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碩士畢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骨科患者;疼痛;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317-02 疼痛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它會給患者帶來軀體上的痛楚,讓患者產生不愉快的感受,在骨科病癥中,患者疼痛現象極為常見,特別是骨科創傷手術后,患者痛感明顯,難以忍受。如何減輕骨折患者的痛感在術后護理中至關重要。本次調查研究選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80例,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痛因和疼痛特點,給予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觀察護理效果[1]。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80例,男性85例,女性95例,年齡17-64歲,平均年齡(46.3±13.9)歲,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90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90例,實施綜合性全面護理措施。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如身高、體重、年齡、疼痛嚴重程度等)不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住院環境保持安靜、清潔,保證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利于術后身體的恢復。詳盡的詢問患者病史,耐心的了解患者疼痛的原因、特點及規律,為患者提供有價值的可以預防疼痛的措施。骨科患者進行手術后多有行動不便的現象發生,護理人員應輔助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對抗疼痛。并叮囑患者家屬按時為患者進行疼痛區域的按摩,動作輕柔,利于痛感的減輕。
觀察組: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主動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聆聽患者的傾訴,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一種依賴感、信任感,并對那些通過一般護理痛感仍無法得到有效緩解的患者給予其他形式的鎮痛,例如藥物鎮痛、針灸療法、鎮痛泵輔助鎮痛等方式[2],針對患者病情特點,對癥分析,正確給予鎮痛藥物。同時囑咐患者注重自身放松,避免緊張的不良情緒增加痛感,實施按摩療法增加被動活動量,緩解肌肉痙攣。
1.3 療效評價:兩組患者采用針刺法對術后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價。痛感無法忍受:4分,劇烈疼痛:3分,中度疼痛:2分,輕度疼痛:1分,無痛感:0分。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所得數據用%表示,使用t檢驗法對比組間資料,以P
2 結果
觀察組的患者通過實施有效的護理方式,痛感明顯減輕,痛感無法忍受和劇烈疼痛兩個之間的患者為0例,83.3%的患者無痛感,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不同護理方式對痛感的影響(n/%)
組別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對照組 13(14.4) 25(27.8) 35(38.9) 13(14.4) 4(4.4)觀察組 75 (83.3) 6 (6.7%) 9 (10%) 0 0兩組數據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患者的舒適度及滿意度是評價術后鎮痛護理的有效指標[3],無痛感和輕度痛感為最佳的護理結果,要使患者疼痛狀況明顯減輕,鎮痛藥物的給予并不是唯一途徑,關鍵是如何利用不同種類藥物的特點與患者自身的疼痛特點相結合考慮,充分發揮藥效,滿足不同個體對藥的不同需求,將藥物給患者帶來的不良方應降到最低,這些都需要專業負責的護理人員來鑒別,而且患者的心理準備工作,醫護人員也不能忽視,讓患者們理解我們為減輕他們疼痛所做出的種種努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和對醫護人員的好感度,有助于醫患和諧關系的構建[4],術后鎮痛并不是單純的對患者進行止痛,還在于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增強患者對術后并發癥的防御能力,從而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本次調查研究,觀察組的護理人員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專業護理和用藥護理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波動,積極引導患者,為減輕痛感做出最大努力[5]。護理效果明顯優于一般護理的對照組,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廣泛應用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賀立春,護理專業大學生疼痛處理知識、態度和行為傾向的調查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9.
[2] 劉秋燕.綜合護理干預對普通外科手術后疼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5(22):13.
[3] 董佳萍.成人疼痛評估方法與疼痛護理新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0(19):42-43.
