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健康風險評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風險評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健康風險評估

    第1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2011年和2012年夏季在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進行惡臭氣體監測,通過GCMS分析惡臭氣體的濃度及惡臭指數,同時選取24名(男11名,女13名)被試者佩戴HOLTER進行急性暴露實驗,評估其健康風險。實驗共檢測出67種惡臭物質,格柵處惡臭氣體濃度最高,以硫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為主;格柵處的急性暴露實驗結果顯示被試者血壓反應正常,最快心率明顯偏高,且多出現于現場測試時段,HRV參數值均偏離正常范圍,表明受惡臭氣體刺激被試者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對污泥脫水間惡臭氣體進行致癌和非致癌風險評估可知,二氯甲烷和苯存在潛在致癌風險,惡臭非致癌危害指數HI小于1,其非致癌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

    關鍵詞:

    污水處理廠;惡臭;心率變異性;健康風險

    污水處理廠作為環保工程,緩解了污水直接排放對地表水的污染,但污水處理廠的惡臭問題對周邊環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引發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惡臭氣體刺激對人體健康具有較大的潛在影響,比如危害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同時也影響人的精神狀態[1]。Aatamila等[2]通過對廢物處理中心附近區域的惡臭氣體評估發現惡臭氣體對居民的健康癥狀(如呼吸急促、眼睛不適、聲音嘶啞、發燒以及肌肉疼痛等)有較大影響,OR均在1.4~1.7之間;同時有研究表明工廠附近VOCs暴露量高,增加了人們患喘鳴和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3];衛生調查結果顯示職業人群暴露于苯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甚至神經功能障礙或死亡[4]。

    惡臭主要是由含硫化合物、醛、丁酸類物質引起的,唐小東等[58]研究了廣州一個典型城市污水處理廠揮發性惡臭有機物的組成和含量,苯系物、2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甲硫醚等是該污水處理廠重要的分子標志物,污水進水區、污泥處理區是污水處理廠惡臭氣體的主要污染源。Cheng等[9]對費城東北污水處理廠惡臭中有機硫化物進行檢測表明二甲基硫醚為主要物質,其平均濃度為419 μg/L;Lasaridi等[10]探討了希臘污水處理廠的惡臭問題,共監測了硫化氫、氨、苯、甲苯等10種物質,其中硫化氫為重要組成(0.01~200 mg/m3),與Cooper等[11]在佛羅里達州的研究結果相近;Lehtinen等[5]監測了污水處理廠非甲烷類VOCs和廠內工作人員個體暴露量,結果顯示TVOCs濃度為149.8~7 719.0 μg/L,工作人員的個體暴露量不會引起重要的健康問題,但會引發惡心、過敏等癥狀。筆者選取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進行研究,實地監測各構筑物及廠界處惡臭氣體的濃度,分析惡臭氣體排放特征,并通過急性暴露實驗探究惡臭氣體對人體心臟自主神經活動的影響,同時進行致癌與非致癌風險評估。

    王秀艷,等:污水處理廠惡臭氣體健康風險評估

    1實驗方法

    1.1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簡介

    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總規模為54萬m3/d,污水處理采用了脫氮AO工藝、脫氮除磷AAO工藝以及除磷AO工藝,污泥處理采用濃縮中溫厭氧消化機械脫水處理工藝[12]。

    1.2樣品采集與分析方法

    按照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依次在不同的處理單元設置采樣點,設置順序為:格柵、初沉池、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間及廠界,在采樣的同時監測風速、風向。使用8 L聚四氟乙烯采樣袋對源進行采樣,采樣袋在采樣前先用現場氣體清洗袋子2~3次,再采集樣氣,采樣時間約60 s,密封進氣口,帶回實驗室分析。采樣點選取在各處理單元下風向邊界線上,采樣頭高度為1.5 m,即人體呼吸帶高度。將采樣袋中的氣體注入GCMS自動進樣分析儀,分析樣品中氣體成分及濃度。

    研究中實驗人員還進行了惡臭強度調查,分別在每個構筑物下風向處進行臭味嗅辨,并將結果進行統計。同時選取24名測試人員(身體健康)佩戴HOLTER,進行急性暴露實驗,佩戴人員在休息室靜休15 min后,測量血壓,記錄其5 min心電信號后;在格柵前記錄4~5 min的心電信號;回休息室測量血壓,靜休0.5 h,觀察延遲反應。

    2結果與討論

    2.1組成特征分析

    對污水處理廠惡臭氣體進行分析,共檢測出67種惡臭氣體,其中烷烴21種、烯烴5種、芳香烴15種、鹵代烴14種、含氧化合物7種、含硫化合物5種,不同處理單元惡臭氣體中各物種的濃度(取自然對數值)如圖1所示。

    圖1各監測點不同惡臭物種的濃度自然對數值

    從圖1所示各監測點惡臭氣體濃度值可以判斷各處理單元惡臭氣體以硫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為主。各監測點惡臭氣體濃度大小為:格柵(2 775.43 μg/m3)>污泥濃縮(814.73 μg/m3)>污泥脫水間(574.04 μg/m3)>初沉池(565.30 μg/m3)>廠界處(521.97 μg/m3)>二沉池(513.07 μg/m3)>曝氣池(436.99 μg/m3),格柵處惡臭氣體總濃度最大,其中硫化氫的含量為2 286.74 μg/m3,占該處惡臭氣體總量的82%,是其嗅閾值的5.6倍。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13],廠界廢氣排放最高允許濃度二級標準硫化氫為0.06 mg/m3,實驗監測得廠界處硫化氫濃度為0.1 mg/m3,是標準值的近1.7倍。

    2.2污水處理廠惡臭指數評估

    惡臭混合氣體中,采用閾稀釋倍數作為衡量物種對臭氣強度貢獻指標,閾稀釋倍數計算公式為

    Mi=Ci/ui (1)

    式中:Mi為物種i的閾稀釋倍數;Ci為物種i的物質濃度,ui為物種i的嗅閾值。惡臭物質的閾稀釋倍數越高,該物質在臭氣中的貢獻值越大。按照總和模型法,混合物的臭氣濃度等于各成分閾稀釋倍數的總和[14]。

    根據式(1)計算可知格柵處的惡臭氣體濃度遠遠高出其它點位,惡臭氣體總體閾稀釋倍數為5 737 141,惡臭氣體整體嗅閾值為0.000 484,與硫化氫相近,硫化物對總惡臭強度的貢獻率為997%。廠界處的臭氣濃度為258 067.62,參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13],廠界廢氣排放最高允許濃度二級標準惡臭濃度為20,表明該廠廠界處遠遠超出標準值。格柵、廠界處各物種的閾稀釋倍數如表1所示。

