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專題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會計制度
在我國,為了有效地管理利率風險,2000年以來,各大保險公司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分紅保險產品,受到廣大保戶的青睞,在保險公司的業務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漸增高。在一些壽險公司中,分紅保險業務收入占到全部業務收入的 50%以上,個別公司更是高達90%。由于分紅保險不僅涉及分紅保險保單持有人的保險保障利益,而且紅利的分配涉及到分紅保險保單持有人獲取紅利的利益,所以保險監管機構非常重視對分紅保險的監管。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是保險監管機構進行監管的一個重要依據。
一、報送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目的和作用
報送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是保監會出于監管目的而要求的。2000年保監會頒發的《分紅保險管理暫行辦法》第 1條明確該規定的目的為“為規范分紅保險業務,促進保險市場健康發展,根據保險公司管理規定,制定本辦法。”2001年12月保監會頒發的《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該規定的目的為“促進人身保險業務的健康發展,規范市場行為,保護保單持有人的利益”。上述規定僅說明對分紅保險管理的目的,沒有明確指出報送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目的和作用。因此,理論界和實務界在對報送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目的認識上存在分歧。
從對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現行要求,可以理解報送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目的和作用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報送對象來看,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只向保監會報送,保單持有人看不到這份報告,而向保單持有人報告的文件是分紅業績報告,包括分紅保險經營狀況及公司分紅政策、費用支出及費用分攤方法 (采用固定費用率方式的除外)、本年度盈余和可分配盈余、保單持有人應獲紅利、紅利計算基礎和計算方法。保單持有人看到的內容和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內容是否一致沒有要求必須經過鑒證。所以,報送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保監會的監管。
第二,從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要求的內容來看,保監會通過這份報告能夠監督管理保險公司的一些違規行為,也可以考察各個保險公司分紅保險的經營業績。
第三,從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會計主體和范圍來看,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站在保險公司的立場只反映保險公司全部業務中分紅業務的經營情況和盈余分配情況,分紅保險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資產負債表是從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人為切割出來的一部分,收入分配和費用分攤報告是對分紅保險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及資產負債表的補充。因此,通過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可以了解分紅保險這類特定的業務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
第四,在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相關規定中沒有特別指出對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基本信息特征的要求。一方面,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要求和一般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要求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其與一般財務報告也有許多不同。如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僅僅是對保險公司某類業務的反映,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對資產和費用的人為分割。因此,特殊的會計主體的確定、核算范圍的劃分、信息的客觀性和資產及費用分割的合理性等質量要求應該更加突出,否則會直接影響到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信息的使用。
至今為止,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現行體制下,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沒有和向保單持有人報告的分紅業績報告相銜接,不能作為保單持有人權利索求的證明,因此在保單持有人和保險公司關于分紅發生糾紛時,專題報告在司法判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明確的。建議在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和分紅業績報告之間建立起橋梁,使二者的內容相互銜接,并要求分紅業績報告必須符合經過審計后的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內容。
二、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
(一)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和利源分析表不銜接
在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中,包含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和利源分析表。理論上講,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是從會計的角度核算收入費用來計算業務盈余的,而利源分析表是從精算的角度區分利差、死差和費差來計算業務盈余的。這兩個盈余是從不同角度、依據不同理念對同一事物的計算和分析,但數字應該一致。在現行的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中,這兩個內容沒有銜接起來,容易給報告的閱讀者造成誤解。實際上,在所有盈余都考慮到的情況下,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上業務盈余應該等于利源分析表上的所有因素的利源的合計數。事實上,利源分析表上的其他因素一行就是根據業務盈余和有限差利源數擠出來的?,F行的利源分析表給人的印象是:死差利源 利差利源 費差利源 其他因素利源二利源合計,而實際上的計算公式卻是:業務盈余—死差利源—利差利源—費差利源二其他因素利源。現有的兩張表割裂了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系,容易讓人誤解業務盈余和利源合計這兩個指標的計算方法不同、經濟含義不同、數字也不同。
(二)不分費差的情況下費用的處理容易讓人誤解
在不分費差的情況下,在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中計算業務盈余應進行費用的扣除,現行的做法是所扣除的費用要求采用在險種設計時的評估附加費用。這樣做的本意是想在業務盈余的計算過程中剔除實際費用和評估費用不同所帶來的差異,從而使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中計算得出的業務盈余等于本年實現的、用于分配的盈余。但是由于在死差、利差、費差之外,總會有其他的因素對業務盈余發生影響,所以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中計算出的業務盈余必須調整其他因素對盈余的影響后才等于當年實現的、用于分配的盈余。所以,在不分費差的情況下,以預定費用代替實際費用的處理并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分配過程沒有明確體現
在現行的分紅保險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中,從業務盈余欄至所有者權益損失欄主要體現當年盈余的分配過程,這部分的分配過程存在以下問題:
1.如前兩個問題所述,業務盈余并不一定是本年實現的應該分配的盈余。
2.分紅保險特別儲備采用提轉差的表達模式也難以反映期初分紅保險特別儲備、本年實現的用于分配的業務盈余數及期末分紅保險特別儲備之間的關系。
3.沒有體現出盈余分配的過程,不能有效銜接資產負債表和分紅保險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使兩張表中的勾稽關系沒有體現。
(四)費用分攤中存在的問題
分紅保險業務的盈余只是公司整體業務利潤中的一部分,存在共同費用的合理分攤問題。在不同的費用分攤方法下,即使同一公司計算得出的業務盈余差別也非常大。由于合理分攤費用是保證專題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和可比性的前提,現行制度中對這一內容沒有規定是不合理的。
(五)對增額紅利分配方式下的分配沒有特別考慮
現行的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表格格式沒有對一些特殊的分紅保險業務進行考慮,如采用英式分紅的保險公司,由于采用的是增額紅利的分紅方式,所以在紅利分配時隨著保額的增加同時增提了相應的準備金,這部分準備金本來應該是在計算當期的業務盈余之后、在分配的環節產生的,但是在編制分紅保險業務盈余與計算表時,卻會將這部分準備金包含在業務盈余計算過程中的準備金提轉差中,這樣使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不能合理地反映保險公司經營分紅保險業務的實際盈余情況。
(六)應付公司紅利項目的表達存在歧義
在分紅保險專項財務報告中“應付公司紅利”的項目名稱也不恰當,在獲取盈余方面公司的名義是不明確的,因為公司的利益最終會歸屬于公司的投資者。同時,“應付”的說法也容易使人認為這部分內容是公司的負債,是公司投資者和保單持有人一樣能夠直接拿走的部分,但實際上,這部分內容僅是保險公司整體經營利潤的一部分,所有者是否能夠獲得還要看其他業務是否虧損、決議是否進行利潤分配等因素。因此,它不是保險公司真正的負債,以負債項目列示是不合理的。
(七)分紅保險特別儲備的性質不明確
目前對分紅保險特別儲備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種觀點是認為這部分金額應該是公司所有者權益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另一種觀點認為其應該作為負債項目列示。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認為,分紅保險特別儲備是一種平滑機制,起平滑各年度損益的作用,某一時點的特別儲備并不一定以后一定會分配給保戶,如果將其作為負債處理,會增力n保險公司的負債,對計算償付能力會有影響。持第二種觀點的人的理論依據是精算規定中“保險公司應對分紅保險賬戶提取分紅保險特別儲備”的規定。按照保險精算的規定,公司早晚必須要把在盈利年度提留的分紅保險特別儲備中的70%分給保戶,那么這部分特別儲備必須作為負債處理。在公司的實務操作中,有些公司把分紅保險特別儲備作為準備金負債處理,有些公司將其作為普通負債處理,有些有些公司干脆包含在所有者權益中,從而在報表上不體現。不同理解下的報告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有關規定應該健全分紅保險的規范,以保證會計處理上的一致性。
三、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改進建議
(一)對表式進行調整
針對業務盈余計算與分配表和利源分析表不銜接的問題,應在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中設計業務盈余計算表和分配表兩張表。其中,在業務盈余計算表中反映業務盈余的形成過程,按照實際收入和費用支出數字填列。在計算得出的實際業務盈余項下,區分死差損益、利差損益、費差損益、其他差損益,將業務盈余的會計計算和利源分析銜接起來。另外,由于這部分計算得出的數字和利潤中分紅業務的利潤一致,所以沒有必要用盈余的說法,可以直接采用“當年分紅業務利潤”的說法。業務盈余計算表也應改為“分紅業務利潤計算表”。該表式簡要內容如下:
(二)取消預定費用的處理方式
在分紅業務利潤計算表中應反映業務利潤的形成過程,并在計算得出的分紅實際業務利潤項下區分死差損益、利差損益、費差損益、其他差損益,就完全可以解決在不分費差的情況下實際費用和預定費用不同對利潤計算過程的影響。所以,不論保險合同條款約定分所有差還是有限差,在分紅業務利潤計算過程中都必須以實際費用進行列示并計算。
(三)合理表達分配過程
針對現行報告中對分配過程沒有明確體現的問題,分配過程的合理表達需要通過設計獨立的分紅保險業務利潤分配表進行,在設計該表時應注意對分配保單紅利過程的體現,不僅要反映本期分配方案,而且應反映上期分配結果對本期的影響。該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四)統一費用分配原則
針對在報告中費用分攤存在的問題,建議有關文件應統一費用的分配方法,或提出費用分配的基本原則,以保證盈余的計算結果合理,使各公司的費用分攤結果和計算的利潤之間可比,同時為保證公司對費用分攤遵循既定的原則,應該在相關規定中要求審計人員對此嚴格進行審計。
