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植皮手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尸體橫馬路交通受阻
昨天下午1點半,南京白下路紅十字醫院門口,只見白下路的整幅路面被擁擠的人群堵塞住,盡管有近20名警察維持著秩序,但擁擠的車輛仍長達兩三百米。在此通過的7路、44路、82路等幾路公交車輛被迫停下或改道而行。目擊者李女士說,男孩的尸體剛從馬路上撤走,被停放在醫院的急診大廳里。而此前,約二三十名死者家屬把死者尸體橫在白下路上,并組成人墻攔住過往車輛。
死者孫超今年15歲,是安徽省和縣十里鎮大孫村人。據孫的家人講,今年5月31日,孫超來到南京市下關區的表哥陳修兵家,在洗澡時因意外被開水燙傷,全身約36%的皮膚,包括面部、左右兩手臂、胸部、背部遭到重度燙傷,于5月1日凌晨被送進該紅十字醫院接受治療。6月4日,醫院對孫超進行了8個小時的植皮手術。當晚10點左右,孫突然出現心跳驟停情況。次日凌晨,家屬被醫院告知“小孩子沒救了”。
死者家屬質疑醫院
昨天下午,死者的父親孫義全情緒激動地對記者說:“我們孩子的燙傷,就是不做手術,大不了就是雙手殘疾。現在做了手術后,反而命卻沒了……”他和其他親人搞不懂,為什么一個燙傷植皮手術竟能將小孩送到絕路。孫超的表哥陳修兵則代表病人家屬提出質疑。陳說,第一,手術在進行時,突然接到醫生的通知說要再去買1200CC血漿(此前已先后準備了約3100CC血漿),他們就急忙與市第一醫院、鼓樓醫院等聯系,對方均稱沒有血漿,下午6點左右,血漿才買到。他們疑問:如果真的需要這么多血漿,為什么醫生不早通知去買呢?他們認為,血漿的延緩送到影響了孫超的治療。第二,手術前后長達10多個小時,明顯過長,且先后兩次全身麻醉,麻醉量過重,這都說明醫生在準備手術時不充分。
醫院稱手術沒問題
[關鍵詞]組織擴張;手背;瘢痕;皮片移植
[中圖分類號]R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08)03-03
Therapy for free skin graftings' scar of dorsum manus using expanded flaps of wrist and forearm's distal end
ZHANG Yi, CHEN Guang-yu, CAI Guo-bin, LI Hai-dong, LIU Liu, WANG Lian-zhao, LI Tai-ying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4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y for free skin graftings' scars and dysfunctions of the dorsum manus using expanded flaps of wrist and forearm's distal end.Methods8 patients,13 hands were therapied by using expanded flaps of wrist and forearm's distal. Tissue expanders were implanted in the first stage. Then infuse saline into expanders. Second operation was done when expansion effect was satisfactory. Excise all the scars in dorsum of hand, rectify contracted deformations thoroughly, cover raw surface using expanded flaps in the second operation finally.Resultsall cases had been followed up for 3~6 months since the second operation, all flaps survived, external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all hands' dorsa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effect of using expanded flaps of wrist and forearm's distal end to therapy free skin graftings' scars in the dorsum of hand.
Key words: tissue expansion; dorsum of hand; scars; skin grafting
手背部皮膚較薄,且皮下組織少,僅有薄薄的一層疏松結締組織將皮膚與肌腱、關節囊、韌帶隔開,故手背的燒傷極容易造成嚴重的拇指及其余各指內收畸形和各指掌指關節的背伸畸形。在手背部燒傷的治療中,患者多于燒傷后2~5天行削痂植皮術,術后患者基本能最大程度上保留手部功能[1]。但是,皮片移植術不能滿足手背形態功能修復的所有需要,移植皮片攣縮造成的虎口及各個指蹼再次發生攣縮畸形,各指掌指關節背伸畸形,以及移植后皮片與肌腱等深層組織粘連等局限,大大影響了手部功能及外形的進一步恢復;且皮片色素沉著、脫失及皮片周緣的切口瘢痕嚴重影響了手部外觀,因此眾多患者要求進一步治療。現應用手腕背部擴張皮瓣的方法治療8例患者,共13只手,效果滿意。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8例,13只手(左8右5)。患者均為女性,年齡15~34歲。致傷原因為火焰燒傷及熱液燙傷。本組患者均在傷后5天內行手背削痂植皮術。患者手部功能大部分保持良好,指間關節無明顯僵硬;但由于皮片收縮,拇指外展功能受限7例,各指掌指關節背伸畸形、屈指及對掌功能受限6例。本組所有患者手背部植皮區色素沉著明顯,嚴重影響外觀。手部功能無明顯畸形,僅因為手部外觀不滿意求診1例。本組患者手腕背部及前臂遠端皮膚保存良好,手背瘢痕均限于腕掌關節皮膚表面投影遠端。
1.2 手術方法:手術分2期進行。
1.2.1I期手術:取瘢痕與正常皮膚交界處的瘢痕組織為手術切口,依皮膚擴張器(50ml 長方形)大小設計其放置位置。沿切口全層切開手腕背部皮膚,皮下銳性剝離至術前設計大小,剝離的同時注意保護前臂遠端、手腕、手掌的表淺靜脈網。確切止血,妥善放置擴張器,注射壺外置。
I期手術切口愈合后開始擴張器注水,4~8ml/次,1次/周。因為注射壺外置,注水的同時注意防治擴張皮瓣感染。本組患者均超量擴張,注水(14.75±1.31)次,擴張效果滿意后行II期手術治療,總注水量(70.25±3.19)ml。
1.2.2 II期手術:由瘢痕近端切開瘢痕皮膚,完整取出擴張器,切除皮膚及皮下的瘢痕,切開瘢痕化的指間隙瘢痕。同時視情況切開拇內收肌腱膜或推移拇內收肌止點;切開掌指關節關節囊、切除側副韌帶或延長指伸肌腱。充分松解攣縮至被動外展內收屈伸患指無阻力。利用擴張皮瓣關閉創面。