    2.3健康風險評估

    2.3.1惡臭氣體對心臟自主神經活動的影響對于心臟自主神經活動狀態一般采用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表征。心率變異性HRV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心臟竇房結自律活動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斷受中樞神經及壓力、化學感受器傳入的心血管反射等因素調節[1517]。

    以HRV作為研究指標,選取24名18~30歲大學生(男11名,女13名),進行HOLTER急性暴露實驗,測定的參數包括血壓、心率、HRV時域指標(SDNN、rMSSD)、HRV頻域指標(LF、HF、LF/HF)。圖2是19名被試者現場測試前后的血壓值,其中SBP1、SBP2分別代表現場測試前、后被試者的收縮壓,DBP1、DBP2分別代表現場測試前、后被試者的舒張壓。

    圖2被試者的血壓值

    圖2顯示,被試者在現場測試前、后的血壓值(SBP/DBP)無顯著性差異,對比SBP、DBP,除了個別試驗者略超出正常范圍外,其他均在正常范圍內,由此可知污水處理廠格柵處的惡臭刺激對被試者的血壓值未產生明顯影響,即受惡臭刺激人體血壓指標反映正常。

    由十二導全息動態心電圖結果顯示了24名被試者在室內安靜時間段—現場測試—回到室內安靜時間段整個過程的心率變化情況,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值如圖3所示。

    圖3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值

    正常成人安靜時的心率在70 b/min左右,實驗中被試者心率平均值在正常范圍內,最慢心率均出現在室內安靜時段,最快心率多出現在現場測試時段,由圖3可知,最快心率明顯偏高,說明在現場測試階段被試者受惡臭氣體刺激心率變化較大。

    由HOLTER測試所得的心率變異性(HRV)各參數值與參數正常值[18]的對比,如圖4、5所示。

    圖4HRV時域指數

    圖5HRV頻域指數

    HRV時域指數是以RR間期的變異為基礎,SDNN、rMSSD參數反映了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總的調控情況,即竇性心律不齊的程度,男、女組SDNN平均值只為正常值的50%,受惡臭氣體影響,rMSSD明顯集中于正常范圍的平均值以下。HRV頻域指數中,高頻帶(HF,0.15~0.40 Hz)成分由迷走神經的張力所決定,主要代表呼吸變異,低頻帶(LF,0.04~0.15 Hz)成分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影響,其中交感神經占優勢,LF/HF比值代表交感迷走神經張力的平衡狀態[1920]。男生組LF值為正常值的7倍左右,而女生組LF值是正常值的近10倍;男、女生組HF平均值均低于正常范圍平均值,表明迷走神經活動減弱;男生組LF/HF平均比值高出正常值2.8倍,女生組LF/HF平均比值高出正常值7.3倍,說明被試者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可能降低心室活動閾值,嚴重者將誘發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此外,對比圖4、5中女性和男性的實驗結果可知,同時受到惡臭污染的刺激,女性比男性心臟自主神經活動所產生的反應更為顯著。

    2.3.2致癌與非致癌風險評估致癌風險評估,一般用終生致癌風險(Lifetime Cancer Risk, LCR)為衡量指標。用慢性攝入量(Chronic Daily Intake, CDI)作為潛在劑量評估職業慢性暴露,公式為:

    由表2可知,二氯甲烷和苯的終身致癌風險值(LCR)均介于10-6~10-4之間,表明其存在潛在致癌風險;污水處理廠污泥脫水間非致癌危害指數HI為0.11,其值小于1,表明非致癌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

    3結論

    1)各監測點惡臭氣體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為格柵、污泥濃縮、污泥脫水、初沉池、廠界處、二次沉淀池、曝氣池,惡臭氣體以硫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為主。影響污水處理廠惡臭指數的主要物種為硫化物、芳香烴類。

    2)急性暴露實驗結果表明:被試者血壓反應正常;最快心率多出現在現場測試時段,且受惡臭氣體刺激在現場測試階段心率明顯偏高。HRV時域指數中,男、女組SDNN平均值只為正常值的50%,rMSSD明顯低于正常值;HRV頻域指數中,HF值均低于正常值,LF、LF/HF值遠遠高出正常值,說明被試者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可能降低心室活動閾值,嚴重者將誘發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對比男、女生組的實驗結果可知,同時受惡臭污染的刺激,女生組比男生組心臟自主神經活動所產生的反應更為顯著。

    3)通過對污泥脫水間惡臭氣體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可知,二氯甲烷和苯存在潛在致癌風險。污水處理廠污泥脫水間非致癌危害指數HI小于1,其非致癌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楊晶. 惡臭污染及防治對策[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1995,7(1):1820.

    Yang J. Odor pollu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J].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995, 7(1):1820.

    [2]Aatamila M, Verkasalo P K, Korhonen M J, et al. Odour annoyance and physical symptoms among residents living near waste treatment centres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1, 111:164170.

    [3]Tanyanont W, VichitVadakan N. Exposure t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health risks among residents in an area affected by a petrochemical complex in Rayong, Thailand [J]. 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2012, 43(1):201211.

    [4]Greenberg M 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exposure to toluene: a risk characterization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997, 72:17.

    [5]Lehtinen J, Veijanen A. Determination of odorous VOCs and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rborne compounds at the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J]. Water Science &Technology, 2011, 63(10): 21832192.

    [6]唐小東, 王伯光, 趙德駿, 等.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揮發性惡臭有機物組成及來源[J]. 中國環境科學,2011,31(4):576583.

    Tang X D, Wang B G, Zhao D J, et al. Sources and components of MVOC from a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Guangzhou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31(4):576583.

    [7]Frechen F B. Odor emission inventory of German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odour flow rates and odour emission capacity [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50(4):139146.

    [8]郭靜,梁娟,匡穎,等.污水處理廠惡臭污染狀況分析與評價[J].中國給水排水,2002,18(2):4142.

    Guo J, Liang J, Kuang Y,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odour pollution from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02, 18(2):4142.

    [9]Cheng X, Earl P, Burlingame G A. A study on volatile organic sulfide causes of odors at Philadelphias Northeas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lant [J]. Water Research,2005,39:37813790.

    [10]Lasaridi K, Katsabanis G, Kyriacou A, et al. Assessing odour nuisance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composting facilities in Greece[J].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2010,28(11):977984.

    [11]Cooper C D, Godlewski V J, Hanson R, et al. Odo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at a WWTP in Orange County, Florida [J]. Environmental Progress, 2001, 20(3):133143.

