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端午的習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戰國時期,中國的北方已把夏歷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了。五月進入夏季,蛇、蝎、蜈蚣、蜂、蜮等五類毒蟲和蚊、蠅等害蟲進入活動、繁殖旺季,致人們受傷后的傷口容易發炎。由于當時的醫療水平很低,這些害蟲帶來的生病和死亡率很高。所以,古人處在惡月惡日的恐怖之中,甚至連出生在該月的嬰兒也慘遭遺棄,有幸活下來的也時刻有一種不祥的感覺。于是,出于感性和質樸的認識,古人便產生了豐富多彩的五月端午風俗。如:
系五色絲。以青、赤、黃、白、黑等色合成的五色絲系于手臂,希望能驅瘟、除邪、止惡氣。
掛艾草。將艾草掛在門口以禳毒。
飲菖蒲酒。飲菖蒲酒以預防五毒叮咬和外傷發炎。
戴石榴花。起初也是驅蟲,后成為小閨女端午籫以榴花為美的風俗。
喝雄黃酒。最初人們以雄黃涂耳鼻,后發展為端午喝雄黃酒。“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與此同時,中國的南方又出現了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的端午節風俗。
龍舟競渡。南方越族以龍為圖騰,在先秦時期就有祭祀龍的節日,龍舟競渡是其中活動之一。
吃粽子。古稱角黍,用“菰葉裹粘米、栗、棗”,是南北方普遍食用的端午節食品。
千百年來,中國的端午節風俗保留至今還有多少呢?記得小時候,我還在臉上涂過雄黃,也喝過雄黃酒,今天的街面上偶爾還見過門口掛艾草,但現在五色絲、菖蒲酒、雄黃酒已難覓蹤影。如今,古代的端午節風俗也就只剩下賽龍舟和吃粽子了。追究其緣由,是因為它們已經和一個偉大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夏歷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羅江而亡,為中華民族文化史留下了劃時代的壯麗一章,使普通的驅邪避惡的端午節成為千古不衰的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
從漢代到南北朝,中國的節日開始賦予紀念意義和人文化的傾向。端午節所紀念的歷史人物,曾因地區而不相同。南方吳地之俗,是紀念伍子胥和曹娥的。紀念屈原的說法,流行于荊楚地區。隋唐統一后,經過各地風俗的滲透、匯融和人民的普遍篩選,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詩人屈原擊敗了其他對手,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紀念屈原的說法,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
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的童謠嗎?“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寫的就是我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你們知道是為了紀念哪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嗎?他就是屈原,他被別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就在這天把粽子扔進汨羅江,喂飽魚蝦們,不讓魚蝦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端午節這天,我們還要賽龍舟,是為了撈起屈原的尸體,可是沒有撈起來。屈原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我們只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才一直這么做的。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極力主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靳尚等人的讒言而去職。楚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于沅湘流域。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遂于夏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名師點睛】
習作雖然指出了端午節是為悼念屈原,但內容偏離了“端午節的傳說”。讀過之后,總讓人覺得這是“人”的傳說,而不是“節”的傳說。端午節怎樣過,每種活動有什么意義,文中根本沒有提到。
建議:1.習作應重點寫端午節是怎樣過的,如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做到內容具體;2.寫清楚這些風俗是怎么形成的,過去的故事和現在的活動有什么聯系,突出習俗的由來。
【升格佳作】(片段)
