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跨境電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內跨境電商近年來迎來高速發展期,作為其產業鏈中的關鍵部分——跨境物流則受制于國內國際多重因素影響,始終是諸多跨境電商企業的痛點。
在經濟全球化以及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國內跨境電商
近年來迎來高速發展期,無論是從產業鏈完善還是對于市場需求培育上,都在邁入積極的發展階段,并在營銷、支付、物流以及金融服務等方面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隨著國內政策環境的逐步成熟,相關扶持政策的推出也正在孕育新的發展契機,跨境電商行業未來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2013 年國內跨境電商總交易規模約3.1 萬億元,2008 年至2013 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1.1%, 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逐年提高達到9.6%。預計到2016 年國內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達到6.5 萬億元,占進出口總規模比例繼續提升至19.0%,2014—2016 年交易規模復合增長率將達28.0%。
跨境進口電商有很大發展空間
分結構來看,跨境電商可分為進口電商與出口電商,其中出口電商占據80% 以上的交易規模,而進口電商目前比重依然較低。隨著網購市場的逐步開放以及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形成,未來進口電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占比也將逐步提升,尤其是以海淘為代表的境外購物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內消費者的青睞。
近幾年來,以海淘為特色的進口電商得到快速發展。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交易規模將達74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30%,預計2014 年海外代購交易規模將超千億元。這使得跨境電商將海外倉庫前置到保稅港區,商品從保稅港區直接發貨,收貨周期比海淘大大縮短。截至目前,共有上海、杭州、寧波、鄭州、重慶、廣州、深圳前海等7 地獲得跨境電商進口試點資格。上海自貿區內的跨境通、寧波的跨境購、鄭州的E 貿易、重慶的愛購保稅等,都是在試點基礎上,利用保稅區支持政策成立的跨境電子購物平臺。
從發展來看,通過國內保稅倉庫、保稅港區等開展業務,能夠為跨境電商節省成本,其節省成本主要來源于三部分:經銷成本,省去中間層層經銷環節;關稅成本,與傳統貿易進口商品相比,跨境電商商品稅額較低;物流成本,商品從國外批量運輸回來,能夠最大程度地節省物流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促進了跨境進口電商市場的發展。
適應區域擴張,跨境物流尋求瓶頸突破
目前,國內出口電商零售已經擴張至全球大部分國家,并且除了主流的歐美市場外,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也在不斷取得突破。根據PayPal 的統計,2013 年全球前五大跨境電商市場(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巴西)對中國商品的網購需求規模達到679 億元,占五大市場整體跨境網購需求的16%,預計到2018 年五大市場對中國商品的網購需求將達到144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16%。
相比于B2B 平臺模式,B2C跨境電商雖然近年來增長勢頭強勁,但在整個出口電商中的規模占比仍然相對較低,其中物流配套的限制一直是B2C 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瓶頸。隨著國內倉儲配套體系的日益完善,為國內電商市場的迅速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而對于跨境物流,一方面由于需要海關報備會受到相關政策放開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國家的差異化難以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的物流,因此在配送時間以及物流價格方面始終受限,成為諸多跨境電商企業的痛點。作為跨境電商產業鏈中的關鍵部分,跨境物流一直是眾多企業的必爭之地,國內的大型物流公司基本是在2006 年后進入跨境物流市場,而真正開始發力則是在2012 年之后。目前包括順豐、圓通以及申通等國內物流巨頭都已紛紛在海外開展規模化業務,布局力度持續加快,并且滲透區域也從傳統的歐美市場向拉丁美洲、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快速擴張。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企業與物流公司開始涉足海外倉儲服務,通過海外建倉的方式提供貨品倉儲、分揀、包裝、派送的一站式服務,憑借本地發貨大幅縮短配送時間,并且支持退換貨,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與使用體驗,同時以大宗運輸替代傳統的零散運輸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突破跨境物流瓶頸的重要解決方案,未來海外倉也是國內跨境電商企業走向海外市場本土化的重要步驟。
海外建倉已成為目前跨境物流的發展趨勢并呈現加速布局的態勢,物流配套的保證也在推動出口跨境品類向豐富化、大型化發展,更多體重高、體積大的物件成為跨境電商企業的品類拓展選擇。
跨境電商相關政策不斷完善
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近兩年來,國家對跨境電商的扶持力度明顯增強,成為行業加速發展的重要催化劑。其中,最具標志性意義的是2013 年8 月推出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對跨境電商的政策支持,提出6 項具體措施解決在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和收付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此次政策的扶持重點在B2C 跨境模式,關鍵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務于B2C 跨境電商企業。
與此同時,國家批準的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也在明顯增多,從2012 年批準的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5 個城市到隨后陸續加入的深圳、蘇州、青島、長沙、平潭、銀川、牡丹江,跨境貿易電商試點規模快速壯大,2014年3 月,哈爾濱也成為試點城市與俄羅斯市場對接。
海關總署近期“56 號文”《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公告表示,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通過海關認可并且與海關聯網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跨境交易進出境貨物、物品的,應接受海關監管。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經營跨境電商或運輸貨物、物品都需經過海關的備案和監管,并且貨物和物品兩者將采用不同的監管方案,其中貨物監管將被納入一般貿易體系。對于56 號文件的正式落地,更多的是會對部分從事“灰色代購”的小公司造成影響,因為需要按照一般貿易征免稅,而試點政策下的合法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將依然享受行郵稅。從出口電商來看,56 號文件則是對個人物品與貨物以及相應的報關手續進行了明確區分。56 號文件是對近年來跨境電商試點運行狀況的總結,跨境電商合法地位進一步確認。此次文件有利于行業的正規化經營,長期而言將促進跨境電商生態圈的良性發展,而且預計未來還會陸續推出更多政策以完善系統化的監管體系。由于出口電商中的商品主要是以小件包裹的形式走快件清關通道,但由于無法正常報關,不能享受出口退稅優惠。因此,一直以來行業內對出口退稅相應政策的出臺呼聲很高,但是由于出口退稅對增值稅發票以及整個程序甚至與海關的系統對接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實現需要較長一個過程。
與此同時,目前出口退稅工作已在不斷提速,包括深圳、青島、東莞、上海等多個試點區域都可提供正常報關與退稅服務,主要是采用“分送集報”的方式完成出口退稅,例如將一個月的銷售進行匯總集中辦理退稅手續。2014 年6 月, 全國首單在海關9610 監管代碼下操作的跨境電商出口退稅在深圳前海正式完成,蘭亭集勢去年通過前海跨境電商平臺出口的20 萬元貨物共收到出口退稅款2.9 萬元,這是一個積極的開始。
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天津加快物流布局
目前天津濱海高新區跨境電商企業已有100 多家,年線上交易額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20 多家,交易領域涉及電子產品、服裝等。在經營模式上,天津東疆港保稅區建設的以“保稅倉”模式為主導的快遞物流園區,定位于吸引規模以上大型快遞企業落戶園區,建設境外商品到境內的集散倉儲,實現海外購物在天津本土的倉配,稅收在本土落地。目前,天津郵政EMS 和郵政公司已經開展了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到2014 年9 月,天津郵政速遞國際(跨境)電商郵件出口業務量已達14.3 萬件,同比增長278.2%。郵政公司國際小包共收寄142.4 萬件,同比增長412.3%。
在政策支持方面,2013 年天津市商務委、國稅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天津市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擴大出口的實施方案》,其中方案提出采取多項措施,推動傳統出口貿易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加速轉型升級,并將率先在東疆保稅港區、空港經濟區、濱海高新區、武清區探索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新區跨境電商或迎發展良機。通過探索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全流程綜合管理體系,規范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所涉及的在線通關、檢驗檢疫、結匯、退稅等業務流程,實現海關、檢驗檢疫、外匯、國稅、工商、人行、口岸辦、郵政等部門與電子商務企業、快遞物流企業之間的標準化數據交換。推動傳統出口貿易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加速轉型升級,構建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同時,通過先行先試,為國家制定和完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管理規范。
在規劃建設方面,天津將立足東疆,規劃建設空港快遞物流園,依托天津機場,構建北方最便捷的航空快遞物流綜合平臺。目前共有順豐、圓通、中通、韻達、中外運空發展、京東、蘇寧等12 家快遞企業決定入駐。
文/本刊記者 翟永平
