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團員自評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組織隊伍建設,提升共青團戰斗力
新建非公企業團組織71家,超額完成任務42%;街道累計管理團組織(不含社區)數已達到140個;新建啟航驛站3處;做好鄉鎮實體化“大團委”規范化提升工作,新建直屬團組織21個,順利迎接團中央電話抽查,正確率達100%;創建農村工作片區團組織,對全市85個片區實現組織全覆蓋和活動全影響;與市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城市社區中健全團組織進行換屆選舉的實施意見》,在13個城市社區啟動健全團組織進行換屆選舉工作,完成向陽社區團組織選舉試點;籌備鎮村團組織換屆工作,配齊配強基層團組織班子,強化基層團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化“樞紐型”團組織建設,做好“青年公社”規范提升工作,新成立壽光市青少年教育研究促進會等3家團屬協會組織;成立駐濟南團工委。召開共青團壽光市十七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委員卸職確認案,遞補8名十七屆委員;積極參與黨群部門公務員公開遴選,通過崗位技能測試、筆試、面試等程序選拔機關工作人員,配齊配強團市委干部隊伍,實現滿編制運行;起草農村團干部培訓方案,將975個行政村團組織負責人納入團干部培訓計劃。
二、品牌化活動開展,增強共青團凝聚力
暢想中國夢,深入開展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全市青少年中全面啟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十大美麗少年夢”評選活動。組織開展“展望圣城美 暢想中國夢”口號征集活動。五四青年節期間,聯合市委組織部在大學生村官群體中開展“青春助力中國夢”演講比賽和“傳承五四精神 奉獻美麗鄉村”慶五四主旋律活動,帶領170多名大學生村官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并在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義務植樹70余棵,建起壽光市大學生村官成長林。廣泛深入地開展“愛祖國、樹理想、講道德、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和“弘揚民族精神 厲行勤儉節約”主題教育活動,邀請五老志愿者組成宣講團,累計24300余名師生受到教育。推進志愿者組織規范化管理,統一制作服裝、隊旗和徽章,重新注冊登記,建立志愿服務工作臺賬和QQ群、飛信群,實現組織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動員響應機制,目前已有800多名來自社會各界的熱心公益人士積極報名參加。
三、就業創業,打造共青團公信力
全市新建濰坊市青年創業基地3處,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4處,開發具有就業創業指向的見習崗位350個,見習基地利用率、見習青年上崗率及滿意度大幅度提升;有2個先進集體、4名優秀個人獲得濰坊市農村青年創業行動表彰。組織動員優秀創業青年參加濰坊市第五屆青年創業大賽,共有60名創業青年報名參賽,其中7名選手通過海選;3月份,壽光市作為濰坊示范縣市率先開展“金種子項目”,第一批推薦創業青年31戶,經濰坊銀行評定授信20戶,授信額度5350萬元,已發放貸款3660萬元,5月24日,濰坊市金融助力農村青年創業“金種子項目”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壽光市召開。
【關鍵詞】 團體治療;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應激;焦慮;抑郁;隨機對照研究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0)012-0912-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07
Effects of group psychotherapy on moo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ZHU Hao-Bin1,HU Pei-Cheng1,QIAO Jie2
1Medical psychology T&R Section,Peking University HSC,Beijing 100191,China
2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 10019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HU Pei-Cheng ,Email:pchu@hsc.pk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group psychotherapy to the mood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Methods:Totally 100 women undergoing their IVF-ET treatment agre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care control group(n=50)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andomly(n=50).The intervention group(withdrawal 8)received group therapy which was performed about twice a week for 3 consecutive weeks(6 sessions),while the control group(withdrawal 3)did not receive any intervention.Both group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AI)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not significant change in SAIand SDSscores after intervention(Ps>0.05).The SAI [(39.6±7.9)vs.(42.7±8.7),P
【Key words】group psychotherapy;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stress;emotional factors;random-controlled study
