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五年級下冊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五年級下冊教案

    第1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一)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自覺進行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難點:使學生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答:

    (1)商店運來蘋果20箱,每箱15千克,共運來蘋果多少千克?

    (2)糧店運來大米1000千克,賣出350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3)修路隊修路,每天修250米,修1000米需要幾天?

    2.根據問題寫出相應的關系式。

    (1)還剩多少米沒修?(全長的米數-已修的米數=還剩的米數。)

    (2)平均每天生產多少個零件?(要生產的零件總數÷做的天數=平均每天做的數量。)

    (3)剩下的零件要幾天做完?(剩下的零件數量÷平均每天生產的數量=生產的天數。)

    (二)學習新課

    1.引入談話。

    我們解答過很多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并歸納出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及檢驗的方法。

    2.學習例1: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審清題意。

    ①默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②摘錄條件和問題。

    ③用線段圖如何表示題意?

    學生試畫線段圖:

    (2)分數數量關系。

    ①題目中哪兩個條件有密切關系?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數量?(根據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可以得到已經做了多少套。列式:75×5=375(套)。)

    ②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需要什么條件?(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需要求出后3天做了多少套。)

    ③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樣求呢?(計劃做的套數-已經做的套數=剩下要做的套數。)

    (3)學生列式計算。

    學生講解每步求出的表示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講解,寫出數量關系分析圖:

    綜合法:

    分析法:

    比較綜合法與分析法的區別:綜合法的分析思路是從已知條件推出所求問題;分析法的分析思路是從問題入手,找到所需要的條件。

    根據數量關系分析圖列出綜合算式。

    (4)檢驗并寫出答題。

    檢驗方法:

    ①按照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依次重新檢查列式和計算對不對;

    ②把得數當作已知數,根據題里的數量關系,一步步地計算,看得到的數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

    如:看平均每天是不是做75套。

    試一試:還可以怎樣進行檢驗。

    看原計劃是不是做660套?(75×5+95×3)

    看已經做的是不是5天?((660-95×3)÷75)

    看剩下的是不是要做3天?((660-75×5)÷95)

    思考:這道題有幾種檢驗方法?為什么?

    小結:檢驗時可把任意一個已知數作為檢驗的標準,所以題目中有幾個已知數,就至少有幾種檢驗方法。

    3.小結解題步驟。

    根據例1的解題過程,說說解答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歸納總結如下:

    (1)弄清題意,并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確定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確定每一步該怎樣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數;

    (4)進行檢驗,寫出答題。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解答:P48“做一做”。

    (1)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500-50×4)÷5;

    (3)檢驗。

    2.將上題改編為:

    (1)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級來澆,平均每天澆60棵,還需要澆幾天?

    (2)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級來澆,平均每天比四年級多澆10棵,一共需要澆多少天?

    學生解答后訂正,并分析數量關系。

    ①(500-50×4)÷60;②(500-50×4)÷(50+10)+4。

    3.P50:4。

    (1)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2640-240)÷(240÷3)。

    (3)思考:

    這題與例題有何異同?(同:都是三步應用題;異:例題已知4個數。而這題已知3個數,其中240用到了兩次。)

    4.課后作業:P50練習十二:1,2,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通過對例題的分析,引導學生對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進行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掌握用算術方法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及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

    一步應用題是解答復合應用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新課前復習了一步應用題及根據問題寫數量關系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為學習多步題做好知識和能力上的準備。

    例題的教學,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如審題,可用摘錄條件和問題的方法,也可用線段圖表示。放手讓學生嘗試畫線段圖,來幫助學生弄清題意,掌握應用題的結構,使學生養成畫圖習慣,不斷提高畫圖的能力。分析數量關系,引導學生用綜合法和分析法進行分析。在條件與問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找到解題思路,提高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解答后引導學生由多種方法檢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板書設計

    應用題

    例1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分步:

    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綜合:

    (66-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第2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利用生活中的廢舊垃圾物品,對其進行設計、包裝、再創造,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3、了解垃圾的污染,啟發學生如何來改善生活環境,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能根據制作要求選取種類廢品,關對廢品材料進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搭配使之成為一種垃圾處理的機器,并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來完成作品。

    教學難點:

    把握機器的的造型,合理選用材料,能處理好細節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讓我們觀看大屏幕上的一組數據

    1、出示題目:

    我們二經二校共有學生1600人如果每戶家庭每天產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內,我們全校家庭共產生多少垃圾呢?

