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全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
3.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
4.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xiāng)空隔萬重山。(李頻《春日思?xì)w》)( )
5.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己亥雜詩》)( )
6.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滿江紅》)( )
7. 女媧煉石補(bǔ)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李憑箜篌引》)( )
8.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
9. 苦恨年年壓金錢,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 )
10.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
11.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干行》)( )
12.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
13.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
14.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
15. 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杜甫《歷歷》)( )
16.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杜甫《丹青引》)( )
17.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杜甫《丹青引》)( )
18.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杜甫《貧交行》)( )
19.毫發(fā)無遺恨,波瀾?yīng)毨铣伞#ǘ鸥Α毒促涏嵵G議十韻》)
20.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詩》)( )
21.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 )
22.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杜牧《赤壁》)( )
23.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劉長卿《送方外上人》)( )
24.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
2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
2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diào)歌頭》)( )
27. 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
28.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
29. 兩朝出將復(fù)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輪。(崔顥《江畔老人愁》)( )
30.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
31.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fēng)。(李煜《望江南》)( )
32.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
33.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
2、一切,都只是戲而已,但又是那么真,誰也不是誰生命里的主角,都只是生命里的匆匆過客而已,何必深深在心里牢記呢?
3、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5、人非賢人,誰能無錯,看淡一切,一切也就過眼云煙,假如然的忘不了,就冷靜地珍藏在心底的最深處,藏到光陰的煙塵觸及不到的處所……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7、看淡人生,應(yīng)是心理上的定位:人生過半,當(dāng)明天理,山有高低,人有高下。命中若有自會有,命中若無莫強(qiáng)求,
8、執(zhí)手看歌敲金釵,笑語落珠明眸睞。忽然蝴蝶春風(fēng)滿,焉教冷鏡瘦朱顏。
9、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做鬼雄。
10、誰言別后終無悔,寒月清宵綺夢回。深知身在情長在,前塵不共彩云飛。
1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2、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13、看淡一切,善待自己,每個人曾經(jīng)都經(jīng)歷過很多事,將來還要去做很多事,所以要學(xué)會看淡一些過去的悲傷以及現(xiàn)在的煩惱,好好的珍惜現(xiàn)在。
14、看淡人生,應(yīng)堅持自我,為自己而活。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坦蕩磊落,不卑不亢。不趨炎附勢,不摧眉折腰。
15、我們掉過的眼淚,其中一些的確毫無意義;但是,有一些眼淚,終歸清明了一雙眼睛;而這些眼淚,大部分是痛苦的眼淚。
16、看淡人生,應(yīng)看淡功名利祿,看輕榮辱得失。富貴無意,榮辱不驚,厚德積福,逸心補(bǔ)勞。
17、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dāng)初莫相思。
1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19、瑤宮寂寞鎖千秋,九天御風(fēng)只影游。不如笑歸紅塵去,共我飛花攜滿袖。
20、風(fēng)壑輾轉(zhuǎn)日月追,誰閉塵關(guān)不得歸。長欲揮劍斷逝水,卻盡青春鑄劫灰。
21、最佳的報復(fù)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發(fā)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氣去恨一個不相干的人。
22、看淡人生,使心靈不再受世俗的羈絆,瀟瀟灑灑,淡淡定定,從從容容,快快樂樂。把緊鎖的眉頭舒展,讓久違的笑聲從心底傳出,開開心心的生活,活出自我,活出從容,活出多彩!
23、習(xí)慣用那虛偽的笑,來掩飾內(nèi)心的傷痛。
24、落魄人,只在一念間望不見,只因破紅塵心語沉寂乎。
25、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26、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27、看淡人生,以一種平靜恬淡的態(tài)度去對待人生。人生過半,當(dāng)順天命,不必對過去懊喪嗟嘆,對未來斤斤計較。不必為未知的命運(yùn)背上沉重的行囊。負(fù)重而行。
28、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29、瞳凝秋水劍流星,裁詩為骨玉為神。翩翩白衣云端客,生死為誰一擲輕。
30、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不多情。
31、三杯清茶,兩盞淡酒,日落,有風(fēng)。我陪你,和著這萬千姿態(tài)千百滋味一并飲下。
32、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33、我開始一個人的生活,沒有愛情的生活,一個人走陌生的路,聽陌生的歌,見陌生的人,然而,不知不覺中,我已然忘記了愛情的味道,那所謂的愛情,在我的舞臺中華麗謝幕,永久塵封。
34、生死不在意,不服氣就干一架。
35、看淡人生,應(yīng)知足常樂,坦然面對現(xiàn)實,從容應(yīng)對艱難,淡定承受困苦,少一份失落,少一份困擾,多一份滿足,多一份快樂!