目前可根據具體的生殖問題,采取不同的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幫助不孕癥夫婦重獲生育機會,此技術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術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兩大類,而前者是目前最常用的不孕癥治療手段。但IVF-ET治療對于患者而言屬無法控制的醫療事件,患者面對這一應激源時,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1-3],如焦慮、抑郁或者敵對情緒增多等。如何對患者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緒進行干預,幫助她們平穩度過IVF治療流程成為臨床關注的問題。根據現有的文獻,針對IVF患者的心理干預多采用小組治療的形式[4-5],具體的治療模式,則多采用認知行為治療。小組工作人員或治療師為患者提供正確的醫學信息,減壓訓練,鼓勵對信念的識別和糾正,并培養患者之間及患者和家屬親友間的相互交流和支持。心理干預可有效降低IVF患者的焦慮水平,但對生物學治療終點(生化妊娠)的影響作用,不同研究得出的結論差異較大[6]。英國在2001年已將心理指導作為不孕癥治療的正規流程之一[7],但國內針對IVF-ET患者進行的心理干預未見報道。本研究探討團體心理治療對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療者情緒的影響作用。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09年5月~9月,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中心門診就診的女性患者中招募自愿參加心理干預的受試。納入標準:①符合IVF-ET適應癥[8];②年齡20~40歲;③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④接受IVF-ET治療期間于北京居住,且方便接受心理干預者;⑤愿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言語交流障礙(根據初步訪談、職業及受教育程度等綜合判斷);②嚴重智能障礙;③無法連續6次參加心理干預者;④目前患有精神疾病,或有陽性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者;⑤患有嚴重軀體疾病者(包括惡性腫瘤患者)。
共招募受試100名。在初步訪談時按來訪順序進行編號,用Excel中的Rand函數隨機選取50名進入干預組,完成全部(為期6次)團體干預者為42例,脫落8例;另外50名納入對照組,完成前后測者47例,脫落3例。所有受試均于初次訪談時完成相應心理問卷。本研究均未對兩組患者中的脫落者進行進一步追蹤。兩組受試的年齡、不孕癥病程、曾接受治療次數、不孕癥類型及教育程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1)。
1.2工具
1.2.1自制一般情況調查表
包括患者姓名、年齡、教育水平、不孕癥病史及既往接受治療的次數。
1.2.2.焦慮狀態-特質問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9]
分為兩個分量表:狀態焦慮問卷(S-AI)和特質焦慮問卷(T-AI),各含20個條目,各條目按發生頻率4級評分, 總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鄭曉華等[10]用該量表對長春和北京地區一般人群進行了大樣本調查,其中一般女性TAI均值為(41.31±7.54),SAI均值為(38.97±8.45)。
1.4.3.中文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1]
共20個項目,按癥狀出現的頻度進行4級評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
1.3 研究步驟
對志愿者進行初步訪談,要求填寫一般情況表,同時按照入選和排除標準進行簡要訪談,訪談結束后填寫S-TAI和SDS問卷,并囑等待電話通知是否入組參加團體干預研究。隨機分入干預組的患者接受心理干預,并在最后一次團體治療時進行SAI和SDS后測評估,對照組患者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預,僅進行S-TAI及SDS前測和SAI及SDS后測。兩組患者最終的妊娠率以臨床妊娠(B超)結果為準,妊娠結局通過事后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中心病例數據庫查詢獲得。
1.4 團體心理干預方案
以如何接受現狀,如何采取積極態度面向未來作為治療焦點。集體心理干預以小組形式進行,共分為5組,每組8~13人。因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從患者服用促排卵藥物開始到最后一步的孕檢共需4周時間,故選擇較為密集的團體干預模式:自治療周期第3或第4日開始,每周活動2次,每次1.5~2 h,共6次。團體干預活動于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學教研室進行,團體治療師由本文作者擔任,作者事先接受過歐文亞隆團體培訓并具備帶領團體的經驗。團體活動內容參考《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12]制定(表2)。
1.5 統計方法
使用Excel和SPSS 18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計算。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數據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卡方檢驗;干預組前后測數據比較以及對照組前后測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干預組和對照組后測數據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組別治療成功率及兩組脫落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 結 果
2.1全體受試干預前各量表評分情況
89例受試TAI 得分為(40.0±8.4),SAI 分值為(39.6±8.1),與鄭曉華等[6]研究中一般女性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DS得分為(43.1±9.9),與常模(41.88±10.57)[1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量表的組間和組內評分比較