(五)明確增額紅利分配的處理方法
對不同紅利分配方式下的分配過程的體現,應考慮在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的附注中披露。如果保險公司采用增額紅利方式,分配的過程應該在分配表中反映,然后在報告的附注中說明是增額紅利分配方式,同時說明由于保額增加所增提的準備金數字。如果保險公司采用現金紅利方式,應在報告附注中說明本年末應付保戶紅利中應用現金支付、留存累計生息、用以抵繳保費、繳清增額紅利的金額,以反映不同紅利支付方式對現金流出的影響。
(六)取消應付公司紅利項目
如前所述,在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中“應付公司紅利”的項目名稱不恰當,在資產負債表中應調整到所有者權益項下,在分配表中也應表明這部分內容劃歸所有者權益。
(七)規范分紅保險特別儲備的處理
對于累計可分配盈余到底先確定本期分配的部分還是先確定期末分紅保險特別儲備的問題,公司是在考慮本年贏利的高低、市場對分紅的預期、對以后年度盈利的預期等因素的基礎上來決定,事實上不存在分配的先后順序??紤]到會計上通常的分配順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由于該部分分紅保險特別儲備以后是否向保單持有人分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所以,將其包含在所有者權益中更加妥當。
(八)統一報告的內容和格式
設計統一的披露格式和內容是保證分紅保險專題財務報告可比性的前提,應該要求公司報告包括審計報告、業務情況說明、主表、附表和附注說明等內容。對有些需要文字說明的內容應該要求至少應說明的內容,如業務情況說明應至少包括開辦的險種、時間、范圍、定價利率、紅利來源、資金是否單獨運用等;報表附注的內容應至少包括業務基本情況、編制基準、主要會計政策、重要報表項目明細等。
摘要: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基準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要重視開題報告,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在提出問題時注意“層次”;在搜集文獻時要注意瞄準主流文獻,隨時進行整理;在明確研究目標時,要使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為了保證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高論文質量,必須進行開題報告評議會,以使專家幫助判斷選題是否有意義,并對研究方法及論文的寫作思路給予切實的指導。
關鍵詞:研究生;開題報告;技巧;方法
abstract: the thesis report is an important base in the work of thesis writing. it plays the role ofpinpointing the task.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sis report and then explains howto prepare the thesis report, including how to select the issue for research, how to synthesize and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s with hierarchy, collecting the mainstreamliterature, determining the research aim concretely but not inflexibly and so on. finally it is thought thatholding a meeting to appraise the opening report is necessary, which can ensure the experts to help to tellthe quality of opening repor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thesi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 thesis report; skill; method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而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題報告做的細致程度。開題報告做的細致,前期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視開題報告,視開題報告為走過場,寫起論文來就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彎路,也很難保證論文的質量。
一、開題報告的意義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后寫成的關于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1]84。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就要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
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于評審老師指導。
二、怎樣寫好開題報告
(一)通過理論思維選擇課題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碩士研究生的開題報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選題不合適。有的提出的問題太過“平庸”,有的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太多、太寬泛,提出的問題不切合碩士生的實際,實踐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如有的學生提出的論文題目:“新型中性鎳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選題有意義,有創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較正確,但論文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對于一個碩士生來說明顯偏多,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應重新確定研究內容,注重項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呢?這里要強調的是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2]29。碩博論文要想創造新理論很難,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皮”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總結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是從哪些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問題,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總結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選擇具有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并與國家經濟建設及導師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緊密結合的研究問題。
(二)做好文獻綜述,為開題報告打好基礎在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情況了解不夠全面、詳細,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搞清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他們的開題報告有很多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工作介紹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這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同時,文獻綜述還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要想寫好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開題報告的質量,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1]86。
(三)開題報告的內容及寫作技巧
1.開題報告的內容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2]30。開題報告的總步驟是: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開題報告[3]。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寫好開題報告,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專門出臺了詳細的規定,規定開題報告的一般內容包括:(1)課題來源、開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文獻綜述。在閱讀規定文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獻占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擬采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
(5)主要參考文獻,列出至少10篇所查閱參考的文獻。
2.寫好開題報告的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系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系到論文的成功與否。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復。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選題來源包括: 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 2、自己從事的專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 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選擇文獻應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整理資料時,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時不是將看過的資料都羅列和陳述出來,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將其提煉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獻綜述,也才能寫出好的開題報告,進而為寫出好的論文打下基礎。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一般開題報告都要求明確學位論文的研究目標,但筆者認為,研究目標不宜規定得太死板,這是因為,即使條件一定,目標是偏高還是偏低,往往難于準確判斷,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個實驗室條件不同,具體研究時條件也不同。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目標體現了研究工作的價值特征。
三、開題報告的質量保證
為了保證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高論文質量,就必須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價。開題報告會由3~5位相關學科的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評議,與企業合作的重大科研項目可以聘請1~2位相應企業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參加,不同學科的開題報告的側重點不同。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規定學生必須進行開題報告,并規定了統一的格式,設計了專門的開題報告評審表,開題報告會上研究生應對課題進行詳細匯報,并對專家提問做出必要的解釋和說明。開題報告的成績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記。評審小組成員最后簽名并給出學生是否合格的評審意見,并以百分制打出具體的分數。開題報告成績不合格者,不得進入課題研究。
為了提高論文質量,研究生必須首先從思想上重視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從各個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養通過理論思維發現研究問題的能力。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為優秀的學位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曉蘭,李建勝.論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j].菏澤師范??茖W校學報, 2004 (26) 4.