楚懷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后被秦國囚禁而死。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占領了郢都。屈原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遂于夏歷五月初五投入了激流滾滾的汨羅江。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人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為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用箬葉包裹飯團,外纏彩絲,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粽子。
目前最傳統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祭祀屈原。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就記載說,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死后,人們用竹筒裝米在每年的這一天投入江中祭奠他。該書還說,東漢建武年間,長沙有個叫區曲的人,忽然遇到了一位自稱是屈原的讀書人。這人對區曲講:“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被江中蛟龍所竊取,你們如果再祭我,應用楝葉塞住竹筒口,用彩絲纏好。因為楝葉和彩絲是蛟龍害怕的兩樣東西?!眳^曲聽了,告訴了大家,人們便照著辦了。所以《續齊諧記》說,以后“世人作粽并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對此,陸永品在《論莊、騷并稱的文化現象》一文里分析說,端午節吃粽子,并投入水中,祭祀屈原的習俗,兩千多年來,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普遍的紀念屈原的文化思想現象,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文化現象。正由于此種原因,制作粽子的文化活動,愈加精細?!稓q時雜記》等記載,兩晉南北朝時,食粽習俗已很盛行,粽子的品種甚多,有角粽、茭粽、錐粽、筒粽、九子粽、秤錘粽等。唐宋時代更有所發展,花樣不斷翻新,既可食用,又可祭祀,也可用作禮品相贈,如著名的楊梅粽。明清時代,粽子注重內餡的變化。而近代以來,又以浙江嘉興粽子最負盛名。而作為屈原故鄉的楚地人民,對屈原的感情,則更為親切;對屈原的悼念深情,可謂千載未歇!蘇軾《屈原塔》詩即云: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荊韜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1、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2、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
3、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來源:文章屋網 )
端午節帶紅繩端午節紅繩亦稱長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
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
這個習俗是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于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于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論文關鍵詞:控制,干擾
“控制包括三個基本步驟:1)確立標準;2)衡量成效;3)糾正偏差。為了實施控制,均需在事先確立控制標準,然后將輸出的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若現有偏差,則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使偏差保持在容許的范圍內。【1】”造成這種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擾,所以,要設計一個優良的控制系統,設計者首先要能夠對實現該控制系統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進行全面而準確的判斷,然后才能想辦法“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如何全面而準確的判斷出一個控制系統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就尤為重要。實際上,“什么才是干擾因素”這一問題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老師們還存在著很多疑惑,例如,在一次公開課上,授課教師讓學生把一張紙折疊后,用吸管吹向天花板,課堂上有的學生吹的高,有的學生吹的低。老師在總結時說,“疊紙的形狀、吹力的大小和方向、空氣的阻力等都是影響疊紙吹高要考慮的主要因素,這些就是干擾因素”。這一說法在聽課老師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大家都在議論紛紛。這一說法是對是錯呢?再如教材中出現的:電冰箱、空調等電器在使用過程中的干擾因素有那些;熱水器水溫控制系統中的干擾因素有哪些;干擾因素都是有害的嗎等問題初中物理論文,對于我們這些非本專業的老師來說,解釋起來都具有一定的困難。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得先要來了解什么是“干擾”的問題。