    1600x1=1600千克

    如果以30天計算,每個月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1600x30=48000千克

    如果一年以365天計算,我們全校家庭又會產生多少垃圾呢??1600x365=584000千克

    2、看了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3、學生交流感想。

    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有關垃圾的問題。怎樣變廢為寶?這個問題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你們有沒有信心挑戰這個難題?”

    二、了解垃圾

    據數據統計:只用1個月,我們全校學生家庭所產生的垃圾就能把我們這樣一座美麗的教學樓填滿,那么一年、兩年、十年……會怎么樣呢?

    生:那得到處是垃圾

    師:那得把全區、甚至全市的學校都填滿了。

    既然垃圾有這樣大的威懾力我們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變廢為寶。我們同學首先要了解垃圾。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有關于垃圾的資料,現在就請你交流一下,并且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獲取這方面的知識的。

    學生交流?大屏幕出示:

    可回收垃圾:玻璃(有瓶子、鏡子、燈泡)、塑料(飲料瓶、牙刷、杯子)、廢紙(舊書、舊報紙、食品包裝紙、廣告紙、包公用紙)、金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盒)、布料(舊衣服、抹布、舊毛巾、舊書包、舊鞋襪)……

    不可回收垃圾:煙頭、果皮、菜葉、雞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顏料、食品殘留物

    有害垃圾:廢舊電池、廢舊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

    無害垃圾:磚瓦碎片、衛生間廢紙,廚余垃圾?教師直接大屏幕出示垃圾的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垃圾是怎樣分類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垃圾分成三類:

    (一)有機垃圾:又稱濕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廢棄物。

    包括:瓜果皮、蔬菜皮、變質食品、剩飯菜等。

    (二)無機垃圾:又稱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廢棄物。

    包括: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織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稱危險廢棄物。

    包括:廢電池、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等。

    三、交流垃圾的危害及對環境會造成的影響

    現在相信同學們已經對垃圾有了初步的了解,那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只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地球。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每天都在利用著一些資源,來做成一些生活的必需品,我們每天都在使用這些物品,這些物品經過我們的使用,時間長了,有些會變舊,有些會壞掉。

    那對于這些用過的廢舊物品,我們可以隨意地丟棄嗎??(不能)

    2.

    誰能具體說一說隨意丟棄舊物,對環境會造成哪些影響?

    學生交流

    1、我們身邊的確有很多垃圾,這些垃圾不但污染環境,還危害人類健康

    2、電池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我通過看電視知道電池的危害相當大,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鉛和汞。這樣一節五號電池如果埋進土里,會污染600平方米的土地,而且還會污染水源。我們可以收集廢舊電池。積攢多了交給環保部門處理

    3、水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平均每天有2·5萬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種種疾病。

    4、尼龍,它可是一種長壽垃圾,它埋在地下能活100年,如果被動物誤食,可能致死呢。我給每個小組發一塊,一定要注意辨認。

    5、日光燈的燈管中也含有汞,如果埋在地下,也會污染水源、土壤,連長出來的植物都有毒,人和動物吃了也會中毒。廢燈管只要沒有回收環節,就可能在從居民家中到填埋場之間的任何一個環節被打碎。打碎后的燈管會釋放汞蒸汽,它在不通風的條件下會被人大量吸入而造成急性中毒,兒童更容易受到傷害。

    四、如何處理垃圾

    1、盡管我們注意環保,但垃圾仍舊是無處不在的。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圖片(播放垃圾幻燈片),我們看一看:我們看到那張冒大黑煙的圖片覺得喘不上氣來、那些在街道上的垃圾怎么沒有人處理呢?、這些垃圾既污染環境,又不美觀,如果不及時處理,那我們還怎么生活呢?

