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舞蹈音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舞蹈從一出現便與音樂聯系在一起。從國內外舞蹈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來看,舞蹈藝術的進步和音樂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一、舞蹈音樂段落結構和舞蹈段落結構關系分析
舞蹈和音樂雖然是兩種不同的門類,但是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呈現諸多的相似性,即兩者在段落結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舞蹈音樂段落結構的設置主要是為了促進樂思及形象的表達,不同的音樂段落結構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相同的主題,并使得主題的表示形式呈現多樣化。而舞蹈段落結構的不同也有助于舞蹈內容的表現,使其展現出一定的情感,從而深化舞蹈的內涵。
二、舞蹈音樂旋律結構和舞蹈旋律結構關系分析
所謂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樂表現過程中,作者以流動的時間形態(tài)來展現出來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觸,這種情思或者感觸最終以音樂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動而產生的音樂線條形式得到體現。同別的情思表現形式相比,旋律的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能通過具體的含義來體現,而是通過五聲、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樂曲表現。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使得舞蹈創(chuàng)作者能夠充分發(fā)揮藝術想象能力,通過不同的舞蹈形式來展示音樂的情思,使得兩者能夠相互呼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情思表現體。
舞蹈音樂給舞蹈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動力效果主要可以通過三方面來表達:首先,音樂可以作為一種基本節(jié)奏和旋律伴隨舞蹈始終,這種形式的關系是音樂烘托舞蹈表演全程,使得舞蹈能夠有良好的表現主題,并從始至終引領著舞蹈的發(fā)展變化;其次,舞蹈創(chuàng)作可以把音樂作為主要對象,通過音樂來獲取舞蹈的內容。這種形式的關系是舞蹈以音樂為基礎,并以音樂的情思為舞蹈的表現情思,兩者在表現主題上是一致的;最后,舞蹈家們可以通過音樂來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展示音樂所激發(fā)的自我情感。音樂和舞蹈的這種關系是當前很多舞蹈創(chuàng)作的形式,編舞者根據音樂帶來的情感啟發(fā),創(chuàng)造符合音樂心境的舞蹈內容,從而具有較強的感情基礎。
根據上述情況描述,在舞蹈創(chuàng)作旋律方面可以總結為下述幾個形式:一是演繹形式,即在音樂十分流暢的情況下,讓編舞者隨之翩翩起舞,舞蹈內容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而呈現相應的發(fā)展;二是對抗的形式,即脫離舞語,創(chuàng)造出同舞語相對的具有對抗性的形象語言,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樂和舞蹈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效果,這種形式的舞蹈創(chuàng)作旋律具有很強的表現感,能夠從對比的形式實現主題的凸顯;三是對話的形式,即把音樂僅當作一種烘托舞蹈的角色,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動作,讓舞蹈可以充分的單獨展現,這種形式的舞蹈創(chuàng)造是以音樂為起子,啟發(fā)下一步舞蹈的發(fā)展方向,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四是忽略的形式,即音樂和舞蹈彼此單獨展現,互不干擾,這種形式的舞蹈旋律創(chuàng)造需要具備較強的情思,能夠有效地將舞蹈和音樂區(qū)別開來,從而實現彼此的獨立;五是變化式,即通過另一種舞語來代替原本音樂所闡述的某種舞語,最終來獲得某種特別的效果,但是最終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是想通過音樂旋律來推動舞蹈所展示的情緒,最終又展示旋律的意義,獲得旋律和舞蹈之間最協調的合作方式,完美地將舞蹈作品表現出來。
三、舞蹈音樂和舞蹈表演情感布局關系分析
關鍵詞:舞蹈;音樂;藝術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5-0126-01
舞蹈和音樂雖然是兩種藝術元素,但二者并不是藝術元素的機械相加或簡單結合,而是兩種藝術元素的有機結合。因為各種藝術元素進入綜合藝術后,便失去了它的獨立性,而在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中發(fā)揮整體之一部分的作用。進一步說,各種藝術元素在綜合藝術里都是作為藝術手段之一出現的,它本身的某些性質也發(fā)生了變化。舞蹈為音樂提供造型和烘托的基礎,音樂為舞蹈的造型制造氣氛。此時舞蹈已不只是舞蹈本身,音樂也已不只是音樂本身,而是舞蹈和音樂共同塑造的藝術形象,兩者不能稍有分離。音樂和舞蹈動作和諧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具有高度感染力的藝術形象??梢?,舞蹈和樂的結合,是將舞蹈藝術元素熔為一爐所產生的一種新的綜合藝術,這種新的綜合藝術具有任何單一藝術元素單獨運用都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應當指出,并不是任何音樂都可以與舞蹈結合。只有按照一定形式與舞蹈動作相吻合的表情達意的音樂,才能真正成為舞蹈的音樂。旋律是音樂的靈魂,也是舞蹈動作的行動線,是表達情感的富感染力的因素,是征服人心的力量。
音樂節(jié)奏是由樂音運動的輕重緩急而形成的,與舞蹈動作的輕重緩急吻合并恰到好處,包括時值的長短和力度的強弱。旋律為音樂提供基本的形象;和聲帶來萬姿千態(tài)的變化;節(jié)奏使二者結合得生動活潑,舞蹈和音樂的有機結合產生無窮的藝術魅力。
