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據交換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XML;異構數據交換;關系數據庫;校園網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3-0713-03
The Application of XML-based Data Exchange 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
LIN Li , FU Xiao-juan, CHEN Li-li
(Dalian 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heterogeneous data in campus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of data exchange on different DBMS, this the? sis presents the design of the heterogeneous data exchange based on XML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data resource of campus net? work.
Key words: XML; heterogeneous data exchange; relation database; campus network
1概述
隨著信息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現代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及數字化校園概念的提出,教育信息化己在全球不斷深入。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已啟動了校園信息化平臺建設,而且發展迅速。但由于各高校的信息化平臺建設是逐步完善的,存在著在不同的時期,高校中各管理部門、系、部或學院根據自己的需求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可能是在不同的時期、由不同的軟件公司、在不同的平臺上根據不同的組件模型和編程語言開發的,常常造成各系統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實時通信和數據共享,顯然這種現象將不利于校園信息化平臺建設工作的開展。
作為數據表示和交換的標準,XML使得不同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交換數據變得非常容易。在校園信息化平臺建設中,用XML統一表示來自不同數據源的數據,并將其作為數據交換的中介,可以很好地實現數據的高度共享,加強學校各部門之間以及與各校區間的信息流通,大大提高學校的教學和辦公效率,提供更靈活的信息交互和個性化信息。
2 XML數據交換技術
隨著XML及其相關技術和應用的發展,XML不僅成為了應用間交換數據的一種標準,也是Internet中重要的信息交換標準和表示的技術之一。
2.1 XML數據交換技術的優勢
1)良好的可擴展性
XML是一種自定義和自描述的格式化語言,只需在數據中附加標記來表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因而它能夠使不同來源的數據很容易結合在一起。
2)良好的適應性
XML數據是基于Internet傳播的,可以被廣泛接受和使用;同時XML支持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操作。3)良好的移植性
XML提供了對UNICODE、GB2312、BIG5等編碼的支持,有利于多語種的數據交互,實現了不同格式數據的跨平臺交換。
4)良好的自描述性
XML既能夠表示數據也能夠表示語義,XML文檔中的數據可以被任何能夠對XML數據進行解析的應用所提取、分析和處理并以所需格式顯示。
2.2 XML數據交換技術的原理
利用XML文檔作為中間數據源實現數據庫間信息的交換需要將信息從源數據庫提取出來轉移到XML文檔,然后再將信息從XML文檔轉移到目的數據庫。XML文檔和數據庫是兩種結構不同的信息載體,為了能夠將信息從數據庫轉移到XML文檔需要將數據庫結構映射到XML文檔,反之若要將信息從XML文檔轉移到數據庫則需要將XML文檔結構映射到數據庫結構。
3 XML數據交換技術在高校信息化中的應用實例
3.1系統需求分析
以我校為例,現根據教學管理的需要擬開發一個UFS系統以滿足學院、家庭和社會之間的溝通需要。為了解決與學校現有信息系統的數據共享問題,UFS系統應用XML數據交換技術設計了一個數據交換模塊。3.2 XML數據交換模塊的設計
UFS系統采用的數據庫為Oracle9i,其主要需要交換的數據來源于教務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所采用的數據庫為SQL Server 2000,因此本論文主要探討的是SQL Server與Oracle數據庫之間的數據轉換。設計思路主要是通過建立SQL Server、Oracle數據庫與XML文檔的雙向映射關系來實現不同數據庫之間的數據傳遞,并以XML作為各系統之間數據交互的統一標準。
3.3 XML數據交換模塊的實現
1)數據源的提取
通過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訪問關系數據庫,JDBC是Java與數據庫連接的API。它可以完成與一個數據庫建立連接、向數據庫發送SQL語句并且將返回處理數據庫的結果。
2)從SQL Server數據庫數據到XML文檔的轉換
僅以教務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中的學生基本信息表(TUStudentsInfo)(見表3.1、3.2)的部分信息為例加以說明。
表1學生基本信息表結構
使用JDBC API從表中取出相應的數據,而后使用JDOM將數據按一定的結構生成XML文檔,根據學生基本信息表(TUStuden? tsInfo)生成的XML文檔可描述如下:
07110710201孫翔男
1988-11-2
大連
01
02
07110710202王國東男
1988-4-15
沈陽
01
02
……
3)將XML文檔數據導入到Oracle數據庫①構造一個org.jdom.input.SAXBuilder對象
②使用build()方法從Reader、InputStream等對象建立Document對象
③使用Document類、Element類或其他JDOM類方法遍歷XML文檔中的內容,獲取相關的數據信息。
獲取文檔根元素Element webapp = doc.getRootElement()
getChild()獲取子元素
用element.getText()方法提取文檔的文本內容
④使用標準的SQL語句將③檢索出的每個元素插入到Oracle數據庫中。
3.4運行實例
通過UFS系統的XML數據交換模塊實現了家長用戶登錄UFS系統就可以查看到教務管理信息系統中其子女的基本信息、各科成績信息、課表等數據。學生家長在進入UFS系統后,點擊“子女信息”―“各科成績”進入查詢成績頁面。在成績查詢頁面輸入查詢條件,點擊“查詢”就可以看到自己子女在某學期的各科成績信息,如圖1。
圖1學生成績顯示
4總結
該文從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出發,分析了XML相關技術標準及其用于數據交換的優勢并結合本校UFS系統建設的實際需求,著重設計了不同系統、不同數據庫間的數據交換模塊。數據交換模塊利用XML作為中間數據格式構建數據轉換映射表,完成了基于XML模式與關系數據庫模式之間的轉換,實現了異構數據庫數據交換的目標。對高校信息化建設尤其是數據整合與共享方面的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黃達武.數字化北大[J].計算機世界報, 2002(9):10-12.
[2] Dick K.XML管理者指南―構筑XML的企業級應用[M].鄧尚賢,譯.北京: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3]李軍懷,周明全,耿國華,等.XML在異構數據集成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應用, 2002,22(9):10-12.
[4]曾宇昆,王清明,楊衛冬,施伯樂.XML模式到關系范式的映射[J].計算機工程,2005,31(8):37-39.
