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醫用化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用化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用化學論文

    第1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醫化與其它專業(如理、工、農等)所開設的化學課程既有共性的內容,也因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目的而有其自己的特點。醫化課程的特點是在講透一般化學基本理論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加強與醫學專業的聯系,突出其醫學特征。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化學理論的理解,也可以做到今后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學以致用。多年來,無論是教材編寫或課堂教學,醫化都很難密切地聯系其他醫學基礎課程及臨床實踐。醫化與醫學的聯系,也僅僅是蜻蜓點水地解釋極個別生理現象及疾病癥狀的發生原因,淺顯地介紹某些物質的毒性和藥用價值等,所有的這些與理、工、農等專業的化學課程差別無幾,使學生感到醫化是一門脫離醫學實際、枯燥乏味,醫學實用價值不大的課程。實際上,人的生命過程,就是一個復雜而微妙的化學過程,在當今化學理論與技術不斷完善與提高的基礎上,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學科也在飛速發展,使許多過去難以理解的生命現象及醫學難題在分子水平上得以闡釋。人體的物質代謝、體液交換、酸堿平衡、生命表達、遺傳與變異、藥物或毒物的作用機理、臨床檢驗診斷與質量技術等等,都為醫化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適時、恰當地應用這些素材,并有機地貫穿于醫化教材和教學的全過程,將會使醫化教學更加情趣盎然,并成為學生學習、分析和解決醫學問題的有力武器。

    2加強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

    通過醫化知識這一載體,把化學中蘊涵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不失時機地與臨床相結合,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分析、綜合、推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醫化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傳授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導學生以科學思維來理解醫化,應用醫化,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醫化是一門實驗性科學,一切理論來源于實踐。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把一些簡單的敘述性內容留給學生自學,而盡量加強引用一些著名科學家突破某些重大問題的思路和實驗,啟發學生,培養他們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同位素時,比較詳盡地介紹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理論的正確性的實驗,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的講解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思維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克服了死記硬背的壞習慣。講酸堿理論時,從酸堿電離理論到酸堿質子理論、酸堿電子理論等發展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進步往往需要克服一些誤區,在學習和工作中不能迷信書本上的教條,要敢與在實踐中質疑經典理論、突破常規,啟發學生遇到問題要善于開動腦筋,有所發現、創新。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古人云:“授人以魚,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身受用”。對此,每一個教師都負有重要的責任。

    3加強醫化教材建設

    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備課、教學的依據,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當前國內醫學專科院校的醫化教材普遍存在兩個不足:

    3.1純化學味太濃,醫學特征不明顯

    要解決淡化化學學科意識,增強醫學特征這一問題,就要求教材編者,首先要具備深厚的化學理論知識和技能,以保障教材中化學概念、原理的正確性;其次還要具備較系統的生理、生化、藥理等基礎醫學知識和相關的專業課常識;同時還有把二者能夠有機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目前教材編寫者出現的共性問題,即簡單沿用理工科化學教材的編寫模式,導致教材內容與醫學脫節嚴重。

    3.2沒有適應不同教學對象要求的深度和廣度不同的教材

    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由于招生打破了常規,幾乎沒有化學及生物學常識的文科生占總生源的50%左右,但教材卻沒有隨生源的變化而變化,還仍是以高中理科生為基礎而編寫,給教與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出于對學生(因材施教)、學校(保證教學質量,良性發展)、社會(輸送合格的醫學人才,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三方面的負責,必須對醫化教材分層次編寫。

    4加強醫化教師業務培訓

    第2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三化論”;兒童文學翻譯;應用

    在孩子們成長階段,兒童文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發和教育功能,是促進他們心理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兒童文學是指符合兒童年齡特征、適于兒童閱覽、對兒童健康成長有益的文學作品。[1](P43)兒童文學屬于文學范疇,具備文學的普遍特征,又有別于其它文學。兒童文學作品面向小朋友,必須考慮小朋友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由于兒童的認知能力和閱讀水平不及成人,兒童文學總是語言淺顯易懂,形象具體生動,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兒童文學譯作也是面向小朋友,必須滿足譯文小讀者的要求。由于不同語言文化的差異,加之兒童文學翻譯的特殊性,在兒童文學翻譯實踐中,譯者應采用恰當的方法,使譯文既忠實原文,又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本文將通過謝琳薇譯《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分析“三化論”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指導作用。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所著《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是一部英國經典兒童文學名著,自1865年出版以來,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歷經百年而不衰,被譯成120多種語言在多國出版。小說講述小姑娘愛麗絲在夢境中偶然進入一個奇幻之地,遇見了許多光怪陸離的事物。在神奇的探險之旅中,她逐漸發現自我,不斷地成長。故事寓深刻哲理于怪誕離奇情節之中,而且充滿童趣。

    一、“三化論”

    許淵沖在長期的文學翻譯生涯中,既借鑒前輩譯論成果,又總結自己翻譯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即“美化之藝術,創優似競賽”。這一譯論承繼并發展了前輩的理論成果,堪稱當今世界最進步的文學譯論。[4](P466)這一譯論中的“化”即指“三化”翻譯方法論,是許淵沖在文學翻譯實踐中運用的重要手段。許淵沖指出,翻譯乃至能被稱作“化學”,是把原語轉化成目的語的藝術,方法至少有三種,一是“等化”,二是“淺化”,三是“深化”,都能施展目標語的長處。[5](P11)等化,是一個通過轉換表達角度或方式使譯文與原文形成意思對等的過程。當原文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一致時,才能促成等化。淺化,是一個對原語信息進行概括化、抽象化處理的過程。當原文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不一致,原文表層意義提供的信息會使譯文讀者產生理解障礙而又不宜采用加注解釋時,可運用淺化,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譯文既能被目的語讀者理解,又能忠實傳達原文信息。深化,是一個對原文信息進行特殊化、具體化處理的過程。當原文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不一致,而且需要進一步發掘潛在信息,把表層結構雖無但深層結構卻有的意義表達出來時,可運用深化。運用“三化”方法,必須化成原語所包含但形式上不存在的信息,不可化成原語沒有的信息。“三化論”既不同于中國傳統翻譯的“忠實”標準,又不同于西方語言學派強調的翻譯“對等”原則,[2](P108―109)是一種更加靈活實用的譯論。