音樂與舞蹈的關系,是時間藝術與時空藝術的交融。音樂形象直接深化舞蹈形象并啟發(fā)舞蹈者的情感。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的語匯跟隨著音樂的演進。只有和音樂緊密結合,舞蹈才能產生出神奇的藝術魅力。
舞蹈訓練不是孤立的,應該是舞蹈素質和音樂素質同時進行訓練。必須以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舞者理解音樂的能力,否則舞者就難以進行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造。舞蹈藝術的發(fā)展,當今已開始走向音舞交響化,即以音樂結構來進行舞蹈形象的構思,并通過音樂主題素材的變化、音樂節(jié)奏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音舞交響因素的變化來展示情景人物以及人物內心思想的變化,這就要求提高舞者的音樂分析力、鑒賞力、協和力,從而塑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的藝術形象,將舞蹈藝術提高到新的水平。
舞蹈只有通過美的肢體和美的神韻,配以美的音樂,才能表達美的內涵,達到美的展現。肢體語言美,給人一種美的意境。而學生在享受美的同時,就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情不自禁地受到美的熏陶。舞蹈老師的形態(tài)語言美,激發(fā)著渴望和效仿的追求,使學生能夠提升審美品位,提高知識品位、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在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舞蹈動作性和音樂表現性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音樂一定要給舞蹈動作以明確的指點。堅實的舞蹈動作必須配以堅實的音樂,優(yōu)雅的舞蹈必須配以優(yōu)雅的音樂,才能使舞蹈和音樂互相適合,互相支撐。
身高:165cm
籍貫:江西
身份:演員、大學老師
業(yè)績:黃韻倚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女演員,現在的工作主要是演戲,可之前她曾在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專業(yè)和中央音樂學院學習過,有深厚的舞蹈和音樂功底。1997年底。她還去日本訪問學習了一年歌舞伎舞蹈,受到日本資深專家的好評。在以往的舞蹈生涯中,她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如:中國舞蹈比賽的最大獎項《桃李杯》等大獎。
1997年5月黃韻倚隨張藝謀導演去意大利參加《圖蘭朵》演出,擔任“美女使者”的角色?!秷D蘭朵》在意大利首演后非常轟動,由黃韻倚釋演的“美女”這一角色也受到了很多專業(yè)人士和媒體的關注,擔任《圖蘭朵》指揮的祖賓.梅塔也好幾次對意大利媒體說:“黃小姐在臺上表演的時候,我和樂隊在臺下完全是為她而演奏,因為她的表演非常有魅力。”
黃韻倚的表演道路是從2003年開始的,那年她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就讀研究生。在此期間曾排練并主演了《雷雨》、《灑滿月光的荒原》、《求婚》、《霸王別姬》等多部電視劇。而且還自己導演了話劇《坐樓殺惜》。2006年5月她出演了獨角戲《娘惹艾美麗》,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她還在電影《何去何從》中擔任女一號何叢;并在電視系列劇《城市稻草人》等多部劇中客串角色。
出道:小時候的黃韻倚是學舞蹈的,雖然這個志愿不是她自己選擇的,幾年的舞蹈訓練一直讓她苦不堪言,但憑著A型血人的執(zhí)著和認真,她還是一路堅持了下來,而且在舞蹈方面大有成就。藝校畢業(yè)后,她報考了北京舞蹈學院,參加了很多次的大型演出。最后還以良好的表現留校任教,同時又去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了音樂。就在很多人都以為她會走舞蹈或者音樂的道路時,她卻做出了另外一個選擇。16歲那年,黃韻倚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電視劇《井岡英魂》的拍攝,第一次拍戲的經歷讓她受益匪淺,從那時起,她的心里就埋下了做演員的夢想。所以,在本科畢業(yè)、工作多年后,她還是毅然選擇了報考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系研究生。
初戀:黃韻倚的初戀就是她現在的老公,著名的導演呂小品。說起兩人的相識相戀,還很有戲劇性。那時,黃韻倚在北京舞蹈學院學舞蹈,呂小品在中央戲劇學院學表演。一個既認識黃韻倚,又認識呂小品的老師曾經想介紹兩人認識,沒想到黃韻倚還看不上很藝術氣的呂小品,嫌他頭發(fā)太長,穿得太邋遢。老師告訴黃韻倚,其實呂小品就是她舞蹈學院老師的兒子,兩人可以走動走動。但是黃韻倚一直沒有放在心上。后來,因為學業(yè)上的關系,黃韻倚經常去老師家里玩,和呂小品接觸得多了,兩人才慢慢確定了戀愛的關系。結婚后,他們一直是娛樂圈里讓人羨慕的一對。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將舞蹈表現來概括舞蹈與音樂的結合,而導致該現象的原因,則是兩者間的關聯性。舞蹈音樂,以自身旋律,襯托出舞蹈者的舞姿之美;舞蹈者的舞蹈,為舞蹈音樂添加視覺感受,使觀眾更直觀了解音樂中的內涵與情感[1]。舞蹈音樂與舞蹈表演的結合,為觀眾視聽帶來雙重沖擊,使人們更直觀感受舞蹈表演的藝術美,有效滿足當代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舞蹈音樂結構的簡單概述
想要保障舞蹈表演的成功且完美,完成的舞蹈音樂結構是必不可少的。當前,在舞蹈音樂結構中,主要包含有段落結構、旋律結構、情感結構三類[2]。其中,段落結構包含有:一段式結構,二段式結構,三段式結構,交響式結構;旋律結構包含有:演繹式結構,對話式結構,對抗式結構,變化式結構,無視式結構;情感結構主要是指:舞蹈表演應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喜怒哀樂,在音樂旋律中,舞蹈能夠訴說情感,音樂引導著舞蹈情感語言的變化。
三、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表演間的關系
在舞蹈表演中,音樂結構與舞蹈表演關系緊密,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探討了舞蹈音樂中的三種結構與舞蹈表演之間的關系。
(一)段落結構與舞蹈表演間的關系
