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純愛之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書中有兩個主人公,分別是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青銅因為小時候在經歷了一場大火之后,便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變成了啞巴;葵花從小就沒有媽媽,可老天爺還覺得他不夠苦,在她7歲那年,因為一場事故,她失去了與她相依為命的父親。
他們一個在農村,一個在城市,一個是啞巴,一個沒有父母,他們的經歷雖然不一樣,但命運同樣的坎坷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也許正是這一點,使他們走在了一起,變成了兄妹。盡管他們不是親兄妹,但感情卻勝過了親兄妹。
曹文軒曾在書中說過兩句話,一句是:“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有可能是一個強者。”另一句是:“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快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我認為這兩句話是有聯系的,其中都著重告訴了我們,曹文軒叔叔對痛苦的理解與看法,讓我體會到了它過去經歷了多少痛苦的磨難事。從這兩句話中讓我感受到了舊時代的人們面對痛苦與困難越挫越勇的性格,而我們新時代的人遇到挫折只會自爆自棄,放棄生命。最近新聞里抱出一位初一的女孩,因為與同學關系不和、與父母親發生爭執之后,便放棄了生命,跳樓自殺。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人們替她與她的父母難過與惋惜。
關鍵詞 矮花葉病毒病;突發原因;綜合治理;2013年
中圖分類號 S435.131.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4-0141-02
近幾年來,地膜栽培和間套蔬菜的春播玉米生產在涇陽縣有了較大發展。但是,隨著復種指數的增加、傳毒昆蟲的重發危害等因素,玉米矮花葉病毒病隨之發展并不斷蔓延,導致2013年在涇陽縣春播玉米田突發危害。為弄清該病的突發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綜合治理對策,2013年8月3―5日在三渠鎮漢堤村,以及中張鎮慶家村、山西莊村、袁家村、店角郭村進行調查。調查玉米品種為先玉335、豫玉16、豫玉22、蠡玉16、泰玉系列等。采取田間隨機調查和走訪種植戶相結合的方法,同時重點調查發病田玉米品種、播期、前茬及周圍種植環境、田間管理等。
1 調查結果
如表1所示,重發區:三渠鎮漢堤村和中張鎮山西莊村的春玉米田病田率達91.7%,平均病株率70%以上田塊占58%。輕度發生區:中張鎮慶家村、袁家村、店角郭村,其病株率均在10%以下,平均病株率3.5%。未發生矮花葉病毒病品種及田塊:各區夏播玉米田所有品種、重發區的蠡玉16均未發生矮花葉病毒病。
2 玉米矮花葉病毒病發生特點
2.1 病原及傳播途徑
該病是MDMV線狀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經汁液摩擦或蚜蟲以非持久性方式傳播。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如雀麥、牛鞭草)是其唯一的越冬寄主,蚜蟲(主要有麥蚜、棉蚜、桃蚜、玉米蚜、黍縊管蚜等23種)是此病唯一的自然傳毒媒介[1]。
2.2 該病具突發性和間歇性特點[2]
1966年在輝縣首次發現,陜西省20世紀90年代曾大發生,2007年7月在陜西周至及山西運城等地重發。
2.3 氣候條件影響
干旱有利于蚜蟲繁殖、飛遷也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從而有利于發病,玉米感病階段(三至五葉期)如與蚜蟲飛遷高峰相遇則發病重。
2.4 種植環境影響
