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58.00/年
《唐宋歷史評論》雜志以“構建唐宋史研究新框架,推動中古史研究縱深發展”為宗旨,致力于突破傳統斷代史研究的局限,在宏觀視野下探索唐宋時期社會變遷與文化轉型的內在邏輯,成為該領域學術創新的重要平臺。該刊以“唐宋變革論”為理論基點,強調唐宋時期作為中國中古史關鍵轉折期的整體性研究。創刊以來,通過設立“唐宋史觀”專欄,系統梳理唐宋政治制度、經濟結構、文化形態的嬗變軌跡,如對唐代藩鎮體制與宋代文官政治的關聯性研究,揭示了中央集權演進的連續性。主編包偉民教授在發刊詞中明確提出“打破唐史、宋史研究各自為政的舊局面”,這一理念在近年刊發的論文中得以深化,例如對唐宋之際“士族消亡與科舉興起”的聯動研究,展現了跨時段比較研究的學術價值。
刊物以問題導向為核心,關注唐宋史研究的學術增長點。近年持續開設“新史料與新方法”專欄,運用數字人文技術重構歷史場景,如通過GIS地圖還原宋代城市空間布局,以大數據分析解析全宋文中的官員遷轉規律。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傳統考據學的實證精神,又積極吸納全球史觀,如對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跨國比較研究,將泉州港與阿拉伯半島貿易網絡進行互鑒,拓展了研究視野。這種“實證與理論并重、本土與國際交融”的辦刊特色,使刊物成為學術創新的重要陣地。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
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確認刊載后,贈送當期雜志1冊。
北宋三司研究述評張亦冰;
陸揚《清流文化與唐帝國》李鴻賓;
墓葬所見唐建國元從及其后裔盧亞輝;
主題汪篯與中國古代經濟史研究
汪籛先生《唐田令試釋》讀后黃正建;
唐前期外官月料分配比例考釋朱博宇;
穆格山粟特文婚約譯注張小貴;龐曉林;
唐宋蒙學書系年考證與研究李裕民;
《宋史》的史源及其相關問題顧宏義;
試論宋代地方治安維護體系中的巡檢趙冬梅;
唐宋史研究中的數字化語文學魏希德;徐力恒;
十余年來中古墓志整理與刊布情況述評仇鹿鳴;
馬克思主義史學視野下汪篯先生的經濟史研究張雨;
論唐代皇帝與高級官員政務溝通方式的制度性調整葉煒;
寫在身體上的宋政權成立宣言——折杖法新論邱志誠;
概念、過程與文書:宋代兩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周曲洋;
蔡涵墨《歷史的嚴妝:解讀道學陰影下的南宋史學》尹航;
家族、婚姻與道學:《仙溪志·人物傳》中的社會關系李宗翰;鄭莉;
宋本《洪氏集驗方》印紙屬地的確認及其意義孫繼民;
文書、信息與權力:唐代中樞政務運行機制研究反思劉后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