36、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37、匣淺難羈寶劍鋒,玉藏石中也玲瓏。初試清啼長天破,云光凝碧遠(yuǎn)嵐平。
38、看淡人生,應(yīng)是心情上的紓解:人生如夢,當(dāng)知天樂,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
39、看淡人生,只是安然滿足者勞碌有得、家和事順的慰藉;看淡人生,只是坎坷失意者時運(yùn)不濟(jì)、命運(yùn)多舛的無奈;看淡人生,只是功成身退者門前冷落、世態(tài)炎涼的悵嘆。
40、假如,簡樸的對待一切,信賴情人的愛,伴侶的真,遇事往甜頭想,坦誠待人,不奢望不強(qiáng)求,天然不會煩惱,著實,快樂就在本身的心中。
41、看淡人生,是一種境界與豁然。涉世歷事,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爭,有所不爭,有所求,有所不求。自身利益不輕丟,身外利益不強(qiáng)求。
42、雨夜之美,在于意境,在于生生不息,花草吸納水汽,原本的死意,也悄然流去,這才是雨夜的美處,也是人生的味道。
43、看淡人生,是一種責(zé)任與義務(wù)。人生過半,當(dāng)知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應(yīng)孝敬父母,夫婦互重,關(guān)愛子女,呵護(hù)家庭。
44、看淡人生應(yīng)是心態(tài)上的調(diào)整:人生在世,當(dāng)解天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關(guān)鍵詞】李清照 聲聲慢 意境 人文價值
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xué)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恐怕當(dāng)數(shù)宋代的女詞人李清照了。她的愁往往表現(xiàn)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厲,正如《聲聲慢》的末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是詞牌名,首見于北宋的晁補(bǔ)之的詞。起初韻腳押平聲字,調(diào)子相應(yīng)地也比較舒緩。而李清照的《聲聲慢》卻改押入聲韻,這就變舒緩為急促,以豪放之筆寫悲愴之懷。曲子詞的發(fā)源可以追溯到隋唐以前,到了晚唐五代已經(jīng)成為流行歌曲,士大夫們替歌伎填詞,歌舞升平。到了宋以后,詞的文字地位才得到了鞏固。
一、李清照的生平遭際
李清照(1084―1155后),號易安居士,字漱玉,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李清照生活在一個名門望族里,她氣質(zhì)高貴,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史書記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其父李格非,著名學(xué)者兼散文家,“蘇門后四學(xué)士”之一;其母王氏,頗通文墨。早有詩名,為晁補(bǔ)之賞識。公元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宰相趙挺之幼子趙明誠。兩人情投意合,姻緣十分美滿,婚后夫婦唱和,共同從事書畫金石的收藏、研究。金滅北宋,宋高宗趙構(gòu)南逃,建立南宋,夫妻二人被迫南渡,不久,趙明誠病逝,李清照親歷變亂,在寂寞中度過晚年。大約在公元1151年至1156年李清照孤伶地離開了人世。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的交替時代,此時不但是社會大變動時期,同時也是詞風(fēng)大轉(zhuǎn)變時期,她的詩詞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描寫少女、的生活,“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婚后的李清照和趙明誠聚少離多。因此前期詞作長于優(yōu)美的韻調(diào)表現(xiàn)相思離別等傳統(tǒng)題材,風(fēng)格清麗婉轉(zhuǎn);南渡后,李清照作品主要表現(xiàn)思夫、思鄉(xiāng)、思國的情節(jié),悲苦感憤,沉郁悲涼,風(fēng)格沉哀凄苦。
二、《聲聲慢》創(chuàng)作的背景
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奔母喪南下金陵。后來李清照攜書15車,南下,與之會合。明誠家在青州因兵變十余屋書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趙明誠病逝,時年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避難奔走,飽嘗流離顛沛之苦,所有收藏喪失殆盡。喪夫、離亂、疾病、孤苦伶仃,公元1132年,李清照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卻遇人不淑,此人為覬覦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對其拳腳相加。