在舞蹈音樂中,依照段落結構,能夠將其分為不同段式,實際上,不同的段式所表達的音樂情感不盡相同,在編排者編排舞蹈時,根據音樂段式、情感的起伏,編排出相應的舞蹈,極大提高了舞蹈表演的新穎度。在舞蹈表演編排時,編排者將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有機結合,不僅能體現出舞蹈音樂不同段式下的情感,還能有力展現表演者的堅韌與柔美,提高舞臺表現力,增強舞蹈表演的感染力,為舞蹈表演廣泛傳播奠定基礎[3]。
如:在舞蹈表演《采茶歌》中,該舞蹈表演的舞蹈音樂中,段落結構較為明顯,主要包含三部分:上山、采茶、勸茶。在第一部分,舞蹈表演通過隊形的變化,展現出采茶人上山的場景,舞蹈者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將舞蹈表演與舞蹈音樂完美結合,為觀眾清晰展現了上山采茶的生動景象。在第二部分,表演者通過旋律輕快的音樂,展現了茶農收獲時的喜悅,在演繹該段時,舞蹈者通過一系列動作,生動展現出采茶的動作,為觀眾展現出一幅豐收場景,使人們深刻感受到勞作下的喜悅與干勁。在第三部分,舞蹈者動作由干練轉為柔美,展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以此,觀眾能夠通過音樂與舞蹈動作的結合,深刻感受到《采茶歌》的內涵與情感,陶冶觀眾情操,激發(fā)觀眾情感。
(二)旋律結構與舞蹈表演間的關系
在舞蹈音樂中,音樂旋律主要由音高、節(jié)拍、音色、和聲、音區(qū)等構成,這些要素的結合,構成了音樂旋律,形成了多種類的音樂,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動作隨著音樂旋律變化而變化,可以說,旋律結構的變化,造就了不同類型的舞蹈表演,提高了舞蹈表演的豐富性[4]。《天鵝湖》作為著名的芭蕾舞劇,其旋律無與倫比,其的藝術魅力影響了一代代人,并且,經過多年發(fā)展,《天鵝湖》仍然長盛不衰。筆者猜想,若芭蕾舞劇僅僅是舞蹈的表演,而沒有音樂的渲染,缺乏音樂旋律的引領,則,無論舞蹈表演者的技巧如何高超,很難造就《天鵝湖》的盛況。可見,在一定程度上,舞蹈音樂是舞蹈表演的靈魂,舞蹈旋律是舞蹈表演的指揮棒,在舞蹈表演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音樂主要有以下作用。其一,舞蹈音樂可以作為基本旋律始終伴隨舞蹈,為舞蹈提供良好的表現主題,并且,舞蹈旋律始終引導著舞蹈的發(fā)展,為舞蹈表演者的動作完美、舞蹈可觀性等奠定基礎。其二,在編排者編排舞蹈時,多是依靠音樂旋律編排舞蹈動作,可以說,音樂旋律推動了舞蹈表演的創(chuàng)新。其三,音樂旋律為舞蹈家提供了創(chuàng)作靈感??傊谖璧副硌葜校山Y構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且,旋律是情感的表現形式,展現了創(chuàng)作者的心情狀況,引領著舞蹈者的舞蹈動作,沒有音樂旋律,則舞蹈表演將很難展開。
(三)情感結構與舞蹈表演間的關系
一般來講,舞蹈想要表達的內容多是依照音樂段落結構開展,而情感結構卻是舞蹈者始終展現的內容,情感結構貫穿舞蹈表演始終,是舞蹈表演的取得成功并廣為流傳的關鍵。通常,不同的舞蹈表演,配合的音樂結構不同,若音樂結構較為復雜,則舞蹈內容也相對復雜,究其原因,舞蹈表演想要真正吸引觀眾、感染觀眾,必須與音樂中的情感相輔相成。如:在自娛性的群眾舞蹈表演中,音樂結構相對簡單,舞蹈動作容易把握;而對于情景劇或者歌舞劇而言,舞蹈表演中卻會涉及到多種情感,在舞蹈音樂創(chuàng)作時,多會通過音高、節(jié)拍、音色、和聲等的變化,展現出多種情感,使舞蹈表演中情感明晰,提高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就像舞臺劇《阿斯瑪》中,創(chuàng)作者將音樂情感分為七個色系中,借助顏色表達不同情感,明確展現了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使觀眾更加明確舞蹈者表現的內容,提高觀眾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舞蹈音樂結構 舞蹈表演 關系
【中圖分類號】J6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00-01
一、舞蹈音樂結構的分類
舞蹈音樂結構按形式不同可以分為段落結構和旋律結構兩種。通常比較常見和常用的是段落結構。它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和交響式四種。
1.舞蹈音樂結構中最小的單位是一段式結構,一個單獨的音樂主題便采用一段式音樂結構,一個單一的形象和性格便在這種音樂主題中表現出來,這種一段式的音樂舞蹈結構涉及的音樂規(guī)模較小,但是在表達音樂思想方面具有完整性。在集體性質的民間舞蹈中比較常見這種一段式的音樂結構。這種音樂結構比較簡單,節(jié)奏感較強,便于簡單的群體性的舞蹈表演。
2.二段式的舞蹈音樂相對復雜一些,它由兩個舞段組成,它們分別代表著不同階段不同音樂單位之間的關系,也是樂思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比較典型的代表。音樂結構與樂思以不同的方式搭配進行,將舞蹈的內容從不同的側面表達出來,舞蹈主題的表現形式在這種方式下顯得更加多樣化[1]。在舞蹈中它大體是按照散板、慢板、漸快、快板、結束的層次展開的。這種循序漸進的藝術風格會讓我們感受到莊重典雅的藝術氛圍。
3.三段式的舞蹈音樂包括三個獨立的樂段。根據情節(jié)和節(jié)奏不同變化進行合理的組合和搭配。三段式是舞蹈音樂中用得最普遍的音樂結構,最為常見的是以帶再現的二段式音樂結構。因為它包含了一段式音樂結構那種獨特的樂思呈現形式,并且還可以將其進一步深化。有時也會引入對元素和其他音樂形式更加完整的表現出來,最后以再現的結構將音樂主體再一次完整地表達出來。這種音樂結構在形式上能達到首尾呼應,加深音樂主題的特殊效果。
4.交響式的舞蹈音樂的主要依據是交響性的音樂結構原則。它是為舞蹈獨立創(chuàng)作的音樂形式。它主要借鑒了交響音樂作品中的樂章式的結構類型和特點。在舞蹈中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旱示部、展示部和再現部三種,這些特色在表現舞蹈作品主題展方面具有很好的邏輯性和完整性,能夠使他們更加完整的表現舞蹈的藝術魅力。
