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管理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力;安全;應急管理
The electric power safety produce with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inking
Zhang-jianJia Yi-bao
【Abstract】This text aim at the disaster and the trouble in the production line of the electric power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advantage that is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safety with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e relation, strengthen to prepare a case to draw up, the to build up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at the electric power the safety the production etc.4 launch discuss and put forward meeting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 to open an exhibi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Electric power;Safety;Meet an emergency a management
引言
2010年3月初,新疆伊犁地區220kV皇林Ⅰ、Ⅱ線由于發生雪崩災害,造成5基鐵塔損壞嚴重,造成伊犁電網與新疆主電網分網運行達兩個多月。面對受災范圍廣、程度深,損失大的嚴峻形勢,新疆有關電力企業堅決貫徹新疆電力公司的應急部署,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按計劃提前完成了恢復重建任務,保障了電網的正常運行,履行了應盡的社會責任。
今天,當我們在不可抗拒的災難面前,在突如其來的事故面前,在寶貴的生命與社會責任面前,不能不引發我們對安全與應急管理的深層次思考。
1.電力安全與應急處理的關系
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永恒的主題,搞好安全生產,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可靠供電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想向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促進企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強化電力企業的安全。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預見的災難和突如其來的事故面前,我們往往顯得無可奈何,束手無策,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和諧社會,保證電力生產的過程中,需要盡全力做好在緊急狀況下的應急管理。電力企業的應急管理就是企業對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員工生命安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從而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活動。
2.全面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應急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應急預案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據和基本內容。
電力企業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從公司到班組、崗位分別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形成體系,互相銜接,并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原則,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相銜接。應急處置方案應做到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清楚,應急管理責任明確,應對措施正確有效,應急響應及時迅速,應急資源準備充分,要將電力應急體系建設納入企業總體發展規劃,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推進電力應急組織體系、指揮平臺、監測預警、預案體系、培訓演練、物資保障、科技支撐等方面建設,提升電力企業綜合應急能力。
2.1必須編制應急預案。制訂電力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是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規范電力生產的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證職工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措施。
2.2編制多少應急預案才能符合應急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電力企業編制應急預案的數量應當包括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所要求的全部內容,以此來有效地控制各種事故、災難的發生和發展;與此同時,又要與自身的應急能力相適應,這就要結合電力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編制的數量。
2.3電力企業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編制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
3.加強預案編制,增強應急管理
對于任何生產工作,常規工作靠規范,突發性事件靠預案―應急機制。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也不例外,一、預案編制要常規化、系統性,并要及時更新;二、要把預案編制列入工作質量考核范圍;三、要經常組織演練,在演練中再發現問題。
在預案的編制過程中,要成立工作組,制定工作計劃要結合本單位的職能分工,成立以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明確編制任務、進行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計劃,同時要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不斷修訂完善各類應急預案,使預案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同時還要收集應急預案編制所需的各種資料,尤其是要充分借鑒國內外同行業事故教訓及應急管理工作的經驗,這是我們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寶貴財富。最后要進行危險源及風險分析,在對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危險因素分析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上,確定本單位可能發生事故的危險源、事故類型和后果,進行事故風險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并形成分析報告,作為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經過以上程序后,確定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或災難,并編制與之相適應的應急預案。
4.應急管理的推行
在電力企業推行應急管理,要建立三個保障體系,即組織體系、目標體系、考核評價體系。組織體系就是要確立各層面的負責人,能擔當起自主管理領導崗位,在工作中要提高管理意識,注重工作成效;同時要推進各項工作管理標準化。目標體系就是指在整個應急管理中、工作的推進中將要實現或達到的目標。考評體系就是要對應急管理工作的考評方法、考評內容,注意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推行應急管理,要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這樣的風險管理應該是集風險識別、風險預警、應急處置和應急公關四位一體的體系。在電力企業推行應急管理中,人員素質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現在我們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業管理者對人才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對人才的管理與企業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通過人性化管理,激發員工潛能,努力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術和安全工作水平,增強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5.應急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優勢