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心存高潔不低頭。在封建社會提出離婚是要坐牢的。但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冒著坐牢的危險堅決解除了這歷時一百天的痛苦失敗的婚姻。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含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又名《秋情》,全詞寥寥97個字,以驚人的藝術(shù)手段,寫了一個短暫的秋日黃昏的景象,概括了她南渡后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堪稱抒情寫意的佳作,被歷代詞評家評為絕世奇文。
三、《聲聲慢》作品點讀
起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便不尋常,開首一連用七組疊詞、十四個疊字喝起,奇思妙筆,千古絕句,冠領(lǐng)全篇。
李清照對音律又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疊字的使用增加了時間感、空間感、層進(jìn)感。使感情由弱到強(qiáng),強(qiáng)化了詞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有如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僅此三句,以情入手,點明了女詞人的孤苦。一種悲戚的氛圍籠罩全篇。
心情不好,天氣又忽冷忽熱、反常多變,女詞人煩悶難熬,連覺也睡不著了。便有“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是借氣候之冷暖無常,寫飄零憔悴之苦。在這種乍暖還寒天氣,如果能沉沉入睡,那么還可以短暫的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一種不被人們理解的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
言酒“淡”,其實是說愁“濃”,淡酒怎能抵擋住那晚來的急風(fēng)。有道是:借酒消愁,難解愁。在這冷風(fēng)正勁的時節(jié),端著一杯淡酒,卻突然聽到孤雁的悲鳴,推窗抬頭看見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聞聲望雁,是詩人尋求感情的寄托。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方人,因避難南下。舊時相識,此時見雁,卻無親人的音訊,那份思鄉(xiāng)之愁緒油然而生。舊時相識卻異地相逢,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而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真是“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舊日傳信使者仍在,而與傳書人卻陰陽相隔,人鬼殊途,欲語淚先流。抬頭望見了舊時相識的孤雁,低頭觸目所見到處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古人有九九重陽登高、飲酒、賞菊的習(xí)俗。雖是菊堆滿地,卻再無當(dāng)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抬頭孤雁,低頭殘菊。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守窗獨坐,是個特寫鏡頭,表現(xiàn)詞人的孤獨。她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度日如年,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呢?對著這陰沉的天氣,一個人怎么熬到黃昏的來臨呢?獨自一個人連時間都變慢了。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此時的窗外“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葉落,細(xì)雨霏霏,這種情感的抒發(fā)是步步加深的,先從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的借酒澆愁愁更愁發(fā)展到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落葉細(xì)雨催淚流。細(xì)雨落在屋外兩棵梧桐上,又點點滴滴灑到地上。淅淅瀝瀝,無邊絲雨細(xì)如愁,看似梧桐在落淚,實則詞人的心在滴淚嗎!悲涼氣氛將國破家亡夫死的凄涼之感推向。
此情此景淡酒、急風(fēng)、秋雁、殘菊、梧桐、細(xì)雨,處處含愁,處處懷悲,苦情到了極限、人生到了絕境所發(fā)出的一聲撕肝裂膽的哀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用口語的形式,簡單直白,脫口而出,極其有力,總括全詞;“怎一個愁字了得”又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詞人的愁已非筆墨所能形容的,明明是提醒人們,除了悲歡離合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這結(jié)尾即是收,又是放,從而擴(kuò)大并深化了主題,給人許多的回味和思考。