8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今年前7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3.6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3%。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據商務部預計,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約30%。
業內專家表示,跨境電商,特別是B2B模式的跨境電商未來發展潛力無限,將成為支撐我國外貿發展的新支點。阿里研究院經過對全國近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樣本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全面分析認為,跨境電商已經成為電商領域發展的新亮點。
阿里研究院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跨境電商園區已超過20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專家向本刊記者表示,近期跨境電商的強勁發展勢頭,與目前國內高寒的外貿形勢,以及國務院、商務部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促進政策密不可分。同時,在當前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愿景的背景下,許多沿線國家看好中國市場,海外需求明顯回暖,這也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利好條件。
政府力促跨境電商
5月中旬,國務院的《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都在發展跨境電商方面作了重要部署,商務部也制定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鼓勵電商快速發展的態度。此外,6月1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簽署,也首次將電商納入議題。
近日,國務院的《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將繼續推進出口跨境電商增值稅、消費稅退稅或免稅政策。7月中旬,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國新辦會上表示,政府將對跨境電商進行新規劃,目前正在制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根據指導意見,海關正在積極配合財政部等相關部委,按照有利于推動國內消費、公平競爭、促進發展和加強進出口稅收管理的原則,制定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
目前,我國的外貿發展已成為GDP增長的一個有力支撐。一方面,是企業對于自己的產品走出國門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政府也對外貿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但這種機制與國外的市場并不完全合拍,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化解因國內市場消費力不足而對企業過剩產能造成的壓力,很多企業在國外市場又常常采用低價策略來占領市場。這種傳統的外貿體制機制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外貿市場。
跨境電商的出現,為我國外貿體制機制的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在跨境電商火爆的背后,是我國消費者對國外產品日益高漲的需求。這種消費機制上的創新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近年來隨著普通居民出境游的增加,中國游客在境外購買日用品已經很普遍,與其讓這部分購買力消耗在國外市場,還不如通過加大進口將這部分消費力留在國內。
業內專家指出,未來國家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政策應側重在供應鏈,重點幫助企業打通進出口供應鏈條上的阻塞點,規范國內外市場競爭秩序。這樣才能對內避免行業壟斷,對外規避反傾銷風險,為跨境電商切實支持外貿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不過也有人認為,現有政策中更多的是針對整個流程或者跨境電商企業的,并沒有針對跨境電商提供服務的企業和物流整合的企業的。從整個行業發展和規范來看,還是應該出臺一些專門針對跨境電商服務企業的政策。
本刊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國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城市已有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和深圳7個。國家試點跨境電商進口,也是想解決幾個問題:一是對通過小包裹碎片化貿易方式進來的商品,建立一個可行的監管方式;二是要依托一些跨境電商企業涉及到物流等數據共享,從而提升整合通關、商檢的效率。目前除了淘寶天貓、亞馬遜等綜合性平臺電商加入外,還催生了蜜芽寶貝、洋碼頭等垂直進口電商。此外,一些傳統企業也已開始加入。
在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持續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跨境電商的異軍突起,為我國外貿的發展開辟出一片很有吸引力的“新藍海”。不過這片“新藍海”與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外貿相比,有明顯的不同點,這種新的特點更符合對外貿易所需要立足市場化的本質,因此更有發展前途。
各地利好消息頻傳
事實上,跨境電商的火爆,不僅推動了我國消費者“買遍全球”,也推動著本土企業“走向世界”,而且通過互聯網的撮合,使本土企業的出口產品與國際市場能夠更好地接合,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外貿增長,不僅能夠對國內的經濟增長產生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國內消費者充分享受到全球科技和經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有利于消除中國在外貿上與國際市場的摩擦。因此,各地政府也積極抓住這一有利形勢,通過機制創新,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
7月2 8日,上海市正式公開《促進本市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較為全面地描述了上海市下一步促進新興業態發展的思路,共提出12項主要任務,并明確到2020年,上海市跨境電商交易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量的比重要穩步提高,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其實,上海市希望通過制度創新、監管優化,鼓勵更多企業參與跨境電商業務,為“海淘族”帶來實惠并促進國內商品出口。
我國北方首個自貿區一一天津自貿區設立之后,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加速在該自貿區的落戶和布局。天津自貿區的優惠政策以及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發展優勢,讓跨境電商企業看到了發展機遇。天津市商務委官員表示,天津自貿區給跨境電商發展帶來了三大利好政策:一是自貿區金融創新的政策有利于跨境電商結算的正規化,提升企業的融資能力;二是監管的創新,有利于跨境電商進口消費的本土化,提升便利性,倒逼國產品牌升級;三是自貿區開放外資準入的限制,有利于外資跨境電商企業落戶自貿區,進入中國市場。
廣東省日前也出臺政策,提出今年在有條件的地市各建1至3個具規模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支持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市以旅游購物方式先行先試開展市場采購貿易。
8月5日,浙江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召開2015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介會,介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情況,探討“互聯網+外貿”新型業態發展,促進杭州市與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杭州市委常委佟桂莉介紹,綜合試驗區編制了需要有關部委支持的制度創新清單,經時接省級職能部門,并積極向有關部委爭取,首批5 5條創新舉措已落地試驗,其中有一大批創新舉措將對跨境電商主體帶來實質利好。
福建省的跨境電商發展也是如火如荼,福州市政府出臺的《福州市2015年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透露,截至今年年底,福州市將啟動3個以上電商物流園區的規劃,將在機場、鐵路、繞城高速及其周邊沿線建設2至3個電商物流園,擬在自貿試驗區內建設20萬平方米的跨境電商物流園。
此外,河南省鄭州市作為全國跨境電商首批服務試點城市之一,跨境電商起步早、發展快,今年上半年進境包裹數量居試點城市首位,到2017年有望達到1000億元。河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李忠榜表示,跨境電商開展試點以來,河南省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內地實際、具有本省特色的跨境貿易發展新路子,在頂層設計、質量安全、通關模式、平臺建設、業務流程等方面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搶得了市場先機。
值得一提的是,7月31日,來自日本、韓國的1000余件海運跨境電商直購進口商品在山東青島國際陸港順利通關,這意味著青島乃至整個山東半島地區跨境電商直購業務進入了規模化、常態化發展新時期。對此,青島即墨市政府副市長孫明明介紹,青島國際陸港跨境貿易電商產業園開通海運跨境電子商務直購業務后,能夠充分發揮青島到日韓距離近、班輪密集的優勢,實現“海運的價格,空運的實效”。
在各省區市政府對跨境電商接連不斷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區的本土電商企業以及國外電商企業紛紛搶抓千載難逢的機遇,開始全面布局。
企業跨境動作不斷
7月3日,韓國韓進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基英、AlexSong等一行前往全峰集團總部參觀考察,進行戰略合作洽談事宜。業內專家認為,國內外兩大快遞物流巨頭聯手,對于尋求中韓跨境物流協同模式、全面提升跨境物流運輸、推動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對此,全峰集團董事長陳加海表示,中國跨境業務高速發展,集團全球化業務布局勢在必行。未來,全峰集團將堅定不移推動“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攜手國外物流企業,加大跨境業務投資力度。
京東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一口氣開通了法國、韓國、日本和澳洲四大區域特色館,逐漸形成了對全球各國、地區特色、知名商品的全面覆蓋,滿足消費者“足不出戶、購遍全球”的需求。為了確保全球購業務實現高速發展,京東不斷完善全球供應鏈、國內保稅倉、海外倉等物流體系的建設。同時,京東全球購對“假貨”建立了“零容忍”機制,一旦發現售假行為,將處以平臺銷售額20倍違約金或10萬美元的嚴厲處罰。