1.3 結果:本組患者各擴張皮瓣擴張效果良好,擴張期間各皮瓣無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擴張后擴張皮瓣組織量均能滿足手術修復要求。本組病例無神經卡壓等并發癥發生(支配手背部肌肉運動的橈神經的運動支均在高于腕部水平走行)。各擴張皮瓣均一期愈合,無壞死,顏色近似正常皮膚,無皮瓣臃腫等情況發生,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各個發生攣縮的指間隙全部開大加深,修復矯正了各指的內收畸形和掌指關節背屈畸形。術后經過2~3個月的功能鍛煉,患者手部功能進一步改善,無明顯肌腱粘連,達到了手術治療的預期目的。
1.4 典型病例:王某,女,15歲。該患兒入院前8年被乙炔火焰燒傷雙手手背。患者燒傷后行早期燒傷治療,于傷后4天在當地醫院行雙手削痂植皮術。本次入院時見患者雙手手背部植皮后瘢痕色素沉著明顯,雙手虎口及左手第二、三指間隙瘢痕攣縮畸形,影響相鄰各指外展、內收。掌指關節及各指間關節無明顯畸形,屈伸功能不受限。患者入院后一期行擴張器植入術,術后常規注水,一期手術4個月后行二期手術。二期手術切除手背及各指指根處瘢痕,充分松解雙手虎口及左手第二、三指間隙瘢痕攣縮,擴張皮瓣覆蓋創面。患者二期手術后擴張皮瓣愈合良好,無壞死。術后配合手部功能鍛煉,術后6個月復查雙手手背皮瓣無明顯回縮,顏色近似正常皮膚,手部外觀近似正常手部外觀,無皮瓣臃腫等情況發生。雙手虎口及左手第二、三指間隙攣縮無復發,雙手各個手指外展內收,屈伸、拇指對掌功能不受限。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圖1~3)。
2討論
2.1 手腕背部擴張皮瓣的適應證及手術注意事項:手腕背部擴張皮瓣在臨床應用時適用于瘢痕或攣縮畸形限于患肢腕掌關節體表投影遠端,前臂遠端、手腕背部保存有正常皮膚的患者。如果瘢痕范圍超過此范圍,應考慮多次擴張或其他的方法進行治療。
擴張皮瓣在二期手術轉移修復時,主要是應用推進、旋轉等方法。但在應用于四肢時,由于四肢的血液供應特點所限制,尤其是在軸向方向上如果推進旋轉的距離較遠的話,容易造成皮瓣壞死等并發癥。所以在轉移擴張皮瓣時,除了注意擴張皮瓣的血運外,還可以于擴張皮瓣行2條軸向的折線形附加切口,形成“舌”形皮瓣覆蓋創面(具體見典型病例)。
本組病例在治療過程中均將注射壺外置,主要是在加強外置注射壺的護理,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機會并不大的前提下,考慮到擴張區域附近皮膚面積較小,無堅硬的基底支撐,且多有肌腱走行,如不外置,可能會導致注射壺摸不清及損傷重要血管神經或造成肌腱粘連,故將注射壺外置。
手背肌腱表面在切除瘢痕組織時要保留一薄層結締組織是游離皮片成活的關鍵,本組病例雖然是使用擴張皮瓣覆蓋創面,但保護此層結締組織可以避免肌腱與周圍組織粘連。
本組病例擴張時間較一般皮膚擴張術要長,這主要是考慮到擴張皮瓣和游離皮片一樣有回縮的問題,在無并發癥發生的前提下,適當延長擴張時間,可以保證擴張效果,減少手背瘢痕攣縮畸形再次發生的可能。
2.2 手背瘢痕攣縮治療方法的選擇:典型的手背瘢痕攣縮性呈現爪型手畸形,主要表現為手掌的橫、縱弓消失,掌指關節背伸,近節指間關節屈曲,遠節指間關節過伸或呈屈曲畸形。如不及時治療,雖然五指數目俱全,仍會導致手正常功能的全部喪失[2]。治療手背瘢痕攣縮,均要在手術中將攣縮的皮膚瘢痕、肌腱等組織進行松解延長,各種治療方法間的主要區別是在于創面覆蓋的方法不同。現階段臨床上用于覆蓋創面的方法主要有:游離皮片、傳統皮瓣、擴張皮瓣[3]。這三種方法優缺點比較見表1。
2.3 手背燒傷的序列治療:手部燒傷的早期治療主要以創面愈合為目的,所以多用較薄的皮片游離移植,治療后攣縮畸形發生率高、色素沉著明顯。手部燒傷的二期治療是指攣縮畸形治療階段。此階段手術多采用較厚的皮片或皮瓣覆蓋創面,最大可能保存手部功能[4]。我們在臨床上見到了大量的雖然經過系統的燒傷治療,但是二期行游離植皮或皮瓣治療后治療效果不佳的病手。擴張皮瓣擴張的是受損部位鄰近的正常皮膚組織,修復后形態外觀與正常無異,所以對于這些病例有進一步應用擴張皮瓣行三期手術修復的必要。且當患手充分滿足手腕背部擴張皮瓣使用適應證的前提下,應該盡量考慮在二期,即患者經早期治療后燒傷創面已經愈合,而瘢痕攣縮影響手部功能的早期,采用擴張皮瓣修復手背瘢痕攣縮創面,避免二期植皮皮片再一次攣縮及臃腫皮瓣難看的外觀,盡量減少患者的治療時間和治療費用。
2.4 擴張皮瓣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從Radevan[5]發明擴張皮瓣術并將其利用在組織修復及器官再造后,擴張皮瓣的使用范圍在不斷的擴大。從早期僅僅應用于軀干及頭皮等部位的損傷逐漸發展到耳、鼻等器官的再造。應用擴張皮瓣修復面部、四肢等部位的創傷容易造成并發癥發生,故早期認為是擴張皮瓣的相對禁忌證,現在由于對擴張皮瓣的認識不斷深入和加深,成功地利用擴張皮瓣修復面頸部及四肢創傷的病例也屢見不鮮[6],但是腕部皮膚擴張后修復鄰近組織器官損傷還未見報道。本組患者的治療成功再一次的擴大了擴張皮瓣的使用范圍。擴張皮瓣不僅可以被運用在四肢的創傷修復,還可以擴張某些四肢關節(如腕關節)處的皮膚進行組織器官的修復。
應用手腕背部擴張皮瓣治療手背皮片移植術后瘢痕雖然可以達到近似正常手部結構及外形的效果,易于為患者接受。但是此方法受適應證的限制,只能治療保存有手腕及前臂遠端正常皮膚的患手。且擴張皮瓣治療時間長,感染、破潰等并發癥的發生都將影響到最終的治療效果。故選擇此方法治療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必須嚴格選擇適用此方法的患者;銳性剝離擴張皮瓣時應注意保護腕背部的靜脈血管網;擴張期注水的同時注意外加強置注射壺的護理及擴張皮瓣顏色和指壓反應的觀察;二期手術切除瘢痕的同時注意保留手背部肌腱表面的薄層結締組織或移植臨近筋膜覆蓋肌腱,防止發生肌腱粘連。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整形外科學分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36-139.
[2]張滌生. 整復外科學[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60.
[3]倪少杰. 薄皮瓣修復手背部瘢痕畸形[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1998,12(4):245.
[4]黎 鰲. 燒傷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590-596.
[5]Radovan C. Tissue expansion in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J]. Plast Reconstr Surg, 1984,74(4):482-492.