    [12]楊國瑞. 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除臭工程結構方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13]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14]包景嶺,鄒克華,王連生.惡臭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15]Poyhonen M, Syvaoja S, Hartikainen J, et al. The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respiratory rate and tidal volume on huma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4, 48:93101.

    [16]Bickel A, Yahalom M, Roguin N, et al.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uring positive pressure pneumoperitoneum [J]. Surgical Endoscopy, 2002,16(9):13411344.

    [17]高知義. 大氣細顆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響及遺傳易感性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18]全國心率變異性分析多中心研究協作組. 心率變異性正常值及其重復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0,4(3):165170.

    HRV Cooperation Study Group. Multicenterstudy of HRVs normal field and its reproducibility [J].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2000, 4(3):165170.

    [19]Atsushi M, Kazukiyo K, Naomichi Y, et al. A novel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health impacts caused by VOC exposures using realtime VOC and Holter monito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0, 7:41274138.

    [20]Malliani A, Lombardi F, Pagani M.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 tool to explore neural regulatory mechanisms [J].British Heart Journal, 1994,71:12.

    [21]Kim S, Cheong H K, Choi K, et al. Development of Korean exposure factors handbook for exposure assessment [J].Epidemiology, 2006,17(6):460.

    [22]王宗爽,武婷,段小麗,等.環境健康風險評價中我國居民呼吸速率暴露參數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2009,22(10):11711175.

    第2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關鍵詞】防風固沙 生態 建設

    1 基本情況

    目前,康平縣有22個風沙口,風沙以每年3-7米速度向南推進,最近的風口距沈陽市區只有一百多公里,局部地區,沙地以每年150米以上的速度向南推移,形成了沙進人退之勢。干旱等自然災害一直困擾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制約了全縣經濟的振興。

    2 防風治沙現狀及評價

    由于康平縣脆弱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制約,康平森林草原地區的生態環境依然十分嚴峻,其主要表現在:一是草地植被稀疏,功能退化,已失去防風固沙能力。二是天然森林基本消失,人工林覆蓋率還不高,防風固沙功能薄弱。三是水生態失調,濕地逐漸縮小萎縮,旱災發生趨勢加重。四是土地沙漠化、鹽漬化、土壤板結、貧瘠化趨勢加重[1]。康平縣雖然經過長期的生態保護與建設,但防風固沙效果未得到有效體現,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加重,科爾沁沙地南侵速度加快,生態系統功能退化,森林草原生態特點基本消失,生物多樣性下降,大量珍稀物種滅絕,嚴重地威脅著沈陽及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存,也嚴重地制約了康平縣生態縣的成功創建。

    3 防風治沙區的劃分

    根據當前康平縣的沙漠化情況,可以將其分為:

    (1)防風固沙重點區,該區域面積470多平方公里,包括康平縣與內蒙古科爾沁沙地接壤的7個鄉鎮和林場。其中有17處沙丘在500畝以上,平均高度3~7m,植被覆蓋率95%,是治理難度最大的區域。因此,應結合三北防護林等工程,在該區域邊緣建立防風阻沙林帶,另外,在此基礎上,還要固定流動沙丘,以防止其就地起沙。(2)河岸沙地治理區,該區域面積800多平方公里,包括遼河沿岸的7個鄉鎮和牧場。地形多為沖擊沙地,并近年來呈現逐步蔓延的趨勢。因此,應結合遼河防護林等工程,對區域內的山水田路進行綜合治理。(3)潛在沙漠化防治區,該區域面積900多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上述兩區域的中間地帶,沙丘的平均高度15%,由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宜林地、鹽漬地等組成[2]。若不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可加重其沙漠化程度,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應采取生態經濟型的手段,采用宜草則草、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的發展原則,以緩解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

    4 防風治沙主要內容及辦法

    4.1 科爾沁沙地南緣防風阻沙林帶建設

    康平縣遼蒙、沈阜邊界線總長114.4公里,系科爾沁沙地南侵的前沿。在該沿線內,有林地段長約67公里,無林地段長約50公里。有林地段中,過熟林長35公里,面積0.8萬畝;幼林長32公里,面積0.7萬畝。按照相關規劃標準,在現有林基礎上,沿該沿線營造防風阻沙林帶,需造林8萬畝,樹種采用喬灌木相結合,行間混交為主,喬木樹種主要是柳樹、楊樹、樟子松,灌木樹種主要是紫穗槐、沙棘。

    4.2 流動和半固定沙丘圍封造林

    康平縣有1000畝以上的半固定和流動沙丘共14個,總面積約6000畝。圍欄采用生物圍欄與工程圍欄相結合的方式,即先在沙丘周圍用水泥刺線圍上,進行封沙育林育草,在封育區域內進行人工造林,在圍欄的四周栽植灌木樹種,等灌木成林后,將工程圍欄撤掉,開始使用生物圍欄;在人工造林的方面,沙丘的迎風面進行沙障的設置,在沙障內進行人工造林;可也在沙灣地進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也可以采取喬灌相結合的方式;在地下水位比較高的低緩沙丘在造林基礎上可采用條狀混交的手段,栽植防護林和速生林。

    4.3 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

    康平縣需建農田林網的面積為86. 8萬畝,營造農田防護林網6萬畝。采取通風結構和疏透結構林帶,建設窄帶小網格護田林網,主帶間距離250 m,副帶間距離500 m,每塊條田面積187畝,窄帶小網格僅有3~5行喬木組成,無灌木。農田林網的布局結合條田、方田建設實行全面規劃,水、土、林綜合治理,條田、渠系、道路、林帶四位一體。樹種以新疆楊、速生楊、鉆天楊、旱柳為主[3]。

    4.4 速生林建設

    重點在遼河、秀水河及境內中河流沿岸上的沖擊沙地和沙化耕地實施推耕還林的耕地中以及沙荒地和闖田中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塊進行速生林建設,發展10萬畝,樹種以楊樹為主。

    4.5 經濟林開發

    首先在康平縣的西南部小流域,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以仁用杏為主發展水保生態經濟林,以混農生態經濟式和四位一體組合式兩種方式進行建設。其次在康平縣的西北部重沙化土地分布區、要求光照充足、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地塊栽種蘋果梨,采取早期豐產栽培模式。經濟林開發共15萬畝,其中蘋果梨5萬畝,仁用杏10萬畝。

    4.6 水保林建設

    水保林建設共1.5萬畝,重點進行溝道防護工程,以流域內溝谷生物防護為目標,建設溝谷林、護岸林、護灘林、護堤林等。

    4.7 綠色通道建設

    在鄉級以上公路進行綠色通道建設,縣級以上公路兩翼綠化寬度為10m,鄉級公路兩翼綠化寬度為20m。縣級以上公路以香化、美化為目的,樹種以倒垂類、常綠類、花果類為主,實行喬灌草相結合;鄉級公路以綠化為主,樹種以常規樹種為主,其中立地條件好的地段要栽植楊樹速生品種。綠色通道建設造林總面積3.5萬畝。

    4.8 環鎮、環村林建設

    到2010年全縣重點完成15個農村鄉鎮所在地和180個村委會所在地的小城鎮和村屯綠化任務。環村林的寬度為20m,株距2m、行距4m。樹種以新疆楊、速生楊為主。

    參考文獻:

    [1] 趙洪利,楊云飛,董立國.沈陽臥龍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現狀與生態功能利用探討[J].環境保護科學,2008(04):40-43.