四、《聲聲慢》的藝術(shù)特色及其人文價值
(一)凄美感人的意境
中國的文學(xué)作品講究含蓄,講究意境。文學(xué)作品中,從來就沒有單純寫景的,寫景都是為了抒發(fā)個人的情懷的。《聲聲慢》就營造了凄美感人的藝術(shù)至境。采用借景抒情,委婉含蓄的藝術(shù)手法。句句寫的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是孤獨凄涼的境界。
近代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說過:“詞以境界為最上。” “真景物”是說寫景要自然真實,而非刻板描摹;“真感情”是說感情發(fā)自肺腑,而非虛情假意、無病。李清照善于把自己感情融入自然景物,揭示出生活中蘊(yùn)藏著的美感。創(chuàng)造出真景真情的以小見大的詩情濃郁的境界。
《聲聲慢》描寫的是黃昏的景象。黃昏是日落以后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是一個很有詩情畫意的時間概念,蘊(yùn)藏著深刻的意境。乍暖還寒時候的某個“黃昏”寫的是詞人眼前的景物和一時的心境;令人想到了詞人人生的“黃昏”,是作者孀居暮年的自身哀嘆;甚至感到了時代的氣息,就是整個宋王朝(時代)的“黃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思考的余地。
(二)清新淡雅的語言
李清照的語言獨具特色,清新淡雅,不用華麗的詞藻來裝飾,用明白如話的語言風(fēng)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全詞中使用四個反問句穿插在平穩(wěn)的陳述句中,有力度,有余音。大大增加了全詞迭宕起伏的色彩。
她的語言別開生面、精妙清亮、用韻天然。善于用最平常最精煉的語言表現(xiàn)復(fù)雜多變的情感。看似簡單的平常的話,實際上都是經(jīng)過慎重推敲、精心安排的,李清照晚年的填詞藝術(shù)確實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三)意蘊(yùn)深厚的人文價值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創(chuàng)造性最強(qiáng),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敢于沖破重重枷鎖,改變了男子一統(tǒng)文壇的傳統(tǒng)格局。同時她對時代有著冷靜地清醒地認(rèn)識,能突破狹隘的個人世界,表現(xiàn)出對于國家命運(yùn)的關(guān)注與擔(dān)憂。體現(xiàn)了博大的中國文化和向上的民族精神。她保持著“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錚錚風(fēng)骨!
欣賞女詞人李清照其人其文,品味《聲聲慢》中的人文價值,提升文學(xué)修養(yǎng),提高人文素質(zhì),就是要“以優(yōu)美的意境感染人,以深邃的哲理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繼承發(fā)揚(yáng)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激發(fā)出愛國主義情懷,塑造出一種責(zé)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xiàn)
①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xué)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②《語文教學(xué)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紅酥手,黃滕酒,滿園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這首詞相傳是陸游三十一歲時所作,此中還有著一段哀婉纏綿的愛情故事:初時,陸游娶表妹唐琬為妻,伉儷甚篤。但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氏,強(qiáng)逼陸游休妻。兩人被迫分離。此后陸游另娶,唐琬則改嫁趙士程。數(shù)年后,一次春游沈園(今浙江紹興),陸游與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人送酒肴致意。
陸游悵然久之,便在沈園壁上題下這首《釵頭鳳》詞。
詞的上片追憶往事:第一、二句說,當(dāng)時春色滿園,宮墻旁綠柳飄拂,你紅潤白膩的手,為我捧上一杯黃滕酒。詞人以一典型情節(jié),寫夫妻恩愛,生活和美。“東風(fēng)惡”四句急轉(zhuǎn)直下,暗點一場家庭變故,“東風(fēng)惡”,即東風(fēng)急,喻指母親相逼,無奈休妻,夫妻歡愛很快就成為過去。幾年的分離,“我”滿懷相思之愁,往事不堪回首。上片結(jié)句一迭連聲的“錯,錯,錯。”是詞人對自己夫妻情深而又母命難違的悲嘆,對自己一時軟弱鑄成終生大錯的自責(zé),深沉哀婉,震撼人心。
