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病人護理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骨科病人; 臥床; 便秘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339-01
便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癥狀,病因較為復雜,骨科臥床患者由于創傷打擊大,臥床時間長,傷口疼痛等原因,導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變,多數患者會出現便秘,長期便秘不僅讓人很難受,生活質量下降,更是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便秘會誘發痔瘡、肛裂,損害肝功能,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這些危害都是極為可怕的。筆者在骨科長期工作中探索骨科臥床便秘患者的護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臥床患者發生便秘原因
骨折病人多屬意外傷害,發病突然和對預后擔心,使病人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變化。損傷疼痛、情緒緊張等應激反應均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 出現胃腸蠕動減弱。
骨折病人臥床時間較長,尤其是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胃腸蠕動減慢,食欲下降,攝入食物及水分較少,腸內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動。
骨折后的老年人較易發生便秘。老年人牙齒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細飲食,因而缺少纖維素對腸壁的刺激,使結腸運轉糞便的時間延長;加之老年人腸肌收縮力普遍下降,提肛肌和括約肌松弛無力,造成糞便嵌塞在直腸窩內而成便秘。
排便習慣及姿勢的改變: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不能適應在床上平臥使用便盆排便,以致便秘。
環境的改變:有的病人在感覺到有便意的時候,因害怕大便的臭氣會彌漫于整個病房,引起他人滿,強將大便忍了回去。時間長了,大便的水份會被大腸重吸收,從而變得干燥,繼而引發排便困難。
2 護理方法
2.1 加強健康教育,注意觀察臥床病人有無腹脹,腸鳴音是否正常。腸蠕動減弱者要暫禁飲食。指導患者每天早上起來可空腹喝溫水沖的一勺蜂蜜加一勺陳醋水、蜂蜜對腸道有作用,陳醋幫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全天都應多飲涼開水以助潤腸通便。飲食應該增加含植物纖維素較多的粗質蔬菜和水果,如大蕉、火龍果、芹菜、地瓜等。禁止食用酒、濃茶、咖啡、辣椒、咖喱等刺激性食品。
2.2 適當運動:病情允許,鼓勵患者利用床上吊環鍛煉身體;教會其做提肛收腹運動;順腸蠕動方向行腹部環形按摩;做腹部熱敷(注意防止燙傷)以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要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不管當時有無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時不要忍,馬上給予便盆大便,這樣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條件反射。
2.3 單側下肢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使用坐便器在床旁大便,期間注意避免患肢負重。
2.4 保持心情舒暢,盡情開懷地大笑,大笑時,震動肚皮,有利于防止一、二天內的便秘。這對腸子有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且能緩解壓力與緊張;為消除顧慮,在排便時,為患者提供隱蔽的環境,如拉上屏風,防止干擾,及時的通風換氣。
2.5 對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護士可戴上手套,在食指處涂上石蠟油,插入病人,轉動2周,從而刺激肛管,引起排便;或服用一些緩瀉藥物,我科臨床常用的有果導片、麻仁軟膠囊、乳果糖、開塞露等。超過5天無大便者,可給予液體石蠟油+甘露醇灌腸,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甘露醇50ml、消毒液體石蠟油50ml,作為灌腸液,連接一次性吸痰管做肛管,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用石蠟油吸痰管,插入15~20cm,緩慢灌入灌腸液,囑其20~30分鐘后排便。此方法既能軟化大便,促進腸蠕動,引起排便,且一次性吸痰管較為細軟,減輕插管時引起的不適,方法更為簡單、安全。
3 小結
通過對骨科臥床病人中的便秘病人進行健康指導和治療,經臨床觀察,效果滿意。骨科長期臥床病人引發的便秘,不僅給病人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對疾病康復產生負面的影響。在護理病人過程中,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全過程地認識問題,不斷更新知識,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的護理認識、護理技能,提高了患者對我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朱亞芳,陳淑娟,何巖. 骨科臥床病人便秘的護理[J]. 中國醫藥導報,2008(17)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1-0068-01
實習生的護理臨床帶教是培養護理人員的重要手段,它影響護理隊伍后備軍的素質和能力。我院在骨科護理臨床帶教中,重視護理實習生專科護理知識及專業護理技能臨床帶教并結合考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介紹本院骨科臨床護理帶教方法。
1 對象
對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臨床實習生105人,護理專業3年制中專生95人,大專生10人,骨科實習時間為4周。
2方法
2.1 專科知識訓練
2.1.1 護理講課: 實習生入科后由護士長安排高年資、護師以上職稱、大專以上學歷的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熟練技能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臨床帶教。入科第一周內進行專科知識講課,內容主要是人體骨架、骨性標志、骨折的臨床表現、治療,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及骨折術后功能鍛煉、搬運、急救方法等。