關鍵詞:咳嗽變異性哮喘;抗過敏藥物;輔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1日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又稱咳嗽型哮喘,是一種以EOS為主的多種炎性細胞浸潤、氣道高反應性(AHR)、末梢氣道痙攣性發作為主的一種疾病。CVA是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典型哮喘的前期表現。我國兒童哮喘的患病率為0.5%~2%,嬰幼兒可達5%左右,其中CVA約占1/4左右。
一、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病因
(一)誘發因素
1、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造成氣道組織損傷,血管內皮及氣道上皮細胞表面的alCAM-1表達增加,與炎癥細胞表面的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LFA-1)結合,介導炎癥細胞的聚集及跨血管內皮轉移形成炎癥,導致氣道高反應性的形成。同時,氣道上皮表面的alCAM-1可作為鼻病毒受體,成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入侵的門戶。
2、特應性體質。研究證實過敏性鼻炎患者用乙酰膽堿或組織胺作激發試驗時約半數氣道反應高于正常人,認為抗原抗體反應所引起的支氣管遲發性過敏性炎癥是導致本病氣道非特異性反應增高主要原因。此外,父母親有哮喘病史也是CVA患者的遺傳因素之一。
3、空氣污染和被動吸煙。空氣污染和被動吸煙可刺激氣道上皮釋放白三烯B4等炎性介質,引起氣道炎癥,造成氣道局部收縮,刺激咳嗽發作。如痰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的表達、尿中白三烯代謝產物活性監測、血中IL-8/IL-10/mRNA表達比例的異常等。
(二)高危因素。生活環境如居室擁擠和飼養寵物,各種過敏原和物理變化如花粉、塵螨、化學刺激物、煙霧及冷空氣刺激或運動等對兒童CVA的發病均有不良的影響。
(三)難控因素。下述因素亦可導致CVA難以控制:第一,患者不能積極接受治療,不能按照醫囑堅持長期規律服藥,即患者順應性較差;第二,引起的病因CVA未能發現并消除,如過敏原不能確定,居住環境惡劣等易誘發CVA發作,若不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單用止咳藥物則收效不大;第三,在服止咳藥物的過程中產生了藥物耐受性;第四,頻繁更換藥物,加藥或撤藥時又未按照遞增或遞減的規律進行;第五,在藥物治療中,出現藥物副作用,迅速中止該藥,而新換的藥物尚未達到有效血清濃度,致使CVA發作;第六,患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社會心理障礙及情緒波動等增加了治療上的困難。由此可見,治療CVA除了尋找到病理因素外,生理因素、人為因素都要加以消除。
二、CVA的治療
CVA的治療問題較為棘手。首先要對治療CVA失敗的原因進行全面分析,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其他治療。
(一)藥物治療。根據正確的診斷和分型,結合合適的治療原則,選用適合該臨床類型的藥物,調整藥物的品種及劑量,且劑量要足,療程要長。
1、西藥治療:主要藥物有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抗變態反應及穩定肥大細胞的藥物等。
(1)糖皮質激素。增強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和溶酶體膜的穩定性,抑制免疫反應和減少抗體合成,從而使組胺等過敏活性物質的釋放減少和活性降低,并能減輕抗原-抗體結合時激發的酶促過程,抑制支氣管收縮物質的合成和釋放,抑制平滑肌的收縮反應。常用藥物有丙酸氟替卡松、布地乃德、沙美特羅替卡松等。
(2)β2受體激動劑。β2受體激動劑通過興奮氣道平滑肌和肥大細胞膜表面的β2受體,舒張氣道平滑肌、減少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及其介質的釋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氣道上皮纖毛擺動等緩解哮喘癥狀。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叔丁、喘寧等。治療首選氣霧劑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藥物松弛氣道平滑肌作用強,是緩解輕、中度急性哮喘癥狀的首選藥物,也可用于運動性哮喘的預防。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如沙美特羅、班布特羅和福莫特羅)分子結構中具有較長的側鏈,因此具有較強的脂溶性和對β2受體較高的選擇性。其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維持12h以上。適用于哮喘(尤其是夜間哮喘和運動誘發哮喘)的預防和持續期的治療。
(3)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可直接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對處于收縮痙攣狀態的支氣管作用尤為明顯,并可抑制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具有抗炎作用,能加強膈肌收縮力,降低易疲勞性。口服茶堿控釋片、茶堿緩釋片,具有血藥濃度平穩、作用持久、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尤其適用于有夜間癥狀的CVA患者。
(4)M膽堿受體拮抗劑。可有效阻斷大氣道M受體,增高咳嗽反射閾值,減輕咳嗽癥狀。主要藥物為溴化異丙托品(愛喘樂)氣霧劑吸入等。
(5)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有解痙及抗炎作用,連續使用不易產生耐藥性,且停藥后癥狀不反跳,可作為β2受體興奮劑和糖皮質激素的輔助治療,以減少二者用量和療程。常用藥物有扎魯斯特和孟魯斯特等。
(6)抗過敏和肥大細胞穩定劑。色甘酸鈉吸入或氯雷他定、酮替芬口服治療2周左右,咳嗽癥狀可明顯緩解或消失,但停藥后癥狀易復發,故必須指導患者堅持用藥,治療應持續2~3個月,以鞏固療效。