關于什么是控制系統中的干擾因素的問題的界定有多種說法:如:在控制系統中,除輸入量(給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各種因素稱為干擾因素【2】;在實際的控制系統中,常常會有一些變化不定的因素對系統的行為造成不利的影響,這種有害的因素我們稱其為干擾【3】;對于一般的控制系統來說,多余的、不需要的、強制的“輸入”便稱為系統的干擾。另一方面,如果削減系統生存所必需的輸入也是干擾;對系統來說,不僅輸入端有干擾,輸出端同樣有干擾,如制約輸出或強制作過量的輸出等都是干擾,制約輸出,如企業的產品受市場制約而減少了銷量,強制過量輸出如“竭澤而漁”,系統的輸入和輸出的“過與不及”都是干擾;對于復雜控制系統而言,干擾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復雜系統由多層次、多品種的諸多子系統構成,各子系統都有其自由度和相對獨立性,各子系統間的輸入和輸出不可能配合得盡善盡美,必有多余和不足的輸入和輸出,這些多余和不足的輸入和輸出就成了系統的干擾;對于社會系統來說,其輸入是自然界給予的一切,人們從自然界獲取空氣、陽光、雨露,及生產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資源,這是社會系統“輸入”的需要,但自然界會“發威”,各種自然災害是社會系統所不需要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不得不接受自然災害的干擾,而社會系統對自然界的“輸出”,一方面是人們對自然界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廢物的排放,廢氣、廢水、廢渣、垃圾排向自然界,這是自然界所不需要的,但人類強迫自然界接受這些廢物,就是對自然界生態平衡的干擾【4】。
由以上的論述可知,判斷什么是干擾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初中物理論文,對于控制系統的整體而言,屬于系統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強制的“輸入”便稱為系統的干擾;另一方面,對于控制系統的部分而言,如果前一子系統的輸出與下一子系統所需要的輸入不匹配,就會造成下一子系統的輸入的多余和不足,這種多余和不足的輸入和輸出就成了系統的干擾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由此可見,疊紙的形狀是物體的結構設計問題,通過改變疊紙的形狀可以減少疊紙飛行時的阻力,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控制的輸入問題,這兩個因素雖然是影響疊紙飛行高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屬于我們的干擾的界定范圍。所以不是干擾因素,把系統的設計問題和對系統所產生的干擾混淆的案例還很多,如:。對于電冰箱、空調等電器在使用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分析,門的開啟、環境溫度的變化、電壓的變化等都是屬于系統之外的可能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所以這些因素就是這兩個控制系統的干擾因素。一般情況下,對于簡單控制系統較為規范和嚴謹的判斷方法是:先要確定所要設計的控制系統,然后對所設計控制系統本身的各個環節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各環節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屬于系統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強制的“輸入”),再分析這些干擾可能會對系統的輸出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哪些是必須考慮的,那些是可以忽略的,那些是要綜合考慮的,那些事要獨立考慮的,最后整理出系統設計所要考慮的主要的干擾因素,這樣的分析才會針對性更強,對控制系統如何克服這些干擾的設計幫助更大。以下對熱水器水溫控制系統的干擾因素的分析過程為例進行說明,第一、根據設計目的畫出控制分析方框圖(圖一),分析方框圖并不是最終的控制方框圖,控制方框圖是控制系統設計的結果,控制分析方框圖是控制系統設計的過程,就像設計草圖一樣,是用來進行設計分析用的。