浙江省今年上半年在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新引進京東全球購、富士康、順豐海淘等117家跨境電商產業鏈企業落戶,分布在下沙跨貿園區、蕭山空港園區、下城園區和部分其他區、縣(市)。另外,在金華市舉辦的2015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上,阿里、亞馬遜、京東、蘇寧、當當等電商巨頭企業高管,以及蜜芽寶貝、海蜜、洋碼頭等新興進口電商企業幾乎悉數到場,成立了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聯盟。
在天津市,阿里巴巴、58同城、唯品會等一大批業內大型電商企業、項目落戶,產業發展的區域品牌特色和識別性逐步凸顯。由于政策利好,自貿區設立以來,天津市已經陸續吸引了像亞馬遜、全買網紛紛落戶。日前,跨境母嬰電商寶貝格子與天津東疆保稅區管委會、天津港集團正式簽署項目合作協議,寶貝格子出資在天津東疆保稅區成立寶貝格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自貿區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今后市民購買母嬰產品將更為方便。
此外,世紀網新跨境電商、歐洲貿易中心跨境電商等企業也分別在天津開展跨境商品線上線下展示交易以及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天津歐貿中心位于空港經濟區,直銷歐洲52個品牌近17000件單品,企業結合跨境電商經營模式,發揮天津地區海港和空港雙重優勢,為更多歐洲企業落戶中國搭建了橋梁。
在福建省,近日到訪泉州的中國墨西哥商會與福建跨境電商企業摳摳集團簽訂電商合作協議,擬讓100多家墨西哥正品商家率先進駐摳摳網,建設中國首個跨境電商的“墨西哥館”。
這些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一方面,為市民淘到便宜海外商品創造得天獨厚的條件;另一方面,繁榮了國內市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教授認為,跨境電商對老百姓的意義就是節省產品進口流通環節費用。通過跨境電商的渠道,在國外就可以享受到退稅的政策,節省成本。同時在自貿區又享受保稅政策,享受到同香港或其他國家一樣的價格。
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金建杭表示,作為綜試區首批試點企業,阿里巴巴集團已在B2C進口、B2B出口、B2C出口等領域與綜試區開展深入合作,通過跨境電商進口的方式吸引萬億的中國境外消費市場回流到國內。綜合實驗區已經落地試驗的創新舉措給阿里巴巴跨境業務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幫助。
運營模式值得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通過實體店購買的進口商品經過各類稅費、物流費及費等相加之后,其價格較國外同一產品要高出一至數倍,而另一方面,受到國內產品質量的安全問題及缺失外國商品購買渠道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海淘+代購”成為近幾年主流的進口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基于國外網站(B2C)和國內電商平臺的個人代購(C2C)兩種途徑。
但是由于跨境電商的特殊性,商品的物流需要通過海關部門的安檢審查,通常以“海淘+代購”模式進口的商品,其應征的進口稅額超過法定限值且缺乏通關單據,所以“海代”模式一直處于跨境電商監管的灰色地帶。
現實中,根據不同的業務形態將進口零售類電商現有的主要運營模式分為五大類:海外代購模式,直發/直運平臺模式,自營B2C模式,導購/返利平臺模式,海外商品閃購模式。
目前來看,特定電商平臺所采用的運營模式可能是多樣化的,但通常仍會有比較強的模式定位傾向性。海外代購模式、導購/返利平臺模式、海外商品閃購模式等模式在跨境電商領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海外代購模式在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上,越來越多的海外代購已然變質,所謂“正品”很多時候不過是“出國逛了一圈回來”的國產高仿品,一條游離于政策之外的灰色產業鏈悄然形成,而購買者的權益保障卻仍是真空。除此之外,代購模式對政策風險的應對都會成為消費者的可信度重要參考標準,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跟以前很多的單一集中在某個平臺銷售的電商相比,現在更多的電商企業選擇了多平臺運營,也有很多的企業通過分銷的方式實現全網平臺的鋪貨。而所謂的多平臺運營其實就是“不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的策略。不同平臺不同時期此消彼長的發展狀態,以及各個平臺不同的客戶群和目標細分市場,都在推動著跨境電商采用多平臺運營策略。
7月1 8日,中國首家保稅模式跨境電商萬國優品B282C新平臺上線公測,開啟中國跨境電商B282C新模式。據萬國優品CEO張宗濤介紹,萬國優品新平臺進一步優化了流程,之前的平臺是B2C、C2C模式,新平臺是B282C模式,通過萬國優品境外倉、境內保稅倉、海關、國檢系統的互聯互通,可實現境外B2B、跨境B2B、境內B2B以及關外關內B2C,開創萬國優品跨境電商B282C新模式,為商家打造一個全球化的買賣平臺,讓消費者足不出戶購遍全球。
如今,跨境電商都在嘗試開展本土化運營,盡可能靠近消費者。比如,深圳大賣家紛紛在海外建倉,米蘭、蘭亭都在國外開設體驗店。京東也在俄羅斯建立倉儲運營中心,實施本土化經營。大龍網在國外建立體驗店,邀請國外電商到國內開對接會,都是在嘗試各種本土化策略。跨境電商要想做大做強,最終必須走出國門,提供本土化服務,才能和國外同行同臺競技。
眾所周知,物流一直都是跨境電商最大的軟肋,近年整個跨境電商的發展無比迅猛,但物流方面s頻頻傳出爆倉、延誤、禁運的消息,且頻率越來越高。盡管物流行業始終在致力于開發各種新的渠道,但面對跨境電商日益增長的發貨數量和不斷提高的運輸要求時,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直擊痛點 海外倉“松綁”了對商品重量和規格的限制,遠超跨境物流的運送速度、絕佳的買家購買體驗、不斷增長的海外倉發貨比例,這些都讓人們似乎看到了一絲解決物流難題的希望。
在眾人迷茫之時,海外倉近來的強勢表現,給業界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何為“海外倉”?所謂的“海外倉”就是海外倉儲服務,即由跨境電商交易平臺、物流服務商獨立或共同為賣家在銷售目的地提供的貨品倉儲、分揀、包裝、派送的一站式管理服務。賣家將貨物存儲到當地倉庫,當買家有需求時,第一時間做出快速響應,及時進行貨物的分揀、包裝以及遞送。
海外倉“松綁”了對商品重量和規格的限制,遠超跨境物流的運送速度、絕佳的買家購買體驗、不斷增長的海外倉發貨比例,這些都讓人們似乎看到了一絲解決物流難題的希望。
驚與喜,海外倉的新奇體驗
俄羅斯時間2月26日下午,遠在莫斯科的娜斯佳收到了來自中國的郵包,里面是她計劃下個月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讓她感到驚訝的是,這件商品是她前一日在阿里巴巴速賣通才下的訂單,沒想到第二天便收到了。派送的速度,甚至比她在國內的電商平臺購物還要快,這種體驗讓娜斯佳對中國跨境購物好感倍增。然而,她并不知道,這件商品之所以可以做到極速送達,是因為商家提早將貨備到了設在莫斯科的海外倉。
2月的莫斯科依然寒風凜冽,距離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15分鐘車程的俄速通海外倉內卻是一片熱鬧景象。北京時間26日凌晨,俄速通-格林伍德海外倉陸續接到中國商家的訂單,接到訂單后工作人員迅速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訂單操作、下架、打包、裝運等工作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清晨,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時,第一批貨已從海外倉發出。俄羅斯買家最快一天便可收到來自中國的商品,速度超乎他們的想象。
同一時段的中國深圳,一家毛絨玩具企業的老板王孟正在裝貨準備運往美國的海外倉。“自從用了海外倉,跨境業務有了不小的改善。”王孟表示,近兩年外貿訂單量下滑,企業把一部分精力轉移到跨境電商,并且贏得不少新訂單。
“訂單不少,但利潤不多。”王孟說,對于不少外貿企業來說,“B2C”模式的跨境電商業務有些“雞肋”,主要原因就在于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王孟告訴記者,有一次,一位美國消費者在亞馬遜網上訂購了公司的一款玩具。該玩具在亞馬遜網上的包郵價是30美元,然而商品從中國發貨到美國消費者手里,各項運費合計高達120元。“這樣的一單交易,基本不掙錢。”
去年,王孟接觸并嘗試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建立的海外倉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嘗到了不小的甜頭。“從費用上來說,有了海外倉,一件毛絨玩具只需幾塊錢的海外倉費用,加上本地5美元左右的物流費用就可以送到消費者手中,物流總成本控制在60元以內,企業的利潤空間有了保障。從時效上來說,以前,一個玩具從中國發貨,到美國消費者收貨,至少需要15天時間,影響了購買體驗。如今利用海外倉,美國本土的消費者下單后,我們可以從美國的海外倉直接發貨,只需2天左右就能把商品送到。”
直擊痛點 順勢崛起
近幾年,傳統外貿增長乏力,跨境電商卻逆勢增長。如王孟一樣的一些傳統外貿企業家開始將目光瞄準跨境電商平臺,通過它們直接把商品銷售給國外消費者。
據悉,目前我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逾20萬家。據《2016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統計,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而據商務部預測,2017年將增長至8萬億元規模水平,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超過30%。
“建海外倉,能解決跨國寄件的時效、成本、清關、禁運等問題,而這些都是傳統跨境物流的痛點。”福建縱騰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聰對記者表示,傳統出口模式需經過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三個環節才能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而海外倉建設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減少了中間環節,實現本地銷售、本地配送。
此外,海外倉也是展示品牌、售后、咨詢的窗口。以售后為例。原本由于無法處理退貨,不回收而直接補寄商品造成的損失已成為跨境電商企業的固定成本。現在海外倉可回收退貨、提供簡單維修服務,也能保障第一時間補寄商品,在降低損失的同時還能提升服務質量。李聰告訴記者,“海外倉可以使成本至少降低30%―40%左右;更可觀的是,我們回收成本的時間也將提前15天左右。”
過去由于國際物流環境復雜,跨境電商一般以200克以下、不易破碎的商品為主打,而一旦海外倉成了標配,銷售體積較大、價值較高、易碎的商品也就不再是個問題。“包括陶瓷制品、戶外產品、鐵藝家具等特色產品,將更容易通過電商渠道走出國門。”李聰表示。
此外,據記者了解,“海外倉”同樣廣泛惠及國內“海淘”消費者人群。順豐海淘、豐趣海淘等跨境電商企業以其“海外倉”作為統一收貨地址收貨后,再將貨品集運回中國,不僅提高商品流轉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讓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海外的產品和服務。
正是由于海外倉的種種便利,在中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布局全球的同時,擁有“海外倉”日趨成為其重要的競爭“砝碼”。
自建倉,那些不為人知的“坑”
易倉科技調研發現,月銷50萬美元以上的大賣家中,55%的想自建倉或計劃自建倉;月銷百萬美元以上的賣家中,這一比例甚至達到69%。那么,建海外}是企業“標配”嗎?