干預組SAI、SDS的前后測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SAI、 SDS的后測得分均高于前測;對照組SAI后測得分高于干預組后測得分(表3)。進一步比較兩組SAI、 SDS前后測的差值,結果顯示:干預組SAI前后測差值為(0.6±7.8),對照組為(3.2±9.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0,P=0.048);干預組SDS前后測差值為(2.9±11.7),對照組為(5.3±13.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8,P=0.378)。
2.3兩組患者臨床妊娠率、脫落率比較
干預組臨床妊娠率為35.7%(15/42),對照組為29.8%(14/4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6,P=0.712)。
干預組最初納入50例,脫落8例,脫落率16%;對照組最初納入50例,脫落3例,脫落率6%。兩組的脫落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55,P=0.200)。
3 討 論
在本研究中,患者基線水平(入組日)STAI和SDS分值與常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IVF患者在剛進入醫學治療周期時的情緒狀況與一般婦女類似。這與Verhaak和Fekkes等 [13-14]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采取自愿參與心理干預的入選模式,這種情況下有可能造成選擇性偏倚,即主動選擇參與心理干預研究的患者,其積極尋求幫助或主動應對的方式可視作心理狀態較好的表現,這部分患者更有可能選擇參與心理干預研究。而基線水平的SAI及SDS分數較高的患者,其主動尋求幫助的可能性則相對較小。
本研究顯示,隨著IVF治療的展開,未接受團體干預的對照組患者焦慮和抑郁分值增高,這與IVF-ET心理應激領域的研究結果[15]一致。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過程中,患者從情緒狀況基本良好逐步發展為顯著的不良情緒可能是IVF治療自身特點造成的。首先,多數患者將IVF技術視為“獲得”孩子的最后手段而對成功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16];而在逐步接受IVF醫學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由于對于IVF治療感到陌生,對治療結果無從把握;加之以往的應對策略在新的應激環境下不一定能有效發揮作用,這種情境下患者容易產生失控感[17],并表現出較多的負性情緒。本研究驗證了Domar[18]的研究結果,即對接受不孕癥治療的女性而言,其心理癥狀出現自發性好轉的機會微乎其微,提示應為接受IVF治療的患者提供心理干預,幫助其有效應對不良情緒。在本研究中,干預組患者經過6次團體心理干預,其SAI和SDS后測值較前測值并無顯著升高,這可能與團體心理干預有關。Reading等 [19]和Merari等 [20]的研究也顯示,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本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SAI和SDS前后測分值變化的比較發現,本干預模式對患者的焦慮情緒的影響作用更為顯著,而對抑郁情緒的影響不明顯。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所得結論仍有待進一步驗證。
盡管本研究顯示干預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但未達顯著性水平。國外對心理干預是否能提高IVF-ET妊娠率的報道不一。Celia等[21]對227例首次接受IVF治療的女性采用身-心-靈(EBMS)模式進行干預,結果發現干預組妊娠率和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但也有研究[15]顯示心理干預(如放松訓練,壓力管理和心理教育)有助于提高IVF患者的妊娠率。就本研究而言,也許將樣本量擴大,或進一步細化被試,如按治療周期數、病因或年齡等因素進行分組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同時,由于本研究樣本選擇偏倚那些有明顯不良情緒的,相對而言更需要心理干預的患者反而有可能被“排除”在外,這也可能是造成本研究心理干預對IVF治療結果影響不顯著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團體心理治療內容主要按照EFC應對模式(否認、放松、隨它去)設計,通過放松訓練、團體間的經驗交流、醫學宣教、個人生活史回顧、理解哀悼及對未來生活的規劃等方式,以期使患者對現實有更多的接受,并對將來生活抱有積極的態度。在團體干預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成員認為不孕是種隱而不顯的缺陷,羞于和外人討論,同時也認為沒有類似體驗的人難以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與外界之間溝通的渠道被她們主動切斷了。而同質性團體正好為接受IVF-ET治療的患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成員間的同病相憐感和相互學習過程都有助于心理壓力的緩解。對那些既往有IVF治療失敗經歷的患者,應當鼓勵她們講述過去失敗的經歷。首先,述說者通過傾述可以對過去的失敗經驗進行哀悼處理;另一方面也為其他成員提供了如何面對治療失敗的學習機會;第三,這樣的經驗交流也是在暗示對IVF治療結果不應抱有太高的期待,可以使每個團員內心都有的治療失敗預期在比較安全的環境下進行討論和處理。
幫助患者重新獲得控制感是IVF治療環境下進行團體干預的重點之一。IVF治療中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在相當程度上是由于治療環境所帶來的不可控感造成的。本團體中對控制感低下的處理主要包含3個方面:①患者可以通過學習放松技術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②告知正確的醫療信息也是患者獲得控制感的重要方式。如,治療師應將客觀的治療成功率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對IVF治療成功抱有過分樂觀的態度。又如,多數團體成員都有不同程度的軀體癥狀,較常見的有背痛、腹脹、頭疼等。這時治療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適當解釋,以紓解患者不必要的擔憂。③幫助患者尋求新的生活意義,這也有利于患者重新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進而降低焦慮。
