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90.00/年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學術期刊(雙月刊)。本刊以醫藥衛生科技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術、新經驗,主要報道醫學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生物醫學、藥學及與醫學有關的邊緣學科的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根據醫學領域研究的前沿或熱點課題及當前的重大疾病,每年組織2到4期重點專題。重點專題來稿均為國內各相關領域具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的研究成果,基本反映了國內這些領域的研究水平。旨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醫學信息交流和醫學科學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自1959年創刊至今,經歷了3次更名。最初稱為《北京醫學院學報》,由北京醫學院主辦。1985年學校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學報也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0年4月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并,并與同年的5月4日,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科學院院士、病理生理學家韓啟德教授出任醫學部的主任。隨著學校的更名,2001年《北京醫科大學學報》更名為《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歡迎全國高等醫藥學院校,醫藥衛生系統科研、醫療單位和海外該領域的作者踴躍投稿。曾用名:《北京醫科大學學報》、《北京醫學院學報》。
旨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醫學信息交流和醫學科學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述評、專家筆談、論著、疑難/罕見病例分析、科研快、重要進展簡報、技術方法、病例報告、短篇論著、工作綜述、綜述、學科交叉。
地址:北京學院路38號,郵編:100191。
1對來稿的要求及投稿注意事項
1.1對來稿的要求:來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煉、圖表簡明。文章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其遵循的程序應該獲得本單位倫理委員會批準,取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并在文章中加以說明。
1.2投稿:請訪問《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網站,點擊“在線投稿”,按照提示與引導將稿件上傳,若圖文件過大,貼進word文件無法上傳,可單獨上傳圖片。并請將1份紙質稿(需用A4紙小4號字隔行打印)、單位介紹信(注明材料真實可靠、無一稿多投、署名無爭議和不涉及保密問題等)、倫理委員會批準函件復印件(當文章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和稿件審理費(北京大學校內稿件15元,校外稿件40元)郵寄或送交編輯部。
1.3作者可登錄本刊網站查詢稿件處理情況。若在3個月內未收到稿件取舍的通知,系仍在審理中。欲另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多投。
1.4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本刊對稿件有刪改權,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期2個月不返回者,視為自動撤稿。
1.5稿件確定刊用后根據所占版面與插圖數量收取發表費。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制工本費。來稿(除會議專刊等另有約定外)刊出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盤版、網絡版稿酬),并贈當期雜志。
2撰稿要求
2.1文題: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避免用“……的研究”、“……的觀察”等非特定詞。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
2.2作者:作者應限于參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該文章有關問題及對文稿內容負責者。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責任作者,并給出其電子郵件地址。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臺人士,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數和順序由作者自定,在編排過程中原則上不應再變動,任何署名的改變要有全部作者簽名同意的書面材料。作者單位包括工作單位全稱及科室名稱,另加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并請提供通信(責任)作者姓名及其地址、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不同單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標示角標1,2……并在其工作單位前相應標出1,2……。在有英文摘要的文章中需在英文題目下提供與作者中文信息相對應的所有英文信息。
2.3摘要:技術方法、論著和科研快報應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500字,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相對照或更詳細些。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采用結構式摘要的形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該寫出主要數據)和結論四部分,每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疑難/罕見病例分析欄目需附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后;綜述、病例報告只需附英文摘要,放在正文后;這些欄目的摘要不用分成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個部分。
2.4關鍵詞:每篇文章需有3~5個關鍵詞,請盡量選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的詞。各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2.5研究設計:對調查設計應寫明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對實驗設計應說明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等);對新藥臨床試驗設計應寫明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并應說明質量控制的方法。
2.6統計學處理:應提供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計量的具體值和P值(如t=3.45,P<0.01);當涉及到對總體參數的推斷時,還應給出95%可信區間。對于定量資料,一般應采用“均數±標準差”方式表達,并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散點圖上描述有明顯曲線變化趨勢的資料則要避免用直線回歸方程。不宜用相關分析說明兩種檢測方法之間吻合程度的高低。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較為合理的解釋。使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3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的涵義。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2.7醫學名詞:以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藥物名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新版本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為準,不用商品名。
2.8量和單位:執行GB3100~3102-93《量和單位》系列標準及有關國際規定,規范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與符號。量符號以斜體拉丁或希臘字母表示(除pH用正體外),例如m(質量),t(時間),λ(波長)等。單位符號一律以正體字母表示,例如g(克),m(米)等。在圖表中表示數值的量和單位時應采用“量/單位”的標準化形式,例如,“t/h”(時間單位“小時”),“p/kPa”(壓力單位“千帕”)等。
2.9數字: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
2.10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有簡明的中、英文對照的題目。說明性資料以英文書寫并置于圖(表)下方。要合理安排并用英文書寫表格的縱、橫標目,并
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表內同一指標數據保留的小數位數應該相同,一般比可準確測量的精度多一位。圖不宜過大,最大寬度半欄圖不超過7.5cm,通欄圖不超過17.0cm,高與寬的比例應掌握在5∶7左右。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發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書面材料。
2.11縮略語:必須使用縮略語時,于首次出現處先寫其中文全稱,然后用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共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稱)。
2.12志謝:對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進行某項工作的輔助人員,以及給予指導、提供資助者,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志謝內容加括號置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
2.13參考文獻:執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作者引用他人已發表的文、圖、表或數據等,需要在引用時列出參考文獻以注明出處。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參考文獻,在正文引出處加方括號標注在句尾右上角,或標注在引文作者的右上角。在表格或插圖說明中引用的文獻,亦應按照該表格或插圖在正文中出現的順序來編碼。論著的參考文獻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主要文獻,近5年的文獻應占50%以上。內部資料、個人通訊、待發表及未公開發表的文章一般不作為參考文獻引用;文摘、綜述等二、三次文獻盡量不引用。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al”。西文人名一律“姓”全拼在前,“名”縮寫在后,但用漢語拼音書寫的中國著者姓名不得縮寫。西文文章題目中,首詞和專有名詞的首字母大寫,其余一律小寫。外文期刊的名稱縮寫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ListofJournalsIndexedinIndexMedicus所列為準。作者應仔細核對所引參考文獻,以保證各項內容準確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于文末。
鑄造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折斷分析
視乳頭旁萎縮區與視野損害程度的相關性
光照模式對復合樹脂聚合收縮率和表面硬度的影響
影響顯微鏡下輸精管附睪吻合術后結果的因素分析
高脂血癥患者不同血脂異常分型與糖代謝的相關性研究
影響口腔正畸治療患者下頜第三磨牙狀態改變的因素分析
基于解剖特征的數字化嵌體設計及程序的初步實現
肝移植中肝動脈相關并發癥的處理與結局
先天缺牙患兒牙齒發育的影像學研究
后腹腔鏡較大腎上腺腫瘤切除的探討
工頻磁場慢性暴露對大鼠神經行為的影響
泮托拉唑在顱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不同垂直距離下肌力閉合道終點位與正中關系位的關系
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特點
游離全厚皮膚移植重建甲床完全缺損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