    師:是啊,垃圾這么多,我們怎么處理才能減少廢舊物對環境污染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暢談

    2、觀看廢舊物品做成的工藝品

    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廢棄物要丟棄,這樣要消耗多少資源呀?對環境有會造成多大污染呀,但我們可以想出一些方法來既可以節約資源,同時又減少廢舊物對環境的污染。

    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好辦法,你來看一看。

    看圖片交流報紙,易拉罐,塑料瓶,金屬,紙盒……

    小結:就像屏幕上所說的,我們通過修理一個舊物,或是利用一些廢品,用我們一雙巧手制作成新產品,那么可是一個產品的壽命延長一倍,相應地我們就減少丟棄一樣廢舊物,多環境污染也就減少了一半。

    五、制定自己的設計

    同學們也可以這樣通過利用身邊的廢舊物用自己的一雙巧手來制作一些自己喜歡的、實用的、精美的、屬于自己的“寶貝”,好不好?

    現在就請你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談自己的設計方案)

    設計制作方案(教師出示課件指導)

    “變廢為寶”制作方案

    設計意圖:

    材料:

    用具:?制作過程:?展示方式:

    報紙,易拉罐,塑料瓶,金屬,紙盒……

    六.布置作業:

    第3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學情分析:

    學生對沉浮的關注一般只落在物體本身,很少關注到液體的性質,液體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對學生來說是個意外的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有這方面的經驗。影響物體的沉浮因素不僅僅有物體本身的重量和體積,而且還有液體的密度。本課將展開對另一個變量的研究,向學生展示一個新的探索項目,聯系本單元的第1課,繼續研究影響物體沉浮因素--液體的密度。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證據

    教學難點: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

    過程與方法:

    1、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

    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證據;使學生生成安全環保的觀念。

    教學重點: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總結歸納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觀察馬鈴薯的沉浮

    1、師:同學們,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你還記得物體在水中的沉和浮與什么有關嗎?

    物體在水中的沉和浮除了與物體本身的重量和體積大小有關外,還與什么有關?

    2、出示馬鈴薯和兩杯標簽為①、②號的液體

    師:同學們猜一猜: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3、驗證學生的猜想,老師操作,學生觀察發現:馬鈴薯在①號

    杯中沉,在②號杯中浮。

    師:為什么會這樣?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奧秘。

    觀察比較兩種一體

    1、猜一猜:同一個馬鈴薯在一個杯中沉,在另一個杯中浮。是什么原因呢?學生經過討論猜測,結果認為:可能是兩只杯子中的液體不同。

    2、師: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呢?你想到什么方法來比較區別兩種液體嗎?(學生可能會想到看、嘗、聞、加熱等)

    3、師:大家想到了這么多方法,但有的方法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看來現在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加熱了。那么做加熱實驗需要什么工具呢?

    4、教師展示加熱工具,出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領取實驗工具,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教師隨堂指導。

    5、小組匯報實驗結果。通過實驗發現:①號杯中的液體在加熱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②號杯中的液體加熱后留下了明顯的白色顆粒物。

    6、實驗結論:①號杯中是清水,②號杯中溶解了其它物質,使馬鈴薯浮了起來。

    三、調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體

    1、師:是不是只有水中溶解了物質,馬鈴薯就能浮起來呢?我們來調制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液體,好嗎?

    2、小組合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實驗結束后,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4、通過剛才的實驗得出結論:當加入的物質溶解在水中達到一定的濃度,馬鈴薯才能浮起來。

    5、師:這樣的液體也能讓人浮起來嗎?你們知道死海嗎?同時課件出示死海資料,強調說明死海與普通大海的區別,提醒學生游泳注意安全。

    小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疑惑嗎?

    教師總結歸納。

    2、教師總結歸納。

    板書設計: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加鹽、糖

    清水————————浮

    第4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小麗同學聽到頭頂上有一陣轟鳴聲,抬頭一看,原來是一架商業用直升機拉著巨幅廣告靜止在空中。請同學們思考:扔出去的鉛球、踢到空中的足球會落向地面,為什么這架直升機卻能停在空中不動呢?

