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生物高中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高中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高中總結

    第1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1.雜交育種

    (1)原理:基因重組(通過基因分離、自由組合或連鎖交換,分離出優良性狀或使各種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

    (2)方法:雜交后一般連續自交,不斷選種。

    (3)實例:現有高稈抗銹病(DDRR)、矮稈易染病(ddrr)兩純系品種,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請用雜交育種的方法培育出矮稈抗銹病的優良新品種。

    答案:讓純種的高稈抗銹病(DDRR)和矮稈易染病(ddrr)小麥雜交得到F1(DdRr),讓F1(DdRr)自交得F2,從F2中選出矮稈抗病的個體,由于矮稈抗病有ddRR和ddRr兩種基因型,因此,需要F2的矮稈抗病植株繼續自交,得到F3,留F3中未出現性狀分離的矮稈抗病個體,對于F3中出現性狀分離的再重復上述步驟。

    (4)優點:容易操作

    缺點:育種年限長,需連續自交不斷擇優汰劣才能選育出需要的類型。

    2.誘變育種

    (1)原理:基因突變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脂等)來處理生物,使其在細胞分裂間期DNA復制時發生差錯,從而引起基因突變。

    (3)實例

    例一:現在世界各國生產青霉素的菌種,最初是在1943年從一個發霉的甜瓜上得來的,這種青霉菌產量只有20單位/mL,后來,人們對青霉菌多次進行X射線、紫外線照射以及綜合處理,培育出了青霉素產量很高的菌株。目前青霉素的產量已經達到50000-60000單位/mL 。

    (4)優點:可提高突變頻率,創造出人類需要的變異類型。

    缺點:由于突變的不定向性,導致該育種方法盲目性大,需大量處理供試材料,工作量大

    3.單倍體育種

    (1)原理:染色體變異

    (2)方法:花藥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植株,再人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

    (3)實例:現有高稈抗銹病(DDRR)、矮稈易染病(ddrr)兩純系品種,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請用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培育出矮稈抗銹病的優良新品種。

    答案:讓純種的高稈抗銹病(DDRR)和矮稈易染病(ddrr)小麥雜交得到F1(DdRr),取F1的花藥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DR、Dr、dR、dr),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使染色體加倍,得到四種純合子(DDRR、DDrr、ddRR、ddrr)選取具有矮稈抗病性狀(ddRR)的個體即為所需類型。

    (4)優點:相對于雜交育種來說,明顯縮短了育種的年限。

    缺點:技術復雜,需要與雜交育種配合

    4.多倍體育種

    (1)原理:染色體變異

    (2)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從而使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數目加倍的細胞繼續進行正常的有絲分裂,即可發育成多倍體植株。

    (3)實例

    ①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同源多倍體的培育)參見必修《二》教材圖解

    ②八倍體小黑麥的培育(異源多倍體的培育):普通小麥是六倍體(AABBDD),體細胞中含有42條染色體,屬于小麥屬;黑麥是二倍體(RR),體細胞中含有14條染色體,屬于黑麥屬。兩個不同屬的物種一般是難以雜交的,但也有極少數的普通小麥品種含有可雜交基因,能接受黑麥的花粉。雜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個染色體組(ABDR),不可育,必須用人工方法進行染色體加倍才能產生后代,染色體加倍后的個體細胞中含有八個染色體組(AABBDDRR),而這些染色體來自不同屬的物種,所以稱它為異源八倍體小黑麥。

    (4)優點:植株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較大,營養成分含量高,產量增加。

    缺點:植株發育延遲,結實率低。

    5.“基因工程”育種

    (1)原理:基因重組

    (2)方法:把一種生物的個別基因復制出來,加以修飾改造,導入另一種生物的細胞,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操作步驟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表達等。又稱DNA重組技術。

    (3)優點:定向培育新品種,克服種間限制

    缺點:技術要求高

    6.植物“體細胞雜交”育種

    (1)原理:細胞膜的流動性

    (2)方法:用來自不同植物的兩個體細胞融合成一個雜種細胞,并且把雜種細胞培育成新植物體的方法。

    (3)實例:將白菜和甘藍的體細胞去除細胞壁后進行原生質體融合,誘導再生出細胞壁,得到白菜一甘藍雜種細胞,將這樣的雜種細胞通過組織培養得到新品種。

    (4)優點: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缺點:技術難度高,需要用到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7.“細胞核移植”育種