摘要:論文綜合了傳輸、復用、交叉連接和交換技術,結合了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各自優點,信元方式適用于各種類型信息的傳輸,是提供綜合業務的網絡技術基礎。
一、atm基本概念
(一)atm:異步轉移模式
異步:atm采用的兩種異步技術:異步時分復用和異步交換技術。
轉移:復用、傳輸、交叉連接和交換的總稱。
(二)同步時分復用和異步時分復用
復用(multiplexing):是一種能讓多種邏輯信號在一種物理介質上傳送的技術。
同步時分復用(stdm):用戶端固定地占用每幀中固定的一個或若干個時隙,直到相應的連接被拆除為止;接收端則從固定的時隙中提取出用戶數據。
異步時分復用(atdm):用戶不再固定占用幀中某一個或若干個時隙,而是根據用戶請求和網絡的情況,由網絡來動態的分配網絡資源;接收端也不是從固定的時隙中提取相應的用戶數據,而是根據數據中本身攜帶的目的地信息來接收數據。
(三)tdm中的固定時隙交換技術
輸入幀中固定位置的時隙被固定地交換到輸出幀中的某一固定時隙。
(四)atm中的異步交換技術
數據經過atm交換機交換后,隨機地占用一個或若干個時隙
二、atm網絡交換機功能的實現
交換設備是atm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用作組織內的hub,快速將數據分組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或者用作廣域通信設備,在遠程lan之間快速傳送atm信元。以太網、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令牌環網等傳統lan采用共享介質,任一時刻只有一個節點能夠進行傳送,而atm提供任意節點間的連接,節點能夠同時進行傳送。來自不同節點的信息經多路復用成為一條信元流。在該系統中,atm交換器可以由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所擁有或者是組織內部網的一部分。
1.工作原理
中心控制單元由cpu模塊、通信處理模塊和路由及業務管理模塊組成。正常工作狀態下,cpu模塊只是控制是否允許某項通信協議的接收、發送,并不直接參與具體通信協議的處理。具體通信協議的處理、協議數據的接收、發送都是由通信處理模塊獨立完成的。
cpu模塊對通信處理模塊的控制是通過一個命令寄存器進行的,它們之間的數據交換是通過雙端口ram進行的。
通信處理模塊中的atm業務模塊即sar模塊的信息通過路由及業務管理模塊后到達交換矩陣進行交換。通信處理模塊提供atm側的收發復用的8bit寬的utopia接口,而路由及業務管理模塊提供atm側的16bit寬的utopia接口,兩者不能直接相連,兩個模塊之間需要進行utopia接口轉換,轉換電路采用cpld實現。
路由及業務管理模塊作為cpu的一個外部設備,與cpu模塊之間通過cpu模塊之間通過cpu的外部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及控制總線相連。由于路由及業務管理模塊的cpu模塊提供分開的外部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兩模塊之間需要進行總線接口轉換,轉換電路采用epld實現。
2.中心控制單元的功能
(1)cpu模塊
cpu模塊包括cpu核、32bit寬數據存儲器(sdram)、32bit寬程序存儲器(flash)和cpu的硬件復位配置電路。其中cpu核采用32-bitpowerpc結構,內含指令單元和指令執行單元,是用戶程序的執行;sdram用于存儲在程序執行過程中產生或需要的數據;flash用于存儲用戶所編制的程序,與eprom器件相比突出的優點是使系統具有在線編程能力有靈活的塊鎖存而起到保護作用;硬件復位配置電路用于在硬件復位時對cpu的某些參數及復用管腳進行設置。
(2)通信處理模塊
通信處理模塊包含異步串行通信(uart)處理模塊、以太網(ethernet)處理模塊、hdlc通信處理模塊和aal5的sar(atm信元的分段與重組)功能模塊等。其中uart處理模塊用于處理維護終端的信息;ethernet處理模塊用于處理滿足ieee802.3協議的網管的信息;hdlc通信處理模塊有兩種:一種用于中心控制單元和各業務板之間的通信,另一種用于主備中心控制單元之間的通信;sar功能模塊用來實現支持aal5協議的sar功能及部分atm層功能。下面將分別對各功能模塊進行簡要介紹:
通信處理模塊中各功能模塊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只是sar模塊稍有不同。工作原理如下:通過cpu模塊對一些寄存器進行設置,初始化為某種特定的通信協議,然后在雙端口ram中的參數ram設置成針對該通信協議的參數。當然,不同通信協議的接口控制信號是不同的。
3.atm路由的功能概述
atm路由及業務管理模塊作為一種先進的通信器件,它能夠支持非常強大、高性能的atm交換系統。rtm豐富的性能可為系統設計提供靈活的網絡業務。與atm交換矩陣單元(se)組成的交換矩陣組合應用,能夠構建622mbps到160gbps的交換容量,該模塊能提供622mbpsutopia訪問。該模塊單獨也能構建一個622mbps交換。
rtm利用每個vc接收隊列,64個接收業務類,31個虛輸出能夠進行靈活的多優先級的排序運算。該排序器能被用來作為cbr,vbr,ubr的虛通道連接的qos的計算。rtm也提供五個獨立的阻塞門限,每個以滯后而有選擇的控制aal5的早包丟棄(epd)與ubr基于信元丟失優先級的信元丟棄,rtm還支持完全的vpi/vci頭翻譯,64k的輸入、輸出信元緩沖,以及vp/vc交換。在接收側和發送側分別支持16k個vcs。
4.信元概述
(1)atm的信息單元
(2)采用固定的、短的分組長度,53個字節
(3)信元由5字節信頭和48字節凈荷組成
(4)信頭結構:uni的信頭結構、nni的信頭結構
三、atm的特點:
atm的優點
(1)協議簡單,并可通過硬件來實現,因此協議處理速度快、網絡時延很小。
(2)采用固定的53字節長度信元,使得信元的傳輸不受數據類型的影響,因此適于多媒體數據的傳輸。
(3)采用統計復用方式,具有動態分配帶寬的能力。
關鍵詞:物流;區域物流;物流信息平臺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6-0088-02
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區域內物流作業、物流過程和物流管理的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分類、篩選、儲存、分析、評價、反饋、、管理和控制的通用信息交換平臺。
云南地處西南,毗鄰東南亞,背靠大陸,憑著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地域優勢,正扮演著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橋頭堡”的重要角色。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部分產品的零關稅,在給云南物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同時,也將使其面臨更多的挑戰。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區域內物流資源的整合和服務水平的提高,而且還為云南-東盟物流貿易的發展提供了便捷的平臺。
1 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功能需求分析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企業對物流功能的需求各有不同,云南區域信息平臺想要成功運行,就必須滿足各方主體對平臺的功能需求。下面主要從政府部門和企業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1.1 政府部門的需求
政府管理部門是物流行業的管理者,它主要是對物流發展的宏觀方面進行調控。它需要平臺物流運行的基本數據,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制定相關政策,來促進物流業發展。同時,能通過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物流基礎設施信息、行業信息(政策法規信息、行業人才供求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
物流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如海關、工商等對物流的運作提供業務支持,它需要信息平臺加強政府相關部門間的協調工作機制,提高部門的辦公效率。同時它需要通過平臺獲取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為管理部門的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1.2 企業的需求
不同的企業對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需求不同,不過總體概括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應滿足企業的以下需求:
(1)信息的與查詢,包括海關信息、商品信息、市場供求信息、物流企業資源信息、工商企業資源信息、交通運輸網絡信息和環境、氣象、路況信息等;
(2)對業務交易提供支持,包括數據交換、安全認證、網上業務、語言轉化、金融服務等;
(3)對各項物流作業進行管理,主要是對倉儲、運輸、配送、貨運和客戶的信息等進行管理。
在對各項資料收集的基礎上,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決策提供服務。此外,對于大量的中小企業而言,要求平臺提供托管服務,從而實現中小企業的物流業務信息管理。
2 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功能設計
區域物流信息平臺需要滿足企業、客戶、政府管理部門、行業管理部門、東盟各國等各方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因此其總體上應具有多種功能。主要表現為綜合信息服務、數據交換服務、物流業務交易支持、貨物跟蹤、行業應用托管服務、語言轉化功能、宏觀決策支持、金融服務功能、庫存管理、制定運輸計劃。
2.1 綜合信息服務
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連接了區域和東盟物流企業、物流運作設施以及政府管理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系統,是區域物流信息資源的匯集中心,也是國內和東盟各國了解區域物流資源的窗口。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應具有信息和查詢功能,要滿足不同物流信息需求主體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
2.1.1 政府信息功能
的信息主要包括區域物流基礎設施信息、行業信息、環境、氣象、路況、政策信息、政府職能部門信息等。
2.1.2 企業信息功能
滿足不同物流企業對信息的需求,的信息主要有物流供求信息、企業資源信息,如對車輛跟蹤信息、導航信息、銷售價格、采購信息、運價信息、銷售數量、庫存水平等信息的查詢和。
2.2 數據交換服務
由于規劃不合理及國情差別,導致云南不同地區不同部門間和我國與東盟各國之間信息系統在軟硬件和數據格式上,沒有采用相同的標準,無法互通互聯。因此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應擔負起物流信息系統中公共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定義、采集、處理、組織和存儲,以解決異構系統和異構數據格式之間的數據交換和格式轉化功能,可以通過EDI等數據交換技術,來實現云南與東盟及省外物流信息系統之間異構系統數據的跨平臺連接。
2.3 物流業務交易支持
