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生態防護工程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飛速發展與進步,人類活動的區域范圍不斷增加了,但是全球總得森林面積卻在不斷的縮小,似乎人們為了眼前的利益,對我們的生活環境資源進行肆意的掠奪,忽略我們人類長期發展生存的利益。好在,相關部門現如今已經初步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提出了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道路思想,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問題就是對于大面積的砍伐樹木,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比如土壤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林下生存生物的減少,小氣候的改變等等,最終致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所以本文就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提出了生態防護林的營林工程技術的相關措施,以便為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提供可參考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生態環境;生態防護林;技術措施
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進步,活動范圍也不斷擴大,從前的不斷開山砍林,圍湖成田等一些列為搞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人們不斷地砍伐樹木,減少了大量的森林面積,破壞了生態平衡,以致帶來了一些自然災害。很多地方存在土地沙漠化,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這使得我們人類大量積累的財富也毀于一旦,這是人類沒有學會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以至于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供水不足等現象,都是由于我們對于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而導致的所以為了我們自己的長期穩定的發展,為了我們子孫后代的發展,我們必須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尤其是森林資源,通過構建生態防護林的方式以及營林工程的相關措施來逐步改善我們生態環境,其中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森林對于人類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森林可以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凈化空氣、為林下生物以及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間等。看似乎與人類生存關系不大,但是人類也失態系統中一部分,人類也會受到生態系統改變的影響。隨著我國的相關部門對于生態防護林的重視,相關部門加強了營林技術措施的實施以及加大了監管的力度,不斷對營林技術進行優化提升,使得我國的生態林得到了一定的緩減和改善,但是我們任要繼續開拓完善營林技術,為我國防護林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1生態林營林工程的重要性
為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就要理解生態林營林工程的重要性,人類在發展之初一切都是靠自然資源,食物、住房等都來自自然,所以自然與人類的發展有這密不可分的關系,森林從古至今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億年,在這過程中或許會有其中的生物的替換,但它一直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古董級別的生物之一,也可一說是活化石。它依然為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提供生存的空間和條件,所以要保護好森林,它的價值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想,它才是人類的寶藏,但是任何寶藏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截的,如果一味的瘋狂掠奪,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真的到那一天,那么我想人類的生存環境就離崩潰不遠了。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大量的砍伐呢,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其本質是來源于樹木,這些制造出來的東西具有經濟價值,而人類就是為了追求高標準的經濟效益導致大量的樹木砍伐,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好的局面下必定隱藏著不好的一面,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環境保護問題,追求經濟的發展,人類文明發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也要注重環境的保護。要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倡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道路思想。要加強對生態林的建設,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人工造林工程,利用不斷完善的營林工程技術來實施好對生態林的保護和維護,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林業經濟還能有效的防止因森林的利用過度而導致破換,進而逐步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林業成為可再生能源。這種人工育林以及人工種林,不僅能擴大森林面積,還能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思,更重要的是,增加土壤的鎖水能力,增強了森林的抵抗破壞的能力,進而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再促進經濟的發展。
2對生態林實行營林工程的關鍵點