綜上所述,團體心理干預可以緩解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的患者的焦慮情緒,有臨床推廣價值,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未對脫落患者進行隨訪,可能會部分影響效果評價。
參考文獻
[1]Slade P,Emery J,Lieberman BA.A prospective,longitudinal study of emotions and relationships in in-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J].Hum Reprod,1997,12(1):183-190.
[2]Visser AP,Haan G,Zalmstra H,et al.Psychosocial aspect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J Psychosom Obstet Gynecol,1994,15(1):35-43.
[3]Yong P,Martin C,Thong J.A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wom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using the mean affect adjective checklist [J].J Assist Reprod Genetics,2000,17:553-556.
[4]Domar AD,Seibel M,Benson H.The mind/body program for infertility:a new behavioral treatment approach for women with infertility[J].Fertil Steril,1990,53(2):246-249.
[5]McNaughton-Cassill ME,Bostwick M,Vanscoy SE,et al.Development of brief stress management support groups for couple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J].Fertil Steril,2000,74(1):87-93.
[6]Anderheim L,Holter H,Bergh C,et al.Does psychological stress affect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Hum Reprod,2005,20(10):2969-2975.
[7]Boivin J,Appleton TC,Bsetens PD,et al.Guidelines for counselling in infertility[J].Hum.Reprod,2001,16:1301-1304.
[8]黃荷風.現代輔助生育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50-51.
[9]Spiellberger D.狀態-特質焦慮問卷[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238-241.
[10]鄭曉華,舒良,趙吉鳳,等.狀態-特質焦慮問卷在長春的測試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2):60-62.
[11]舒良.自評抑郁量表和抑郁狀態問卷[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94-195.
[12]徐西森.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276-311.
[13]Verhaak CM,Smeenk JMJ,Eugster A,et al.Stress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mong women before and after their first cycl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J].Fertil Steril.2001,76(3):525-531.
[14]Fekkes M,Buitendijk SE,Verrios GHW,et al.Healthre-leated quality of life in relation to gender and age in couples planning IVF treatment[J].Hum Reprod,2003,18(7):1536-1543.
[15]Eugster A,Vingerhoets AJ.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a review[J].Soc Sci Med,1999,48(5):575-589.
[16]Baram D,Tourtelot E,Muelcher E,et al.Psychosocial adjustment following unsuccessful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1988,(9):181-190.
[17]Miller-Campbell S,Dunkel-Schetter C,Peplau LA.Perc-eived control and adjustment to infertility among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M] ∥Stanton AL,Dunkel-Schetter C,eds.Infertility:perspectives from stress and coping research.New York:Plenum,1991:133-156.
[18]Domar AD,Clapp D,Slawsby E,et al.The impa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on distress in infertile women [J].Health Psychol,2000,19(6):568-575.
[19]ReadingAE,Chang LIC,Kerin JF.Psychological state and coping styles across an IVF treatment cycle[J].Journal of Reproductive and Infant Psychology,1989(7):95-103.
[20]Merari D,Feldberg D,Elizur A,et al.Psychological and hormonal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1992,9(2):161-169.