下片“春如舊”照應(yīng)上片的“滿園春色宮墻柳”,說春光依然明媚,人卻因離別傷懷而白白地消瘦,淚水和著紅色的胭脂,把手帕都濕透了。這幾句看似寫對方悲苦的情態(tài),其實又何嘗不是詞人內(nèi)心痛苦的寫照。緊接著“桃花落”兩句,以景寫情,桃花紛紛落下,池閣再也無人游賞,寫盡詞人心境的凄涼。“山盟雖在”兩句,說往日的海誓山盟猶記心間,心中的相思之情卻難以傳達(dá)。最后的“莫,莫,莫!”是識盡愁滋味的“欲說還休”,表達(dá)了詞人說不盡的痛苦和無奈。
慶歷五年春,陸游時年75歲,他再游沈園,睹物思人,倍增傷感,又作《沈園》二首。錄其一“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可見陸游不老的愛情和不盡的遺恨。
唐琬《釵頭鳳》賞析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與離異的妻子唐琬在沈園相遇,在壁上題了一首《釵頭鳳》,唐琬就和了這首詞,不久,她便抑郁而死。
本詞與陸游的《釵頭鳳》感情息息相通,處處呼應(yīng)。
上片寫被迫離異后無限痛苦的心情。“世情薄,人情惡。”開篇兩句,由陸詞“東風(fēng)惡,歡情薄”演化而來。陸游以“東風(fēng)惡”來暗喻他母親的專制暴虐,對唐琬被遣他敢怒而不敢言,所以措辭也比較委婉。唐琬則不加隱飾,她的怨恨之情溢于言表,這是她的處境和遭遇決定的。“雨送黃昏花易落”一句與陸詞“滿城春色”和“桃花落”相呼應(yīng),她以“花”自喻,“黃昏花落”是說她遭遇不幸,被婆母休棄,離開了陸家。“曉風(fēng)干,淚痕殘”自述她被休以后的生活。“曉風(fēng)”即“晨風(fēng)”,晨風(fēng)吹干淚水,臉上殘留淚痕,說明她夜晚經(jīng)常哭泣。陸詞中有“淚痕紅鮫綃透”,唐琬即以此相和應(yīng)。“欲箋心事,獨語斜欄”,她想寫下自己的心事,又有諸多不便,只好倚著欄桿自言自語。以下連用三個“難”字,這是她對生活的總結(jié),她覺得活在世上做人難,想對不公平的待遇抗?fàn)庪y,甚至想對人一吐心中的苦衷也難。這三個“難”字是她與陸游分手后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下片緊承上片,圍繞“難”字,具體敘寫與陸游分手后的境遇和心情。“人成各,今非昨。”自從她被婆母驅(qū)遣以后,與丈夫各奔東西,她就成了孤單一人了,這日子與從前大不相同了。“病魂常似秋千索”,這句與陸詞“一懷愁緒”和“人空瘦”兩句相對應(yīng),說明她身體不好,又常常生病,加上心情不佳,生活如“秋千索”,搖擺不定。本句用形象的比喻,寫了她的身心狀況。“角聲寒,夜闌珊。”這兩句烘托出一種凄清的氣氛,說明每當(dāng)夜深人靜,城上響起清冷的號角聲的時候,也是她最痛苦的時候。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一方面痛不欲生,一方面還要咽著淚水強(qiáng)作歡笑,為的是“怕人問”,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寫“難”,“難”的程度也更進(jìn)一層。內(nèi)心的苦楚寫不得,說不得,甚至不能讓別人知道,這就更難了,她無可奈何,就只有“瞞,瞞,瞞!”和上片結(jié)尾一樣,全詞收尾是三個獨詞句,連用三個“瞞”字,與上片的三個“難”字相呼應(yīng),更突出了“難”,需知要把痛苦深埋心底,“瞞”住周圍所有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本詞為和陸游的詞而作,寫出一個被封建禮教迫害的婦女的痛苦,情感真摯,字字血淚,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shù)魅力。
沈園情夢
這兩首詞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卻浸潤著同樣的情怨和無奈,因為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唐琬與陸游的沈園情夢。
陸游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陽一個殷實的書香之家,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隨家人四處逃難。這時,他母舅唐誠一家與陸家交往甚多。唐誠有一女兒,名喚唐琬,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不善言語卻善解人意。與年齡相仿的陸游情意十分相投,兩人青梅竹馬,耳鬢廝磨,雖在兵荒馬亂之中,兩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過一段純潔無瑕的美好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縈繞心腸的情愫在兩人心中漸漸滋生了。