2.1.2 護理卡片示教及發給考試模擬題: 將本科常見骨折的臨床表現和護理要點以卡片形式制作,同時給實習生復印三套相關專業知識考試模擬題,讓學生熟記,以便跟隨帶教老師進行臨床護理及病人的健康宣教;也為出科理論考試做好準備。
2.1.3 護理業務查房: 每月進行2次護理業務查房,將本科比較特殊及大型的手術,復合傷手術進行業務查房。首先通知老師及學生翻閱資料,第二天以整體護理觀運用護理程序以提問式方法提問實習生;病人術前宣教、術前護理問題,術前準備及護理措施;術后宣教、術后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病人潛在護理問題及需加強哪些病情觀察及護理等。如學生回答不完全請帶教老師補充并說明意義。
2.1.4 健康宣教知識帶教: 主要為入科病人介紹病室環境和住院期間病情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導。
2.2 專科技能訓練
2.2.1 急救演習: 主要為肢體包扎,肢體固定及搬運。
2.2.2 功能鍛煉及肢體功能位: 主要講解功能鍛煉目的及示范骨折術后肢體怎樣進行功能鍛煉,肢體功能位擺放。
2.2.3 石膏托固定: 首先讓實習生明白石膏托的目的,用物準備;再指導石膏托固定后護理及功能鍛煉。
2.2.4 牽引術的護理: 牽引的目的、作用、牽引的種類、牽引的并發癥及牽引術后的護理。
2.2.5 夾板外固定: 主要為肢體固定原則,固定后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預防。
2.2.6 大型手術后病人的搬動及各種管道的護理: 例如:股骨頭置換、脊柱骨折病人的搬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中胸腔閉式引流管搬運、固定及骨盆骨折合并膀胱破裂中造瘺管及尿管的護理等。
2.3 護理文書帶教: 首先帶教老師指導手工處理醫囑及護理病歷書寫,然后指導進行微機處理醫囑及護理病歷書寫。護理病歷書寫的指導主要強調骨科專科的內容。
2.4 意見交換: 實習期間由護士長定期抽查帶教情況,聽取實習生的意見及建議,同時聽取帶教老師需要學生改正及加強學習方面。
2.5 考試
2.5.1 理論知識考試: 主要考實習生基礎護理及骨科常見疾病護理知識。
2.5.2 技能考試: 骨外科骨折肢體固定、搬運以及無菌技術操作等。
2.5.3 護理文書考試: 檢查各個實習生書寫護理文件3份。
3結果
牽引大致分為兩種。一是皮膚牽引,一是骨牽引。前者是用膠布條貼于肢體皮膚,或用海綿帶纏于肢體表面,扣緊搭扣,再利用重物或自身體重進行牽引。后者是將鋼針(或釘)穿入骨骼內,再安放牽引弓和牽引錘等進行牽引。此外,還有骨盆兜帶、頸椎頜枕吊帶牽引,等等。
牽引,有時也作為臨時措施,以減少骨折斷端的活動,減輕疼痛;有時作為手術前準備,使脫位關節周圍肌肉松弛,將重迭的骨折端拉開,便于手術時復位;有時則作為主要治療措施,一直維持到骨折愈合。
病人最好睡專用的牽引床,其上附設有滑輪和杠桿等。便于操作、調整。如沒有牽引床,可用硬板床或繃緊的棕床代替,鋪中等厚度的墊子。
使用牽引架,應牢固固定于床上,以防病人熟睡中翻身弄翻,引起痛苦。牽引繩要結實、光滑,以尼龍繩為佳。滑輪的溝要深,便于牽引繩在其中滑行而不易脫出。為了防止病人慢慢向牽引方向滑動,往往需要抬高床的一頭,利用體重進行反牽引。
牽引重量一般為病人體重的1/7~1/12,由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和體質情況確定,并進行調整。專用的牽引錘或砂袋,標有重量,可以方便地計算和增減,如沒有的話,可用磚塊等代替。最常見到的情況是,病人或家屬將肢體骨折引起的疼痛歸咎于牽引,趁醫護人員不在時悄悄取下牽引錘或減量。其實,牽引只會減輕痛苦,而不會加重之,病人或家屬千萬不可自行增減,如有異常,應及時告訴醫生、護士。
穿鋼針做牽引的病人,應每日用75%的酒精滴針眼2~3次,以防感染。皮膚牽引者,時間長了,由于肌肉萎縮,或膠布粘性下降,繃帶松弛,可能松脫,應及時調整或更換。
臥床牽引的病人要經常翻身,以防止骨骼突起處長期受壓發紅、糜爛,形成褥瘡。翻身時,家人應予協助。必要時,在骶尾部、腳后跟等處放置氣墊或棉圈。
骨折病人一般都要抬高傷肢,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其要點是,整個傷肢超過心臟水平,末端高于近端。肢體牽引的,特別是開始的幾天,應注意觀察末梢循環,看手指、腳趾末端是否紅潤,如有發紫或蒼白,要告訴醫生。
關節固定時間久了,其內部、上下肌肉之間、肌腱周圍會發生粘連,易導致關節僵硬,活動不利。肌肉老是不動,也會萎縮,肢體會慢慢變細、無力。這些變化,以石膏、夾板固定者較為明顯。一般說來,牽引對關節活動限制比較小,應發揮其優勢,適當活動。牽引后,在傷情許可、不影響肢體固定的前提下,應盡量活動身體未固定的部分。運動量和運動方式按醫生指導進行。牽引處上下肢體肌肉,可不時用勁、放松,輕微活動關節,以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萎縮。一旦骨折愈合,即應抓緊時間,加大運動幅度,將關節活動開來。
病人由于疼痛不適,活動受到限制,擔心留下殘疾,影響事業、婚姻、家庭等,牽引過程中,有的終日愁眉不展;有的脾氣變得暴躁,容易激怒……對此,要做好心理護理和引導。要理解病人,做好解釋工作,從各方面關懷體貼,勸慰他們,以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絕大部分骨折病人雖無內臟損傷,但由于經歷了創傷或手術打擊,終日休息,運動減少,正常生活規律被打亂,可能胃口不好,受傷后短時期內,更為明顯。老年患者、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為了加強營養,可適當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纖維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此外,還要注意飲食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手臂活動不便的可喂飯。
牽引病人應學會利用大小便盆臥床排便。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故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必要時服用通便藥物,如麻仁丸、液體石蠟或番瀉葉等。長期臥床者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可適當多飲水利尿。為防止墜積性肺炎,應練習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時,可拍打背部進行協助。
[關鍵詞] 老年人; 股骨粗隆間骨折; 圍手術期;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7-136-01
