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谷雨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4、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5、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
6、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大年三十:8首除夕詩,與舊年告別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小時候,除夕是七彩的圖書,圖書是母愛的詮釋。
除夜有懷
唐·崔涂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長大后,除夕是親人的祝福,祝福是青春的腳步。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
萬里經年別,孤燈此夜情。
病容非舊日,歸思逼新正。
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流浪時,除夕是遙遠的思念,思念是游子的重負。
除夜宿石頭驛
唐·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此時此刻,萬里未歸人,唯將祝福寄屠蘇。
冬除夜書情
唐·盧延讓
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鄰。
數星深夜火,一個遠鄉人。
雁翥天微雪,風號樹欲春。
愁章自難過,不覺苦吟頻。
因為我相信不管我走的再遠,家總是我溫暖的港灣。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宋·姜夔
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
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
今夜,注定無眠……
除夜雪
宋·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本該是團圓的日子,本該是把酒言歡的日子……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宋·蘇軾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多少人選擇在今夜流淚,所少人選擇在今夜思念,又有多少人在今夜獨自一人……
除夕詩句 關于除夕節的詩句古詩
1、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2、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葉燮【迎春】
3、改歲鐘馗在,依然舊綠襦。老庖供餺飥,跣婢曖屠蘇。載糗送窮鬼,扶箕迎紫姑。兒童欺老聵,明燭聚呼盧。——陸游【新歲】
4、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5、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6、嶰管變青律,帝里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熙,慶嘉節,當三五到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漸天如水,素月當午。香徑里,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柳永【迎新春】
7、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查慎行【鳳城新年辭】
8、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春風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后飲屠蘇。歸歟幸有園林勝,次第花開可自娛。——趙師俠【鷓鴣天·丁已除夕】
9、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10、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11、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劉長卿【新年作】
12、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均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范成大【賣癡呆詞】
13、細草穿紗雪半消,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姜夔【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14、爆竹驚寒,疏梅送臘,歲轉韶華。振天簫鼓喧鬧。在鄰家,處處桃符貼換。簪方勝秀隱嬌娃。迎春早,寶釵端下,玉鬢排斜。心事暗中夸,惟愿取箕疇,斂福頻加。金尊滿祝,初添海屋霞。且飲今霄歲酒,膽瓶開,明日鮮花全收來。隔簾春*,淡柳抽芽。——張大烈【東風齊著力·除夕】
2、古詩明月何皎皎
3、怨歌行
4.李白:關山月
5.李白:月下獨酌
6.李白:夜思
7.劉方平:月夜
8.李商隱:嫦娥
9.杜甫:月夜憶舍弟
10.張九齡:望月懷遠
11.秋夜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我國的箏樂創作出現了多元化的特點,思想活躍的作曲家以中國“新潮音樂”為龍頭,通過全新的音樂語言、創作思維和發展手法創作了大量極富新意的箏獨奏合奏音樂。
