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林業科技》發行周期:季刊,重慶市林業局主管、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期刊。在西南廣袤的大地上,林業事業蓬勃發展,而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推動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林業進步的征程中熠熠生輝。該刊聚焦林業科學與技術領域,是研究成果展示的前沿陣地。眾多林業科研人員將他們的心血結晶——新的研究成果匯聚于此,無論是關于珍稀樹種培育的突破,還是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創新方法,都能在這里找到蹤跡。這些成果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交流資料,更為實際林業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助力林業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新進展、新技術的報道是雜志的一大亮點。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林業領域也迎來了諸多變革。該刊緊跟時代步伐,及時報道林業領域的新技術,如無人機在森林資源調查中的應用、智能灌溉系統在林業育苗中的實踐等。這些新技術的介紹,讓林業從業者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行業前沿動態,為他們的生產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林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新經驗的分享也是該刊的重要內容。林業生產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各地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它將這些經驗進行整理和傳播,讓不同地區的林業工作者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無論是山區造林的成功經驗,還是城市林業建設的創新模式,都能在該刊中找到,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試驗研究、調查研究、實用技術、工作研究、科普簡訊。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新牌坊三路366號,郵編:401147。
1、內容真實,題目貼切,數據可靠,文字通順,論點明確,說理清楚,通俗易懂,力求短而精。
2、稿件一般在3000字左右,最多不超過5000字括圖表、參考文獻)。特別優秀的論文可不受此限。
3、來稿書寫順序:題目、作者姓名及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電話、電子信箱等聯系方式,附摘要、關鍵詞、中國分類號、正文(圖、表)、致謝、參考文獻、第一作者簡介。
4、來稿要求字跡清楚,切忌潦草和自創漢字。外文字母、公式符號需用鉛筆注明文種正斜體、大小寫,動植物名稱在文中第1次出現時,需加注學名,盡量提供軟盤,也可通過電子信箱發稿,附圖和照片要求清晰,黑白分明,并按順序編號。
5、文中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如長度單位kin(千米)、m(米)、cm(厘米)、面積單位hm2頃)、m(平方米)、dH方分米);體積單位m3(立方米)、l(升)、IIll(毫升);重量單位t(噸)、kg(千克、公斤)、g(E)、ms(毫克);時間單位a(年)、d(天)、h(小時)、min(分)、s(秒);濃度單位mol/1。
6、凡引用的參考文獻,一律用順序編碼編制著錄,即按文中出現的順序,連續編碼,并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于文中適當位置右上角。參考文獻只列出公開發表的資料,對未公開發表的內部資料油印本等切勿列入。
7.來稿文責作者自負,已投其他刊物的稿件,請勿再投本刊。
8.本刊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必要的修改、刪節、壓縮。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文稿錄用后,酌付稿酬,并贈送本刊1本。如4個月內尚未接到錄用通知,可自行處理。
萬州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情況的調查報告
重慶市竹類資源分布調查
重慶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調查初報
重慶七躍山林下種植天麻技術研究
香椿肥球育苗技術簡介
大葉速生槐的經濟價值及高效繁苗技術
藻林工程監管之我見
關于巫溪縣核桃產業發展思考
關于萬州區森林防火阻隔網絡建設情況的思考
黔江區強化林業科技工作推動林業持續快速發展
重慶龍河濕地公園濕地資源合理利用區建設的生態學途徑探討
淺析南山植物園的植物造景
立木蓄積查算器的設計研究
重慶巫山縣石漠化植被恢復造林成本的典型調查
楊梅栽培管理技術
美味牛肝菌人工保護促繁技術
竹柳生態特性及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