    二、“三化論”在《愛麗絲漫游奇境記》譯本中的應用

    (一)深化

    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當原文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不一致,需要提供更多信息使譯文小讀者能夠充分透徹理解原文時,譯者應根據具體語境,運用特殊化、具體化的深化方法,發掘出潛在的深層含義,并用簡單易懂、具體形象的語言傳達給譯文小讀者。

    例1:Why, I wouldn’t say anything about it, even if I fell off the top of the house! (Which was very likely true.)[3](P152)

    譯文:嘿,就算我以后從房頂上掉下來,也不會哼一聲的!――這倒是實話,誰從房頂上摔下來還說得出話呢?[3](P3)

    對照原文與譯文,不難看出,譯者在譯文最后進行了加注解釋,這屬于深化。對于成人讀者來說,不采用加注解釋也能明白其中的言外之意。譯者考慮到小朋友的認知能力和閱讀水平不如成人,采用加注解釋進一步說明,將原文作者“欲言又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潛在信息透露給譯文小讀者。譯者在進行深化解釋時并未深化到底,注釋中沒有出現“摔死”等直白忌諱字眼,既留給小朋友想象的空間,又確保小朋友能夠充分體會個中趣味。譯者采用疑問句方式進行加注,使譯文口語化,更具可讀性,充滿童趣,符合小朋友心理需求。

    例2:There was a dispute going on between the executioner, the King, the Queen, who were all talking at once, while all the rest were quite silent, and looked very uncomfortable. [3](P219)

    譯文:劊子手、國王、王后正在激烈地爭辯,三人同時嘰里呱啦地說著,根本不聽對方的話,其余人只好懷著不安的情緒無可奈何地站在一旁等候。[3](P96)

    對照原文與譯文,可以發現,譯者采用深化,在譯文中增加了“嘰里呱啦”、“根本不聽對方的話”、“無可奈何地站在一旁等候”等詞。譯者增加這些詞語并非無中生有,而是根據原文具體語境發掘出的潛在信息。譯者從兒童審美視角出發,發揮想象,增補適量信息,并以生動形象、惟妙惟肖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譯文血肉豐滿,傳神地再現了當時混亂而又荒唐的爭吵場面,使小朋友既能完整準確地理解原文信息,又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二)等化

    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當原文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一致時,譯者應充分考慮譯文小讀者的思維能力和閱讀水平,運用不同表達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手法,既將原文信息完整準確地傳達給譯文小讀者,又使內容直白明了,簡單易懂。

    例1: “Sure, it’s an arm, yer honour!” (He pronounced it “arrum.”)[3](P 177)

    譯文:“一條胳膊,老爺!”(帕特把“胳膊”說成了“胳莫”。)[3](P37)

    愛麗絲喝了神奇的飲料后,身形不斷變大,最后連屋子都容不下,她只得將一條胳膊伸出窗外。當帕特看見這條巨大的胳膊時,由于驚嚇過度,將“arm”說成了“arrum”,即在“a:”與“m”之間多加了一個音節,“r?”。如果直譯,將其譯為“帕特把‘胳膊’說成了‘arrum’”,成人讀者并不難理解,但由于兒童對英語知識了解不多,很難明白個中緣由。譯者從兒童視角出發,將其譯為“胳莫”, 跨越兩種語言差異,貼近兒童心理,易于兒童理解。漢語拼音對小朋友來說都比較熟悉,“膊”與“莫”韻母相同,聲母分別是“b”與“m”,同為雙唇音。發“b”音時,如果過于倉促,還未完成發音過程就與后面的韻母相碰,很容易發成“m”。譯者將“胳莫”與“arrum”相對應,屬于等化,恰到好處地為譯文小讀者展現了帕特驚慌時出現的口誤,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2:“That's the reason they're called lessons,” =the Gryphon remarked: “because they lessen from day to day.”[3](P228)

    譯文:“所以人們常說‘功課有多少’啊!因為功課總是先‘多’后‘少’嘛!”獅鷲解釋道。[3](P110)

    素甲魚向愛麗絲講起它上課的時間,頭天上十個小時,接著每天依次減少一個小時。愛麗絲覺得很奇怪,不知緣由,獅鷲于是作出上述解釋。原文中“lesson”與“lessen”同音,形成雙關。如果采用直譯,不能將原文意義忠實傳達給譯文小讀者,更無法傳達原文的神韻。在譯文中,譯者運用等化,采用小讀者也能理解的一詞多義雙關“多少”,使譯文與原文形成意思動態對等,而且恰如其分地再現了原文的神韻。

    例3:He was an old crab, HE was. [3](P228)

    譯文:它是一只老螃蟹,貨真價實的老螃蟹。[3](P110)

    獅鷲談起教它古典文學的老師老螃蟹時,特意強調老螃蟹它確實老邁。原文英語中采用了字母大寫方式“HE”進行強調。與其它強調方式相比,采用詞語大寫方式進行強調具有直觀簡潔的特點,而漢語中并無此類強調方式。如果按照原文直譯為“它是一只老螃蟹,它是”,雖忠實表達了原文意思,卻不能傳達原文的神韻。譯者采用漢語中增加修飾語的強調方式,在老螃蟹前增加簡單易懂且小朋友十分熟悉的成語修飾語“貨真價實的”,切合漢語表達習慣,貼近小朋友心理,易于他們理解。譯者運用等化方法,在譯文中采用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方式,巧妙地把原文意義與神韻傳達給了小朋友。