八十年代專業作曲家使得民族樂器的創作在題材的多樣、內容的豐富深刻上都較以往的創作更進一步。不同的音樂感受、審美情趣使作曲家在創作題材的選擇、音樂形象的塑造及作品所體現的思想內容上是不同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氣候對作曲家的沖擊是深刻的。有的理論家把“新潮派”的美學觀點歸結于四個來源:他律論音樂美學觀;自律論音樂美學觀;老莊哲學;西方現代文藝思潮。受這些美學觀點支配,伴隨著作曲家所共同追求的反映我們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質的目的,使得箏樂作品的題材各異,同時也與民族的生活風俗、傳統文化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
這些創作箏曲中有以我國地方民歌為題材的,如《茉莉芬芳》;有以我國的地方戲曲音樂為題材的,如《湘音·湘情》,還有根據其他樂器的著名樂曲改編創作的,如《姐妹歌》、《春到湘江》等。
眾多的創作題材中以少數民族題材的箏曲創作最具特色。這類作品的音樂主題都以少數民族特有的音調為基礎,并以作品的需要,在古箏的定弦方面做出了新的嘗試。如《黔中賦》,樂曲表現的是貴州山區苗族的風土人情,在“黔水唱”一段中,作者用勻速的三連音循環運動,環環相扣,貫穿全曲,表現的正是山巒起伏的云貴高原上,河流在山谷中流淌,水流湍急,奔騰不息的景象,在“琵琶詠”中運用有細微變化的裝飾音和波音來表現旋律,這正是黔東南清水江一帶苗族民歌典型的拖腔。其音樂主題以苗族廣為傳唱的飛歌的典型音調為基礎,在D調的基礎上,改變了某些八度音組中(小字組、小字二組)的一個音(E弦升高半音),將苗族的調式特色顯現出來。在表現維族人民生活及情感的樂曲《木卡姆散序與舞曲》,直接取材于古老的木卡姆,采用木卡姆典型的調式音階定弦,3/8、5/8、6/8等節拍的頻繁轉換,使其特點更為突出。少數民族題材的作品在演奏技法上也注入了不少新的元素,它以少數民族特有的節奏型和極具特色的調式音階為基礎,加上富有創意的演奏法,使得樂曲更加豐富。如采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素材創作而成的《西域隨想》,演奏時以新疆少數民族特有的切分節奏為基礎,通過左手有節奏地拍擊琴弦來模仿手鼓的聲音,給整個樂曲增色不少。
少數民族題材的作品皆著筆于風俗性場景的描繪,在不同音樂情緒轉換中體現了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情,質樸、粗獷、優美、明朗、樂觀、歡悅、喜慶、熱情、奔放是這些作品的共同基調。少數民族題材的作品都具有明確的標題,對音樂表現的景物、環境、情緒大都有直接的提示,是演奏者進行藝術再創造的基礎和依據,同時,在音樂意境的營造和對民族風格、藝術韻味的把握方面,又給了演奏者自由發揮和探索創造的天地。這些題材的箏曲表現了居住在邊疆的藏、蒙、苗、侗、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生產勞動和思想感情,拓展了作為“中原文化”代表的古箏音樂的表現范圍,并以它們獨特的情調和斑斕的色彩,為古箏藝術生色增輝,豐富了古箏的藝術曲庫。這種拓展、增輝和豐富,促進了古箏藝術傳統在新的歷史文化時期得以繼續延伸,是各民族音樂文化在新的發展階段相互影響和不斷融匯的結晶。1
“新箏”即新型轉調箏,這種箏的箏碼位于面板的中央,左演奏區為七聲音階弦序排列,右演奏區為五聲音階弦序排列。新箏在弦序上雖與傳統箏有所不同,但它仍能在不改變根本演奏法的條件下演奏原有傳統箏曲,無需特殊訓練。
由于新箏的形體結構和傳統箏有一定的差別,這就使得它的音質品性和傳統箏也有一定區別,相對于傳統箏,新箏的音量更大,共鳴更好,低音更渾厚,中音更清亮。新箏在體積增加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從傳統箏常用的二十一弦增至五十弦,音域從大字組的D到小字三組的b,且包括了其中所有的半音,解決了傳統箏演奏變化音的困難,大大增加了箏的表現力。另外,新箏在箏碼處加入了一個截弦裝置,這個裝置的滑軌上有標記,移動這個截弦裝置,可以在一個大二度內調整音高,這就解決了傳統箏轉調移碼的準確性問題,使古箏演奏質量大大提高。尤為可貴的是,這種十二平均律制的新型轉調箏,琴碼在中間,雙手可在七聲音階的左側和五聲音階的右側(猶如鋼琴的白鍵和黑鍵)同時演奏,從理論上、實踐上讓箏曲各種轉調的可能變成了現實,使之成為民樂合奏中的重要一員而邁出了可喜可賀的一步。
新箏相對傳統箏來說雖有不少優勢,但隨著古箏藝術的不斷發展,新箏的一些缺點也逐漸顯現出來。新箏七聲音階排列的左側和五聲音階排列的右側的弦距不一樣,演奏者如沒有經過特殊訓練,就無法得心應手的演奏樂曲,在快速的樂曲中更是如此。此外,作為古箏區別于其他彈撥樂器而能細膩的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技法——左手的按弦,因為新箏琴碼在中間,箏弦短了,張力加大,按弦難度也隨之加大,表現出來的韻味就比傳統古箏遜色多了。從和弦角度來看,如果右手在箏的右側彈奏主旋律,左手在左側彈和弦,左手要來回橫跨過中間一寸多的琴碼,那么和弦彈奏的流暢自如則無法保證。
在我看來,新箏的大膽創新值得我們提倡,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大膽的創新嘗試對古箏藝術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創新不能脫離傳統,新箏雖有很好的創新,能解決傳統箏在演奏中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它忽視了傳統箏曲演奏“以韻補聲”的重要特點,這也是古箏區別于其他彈撥樂器的最大特點,是古箏的本色所在,脫離了本色的創新是毫無意義的。成功的創新應該是建立在保留優秀傳統的基礎之上的。新箏的創新雖改進了傳統古箏的不足,但它同時也忽視了優秀的傳統,所以,新箏形制的創新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它還有待后人的進一步研究和改進。
此外,在現代作曲技法的影響下,一些作曲家將古箏傳統的五聲音階定弦序列打破,創造了七聲、以及多種特殊排列的定弦方式。這一時期的古箏定弦方式呈現如下特點:
(1)非傳統的五聲音階定弦,即保持八度為周期的定弦的同時,改變傳統五聲音階的排列結構,形成所需的音列或新的音階。