關鍵詞:項目管理;模式;共青團工作;創新
項目化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1]。高校共青團工作項目化管理即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以活動項目為基本單位,采用招標制度立項,通過立項申報、答辯、審批、項目執行、中期檢查、項目驗收和評價等程序,使校內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資金等多方面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的共青團工作管理方式[2]。高校共青團工作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高校共青團能始終保持對廣大青年學生的吸引和凝聚,就必須首先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創新管理方式,這顯得尤為重要。
一、項目管理模式在高校開展共青團工作中的意義
1.高校共青團工作職能得到進一步完善。一直以來,高校共青團工作一味側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等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而往往忽視了如何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共青團工作要著眼于如何在具體工作中幫助青年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升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這正是高校共青團工作所面臨的職能轉換與完善問題。項目管理作為一門管理科學,整個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項目管理的實行,必將加快高校的共青團工作職能轉換進程,使其更加趨于務實。
2.活動組織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共青團工作中引入項目化管理模式,引進競爭機制,采用招標形式,一方面中標的項目都是經過反復認證和推敲的,是眾多相似或同類型項目中教優秀的,從而更好的保證活動質量;另一方面,在此模式下,對項目策劃人和負責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項目化管理的成果目標要求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策劃和組織出新穎而有意的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活動組織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提高。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進一步升華。共青團工作項目化管理模式基于學生的需求設計項目,有目的、有規劃地開展活動,一方面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鍛煉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促使其以積極的姿態適應社會、服務社會,促進育人過程的民主化和個性化;另一方面打造了主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較好地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新要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項目管理模式在高校共青團工作實施中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共青團工作和項目化管理的特征之間存在許多相似之處,通過尋找他們之間的契合點將項目管理模式引入共青團工作的組織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行性。
1.項目化管理與共青團工作的目標性相似。項目化管理模式一般采用多層次目標管理,項目團隊成員在各自任務及目標的指引下,分工負責、協調合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標。共青團工作的開展自始自終以實現目標為原則,這與項目化管理體現出的目標性極為相似。
2.項目化管理與共青團工作的階段性相似。項目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包括啟動、規劃、執行、監督、控制以及收尾等階段,這些階段相互影響,關系復雜。共青團活動的組織一般經歷策劃、申報與審批、實施與督導和總結與評優等階段,各個階段尤其自身特點,但也必須相互串聯才能取得活動的最優效果。
3.項目化管理與共青團工作的成果評價特征相似。從項目化管理的成果方面看,獨特是項目可交付成果的重要評價特征。共青團工作同樣要求與時具進,要求推陳出新,要求不斷賦予活動新的內涵,以激發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活動實效。
三、高校共青團工作項目管理模式的構建
1.高校共青團工作項目管理模式的組織機構
校團委建立四級管理的組織機構:決策層,即由校團委書記和二級院系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組成,是項目管理指導委員會,確定項目發展的方向和資金額度,協調各類關系;管理層,即由校團委的相關人員組成,是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落實項目的實施、監督等各種事務性工作;聯系層,即由二級院系的團委書記擔任,是項目的聯系人,根據校團委的統一部署,負責對所在院系學生進行項目的宣傳、立項和協調等工作;執行層,即由具體立項的項目組人員組成,是具體組織項目建設并完成項目的人。
2.高校共青團工作項目管理模式的基本過程
按照項目管理科學的一般原則,結合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特性,將項目管理的精髓有機融入到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總結出項目啟動、規劃、執行、監控和結束工作5個過程,這5個過程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組[3]。
(1)項目啟動過程:高校共青團可以在校團委成立項目管理領導小組或辦公室,結合黨政中心工作和青年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擬定項目宏觀構架和工作范圍,制定項目實施辦法和評價體系,明確工作責任。要求各級團組織結合自身實際將各項工作進行項目化申報。
(2)項目規劃過程:對于申報的項目,項目管理機構進行審核通過后,各項目負責任必須制定詳細的項目管理計劃。