電力企業推行應急管理,是現代企業安全穩定運行的需要,是減少事故頻發、提高安全管控水平的有效舉措。推行應急管理的優勢在于:一是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體現全員管安全、全員保安全的人本思想,形成企業安全、人人有責的強大合力,有利于企業的安全基礎創建;二是在緊急時刻減少企業的管理層次和中間環節,縮短管理半徑,避免逐級報送、反饋的繁瑣環節,利于安全管控;三是改變平時的管理層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垂直管理模式,上下級之間信息傳遞的渠道縮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結束語
第二條 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 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 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 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關鍵詞】 電力基建安全;應急管理;安全施工
2012年電網建設任務異常繁重,安全風險尤為突出。我公司通過改進了基建施工安全預控管理的方式,落實安全預控管理措施的執行力得以大幅提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狀況得以明顯改善,確保了施工安全“零事故”。
1 電力基建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1.1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這里主要是指項目部管理、班組管理,制定下發了詳實的安全管理規定和措施在這一層面衰減,出現基層的管理不安全因素;
1.2 人員的不安全因素 工作人員對自己工作不能按照職責分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工作負責人工作中對工作人員的管理處在口頭上,至于工作人員聽不聽不管;再有工作人員工作中不能嚴格按照規定和措施工作,甚至出現個別施工人員憑經驗違章施工的現象;
1.3 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電力基建中,尤其是電力線路的架設施工,所架設的線路要跨越運行的電力線路、高速公路、鐵路、工廠等,施工中哪個環節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到位都可能出現不安全因素。
1.4 施工機具的不安全因素 這里主要是指施工機具管理、維護檢修,定期的不維修,和使用前的不檢查,因此施工機具在使用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2 淺析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執行不力主要表現為兩類情況:一是責任主體在思想上就重視不夠,不想嚴格執行;二是責任主體雖然思想上重視,但受自身安全知識不足和安全管理能力有限的約束而無力有效執行。不論是思想上的、還是能力上的不足,都必須通過強化安全教育培訓來解決。面對艱巨的電網建設任務,各級基建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執行力明顯顯示出不足,隨機性管理表現突出,而疏于安全管理的事前策劃預控管理。面對此類客觀情況,基建單位必須樹立起“安全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安全預控關口前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對施工單位主要管理人員、項目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基礎知識和管理方式的教育培訓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努力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才有可能通過各級安全責任主體的共同努力去抓好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施工安全。
3 預控措施
3.1 管理措施 圍繞造成安全管理執行不力的主要因素進行管理策劃,制定出引起各級安全管理者高度重視安全管理的激勵措施;以精細而簡單的過程控制管理,和科學閉環的安全監督管理方法,全面提升管理、施工等主要安全責任主體的安全管理執行力,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管理工作方針得以有效落實。
3.2 安全培訓 沒有足夠的安全知識做支撐,安全風險識別能力有限,就會對諸多安全隱患熟視無睹,不可能對抓好基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在安全基礎知識培訓方面,務必要立足于安全管理要素分類清晰、具體明確;安全基礎知識通俗簡單容易理解,要與人身安全、設備安全掛鉤培訓,讓受培訓者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提高安全風險識別能力,從思想上走出無知者無畏的盲區,變“要我安全”的被動管理意識為“我要安全”的主動管理意識。
3.3 有效考核 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保證安全管理具備良好執行力的重要載體。在管理方式培訓方面,應要立足于精細和簡單,做到“四個凡事”(凡事標準清晰、凡事執行簡單、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多年來的基建安全管理經驗可清楚的讓大家感受到:籠統、原則的管理要求難以在基層產生良好的執行力。安全管理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若要全員有效執行,就必須做到能把復雜的工作要求分解量化為諸多操作簡單、工作和評價標準明確的分項工作。完善各級人員安全職責,落實安全責任制、完善安全責任制考核制度,在安全生產中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就考核問題環節責任人。
4 應急管理
作為企業,其任何一項安全投入都應該實效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從電網的安全特點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電網(基建)事故,其社會經濟損失和影響遠遠大于電力企業自身的經濟損失和影響。安全投入無疑將增加企業的成本。人類從事安全生產活動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盡可能避免事故,一旦發生事故要盡量縮小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電網(基建)不發生事故是相對,發生事故是絕對的。特別是我國的電力工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在當前,新舊體制交替,電力體制改革剛剛觸及深層次的矛盾,新體制缺乏新機制的支撐,這些都是電網安全的不利因素。作為電網企業來說,自身還應從企業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生產技術和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的內部機制。我國長期以來在電網事故的防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理方面應該說重視不夠。對電網事故應急處理的法律法規建設、組織管理體系、應急救援預案制訂和啟動管理等方面研究不夠,應對突發性的因基建施工大面積停電事故的應急機制基本未建立,處理事故的能力上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總結國外對大面積停電應急處理的教訓和經驗,盡快建立我們自己的電網安全應急機制是十分重要的。建立電力安全應急機制是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因此,建立電網安全運行機制應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在國家層面,政府應充分認識電力安全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把電力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戰略的范圍進行統籌考慮,把電網大面積停電事故納入社會突發事件范圍內進行社會危機管理。應考慮建立國家電力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制定國家電力安全應急救援政策和發展戰略,明確統一協調電力安全應急救援工作和指揮電力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機構。此外,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和公眾應對大面積停電事故的危機意識和能力。