隨著人口老年化,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病率有增高趨勢。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多種慢性內科疾病,身體狀況差,長期臥床易引發墜積性肺炎、壓瘡、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因此,積極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或出院時家庭康復訓練指導,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1月-2010年11月,對18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手術病人,給予積極的圍手術期護理和出院時家庭康復訓練指導,效果滿意,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齡58歲-86歲,平均年齡72歲;本組手術前均經過3-7天脛骨結節骨牽引或下肢皮膚牽引。合并有高血壓6例,冠心病5例,呼吸系統疾病4例,糖尿病3例。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因突發意外受傷,多數有緊張、憂慮、恐懼和煩躁的心理情緒,易導致患者思想負擔重、害怕手術、對預后缺乏信心,因此,我們必須要有耐心、關心、細心、愛心和同情心,與患者或通過患者家屬與病人進行溝通,積極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憂慮和恐懼心理,消除其顧慮,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健康教育和生活護理 老年患者各項生理機能可能都有不同程度減退,受傷后生活規律和環境變化導致生理和心理不適,加上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內科疾病或潛在疾病。因此,①讓病人盡快適應新環境,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②注意口腔、皮膚和頭發衛生,習慣床上大小便,保持會陰衛生。③鼓勵病人戒煙,擴胸,深呼吸,咳嗽排痰,增加肺活量,減少呼吸道感染;練習抬臀,按摩受壓部位,避免壓瘡形成。④給予病人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魚湯、雞湯等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及高纖維素食物,保證充足的營養,避免便秘和腹脹。⑤多飲水,保持小便通暢,避免泌尿系感染。
2.3 術前準備
2.3.1 牽引護理 大多數股骨粗隆間骨折在手術前都需要進行3-7天的牽引。牽引有骨牽引和皮牽引兩種,對牽引的護理要注意:①肢體的位置和重量:病床腳端及患肢各抬高30°,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并穿丁字鞋,一般情況,皮牽引的重量為3-5kg,骨牽引重量為體重的1/6-1/8。②在牽引期間每天測量雙側肢體的長度,密切觀察患肢腫脹及末梢循環情況,避免皮牽引過緊,骨牽引處每天以碘伏消毒牽引針孔,防止針道感染。③注意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其它部位的損傷,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2.3.2 配合醫生進行術前主要臟器功能檢查,交叉配血備用,囑病人8小時禁飲,12小時禁食,術前保留尿管,遵醫囑在術前半小時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2.4 術后護理
2.4.1 密切觀察病情 術后48-72小時內必須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給予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監護,給氧,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尿量、引流量、傷口敷料和患肢末梢循環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如:血壓過低或過高、傷口敷料被血液浸濕、引流量多、患肢末梢循環差、頭痛頭暈、四肢麻木、表情異常、肢體活動障礙、語言不清、心前區疼痛、脈搏細速等,立即報告醫生采取相應措施,作好各種記錄。
2.4.2 術后常見并發癥預防和護理 ①患肢腫脹和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護理:創傷手術后患者活動減少造成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減慢引起腫脹,而血流減慢是引起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主要因素[1],護理要點為:將患肢抬高20°- 30°,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受壓,保持引流通暢,指導患者做踝泵運動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從遠而近按摩下肢肌肉,促進血液和淋巴回流,消除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②預防壓瘡:加強營養,保持床面整潔平整,注意皮膚清潔衛生,保持皮膚干燥,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避免拖拉拽等摩擦皮膚動作。③泌尿系感染的預防:保持會陰清潔,拔除尿管后,多飲水,防止泌尿系感染。④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墜積性肺炎是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鼓勵病人深呼吸(吹氣球),咳嗽排痰,翻身拍背,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
2.4.3 康復護理:早期患肢功能鍛煉,有利于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減輕患肢腫脹,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術后4-5天開始,鼓勵和指導病人作患肢肌肉和關節的主動活動,同時給予CPM持續被動進行患肢髖膝踝三關節屈伸訓練,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防止粘連,防止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硬和退變,促進骨折愈合。術后1-2周,扶病人坐起,雙小腿下垂于床尾或床邊作膝關節屈伸運動,增強肌力,手術部位給予理療,促進傷口及受損組織康復。術后2-4周,指導病人在床上作直腿抬高及患肢關節的屈伸訓練,鍛煉肌力及關節活動,逐步在醫務人員指導下下床患肢不負重行走。
2.5 出院指導:病人出院時由責任護士根據醫生的出院醫囑,向患者及家屬講明以下重點:①加強營養,補充富含蛋白、鈣磷和維生素的食物,定期復查X線片,定期隨訪;②在家人或專門陪護的保護下活動,防止跌倒再次受傷,骨折愈合前患肢勿盤腿、勿側臥、勿過度內收和過早負重;③4-8周扶雙拐或助行器患肢逐步部分負重行走,8-12周根據骨痂生長情況,扶單拐或手杖行走,骨折完全愈合,肌力恢復正常方可棄拐行走。
3 結果 本組18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平均住院56天,病人恢復滿意,無1例并發癥的發生。