物流業務交易支持平臺首先應對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內交易雙方的身份進行CA確認和資質審核,確保交易的不可抵賴性,同時是網上支付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這個平臺的功能是安全認證、網上保險、網上采購招標、網上繳稅、物流綜合信用認證、電子訂艙、網上報關、電子支付與結算、網上出入境安全檢查檢疫等。
2.3.1 金融服務功能
就是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網絡安全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后,可通過物流信息平臺網絡實現金融服務,如保險、銀行、稅務、外匯等。在此類業務中,信息平臺起一個信息傳遞的作用,具體業務在相關部門內部處理,處理結果通過信息平臺返回客戶。
2.3.2 語言的轉化功能
現在許多信息平臺提供的WWW網站上主要是簡體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版本的網頁,云南共同信息體系平臺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云南地區和東盟各國,大家在語言上各不相同。在設計共同物流信息體系時可在網頁上羅列出各語言項,讓用戶通過點擊相應的語言選項,就可以直接的轉化成相應的語言界面。
2.4 物流作業管理功能
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對整個物流活動進行管理,實現相關企業和用戶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整合,并根據需要提供個性化服務。
2.4.1 倉儲管理
通過掃描儀讀取條形碼數據,對出入庫的貨物實行聯機管理,相關人員可隨時查看庫存信息,以此來對倉庫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在滿足各方需求的情況下,使庫存量最低,總成本達到最小。主要有計劃和執行兩個功能:計劃功能包括訂貨管理、運送計劃、員工管理和倉庫布局管理;執行功能包括進貨驗收、分揀配貨、發貨運送等
2.4.2 配送管理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作效率為目的,合理的運用飛機、火車、船等交通工具的運輸時間,進行車輛調度。通過云南區域物流信息系統,對相關物流運輸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實現運輸線路上貨物的整合和運輸方式的銜接。
2.4.3 貨代管理
接受貨物托運、接取送達、訂艙配載、聯運服務的業務需求,完成物流全程化管理,包括航空和船務,實現門對門、一票到底的最佳物流方式,成為托運人和承運人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2.4.4 客戶管理信息系統
通過對客戶資料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使物流企業之間實現流通機能的整合,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實現信息分享和收益及風險共享,從而在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下,實現跨行業界限的整合。
2.4.5 采購管理
采購管理系統是通過采購申請、采購訂貨、進料檢驗、倉庫收料、采購退貨、購貨發票處理、供應商管理、價格及供貨信息管理、訂單管理,以及質量檢驗管理等功能綜合運用的管理系統,對采購物流和資金流的全部過程進行有效的雙向控制和跟蹤,實現完善的企業物資供應信息管理。
2.4.6 貨物跟蹤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區域內物流企業可以利用GPS和GIS對車輛進行實時定位、跟蹤、報警、通信等,企業可隨時掌握車輛的運輸狀態,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同時顧客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自己貨物的運輸狀況。
2.5 輔助決策支持
就是對云南區域物流信息系統中所收集的大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建立相互關聯的數學模型,幫助相關人員評估物流戰略和策略上的可選方案。基本分為決策支持信息系統和綜合數據管理系統,典型的分析包括車輛路線安排、設施選址、為企業和政府管理決策提供支持等。
3 云南區域物流信息平臺的基本框架結構
根據物流信息平臺的功能需求,云南區域物流信息體系應是一個綜合的、滿足物流企業、用戶、政府部門對信息需求的平臺。
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此系統主要用于一些共享信息和提供查詢服務,對公眾提供物流信息服務。如政府政策法規、各國貿易法規等。
物流業務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帶有共性的物流業務服務支持,企業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相應的應用服務子系統。
輔助決策系統―主要對各子系統的數據進行挖掘、統計分析等,提供決策服務支持。
數據交換系統―解決異構系統和異構數據格式之間的轉化,實現物流信息在各類不同部門之間異構系統數據平滑方便的交換,具備國際間信息互通交換的能力。
物流業務交易支持系統―為物流業務的順利進行提供各種支持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霞.區域物流規劃與管理[M].上海: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王太均.江西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與運營問題探討[J].省情與對策,2009,(12).
[3]岑麗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構想[J].東南亞縱橫,2008,(12).
[4]孔君,紀曉東.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北方經貿,2007,(12).
[5]覃雅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共同物流信息體系框架設計[D].廣西大學碩士論文,2008.
[6]趙英珠.區域物流建設中的信息平臺功能規劃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2).
[7]劉麗萍.中國物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2).
關鍵詞:仿真模擬;自然環境建模;金字塔模型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1-0000-02
軍事仿真在不同的角度上有不同的定位,主要包括作戰仿真和裝備仿真兩部分。作戰仿真可以分為戰略仿真、戰役仿真、戰術仿真和技術仿真四個層次,作戰仿真主要用于測試仿真、分析仿真和訓練仿真三方面。訓練仿真指的是用于士兵對作戰裝備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對各個指揮員對逼真的戰場情況的分析、決策以指揮作戰的訓練;測試仿真指的是驗證裝備的作戰功能,對武器裝備的發展情況進行評估及對對新型武器先進功能的演示。軍事作戰具有突發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屬于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的系統。如果單一的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和學習可能出現作戰人員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情況,影響實際作戰中的發揮;反之,頻繁地進行軍事演習又受到耗資巨大,受時、地條件限制等,只能少量的進行。軍事仿真演習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本文主要就軍事仿真的幾項技術進行簡單的闡述,包括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多分辨率虛擬地形環境的金字塔模型、多分辨率模型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綜合自然環境建模
(一)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的發展現狀
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指的是包括海、陸、空在內的整個自然大環境中的數據、模型等的較為完整和權威的數據描述,進行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軍事仿真提供可靠、權威、完整的自然環境數據和模型,滿足雷達、紅外以及CGF等的仿真需求。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到就是年代中期的原始技術積累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先進技術形成階段,原始技術積累階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可視化仿真、地形數據庫和動態地形仿真等方面,先進技術形成階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動態自然環境的仿真以及綜合自然環境的表示、交換、自動生成和重用等方面的技術、工具和方法。發展到現在,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在于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的統一性和合理性。隨著仿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及其廣泛的推廣和使用,綜合自然環境建模逐漸成為國防軍事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成為獲得和提高建模和仿真的可行性的關鍵點。具體表現為北約和美國國防部已經將獲得權威的綜合自然環境描述和表示列為國防、軍事建模的主要目標之一。
(二)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的關鍵技術
模型、數據和仿真是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自然環境建模的基本原理是將數據和模型分離、綜合自然環境和軍事系統模型分離,并通過數據流的聯結來驅動軍事仿真。為了實現高仿真性的目標,需要做好綜合自然環境的多分辨率及多表示技術、動態自然環境的仿真等。
1.環境數據模型的建立。環境數據模型是用來在C4ISR系統或者建模與仿真系統中搜集、刻畫和定義綜合自然環境的。做好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有公共的數據語義、規范的數據模式和以任務為核心的工具集,以便通過公共數據模型的框架來建立和維護不同的環境數據模型。
2.綜合自然環境的表示和交換。綜合自然環境的仿真往往要將復雜多樣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在整理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時間耗費、成本投入等基本問題,這些問題的可能后果就是數據紊亂,缺乏可信度。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制定科學有效地數據表示方法和無損的數據交換技術。
3.動態自然環境仿真。動態性是綜合自然環境最本質、最顯著的特性之一,為滿足高仿真的需求,必須做好動態性的相關技術。隨著SEDRIS技術和HLA技術的成熟,動態仿真逐漸成為軍事仿真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和發展方向