第二、在企業層面,電網企業要制訂電網發生穩定破壞事故后的應急預案和“黑啟動”方案。調度運行機構有無完善的“黑啟動”方案,關系到能否在事故發生后盡快地恢復電網供電。目前的電網日益復雜,對于復雜的系統,事故的情況千變萬化,不容易事先確定恢復步驟。能夠做到的是統一研究確定事故恢復處理的原則。并應制定和明確在事故發生后,在上級調度中心的統一指揮下,按照恢復原則,有序操作的規定和辦法。事故應急預案和“黑啟動”方案應逐級編制,即電廠、變電站、調度中心等均應根據確定的原則和標準編制本廠、本站、本調度中心的黑啟動方案,并報有關部門和上級調度機構,由有關部門和上級調度機構統一部署事故恢復的原則。
關鍵詞 計算機;信息技術;煤礦;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6—0221—02
煤礦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產業支柱,它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煤礦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困擾行業的重點問題,隨著煤炭行業的發展,各種安全事故也頻繁發生。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煤礦的安全管理問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將計算機信息技術運用到煤礦安全管理當中,不僅能夠解決安全問題,還能夠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是一種既科學又實用的管理手段。
1 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煤礦安全管理系統
煤礦安全管理系統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的信息技術,對各種安全信息進行高效、科學的處理。計算機安全管理系統可以說是煤礦持續發展基礎,其主要的管理內容是對安全信息進行采集、傳輸、處理及應用。目前煤礦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主要依據C/S(客戶與服務器)、B/S(瀏覽器與服務器)兩種模式來進行開發。其中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使B/S這種模式在煤礦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優勢更加明顯。對于煤礦來說,采用基于互聯網形式的煤礦安全管理系統,不但能夠滿足企業自身安全發展的需要,還能將企業的影響力通過網絡系統擴大到各個領域,使煤礦的安全管理系統發展成具有綜合功能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2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作用
2.1 集中管理的高效性
在煤礦安全管理中,采用計算機進行集中管理,并對各種安全隱患信息進行處理具有一定的高效性。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管理,能夠使礦區的管理者通過網絡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全礦的安全現狀;礦區領導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對生產現場所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基層單位也能夠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快速的落實上級有關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要求。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信息傳遞不流通的問題,也有效改善了安全隱患整改不徹底現象,使礦領導能夠高效、集中地對諸多安全問題進行處理。
2.2 安全監控的實時性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規范管理領導、區隊、安監人員等管理人員的監督工作,還能夠對各井的安全管理進行實時監控。對抓“三違”和查隱患工作進行靜態監控和動態的考核。使安全監控工作全面落實到全礦的每個環節、每個角落。
2.3 信息交流的公開性
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起的網絡交流平臺,能夠有效的促進基層區隊與礦領導的溝通和交流,并使這種溝通和交流方式更具公開性和公平性。這就能夠使礦區領導更加及時地掌握和了解基層職工的工作狀態和生活困難。從而使各種信息能夠在網絡中傳達通暢。
2.4 隱患處理的科學性
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實時監控系統,能夠及時發現各種安全隱患,并進行預警處理。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能夠對隱患進行科學的統計和分析,并使這種分析流程更加簡化和快速,對隱患分類更加明確。通過計算機對隱患進行專業的類別分析,從而使安全管理人員能夠直觀地對隱患的危險等級進行了解;安全管理人員也可第一時間將隱患傳遞給責任單位和負責人員。并在電腦上進行不斷的預警,督促責任單位或者人員對隱患進行及時處理,進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3 計算機信息在煤礦安全管理的具體應用分析
近年來,各軟件和系統的開發商們對煤礦安全管理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也研發了一些比較成功的安全管理系統。但是無論哪種軟件產品從總體上來講,都可以劃分為安全檢測、安全監控、實時通訊和信息管理等幾大部分。從研發的目標上來看,一般系統都可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1)安全信息收集
對安全信息進行收集,主要通過安全人員對檢查過程中的安全信息進行錄入,將安全信息錄入到電腦以后,通過信息處理系統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方便管理人員對安全信息進行全面掌控。
2)交接班管理
這種模塊主要用于安檢人員對交接班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記錄和處理。當班次交接時,可方便對上班次發現的未解決問題和還沒有檢查到的控制點信息進行確認,從而為本班次的安檢人員提供參考信息,同時也為明確責任提供依據。
3)安全規章制度
該模塊為煤礦各種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匯總,方便相關人員進行查詢、學習和參考。
4)病毒防治
病毒防治是每個計算機系統都必須具備的安全程序。它能夠有效預防各種計算機病毒對系統的危害。從而避免煤礦安全管理系統受到病毒侵害而發生崩潰、文件丟失或者設備損壞等問題。
5)安全報表管理
安全綜合報表是煤礦安全管理信息的匯總,通過報表可以使相關領導對煤礦的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審核。
6)安全事故管理
此模塊能夠幫助煤礦正確記錄所有發生的安全事故,從而及時查明事故原因,并對事故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和警示預防。以此來作為安全事故預防和管理的重要依據。
7)安全技術措施管理
此模塊主要包括了安全技術措施制定、安全技術的流程和審核等。安全技術模塊從技術的角度出發,為預防安全事故提供了前提保證。
8)人員定位查詢
這個模塊通常由一些終端設備將井下人員的當前位置進行定位,使安檢人員能夠實時了解井下人員的運行狀況,為井下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9)安全生產考核
安全生產考核模塊能夠對各部門或者個人的安全生產情況進行考核,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此模塊能夠通過考核來對各部門或個人的獎懲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定,從而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
4 結論
煤礦安全事故的預防工作是煤礦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來作為煤礦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既直接的提高了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間接的提高了煤礦的生產效益,從而保證了煤礦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曹繼明.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5:318.
