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研究》作為民族史領域的重要學術載體,在推動學術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始終以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己任,全力為教學與科研事業提供堅實支撐,宛如一座橋梁,緊密連接著民族史知識的傳承與創新。在科研領域,雜志憑借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廣泛的學術影響力,營造出積極活躍、勇于探索的學術氛圍。它匯聚了國內外民族史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與新銳力量,定期刊發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這些論文或是對民族史重大事件的全新解讀,或是對民族關系演變規律的深度剖析,又或是對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沿思考。不同學術觀點在這里碰撞交融,激發著學者們的研究靈感,促使他們不斷突破傳統研究的邊界,勇于挑戰學術難題。
例如,在探討某一少數民族的遷徙歷史時,不同學者從考古發現、文獻記載、口述傳統等多個維度展開研究,在雜志平臺上各抒己見。這種多元化的學術討論,不僅拓寬了研究視野,還催生了許多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史研究向縱深發展。該刊物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為學者們提供廣闊的合作空間。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專題講座等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進不同地區、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者們可以在這里結識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申報科研項目、開展實地調研,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強大的研究合力。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7號,郵編:100081。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表。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稿件刊登后,贈當期雜志2冊。
民國時期戴新三在藏工作研究鐘宇海;
論齊高帝獎胡諧之“貴族盛姻”宋文杰;
從圖騰文化視角看文身功能楊國芳;趙桅;
臺灣阿美人傳統飲食文化之變遷李威穎;
《皇清職貢圖》中的蒙古族服飾任夢楠;
近二十年國內《百苗圖》研究述評黃菡薇;
清代前后藏地方政權之比較研究澤仁翁姆;
民國駐藏官員蔣致余評述榮加林;喜饒尼瑪;
霍氏家廟:明代禮儀革命與社會變遷安劭凡;
海上絲綢之路朝鮮史料中的寧波海商袁曉春;
克拉克夫婦在西南民族地區的傳教活動嚴賽;
雍正朝鄂爾泰經略西北兩路軍務述論楊春君;
民國時期蒙藏事務管理機構名稱的演變馬睿;
海內外關于《皇清職貢圖》的整理與研究張薇;
1934年黎丹及其西藏巡禮團述評許月;喜饒尼瑪;
從瞻對總管看現代中國的初步構建馮翔;喜饒尼瑪;
《滇省夷人圖說》中的哈尼族群生計方式李文龍;
韓國農耕節日初探——以金堤地平線為例裴恩皓;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我國大陸清準貿易研究述評王力;
西藏駐京僧人貢覺仲尼赴藏宣慰原因探析楊揚;喜饒尼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