    (三)淺化

    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當原文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不一致,原文表層意義提供的信息不易為譯文小讀者理解且不宜采用加注解釋時,譯者應采用概括化、一般化的方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取其意而去其神,將簡易而明朗的深層意義傳達給譯文小讀者,以確保他們能夠正確理解和欣賞。

    例1:It was all ridges and furrows. [3](P215)

    譯文:球場的地面高低不平。[3](P92)

    原文中“ridge”指“隆起;脊;壟”,“furrow”指“犁溝;車轍”。由于小朋友人生閱歷和認知能力不及成人,缺乏實踐經驗,對許多具體事物不甚了解,且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如果采用直譯,會使他們感到納悶,進而費神思索與原文無關的事情,打斷他們的思路,干擾他們的閱讀欣賞。譯者從小朋友視角出發,想他們之所想,采用淺化方法,將“ridges and furrows” 概括化、一般化為“高低不平”,化繁為簡,直白明了,淺顯易懂,既將原文信息忠實傳達給了小朋友,又使他們能無障礙地閱讀,確保他們的思路始終不偏離故事情節的發展軌道。

    三、結語

    在兒童文學翻譯中,譯者應根據原文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深化,等化或淺化。運用深化,可以發掘原語潛在信息;運用等化,可以變換表達角度或方式;運用淺化,可以去除外表,保留本質。三種方法不但可以使譯文忠實傳達原文意義,而且容易為目的語小讀者理解和接受。“三化論”以其獨特的善于變通的風格,在兒童文學翻譯中具有廣闊的發揮空間,是實現兒童文學翻譯的理想途徑和手段。

    參考文獻:

    [1]陳子典.新編兒童文學教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姜丹丹.詩歌翻譯中“三化”理論的應用――以《江城子?悼亡妻》兩種英譯文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3]劉易斯?卡羅爾著.愛麗絲漫游奇境記[M].謝琳薇譯.北京:中華書局,2015.

    第3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作者:江澤琴,王開祥,周厚永

        【關鍵詞】  醫學論文 表格規范

        表格是簡明、規范的科技語言,是描述科技資料的一種重要工具,具有表達力強、易于閱讀和理解、對比效果強烈、便于分析比較等優點,在醫學論文中能夠系統、簡潔、集中地表述科學內容的邏輯性和對比性,是實驗數據、統計結果和事物分類的一種表達形式。規范化的表格運用既可避免冗長繁復的文字敘述,又可避免統計圖較為抽象的弊端,使論文論述清晰準確、對比鮮明、更有說服力。因此是醫學論文內容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衡量論文質量的重要方面。筆者在編輯加工稿件過程中發現,部分作者對表格的選用、設計不當,未能準確地展示應有的實驗和統計結果,降低了論文的質量,影響到論文的及時發表。為引起作者的重視,規范表格在醫學論文中的用法,筆者結合編輯工作中常見的表格運用缺陷討論如下。

        1  醫學稿件中表格使用不當的幾種表現

        1.1  表格與文字或插圖重復  有的作者常把統計表中的數據再用文字敘述或又繪制成圖來表述,既造成內容的重復,又浪費版面。其實,在醫學論文中,相同的內容不宜同時使用文字、表格和統計圖重復表達, 應根據內容的需要選擇一種適宜的表達形式即可。一般能用文字概括的內容不用圖表;為使讀者便于對照比較和了解精確結果時,以表格的形式表達為宜;僅讓讀者了解事物發展趨勢或某種趨向時,則應以插圖表達為宜。

        1.2  內容過于簡單或包含主題過多  表中內容比較簡單者(只有幾組簡單的數據),宜舍去表格改用文字敘述,或將同類主題的表格作適當的合并(但不同主題內容的表格不宜勉強合并)。有的在一個表中包含的主題過于龐雜,不適當地把屬兩份甚至三份表的內容強拼在一起,這樣主次不分既不易看清表中各項關系,又違背了一個表只說明一兩個主題的規則。

        1.3  羅列原始記錄數據  有的表內數據未進行統計學處理,羅列原始記錄數據。醫學論文中的表格一般應是經過統計學處理的、具有比較分析價值的統計表,表中的數據應是經統計學處理過的數據,研究過程中原始記錄的數據應當刪除,或經統計學處理后制表。

        1.4  表題與內容不符  無表題、或表題過于簡略或與表中內容脫節的現象在一些文稿中比較突出。表題是對表中內容的概括, 兼有對主題的說明和限定之作用, 故不應忽略和遺漏, 同時應注意擬題既要準確貼切, 又要詳略得當。

        1.5  主、謂語位置和數據排列不當  表中主語是指所要說明的事物分組、類型、時間、地點等多為文字,謂語是指所要說明事物的指標,如例數、百分數、平均數、構成比等多為數字,主、謂語應連貫為一句完整、通順的句子。根據閱讀習慣主語列在表的左側,為豎標目,謂語列在表的右側,即為橫標目。有的作者不注意主、謂語的位置設計,將謂語置于左,主語置于其右,使欄目設計顛倒,表中數據橫向排列,這種主、謂語位置和數據排列的錯誤,既使讀表費力,又使本來可比性較強的資料不便比較,讀者難以從中找出變化規律。因此,應按照同類數據縱排的原則安排主、謂語的位置。

        1.6  表的線條不規范  科技論文中的表格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三線表”、即上、下各一條粗橫線,表頭下一條細橫線,必要時可加少量的輔助線(表中不用縱線,端線和斜線),它具有科學、合理、簡潔、可讀性等優點。在來稿中, 表的線條不規范現象相當普遍,有的表格就像一個棋盤,橫、豎、斜線俱全,有幾行文字就有幾條橫線,有幾個欄目就有幾條豎線,既不規范,又非常雜亂。

