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結構論文范文

    結構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結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結構論文

    第1篇:結構論文范文

    1.1研究方法偏最小二乘回歸(PLS回歸)是一種多元回歸建模方法,它可以在自變量集合存在嚴重多重相關性及樣本點容量較少的條件下進行回歸建模,并對兩組變量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兩者的相互關系程度[15]。通過對稱Logratio變換,可以有效地消除成分數據的定和約束,并且使得變換后的非成分數據更能反映成分數據的特性,提高模型的解釋能力。將對稱Logratio變換與PLS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對用水結構與產業結構建模,不僅可以確定兩者的相互關系程度,而且可以排除兩者存在的多重相關性對模型的干擾。對稱Logratio變換與PLS理論相結合建立成分數據線性回歸模型的具體方法可參考文獻[11]。

    1.2模型建立福建省共九個設區市,根據地理區位和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可劃分為沿海地區和山區,其中沿海地區包括寧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六個設區市,山區包括三明市、南平市和龍巖市。本文基于福建省統計年鑒[16]、水資源公報[17]的基礎數據,以沿海、山區及其九個設區市為研究單元,將1998年-2009年九個設區市和兩地區三大產業產值比重的成分數據作為自變量X,以用水結構的成分數據作為因變量Y,建立各地線性回歸分析模型。建模后可以形成以三大產業為自變量,以用水結構為因變量的各區域標準化回歸方程,回歸系數見表1。利用表1的回歸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模型對原始建模數據的擬合效果良好,見圖1。

    1.3模型驗證將各區域2010年產業結構數據代入線性回歸方程,得到對應的目標變量,經逆Logratio變換,最終求出相對應的用水結構的預測值(表2),結果顯示,沿海和山區誤差可控制在3%以內,大部分城市誤差小于6%,總體而言模型擬合精度比較高。

    2用水結構和產業結構相關性的區域變化分析

    為了直觀地觀察用水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相關關系,可以繪制偏最小二乘回歸因子載荷圖(圖2)。在因子載荷圖中,w為X數據集權重,c為Y數據集權重,第一個主成分可以得到X、Y數據綜合權重w#c[1],第二個主成分可以得到X、Y數據綜合權重w#c[2]。兩要素之間的距離越近,它們相關性越強,反之相關性越弱;在相關圓內并靠近與圓心的要素與其他變量相關性均較弱[11]。通過有效因子載荷圖和回歸系數之間的對比,可對產業結構和用水結構進行相關性分析,進而確定兩者的相關程度。

    2.1沿海和山區相關性差異分析從偏最小二乘回歸因子載荷圖(圖2)中可以看出如下結果。在山區,第一產業與灌溉用水之間的距離最近,兩者高度相關(圖2(a));第二產業與工業用水、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距離均較遠,說明第二產業與工業用水、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相互關系均不顯著。從回歸系數直方圖(圖3(a)),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對灌溉用水、第二產業對工業用水都起到促進作用,即隨著產業的發展用水量和用水結構比重也逐漸增加,并且第一產業對灌溉用水的促進作用更顯著。近年來山區二、三產業雖有所發展,但是農業仍占重要地位,灌溉用水在用水結構中仍占主導。在沿海地區,工業用水與第二產業距離最近,兩者高度相關(圖2(b));其次為灌溉用水和第一產業;生活用水與三大產業相關性均不顯著。從回歸系數直方圖(圖3(b))中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對灌溉用水、第二產業對工業用水都起到促進作用,且后者作用更顯著。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第二產業在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工業用水決定著本區的用水總量和分配,對用水結構影響明顯。無論山區還是沿海地區,生活用水與三大產業相關性均不顯著,這一方面是因為生活用水占總用水量比重較低,另一方面因為生活用水所包含的數據比較復雜,沒有完全與生活用水對應的生產部門。

    2.2設區市相關性變化產業結構一般經歷/一二三0轉為/二一三0,再到/二三一0,最終變為/三二一0的演化過程[18]。用水結構一般從用水量大、附加值相對較低的農業用水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轉移[9]。目前福建省九個設區市經濟發展程度不一,產業結構差異較大,根據九個設區市用水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相關性差異,可將九個設區市劃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第一類(廈門市):三大用水與三大產業均高度正相關,在有效因子載荷圖中表現為產業和用水之間的距離均較近,幾乎重疊在一起(圖4)。從1998年到2010年,廈門市三大產業結構從5:52:43轉化為1:50:49,用水結構由59:23:18轉化為27:30:43[16217],產業和用水結構趨于成熟,使三大產業與用水結構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第二類(泉州市、福州市和莆田市):第一、二產業與相應的用水結構均高度相關,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的相關性不顯著。這些城市均為福建省東部經濟較發達城市,工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對用水結構影響顯著。以泉州市為例,1998年-2010年第二產業從52%逐漸增長到60%,工業用水從27%逐步增長到55%;同時,第一產業和灌溉用水比重均出現顯著下降,其中灌溉用水從55%下降到29%;而第三產業和生活用水分別在34%和15%附近徘徊,沒有出現顯著的變化規律。第三類(南平市、龍巖市和寧德市):第一產業與灌溉用水呈較強相關性,工業用水與第二產業相關性次之,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的相關性不顯著。這些地區第一產業和灌溉用水在產業和用水結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農業生產占當地GDP的近20%,卻消耗了60%左右的水資源[16217]。以南平市為例,1998年-2010年第一產業從29%下降到23%,灌溉用水從83%逐步下降到64%。第四類(三明市和漳州市):三大用水與三大產業相關性均不顯著。在因子載荷圖中三大用水趨近于原點(圖4),用水結構與產業結構相互關系均不顯著,產業結構對用水結構解釋能力不足,說明用水結構的變化可能不僅受產業結構的影響,還與其它因素有關。三明市為福建省老工業基地,1998年-2010年產業結構和用水結構呈波動變化,并沒有明顯的演化規律,這可能因為受到政策導向等因素的干擾所致。

