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研究》創刊于2009年,發行周期:年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雜志以推動儒學與道學的學術研究為核心使命,致力于深入挖掘儒家與道家思想的哲學內涵、歷史演變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價值。雜志聚焦于儒道經典文獻的闡釋、義理的辨析以及思想體系的現代轉化,旨在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命脈,為當代社會提供思想啟迪與文化滋養。
雜志強調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鼓勵哲學、歷史學、文學、社會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學者共同參與儒道思想的研究。通過發表不同學科的學術成果,雜志促進了多元視角的碰撞與融合,為儒道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跨學科的交流不僅拓寬了研究的視野,也深化了對儒道思想的理解,推動了學術研究的創新與發展。
它不僅關注儒道思想的歷史與理論,更重視其在現代社會的實際應用。雜志通過探討儒道思想在倫理道德、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心理健康等領域的價值,為解決當代社會問題提供思想資源與智慧方案。例如,研究儒家的“仁愛”思想如何促進社會和諧,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等,使儒道思想在服務社會發展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
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
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表。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稿件刊登后,贈當期雜志2冊
道教三十六天說溯源王皓月;
析論謝幼偉的孝道論曾春海;
姓氏與社稷關系考辨張宏斌;
蘇洵的策論文風之芻議古嶼鑫;
張三豐生卒年代考及生平考徐平;
《修真圖》道教修煉思想淺析叢偉;
鄉賢、鄉賢文化及其現代意義韓星;
論蘇洵倫理思想的三重蘊含古嶼鑫;
王符《潛夫論》的思想特色宋洪兵;
段正元對《大學》的現代詮釋韓星;
以《周易》來看儒家的善惡思想林在圭;
元魏末年政治沖突中的文化整合張宏斌;
愛人與克己——略說仁道的兩端董衛國;
朱子《論語集注》的格物體用論張二平;
道教“六天”概念的形成及發展王皓月;
靠而不信:廣西瑤族道教認同研究郭碩知;
從半神到人到神:儒家圣人觀的演變沈順福;
儒教形態的歷史演變與現代模式建構周北辰;
正言若反:《道德經·絕圣棄智章》釋義劉純澤;
“鄉飲酒禮”與中國古代的養老制度李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