第二,對控制系統的各環節進行分析。在這個控制系統中,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有,在輸入端,電源電壓的波動、由于開關燈元件的原因輸入電壓可能降低;在控制器和執行器部分初中物理論文,隨著使用時間的變化,控制裝置的不穩定、各種元件、加熱裝置的老化等;熱水箱的大小、保溫性能的好壞、熱水箱深淺、水的散熱面大小、水箱裝水的多少等;在輸出部分,周圍空氣的流動、氣溫的高低、用水量的快慢等。以上這些因素都是影響溫度的干擾因素。第三,根據對干擾因素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控制方法來克服這些干擾對輸出的影響(比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采取終端反饋的方式,當然,如果對水加溫的時間有要求的話,這種控制方法就不能完全克服所有的干擾了,如圖二)。
對于“在有些情況下,卻可以[i]利用干擾因素實現某種目的【1】”這一說法也沒有錯,因為這種“干擾”是我們所要設計的控制系統的輸出量,這一輸出的最終目的是想使另一控制系統的目標不能實現,這種“干擾”對于第一個控制系統來說不是干擾而是輸出,對于第二個控制系統來說這是系統需要克服的干擾。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就控制系統而言,干擾一定是有害的,它是控制系統要實現控制的最終目標需要考慮和克服的
分析和判斷控制系統可能存在的干擾因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我們設計的控制系統“在干擾影響控制之前就進行必要的防范和修正,”使得控制系統能夠“對控制對象進行有效控制以減小乃至消除偏差。”【5】所以要準確判斷一個控制系統所存在的干擾因素,還要結合系統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進行綜合考量,搞清楚這種干擾產生的原因、可能對控制系統所造成的后果和它將對控制系統的哪個環節產生影響等,這種干擾因素的分析才對我們進行控制系統的設計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控制論》(美)維納著;赫季仁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2
【2】《技術與設計2》主編:顧建軍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2
【3】《技術與設計2》主編:劉瓊發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7
【4】《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馬麗揚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
【5】《機械控制入門》雨宮好文(日)著王獻平譯科學出版社2001.4
鉤端螺旋體?。ㄒ韵潞喎Q鉤體?。┦怯摄^端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1]。由于鉤體病疫區廣泛,臨床表現特殊,加之部分臨床及放射科醫生對本病的病因、病理及臨床表現認識不足,所以鉤體病肺出血型的誤診病例屢有發生?,F整理我院30年間(1974-2004年)診治的120例肺出血型鉤體病,就其X線表現及誤診因素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我院30年間診治的肺出血型鉤體病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家住農村的25例,兒童3例,年齡7~57歲,平均年齡為18歲。發病季節:23例在夏末,97例在秋季。主要臨床癥狀: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腸肌壓痛明顯,咳嗽、胸悶,少量咯血或大咯血等。120例均有胸部后前位胸片,其中107例經胸片復查對照及臨床與實驗室檢查證實,13例死亡患者經追蹤臨床病史及實驗室檢查分析確認,未有治療后胸片對照。本組病例曾有50例誤診為Ⅱ型肺結核。
1.2 方法
1.2.1 診斷標準
(1)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2)典型的臨床體征;(3)典型的肺部X線表現;(4)鉤體病凝溶試驗陽性。
1.2.2 分析方法
參考張小輝等[2]報道的分期標準,對本組120例患者胸部X線表現特征進行分期并對誤診因素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本組早期病例7例,X線表現肺紋理增強,邊緣模糊,其間有針尖大小密度增高影,肺野透亮度減低,呈“磨玻璃”樣改變。隨著病情發展,粟粒樣病灶逐漸增多,可布及全肺。
2.2 本組有中期病例63例,X線表現為肺彌漫性出血點增大,雙肺布滿粟粒樣、結節狀影,病灶密集,相互重疊,邊緣極為模糊,肺野透亮度明顯降低。
2.3 本組有晚期病例50例,X線表現為肺出血繼續發展,結節狀影相互融合,形成小片狀及大片狀云霧狀陰影,即使在病灶密集區內也能見到斑點狀透明區夾雜其中,病灶可累及肺尖。
2.4 病灶分布:病灶以雙中下肺野為主,外帶最密集,中帶次之,內帶稀少,肺尖累及較少。右肺分布密集79例,占65.8%;左肺分布密集27例,占22.5%;雙肺對稱分布14例,占11.7%;肺尖受累21例,占17.5%,但病灶相對稀少。
2.5 臨床表現:本組有頭痛、發熱、乏力120例 ,腓腸肌壓痛明顯89例,眼結膜充血65例,黃疸32例,腹股溝及腋窩淋巴結腫大62例,少量咯血及大咯血57例,其中13例入院1~2 d后大咯血死亡。