    3結論

    第2篇:結構論文范文

    文獻綜述可以作為論文里面的一部分,因為它是前期研究工作的個研究性總結。文獻綜述要求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

    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結構論文范文

    關鍵詞:結構改造;粘貼型鋼加固法;粘貼碳纖維加固法

    1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建筑發展迅速,建筑占地與土地資源不足的矛盾也日漸明顯,舊建筑的改造利用就成為當前一種較好的解決方式。在舊建筑的改造建設中,由于受場地、原有建筑功能、層數的增加、原有結構及新舊規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改造工程的設計中,出現了豎向作用和水平作用增大,導致原有結構構件的承載力不足和結構整體剛度的不均勻。同時,由于新舊構件的材料和強度的不同,新舊構件的連接因此也成為工程改造中的一大關鍵技術。

    2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盧灣區,為一機械制造廠,建于80年代中期,原建筑共有四個單體(以下簡稱1#、2#、3#、4#)。現因甲方需要,將四個單體通過走廊連接為一個商業使用的整體。2#與3#樓不改變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主要是1#與4#樓的建筑功能改變較大,其結構也就相應做了較大改造。

    1#樓原為多層框架結構廠房(見圖1),其中⑴~⑺軸為四層,層高自下而上分別為8m、5.6m、5.1m、4.5m;⑺~⑽軸為三層,層高分別為13.6m、5.1m、4.5m(其中一層在8.9m處設有一臺10T吊車),原有樓面結構設計活荷載均為12KN/m2?,F根據建筑功能需要,在⑴~⑺軸4.0m標高處增設一個樓層,在⑺~⑽軸2.95m、8.0m處各增設一個樓層。

    4#樓原為單層排架結構廠房(見圖2),建筑高度為20.4m,凈高為18.4m,廠內設有一臺10T吊車,柱間設有兩道支撐?,F根據建筑功能需要,將原有建筑改造成五層辦公樓,層高分別為2.8m、4.3m、4.2m、4.2m、2.8m。根據原有結構情況,現設計考慮與原有結構脫開,在原有建筑內新建一個四層框架結構。

    3基礎結構改造設計

    1#樓原設計采用450×450樁基礎,設計承載力較大,經過整體計算之后,新增加夾層后的結構能滿足現有規范要求,基礎承載力和沉降變形也能滿足現有規范要求。另外,考慮到原有在1#樓的(1~10)軸外設置了一個室外平臺(平臺下為車庫),根據建筑的要求,需要將平臺與1#樓進行連接(見圖1)。在進行結構設計時,如果將室外平臺層的梁直接與(1~10)軸處的柱子連接將會對1#樓整體結構產生影響,同時對室外平臺也不利。鑒于此,結構設計是在(1~10)軸處另外增加了一排室外平臺框架柱(立在原有樁基礎承臺上)。經計算,原有樁基礎有較大富余,對原有基礎影響很小,同時又解決了上述矛盾。

    4#樓原有基礎采用天然條形基礎,由于在原有建筑內新建一個四層框架結構,如采用天然基礎,則基礎沉降不能滿足現有規范要求,且對原有基礎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根據施工現場和經濟技術等條件,現設計采用樁筏復合基礎。樁采用靜壓錨桿樁,施工時采用逆做法施工,即待基礎筏板和上部兩層施工完畢后再進行錨桿樁的施工。這樣既能縮短施工工期,又能滿足結構設計要求,為整個工程項目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4#樓的筏板采用500mm厚,錨桿樁采用250×250,樁長為20m。平面布置(見圖3)。內部四層框架結構承載力較大,在邊緣處又受原有建筑結構空間的影響,因此,筏板在邊緣處的柱抗沖切難以滿足要求,在設計中增設了筏板的抗沖切鋼筋。

    4上部結構改造設計

    4.11#樓結構加固處理

    1#樓原為一機械加工廠,原設計為框架結構,樓面活荷載均較大(12KN/m2)。經有關檢測單位鑒定,原有結構的柱砼強度等級為C18,原有結構在設計中按照6度設防要求考慮。改造后須作為辦公建筑,現根據建筑功能布置需要,增設一夾層,同時在12m的跨中不得設置砼柱。依據現有建筑功能布置,現設計采用了PKPM2006年3月版本的軟件進行了整體計算,經計算分析,原有結構的位移、配筋量、剛度等參數均能滿足現有改造結構的要求,但是原有結構的構造是按照當時的規范要求進行設計的,未能滿足現有規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原有柱無箍筋加密區;二是在增設夾層處上下無箍筋加密區。現設計綜合經濟和技術多方面的考慮,柱采用了外粘型鋼加固法(見圖4)。這樣既能滿足結構構造要求,同時又能滿足節約經濟的要求。

    在1#樓新增加的夾層處,由于跨度較大(為12m),見圖1,若采用混凝土結構,則梁斷面很大(至少需要1m高的梁),對建筑的凈高會有很大的影響,對原有砼柱的影響也很大,而且與原有砼柱難以連接(植筋數量很大),原有結構的整體性將受到很大影響?,F設計采用了鋼梁與壓型鋼板-現澆混凝土樓板組合結構,鋼梁與原有柱采用鉸接連接。根據現有規范規定,與原有混凝土柱采用后錨固連接時,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必須高于C20(原砼經鑒定為C18)。鑒于此實際情況,鋼梁與原有柱連接采用了增設砼牛腿,同時在牛腿及其上下各800mm處采用粘鋼加固,以增強其抗震變形能力(見圖5)。

    牛腿設計在本工程的設計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在設計中,考慮到牛腿處水平方向受力相當于一個懸臂構件的受力,在牛腿處的水平植筋就必須保證能達到23d(一般情況下為15d)。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植筋要滿足達到23d是有一定困難。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在設計此牛腿時,我們采用了以下處理方案:一方面,對于規范[2]中牛腿的裂縫控制要求,采用了如下公式進行計算,