隨著動態性技術、數據交換技術及數據模型建立技術的發展,綜合自然環境的建模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今后綜合自然環境建模和仿真技術的工作重點仍然是數據、模型和仿真的可行性、權威性和動態性。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在以后的幾年里綜合自然環境的發展方向將會集中在以下幾點:(1)綜合自然環境數據表示和交換方法的可行性和數據語法語義的統一性;(2)綜合自然環境的多分辨率模型的建立;(3)數據的自動生成和分布;(4)動態自然環境的仿真。
二、多分辨率虛擬地形環境的金字塔模型研究
(一)金字塔模型的涵義
金字塔是一種連續分辨率模型,在進行金字塔模型的構建時可以采用倍率的方法來表示金字塔的分辨率,即從底層到頂層,分辨率逐漸降低,具體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
通過構建金字塔模型,可以為地形可視化系統提供不同分辨率的數據。也就是說,當應用系統繪制一幀地形場景時,不同位置需要不同分辨率的圖像子塊和地形子塊,為了實現繪制的立體性,可以建立圖像數據金字塔和地形數據金字塔。
(二)金字塔模型的分層分塊方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內存的價格相對降低,CPU的頻率越來越高,同時圖形的硬件加速器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硬件所顯示的數據量少于十幾所需要的數據量的問題,而且應用模型較為復雜,遠超過當前工作站的實際處理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就是對金字塔模型的每一層進行分層、分塊,目前較為常見的分層方案是根據國家的系統比例進行分層,然后再對每一層進行分塊處理。較為常用的分塊方案是12×8.這種分層分塊方式存在索引速度慢、可擴展性差的弱點。針對這兩項弱點,我們在金字塔設計中設計了一套全新的設計方案從面積劃分的角度來講,可以稱之為“等面積劃分”,這種互粉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使用等面積的面片在全球的模型上進行空間劃分,相鄰面積片的面積倍率為兩倍。
(三)分層分塊后的結構組織
經過分層分塊后,全球的金字塔模型可以表示為表一
從上表的數據可以得出,當LOD=17時,地形數據的分辨率已經達到了0.3〞,并且LOD還能夠繼續升高。該分層分塊方式和一般的數據存儲結構存在著一些不同之處,表現為將紋理模型的數據的地形模型的數據存儲在一個單元中,這樣做的原因是(1)將地形模型的數據和紋理模型的數據存儲在一起有利于快速進行索引;(2)從渲染地形的角度來看,紋理數據和地形數據是一一對應的,缺一不可。
三、結束語
軍事學離不開仿真技術,本文主要針對本文主要就軍事仿真的幾項技術進行簡單的闡述,目前在軍事防震方面的研究參差不齊,相關技術的推廣和使用還不一致。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仿真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力度,積極開發相應的技術產品,以達到搞笑的軍事仿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Liu Bao-hong and Huang Ke-di.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Multi-Resolution Federation with an Air-Ground Combat Federation As Example[C]. Orlando, FL, USA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Spring Simulation Interoperability Workshop,2002
關鍵詞:局域網;校園網;搭建;管理;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6-8282-04
1 概述
隨著校園網的普及和發展,校園網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校園網絡安全、校園網的網絡風暴.....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初步完成了校園網硬件工程的搭建。但是由于這些年來各個高校對于校園網絡的認識不夠透徹,進而造成了很多認識誤區。例如:認為校園網絡建設使用的硬件越好,校園網就可以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效益。從而導致在建設中盲目的追求高檔的設備搭建,但是因為各個高校對于校園網絡的建設缺乏綜合規劃和管理以及對于管理人員和教師缺少學習和培訓,自認為校園網搭建完,連接上了internet就等于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和教學信息化。其實這時的校園網根本無法發揮出自己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應用中所應發揮的效益。
構建校園網的意義:隨著校園網的發展,校園網展現出了越來越強的高效性,校園網的建設已經成為高校基礎建設的重中之重,更加成為衡量一個高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標桿。
2 校園網需求分析
2.1學校建筑位置分析
學校建筑分別教師公寓區,學生公寓區,行政區,辦公區,綜合樓,教學區,服務器機房。其中學生公寓區(A區、B區、C區),教師公寓區,行政區(財務處、人事處、教務處、招生就業處),辦公區(A區、B區、C區),綜合樓(電子閱覽室、網絡實驗室、電子語音室),教學區(現代服務學院、數字傳媒學院、機電系)。
對學校建筑位置的分析如圖1所示。
2.2校園網布線分析
根據以上信息點分布和需求分析,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分析所得如圖2。
3 校園網方案設計
3.1校園網的建設目標和原則
網絡構建工程的目標:實現Internet高速接入;實現DHCP、DNS、WWW、Email等多種服務;實現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服務;實現遠程教務管理、科研管理、教學管理、設備管理、圖書管理;實現網絡的安全性,其中包括防火墻的配置、防止網絡病毒的入侵、防止黑客的入侵、做好數據的災難恢復等;實現主干網絡千兆傳輸并做好實現冗余備份。為了能實現以上目標,校園網建設需要堅持一下原則:實用性和經濟性;先進性;開放性;可擴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2網絡體系結構設計
層次化結構設計有三個關鍵層的概念,第一層是核心層(Core Layer),第二層是匯聚層(Distribution Layer),第三層是接入層(Access Layer)。
1)核心層為骨干網絡提供數據交換。理論上的分層網絡結構中,核心層只完成數據交換。
2) 匯聚層主要的功能是完成數據包尋址、過濾、處理、策略增強等其他任務。
3) 接入層的主要功能是終端用戶接入。同時優先級設定和帶寬交換等優化網絡資源的設置也在接入層完成。
4 綜合布線
綜合布線是指一種模塊化且靈活性高的信息傳輸通道。它包括兩部分的傳輸通道,第一個是建筑內的傳輸通信通道,另一個是建筑群之間的傳輸通信通道。它可以使語音、數據、圖像設備和通信交換設備與其他管理設備彼此連接,并且可以使這些設備和外部的網絡連接。綜合布線的組建包括:各種傳輸介質、相關連接硬件(如配線架、連接器、插座、插頭和適配器)以及電氣保護設備等。它們是組成綜合布線的基礎設備,它們不僅便于安裝,而且容易更換,從而達到模塊化和靈活性高的目的,綜合布線如圖3所示。
綜合布線的優點如下:
1)結構清晰,便于管理和維護;
2)材料統一先進,適應今后的發展需要;
3)靈活性強,適應各種不同的需求;
4)便于擴充,節約費用,提供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4.1 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是指從信息插座延伸至終端設備的整個區域。它是由信息插座、信息模塊、連接線纜和適配器組成的。線纜一般采用軟線(Patch Cable)材料,線纜的最大長度不應超過5M。工作區可支持固定電話、數據終端、電視機、計算機等終端設備。
4.2 水平子系統
水平子系統指的是從信息插座開始到管理間子系統的配線架。它的組成部分包括:信息插座、水平線纜、配線設備等組成。綜合布線中水平子系統是計算機網絡信息傳輸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星形拓撲結構,每個信息點都要連接到管理子系統當中。水平子系統的線纜一般由4對UTP線纜組成,如果出現了電磁干擾或是信息需要保密時,這時線纜可以使用屏蔽雙絞線。如果需要高速傳輸的時候,可以使用光纖來代替。但是其最大水平距離為:90M。水平距離指的是從管理間子系統中的配線架的JACK端口至工作區的信息插座的電纜長度。當水平距離超過這個長度信號衰減增大,從而無法保證網絡傳輸的穩定性和高效性。水平子系統的施工量在綜合布線施工當中是最大的,在施工完成時無法輕易更改原有的設計。因此水平子系統的施工應該嚴格要求,保證整個網絡的鏈路性。
水平子系統當中的水平線纜可采用五類雙絞線、超五類雙絞線,當出現電磁干擾的時候可以使用屏蔽雙絞線,當需要高速傳輸的時候可以使用光纖。
4.3管理區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功能是將垂直干線子系統與各個樓層間的水平子系統連接于此,使整個網絡變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管理子系統放置電信布線系統設備,包括水平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的機械和電氣終端。管理子系統有三種應用:水平/垂直干線連接、主干線系統互相接入、入樓設備的連接。管理子系統如圖4所示。
圖4 管理區子系統設備連接結構圖
4.4垂直干線子系統
垂直干線子系統指的是連接主設備間到各個樓層配線間的線纜組成。垂直干線子系統的結構是一個星形拓撲結構,其主要功能是把各個管理間的干線連接到設備間上。垂直干線子系統一般采用4芯、6芯、12芯的62.5μm/125μm多模光纜。垂直干線子系統一般是由主設備間提供骨干線路,是這個網絡的信息樞紐。
4.5 設備間子系統
設備間子系統是垂直主干線纜終接的場所,也是建筑群來的線纜的終接場所。設備間一般存放著各種數據語音主機設備、路由器、匯聚層交換機、UPS電源和管理工作站等設備。一般建議設備間子系統在大樓的中部,這樣方便以后的網絡擴展。
4.6 建筑群子系統
建筑群子系統是指將一棟建筑的線纜延伸到建筑群的其它建筑的通信設備和設施。建筑群子系統使用開發式的星形拓撲結構。施工方式一般有四種:架空布線法、直埋布線法、地下水道布線法、隧道內電纜布線法。為了能進行遠距離的通信并避免雷擊對網絡設備的破壞,一般采用多模或單模光纖。
5 校園網的管理與安全
5.1 網絡管理
ISO建議網絡管理應該包括以下基本功能:故障管理、計費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現在最常用的網絡管理協議有兩個:SNMP協議和CMIS/CMIP協議。
5.2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會因為非法用戶的使用而使得網絡系統遭到破壞。
網絡安全是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數據在傳輸期間是可信的,它強調的是網絡通信中的信息或是數據是完整性(Inte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指的是保護信息不被非法的用戶更改或是破壞;可用性指的是避免拒絕服務或是拒絕授權反問;保密性指的是保證信息不被非法用戶獲得。
5.2.1 NAT
網絡地址轉換(NAT,Networkaddressress Translation)屬接入廣域網(WAN)技術,是一種將私有IP地址轉化為合法IP地址的轉換技術,它被廣泛使用在各種各種網絡接入Internet中。因為NAT技術可以隱藏內網的計算機使它們不暴露在Internet中,從而避免了許多的網絡攻擊。另一方面NAT服務又解決了IPV4地址不足的問題。