4 討論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機能減退,特別是股骨粗隆部骨質疏松,加上合并內科疾病,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生率上升,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臥床時間長,容易發生褥瘡、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或導致原有疾病或潛在疾病發作或加重因此,目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法多主張手術治療,可以縮短住院及臥床時間,減輕家庭護理的難度,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給予恰當的圍手術期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骨折愈合和身體康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的重要措施。
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大、壽命的增長、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運輸多樣化等因素,使急癥和各種意外救護極其重要。現代醫學告訴我們,嚴重創傷傷員搶救的黃金時間是30分鐘,如果沒有院外急救爭取到這關鍵的幾分鐘,院內設備再好,醫生的醫術再高明,病人也難以起死回生。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統計2007年1月~2008年12月急診接診87例患者,其中外傷46例,約占總接診的52.9%。46例外傷病人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最大56歲,最小11歲。其中多發傷病人13例。在接診中多發傷病人比較重,因此在這里以多發傷為例。
1.2多發傷的臨床特點①應激反應嚴重,傷情變化快,死亡率高;②傷情重,休克發生率高;③嚴重低氧血癥;④容易漏診和誤診;⑤傷后并發癥和感染發生率高。
2應激狀態的護理
根據多發傷的特點,為提高急診護理質量及搶救效率,現將急診多發傷病人的護理體會要點總結如下。
2.1時間觀念。所有搶救工作均要有相應的時間要求,診治要快,醫護人員動作要準確,時間就是生命。因此,急診科工作強調有嚴格的時間觀念;當班護士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值班醫生,醫生護士同時出發;接診時間就是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在無障礙情況下急救車應全速前進,到達現場醫生迅速診斷;呼吸、心跳比較平穩的上急救車邊走邊搶救;如呼吸、心跳不穩定危及生命的,應就地搶救;在途中電話通知外科病房做好接診準備。
2.2生命體征支持的護理。立即測量生命體征,觀察瞳孔。急性多發傷病人在路途上需輸液時應及時輸液,輸液時根據病情調整滴速,扎針部位要加強護理,因急救車上顛簸,防止外滲影響藥物滴入;如血壓低時及時補充血容量;吸氧時應注意調整好流量,要保持吸氧管道暢通;冬季應給予保暖,夏季應給予防署。
2.3的護理。一般重傷員均可取仰臥位;胸部傷呼吸困難者,取半臥位并給予吸氧;顱腦損傷和嘔吐病人頭應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發生窒息;長骨骨折病人應將傷肢放在合適的位置,背部及兩側用棉墊或被褥墊好,固定牢靠,防止進行中的顛簸、磨擦撞擊產生疼痛及血管神經再次損傷,并注意觀察肢體遠端供血情況。
2.4嚴密觀察傷情。轉運途中護理人員應加強責任心,勤問、勤查、勤交流。嚴密監護傷員,注意傷員面色、表情、呼吸深淺、均勻程度、嘔吐物和分泌物、引流液的顏色、傷員傷口敷料浸染程度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2.5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護理人員對生命支持治療的基本功。各種急性外傷病人都存在著朝向反應(朝向反應是非隨意注意的一種表現形式,任何新異刺激作用于機體都會引起朝向反應,這就是說引起朝向反應的刺激物必須具有新異性;即對機體來說是“不尋常”的,不管它是突然的聲響、閃光、氣味,還是突然出現的觸痛等等引起朝向反應。此時可觀察到機體中止在正進行的活動,眼、耳、頭甚至整個身體轉向刺激來源方向、全身肌肉緊張)。這種朝向反應的存在,使病人全身肌肉緊張,朝向反應的存在,使生物體隨時可以注意到周圍環境有意義的新變化,并在采取主動措施前使機體處于準備狀態。這就說明病人本能的潛意識中具有巨大的力量,去戰勝和抗衡這種朝向反應的能力。因此,醫護人員利用專業知識和熟悉的技術,一方面使病人感到信任、踏實、希望;一方面進行疏導和鼓勵病人,強烈地暗示病人,使病人的這種本能在潛意識中充分地發揮出來;可在協同治療和護理上起到雙重的效果,贏得時間,也取得搶救的效率。
[關鍵詞] 老年;下肢骨折;早期康復護理;治療依從性;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673-9701(2011)32-126-02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ZHANG Xiaoxiao ZHAN Huanle
Surgical Department, 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Methods Five hundred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appli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on the basis with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im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χ2 = 13.68, P<0.01)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such as urinary reten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constipation, pressure sores,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0.01) . 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Key words] Elderly;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Complications
