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投資公司工作要點范文

    投資公司工作要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投資公司工作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投資公司工作要點范文

    能不能把工作匯報做好,會直接影響到老板對你一年工作下來的認可度和來年給予的支持,很多人都是敗在一個匯報上面。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理財投資公司年度總結,請笑納!

    理財投資公司年度總結

    一、迅速按《__省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準備好相關資料,爭取盡早到省金融辦把經營許可證辦下來。

    二、加強與銀行溝通,選定合作銀行,簡化貸款手續,充分發揮擔保公司的作用。先由單一合作銀行再向多家合作銀行發展,推進與金融機構合作機制與信息溝通機制的形成,積極落實“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和進行適當的利率調整,從而建立公平合理的協作關系,為企業融資牽線搭橋。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

    第一、開展中小企業資信評估。深入企業了解其財務、生產、銷售等情況,通過查詢收集企業的具體信息,由企業申報資金需求,將征集的信息統一提交管委會,評審。

    第二,建立中小企業動態信用信息數據庫。對所有評定等級的中小企業建立信用信息庫,包含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法定代表人、注冊資產、經營范圍、納稅額度等信息,在湘東政務網站公布,提供可供查詢的開放式渠道。

    第三,建立企業的守信褒揚與失信懲戒機制。企業的信用與擔保機構和銀行的業務相銜接,對資信等級高的中小企業,登記審核機構應簡化年檢手續,逐步實行備案制;對于失信企業,將其打入各種融資方式的黑名單,使其被市場自動淘汰,或者促其強化信用觀念、履約守信。

    理財投資公司年度總結

    一、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絡、溝通、協作。

    1.加強金融經濟的信息互通。區金融辦依每月及時把錫山的經濟發展及企業的動態信息情況以及我區年銷售1億以下的中小企業基本情況及時向銀行傳遞,以供銀行發展信貸業務作參考性的基礎資料;同時積極為銀企合作發展做好銀行與企業的溝通工作,給予相關銀行必要的支持與幫助,極大地改善和提升我區金融環境。

    2.組織駐區行長聯席會議。為充分發揮每季一次的行長聯席會議作用,做好銀、政、企的合作對接,一是向各銀行通報全區經濟運行情況,并把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以及我區擬上市改制的企業名單向各銀行作了推薦介紹;二是共商《區201_年度金融工作要點》的主要工作。三是積極把我區投資項目及進展情況積極提供給各銀行。

    二、銀政企合作機制有效加強。

    1、銀企對接活動取得實效。今年以來,針對當前企業急需融資的問題,區金融辦牽頭建立企業融資聯動機制,形成條塊結合、快速反映、即時協調解決單個企業融資困難的綠色通道,建立了企業融資服務工作機制,搭建起“銀政企”合作的新平臺。積極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金融推介授信活動,進一步促進銀企合作,今年以來,分三批累計為37家企業落實新增授信13.762億元:

    第一批:為無錫圣貝爾機電有限公司等4戶“三有一缺”(有市場、有效益、有信譽、缺資金)中小企業三月初解決落實新增授信1.1億元。

    第二批:三月份在了解到大東格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13家急需融資的中小企業、重點企業(項目)后,區金融辦通過多方溝通銜接,有效解決無錫東方國際輕紡集團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等5戶企業的資金需求,落實新增授信金額1.06億元。

    第三批:在前兩次的基礎上,再次對我區企業融資需求情況進行了認真的摸底調查,并向中國人民銀行無錫市中心支行推介了40家“三有一缺”企業,經過市區14家金融機構的實地調查和信貸審查,其中,無錫力揚纖維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于九月底獲得了銀行11.602億元的授信額度。