[關鍵詞]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C9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134-01
一、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與應用的概述
所謂的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與應用,就是安裝機械、使用設備,進行維護更新,對設備進行改善,直到報廢這一系列的機械操作管理過程。在這一概念的綜述分析當中,體現出了三哥方面的含義,包括:業務、技術和經濟。但是操作起來,這項管理工作具有很強技術性。總而言之,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規范操作機械的方法,以保證設備高效、安全運行,從而為企業節省成本,增加效益。
二、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與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保證企業施工的正常開展
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就是保證企業施工的正常開展。在某種意義上說,施工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施工企業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倘若企業的機械設備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小則影響施工的進度,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大則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生產安全事故,對企業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形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做好企業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機械設備在自然力作用下的有形耗損;科學的機械設備應用,可以減少因機械設備再生產、使用過程中的磨損、采用更完善的機械設備而造成的各種損失。當然,在管理過程中,對機械設備的運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就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而做出相應的對策。因此在企業的成產中,除了人的首要作用外,對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和應用也要放在相當顯著的位置。只要機械設備的運作良好,企業的其他生產工作就很好開展了。
2、節省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效益
在企業的資金預算當中,為企業機械設備的預留資金約為十分之一以上。因此,強化對企業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可以有效地為企業節省成本,在生產成本上的勝出,就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優勢地位。同時,對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可以保證工程按質按量安全如期完成,以最科學的投入來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從而增加企業的收益。
三、如何做好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
1、對機械設備進行整體的備案管理
這種管理也叫做臺賬管理,在企業的內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臺賬管理制度,對各類設備和各種配套工具設施要建立起詳細的檔案信息,也就是對所有的機械設備和部件做好相應的編號和標識,使機械設備擁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這種備案管理的內容一定要做到詳細,內如可以列舉如下:生產廠家、出庫日期、購買使用時間、運行情況如何、主要性能的狀況、保養周期和故障情況等等。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的檢驗,一定要有一個詳實的記錄。備案管理的信息要一式四份,操作員、安全員、項目部和公司各執一份。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管理信息必須以動態的方式呈現,以便于相關人員的檢查。
2、積極觀測和監視設備的安全隱患
機器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安全隱患時有發生,因此要對機械設備的隱患作出相應的動態信息檢測,如若在管理的過程中發現安全隱患,就要通知技術人員及時排查,對于那些暫時不能整改的隱患,就要進行全程的安全監視,以便于掌握隱患的變化規律,監視其惡化的趨勢。在監視安全隱患的全過程中,一般要由相關的技術人員做指導,清除安全隱患的治理方案也是需要技術人員來專門制定。只有這樣,才能使安全隱患處于完全受控的狀態下,從而對極其設備的安全生產作出積極的保障,保證企業生產的正常運行。
3、對設備的完整與否和更新做準確的記錄
機械的正常運轉不僅僅依靠維修與護養這一方面,而且還在于那些舊設備的更新上。老化的設備不僅存在一些難以根除的安全隱患,而且還對能源的消耗產生極大的浪費,因此機械設備的更新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更新機械設備或者更新機械零部件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技術人員的安全。機械的零部件更新后,要保證設備的完整和正常運行,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那些缺少安全裝置和安全裝置不起作用的機械設備,一定要進行暫停使用甚至是永久性停止使用。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對于那些緊急開關或安全提示標識要禁止拆除。機械設備的周圍,在醒目的位置,要設立安全標志牌,以此來提醒人們注意安全和應該如何來應對突發的安全事故。
4、強化機械設備的自身安全管理
強化機械設備的自身安全管理,要建立并完善崗位責任制,要實行統一的規劃,要求專人負責,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相關人員要采取不間斷和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和審驗,當場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縮短安全隱患的存在時間。機械的操作和檢修人員要嚴格地執行“安全”原則,按照“三驗”制度來操作機械設備。在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三哥時段要保持應有的專注度,對機械設備做相關細致的檢查。同時對機械設備的保養要分為四個不同的級別,機長和機械操作人員要按時進行一級保養和小型機械的二級保養,定時派專業技術人員對機械設備進行三、四級的機械保養。
四、如何做好機械設備的科學應用
1、企業領導和員工要樹立起依靠設備競爭的意識
一個企業的實力分布有兩種,一種是軟實力,一種是硬實力。軟實力是指品牌力、人才資源力等非設備的因素。而硬實力則是指企業生產設備的配置與數量。企業的整體裝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業的整體實力,因此就要求領導和員工們樹立起依靠設備競爭的意識。企業領導要對如何科學合理應用機械設備予以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將這一點納入到企業的成產發展戰略當中,在企業領導的日常管理中,要特別注意到設備的保值率和增值率。在與員工的交流當知那個,一定要提及到關于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要保證機械設備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而且企業領導對機械設備的管理機構組織、現代化管理設備的使用、管理網絡建設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和保障。
2、強化對設備的經濟管理
對機械設備的經濟管理是起管理工作的根本,這就需要企業轉變陳舊的管理觀念,由以前的只重視純技術管理轉變到技術和經濟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將所有的設備資金帶活,做好設備的投資工作。例如,遇到設備的大規模的改造、維修、更新時,一定要先調查和分析其經濟效果,是否具有很好的經濟回報效益來判斷是否進行設備的改造工作。同時一定要將內部資金的流動狀態進行明了和嚴格的流動管理,從而使設備的購買資金情況做到盡可能的明朗。
3、加大對員工的技術培訓和人才培養
