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統計職稱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文對溫度、濕度兩個顯著影響溫室作物生長的參數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構建的溫濕度模糊控制系統方案如圖2所示。圖2中,T和H分別為模糊控制系統輸出的溫室環境溫度和濕度值;T1、H1分別為根據專家經驗給出的農作物生長最佳的溫度和濕度值;eT1、eH1分別為給定值與溫室環境的實際測量值的偏差;ecT1、ecH1分別為溫濕度偏差隨時間的變化率。
2溫濕度模糊控制器設計
2.1輸入與輸出變量的模糊化
根據溫室大棚的實際狀況,以溫濕度偏差及其偏差變化率為輸入變量,各輸入變量的模糊化信息如表1所示。結合研究對象實際情況,既考慮控制規則的靈活性又兼顧簡單易行。表1中,4個輸入變量模糊集均取為A,A為{NB,NS,ZE,PS,PB};模糊論域均取為B,B為{-4,-3,-2,-1,0,1,2,3,4}。模糊控制器的輸出控制變量為前窗、天窗、后窗、遮陽簾、通風機、加濕器和加熱器。這7個變量均為開關量,只有開和關(0/1)兩種狀態,分別用符號u1、u2、u3、u4、u5、u6、u7表示這7個變量。
2.2隸屬函數的確定
由于三角形隸屬度函數在輸入值變化時比正態分布或高斯型具有更高的靈活性[6],因此本研究中溫濕度偏差與偏差變化率均選取三角形隸屬度函數。圖4為各輸入變量的隸屬度函數,選擇的模糊集寬度為4。因為寬度過小會造成部分區間空缺,可能找不到相應的控制規則,收斂性不好;寬度過大會造成控制規則的重疊部分過多,相互間影響加大并且響應速度也變慢[7]。根據隸屬度函數對輸入變量量化為9個等級,其相應的隸屬度賦值如表2所示。
2.3模糊控制規則的制定
模糊控制規則的形成實質上是把操作者的經驗或專家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凝練得到的若干條模糊控制規則[8]。經對實際溫室控制系統的研究,發現溫濕度間存在一定的耦合性,即當通過某一執行機構改變溫度(濕度)時濕度(溫度)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在制定模糊控制規則時就要滲透解耦的思想。基于此,對7種執行機構的開關狀態做如下考慮:u1、u2和u3每打開一個設備降溫和降濕效果增強一點,但速度較慢;u5開通后其降溫和降濕速度明顯比u1、u2、u3快;u4降溫作用明顯,對濕度基本無影響;u6主要起加濕作用,降溫為次要作用;u7主要為增溫作用,降濕為次要作用。研究中制定了溫度與濕度之間、溫度變化率與濕度變化率之間的兩個模糊控制規則表,在此僅列出溫度與濕度之間的模糊控制規則,如表3所示。表3中,U為u1到u7這7個變量的開關狀態,開用“1”表示,關用“0”表示。
2.4反模糊化
模糊控制器輸出的是模糊語言不同取值的一種組合,由于被控對象只接受一個精確的控制量,因此需要從組合中判決出一個精確的控制量,這也就是反模糊化的過程[9]。常用的判決方法有重心法、最大隸屬度法和中位數法等,本研究采用重心法計算模糊控制輸出的精確控制量。其具體表達式為u'=∑nj=1ωjμ(ωj)/∑nj=1μ(ωj)(1)其中,n為模糊變量個數,ωj為模糊變量,μ(ωj)是對應模糊變量的隸屬度。本系統反模糊化的具體過程:首先溫濕度誤差或其誤差變化率經量化后得到相應的量化等級,根據量化等級查詢各個執行機構在控制規則表中對應的控制規則并使其激活。然后,由式(1)計算各個執行機構的輸出值,計算結果等于0.5時,執行機構保持原來狀態;計算結果大于0.5時,執行機構開;計算結果小于0.5時,執行機構關。基于這種思想,可建立各執行機構的模糊控制查詢表,放在內存中,編寫相應的PLC程序即可實現模糊控制器對執行機構的實時控制。
3溫濕度模糊控制PLC程序設計
溫濕度模糊控制PLC程序包括輸入量的采樣與模糊化程序、量化等級程序、模糊控制查詢程序、執行機構控制程序和預警程序等[10],在此僅介紹有關輸入采樣、誤差的計算和模糊控制查詢的部分程序。本研究是在STEP7編程環境下完成的模糊控制程序。