(2)傳統五聲音階的雙調循環,即由兩個不同的傳統五聲音階交替組成。
(3)傳統五聲音階與其變體的交替,既一組保留傳統的關系,另一組則根據需要變化某音,形成兩組之間色彩的變化與對比。
(4)模式化音組定弦,即以半音為一音數按一定的比例關系如2:3:2等有規律的成組上行,形成非八度的周期循環。
(5)自由混合定弦,此類定弦無固定的模式,根據樂曲需要而定,其中包含多種可能性,如五聲與七聲的交替、多調的銜接、調式特性音及變音的運用等。
以上是對這一時期箏曲定弦特點的大概歸納。在這些重新設計和精心排列的各種新的定弦之后,傳統定弦所帶來的局限和束縛便迎刃而解。古箏定弦的改變為箏樂在豐富的和聲運用上,以及調性思維的擴展等方面奠定了可行性的基礎,新的定弦關系產生的不再是單一的五聲性綜合音響,它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需要創作出不受和弦形態、功能序進及調式功能制約的新形態,各種不同結構的和弦及連接皆成為可能。在調式和調性上,由于箏的定弦、音樂旋律的發展及和弦形態的構成都站在新的角度,這些都與箏曲在“調”方面的變異發展相輔相成,使之打破了單純的民族調式和西洋調式的束縛。在調式音樂中,作曲家在設計時已事先將古箏定弦作出統籌規劃,可以在作品中體現不同音區不同調的交替變化,各種調性適時轉換,導致調性中心音的削弱,以至出現調性模糊進而產生一些泛調性作品。總之,古箏的創新促成了箏曲創作風格的多元化,為古箏藝術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一、路橋施工中常見的樁具問題
(一)樁基沉降的原因和相應措施
樁基沉渣清理不徹底,沉渣過厚,會引起樁基沉降。樁基沉降尚未引起上部連續梁的開裂時,由于樁基承載力不夠需進行加固處理,以阻止樁基繼續下沉。同時,需頂升梁體基本回復到原設計狀態,減少由于沉降引起的次應力,避免梁體開裂和保證正常使用。
另一種情況是樁基設計體系不合理,同一連續梁下采用了不同的樁基礎形式,樁基不均勻沉降容易引起梁體產生很大的次應力;同時設計時對本地區地質巖性摩阻系數取值偏大(規范中大值),摩檫樁樁長偏短。
(二)灌注樁常見的問題
路橋施工中灌注樁具使用的是混凝土灌注,常出現混凝土疏松、蜂窩、氣孔等問題:澆注中樁身混凝土離析摻氣,內部有疏松氣孔、砂眼等;此外,樁底軟、沉淀層過厚,清孔不徹底,淤泥狀沉淀埋于混凝土下樁頭不密實,澆注至樁頂時,超壓力不足,部份泥漿混入,或樁頂不密實,強度低,使樁基礎質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
在澆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導管進水、卡管、坍孔、埋管、清孔不徹底,或灌注時間過長,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動性低,而續灌的混凝土沖破頂層而上升,或灌注中局部塌壁因而在兩層混凝土中夾有泥渣,甚至全樁夾有泥渣土形成斷樁。
二、路橋施工中樁具加固的特點
(1)網狀布置的微型樁群樁體系具有較好的承載能力,群樁中的單樁可以承受拉應力、壓應力、剪應力和彎曲應力。
(2)布置靈活方便,可根據需要垂直或斜布,也可成排布置或交叉成網狀布置。
(3)施工迅速安全,施工機具小,用普通的地質鉆機甚至手搖鉆就能成孔。
(4)承載力高,根據有關文獻的研究結果,一根直徑為14cm。長度為4.7m樁端進入密實中砂層的微型樁的極限承載力為835kN,完全埋入土中的微型樁,能提供910kN的安全工作荷載。當微型樁支承在巖層中時。能夠承受的安全工作荷載可高達2720kN。
(5)所需施工場地較小,在平面尺寸為1.1m×2.5m和凈空度2.5m,即可施工,且樁孔距構造物邊緣最近距離,僅為35m。
(6)豎直受荷沉降量小,根據有關方面的單樁靜載試驗結果,一根樁端進入硬塑牯性土長為7m的微型樁,當荷載加至314kN時,
樁頂沉降僅為3.8mm;而一根樁端進入砂狀強風化巖長度為11m的微型樁,當荷載加至648kN時,樁項沉降僅為2.2mm。
(7)能穿透各種障礙物,適用于各種不同的土質條件。
(8)樁孔孔徑小,因而對基礎和地基土產生的附加應力甚微,施工時對原有基礎影響小,不干擾構造物的正常使用。
(9)滲透性壓力灌漿對樁周土壤產生固結效果,且立竿見影。綜上所述,微型樁的主要特點是:工作場地要求低,承載力高,沉降量小,施工時對構造物的正常使用影響較小,是建筑物基礎加固的好方法。多年來,微型樁在土建工程中應用的成功實例不勝枚舉。但是微型樁用于橋梁加固的案例尚不多見。本文試圖通過對某大橋基礎的加固實例,說明微型樁不僅在土建工程中能發揮效用,在路橋工程中也大有作為。
三、路橋施工中樁具加固技術
(一)常見的微型樁加固技術
微型樁是一種較小口徑的鉆孔灌注樁,它更適合干路橋施工中樁具加固。微型樁加固過程如下。
用地質鉆機進行鉆孔。根據不同的工程地質情況,可以采用干成孔或循環泥漿護壁成孔。如采用循環泥漿成孔,則鉆至所需深度后,用沖水清孔;如采用干成孔時,則需反復提鉆取土清孔。清孔完成后,須立即植入加勁鋼材和注漿導管。其中加勁鋼材可以根據設計使用的不同目的。而孔徑較大時,采用鋼筋籠;孔徑較小時候,采用單根鋼筋。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進行壓力灌漿。可以先向孔內投入粒徑為1~3cm的碎石,然后向孔內灌注純水泥漿或水泥砂漿,也可以不投入碎石而直接向孔內用壓力灌注水泥砂漿。若采用套管灌漿時,在拔除套管的同時,施加壓力將漿液壓入土層中直到滿溢為止。注漿的壓力一般可采用0.3~0.5MPa,視具體的工程地質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在施工中應注意下列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技術人員認真審核圖紙,及時向施工隊進行技術交底。二,確保各項材料技術性能符合技術要求。三,堅持嚴格的工程驗收檢測,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四,保鋼筋砼工程的監控,把好配比、振搗、養生每一關。
除上述問題之外,還需要從員工本身提高施工質量。要建立健全預算管理激勵機制,要樹立全員參與意識,盡可能滿足企業員工的多種需要,要營造有利的環境,注重對企業員工的激勵,推行預算管理的責任化和自主化。