企業的發展必然會帶來設備的更新換代,新的設備會對員工的操作能力有新的要求,因此只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才能在企業的進步中保留下來。因此,企業要不斷的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能力,同時也要要求員工不斷地自我學習,使自身的綜合能力要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將自己培養成技術與經濟的復合型人才,來應對更高的挑戰。企業要定期地對員工進行知識技能培訓。這樣,在員工水平的提升的前提下,機械設備的使用就可以達到最大的效率。企業在經濟競爭中就會搶占有利地位。
結束語:
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在企業的生產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做好企業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不僅可以在施工過程中節省成本,增加收益,而且還可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帥玉兵.科學管理提高工程機械使用效益[J].建筑機械化,2007
關鍵詞: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應用
一、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與應用的概述
所謂的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與應用,就是安裝機械、使用設備,進行維護更新,對設備進行改善,直到報廢這一系列的機械操作管理過程。在這一概念的綜述分析當中,體現出了三哥方面的含義,包括:業務、技術和經濟。但是操作起來,這項管理工作具有很強技術性。總而言之,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規范操作機械的方法,以保證設備高效、安全運行,從而為企業節省成本,增加效益。
二、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與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保證企業施工的正常開展
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就是保證企業施工的正常開展。在某種意義上說,施工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施工企業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倘若企業的機械設備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小則影響施工的進度,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大則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生產安全事故,對企業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形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做好企業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機械設備在自然力作用下的有形耗損;科學的機械設備應用,可以減少因機械設備再生產、使用過程中的磨損、采用更完善的機械設備而造成的各種損失。當然,在管理過程中,對機械設備的運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就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而做出相應的對策。因此在企業的成產中,除了人的首要作用外,對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和應用也要放在相當顯著的位置。只要機械設備的運作良好,企業的其他生產工作就很好開展了。
2、節省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效益
在企業的資金預算當中,為企業機械設備的預留資金約為十分之一以上。因此,強化對企業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可以有效地為企業節省成本,在生產成本上的勝出,就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優勢地位。同時,對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可以保證工程按質按量安全如期完成,以最科學的投入來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從而增加企業的收益。
三、如何做好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
1、對機械設備進行整體的備案管理
這種管理也叫做臺賬管理,在企業的內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臺賬管理制度,對各類設備和各種配套工具設施要建立起詳細的檔案信息,也就是對所有的機械設備和部件做好相應的編號和標識,使機械設備擁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這種備案管理的內容一定要做到詳細,內如可以列舉如下:生產廠家、出庫日期、購買使用時間、運行情況如何、主要性能的狀況、保養周期和故障情況等等。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機械設備防護裝置的檢驗,一定要有一個詳實的記錄。備案管理的信息要一式四份,操作員、安全員、項目部和公司各執一份。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管理信息必須以動態的方式呈現,以便于相關人員的檢查。
2、積極觀測和監視設備的安全隱患
機器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安全隱患時有發生,因此要對機械設備的隱患作出相應的動態信息檢測,如若在管理的過程中發現安全隱患,就要通知技術人員及時排查,對于那些暫時不能整改的隱患,就要進行全程的安全監視,以便于掌握隱患的變化規律,監視其惡化的趨勢。在監視安全隱患的全過程中,一般要由相關的技術人員做指導,清除安全隱患的治理方案也是需要技術人員來專門制定。只有這樣,才能使安全隱患處于完全受控的狀態下,從而對極其設備的安全生產作出積極的保障,保證企業生產的正常運行。
3、對設備的完整與否和更新做準確的記錄
機械的正常運轉不僅僅依靠維修與護養這一方面,而且還在于那些舊設備的更新上。老化的設備不僅存在一些難以根除的安全隱患,而且還對能源的消耗產生極大的浪費,因此機械設備的更新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更新機械設備或者更新機械零部件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技術人員的安全。機械的零部件更新后,要保證設備的完整和正常運行,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那些缺少安全裝置和安全裝置不起作用的機械設備,一定要進行暫停使用甚至是永久性停止使用。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對于那些緊急開關或安全提示標識要禁止拆除。機械設備的周圍,在醒目的位置,要設立安全標志牌,以此來提醒人們注意安全和應該如何來應對突發的安全事故。
4、強化機械設備的自身安全管理
強化機械設備的自身安全管理,要建立并完善崗位責任制,要實行統一的規劃,要求專人負責,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相關人員要采取不間斷和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和審驗,當場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縮短安全隱患的存在時間。機械的操作和檢修人員要嚴格地執行“安全”原則,按照“三驗”制度來操作機械設備。在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三哥時段要保持應有的專注度,對機械設備做相關細致的檢查。同時對機械設備的保養要分為四個不同的級別,機長和機械操作人員要按時進行一級保養和小型機械的二級保養,定時派專業技術人員對機械設備進行三、四級的機械保養。
四、如何做好機械設備的科學應用
1、企業領導和員工要樹立起依靠設備競爭的意識
一個企業的實力分布有兩種,一種是軟實力,一種是硬實力。軟實力是指品牌力、人才資源力等非設備的因素。而硬實力則是指企業生產設備的配置與數量。企業的整體裝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業的整體實力,因此就要求領導和員工們樹立起依靠設備競爭的意識。企業領導要對如何科學合理應用機械設備予以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將這一點納入到企業的成產發展戰略當中,在企業領導的日常管理中,要特別注意到設備的保值率和增值率。在與員工的交流當知那個,一定要提及到關于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要保證機械設備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而且企業領導對機械設備的管理機構組織、現代化管理設備的使用、管理網絡建設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和保障。