    [2] 鞏國麗,劉紀遠,邵全琴.草地覆蓋度變化對生態系統防風固沙服務的影響分析――以內蒙古典型草原區為例[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4(03):426-434.

    第3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殺蟲劑氯氰菊酯的評審包括外消旋氯氰菊酯(racemic cypermethrin)及單一異構體Z-氯氰菊酯(zeta-cypermethrin)。這種原藥產品登記用于一系列作物,棉花,花生,油菜,并且還可以用于住宅區和工業區。登記者有馬克西姆阿甘,FMC(zeta-cypermethrin),先正達,聯合磷化和Valent Biosciences。

    一共有103種傳統農藥和31種抗菌劑包含百菌清。其登記者包括愛麗絲達,GB,Sipcam Agro(美國),Orion ATO, Vischim 和Celsius Property。登記用于食用作物,水果,蔬菜,禾谷類以及草坪及其他非農業用途。環保署要求對其所有應用提交數據以進行生態和人類健康風險測試評估。

    霜脲氰(cymoxanil)登記者是杜邦公司,它是一種葉面殺菌劑和種子處理劑,主要在馬鈴薯,黃瓜,西紅柿,南瓜和辣椒上使用。環保署要求對其所有應用提交數據以進行綜合生態風險評估,對其降解將進行特別關注。

    先正達登記的嘧菌環胺(cyprodinil),用于水果和蔬菜,還有一種產品可以用于觀賞作物,但是不能用于住宅附近。環保署希望對其所有應用進行綜合風險評估,還希望能重新對其進行人類健康風險評估。

    磺酰脲類除草劑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登記用于一系列作物,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甘蔗,還批準用于草坪和觀賞作物,可用于住宅附近。原藥登記者為Aceto 和Nissan 與Gowan的合資企業Canyon 集團。環保署要求進行綜合風險評估及人類健康風險評估。

    先正達的primisulfuron-methyl是一種芽后除草劑,針對玉米中禾本科和闊葉類草,有幾個地方州對其有特別登記。環保署要求進行綜合風險評估及初步的人類健康風險評估。

    第4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在中國,目前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戰略議題,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食品安全是全過程的安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涉及到食物鏈的各個環節中的各種危害因素,因此風險評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復雜的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來支持。

    一、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現狀

    盡管不少發達國家不斷的修改并提高本國的食品安全標準,但嚴格來說,因開展風險評估存在很多困難,一些看似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常常缺少嚴密的風險性考量。目前,不少國家對此已有所認識。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剛剛起步,在中國雖然已經開始受到重視,但是由于我國在風險評估方面的起步比國外晚了20多年,因而我們更要有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緊迫感,相信無論是政府還是業內的專業人士已經感覺到了這種緊迫感,《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及第一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成立都是對此的很好解釋。但就目前而言,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對象僅限于已確知有毒有害的食品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召回也針對已經或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以及對人體健康造成危險的食品。而對不斷涌現的新食品、食品原料的安全性,以及新涌現的生物、物理、化學因素、食品加工技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和危害,沒有開展科學風險評估,因此應大力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研究和應用工作,迎來我國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新時期,真實、客觀科學的引導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

    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幾點建議

    1、成立專門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

    我國應成立專門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這是保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以此為基礎,應增強食品風險評估工作的透明度,一是公開評估機構內部管理及運行程序,確保程序的透明性。公布出版各類風險評估結果以及其他的一些科學建議等,公開各類會議的日程和記錄以及科學專家的利益聲明等等。二是舉行各類活動邀請消費者代表或其他感興趣的組織來參與,或者利用網絡和咨詢論壇等最大限度的與社會大眾進行交流,使工作深入大眾生活,實施以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為目標的措施,切實關注百姓的健康。第三,應加大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人員、經費及技術、設備的投入,加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力度,嚴格執行食品檢測標準,增加食品安全保障硬件投入和軟件培訓,推進監管新技術裝備如快速檢測、溯源系統、實時監控系統,電子化監管系統、溫度監控系統等的全面應用,提高食品安全危害的識別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2、評估指標的設定與結果的應用

    一方面,風險評估是風險分析原則的科學核心,可以為食品安全監管措施的制定和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也是風險交流信息的來源和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應將貫穿食物鏈各個環節的食源性危害均列入風險評估的范圍,定性或定量描述風險特征,同時考慮評估過程的不確定性,應根據風險評估的基本要求,應用頭腦風暴法、經驗分析列出指標,再進行指標分類,反復經過討論和篩選,收集專家意見,修改后最終制定評估指標體系和指標評判內容。另一方面,應加強風險評估結果的應用。對于風險評估的結果,主要用于風險應對。就是在確定了食品流通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并分析出風險概率及其風險影響程度的基礎上,根據風險性質和決策主體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擔風險等相應防范計劃。

    3、開展風險評估需要引入公眾參與

    現實中,由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見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專家與民意之間的價值共識也就成了風險溝通中的重要內容。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動員、引導、支持公眾參與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活動、參與食品風險的監督管理,并保證公眾對影響自己健康利益的食品風險事項,應當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另一方面,立法機構也應當保證公眾參與。比如,政府制定食品法規的相關信息、文件和發表的評論,需以各種方式公布,并考慮公眾的評議;再如,食品安全委員會召開正式或非正式的專家咨詢、論證會議時,公民可以通過宣傳單、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免費獲得其內容。而且一旦發生緊急食品風險事件時,應及時進行風險溝通,使所有公民都意識到風險,以最終消除公眾對食品風險事件的恐懼和不安,建立起專家與民眾之間的信任機制。