摘 要:不飽和烴化合物(包括烯烴、炔烴和芳烴等)是石油化工以及煤化工中的大宗重要產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國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資源。從科學發展角度看,不飽和烴的物質轉化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一直是新物質創造科學研究的前沿和核心?!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新物質的創造和轉化、綠色化學”等物質轉化問題是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而面向原子經濟和環境友好的不飽和烴的高效轉化則是該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目前化學工業面臨著效率低、工藝冗長、污染大、資源浪費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在當前我國政府倡導的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形勢下,有效利用不飽和烴資源,開展原子經濟性的不飽和烴高效轉化的前沿科學基礎研究已經刻不容緩,從科學研究觀點看,是面向我國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源頭創新;從環境友好觀點看,是從源頭上消除污染,為我國現階段大宗化學工業產品下游產業綠色化的必要技術支撐;從經濟發展觀點看,是綜合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發展創制高附加值產品經濟的推動力,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結合當前化學學科的發展趨勢和國民經濟的重大戰略需求,該項目重點解決如何實現不飽和烴轉化中的高效性、原子經濟性等關鍵科學問題,包括:(1)溫和條件下不飽和烴化學鍵的高效、高選擇性切斷與重組;(2)不飽和烴高效轉化中催化劑的結構創新和運用創新;(3)不飽和烴多組分反應中催化劑的兼容性、底物的匹配性和催化劑與底物的作用模式;(4)綠色介質中不飽和烴高效轉化的催化劑匹配性以及綠色介質對反應效率和催化反應機理的影響規律;(5)不飽和烴高效轉化中的反應歷程以及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對其的影響規律。針對以上關鍵科學問題,擬設置如下4個課題:(1)原子經濟性的不飽和烴高效轉化新反應研究;(2)不飽和烴高效轉化中的新催化體系研究;(3)環境友好和實用的不飽和烴高效轉化新方法研究;(4)不飽和烴高效轉化中的多尺度理論研究。針對上述研究內容,將圍繞不飽和烴高效轉化中原子經濟性和環境友好等重要科學問題開展工作,通過探索不飽和烴化學鍵高效、高選擇性切斷與重組的科學規律,發現具有原子經濟性的新反應,發現與發展用于不飽和烴高效轉化的催化劑新體系,同時利用多尺度的理論研究揭示不飽和烴官能化反應的一些基本規律,指導催化劑和不飽和烴轉化反應的發現和優化;在此基礎上,發展若干環境友好和實用性的不飽和烴高效轉化反應新方法。
關鍵詞:不飽和烴 原子經濟性 環境友好 高效轉化 理論研究
Abstract: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re important bulk products of petroleum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the crucial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essential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clearly puts forward that “new material cre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chemistry” are the important subjects of our basic research, the high efficient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transformation with atom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benign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subjects. At present, the chemical industry faces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tedious technology, heavy pollution, and resource wast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ed by our government, efficient usage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resource, and frontier basic research on the atom economy and highly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re of great urgency. Echoing the trend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to mee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fundamental, yet extremely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intends to solve unaddressed issues and to achieve unmet goals in this leading area, include: facile bond scission and reorganiza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electivity; de novo design of cataly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he judicious selection of catalyst and reaction substrates in atomic economic 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media effect on reaction efficiency and mechanism; underlying principles and theory in the reaction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atomic economy as our guiding principle, this project plans to address the above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1)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y of new reactions;(2) De novo design of new catalysts;(3) Develop and invent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sustainable synthetic methodology;(4) Multi-dimensional theoretical study This project would provide new reactions and new catalysts for the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disclose the associated underlying principles that would in return guid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atalyst and reaction. Eventually, these would set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real world technologies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hydrocarbons and their high-value products.
Key Words: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Atom economy; Environmental benign; High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Theoretical study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50818&flag=1
厭學,是學生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問題,這已經成為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實踐者的共識。找到厭學原因,如何幫助厭學者克服厭學情緒,尋找到切實可行的相應對策,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教育課題。
近幾年,我國學生學習情緒不容樂觀,厭學情緒有由原來高學段化向現在的低學段化蔓延的趨勢,有厭學情緒學生的比例不斷上升,農村學生有厭學情緒的比例不斷上升。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教育教學工作更為嚴峻。如何認清看待我國轉型過程中學生的厭學情緒,分析其成因,針對成因采取相應的矯正措施,也就成為當前教育者研究的迫切問題。
本人此次確定這個研究課題,是想憑借自己在教學一線的便利條件,針對厭學這個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通過廣泛的問卷調查,了解目前學生學習情緒的情況,總結出新時期學生厭學情緒呈現出來的新趨勢。探究其厭學情緒的成因,重點分析學校和教師在其不良情緒形成中的消極作用,從而提醒我們的學校、老師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殘害”學生的現象經常出現。總結出相應的厭學情緒矯正策略,應用于實踐,對教育教學實踐起到積極的意義。