    二、自主學習,指向目標

    學生自學教材第20頁至第22頁,完成學生用書自主研學部分的內容。

    三、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1.平衡狀態

    【演示實驗】 用小刀將鉛筆豎立在手指上的實驗,讓學生思考鉛筆為什么不倒,激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點撥】 這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當于不受力,這時鉛筆處于平衡狀態。

    【講解】 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向個力平衡,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2.二力平衡

    (1)教師舉例:吊在天花板上的日光燈、正在勻速降落的跳傘運動員。

    (2)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物體各處于什么運動狀態?它們分別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教師總結】 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時,就稱作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條件

    學生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教師點撥: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是決定力作用效果的三個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可以從這三個要素來考慮。

    (2)學生選擇器材,小組討論,制定實驗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實驗,最后由學生報告實驗結果。(如右圖)

    ①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當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時,卡片__平衡__;當兩個力的大小不等時,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在一條直線上。當兩個力方向相反時,卡片__平衡__;當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③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當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時,卡片__平衡__;當兩個力不在一條直線時,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學生分組實驗,老師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指導。)

    (3)教師引導得出結論: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時,兩個力才能平衡。即二力平衡的條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滿足條件的兩個力叫做一對平衡力。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學生回答:[書本(重力、支持力);電扇(重力、拉力);老師手中的粉筆(重力、靜摩擦力)等等],觀察圖中的平衡力。

    5.一對平衡力與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區別

    【教師強調】 平衡力必須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必須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四、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二力平衡

    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3.力和運動的關系

    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如果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

    4.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異同點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點

    大小

    相等

    相等

    方向

    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

    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

    區別

    作用

    對象

    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

    作用

    時間

    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沒有時間關系

    力的作

    用效果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一般產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兩個力共同作用在一個物體上,使物體保持平衡

    五、達標檢測,反思目標

    1.一個物體受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答案 B

    2.如圖所示的各物體中,所受的兩個力彼此平衡的有(

    )。

    答案 C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一定只受兩個力作用

    B.物體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

    C.兩個力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兩個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個物體的運動方向在不斷改變,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答案 D

    4.如圖所示,彈簧所受重力不計,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懸掛一個小球處于靜止狀態。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天花板的拉力

    B.球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球的拉力

    C.彈簧對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對彈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 C

    5.如圖所示,連接彈簧測力計的繩子各掛10N重物處于靜止狀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

    A.10N

    B.20N

    C.0N

    D.無法確定

    答案 A

    6。見《練習冊》學生用書配套部分。

    板書設計

    一、力的平衡

    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

    第5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區分直立莖,攀緣莖,匍匐莖,纏繞莖;

    2.知道木質莖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

    3.知道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過程。

    4.學習觀察的基本技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莖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知道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過程。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等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個人復備

    一、情感調節

    提問:那么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怎樣運輸的呢?

    二、目標展示

    三、新課學習

    (一)莖的分類

    直立莖:直立向上生長。

    匍匐莖:比較軟,不能直立生長,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長。

    攀援莖: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莖和葉的變態結構(如卷須),而附著在他物“上升”。如黃瓜、南瓜、絲瓜等。

    纏繞莖:莖本身纏他物“上升”。

    (二)莖的結構

    【觀察】雙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

    橫切面可以明顯看出三層:樹皮、木質部和髓。

    質地較硬的是木質部,比較軟的是樹皮和髓。

    燒瓶較易剝下來。

    木質部:導管:輸導水分和無機鹽。

    形成層: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形成層細胞只有2-3層,能不斷分裂,產生子細胞。子細胞能吸收營養物質,不斷長大,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使莖加粗。

    說明:水稻、小麥竹等植物都沒有形成層,所以莖不能加粗生長。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根和莖中,具有形成層。所以莖能加粗。

    韌皮部:篩管:輸導有機物。

    樹皮:具有保護作用。

    【思考】1、如果鐵絲纏繞小樹,至少會影響莖中有機物的運輸。樹干會加粗,鐵絲纏繞勢必影響小樹的生長。

    2、制作課桌椅,主要利用莖的木質部。莖具有木質部和韌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韌性。

    (三)運輸

    【實驗】觀察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實驗說明:要把枝條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導管切口橫截面積大一些,利于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放在陽光下照射,是為葉的蒸騰作用創造條件,蒸騰作用產生“蒸騰拉力,以便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實驗現象:木質部的中央變成了紅色。縱切枝條,看到紅色越往上顏色越淺。

    實驗結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是在莖中央的導管,且一般是自下而上進行的。

    【實驗】觀察有機物的運輸

    實驗說明:選取柳枝,是因為它容易在水中長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樹皮特別容易進行“環割”處理。

    實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供植物生長需要。

    在培養過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過環割處的下端,否則也會使環割處愈傷組織產生不定根,干擾實驗效果。

    “放在陽光下培養”使希望柳枝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實驗現象:在切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些愈合組織,有機物積累在那里。

    實驗結論:有機物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

    四、知識建網

    ?心說:閉目1分鐘思考,本節課學到了什么?