        1.7  表的注釋疏忽  注釋是對內容的補充說明,如表題、標目或某個數據需注釋時,可在其右上角加注釋符號,并在表下用相同的符號加注相應的文字。對表需作附加說明者,可在表下加“ 注:……”句末不用標點。個別作者投稿時由于未仔細核對,常常是表中數據標有注釋符號,表下卻沒有注釋;或表下有注釋,表內數據卻無注釋符號;表注說明符號與表中所示不吻合,或注釋與文字敘述重復;注釋符號未置于相應的文字上,表注標志符號放置的位置不對,應標在實驗組數據的右上方,而有的標在了對照組。

        1.8  表的位置不合適  表格的位置應緊隨“見表×”或“(表×) ”之文字出現的自然段落之下,即先見文字,后見表。但仍有部分作者在層次表題后未見文字敘述,即出現表格,或在文字敘述完后隨意放置或集中放置表格,使讀者不能一目了然地了解表格所要表達的內容。

        1.9  其他問題  (1)表的項目不全:如缺表序(表號)或表題、表注等,使表格的自明性大為降低。(2)表頭設計不合理:如缺少表頭 、表頭過多、交叉重復,表頭應對應縱向的內容,卻對應了橫向內容。(3)計量單位疏漏:計量單位列在表內數據后或不標示;計量單位除無量綱外,在相應的標目或題目下應標明法定計量單位符號。(4)數據不準確:表中同一欄目的數據小數點后保留位數不一致,有的為整數,有的為2 位甚至3 位、4 位數; 表內數據有空位或用“同上” 、“同左” 、“"”等類似詞,表內數據與文中敘述不一致,甚至有的數據明顯錯誤,如各個數據之和大于或小于總數。(5)多組數據比較時未注明比較對象。(6)表中的量、單位和符號,縮略詞文字與正文不一致等等。

        2  醫學論文表格的規范化運用

        2.1  表格的選擇

        2.1.1  如表格和文字內容重復時,應選擇兩者中較好的一種表述方式,刪去另一種方式的表述。如選擇表格表述數據時,則文字只需對表格內數據的規律性進行概括總結,而不需要重復表述表格內的數據。

        2.1.2  如同時使用插圖和表格表述同一內容時,應選擇更為合適的表述形式。如果強調事物的形貌或參量變動的總體趨勢時,則以插圖為宜;相反,如果討論的重點是對比事項的隸屬關系或對比量的準確程度,則以表格為宜。

        2.1.3  如表格欄目中的內容基本相同或為相同類型的表格時,應盡量刪除或合并。

        2.1.4  如表的內容簡單,僅少數幾組統計數據,可用一兩句話表達清楚的,應以簡要文字敘述。

        2.2  表格設計的基本要求  全軍醫學編輯學術委員會根據國家標準和法規制訂的《中國醫學期刊編排規則》【1】對醫學論文表格作了如下規定:

        2.2.1  表應具有自明性,按統計學的制表原則設計,力求結構簡潔,主、謂語位置合理。一般應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其內容不可與文字、插圖重復。

        2.2.2  每表均應有序號和簡明的表題,居中排印在表上方。表的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的序號與表題之間應空一字間距。

        2.2.3  表中不設“備注”欄,如有需要說明的事項(例如P值等) ,以簡練文字排印在表的下方,表內用星號“ * ”或圈碼“ ①”標注在相應內容的右上角。

        2.2.4  表中的參數應標明量和單位的符號,如表中所有參數的單位相同,可標注在表的右上方,或表題之后。各欄單位不同則應標注在各欄表頭內。

        2.2.5  表中同一欄的數字必須按位次上下對齊,表內不能用“同上”、“同左”、“ "”和類似詞語,一律填入具體數字;如無此項可空白;未發現用“…”;結果為零用“0”。

        2.2.6  表中的量、單位和符號、縮略詞文字等必須與正文一致。

        2.2.7  表應隨正文,先見文字后見表。需要轉頁的表,應在續表的右上角或左上角注明“續表×”,并應重復排印表頭。

        3  小結

    第4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藝術史、教學

    一、藝術史教育概述

    藝術史經過多年的發展,除了由于考古學的新發現偶爾會加以添加或者更新以外,從內容上說是基本穩定的,因此歷史的講授又是容易陷于枯燥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筆者針對傳統藝術史課程的教學中所存在的注重知識的灌輸,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等問題,從教學手段上加以改革,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合理、科學地應用于輔助教學中,建立師生易于交流、互動的藝術史教學環境。

    二、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

    具體到信息化應用的實施,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課堂現實互動教學環境的營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集光、聲、色等一體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營造輕松愉快、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以往的藝術史教學大都是教師多數時間是強行灌輸,只求完成教學任務。有研究表明,這種理論課程學生聽講超過20分鐘,必然有疲憊感,剩下的時間基本上是等著下課,這種上課方式與教學環境不利于師生之間產生交流與互動,課堂氛圍不活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借助更多的多媒體信息化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具體來說,可以分兩個步走: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自主制作有著充實知識內容和高質量畫面效果的多媒體課件,以備課堂教學時放映。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軟件不要僅限于Powerpoint等常規軟件,還可以使用多媒體產品制作工具Adobe Director。Director可以讓我們自由發揮想象力,藉由同步整合圖形、聲音、文字、動畫、及影片功能制作出多媒體產品,能夠更好地綜合各種視頻、音頻資料。為課堂提供一個更好的交流和互動環境,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從而可以全方位、深入理解所學知識點。其次,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學生也從課桌上解放出來,師生圍坐在一起進行授課、鑒賞作品,這樣可以消除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障礙,學生也就可以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想法與評價,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網絡虛擬互動教學環境的營造。主要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網絡虛擬互動空間。具體而言,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是藝術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但由于多年高校擴招的影響,公選課的學生人數通常會比較多,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缺乏現實可行性,好在很多大博物館都有利用動畫及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制作的網絡虛擬博物館,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上訪問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彌補了現實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建立藝術史課程QQ群或公共郵箱,定期就藝術史上某些重要問題或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組織集體討論,一段時間以后,將這些反饋的信息收集整理,建立藝術史課程站,并將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優秀的學生作業實現網絡共享,還可以制成課程教學視頻上傳網絡,促進了多媒體授課的普及和深入應用,解決了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與教學視頻自主學習的問題,并有利于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有興趣的同學之間進一步展開交流與討論。

