農業生產中,過量施用化肥或農藥后果將怎樣?我國的法律法規允許嗎?
3.在我們身邊,哪些行為還會導致水污染?(討論交流,使學生更有切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