    能滿足規范對牛腿的裂縫控制要求,同時,由豎向力所引起的局部壓應力也小于;

    另一方面,對于牛腿的配筋強度要求,考慮到植筋不一定能充分達到預期設計要求,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在設計中,牛腿的縱向受力完全由粘貼的鋼板來承受,其計算公式仍能采用根據力矩平衡條件[3]推導的公式進行計算,即

    ,經計算,能滿足結構計算要求。

    4.24#樓結構加固處理

    4#樓由于建筑立面的要求,原有結構為排架結構,原有設計的柱間支撐對建筑立面的門窗產生了影響。若直接拆除柱間支撐,則原有結構就成為不穩定結構體系?,F設計考慮到原有結構荷載減少較多(吊車取消),縱向荷載主要就是風荷載和本身自重產生的地震作用,現設計將在維護結構中采用了框架結構體系,使原有結構形成一個框排架體系,這樣既能使原有結構形成一個穩定體系,又能增強結構的抗震變形能力(見圖2)。在內部新增的框架結構是作為一個新建建筑物來考慮,新建的部分與原有結構之間設置了變形縫。經采用PKPM2006年3月版本的軟件進行了整體計算,現設計的框排架結構均能滿足現有建筑結構規范要求??紤]到原有結構設計只是按照6度設防要求計算,現設計采用了粘貼碳纖維加固法對原有柱進行了加固。

    5結束語

    5.1建筑物的加固設計應與建筑物的抗震鑒定、抗震加固、強度加固相結合,施工時應先加固后加層。

    5.2建筑物的結構加固應結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綜合分析各種加固方法的經濟性,而后采取相應的加固方法。

    5.3在對原有建筑物進行加固時,應充分考慮不同材料的連接節點處理,并采用合適的結構處理方法進行計算,以保證整個結構的安全。

    5.4在對原有建筑物進行加固前,應從結構概念角度把握整體結構的穩定、強度等,然后采用相應的加固方法并應用結構軟件進行分析,之后再進行相應的處理。

    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

    第4篇:結構論文范文

    一般來說,材料的特性是推出新型建筑形式的出發點。鋼結構是用鋼板、熱軋型鋼或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鋼制造而成的。和其它材料的結構相比,鋼結構有如下一些特點。

    1.1材料的強度高,塑性和韌性好鋼材和其它建筑材料諸如混凝土、磚石和木材相比,強度要高得多。因此,特別適用于跨度大或荷載很大的構件和結構。鋼材還具有塑性和韌性好的特點。塑性好,結構在一般條件下不會因超載而突然斷裂;韌性好,結構對動力荷載的適應性強。良好的吸能能力和延性還使鋼結構具有優越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鋼材的強度高,做成的構件截面小而壁薄,受壓時需要滿足穩定的要求,強度有時不能充分發揮。

    1.2材質均勻,與力學計算的假定比較符合鋼材內部組織比較接近于勻質和各向同性,而且在一定的應力幅度內幾乎是完全彈性的。因此,鋼結構的實際受力情況和工程力學計算結果比較符合。鋼材在冶煉和軋制過程中質量可以得到嚴格控制,材質波動的范圍小。

    1.3鋼結構制造簡便,施工周期短鋼結構所用的材料單純而且是成材,加工比較簡便,并能使用機械操作,因此,大量的鋼結構一般在專業化的金屬結構廠做成構件,精確度較高。構件在工地拼裝,可以采用安設簡便的普通螺栓和高強度螺栓,有時還可以在地面拼裝和焊接成較大的單元再行吊裝,以縮短施工周期。此外,對已建成的鋼結構也比較容易進行改建和加固,用螺栓連接的結構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拆遷。

    1.4鋼結構的重量輕鋼材的密度雖比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大,但鋼結構卻比鋼筋混凝土結構輕,原因是鋼材的強度與密度之比要比混凝土大得多。以同樣的跨度承受同樣荷載,鋼屋架的重量最多不超過鋼筋混凝土屋架的1/3至1/4,冷彎薄壁型鋼屋架甚至接近1/10,為吊裝提供了方便條件。對于需要遠距離運輸的結構,如建造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和邊遠地區的工程,重量輕也是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

    當然任何一種材料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鋼材的耐腐蝕性和耐火性就較為欠缺,在對結構進行防護時費用比鋼筋混凝土結構高。不過在沒有侵蝕性介質的一般廠房中,構件經過徹底除銹并涂上合格的油漆,銹蝕問題也并不嚴重。近年來出現的耐大氣腐蝕的鋼材具有較好的抗銹性能,已經逐步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鋼材長期經受100℃輻射熱時,強度沒有多大變化,具有一定的耐熱性能,但溫度達150℃以上時,就須用隔熱層加以保護。鋼材不耐火,重要的結構必須注意采取防火措施。例如,利用蛭石板、蛭石噴涂層或石膏板等加以防護。

    2鋼結構住宅的特點

    鋼結構住宅與傳統結構相比,在使用功能、設計、施工以及綜合經濟方面具有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設計制造周期短,設計生產一體化現代結構設計借助于計算機和專業化結構分析軟件,使得設計周期大大縮短,設計中的修改和調整非常方便。同時,由于鋼結構具有工廠預制、現場安裝的特點,可以將前期設計和現業的生產手段相結合,通過網絡計算機和數控機床結合,使設計人員在工作室中完成設計后,即由工廠的生產線完成產品制作,具有極高的效率和精確度,可以大大減少項目建設周期。

    2.2能夠合理布置功能區間在居住建筑中,建筑師和居民一直希望能夠有大跨的無豎向結構的空間,這樣,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靈活隔斷,使室內布置呈多樣化。傳統住宅由于所用材料的性質,限制了空間布置的自由。