    第6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下列物體中質量最接近50 g的是 A.一只雞蛋 B.一本八年級物理教材C.一張課桌 D.一只螞蟻2.下列與分子相關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破鏡難圓說明分子間沒有引力B.花香四溢說明分子是運動的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觀粒子的歷程中,人們首先發現了質子 D.物質在固態時體積最小說明分子間沒有空隙3. 打籃球是大家喜愛的體育運動.向空中斜拋出去的籃球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籃球在上升過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B.籃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籃球具有慣性C.籃球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受到力的作用D.籃球受到重力作用,運 動狀態發生改變4. 下列實例中,材料的選用與描述的物理屬性不相符的是 A.電線的線芯用銅制成,是因為銅的導電性 好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壺的把手用膠木制成,是因為膠木的導熱性好D.劃玻璃的刀刃用金剛石制成,是因為金剛石的硬度大5.一個輕質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它們相互吸引,則小球A.一定不帶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帶正電 D.可能不帶電6.由做 飯聯想到的物理知識,錯誤的是A. 向熱湯中滴入香油,散發出濃濃的香味,是由于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B. 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C. 用吸盤掛鉤掛鏟子,是利用大氣壓強D. 把雞蛋往灶臺上一磕,雞蛋就破了,是利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小明的書桌上擺放著多種資料書籍,對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的英漢詞典,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詞典平放與側 放時,對桌面的壓力是不同的B.桌面對詞典的支持力與詞典所受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C.詞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詞典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桌面對詞典的支持力與詞典所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8.如圖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增大壓強的是9.為了探究壓強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老師準備了如圖所示的器材:①用釘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綿 ③砝碼 ④木板 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 ⑥裝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學們選擇.同學所選的四組器材中,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10.如圖所示,將兩個一次性紙杯杯口向上疊套起來,用手握住外面的紙標,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氣.請你猜測里面的紙杯將A.保持靜止 B.發生旋轉C.壓得更緊 D.向上跳起11.通過實驗,得到了a、b、c三個實心體的m﹣V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知:A.a物質的密度最小 B.a物質的密度是c的兩倍C.b物質的密度是1.0×103kg/m3 D.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越大 ,密度越大

    12.如圖所示,甲、乙兩個不同的實心圓柱體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積大于乙,而它們對地面的壓強正好相等,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B.甲的密度大,甲的質量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D.甲的密度小,甲的質量大13.如圖所示,質量為10kg的物體在水平力F作用下,靜止在豎直的墻上,當力F逐漸減小的過程中,物體靜止一段時間后,向下運動,則在這過程中,摩擦力f與時間t的關系,可能符合下列圖線的是14.如圖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后,在乙容器內放入木塊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內放一個小球懸浮在水中,此時,甲、乙、丙三個容器內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三個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B.三個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鹽水,木塊受到的浮力變大D.把三個容器分別放在臺秤上,臺秤的示數相同二、填空題(本題共12題,每空1分,共32分)15. 宇宙大千世界,從宏觀到微觀,從天體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驚人的相同規律.如圖所示,是太陽系模擬圖,行星們在各自的固定軌道上圍繞恒星太陽運轉,這與_________的核式結構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當于太陽,繞核運動的 ___________就相當于行星.它帶_____電.16.如圖所示的“押加”是我國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之一,又稱為“大象拔河”.比賽中,甲、乙雙方通過腿、腰、肩和頸用力拖動布帶互拉,以決勝負.在僵持狀態下,甲對布帶的拉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對布帶的拉力;參賽隊員為了獲勝,在鞋底上纏繞幾圈繩子,目的是為了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17.地溝油中含有雜質及有毒物質,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應該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為了驗證這種猜想,小明找到質量為0.46kg的地溝油,測出其體積為0.5L,該地溝油的密度是_______kg/m3;能否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約為0.91×103kg/m3~0.93×103kg/m3).18.現有一瓶某品牌的飲用純凈水,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靜止不動,此時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對瓶的________力是一對平衡力;若在松開手的瞬間,水瓶所受的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水瓶將___________ ;若將水瓶拋向上空,水瓶能夠繼續向上運動,是由于它有____________.19.如圖甲,裝滿牛奶的平底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倒過來放,牛奶對蓋子的壓強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瓶子對桌面的壓強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小陳利用牛奶瓶做紙片托水試驗后,倒光瓶中水,立即將原紙片蓋在瓶口,倒立后紙片不落下,如圖乙,這是為什么呢?小陳猜想:A.瓶中的氣壓小于大氣壓,大氣壓使紙片不落下;B.瓶口和紙片上有少量水,分子間的引力使紙片不落下.你認為哪種猜想錯誤, (選填“A”或“B”),理由是