    (1)原理:細胞核與細胞質間的相互作用

    (2)實例:將鯉魚的核移植到鯽魚的去核卵細胞中,培育出鯉鯽移核魚。具體過程:利用極細的玻璃管,從鯽魚未受精的卵細胞中吸出細胞核,再用同樣的方法,從鯉魚的囊胚細胞中吸出細胞核,然后移植入去核的鯽魚的未受精卵細胞中,經過精心培育,這種組裝的細胞,終于發育成了能在水中游動的小魚。

    第2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并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通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

    (2)細胞核結構: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說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于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細胞周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志。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第3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歸納;總結;分析;結論

    一、常現生物:

    1.細菌:原核類:具細胞結構,但細胞內無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無復雜的細胞器,包括:細菌(桿狀、球狀、螺旋狀)、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

    ①細菌:三冊書中所涉及的所有細菌的種類:

    乳酸菌、硝化細菌(代謝類型);

    肺炎雙球菌S型、R型(遺傳的物質基礎);

    結核桿菌和麻風桿菌(胞內寄生菌);

    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為基因工程提供運載體,也可作為基因工程的受體細胞);

    蘇云金芽孢桿菌(為抗蟲棉提供抗蟲基因);

    假單孢桿菌(分解石油的超級細菌);

    甲基營養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微生物的代謝);

    鏈球菌(一般厭氧型);

    產甲烷桿菌(嚴格厭氧型)等

    ②放線菌:是主要的抗生素產生菌。它們產生鏈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四環素、環絲氨酸、多氧霉素、環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種類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體:砂眼衣原體。

    2.病毒:病毒類:無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包括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① 動物病毒:RNA類(脊髓灰質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腦膜炎病毒、SARS病毒)DNA類(痘病毒、腺病毒、皰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類(煙草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大麥黃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體。

    3.真核類:具有復雜的細胞器和成形的細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絲狀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大草履蟲、小草履蟲、變形蟲、間日瘧原蟲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霉菌:可用于發酵上工業,廣泛的用于生產酒精、檸檬酸、甘油、酶制劑(如蛋白酶、淀粉酶、纖維素酶等)、固醇、維生素等。在農業上可用于飼料發酵、生產植物生長素(如赤酶霉素)、殺蟲農藥(如白僵菌劑)、除草劑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變、產生毒素(如黃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鐮孢菌毒素可能與克山病有關)。常見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脈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謝類型:

    ① 光能自養:光合細菌、藍細菌(水作為氫供體)紫硫細菌、綠硫細菌(H2S作為氫供體,嚴格厭氧)2H2S+CO2 [CH2O]+H2O+2S

    ② 光能異養:以光為能源,以有機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異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為碳源與氫供體營光合生長。陽光細菌利用丙酮酸與乳酸用為唯一碳源光合生長。

    ③ 化能自養: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硝化細菌、產甲烷菌(厭氧化能自養細菌)CO2+4H2 CH4+2H2O

    ④ 化能異養:寄生、腐生細菌。

    ⑤ 好氧細菌:硝化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等

    ⑥ 厭氧細菌:乳酸菌、破傷風桿菌等

    ⑦ 中間類型:紅螺菌(光能自養、化能異養、厭氧[兼性光能營養型])、氫單胞菌(化能自養、化能異養[兼性自養])、酵母菌(需氧、厭氧[兼性厭氧型])

    ⑧ 固氮細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圓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陽生和陰生植物、豌豆、薺菜、玉米、水稻(2×12)、洋蔥(2×8)、香蕉(3n)、普通小麥(六倍體)、八倍體小黑麥、無籽西瓜(3n)、無籽番茄、抗蟲棉、豆科植物等。

    6.動物:人(2×23)、果蠅(2×4)、馬(2×32)、驢(2×31)、騾子(63)等。

    二、重要的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 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第4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 農村高中生物實驗課 實驗材料 實驗方法和步驟 實驗類型

    《生物新課程標準》對高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活動、體驗乃至創造,使學生享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從被動地獲取知識向主動探索知識轉變。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此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分析及培養創新意識顯得很重要。