    2.3承載強度高,抗震性能優越相同的荷載,鋼結構截面最小,相同的截面,鋼結構承載力最大。在抗震設防區,鋼筋砼結構有許多不足之處,而鋼結構重量輕,六層輕鋼住宅的重量僅相當于四層磚混結構的重量,因此,本身所受的地震作用??;而且,鋼材具有高延性,有較好的耗能能力,因此,抗震性能好,結構安全度高。

    2.4施工方面優勢突出現澆砼需要連續施工,在我國北方地區受到施工季節的影響。鋼結構的大部分構件在工廠生產,運往現場通過焊接或螺栓進行整體組裝,可全天候作業。施工現場作業量小,減少了施工臨時用地,與傳統建筑材料相比,對周圍環境污染小,提高了施工的機械化水平。

    2.5綜合造價低鋼結構承載力高,可以實現結構的大開間布置,構件截面小,與砼結構和磚混結構相比,自重比較輕,地基的處理比較容易,可以采用天然基礎型式。由于基礎在工程造價中占有比重比較大,上部結構重量輕可以降低基礎的造價,從而減少整個項目的投資。鋼結構施工機械化高的特點,從另一方面減少了人工費用和模板等其它輔助材料費用。

    3鋼結構住宅的設計思路

    3.1判斷結構是否適合用鋼結構鋼結構通常用于高層、大跨度、體型復雜、荷載或吊車起重量大、有較大振動、高溫車間、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動或經常裝拆的結構。

    3.2結構選型與結構布置在鋼結構設計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被強調的是“概念設計”,它在結構選型與布置階段尤其重要.對一些難以作出精確理性分析或規范未規定的問題,可依據從整體結構體系與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破壞機理、震害、試驗現象和工程經驗所獲得的設計思想,從全局的角度來確定控制結構的布置及細部措施。運用概念設計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進行構思、比較與選擇。所得結構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確,并可避免結構分析階段不必要的繁瑣運算。

    3.3預估截面結構布置結束后,需對構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撐等的斷面形狀與尺寸的假定。

    鋼梁可選擇槽鋼、軋制或焊接H型鋼截面等。根據荷載與支座情況,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間選擇。翼緣寬度根據梁間側向支撐的間距按l/b限值確定時,可回避鋼梁的整體穩定的復雜計算,這種方法很受歡迎。確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緣寬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規范中局部穩定的構造規定預估。

    柱截面按長細比預估,通常50<λ<150,簡單選擇值在100附近。根據軸心受壓、雙向受彎或單向受彎的不同,可選擇鋼管或H型鋼截面等。

    3.4結構分析目前鋼結構實際設計中,結構分析通常為線彈性分析,條件允許時考慮P-Δ,p-δ。

    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軟件可以部分考慮幾何非線性及鋼材的彈塑性能,這為更精確的分析結構提供了條件。

    3.5構件設計構件的設計首先是材料的選擇。通常主結構使用單一鋼種以便于工程管理。經濟考慮,也可以選擇不同強度鋼材的組合截面。構件設計中,現行規范使用的是彈塑性的方法來驗算截面,這和結構內力計算的彈性方法并不匹配,當前的結構軟件,都提供截面驗算的后處理功能。由于程序技術的進步,一些軟件可以將驗算時不通過的構件,從給定的截面庫里選擇加大一級,并自動重新分析驗算,直至通過,如sap2000等。這是常說的截面優化設計功能之一。它減少了結構師的很多工作量。

    3.6節點設計連接節點的設計是鋼結構設計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在結構分析前,就應該對節點的形式有充分思考與確定,常常出現的一種情況是,最終設計的節點與結構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不完全一致,這必須避免.按傳力特性不同,節點分剛接,鉸接和半剛接。

    3.7圖紙編制鋼結構設計出圖分設計圖和施工詳圖兩階段,設計圖為設計單位提供,施工詳圖通常由鋼結構制造公司根據設計圖編制,有時也會由設計單位代為編制。由于近年鋼結構項目增多和設計院鋼結構工程師缺乏的矛盾,有設計能力的鋼結構公司參與設計圖編制的情況也很普遍。

    設計圖及施工詳圖的內容表達方法及出圖深度的控制,目前比較混亂,各個設計單位之間及其與鋼結構公司之間不盡相同。初學者可參考他人的優秀設計并參考相關的工具書,并依據規范規定編制。

    第5篇:結構論文范文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簡單的議論文,能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即理清議論文的結構。議論文一般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文的結構一般為提出問題(文章開頭部分,引出文章要論述的問題)、分析問題(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即運用論據來證明中心論點的部分)、解決問題(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部分)三個部分(即引論、本論和結論)。駁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是:擺錯誤論點、分析錯誤論點的實質及危害、得出正確的觀點。

    【技法指導】

    初中現代文閱讀對議論文結構把握的考查往往以理清層次的方式出現。具體來談,我們應了解以下幾種議論文的結構形式:

    1.并列式即在論證過程中,文章的層次、段落之間是平行的、并重的。論據和論據之間也往往構成并列關系。如《紀念白求恩》依次論述了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2.對照式即論述中的層或段之間,把兩種事物作對照,或用一種事物來襯托另一種事物。如《紀念白求恩》中就用不少人工作不負責任等不良作風,反襯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3.“總-分-總”式即先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然后對論點分析、論述,最后歸納總結全文。如《敬業和樂業》總體結構即為“總-分-總”式,開頭總起全篇提出論題,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性,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結尾總結全篇。

    4.“總-分”式即論述的兩部分的關系是先總括,然后再分別論述。如《多一些寬容》第二段就采用了“總-分”式的結構,第一層總述,第二到五層分別談了互諒、互讓、互敬、互愛,四個分說層次由輕到重,安排十分合理。

    5.“分-總”式即先分說,分別從幾個角度論證中心論點;再總說,歸納出結論。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第二段就是先列舉兩個事例分述,后歸納總說。