生態林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林業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利用生態林營林工程技術來維護生態林的健康發展。營林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做到以原有生態環境為基礎,再在此基礎上加強人工林的建設,在這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兩者的有機適宜的結合,切不可不顧原有的生態環境,而將不適宜的物種植物栽植在其中,不考慮到和諧相處的問題,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可能會導致生物入侵等嚴重的生物事故。人工林的建設還要結合到地區地域問題,切實的做到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起到修復和保護生態林的作用。在實施生態林營林工程之前,相關部門要做到對生態林的全面規劃方面的工作,只有全面的規劃好實施計劃和程序才能快速有效的完成相關營林工程,同時,在相關營林技術的實施的過程中,監督部門要充分發揮起作用機制,以此確保人工林建設的高效快速進行。此外,還要讓人工林很好的融入到整個森林生態系統中,壯大森林生態系統,保障其健康發展。在進行生態林的營林工程的設計以及規劃過程當中,要充分考慮到地域環境因素,其對生態林是否起到積極作用。所以建立營林工程首要注意點就是人工林要和原有的生態環境有著非常和諧的狀態,要和實際的林業發展狀況和地區環境相結合,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夠保證營林工程對生態林的修復和維護工作有實際意義。同時生態林營林工程在實施之前要做好對生態林的全面規劃工作,只有全面徹底的規劃安排才能夠保證生態林營林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全面提升人工林生態環境促進人工林更好的適應環境健康生長。同時要考慮地區環境因素對生態林的影響作用,要能夠做到適地適樹才能夠促進營林工程有真正的實際作用。科學的營林工程技術才能夠確保營林工程順利進行,同時在注重生態效益的同時要結合生態林長遠的發展,通過立足當下的規劃才能夠促進生態林長遠的發展。林業生態建設能夠保護環境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幫助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提高。生態林營林工程設計要從實際出發,必須和自然環境條件相結合,在原有的生態基礎上進行完善才能夠促進營林工程更好的提高質量。
關鍵詞: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成效
三北防護林工程為我國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并且為相關建設做出巨大貢獻。隨著工程的推進,三北防護林將顯現出明顯的綜合效益。依據近年工作進度可以得出,該工程建設是穩定生態的基礎,以保護森林資源、增加植被面積為核心理念,使用先進技術建設出抵抗自然災害能力更強的防護林。
1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成效
1.1社會效益
三北工程迄今為止是世界上規模比較大的林業生態工程之一,發揮出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作用。該工程的成功建設為我國之后的生態建設樹立榜樣,并提供寶貴工作經驗。首先,從工程開始建設至今,吸納了許多專業人員參與建設。營林造林工作促使林業產業得到發展,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其次,三北地區周圍的生存面積得到擴張。防護林工程推進的過程中,該地的村鎮環境以及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最后,群眾的生態意識得到提升。相關工程不僅避免環境進一步惡化,還轉變了傳統的生態建設理念。工程區域群眾保護生態的意識得到提升,對我國生態建設工程而言意義重大。與此同時,三北工程的成功建設一方面推動了我國其他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另一方面提升了該工程帶來的國際影響力,得到聯合國頒發的專屬獎章,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
1.2生態效益
自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以來,建設區域的水土保持面積持續增長。根據土壤腐蝕程度而言,極強度的水土流失減少了92%左右,強度流失面積減少95%。農田防護林的建設面積從原來的31萬公頃,增加至當前的180萬公頃。農田得到全面的保護后,農業生產環境得到充分改善。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減少,抵御能力自然得到大幅度提升。糧食產量相比之前而言,逐年得到穩步提升。沙漠化面積逐漸減少,據統計在十七年內減少了186萬公頃,其中科爾沁、呼倫貝爾以及毛烏素等地區的沙化土地還在逐漸減少。
1影響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成功率的原因分析
1.1農田林網建設效率較低存在滯后現象,且控制率較低
近些年來,農田林網通常都定位在新墾區,由于該片區經過統一合理的規劃,在用地方面經過了深入的研究和考量,相對來說建設難度較低。在莆田市部分農村地區實行責任制農業生產之后,土地的經營管理被劃分給個體農戶,即使有關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的優惠政策已經廣泛普及,但由于農民尚未形成系統的自然生態保護意識,通常不會選擇經濟價值較低的木麻黃為主要種植植物。另一方面,要征用農民的耕地建林或者收回被農民私自占用為耕地的農田防護林,難度性較大。換個角度分析,假若政府采取強制性措施收回私自占用的耕地,由于無法進行實時的監控和管理,林地在長期受到當地民眾破壞的情況下,建設成效較差,不能夠達成建設防護林的實質效果。基于以上原因,農田林網的建設工作嚴重滯后,對于整體防護林網絡建設工作造成了漏洞,因而在林網控制方面效率低下,不能夠充分發揮農田防護林的價值。就針對莆田市秀嶼區而言,該地區內的東埔鎮西埔圍墾面積只有1200hm2,農田林網面積僅達到6hm2,林網的控制率只有25%,該情況反應了農田林網發展的滯后性,并且直接造成農田荒廢情況嚴重,資源浪費尤為突出。
1.2巖岸山體祼露多
海岸沿線山頭眾多,且植被較為稀疏,山體遭到群眾私自挖土、私自采石的破壞較大。再加之沿海區域長期受到海浪與臺風侵蝕,泥沙流失情況較為嚴重,大量巖石與山體暴露在外,種植環境惡劣,林木存活率較低且生長緩慢。另外,在群眾濫砍濫伐的破壞下,土壤的平衡性失調進而貧瘠,大量土地難以再形成植物生長條件。最后,大部分群眾依靠開采礦石為主要經濟來源,在沒有科學指導的情況下私自開采礦石,造成了山體形態以及內部土壤結構的破壞,要恢復林木種植難度性較大。譬如,莆田市雙亭鄉紫宵洞以及埭頭鎮大蚶山等,都在不同程度遭到了上述破壞。
1.3老林帶更新難