2、選題的依據(理論依據、技術依據、前期工作研究依據)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夫蘭德森(A.N.Frandsen)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有效學習的基礎,而各種學習的發現興趣和自我提高則是心理健康的一種標志。而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形成勢必就會影響學習效果。長期厭學易使學生出現內向、情緒不穩定、強精神質型個性,即表現出孤獨、多思、反應緩慢、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焦慮、常郁郁不樂、憂心忡忡、情緒反應強烈,性情古怪孤僻、對他人漠不關心、心腸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另一方面,這些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學生厭學的影響源和催化劑。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尋找厭學情緒形成的原因,再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歸因理論對學生厭學情緒進行分析,提高學生追求成功動機的意識,尋找切中“要害”的對策。
3、與選題有關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
對于學生厭學,這個世界性的教育課題,各國的教育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教育學和心理學層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還有很多不足,比如我國對中學生厭學心理的研究大多還是停留在經驗理論性的層面上,實證性的研究偏少,文章的共同特點是理論分析少,多集中于教學經驗的總結和主觀感受。所以,在對厭學心理的定義、表現特征、影響因素、預防矯正等方面進行探討取得了比較豐富的研究結果的同時,今后應著重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研究:
(1)加強中學生厭學心理在心理學界的界定問題的研究,作出理論及實證性的深入探究。
(2)在中學生厭學心理影響因素等方面,應該加強實證性研究,以得出更有說服力和信效度較高的研究成果。
(3)中學生厭學心理的干預研究開展得還不夠,建議把經驗中得出的理論轉化為實踐性的可操作的具體干預措施,讓更多的厭學學生擺脫厭學心理的困擾。
(4)采取針對性更強的研究方法,進一步作深層次的探討,以使對厭學的界定和影響因素有更準確地把握。
(5)心理專業與教育專業的學者應共同參與研究,通過學校教學的具體情境來實施必要的心理干預,使影響厭學心理的內外部因素都能有效地改變,達到預防及改善中學生厭學心理的目的。
4、主要研究內容
一、關于學生厭學研究的現狀
二、厭學問題概述
(一)厭學的涵義
(二)厭學的表現及特征
(三)厭學的類型
(四)當前學生厭學情況呈現的特點及趨勢
三、厭學情緒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把精力與興趣集中到學習上來,產生厭學情緒。
2.學習中,失敗體驗過多,學習無望,產生厭學情緒。
3.學習動機的缺失,產生厭學情緒。
4.心理負擔過重,產生厭學情緒。
(二)客觀因素
1、學習活動本身的特殊性
2、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3、學校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響
(1)厭學從“厭校”開始
(2)“厭師”加重厭學
4、家庭教育偏失的影響
(1)家庭問題的增多,勢必造成更多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2)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導致學生有厭學心理。
(3)父母偏頗的理想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四、消除矯正厭學情緒的對策
(一)國家和全社會應營造出“學習光榮、不學習可恥”的良好氛圍。
1、要在信息時代消除和預防學生的厭學情緒,國家應多重視教育工作,增加教育投資,認真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加強正面的思想宣傳工作,并進行理想教育,從大環境方面激勵學生努力學好文化知識,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
2、國家有關部門應及早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選拔制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減輕學生負擔的政策,并進行有力的督促和檢查,讓學生樂于走進學校,樂于走進課堂,樂于走進書本。
3、要凈化社會環境,端正社會風氣,特別是電影電視和音像制品宣傳作品應該積極向上。
堅持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理想觀和價值觀,發揮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作用。
(二)學校和教師要擔起消除矯正學生厭學情緒的重任,“以人為本”“科學施教”。
1、學校制定的教育教學要科學合理。
(1)明確辦學方針,不光是要“教學”,更是要“育人”。
(2)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豐富學生在校生活。
(3)教育教學要注重實率性,擯除“靠量”“靠時”的不科學思想。
2、教師要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1)優化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2)傾注教師的愛心,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力。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4)全方位評價學生,激勵上進。
(三)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身邊“老師”。
1、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剛到家的溫暖。
2、增加家庭文化氣息,讓孩子在書香的熏陶下作采擷知識的蜂蜜。
3、父母應以自身正確的言行為榜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學生應發揮自身“內力”,抗御厭學不良情緒。
1、明確“學習”的特殊性,消除“厭倦”情緒。
2、樹立大學習觀,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成功體驗次數,減少遇挫不良體會。
4、增強遇挫能力,細心體會學習的快樂,養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5、擬采取的研究方案(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等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階段:利用調查問卷法、訪談法,了解目前學生厭學狀況及表象。
第二階段:利用對照法,對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厭學情況進行比照,總結不同學段學生厭學的不同情況,分析學生厭學趨勢;對較早厭學數據與近幾年厭學數據進行比照,總結分析學生厭學的總體發展趨勢;對城市、農村的學生厭學情況進行比照,總結分析造成厭學的不同原因及對策;對樂學與厭學者進行比照,總結其不同表象。
第三階段:利用反饋法、觀察法,把矯正厭學的相應策略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觀察學生的變化,檢驗策略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較高的信效度。
6、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及解決方法和措施
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 調查問卷設計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
(2) 由于地域(本省與外省、城市與農村)的問題,造成數據的不一致性。
(3) 如何深入的對課題進行挖掘,提出可行性的教育對策。
解決方法和措施: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多方論證,不臆斷。
7、論文工作進度安排和預期成果
工作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搜集資料,用時大約2個月。 (1)閱讀有關的理論書籍。
(2)設計調查問卷,匯總調查數據,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3)查閱有關的文獻資料 ,收集有關的論據。
第二階段:研究資料,用時大約1個月。 (1)確定題目。(2)草寫緒論,確定基本思路。
第三階段: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用時大約2個月。
(1)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
(2)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第四階段:修改定稿,用時大約1個月。
預期成果:論文、研究報告、訪談調查報告
8、已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
[1]洪明,呂三三.中學生厭學行為的成因分析及對策.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2]陳靜,張珊云.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原因分析.職業與健康,2019年第8期,66-67.
[3]安秋玲,李召存.學生厭學行為的心理學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 2019年第13期, 43-46.
[4]方雙虎.樂學與厭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人格特征的對照[J].江西教育科研, 1997(3): 56-58.
[5]黃偉奇.中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 2019: 171-172.
[6]楊惠.我區中學生厭學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法的探討.西藏科技,2019年第7期,47-48.
[7]李開學.對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其轉化的探討[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9(2):89-90.
[8]高利兵.中學生厭學的歸因與矯治[ J].教育科學研究, 2019(7): 53-55.
[9]王毓珣,韓仁生.論影響學生歸因過程的因素和教育對策.中國教育學刊, 1996(2).
[10]莊全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排除厭學心理障礙.教學與管理,1999(9).
