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高校體育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體育是高校重要的公共通識教育課程,既擔負著向學生傳授體育基本理論知識、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任務,同時又必須根據(jù)高校培養(yǎng)目標加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要通過體育課程教學、陽光體育運動、校內外體育競賽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思想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關鍵詞:體育教育;思政教育;身心素質;優(yōu)良品德
一、體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體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是我國高校針對所有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通識課程。體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不僅能教授學生運動知識與技能,而且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競爭力、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的重要方式,能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落實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的需要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育注重向學生傳授體育運動技能,熱衷組織各類運動競賽,以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熟練程度評價體育成績,強調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而忽略學生的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狀況,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落實不夠。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強調“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高校所有課程都有思政教育的要求,教師都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學校所有課程都要體現(xiàn)出思政教育的功能,與思政課的育人形成協(xié)同作用。鑒于此,學校要加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fā)揮體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
一、分析高校體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
對我國高校體育生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調查、分析,探討影響體育生文化素養(yǎng)的原則,同時簡述目前體育生文化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
1.1、體育生的行為缺乏約束
由于缺乏文化素養(yǎng),體育生在體育課程中,自我意識較強,缺乏大局意識,導致其個人行為太過自由,缺乏約束性。例如:體育生在課堂上,雖然積極表現(xiàn),但是缺乏力度控制,有時甚至影響到整體課堂秩序,對其他同學造成影響,引發(fā)同學們的不滿情緒,同時為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1.2、體育生之間缺乏團結意識
高校體育生更加注重個人實際的技能表現(xiàn),嚴重忽視其他學生,高校體育本身是以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為主,實際沒有達到素養(yǎng)培育的效果。例如:籃球賽中,體育生缺乏團結意識,則會導致正常比賽漏洞百出,學生之間沒有默契的配合,籃球最需要團結和協(xié)作,如此才可領域到比賽的實際含義。
1.3、體育生嚴重缺乏素養(yǎng)知識
一、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內涵
在教育教學理論中,“高校公共體育”是對普通大學生進行體育教學,使學生身心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體育教學活動來塑造學生健康體質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發(fā)展,讓學生知道生存與人的生命、生理和心理都是息息相關的,從體育教學中明白關于生命的價值,認識到人性、精神都是與體育相關的。從而讓大學生懂得愛惜生命的重要性。
二、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實施路徑
現(xiàn)階段,建立公共體育教育教育模式,主要的實施路徑有課程項目的選擇、體育環(huán)境的營造和教育教學的執(zhí)行等過程,這也是教學的三個基本項目。第一個項目:通過合理選擇公共體育教育教學的課程,以準確把握體育教學方向,制定可行的教學制度和教學課程體系,以及教學項目的內容和大綱,科學設置教學目標對應的課程內容,使公共體育教學路徑的制定方法行之有效。第二個項目:教學實施項目是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基本保障,高校應基于這個教學項目來確定教學目標。此外,教學公共體育項目主要有體育運動場地和健身設備等,在教學資源的輔助作用下,可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第三個項目:教育教學的執(zhí)行項目是現(xiàn)在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執(zhí)行的項目包括確定體育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開展課外文體活動、高校社團對體育健身運動的設立,從多個方面來開展體育競賽的項目環(huán)節(jié)
三、公共體育的課程建設
高校公共體育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功能性在于豐富教學內容,可以結合教學的特點來改進教學方法。
1.體育教育教學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對體育的了解。
一、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形式單一,師生互動程度低
雖然國內眾多高校體育課程普遍開設有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項目,但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在時效性和科學性仍存在較多不足。現(xiàn)代大學生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靈活的思維,現(xiàn)行高校體育課程與大學生理想中的學生自主選擇課程、自由決定教師、自主安排上課時間愿望存在較大反差。此外,高校體育教師仍沒有摒棄傳統(tǒng)“講解示范法”、“分解法”、“重復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學生在體育課堂只能被動接受、機械模仿,毫無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師生互動程度低,學生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待加強。
(二)基礎設施建設落,器材不完善影響體育教學
國內眾多高校體育設施建設滯后,場地配套設施建設不合理,損壞場地設施得不到及時修理直接影響高校體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近幾年高校紛紛擴張,招生規(guī)模連年擴大,學生數(shù)量大大增加,為解決學生吃飯、住宿壓力,大量體育經費被用于加強教學和宿舍區(qū)的建設,原本短缺的體育經費如今更加捉襟見肘,許多在建的場地設施和體育項目因為經費不足而被迫中止或延期建設,日益增多的學生與落后的體育設施的矛盾極大的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三)高校體育理論課比重小,體育實踐缺乏理論指導
縱觀國內高校,普遍存在體育理論指導課偏少的問題,高校體育教師重競技,輕理論的思想尤為嚴重。日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受競技思想的影響,格外重視體育訓練,忽視對學生的體育理論指導。這就導致高校學生缺乏正確的體育理論指導自身體育實踐,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具有較大隨機性和盲目性。
1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概述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既重視體育基本技術技能的學習,也重視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學的氛圍越來越濃厚;(2)教學模式不斷完善,舊的教學模式中僅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沒有參與的機會,新的教學模式中,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以及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參與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3)在體育教學改革的推動下,體育教學評價,教學的場地設施等方面都得以改善和提高。體育教學改革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體育教學改革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1)體育教學內容的層次性低,教學方式“訓練化”。我國體育教學長期以來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能力為目標,強調教學內容的一致性、動作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忽視學生的差異性。課堂教學只重視教學內容的練習,忽視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以及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2)過分強調提高學生體質,忽視了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
2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相關制度不健全
盡管我國一直倡導素質教育,體育教學改革也已經在很多高校開展,但現(xiàn)實中,多數(shù)高校領導對體育教學依然存在偏見,不重視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也就無從談起了。與此同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制度的不健全也是阻礙體育教學改革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
2.2體育教學經費不足,場地設施難以滿足
完善體育場地設施是體育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一環(huán)。據(jù)了解,目前多數(shù)高校體育教學環(huán)境較差,場地設施不健全,很多教學內容無法開展,很難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經費與場地是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沒有充足的資金和場館設施,體育課根本無法正常開展。在場地問題成為大眾體育開展的主要問題的同時,基金與場地問題也同樣成為大學體育教育開展的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