旋律在音樂的表現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旋律優(yōu)美,音樂才能更富藝術性和審美性。樂音高度流動是產生旋律的最基本特征,作者的情感變化也以起伏多變的旋律為最終表現形式,樂音的跌宕起伏和音程的跳動規(guī)律來形成獨特特色的旋律風格。這種方式給舞蹈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想象空間。舞蹈音樂中的旋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演繹式,二是對抗式,三是對話式,四是無視式,五是變化式。演繹式就是將音樂的藝術境界用舞蹈的形式完美的呈現出來,這里舞蹈是音樂的演繹。對抗式就是創(chuàng)造與舞蹈形式相對的音樂進行搭配,使舞蹈音樂與舞蹈形式產生強烈的對比以增強他們獨特的藝術效果。對話式音樂舞蹈形式主要是讓舞蹈音樂處于一個相對明顯的陪襯的地位,將動作表演作為展現舞蹈的主要方式。無視式主要是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無視舞蹈的獨立性,獨自表演,僅僅保持音樂與舞蹈的平行即可。變化式主要是在譜曲時出現的一種音樂與舞蹈發(fā)生的沖突現象。
二、舞蹈音樂的情感布局
舞蹈音樂的情感布局主要是參照舞蹈音樂結構而進行的,他們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展現舞蹈段落應當具體考慮舞蹈的內容和本身所承載的思想情感。
有一些舞蹈結構簡單,形似靈活便于學習和傳播,這種簡單的舞蹈的娛樂性較強,舞蹈的動作容易掌握,這些舞蹈也主要以一段式的音樂結構為主要依據。因此他適合表達那些單純的情感。要么是簡單的歡快,要么是單純的憂傷,這些都在一段式的音樂結構演進中與舞蹈形式實現結合。這種舞蹈形式比較適合特殊儀式,它的情感布局主要考慮各種儀式的內容和性質。在表現情感方面也不易用于表現那些復雜多變的情感[2]。而且在這些方面還應當更加注重舞蹈與音樂之間的搭配性。例如我國古代先民在祭祀儀式中所演繹的舞蹈,其動作非常簡單,而且重復性極強。這種舞蹈形式主要表達人們對先祖和神靈的單純的敬畏之情。因此為強調這種單純的情感它們會對一個動作反復的呈現,而這種簡單的舞蹈形式也應當輔之以相對比較簡單的音樂結構。音樂結構簡單而且需要極強的節(jié)奏性,使得這些舞蹈能夠在他們的變化中更加符合音樂形式的特征。
三、舞蹈音樂結構和舞蹈表演的關系
1.為了促進音樂情感的表達和舞蹈作品的展現,需要在舞蹈音樂結構中對段落結構做出一定的安排和設計。這樣相同的主體就可以結合有差別的音樂段落結構,切入角度的不同也是導致這些藝術形式不同的一個主要方面,音樂結構上的多變性和角度的多樣性就更加豐富的呈現和表現了音樂主題。而且不同的舞蹈段落結構,也能夠使他們在這些方面更加符合舞蹈的表現形式。
2.旋律結構是舞蹈音樂結構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舞蹈中承載的情感就是依據旋律的起伏變化而不斷呈現出來的。他們在這些方面也應當更加重視旋律與舞蹈動作之間的關系。舞者的心情變化,感情起伏與音樂旋律的變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最終呈現在舞蹈藝術當中。音樂是人們內心情感的流露,也是舞蹈創(chuàng)作中激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與舞蹈的關系中音樂作為一種基本節(jié)奏和旋律在整個舞蹈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舞蹈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始終對舞蹈表演起著烘托和映襯的作用,在音樂的背景下,舞蹈的節(jié)奏感和藝術美能夠更加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3.任何形式的舞蹈作品,無論是簡單的一段式舞蹈還是復雜的交響式舞蹈,其音樂和舞蹈都是在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這是舞蹈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不同之處,即音樂的展開和舞蹈的展開需要一個緩慢的發(fā)展過程。這不像繪畫和其他平面藝術,能在瞬間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也能很快的向讀者傳達作者的核心思想內容。舞蹈的發(fā)展先從初始動作開始,隨著舞蹈表現者的情感流動而逐漸向更高層次表達和呈現,最終影響他們的是這些舞蹈表現藝術。
參考文獻:
[1]張琨琨.論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2]陳路.舞蹈與語言藝術[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04)
關鍵詞:舞蹈 音樂 聯系性 依賴性
俄國杰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曾經這樣說道,她在扮演《巴赫齊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利亞時,把理解音樂作為理解舞蹈的起點。舞蹈界就有這樣的說法:“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痹谖璧讣业难壑?舞蹈總是與音樂共生共存的,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jié)拍或歌唱相伴合,傳說中的“葛天氏”之樂,指的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山海經》所述“百樂歌舞之風”等等,都反映了早期舞蹈與音樂結合的情形。在藝術這個大家族中,舞蹈和音樂的關系最為密切,可以說它們倆是一對孿生姐妹,形影不離。
音樂是一門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訴諸聽覺的藝術,基本手段是用組織的樂音構成具有特定精神內涵的音響結構形式,它是一種“以聲表情”的藝術。而舞蹈是在時空中展示的視覺藝術,以有韻律的人體動作(律動)為主要表現手段。舞蹈與音樂相比較,在表現手段、展示方式、感知方式等幾個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那舞蹈是因為什么原因能與音樂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們到底有哪些共同的特質呢?舞蹈是如何表現出音樂的精神內核的呢?音樂又是如何激發(fā)和強化舞蹈的呢?諸如此類的一系列問題激發(fā)了我對舞蹈和音樂關系進行一番研究的興趣。因此,本文擬以舞蹈與音樂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從舞蹈與音樂的聯系和依賴性等方面淺析舞蹈與音樂的關系。
一、舞蹈與音樂之間的聯系
1、舞蹈和音樂都具有節(jié)律性