1臨床資料
本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14-72歲,平均28歲 其中跟腱斷裂術后感染腱外露3例;足背外傷后創面感染5例;脛骨開放骨折內固定術后傷口感染骨外露3例;手外傷掌骨開放骨折,手指甲床缺損末節骨外露11例;手背皮膚缺損5例;伸肌腱斷裂皮膚軟組織缺損8例。
皮瓣選擇:足背動脈島狀皮瓣3例;腓腸神經營養血管逆行島狀皮瓣4例;隱神經、隱靜脈營養血管逆行島狀皮瓣4例;骨間背側動脈逆行島狀皮瓣4例;橈動脈逆行島狀皮瓣11例;指固有動脈背側支逆行島狀皮瓣9例 皮瓣最大9.0×11;最1.0×2.0。皮瓣全部成活,其中尖端少許壞死經換藥后痊愈1例,術后瘀血腫脹經按摩熱敷及使用改善微循環藥物后好轉2例。
2結果
2.1手術前病人的心理:由于患者對手術缺乏了解且擔心手術失敗,多數存在焦慮,恐懼、緊張的心理,而這種狀態會導致血管收縮、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對手術不利。心理治療是以美好的語言、愉快的情緒、友善的態度和優美的環境為依托,幫助病人消除傷后的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因此,熱情接待患者,主動與其溝通交流,給患者以心理疏導與支持極為重要。術前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手術方法 ,明確手術的必要性 ,相信醫生的經驗和水平,增強病人的信心 ,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使病人能夠積極配合治療,為手術成功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2.2術前準備:常規作X線胸片,心電圖,肝腎功能,雪常規,出凝血時間等檢查。供皮區、受皮區、麻醉區、植皮區的皮膚進行備皮、清潔、消毒及無菌敷料包扎。擇期病人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告知吸煙可導致血管痙攣,造成移植物壞死,術前 1 周須停止吸煙。急診手術做好術前準備的同時,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介紹成功的范例,使其了解手術效果,讓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1]。
2.3術后觀察
2.3.1病室環境:保持病室安靜、舒適,室溫以23~25℃為宜,溫度過高會引起患者出汗、煩躁,室溫過低易引起血管痙攣,造成血管危象。安置患者取平臥位,保持患肢高于心臟 10~15cm,由于臥床時間較長,應用氣墊床每 2 h為患者按摩 1 次受壓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保持床鋪柔軟、整潔,為患者創造舒適的休息環境。術后患肢常規用40~60W烤燈持續照射7~10d,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燈距皮膚表面30~40cm,切忌烤燈過近,防止燙傷。告誡患者及家人嚴禁吸煙,避免被動吸煙,防止血管痙攣及栓塞。病室地面每天用 1∶ 200的含氯消毒劑拖擦1次 ,紫外線消毒 ,確保室內環境清潔。
2.3.2皮瓣觀察 (1)判斷皮瓣血運的主要依據是皮瓣顏色改變,術后24 小時之內應每30分鐘觀察并記錄1次;以后應每1~2小時記錄一次;3~10天內可3~6小時記錄1次。動靜脈危象多發生在12~24小時之內,如處理不及時可造成皮瓣壞死。觀察色澤變化時要注意避免干擾因素,關掉烤燈,在自然光線下觀察皮膚的顏色。若皮瓣皮膚彈性好,正常顏色多為紅潤,說明血液循環良好,若皮瓣色澤蒼白,說明動脈血供受阻,但在早期,由于皮瓣內尚有一定量血液可有現為皮膚顏色略灰暗,應注意觀察色澤的細微變化,如靜脈的回流受阻 則皮膚表現為色澤青紫伴腫脹,皮瓣張力好,皮紋消失,水瘡形成靜脈回流受阻往往是皮瓣移植失敗的常見原因之一。毛細血管充盈情況:正常充盈時間為1~2s,5s以上則提示有血管危象發生。如發現色澤改變應立即通知醫生檢查原因,及時處理。(2)皮溫測定,如患側局部皮溫與健側相同或稍高 1℃~2℃,說明血供良好;若皮溫比健側低3℃~4℃,則表示血管危象,應及時處理。術后應定時定位側量皮瓣溫度與健側對照,具體方法是在皮瓣中心部位用圓珠筆畫1個小點,術后1周內測量皮溫1次/h,術后d 8~15每 4 h測量1次,溫度正常后停測。
2.3.3疼痛治療:疼痛護理不僅反映了對患者的全面同情和關懷程度,而且對皮瓣的成活和血運狀況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疼痛可使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并刺激機體釋放5-羥色胺,導致小血管收縮、痙攣,發生動脈危象,影響皮瓣成活[2]。良好的鎮痛治療可以有效地調節或減輕應激反應,降低兒茶酚胺和神經肽水平,改善損傷后的繼發性分解代謝亢進 ,促進機體有氧合成代謝及創傷愈合,維持免疫功能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
2.3.4康復訓練:皮瓣成活僅是手術成功的第一步,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對手功能恢復至關重要。要達到患者傷而不殘 ,殘而不廢,最大限度地恢復其功能和外觀 ,早期的功能鍛煉是重要環節。早期以肌肉收縮為主,防止廢用性萎縮。活動度從小到大,由少到多,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循序漸進。傷口愈合拆線后以,皮瓣與周圍組織逐漸建立血液循環,血運狀況較穩定,可以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方法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時間由短至長,仍以不造成傷口疼痛和不增加皮瓣張力為應鼓勵病人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進行功能鍛煉 ,恢復盡可能多的功能。但是從傷愈后的外形和功能看,都不可能完全回復到原始的健康狀況。要鼓勵病人自己正視今后的生活,對功能和外觀的恢復要面對現實,并能以豁達、開朗的心胸重新步入社會生活之中。
3討論
島狀皮瓣是近年來臨床上常用的一項顯微外科技術。皮瓣的成活不僅取決于醫師精湛的顯微外科技術,同時還取決于術后嚴密的觀察。心理對手術成功甚為重要,應盡可能地向患者傳遞積極的治療信息,使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為此,重視患者心理,避免不良刺激,保持病室環境安靜,舒適,嚴密觀察皮瓣血運,及時發現血管危象,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所以,對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生應認真做好術前、術中、術后的觀察,鼓勵患者在康復期的功能鍛煉,做好宣教工作, 是保證皮瓣成活率,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李心天.醫學心理學[M].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 28
[關鍵詞] 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1-0080-04
Nursing coordination of bone defect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were treated with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in repairing operation
ZHONG Baoying1 GUO Qiaofeng2 LI Bin1 YANG Lingyan1
1.Zhejiang Province Tongde Hospital,Operation Room,Hangzhou 310012,China;2.Zhejiang Province Tongde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bone and soft tissuedefect of skin were treated with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repair. Methods 90 cases with calcaneal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and treated in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surgery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ugust 2011to January 2014,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in conjunction with perioperative car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in the study group, flap survival rate was 100%, 41 cases of flap survival in the control group, flap survival rate was 91.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one; Soft tissue; Skin defect; Femoral anterolateralflap repair; Nursing
創傷性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其誘發因素為燒傷、擦傷以及火器損傷等。患者出現皮膚損傷后,其局部外觀將嚴重損傷,甚至影響皮下組織愈合。因此,積極的植皮治療極其必要[1]。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植皮手術,該手術可以修復缺損區皮膚外觀,克服患者因皮損帶來的心理負擔及生活不便,提高生活質量[2]。但該術式的手術設計較為嚴密,且易出現動脈血管危象等并發癥,需要較高的臨床護理。因此,筆者選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患者,現將患者術中護理配合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患者。納入標準:明確的外傷史、經臨床檢查及相關輔助檢查證實的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的手術療法、不合并其他部位嚴重創傷的患者。排除標準:由外院轉入或中途出院的患者、經過其他手術治療失敗的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5例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17~56歲,平均(34.6±9.3)歲;受傷原因:犁田機械致傷19例、摩托車車輪絞傷11例、交通意外傷8例、其他原因7例。對照組45例中男30例,女15例,年齡17~56歲,平均(33.9±3.8)歲;受傷原因:犁田機械致傷18例、摩托車車輪絞傷12例、交通意外傷8例、其他原因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受傷原因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研究組:手術配合相應的護理,具體做法如下:(1)心理干預:骨軟組織皮膚缺損患者入院后往往易因大面積創傷而出現恐懼、擔憂等負面心理狀態,其情緒波動較大,這可能增加手術風險,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需優先行心理干預。