    針對目前高校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新要求,藝術史公選課程的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達到師生易于交流、互動,實現學教同步的教學目的,進一步提高和改進高校非藝術類學生藝術史公選課程的教學效果,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接受人類優秀藝術文化熏陶和塑造健康人格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海霞.基于創新推廣理論的高校教學信息化實踐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04)

    第5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英文歌曲教學“文化意識”興趣遷移

    在剛執教英語時,我就注意用英語歌曲來調動和刺激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因為感受音樂是人類天性.利用歌曲這種音樂形式,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轉換到英語學習上來.這就不自覺地運用了教育學心理中的“有意遷移”原理,即把孩子對歌曲的興趣轉換到學英語上來。如利用字母歌IcansaymyABC來教字母,利用TenlittleIndianboys來教數字,用Sunday,la,la,la來教一周七天的名稱,用歡暢的旋律Jan—uayr.February等教學十二個月份。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全班學生大多數都能掌握該課的內容,原本枯燥的單詞,孩子們都能脫口而出,伸手會寫。孩子在體驗音樂美感的不自覺中,享受音樂,習得英語,而且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從后來的教學成果來看,利用歌曲學英語,不失為一種調動學習的好方法。

    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像歌曲Comeandsee,myfamily,我就用它來教學有關家庭的短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Morningcomesearly和Twinkle,twinkle,littlestar,以及OldMcDonaldshadaturkey又把學生帶到了一個境界。漸漸地.學生非常喜愛上我的英語課。我也嘗到了用心教學的甜頭:本班學生的成績,一直居全年級之首。

    蘇教譯林版教材中有好多膾炙人口的英文歌曲。如Mybonnie,One hundred miles away,Moonriver,Susanna,Yesterdayoncemore.Auldlangsyne等。這些歌曲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樂學”的平臺.而且為教師提供了“多角度”(聽、說、讀、寫、唱)教學的材料。

    一、用英語歌曲進行教學的作用

    (一)正音。

    因為一首歌曲要想唱好,必須多次反復練習。其中單詞重復許多遍。就沒有讀不準的道理。天長日久,很多詞學生口熟于心,能聽懂,會默寫。

    (二)練習朗讀技巧。

    歌詞中含有大量的朗讀技巧,如:連讀、失去爆破、重音、意群等,這些技巧只有在反復操練中,才可掌握。如果教師單獨地訓練這些技能,無疑學生會感到厭煩。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學歌曲的場景下,學生不但不會覺得乏味,反而會把它當作學習的必須條件。一般來說.唱英語比說英語難,說英語比讀英語難.讀句子比讀詞組難,而讀詞組又比讀單詞難。這是因為讀詞組比讀單詞多了連讀和不完全爆破,讀句子比讀詞組多了語調、停頓和重音。說英語比讀英語多了自然流暢,而唱英語又比說英語多了節奏。因此,為了學好一首英文歌曲,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訓練,但因為有興趣,就會不覺得難,效果會很好,這也就證明:讀不好就唱不好。利用興趣遷移,可以變難為易。

    (三)進行單詞教學。

    因為歌詞是由單詞構成,記住歌詞就等于記住了單詞。即便歌曲中含有學過的詞短語和句型,也是很好的復習。

    (四)進行語法教學。

    要想正確理解歌詞含義,僅會單詞是不夠的,文中所含的名詞的數、格.動詞的時態、語態、語氣,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以及句型結構等語法現象都必須弄清楚。否則,就不能理解其含義。

    (五)感受英語文化,接受他民族文化熏陶,喚醒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形式,歌曲是各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形式。因為這些歌曲中都含有各種各樣的文化背景,自然就包含作者的情感態度,學生可以從中了解外民族的悲歡離合情感。如:Mybonnie,Susanna,Myheartwillgoon等是歌頌或表達愛情的;Onehundredmilesaway,Moonriver等是歌頌家鄉及表達離別之情的;Bequicktogotothemountains,braves是表達愛國之情的:Comeandseemyfamily是表達愛父母之情的;Twjnkle,twinkle,littlestar是表達童言童心的;Auldlangsyne.Themorewegettogether等是歌頌友誼的。可見。文化是相通的,只不過語言的表現方式不同而已。一旦文化意識被喚醒而且情感產生共鳴.那么,學生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其中的障礙,從而由興趣自然產生動機。利用歌曲,能產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效果。