老年人因骨質疏松和髖部肌群退變,如受到輕微的外力、跌倒或下肢急速扭轉時,易引起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需長期臥床靜養,易導致便秘、腹脹、褥瘡、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骨折后并發癥,不利于骨折的治療與恢復。因此如何通過加強預防和臨床護理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1]。現對我院近年收治的5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分別予以常規護理及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和并發癥的預防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髁及脛骨平臺骨折、脛骨干骨折及踝關節骨折;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常規護理組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齡60~95歲,平均(73.2±6.8)歲;開放性骨折118例,閉合性骨折122例。護理干預組260例,其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齡61~96歲,平均(74.8±7.2)歲。開放性骨折134例,閉合性骨折12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骨折類型等比較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一般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康復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 心理護理 耐心傾聽患者訴說,采用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穩定情緒,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保持樂觀健康的情緒。(2)口腔、肺部及泌尿道護理 囑患者每次進食后應漱口或飲水,以清潔口腔食物殘渣;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定時協助患者拍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在肺內淤積,特別是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會清潔干燥,不憋尿,多飲水,囑患者每天清潔會1~ 2次。(3)皮膚護理與壓瘡預防:對牽引手術后及高危壓瘡患者予以睡氣墊床,每2小時翻身1次,對骨隆突部位予以50%紅花乙醇涂擦并按摩,避免大小便對會刺激,保持局部清潔和干燥。(4)功能康復鍛煉 對牽引手術及小夾板外固定后的患者,第1天即可被動活動患肢足趾,第2天起即可自主活動患肢足趾或被動活動患側踝關節;2d以后即可逐漸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運動。同時抬高患肢15°~ 30°,使其處在功能位。待骨痂生成后或術后內固定堅固后加大關節活動,以促進患肢功能康復。兩組患者的干預時間均為2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依從性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治療依從性評價標準:完全依從是指治療中嚴格按照醫囑執行,堅持規范治療者;不完全依從是指治療過程中基本按照醫囑執行,偶爾不規范治療者;不能依從是指治療過程中時常按照醫囑執行,不能堅持或中斷治療者。總依從=完全依從+不完全依從。并發癥包括尿潴留、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褥瘡、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治療2周后,康復護理組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χ2=13.68,P<0.01)。康復護理組干預2周內的并發癥如尿潴留、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褥瘡、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P<0.01)。見表1和表2。
3 討論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對減弱,肢體需要牽引,又多為平臥,不能翻身。由于臥床和受傷后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炎癥,甚至引起肺炎和肺不張[2]。骨科患者傷部腫脹,造成循環障礙,加之長期臥床,靜脈回流緩慢,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動力和彈性的改變 ,更易發生下肢深靜脈的栓塞。下肢骨折患者由于牽引和外固定,常無法自行翻身,骨隆突部位長時間壓迫,易發生褥瘡。老年人因動靜脈管硬化,腎濾過率下降而致腎功能減退,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神經功能老化,膀胱逼尿肌松弛,易引發尿潴留及尿路感染[3]。老年人胃腸運動減慢,胃腸液分泌減少,長期臥床、環境突然變化等生理因素的影響可引起便秘[4]。
近年來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老年骨折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降低其死亡率[5,6]。羅俊霞等[7]研究發現,針對老年人心理、生理的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骨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從而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閆云霞等[8]研究發現,心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療效。本研究結果發現,康復護理組干預2周內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并發癥如尿潴留、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褥瘡、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明顯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通過全面科學評估患者制定出系統的、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采用循序漸進的護理措施,對重點問題反復講解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叩背、口腔、肺部及泌尿道護理、功能鍛煉等,增加了護患雙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時發現存在的潛在問題并及時正確處理,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9],減少了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穎兒,崔秀梅.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復干預[J]. 現代護理,2005,11(6):461 -462.