    2、“銀政農”共建活動深入推進。為解決我區“三農”發展資金難題,提高金融支農的創新能力。根據駐區農業銀行、錫州農商行及郵政儲蓄銀行推行小額、簡便的涉農信貸特點,我區農辦、發改局、農林局和上述三家銀行積極推行“銀政農”共建活動,把我區有融資需求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戶的名單進行了調查摸底。排查出我區有融資需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農業企業5家,種養殖戶53家,并向銀行作了積極的推介。目前,共有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農業企業,家種養殖戶與錫州農商行達成了貸款意向1411萬元。其中:羊尖鎮水產專業合作社50萬、綠羊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500萬、嚴家橋水產專業合作社100萬、新峰苗木專業合作社100萬、綠羊溫泉農場500萬、綠羊園林有限公司100萬、羊尖花卉園藝場50萬、蝦蟹養殖專業戶5萬、水產養殖專業戶3萬、蔬菜養殖專業戶3萬。農業銀行向東亭農戶發放惠農卡5000余張,郵政儲蓄銀行發放農業貸款500萬元。

    三、企業信貸危機協調機制有效構建。

    1、動態掌握我區授信企業的信貸綜合情況。為真實反映我區信貸企業的綜合情況,區金融辦加強與銀行之間的信息溝通,每個季度對我區授信企業的信貸情況及時進行匯總,全面掌握情況。對我區部分經營狀況不穩定的信貸企業加強預警,重點關注。

    2、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聯絡員周報制度。為切實維護地區經濟和金融穩定,建立了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聯絡員周報制度,由開發區、各鎮(街道)對轄區內可能或已經出現并引發區域金融運行不穩定的有關事項,包括企業信貸突發事件、企業逃廢債、非法集資、集體退保、理財產品大額虧損引發群體性投訴等情況,密切監控并及時匯總上報,力求在第一時間掌握動態情況,積極采取措施。

    3、做好區域內企業信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協調工作。協調神羊集團貸款事宜。對神羊集團及下屬貸款企業提出暫停付息的申請,我區加強與市金融辦、銀監會、人民銀行以及債權銀行的協調溝通,配合牽頭銀行組織神羊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債權銀行協調會議,充分商討神羊集團目前面臨的市場、資金和債務問題,為其他企業重組和恢復生產贏得時間,為下一階段工作奠定基礎。協調明

    特化纖貸款擔保事宜。我區自6月份接到華夏銀行懇請錫山區人民政府協調“無錫市中億化纖有限公司”銀行貸款外部擔保的函后,區金融辦積極做好協調工作,加強與市銀監局、相關鎮政府、信貸企業、關聯企業、擔保企業等的溝通協調,取得了較為圓滿的成效。同時,對雙益紡織因受明特擔保影響貸款被壓縮,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及時向市銀監分局協調交流,由銀監分局出面做好農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的工作,使雙益紡織的貸款維持現狀而不受壓縮。通過總結我區神羊集團、明特化纖集團財務危機經驗,建立了企業信貸突發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明確了處理信貸突發事件的責任主體、程序和措施等,為實現區域金融安全提供機制保障。

    四、農村小額貸款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由我區紅豆集團作為牽頭股東組建的阿福小額貸款公司自4月份正式開業運營以來,已累計發放貸款1.61億元,其中小企業貸款1.1億元,農戶及農業經濟組織貸款4575萬元。另外,根據省、市金融工作辦公室根據小額貸款試點工作安排,我區雅迪科技有限公司順利通過市農村小額貸款組織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嚴格評標,于九月份中標組建我區小額貸款公司的資格,經上報省農村小額貸款組織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通過,于十一月三日正式批復同意籌建無錫市錫山裕民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一個多月的籌備,12月份已通過省金融的開業驗收,至此,我區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增至2家。另外,我區東方鋼材城也通過評標,上報省金融辦審核報批通過,正在籌建中。

    五、加強對金融政策的推介宣傳。

    前期主要針對擔保業務方面的有關政策、農村金融組織機構的組建(如小額貸款公司、財務公司、典當等)相關的組織優惠政策和業務上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的收集歸類,并加強與這些機構的對接。

    同時,根據近期無錫市出臺《關于幫助企業解決續貸過程中暫時性資金困難的意見》,以解決中小企業續貸過程中出現的“資金真空”難題,被稱為“過橋資金”。以及無錫人行今年初動員各商業銀行研究、制定并報請市政府出臺相關規定,大幅降低相關收費標準,通過公推票選方式,確定16家企業房地產評估報告通用評估機構。今后這些通用評估機構所出具的評估報告,將被錫城所有銀行認可的相關精神通過各種渠道向基層進行宣傳。