    二、具體的做法

    下面我以“Yesterdayoncemore”為例,談談我平時的做法。在學生聽完這首歌以后,我向他們介紹:此歌是美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同名電影(Yesterdayoncemore)的主題歌,由已故美國著名歌星卡朋特(Carpenter)演唱。這是一首懷舊抒情歌曲,加上卡朋特那低沉哀婉的歌喉,深受世人喜愛,因此,數十年久唱不衰。學生興趣盎然,我于是就再放一次錄音。再次聽完后。他們紛紛表示愿意學習。我利用他們學歌心切的心理,先叫他們找出生詞,再布置他們查字典,預習生詞,我幫他們解決個別疑難生詞,再叫他們逐句翻譯,有問題再講解:W hen1wasyoungI’d listentotheradio.W aitingformyfavoirtesongs.此句是時間狀語從句。Waitingofrmyfavoritesongs.是伴隨狀語,是修飾動詞listen的,此句意思是“當我小的時候,我常坐在收音機旁.等候著我最喜愛的歌”。whentheyplayedI’dsingalong,此句也是時間狀語從句,意為“當它們演唱時,我也跟著唱”。Itmademesmile.此句是主謂賓補型的簡單句,意為“這讓我微笑”。ThoseweresuchhappytimesandnotSOlongago意為“這些都是快樂的時光,相去并不遙遠”。HOW1wonderedwherethey’dgone!是感嘆句.意思是“我多么想知道它們去了哪?”再如,HOW1wonderwhatyouare!Butthey’rebackagainiustlikealonglostmend意思是“它們像久違的老朋友又現身了”。A11thesongsIloveSOwel1.此句為定語從句,A11thesongs是上文所提到的Those和they所指的對象。意思是“所有我非常喜愛的歌曲”。EveryshalalaeveryWO’wostillshines.此句意思是每個沙啦啦和喔喔還是那么震撼。Everyshing—a—ling—a—lingthatthey’restatringtosingSOfine的意思是每個嘻啉嘻啉的音符還如當初那樣悅耳。

    待學生明白歌詞的大意,我就指導他們進行讀的練習。以第一句為例:When1wasyoungI’dlistentotheradio,Waitingofrmyfavoirtesongs,其中WhenI為連讀,I’d為不完全爆破,劃線部分為重讀.讓學生反復練習直到熟練。當學生讀熟練歌詞以后.我再逐句教唱.這樣便易如反掌。

    “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呈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見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主編的《普通心理學)336頁)對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之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為英語老師一個重要的課題。

    “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現象”。(見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主編的《普通心理學》79頁)興趣影響注意的分配,興趣當然也可以轉移。

    三、興趣的遷移

    中學生喜愛流行歌曲,如何進行把這方面的興趣遷移到教學中來?我一直在探索這個的問題。

    第6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1.資料來源 20__年1月~6月正式出版發行的三類(基礎醫學類、藥學類、綜合類)醫學核心期刊[1],共51種期刊1617篇研究論文。2.分析內容 分別統計51種核心期刊中刊載動物實驗論文期刊所占比例;統計刊載動物實驗期刊中論著、實驗研究、研究論文欄目中動物實驗論文數及所占比例;所統計論文中使用各種實驗動物的分布情況;統計論文書寫中反映的獲得資助情況,根據論文中腳注,按國家級資助、省部級資助、軍隊資助、高等院校資助、未注資助分類統計;分析論文中寫明使用動物級別及動物來源論文數及比例。

    二、結果

    1.三類核心期刊中動物實驗期刊數及其中動物實驗論文數 由表1可見該三類期刊中動物實驗研究論文較多。基礎醫學類占期刊總數85,醫藥類、綜合類分別占85、72,平均80。該類期刊中動物實驗論文數占論文總數:基礎醫學為50、醫藥28、綜合類35,平均39。

    2.論文中各種實驗動物分布 從表2可知我國實驗動物研究使用了大鼠、小鼠、兔、豚鼠等10余種,其中大鼠使用分布最高,小鼠次之,兔、豚鼠、犬使用也較常見。

    3.論文書寫中獲得資助情況 各類研究占比例最高的是未注明資助的項目,為53.1,其次為國家級資助項目、省部級資助項目、軍隊、高等院校資助項目(見表3)。

    4.論文中寫明動物級別次數及比例、動物來源數及比例 1617篇論文中629次使用動物,多數能寫明動物種類、體重、性別、數量,有366次寫明了動物來源(約58),僅有38次(約6)寫明了動物級別[2],其中普通動物(一級動物)7次,清潔級(二級動物)17次,無特殊病原體動物(三級動物)16次,無菌級(四級)0次。

    三、討論

    21世紀是一個充滿創新的信息時代,作為信息傳播媒介的科技期刊更是一種多功能的復合型信息傳播工具,是直接地、系統地傳播科技知識和創新成果的載體。實驗動物是醫學研究的基礎和支撐條件,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十幾年來我國醫學實驗動物事業在法規的制定、科學管理、專業建設、科研水平、動物質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但仍存在著差距。基礎醫學、藥學、綜合醫學是醫學中使用實驗動物較多的學科,通過20__年發行的在各專業享有較高聲譽的核心期刊中相關信息的分析,注意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正確認識實驗動物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從我們的分析中可見,基礎醫學、藥學、綜合性醫學期刊中涉及實驗動物的期刊數、論文數和比例都很高,平均為80、39。可見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的實驗動物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個世紀,人與自然、人與健康的諸多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要靠生命科學研究來解決。在世紀之交的當今世界,要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做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就要充分認識實驗動物工作對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實驗動物工作,使實驗動物科學水平更好地適應生命科學發展的需要。

    2.因地制宜發展實驗動物工作 從論文分析中可見,目前我國動物試驗用量最大的是大鼠、小鼠、兔、豚鼠等動物,一些動物用量很小。因此我國既要有較具規模的大型實驗動物中心,而一般的實驗動物中心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復,要確保飼養設施、飼養動物都達到醫學實驗動物的要求。

    第7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醫用化學;設計性實驗;實踐

    醫用化學實驗是醫學生的一門重要的普通基礎課,是對一年級醫學生基本實驗素質和計量素質培養的必修內容,也是醫學生由中學學習模式向大學學習模式轉化的橋梁,從學科角度來看,兼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技術操作規范和訓練要求,是醫學生今后從事生物領域研究必備的基本技能。按照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要求[1],即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有實驗的課程總數的一定比例。由此可見,開設設計性實驗是很有必要的。開展設計性實驗是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的最佳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升華階段。為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醫用化學實驗必須對傳統的教學體系和方法進行改革,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教育,又要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為了探索適應新形勢下醫用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作者現就醫用化學設計性實驗的構建及其實施談談我們的具體做法與體會。