3 討論
鉤體病在我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流行,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見,好發于夏秋季(6~10月份),集中于夏秋之交的水稻收割季節,以稻田型流行方式多見,因而有“打谷黃”之稱[1,3]。青壯年農民發病率較高,亦見于野外工作者及兒童,流行的關鍵在于患者與傳染源及疫水接觸程度。本病早期感染中毒癥狀表現為頭痛、發熱,肌肉酸痛,乏力三大癥狀及眼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腹股溝及腋窩淋巴結腫大三大體征[4];中晚期出現面色蒼白、心慌、胸悶、心率進行性加快、呼吸進行性加速等。本組病例符合上述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體征。鉤體病肺出血型的病理基礎:肺出血的原因是鉤端螺旋體毒素引起微循環障礙,致毛細血管充血、瘀血、溢血,最初呈少量點狀出血,以后點狀出血逐漸增加、擴大、融合。支氣管肺泡內充滿紅細胞,并有少量漿液滲出。肺出血呈彌漫性分布,以胸膜下尤多。該組病例的X線表現基本上反映了病理改變,在發病早期無明顯X線征象,僅為肺紋理增強;中晚期由于大量肺泡及細支氣管內出血其X線表現有以下特點:兩肺彌漫分布粟粒樣、結節狀影,以中下肺野為主,外帶最密集,肺尖一般保持清晰,隨著病情的進展,肺出血的增加,結節狀影融合,形成小片狀及大片狀影,邊緣非常模糊,病灶可累及肺尖。本組病例的X線征象符合徐治祥等[5]報道的X線特點,即右肺多、右中下肺野多、外帶多。而與部分文獻報道的右上肺多不一致[3]??赡苁荴線胸片與CT顯示的解剖結構不同所致,胸片是一種重疊影像,CT可以了解到具體的解剖部位。另有文獻報道很少出現大片狀影[2]。而本組病例有39例出現大片狀影,占32.5%,是因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肺組織受損嚴重,加劇肺出血,出血灶相互融合而形成大片狀影。該組病例初診時有50例誤診為Ⅱ型肺結核,就其誤診原因分析如下:(1)患者和家屬提供的病史不詳及臨床醫生采集病史不全,由于患者感染鉤端螺旋體后,在潛伏期無任何臨床癥狀,而潛伏期過后感染者發病,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就診時,患者和家屬忽視其曾在河溝或稻田從事過勞動,而醫生詢問病史又不詳細,故未采集到有疫水接觸史,所以未能引起醫生的足夠重視,是造成早期誤診的主要原因之一;(2)肺出血型鉤體病早期,患者未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延誤治療時機,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肺出血范圍擴大,病灶逐漸融合成結節狀、小片狀或大片狀云霧狀陰影,加之患者此時出現咯血或大咯血等癥狀,這就給放射科醫生特別是年輕醫生對該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極易將典型的肺出血型鉤體病誤診為Ⅱ型肺結核;(3)由于鉤體病流行呈現周期性,因而鉤體病的誤診與新疫區難以發現有著直接的關系,當該病在某區域流行時,未能引起相關部門及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加之本病臨床表現特殊,此前當地也未曾有過類似病例的報道,醫生對該病的發病機制、流行季節不清,又缺乏此病的臨床經驗,也是造成誤診的主要原因;(4)家住農村流行區域的單位職工、學生及兒童等人群極易被感染。據相關資料報道,這部分人群感染鉤端螺旋體是從事農業勞動人口的8倍,因為這部分人群不是鉤端螺旋體疫苗的注射對象,而鉤端螺旋體的自然感染機會也很少,免疫水平低,當接觸疫水后極易被感染,就診時又極易被忽視有疫水接觸史,從而導致誤診[6]。
診斷與鑒別診斷:肺出血型鉤體病,病情兇險,危害性極大,死亡率高,而預后又主要取決于早期診斷和治療,為此,在鉤體病流行季節,出現大批類似感冒病人時,要考慮到新疫區出現的可能,除重視來自疫區的農業人口外,還應高度重視家住農村疫區的單位職工、學生及兒童。影像學檢查是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科醫生應高度警惕,掌握肺出血型鉤體病的臨床及X線特點,注意動態觀察,結合實驗室和流行病學史進行綜合分析,即可早期、準確作出診斷。由于該病的臨床及X線表現復雜多樣,易于誤診,應與下列幾種疾病鑒別:急性粟粒型肺結核、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肺炎、急性肺水腫、流行性出血熱及鉤蟲病等鑒別。
參考文獻
[1]戴自英,徐肇玥.傳染病學[M].上??萍即髮W出版社,1989:172-180.
[2]張小輝,張羽軍.肺出血型鉤體病的X線表現[J].中華放射學雜志,1988(2):114.
[3]鄒高偉,張亞林,廖榮信.肺出血型鉤體病CT表現與臨床的關系(附17例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06(5):533-535.
[4]周芳春.鉤端螺旋體病86例臨床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1998(2):161.