(二)橋樁加固技術
橋樁加固的總體施工順序是:放線鉆孔―插鋼軌―灌空隙―焊接鋼軌樁上部―開挖矩形孔并焊接鋼軌放模板―放鋼筋籠―塞木板―灌注砼―養生―周圍夯填。
在具體的操作中,通常采用鉆機鉆直徑為0.2m的圓孔,用吊車吊起鋼軌人工配合插入孔內,然后用150#礦細石砼灌注軌與鉆孔之間的-空隙,為了保證灌注砼密度,適當加入減水劑或粉煤灰及復合早強劑,或使用免振砼固定鋼軌;鋼軌間距為0.3m。鋼軌成鋒利尖型,以便容易下沉。鋼軌樁正式施工前,在橋墩附近先進行試鉆、試樁,掌握施工時間和施工經驗,以便順利進行鋼軌樁的施工。
鋼軌樁形成后,先將鋼軌上部用鋼板焊接增加一道聯系梁,形成鋼軌排樁,以增加整體抗傾能力。然后人工開挖矩形孔。采用一間二方法,每開挖3m深,用鋼筋把根鋼軌焊接在一起,為防止橋墩基礎處土從兩鋼軌之間露出,在焊接前用木片塞住鋼軌之間的縫隙,用鋼筋壓住木片'然后焊接鋼軌以確保土體穩定。開挖矩形孔時,為防止周圍土體坍塌,施工前先用鋼板與鋼筋做一個尺寸為1.15m×1.5m×7.5m鋼模型,每開挖一段,焊鋼筋后用吊車人工配合放下模型,護住土體,以防坍塌,直至開挖到規定深度。
挖好焊接完后,立即下鋼筋籠,平行面用木板擋住,立即灌注砼,灌注時加一些早強劑,以便盡快達到要求強度。鋼筋砼樁初凝后,周圍夯填密實并在其上用素砼抹平夯實,厚度為20cm。
2、世故終逝而不泯,人情終息而不滅。
3、別看今天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4、沒經歷過人生百態,卻看透了涼薄人心。
5、難道在你們眼里,人情就是用來消費的嗎。
6、我若成魔。做我想做。不顧人情。不計后果。
一、競賽時間
寄送作品時間:
啟事公布之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
二、參賽對象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所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段學生,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學生,職業高中學生。
三、參賽要求
本次競賽以“我與足球的故事”為主題,分為征文競賽和繪畫攝影競賽兩項賽事。
活動一:征文競賽
要求:
1.本次征文競賽不設題目,不限體裁。為了使你的作品能夠脫穎而出,我們提倡你寫真人、記真事、抒真情、表真意。但務必要緊扣主題,思想積極健康,語言流暢。字數2000字以內。
2.也許某場攻防激烈的球賽,讓你領略到團隊協作的精神;也許某個球星的經歷在你心情處于低谷時給了你奮進的力量;也許綠茵場上一個個英姿颯爽的身影和他們永不服輸的精神觸動過你的心弦……喜歡足球,不僅在于足球運動的活力和激情,更在于它所體現出的精神和力量。現在請拿起你手中的筆,記錄下你與足球之間發生的故事吧。可以記敘,也可以抒情,還可以發表議論。
3.字跡工整、清晰會讓你的作品給評委留下好的印象。當然,你也可以采用A4紙打印。但無論是手寫稿還是打印稿,都請你在參賽文章的右下角注明詳細的聯系方式(姓名,學校,班級,聯系電話),以班級或學校為單位集體參賽的要注明指導老師的聯系方式,學生單獨參賽的要注明家長的聯系方式。
4.大賽名次固然重要,但誠實才是做人的根本。所以請你千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抄襲、套作,一旦被評委發現,損失的不僅僅是參賽資格,更是你寶貴的聲譽。
5.組委會有權將所有入選的作品用于活動相關的宣傳、出版、展覽以及其他公益活動,并不另付稿酬。
6.所有入選作品如涉及著作權、版權、肖像權、名譽權或其他合法權利的糾紛,均由作者自行負責。
活動二:繪畫、攝影競賽
(一)繪畫
1.參賽作品必須為原創,已參加過其他比賽或已公開發表的作品不得參加本次競賽。
2.繪畫作品種類包括蠟筆畫、水彩畫、版畫、卡通畫、國畫、油畫、素描、速寫等多種形式。每幅作品最大尺寸不超過100cm×100cm。作品內容要求積極、健康、向上。只接受繪畫作品原件,不接受繪畫作品復印件、打印件以及電子作品,參賽作品無論獲獎與否一概不予退還。
3.參賽者務必在畫紙右下角注明自己的聯系方式(姓名,學校,班級,聯系電話),以班級或學校為單位集體參賽的要注明指導老師的聯系方式,學生單獨參賽的要注明家長的聯系方式。
(二)攝影
1.攝影作品形式不限,彩色、黑白作品,單幅、組照均可。要求均為數碼攝影作品。
2.作品文件格式為JPG格式。攝影作品請以圖片的形式發送到競賽指定的電子郵箱。圖片命名方式:標題――省份+學校+班級+姓名+聯系電話。例:我心飛翔――**省**學校高一年級三班李華139********。
四、參賽辦法
1.此次競賽純屬公益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2.以上兩項賽事,可同時參與,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參與其中的一項。
3.此次競賽本著學校和學生自愿參加的原則,既可以由教育教研部門和學校在自愿的基礎上統一組織學生參加,也可由學生自行報名參加。
4.歡迎各省、市、縣(區)教育教研部門、學校統一組織學生參賽。
5.征文、繪畫作品完成后,請將紙質作品寄至本次競賽組委會辦公室。信封上務必標明“‘我與足球的故事’征文(繪畫)競賽**年級組”字樣。集體參賽者請將作品統一寄出。
各年級組參賽紙質作品統一寄至:
山西省太原市壩陵北街盛世華庭A1座21層學習報社“我與足球的故事”競賽組委會辦公室收 郵編:030009
攝影作品投稿郵箱:
競賽組委會聯系電話:
0351―3239660(小學組)
聯系人:王老師
0351―3239655(初中組)
聯系人:王老師
0351―3239630(高中組)
聯系人:李老師
五、獎項設置
1.此次競賽活動由山西省教育學會與學習報社邀請有關專家,聯合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評獎。
2.此次競賽分為征文競賽和繪畫、攝影競賽兩項賽事,分別設置獎項。繪畫、攝影比賽統一評獎,不再分別設置獎項。
3.獎項分小學低年級組、小學高年級組、初中組和高中組四個組別。報送作品經初評、復評、終評,確定一、二等獎及優秀獎,并分別頒發獎品和證書(證書將由山西省教育學會與學習報社共同簽章頒發)。