3.1輸入量采樣和ET/EH計算程序
研究中應用的溫濕度傳感器的變送單元分別取0~50℃、0~100%RH,線性對應電流均為4~20mA,因此在編寫PLC程序前需把溫濕度的值與PLC中的數字量關系建立起來。具體過程如下:以溫度為例,用I表示電流值,T表示溫度值,X表示實時溫度轉換為PLC中的數字量值。由于0~50℃與4~20mA對應,4~20mA又與PLC中的數字量為6400~32000對應,因此可得曲線方程如式(2)與式(3)所示。根據式(4)即可計算0~50℃對應PLC內部的數字量值。如22℃對應數字量值為17664。同理,可求得濕度值與PLC中數字量的對應關系如式(5)所示。其中,H表示濕度。下面以溫度為22℃和濕度為70%RH的情況編寫相應的PLC程序,70%RH對應的數字量為24320。
3.2模糊控制查詢程序
由反模糊化得到的模糊控制查詢表實質上是一個9×9的二維數組,存在以VW200開始的81個字單元中。在此把數組的首地址指針設定為VD48,根據(VW20×9+WV18)×2即可計算偏移值,在查詢表中定位并把相應值賦予WV28。
4系統實際運行測試
控制系統投入運行后,任選某一天對控制效果進行實際測試。測試時的起始溫度和濕度分別為32℃和52%RH,控制設定值分別為22℃和70%RH。對溫濕度采樣時間間隔均為5min,根據采集數據繪制的曲線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30min左右時溫濕度值均達到設定值,再經10min左右溫濕值即達到預設的穩定狀態值,達到了較滿意的控制效果。控制系統達到穩態的時間可通過增減有關設備進行調節。
5結束語
1.1遠程監控需求分析
1)具有遠程控制休眠、喚醒地震儀功能。地震儀在放炮之前喚醒,在停止施工期間休眠,地震儀可有選擇的進行采集工作,這樣大大節省了數據存儲空間,降低了采集系統的功耗,延長了儀器的待機時間。
2)可查詢如CF卡剩余空間,內置電池電量,位置經緯度,采集站狀態等信息。對剩余空間、電池電量不足,采集站狀態錯誤且不能遠程修復的采集站及時安排工作人員更換。提高野外勘探作業的工作效率和靈活性,增強采集系統數據的可靠性。對讀取回來的地震儀經緯度信息在上位機端進一步處理,可用于研發地震儀排列位置監測及遠程防盜系統,保障野外勘探儀器的安全性。
3)遠程控制地震儀自檢功能,并能回收自檢數據。地震儀系統自檢內容包括檢波器內阻、噪聲、隔離度測試等,一次完整的自檢過程通常需要2-5分鐘,因此無纜存儲式地震數據采集系統一般只在開機時自檢一次,之后則無自檢過程,因此采集站的部分工作狀態,如檢波器連接狀態等僅僅反映了系統開機時的狀態,不能作為現場質量監控的標準。法國UNITE系統由于沒有遠程監控功能,在自存儲模式下通常是定時自檢,自檢時間為5分鐘,在系統自檢期間,地震儀停止其它一切工作,這樣就減弱了地震儀野外勘探作業工作的靈活性。
4)有一定的遠程修復及設置功能。如配置系統采樣率、增益,系統復位等,出工前對地震儀的工作參數進行統一配置,布設到野外后,根據自檢結果對有問題的地震儀進行參數設置和系統復位等操作,遠程修復和解決問題,節省人力物力,提高無纜地震儀智能化控制程度。
1.2無線通信技術的選擇
目前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較多,如Wi-Fi、Zigbee、Bluetooth、GPRS、3G等,這些通信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生活及工業生產中,北斗短報文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遠距離通信技術,表1列出了應用以上幾種通信技術典型模塊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傳輸距離、通信頻帶的參數值。
1.2.1Wi-Fi