    6.層層深入式即論述的層次一層比一層推進,一層比一層深入,各層的排列順序不能調換。如《懷疑與學問》在開頭提出論點后,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然后從積極方面加以論述。

    7.起承轉合式即開頭“起”破題,引出要論述的問題;接著“承”接開頭,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是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最后歸納,就是“合”。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先提出論點,然后從不同角度舉例進行論證,最后結合實際表達愿望,各部分層次之間過渡自然,轉換流暢。

    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及過渡詞語,以便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議論文的內容。

    【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名著改編越改越俗

    別做文化“啃老族”

    仲 言

    社會上有一批寄生于父母羽翼之下,既不去就業更不愿創業,且過著優哉游哉愜意生活的“啃老族”。在文化領域,似乎也存在與之相似的“啃老”一族。

    稍加留意不難發現,文化“啃老”的現象隨處可見。比如名著改編,像《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改過一遍又一遍,但對名著詮釋的深度和準確性卻不盡如人意;現代名著、武俠小說之類也一改再改,且越改越俗;以至于但凡有點知名度的作品都面臨被不斷改編的命運。又比如,近些年名人故里紛爭四起,從炎黃故里,到姜尚故里,再到老子、莊子故里;從曹操、華佗故里,到諸葛亮、趙云故里,再到四地爭搶曹雪芹故里;甚至還發展到五省七地爭二喬,兩國四地搶李白,歷朝歷代名人都引發過一輪又一輪的爭搶。

    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故里”之爭,也是硝煙彌漫。觀音菩薩的故里就有四川遂寧、河南平頂山和新疆昌吉相爭不下;浙江的寧波、杭州、紹興,江蘇的宜興,山東濟寧和河南汝南等四省六市(縣)爭相為“梁?!鄙陥笫澜缈陬^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婁煩為爭孫悟空故里決定建占地七千畝的“大圣故里風景區”。再比如,各地紛紛興建或高調準備興建所謂“唐宋古城”“中華文化標志城”之類,“造城”似乎成了中國文化的代名詞。

    言必古人,藝必古典,是國人比過去更重視傳統,還是時下流行復古風?似乎全不盡然。實際上,在這“復古熱”的背后,既沒強調重溫歷史、面向未來,也不著眼于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取而代之的是盲目依賴傳統,在古人麾下討生活的可憐,厚古薄今,對當下文化的極端不自信,更有地方和行業利益驅動、政績沖動下的資源經濟博弈。無論是對歷史遺存的過度開發,還是一窩蜂式的名著改編,都是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無端戕害和嚴重浪費;盲目投資營建各種拙劣假古董的行為,也是文化的無知和謀利的躁動;而無聊炒作西門慶等負面文化,更是一種淺薄荒唐的鬧劇。在這里,歷史文化及名人完全成了某些人附庸風雅或獵取經濟利益的敲門磚。這種挾持古人、扭曲傳統的狹隘行徑,令傳統文化的傳承陷入庸俗化和功利主義的泥淖。

    優秀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歷史創造,是我們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她代表著民族的過去,記錄著曾經的輝煌,但決不能成為子孫后代坐吃山空的資本。珍視傳統,決不意味著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十三億人勵精圖治開創歷史的創舉,需要大量與之相匹配的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民族風格的文化創造,需要大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精品,如果不能給后世留下諸多光耀世界的遺產,那就是當代文化的失職。

    那些靠稀釋或顛覆經典制造出來的二手貨,那些亦步亦趨鸚鵡學舌式的克隆品,那些毫無創意和底蘊的偽景觀,不僅不能成為文化發展的“救命稻草”,而且只能作為“文化啃老者”創造力貧乏的注腳??欣献⒍]出息!只有拿出過硬的文化實績,才能避免成為那個到處炫耀自己祖先也曾發達過的阿Q。

    (選自《人民日報》2010年8月3日)

    1.全文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觀點?

    2.本文的結構特點如何?

    第6篇:結構論文范文

    根據不同的標準,建筑結構的分類也有所區別。根據不同的施工方法,建筑結構可分為混合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等。由于剪力墻具有較強的抗側剛度和抗震性能,而且用鋼量也比較小,因而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得以廣泛應用。簡單來說,剪力墻結構就是利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承受來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的結構。在設計剪力墻結構時,通常會使用鋼筋混凝土墻板取代之前框架結構中的梁柱,從而提高承受荷載的能力。換言之,剪力墻結構主要指的是豎向的鋼筋混凝土墻板,而橫向仍然沿用鋼筋混凝土的大樓板搭載在墻上,而這個結構就成為剪力墻結構

    2剪力墻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2.1剪力墻的厚度與高和寬相比,要小很多,幾何特征類似于板,受力形態接近于柱,但其又與柱存在明顯的區別,即其肢長和厚度的比值,當比值不超過3時,可以按照柱來計算,當比值介于3-5之間,則可作為異形柱,并按雙向受壓構件設計。

    2.2在剪力墻結構中,墻作為平面構件,不僅需要承受來自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彎矩,同時還需要承受豎向壓力。在這種狀態下,剪力墻在水平作用下如同底部嵌固與基礎懸臂梁在地震作用或風載下,因此,剪力墻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剛度,還需要具備能夠滿足非彈性變形反復循環下的延性。

    2.3剪力墻結構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同一平面內剛度和承載力較大,而平面外剛度以及承載力則比較小。當剪力墻與平面外的梁相接時,會導致墻肢外平面外彎矩的發生,但一般不會對墻的平面外剛度和承載力造成影響,因此,應盡量避免開平面外搭接,如果遇到不得不搭接的情況,則應根據具體的相關規定采取合理的解決辦法,以對剪力墻平面外的安全形成可靠保障。

    2.4剪力墻的設計技術需要對豎向和水平作用下的結構整體進行綜合分析,在求得內力后,按照偏壓或偏拉進行正截面承載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進行驗算。一般情況下,在計算剪力墻承載力時,對帶翼墻的計算寬度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取最小值。