    20.如圖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圖象分別如圖乙、丙所示,由圖象可知,當t=1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21.如圖甲所示,在A孔下方開一個相同大小的小孔B,將瓶蓋擰開,發現從B孔噴出的水較急,這是因為 .如圖乙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并將手移開,乒乓球并不會下落,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從分子模型來說,空氣可以被壓縮,是由于  ,而將兩個表面干凈的鉛塊緊壓后會粘在一起,甚至可以在下面掛上一個比較重的物體,這是由于   所致.23.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將它擠癟,另一次將它撐開,兩次都擰緊蓋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圖所示.兩次牙膏袋的質量m甲和m乙的大小關系是m甲 m乙(選填“>”、“=”或“

    第7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等式與方程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弄清方程和等式兩個概概念

    3.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方程與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推點

    重點: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義。

    難點:弄清方程和等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課件出示做習題,用字母表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談話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數或表系數量關系,今天我們就學

    習新的知識

    認識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碼組成的。因為物體的質量有輕重,所以砝碼也有大小,砝碼越大就越重。把要稱量的物體放在左邊的托盤,右邊的托盤放相應的砝碼,當天平平衡、指針指在正中央,說明這個物體的重量就是砝碼的重量。

    三、實際操作,探究新知。

    1.

    課件出示第一幅圖:左盤放50克的兩個砝碼,右盤放上100克砝碼。

    師提問:

    (1)仔細觀察,現在天平處于什么狀態?(平衡)

    (2)天平平衡說明什么?

    (左右相等)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衡了狀態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0+50=

    I00

    師:

    50+50=100這個式子是用等號連接的。數學上就把“用等號連接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左右兩邊相等。

    師:其實“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在過去學過的加減、乘、除

    運算時就得到許的“等式”。誰能說幾個等式?(請學生回答)

    2.老師提問:如果要稱一個杯子的重量,如何操作天平。(左物右碼)

    課件出示第二幅圖:一個天平左盤上放了一個玻璃杯,右盤上放100克重的砝碼,正好平衡。

    師:仔細觀察,現在天平處于什么狀態?

    (平衡)

    師;對,我們知道了杯子重100克。

    3.師:在空杯子里加滿水,右邊不變,天平會怎樣?

    (天平失去平衡)

    你發現了什么?哪邊重?

    (左低右高、左邊重)

    題問: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重多少?(一懷水共重的少?)

    生:

    100+x

    師:要使天平平衡應該怎么辦?

    (加砝碼)

    4.課件演示:在右邊加100克砝碼。

    師: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那邊重?(天平不平衡,左低右高,左邊重)

    師:天平左邊重100+X,右邊重200克,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生:100+x

    >

    200

    師:像100+x

    >

    210

    這樣左右兩邊不相等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5.繼續演示:在右邊增加100克法碼,觀察能否讓天平平衡。

    師:你又發現了什么?(天平平衡了)

    師: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生:

    100+x

    300

    (它也是一個不等式).

    6.課件演示:將右盤中一個100克砝碼換成50的克法碼

    師:看現在天平處于什么狀態?