舞蹈和音樂的聯系體現在節(jié)律性上。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但不是所有的人體動作都能被看作舞蹈,只有經過提煉、美化和節(jié)律化的動作才能被看作是舞蹈,所以節(jié)律性是舞蹈的特征之一。而節(jié)律性在音樂中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它是使自然狀態(tài)的音響加工為動聽的音樂的重要手法,舞蹈和音樂都有節(jié)奏,有些舞蹈即使沒有音樂伴奏,但也必須在既定的節(jié)奏中進行。鼓是典型的節(jié)奏藝術,在中國民間舞中,鼓和舞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節(jié)奏則是它們結合的基礎,以至有人說在民舞中,凡鼓必舞,凡舞必鼓,實際情況也確乎如此。
在漢族地區(qū)流傳最廣的是腰鼓。上世紀40年代末,每到一處,便為當地群眾搭起舞臺,隨軍的文工團員獻上的節(jié)目就有秧歌和腰鼓。演員們背著紅彤彤的腰鼓,揮舞雙臂,足下生風,系著紅綢的鼓槌上下翻飛,他們雄赳赳、氣昂昂地闊步在城市的大街和鄉(xiāng)村的小道上,清脆、洪亮、雄壯的鼓聲,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弦,顯示出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此外,朝鮮族的“長鼓舞”,維吾爾族的“手鼓舞”,彝族的“銅鼓舞”,苗族的“木鼓舞”“踩鼓舞”,淮河兩岸的雙挑鼓、花鼓燈等等,形式多樣、風格各異,鼓舞結合、鼓之舞之,給人以強烈的視聽感染力。
為了更深入地感染人,舞蹈還需要音樂來強化其節(jié)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開始就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根本原因也在于節(jié)奏。從更深層的意義上看,有節(jié)奏的動作自然要求音樂來配合,因此歷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勞動都有極富節(jié)奏感的勞動號子。
2、舞蹈和音樂都是情感藝術
舞蹈和音樂的聯系表現為舞蹈和音樂都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特別專注于表現情感,它表現情感的方式是直接的。正如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所說:“情感在音樂中獨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憑借‘比喻’的外殼,也不依靠情節(jié)和思想的媒介”,在這里感情是“坦率無間的、極其完整的傾訴”。音樂在表現對具體對象的愛或憎、情景的感受或具體歷史事件所懷有的意愿等,與其他某些藝術類型比較起來,它更善于抒發(fā)感情和情緒。而舞蹈是人們內心情感最激烈時的產物,它通過人體動態(tài)可以表現出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和情感。舞蹈是一種長于抒情的藝術,它在表現感情方面是全能的,既可以大到某種情緒范疇,也可以細到一個人內心的情緒波動過程。
音樂一直在同戲劇、電影和詩歌等其他藝術相結合,但是最容易而且必然結合在一起的還是舞蹈,舞蹈作為一種富有感情的、自由的、有節(jié)奏的動作表現,自然需要音樂的配合。而且音樂表達情感的抽象性,不僅不會對舞蹈的具體表達產生重疊、矛盾和干擾,還可以起到烘托、渲染等作用,甚至能夠可以結合得天衣無縫。
3、舞蹈和音樂都是時間藝術
舞蹈和音樂的聯系表現為舞蹈和音樂都是時間藝術。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中展示的視覺藝術,音樂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訴諸聽覺的一門藝術。舞蹈和音樂都屬于時間藝術,就是說它們都在一定的時間中進行,受時間運行的限制,也即運動中的藝術。作為時間藝術,音樂也可以表現出具體的形象,它和文字、美術一樣,能將自然美轉化為藝術美。由于音樂所使用的物質材料是抽象的聲音,所以它所塑造的形象不如文字、美術那么直觀,聽眾需要有更豐富的想象與創(chuàng)意的思維去體會它。
而且音樂是隨時間而流動的,直接作用于聽覺器官,能激起人的體驗,這使得音樂成為比其它藝術更抒情的情感藝術?;谝陨显?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表現出更多的藝術內涵,并讓觀眾接受更多的思想內容,音樂必須借助外在的形象來展示自身的精神內核,而舞蹈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音樂的不足。
二、舞蹈與音樂的相互依賴性
1、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fā)與強化
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具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當代波蘭音樂理論家麗莎說:“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邏輯因素讓位于感情因素,居于次要地位?!痹谝魳沸蕾p中,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音樂對于欣賞者心靈的感染是直接的,無需借助于推理和其他任何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而舞蹈家對于表演作品的音樂的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fā)起自己內心的感情,再通過外在的形體動作充分表現出來。
音樂還有強化舞蹈表現力的作用。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彩和思想內涵,可以幫助揭示舞蹈的內容,并且使舞蹈顯得更加生動而有魅力。還因為音樂能夠生動地訴諸觀眾的感情,它在舞蹈與觀眾之間增加了一條感情的紐帶,使觀眾對舞蹈更加親近、理解更加深刻。
2、舞蹈創(chuàng)作中舞蹈與音樂的結合
由于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jié)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就必須高度協調一致。二者常見的結合方法有三種:其一,先由編舞者寫出腳本,并在此基礎上搭起舞蹈的框架,再請作曲者根據框架寫音樂,進行合成,如果出現問題,多半是改樂不改舞。先有舞后有樂的做法,基本上就是用音樂來解釋舞蹈,是專業(yè)文藝團體主要采取的方法;其二,舞者根據已有的音樂作品編舞,如果出現問題,改舞不改樂。先有樂后有舞的做法,實際上是用舞蹈去“圖解”音樂;其三,舞蹈編成后,從成品音樂中節(jié)選片段或整曲,與舞蹈進行搭配,這是業(yè)余舞者和群眾文藝活動中常用的方法,尤其在城市社區(qū)組織的諸如老年秧歌隊或健身舞蹈中常用此法。