    3剪力墻的特點分類

    近幾年來,剪力墻廣泛應用于建筑結構設計當中,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具體來說包括了抗側剛度大,側移?。唤Y果后自重大,抗震性能高;室內墻面平整。但同時也有其弊端,如施工復雜、造價較高。在具體的施工當中,剪力墻的開洞與否以及開洞尺寸的大小,可以具體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3.1整體小開口剪力墻:開洞面積不小于15%,但仍屬于面積較小的剪力墻,其受力特點在于彎矩圖在連梁處突變。

    3.2實體墻:沒有開洞或者開洞面積不足15%的墻。受力特點體現在像一個整體的懸臂墻,此時彎矩圖沒有突變同時也不會產生反彎點。

    3.3壁式框架:洞口尺寸偏大,而且連梁線與墻肢線剛度相互比較接近的墻。這種情況下,彎矩圖會在樓層出發生突變,并在大部分樓層中出現反彎點。

    3.4雙肢或多肢剪力墻:開洞比較大或者洞口成列形狀布置的墻。其受力特點與整體開口較小的墻比較相似。

    4剪力墻的布置原則

    4.1在進行剪力墻的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是應當沿著主軸的方向進行雙向或多向布置,最好能夠在不同的方向使得剪力墻相連,并最大程度防止出現對直或拉通的情況;在設計抗震功能結構時,應當盡量促使兩個方向的側向剛度相互接近,并保證剪力墻的墻肢截面尺寸符合設計規范。在高層建筑的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應當沿主軸方向或其它方向進行雙向或多向布置,尤其是對于抗震功能的設計,要盡量防止單方向有墻模式的出現,從而保證其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另外,剪力墻要保證分布均勻,并且數量適宜。在剪力墻配置較少時,結構的抗側力剛度也會隨之減弱,而如果配置數量較大,墻體也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并造成抗側力的剛度過大,震力也有所增加,最后影響自重。

    4.2剪力墻的布置應遵循豎直方向上從下往上布置的順序,從而防止剛度突變情況的發生。在高層建筑中,剪力墻的墻肢截面應當盡量簡易,并保證剪力墻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的均勻性,另外還應當在剪力墻的洞口或者門窗處形成明確的墻肢和連接梁。

    4.3剪力墻在布置設計時要均勻分配不易過密,以保證整個結構具有相互適應側向的剛度,如果側向剛度過大,會導致墻體自身的重力過大,而且在發生地震時還會增加震力,而增加建筑倒塌的可能性,留下安全隱患。

    4.4務必保證剪力墻的洞口或者門窗上下對齊,并且成列布置,另外為了保證剪力墻的承重力,不發生變形,應當避免使用疊合的錯洞墻。

    4.5短肢剪力墻指的是墻肢的截面長度與厚度之間的比值介于5-8之間,而在高層建筑中,則不能全部都采用短肢剪力墻的結構設計模式,而是需要將短肢剪力墻結構的最大使用高度適當的降低。

    5剪力墻在建筑設計施工中的應用

    5.1剪力墻平面結構布置剪力墻的平面布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證均勻,并保證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處在重合的狀態下,減少力矩對墻體的作用力。剪力墻在施工中應當沿主軸方向布置,并保證剪力墻的抗側力剛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如果有必要可適當增加可利用空間,并保證適當的高度。另外,剪力墻還應當保持合理的間距,通常采用經驗公式進行設計,公式為T=(0.05-0.06)n,其中n為建筑結構層數。實際剪力墻的數量應當與計算結果接近。剪力墻處理要具備較強的承重能力與剛度,還應當保證良好的延伸性和彈性,從而保證其在因外力作用產生裂縫時,剪力墻還能夠不發生倒塌。

    5.2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處理約束邊緣構件能夠促使剪力墻的承載能力得以顯著提高,并減少層間位移,同時提高抗震能力,而且對于墻板也能提供穩定作用。剪力墻抗震設計應當滿足第一振型的抵抗力矩大于承受力矩的一半以上。約束邊緣構件的確定應當以剪力墻相關軸壓比為依據。一般來說,抗震等級較高的剪力墻,應當采取層數較多的約束邊緣構件,并有效控制剪力墻的均勻性,以從根本上提高墻肢的承重能力。

    6結束語

    第7篇:結構論文范文

    索張拉結構基本受力構件有三類:受壓構件、受彎構件和受拉構件。

    對于受壓構件,當構件長細比較大時,由于構件會發生整體失穩,構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對于受彎構件,由于構件截面應力不均勻,截面邊緣的最大應力往往控制構件的設計,使得構件材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只有受拉構件,截面的應力均勻,不會發生整體失穩,如利用高強鋼索做成受拉構件,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受拉構件的作用,提高結構的經濟性。

    在結構體系中巧妙利用張拉構件,結合少數剛性受壓構件,可構成受力合理的高效張拉結構體系,不僅承載力高、剛度大,且能使各種材料的強度均得到很好的發揮。

    2、索穹頂結構

    索穹頂結構實際上是一處特殊的索-膜結構,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結構效率極高的張力集成體系。其外形類似于穹頂,而主要的構件是鋼索,由始終處于張力狀態的索段構成穹頂,利用膜材作為屋面,因此被命名為索穹頂。由于整個結構除少數幾根壓桿外都處于張力狀態,所以充分發揮了鋼索的強度,只要能避免柔性結構可能發生的結構松弛,索穹頂結構便無彈性失穩之虞,所以,這種結構重量極輕,安裝方便,可具有新穎的造型,經濟合理,被成功地應用于一些大跨度和超大跨度的結構。