青春年華的陸游與唐琬都擅長詩詞,他們常借詩詞傾訴衷腸,花前月下,二人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宛如一雙翩躚于花叢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著幸福和諧。兩家父母和眾親朋好友,也都認(rèn)為他們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于是陸家就以一只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訂下了唐家這門親上加親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燭,唐琬便成了陸家的媳婦。從此,陸游、唐琬更是魚水歡諧、情愛彌深,沉醉于兩個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舉課業(yè)、功名利祿、甚至家人至親都暫時拋置于九霄云外。陸游此時已經(jīng)蔭補(bǔ)登仕郎,但這只是進(jìn)仕為官的第一步,緊接著還要赴臨安參加“鎖廳試”以及禮部會試。新婚燕爾的陸游留連于溫柔鄉(xiāng)里,根本無暇顧及應(yīng)試功課。陸游的母親唐氏是一位威嚴(yán)而專橫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兒子陸游金榜題名,登科進(jìn)官,以便光耀門庭。目睹眼下的狀況,她大為不滿,幾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場對唐琬大加訓(xùn)斥,責(zé)令她以丈夫的科舉前途為重,淡薄兒女之情。但陸、唐二人情意纏綿,無以復(fù)顧,情況始終未見顯著的改善。陸母因之對兒媳大起反感,認(rèn)為唐琬實在是唐家的掃帚星,將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于是她來到郊外無量庵,請庵中尼姑妙因為兒、媳卜算命運(yùn)。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說:“唐琬與陸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誤導(dǎo),終必性命難保。”陸母聞言,嚇得魂飛魄散,急匆匆趕回家,叫來陸游,強(qiáng)令他道:“速修一紙休書,將唐琬休棄,否則老身與之同盡。”這一句,無異晴天忽起驚雷,震得陸游不知所以。待陸母將唐琬的種種不是歷數(shù)一遍,陸游心中悲如刀絞,素來孝順的他,面對態(tài)度堅決的母親,除了暗自飲泣,別無他法。
迫于母命難違,陸游只得答應(yīng)把唐琬送歸娘家。這種情形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合常理,兩個人的感情豈容他人干涉。但在中國古代社會,母命就是圣旨,為人子的不得不從。就這樣,一雙情意深切的鴛鴦,行將被無由、虛玄的命運(yùn)八字活活拆散。陸游與唐琬難舍難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無緣,于是陸游悄悄另筑別院安置唐琬,一有機(jī)會就前去與唐琬鴛夢重續(xù)、燕好如初。無奈紙總包不住火,精明的陸母很快就察覺了此事。嚴(yán)令二人斷絕來往,并為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
無奈之下,陸游只得收拾起滿腔的幽怨,在母親的督教下,重理科舉課業(yè),埋頭苦讀了三年,在二十七歲那年只身離開了故鄉(xiāng)山陰,前往臨安參加“鎖廳試”。在臨安,陸游以他扎實的經(jīng)學(xué)功底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陸阜的賞識,被薦為魁首。同科試獲取第二名的恰好是當(dāng)朝宰相秦檜的孫子秦塤。秦檜深感臉上無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禮部會試時,硬是借故將陸游的試卷剔除。使得陸游的仕途在一開始就遭受了風(fēng)雨。
禮部會試失利,陸游回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風(fēng)景依舊,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涼。為了排遣愁緒,陸游時時獨自徜徉在青山綠水之中,或者閑坐野寺探幽訪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詩;或者浪跡街市狂歌高哭。就這樣過著悠游放蕩的生活。在一個繁花競妍的春日晌午,陸游隨意漫步到禹跡寺的沈園。沈園是一個布局典雅的園林花園,園內(nèi)花木扶疏,石山聳翠,曲徑通幽,是當(dāng)?shù)厝擞未嘿p花的一個好去處。在園林深處的幽徑上迎面款步走來一位綿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陸游猛一抬頭,竟是闊別數(shù)年的前妻唐琬。在那一剎間,時光與目光都凝固了,兩人的目光膠著在一起,都感覺恍惚迷茫,不知是夢是真,眼簾中飽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憐。此時的唐琬,已由家人作主嫁給了同郡士人趙士程,趙家系皇家后裔、門庭顯赫,趙士程是個寬厚重情的讀書人,他對曾經(jīng)遭受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現(xiàn)出誠摯的同情與諒解。使唐琬飽受創(chuàng)傷的心靈已漸漸平復(fù),并且開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這時與陸游的不期而遇,無疑將唐琬已經(jīng)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里面積蓄已久的舊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來,柔弱的唐琬對這種感覺幾乎無力承受。而陸游,幾年來雖然借苦讀和詩酒強(qiáng)抑著對唐琬的思念,但在這一刻,那埋在內(nèi)心深處的舊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對,千般心事、萬般情懷,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次唐琬是與夫君趙士程相偕游賞沈園的,那邊趙士程正等她進(jìn)食。在好一陣恍惚之后,已為他人之妻的唐琬終于提起沉重的腳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遠(yuǎn)了,只留下陸游在花叢中怔怔發(fā)呆。