    1 醫用化學實驗的現狀

    醫用化學實驗課,歷來是一些驗證性實驗,學生基本上按照實驗講義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照樣畫胡蘆,照方抓藥屢見不鮮,所用的藥品、試劑、儀器設備在實驗前均由老師準備好,學生不用去考慮某種藥品的配制,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也不需要預習,因為這些內容老師在課堂上還要講授一遍,由于學生有依賴思想,從而導致部分學生課前不預習、課中操作能力差、課后收獲不大的不良現象。雖然近年來不少院校已經逐步增大了操作性實驗的份量,但由于存在教學經費不足、儀器設備數量少、學生人多、實驗室不夠、時間安排緊等問題,實驗多偏重操作的模仿,缺乏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已顯示出內容陳舊單調和不適應性的問題。高等教育要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目的上,要以人為本,立足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的要求,在教學模式上,把統一要求與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結合起來,在教學方法上,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的能力。在醫用化學實驗課中開設設計性實驗,旨在構建一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平臺,力圖使傳統的注入式、應證性模仿教學轉化為主動性、探索性教學,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和嚴謹學風,誠實品德和科學精神[3]。具體講就是要培養學生查閱文獻,對文獻進行綜述,擬定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通過實驗結果獲取實驗數據,并能進行數據處理,得出結論,寫出規范的實驗報告或論文,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2 醫用化學設計性實驗的基本構建

    2.1 設計性實驗的教學安排 醫用化學是一年級開設的課程,學生在中學化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醫用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為后續醫學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學安排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由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三個階段來完成。學生首先進行必要的操作技能實驗訓練,使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并得到一定的分析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通過理論學習掌握一定化學知識,在學生具備這些知識之后,適當開設設計性實驗才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否則,效果不佳。因為現在的醫學生,有的是文科被錄取的,在高中階段接觸化學知識少,動手能力差,所以設計性實驗應安排在實驗教學的最后階段進行,讓學生有個適應過程。

    2.2 設計性實驗指導編寫 開設好設計性實驗,編寫實驗指導是重要的一環,它不同于傳統的實驗教材,設計性實驗指導既要有利于加強實驗基本原理和操作的訓練,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要考慮學生能力所及的實驗課程。基于這個原則,實驗指導一是要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資料以滿足學生設計的需要,如類似的多個實驗課程名稱,相關的物理常效、相關的檢測手段和參數;二是對實驗課題有引導式提示,在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創造思維空間的前提下,避免浪費時間、浪費藥品和走彎路;三是以設問的形式給出思考題和參考書,有針對性地就實驗中的一些關鍵問題進行設問,以便學生通過思考,弄懂實驗目的、原理、注意事項和數據處理方法。

    2.3 設計性實驗的過程 開展設計性實驗是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查閱文獻,運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設計出實驗方案,方案包括實驗目的、原理、所需藥品以及所需要溶液的配制方法、所需的儀器設備、實驗操作步驟、數據處理方法、參考文獻。實驗設計方案擬定后,交由指導老師批閱,教師對學生設計方案中出現較為嚴重錯誤給予糾正,一般問題給予提示,然后返還給學生進行修正,實驗前教師檢查一遍方案的可行性。在實驗進行過程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學生居于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科學創造性,要特別強調不能亂用藥品或用錯藥品,強調實驗的安全性。實驗完畢要求學生寫出一份完整的設計性實驗報告。

    3 設計性實驗的實施與體會

    3.1 設計性實驗的實施

    3.1.1 確定實驗課題名稱 我們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以及掌握的基本技能,提前1周公布設計實驗的內容,內容可涵蓋探究物質性質、實驗產物、實驗條件或聯系實際,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等,例如從廢銅片中制備硫酸銅、從廢鋅片中制備硫酸鋅等課題名稱供學生選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1個實驗課題,經過選題和定題以后進入設計階段。

    3.1.2 實驗設計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查閱文獻,教師加強對實驗方案的指導,學生對查閱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撰寫一份初步設計方案,并交指導老師審閱,老師側重審查學生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安全性,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完善,最后經指導老師簽字后,方可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

    3.1.3 實施階段 這個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操作,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并且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老師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加強巡視,點撥、示范、提問。例如硫酸銅的制備,要提示學生所用硫酸的濃度和用量以及銅片灼燒的程度。

    3.1.4 總結階段 學生經過實驗操作后,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和整理,最后撰寫論文或實驗報告,老師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指導學生撰寫論文或報告,對學生的實驗數據、實驗結果進行評議和評分。

    4 實施設計性實驗的教學體會

    經過設計性實驗的實施與調查,我們發現設計性實驗能喚起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聯想能力及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小組合作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增強了,對未知的知識領域充滿好奇心,樂于探究和創新。

    但是,從實踐中我們也體會到,開展設計性實驗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設計性實驗應把握好實驗的難度,難度太大,學生設計不了,導致畏難情緒,影響實驗效果;二是設計性實驗的內容不要太復雜,反應步驟不要太多,內容要適中,否則時間太長,影響學生學習其他課程;三是安全性問題,設計性實驗應盡量避免使用有毒藥品和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藥品,如果要用必須按說明使用,不能亂用。例如在硫酸銅制備的實驗過程中,個別學生使用了硝酸,造成實驗室濃煙滾滾,導致環境污染,所以要確保學生的安全;四是儀器設備要滿足實驗的需要,目前的狀況是學生多,儀器設備少,給設計性實驗帶來許多困難和不便。希望學校要加大經費投入,解決實驗條件問題。

    總之,開展設計性實驗,能夠激活學生的探究及創新意識,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科研素養,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使設計性實驗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新思維的發展,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教高廳辦公室.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S].北京:國家教育部教高廳,2004.

    [2] 張啟良,劉瑋,夏立.開放式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實踐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15(4):57-59.