    然而在很多農村高中,學校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我校就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完全中學,生物實驗設備設施的建設嚴重不足;受實驗材料限制;大班教學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整體素質較差,教學資源有限;師資力量不足,實驗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實驗設備陳舊,藥品不齊,經費緊缺;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極差,使得高中生物實驗開設起來十分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高中生物實驗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創新。

    實驗創新需要以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提高教學效率為宗旨,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為目的,以原有實驗不足或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為突破口。下面我就教學實驗過程中如何創新與發展談談自己的做法,與廣大同仁共勉,現總結歸納如下。

    一、實驗材料的創新

    由于環境條件的限制,一些書本上提到的實驗材料很難在生活中找到,這就迫使我們必須改進實驗材料,例如在講解“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時,達爾文、溫特等科學家選用的金絲雀虉草等實驗材料在本地很難找到,于是我們就改用玉米、大豆等種子進行實驗,同樣可以獲得較好的實驗效果。在做滲透作用實驗時,由于沒有玻璃紙,我們就將半透膜改為豬膀胱膜,因為是自己熟悉的實驗材料,所以學生做起實驗來興趣更濃厚。在探究和改進實驗材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發現實驗效果好、操作性強的實驗材料,獲取同樣的實驗效果,更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精神和主動學習精神。

    另外在做同一個實驗的時候可以發動學生選取多種實驗材料去做,例如在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時,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用紫色洋蔥的鱗片葉外,還可以嘗試用花瓣、白菜葉、紫甘藍葉等。學生通過尋找多種實驗材料,得出多種實驗結果和結論,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在用多種材料反復的實驗中,熟練了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對不同實驗材料出現的實驗結果時,學生又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與歸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離他們并不遙遠,自己認識了科學。對課本實驗材料的再次探索,可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二、實驗方法和步驟的改革創新

    上實驗課時,傳統的做法是學生依照教材上的實驗方法和步驟,一步步地操作,最終得出結論,毫無創造性而言。對于實驗步驟的具體操作方法,可適當考慮加以改進,就是換另一種方法操作,更有利于增強實驗效果,因為教科書上講的操作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例如:例如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如果將實驗變得更簡單,口腔上皮細胞不用0.9%的生理鹽水,直接在載玻片上加95%的酒精,加口腔上皮細胞,處理10分鐘后,再在酒精燈上過火烘干,再染色,效果較好。在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實驗中,加入2mL丙酮,可以將丙酮改為無水乙醇,書上講的一次性加入,可以分兩次加入,這樣可以防止研磨時間過長,丙酮(或者無水乙醇)過度揮發,影響實驗效果。在脂肪的鑒定實驗中,課本上用的是花生的子葉切片,如果有的學生切片或者染色效果不好,就會影響實驗結果的觀察,所以可以將其改為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植物油,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的蘇丹III,振蕩觀察顏色變化,實驗效果更顯著,而且不用顯微鏡,操作更加方便。

    三、實驗類型的創新

    教材中的實驗形式雖有所改變,但驗證性實驗畢竟還是占多數,一般是先講授知識,然后按學習要求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這種做法會造成學生認識過程的思維定勢,阻斷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這樣的驗證性實驗也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適當地進行改變,設計成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提高科學素養、發掘創新潛能無疑是非常有好處的。

    總之,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生物實驗教學的觀念,不斷進行實驗創新教學,倡導學生注重過程并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創新和質疑,讓學生既學到生物科學知識、學會基本技能,又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科學求索精神,同時還大大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5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效課堂;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構建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在教育方面推行新課程改革,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體現自身在教學中的價值。目前新課改之后有些課程老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樣無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無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高中生物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1高中生物原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三點:

    1.1未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首先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并沒有發揮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學生根據老師的思維進行知識理解,被動接受教育,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無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問題能力,更無法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教學主要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在課堂上被動進行知識學習,這種教學氛圍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有可能使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

    1.2只重視考試成績:其次在我國教學中,考試成績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現方式,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分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采用題海戰術,加大學生的學習強度,使學生將注意力更加集中到分數上,這樣板書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同時也會使老師感到疲憊。1.3學生實踐能力差:我國對學生的教育更多的是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差,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從來也不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中重點按照成績來展示老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課的課節非常少,老師也不重視實驗課,因此相對于實踐活動,老師更加重視學生的智力培養,這樣最終導致學生無法進行全面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差。