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創傷因果,明確患者心理活動狀況,并及時提供針對性的幫助,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保證護患溝通。護理人員需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手術流程及效果,必要時列舉一些手術成功案例,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避免患者因對手術的不了解而出現不必要的心理壓力。(2)術前準備:護理人員在患者確認手術治療后需輔助醫生給予患者各項檢查,包括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凝血時間、心電等。護理人員還需確認術中血液備用情況。此外,護理人員還需對創傷區域進行初步處理,保護創傷區皮膚、血管,并確認取皮區狀況,不得在取皮區進行穿刺或皮下注射操作[3]。(3)術中配合:手術進行時,護理人員需輔助醫生進行麻醉操作,并建立靜脈通路。植皮類手術具有極高的無菌操作要求,因此護理人員需保證器械臺整潔干凈,將供區、受區器械明確分類,避免混用。由于患者術中需要長時間暴露切口,其體液散失程度較高,此時患者需大量輸液操作,但該操作可能導致患者體溫下降,并導致創傷面血管收縮,影響手術療效。因此護理人員需保證術中輸液溫度在37℃~40℃間,以避免患者體溫過低影響手術療效。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中患者易因體溫、凝血等出現血管痙攣癥狀,因此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1∶25肝素血管灌注操作,并對皮瓣進行溫鹽水紗布敷蓋,避免患者術中出血血管痙攣癥狀。皮膚、血管吻合操作后,護理人員需核對針線數目,檢測儀器、器具完整程度,并觀察患者局部血液循環情況。(4)術后護理:a術后常規護理:術后將患者安置于安靜、整潔、空氣流暢的病房內,每日給予病房2次紫外線消毒操作,并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病房內安置60 w照明燈,燈距控制在40~50 cm間,用以擴張患者植皮區血管。給予患者石膏固定患肢,避免患者因意外碰觸而牽拉、扭曲吻合區血管。護理人員還需墊高患肢,患肢高于心臟水平8~10 cm即可,以保證靜脈回血,降低手術區水腫。如患者伴較強情緒波動,可酌情給予冬眠治療,時間控制在24 h左右。給予患者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凝血時間、心電檢測,一定出現異常立即上報。b飲食護理:囑咐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及高纖維類食物,用以增加機體素質,加速切口愈合。術后2 d需禁食牛奶及高糖物質,避免腹脹。皮瓣的成活與否是手術是否成功的關鍵,術后密切關注皮瓣的溫度、色澤、腫脹程度以及毛細血管充盈反應。
1.3踝關節功能評價
觀察兩組患者傷口愈合后第3個月、6個月進行踝關節功能評分(參照HHS關節功能評分法),按照疼痛(30分)、矢狀面活動度(20分)、功能(20分)、肌肉力量(10分)、屈曲攣縮(6分)、伸直攣縮(6分)、旋前(4分)、旋后(4分)進行評分,并與患者健側肢體評分進行比較[4]。
1.4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在SPSS17.0軟件上統計,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皮瓣存活情況比較
研究組皮瓣最終全部存活,皮瓣存活率100%,對照組41例皮瓣最終存活,皮瓣存活率91.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072,P=0.013)。
2.2兩組住院時間和愈合時間比較
由表1可知,研究組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側HHS評分比較
由表2可知,隨訪發現,研究組踝關節功能評分(HHS)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4研究組健側和患側HHS評分比較
由表3可知,研究組護理后第3個月患側肢體HHS評分顯著低于健側,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傷口均達到I期愈合,未發生傷口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對照組有6例出現傷口感染,1例出現發熱,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729,P=0.011)。
3 討論
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是一種手術難度高、手術時間觀念強的皮損治療術式,本手術對護理人員技術能力、責任心以及手術流程熟悉度具有較高要求,護理人員在手術中的配合也起著重要的作用[5-6]。護理人員在手術配合時,需優先檢查手術器械準備情況,并保持與醫生的精確配合,準確及時地傳遞術中需求器械,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游離皮瓣快速通血,提高手術療效。血管危象是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常見并發癥之一,該并發癥多發生于術后2 d內,一旦發病可導致患者游離皮瓣壞死,因此,術后皮瓣觀察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點內容,護理人員需觀察患者游離皮瓣的顏色、溫度、外觀,明確患者游離皮瓣毛細血管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處理,可以顯著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增加手術的成功幾率。此外,如患者術后伴較大情緒波動,其也可能出現血管危象,此時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護理,可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需求,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避免患者出現擔憂、害怕等負面情緒。
本研究發現,研究組皮瓣最終全部存活,皮瓣存活率100%,對照組41例皮瓣最終存活,皮瓣存活率為91.1%,且研究組HH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護理配合在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術中具有較好的效果,能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且研究組護理后第3個月患側肢體HHS評分顯著低于健側,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術后患者皮瓣恢復較好,與健側功能相似。且研究組不良反應顯著少于對照組,提示護理配合在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中應用能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進而增加手術的成功率。研究組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提示護理配合在根骨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行股前外側皮瓣修復手術中應用能顯著促進患者康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愈合時間。實際手術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重視以下幾個護理配合要點:(1)患者入院后常因創傷刺激而出現較大情緒波動,此時護理人員需積極與其交流溝通,給予患者安慰、關心,以避免患者因情緒激動出現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或腎上腺激素過量而形成血管痙攣,影響手術成功率[7]。(2)本手術伴有一定損傷,患者術后存在較大出血量,且術中吻合血管易因多種因素作用出現痙攣而導致皮瓣移植區血運障礙。此時護理人員需嚴密監測患者失血量、尿量以及中心靜脈壓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處理,可以盡最大可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由于手術需求較長時間,患者需長時間應用驅血帶,這可能導致局部供血障礙。此時,護理人員需定期松弛驅血帶,保證局部供血。在驅血帶或電動驅血帶去除時,護理人員需檢查患者皮膚有無壓傷,如患者伴壓傷癥狀,則需給予75%乙醇按摩操作[8]。(4)手術需求的縫針及血管夾均較為精細,加之手術工作量較大,需求時間較長,術中可能出現血管夾或縫針遺失而出現醫療事故。這要求護理人員在術后嚴格核對縫針、血管夾及其他器械數目,避免細小器械遺留[9]。(5)護理人員需于術前、術中、術后給予患者嚴密生命指標檢測,同時對可能影響皮瓣生存情況的因素進行觀察,并針對性采取措施,保證皮瓣存活,提高手術成功率。
綜上所述,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是一種有效的跟骨軟組織皮膚缺損治療術式,但該手術具有一定難度,因此需求有效的術中及術后護理配合,以提高手術療效。
[參考文獻]
[1] 周啟萌,高玉琴,郭秀麗. 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頭頸腫瘤軟組織缺損的術中護理[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2,41(2):190-191.
[2] 譙丹,陳世容,趙家鳳,等. 游離前臂皮瓣修復頭頸腫瘤術后缺損的觀察和護理[J]. 腫瘤預防與治療,2014,27(1):57-59.
[3] 胡志萍,李亞娜. 口腔頜面-頭頸腫瘤術后缺損游離皮瓣修復的觀察與護理[J]. 中國美容醫學,2012,21(7):1247-1248.
[4] Jiang-Ning, Wang,Zhi-Hong, Tong,Tie-Hui, Zhang. Salvage of amputated upper extremities with temporary ectopic implantation followed by replantation at a second stage[J]. 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06,22(1):15-20.
[5] 韋建勛,李榮祝,陳峰,等. 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皮膚軟組織缺損[J]. 廣西醫學, 2011,33(3):302-304.
[6] 胡旭軍,陳雪榮,孫文東,等. 股前外側游離皮瓣治療上肢大面積皮膚缺損合并感染療效[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5):1209-1211.
[7] 張丹丹,劉良D,王. 綜合護理干預對行游離皮瓣移植術治療皮膚缺損患者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 10(16):50-51.
[8] Tatsuya, Furuichi,Jin, Dai,Tae-Joon, Cho. CANT1 mutation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Desbuquois dysplasia,type 2 and Kim variant[J].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11,48(1):32-7.