“走過這么多年,我依然覺得建海外倉并非易事。對中小企業來說,投入是要邁過的第一道坎。”李聰對記者坦言。
據他介紹,目前企業海外倉主要集中在美、德、英、日、澳、俄等電子商務較為發達的國家。這些國家首先是人力成本普遍高昂,如在美國倉庫,工人的最低成本達每小時14至15美元。其次是倉庫租金高昂,美國的海外倉年租金是100-120美元/平方米左右,英國的海外倉年租金為80-100英鎊/平方米左右,德國的海外倉年租金為60-100美元/平方米左右,澳洲的海外倉年租金是130美元/平方米左右。不僅如此,租倉時業主需要提供企業信用證明,新設立公司無法提供,必須繳納巨額保證金給銀行做擔保。
另外,建設海外倉還需投入硬件設備、開發軟件系統等。“粗粗算來,在美國建一間規模3000平方米左右的海外倉,資金投入大概在上百萬美元。”李聰說。
除了成本考量外,企業設立海外倉還要面臨諸多“隱藏”的風險。
伴隨著海外倉熱,近兩年,在福建、廣東、浙江等地,開展海外倉業務的中小企業不在少數,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最終因經營不善而停業。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海外倉涉及的環節非常多,需要非常專業的運營體系和團隊,也需要有一定的海外資源” 。
“清關風險、產品質量問題、庫存壓力、產品競爭力、稅務合法性,都是潛在的挑戰。” 總部位于深圳 的第三方海外倉服務商――飛鳥國際創始人李哲戩認為,對于初涉海外市場的企業而言,海外倉的合法性、稅務、清關以及產品質量的各種解決方案非常重要。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海外倉絕非他們成本預算和進入海外市場的必要因素,更多則是為了提高服務質量、開啟本土化運作的考量。李聰認為,跨境電商企業月銷售沒有達到200萬元-300萬元人民幣,絕不要考慮海外建倉,“這是門檻問題,即便與第三方機構合作亦是如此”。
有棵樹品牌公關總監張倩亦指出,銷售規模才是企業是否在某一市場自建海外倉的考慮基礎,一時的盈利還不足以支撐做出建倉的判斷。并且,通過消費市場的數據積累和分析,海外倉運營也需要企業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模式。
政策力挺,是浪尖也是風口
“海外倉不應是單純的‘倉’,我認為應該‘去倉化’,提供本土化、多樣化的海外服務。把海外倉變成賣家在海外真正的觸角,讓賣家可以不出國門實現本地化。”易倉科技CEO陳磊表示,海外倉即將跨入2.0時代。相比于在海外倉1.0時代只具備代收和發運兩大傳統倉庫功能,在2.0時代,海外倉將演變成集中轉、退換貨、加工維修、分銷、金融等于一體的新型倉庫。
2015年6月,商務部《“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推動100個跨境電商企業建立“海外倉”,跨境電商企業可將貨物出口至國外倉庫, 實現產品的本地銷售及配送,節約物流成本。
2016年,國務院總理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外貿創新發展,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 跨境電商被提至外貿增長新引擎的高度,鼓勵企業出口的“海外倉”站上了政策風口,成為中國制造的海外支點。
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建設產品“海外倉”和海外運營中心,海外倉建設再次得到政策鼓勵。
“支持企業建設‘海外倉’,既是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外貿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實現外貿穩增長和優化升級的一項重要部署。”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海外倉”這一塊“跳板”?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廈門海事法院院長夏先鵬提交的一份《關于促進“海外倉”模式創新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亦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此前,東航貨運的“天地合一”戰略推行在歷經一系列的并購整合之后,未能扭轉東航貨運的虧損局面―東航貨運2013年上半年依舊虧損。而此次東航物流電商業務的拓展,則是東航貨運再謀轉型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東航物流總經理宗偉認為“此舉首開新經濟形勢下央企用市場化方式參與競爭的先河。”此外,多位東航人士均表示東航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一方面帶動直客銷售,達到為自營快遞部門提供基礎貨源,另一方面為航空主業增加直客貨源的目的。
盡管做電商的目的不夠“純粹”,東航依然喊出了要盈利的口號。宗偉對記者直言:“目前,大多電商的成長往往需要大量‘燒錢’,而東航就是要打破這一怪象,不做燒錢的模式。在目前的業態下,增加流量,不打價格戰,繞開同質化競爭,做成盈利的模式。”
深挖潛在中高端需求
“北美的車厘子、加拿大的帝王蟹、法國的生蠔等產品均地域特色鮮明,在網購市場頗具潛力。”東航物流電子商務部副經理付大毛對記者表示。付大毛介紹,東航產地直達主營生鮮類的進口水果、牛奶、肉制品及其他高檔進口食品和部分地域特色鮮明的出口級國產優質食品,9月2號上線以來,產品訂單量在穩步增長當中。
據了解,在正式上線之前,東航做了大量內測工作。“我們對東航8.2萬名員工進行了幾個月內部調研和測試,這是我們目前主要掌握的一個市場需求數據來源。”付大毛透露。“近年來,國人對國外優質、高檔食品的需求呈現出一種加速增長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之下,做民生商品的進口是有利可圖的。”
目前,東航產地直達僅局限于上海地區,付大毛解釋,針對上海市場,主要是家庭年收入20~30萬以上的白領消費群體,這些群體對海外安全優質的商品都有現實的需求,同等情況之下,他們的跨境網購追求不僅僅是保質期的延長,對需求也更為敏感,并且這些群體對海外安全優質的商品都有切實的購買能力。“比如針對乳制品,結合航空運輸的優勢,我們可以推出7~14天短期保鮮的高質乳品。”付大毛告訴記者。
原本,生鮮電商只是東航將來電商產品的一部分。付大毛向記者透露,“生鮮是第一階段的拓展目標,實際上我們的拓展重點是整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如果條件成熟,未來將擴大產品品類。”
事實上,航空企業搶先電商業界也早有先例。2011年,海航的電商網站―優悅生活網正式成立,主要經營較為高端的食品飲料、美容護理、營養保健等商品。然而,卻因種種原因早早關停。面對市場的殘酷,東航這次嘗試卻顯得胸有成竹。付大毛對此解析說:“時代不同了、環境不同了,海航作為一個先行者,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寶貴的經驗,避免我們走一些彎路。”付大毛認為2012年下半年起到今年上半年,做生鮮電商是一個大的趨勢,這也符合中國消費水平提高的大環境,而東航在恰當的時間選擇了一個恰當的行業進入,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前景還是值得看好的。
發揮東航既有優勢
東航產地直達主打“產地集采、航空快運、自營配送和實時信息跟蹤”的全產業鏈運作,宗偉在多個場合都這樣自我推薦。每天,東航計劃采購的食品會事先在 C2B的網上預售,收集到相關信息后,1000多個分布在全球的海外辦事處按照訂單信息進行原產地的采購,之后由東航500架飛機組成的航空干線運輸回國,再由東航自主報清關,末端由東航快遞自主快遞配送,在這一過程可實現實時查詢跟蹤,整個產業鏈條都在東航的范圍內,“全產業鏈的優勢在于能夠縮短服務周期,讓消費者享受更快捷的服務。”宗偉表示。
“東航之前以客運業務為主,貨運為輔,現在的運作其實是把現有資源進行了一些盤活,所以說東航產地直達最大的優勢在于全產業鏈運作。”付大毛認為。據了解,目前東航整體業務進行了重組,形成了兩大板塊,一個是客運板塊,另外就是貨運板塊,而貨運板塊所有資源包括航空運輸、地面倉儲、快遞派送全部整合到了東航物流旗下,而東航產地直達直屬物流板塊運作。“將原有航線網絡直接并入電商體系之中,這就為全產業鏈運作提供了可能。”付大毛分析說。
為了說明全產業鏈的優勢,付大毛以美國“車厘子”的進口為例向記者詳細說明。據介紹,東航產地直達在網上預售信息后,消費者根據所需即可下訂單,訂單信息會實時傳遞到海外辦事處,辦事處工作人員根據訂單向當地貿易商進行采購。貿易商一般會把貨物直接送到機場,裝上東航客運或者貨運的飛機運到上海。到達機場后,貨物直接進入機場停機坪的倉庫,在運輸過程中,東航旗下的報關公司同時向海關申報,到站之后可以很快完成查驗和提貨工作,直接進入末端的快遞派送,實現在48小時內完成“車厘子”從美國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的配送,有些時候甚至可以做到更快。
當然,真正讓物流體系無縫銜接電商環節并不容易,最前端客貨共用的海外辦事處,還是需要總部合理的統籌安排的。“某種程度上,海外辦事處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便利,扮演的是一個信息來源和牽線搭橋的角色,對采購項目進行先期了解。真正達成合作協議還是需要總部判斷。”付大毛說。
在最后一公里派送方面,東航產地直達沒有與第三方快遞企業合作,而是依托自營的東航快遞的配送體系。付大毛解釋:“這一方面為保證較高的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力求整合現有資源,避免大量‘燒錢’去建新的體系。”目前東航在虹橋機場有9個貨站,大多都配備了冷庫,為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極大支持。
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專家、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健表示:“中國的跨境電商模式經過從產品到交易服務再到多元化服務的多路徑創新,正在向r值鏈協同整合平臺方向發展。”
而德國的電商行業也在繼續迅速增長,絲毫沒有停滯的跡象。據德國電商研究所IFH Cologne預測,到2020年,德國的電商零售行業價值將達到733億歐元,電商將占總零售額的近15%。
在近日舉辦的中德跨境電子商務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和德國的跨境電商專家們針對兩國電商發展的經驗暢所欲言。與會者普遍認為,中德兩國電商合作的前景非常廣闊。
跨境電商資源待挖掘
近年來,歐洲跨境電商市場正越來越受到中國賣家的重視,該地區8.2億居民中就有5.3億互聯網用戶,其中在線購物用戶達2.59億。資料顯示,歐洲B2C電商市場2016年營收預計首次突破5000億歐元,并且主要國家電商市場營收都呈現兩位數增長。