莆田市沿海基干林帶、農田防護林多在20世紀60、70年代建立,其生長量及防護功能均下降,需要通過更新來保證防護林效益的持續發揮。而且防護林以木麻黃單一樹種為主,林帶結構簡單,防護林生物多樣性較差且生態景觀單調。為此,我們結合木麻黃基干林帶、農田防護林更新開展了不同樹種造林選擇研究。結果表明,尾葉桉、巨尾桉、濕地松、相思類和木麻黃無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帶、農田防護林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長迅速,可作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帶下基干林帶更新的樹種。
摘要:通過對遼寧省沿海地區的走訪調研、收集數據,總結了工程建設的成效及經驗,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遼寧沿海地區林草業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沿海防護林;成效;經驗
遼寧是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北方起點,海岸線總長度2265km,其中,大陸海岸線長1444km,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的7.6%,居第5位。沿岸有島礁506個,島岸線長度為821km。在大陸海岸線中,巖基海岸占41.4%,泥質海岸站34.1%,沙礫質海岸占24.5%。工程區涉及大連、鞍山、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共7市25個縣(市、區),土地總面積507.16萬hm2。
1建設成效
自遼寧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實施以來,遼寧沿海地區大力開展森林培育和保護工作,加強二、三級基干林帶建設,累計完成人工造林84.4萬hm2,封山育林53.7萬hm2,飛播造林11.1萬hm2,森林撫育53.2萬hm2,退化林修復10.2萬hm2,跡地更新3.3萬hm2,超坡地還林1.0萬hm2,圍欄封育805km,礦山生態治理0.4萬hm2,新建設及完善沿海基干林帶1462km。目前,遼寧省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區的有林地面積達192.5萬hm2,較工程實施前增加67.1萬hm2,活立木蓄積增加1882萬m3;森林覆蓋率38.03%,較工程實施前提高9.73個百分點。森林面積的增加,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地區的生態環境,在保障遼寧生態安全、促進區域經濟、保護農業生產、提高當地居民幸福感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顯。經測算,遼寧省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區的生態效益價值超過400億元,經濟效益近100億。
1.1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遼寧沿海地區主要自然災害有大風、海煞、暴雨等,以海岸基干林帶為主體的海防林體系,有效地降低了風速,減輕了暴雨對土壤的沖刷,抵擋海煞,保護了沿海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經測算,遼寧省沿海地區累計減少水土流失面積超過66.7hm2,農作物倒伏率與果樹落果率均降低60%以上。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林業碳匯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的概況,然后說明了林業碳匯對三北防護林的作用,如,緩解工程資金壓力、采用先進工程技術、促進林業工程發展等,具體分析了目前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現狀,并著重強調了林業碳匯推動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具體措施,包括完善工程法律制度、強化林業碳匯創新、完善林業交易體系、加大碳匯宣傳力度,以此達到良好的效果,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碳匯;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為此,我國加大對林業的開發,加強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提高森林的覆蓋率。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又不斷提出林業碳匯的措施,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的運行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針對其主要問題,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加大對林業碳匯的重視,促使三北防護林工程得到良好發展。
1林業碳匯與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概況
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提出并建立的,我國在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中,三北防護林工程就是主要的內容之一,可有效確保生態的穩定性,充分治理自然災害,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目前,我國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通常采用林業碳匯的方式,對生態環境進行治理。林業碳匯是通過森林以及土壤充分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以有效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可有效緩解全球變暖的問題。為此,我國加大對該方式的利用,以此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例如,以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為例,該縣的三北防護林面積達到18.2萬畝,其中建立了12個萬畝的造林點,全縣累計新增造林面積達到了75萬畝,其防護林規模不斷擴大。在該工程建設中,采用多個品種,如,油松、側桃、山槐等,由于受到華池縣的地勢地形以及自然環境的影響,采用上述品種,可有效提高樹木的存活率,加強對林業工程的建設,有效利用森林對二氧化碳進行充分的吸附,以此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林業碳匯對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作用
2.1緩解工程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