[關鍵詞] 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
[中圖分類號] G642.2 [文獻標識碼] B
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近些年來,雖然實踐教學工作不斷受到重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總的來說實踐教學仍然是高校人才培養方面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對于經管類專業還存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往往存在實踐教學比重不足、實踐教學質量缺乏保障等問題[1]。而經管類專業學生不僅需要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實踐教學質量也亟待提高。構建適合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為進一步提高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一、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重要性缺乏認識,整體投入欠缺
實踐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已經越來越得到了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視。但是和工科、醫科等學科相比,經管類學科的實踐教學重要性往往被弱化,在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對于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財力、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明顯不足。而實際上經管類專業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專業,社會對經管類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必須提高各級領導對于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大力支持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工作,加大各方投入。
(二)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不夠合理,評價體系不完善
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通常包含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各個環節都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實驗通常以驗證型和演示型為主,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校內組織的實訓缺乏有針對性的崗位實訓。由于經管類專業的特殊性、企業核心業務的保密性等原因導致校外實習往往走馬觀花、流于形式等。另外,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還不完善和規范。通常教師對于學生實踐課程的評價標準僅停留在學生的出勤情況或是實驗、實習報告的完成情況的考核上,并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導致實踐教學監管不力,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2]。
(三)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實踐能力不足,激勵機制不健全
高校經管類專業大部分教師是碩士、博士畢業直接走上教師崗位,教師本身理論基礎扎實,但缺乏實際管理工作經驗,這就造成開展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另外,高校對于實踐教學的教師激勵機制不健全,實踐教學的良好組織和開展往往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不管在職稱評定還是在工作量計算等方面對實踐教學都沒有側重,嚴重影響了教師對于實踐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二、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全面提高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是以全面提升經管類人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核心,將實踐教學工作的各個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的原則合理組織,形成的一個有效保障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科學體系。該體系由四部分組成,如下圖所示。
質量保障體系圖
(一)實踐教學管理組織體系
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管理組織體系是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建立校級、院級、系級三級管理組織體系,以實踐教學校督導委員會、教務處為代表的校級管理組織負責對實踐教學的宏觀指導與教學質量監控,學院級管理組織負責對實踐教學各環節進行指導、檢查和管理,系級別管理組織負責具體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通過這種高效、協調的管理機制,為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實踐教學條件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實踐教學條件保障體系是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前提。實踐教學的條件保障體系主要包括師資隊伍的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校內模擬實訓實驗室建設等,保障實踐教學的高質量開展。可以通過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提升實踐教學水平,也可以聘請企業的優秀人才作為學生的兼職導師,多種途徑建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在建設完善的校內模擬實訓實驗室的基礎上加強和企事業單位的多層次多角度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相關的實習和社會實踐。
(三)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經管類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關鍵。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對教師和學生兩部分的定量評價和過程評價。對學生評價應以實踐過程評價為主,定量評價為輔,由注重實踐成績定量評價向注重實踐過程評價轉變,對學生參加的每個實踐教學環節如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畢業設計的過程提出嚴格要求和監控,制定實踐能力考核方案,確定考核的內容與方法,提高實踐平時成績的比重。對教師評價應以考核實踐教學設計、實踐教學過程為主,同時結合學生評教以及實踐教學督導聽課的結果,綜合評價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并將評價結果作為人事考核晉升的依據。
(四)實踐教學信息反饋體系
建立健全實踐教學信息反饋體系是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動力。實踐教學信息反饋體系是為保證整個質量保障體系良性運行而建立起來的,使整個質量保障體系形成一個有反饋的閉環[3]。將實踐教學工作中涉及的教師、學生、企業等納入到反饋體系中來,拓展實踐教學信息反饋渠道,建立常態化的信息反饋渠道和反饋機制。通過信息反饋體系不斷改進,從機制上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 考 文 獻]
[1]黨文娟.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路徑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58-160
關鍵詞: 酒店管理 專業實踐 教學質量
在前些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時任總理的同志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個社會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能夠就業,成為有用之才?!苯涍^數年發展至今,高等教育難以替代的、重要的高職教育,其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效果評價、質量監控、內容設計之類內容越來越明顯地被教育者重視。對于目前高職院校而言,究竟應該怎樣結合自身特點,動態地優化專業教學中的評價體系、質量監控活動等,都是有效實現高職院校質量提升、規模擴大等活動的關鍵環節,也可以說,其是服務地方經濟、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步驟,企業可以定義為每一家高職院校必須對其予以足夠重視的首要任務。截至如今,在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如缺乏針對高職特點的評價與相應的監控、盲目套用普通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制定的評價模式、缺少有效的監控措施、缺乏監控意識等眾多不足之處。
高職酒店管理這一專業堪稱培養掌握酒店管理一系列必須的專門知識與基礎理論,有較強開展一系列實際工作的各類型綜合職業能力和與之相對應的素質,適合管理酒店并從事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的綜合性、高技能的專門人才。正因如此,高職院校酒店管理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學這一環節便顯得尤其重要,而在此過程中,監控質量自然是保證高職院校培養人才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
專業教學監控這一活動,并非僅限于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部門“一肩挑”的事情,需要高職院校中不同級別、不同部門、不同環節協同努力,從而形成一個綜合科學、全程監控、制度嚴格、組織完備的監控及評價體系。
1.監控組織建設
一個協調配合、有效運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組織,是保證專業教學質量獲得全面又科學的監控評價的基本內容,在高職院校(不僅酒店管理專業)中,有必要充分保證建立“院級系部一線教學”這一結構完整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體系。
1.1校級質量監控機構。
校級質量監控機構擁有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般性指導”,其內部的各個主要機構包括專業教學督導組、教學質量監控科、教務處專業教學科之類眾多下屬機構。其中前者主要構成元素為企業行業高級管理人員、外校本專業優秀教師、教學委員會之類,主要活動包括對酒店管理專業具體教學內容加以相應的質量檢查,及時對其間各種信息加以反饋,并針對一些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及建議;中者則一般由行政人員和一線教師構成,主要借助畢業生調查、階段性檢查、日常教學檢查、學生評教、組織教師評學等一系列活動監控專業教學質量;后者則主要由一線教師和必要的相關人員構成,負責校企結合的相關事宜、企業導師的聘用及管理、實訓基地(中心)的建設活動及必要的經費劃撥、實訓計劃的審批、專業教學大綱的審查及實習等一線活動。
1.2系部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小組。
這一機構主要負責的活動為系部各專業教學監控及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質量評估,并且對前文所述的校級質量監控機構負責。這一小組的主要成員包括教學秘書、實驗員、教研室主任、教學副主任之類,而組長則由系主任兼任或指派專人擔任,根據酒店管理專業表現出的教學特點,針對內容存在較大差異的專業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適合酒店專業自身特點的各種類型的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體系。
1.3教師與學生。
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指揮者、引導者、組織者與一線專業教師地位同樣重要,借助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接受情況、教學進展情況之類的分析和總結活動,有針對性地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環節和手段加以完善和改進;借助對其自身及同行的專業教學活動的各方面質量加以評估,并在這一過程中及時反饋意見和建議,個人幫助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真正具備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與此同時,專業教學對象――學生同樣成為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參與者,借助網絡評估、學生代表座談、“學生信息員”反饋等方式為代表的一系列途徑加以反饋,從而對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考核、教學過程、教學條件、教學管理等每一個具體環節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使教學活動真正為廣大學生提供服務。
2.監控制度的建立
系部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小組應受控于學院專業教學監控機構,并在后者的統一領導下,以及專業教學的一系列基本制度文件這一基礎,在和廣大一線教師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和自身酒店管理專業形成盡可能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與之相互結合,主要涉及學生專業教學效果評價方法、指導教師的管理、學生的管理、監控組織自身的建設等為數眾多方面。一般活動內容包括實習指導教師管理細則、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頂崗實習指導小組職責、實踐成績考核規定、專業教學條件建設管理制度、基層教學組織的管理制度、實習實訓指導書、專業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專業教學計劃、專業建設方案等一系列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制度體系。
3.監控環節的設置
就一般情況而言,理論教學這一活動往往是以課堂教學為最主要的中心環節開展的,具體專業教學(包括酒店管理在內)是按照學科之間的差異,形成多種各具特色的教學環節。酒店管理也不例外,對于專業教學的監控有必要充分融入內部盡可能多的環節之中,真正保證專業教學監控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其中各監控環節的監控重點和具體監控項目如下表所示:
4.監控手段的完善
4.1常規性檢查。
這一活動主要包括制定和審核相關教學文件、檢查具體教學過程,以及一系列聽評課制度(主要由督導組及同行執行此種活動)。制定和審核相關教學文件的活動主要包括完善系部專業教學管理制度、制定和審核專業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及專業教學大綱等一系列情況。其中教學過程檢查主要借助的是一個學期內部不同時間段(期始、期中、期末)的教學檢查,以充分監控和督促各專業教學環節的實施、專業教學計劃的執行、專業教學過程的安排之類活動。而以督導組及同行為主要執行者的聽評課制度,則主要在于動態地完善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活動,以此有效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4.2階段性評價。
此方面主要活動在于建立健全立體的、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在其中充分利用教學管理網絡平臺等一系列資源,從而形成某一教學階段產生的相應專業教學成果的評價。細言之,即借助同行評教、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等活動,盡可能將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的設計予以科學化,以此充分構建客觀、綜合、全面的專業教學評價體系。
4.3建立健全信息反饋系統。
借助問卷和網絡調查、學生座談會、“學生信息員”之類眾多形式,將信息反饋系統盡可能“多渠道化”,以此充分完善信息收集制度,同時完善整理、分析、匯報等方面的制度,向相關人員反映其中一系列相關意見和建議,以此給決策和糾偏等活動提供科學依據。
4.4校企合作,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
在校外頂崗實習這一活動中,應盡量實行“雙導師”制。借助校企合作活動,有效建立健全應有的綜合評價體系。在學生實習活動結束之后,給其頒布《工作經歷證書》(應有校企共同簽發的簽字或印信)。實習中教學過程形成“雙地點”,從而使學生擁有相應的“雙身份”,由指導教師和企業導師二者結合相應的實習專業日記撰寫情況、實習報告完成情況、結合學生實習情況之類,依據先前制定的《頂崗實習考核標準》一起完成成績評定。
總之,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應該覆蓋各專業教學,各專業根據教學情況不同,制定適合各自專業特點的專業教學監控體系,是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是實現高職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1]黃彩虹.中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8.