    理財投資公司年度總結

    今年以來,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存款競爭日趨白熱化,尤其是進入二季度以來,工商銀行長治分行儲蓄存款呈現持續大幅波動的不穩定態勢,穩存增存壓力較大。對此,長治分行多措并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下半年實現儲蓄存款余額和增量同業占比穩中有升。

    一、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力求完成保底任務。將儲蓄存款的穩定持續增長作為日常工作來抓,緊緊圍繞發展中高端客戶的經營思路,努力拓展客戶規模,優化客戶結構,提高重點業務客戶滲透率,促進個人客戶資產穩定增長,在確保一季末儲蓄存款余額的基礎上做好穩存增存工作。

    二、加大私人銀行客戶拓展力度,全面落實“一行一季一戶”的工作要求。中高端客戶競爭是我行確定的201_年四項重點工作之一,對此,要求各支行務必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增強高端客戶競爭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一是要認真落實高端客戶發展規劃,充分運用高端客戶維護、拓展專項激勵機制和政策,推進全行中高端客戶快速發展。二是做好存量客戶的服務與維護工作。目前,全行已基本完成存量私人銀行客戶的簽約工作,要求各支行要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及時了解產品發行、客戶活動等信息,同時還要加大私人銀行專屬產品配備力度,通過產品穩固客戶,防止出現客戶資產下降的情況。三是積極捕捉市場信息,抓好私人銀行客戶的規模擴張。以“煤炭資源整合、上市及擬上市企業高管、中小企業主和私營業主、第三方存管、房地產商”五大板塊為重點,實施名單制管理和維護,加大高凈值客戶拓展力度。

    三、全力維護和發展財富客戶,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一是以全行開展的“大學習、大聯動、大營銷”活動為契機,持續快速推進優質企事業單位工資業務發展,帶動財富客戶數量和資產的增長。二是要深入挖掘存量潛力客戶,確定發展目標,努力將其培育發展成我行財富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三是加強前臺柜員和客戶經理的客戶推薦對接工作,采勸接對子”的方式,前臺柜員發現的目標客戶要及時有效地推薦給客戶經理做營銷和后續維護,確保客戶資源不丟失,不外流。

    四、發揮理財產品與儲蓄存款的互動作用,實現二者同步協調發展。一是大力營銷保本理財產品,將其作為理財產品重中之重進行全力營銷,在增加理財產品余額的同時增加儲蓄存款余額,實現二者同步發展。二是要提前做好月末、季末和年末到期理財產品的銜接和存款轉化工作。三是全力營銷理財產品的同時,要積極挖轉他行客戶和他行資產,穩定本行儲蓄存款余額,避免出現此增彼減的情況。

    第2篇:投資公司工作要點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建設

    一、產業集群的界定與研究現狀

    中文的集群一詞來源于英文的cluster。根據牛津詞典(1979年)的解釋,集群(cluster)是一組在一起發育的相似的事物。[1]美國商學院波特教授在1990年《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正式提出產業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s)概念。波特認為:產業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內互相聯系的、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機構的集合(邁克爾·波特, 2003)。集群中的企業之間并不是簡單的扎堆,它們往往聯系密切(如投入產出聯系、遷回生產方式聯系等等),并能夠產生聯合行動效應,一些相關支撐機構在此也得到有效集聚。

    胡瓏瑛、蔣樟生(2007)認為,產業集聚是一個含有各種企業網絡協作活動的龐大復雜系統。[2]為了使產業集聚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他把分形理論應用于產業集聚的研究和實踐,分析產業集聚的分形特征,建立基于分形維數的產業集聚規模結構評價模型,定量分析產業集聚區內的大、中、小企業規模結構,拓展產業集聚的研究視角。

    方慧姝、吳永林(2007)認為,產業集聚作為產業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地緣現象,是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3]并就高技術產業集聚現象,提出并構造了高技術產業集群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對我國28個省市的高技術產業集群度進行評價,并據此提出了建議。