4.本次競賽為表彰積極參賽的學校和教育教研部門,特設立“優秀組織獎”,并頒發獎牌。
5.本次活動將根據學生獲獎等級的評定給輔導老師頒發相應的“優秀輔導獎”。
6.獲獎名單公布時間:2016年5月。
7.獲得優秀組織獎的學校可推薦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研究》和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科研規劃課題《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
8.夏令營活動:獲得本次活動一、二等獎的學生,將有機會參加學習報社組織的“足球伴我成長”夏令營活動。具體活動事宜,另行通知。
六、宣傳表彰
獲得本次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及優秀獎的選手名單將公布在學習報社網站上。獲得一、二等獎的征文作品將在《學習報》各年級相應的語文學科報紙上開設專欄擇優刊登。此次競賽所有獲得一、二等獎的作品將分類結集出版,具體事宜另行通知。
關鍵詞:居民消費 灰色組合模型 馬爾可夫預測
一、引言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而在內蒙古地區,進出口貿易比重不是很大,主要依靠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對消費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同時,消費也是經濟增長對人們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的一個重要體現。因此,對消費支出的預測對于制定各種相關經濟政策更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相關模型和理論的介紹
(一)灰色系統理論
灰色系統理論是中國學者鄧聚龍教授1982年3月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來的。他在研究概率統計和時序分析方法時,發現概率統計追究大樣本,先知分布規律,發展趨勢;而時間序列則只致力于數據的擬合,不注重規律的發現。于是他選擇用少量的數據進行微分方程建模的研究。其中多數列的微分模型揭示了系統各因素間的動態關聯性,是建立系統綜合動態模型的基本方法。鄧聚龍教授以單數列微分方程GM(1,1)為基礎,得到了各類灰色預測方法,將GM(1,1)運用到局勢決策與經典的運籌學規劃中,建立了灰色決策,通過建立的關聯度、關聯空間等,形成了以系統分析、信息處理、建模、預測、決策、控制為主要內容的灰色系統理論。而GM模型也就是灰色模型,一般通過使用數據序列建立差分方程來建立模型,灰色建模時用歷史數據生成后建立的微分方程模型。
灰色組合模型則是將灰色系統模型或灰色信息處理技術與傳統模型結合后得到的有機組合體。其中如果能直接分解出灰色系統模型,則稱組合體為顯性灰色組合模型;反之,則稱為隱形灰色組合模型。本文中用到的灰色經濟計量學模型以及灰色馬爾可夫模型都屬于后者。
三、模型的建立
為了進一步的體現影響居民消費支出的因素,本文選取了凱恩斯的消費函數作為研究消費支出的模型,在此基礎之上,采用灰色計量模型的方法對消費支出進行研究。
本文選取了2000-2005年6年間的數據來對消費支出進行分析。其中,令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X,其具體數值為(5129,5536,6051,7013,8123,9137);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為Y,其具體數值為(3928,4196,4860,5419,6219,6929)。為了削弱實際值的隨機波動效果,分別對X和Y建立GM(1,1)模型,其時間響應函數如下:
其中,參數a=-0.130567,b=4403.423208,b/a=-33725.294048,而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為1.160016%,其模擬值為(5129,5419.175,6175.01,7036.265,8017.643,9135.899)
模型參數為a=-0.123623,b=3500.337494,b/a=-28314.646007,平均相對誤差為0.825716%,模擬值為(3928,4242.783,4801.088,5432.859,6147.764,6956.744)
根據GM(1,1)模型估計出的模擬值,使用EVIEWS6.0建立消費函數模型,其建模結果如下:
根據上表可知,擬合模型為: Y=170.3423+0.74517X,其中,X的t檢驗值為61.88584,而方程的R2=0.998957,調整后的R2=0.998696,F檢驗值為3829.857,D.W=1.526583。從上述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方程的擬合效果很好,能夠很好地用居民可支配收入來解釋消費支出的變化情況。現將消費支出的擬合值與其實際值進行對比,結果如下:
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為0.95897%,可以說誤差相對較小,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模型的擬合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預測
為了檢驗模型的預測效果,現通過GM(1,1)對2006-2008年的個人可支配收入進行預測,并將其帶入到所求的消費函數模型,求出對內蒙古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的預測值,其結果如下:
通過檢驗結果可以看出通過灰色計量模型對內蒙古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進行預測,效果是比較好的,各期的預測值與實際值偏差不大,其平均相對誤差為3.895759%。為了更好地對消費支出進行預測,我們選擇對個人可支配收入進行預測,并將預測結果同樣代入到上文中求得的消費函數模型中,對內蒙古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進行預測。具體過程如下:
選取1996-2005年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量令其為變量Z,對其建立GM(1,1)模型,模型的時間響應函數如下:
模型的參數為,a=-0.161465,b=172.919808,b/a=-1070.941231,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為22.328839%,誤差較大。為了縮小誤差,使預測更加準確,在這里選取馬爾可夫預測法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量進行預測。由Z的時間響應函數可得,Z的模擬值為(601,292.9765,344.3151,404.6499,475.5573,558.8898,656.8248,771.9211,907.1858,1066.153)
經比較發現實際值和模擬值的差別較大,所以我們根據情況將其劃分為4個狀態:
根據模擬數據與狀態劃分,求得狀態轉移概率矩陣為 :
2005年的可支配收入增量處于第三狀態,所以2006年最可能處于第四狀態,其預測值為 ,即為1082.99 用新陳代謝法對2006-2008年進行預測,其具體預測結果如下:
由此可知,通過灰色馬爾可夫預測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量,據此結果預測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并代入灰色計量模型得出的預測結果與實際值相比,其平均相對誤差為3.328496%,略優于單純的灰色計量模型預測的平均相對誤差。
將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兩種預測方法各有優缺點,單純采用灰色計量模型對消費支出進行預測時,雖然平均相對誤差大于灰色馬爾可夫預測法對消費支出做預測的平均相對誤差,但這種方法的計算量小,比較簡便。而使用馬爾可夫預測時,雖然提高了平均相對誤差,但計算過程相對灰色計量模型復雜得多,工作量大。
在這里選取用灰色計量模型的方法對內蒙古城鎮居民消費支出進行預測,其預測結果如下:
五、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內蒙古地區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目前狀態的變化趨勢下,該地區的居民消費支出將在10年內翻一番,這顯然是不能滿足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內蒙古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來拉動,這在一段時間內是對經濟增長有利的,但這并不能夠長期持續下去,想要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根本還是要靠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只有這樣,經濟的發展才是合理的。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如果要增加居民消費支出,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政府應該穩步的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達到增加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世彥.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J].內蒙古統計,
2001(1).
[2]文峰,姚樹榮.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及政策
選擇[J].學術論壇,2002(4).
[3]尹世杰.論擴大消費需求的必要性及思路[J].經濟評論,
2004(1).
[4]齊平茹.論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J].社會科學戰線,2007(1).
關鍵詞: 股權制衡;公司績效;內生性;聯立方程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7217(2013)02-0064-04
一、引言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之一。自La Porta等(1999)以來,公司治理研究的重點轉向了股權集中型公司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的矛盾,表現為大股東實施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掏空”行為。因此,如何有效抑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侵占行為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沒有一種治理機制能夠很好的解決這類矛盾呢?股權制衡這種股權安排模式為我們帶來了福音。股權制衡理論認為,多個大股東相互制衡的股權結構不僅可以減少經理的私人收益,還有助于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也曾指出,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必須建立合理制衡的股權結構。但是,中國在如此特殊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制衡式的股權結構是否仍然能有效約束大股東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呢?這正是本文要嘗試回答的問題。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股權制衡是指控制權由幾個大股東分享,通過內部牽制,使得任何一個大股東都無法單獨控制企業的決策,達到大股東互相監督的股權安排模式。