    2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方法

    2.1導學教學模式:為了能夠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可以采用導學教學模式,構建“5+課間+40”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將課堂時間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的“5”表示在上節課結束前的五分鐘對學生進行下節課的學習要點提示,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上課學習內容預習、及時準備上課材料。了解學習目標,“課間”主要是指兩節課之間的時間,主要是預習課時間和課外時間,在這課間時間,學生要根據導學要求和內容進行相關資料的學習和查找,或者是根據上課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在這些過程中老師起到督促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內容預習和準備工作;“40”就是指上課期間的前四十分鐘,這個階段是體現生物課堂高效教學的重要階段,老師主要是將課堂的這四十分鐘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學習交流階段,老師要將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在這個階段,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采用合作探究法和小組學習法,使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比如說在進行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相關內容的學習時,老師提出問題“什么是核酸”,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課前預習,同時能夠不斷收集相關資料及時了解與核酸相關的知識。在課堂的后10分鐘內,老師要將提前準備好的結構檢測表發給學生,這樣能夠及時檢查、了解和掌握學生對這節課教學內容和知識的掌握程度。

    2.2實驗課增加:為了能夠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效率,除了課堂上的知識講解外,實驗課也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因為學校不重視實驗課,導致培養的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為了能夠改善這種情況,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要十分重視實驗課,增加實驗課的課節,使學生能夠在親身參與實驗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學習。在實驗課中,老師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向學生演示實驗的過程,將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驗,比如說在進行“植物細胞”的實驗學習中,首先老師要為學生提前準備洋蔥,分析不同階段洋蔥的表現以及細胞的構成,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進行細胞學習,掌握植物細胞的知識。

    2.3采用講評課教學模式: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老師可以采用講評課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講評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客觀評價能力,與此同時,老師在應用教師評價的過程中要指出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優點。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出現重復錯誤,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歸納,在進行錯誤歸納和匯總的過程中提醒自己注意這些問題,比如說課堂上進行習題練習時學生出現的錯誤,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錯題抄錄,并將自己做出的答案寫在上面,下面標注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形成錯題集,學生經常進行翻閱,將自己在做題過程中因為何種因素造成錯誤進行回顧,進而避免此類錯誤重復出現。

    3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學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教學,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的、重要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學會生物實驗,提高問題分析能力。所以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才能展現,自主進行學習,并通過動手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蕾.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的有效策略[J].生物技術世界,2015.

    [2]沈宗琦.試述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路[J].科教導刊(下旬),2015.

    [3]谷飛.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策略[J].成功(教育),2013.

    第6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近幾年來,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在高考中拿到應得的分數,考入理想的學府,我們高中生物教師除了認真研究《教學大綱》,領會新課改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外,還認真分析學生在高考應考中存在的問題,并努力探尋解決的辦法。下面,我就近幾年廣東生物高考應考中存在的問題作簡要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解決的辦法。

    一、廣東生物高考應考中存在的問題

    1.審題不清,答非所問。在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卷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答案,這造成了考生的嚴重丟分。究其原因是考生沒有完全看清楚題目就急于答題,致使所答內容與題目要求差距較大,甚至無關。其實高考試卷中的每一道題都是命題老師精心設置的,有些時候命題老師會故意設置一些陷阱,讓那些不認真審題、粗心大意的學生掉入陷阱。例如,2009年高考生物試卷第32大題的第二小題“一段時間后,濕地中出現了輪蟲等浮游動物,可控制綠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員還放養了一些魚和鴨,為城市增添自然氣息。請寫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鏈(兩條)”。一些考生在答題時因為不細心,沒有看到小括號里的“兩條”,只寫了一條可能存在的食物鏈,結果白白丟了一半的分。

    2.理解能力不強,答題主次不分。很多考生因理解能力差、探究能力不強或答題時主次不分造成了嚴重丟分。例如,2013年高考生物試卷的第29題,以教材中的實驗為背景,考查學生對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知識的理解,很多考生在答題時沒有找到需要探究的影響因素,不能正確分析影響酒精產量的因素,導致大量丟分。此外,一些考生在分析結果時,還避重就輕,甚至有些考生在答案中寫了許多與題干無關的語句,對于與題目密切相關的情況卻談得很少。