關鍵詞 霧霾路段 電動自行車 車速控制 裝置 系統總體設計
中圖分類號:TP23 文獻標識碼:A
1系統設計概述
電機控制單元ECU是電動自行車自動限速裝置的控制中心,其功能是是通過GP2Y1010AU夏普粉塵傳感器對大氣PM2.5濃度值進行實時檢測,根據PM2.5的濃度值來判斷電機是否要自動減速。5V直流電機控制單元由電機的驅動電路、測速電路、參數顯示電路等組成。
設計中選擇了GP2Y1010AU夏普粉塵傳感器進行PM2.5濃度值的測量,通過模數轉換器將粉塵傳感器收到的信號轉換成單片機可讀的數字信號。另外用光電傳感器檢測5V直流電機的轉速,將PM2.5的濃度值與5V直流電機的轉速顯示在1602液晶顯示屏上。一旦PM2.5濃度值達到100eg/m3以上,5V直流電機立即減速,以達到安全行駛的目的,并使駕駛人員盡可能少吸入大氣中的細小顆粒物。
2系統主要器件選型及簡介
2.1 GP2Y1010AUOF粉塵傳感器
GP2Y1010AUOF粉塵傳感器是日本夏普公司生產 的一款光學空氣質量傳感器。它被設計用來感應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其內部對角安放著紅外線發光二極管和光電晶體管,使得其能夠探測到空氣中塵埃反射光,即使非常細小的如煙草煙霧顆粒也能夠被檢測到。由于它可測量0.8微米以上的微小粒子,感知煙草產生的煙氣和花粉,房屋粉塵等,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安裝的優點,因此廣泛應用于空氣清新機,換氣空調,換氣扇等產品,尤其是在空氣凈化系統中應用。
(1)關于PM2.5傳感器的檢出方法
GP2Y1010AU插上電源后1秒內會穩定、正常地運作,可以進行檢出。對GP2Y1010AU輸出電壓的絕對值,并不是判定檢出的有無,我們推薦的使用方法是:無塵時,從輸出電壓的變化量來做判定。另外,更甚者可以根據輸出電平時間上的變化來對檢出對象物的種別進行判別。關于一般被采用的灰塵和煙的判別方法,作如下說明。
(2)關于PM2.5傳感器的灰塵和煙的判別方法
從輸出電平的大小的變化及輸出電平時間的變化來看,可以知道檢出對象物是什么?,F在,對灰塵和煙檢出時輸出的區別,作如下說明。一般,香煙的煙是細微粒子,密度高,會擴散式的大范圍漂移。與此相比,灰塵是一個一個大顆粒,密度低,斷斷續續式的進入灰塵傳感器的檢出領域。煙是連續的表現出較高的輸出電壓,灰塵是間隔的表現出較高的輸出電壓。因此,根據傳感器的輸出電壓值(發光素子和已同期的脈沖輸出電壓值)在時間上的推移向微機軟件的讀取,是否無塵/是否有煙/是否有灰塵,不管是哪種狀態,及空氣污染的程度是多少,都可以進行檢出。
另外,以前的舊機種GP2U05/06根據峰值保持電路,時定數較大,由于起落的應答時間較長,對于單個的灰塵,也有難以檢出的情況發生。
2.2模數轉換器――ADC0832
在單片機的實時測量和智能化儀表等系統中,常需要將檢測的連續變化的模擬量如溫度、壓力、流量、速度等轉換為數字量。單片機對這些數字量進行處理后再對控制對象進行控制。本模擬設計中需要對PM2.5傳感器發出的信號進行采集,并轉化為數字信號傳送到單片機,由單片機進行下一步控制。本模擬設計使用ADC0832芯片來實現將模擬量信號轉換為數字量信號。
ADC0832為8位分辨率A/D轉換芯片,其最高分辨可達256級,可以適應一般的模擬量轉換要求。其內部電壓輸入與參考電壓的復用,使得芯片的模擬電壓輸入在0~5V 之間。芯片轉換時間僅為32eS,據有雙數據輸出可作為數據校驗,以減少數據誤差,轉換速度快且穩定性能強。獨立的芯片使能輸入,使多器件掛接和處理器控制變的更加方便。通過DI數據輸入端,可以輕易的實現通道功能的選擇。
2.3光電傳感器
光電傳感器是采用光電元件作為檢測元件的傳感器。它首先把被測量的變化轉換成光信號的變化,然后借助光電元件進一步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光電傳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學通路和光電元件三部分組成。光電檢測方法具有精度高、反應快、非接觸等優點,而且可測參數多,傳感器的結構簡單,形式靈活多樣,因此在檢測和控制領域內得到廣泛應用。
由于采用光電傳感器,可以實現非接觸測量。光電式轉速測量儀表比較容易作為高頻脈沖頻率傳感器。例如,可在每轉中發出幾萬脈沖,因此分辨率高,可測極低的轉速,測量范圍幾乎可從零轉開始。光電傳感器的結構簡單、可靠、測量精度高等優點,因而本設計中選用了光電傳感器。
本系統中主要使用光電傳感器進行速度的檢測。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從脈沖式光電轉速傳感器的透射式和反射式兩種中進行選擇,因為脈沖式光電轉速傳感器多用于光電計數和光電式轉速測量等場合。又由于透射式光電傳感器比反射式光電傳感器的測量精度高及使用場合,最終選擇透射式光電傳感器作為本系統檢測速度的傳感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