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數據實習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調查組人員通過對不同民族、年齡、學歷、宗教信仰、職業、健康狀況、戶籍所在地的成年人員進行抽樣調查,在云南省大理市共完成有效問卷456份。根據將問卷用SPSS軟件分析后,我們得出大理市受訪者就業與民族教育的調研數據。
一、就業情況
從大理當地農業戶口的受訪者工作狀況來看,25.9%的人只是務農,17.3%的人以務農為主,同時也充實非農工作,16.9%的人以非農工作為主,同時也務農,只從事非農工作的人員比例為35%,退休人員的比例為0.4%,全日制學生的比例為7.7%,失業或待業人員、家務勞動者及其他不工作也不上學的成員比重為4.2%。
(一)農業戶口人員
本地非農務工方面,1964-2013年期間,有23.5%的受訪者從事過本地非農務工,其中34.2%受訪者是通過朋友/熟人介紹,19%的受訪者是通過家人/親戚介紹,通過招聘廣告和直接申請(含考試)的人員比例一樣,均為13.9%,有8.9%的人是通過本鄉同民族介紹,有6.3%的人是通過政府/社區安排介紹,而比例最低的是通過商業職介(包括人才交流會);以前有外出從業經歷,但今年如果為外出就業的主要原因上,比例最高的原因是“家中農業缺乏勞動力”、“回家結婚、生育”和“收入沒有在家穩定”,分別為31%、13.8%、12.9%。在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的被訪者中,勞動屬于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勞動者的比例最高,有效百分比達到96.7%。
(二)城鎮戶口或城鎮外來務工人員
在城鎮戶口或城鎮外來務工人員群體中,從就業范圍看,76.8%的人在本鄉內工作,比重最大,只有0.2%的人在省外國內范圍工作,其余都在省內;從職業來看,其中工作的職業比例最高的是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占21.7%,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和農林牧副漁水利生產人員比例一樣,均為14.5%,專業技術人員占11.6%,商業人員占10.1%,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的比例為8.7%,軍人的比例為1.4%;在得到第一份城鎮工作的最主要渠道方面,最主要的是通過政府/社區安排介紹和直接申請(含考試),比例分別為25%和22.1%。
在我們詢問的456名受訪者中,有14.3%的人沒有工作,問及原因和連續沒有工作的時間,多數人表示不愿多談或說不清。
二、民族語言與教育
(一)語言
訪談對象中有90%的人是白族,在問及現在能用哪些話與人交談時,81.4%的人會用普通話,95.2%以上的人會用漢語方言和本民族語言,也有3.5%的人會說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漢語方言語言程度上,能流利準確使用的比例為68.4%,聽不懂也不會說的僅占1.1%;本民族語言的語言程度上,96.7%的人能流利準確的使用,但也有2%的人表示聽不懂也不會說;在普通話語言程度上,35.4%的受訪者能流利準確的使用,能熟練使用但有些音不準和口音較重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別為14.7%、14.9%,基本能交談但不太熟練的比例為11.6%,只有2.2%的受訪者聽不懂也不會說。
(二)文字
據了解,現代白族有自己的語言,但一般使用漢字書寫。根據調查數據,在問及是否會寫漢字時,79.6%的人表示會,9.9%的人表示會一些,10.3%的人表示不會;在問及是否會使用本民族文字時,4.1%的人表示會,93.8%的人表示沒有文字,有0.7%的人表示不知道有沒有文字;其他民族的文字書寫方面,有0.4%的表示會。
(三)雙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