    3.用詞不夠準確,還有筆誤現象。目前一些考生在答題時往往用自己的一些話表達,抓不住能夠得分的關鍵詞,導致答案不準確而丟分。例如,明明答案是“呼吸作用”他寫“呼吸”,明明答案是“下沉”他寫“不上浮”,等等。還有不少學生因為過度緊張、慌亂,導致自己所寫的答案與自己心里想寫的不一致或剛好相反,從而造成筆誤現象,這也嚴重影響學生的高考分數。

    二、生物高考應考對策探討

    1.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要想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績,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避免學生審題不清造成的丟分現象。例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讀題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等,通過不斷訓練,既可以避免學生在審題中出現的漏字現象,又會使學生明確題中告訴我們什么,題目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等,使學生快速地捕捉題目的有用信息,提高高考成績。

    2.培養學生把握要點,用詞準確的能力。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不斷訓練學生把主要的對象說得具體些,次要的對象說得簡略些,也就是說要答出關鍵點,略寫次要的內容。因為,主要對象的給分點往往占到分值的絕大部分。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認真推敲字詞,培養學生用詞準確和使用專業術語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告訴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多加與問題無關的語句,盡量不要用自己理解的話代替關鍵詞,讓學生明確答案不是多多益善才好,不是寫了就有分數。同時讓學生學會檢查,防止筆誤或審題不清的失誤。

    3.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我們復習備考的依據。教師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不僅能明確考試范圍、考試題型、高考試卷的長度和題型的大致比例,更有助于了解高考命題的趨勢與走向。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考試大綱》主要包括“能力要求”和“考試范圍”兩個部分。教師只有多關注《考試大綱》的內容,才能了解高考重點考什么,重點要復習什么,從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復習備考的重點和方向,提高考生的應考能力。

    第7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策略

    高中二年級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隨之而來的是緊張而繁忙的一輪復習,本校生物學科的一輪復習也已經進行到了必修一的第二章。研究近年生物高考試題,我們不難發現命題已經完成了從“經驗型命題”到“素質型命題”的轉化。高三復習能否貼近“素質型命題”這一理念,直接影響到高考的成績。現結合我校近年高三生物復習的實際,說幾點自己的感悟,在此與大家共勉。

    《教學大綱》和理科綜合《考試說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學和高考命題的依據,在高考生物學科總復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雙綱”與課本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復習內容和方向。根據近年來對《教學大綱》和理科綜合《考試說明》的學習與分析,以及對各省市生物學高考試題的研討,把握生物學高考命題思路:“遵紀不循

    本”,即知識點的考查遵循“雙綱”的規定和不超出課本知識的范圍,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課本知識具體體現的層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學大綱》和理科綜合《考試說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復習計劃與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據。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策略主要歸納如下:

    一、回歸課本,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1.利用教材插圖,理解相關知識

    教材中有許多生動直觀形象的圖片、照片、圖表等存儲和傳遞教學信息的插圖,在復習備考中,要充分利用。

    (1)抓住形態、結構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圖形的主要特征是識圖的關鍵,故在利用插圖進行教學時,指導學生抓住圖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也利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如,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的識別及相關特征的比較,這類型的考題會滲透進高中知識的各個模塊中。

    (2)進行對比

    在教學中,把課本前后相關的圖形進行比較,尋找區別和聯系,可提高學生識圖的能力,也利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如,通過比較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圖,就能歸納總結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DNA分子數的變化規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

    (3)據圖拓展

    在復習時,通過看圖識圖,引導學生增加圖中知識量,加大圖的負載量,促進知識融合,有利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如,給一個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認識各個結構的同時,還要知道每個結構的作用,及其參與的各個生理過程,最好還要知道參與的生理過程的大概流程。像這樣教學中據圖拓展,可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2.注重基礎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整個高中生物課程,知識點多、雜,但很多知識點是相互聯系的。因此,把這些“點”相互連接,則可形成與食物網類似的“知識網”。如,元素―脫氧核苷酸―DNA―DNA的結構和復制―基因的表達―基因突變―遺傳變異―進化。這樣歸納出一條主線,既幫助學生對整個教材內容形成整體觀念,又能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性考題的能力。