8年前,林德集團――這家中國的民營物流企業收購了德國帕西姆機場的消息引發轟動,一家傳統物流企業,轉身就做起跨境電商。據該公司總裁龐玉良介紹,“林德在德國擁有一個機場,我們自己開了機場免稅店、還有機場品牌店,也因此拿到商品的授權。”他說,由機場業務發展獲得的穩定采購渠道,也保證了其跨境商品的質量和低價優勢。
據了解,林德集團已經在與旅行社接洽,依托帕希姆機場便利的物流通關和地理優勢開展赴德以及歐洲各地的“旅游+購物”項目。
事實上,林德集團的經驗只是目前中德電商合作的一個縮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德兩國的跨境電商資源可以進一步挖掘。
如今,德國電商市場較為成熟,德國消費者精于網購,電商解決方案提供商B2CEurope的研究顯示,70%的德國消費者每個月至少在網上買過一件實體產品,成為歐洲最頻繁的網購者,網購花費也比鄰國消費者高10%。
此外,德國的購物車廢置率最低,超過1/3的網購者表示從未廢棄過購物車。研究表明德國消費者在購物時,更會研究產品的價格、信息以及零售商的退貨政策,同時研究也顯示,零售商能滿足德國消費者的需求,如有清晰而且又詳細的產品頁面,提供詳細的產品價格、信息和退貨政策。
德國電商研究所IFH的研究表明,目前電商滲透率很高的是消費電子產品和時尚產品,但其他行業也正在迎頭趕上。“例如,幾年前,人們會認為在網上銷售沙發和家具很困難。但是現在事實正好相反:電商銷售現在占了家居裝飾行業10%的市場份額。”IFH的項目經理薩賓?布施曼(Sabine Buschmann)表示,現在只有食品這塊仍然處于落后,“但即使在這方面,也存在著強勁的推動力。”
強大的物流作支撐
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跨境物流市場的巨大需求。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和英國,儼然成為最忙碌的物流中轉國。
物流是德國最具專業性的核心領域之一,在德國幾乎任何地方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有物流活動發生。德國物流行業就業人數為285萬人,年營業額超過2300億歐元,按照市場交易量計算,物流業是德國繼汽車制造業與貿易業之后的第三大行業。工業和貿易業的物流部門占該行業總成交量的一半以上,物流服務提供商占據了另外的50%。
據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大中華和東北亞區公共政策副總裁托尼?陳介紹,德國位于歐洲大陸的中心,因此與國際貿易融合度很高,且在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中發揮著過境國的作用,這就意味著供應鏈管理和物流在德國經濟中具有特殊意義。如今,電子商務業務已經成為敦豪集團最為核心的主營業務之一。2015年,敦豪依托“一帶一路”倡議的三條洲際運輸線路,分別為日本―德國、成都―伊斯坦布爾、越南―中國―歐洲,可在 14天至22天內完成付運。
當然,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跨境電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德國亞太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魏葉特(Jelte Ansgar Wingender)介紹了歐盟委員在2016年3月針對歐盟電商的地域限制發表了一份報告。該報告稱,地域限制包括賣家拒絕包裹發往國外,拒絕國外支付,限制訪問網站等。這些地域限制不反是零售商做出的單方面商業決定,同時也是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的協議所導致的結果。超過1/10的零售商反映,供應商的合同限制了他們向海外出售商品。各歐盟國的跨境消費者訪問量,受到人口因素的影響。
“私人定制”或成未來方向
事實上,德國的傳統零售業已經受到電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德國第二大百貨連鎖商店卡爾城,自2014年以來關閉漢堡等城市的數十家分店;一大百貨連鎖商店考夫霍夫也連年出現虧損。據了解,在此背景下,德國有1/3的實體店開了網店。與此同時,德國電商也紛紛開實體店。科隆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市場分析指出,1000個最大的電商中,目前一半已有實體店。該研究所專家預測,“今后幾年里,90%的純電商將從德國市場上消失。”
德國的情況也應和著王健的判斷――在他看來,從貨源、倉儲、物流、通關到消費者,跨境電商供應鏈本身就長,隨著用戶對產品和物流要求的提高,某一家企業獨自撐起整個供應鏈已經不太可能。
而個性化營銷、基于消費者個人需求的針對性手段將會越來越重要。網絡零售商將更多地利用消費者信息大數據來為不同的目標客戶群建立數字身份。
在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所長張莉看來,C2B這種“私人定制”模式將是未來跨境電商的發展方向。“要培育外貿的競爭新優勢,就是要通過服務來為外貿增值,提高產品質量,在服務上多做創新。跨境電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好的途徑。”
張莉解釋說,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經過了幾個階段:早期主要是網上展示、線下交易的外貿信息服務模式,如阿里等企業把黃頁放在網上;2.0時代的跨境電商,不僅是信息展示,而是將線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實現電子化,逐步實現在線交易平臺。
關鍵詞:農產品;電商模式;研究
一、農產品跨境流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滯澀
盲目跟風,市場信息的產生機制與信息傳播的手段落后等原因,致使農戶缺乏市場信息方面的指導。絕大多數農戶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為電視和廣播,或者是看周邊的鄰居種植什么,個人也跟著來種什么東西;今年什么農產品好銷售,明年也跟著種植什么農產品。這樣既缺乏準確快速地對市場信息捕捉的能力,又缺乏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分析與預測。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農產品少了就搶、多了就爛等問題。所以,應當多向農民準確及時地提供相關的市場信息,從而為農民通過農產品獲利提供保障。
(二)農產品的跨境交易手段單一、市場管理相對混亂
現在農產品傳統的交易方式就是一對一的現貨式交易,大宗的農產品現代化交易市場還不夠成熟,而期貨式交易或遠期的合約式交易的形式則更少,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交易市場的運作效率較低。另外我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的秩序與管理相對混亂,而農產品的摻假、摻雜,經營行為存在欺行霸市,地區的封鎖及行業的壟斷等一些惡劣現象仍然普遍地存在。
二、農產品跨境流通的基本特點與電子商務的適應性
(一)農產品流通環節較多
農產品交易的環節中,除生產者與消費者,還存在著農產品的產地與銷地,以及多個中間商的存在。電子商務能夠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提升農產品交易的效率。
(二)農產品交易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較高
在農產品的整個成本當中,生產成本一般很低,然而每個環節均使得農產品交易增多相應的成本,這就使得初級的生產者能夠得到的利潤較低。此外因為農產品的價值的重量比較低,使得單位重量使用的運輸類成本和銷售的成本增高,而電子商務能夠有效地減少其交易成本、縮短其交易時間。
(三)農產品跨境交易數量較大
在大型的批發與零售市場中,農產品的交易數量較大、次數較多。大規模交易為在農產品交易中應用電子商務手段創造了有利條件,電子商務能為農產品交易提供商流和物流等便利。
(四)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很大,市場變化較快
影響農產品的價格因素較多,通常一個因素出現變化,就會引起其價格發生相應變化。此外,一般農產品產銷的變化較快,交易的對象與主體甚至會發生置換,這需要農戶不斷地尋找更合適交易的對象。應用電子商務則能夠創建全國易市場,來幫助相關農產品的企業及時掌握好市場的脈搏、抓住相應的商機。
三、建立跨境農產品電商主流模式的建議
(一)構建農產品銷售模式
一是構建F 2 C的模式,指的是農戶直接將農產品賣給消費者的模式,如為大農戶則建立起個人電子商務的網站,小農戶則在網上來開店,此模式目前應用不多,卻是未來的電子商務發展的方向。二是構建F 2 B的模式,指的是農戶和農產品的相關需求方間進行電子商務的模式,此模式適合于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或集體生產企業。三是構建F 2 I 2 C 的模式,指的是由農戶、中介公司及顧客等三者共同組成的電子商務的模式,此模式較為適合于小農戶與消費者。當前因為受到各類因素影響,農戶尚無法完全依賴于電子商務的方式,然而卻能夠結合自身特點,選擇一種適合于個人的電子商務的模式,將電子商務當作輔銷售的方式,然后逐步拓寬電子商務應用的范圍。
(二)構建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購買模式
主要是構建 B 2 C模式,農產品的加工和生產企業或者專門進行農產品的銷售企業,因為自身有著規模的優勢與品牌的實力,可能通過建立農產品的個人電子商務的平臺,來對農產品進行銷售,當前此模式一般其兩種形式:一類是對農產品進行銷售的綜合網絡超市;另一類是農產品的網上專門商店。
(三)構建農產品跨境流通的過程模式
主要是構建F 2 G 2 B 2 C的模式,針對農戶多為小戶單戶且農戶一般較為分散的特點,在進行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應用進程中,應當有政府單位的參與和引導。此模式之下,政府當中介,一方面提供給農戶農產品養殖的供求和培訓信息等,另一方面提供給農產品的需求企業以產品供應等的信息。另外,還有F 2 C 2 B、G 2 B、G 2 C G及B 2 B的電子商務的模式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的發展面臨著小生產和大市場間的突出矛盾,農產品流通,特別是跨境流通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影響和制約著農業領域的持續發展。而農產品流通的特性和電子商務間存在一定的適應性與互補性。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電子商務在農產品跨境流通過程中的應用,不斷地總結經驗,積極完善有效措施和辦法,為保持農產品市場的繁榮、推動農業快速穩步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牟靜.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學報,2011(25).