NAT技術轉換方式有三種,即靜態轉換(Static Nat)、動態轉換(Dynamic Nat)和端口多路復用(OverLoad)。
5.2.2 ACL
訪問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是路由器和交換機接口的指令列表,用來控制端口進出的數據包。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數據包的過濾。通過ACL可以在路由器、三層交換上進行數據流進行過濾。
1)ACL可以限制或控制整個網絡的流量,從而提高網絡的整體性能。
2)ACL可以提供網絡安全訪問。從而使得網絡的安全性大大增加。
6 結論
校園網組建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整個局域網組建的過程是一邊參考資料一邊摸索出來的,因為校園網屬于中大型的局域網,所以需要考慮的方面和方向比較多,在本次的方案中可能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很多細致的東西沒有考慮透徹。距離真正的組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地方沒有完善的地方,還需要不斷的補充和完善。
但是通過這次校園網組網的論文編寫,讓我找回被我遺忘了許久的知識和能力。通過網絡查閱了很多的資料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庫也大大的增強了我的個人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唐濤,白濤.網絡組建及應用典型實例精粹[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 張建輝,尹光.基于工作過程的中小企業網絡組建[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陳敏.局域網組建與交換技術項目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4]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組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5] Richard Deal. CCNA學習指南——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 (Exam 640-802)(中文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6] Diane Teare,Catherine Paquet. CCNP學習指南:組建可擴展的Cisco互連網絡(BSCI)[M]. 陳宇,袁國忠,譯.3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關鍵詞] 面粉加工企業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C/S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被廣泛地認為是企業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對于加快企業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現代經濟運行質量,促進企業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物流是指一定的實體資源從輸入某一確定的系統到從該系統內輸出所經歷的非連續性傳輸、加工或服務的過程。該過程中各個環節相互配合、協調一致而形成的統一的有機整體,就稱為物流系統。企業物流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品從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到產成品銷售,以及伴隨生產消費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的整個過程,通常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涉及包裝、裝卸、運輸、儲存、配送和物流情報等活動。企業物流可以分為生產企業物流和流通企業物流。生產企業物流是指存在于生產領域的物流,是微觀物流范疇;流通企業物流或稱社會物流、大物流,是指存在于流通領域的物流,屬宏觀物流范疇。從目前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情況看,流通企業物流幾乎成為中國物流業發展的全權代表,而生產企業物流是現代物流業的弱點,正處于研究的起步階段。本文研究的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就是屬于生產企業物流的范疇。
二、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的現狀
在我國,由于面粉加工業的技術壁壘低,準人門檻低,基本上不受政府宏觀調控的制約,造成我國面粉廠眾多。自90年代以來,全國面粉行業大量引進國外的面粉加工生產線,國產的制粉設備更新換代,普遍采用工業計算機控制生產過程,PLC(可編程序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統)、IPC(工業計算機)的引人,使面粉加工實現生產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產量。但是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面粉,其價格變動,生產廠與消費者非常清楚,由此決定了我國面粉加工業面對的市場幾乎是完全競爭市場。作為附加值較低的面粉加工行業,利潤空間本來就小,再通過挖潛增效、節支降耗來降低加工生產費用更是難上加難。在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下,為了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現代物流管理技術成為面粉加工企業在保持面粉內在和外觀質量穩定、價格低的基礎上的新的利潤增長源。
物流管理是面粉加工企業至關重要的一項管理工作,我國面粉加工企業雖然都采用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但是對面粉加工過程中的物流信息卻采用手工管理方法,在手工處理信息條件下,物料的購、銷、存各個環節都會因為處理的信息量有限,精確度不高和速度慢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滿足不了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企業間日益激烈的競爭對改善內部管理的要求;同時信息管理是現代物流管理的核心和基礎。為此,研制開發了《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使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的各個環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三、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現代物流正常運作的基礎和保障, 建設合理的現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對生產企業物流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是實現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成功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靈活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結合現代管理思想和決策方法,在生產企業的物流領域內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存儲、服務系統。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1.系統結構設計
(1)系統平臺設計
客戶機/ 服務器( C/S)模式是上世紀80年代后出現的一種分布式計算技術, 它的出現為信息的快速處理提供了靈活、經濟的網絡體系結構, 這種體系結構下的客戶機應用程序主要進行數據的顯示和分析處理, 服務器端的應用軟件主要進行數據的管理和對客戶機的請求進行會話處理,因此C/S 模式具有客戶端響應快、服務器端工作壓力小、系統安全等優點,比較適用于局域網。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屬于企業內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采用基于C/S 模式的局域網的網絡軟件的系統構架,在系統運行中, 客戶端通過應用服務器可方便地操作數據庫中的數據,靈活地進行添加、更新、刪除等的業務操作。
(2)數據庫選擇
由于物流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交換量和存儲量比較大, 要求數據庫系統能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并且考慮到今后的業務發展和系統的可擴展性, 系統宜采用大型的多用戶關系型數據庫系統。由于Microsoft SQL Server 數據庫系統具有可伸縮性、支持多處理器、系統維護方便、支持多種網絡及協議, 加之在企業級中的應用比較廣泛, 因此選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數據庫管理系統。
(3)服務器端的配置
采用浪潮英信服務器NF180, 10/100 Base- T 網絡接口卡,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操作系統, 數據交換機,及相關服務程序。
(4)客戶端的配置
臺式PC 或移動PC, 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統, 內置調10/100 Base- T 網絡接口卡;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客戶端軟件等。
2.系統功能設計
面粉加工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根據面粉加工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情況,在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主要設計了計劃管理模塊,原糧管理模塊,面粉生產管理模塊,成品管理模塊,面粉銷售管理模塊,設備管理模塊,財會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系統幫助模塊等功能模塊,系統的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各子系統實現的功能如下:
(1)原糧管理子系統
原糧管理子系統主要完成原糧采購計劃管理、原糧采購合同管理、原糧入庫管理、原糧出庫管理、原糧庫存管理等功能。
(2)面粉生產管理子系統
面粉生產管理子系統主要完成面粉生產產量管理、面粉生產質量管理、面粉生產工藝技術管理等功能。
(3)成品管理子系統
成品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成品入庫管理、成品出庫管理、成品庫存管理等功能。
(4)面粉銷售管理子系統
面粉銷售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訂貨管理、提貨管理、退貨管理、結算管理等功能。