    二、講練結合,及時反饋

    1.練

    在系統回歸教材內容后,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單元測試題,讓學生自查知識掌握情況,也讓學生了解知識點的常見考查方式。在做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①認真審題,避免“懂而不會”的情況。②類化相關知識。③精心組織語言。④經常反思,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2.講

    針對學生的練習情況,教師重點分析錯誤率較高的題。并選擇經典題、難題講解,在配以變式題加以鞏固和深化,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注重實驗設計

    1.掌握課本中的實驗

    要求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能分析預測實驗結果并得出相關結論;知道實驗目的和實驗中的材料用具,尤其是要分析給出的材料用具的用途,這對解題有一定的幫助。教材中的實驗可分為三類:①顯微觀察類實驗,此類實驗中常綜合運用顯微觀察技術、染色技術、裝片標本制作技術等,學生要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②生化鑒定類實驗,此類實驗是利用物質的一些特征來鑒定該物質,因此物質的特征及常用的鑒定方法必須牢牢掌握。③生理分析類實驗,此類實驗指對生物的生理現象進行分析的實驗,一般屬于析因實驗,即分析引起某種生理想象的原因或影響因素,關鍵是解決“為什么”的問題。

    2.分析近幾年高考實驗設計題

    生物實驗設計題在近幾年高考中出現頻率高,教學中不斷分析總結近幾年高考實驗設計題,讓學生知道解題的方法,掌握設計實驗要遵循的幾個原則,分析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要求學生會根據給出的條件,自己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驗步驟。此外,還要指導學生對語言組織的邏輯性、科學性和嚴密性的培養。

    總之,高中生物高考復習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課本出發,從學校實際出發,充分研究新考綱、新高考,制訂適合學生的復習計劃,采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選擇充實準確的教學內容,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

    參考文獻:

    [1]陳皓兮.中學生物教學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4.

    [2]劉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效課堂 學習效率 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168-02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即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簡言之,高效課堂至少在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等三個要素方面有突破。本人結合自己的生物教學實踐,談談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即全面關注人的發展;將主體性和創新精神作為培養的核心目標;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具有創新性和靈活性;構建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教學過程。

    一 精心設計,因“材”施教

    學生的學習不是知識簡單、被動地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經驗以及知識基礎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課前教師只有對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的積累,尤其是他們的學習心理、品質、認知風格等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把握好課堂教學。課程標準和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教師應認真研究課標,分析不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教育價值,以此來確定每一堂課具體的教學方式。在課前設計時,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的高效便無從談起,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如把課本的精髓掰開揉碎重新組合,變成一道道適合學生們口味的“盤中餐”,讓他們遇到生物知識就像遇到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一樣迎上去,大快朵頤。不僅要愛吃,還要吃飽、吃好。具體策略是:科學史的故事化;理論實驗的探究化;活動課的家庭化;模型自作的課外化;知識考點的生活化;生物學科的趣味化;實驗分析(資料分析)科學化;章節知識圖形化;題型方法規律化;先學后教輕松化;目標達成自動化。

    二 以人為本,因“學”定教

    課堂中,要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就必須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為目的來開展教學工作。課堂教學要積極適時調整教學方式,靈活選擇教學策略,讓學生自愿、主動地享受每一頓“教學盛宴”。

    1.夯實基礎

    課前花幾分鐘預習新課的內容,把基礎知識以圖形化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完成。長期堅持下來,夯實基礎。

    2.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利用學生對形形的生命現象充滿好奇的心理,教師將學習素材整合成多種形式,如將科學史變成故事;生物知識生活化、趣味化;活動課例家庭化;模型自作課外化;理論得以探究化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激情,并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和探索,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3.強化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創新性

    課堂教學要將生物知識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要有鮮明的核心知識體系,減少不必要的面面俱到;要有體驗、活動、交流、內化經歷的過程,理清思路,減少學習障礙的產生;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并進行質疑、釋疑;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4.重視典型題型的思維方法與規律的點撥