    4、開展風險評估需要司法機關的支持

    公眾參與是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環節,但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因此,引入司法審查機制,由法院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是否遵循法定的程序,以及是否盡到說理的責任進行審查,能夠降低風險評估的依附性,同時,也會促使行政機關更加尊重專家的意見。可以說,作為一種有效的機制擔保,司法審查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領域有其獨特的作用。不過,在這樣一個高科技和不確定性共存的領域中,無論從法官的能力還是法律的規定看,司法審查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法官能力方面,由于法官既不具備專業技術知識,也不掌握充分的數據信息,讓法官對科學上的爭議作決斷,這將授予法官過度的權力,最終會削弱公眾對法院的尊重。因此,法院絕不能用自己的判斷代替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的決定,只能對該機構的決定是否有不合理之處進行審查。

    5、開展風險評估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強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獲取了流通環節存在的各種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應及時對收集、匯總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信息處置不當或處置不及時,極有可能引發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研究制定統一的食品安全電子預警數據庫,將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開展的流通環節食品監測數據和分析評估數據(包括結論)按統一的格式進行整理、匯總并上報,經專業人員審核后,導入這個數據庫系統。通過對數據庫的科學設計,實現數據的各種分析功能,并根據分析結果發出風險和預警信息。這些檢驗數據經過各種統計分析,可以為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從而確定監管重點領域和食品,據此提出風險評估建議或檢驗結論。還可實現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享,避免重復監測,利于有限資源的合理分配。對于一些難以判斷風險高低的有害因素,應交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進行風險評估,以便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建立對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具有重大意義,不僅使食品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同時也帶動了其他食品安全關鍵技術和相關領域的共同發展,必將為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的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全面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寧,嚴衛星.國內外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概況[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1(1)

    第5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關鍵詞: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2-0324-01

    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為防止骨科老年患者發生跌倒,我們制定了針對骨科老年患者的跌倒風險評估表,對跌倒風險進行分級,讓護士能早期判斷,針對風險級別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保證了患者安全,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1-12月118例年齡≥65歲的新收老年骨科患者設為觀察組,回顧性調查2008年1-12月110例老年骨科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

    1.2.1跌倒預防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預防跌倒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床頭鈴、物品放置于易拿到的位置;床位設置于靠近洗手間位置;床頭設置醒目“慎防跌倒”警示牌;加強巡視,及時協助;反復向患者與家屬進行跌倒預防健康教育;發放自行制定的圖文并茂的預防跌倒健康教育小冊子,內容包括:跌倒發生的原因、危害,老年人活動時應注意的問題,家居物品的擺放要點,平衡能力的訓練等。觀察組使用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進行跌倒風險評估,依據風險級別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1.2.1.1制定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評估內容包括: ①年齡≥65歲;②平衡能力受損(頭暈/低血壓/患者主訴有眩暈或步伐不穩);③不穩定的步態(用“起身-行走測驗”測定,即觀察老年患者在不用手幫助的情況下直接從標準的靠奇上站起,在室內步行10步的距離然后返回的過程中,是否存在不穩定的表現,整個過程完成時間應少于16S,觀察患者在測試的每個步驟中是否有不穩定狀況或存在困難);④6個月內跌倒史;⑤神志異常(思維混亂/ 癡呆/癲癇病史);⑥經常去廁所(<次/2h);⑦ 下肢截肢;⑧長期使用降壓、得尿、降糖、擴張血管等藥物。存在1項風險因素計1分,總分2分為有跌倒風險,總分≥3分者為跌倒高危風險。

    1.2.1.2建立預防跌倒護理干預流程:對骨科護士進行相關培訓,使每位護士都能根據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準確評估患者。對新入院年齡≥65歲患者由日班責任護士進行評估,有跌倒風險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同對照組措施),跌倒高風險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增加特殊護理干預;如陪同患者去廁所,使用便盆、尿片;上床欄保護、加高床欄;給予適宜的助行工具;行走或轉運時陪伴及提高警惕;服用特殊藥物時給予指導;給予身體約束。責任護士每天對患者評估1次,根據評分調整護理干預方法。

    1.2.2評價方法:①比較兩組住院期間跌倒發生率。②患者或家屬對護士預防跌倒滿意度調查。出院時對觀察組患者或家屬進行調查,發放問卷118份,收回116份,有效回收率98.3%。

    1.2.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跌倒發生率比較:對照組發生跌倒6例,觀察組0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653,P<0.05)

    2.2觀察組患者或家屬對護士預防跌倒滿意度情況見表1。

    03討論

    3.1預防跌倒的干預滲透于護士的常規工作:以專科護理表格――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為指導,建立骨科老年患者預防跌倒護理干預流程,在工作流程指引下,護士主動采取跌倒風險評估――得分判斷――護理干預――評估反饋的工作方式,通過評分進行判斷,對跌倒危險性進行分類,根據評分予具體的指引,對跌倒風險評分高的患者進行重點關注,重點交接班,預見性防范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并得到患者家屬的關注與支持,從而減少了跌倒發生。

    3.2連續性的跌倒風險評估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跌倒風險的認識:對跌倒風險的連續性評估(每日1次),已經成為日常護理工作中的一項內容。這種連續性的關注,使每個當班的責任護士都對轄區內患者的跌倒風險心中有數,并采取具體的、針對性強的護理干預措施,讓患者及家屬也知曉跌倒風險因素,對跌倒有更具體的認識,更好配合護理人員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發生。

    3.3護理干預降低跌倒風險因素:加強護理健康教育,讓患者熟悉病房環境;對其安全下床動作要領,穿鞋、如廁、低頭、轉頭等動作的指導仔細到位;增加老年患者本人對自身跌倒因素的認識與配合,需要離床時呼叫護士協助;告知患者使用某些特殊藥物可能造成頭暈、平衡失調等,在活動時要加倍注意;注意鞋的防滑、保持地面干潔、病區環境的規范整理;設置醒目的高危跌倒標志;對特殊的患者予以適當的身體約束,使用床欄、助聽器。通過這些舉措,降低了可能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患者或家屬對護士預防跌倒滿意率達93.1%-100%。

    參考文獻

    第6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基本理論;

    近年來,國內對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研究與討論與日俱增。根據《食品安全法》,我國目前正在通過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制度來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作為核心議題,受到國內外眾多學術界、企業界和政府的高度關注。本文就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及如何該理論進行了闡述和探討。

    一.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

    1. 食品安全風險的定義

    食品安全風險是指發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嚴重性[1]。

    2. 風險管理的定義

    風險管理是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選擇和實施適當的管理措施,盡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風險,保證公眾健康[2]。

    3.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結構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可分為4個部分:風險評價、選擇評估、執行評估、監控和回顧。