    3、膜結構

    膜結構是張力結構體系的一種,它以具有優良性能的柔軟織物為膜材,由膜內的空氣壓力支承膜面(充氣式膜結構或所承式膜結構),或利用鋼索或風性支承結構向膜內預施加張力(張力膜結構),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剛度、能夠覆蓋大空間的結構體系。膜結構采用的薄膜的材料,大多采用涂層織物薄膜,分為兩部分,內部為基材織物,主要決定膜材的力學性質,提供材料的抗拉強度、抗撕裂強度等;外層為涂層,主要解決膜材的物理性質,提供材料的耐火、耐久性及防水、自潔性等,常用膜材一般為聚酯織物涂敷氯乙烯涂層膜材、玻璃纖維織物涂敷聚四氟乙烯涂層或有機硅樹酯涂層膜材。膜材并接的結構接縫多采用熱焊,非結構接縫采用縫合。

    膜結構具有如下特點:造型活潑優美,富有時代氣息;自重輕,適合大跨度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減少能源消耗;價格相對低廉,施工速度快;結構抗震性能好。

    充氣膜結構有單層、雙層、氣肋式三種形式,充氣膜結構一般需要長期不間斷地能源供應,在低拱度大跨度建筑中的單層膜結構必須是封閉的空間,以保持一定氣壓差。在氣候惡劣的地方,空氣膜結構的維護有一定的困難,不少建筑曾遭意外的漏氣而下癟。

    4、高效預應力結構體系

    高效預應力結構是指用高強度材料、現代設計方法和先進的施工工藝建筑起來的預應力結構,是當今技術最先進、用途最廣、最有發展前途的一種建筑結構型式之一。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大精尖的土木建筑結構都采用了高效預應力技術,如,大型公共建筑、大跨重載工業建筑、高層建筑、大中跨度橋梁、大型特種結構、電視塔、核電站安全殼、海洋平臺等幾乎全部采用了這一技術。

    近年來,高效預應力技術在我國發展迅速,已制定專門的預應力結構設計、施工規程、工程中應用的預應力結構體系也很豐富。典型工程實例有:面積最大的單體預應力工程是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工程,每層建筑面積約8.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5平方米,在混凝土板、墻、框架、柱以及鋼屋架、鋼梁和鋼管網架中大量采用了預應力技術;柱網最大的預應力工程是深圳車港工程,標準層平面尺寸159×103.5米,標準柱網16×25米,總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最在的預應力鋼桁架工程是北京西站主站房工程,該預應力鋼桁架跨度45米,桁架上承40米高的中式門樓,門樓總重5400余噸;層數最多的預應力工程是廣東國際大夏主樓,總計63層;高度最高的預應力工程是青島中銀大廈,總高度241米,58層,等等因篇幅所限,文章重點介紹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工程和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工程。

    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工程全面采用了高效預應力技術,僅無粘結預應力筋量就達4000余噸堪稱本世紀國內最大的預應力工程之一。新航站樓的基礎為整體預應力平板片筏基礎,上部結構采用了預應力框架、剪力墻體系和預應力板柱、剪力墻體系,部分屋面采用了預應力空間焊接鋼管屋架。

    可以預計,隨著高性能預應力材料(高強混凝土、高強預應力筋、新型纖維塑料筋等)的推廣應用以及結構設計理論和設計的不斷發展,新型、高效應力結構體系將在我國二十一世紀大規?;窘ㄔO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綜合全文可知,建筑工程是一個整體,但是對建設工程中每個細節等要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施工。

    第8篇:結構論文范文

    本文首先介紹數據采集卡系統系統的特點、現狀單片機畢業論文及趨勢。然后對各模塊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介紹,并給出了各模塊程序流程圖及程序的設計。該卡具有很強的實用意義,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software design of data colletion card system, design the analog-digital conversion module, data storage module, real-time control module and the bus interface module, and so on. The card use 8051 MCU control the data collection, storage and display, SCM control sensors to conduct real-time data collection, A / D converter will be conver analog to digital, and then store and dispiay that. The card have the advantage of small in size, can work outline and have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It overcome shortcome of the traditional data collection system,such as big size, can not work outline and are not easy to carry.It can be easily in different locations for data collection.

    Firstly,the paper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status and trends of data collection card systerm. Then introduce the principle of each module in detail, and gives the process flow chart and the design process of each module. The card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 ver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目 錄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 言 5