    講評題型時不局限于為講題而講題,可以延伸與變式應用相關知識。不貪多求快,應選擇學生易錯的題和涉及核心知識點的題,重視方法指導和規律總結,突出審題、解題思路分析和答題能力的培養。適當做些變式講評、變式訓練,從多角度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規律,以一通百,融會貫通。針對學生存在的重點問題,講評后要有補差練習,及時鞏固落實知識考點。

    三 課后反思,厚積薄發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師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致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后的教學。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個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

    1.記問題多發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有的放矢地尋找“辦法”,使之成為以后應汲取的教訓,教學就會逐漸趨于“完善”。例如講授“能量流動”概念時,表面看起來學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在生態系統中,一只狼捕食一只兔子,能量傳遞效率在10%~20%之間”。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能量傳遞是指相鄰的營養級之間的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個體之間的同化量的比值。

    2.記得意之作

    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如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難點。我們可以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就有助于學生記憶,深受學生的歡迎。

    3.記學生見解

    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講授“運動性失語癥”和“聽覺性失語癥”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S就是speak”,意思是“說話”,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自己不會講話,不能用語言表達思想”。“H就是hear”,意思是“聽”,即H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聽不懂別人的話”。這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于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

    解加以反思,有助于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實現教學相長。

    4.記再教設計

    通過梳理與反思,特別要反思學生的意見,因學生意見是自己教學效果的反映,這也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重要渠道。對課堂的教與學和得與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對如何再教這部分內容做些思考,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這種不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思過程,就會收到積少成多、厚積薄發之功效。

    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旨在讓45分鐘發揮效益,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放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睡眠、靈性、興趣、發展還給學生。總之,高效課堂的構建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加強對相關課堂教學理論的深入研究,更好地運用到生物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黎永紅.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生物學習效率[J].中學生物教學,2010(5):15~17

    第9篇:生物高中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三生物;基礎知識;第一輪復習;策略

    由于現從事于高三生物教學工作,對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發現,近幾年的生物高考試卷的出題內容向基礎性知識傾斜。所以,對這一現象筆者對高三生物的第一輪復習策略進行分析研究,力求學生在高考時能夠更好地發揮。

    一、重基礎、精細節、貫知識

    生物試卷的基礎知識考查的比例在整張試卷中一直是最大的,所以,根據如今高考的命題趨勢,我們在第一輪復習中就要全面并系統地復習教材內的基礎性知識。教師在復習時可能會出現找不到側重點并且復習不全面的情況,要做到在基礎知識都重點鞏固之后再進行大整合,對往年常考的知識點重點復習。例如,對細胞分裂的講解中,針對細胞分裂的過程和數量、在何時何地能夠進行分裂、會引發何種情況這種基礎知識就可以將之整合成列表形式,方便學生記憶和鞏固。而對于那些較深的知識點,教師則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適時的演練,由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加深學生印象,以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基礎知識的鞏固后就要對該原理進行實踐,以例題帶入,拓展知識的廣度,對基礎知識進行著重強調,避免學生失分。

    二、重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高三復習時,常有教師為了能夠多講解一些知識點而延長上課時間,很多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更清楚地明白知識內容的原理,不斷反復地對其進行講解,結果造成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教師所占用,學生的練習時間減少,所以,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明白基礎知識點后多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如,在進行有絲分裂的復習時,教師常發現之前讓學生記憶的名詞術語、規律原理等都有所遺忘,死記硬背的后果就是學生的遺忘率過高,所以,對于如此重要的基礎知識,可以用手來代替腦進行記憶,對分裂的過程、細胞的形狀和各個變化的曲線圖都用紙筆畫下來,教師將學生的畫圖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問題的共性,再剖析重點,引起學生的重視。

    三、面向全班輔導,消除學習負面情緒

    班級內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作為生物教師不能僅關注教學進度不注重學生的掌握情況,而要根據全班學生的情況適時對教學進行調整。臨近高考,高三學子的壓力逐漸加深,高考既是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的校驗,也是對學生身心和承受壓力的能力的考查。所以,教師在努力做到有效教學提升學生成績的同時,也要面向全班學生,不斷鼓勵,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例如,有些學生平常成績很穩定,但在進行大考時就會出現緊張壓抑等負面情緒影響考試的發揮,成績大幅度下降,這是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學中要及時有效地與學生溝通,進行心理輔導,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在高考時做到穩定發揮。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成人www|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成成人看片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