要對項目的具體范圍、工作流程、質量控制、人員分工、經費預算、時間安排、工作進度和潛在風險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更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說明。
(3)項目執行過程:在項目執行之前,各項目負責人須依據項目管理計劃組建自己的項目團隊,并加強團隊內部建設,合理進行人員分派。團組織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項目管理計劃進行,同時要對由于客觀因素導致的計劃變更提出變更請求或補救措施。
(4)項目監控過程:監視和控制項目工作過程是監視和控制啟動、規劃、執行和結束項目的各個過程。項目管理機構要不定期召開項目工作會,及時了解項目的進展,并依據項目評價體系對項目團隊工作績效進行考核,該項考核要納入到共青團工作考核評價體系中。
(5)項目結束過程:項目團隊要對照計劃認真總結項目過程的經驗與教訓,并依據項目評價體系進行項目成果自評。項目管理機構根據績效考核和成果驗收情況進行綜合考評,評選出優秀項目予以表彰和嘉獎,并將打造出的精品項目加以推廣,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3.高校共青團工作項目管理模式的基本制度
(1)項目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即根據項目的任務特點、時間跨度和重要程度對活動進行分級管理。其中第一級項目是大學生科技文化節、大學生藝術節、暑期社會實踐等重點項目。這類項目要重點管理,以精品化和品牌化為目標,充分考慮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性;第二級是數學建模、電子涉及、定向運動比賽等特色創新項目,這類項目要通過專業團隊來組織,體現獨特性和創新性,要有超前性、先進性;第三級是各類學術報告、學術講座、問題競賽等一般性項目,主要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具有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和大學生參與的普及性等特點。
(2)項目招標及負任人制度:項目申報實施招標制度,各級團組織、學生組織、學生班級以及學生組建的臨時團隊、學生個人工作室等向高校團委提出申請,高校團委根據申報情況,組織全體申報者現場公開、公平、公正競標。同時,明確責權,健全運行體制,制定活動項目負責人制度,將責任層層落實,保證項目分解后,責任落實到人。項目負責人可以由團體或個人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承擔。
(3)項目運行全過程監督制度:為了避免工作的脫節,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需要制定相關的項目管理規程,項目組要按照規程對項目進行運作,校團委要組織專門人員對目實施的過程進行檢查監督,隨時掌握項目進展狀態,對其效果、資金和進度進行監控,保證項目實施效果。
(4)項目激勵及培訓制度。定期對中標項目的成效、規范、影響等進行綜合測評,并給予獎勵,將其與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掛鉤,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訓制度。同時,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對各級團干部及學生干部進行培養,讓其有足夠的能力和素質適應項目管理的實施,并請專業人士參與培訓活動,及時知道和解決項目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四、高校共青團工作實施項目管理模式的相關配套措施
高校共青團工作在運行項目化管理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的問題,并有可能產生一些負面效應,我們應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造成對團學工作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做好如下環節的工作:
1.加強項目管理觀念的引導和宣傳,調控好抵制情緒。共青團工作即使是在部分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化管理,它對于以往傳統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種沖擊,各級團學組織和社團已經習慣于過去固有的管理模式,對于創新變革難以接受,產生抵制情緒在所難免。因此我們在共青團工作中推行項目化管理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針對各級團學組織的負責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管理培訓,植入項目管理理念,并積極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根據不同的意見需哦出合理的應對辦法。
2.及時調整項目管理的實際應用范圍及視角,避免實施過程帶來的消極影響。在某些活動的管理中,如以項目管理方式切實可行,可采取引導和傳統方式相結合,使得項目管理合理有效地發揮在共青團工作中的作用,努力避免并及時消除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不能夠抱著那種一蹴而就的觀點來對待共青團工作中項目管理的進程。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可以在個別活動中或者先在某幾個社團所開展的活動中進行項目管理實踐,條件成熟再進行推廣,不斷應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使項目管理模式向縱深發展,以事實效果驗證項目管理再團學工作中的實際意義和良性作用,逐漸形成高效、成熟的項目化管理體系。
3.形成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進行廣泛的經驗交流。評價激勵是項目化管理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若團組織把此環節做深、做細、做實,不僅公正評價了此次活動,同時也為下一次活動積累了有益的經驗。高校團委通過驗收總結材料、召開經驗交流會、組織討論交流、評比獎懲等方式正確評價項目的完成情況,并形成制度。
利用項目管理模式進行高校共青團工作方式創新,是提高共青團工作效率,加強共青團建設的需要,提高團員青年能力和提高工作水平的必要途徑,也是利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共青團工作管理效率的有益探索。我們應通過不斷實踐,提高項目管理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適用性,完善各項相關配套制度,以尋求高校共青團工作方式更大的創新和突破。
參考文獻
[1][美]項目管理協會著.盧有杰,王勇譯.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三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一、狠抓常規教育,規范學生的言行