    第8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主管單位:湖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中國醫學數學會;湖北醫科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4-4337

    國內刊號:42-1303/R

    郵發代號:38-17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9篇:醫用化學論文范文

    1.1“導師制”實驗小組

    在臨床醫學本科專業中遴選學生組成實驗小組,每組3~5人,安排科研項目負責人或專業特長與實驗內容較吻合的教師參與指導,建立"導師制"實驗小組。

    1.2創新性實驗項目的設計

    整合教師科研項目內容設計創新性實驗項目,包括解剖學、組織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醫用統計學等學科發展前沿,涉及的科研技術包括常見動物模型制作、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細胞學培養技術、ELISA、PCR、Westernblot、RNA、DNA和蛋白質提取等。實驗項目均能實現在常規教學中的驗證性實驗基礎上的提高與綜合,既能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又能涵蓋相關學科的實驗項目,突出學生創新性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1.3創新性實驗教學的實施

    (1)輔導與培訓: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與科研方法的輔導和培訓,介紹科學研究所涉及的選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查閱文獻、常用實驗技術方法、統計學處理及論文撰寫等主要環節。(2)實驗準備與預實驗:指導學生針對實驗題目進行文獻查閱,明確實驗原理,寫出實驗方法和步驟,著手進行預實驗。(3)實驗過程:按照制定的實驗步驟,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內容,小組成員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根據每一步的實驗結果及時調整方案,定時召開實驗結果匯報會,討論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由導師指導進行實驗方案的調整與改進。(4)實驗總結與評定: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寫出研究報告,組織進行論文答辯,導師組依據學生的研究報告、答辯情況等對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成果進行評定。(5)可持續發展:在完成創新性實驗的基礎上,導師指導學生自主進行文獻查新、發現新問題,自行設計課題,進行大學生創新性項目申報,以達到可持續發展,協助學生撰寫科研論文。

    1.4實驗教學效果評估

    建立教學模式的綜合評價和質量評估體系,對該項目開展效果進行評價。

    2創新性實驗項目實例

    2.1形態學基礎醫學實驗項目

    (1)"導師制"實驗小組:選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展試點,第一輪自2010年級學生開始,于一年級下學期遴選部分學生進入實驗小組。之后,每年再從低一年級的學生中納新,實現梯隊建設。(2)實驗項目設計:根據教師科研項目內容整合《MMP-9在肝癌及慢性肝臟病變發展過程中的表達及意義》實驗項目,實驗內容涉及《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等多門形態學基礎醫學的實驗教學內容。導師指導學生了解實驗步驟與技術方法,由學生制定相應實驗方案。(3)實驗方案:①肝癌石蠟切片制備:從臨床上獲取肝癌標本進行切片技能的操作;②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包括抗體孵育、顯色、復染及封片;③形態學觀察:對照肝臟的組織學結構,對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等多種病理學變化進行觀察學習;④分析MMP-9表達在肝癌及慢性肝臟病變發展過程中的意義;⑤撰寫實驗報告。(4)考核與評價:導師組對實驗小組進行量化考核:文獻查閱(10%)、實驗方案制訂(20%)、實驗操作(20%)、數據分析(10%)、實驗報告撰寫(25%)及答辯(15%)。(5)教學成效:通過實驗項目訓練,學生既能協助教師完成科研項目內容,更重要的是還完成了多門交叉學科常規教學中的5個實驗項目學習:《組織學與胚胎學》之“組織切片制作與觀察”、“消化腺之肝臟結構”,《病理學》中“腫瘤”、“消化系統疾病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消化道惡性腫瘤之肝癌”等,教學效果良好。

    2.2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項目實例

    (1)“導師制”實驗小組同前。(2)實驗項目設計:根據教師立項的科研內容整合實驗項目《cystatins家族基因在癌相關成纖維細胞中的表達》,實驗內容涉及《生物化學》、《醫用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多門學科的部分實驗教學內容。(3)實驗方案:①提取成纖維細胞RNA及蛋白質;②將RNA逆轉錄成為cDNA;③設計相應指標(包括GAPDH內參)的引物,進行PCR,獲取相應產物;④蛋白質凝膠電泳及Westernblot分析;⑤分析目的基因/目的蛋白的表達差異;⑥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⑦撰寫實驗報告。(4)考核與評價:同前。(5)教學成效:指導學生完成了常規教學中的4個實驗項目的學習:《生物化學》之“分光光度計技術”、“電泳技術”等;《生物化學》之“肝臟DNA的提取、瓊脂糖凝膠電泳與測定”;《分子生物學》之“蛋白質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醫學細胞生物學》之“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等。

    3總體教學成效

    通過實驗小組成員與接受常規實驗教學的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及理論知識的考核比較中,發現實驗小組學生在自主創新、文獻檢索、實驗動手、語言表達、科技寫作及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遠高于接受常規教學的學生。學生在實驗進展中既能協助教師開展科研工作,還能夠高效地開展融匯多學科的基礎性實驗項目,摒棄了單學科、簡易粗淺的實驗內容,學生的創新性實驗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收到良好教學效果,且能每個實驗小組均能以團隊形式自主地申報各級大學生創新性科研訓練項目,達到創新科研能力的升華。

    4存在的問題

    兩年多的教學改革實踐表明,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模式在基礎醫學多學科的實驗整合教學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本輪的教學改革僅在臨床醫學本科專業部分學生當中試點開展,覆蓋面仍不夠廣泛,目前由于科研資源的有限性導致吸納進入實驗小組的學生人數有限,導師的人數及科研室硬件的不足難以滿足更多本科生盡早進實驗室的愿望;再者,學生對實驗原理與方法的掌握還不夠扎實,阻礙了實驗效率的提高;另外,學生在科研實驗室的教學效果具體評價體系也還有待完善。這些問題還需要在進一步的教學探索中不斷加以解決。

    5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成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成人网|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欧洲成人r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成人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