    4.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原則

    4.1 遵循結構性方法

    風險管理結構性方法的要素包括風險評價、風險管理選擇評估、風險管理決策執行以及監控和回顧。

    4.2 決策的主要目標是保護人類健康

    可接受風險水平的判定應該首先考慮人類健康,而且風險水平的差異應避免隨意性或不公正性。

    4.3 決策和活動應當透明

    風險管理應當識別所有風險管理過程要素的系統程序和文件,包括決策的制定。對于所有利益相關方面而言都應當遵循透明性原則。

    4.4 風險評估政策的制定應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風險評估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對于有價值的指南或政策性意見的選擇,特別是有可能被應用到專門的風險評估過程決策中的意見,應當與風險評估人員事先溝通,在風險評估之前做出決策。

    4.5 應當確保風險評估過程的科學獨立性

    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職能應當相互分離,這是確保風險評估過程科學完整所必須的,并且這也有利于減少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之間的利益沖突。雖然在職能上應相互分離,但風險管理者和風險評估者應當相互合作。風險分析是一個循環反復的過程,風險管理者和風險評估者之間的相互合作在風險分析的實際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3]。

    4.6 應考慮風險評估結果的不確定性

    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風險評估都應包含關于風險不確定性的定量分析,而且定量分析必須采用風險管理者容易理解的形式。這樣,風險決策制定才能將所有不確定性范圍的信息考慮在內。

    4.7 應當保持與所有利益相關者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

    保持與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相互交流是風險管理整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風險信息交流不僅僅是一個信息交換的過程,其更為主要的功能是通過風險交流,使那些對于風險管理來說切實有效的信息和意見能夠真正應用到管理決策中。

    4.8 應當是一個持續循環的過程

    風險管理應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應定期對風險管理決策進行評估和審查。

    二.如何運用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理論

    1.加強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運用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理論的前提。風險評估的結果是制定或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重點應該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來提高風險評估的水平:(1)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實體機構,培養從事風險評估專業人員隊伍;(2)加強風險評估技術研究:加強危害識別技術、危害特征描述技術、暴露評估技術研究,加強評估所用模型和軟件的開發,加強食品和食品中新的危害物質的系統毒理安全性評價,將風險評估建立在自主性的危害識別科學研究基礎上;(3)加強風險評估基礎數據的采集和信息平臺的建設:加大用于人群暴露評估的膳食消費數據庫建立,加強不同地區不同類別食品中各類污染物水平檢測,從而獲得食品污染物數據;(4)有序開展食品中化學物和微生物的危險性評估:根據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和國際關注熱點,制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規劃,提出有限風險評估計劃,并對食品中化學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開展有序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依據;(5)積極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使得消費者正確認識食品安全問題,防止食品安全問題放大。

    2.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建設

    高素質的監管隊伍、完善的檢測體系、有力的資金保障、科學的管理制度是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要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建設,必須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綜合監管隊伍:增加行政監管人員、執法人員、專職食品巡查隊伍、基層協管員、信息員隊伍和食品安全專家組;(2)完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增加各類國家級質檢中心、省級食品檢驗機構、縣級食品理化實驗室等;(3)保障食品抽檢經費:要將食品檢驗和購樣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4)加強制度建設:形成以普查建檔、監督抽查、市場準入、巡查企業、回訪政府、查處違法行為六項制度為核心的制度體系。

    3.開展危害調查分析,查清食品安全風險源

    全面查清食品安全風險源,是確保食品質量安全隱患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理的重要手段。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推進:(1)開展食品安全危害因素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編制食品生產技術和監管工作規范,開展以大型企業為重點的飛行檢查,排除食品安全隱患;(2)大膽應用國外成熟經驗和信息:廣泛收集國外食品安全標準等風險評估數據,為制定科學監督措施提供了依據;(3)推動技術機構加強風險評估能力建設:省級、市級的質檢院應當努力推進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建設工作;(4)落實食品抽檢制度,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風險:應當針對危害風險源監測抽查食品,發現有風險隱患的企業,根據情況嚴重性給予勒令整改、停產或查處,還要及時開展行業整頓,消除潛在的行業性食品風險隱患。

    4.暢通信息交流渠道,廣泛收集食品安全風險信息

    發揮企業、群眾的主動性和專家的專業性,拓寬信息交流渠道,是掌握食品安全風險的重要途徑。應當積極做好以下四項工作:(1)每月定期開展食品安全接待日活動:積極接待來訪群眾,認真受理群眾的舉報投訴和意見建議;(2)加強熱點信息收集:通過專業的信息平臺,建立起質監部門與消費者、企業及社會的快速信息通道,并安排專人負責食品安全輿情檢測;(3)暢通專家信息交流渠道:建立由省內重點院校食品專業教授、食品行業和食品檢驗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專家組,定期開展信息交流咨詢,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4)積極應用食品電子監管系統:通過對各類監管信息數據的統計分析,及時采取風險管理措施。

    5.實施動態重點整治,遏制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

    應當動態調整工作重點,實施食品專項整治,努力防范系統性風險:應當明確重點監管的食品、重點監管的區域、重點監管的對象,通過實施重點整治,消除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

    參考文獻

    [1]蘇志,等.認真貫徹《食品安全法》切實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1,23:1-3

    第7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關鍵詞:房地產;財務風險;目標;構建;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快,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狀況較好,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行業主要以土地和建筑物為其日常經營對象,是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多種經濟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具有先導性和基礎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一定的帶動性作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水平走勢穩步提高,同時人口流動增加和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增加了居民對住宅的需求,因此人們對房屋的需求較為強烈,房地產行業處于買方市場。

    但是,2011年國家針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出臺了限購、限貸、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息率等政策,強化了對房地產企業的宏觀調控,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其行業競爭性逐漸增大。由于政府的宏觀調控,房地產行業的高收入和高利潤等特點被打破,出現了部分撤資現象,日常的資金營運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房地產企業的發展狀況,企業在進行市場運作過程中需要面臨的市場風險系數增大。在這樣的經濟發展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對內需要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轉變房地產企業在財務危機前的被動局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目標

    筆者認為,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目標是動態的,是在風險管理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的,因此風險管理目標可以將風險作為管理目標區分的重要劃分線。

    在風險對房地產企業產生影響之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目標主要是為了實現成本支出合理并保證工程項目的安全開展。房地產企業作為一種經濟組織,其經營管理的目標就是實現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因此其會選擇預期收益或者是預期收益現值最高的投資方案,而且會盡可能的控制成本,以期通過合理的成本支出獲得合理的經濟收入。同時,房地產企業十分重視工程項目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直接影響到企業對工程的投入成本,同時還影響企業的形象和工程項目的進度。