[2]王松.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研究[J].北方經貿,2011(03).
[3]高國棟,翟印禮,孫麗,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02).
[4]胡桂紅.山東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07).
[5]田英偉.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價格月刊,2012(07).
[6]Jonsson.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2008.
[7]John Mangan, Chandra Lalwani, Tim Butcher.Global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Publisher:Wiley,2008.
[8]John J. Coyle, C. John Langley, Brian Gibson, Robert A.Novack, Edward J. Bard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Logistics Perspective(8th edition)[M].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2008.
[9]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reating value-adding networks (3rd Edition)[M].FT Press, 2005.
[10]Donald J. Bowersox, David J. Closs, M.Bixby Cooper.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營銷推廣;電子配件
隨著近幾年外貿渠道的逐步轉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持續發展,2015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約為25萬億元,其中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在5萬億元左右,滲透率約為20%。目前中國跨境出口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2015年跨境電商的出口占比83.2%,以當前外貿趨勢以及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優勢來看,未來跨境電子商務的可滲透空間大,可持續增長性較強。而與此同時,隨著電商熱度增加,部分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此背景下通過合適的營銷推廣手段來爭取市場份額顯得更為重要。
3C消費電子產品在跨境電商行業中發展較為成熟,相應的電子產品配件也成為比較熱門的跨境品類。以手機附件為例,受大屏智能手機迅速發展的影響,近兩年國內外的手機配件市場保持著20%-30%的快速增長,國產手機迅速崛起以及中國手機配件物美價廉的特點給中國手機配件帶來很大海外需求,因此越來越多跨境出口從業者選擇配件領域。但是行業競爭加大也使電子配件市場面臨著較大的挑戰,目前某些產品已出現供過于求的趨勢,特別是中小跨境電商大幅增加,電子配件市場的產品同質化,由此引發價格競爭導致銷售利潤率下降。未來跨境電商會逐漸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跨境出口企業除了改變銷售方式,也應變革自身的營銷方式,發展自主品牌,進行差異化的營銷推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乃至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下面結合電子產品配件為例,從三方面簡要說明跨境電商的營銷推廣方式:
一、網站或店鋪內部優化推廣
有效的推廣要從企業網站或跨境平臺上商家店鋪良好的內部優化開始。其一,跨境電商平臺每天都會有大量商品上架,為了增加搜索曝光率,設置好搜索關鍵字,優化商品標題很重要。標題和關鍵字既要說明產品的基本特征,又要顯示商家獨特的賣點或該產品的優勢;選擇了適當有效的關鍵詞后需要進行合適的組合處理,跨境出口針對的是外國買家,因此標題的組合設置要考慮不同國家用戶的搜索和瀏覽習慣,盡量用一句簡潔完整的語句來概括商品,而不是詞語的堆砌。例如,跨境平臺上往往會提品銷量統計數據,根據產品銷售國家分布情況可以了解特定產品的市場需求,在設置標題、關鍵詞甚至運費模板時,按需求情況設定目標國家并根據其買家的消費偏好進行有針對性的操作,有助于提高商品的轉化率。其二,產品描述信息要盡量清楚詳細,對于電子配件類商品,尺寸、適用型號、性能等基本信息要直觀明了,材質、顏色、重量、產地、售后服務、使用與保養注意事項、支付方式等內容也要全面并且有條理地展示出來,從而方便買家進行選擇。其三,優化產品圖片能夠吸引買家,既要有體現商品整體效果的圖片,又需要足夠細節圖以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產品主圖的選擇,要清晰的展示出整體,準確還原顏色,突出主題。
二、外部營銷推廣
出口電商對外推廣形式主要為搜索引擎營銷和社會化營銷。搜索引擎營銷包括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與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M對在線存儲的所有信息基于算法進行排序,進而通過搜索引擎滿足用戶的需求;SEO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規則,從而提高特定網站在該引擎內的搜索排名。社會化媒體營銷則是利用在線社區、博客、百科等互聯網協作平臺媒體的社會化網絡進行營銷,如Facebook,Twitter,Pinterest,Google+,Tumblr等。
我國出口電商推廣服務的提供商有Google,Facebook等,例如營銷和整合服務商“品眾互動”作為Google和Facebook的商,可以提供搜索引擎管理策略,結合企業品牌與產品所處不同階段的網絡推廣需求,通過搜索引擎營銷數據分析及社交媒體目標人群屬性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的網絡營銷服務。除了出口電商服務商,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往往也提供營銷服務。例如“敦煌網”交易服務平臺整合了多種營銷方式,將 SEO、SEM、EDM、BBS 等線上資源與展會、BD 等線下資源結合來吸引海外客戶;同時,敦煌網賣家可以通過平臺推出的定向展示推廣計劃為店鋪引流。和速賣通的推廣方式相似,推廣計劃中包括重點推廣和快捷推廣兩個類型。重點推廣是針對店鋪的主推商品進行關鍵詞出價的精準推廣方式,適用于單件的重點商品。賣家可以通過對商品數據的統計分析,依據成交轉化率、購物車、搜索點擊率等信息,選擇市場熱銷產品或者自身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進行重點推廣;快捷推廣則是針對店鋪普通商品進行關鍵詞出價的批量推廣方式,便于普通商品吸引更多流量。但是搜索引擎優化和關鍵詞競價排名需要較高成本的投入,相對而言社會化媒體推廣方式則在成本方面具有優勢,利用社交媒體進行“論壇營銷”有利于提高推廣效率。比如電子配件產品賣家可以通過與論壇合作以及自建論壇的形式來聚集電子產品愛好者,提高客戶黏性。以Facebook為例,可以分享圖文信息建立自身網絡來吸引對產品感興趣的人群,也可以通過關鍵詞查看平臺上相關電子產品的專頁,得到不同國家地區廠家的聯系信息,或者直接在Facebook給頁面管理者發送信息,尋求站點合作或商業合作從而達到產品推廣的目的。
三、品牌建設推廣
跨境電商領域的競爭者不斷涌入,同質化產品使中小企業缺乏競爭優勢,不少商家采用打折促銷的方式進行推廣,但這難以形成持續的吸引力,也難以沖破行業的發展瓶頸。持續有效的推廣離不開品牌效應,對于跨境電商賣家,只有逐步建立自身品牌,才能在越來越激烈的跨境出口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電子配件類產品可以融入創意,以滿足年輕使用者的個性化追求,而較缺少創新產品的賣家也可以通過提供創意的服務,采用差異化的方式經營等途徑形成品牌特色。特別是對于小微企業,以“小而美”的理念來發展,通過細分市場精準定位并滿足消費者需求,圍繞產品的細節屬性、經營方式和銷售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擴散,以此可以彌補品牌劣勢,逐漸建設與發展品牌。
在產品方面,以手機配件為例,一方面,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要注意產品的生命周期。品牌手機新品上市,型號設計變更會帶來新的需求,把握市場動向,搶先開發與新型號匹配兼容的配件產品有利于搶占商機。手機配件類產品的熱銷期與品牌手機的新型號密切相關,所以把握好產品的生命周期很重要,比如會影響價格設置,新品手機配件剛時價格較高,隨著熱銷趨勢減弱和制造成本降低,價格也逐漸壓低,商家需要及時調整價格競爭力。另一方面,電子產品配件在往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年輕的電子產品使用者可能對其電子設備具有個性化改造的需求,跨境出口賣家可以根據消費者獨特的需求推出定制服務,通過電子配件進一步令電子設備的功能多樣化,使用便捷化。
在客戶管理方面,貼心的服務能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增加客戶粘性。既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又要完善信用評價體系,此外,通過歷史訂單信息,可以選擇出重點買家信息進行備注管理,并根據其特殊需求及喜好發送營銷郵件,如發送新品上架情況、促銷信息、售后滿意度調查等,進一步做好客戶管理。