(5)設備管理子系統
設備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設備采購計劃管理、設備采購合同管理、設備入庫管理、設備出庫管理、設備庫存管理以及設備維護管理等功能。
(6)財會管理子系統
財會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原糧采購賬管理,面粉銷售賬管理、設備賬管理、其他財務賬管理等功能
(7)綜合查詢管理子系統
綜合查詢管理子系統主要是指為領導掌握生產經營動態情況,并做出正確的生產經營決策而提供的綜合查詢等相關功能。
(8)系統管理子系統
系統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系統初始化、系統基本信息管理(原糧基本信息管理、面粉生產基本信息管理、成品基本信息管理、設備基本信息管理等)、用戶及權限管理(用戶及其使用權限信息的管理)數據安全管理(數據備份、數據恢復等)
(9)系統幫助
提供面向用戶的軟件應用說明文檔。
3.軟件實現
面粉加工企業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采用C/S(Client/Server)工作模式,C/S是一種基于客戶應用與數據源服務分離獨立的模式,可實現分布式網絡環境下數據的集中管理、集中控制和數據共享,它由客戶端、應用程序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三部分組成,分別對應客戶應用功能服務表示層、應用服務器功能層和數據庫服務器層。客戶應用功能服務表示層采用操作系統為Windows XP、編程軟件為 Visual Basic. Net,通過企業內部的局域網采用ODBC和ADO等方法訪問服務器數據庫中的數據,主要完成客戶界面、前臺計算、與應用程序層的交互等。服務器端采用操作系統為Windows 2000、編程軟件為 Visual Basic. Net、數據庫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應用服務器功能層又叫企業邏輯層,實現對客戶提供服務的邏輯控制;數據庫服務器層實現對數據的保存和查詢等操作,響應應用程序服務器對數據的請求。
四、結論
在基于C/S架構的面粉加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 采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數據采集過秤、條形碼技術、掃描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實現了自動交割對票和自動化物流管理,杜絕了手工管理方式的缺陷和漏洞,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改進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漪魏群郭長進等:唐鋼高線材廠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施.冶金標準化與質量,2004年第42卷第5期 49~51
[2]劉賢鍇:中小型物流企業信息管理系統設計. 商場現代化,2007年1月(上旬刊)總第490期
關鍵詞:信息時代;電子商務;會計;教育教學;探索
0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經濟增長方式持續轉變和國內經濟結構不斷調整,電子商務需求更加強勁。電子商務將被廣泛應用于生產、流通、消費等社會各領域。作為現代企業,其經濟服務領域應用電子商務意識不斷增強,作為服務于經濟的會計學科需要與時代接軌,才能更好發揮專業職能。身為會計教育的老師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如何突破傳統會計教育模式,順應信息時代要求,為社會輸送更多現代需要的新型財務人才。
1新型電商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傳統會計是建立在四大假設基礎上,而如今這些會計假設所依據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革,在新型電商的環境下,四大會計假設都面臨著重大沖擊:會計主體假設要求是有形實體,而不斷興起的網絡公司存在于網絡計算機之中并沒有固定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假設對于會計主體變化頻繁下的電商企業是根本不適用的。分期假設要求會計主體分時段核算并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而在互聯網運作環境下,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及網絡傳輸功能,使財務管理體系從靜態變為動態,會計核算時點從事后轉向實時,使會計分期假設因消除時間斷點而變得無法成立。貨幣假設更是由原來的現金及票據支付被電子貨幣所取代。
2新型電商時代下,會計教學需要突破創新
所謂電子商務,即EB或EC,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商貿或商務活動。電商企業常規運用的EDI、EOS、E-MAIL等各種電子信息工具,使各經濟主體之間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交易。而當今新型的會計人員為更好地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客觀要求,服務于社會和市場。其服務范圍隨之擴大,不僅需服務于物質生產領域,同時還要服務于非物質生產領域,如面向流通行業、消費者以及國內外貿易等各個方面。電商與會計結合的交集在于業務的信息化處理。所以,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以下能力:全面運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和數據交換技術,對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一系列加工、傳輸、存儲等處理,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控制執行、決策分析等提供充足、有效、實時的財務信息,從而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有效拓寬會計參與管理和決策的職能。
3改進教學設施,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會計教育側重于老師教,學生學。一般學校只要配備教學場地及財務模擬室就能完成教學任務。但要培養當代適用的會計人才就要對學校設施進行改進。面對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把網絡和信息化財務軟件引進到財務教學是必要的,同時為了增強操作實體感建立ERP實訓模擬室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了設施設備更需要知識的引領者,作為教師必定要突破原先培養普通財務人員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改革,摒棄原先陳舊的老教材,把財務軟件運用與當今信息獲取與處理知識相結合,編寫切實可行的教材,為更好服務現代電商企業所用。其次,改變傳統單一的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倡導創造性思維教學,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多運用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利用網絡開展視頻教學,組建研討小組自主發現問題,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式學習,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4新時代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電商時代的會計人員是一類復合人才,知識結構不能只局限本專業,而是必須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數據庫分析能力、網絡技術手段應用能力。與此同時,對企業內部能運用財經知識分析經濟問題,為電商企業解決線上線下各種財務問題,對企業外部能做到合理合法地上繳各種稅款,參與各項業務的預算及決策,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出謀劃策。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充實計算機、金融、經管、外語、稅收、人文等知識。平時利用各種途徑關心時事新聞,掌握國內外經濟動態,學著分析其中的問題。不斷培養自己觀察事物的能力、實踐操作的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思維問題的能力、管理約束的能力、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當然這一切知識和能力的獲取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有循序漸進,不斷積累才能完成,需要較高的專研精神。
5提高職業道德素養教育及網絡信息的安全化教育
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職業道德要求,而會計從業的職業道德要求可以說是眾多行業中最為苛刻的。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上崗證必考科目,也是體現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的職業操守,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平公道、有服務群眾和奉獻社會的精神等。隨著電子信息工具和互聯網絡的廣泛應用,先進的會計技術不斷提高了會計的工作效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近些年來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利用計算機進行財務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因此,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應時時刻刻滲透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學生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增強法制觀念,掌握一定的電商新法規及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杜絕各種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違法犯罪行為,防范利用計算機盜取電商企業經濟信息。面對電子商務網絡技術的不斷變革,帶來了許多新的財務知識、新的會計準則和新的財務制度,要求學生必須養成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時代在變化,經濟信息環境也瞬息萬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更應該結合社會需求,更新知識,改變教育思路,不斷改進教學內容與方式,這項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申昉,常向東.試論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5).
[2]勞勁彪.中職會計教學模式改革[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1(8).