    (平衡)用一個式子表示(100+X=250)

    師:

    100+X=250是一個等式,因為它由“=”連接,左右相等。

    7.課件出示:一本練本x元,3本2.4元。

    提問:你們可以用一個式子表式這個等量關系嗎?

    生:3x=2.4

    8.課件出示以上所有的式子,和些其它式子。讓學生找出等式。再從等式中找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給出方程的意義:

    像100+x=250

    ,3x=2.4

    ...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三鞏固練習

    1.判斷哪些式子是方程。

    62+口=78

    3x+口=42是不是友程。

    2.看圖式方程。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第6頁

    練習十四,第2題前兩題。

    六、板書設計

    50+50=100(等式)

    等式:用等號連的式于叫等式。

    100+x

    >

    200

    (不等式)

    100+X

    300

    (不等式)

    100+X

    =

    250

    (方程)

    第8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姓名:

    第1課時

    扇形統計圖

    知識回顧3~5min

    回顧1

    1.用一個圓表示總數量,用圓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量的百分比,這樣的統計圖叫作(

    )

    2.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量之間的關系。

    3.已知總數量,根據扇形統計圖求各部分數量,實質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回顧2

    1.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能表示出數量的(

    )變化情況。

    3.條形統計圖能反映出數量的多少。

    知識點1

    看懂扇形統計圖并經行簡單分析

    1、下面是新街生態園三種蔬菜種植面積的扇形統計圖.

    (1)已知草莓園的面積是126平方米,三種蔬菜的總面積是

    平方米.

    (2)黃瓜園的面積是

    平方米,西紅柿比草莓少

    第2課時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知識回顧3~5min

    回顧1

    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的,它有(

    )條高。

    圓錐有一個圓形的底面和一個側面,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錐只有(

    )條高。

    回顧2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用字母表示為S=Ch=rdh=(

    )。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1個底面的面積×2

    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S表=S側+2S底=2xrh+2πr2

    課堂講解20~25min

    知識點1有關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實際問題

    典例1一臺壓路機的滾筒是一個圓柱。滾筒的長是2米,底面直徑是1米,它在地面上向前滾動了10周。

    (1)

    壓路機前進了多少米?

    (2)滾筒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壓過的路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典例2

    一臺壓路機的前輪寬15米直徑是0.8米。這臺壓路機行駛一段距離后,前輪壓過的路面有12平方米。這臺壓路機的前輪滾動了幾周?

    知識點2

    應用圓柱表面積解決常規問題

    典例3

    一個圓柱地高減少2厘米,表面積就減少18.84平方厘米。這個圓柱地底面積是多少?

    當堂測試:

    1.

    填一填,算一算。

    (1)一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擴大到原來地2倍,高變為原來的一半,它的側面積(

    (2)一根長為12分米的圓木,底面半徑為2分米,把它鋸成6段圓柱后,表面積增加了(

    )平方分米。

    (3)一張長為20厘米、寬為7.5厘米的長方形紙,可以圍成(

    )種圓柱形紙筒,這些圓柱形紙筒的(

    )相等。

    (4)如果一個圓柱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它的高是8厘米,那么它的側面積是(

    )平方厘米。

    (5)底面直徑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圓柱,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厘米。

    2.用一張長為18.84厘米、寬為12.56厘米的長方形紙分別卷成兩個不同的圓柱(接頭處不重疊)。這兩個圓柱形紙筒的底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3.壓路機的滾筒是一個圓柱,它的底面周長是3.14米,長是1.5米。它每滾一周能壓多大面積的路面?如果它滾20周,那么它壓路的面積又是多少平方米?

    4.一個圓柱的高是6厘米,如果它的高變為10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積比原來增加12.56平方厘米。現在圓柱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5.把一根2米長的圓柱體木料截成3段已知木料橫截面直徑為10厘米,那么表面積比原來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6.把4個底面直徑都是4厘米、長都是3分米的圓柱體鋼材焊接成一個大的圓柱體鋼材,焊接成的圓柱體鋼材的表面積比原來4個小圓柱體鋼材的表面積之和減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7、一根長1米橫截面直徑是40厘米的圓柱形木頭浮在水面上。小明發現它露出水面的部分

    正好是一半,求出這根木頭與水接觸的面積。

    8、如圖,這頂帽子的帽頂部分是圓柱形,用花布做的,帽沿部分是一個圓環,也是用同樣花布做的,已知帽頂的半徑、高和帽沿寬都是1分米,那么做這頂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花布?