通過快速準確滿足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和良好細心的客戶服務,跨境電商出口商可以積累口碑,建設自身品牌,進而使營銷推廣效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柯麗敏,王懷周.跨境電商基礎、策略與實戰[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2] 喻莉.淺析中小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業態現狀及對策[J].中國科技縱橫,2015(8):253
同時,我們還把這個定位生活服務提供商的智慧門店跟跨境貿易的結合,形成了混合業態,最早是1997年6月1日,我們從臺灣引進的便利店管理技術,后來發展成綜超、大超。
365集團擁有多種業態,城市便利店就叫36524,縣城里邊是365生活廣場(一個多種業態疊加在一起,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業態),在大的社區鄉鎮有生活超市,在農村每一個村里邊是好鄉親365(這是剛創立一年左右的品牌,但是店鋪數量最多)。
365集團總部在河北石家莊,旗下城市便利店36524有500家左右,好鄉親365目前有2000千家,預計年底能做到1萬家,已經與河北省的30個縣簽約,形成“一村一店,縣城大店,城鎮中店,鄉村小店”的形勢。
商業板塊,我們在同微信、支付寶的合作中,轉化率在全國商超系統中都是第一名,就是說我們在教育顧客的工作上跟現在的顧客結合比較緊密。農業板塊,我們跟德國的農業部、加拿大的農業部都在合作,這是食品農業的基地。地產板塊,我們有物流地產,金融板塊,現在有普惠金融等。
我們做便利店一直被“狼”追著。1997年做便利店時,石家莊這個城市別的不發達,批發市場特別發達,全國十大批發市場,石家莊占好幾個。我們1997年建立便利店的時候,剛開始量很少,全是騎自行車從批發市場批發貨,送到店鋪加價后再售賣,店鋪沒有任何競爭力,唯一的競爭力就是業態的先進性,燈光比較亮,服務比較好。
老百姓也都知道,批發市場便宜,你的店這貴。后來店多了,好不容易不從批發市場進貨了,市場上又出現很多假貨。我們就開始發展正規廠家,當我們正規廠家對接到30家時,也就是在1998年到1999年之間,百貨又出現了。相對來說,我們店小、貨少,人家比較全。
后來我們24小時營業,增加服務功能,除了能夠買東西之外,還能夠吃東西,像早餐、午餐、晚餐我們都有售賣。城市便利店的天天排隊買北方煎餅果子、北方鮮食味的煎餅,一個店排一百多人。在我們的店里,除了能買到快銷品之外,還能夠吃飯。
好不容易過了與大賣場的競爭,互聯網突然間就來了。
一模一樣的東西,線上線下的價格沒有辦法比。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前兩天從線下的一家實體店買了一袋有機豆腐,原價 48元,打折后38元,便宜了10元,我高興的不行。在京東上一搜,兩袋60元,購買方式很簡單,點擊購買、付款后第二天就送過來了,便宜十幾塊錢。
實體店又沒法干了,我感覺沒有出路,就是開這么多店,也一直如履薄冰。我們跟資本市場接觸過很多,包括京東的大股東,他們也都去我們的企業看過。他們就勸我們說,你這個零售業相當于11路,你是走著的,房地產業相當于騎著自行車跟你走著的比,金融資本家是開著汽車和你比,互聯網加金融這就開上飛機了。他們是一輪一輪的掙錢,咱們一毛一毛的掙。
如果是傳統的零售思維,就認為店有什么用,價格比不上網上,現在物流已經非常方便了。
我個人認為,如果這個門店不加互聯網,不加金融業務,不加這兩個翅膀,不接這個天線,光接地氣,這個店做一萬家、十萬家也沒有什么前途。
城市便利店的定位決定了36524要圍繞智慧主線。智慧就是互聯網+金融主線,貫徹互聯網思維、金融思維、整合思維、平臺思維,把店鋪平臺化,通過合伙人思維,產業鏈思維,創新模式打通人脈。我們要構建京津冀城鄉一體化,打造O2O電商綜合平臺,成為智慧生活服務提供商。現在,我們還率先提出了生活服務供給側改革。
一個城市的便利店有哪些功能呢?最原始的功能是售賣快銷品。我們分了幾大功能:
第一個是O2O電商平臺。
為什么京東、阿里巴巴,現在蘇寧,還有微信微支付,中國電信的翼支付,中國移動全部跟我們合作?他們都是在想要我們的流量,可見這個流量很值錢。最初要流量的r候,給顧客一塊錢掃碼上線,后來給一塊不行,買東西打五折,買40元的東西掏20元就行了。
在與中國電信合作中,咱們為消費者提供了免費的早餐,早上吃的6塊之內免費,只要掃碼就免費。在互聯網企業看來,店鋪最值錢的就是流量。一天上百萬的顧客的流量,他們給你錢,讓你燒錢補貼。O2O電商平臺是我們第一項,除了給他們引流之外,現在更重要的是也為我們自己的線上平臺匯聚上百萬的粉絲量,而且是活躍的粉絲。
第二,鮮食味熟食平臺。
在我們的店鋪中,食品占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擁有40%左右的銷售貢獻,便利店的食品不是生鮮,就是煎餅果子、茶葉蛋、包子、漢堡。
第三,金融服務平臺。
現在我們打造的城市便利店里,便利店可以存錢、取錢,辦這些業務,去銀行得排隊,在這兒不用排隊,便利店怎么樣取錢,跟傳統的銀行去合作。便利店貨架上的商品像礦泉水、可樂,這個東西有毛利,1元錢進貨,你賣1.2元,就有兩毛錢的利。金融理財類的產品是一樣的,如在這個店鋪存一萬塊錢,銀行給你6‰的手續費等。
如果一個店通過開卡引入了1000萬的流量,通過你這個店存款1000萬,一年就有六萬塊錢的盈利。這就了不得了,便利店不是都掙錢的,一百個店有50個掙錢不容易了。
第四,通訊服務平臺。
我們還同新媒體、物流快遞進行合作。現在跟菜鳥物流結合,在石家莊一天接送一萬多個快件。現在物流快遞有個痛點,就是打電話給客戶,可能會出現家里沒人、出差等情況,導致快件無人接收。現在場景下,只要送到家門口的36524便利店就可以了。
城市便利店的十大平臺不好記,我們總結了一下其實就是“一個雞蛋三個黃”,就是便利店創新。
第一個“黃”是傳統的雜貨店應該具備的功能,就是賣貨。這個黃怎么創新?我們現在用進口商品去提高傳統快銷品的差異化。在傳統的快銷品的價格方面,我們比不過大賣場。我們現在把一部分一般常規包裝商品的貨架變成了進口商品的貨架。門店內,進口商品貨架占十來組,傳統的國內的商品貨架占十來組。進口商品的毛利是可觀的,到貨毛利在30%以上,而且價格特別低。消費者可以隨意比價,跟天貓國際可以比價,跟當地大賣場也可以比,我們都不處于劣勢。
第二個“黃”就是食品。與其說便利店是一個雜貨店,不如說它是一個飯店。按照“開了一個飯店拿出去一部分去賣貨”的想法去規劃便利店,那么便利店就成功了。現在如果做雜貨店,做出花來也不可能掙錢,為什么?因為你沒有跳出你那個跑道,龜兔賽跑,烏龜不可能跑過兔子,但如果是在水里跑呢?把這個便利店做成飯店、餐飲店,做成跨境電商的結構,或許就有你想不到的結果。
第三個“黃”就是金融。在石家莊這個300萬人口不到的城市,50%以上的電費在我們店鋪進行交付,電費的現金流甚至超過購物的現金流。一個門店如果一天收一萬塊錢的現金,其中五六千是電費。
大量的現金流通過代收業務集聚到門店。只有有了錢才能更好掙錢,沒有資金的流水是不行的。那么電費、燃氣費、交通罰款等等所有的代收的業務都能引入資金流。像我們現在用的拉卡拉,一年幾十億的流量通過店鋪實現,租金成本升高、人工成本上升,單靠售賣傳統商品、賣這些熟食已經很難盈利。
我們對接的國內國際的資本平臺,小額貸款只要加盟主、店主給你簽字擔保,不用任何抵押物,半個小時就能收到3到5萬元的放款。店鋪提成4%,如果一個店鋪貸出100萬,能掙4萬。
好鄉親是農村的便利店,它的口號就是“好鄉親就是讓鄉親們都好”,從2005年開始做農村的便利店,我們提出了“好鄉親365”的概念,目前,好鄉親的功能都已全部落實,已經有2000家門店。
這功能中第一個是快銷品,第二個還是O2O電商。在好鄉親的店鋪中,我們植入觸摸屏,老百姓可以通過店內設備在網上買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對于快遞物流來說,農村的道路不像城市有規范的名稱,許多快遞地址都是某某村沒有更具體的地址,快遞員很難找到。而當一個村都有一個好鄉親門店的時候,地址只要寫某某村的好鄉親365門店就可以了。而且現在70%、80%的快遞公司進不了村,因為太遠了。
我的企業要干什么,要整合各個快遞公司,建一個樞紐,把菜鳥“三通一達”的快件統一放在一個地方,偏遠的地方的快件,通過公交送達,公交車的線路邊上那個村的快件,只要送上這個公交車,好鄉親店里的加盟主就知道去拿快件,節省運輸的成本。如果能讓百分之百的村全部有快遞進去,就解決了一個大的問題。
還有農資產品,種子、農藥、化肥可以通過好鄉親門店去訂購。還可以把社會服務、金融服務、電訊服務,把郵局、銀行、營業廳集中在一起,把“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跟商業業態的創新結合起來。
跨境電商方面,我們是跟鄭州方面合作的,因為它是跨境電商的一個試點城市,跨境電商跟傳統的零售業怎么結合呢?在沒有跨境電商以前,也有好多做外貿出口的企業轉型做外貿進口,咱們的供應商里邊也有很多做進口食品的。
為什么他們的進口食品放在店里面賣不出去或賣不了多少,現在換了一個詞,換成“跨境電商”就可以賣,區別就是在于“線上貿易”。線下店鋪是一個體驗功能,是一般貿易,價格其實根本沒有優勢,有優勢的是去你的店鋪看到了樣品,通過手機掃碼線上平臺去買,經過海關監管的保稅倉直郵過來。