和風(fēng)襲來,吹醒了沉在舊夢中的陸游,他不由地循著唐琬的身影追尋而去,來到池塘邊柳叢下,遙見唐琬與趙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進(jìn)食。隱隱看見唐琬低首蹙眉,有心無心地伸出玉手紅袖,與趙士程淺斟慢飲。這一似曾相識的場景,看得陸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夢,今日癡怨盡繞心頭,感慨萬端,于是提筆在粉壁上題了一闕“釵頭鳳”。
隨后,秦檜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陸游,陸游奉命出任寧德縣立簿,遠(yuǎn)遠(yuǎn)離開了故鄉(xiāng)山陰。第二年春天,抱著一種莫名的憧憬,唐琬再一次來到沈園,徘徊在曲徑回廊之間,忽然瞥見陸游的題詞。反復(fù)吟誦,想起往日二人詩詞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淚流滿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覺中和了一闕詞,題在陸游的詞后,這就是第二首《釵頭鳳》。
唐琬是一個極重情誼的女子,與陸游的愛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結(jié)合,卻毀于世俗的風(fēng)雨中。趙士程雖然重新給了她感情的撫慰,但畢竟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與陸游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處。自從看到了陸游的題詞,她的心就再難以平靜。追憶似水的往昔、嘆惜無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著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蕭瑟的時節(jié)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隨風(fēng)逝去。只留下一闕多情的《釵頭鳳》,令后人為之唏噓嘆息。
此時的陸游,仕途正春風(fēng)得意。他的文才頗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稱賞,被賜進(jìn)士出身。以后仕途通暢,一直做到寶華閣侍制。這期間,他除了盡心為政外,也寫下了大量反映憂國憂民思想的詩詞。到七十五歲時,他上書告老,蒙賜金紫綬還鄉(xiāng)了。陸游浪跡天涯數(shù)十年,企圖借此忘卻他與唐琬的凄婉往事,然而離家越遠(yuǎn),唐琬的影子就越縈繞在他的心頭。此番倦游歸來,唐琬早已香消玉殞,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對舊事、對沈園依然懷著深切的眷戀。常常在沈園幽徑上踽踽獨行,追憶著深印在腦海中那驚鴻一瞥的一幕,這時他寫下了“沈園懷舊”詩:
其一: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fù)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是陸游懷舊的場所,也是他傷心的地方。他想著沈園,但又怕到沈園。春天再來,撩人的桃紅柳綠,惱人的鳥語花香,風(fēng)燭殘年的陸游雖然不能再親至沈園尋覓往日的蹤影,然而那次與唐琬的際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羞怯的情態(tài)、無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樣,使陸游牢記不忘,于是又賦“夢游沈園”詩: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此后沈園數(shù)度易主,人事風(fēng)景全部改變了昔日風(fēng)貌,已是“粉壁醉顆塵漠漠”,惟有“斷云幽夢事茫茫”。陸游八十五歲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覺到身心爽適、輕快無比。原準(zhǔn)備上山采藥,因為體力不允許就折往沈園,此時沈園又經(jīng)過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復(fù)舊觀,陸游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最后一首沈園情詩: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dāng)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