    在風險對房產企業產生影響之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目標主要是為了保證企業正常運營和實現企業的項目預期目標。財務風險的產生會直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對房地產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風險產生之后,房地產企業需要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造成的損害,保證資金營運健康,以便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同時,房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需要控制風險對項目開展的影響,縮小并調整企業在實際運行和計劃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使得工程項目的收益達到預期目標。

    三、房地產企業構建財務管理體系應該財務的措施

    無論是房地產企業還是其他類型的企業,其構建財務管理體系都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即財務風險識別、財務風險評估和財務風險防控。

    (一)財務風險識別方面應該采取的措施

    房地產企業要做好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工作,首先就要根據企業的性質選擇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識別辦法,保證財務風險識別工作的嗜沸裕以便為風險防控和評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為風險管理部門提出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據。其次,房地產企業在風險識別方面要重視財務風險調查表的使用,可以使用風險調查表對企業的財務風險識別工作進行輔助,以便對風險定性因素進行識別,幫助房地產企業迅速判定自身是否正面臨著財務風險。財務風險識別表簡單可靠,對企業的初步自查風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財務風險評估方面應該采取的措施

    財務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需要有風險評估指標,可以將風險評估指標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定量指標可以分為財務效益指標、資產運營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標等等,不同的指標下又可以分為不同的評估內容和指標。風險評估的定性指標可以主要分為產品市場占有率、領導綜合素質、員工綜合素質、組織運行效率、經營發展戰略、技術裝備等。房地產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性質和特點選擇科學的風險評估指標,根據典型性原則選擇并構建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評估指標系統,為風險評估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礎。

    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評估管理工作可以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入手進行選擇,并將財務性風險評估指標和非財務性評估指標結合起來。房地產企業可以對財務性指標進行分層次管理,可以設定一級的財務性評估指標,在一級財務性評估指標下設置二級財務評估指標。比如,房地產企業可以將短期償債能力設為一級財務性評估指標,在短期償債能力下設置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二級評估財務性評估指標。非財務性指標可以分為組織運行效率、銷售渠道、人才管理、崗位設置、制度管理、戰略制定的科學性等方面。

    (三)在財務風險防控方面應該采取的措施

    房地產企業要做好財務風險防控工作,就要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房地產企業項目的開發周期較長,資金需求量大,因此房地產企業要重視資金運營工作的重要性,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可持續性的資金流,為項目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其次,房地產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預算管理機制,根據項目和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對資金的籌措、使用和分配進行科學的規劃。在資金的使用上,財務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預算計劃撥付資金,杜絕預算資金挪用和盲目借貸行為的出現。再者,要加強流動資金管理,重視大宗大額資金的財務稽核,定期進行對賬工作,隨時檢查項目后期的資金保障情況。同時要完善風險防控監督管理機制,保證風險管理制度的執行效力。

    參考文獻:

    第8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關鍵詞:入院;風險評估;精神科;護理管理

    0引言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癥狀的影響存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方面的障礙,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往往難以預料。因此對精神科入院患者進行護理評估,掌握其精神狀態、性格特征,社會支持等實施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對本院精神科新入院110例病人進行調查,分析影響病人發病的相關因素,從而提出改善對策。觀察應用入院風險評估在精神科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精神科住院患者不分性別、年齡、病種,隨機抽取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實驗組55人,對照組55人。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48~7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1.3±4.2)歲,疾病類型包括:2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10例躁狂癥患者,12例抑郁癥患者,6例神經癥患者,其他2例;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在(50~76)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2.4±1.7)歲,疾病類型包括:2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11例躁狂癥患者,10例抑郁癥患者,8例神經癥患者,其他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遵醫囑,予以生活、飲食、用藥以及心理等常規護理評估。即安排專人負責患者的生活和飲食,叮囑患者要定時、定量的用藥,通過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和語言予以患者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接受治療;實驗組利用自行設計的精神科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首先對新入院病人進行壓瘡、跌倒/墜床,日常生活功能進行首次評估,通過這三類比較常見的評估表,評出低中高分值,分類進行干預。低度風險:存在或潛在風險應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加強看護,做好心理護理,開展健康教育。中度風險:加強安全護理管理,給于保護性隔離,專人看護。高度風險:每天進行風險評估,給予24h看護,制定詳細周密計劃,安排重癥觀察室。再結合患者當前狀況,家屬的代訴以及醫生提供的病史分別給予暴力。出走、藏藥、自殺、自傷、噎食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建立評分等級。低度危險性患者要對其精神狀態和行為實施全面觀察,如發現新風險應提高危險等級,做好風險防范及應對措施。中度危險性患者應加強心理疏導,嚴格交接班制度,加強防范。高度危險性患者應該作為重點管理的對象,可以將其安置在觀察室,實施全面監控并給于患者相應的心理輔導,制定針對性心里輔導方案,在監視過程中如發現有異常行為,及時予以制止。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暴力、自殺自傷、外走、藏藥、噎食等不良事件進行記錄,分析應用入院風險評估在精神科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10.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檢驗,組間比較,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結果

    實驗組在住院期間風險發生率為7.3%,對照組在住院期間風險發生率為21.8%,實驗組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安全管理是醫院的重要組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醫院的整體管理效果。良好的醫院管理是促進醫院穩定發展的前提,是保證醫院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尤其是精神科的護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其護理對象多為行為異常、精神混亂的患者,可能隨時存在自殺、他殺等意外,因此,有效的安全風險管理是至關重要的。精神障礙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精神病患者大腦活動異常,思維行為異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別是在受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往往出現危害自身和傷及他人的行為,護理風險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突然性,護理安全存在極大挑戰。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對于精神科患者予以入院風險評估,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與該報道結果一致。在此次調查中,在精神科實施入院風險評估,對患者實施風險評估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55例患者中,有4例出現風險事故,其風險發生率為7.3%,顯著低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的21.8%。因此可以得出,利用精神科護理評估表、評估風險程度,在危險未發生前采用積極措施有效防范,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士風險意識和護理風險識別能力,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陸沈艷.護理安全管理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咨詢訊,2010,02(30):49-50

    [2]李靜,樊海雷,等,精神科風險評估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18):236-237

    [3]徐志欣.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與安全管理對策[J].精神醫學教育,2013,(11):102-103

    [4]張瑞.加強精神病患者入院風險評估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2):296-297.