[關鍵詞]腹部帶蒂皮瓣;手外傷;移植; 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6455(2015)18-0074-02
手是人體從事勞動的重要器官,各種手外傷致手部皮膚嚴重缺損,或神經、肌腱、骨外露,受傷后手的修復與功能的復健非常重要。行腹部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是近年臨床常采用的手術方式,具有皮膚供給充分,供區位置隱蔽的優點,被廣大患者所接受[1]。但手術要分為兩期,術后患者不適感較強,易發生皮瓣蒂扭轉、撕脫,護理難度較大[2]。選取入住我科的52例手外傷行腹部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患者進行臨床觀察護理,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1年7月-2015年7月收治手外傷行腹部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齡11~67歲,43例為手急性外傷,9例為慢性潰瘍性傷口,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膚軟組織缺損,大部分伴有神經、肌腱、骨外露。
1.2 手術方法
52例患者全部采用腹部帶蒂皮瓣移植修復術式,手術分兩期進行,一期手術:根據患者傷口大小按比例設計好皮瓣,將轉移皮瓣與手部傷口縫合,手部移植皮瓣以蒂部與腹部相連,皮瓣移植后視情況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條,傷口包扎,外用石膏環繞軀干、患肢固定;二期手術:一期術后2~3周進行斷蒂訓練,證實血供良好后3~4周行斷蒂術。
2 結果
術后有4例患者發生血管危象,及時發現并報告醫生處理后好轉,2例患者術后5~7d出現移植皮瓣接口邊緣一少部分皮膚壞死,經換藥處理后均愈合良好,1例患者斷蒂后患肢功能恢復緩慢,此為一名老年慢性潰瘍傷口患者,也是移植皮瓣接口邊緣一少部分皮膚壞死的其中一名患者,因斷蒂時間延遲,斷蒂后患肢肘關節伸屈、肢體上舉障礙,后經康復治療后恢復良好,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術前準備:①完善檢查、戒煙、適宜室溫、皮膚準備;②術前3d指導患者進行模擬強迫、床上排大小便的訓練,同時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的方法。
3.1.2 心理護理:手外傷患者對術后預后非常擔心,常常有焦慮和恐懼心理,向患者介紹醫院先進的技術和眾多成功病例,護士應及時有效地評估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積極措施給予針對性疏導,增強治療的信心。由于此術式術后需長期制動,應告知手術的必要性及方法的優缺點、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手術的需求;鼓勵安慰患者,同時配合術前強迫、床上排大小便的訓練,讓其對術式有初步的認知和感知,減輕心理恐懼,解除顧慮,增強術后順應性,積極配合治療。
3.2 術后護理
3.2.1 正確的及固定:術后絕對臥床2周,平臥或健側臥位,床頭抬高30°,雙下肢取屈膝屈髖位,此可減輕腹部張力、防止皮瓣蒂部牽拉、減輕傷口疼痛。術中均用石膏環繞軀干、患肢給予外固定,患者回室后,護士要檢查石膏托固定情況,石膏托還末完全干前不能捏壓石膏或受力,以防石膏變形壓迫局部皮膚,同時檢查石膏托襯墊墊護得是否有效和厚度是否合適,防止襯墊過厚對胸腹造成壓迫,引起患者不適,隨時調整襯墊;同時觀察石膏托的松緊度,如固定過松起不到固定作用,固定過緊會影響患者的呼吸和患肢血循環等,發現石膏托存在問題,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患者側臥位時注意以軟枕墊托好患肢,防止蒂部扭轉、受壓、折疊,影響皮瓣血運,轉身時避免活動劇烈,防止皮瓣撕脫等。
3.2.2 密切觀察皮瓣血運:①色澤:紅色或粉紅色為血運良好,暗紅或青紫色為靜脈回流欠佳,蒼白或灰暗為動脈供血不良;②腫脹情況:皮瓣移植術后一般僅有輕微腫脹,如皮瓣腫脹明顯,提示靜脈回流障礙;皮瓣干癟,提示動脈血供障礙;③皮膚溫度:皮瓣移植術后早期,一般較相對應部位的正常皮溫相差1℃~2℃,術后3~4h內即恢復正常。室溫下皮瓣溫度為33℃~35℃,如低于相應部位3℃以上,大多為動脈循環障礙;如皮溫高于正常,須警惕靜脈回流障礙;④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正常皮膚由蒼白轉為紅潤的時間為2~3s。動脈血供不足表現為:皮溫比健側低3℃~4℃,皮瓣色蒼白,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而靜脈回流不暢時表現為:皮瓣色發暗偏紫,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縮短,皮膚張力加大[3]。護士發現任何一種異常現象都應即時上報醫生查看處理。
3.2.3 皮瓣及患肢功能訓練:①皮瓣斷蒂訓練:術后2~3周進行斷蒂訓練,以小紗布包裹皮瓣蒂部,在紗布外用止血帶環繞蒂部,緊拉止血帶后用止血鉗夾住止血帶根部,可阻斷皮瓣與蒂部的血流。開始15min,2次/d,2d后依次為30min、1h、2h,訓練過程應密切觀察皮瓣血運情況和患者的反應,一旦出現異常應終止訓練,如訓練持續3h以上皮瓣血運情況正常,患者無不適時可行斷蒂術;若并有異體移植物植入者,要適當延遲行斷蒂試驗;②患肢功能鍛煉:術后患肢需長期固定,易發生肩、肘、腕關節及健指指間關節僵硬、虎口攣縮、前臂肌肉萎縮等,術后第2天,病情穩定,可指導患者或陪護人員配合進行患肢被動或主動的肌肉按摩、收縮及關節的活動等,防止肢體功能廢用、關節僵硬,同時要注意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運動強度要適宜,以防運動過猛造成皮瓣出血或撕脫等。并可配合以微波或超短波治療,減輕關節和肌肉酸痛。皮瓣斷蒂后,患者可能出現肌肉乏力、關節疼痛不適、僵直、活動受限等癥狀或不適,給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生活質量嚴重下降[4]。所以,我科的這種患者在斷蒂術后麻醉還沒退前醫生就給予關節松解,術后護士指導督促患者每天行練習握拳和手的伸屈、內收、外展等活動,鼓勵患者下床活動,練習肘關節伸屈、前臂旋前、旋后及肩關節旋轉、外展、上舉等動作,促進功能的恢復。
4 討論
深入到位的護理是腹部帶蒂皮瓣移植成功的關鍵,護士應積極主動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我科應用患者參與型護理模式[5]于整個圍手術期中,術前根據手術特點,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強化術前和排便的訓練,加強心理疏導。術后給予正確的和固定,嚴密觀察皮瓣血運,注意保暖和緩解傷口疼痛,全面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密切細致地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處理,降低血管危象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同時加強營養供給和皮膚的護理,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皮膚壓瘡。鼓勵患者早期床上適當活動減少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皮瓣穩定后即進行患肢功能鍛煉,護士及時介入進行皮瓣及患肢的功能鍛煉,經常監督落實情況,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恢復了手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胡春聯,沙芙蓉.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損傷圍手術期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1,9(3):712-713.
[2]陸琴.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外傷軟組織缺損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2,5(9A):163-165.
[3]周璐.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外傷的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7,13(21):97-99.
[4]邢桂枚.綜合訓練對手外傷腹部帶蒂皮瓣移植術患者手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92-93.