從以上三種舞蹈與音樂結合的方法中,我們不難看出,前兩種基本上能使舞蹈語言與音樂語言相吻合,舞蹈中的“動與情”和音樂中的“聲與情”,就搭配效果而言,節(jié)奏與情緒基本上能做到吻合,至于舞姿與樂意的貼切融會就需要做進一步的工作了。比較而言,第一種方法的效果最好,第二種方法差強人意,而第三種方法相對比較差。同時,這三種方法也各有不足之處:比如第一種方法,由于音樂需服從于舞蹈,其表現力就必然會受到舞蹈的制約和限制,因而容易導致用音樂去解釋舞蹈;第二種方法,由于舞蹈要服從音樂,故必然會受到音樂的制約,成了用舞蹈去“圖解”音樂。倘若編舞者對所依據的音樂理解不深或者理解出現偏頗的話,恐怕連“圖解”音樂也未必能做到,搞不好會出現“離弦跑調”的問題;第三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舞與樂的湊合,既不是舞從樂來,也不是樂自舞生,相互制約和制衡自然不可避免。
在我國黃土高原上有一種廣場式群舞叫《安塞腰鼓》,它粗獷瀟灑、豪爽奔放、充滿熱情,演員在表演中無拘無束,舞蹈與音樂之間的緊密關系在表演中起了重大作用?!栋踩摹返囊魳芳炔皇且牢枳髑?也不是依曲編舞,更不是直接用成品音樂為之搭配,而是讓挎在演員腰間德鼓發(fā)出樂聲,演員邊舞邊敲、邊敲邊舞,舞者本身就是樂手,從而使得舞蹈與音樂水融、渾然一體,表演天然樸實、瀟灑自如?!栋踩摹犯嬖V我們,只有舞蹈與音樂的創(chuàng)作同步進行,才能相互啟發(fā)、相得益彰,才能使舞與樂之間的動、情、意、形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總之,音樂是舞蹈親密的伴侶,一首優(yōu)美的音樂包含了舞蹈的韻味、情感和氣質,它除了給編導一種情感暗示和想象空間外,還能引導編導在編舞時釋放出或歡樂、或憂傷、或熱烈、或悲憤的情緒。音樂是神奇的,當人們聽音樂入境時,頭腦中便會隨著音樂的旋律產生一幅幅流動的畫面,而這些畫面在日常的思考中是斷斷續(xù)續(xù)、索然無味的,只有在流動的音樂的啟發(fā)下它們才會產生奇妙的意境。因此,舞蹈編導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音樂修養(yǎng),才能理解音樂內在的情緒,在創(chuàng)作舞蹈作品時,舞蹈動作與音樂情緒才能和諧統一,做到舞蹈與音樂真正地融為一體。
三、結語
總之,舞蹈和音樂是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機藝術體。音樂在渲染舞蹈的情緒、突出舞蹈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鮮明地表現出作品特點以及在表現情節(jié)和人物情緒的起伏變化等方面,都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將音樂的情感和內涵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它們既相互依存、互為因果,又相輔相成、有機統一。舞蹈音樂依附于舞蹈而存在,是整個舞蹈作品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舞蹈音樂一旦失去了它與舞蹈的特定依存關系,其存在也就失去意義了。
隨著舞蹈創(chuàng)作的繁榮發(fā)展,應強調舞蹈與音樂的相融性、互滲性,掌握音樂聽覺和舞蹈視覺的統一性,關注舞蹈音樂審美感知的延續(xù)性,這為今后培養(yǎng)藝術通感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群眾藝術館)
參考文獻:
[1]王克芬.中國舞蹈發(fā)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多麗絲?韓芙莉.郭明達、江東譯.舞蹈創(chuàng)作藝術.中國舞蹈出版社,1990.
關鍵詞:音樂;舞蹈;突變式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198-01
隨著時代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學生面臨的各種社會活動充滿了“即興”性。未來的社會,已不在允許社會成員在接受任務之前有足夠的時間。許多活動將充滿挑戰(zhàn)性、探索性和即興性。學生必須具備突變式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而音樂課中的舞蹈教學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學生時唱、時跳、時聽、時悲傷、時高興,通過各種表演獲得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愉悅。
一、平時讓學生多欣賞舞蹈作品
舞蹈是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是“聽得見”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見”的音樂,舞蹈表演,既要求學生身體各部位協調一致,又需要思維、聽覺、視覺的完美統一。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把握這種綜合藝術,教師要在平時多給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成品舞蹈供學生欣賞,如蒙族舞蹈、藏族舞蹈、漢族舞蹈、現代舞蹈,并給學生講清楚各民族舞蹈的特點,以便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舞蹈知識,所謂見多識廣、聚沙成塔,在日后的音樂課中,學生可邊學歌曲,邊根據以往積累的經驗自己想象創(chuàng)編適合歌曲節(jié)奏特點的動作,教師加以指導,學生就可邊唱邊舞。不光從中體驗到快樂,而且使學生有了成就感,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記憶、想象、創(chuàng)造等能力,還打破以往“教師編,學生做”這種機械式模仿。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自行發(fā)揮,自我表現,這樣通過自編自演,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樂感、節(jié)奏感和美感,又使孩子們更深刻的理解了音樂及歌曲中的歌詞內容,還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充分的得到發(fā)揮,另外,欣賞舞蹈為學生日后舞蹈創(chuàng)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可謂一舉兩得!