2、強化對設備的經濟管理
對機械設備的經濟管理是起管理工作的根本,這就需要企業轉變陳舊的管理觀念,由以前的只重視純技術管理轉變到技術和經濟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將所有的設備資金帶活,做好設備的投資工作。例如,遇到設備的大規模的改造、維修、更新時,一定要先調查和分析其經濟效果,是否具有很好的經濟回報效益來判斷是否進行設備的改造工作。同時一定要將內部資金的流動狀態進行明了和嚴格的流動管理,從而使設備的購買資金情況做到盡可能的明朗。
3、加大對員工的技術培訓和人才培養
企業的發展必然會帶來設備的更新換代,新的設備會對員工的操作能力有新的要求,因此只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才能在企業的進步中保留下來。因此,企業要不斷的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能力,同時也要要求員工不斷地自我學習,使自身的綜合能力要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將自己培養成技術與經濟的復合型人才,來應對更高的挑戰。企業要定期地對員工進行知識技能培訓。這樣,在員工水平的提升的前提下,機械設備的使用就可以達到最大的效率。企業在經濟競爭中就會搶占有利地位。
結語:
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在企業的生產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做好企業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應用,不僅可以在施工過程中節省成本,增加收益,而且還可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帥玉兵.科學管理提高工程機械使用效益[J].建筑機械化,2007.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科學有效應對我市物業管理區域可能出現的安全突發事件,規范應急處置工作,切實消除我市物業管理區域安全隱患,保障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共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山東省物業管理條例》、《青島市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
1.3編制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市物業管理區域內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1.4編制工作原則
1.4.1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安全事件發生后,在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實行區(市)管理制,建立靈活快速、功能全面的預警和應急反應機制。
1.4.2以人為本,依法規范。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應急預案要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要與相關政策相銜接,要依法行政,依法實施應急預案。
1.4.3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各物業服務企業應當落實預防為主的思想,樹立常備不懈的觀念,經常性地做好應對安全事件發生的思想、預案、機制和工作等方面的準備。建立安全應急處置專業小組,加強管理人員安全方面工作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企業員工、小區居民進行安全應急演練。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指揮機構
按照安全應急工作的需要,成立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市物業辦主任擔任組長,組員由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組成。
2.2工作機構
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物業辦,主任張宣文,常務副主任王西濤。辦公室職責:統一協調全市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督查工作,對重點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組織召開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及時部署上級有關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相關文件的傳達;及時向上級機關報送相關重(第一范文站)大事項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情況;其它內部工作事項的通知、協調等工作。
2.3成員單位及職責
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成立相應組織機構,確立專門辦事機構、專職工作人員,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明確職責分工,認真組織督促、落實安全工作,及時處理解決安全工作中的問題,強化工作措施,加強安全檢查工作的監督和檢查工作。
2.4督察長效機制
由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抽調精通業務、責任心強的1-2名工作人員,組成2個督導組,定期對各區(市)的安全工作進行指導、督察,并提出指導意見。各區(市)物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成立相應檢查小組,對轄區內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督察,并將檢查情況整理匯總及時上報。
2.5信息報送和處理
2.5.1各區(市)物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建立安全事件信息快速報送制度。制定應急值守制度、應急報告制度和應急舉報制度,及時準確的向有關部門報送信息。
2.5.2各區(市)物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有關規定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有關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或完成情況。
2.5.3在安全事件應急處置中,相關單位應當實行24小時值班,隨時通報情況,及時、準確反饋信息。
2.5.4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匯總各類安全信息,經過分析研究后,及時通報相關單位。
2.6指揮和協調
2.6.1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政令暢通。屬于跨區域的協調工作,由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揮。
2.6.2應急預案啟動后,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協調本區域內的物業服務企業,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落實相關安全工作。
3.重點區域和部位的安全工作
3.1物業管理區域的高層建筑、商場、寫字樓的各種設備設施,如配電室、泵房、中央空調機房、發電機房、電梯機房等存在的設施缺損和因不能使用所造成的安全隱患。
3.2物業管理區域內違章建筑、違章搭蓋占用防火間距、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安全隱患,物業管理區域內出租房屋、沿街店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建筑周圍空中和地面設置影響應急車輛通行的安全隱患。
3.3物業管理區域內應急設施的整治,設施無法正常使用或因被偷盜等原因缺損造成的安全隱患。
3.4物業管理區域內停車場因車輛集中停放造成的安全隱患,以及停車場內因缺損或不能使用的應急設施造成的安全隱患。
3.5物業管理區域內存在集生產、銷售、儲存、居住為一體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和小商場、小餐飲場所、小旅館、小歌舞娛樂、小網吧、小美容洗浴、小學校(幼兒園)、小醫院(診所)、小生產加工企業這些“九小場所”,以及擅自改變建筑使用功能的倉庫、勞動密集生產車間、員工集體宿舍集生產、銷售、居住為一體的建筑物的安全隱患。