    呂靖燁(2007)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的特點進行了剖析,闡述了在信息時代這種新型的產業聚集帶來的經濟效應,[4]并指出要發展我國的高科技產業,就必須充分利用這種優勢。

    劉愛雄(2008)在剖析了產業集聚中技術創新擴散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產業集聚中技術創新擴散的特征,構建了以定量指標為主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AHP法確定指標權重,試圖為分析產業集聚中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果提供一種方法。[5]吳歆、方志耕、阮愛清(2007)針對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競爭力之間相互存在著聯系和影響,基于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動態競爭力的概念并測算了江蘇、上海、廣東和浙江的競爭力,然后利用產業集聚的概念測算了這四省市的綜合產業集聚度。運用灰色關聯理論,研究了二者之間的關聯度,并對上述四省市產業集聚與區域競爭力關聯度進行測算,得到江蘇的產業集聚度變化與區域經濟競爭力變化之間存在很大的相關性,江蘇產業集聚與競爭力的關聯度為0. 827,[6]大于廣東、上海和浙江。

    高鴻鷹、武康平(2007)從城市集聚效應的視角,分析我國城市規模分布的結構性變化機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包含集聚效應在內的城市總量生產函數計量經濟模型,然后應用OLS方法估算[7]我國不同規模等級城市的平均集聚效應指數和平均集聚效率指數,并對比分析它對城市規模分布變化的影響,研究實證結果表明,平均集聚效率指數的高低與城市規模分布比重的增減相一致。

    綜上所述,中外專家學者從理論和區域經濟的角度,對產業集聚、產業集群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本文在此基礎上針對我省產業集群的實踐,以深入調研和統計實證為第一手資料做一些分析和研究,以推動我省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

    二、我省中小企業產業集聚、集群現狀———以泰安市高新區中小企業為例

    1.我省產業集群現狀

    近年來,我省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等七大產業鏈為軸心,以骨干企業、大型市場為依托,大力調整產業布局,不斷強化產業集群的承載力,產業集群建設已成為我省發展區域經濟的重要產業組織形式。

    從1993年開始,我省每年都拿出500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產業集群發展。據省中小企業辦公室提供的數字顯示, 2005年、2006年全省已經形成銷售收入過5億元的產業集群121個,包含企業6. 6萬家,從業人員360多萬人,其中過10億元的產業集群有90個、過50億元的22個、過100億元的9個,年總營業收入達4200億元。集群效應也大大提升了山東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2005年全省中小企業實繳稅金突破1141億元,占全省稅收總額的55%。2006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實繳稅金563億元,增幅高達41%以上。2007年,全省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達到245家,過50億元的達到39家,過100億元的達到13家。2008年,全省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產業集群已經發展到269個,其中100億元以上的47個,從業人員476萬人,實現營業收入12708億元,利稅1212億元。

    我省政府2008年8月出臺《關于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中表明,在2010年之前,我省將著力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及家電、紡織服裝、化工醫藥、食品和農產品加工、建材六大產業中培育出300個營業收入過10億元、100個營業收入過50億元、50個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2009年我省中小企業工作要點第五點提出:我省2009年力爭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產業集群發展到280個、過50億元95個、過100億元50個。目前這些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2.泰安市高新技術區企業積聚現狀分析

    2009年我們對泰安市高新技術區的產業集聚情況進行了調查,并任意抽取一家企業與全區企業總量進行統計分析,用以考察單個企業的發展是否受到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為泰安市高新技術區每個產業的企業數量較少,并且企業分布又不太集中,所以,這里把全區企業總量近似看成每個產業的企業總量。

    (1)建材行業的集聚效果

    選擇泰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例子進行說明,數據來源是2008~2009年度的24個月度主營業務收入的時間序列(表1)。

    表1 2008~2009年月度主營業務收入一覽表序號園區總量(X)泰山集團(Y)泰安五岳汽車(Z)備注1 564852. 6667 960 202382 282426. 3333 480 101193 663019 3740 461624 913200 4574 510615 432038 4171 477266 873229 3084 861737 806766 2682 417108 841270 2492 333929 842697 1910 3817910 773754 1737 4184911 876482 589 5507512 1136363 1505 4754213 823429 1286 5677314 411714 643 2838615 832258 4261 4369816 874838 4142 6964417 1115294 4439 4273018 1188665 5198 4600719 995141 971 5660920 966619 487 5468221 1024414 1316 5532822 1072909 1662 3166423 1213413 3330 8462524 1176123 2867 55568

    很顯然,兩個序列均為非平穩序列。

    在2008~2009年度,泰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于全區總量的月度相關系數為0. 2768。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下,兩者存在協整關系.