二、以民族舞蹈為載體幫助學生唱好民歌
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說過:“人類的情感是音樂的來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體動作表現出來的,在人的身體中,包括發(fā)展、感受和分析音樂與情感的各種能力?!庇纱丝梢姡璧冈谝魳方逃械淖饔檬遣蝗莺鲆暤模P鍵在于我們如何去引導,怎樣去激發(fā)孩子們的熱情。
在幼兒園及小學教材中,編者安排了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樂欣賞的曲目,旨在繼承和發(fā)揚民族音樂,使悠久而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在少年兒童心靈深處生根、發(fā)芽。在教學中,我以民族舞蹈為載體,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少數民族歌曲的風格,從而激發(fā)孩子們歌唱情感,起到了語言難以達到的效果。
1.以舞蹈把握節(jié)奏,體味歌曲的韻味。載歌載舞是少數民族舞蹈的特點,其歌曲的節(jié)奏與舞蹈的韻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在教少數民族歌曲時,先讓學生邊拍打歌曲的節(jié)奏,在教與歌曲節(jié)奏相吻合的舞蹈動作,如《我愛雪蓮花》是一首藏族民歌,其特點是后十六分節(jié)奏,我著重抓住兩個典型動作“退踏步前后甩袖”、“單靠雙臂甩袖”,膝關節(jié)有韌性的一曲一伸,身體隨著晃動,學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節(jié)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合著音樂踢噠起舞,用自己的形體充分的表達歌曲的情緒,同時把身體對舞蹈的韻律的感覺傳遞到歌聲中。
2.以舞蹈引感,感悟歌曲分格?!稑酚洝獛熞移分杏涊d道:“故歌之為言也,……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了.由此可見,舞蹈是唱歌感情的升華。因此,借舞蹈抒情是音樂教學的最好手段。心理、生理學家把一種感覺引向另一種感覺的現象稱為聯覺。舞蹈最能體現聯覺現象,并能創(chuàng)造一種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的聯合體。當我引導學生體會《蘋果豐收》內在情感時,用朝鮮舞蹈激發(fā)聯覺,讓學生感悟和歌曲旋律的共同特點——輕盈歡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與歌曲相符的藝術氛圍,“蘋果樹”和“摘蘋果的姑娘”由學生、教師交換扮演,這樣學生就自然的進入了音樂的情景中,在情感的支配下,孩子們用心去唱,用情去舞,達到了聲音和舞姿的完美統一,找到了喜獲豐收的愉覺。
三、合理的利用小組合作機制進行音樂課中的舞蹈教學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有力的挑戰(zhàn)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課堂上學生有了自主、合作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強化,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fā),有利于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某方面處于優(yōu)勢的學生可幫助這方面弱的學生,從而形成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團體的合作、競爭意識,發(fā)展了學生交往與合作的能力。
在我院幼兒多教室少,班額大,室內活動范圍有限這個主觀條件的限制下,教學中我有效的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機制,在音樂課中進行舞蹈教學。
一、聽賞中呈現的音樂形象
那大漠孤煙戎馬倥傯遲暮英雄對故人往事的追憶、夕陽西下對即將遠去戀人的互訴衷腸、枯藤老樹下失敗者對自己的勉勵勸慰等畫面形象……都蘊涵在音樂之中,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多彩絢爛的音樂世界,一個嶄新的意象世界。人們欣賞音樂時常采用非音樂形式來欣賞音樂,甚至想把音樂中的每一樂句都用一種形象加以概括,這是大家對音樂的誤解,是違背音樂藝術規(guī)律的。因為沒有感覺的音樂是沒有“內容”的,音樂應該是一首詩歌、一幅流動的畫面,是人類發(fā)自內心的情感的噴發(fā)。
在開始聆聽交響詩《嘎達梅林》時,我?guī)缀鯖]有說什么,只是對學生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讓他們聆聽交響詩《嘎達梅林》后,告訴我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音樂形象,或者如電影、電視中看到的什么樣的情節(jié)。他們在完整欣賞后說:聽到了草原上人們恬靜快樂的生活,聽到了馬蹄的嘶鳴,聽到了戰(zhàn)爭的號角、聽到了惡勢力猙獰的聲音,聽到了人們在唱歌歌頌著什么,雖然他們說得并不完整,他們并不懂多少音樂,卻能在聆聽后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才是音樂美的真實體現,是音樂美強大力量的展示。在接下去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簡介了故事梗概,再次聆聽交響詩《嘎達梅林》
師:幽靜的音樂突然被刺耳的音響打破了,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生:突然,傳來了王爺出賣土地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人們被驚醒了。
師:聽!什么吹響了?那是什么信號?它的旋律是上行的還是下行的?為什么?
生:小號吹響了!那是嘎達梅林號召人們起來反抗的號角聲!運用上行的旋律,鼓舞著人們起來!起來!