3.6物業管理區域內存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生產、儲存、經營場所存在的安全隱患。
4.安全工作完善事項
4.1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對公共區域安全防范的重點部位設置警示標識,可能引發人身傷亡事故的部位或場所要設置統一規范、文明禮貌且醒目的警示標識,告示注意事項,明確禁止行為。
4.2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對業主的自我檢查防范予以告示,提醒業主對雨蓬、花架、曬衣架、空調室外機架和陽臺扶手等部位擺放花盆、吊掛雜物等行為,強化自我安全防范意識。
4.3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加強對公共區域安全防范重點部位的日常巡查,加強對管理區域內的消防設施及公共設施設備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紀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不留隱患。涉及到房屋安全、筑漏修繕的,必須進行回訪,增強安全系數。
4.4物業服務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公共區域安全防范預案,要對安全防范應急預案進行全面檢查、調整完善,明確安全防范應急處理程序。
4.5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嚴格按照市政府的有關規定,對已制定的惡劣天氣安全防范應急預案,加強執行力度,強化值班制度,凡遇惡劣天氣,要立即行動,按照責任分工和要求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4.6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對物業管理區域出入口實行定時值班和巡查,推行24小時安全防范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小區要嚴格按照標準落實客人、車輛出入登記制度,并確保小區內車輛停放有序。
4.7物業服務企業應加大對小區安全防范的投入,提高技術防范水平。對已實施樓宇對講、電控防盜、家庭防盜報警、小區重點部位監控等技防工程的應加強維護。
5.緊急處置
各物業服務企業應高度重視物業管理安全工作,把做好安全工作提高到事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來認識。加強檢查、監督、落實小區的安全工作。物業企業負責人作為管理小區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把安全工作提到當前企業的頭等大事來抓。如有安全問題發生,應在第一時間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并及時趕到現場解決處理。
6.后果評估
6.1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完畢后,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要查明導致引發安全事件的原因。屬責任事故的,要查明責任人及各自責任的大小,并擬寫調查報告及時報送相關部門。
6.2通過總結,找出預警和處置環節中的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應急機構,提高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升管理水平,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7.監督管理
7.1預案演練
各物業服務企業每年應組織一至兩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演練前要明確演練的內容和目標,制定周密的演練計劃。對參與演練的人員要進行安全教育并落實安全措施。演練范圍內要設置明顯的標識并事先通知演練范圍內的人員。演練后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并作好總結。
7.2宣傳
各物業服務企業要充分利用板報、宣傳欄和社區刊物等宣傳途徑在小區內積極開展安全知識專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努力營造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
7.3獎勵和責任
7.3.1對在安全應急處置工作中做出特殊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并給予表彰。
7.3.2對不服從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調遣,,失職、瀆職的、延誤時機造成損失的單位或個人,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4監督檢查
7.4.1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應每月指派專人對轄區內物業管理區域進行安全檢查,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責令整改。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將定期組織全市范圍的安全隱患巡查工作,對于整改不利,存在問題較為嚴重的物業服務企業將予以嚴肅處理,并將其違規行為記入物業服務企業信用檔案。
7.4.2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同有關行政部門對本預案進行監督檢查,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8.預案更新
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有關法律、法規修改情況,對本預案及時進行修改、完善。
9.預案實施時間
關鍵詞:護理安全干預機制;手術室;安全管理
手術作為一種臨床診療與搶救的有效方式,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患者的治療之中,作為一種應激源往往會使得患者產生較為明顯的應激反應[1],并出現緊張以及畏懼等不良心理,引起患者生命體征與情緒不斷產生變化,甚至會影響麻醉以及手術的正常運行。本研究主要將護理安全干預機制用于手術室安全管理之中,獲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0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50例手術患者及本科室的2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本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4~76歲,平均(45.97±5.86)歲;疾病類型為:頭顱外傷12例,急性闌尾炎8例,急性膽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膽結石4例,腎結石5例,其他類型疾病11例。護士組中,年齡20~33歲,平均(28.79±5.55)歲;學歷分布:中專(包括職業高中)8例,大專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
1.2方法 ①對外界環境的風險管理。首先,手術室應該有合理而又科學的布局。手術室分為限制區、非限制區、半限制區。要求溫濕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即溫度在22~25℃;相對濕度45%RH~60%RH。一個安全又舒適環境下進行手術治療對操作者和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應該加強手術室電氣設備的維護。其中包括手術床、無影燈、凈化層流設備、電刀、顯微鏡等大型儀器設備,這些設備良好運轉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方面之一,目的是為了防止這些設備受到損毀。②加強患者的風險管理。首先,防止接錯患者。巡回護士到病房接患者時,持患者手術安全核查單與病房護士和患者家屬三方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手術名稱以及手術部位和側別等信息,待患者被護士接入指定的術間后,由該手術室巡回護士與麻醉醫生重新核對患者的各項資料或信息。
1.3生存質量評價標準 本研究中使用的生存質量評價標準主要對如下幾點內容進行評價,即:患者的自覺癥狀、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心理情緒狀態以及軀體生理功能狀態等,總分為144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文數據加以統計及分析。
2結果
2.1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實施前后手術室風險發生率對比 見表1。