[2]畢富利.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體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3]王苗苗.基于市場導向的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青島大學,2011.
[4]李路.中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訓教學的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8.
[5]沈雅雯.基于“定向―雙軌制”的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6]韓芳.高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7]高振杰.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效果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
[8]劉建華.酒店管理專業“專本碩”專業教學一體化研究[D].華僑大學,2011.
[9]陳增紅.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0.
[關鍵詞] PC12細胞;Lipofectamine2000;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氯喹;亞精胺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1(c)-0020-04
Study of enhancement of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in PC12 cells transfected with Lipofectamine 2000
QIU Ye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Nanxu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of enhancement of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PC-12 cells. Methods Cell culture plates were coated by 10 μg/mL collagen typeⅠ, with the help of the 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the lysosomotropic agent chloroquin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9 μmol/L combined with the polyamine spermidin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8 μmol/L, and adjustment of the ratio of NDA∶Lipofectamine2000 transfection reagents and the transfecting time. The influence of ratio of NDA∶Lipofectamine2000 on PC12 cell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the influence of transfection time on PC12 cell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the influence of chloroquine, spermine dosage on PC12 cell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the influence of chloroquine, spermine on PC12 cell activity, the influence of chloroquine, spermine on PC12 cell neural axon growth were investigated; PC12 cell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among the improving method and 4 commonly used liposome transfection reag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①It was right to control the ratio of NDA∶Lipofectamine2000 at 1∶4. ②PC12 cells transfection rate were 35.5%, 37.9%, 40.5%, 40.3%, 38.6% respectively at the time point of 1, 2, 4, 8, 24 h; the biggest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appeared at the time point of 4 h. ③PC12 cells transfection rate was increased as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 of chloroquine and spermine; the biggest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40.5% was appeared at the 9 μmol/L concentration of chloroquine and 8 μmol/L concentration of spermine. ④Absorbancy (590 nm) of MTT before and after the 9 μmol/L chloroquine and 8 μmol/L spermine were (0.466±0.042) and (0.451±0.038)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⑤The differences of neural axon growth number and length before and after the chloroquine and spermin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⑥PC12 cell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FuGENE, PolyJet, Lipofectamine LTX and Plus, Lipofectamine2000 were 10.5%, 8.6%, 11.8%, 15.3% respectively; PC12 cell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this method was 4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Increase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PC-12 cells was achieved with the help of adding chloroquine and spermidine, provides a novel, safe and inexpensive way to study gene functions of neuronal cells and develop gene therapies for inherited diseases.
[Key words] PC-12 cells; Lipofectamine2000; Cationic liposome/DNA compound; Chloroquine; Spermidine
PC12細胞誘導產生的神經軸突能作為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及脊柱損傷的研究模型[1-2],也是研究神經內分泌試驗的模型[3]。細胞轉染技術是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關鍵步驟之一[4],也是體外研究神經細胞特定基因表達調控及遺傳病基因治療的重要技術之一[5],但常用的陽離子脂質體轉染試劑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低[1,6-8]。本研究參照相關文獻[8-10],通過在陽離子脂質體轉染過程中加入氯喹及亞精胺,同時調整陽離子脂質體轉染試劑與DNA用量的比例和轉染時間,實現提高PC12細胞轉染率,且未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為PC12細胞進行神經細胞基因功能及開發遺傳病治療方案等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安全、廉價的新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劑與儀器
主要試劑:PC12細胞(American Culture Collection),RPMI1640培養基(Sigma公司),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公司),FuGENE HD(Roche公司),PolyJet(Signagen Laboratoies公司),Lipofectamine LTX and Plus(Invitrogen公司),pEGFP-N1(BD Biosciences公司),氯喹(Sigma公司),亞精胺(Sigma公司),Ⅰ型牛膠原蛋白(BD Biosciences公司),神經生長因子(NGF)(Peprotech公司),噻唑藍(MTT)(Sigma公司)。Axiovert 100 M倒置熒光顯微鏡(Carl Zeiss公司),MetaMorph圖像分析處理軟件(Molecular Devices公司),EL808酶標儀(Bio-Tek Instrument公司)。
1.2 方法