    再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下(表3):表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Null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Y does notGrangerCause X 22 0. 01782 0. 98236X does notGrangerCauseY 3. 44832 0. 05533

    其中,X表示園區總量的月度序列,Y表示泰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月度序列。結果顯示, X是Y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即泰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受整個園區總量的影響,這說明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是存在的。

    可建立起回歸方程:

    ΔYt=-5.146+0.0034ΔXt-0.436et-1

    (-0.021) (3.365) (-2.578)R2=0.468 DW=1.810(2)工程機械行業的集聚效果選擇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泰安五岳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作為例子進行說明,并用2008~2009年度的24個月度主營業務收入時間序列。

    在2008~2009年度,泰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于全區總量的月度相關系數為0. 5451。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下,兩者存在協整關系(表4)。

    表4協整檢驗結果

    Unrestricted Cointegration RankTest(Trace)Hypothesized Trace 0. 05No. ofCE(s) Eigenvalue Statistic CriticalValueNone* 0. 508111 22. 48751 15. 49471Atmost1* 0. 268500 6. 878475 3. 841466

    Trace test indicates 2 cointegrating eqn(s) at the 0. 05 level* denotes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at the 0. 05 level**MacKinnon-Haug-Michelis (1999) p-values再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下(表5):表5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Null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X does notGrangerCause Z 22 0. 16960 0. 84541Z does notGrangerCauseX 0 . 00221 0. 99780

    其中,X表示園區總量的月度序列,Y表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泰安五岳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的月度序列。結果顯示,X是Y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即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泰安五岳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受整個園區總量的影響,這說明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是存在的。

    可建立起回歸方程:

    ΔZt=1672.32+0.052ΔXt-0.995et-1

    (3360.654) (0.014) (0.227)R2=0.576 DW=2.018三、我省中小企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就總體而言,我省多數地區中小企業存在地域空間上聚集程度不高、產業關聯度不強、專業化分工不細、信息與知識交流較少、企業自我衍生能力較弱、產業集群數量少、規模小、自主品牌和創新能力缺乏等問題。

    1.產業集聚集群復雜、混亂。由于中小企業產業類型、企業規模、技術水平、管理目標和管理方式不同的影響,使中小企業產業集聚集群基本處于自發階段,比較復雜和混亂,普遍存在著各自為政、追求小而全、忽視市場細分、行業細分的傾向,影響了集聚地區域聯合與協作優勢的發揮。

    2.產業集群內企業布局分散、規模小、數量少。

    目前,我省產業集群多數仍處在成長發育階段,主要表現在產業聚集度不高、企業布局分散、規模小、數量少,與廣東、浙江等先進地區相比有一定差距。

    3.產業集群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專業化分工協作不強。我省中小企業的產業集群大多數是從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產業進入門檻較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跟風仿效者多,技術創新者少,低水平重復建設與無序競爭現象突出;集群內的企業缺乏集體行動規則和規范,企業間缺乏必然的產業聯系,難以形成能夠推動企業有效互動和相互促進的公共機制;

    產業鏈條不完整,上下游企業關聯度低,集群內部缺乏細致的專業化分工,集群整體機制欠缺等;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次、老品種、粗加工階段,直接影響了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升級。

    4.產業集群內缺乏完善的社會化中介服務機構。服務體系不健全,沒有充分發揮各種行業協會、聯盟、商會、中介機構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對產業集群的服務作用。產業集群普遍缺少資產評估、項目咨詢、人才培訓、信息網絡、產品檢測、物流配送、物業管理等服務組織,現有中介組織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滿足不了產業集群發展的需要,這些直接制約了產業集群的發展,致使上、中、下游產品配套的產業鏈條難以形成,產業特色和產業集群效應不夠突出。