2.2 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實施前后醫護滿意度及院內感染率對比 實施前患者滿意度、院內感染及醫生滿意度分別為82.00%、10.00%及70.00%,實施后分別為98.00%、0%及100.00%,三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別為3.920、6.278、7.029;P分別為0.041、0.032及0.027)
2.3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實施前后患者生存質量對比 見表2。
注:與實施前相比,**P=0.0078,t=12.039
3討論
風險管理是在醫療過程中,由于醫療護理風險的存在,使其與護理制度、紀律性,護理設施、護患溝通等問題密切相關。手術室風險管理是通過對其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鑒別、評估和預防,從而減少風險因素對患者造成的意外傷害。將護理安全干預機制用于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之中,效果顯著:①大大地增強了主動服務意識。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推行已有數年的時間,通過我們的不斷堅持、監督以及方法改進,將"無縫隙護理"的理念滲透至護理管理的每一個角落,手術室護士增強了主動服務意識,從而減少護理風險事故發生。②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及專業素質。術前器械物資準備更加地充分,滿足手術所需,確保手術能夠順利地進行。我們積極地轉變觀念,逐漸從被動轉為主動,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專業理論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及普及。
【關鍵詞】消防 安全管理 物聯網技術 信息化應用
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信息的智能收集與傳遞,不僅可以降低人為誤操作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可以提高消防工作效率,阻止火勢的蔓延,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消防信息化建設,就要在消防工作中利用物聯網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
1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之上研發的一種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由于我國對物聯網技術的研究較早,目前,物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極大程度的促進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物聯網技術的技術核心是將網絡技術做了延伸和擴展,將移動終端設備與互聯網相連接,如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儀等,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實現信息的交換,達到智能監控與管理的目的,運營模式有M2M、SaaS等。
物聯網以其智能化以及優越性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尤其針對于高層建筑、高鐵、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有著更大的意義,更大的責任,只有加強消防信息化建設,才能有效的保障社會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物聯網在消防信息化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感知功能與傳輸功能上,通過手持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來實現智能的感知功能,通過無線網絡實現信息的傳輸功能,最終作用于消防系統中,另外,物聯網技術還可以應用于消防事業管理,將數據導入到消防檔案系統中,實現統一管理與消防的合理調度。
2 物聯網技術在消防信息化領域中的應用
2.1 更新基礎數據庫
數據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數據不僅可以幫助系統做出正確、科學的分析,同時也能夠提高數據的利用率,但是我國目前的消防信息系統數據過于陳舊,資源利用率不高,在資源共享方面難以提供全面的數據,極大程度的限制了我國消防信息化的進程,因此,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消防信息化領域中,能夠有效的對數據進行錄入與分析,區別于過去數據單獨錄入存在重復率極高的弊端,物聯網能夠實現數據的平移,達到資源有效整合的目的,消防信息化領域中,將滅火救援、隊伍整改以及后勤保障串聯在一起,實現統一管理,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將消防指揮中心與客戶終端相連,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及時的采取正確的滅火措施,疏散人群,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另外通過為消防人員配置移動終端設備,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消防事業的發展。
2.2 實現消防車輛智能調度
在滅火過程中,對消防車輛、消防員和滅火藥劑的調度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效的調度能夠幫助消防隊員及時的采取滅火措施,在火勢尚能控制時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消防的調度中,通過RFID技術與消防車輛的水泵與發動機相連,能夠在滅火過程中,對于消防車的水量以及發動機狀態做到實時的了解,便于消防指揮中心的指揮工作,通過物聯網技術,將數據進行智能收集與傳遞,此過程不依賴于人工操作,不僅能夠避免在數據收集與傳遞中的人工誤操作,同時也大大節約了溝通的時間,數據可以直接在PDA或消防指揮系統中顯示,為消防指揮中心制定出正確的滅火方案贏得了時間。
2.3 提高消防工作人員的安全保障
火災現場情況復雜,尤其是在高層或地下建筑環境中,人員密集,疏散空間狹小,使得消防人員的危險系數增大,特殊的環境也加大了滅火救援的難度,因此,將物聯網技術與消防員相連,在消防防護服中安裝芯片,如濕度探測器等傳感設備將每一名消防員的基本信息通過網絡反映到消防指揮系統中,不僅可以使指揮員識別出火災現場的溫度、濕度以及有害氣體的濃度,從而及時調整滅火方案,另外移動終端設備還會反映出消防員的身體狀況,使指揮員及時下達撤離命令,有效的規避風險,保障消防員的安全。
2.4 實現消防設施的動態管理
消防設施主要是指自動化滅火設施、滅火器、消防水源等等。目前我國消防部隊尚沒有對消防設施采用統一的管理,自動化滅火設施等是阻止火災蔓延最為有效的途徑,尤其在消防救援力量未趕到火災現場時,自動化滅火設施的合理使用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消防水源是滅火救援的基礎設施之一,合理的利用可以達到最大的滅火效果,因此,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消防信息化領域中,通過在消防設施中安裝GPS芯片合一實時了解消防設備的位置,通過安裝RFID芯片,能夠是實時了解消防設備的使用情況,便于統一管理和調度。
3 結語
綜上所述,物聯網技術在消防信息化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更新基礎數據庫、實現消防車輛智能調度、提高消防工作人員的安全保障同時也能夠實現消防設施的動態管理,不僅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社會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極大促進了我國消防事業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段祥永.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技術在消防指揮中心指揮平臺和信息管理系統的實踐與運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01(16):105-106.
[2]李惠菁,大校.以信息化為主導以“智慧消防”為推手全面提升上海消防工作和部隊建設水平[J].新安全東方消防,2014,02(04):34-38.
[3]杜b,王聚全.基于物網的消防車輛信息動態監控系統研究與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03(0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