    第9篇:健康風險評估范文

    論文關鍵詞 基本原則 全程監管 信息公開

    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則是食品安全法基礎理論中的核心,它是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和靈魂,它體現著食品安全法的根本價值,反映著食品安全法的本質,并對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和貫徹執行起著普遍的指導作用。客觀、準確、科學地概括、分析、提煉我國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則對于我國食品安全法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則,使我們能夠正確認識《食品安全法》的本質,有利于建立科學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有利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制內容,更好的指導食品安全活動,滿足國家在調節社會食品安全活動中所產生的對食品安全關系調整的需要。由于食品安全法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范疇、任務和目標與其他法律不同,所以食品安全法具有獨特的基本原則。

    一、分段監管原則

    分段監管原則是指在堅持按照食品生產、加工、流動每一個環節由一個行政部門負責下,采取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各盡其責為主導方針的多機構分段監管原則i。

    分段監管原則首先形成與美國,1906年6月30日,美國通過了第一部《食品和藥品法》,之后的32年為了適應食品安全發展的需要,美國先后頒布了五部法案,進行了兩次大的修改,確立了詳細的檢驗標準和檢驗程序,使涉及食品和藥品安全的法律不斷得到完善,這些法律涵蓋了美國所有的食品領域,使各個食品環節在監管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至此分段監管原則在美國的食品安全法律中被充分體現出來。為了更好地完善這種分段監管原則,美國在1998年成立了“總統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來協調全國的食品安全工作。這樣就形成了由一個委員會總協調,六個部門來進行分管,對各自領域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分段監管從分落實了分段監管的特。

    2004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心》將《食品衛生法》的監管體制變為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充分體現了分段監管原則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到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頒布進一步明確規定了我國食品安全遵循分段監管原則,對應的實行分段監管體制。在這種分段監管的原則下我國形成了與之適應和配套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這種監管體制是國家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采取的組織形式和基本制度。2010年2月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的分段監管體制,國務院設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國務院食品安全工作的最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共有15個部門參加。至此我國正式形成了在中央層面由一個總體機構協調,具體監管由五個部門在各自領域分別管理的分管監管體制。因此,我國現行的監管體制就是在分段監管原則的指導下構建的,他直接體現了食品安全法分段監管原則的核心精神。

    二、信息公開原則

    信息公開原則,是指為了實現公眾的知情權、食品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除依法不得公開的信息外,與食品安全有關的任何信息應向公眾公布的準則。iv《食品安全法》始終堅持信息公開原則,食品安全信息如果不公布或公布不規范、不統一,會造成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開制度,堅持信息公開原則。食品安全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受到廣泛關注。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標準、監測、監督檢查(含抽檢)、風險評估、風險警示、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和其他食品安全相關信息。

    首先,明確了信息公開的責任主體。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公布信息,應當做到準確、及時、客觀。根據食品安全信息的內容,及其重要程度、影響范圍的不同,公布信息的部門主要有:(1)衛生部負責公布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即現行體制下的省衛生廳、直轄市衛生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統一公布其影響限于特定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這些信息的特點是影響力限于特定區域。(3)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縣級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各自職責,按照規定的程序和形式公布本部門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

    其次,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報告、通報制度。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獲知《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應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由上級主管部門立即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相互通報獲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預防性原則

    預防性原則,它是一項行動原則,是指將來很有可能發生損害健康、或者以現有的科學證據尚不足以充分證明可能發生的損害或者以現有科學證據尚不足以充分證明因果關系的成立,為了預防損害的發生而在當前時段采取暫時性的措施。v食品安全預防原則意在將食品安全事后規制變為重點預防事故的發生,這是對食品安全監管理念的重要轉變。預防原則和風險分析原則是相對應的,它針對的是風險,而不是損害。風險是將來發生損害的可能性,一旦這種可能性成為現實,那就是實際損害。預防的目的并不是將風險降為零,因為從實際情況來講,即便根據預防原則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將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的根源在當前消除為零。

    預防原則的概念最早始于20世紀80年代德國的Vorsorge法則。2002年《歐盟食品基本法》該法第7條第2款對預防原則的具體措施提出如下要求:“根據第1款所采取的措施應恰如其分,對貿易的限制作用不超出實現共同體所選擇的高水平健康保護所必須的、技術經濟上可行的,以及考慮事情的其他合法因素。應在適當時期根據鑒定作出的風險對生命及健康危害的性質及所需科技信息種類,澄清科技不確定性并開展更全面的風險分析。”vi美國采取的開放政策和歐盟的限制管理截然相反,其認為對風險預防原則的過度適用將阻礙技術的進步、妨礙貿易自由,因此必須給予一定的限制。

    我國規定的預防性原則的內涵和外延要比歐美更加寬泛,預防性原則在我國《食品安全法》中體現在下具體內容:第一,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規定執行,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第二,食品安全標準制度。制定并且實施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是真正實現食品安全源頭治理、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條件。食品安全標準為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成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依據。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第三,食品安全強制檢驗制度。未經檢驗或經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準出廠銷售。對于不具備自檢條件的生產企業強令實行委托檢驗。第四,食品安全標簽制度。食品標簽是粘貼在產品外包裝上的標識。食品標簽提供了食品的內在質量信息、營養信息、時效信息及食用指導信息等,是消費者選擇食品的重要依據。食品標簽應當清楚、明顯,容易辨識,食品與標簽應當一致。

    四、風險分析原則

    風險分析(riskanalysis)原則是指的是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進而根據風險程度來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以控制或者降低風險并且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全過程中保證風險相關各方保持良好的風險交流狀態。viii這一原則是對食品安全進行科學管理的體現也是制定食品安全管措施和食品安全標準的重要依據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風險分析是對人體接觸食源性危害而產生的已知或潛在的對健康不良影響的科學評估是一種系統地組織科學技術信息及其不確定性信息來回答關于健康風險的具體問題的評估方法。

    1997年4月30日歐盟委員會鐵于歐盟食品法的一般原則委員會綠皮書肋歐盟食品法確定了6個基本目標“確保法規主要以科學證據和風險評估為基礎”是其中之一。2000年2月12日《歐盟關于食品安全自皮書》,該自皮書在第二章食品安全原則中認為風險分析必須成為食品安全政策的基礎歐盟必須把它的食品政策建立在三項風險分析的運用之上:風險評估(科學建議和信息分析)、風險管理(管理與控制)和風險交流同時認為如果合適的話預防原則將應用于風險管理的決議中。

    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都明確地規定了風險預防原則。探索該原則實現的法律機制,其實質在于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貫徹執行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措施。《食品安全法》首次提出的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從經驗監管向科學監管、從傳統監管向現代監管逐步邁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全部免费观看1314色|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a级成人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成人性a激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成人久久久久久|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成人性视频在线| 成人性开放大片|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