(7)大環內酯類。可通過抑制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細胞釋放腫瘤壞死因子、抑制中性粒細胞超氧化物及穩定中性粒細胞膜而起抗哮喘炎癥作用,聯合應用時可減少激素的用量。
2、中醫治療。目前,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已有了很大進展,不同醫家采用不同的辨證分型和不同的治療手段,均取得了很好療效。
(1)中醫內治。采用不同的分型進行治療:
①宣肺化痰。方用三拗湯合清金化痰湯加減。藥用麻黃3~9g,杏仁、黃芩、梔子、知母、桑白皮、陳皮各5~10g,桔梗3~5g,瓜蔞、麥門冬、貝母、茯苓各6~10g,甘草3~5g。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48例,取得滿意療效。
②祛風解痙,潤肺利咽。方用玄參10g,麥冬10g,桔梗5g,杏仁10g,牛蒡子10g,廣地龍10g,蟬衣6g,炙僵蠶10g,炙蜈蚣2g,炙遠志6g,生甘草5g,1劑/日,早晚分服,咳嗽止后再鞏固服藥1周,治療40例脈沖振蕩法檢測(IOS)表明,CVA患者氣道阻力治療后顯著降低,效果顯著。
③扶正祛邪,益氣祛風,宣肺化痰。方選玉屏風散合杏蘇散加減,服藥期間不用抗生素、激素、支氣管擴張劑和其他止咳藥物。7日為一療程。治療58例。結果痊愈46例,好轉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55%。
④止咳化痰,降氣平喘。用桂龍咳喘寧膠囊治療小兒CVA,1個月為1療程,連服1~2個療程,治愈率為85.5%。療程結束隨訪6個月,復發率為21.2%。
⑤宣肺補腎。方用麻黃3~5g,苦杏仁5~10g、地龍5~10g、白僵蠶5~10g、紫苑5~10g、五味子5~10g、山茱萸5~10g、羊藿5~10g、款冬花5~10g、甘草百部3~5g守宮3~5條組方,根據不同年齡給予不同劑量,每日一劑,分2~3次溫服。4周為1療程。結果顯示此方具有宣肺止咳、補腎納氣之功效。對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有較好療效,可降低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因子水平,改善氣道的高反應性,抑制氣道的炎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2)內外合治。中藥穴位貼療法治療,選用白芥子7g,延胡索7g,細辛、甘遂各4g,用鮮生姜汁與醋適量攪勻制成3g的塊狀軟膏,選擇天突、膻中兩穴以及肺腧、膈腧左右對稱4個穴位貼敷。連續治療3次為1療程,每次間隔時間10天左右,貼敷時間為夏季的頭伏、二伏、三伏,連續治療3年。在中醫經絡學說的整體觀念指導下,通過冬病夏治,起到扶正化瘀的全身治療作用,消炎調節全身免疫,降低氣道的反應性,減少發作次數,最終達到治愈哮喘的目的。
(3)中醫中藥抗過敏治療。針對過敏性體質幼兒,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中藥復方、單味中藥及其提取物可在過敏反應的各個環節發揮作用,如抑制IgE的形成,保護和穩定肥大細胞膜,減少和防止其顆粒脫落,抑制SAS-A、組織胺等過敏介質的釋放以及提高細胞cAMP水平,消除超敏介質,中和變應原等,并使細胞內外物質交換和代謝異常等得到緩解,進而抑制抗原抗體反應和過敏介質所造成的靶器官組織細胞損傷,使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或消除。同時,有一些中藥除通過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發揮抗過敏作用外,還可不同程度地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發揮肌體的自身能動性,有助于某些頑固性過敏性疾病的消除。
(二)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治療CVA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中醫起效慢,癥狀控制不明顯,因此眾多醫家采用中西并用治療CVA,可實現優勢互補,既可以增強療效,減少西藥的不良反應,又能明顯縮短臨床用藥時間,迅速控制癥狀,提高療效,可體現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的優點。
(三)飲食治療。多吃清淡又有營養的食物,不吃易引起哮喘發作的食物和“發物”,少吃辛辣油膩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每日大便通暢。像蘿卜、絲瓜、梨、香蕉、枇杷等。補鈣除了可以促進骨骼生長,還具有抗過敏等功能。哮喘的孩子不應該多吃過甜、過咸的食物。
(四)家庭護理。CVA的患兒對氣候變化較為敏感,冬春季為高發期,冷空氣刺激為主要誘因,因而要做好保暖防護,特別是冬季清晨出門要穿暖和并戴上口罩;有些患兒運動后咳嗽加重,因而有此類哮喘患兒要避免劇烈運動;過敏體質的患兒應避免接觸過敏源,如植物花粉、螨、真菌孢子、動物皮屑、食物中的魚、蝦或接觸油漆染料等。
(五)增強機體免疫力。CVA的實質是變態反應性疾病,即因免疫功能異常而引起變態反應,因此要注意改善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總之,CVA原因多方面,需要綜合考慮,進行綜合治療。
主要參考文獻:
[1]黎少林.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治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016.3.
[2]陳裕國.清肺止咳、祛風化痰法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研究[C].碩士畢業論文,2003.
[3]陳一芳,吳苔,唐佩文.哮喘兒童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測定與氯雷他定定性治療效應的觀察[J].浙江實用醫學,2000.5.6.
[4]蔡抗援.宣肺豁痰法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48例.實用中醫藥雜志,2001.17.11.
[5]郝月琴,肖玉海,曹世宏.加味玄麥甘桔湯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40例.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