    1.1 課題研究背景 5

    1.2 數據采集系統的概述 5

    1.3 數據采集卡系統的簡介 6

    1.3.1 什么是數據采集卡系統 6

    1.3.2 數據采集卡系統的特點 7

    1.3.3 數據采集卡系統的發展趨勢 8

    1.3.4 數據采集卡的技術指標 9

    第二章 系統軟件整體的設計 10

    2.1 整體電路 10

    2.1.1 傳感器的選型 12

    2.1.2 前置端放大的硬件電路設計 12

    2.1.3 數字濾波器的硬件電路設計 13

    2.2 系統的結構框圖 14

    2.3 程序設計體系結構 16

    2.4 主程序流程圖的設計 16

    第三章 A/D轉換模塊的設計 18

    3.1 A/D轉換的硬件電路設計 18

    3.1.1 A/D轉換器的選擇指標 18

    3.1.2 A/D轉換器的選擇 18

    3.1.3 應用ADC0809實現數模轉換電路 21

    3.2 ADC0809與單片機的接口電路 22

    3.3 A/D轉換模塊的流程圖及程序 24

    第四章 顯示模塊的軟件設計 27

    4.1 8279及LED顯示器與單片機的接口電路 27

    4.2 顯示模塊的程序流程圖及程序 28

    第五章 存儲模塊的軟件設計 31

    5.1 62128存儲器與單片機的接口電路 31

    5.2 存儲模塊程序流程圖及程序 32

    第六章 數據采集卡與總線接口的硬件電路設計 34

    6.1 總線的選擇 34

    6.2 ISA總線接口 35

    6.3 ISA總線接口卡設計基本問題 39

    6.3.1 I/0端口地址空間 39

    6.3.2總線競爭、隔離和驅動 40

    6.4單片機與總線連接的硬件電路設計 40

    結 論 44

    第9篇:結構論文范文

    第一,食品消費支出比重隨收入增加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這與恩格爾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戶與最高收入恩格爾系數相差太過懸殊,分別為47.43%和28.02%,相差將近20個百分點。城鎮最低收入戶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而最高收入戶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爾系數的評價標準早已達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著消費支出比重隨收入增加緩慢上升,到高收入戶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支出比重最大的中等收入戶與最小的最低收入戶只差2.91個百分點。衣著支出比重沒有更多的遞增且最高收入戶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這些都符合恩格爾定律關于衣著消費的引申。隨著收入的增加,衣著支出比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勢。事實上,在當前的價格水平和服裝業的發展水平下,城鎮居民的穿著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對衣著的需求也不是無限膨脹的,即使收入水平繼續提高,也不需要將更大的比例用于購買服飾用品了。第三,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通訊、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和雜項商品與服務的支出比重呈逐組上升趨勢,說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隨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提高和改善。第四,醫療保健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提高呈現一種兩端高、中間低的走勢,支出比重最低的是最高收入戶,為6.72%;最高的是高收入戶,為8.24%,兩者僅差1.52個百分點。這是因為醫療保健支出作為生活必須支出,不論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將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維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醫療制度改革,加重了個人負擔的同時,也減小了舊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業、不同體制下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的差別,因而不同收入等級的居民在醫療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別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逐組下降的趨勢,由最低收入戶的12.34%下降到中等偏上戶的9.79%,但最高收入戶的居住比重達到9.91%,這與我國居民消費能級不斷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來越成為城鎮居民關注的熱點是相吻合的,同時與恩格爾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消費狀況雖然受價格水平、消費習慣、消費環境、消費心理預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仍取決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必須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僅可以提高全國城鎮居民的總體消費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向著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發展,而且在啟動內需,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方面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2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縱向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的各項支出顯著增加。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到追求質的提高,從以衣食消費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質量的享受型、發展型,消費質量和消費結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城鎮居民在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三項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食品類支出比重降幅最大,達15個百分點;衣著類下降4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類下降幅度不是很大。與此同時,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化娛樂教育服務、居住及雜項商品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階段的消費特征開始顯現。3我國居民消費變化的趨勢特點

    (1)居民收入迅速增長,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費結構呈現明顯的富裕型特征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的增加是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變化的前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21世紀以來,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各項支出全面增加,消費性支出大幅度增長。2005年,我國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分別為6510.94元和1943.30元,是1994年的3.9倍和2.5倍。今后5—10年以至更長時間,我國經濟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完全可能的,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將大幅度提高。

    (2)消費能級不斷提高,消費內容日益豐富,住房與轎車消費同時升溫,可望提前成為消費熱點在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改善的同時,城鄉居民的消費能級不斷提高。

    (3)以教育為龍頭的娛樂教育文化服務類消費繼續攀升隨著人們對知識認知程度的提高和自我完善意識的增強,對教育的投入仍會保持增長。目前從子女教育在人們儲蓄目的位居前列的情況看,對教育及教育產品的投入仍是今后一個時期的消費熱點。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特別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應是政府長期堅持和倡導的。

    4我國大部分地區居民消費水平偏低的原因及解決方法與策略

    (1)居民消費率分析:居民消費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居民消費部分占GDP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中我國居民消費率的變化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1981年,這一階段居民消費率直線上升,并在1981年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點(53.1%)。第二個階段是1982-1989年,這8年中居民消費率出現過幾次小幅波動,但基本上比較穩定。第三個階段是1990-1994年,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第四個階段是1995-2000年,在此期間,除了1997年居民消費率出現了小幅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上升趨勢,但是上升幅度相當小,只有1.9個百分點。第五個階段是2001-2005年,居民消費率直線下降,并且在2005年達到了歷史最低點(38.2%)。

    (2)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的1978年到2005年期間,我國最終消費中居民消費所占的比重雖然出現過波動,但是整體上保持穩定。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居民消費的比重直線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最高只有81.5%,而且大多數年份不到80%,尤其是2004和2005兩年居民消費的比重更是降到了73.3%。國外經驗表明,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一般不低于80%。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居民消費率偏低的事實。

    (3)最終消費率分析:最終消費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或一個季度)一國(或地區)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的28年中我國最終消費率的變化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2005年,居民消費率直線上升,并在1981年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點(67.5%)。第二個階段是1982-1994年,除了在1985、1988和1989這三年有小幅回升外,其余年份均在下降。第三個階段是1995-2000年,除了1997年最終消費率出現了小幅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上升趨勢,但是在整個階段中,最終居民消費率上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只有3.6個百分點。第四個階段是2001-2005年,居民消費率直線下降,并且在2005年達到了歷史最低點(52.1%)。與我國處在相同發展階段的一些國家的最終消費率一般均在80%以上,但是我國的最終消費率在2003年卻只有55.4%。

    以上分析顯示,1978年以來的任何一個時期,我國的居民消費率和最終消費率都明顯偏低,尤其是2001年以來尤甚,這表明我國當前消費不足明顯存在。

    論文關鍵詞:消費結構;消費趨勢;因子分析;聚類分析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穩定增加,在國家連續出臺住房、教育、醫療等各項改革措施和實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經濟政策的影響下,全國居民的消費支出也強勁增長,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消費結構不合理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正確引導消費,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必要對我國各省市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考察和研究,以期發現特點和規律。采用“雙對數模型”對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了趨勢分析,通過“聚類分析”對我國各地區居民消費結構之間的異同進行考察并作比較研究,總結出了我國居民消費呈現富裕型、娛樂教育文化服務類消費攀升的趨勢特點。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成人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成人男女网18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桃花阁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xxx|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青青草成人影视|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成人福利app|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一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