[2] 門宏偉. 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0):164 -165.
[3] 劉素蓮,王鳳芹. 老年下肢骨折相關并發癥預防及護理要點[J]. 山東醫藥,2007, 47 (26):135.
[4] 沈承紅,殷葵. 骨折患者便秘的護理干預[J]. 河北醫學,2007,13(8):996-998.
[5] 吳繼云. 早期護理干預預防老年骨折患者并發癥的護理體會[J]. 職業與健康,2003,19(4): 158.
[6] 侯小琴. 護理干預對預防骨折后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 當代醫學,2010,16(26):130-131.
[7] 羅俊霞. 護理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 現代臨床醫學,2010,36(3):221 -222.
[8] 閆云霞,郝曉霞. 心理護理干預對骨折病人治療依從性影響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1):146,148.
【關鍵詞】 手術室;艾滋病;自我防護;措施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1]。不僅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還在極大程度上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命安全,屬于一種惡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常見的傳統途徑有、靜脈注射吸毒、母嬰傳播以及血液及血制品傳播。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院手術室的運行效率和質量,降低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艾滋病患者手術中的職業性損傷發生幾率,保障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安全性,筆者結合大量醫學文獻與自己的醫學知識,對如何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艾滋病患者手術中自我防護意識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1、臨床資料
根據文獻《廣東醫學》2007年6期,作者劉寧湘指出艾滋病并多發骨質破壞及病理性骨折,建議在有些情況下骨折病人有必要檢測有無感染艾滋病。在全國第12屆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中,高琪指出,必須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將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形成的有關臨床資料作為研究活動的主要參考資料。在該文獻中,艾滋病患者平均年齡為(35.2±5.7)歲;患者的病程在6個月至2年之間不等。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療后,進行抗心磷脂抗體(ACA)檢查、以及淋巴結活檢、便檢以及消化道X線檢查和胸部X線檢查等以便充分掌握患者的實際身體健康情況;同時,對患者進行乙肝、抗艾滋病抗體(AIDS)檢測、丙肝以及梅毒等試驗。由于患者常伴有骨折,文獻建議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外固定架復位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復位,采用手術切開上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方式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2]。
2、防護措施
2.1、術前準備
2.1.1、心理疏導和心理準備
艾滋病患者由于病情長久、久治不愈,不僅對患者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造成損害和影響,還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現艾滋病導致患者出現心理問題,而精神問題又加重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從而使患者陷入惡性循環。因此,關注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在對艾滋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需要通過規范化的操作、優雅的舉止、良好的語言修養,幫助艾滋病患者消除對手術治療產生的恐懼感和抵觸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使患者能夠主動地配合主治醫生的相關治療。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艾滋病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需要擺正心態,以積極的、良好的狀態面對艾滋病患者,以誠懇、嚴謹的態度配合主治醫生對患者進行治療。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步驟都進行護理操作,爭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的血液和體液與自己的皮膚黏膜發生接觸;堅持無菌操作,降低因感染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現象出現。
2.1.2、手術人員準備
由于艾滋病手術治療的特殊性,參加手術治療的醫護人員需要在術前對自身的著裝進行整理,不得佩戴飾物和戒指;女性醫護人員需要將長發束起;保持指甲的整潔性和長度的適宜性,避免由于手部佩戴的飾物或者指甲過長刮傷患者皮膚;同時,在上臺前加穿防水隔離衣[3],避免手術過程中患者的血液和體液對醫護人員造成的傷害。
2.2、術中配合
手術室護理人員在對艾滋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和巡回護士的配合,保證手術室環境的適宜性。手術治療過程中,巡回護士絕對不能由于私人原因擅自離開手術室。同時,手術室護理人員在對艾滋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與洗手護士的配合,密切注意手術進展,手術過程始終保持沉著、冷靜、果斷、及時地與巡回護士保持聯系,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3、討論
3.1、加強管理
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對艾滋病列入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報卡。要求在發現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后4h以內,醫療機構必須報告所在地的衛防疫部門。醫院不僅要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 而且還要加強對醫務人員進行有關艾滋病知識的宣傳和教育[4]。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提高消毒工作質量,是防治和降低艾滋病傳播的關鍵因素,加強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宣教力度,不斷的優化和改善手術環境,確保醫療安全。
3.2、提高對艾滋病的認識
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艾滋病患者手術中的自我防護意識的培養力度,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艾滋病護理和防預的相關知識,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對風險隱患的識別和防范意識,在針對艾滋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嚴格執行《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的各項規定,為患者提供全面、嚴謹的護理服務[5]。要求手術室護理人員熟練地掌握手術治療的防護措施,正確的對待艾滋病手術治療。
4、總結
艾滋病是當前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所以預防醫源性感染至關重要。醫護人員正確認識艾滋病,做好自身防護,使參與手術人員有充分的心理及個人防護準備。術中密切配合、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嚴謹的工作態度,術后徹底全面的消毒滅菌制度,是預防醫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6]。我認為,醫護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減少不必要的恐懼及焦慮,建立完善的醫院隔離防范制度,操作認真嚴謹,是完全可以避免艾滋病手術造成的醫源性感染。我們要確實地知道手術患者是不是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 不能因為手術忙而疏忽,造成嚴重差錯或事故。艾滋病給我們手術室防護提出了新的課題,上述防護措施還需要在以后我院實際實踐中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 宋玉翠.手術室護士在艾滋病患者手術中的防護措施[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2(33):2723-2724.