    5.政府的主導性發揮不夠。目前,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區企業的集群發展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開發區眾多,相互之間存在著企業資源的爭奪,在招商和引進上無法照顧產業集群的發展;有些地方政府對發展產業集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按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招商引資和凝練項目的意識,對當地工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和引導力度不夠。

    四、進一步搞好我省中小企業集群建設的對策建議

    1.規劃產業發展重點,加快產業集聚發展

    按照產業集聚發展的要求,整合區域資源。通過布局調整,對現有中小企業調整、整合和提升,對企業中尚有發展空間的產品進行專業指導,鼓勵企業研究開發生產技術含量高、工藝先進、市場前景好的產品,形成地區優勢產業群。

    2.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產業集群的發展,一方面,應加強創新源頭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大扶持研發機構政策引導、支持力度,激活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和活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為構建創新型產業奠定基礎。

    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載體建設,積極引導和支持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步伐。積極鼓勵企業對現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升級力度,同時創建高起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采用政府引導、企業投入、整體引進、多方共建等方式,引進國內外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雙向共建各類創新平臺,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另一方面,應完善創新服務體系,增強科技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國內外技術轉移、嫁接、對接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等行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功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業、產品、市場、人才、政策等各項服務,以全面加快和促進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3.引導企業聯姻結盟,促進產業集團發展

    積極引導產品關聯度大、資源互補性強、產業基礎較好的企業走集團化發展之路。政府牽頭以促成企業相互聯合組建新的企業聯盟或集團,實行一個名稱對外、內部獨立核算,提高抗風險的能力,且企業間實現實驗室、實驗設備、研發、融資、社會化服務以及配套設施等諸多方面的資源共享,以大大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4.加快融資體系建設,積極破除融資瓶頸

    加快建立全社會、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投入機制。一是建立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由政府扶持成立風險投資公司,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積極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鼓勵銀企合作,改善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大力引進各類專業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幫助有條件的企業上市、上柜交易,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和創新力度,逐步完善科技融資體系。三是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中小企業,實現技術資本與民間資本的結合,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的兼并收購。四是鼓勵企業或個人捐資建立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技術研究基金,允許專利技術(或可評價的技術)在銀行抵押貸款,加速折舊等。

    參考文獻

    [1]盛世豪,鄭燕偉.浙江產業集群演變和發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 1-2.

    [2]胡瓏瑛,蔣樟生.產業集聚的分形研究[J].管理世界2007, (3): 166-167.

    [3]方慧姝,吳永林.我國高技術產業集群度的實證分析[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07, (6): 17-18.

    [4]呂靖燁.談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的經濟效應[J].商業時代, 2007, (17): 97-98.

    [5]劉愛雄.產業集聚中技術創新擴散效果評價[J].山西科技, 2008, (2): 91-92.

    第3篇:投資公司工作要點范文

    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實際上是指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或理論研究、應用與開發研究、生產和價值實現的一體化。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教育要素屬于一體化體系的較深層次,基礎理論的突破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投入大、周期長,體現出公共物品的特征;應用技術的開發居于較淺層次,而將應用技術產品化和市場化則居于最淺層次,其作用的發揮需要完善的市場服務體系,體現出典型的私人物品特征。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的本質目的是為了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要素的和諧共生,使得技術創新要素主體的結合與協作更流暢和富有效率。一體化過程的形成涉及企業、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代表的研究單位、政府及科技中介機構。企業提供技術需求,并且其市場活動決定了一體化創新價值的實現,影響著一體化創新的最終方向,是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內部當之無愧的技術創新主體,在2003年全國合作申請的專利數中,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申請數為1037件,占企業與高校、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之間、研究機構之間和高校與研究之間合作總數的62•1%。我國企業承擔的研究和開發實際執行數從1987年占總數的29•7%,逐步上升到60%左右,企業已經超過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首要主體。但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進行科技創新的效率并不高,許多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沒有有效地轉化為新產品。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政府居于從屬地位。高等教育及科研機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企業所需的技術成果和人才;中介機構主要負責為企業和研究單位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務;政府是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的宏觀組織者和環境創造者,主要作用集中體現在完善公共環境和正常市場制度、提供平臺和保證其正當利益等方面。作為一種有效的社會創新模式,一體化的形成過程需要經歷從起步摸索到不斷發展再到逐步成熟的過程??煞譃橐韵码A段:

    1•在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的初期。在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的初期,企業的創新主體意識還不強,高校及其他科研機構的研究模式和方向與企業的需求還不相吻合。企業對科技成果的需求量很小,高校及其他科研機構科技成果供應能力不強,科技中介機構缺乏生存的適宜條件因而數量還很少。

    2•在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期。在這一階段,一體化參與主體的良性互動機制在探索中不斷發展。企業作為一體化創新市場科技服務產品的需求方身份逐步顯現,高校等研究機構的供方身份也逐步確立,科技中介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加,運作模式不斷改進,運作效率不斷提高。

    3•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的成熟期。在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的成熟期,作為科技創新市場的需求方和中介參與方開始逐步面臨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一體化創新市場的整體效率得到提高,市場運營質量得到充分改進。在這個階段,政府專項資金在一體化創新中的作用下降,公共資金逐步退出風險體系。

    二、一體化發展進程不同階段的政府作用

    (一)一體化初期

    政府應承擔更多的管理職能,尋求科技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空間優化組合,發揮其對一體化創新資源的挖掘、引導功能,彌補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早期過程中市場機制的不足,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撐體系,降低合作各方交易成本,消除創新資源集聚的障礙,促進技術創新的產權實體的扭結。

    1•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搭建公共的基礎科技服務平臺??萍紕撔麦w系涉及到許多環節,包括上游的研發資源如科研儀器裝備、實驗基地、實驗動物、化學試劑、科技圖書期刊、專利和技術標準信息等,中下游的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科技服務資源如孵化器、大學科技園、中試基地、科技中介機構等。江蘇省已經基本建成以公共基礎科技服務平臺為核心、多層次創新服務平臺相協調的創新服務平臺體系?,F階段,政府的主要工作應當集中到盡快建立一套科技創新平臺運營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提高平臺構成各環節的協作效率;加大面向企業的宣傳力度,探索創新平臺與企業的溝通交流機制;同時應當看到,江蘇省的一體化創新條件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南京為中心的蘇南地區,應創造條件,降低蘇北企業的平臺利用成本。

    2•針對一體化早期科技中介的生存空間小的實際,采取措施促進中介機構的發展。在一體化的初期,科技中介市場要素尚未形成,中介機構缺乏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空間,可以制定合適的支持政策,以有利于科技中介的生存和發展。一要對科技中介型服務企業的創設制訂特殊政策,降低其進入和創設成本;二要提高科技中介隊伍人員素質,特別要加強技術經紀人的培育;三要強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規范管理,制訂規范中介行為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江蘇省應以科學技術部《關于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機構的意見》和《落實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年工作要點》為依據,針對全省科技中介發展的狀況,加強科技系統內125家科技中介的建設和管理,并將民營科技中介的發展納入到科技中介隊伍建設上來。

    (二)一體化發展期

    在發展期,政府應當強化企業在創新合作市場中的中心地位,理順以企業為一體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合作機制,促進科技中介隊伍的服務水平提高。因此,江蘇要提高科技創新的效率,提高在全國的排名位次,必須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作用,保證企業在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創新中的中心地位。一方面可使江蘇的大學、科研機構從企業獲得更充裕的資金支持,提高知識創造階段的效率;另一方面,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創新可使得科技創新成果更有效地與市場相結合,促進企業產品升級,進而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的綜合競爭力,保證創新投入的經濟效益,改善創新績效。

    1•采取措施,強化企業在一體化中的中心地位

    (1)制定相應措施促進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2003年我國大中型企業的研究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為0•75%,低于日本70年代的水平。同年江蘇省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省投入比重為53•6%,而發達國家這個數據在70%以上。因此,江蘇省應加大財政稅收措施力度,引導企業提高創新投入水平。