及其臨床效果。方法: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吻合血管、神經原位再植修復手部皮膚軟組織脫套傷19例、應用甲皮瓣I期修復拇指脫套傷2例、應用第二趾甲皮瓣I期修復示、中指脫套傷3例。結果:術后16例原位再植病例,2例甲皮瓣修復病例及3例第二趾甲皮瓣修復病例全部成活;2原位再植病例有小部分壞死,1例原位再植病例完全壞死。成活例病例中22例隨訪3個月~2年,傷指外形好,血供充分,皮膚質地柔軟,傷指感覺及運動功能恢復滿意。結論:應用不同方式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手指皮手指皮膚軟組織完全性逆行脫套傷是手外傷中較為嚴重及常見的損傷,其主要傷情特點是手指皮膚套狀撕脫,但手指骨骼、肌腱完好,血管神經往往隨皮膚一起撕脫缺損,用常規外科方法進行治療往往都比較棘手。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8年11月應用顯微外科技術位再植修復手部皮膚軟組織脫套傷19例、應用甲皮瓣I期修復拇指脫套傷2例、應用第二趾甲皮瓣I期修復示、中指脫套傷3例。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本組男20例,女4例,年齡3~47歲,平均26歲。致傷原因:機器滾軸絞傷12例,機器傳送帶軋傷5例,機器齒輪脫套傷4例,車禍輾壓傷3例。傷情:本組病例均為手指皮膚軟組織完全性逆行套狀脫套傷,其中19例撕脫皮膚軟組織輾挫傷較輕,可行原位再植修復。其中2例拇指、3例示中指脫套傷撕脫組織毀損嚴重,無再植條件分別行甲皮瓣及第二趾甲皮瓣修復。本組病例均為急診修復,傷后就診時間1~5.5h。
二、手術及治療方法:
1、顯微外科技術吻合血管、神經原位修復手部皮膚逆行套狀脫套傷: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或全麻下,患肢抬高5min,上臂用氣壓止血帶止血,肥皂水、鹽水、雙氧水沖洗術區及脫套的軟組織后手術野消毒、鋪無菌巾單,清創、去除手指創面與脫套皮膚軟組織中壞死失活及污染嚴重的組織。在手術顯微鏡下作創面及脫套軟組織的血管及神經探查,并作好神經及血管斷端標記,根據清創后脫套的軟組織及血管神經的長度作傷指遠端指骨截骨,然后將脫套的皮膚軟組織復位,從指尖向近節指骨穿入直徑1.0mm克氏針,在手術顯微鏡下作神經及血管吻合。血管神經吻合完成后松止血帶,創口止血,創面置膠片引流后縫合傷口,術后傷肢制動,常規抗炎、解痙及抗凝治療。
2、第二趾甲皮瓣修復示、中、環、小指中節以遠脫套毀損傷:臂叢加硬膜外阻滯麻醉下或全麻下,患肢抬高5min,上臂及下肢用氣壓止血帶止血,肥皂水、鹽水、雙氧水沖洗術區后,手術野消毒、鋪無菌巾單。(1)受區準備:清創、去除手指創面壞死失活及污染嚴重的組織。在手術顯微鏡下作創面的血管及神經探查,并作好神經及血管斷端標記,咬除傷指遠端指骨(以容納末節趾骨)。(2)皮瓣的設計及切取:根據傷指皮膚軟組織缺損長度測量出第二趾甲皮瓣的長度,皮瓣近端趾背及趾底分別設計兩V型切口,趾背側另設計一“S”型切口,側方切口位于第二趾腓側側中線,遠端止于遠趾間關節,按所設計切口切開趾背側皮膚,解剖游離出趾背靜脈,切開趾底及趾蹼皮膚,解剖并游離出雙側趾底動脈及神經,按側方切口切開皮瓣,在足趾伸屈肌腱表面游離皮瓣至遠趾間關節并離斷,松下肢止血帶,供瓣區止血,觀察皮瓣血運良好后,根據傷指血管神經缺損情況切斷趾底雙側固有動脈及神經,將游離的第二趾甲皮瓣末節趾骨關節面咬除備用,供瓣區行不同平面截趾。(3)將游離的第二趾甲皮瓣套入傷指內,從遠端向近節指骨穿入直徑1.0mm克氏針,在手術顯微鏡下作神經及血管吻合。血管神經吻合完成后松上肢止血帶,創口止血,術后傷肢制動,常規抗炎、解痙及抗凝治療。
3、甲皮瓣修復拇指脫套傷:臂叢及硬膜外阻滯麻醉或全麻下,患肢抬高5min,上臂及下肢用氣壓止血帶止血,肥皂水、鹽水、雙氧水沖洗術區后,手術野消毒、鋪無菌巾單。(1)受區準備:清創、去除拇指創面壞死失活及污染嚴重的組織。在手術顯微鏡下作創面的血管及神經探查,并標記出拇主要動脈及拇指尺側固有神經及指背靜脈斷端,咬除傷指遠端指骨。(2)皮瓣的設計及切取:根據傷指皮膚軟組織缺損情況在趾腓側設計出甲皮瓣,皮瓣近端趾背側設計一“S”型切口,所設計切口切開趾背側皮膚及趾蹼,解剖游離出跖背靜脈及足背動脈、第一跖背動脈或趾底動脈(根據受區動脈口徑而定)及神經,切開皮瓣甲周皮膚,于伸屈肌腱及趾骨表面游離皮瓣至趾端(注意保留腱膜及骨膜),松下肢止血帶,供瓣區止血,觀察皮瓣血運良好后,根據傷指血管神經缺損情況切斷動脈及神經,將游離的甲皮瓣末節趾骨做修整,供瓣區植皮處理。。(3)將游離的甲皮瓣套入傷指內,從遠端向近節指骨穿入直徑1.0mm克氏針,在手術顯微鏡下作神經及血管吻合。血管神經吻合完成后松上肢止血帶,創口止血,術后傷肢制動,常規抗炎、解痙及抗凝治療。
結果
本組病例24例,術后16例原位再植病例,2例甲皮瓣修復病例及3例第二趾甲皮瓣修復病例全部成活;2原位再植病例有小部分壞死,1例原位再植病例完全壞死。成活23例病例中有22例病例得隨訪3個月~2年,傷指外形好,血供充分,皮膚質地柔軟,皮膚彈性及毛細血管反應好,出汗正常,無明顯腫脹或萎縮,深感覺正常,淺感覺存在,傷指感覺及運動功能恢復滿意。按手功能評定標準: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伸屈功能總主動活動度(TAM)與健側比較,優9例,良11例,中2例,優良率為90.9%;感覺功能評定S4為8例,S3+為11例,S2為3例。患者對手部外形及功能滿意。
討論
一、手指皮膚軟組織脫套作治療方案的選擇
手指皮膚脫套傷作的治療方案,取決于脫套遠端軟組織的完整性,如果脫套遠端組織較完整有再植條件,則以再植為最佳方案,再植后的外開功能均軟好;如脫套遠端毀損或缺損無再植條件,則選用甲皮瓣或第二趾甲皮瓣來修復較為理想。[1]臨床常用的皮管、帶蒂皮瓣、游離皮瓣、筋膜皮瓣等修復方式均只解決了創面覆蓋的問題,而對手指皮膚脫套傷的指腹、指甲各神經的缺損則不能同時修復。
二、手指皮膚軟組織逆行套狀脫套傷的特點及原位再植手術的適應癥:
本組病例中術中探查發現:可直接原位回植的19例病例中,軟組織指掌側于屈肌腱淺層撕脫,背側于伸肌腱淺層撕脫,指骨及伸屈肌腱外露,伸屈肌腱及關節囊完整。血管及神經斷端均為撕裂性的斷裂,血管內膜損傷嚴重,神經呈馬尾狀撕脫離斷無法直接吻合修復,需作神經移位、端側吻合或移植,盡可能修復優勢側感覺功能[2]。
手指脫套傷原位再植的適應癥:1.脫套皮膚軟組織相對完整,脫套皮膚軟組織輾挫不重,皮膚軟組織內指動靜脈不能有廣泛血栓形成。2.剝脫層次要完全包含指動靜脈,即指動靜脈在行走區域內不能有再次斷裂或缺損,皮下組織的深部血管損傷較輕,血管網有一定連續性。3.傷指必須有較完整的動力系統,骨與關節損傷較輕,有較為完整的伸屈肌腱。若非如此就算撕脫的皮膚軟組織回植成功但傷指無功能,手術將失去意義。
三、(趾)甲瓣的手術適應證:
由于足趾較短,因此于不同平面的手指皮膚脫套傷,要選擇不同類型的(趾)甲瓣進行修復。如果脫套傷平面低位,可選用單純的(趾)甲瓣修復;如果手指脫套平面較高位時,皮膚軟組織缺損較多則應選用帶足背皮瓣的(趾)甲瓣修復。對多指皮膚脫套傷,應根據傷情、指別與功能及供足情況作全面選擇,以不影響供足功能為前提。
四、手指皮膚軟組織逆行套狀脫套傷的治療較為困難,對手部功能造成的影響常超出患者的想象。由于手部皮膚結構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以致皮瓣修復的結果多不理想[3、4]。應用顯微外科技術修復損傷的血管,恢復手指及撕脫皮膚軟組織的血供,盡可能地修復手部原有皮膚軟組織結構,最大限度地保留手指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利用甲皮瓣、第二趾甲皮瓣I期修復手指脫套傷,因能I期完成對皮膚、指腹及指甲的修復,而且這兩種皮瓣的解剖結構與手指相似,術后傷指外形逼真,感覺良好。雖然這幾種方法對手部皮膚軟組織逆行套狀脫套傷的應用有一定的限制,但對大多數手部皮膚軟組織逆行套狀脫套傷還是可以修復的,而術后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復是其最大的優點。故對手部皮膚軟組織脫套傷,只要局部條件許可,應盡量修復血供后將其回植,若條件不允許就選擇甲皮瓣或第二趾甲皮瓣修復,術后傷指可以早期鍛煉,功能恢復好。但這幾種手術方式難度較大,手術耗時長,需要具備良好的顯微外科技術,可修復的創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用第二趾甲皮瓣修復的創面,因趾腹較大,有時需行II期整形術。