股權制衡可能帶來有利的經濟后果,表現為抑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掏空”行為和提升監督水平。Bennedsen等(2000)分析認為,為防止單一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侵占,有必要引入多個大股東分享控制權。黃渝祥等(2003)指出,股權制衡是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使得各大股東有能力、也有動力從根本上抑制大股東的掠奪,形成互相監督態勢。但是,股權制衡也可能導致不利的經濟后果,表現在“共謀”、“搭便車”和“談判難”方面。大股東之間可能更加傾向于共謀而不是互相監督的方式 ,此時,股權制衡就無法抑制大股東的“掏空”行為。對管理層的監督是一個“公共品”,大股東之間存在搭便車的動機,最終造成監督不力 。另外,由于各大股東看法不一致,使得一些具有正凈現值的項目被放棄,造成投資不足。
國外研究普遍認為,股權制衡能抑制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有利于提升公司價值。Volpin(2002)對意大利公司的研究、Gutierrez(2004)對西班牙公司的研究都表明,多個大股東并存的公司的績效更好。但是,一些基于中國公司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徐麗萍等(2006)發現,過高的股權制衡度對公司績效有負向影響。劉星、劉偉(2007)研究發現,股權制衡度與公司價值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呂懷立、李婉麗(2011)發現,股權制衡能夠提升公司績效。
以上國內研究之所以會得出不一致的結論,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研究都未考慮內生性的影響。Demsetz(1983)提出,股權的最終結構是通過比較不同成本、權衡利弊而進行理性選擇的均衡結果,股權結構是一個內生變量。近年來,國內學者在股權集中度和股權構成問題時開始考慮內生性的影響,而在研究股權制衡時均未考慮內生性問題。我們認為,股權制衡能抑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掠奪和侵占行為,使“隧道效應”顯著下降,并能減少控制權溢價,對績效有促進作用。同時,績效對股權制衡也存在反饋效應。當公司的績效優良或者較差時,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相應漲或降,所有者就有進行股票交易和股權轉讓的動機,導致各個股東的持股比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股權制衡度。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假設1:在限定其他條件的情況下,股權制衡度對公司績效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假設2a:在限定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公司績效對股權制衡度有正向的反饋作用。
假設2b:在限定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公司績效對股權制衡度有負向的反饋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定義
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13年第2期2013年第2期(總第182期)龔光明,張柳亮:股權制衡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基于內外生雙重視角的經驗證據
1. 股權制衡度。股權制衡度定義為第二到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比值,用符號Z表示。
2. 公司績效。同時選取ROA和托賓Q值作為公司績效的衡量指標。托賓Q值定義為公司資產的市場價值與其重置成本之比率。采用白重恩(2005)的做法,把非流通股的價格以流通股的價格作70%的折價來估算,記作TQ70。ROA定義為凈利潤與總資產平均余額的比率。
3. 控制變量。引進包括公司治理、公司特征、高管激勵、制度環境、行業和時間六個維度的控制變量。各變量的定義見表1。(二)樣本選擇
選取我國2007~2010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剔除了金融類和被ST處理過的公司,最終得到798家A股上市公司,4年共3192個有效樣本觀測點。
(三)模型設計
建立單方程回歸模型(1)來研究股權制衡度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其中,因變量是公司績效PE,包括ROA和TQ70兩個變量,解釋變量是股權制衡度Z。 PE=α0+α1Z+α2SIZE+α3LEV+α
(1)在兩種績效指標下,股權制衡度均在1%的水平上對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假設1得到驗證。股權制衡度提高1分,ROA提高0.032分,TQ70提高0.614分,股權制衡對績效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由此可知,雖然股權制衡可能帶來有利的經濟后果,也可能導致不利的經濟后果,但總體來說利遠大于弊,抑制大股東的“掏空”行為占主要方面,股權制衡能帶來更好的績效水平。