發病田塊,春玉米普遍重于夏玉米;前茬是菜地或棉田;鄰近菜地、果園、田邊、渠邊以及低洼地和管理粗放、雜草多田塊發病嚴重。
3 2013年涇陽縣春播玉米矮花葉病毒病突發原因分析
3.1 前茬作物及間作、套種、貼茬搶種等栽培技術有利于媒介昆蟲的傳毒和發生
在矮花葉病的2個重發區,三渠鎮漢堤村玉米種植的前茬均為蔬菜,而且周圍鄰近菜區甚至和蔬菜套種;中張鎮山西莊村的幾塊玉米田管理粗放、雜草多,均鄰近棉花田,且北鄰本縣最大棉花種植區馬家堡村,這都有利于蚜蟲的發生。
3.2 氣候條件有利于該病發生
近幾年,連續的暖冬對傳毒昆蟲的越冬十分有利,2013年玉米生長前期(5月)的春旱又促進了蚜蟲的繁殖,同時抑制玉米生長造成弱苗;夏季多雨使氣溫降低,延長了玉米感病敏感期。
3.3 蚜蟲發生時期和數量資料
據全縣植保站調查資料顯示:該地區2013年麥田蚜蟲重發生,4月下旬為麥蚜盛發期,蟲田率100%;棉田5月上旬蚜蟲重發生,蟲田率100%;桃蚜、蘋果蚜、甘藍蚜蟲在此期間也是偏重發生;5月下旬數量下降均向其他作物遷飛。而5月中下旬春播玉米正值三至五葉期,由此說明玉米感病階段與蚜蟲飛遷高峰相遇導致該病突發。
4 綜合治理對策
4.1 準確預測預報是防治工作的基礎
矮花葉病毒病傳毒介體是蚜蟲,因此必須根據蚜蟲尤其是玉米蚜蟲發生期及發生量,結合氣象條件,及時蟲情病情預報。
4.2 選用抗病品種,做好種子處理
(1)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病的最有效途徑。要在大田推廣高抗耐病品種,如西農11、陜單911、陜單9號、豫玉22、蠡玉16等等。
(2)選用包衣種子或進行藥劑拌種。提倡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用3%呋喃丹懸浮劑100 mL拌種50 kg),早期防治傳毒昆蟲,可有效抑制該病發生[3-4]。
4.3 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1)提倡地膜栽培,適期早播。積極應用地膜栽培技術,優化田間生態環境,提高玉米抗逆性;春玉米播期盡量在4月20日前結束,避免玉米感病敏感期與傳毒昆蟲活動高峰期相遇,減輕發病。
(2)加強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性。培肥地力,培育壯苗,合理調節水肥,噴施生長調節劑和葉面微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拔除病株。適時中耕除草,破壞傳毒昆蟲棲息繁衍場所,減少初侵染源;對已感染發病的玉米植株及時拔除,避免成為再侵染的毒源。
(4)合理滅茬輪作,減輕危害。對于已嚴重發病的田塊,要采取適當措施,如及時改種豆類、蔬菜等作物,以便減輕經濟損失。
4.4 藥劑防治
(1)消滅傳毒昆蟲。苗期據預測預報對玉米蚜蟲盡早進行防治,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均勻噴霧,要重點防治套作、間作及雜草多玉米田,減少傳毒昆蟲的危害。治蚜要及時、徹底,要對小麥田、菜田、棉田、果樹等作物上的蚜蟲進行綜合防治[5]。
(2)及時噴藥防病。對已經感病的玉米田,可在早期使用3.85%三氮唑核苷?銅?鋅水乳劑(病毒必克)6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病毒A)500倍液進行噴霧,在防病的同時,均可加入0.3%磷酸二氫鉀溶液,可以有效緩解病情[6]。
5 參考文獻
[1] 白元俊,潘榮光.玉米矮花葉病毒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研究[J].雜糧作物,2003(3):167-168.
[2] 尚佑芬,趙玖華,王升吉,等.山東省玉米病毒病病原鑒定與防治研究[J].玉米科學,2007(5):128-132.
[3] 寧建榮,尹彥敏,姬廷芬.玉米病毒病綜合治理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2(5):22-23.
[4] 劉宜貴,沈井東,陸體蘭.江蘇沿海地區玉米病毒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2):190,192.