高中生處在生理日趨成熟,心理相對幼稚,人格個性和行為習慣尚未完全定型的特殊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根據這一特點,我校首先確立了狠抓常規教育這一基礎目標,通過反復的規范訓練和行為實踐,使學生自覺用規范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規范引導,重點培養良好的規范意識。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必須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讓他們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哪些要求。根據《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有我校特點,制定了《學生十大常規》,對學生在學校、家里、社會上的言行、儀表等做了明確的規范并加以落實。在各年級學生中開展規范達標活動,高一年級以“學規范、守規范”為主題,高二年級開展“溫習規范,找差距”活動,高三年級以養習慣,做示范為主網要內容,通過學生自評,班組互評,班主任總評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牢固樹立起良好的觀念。
2、對照落實,重點矯正學生不合規范的行為。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是使學生的不良行為得到矯正,因此我們始終把改正缺點作為工作的重點,引導學生邊學規范邊自查互查缺點,以告別不文明行為和樹一個目標,改一個缺點活動為載體,成立互助小組,公布張貼要改正的缺點,半學期考核一次,并與期末思想品德和先進評比緊密掛鉤。通過一個個缺點的改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校園的總體文明不斷得到提高。
3、落實監督,加強課余時間管理。習慣是一種經歷較長時間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狀態或趨勢。和成年人相比,中學生仍然存在著明顯的情感型傾向,缺乏堅強的意志。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加強了課余時間對學生的管理,監督組織成員以學生為主,分成學校和班級兩個級別,校內設立值周班文明監督崗對學校分區劃片管理,班內設立課余時間管理小組,加強班級自律,保證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更加規范、科學。
二、確立大德育教育理念,構建感恩教育主題活動系列
我校一千四百多名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德育教育管理中,我們發現他們在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方面顯現出來的許多不良傾向,已逐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得不密切關注的難點問題。我們意識到獨生子女自小累積而成的自我、孤傲和任性等不良習慣,已影響到他們現在的人際交往、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作為受恩者,很多學生接受著父母之恩、師長之恩、祖國之恩和他人支助之恩但無知無覺,不少學生覺得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受之無愧,極少數學生無視甚或漠視施恩者的恩惠。
在制訂20__年度工作計劃的時候,十分強調感恩教育。將工作目標定義為:堅持大德育教育思想理念,寓德育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以感恩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為抓手,抓過程注重落實,抓細節突出重點,抓習慣養成突出道德實踐,抓典型突出群體效應,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創造學校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教學的質量。
選擇良好的載體,開展健康向上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磐中德育特色的重要環節。20__學年我校精心策劃了學雷鋒活動月、愛國主義教育月、安全教育活動月和法制教育活動月,成功組織了感恩系列主題教育,教育學生感恩祖網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刊出感恩教育黑板報,引導學生給父母寫信,匯報學習生活,交流思想感情,奉上一顆感恩之心。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還在20__年9月和20__年5月分別在學生宿舍和教室組織了兩次緊急避險疏散演練,警報信號后,各班學生快速安全地撤離教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強示范性群體建設,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
榜樣的示范是引導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因此我校非常注重示范性群體的建設,為學生樹立起一個個學習的榜樣,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1、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道德風貌和行為習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采取多項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⑴引入競爭機制。在教師中開展十大實干家、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優秀先進工作者的評比,同時與階段工資、年終獎金緊密掛鉤,激發教師追趕先進的積極性,營造教師積極向上的氛圍。⑵規范教師行為。制定實施《磐安中學教職工職業道德規范》《教學過程管理規范》《磐安中學教職工文明守則》等規章條例,開 展“我為學生做表率”文明辦公室評比和群體師德創優活動,使教師牢固樹立為人師表和愛崗敬業意識,做學生的表率。⑶建立反饋體系。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開展“老師,我對你說”錄音活動,讓學生參與教師師德考評,并作為教師個人考評的重要參考指標,確保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⑷制定班主任形象要求。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廣泛針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班主任形象要求,以此做為班主任工作要求,保證班級工作有序高效地展開。