(2)在兩種績效指標下,公司績效均在1%的水平上對股權制衡存在顯著正向的反饋作用。假設2a得到驗證。ROA提高1分,股權制衡度提高3.272分,或TQ70提高1分,股權制衡度提高0.215分,績效對股權制衡的反饋作用也非常明顯。績效好的公司會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更容易通過增資擴股、吸引投資者獲得資金。另外,由于外部股東的目標是利益最大化,當公司績效好、股價高的時候,就會減少持股比重,一系列調整之后使得股權制衡度增大。
對比表5和表3可知,考慮內生性的影響后,Z回歸系數的符號和顯著性水平仍保持不變,但數值卻大幅提升:當用ROA衡量績效時,Z的系數由0.005增加到0.032;當用TQ70衡量績效時,Z的系數由0.128增加到0.614。這說明若不考慮股權結構的內生性問題,不僅會忽視股權制衡對公司績效的反饋效應,還會低估股權制衡對公司績效的促進效應。
五、結語
以上從外生和內生雙重視角考察了股權制衡與公司績效的關系,發現二者之間的作用是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過程。我國資本市場和股權結構比較特殊,雖然經股權分置改革之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但“一股獨大”和“國有控股”的現象仍表現得比較突出。為了抑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掏空”行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從而提升公司績效,一方面,我國應盡快規范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加強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監管。另一方面,應培育積極的機構投資者,引導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和銀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進一步降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淡化國有控股,增大股東之間的制衡程度,從制度上制約大股東的行為。
參考文獻:
[1]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 de Silanes, Andrei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 Journal of Finance,1999,54:471-517.
[2]Bennedsen Morten and Wolfenzon Danniel.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close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1-2):113-139.
[3]黃渝祥,孫艷,邵穎紅,王樹娟.股權制衡與公司治理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2003,(9):1102-1105.
[4]劉星,劉偉.監督,抑或共謀?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的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 2007,(6):68-75.
[5]Shleifer A. and R. Vishny.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 461-488.
[6]趙景文,于增彪.股權制衡與公司經營業績[J].會計研究,2005,(12):59-64.
[7]Volpin and Paolo. Governance with poor investor protection: evidence form top executive turnover in ital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64:61-90.
[8]Gutierrez M. and Tribo J. A.. Private benefits extraction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 the case for 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s[R]. Working Paper, Europea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stitute,2004.
[9]徐莉萍,辛宇,陳工孟.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度及其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6,(1):90-99.
[10]呂懷立,李婉麗.股權制衡的公司治理績效模型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5):5-11.
[11]Demsetz, H.. 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26(2):375-390.
[12]白重恩,劉俏,陸洲,宋敏,張俊喜.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2):81-91.
[13]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2009: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