    (2)優化政府科技投向結構。2003年,江蘇省科技投入達54•77億元,占全省GDP的比例為0•4%,其中投入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比例達到83•13%,投向企業的為16•87%,企業主體地位突出的廣東和浙江省則分別達到32•54%和32•87%。江蘇在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方面,除了發揮企業創新平臺作用、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外,還可以進一步優化政府科技投入結構。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提高直接投入企業的比重,具體可以針對企業研發投入或者科技成果轉化的銷售收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資助;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對一體化合作的科研項目的資助力度,按照科研項目的具體情況對三方按照比例分配資助金額。

    2•改革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科研項目立項方式,增強高校及科研機構創新技術的供應能力。高校及研究單位在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中主要承擔技術輸出的功能。目前,教育和科研人員在職稱評聘等方面的政策導向下,重論文、重評獎、輕市場實效的觀念比較普遍,使得不少科研成果鑒定之后就束之高閣,很少通過轉化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改革科研選題立項方式,讓企業參與到科研方向的選擇上來,以企業的需要為科研課題的主要來源。高校及科研機構應使自身的科研立項和科研資源圍繞企業需求,避免脫離生產實踐,脫離企業實際,從根本上扭轉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最終產出低的現象。參與統計的高校研究與開發經費來自企事業單位委托比例在50%以下。從全省統計的情況看,2003年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活動籌集資金中來自企業的比例是20•6%。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高校大多數創新成果沒有直接面向企業,也限制了高校科技成果市場轉化的程度。

    (2)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全面的合作關系。我國研究機構長期獨立于生產部門,企業專司生產,科研機構負責項目研究。這一分工模式,導致了科研與生產相脫節,造成我國企業的研發能力相對薄弱,造血功能不強。高校等研究機構只注重技術創新與知識創新,成果缺乏系統的綜合配套,離產業化還存在相當的距離。企業作為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主體,其技術力量薄弱,缺乏技術的消化吸納能力。對2003年的專利合作申請情況統計表明,綜合創新能力最強的上海市教育、科技和經濟一體化合作申請專利數達到269件,江蘇僅為51件,不到上海市的20%。總體上,高校的科研資源比企業豐富,儀器設備全面、單價高、水平先進,在滿足教學實踐和科研服務的同時還有剩余能力。企業的設備更強調生產的適用性,技術含量和精度都比較低;而研究單位的試驗設施一般用于尖端試驗,擁有企業所不具備的突出優勢。兩者優勢互補,將降低創新成本。

    3•制訂相應的財稅政策,加強對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支持、扶植和規劃。制定優惠的財稅政策,降低中介企業的運營成本,特別是要加強扶持一批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使其在新的社會條件下迅速發展壯大。為了促進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的發展,江蘇省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我省科技中介機構的意見》,制定加快發展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稅收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科技中介機構,可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民營科技中介機構,可確認為民營科技企業,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務年收入達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骨干機構;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科技中介專業人才隊伍。

    (三)一體化成熟期

    在成熟階段,一體化合作創新作為社會創新的有效模式已經形成,一體化合作的要素市場發育已經較為成熟,市場機制基本構建成型。在這一階段,政府的重心應當轉移到提高一體化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完善市場運行環境上來。

    1•加大科技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創建公平的可持續的創新環境。在成熟階段,政府除了繼續強調設施的共享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外,還應該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科技基礎資源信息的傳播和擴散速度。探索政府主導、多方共建,探索建立基礎科研資源投資和使用相互協調的管理機制。

    2•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在一體化創新的知識經濟時代,許多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涌現,這就使得過去知識產權制度尚未涉足的新領域逐漸增多起來,對知識產權制度提出了新課題。只有不斷擴大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才能使新智力成果得到有效保護。

    3•探索教育、科技和經濟創新一體化的產權實體管理制度,完善社會科技創新風險資金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在一體化創新的成熟階段,政府難以滿足所有企業在這方面的資金需求。風險投資公司是溝通風險企業與投資者的橋梁。風險投資組織有靈活的孵化機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務技巧,因而在激勵創新和鼓勵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成熟階段,政府有關部門,要推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建立;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創業資本撤出搭建平臺,有效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成人福利小视频|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97|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69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男女视频网站慢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