脾破裂是非常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脾臟因其血供豐富質脆,暴力易使其破裂而導致大出血,危及生命。近百年來脾破裂治療一直沿用傳統的脾切除方法,近年來,人們對脾臟的功能有了新的認識,人們越來越重視對于脾臟功能的保留,使得保脾手術在治療脾破裂中相繼被應用。1999~2011年實施各種保脾手術23例,現進行分析。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均為腹部閉合性損傷。體檢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20例。超聲檢查提示腹腔積血21例,提示脾破裂20例。全部病例均12小時以內就診,最短1小時,腹腔血量400~800ml 19例,1000ml 4例。
治療:對于表淺的、無活動性大出血的、單一的脾損傷,大可不必行全脾切除。而應用單純的脾修補術,這樣既保留了脾臟的免疫機能,又避免了不應有的并發癥。本組23例均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取左肋緣下斜切口3例,左上腹經腹直肌切口20例。Ⅰ級以腸線行“U”字型縫合裂口。Ⅱ級出血較多,脾破碎較重者,行部分脾切除。Ⅲ級有活動性大出血,脾破碎嚴重者,行脾組織碎塊切除加大網膜移植術。其中1例行脾動脈結扎加部分脾切除。術中均放置腹腔引流管。
結 果
本組無死亡病例。1例出現切口皮下脂肪組織液化,經治療后痊愈,無再出血。隨訪1個月~3年未見暴發性感染發生,未見膈下膿腫、腸梗阻等,脾動脈結扎者,術后彩超檢查未見脾梗死發生。
討 論
脾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其參與產生多種免疫球蛋白、抗體和調理素,產生促吞噬肽等免疫因子,并能濾過、清除機體內血源性顆粒抗原、抑制癌細胞的擴散以及抗癌。脾臟切除將影響免疫功能,存在暴發感染的可能。因此,外科醫師逐漸開始趨向保脾手術治療。禁忌證:①開放性的脾破裂;②Ⅳ級脾損傷;③合并其他嚴重胸、腦外傷等;④腹腔污染嚴重合并空腔臟器損傷,如胃、腸破裂等;⑤Ⅲ級以上脾破裂的高齡患者;⑥病理性脾破裂等均不能行保脾手術。
保脾手術方案:①Ⅰ級:脾包膜裂傷,小面積撕脫或1處脾實質裂傷深度<0.5cm,行黏合凝固止血加縫合修補;②Ⅱ級:1處或幾處散在性脾實質裂傷,不延及脾門,深度<1.5cm,縫合修補加行修補加明膠海綿或大網膜填塞術;③Ⅲ級:一葉(段)多處裂傷或粉碎傷,或合并葉極血管損傷,行脾部分切除或葉極血管結扎加修補術;④Ⅲ級:脾粉碎、脾蒂血管嚴重損傷或脾蒂斷裂,行全脾或自體脾片移植術。
術后注意事項:①術后絕對臥床>72小時,1~2周內臥床休息,3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及體力勞動;②避免劇烈咳嗽;③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④密切觀察腹腔引流液的情況,腹腔引流管至少保留>72小時。如引流液>500ml/小時,應果斷二次手術行脾臟切除;⑤復查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彩超、CT等;⑥術后應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綜合上述病例,Ⅰ~Ⅲ級脾破裂行保脾手術治療是安全可靠的。
參考文獻
1 李正天,江洪池.常用的脾保留手術及其手術技巧[J].臨床外科雜志,2010,18(6):425-426.
小腿下1/3脛前、踝關節及足跟部肌肉附著少,皮下和皮下組織緊貼肌腱和骨,軟組織移動性差,外傷后易引起軟組織缺損,造成肌腱外露或骨折術后鋼板外露,如不能覆蓋骨及肌腱的創面,將直接影響骨愈合、肌腱成活,并引起創面感染。病人肢體組織缺損,損傷鄰近部位缺乏正常組織供皮瓣之用,或勉強使用可造成另一畸形時則必須使用離開缺損部位較遠的組織來進行修復。此手術雖是一種傳統、安全穩妥的修復方法,但病人住院時間長、強迫固定痛苦大、術后并發癥多,術前術后高質量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本科2006年5月至2010年2月施行交腿皮瓣修復小腿足踝部嚴重創傷12例,效果滿意,現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男9例,女2例,年齡15-65歲,全部為車禍傷。脛腓骨均為開放性骨折(骨缺損8例),皮膚軟組織缺損面積13cm×18cm至30cm×20cm。
手術方法:術前根據軟組織缺損部位、大小、形狀及受區功能要求在健側小腿合適的部位,反復調整以較舒適的模擬狀態下設計皮瓣,用1%美藍繪畫設計線,并以2%碘酊固定。術中沿畫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直至深筋膜淺面,用銳性剝離法將皮瓣掀起,待損傷部位徹底清創后,將皮瓣轉移覆蓋缺損受區。轉移皮瓣時勿使蒂部扭曲銳性折彎,并進行無張力縫合。術后防止皮瓣移位、撕脫或蒂部扭轉,常采用石膏固定。術后斷蒂時間依據阻斷皮瓣蒂部血液循環試驗,若發現血液循環障礙,可經訓練改善后斷蒂(一般需3-4周)。
2護理
2.1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保護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車禍后病人大部分出現焦慮恐懼及悲傷的情緒,既怕手術又擔心手術是否成功,護士要有良好的神態、舉止和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意識到被醫護人員所重視,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向病人及家屬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和安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手術的目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手術的過程及皮瓣移植的知識,并用圖片展示或患者現身說法,積極爭取病人及家屬的理解、支持,消除不必要的顧慮。經積極的講解,患者術前的緊張、焦慮心理有明顯的減輕或消失,積極主動配合,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2.2術前準備①護理人員隨同醫生查房,參加病例的討論和手術方案的制訂,明確觀察和護理的要點以配合術后護理。②囑病人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促進腫脹肢體靜脈回流,改善血液循環。術前1d剃盡供區皮瓣及其周圍10-15cm內的汗毛,注意不能損傷皮膚,保證供皮區無癤、無癬、無疤痕、無感染,為保護皮膚的完整性,避免供區靜脈注射及抽血、禁忌涂抹外用藥。防止靜脈損傷及炎癥。③為適應術后固定,術前1周開始姿勢固定訓練。根據術后所需強迫的,用膠布或綁帶固定供區和受區的肢體,1次/d,開始時間為30-60min,以后逐漸增加至4h以上,并訓練床上排便等生活習慣。④潰瘍創面每日更換敷料,避免刺激性藥物流入潰瘍處。
2.3術后護理
2.3.1病室溫度及環境:術畢病人安置于安靜、舒適、整潔的病房,絕對禁煙。室溫25℃左右,以避免因外界溫度變化而引起血管痙攣影響皮瓣血液循環。冬天皮瓣部位應用40-60W烤燈照射,距離30-40cm為宜,避免過近燙傷皮膚。
2.3.2術后的護理:術后患肢的安置對于保證皮瓣的成活至關重要,過高影響皮瓣血液供應,過低則影響血液回流致皮瓣腫脹。術畢搬運病人用雙手撐托起,避免固定石膏折損。交腿固定的可遵醫囑用在膝關節及小腿用治療巾托起,吊于骨科床的牽引架上,再用枕頭、沙袋托起懸空。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給予舒適的,并注意皮瓣部位要高于蒂部,以減輕術后腫脹和利于引流。交腿石膏上被子用支被架托起,以免壓迫雙下肢。對非制動關節、肢端部位可早期主動或被動有限范圍內活動,以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