1.2.1 PC12細胞培養 PC12細胞培養參照相關文獻[11-12],細胞密度至70%左右時進行傳代,傳至2~3代的PC12細胞備用。
1.2.2 PC12細胞轉染 PC12細胞培養參照文獻[11]的方法,轉染的基本步驟[8]:將4 μL Lipofectamine2000轉染試劑加入75 μL不含血清的新鮮RPMI 1640培養基中混勻,同時將1 μg質粒pEGFP-N1加入150 μL不含血清的新鮮RPMI 1640培養基中孵育5 min后將兩溶液混勻,室溫靜置30 min,另將含(或不含)36 mmol/L氯喹、32 μmol/L亞精胺的無血清RPMI 1640培養基75 μL加入上述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移去細胞培養液后加入以上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培養4 h后再棄去上述含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的細胞培養液,換成新鮮含5%胎牛血清、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養基,每室300 μL。再培養48 h,然后在Axiovert 100 M倒置熒光顯微鏡,物鏡40×和目鏡10×放大倍數下拍照及計數分析。見圖1(封三)。
1.2.3 四甲基偶氮唑鹽(MTT)試驗 參照文獻[1]方法,用MTT試驗分別測定對照孔、在轉染過程中加(或不加)氯喹與亞精胺孔的PC12細胞活性。
1.2.4 PC12細胞神經軸突生長試驗 按文獻方法[11],PC12細胞轉染48 h后,將細胞培養基換成含1%胎牛血清、含(或不含)100 ng/mL 神經生長因子(NGF)的新鮮RPMI 1640培養基,培養5 d后,在倒置熒光顯微鏡物鏡40×和目鏡10×放大倍數下拍照及計數分析見圖2(封三)。
1.2.5 轉染效率與神經軸突判定及統計 PC12細胞轉染48 h后,計數綠色熒光蛋白陽性的細胞占細胞總數的百分比即為轉染效率。參照文獻方法[11],用Meta Morph圖像分析處理軟件計數并測量PC12細胞神經軸突的長度。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5.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DNA與Lipofectamine 2000的比例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的影響
當質粒pEGFP-N1的用量為1 μg時,Lipofectam ine2000用量相對較低時,PC12細胞轉染效率與Lipofectamine2000用量呈正相關,但隨著Lipofectam ine2000用量超過4 μL,其毒副作用逐漸明顯,導致PC12細胞轉染效率逐步降低,且綠色熒光蛋白陽性細胞的死亡率明顯增加,本研究結果表明,對PC12細胞轉染,DNA∶Lipofectamine2000用量比例應控制在1∶4。
2.2 轉染時間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的影響
當轉染時間分別為1、2、4、8、24 h時,PC12細胞轉染率分別為35.5%、37.9%、40.5%、40.3%及38.6%。實驗結果表明,在未達到最佳轉染時間前,轉染效率隨轉染時間的延長而增加,4 h達到最大轉染效率,但在超過4 h后轉染時間后,轉染效率則會緩慢降低。
2.3 氯喹、亞精胺用量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的影響
隨著氯喹、亞精胺加入濃度的增加,PC12細胞轉染效率也隨之增加,當氯喹、亞精胺加入終濃度分別增至9 μmol/L和8 μmol/L時,PC12細胞的轉染效率最高,轉染效率為40.5%。
2.4 氯喹、亞精胺對PC12細胞活性的影響
PC12細胞在轉染過程中加入終濃度為9 μmol/L氯喹與8 μmol/L亞精胺前、后MTT試驗吸光度(590 nm)分別為(0.466±0.042)與(0.451±0.0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表明PC12細胞的活性無影響。
2.5 氯喹、亞精胺對PC12細胞神經軸突生長的影響
轉染試劑Lipofectamine2000對轉染前后的PC12細胞及經NGF誘導后產生的神經軸突長度無影響。氯喹、亞精胺對PC12細胞的神經軸突生長數量與長度無影響;也間接表明在轉染過程中加入9 μmol/L氯喹及8 μmol/L亞精胺對PC12細胞的功能無影響。見表1。
表1 氯喹、亞精胺對PC12細胞神經軸突生長的影響(x±s)
2.6 本法與4種常用脂質體轉染試劑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的比較
本文以pEGFP-N1為報告基因,用本法與常用的FuGENE、PolyJet、Lipofectamine LTX and Plus、Lipofectamine2000等4種脂質體轉染試劑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進行了比較,結果:本法的PC12細胞轉染率為40.5%,其它四種脂質體轉染試劑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分別為10.5%、8.6%、11.8%及15.3%。本法對PC12細胞的轉染效率明顯高于其他4種脂質體轉染法,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圖3。
圖3 本法與4種常用脂質體轉染試劑對PC12細胞轉染效率的比
3 討論
PC12細胞具有類似神經細胞的形態學改變及生理學特征而作為神經研究的模式細胞[1]。氯喹、亞精胺能明顯提高PC12細胞的轉染效率,且不影響PC12細胞的活性與正常功能,與文獻報道一致[1,8]。
氯喹是一種疏水性的弱堿,在PC12細胞轉染過程中能進入細胞吞噬溶酶體,在酸性環境下被質子化,隨著質子化的氯喹在吞噬溶酶體的累積,吞噬溶酶體開始腫脹,其包膜穩定性破壞,導致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釋放入細胞漿,同時,氯喹抑制吞噬溶酶體酸化與成熟,阻止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在溶酶體中的降解[8-9],轉染過程中氯喹能提高PC12細胞轉染效率與上述氯喹的作用機制有關。亞精胺是一種多胺類制劑能通過增強DNA的復制與轉錄作用來提高PC12細胞轉染效率,同時能增強報告基因的表達強度[8]。
當DNA:Lipofectamine2000比小于1∶4時,Lipofectamine2000用量相對過多,N∶P比增加,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表面所帶的凈正電荷增多,PC12轉染效率也隨之增加[6],但對PC12細胞毒性作用也隨之增強,這與部分結合的Lipofectamine從陽離子脂質體/DNA復合物中分離,引起Lipofectamine內化而損傷細胞或破壞帶負電荷的細胞膜而影響PC12細胞的狀態,PC12細胞轉染效率與細胞活性也會降低[1],及時更換RPMI1640培養基可以減少其毒性作用。
本文得到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芝加哥分校醫學院Beatrice Y.J.T. Yue教授指導,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Lee JH,Ahn HH,Kim KS,et al. Polyethyleneimine-mediated gene delivery into rat pheochromocytoma PC-12 cells [J]. J Tissue Eng Regen Med,2008,2:288-295.
[2] Ilarraza-Lomeli R,Cisneros-Vega B,Cervantes-Gonez J,et al. Dp71,utrophin and beta-dystroglycan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PC12/L6 cell cocultures [J]. Neuroreport,2007, 18(16):1657-1661.
[3] Westerink RH,Ewing AG. The PC12 cell as model for neurosecretion [J]. Acta Physiol,2008,192(2):273-285.
[4] Kamata H,Yagisawa H,Takahashi1 S,and Hirata H. Amphiphilic peptides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liposomemediated DNA transfection [J]. 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4, 22(3):536-537.
[5] Wolff JA,Rozema DB. Breaking the bonds:non-viral vectors become chemically dynamic [J]. Mol Ther,2008,16(1):8-15.
[6] Xiang G,Keun-Sik K,Dexi L. Nonviral gene delivery:what we know and what is next [J]. AAPS J,2007,9(1):92-104.
[7] Bergen JM,Park IK,Horner PJ,et al. Nonviral approaches for neuronal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J]. Pharm Res,2008, 25(5):983-998.
[8] Wong-Baeza C,Bustos I,Serna M,et al. Membrane fusion inducers,chloroquine and spermidine increase lipoplex-mediated gene transfection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6:549-554.
[9] Khalil IA,Kogure K,Akita H,et al. Uptake pathways and subsequent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in nonviral gene delivery [J]. Pharmacol Rev,2006,58(1):32-45.