    9.求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厘米)。

    10.把一張鐵皮按圖中陰影部分剪料,正好能制成一只鐵皮油桶,求這只油桶的表面積?

    上學期知識回顧

    1、五年級學生達到體育鍛煉標準的有100人,沒有達到體育鍛煉標準的有25人。達標率是多少?

    2、育才小學同學去年植樹350棵,死了5棵,后來又補種50棵,全部成活。育才小學去年植樹成活率是多少?

    3、花生仁的出油率為40%,用600千克的花生仁可榨油多少千克?要榨油600千克,需花生仁多少千克?

    4、計算:25%+

    14×5.8+3.2÷4

    78×15+87.5%×9-4÷117

    25×713+40%×613

    2

    x+40%

    x=7.2

    117×(3-2

    x)=2.4×117

    25-23

    x=13

    5、學校投資3.5萬元修建了實驗室,比計劃節約了0.5萬元。實際投資是計劃的百分之幾?實際投資比計劃節約百分之幾?

    第9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

    丁官營中心完全小學

    王玉華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2、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3、在探索分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探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1、里有(

    )個,1里有(

    )個,2里有(

    )個。

    2、÷2=

    ÷3=

    ÷6=

    ÷2=

    3、教師導語:這節課我們將要探究新的知識。(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比較難以理解,希望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真正理解,掌握方法。

    設計意圖:從完整地認知知識結構的角度揭示課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指出學習困難,交代學習方法,可以起到動員學生積極學習的作用。

    二、嘗試小研究

    課前嘗試小研究

    (1)把2升消毒液分別裝入400毫升標準的瓶子中,需要幾個瓶子?

    ?個

    400毫升

    2升

    求需要多少個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個(

    ).列式為

    ,等于(

    )個瓶子?

    (2)把2升消毒液分別裝入升標準的瓶子中,需要幾個瓶子?

    求需要多少個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個(

    ).列式為

    ,等于(

    )個瓶子?

    (3)把2升消毒液分別裝入升標準的瓶子中,需要幾個瓶子?

    求需要多少個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個(

    ).列式為

    ,等于(

    )個瓶子?

    (4)請認真觀察并比較(1)題和(2)、(3)題,你有什么發現和疑惑嗎?

    我的發現:

    我的疑惑:

    設計意圖:有關分數除法問題的解決采用到方程解答。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即用乘法找到題中的等量關系。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

    課上嘗試小研究

    1、題中的總重量除了整數,還可以是什么數?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吧?

    2、如果再給你其它的算式,你是否能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呢?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自己試著來總結吧。

    設計意圖:數學的概括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學生學習了分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分數后,找出它們的相同點,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又讓學生的思維經歷概括過程,提高了數學概括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交流要求:

    1、小組內重點討論有問題的地方。如果組內不能解決,可以找別的組的同學幫忙,都不能解決的,準備在班級展示中提出,全班交流。

    2、組長準備好發言順序,準備在班級展示中匯報。

    教師巡視點撥指導。

    四、班級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師生評價。找一個小組匯報,其他組傾聽、補充、質疑。

    2、引向深入,點撥總結。

    課前嘗試研究處點播預設:

    1、第2小題列式為÷2行嗎?

    2、為什么這里要用

    2×5?

    課上嘗試研究處點撥預設:

    為什么要說0除外如果總結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法則還用說0除外嗎?為什么?

    五、挑戰自我

    基礎驗收

    15÷

    ÷15

    ÷

    能力提升

    折一只小船用張紙,用37

    張紙能折多少只小紙船呢?

    知識拓展

    2.一種鋼材,1米重噸。

    (1)2噸這種鋼材有多少米?

    (2)一根鋼材長米,2噸鋼材有多少根?

    設計意圖:目的是為了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等各種信息。

    六、反思收獲。

    七、板書設計:

    一個數除以分數

    2÷=2×5=10(瓶)

    2÷=2×=5(瓶)

    ÷=×=3(瓶)

    甲數除以乙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亚洲免费成人网|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69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小视频| 天天在线天天看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成人免费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