2.3.3皮瓣的觀察及護理皮瓣移植后1周內應嚴格交班,密切觀察病情及局部變化,以免發生血管危象。皮瓣是否成活是手術的關鍵,而如何觀察血液循環,及早發現皮瓣變化是術后護理的重點。①注意皮瓣色澤:術后3d,要每h觀察皮瓣并記錄1次。正常的皮瓣色澤紅潤輕度腫脹彈性好毛細血管反應正常(1-2s)如皮溫明顯下降,低于正常5℃,膚色蒼白、皮瓣萎縮、皮紋增多、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3s)或不明顯,皮瓣無張力,表示動脈供血不足。若皮溫下降不大,膚色由紅潤變暗紫,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縮短(
2.3.4用藥觀察①常規應用抗生素靜脈滴注預防感染3天。②預防血栓的形成。補充血容量、擴張血管。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緩慢靜脈滴入,1次/d。口服阿司匹林25mg,3次/d。用藥后應嚴密觀察有無出血傾向。本組11例用此治療方案,未出現異常。③抗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給予罌粟堿30mg肌肉注射,4次/d,3d后改為2次/d。
2.3.5疼痛的觀察及護理疼痛一般在術后24h達高峰,疼痛可使機體釋放5-羥色胺,具有強烈收縮血管作用,入不及時處理,可導致血管腔閉塞或血栓形成,直接影響皮瓣的成活,同時疼痛可引發緊張和焦慮,易導致機體發生生理變化而誘發血管痙攣。因此,要進行預防性用藥,予曲馬多100mg口服,2次/d,連用3d。采用中醫療法耳穴壓豆,緩解疼痛。護理中多與患者溝通,多交流,多傾聽,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給患者以安全感,充分發揮心理鎮痛效果。本組經有效鎮痛處理,未發生因疼痛性血管痙攣引起皮瓣的失活。
2.4生活護理及飲食指導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創面愈合。血紅蛋白低于70%時,移植物不易生長成活,因此術后早期鼓勵患者進食清淡、富含營養并易消化的飲食,多食新鮮水果。后期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如雞蛋、牛奶、瘦肉、魚、木耳等。禁煙酒,煙中尼古丁會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危及皮瓣的血供。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的發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血管痙攣的發生。病人長期臥床,姿勢固定特殊,故應在生活上多予照顧,保持床整、清潔,在不影響姿勢固定的情況下,更換。1次/2h,預防壓瘡發生。由于精心護理,本組12例病人均無護理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 穿支皮瓣 皮膚軟組織缺損 圍手術期護理
2010~2012年收治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18例,應用穿支皮瓣修復的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齡18~65歲,平均38歲;其中車禍傷10例,機械損傷3例,燒傷3例,電燒傷2例,皮膚軟組織缺損面積2cm×2cm~15cm×5cm。
手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患者大多為意外事故造成,在我科治療之前已經經歷多次手術,心理負擔重,擔心手術不成功及功能的障礙,此時護士應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關心安慰患者,講解手術的有關知識及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手術。
手術前皮膚的準備:手術前將術區及供皮區備皮,禁止在受傷部位周圍注射,保持供、受皮區皮膚清潔干燥,無皮膚破損及感染。
術前常規檢查:化驗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凝血酶原、拍胸片做心電圖檢查,以及供、受區血管血流情況等。
術后護理
術后一般護理:常規監測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遵醫囑給予低流量吸氧,血壓下降者應及時與大夫聯系補充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可直接影響皮瓣的血液供應,導致皮瓣動靜脈危象,從而使皮瓣發生壞死。嚴密觀察皮瓣滲液滲血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與大夫聯系。
病室要求:保持病室溫度25~28℃,因為皮瓣轉移后僅靠吻合后的血管建立循環,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極易發生血管痙攣,影響血液循環,因此要保持室溫,局部保暖,用40瓦的普通燈泡或者用小型烤燈照射皮瓣,以促進血液循環,距離30~40cm,半小時巡視1次,防止燙傷。禁止使用暖水袋局部保暖。病室還應安靜舒適整潔,禁止主、被動吸煙,因尼古丁對微血管可以引起痙攣影響皮瓣血運[1,2]。
護理:術后注意,使肢體處于功能位,避免牽拉扭曲皮瓣而影響血運,患肢應抬高30°,以促進靜脈及淋巴的回流減輕水腫。防止皮瓣受壓引起缺血壞死,所以要經常觀察巡視患者,保障皮瓣的血運。
傷口護理:檢查傷口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限制陪探視人員,防止交叉感染。
飲食的護理:可給予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3]。
疼痛的護理:疼痛可誘發血管痙攣,同時影響睡眠,產生緊張心理,根據醫囑可運用鎮痛鎮靜藥物,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安靜休息。
皮瓣血運觀察:①皮膚顏色、毛細血管充盈試驗,在自然光線下觀察皮瓣的顏色,正常是色澤紅潤,無明顯腫脹,用無菌試管開口處輕輕按壓皮瓣,試管管壁處會變白,抬起試管。1~2秒迅速恢復,說明反應良好,如果皮瓣的顏色有微紫紫紅紫黑,且腫脹明顯,說明靜脈回流受阻;如果皮瓣顏色蒼白,毛細血管充盈時間超過3秒,說明動脈供血不足。②血管危象的觀察與護理:血管危象多發生在術后24~48小時內,如果處理不及時會直接影響皮瓣的成活,本組病例有1例發生動脈危象,表現為皮瓣顏色蒼白,張力差,毛細血管反應消失,報告醫生后給予松解包扎過緊的敷料,局部用40瓦烤燈照射,靜脈輸入擴血管藥物,肌肉注射解痙攣藥后皮瓣逐漸轉為紅潤(我科常規注射罌粟堿)3例靜脈危象表現為皮瓣青紫[4],腫脹明顯,給予抬高患肢,拆除有張力的縫線,針刺傷口邊緣,致其出血后癥狀逐漸好轉。
功能鍛煉
術后的功能鍛煉主要是恢復局部的功能減少并發癥發生。根據病情循序漸進,以不影響皮瓣血運為原則,活動以主動為主,被動為輔,逐步恢復功能。
穿支皮瓣修復皮瓣缺損是目前整形科經常應用的方法。本組病例中,有4例發生血管危象,通過嚴密觀察皮瓣的血運,及時發現給予對癥處理后皮瓣均成活,最大限度地恢復了功能及外形。由此證明,保證穿支皮瓣修復皮膚缺損的手術成功,不僅依賴科學的設計和精湛的技術。更需要精心的護理,尤其是術后皮瓣的血運觀察更是保證皮瓣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呂青,王愛蘭,丁自海.現代創傷顯微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165.
2 李艷華,楊紅梅.顯微外科術后血管危象46例的觀察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1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