在4月8日之前,50塊錢稅額以下的全免,就沒有稅。一模一樣的奶粉,你從超市去買260元,從線上買180元,無非隔到三到五天才能送到家,跨境電商具有明顯的優勢。線下只是一個體驗的場景,以后流量掙錢,主要通過線上,但在很多店推廣之后,我們發現什么樣的情況呢?線上根本沒有賣多少,雖然很多人在注冊,一天就有好幾萬人掃二維碼下載,下載完了,其實還是在店里買的多。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 online trading has become the most basic needs of life, constantly developed electricity industry is developed to the direction of cross-border, aim at the higher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rings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 into the new era of globalization,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various aspects, and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noticeable factor, so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and economy ,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in China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has a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P鍵詞】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趨勢;對策
【Keywords】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in China; development trend;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71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5-0035-02
1 引言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通過互聯網,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新型的信息技術不斷遍布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也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包括電子信息技術帶給人們豐富多彩的感官享受和便利的服務,電商就是其中一種。電商從一開始就以一種新型的交易模式進軍人們的生活,隨著它的不斷優化,改良,人們開始逐步接受它,以至于依賴它,跨境電商也是電商發展的一種經營模式,它的發展促進了計算機互聯網更深入的研究和應用。論文將通過對我國目前電商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來探索電商未來發展的對策。
2 跨境電商目前的現狀
2.1 跨境電商的基本流程
跨境電商就是各國之間通過互聯網的平臺進行貨物的篩選,價格的結算,貨物的送達這三個流程,跨境電商就是通過實現這一流程來進行貿易的交易合作。
2.2 跨境電商的市場
我國近幾年跨境電商的進展突飛猛進,例如蘇寧易購,淘寶等各大電商的企業發展進度,而且電商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進行合理的設計,深入的改革,確保交易雙方的滿意程度。電商在發展的領域方面也沒有一定的局限性,各行各業都有涉及。考慮到電商異于傳統實體經濟的弊端,近年來,電商企業正逐步考慮與傳統的實體經濟企業進行融合,取其利去其弊,爭取在貿易雙方交易合作的基礎上求得更優質的發展。目前我國的跨境電商發展的整體趨勢呈上升趨勢,絕大多數的電商企業能夠適時抓住互聯網高速發展這一大的時代機遇,這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2]。
2.3 跨境電商的政策環境
各行各業的優質發展都需要大環境的支持,我國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政策中很清晰地指出了降低出口產品關稅的政策,支持電子商務的跨境發展,鼓勵各個企業走出國門。這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催進作用,由此可見,政策支持也是促進電商飛速發展的一大原因。在這種大的政策背景下,跨境電商未來的發展相當樂觀[1]。
3 跨境電商存在的問題
3.1 支付安全問題
支付的問題大致分為兩個方面,其一,由于我國的網上跨境支付還不夠完善,加上各種流程存在安全隱患,因此交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第二方面是進行交易的雙方屬于不同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貨幣兌換形式,這樣大大增加了貨幣兌換的難度,包括進出口貨物的稅務問題,又牽扯出了稅務人員新的工作形式。
3.2 缺乏人才問題
當前的經濟步入全球化的時代,電商的經營人員專業水平普遍偏低,很多電商工作人員對電子商務的基本知識缺乏一定的認識,這就導致了電商在運轉過程中出現常識性的錯誤。跨境電商對工作人員對于中外文化習慣的了解也提出了要求,所以,低水平的電商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3.3 物流的完善問題
跨境電商是各個國家進行的交易,這樣對進出口物流的管理程序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進出口貨物的物流配送存在國際快件費用昂貴,配送速度緩慢,服務質量等問題,這不僅影響了電商的銷售額還阻礙了跨境電商的優質發展。加之海關繁雜的手續檢查和辦理程序也使得跨境電商在物流的配送方面有待完善。
3.4 業務推廣問題
各大電商企業在跨境貿易初期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利用第三方服務平臺來出售自己的產品,等到自己的電商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積累大量的資金,再建立自己的服務平臺。但是不管是借助第三方平臺還是自己開發服務平臺,都是比較單一的商品推廣形式,跨境電商在推廣的形式上也需要不斷地探索。
4 跨境電商的發展措施
4.1 建立本地物流
當前跨境電商物流的運作模式大致分為五種:快遞模式,鐵路運營模式,專線速遞模式以及郵政寄件模式。這對跨境物流提供了大的發展空間,建立本地物流可以避免這些傳統的物流方式所存在的缺陷,本地物流的設立就是將跨境的商品儲存在當地,等到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建立當地的物流運營機構,這樣不僅能減少海關手續的復雜性還大大節省了快遞的成本,提高了電商企業的銷售額。不過建立本地的物流只適合大的跨境電商企業,小型企業關于物流方面的處理措施還有待發展,最好能夠在政策的支持下,實現第三方企業服務的模式,這樣能夠節省資金,良性發展[3]。
4.2 完善支付系統
在跨境電商支付結算的方面,應當增加專業的工作人員,對網上支付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確保客戶能夠在安全的平臺上進行放心的購買,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在境外建立收付平臺,在支付的方式上,可以通過客戶訂單一定的積累再進行一次性收付款,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方面的麻煩。
4.3 優化服務平臺
當前我國的跨境電商的服務平臺均存在樣式單一的問題,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應該建立涵蓋所有流程的綜合平臺,在服務流程上也應該改善,確保實現客戶全流程的服務。全流程的服務包括海外平臺的推廣,雙方的洽談,物流的發送,售后的服務跟蹤等等,爭取為跨境電商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g[4]。
4.4 增加專業工作人員
電商的工作人員不管是在學歷還是在專業程度方面都存在缺陷,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電商的運營會出現問題,阻礙著電商的發展,應當合適的選擇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人員,在當前運作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探討新型的運作模式,謀求更新進化的發展。另外工作人員也應該對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力求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5 結語
縱觀當今跨境電商的現狀,發現跨境電商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在我國鼓勵性政策的支持下,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還是比較樂觀的,各大電商企業需要在支付流程,物流服務,推廣平臺以及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方面不斷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工作,為跨境電商更加完善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平臺,同時,電商在產品的研發和質量上面應該不斷提高,保障客戶的利益,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石良平,湯蘊懿.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及政府監管問題研究――以小額跨境網購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14(09):55-57.
【2】來有為,王開前,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態和發展狀況[J].中國經濟時報,2014(0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