【關鍵詞】低溫冷藏藥品;流通環節;冷鏈斷鏈;冷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5-0119-02
1.低溫冷藏藥品的定義及概述
低溫冷藏藥品是指對儲存、運輸有溫度要求的藥品。在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配送、銷售等過程,一直到消費者的各個環節中,都必須全程保證溫度控制在規定的溫度范圍內(絕大多數要求是指2~8℃條件下低溫、冷藏)。主要是指生物制品,或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的藥品。
冷鏈管理是指低溫冷藏藥品在藥品流通的整個鏈條(生產藥廠-鐵路或航空運輸-商業公司-汽車運輸-醫院藥庫-藥房-臨床-患者)中的管理,必須在各個環節都保證冷藏或冷凍效果[4]薄弱現狀。
2.我國低溫冷藏藥品在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
2.1全社會醫藥冷鏈管理意識淡薄
我國全社會對醫藥冷鏈管理的意識淡薄。這體現在政府層面,也體現在流通環節各環節、消費者層面。
2.2缺乏冷鏈管理的行業標準及執行力的監管機制
截止到目前,僅有2008年11月浙江省頒布的《藥品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規范》和2010年5月江蘇省的《江蘇省藥品冷鏈物流實踐》,以及2013年國家衛生部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2015年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取代)(簡稱新版GSP),兩個地方標準和一個國家標準專門對醫藥冷鏈管理進行了規范。
2.3醫藥冷鏈管理的設備嚴重不足
根據新版GSP對低溫冷藏藥品的管理要求,一個冷藏藥品批發企業,至少應配備存儲設備、運輸設備、溫濕度檢測設備,包括冷庫、保溫箱、冷藏箱、冷藏車、溫濕度自動監測、記錄、報警設備、紅外測溫槍等,還應配備不間斷電源等。這些,是保證低溫冷藏藥品溫度的基礎設備。但就是這樣的基礎配置,我國也嚴重不足。很多生產企業長途運輸低溫冷藏藥品,采用泡沫箱加冰塊或冰排的被動降溫方式,箱內溫度受路途遠近、環境溫度高低、在途時間等因素影響,以致很難使低溫冷藏藥品質量得到保證。
2.4物流技術和信息化程度低
全程冷鏈管理和實時溫控,是擺在低溫冷藏藥品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冷鏈物流企業、使用單位及監管部門面前急需破解的難題。
2.5缺乏醫藥冷鏈運營管理和物流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國醫藥冷鏈管理發展所急需的,要促進行業發展,必須重視培養高素質的醫藥冷鏈管理人才和物流技術人才。目前我國也沒有一所高校開設這樣的專業 。
3.低溫冷藏藥品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3.1提高全社會對醫藥冷鏈管理的關注
藥品冷鏈的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發展健康的醫藥冷鏈管理乃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我國應盡快確立發展健康醫藥冷鏈管理的全新概念。
首先,政府應重視完善醫藥冷鏈管理。制定醫藥冷鏈管理的宏觀發展戰略和政策;
其次,全社會重視醫藥冷鏈管理。
再次,監督部門重視冷鏈法規和知識宣貫。
此外,強化社會監督力。可以由各行各業的人們建立大眾監督團,對身邊的冷鏈管理進行監督,一方面彌補政府監督管理人員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也通過全員參與監督,提高人們對冷鏈管理的認識。
3.2制定冷鏈管理的行業標準,加強政府調控力度
政府應當制定冷藏藥品冷鏈發展的扶持政策和鼓勵措施,加強行業規劃的方向性和引導;行業協會應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制定并落實行業整體規劃和行業規范;企業應根據市場規則具體運作,合理推動中國冷藏藥品的冷鏈管理的健康發展。針對冷藏藥品冷鏈管理行業標準嚴重缺失的現狀,我國應盡快制定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冷藏藥品冷鏈管理標準,實現從生產要使用的全程監控體系。
3.3改善醫藥冷鏈管理的設備
建立冷鏈流通環節,所有企業的準入門檻。企業應配備相應的冷藏、冷凍儲運設備、溫濕度自動監測、記錄、報警系統,并對設施設備進行維護管理,包括使用前、中、后的驗證等。基礎設備的配備,作為冷鏈企業的準入條件之一。
同時,要做好備用制冷劑、備用設備的準備工作,當出現應急情況時,可以即時調撥使用。
3.4推進冷鏈物流技術的創新和信息化系統的應用
我國應大力推動醫藥冷鏈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大力普及地理信息系統(GIS)、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射頻識別技術(RFID)、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NSS)等在醫藥冷鏈物流體系的應用,以實現對低溫冷藏藥品質量的實時監控和透明化管理,從而根本上提升我國醫藥冷鏈管理水平。
3.5鼓勵扶持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
(1)財政支持。由于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前期投入大,回收成本周期長。政府應對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提供低息甚至無息貸款,以及資金補助政策。
(2)技術指導。目前,我國缺乏專業的醫藥冷鏈物流專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政府可以指派專家對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進行業務指導以及人員培訓。同時,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技術咨詢和服務。
(3)政策引導。政府鼓勵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并購規模小、業績小的冷鏈物流企業,實現優勝劣汰。
(4)法律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細化、規范的法律法規,以及相應的處罰措施,以保障合法、規范的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的法律地位、經營環境。
3.6加強專業冷鏈人才的培養
可通過醫藥流通企業在職人員的培訓,在社會領域加大醫藥冷鏈行業職業資格認證。提升我國醫藥冷鏈整體行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冷鏈管理的作業活動能力,以滿足目前醫藥冷鏈正在運行的急需第一線人才。
我國高校應積極開設醫藥冷鏈管理專業的課程,實施職業技術培訓、專科、本科甚至碩士等多層次教育,為我國培養專業人才和高級管理、科研人才。
總結
而有效的醫藥冷鏈管理模式,單靠任何一方都無法有效推動,它需要政府、行業組織、企業及民眾合力。有完善的管理模式,有效的監督管理,才能徹底解決冷鏈“斷鏈”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電子商務;供應鏈;供應鏈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F0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7)12-0055-03
[作者簡介] 周終東,江西工程職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
鄭金勝,江西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江西 南昌 330025)
一、電子商務實現中的供應鏈管理規范
電子商務不僅僅包括直接帶來利潤的商品買賣活動,即狹義的電子商務,也包括所有借助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的支持利潤產生的其他活動,如產品產生、需求服務、銷售支持、用戶服務、業務協調等。電子商務的興起是一場由技術手段飛速發展而引發的企業運作革命。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有兩方面的涵義:
1.電子商務是現代信息技術。電子商務在生產、流通等領域最直接的體現是采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自動信息處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資金轉移與支付、產品營銷、產品交易、市場信息的搜集等,幾乎涉及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為IT技術,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現代IT技術,在企業管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電子商務得以在現代企業運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傳統的企業及供應鏈運作模式變得不合時宜,如電話、傳真等落后的庫存信息傳遞方式在實時數據采集、數據倉庫及智能數據分析等面前變得黯然失色,傳真等業務往來手段也遠不如電子郵件的便利。所以說,電子商務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憑空產生的商業運作模式。
2.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的企業管理模式及思想的變革。電子商務不僅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使企業的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偶然性的,它有其必然的變化規律。20世紀90年代,在世界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形式下,企業面臨著投資負擔增加和市場風險加大的壓力,迫使企業從事自己不擅長的業務。從企業經營目標來看,以往企業的經營目標經歷了以產品為導向、以銷售為導向、以利潤為導向等階段,但這些戰略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已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迅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企業采購、生產、庫存、銷售等各個環節。市場的變遷和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企業管理者開始思考各種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革。管理者認識到,大而全的企業擴張戰略永遠不可能趕上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企業只有關注自身的核心業務才能“以靜制動”,而不會陷入為了控制整個生產鏈而進行的低效擴張漩流中。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以及廣泛應用使得這種戰略管理模式的轉變有了技術上的基礎。電子商務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了全新的企業管理與經營模式。
二、供應鏈管理
(一)傳統供應鏈管理分析
1.傳統供應鏈管理結構分析。傳統的供應鏈管理僅僅是一個橫向的集成,通過通訊介質將預先指定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客戶依次聯系起來。這種供應鏈側重于內部聯系,靈活性差,僅限于點到點的集成。因此,供應鏈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應鏈的一個環節斷了,將會造成整個供應鏈運行癱瘓。
2.傳統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傳統供應鏈管理的橫向集成特性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嚴重制約了我國企業的市場表現,表現在:
(1)過分強調自供――自產――自銷的一體化供應鏈模式。企業表面是是無事不能,但實質上卻嚴重影響了企業核心業務的開發,挫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注重了自身的資源利用,關注物流,卻忽視了資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缺乏與外部的合作伙伴關系,產、供、銷各自為政,造成產品庫存積壓、資金浪費和企業間的目標沖突。
(2)強調競爭而忽略合作。供應鏈各結點之間的關系被視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致使雙頻繁地討價還價、拖欠貨款、缺乏誠信,導致競爭大于合作;而不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則更為激烈,價格之戰、虧損經營,其結果常常導致兩敗俱傷。
(3)缺乏服務平臺和電子交易手段,缺乏市場響應機制。沒有統一規范的信息服務平臺和安全、可靠的電子交易平臺,沒有建立對用戶不確定性需求的跟蹤管理系統,不能及時回應顧客需求,顧客滿意度下降,企業信息丟失,形象受損,供應鏈的所有成員不能協調一致,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快速傳遞。
(4)重下游輕上游現象嚴重。由于觀念上的偏頗,只重視下游的顧客,而忽視了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以為“供應商有求于我”,致使雙方缺乏信任。
(5)供應信息不準,長鞭效應嚴重。由于客戶信息不準,單方毀約情況較多,供應鏈信息傳遞扭曲,制造商難以根據訂單進行生產,只好根據預測進行生產和庫存,由此增加了庫存成本,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