(河南省中醫院腫瘤一區 河南鄭州 450000)
【摘要】
目的:分析晚期食管癌患者應用紫杉醇聯合替吉奧治療的療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選取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間,我科室收治的4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靜脈滴注3 h,予患者紫杉醇175 mg/m2;替吉奧膠囊每天70 mg/m2,分別在早晚餐后口服,連服14 d,每三周為1個周期。2個周期后對患者的療效和毒副作用進行評價。結果在經過治療之后,對比紫杉醇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初治和復治的療效,初治的患者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復治的患者(u=4.0470,P=0.0001);初治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顯高于復治的患者( u=3.5842,P=0.00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毒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制,患者均能耐受。結論:紫杉醇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肯定,且毒副反應可以耐受。
關鍵詞 食管癌;紫杉醇;毒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322.4+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130-02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占食管腫瘤的90%以上,居各類惡性腫瘤死亡率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1]。早期食管癌患者因缺乏特異性,因此診斷率極低,50%的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或已出現復發或轉移,失去了手術的機會。因此,對于不能行手術切除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療是緩解病情、延長生存期的主要治療方法[2~3]。我科于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間對4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應用紫杉醇聯合替吉奧進行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間,我科室收治的4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2,15±3.21)歲。初治21例,復治(患者接受2個及以上周期的化療)19例,入組前4周內未進行抗癌治療。臨床分期均為IV期,具有可測量病灶,其中肺轉移18例,肝轉移10例,骨轉移8例,胸壁轉移4例。患者Karnofsky評分≥70分,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結果顯示均為正常,無化療禁忌癥,預計生存時間均>3個月。
1.2方法:
采用靜脈滴注3 h,予患者紫杉醇175 mg/m2;替吉奧膠囊每天70 mg/m2(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35,規格:20mg*42粒),分別在早晚餐后口服,連服14 d,每三周為1個周期。2個周期后對患者的療效和毒副作用進行評價。
1.3評定標準:
按WHO標準對療效進行判斷,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情穩定(SD)、,病情進展(PD),其中以CR+PR為有效率;以CR+PR+SD為疾病控制率。從開始治療至腫瘤復發或進展的時間為疾病的進展時間。按WHO抗腫瘤藥物急性與亞急性標毒副反應的分度標準,將毒副反應分為0~IV度。
1.4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14.0進行數據統計,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近期療效:在經過治療之后,對比紫杉醇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初治和復治的療效,初治的患者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復治的患者(u=4.0470,P=0.0001);初治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顯高于復治的患者( u=3.5842,P=0.00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毒副作用:毒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制,主要表現是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身體乏力等,對癥處理或治療結束后均可緩解,本組患者中無一例患者因毒副反應減少或推遲用藥。詳見表2。
3討論
晚期食管癌多因壓迫及并發癥引起,并且可以發生軟組織和內臟轉移,其惡性程度非常高,患者的生存期較短,因為已是腫瘤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只能采用細胞毒類藥物進行化療[4]。食管癌對化療比較敏感,但其預后仍然較差。變段有潰瘍、炎癥或是腫瘤外侵,則產生胸骨后或背部持續痛。治療食管癌的最為常用的化療藥物是蒽環類藥物,但由于其應用的廣泛和頻繁,許多的患者產生了耐藥性。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紫杉醇在治療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高達25%~30%,替吉奧是新一代口服的氟尿嘧啶類藥物,紫杉醇聯合氟尿嘧啶類藥物治療出現轉移灶的腫瘤有很好的效果[5~7]。因此,紫杉醇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的療效也值得肯定。
本次研究中,采用紫杉醇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結果顯示:初治的16例患者中CR3例,PR12例,SD0例,有效率為93.8%,疾病控制率為93.8%;全組的40例患者中CR3例,PR17例,SD8例,有效率為50.0%,疾病控制率為70.0%,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療效,毒副反應也以I、II度為主,患者均能耐受。這就說明,紫杉醇聯合替吉奧在臨床中治療晚期食管癌是一種近期療效好,患者難受性好,較為理想和適合的方法。
綜上所述,紫杉醇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較為理想,且毒副反應患者也較容易耐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龐麗娜,王峰,何煒,周然,曹蕾,樊青霞. 替吉奧或氟尿嘧啶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和安全性的比較[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2(03):383-388.
[2]王曉翔. 放療聯合順鉑+氟尿嘧啶方案同步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實效性探究[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02):86-88.
[3]劉桂舉,梅家轉,肖鵬,李瑞君,栗敏. 化療聯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晚期食管癌的療效[J].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6(02):169-173.
[4]Hao Y, Wu W, Shi F, Dalmolin RJ, Yan M, Tian F, Chen X, Chen G, Cao W. BMC Cancer. 2015 Mar 24;15(1):168.
[5] Dreikhausen L, Blank S, Sisic L, Heger U, Weichert W, J?ger D, Bruckner T, Giese N, Grenacher L, Falk C, Ott K, Schmidt T. BMC Cancer. 2015 Mar 13;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