音樂形象就在師生之間的說說、練練、想想中穿越歷史、穿越時代與學生心靈相映了,課堂中的那種激動的、淡淡的傷感也就逐漸彌漫開來,讓學生和每一個聽者一起沉浸其中。
二、品賞中產生的心理想象
音樂雖淡,但淡得有滋味,雖然單純,但純得有想象的空間,音樂就如你獨自一人站在那山谷間,迎面吹來的那股清新的風?!靶睦硐胂蟆奔磧刃乃惺艿男蜗螅且魳返摹凹毎保抢硇哉J識的產物,沒有音樂心象就沒有音樂的流動,就沒有山顫地震、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意象。
音樂是心隨樂動,意象全憑自己而定,它不會有具體的歌詞,卻有清晰的意象。不同人聽相同的樂曲聯想到的意象卻不同。如,在聽賞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這是一首典雅優(yōu)美抒情的民族管弦樂曲。學生在聆聽它時,有人的內心呈現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那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有人呈現的卻是一個憂郁的、唯美的長發(fā)飄飄的女孩在月夜下等待愛人,在音樂中訴說著她一種說不出的惆悵與憂傷。又有人說聽到了游子在感嘆時光將去,歲月將老,而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殘月又西斜,斜月將隱入海中,在明月之下,有幾人可以回到溫暖的家的無奈……
一個作品的正象,可以產生出無數個內心意象。當音樂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心靈達到一種境界,那么音樂也隨之達到一種境界,真正悟道其智慧,產生出震撼人心的強大感染力。
三、創(chuàng)賞中感悟審美意象
音樂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可以以音符勾出畫面。而總有那么幾個梗會在不經意間觸動你,在你不及反應時就已淚流滿面。一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筆,注情于音的結晶。但是,它僅僅是一度創(chuàng)作,演唱(奏)音樂作品的過程是二度創(chuàng)作,聽者對音樂欣賞感受及領悟是三度創(chuàng)作。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就是學生在欣賞中感悟、創(chuàng)作并生成自己獨特的意象。
1 舞蹈音樂結構的分類
在對舞蹈音樂結構進行分類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段落結構,一種是旋律結構,在當前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段落結構為主的,在段落結構中,又可以從一段式、二段式以及三段式與交響式四個方面進行劃分。在一段式結構中,主要是根據一個單獨的音樂主題進行選擇的,從中能夠展現出單一的形象以及性格,適合在小規(guī)模的舞蹈表演中應用,具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在群體舞蹈中比較常用。
相比較于一段式音樂結構,二段式更加復雜一些,主要是由兩段舞蹈組成的,在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音樂單位,選用這種方式是想要從側面將舞蹈內容展現出來,讓表現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并且在展示的過程中是具有層次性的,能夠循序漸進的進行表演,通過對這種藝術風格的觀察可以讓人們處在一種莊重典雅的環(huán)境中。
采用三段式的音樂結構主要就是將舞蹈音樂分為三個獨立的樂段,通過不同的情節(jié)可以展現出不同的節(jié)奏變化,并且將其進行合理化的搭配與組合,在當前所采用的舞蹈音樂中,三段式可以說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引入一些元素,將音樂形式以一種更加完整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將音樂主體展現出來,以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從而將音樂主題的特殊性呈現在大眾眼前。
最后一種是交響式的舞蹈音樂,這種音樂類型是以交響性的音樂結構為基本原則的,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想要對舞蹈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都會采用這種方式的音樂結構,這一結構是在交響音樂作品的基礎上展現出來的一種類型,可以與舞蹈起到交相輝映的效果,在展示舞蹈主題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邏輯性以及完整性,讓舞蹈可以以一種更加全新的效果呈現在人們眼前,從而讓人們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
在舞蹈音樂結構中,旋律的作用十分重要,通過旋律才能將藝術性以及審美性等特點展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旋律的產生與樂音高度流動具有密切的關系,并且作者在音樂過程中的情感變化也是一種主要的表現形式,通過樂音的不斷變化能夠將特色性展現出來,通過這一方式,為舞蹈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在舞蹈音樂中,主要可以將旋律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種是演繹式,一種是對抗式,一種是對話式,一種是無視式,還有一種是變化式,以演繹式為例,就是通過舞蹈的形式將音樂的藝術境界展現出來,用舞蹈進行演繹的方式。而對抗式則主要是將創(chuàng)造與舞蹈形式搭配在一起,產生相互對立的感覺,通過明顯的沖突性讓舞蹈的藝術效果展現出來。對話式的舞蹈中,舞蹈形式的地位是陪襯性的,采用動作的方式將舞蹈展現出來。而無視式在進行表演過程中的體現是讓舞蹈具有獨立性,保證音樂以及舞蹈的平行效果。最后的變化式則體現在譜曲的過程中,讓舞蹈與音樂之間產生一定的沖突性。
2 舞蹈音樂的情感布局
對舞蹈音樂進行情感布局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舞蹈結構具有不同的情感布局形式,一些簡單的舞蹈結構更適合從事娛樂性,能夠簡單的掌握,在這種類型的舞蹈中采用的音樂結構就是一段式的,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也更加單純。而要想表現出復雜的情感變化,就需要合理的對舞蹈與音樂進行搭配,以古代祭祀過程中演繹的舞蹈為例,其動作具有簡單重復的特點,主要表現出來的情感是對祖先的敬畏之情。所以才會呈現出反復性的舞蹈動作。對于簡單的舞蹈動作而言,就應該選擇簡單的音樂結構,并且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性,這樣才能在舞蹈表達的過程中體現出音樂形式。
3 舞蹈音樂結構和舞蹈表演的關系
在對舞蹈音樂結構以及舞蹈表演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首先是想要通過音樂結構傳達出一定的音樂情感,進而展現出相應的舞蹈作品,這就需要在舞蹈音樂結構中合理的設計一些段落結構,這樣一來,即便是相同的主體,所展現出來的音樂段落也能呈現出一種差異性,從不同的切入點展現出藝術形式。在音樂結構上具有多樣性以及多變性的特點,從中可以將音樂主題的層次性展現出來,讓舞蹈段落結構更加完善。其次,旋律結構是舞蹈音樂結構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舞蹈中承載的情感就是依據旋律的起伏變化而不斷呈現出來的。他們在這些方面也應當更加重視旋律與舞蹈動作之間的關系。舞者的心情變化,感情起伏與音樂旋律的變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最終呈現在舞蹈藝術當中。音樂是人們內心情感的流露,也是舞蹈創(chuàng)作中激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與舞蹈的關系中音樂作為一種基本節(jié)奏和旋律在整個舞蹈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舞蹈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始終對舞蹈表演起著烘托和映襯的作用,在音樂的背景下,舞蹈的節(jié)奏感和藝術美能夠更加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再 次,任何形式的舞蹈作品,無論是簡單的一段式舞蹈還是復雜的交響式舞蹈,其音樂和舞蹈都是在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這是舞蹈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不同之處,即音樂的展開和舞蹈的展開需要一個緩慢的發(fā)展過程。這不像繪畫和其他平面藝術,能在瞬間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也能很快的向讀者傳達作者的核心思想內容。舞蹈的發(fā)展先從初始動作開始,隨著舞蹈表現者的情感流動而逐漸向更高層次表達和呈現,最終影響他們的是這些舞蹈表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