(6)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企業與企業之間缺乏聯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復、滯后或失真。
(二)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分析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當今現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術,是一種系統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進管理模式,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業務流及貿易伙伴關系等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一體化的管理過程。供應鏈管理的最主要思想是系統理論。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都是一個從生產商到最終用戶的價值增值過程,電子商務是在一個更新的、更有效的技術平臺(網絡)上構建的供應鏈,實現電子商務的價值增值過程就是一個供應鏈管理過程。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出現了如下新的特點:
1.管理信息化。當今市場在急劇變化,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取得持續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戶需求的變化和在競爭中知已知彼。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推進供應鏈系統中信息共享的關鍵,改進整個供應鏈的信息精度、及時性和流動速度,被認為是提高供應鏈績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業管理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制定供應鏈運作的信息支持平臺,如集成條形碼、數據庫、電子訂貨系統、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交換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一體,構建企業的供應鏈信息集成系統。
2.橫向一體化與網絡化。以前企業為了追求資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縱向一體化”來實現高度的控制,但是縱向一體化卻因為管理組織臃腫、業務領域過于龐雜,造成風險增強、管理成本上升,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思想開始興起,即利用企業外部資源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本企業只抓最核心的東西:產品方向的和市場。“橫向一體化”形成了一條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的貫穿的所有企業的“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和集成業務流程、與供應商和客戶建立協同的業務伙伴聯盟。
3.生產經營的敏捷柔性化。全球性市場競爭的加劇,單個企業已經難以依靠自身的資源進行自我調整,在上個世紀末,美國提出了以虛擬企業或動態聯盟為基礎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對的是全球化激烈競爭的買方市場,采用可以快速重構的生產單元構成的扁平組織結構,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協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層管理結構,注重發揮人的創造性,變企業之間的生產競爭關系為“共贏”關系,強調信息的開放和共享、集成虛擬企業,而電子商務的興起為實現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統化、專業化。在此前的企業經營管理中,物流作為商務活動的輔助職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構成企業管理的重要領域,其業務管理也往往是分散進行,沒有總體統一的協調和控制。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上升為企業經營中重要的一環,其經營的績效直接決定整體交易的完成和服務的水準,尤其是物流信息對于企業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和商品的流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動必須綜合起來,進行系統化管理。在這種要求下,人們利用系統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統,包括社會物流系統和企業物流系統,從而使得物流活動能夠從全方位、全過程、縱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協調。
三、面向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結構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是利用以Internet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進行商務活動和企業資源管理的方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業的所有信息,幫助企業創建一個暢通于客戶、企業內部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流,并通過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就用,幫助企業準確地定位市場、拓展市場、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斷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促使企業采購過程的科學化,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產品銷售量,降低成本,獲取更大收益。相對于傳統的鏈式供應鏈,因其對市場反應速度的緩慢而顯示出局限性,建立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結構迫在眉睫。該結構通過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將企業的內部資源(人、財、物、技術、信息、設備、時間)和外部資源(如上游的供應商和制造商、下游的分銷商和客戶以及銀行、認證中心、酌送中心等相關機構)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滿足傳統企業利用全社會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實現對企業的動態控制和各種資源的集成和優化,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從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建立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結構主要考慮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企業內外部資源的整合。這種結構把企業的全部經營活動融入到電子商務之中,達到企業活動的高效率和最優化。
四、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預測、生產計劃和控制、庫存控制、采購、客戶管理。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來滿足需求。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應鏈上游企業同時獲得了市場的真實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導致需求變異放大效應,是供需一致;通過Internet在線下單,訂單的處理速度和在成員企業之間的移動速度相當快。
2.物流。信息流指揮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動帶來高速物流;物流的適應性強,由于物料或產品在指定時刻到達指定地點,可減少甚至消除各節點企業的庫存。
3.資金流。資金流的方向是從用戶到分銷商到供應商。在線支付方式提高了訂單的執行速度和交貨速度。
五、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策略
1.應用電子商務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模式要求突破傳統的采購、生產、爭銷和服務的范疇和障礙,把企業內部以及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通過有效協調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將企業內部的從供應鏈與企業外部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管理,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體系,以適應新競爭環境下市場對企業生產和管理運作提出的高質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2.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的切入點分析。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中信息量龐大而復雜,如果處理不當或處理不及時,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進而影響到供應鏈的穩定。而JIT(準時制)、QR(快速反應)、ECR(有效客戶反映)、ERP(企業資源計劃)等先進的管理體系策略的應用可以解決供應鏈上出現的上述復雜問題,提高企業和整個供應鏈的彈性,能迅速對市場需求做出反應,保證企業及供應鏈的高效運行。(1)準時制(Just In Time)。準時制是指將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數量在必要的時間送到特定的生產線生產必要的產品。準時制是電子商務條件下對生產領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個生產環節流動,縮短物質實體再生產過程中停留的時間,杜絕產品庫存積壓、短缺和浪費現象。準時制雖然是企業內部的一種管理模式,但它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在提高整個供應鏈對客戶的響應時間、實現零庫存生產、降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2)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它是在準時制思想的影響下產生的,是為了在以時間為基礎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對環境反應敏捷和迅速的系統。因此,快速反應是信息系統和準時制物流系統結合起來實現“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產品交給合適的消費者”的產物。快速反應系統的目的在于減少原材料到消費者的時間,最大限度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對客戶的需求做出最快反應。(3)有效客戶反應(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雜貨分銷系統中,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費用,給客戶帶來更大效益而進行密切合作的一種供應鏈管理策略。它的目標是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如生產、庫存和運輸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客戶反應是一種運用于工商業的策略,它改變了以往以單方面行動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4)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它是一種基于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思想和系統,它把企業的業務流程看成一條供應鏈管理,并把企業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子系統,對這條鏈上的所有環節如訂單、采購、運輸和分享等進行綜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是在市場競爭全球化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廣泛、深刻和科學的,這些先進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可以實現,是同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分不開的。企業資源計劃不但是一個全新概念的管理系統,而且代表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現代物流管理組.供應鏈管理[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2]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