[2] 高琪.手術室護理人員感染艾滋病的途徑及防護措施[A].全國第12屆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西安:西安財經電子大學,2008.372-373.
[3] 趙雅芳.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34):1527-1528.
[4] 羅春梅.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1,24(32):2673-2674.
2.香丹注射液與02%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王敏,姜萍,曾月尼
3.并發癥狀性癲癎的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韓潔,王海燕,HanJie,WANGHai-yan
4.應用優普同后飲酒出現休克3例護理體會王晶,張少華
5.米非司酮對宮外孕保守治療的研究與護理葉志杰,王雅靜,張全英,李析茜,葉麗娜
6.經PTCD行膽道內支架植入治療高齡惡性梗阻性黃疸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陳麗珍,余偉冰
7.一次性輸液貼在唇腭裂手術中對患者眼睛保護的應用王金榮,潘彩霞
8.小兒發熱的機理及護理吉林醫學(護理版) 劉曉丹,張繼紅
9.人力資源管理中護士薪酬結構優化的探索孫連香,張曉娟,景以惠
10.臨床修補金屬烤瓷修復體及其護理的探討李艷秋,趙靜輝,周延民
11.多節段腰椎管狹窄四聯癥的術后護理龍淑珍
12.如何應用協同教育模式對糖尿病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周銀玲,宋麗華,王詠梅,李宗花,胡曼麗,張海明
13.內鏡下置放記憶合金支架治療食管癌惡性狹窄的護理配合關桂花
14.護士配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方法王慕鵬,趙文嘉,藺紅靜
15.小兒室間隔缺損合并肺高壓的呼吸護理崔玉玲,殷慧智,王卉
16.真空負壓靜脈穿刺抽血失敗原因及預防措施張曉麗,呂天坤
17.偏癱病人肩關節半脫位的早期康復護理金錦丹
18.如何避免靜脈輸液時微量空氣進入體內朱秋霞,高志麗
19.無張力陰道吊帶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孟作為
20.加強護理科研工作提高護理學科綜合水平雷瓊,余祖妹
21.結腸癌的術前及術后護理韓繼紅
22.一次性輸液器在臨床灌腸中的應用姜萍,曾月尼,王敏
23.微量泵注射阿托品在搶救急性有機磷中毒中的應用鄧新平,于海燕,王新舜
24.護士長在提高療區護理質量中的作用桑鳳慧
25.肢體創傷配合高壓氧治療的療效觀察及護理莫柳仙
26.早產兒胃食管返流的監測與護理梁琪
27.肝膿腫治療過程中的觀察與護理孟憲強
28.外科惡性腫瘤病人化療期間的護理程蕾,李泉清,青曉
29.帶教老師的素質對護生實習效果影響的調查分析楊襯
30.護生危機干預能力培養方略周艷,李勤,周登濱
31.外科手術后病人疼痛的護理呂東清
32.培養護生法律觀念的新嘗試李勤,周艷,遲紅麗
33.腎病綜合征患兒健康教育影響因素及對策曾梅鳳
34."PDCA"管理法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單雪梅,朱秋華,林琳
35.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護士素質減少護理糾紛劉淑琴,袁春華,李金艷
36.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王玉華
37.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李銀晶
38.介入療法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護理樸麗,劉曉杰
39.一次性吸痰管用于水合氯醛保留灌腸治療癲癎521例丹,房艷萍,林立文
40.急性會厭炎的治療及護理體會邵建麗,關向榮,高重陽
41.出院病人的心理誤區及對策車曉杰,黃秀英
42.應用善寧治療疾病的觀察與護理李加平,王偉芳
43.脊柱骨折病人的健康宣教及護理指導賈春鳳,陳秋光,婁和秀
44.β-受體阻滯劑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觀察和護理蔡萬英,莫建萍
45.吉林醫學(護理版) 倍他樂克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及護理薛梅
46.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壓的原因分析徐文鳳
47.見習護士臨床帶教的系統和方法王君,王晶,許冰晶
48.提高護理人員安全防范意識的措施石麗,李東梅
49.腦外科應用出院護理指導卡的體會牛冬花,楊蓮花
50.妊娠合并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護理體會劉秋霞,于晶巖
51.老年癡呆癥的防治和護理馮麗,金明愛
52.多媒體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林春敏
53.護理服務中導入CS戰略對護患關系的影響吳美福,齊艷
54.院內轉送病人的輸液安全管理及并發癥的防治蔡京玉,王艷菊
55.肝移植患者圍手術期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陳莉,崔恒
56.如何在整體護理中進行健康教育王亞娟
57.肝癌患者的臨終護理佟丹丹
58.堅持整體護理查房不斷提高護理質量鞏越麗,李新艷,陳亦兵,雍曉榮