[10] Averill-Bates DA,Ke Q,Tanel A,et al. Mechanism of cell death induced by spermine and amine oxidase in mouse melanoma cells [J]. Int J Oncol,2008,32:79-88.
[11] Koga T,Xiang S,Park JS,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myocilin and optineurin,two glaucoma genes on neurite outgrowth [J].Am J Pathol,2010,176(1):343-352.
[12] Park BC,Tibudan M,Samaraweera M,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glaucoma genes,optineurin and myocilin [J]. Genes Cells,2007,12:969-979.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機制專業;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論文摘要:以遼陽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例,探討了圍繞該專業發展需求,建立健全覆蓋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監控體系的方式。并通過多年的實踐,使得該專業的教學不斷改進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專業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是高等職業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建立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現專業教學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提高專業教學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
以遼陽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及自動化(以下簡稱機制)專業為例.探討了圍繞高職機制專業發展需求,建立健全覆蓋教學全過程的質量監控體系的方式。并通過多年的實踐,使得該專業的教學不斷改進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進高職教育質量提升
1.明確專業發展目標
當前,我國的制造業發展迅速,雖是世界制造大國,但遠不是制造強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還滿足不了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專業發展目標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區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面向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以職業崗位為依據,針對一個行業或一組相關的職業崗位進行專業設置。
2.遵循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的教學規律
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要培養從事機械制造、數控加工、模具設計制造的機電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必須堅持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項目教學”的道路,通過產、教、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將工廠引進學校,將項目引進課堂,采取多種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技能,形成“以機械制造技術為主線、以數控加工為龍頭、以職業資格證書為紐帶”的鮮明特色。
3.圍繞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的教學過程建立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輸入、培養和輸出的教育過程,每個階段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為提高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發揮作用。因此,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僅要涵蓋從學生入學到畢業質量的跟蹤全過程,而且還要包括專業建設的發展目標、專業辦學基礎條件投入、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學生素質教育等各方面。
二、建立長效教學監控機制,確保專業教學質量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機制專業經過兩年的建設,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
1.基礎建設
院、系二級教學督導機構健全,運行有序;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教學事故發生率低:建立了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2.目標建設
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學質量保障機構的責任和任務,制定并嚴格執行質量標準與規章制度,通過激勵與約束機制,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全面保障教學質量。
3.措施建設
明確教學質量保障機構的責任。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包括學術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學考評處和系教學日常管理機構四個層次。系成立教學督導組,系主任任組長;教學日常管理機構包括院、系、教研室三級。
院級機構主要采取教學巡查、隨機聽課(理論和實訓課程)、評課等方式進行督查,并對教學活動、教學管理工作、教風、學風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進行監督、考察、指導、評價和反饋;系級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質量標準、評價標準和教學巡查、督導及教學質量信息收集、匯總、整理等;教研室保障機構由教研室主任負責,成員包括教研室主任、核心課程負責人,主要負責教學任務落實、教學進度監控、教研教改活動等。
制定和執行教學規章制度,建立約束機制。建立教學質量標準體系,設立適當的質量要素、質量監控點,完善相應的質量標準,制定相應的制度性規章,進一步完善《學院教學系(部)督導考核標準》和《教師考核標準》,制定了《教學事故、教學失誤的認定及處理辦法》,提高規章制度的操作性、可行性。
建立教學質量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激發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與管理活動中的熱情,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意識和主動性;嚴肅查處教學事故和違紀行為:改革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性學習、提高學習質量的學生管理辦法設立學生信息員及學委會,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管理人員質量意識、教學質量評價的水平及實施質量監控的能力。
校內教學檢查評估體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學檢查、教學督導,領導及教師相互聽課:教師評學、學生評教,校(系)內部進行的各種教學檢查、教學觀摩、教學評比等。校外系統主要包括畢業生跟蹤調查信息、與用人單位間的雙向交流和信息反饋、人才市場需求信息和社會調研等。
建立教學質量提升機制。通過開展新生素質調查、建立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機制,健全教學質量檢查與教學信息反饋系統。來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提升教學質量。新生剛報到,就把專業教學計劃介紹給他們,開展新生素質測評,制定學生職業規劃,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重視個性發展,實行因材施教。通過每年一次的學生技能比賽,樹立典型和榜樣,并給予經濟和物質上的獎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每學期召開二三次專業學生教學座談會,由學生代表與專業帶頭人、專業教師進行座談,對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方法等提出看法,使教師真正做到針對學生現狀,因人施教,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密切關注當前機械行業出現的新工藝、新技術等熱點問題,及時引入教學內容。為了更好地安排、監控頂崗實習,系里成立頂崗實習工作小組,由系主任任組長.總支書記、主管教學系副主任任副組長.班主任、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實訓指導教師為成員。實行對學生從頂崗實訓到就業后三年內全程跟蹤關注制度,構建學校一社會行業(企事業單位)及畢業生的雙向信息跟蹤機制,建立畢業生信息檔案,及時收集各畢業生及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院、系、教研室三級質量管理機構,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真正做到就業與目標“零距離”。專業建設管理監控體系主要包含教學質量管理與組織系統、檢查與評估系統、教學質量信息處理系統、信息反饋系統等部分,嚴格實施專業建設項目管理制度,著重加強專業建設過程控制,其關鍵控制點包括制定目標、工作安排、工作執行、問題決策、信息組織、積累與傳遞等。以省級示范性高職學院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開發專業建設管理監控平臺,實現專業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取得的實踐效果
1.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從學生人學起即進行入學教育并開設思想品德教育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使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良好的學風。并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技能大賽、創新科技活動。
學生通過的三年學習,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基本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實踐能力較高,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機制專業的學生99%獲得中級車、銑、數控操作工職業資格證書;大多數的學生可通過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測試。學院非常重視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積極為學生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創造條件。2006-2009年對411名學生進行數控車、數控銑、電工、鉗工、焊工等中級工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CAD工程師鑒定,考取證書率達到98%以上,對實現“雙證書”目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按規定中級工鑒定滿三年才能鑒定高級工,所以并沒有對學生進行高級工鑒定)。并兩次參加遼寧省機械設計大賽,取得了三等獎、優秀獎、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
2.形成良好的社會聲譽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重視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大多數畢業生專業對口,起薪較高且工作較穩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良好。
就業是高職教育教學的重要導向,就業水平的高低是教學改革成敗、辦學水平高低的直接體現,是人才培養的最終環節。學院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為進一步加強對就業工作的指導,學院在各系搞好就業工作的基礎上,成立了就業指導處,形成了院系兩級齊抓共管的局面。同時,學院還組織制定了“就業指導制度”“就業咨詢制度”“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使學院的學生就業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此外,在課程設置中還把《大學生就業指導》作為學生必選課列入了教學計劃。
三年來,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使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穩步提高。2006年,高職畢業生人數是101人,實現就業人數是101人,年度就業率100%;2007年,畢業生是105人,4人升入本科院校學習,就業人數是101人,年度就業率100%;2008年,高職畢業生是88人,就業率100%.3人升入本科院校學習
英文名稱:Report on Studies of China Media Development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出版周期:年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
國內刊號: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