2、有效利用學生的榜樣作用。心理學認為,榜樣的本文來源:文秘站 空間距離以及身份地位與教育對象越接近教育效果就越明顯。我校學生在品德和個好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學生示范教育榜樣的層次性、多樣性,力求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⑴樹立學習的榜樣。學校開展了“十大身邊感動人物”評比,學期末評出各級文明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寢室長等;其中的優秀事例在《磐中學生報》廣播室、黑板報或宣傳窗上予以報道或展出。⑵重視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實行優勝劣汰,建設一支穩固的學生示范隊伍,使不同類型學生都能找到人生坐標,明確努力方向。
3、充分發揮班集體的示范作用。針對我校99%的學生都是住校生的實際,我們對班級、寢室實行動態管理,每天開展四項競賽,每周評比優勝班級,每月評出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每學期給予表彰,并掛牌示范。開展美化寢室活動,培養文明細胞。開展了班級形象設計活動,形成班級共同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實行值周班制度,建設一支流動的文明風景線。把學生個人的行為與集體的榮譽緊密結合,從而達到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的目的。
四、落實學生自主化管理,強化文明衛生意識
人的社會實踐對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根據山區衛生狀況普遍較差的實際,我校開展了以學生自主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勞動實踐,在發揮他們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認識。
1、參加勞動保潔,增強勞動觀念和衛生意識。我們對100多畝的校園實行衛生包干制,包干到班,落實到人。設立鳳凰山讀書林勞動基地和縣機械廠、線路板廠等勤工儉學基地,讓學生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2、參加監督管理,培養文明意識和自律意識。學校管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而讓學生參與管理具有明顯的教育優勢。我們以學生自主化管理為目標,設立了三套值周制度。在全校實行值周班制度,由值周班負責全校學生的紀律、衛生、公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各年級設立值周干部,監督本年級的紀律、衛生、安全等狀況及值周班質量;班級內設立值周班干部,負責對本班成員的全面監督管理;充分發揮校團委、學生會的作用,保證每位同學都有兩周時間參與管理,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文明意識,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
3、參與社會服務,培養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先后開辟了螺山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龍山公園、根溪等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開辟了冷水鎮、方前鎮兩個學生干部鍛煉基地,開展為革命老同志服務活動,幫助孤寡病殘老人收割莊稼。深入市場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完善做好事制度,每班每周至少在校外做一次集體好事。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自覺樹立起為家鄉人民脫貧致富的責任感和立志成才的理想。
4、參加個性發展活動,培養發展意識和成才意識。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我校開設集郵、攝影、排球等二十幾門活動課、選修課,組建有校藝術團、校記者團、校文學社,創辦了《磐中學生報》、《海螺山》等校園文學社刊,成立各種興趣小組,由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發展,既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又有效地滲透了德育內容。學校團委學生會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以鍛煉青年、教育青年、服務青年為主線,以社團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組織了學生籃球比賽、學生演講比賽、校園十佳小歌手評比、20__年元旦文藝晚會等活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形成了主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五、構建三位一體網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貫性原則,要求我們的教育要方向一致形成合力。為保障學生的品行按要求發展,學校必須取得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與大力支持,共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1、搞好警校共建,加強法制道德教育。檢察院是執法機關,檢察官在學生心中代表著神圣的法律的尊嚴。因此,我校非常重視檢察院的力量,雙方確定了以法制道德教育為重點內容,以品行落后生為重點對象的共建活動。通過舉辦法制學習班,舉行法制教育報告會,聘請校外法制輔導員,舉辦模擬法庭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監獄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差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形成了以課程教學為主要渠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緊密結合的法制道德教育網絡和體系。
2、開展軍校共建活動,學習軍人的優良作風。軍人是鐵的紀律的化身,是鋼鐵意志的代表。我們與縣 消防中隊和縣武警中隊結成軍民共建關系,每年開展新生軍訓,讓學生參觀軍營,舉行國防知識講座,引導學生學習軍人嚴謹的生活作風、鐵的紀律和堅強的意志,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