59.護理服務怎樣人性化詹蓓,樸海燕
60.淺談糖尿病的飲食張麗娟
61.提高臨床護士觀察能力的探討李衛寧,曾露蓮
62.強氧化離子電位水與燒傷膏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李欣欣,李東梅,周明慧,李艷華
63.手術室護士在手術急救過程中的工作特點及意識的培養王蘭
64.出院未痊愈肺結核病人跟蹤治療具體方法的探討錢立君
65.對病人造成潛在傷害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李春梅,孫曉紅,車曉杰
66.未婚女性人流術的心理護理傅國華
67.肺癌病人的護理查房王麗,梁秀蘭,徐鳳榮
68.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護理王克華,馮朝暉
69.100例急性有機磷中毒的急救及護理呂萍,于慧,高嵐
70.卡介苗成功接種的分析及實施焦芹hHTTp://
71.護理教育中多媒體資源庫的建設潘英杰,呂淑琴
72.應用護理程序指導護生臨床實踐王學梅
73.立復欣與喹諾酮類藥物配伍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劉洋,王玉潔
74.家庭應用快速血糖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呂忠美,董梅
75.運用心理護理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王培芹,李艷博
76.呼吸機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及護理陳雪榮
77.1例妊娠合并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搶救與護理楊蕾
78.153例前列腺增生圍手術期健康教育評價吉林醫學(護理版) 仲華,吉琴,方桂芹
79.諾和筆和人重組胰島素應用于糖尿病病人的體會具會蘭
80.1例格林巴利綜合征伴呼吸肌麻痹患者的護理體會李紅麗
1.兩種營養方法對胃腸道手術后的效果觀察張英麗,李麗榮,杜慶華,王曉鳳
2.瓶塞屑落入靜脈輸液瓶中的原因及預防夏榮,于桂云
3.肝炎病人生活質量調查分析(附142份健康狀況調查)胡玉琳,牛俊奇,蘇秀芬
4.手術室護理記錄單的設計與應用孔祥麗,王昕華,李東玫
5.醫院消毒滅菌效果自我監測的情況及分析王惠瑩,林佳玲,許毓娜
6.腹部按摩治療老年性便秘39例療效分析及護理曲增君,曲志敏
7.射流霧化吸入治療老年肺炎的觀察與護理黃淑娟,吳衛民,劉萍
8.舒喘靈超聲霧化吸入與定量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對比及護理體會王登秀
9.脊髓損傷搶救護理常規高萍
10.影響直腸癌結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的因素及對策林敏
11.大咯血病人搶救與護理單麗群
12.血液灌流治療急性重度中毒的監護藺桂芳
13.食道賁門癌術后胸內食管胃吻合口瘺的分析及護理雷粵華,廖曉茹,全曉國
14.急診科護士預防和應對壓力的體會楊玉芹,宋敏,莊健春
1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護理葛運清,于麗妍
16.神經外科術后的家庭護理王冬梅
17.自控硬膜外鎮痛技術在骨科術后的應用及護理對策蘇燕菲
18.禮儀文化在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馮冉,李玉蓮,許慧
19.老年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體會楊麗娟,郭煥菊
20.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觀察與護理陳麗
21.1例妊娠合并腎病綜合征病人的護理體會孫明子,金玉子
22.抽動障礙患兒的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臨床分析王艷波,王光,張曉敏
23.肺結核空洞實施外科治療后的護理楊征,勇麗,池洋
24.抗抑郁藥物藥量過大引起癲癎持續狀態2例報告林旭,立正廣,張芳,韓慶華
25.麻醉恢復期病人的監測與護理安春實,崔成愛
26.《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如何搞好護患關系邱雨
27.腹腔鏡術后腹腔內CO2殘留引發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要點李娜,王玉芝,王毓麗,張偉,崔滿華
28.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的急救與護理張弘
29.女性導尿困難的原因分析及處理靳紅霞
30.健康教育對提高白血病病人化學治療認知程度的調查石磊,鄭春榮,劉鳳霞
31.吉林醫學(護理版) 癌癥病人的護理方式盧杰
32.72例巨大尖銳濕疣的治療與護理梁秀華
33.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的護理常鳳輝,熊桂榮
34.二期神經梅毒--梅毒性脊前動脈閉塞的護理體會周秀文,田瑩
35.腹腔鏡脾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湯菊萍
36.6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體會張玉梅
37.急診病人在轉運及途中救護的護理體會趙文雙,姚永芳
38.淺談高脂血癥患者的健康指導李亞珍,王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