Wi-Fi是IEEE802.11系列標準的統稱,其傳輸速率快、安全性高,可集成到已有的寬帶網絡中,配合路由器組建有線、無線混合網絡快捷方便。地震勘探儀器中Wi-Fi常用的組網模式有兩種,即AP(無線訪問接入點)模式和AdHoc(點對點)模式,在野外我們可以用架設AP基站的方式來拓撲無線局域網絡的覆蓋面積[3],而AP之間可以通過網橋設備連接,從而完成更大面積的網絡覆蓋范圍,然而在實際勘探應用中AP基站和網橋設備架設困難,尤其應用于大道距的二維或者三維勘探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基站與網橋,較大的影響了施工進度。AdHoc是一種無中心、自組織、多跳移動通信網絡,結點間通過分層的網絡協議和分布式算法相互協調,實現了網絡的自動組織和數據的相互交換,這種模式下地震儀可將其采集數據及工作狀態信息接力式的傳輸回控制中心,美國WirelessSeismic公司的RT2無線遙測系統就是應用了這種多跳的數據傳輸方式,兩個節點間通信距離的范圍約為25~70m,然而這種工作模式會導致越靠近中央記錄系統的節點積累的數據量越大,且在線性的網絡拓撲結構中,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受通信距離與地形環境影響較大,數據通信的質量和速率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
1.2.2GPRS、3G移動網絡通信技術
移動網絡通信技術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技術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傳輸速率高、網絡覆蓋面廣、接入時間短、建設成本低等特點[10],在地震勘探中可被應用于移動網絡信號覆蓋范圍內的地震臺網遠程監控,它提高了遠程儀器維護的工作效率[11]。然而在地震勘探大道距(道距大于1km)地震深反射、折射探測作業中,由于其基站的信號覆蓋范圍有限,對于遠程監控地震采集站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3北斗短報文通信技術
北斗衛星作為北斗通信技術的中繼,轉發來自地面用戶端的定位及通信請求,地面中心站控制端接收到請求后,解析消息后將解算出的位置信息傳回用戶端或將接收到的接收信息通過北斗衛星轉發至另一地面用戶端,達到衛星定位及通信的目的。北斗短報文通信技術在應用時具有信號覆蓋范圍廣、安全、可靠性高和控制簡單等特點,用戶一次最大可以傳送120個漢字的報文信息,而民用信息發送的頻度通常為30-60s,接收信息則沒有頻度的要求,對于地震儀基本的控制命令收發及狀態信息的傳送,北斗短報文通信技術可以滿足無纜地震儀基本狀態監控數據傳送的要求。
1.3系統結構設計
基于北斗的無纜存儲式地震儀遠程監控系統工作,系統由主控中心、北斗衛星、采集單元三部分組成,主控中心通過北斗指揮機完成對采集單元遠程的控制及狀態數據的回收工作,并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管理和存儲。采集單元完成地震數據采集的同時,通過北斗通信模塊可接收來自主控中心端的控制命令,并反饋執行結果信息。北斗衛星是控制命令及反饋信息傳遞的媒介。
2采集站單元設計
2.1硬件設計
地震檢波器將地面振動信號轉化為模擬電信號傳輸到FPGA數據采集單元,由FPGA完成數據的采集、緩存,并提供必要的測試、控制功能。AT91RM9200作為中央處理器,讀取FPGA中存儲的數據,并轉存到CF存儲卡中;通過SPI接口與Wi-Fi模塊連接,實現近距離的無線數據傳輸功能;通過UART與GPS、北斗模塊連接,為采集站提供高精度的授時、定位、遠程通信功能,完成數據同步采集、位置信息獲取、工作質量遠程監控。采集站也可通過以太網接口與電腦終端連接,完成數據的回收及參數設置、檢查工作。采集站在野外應用時采用太陽能和內置鋰電池兩種供電模式,電源智能管理系統會根據采集站當前工作的天氣條件轉換供電模式,保證儀器可靠、穩定的工作[12]。
2.2軟件設計
采集單元的主控制器ARM9運行嵌入式Linux內核版本為2.6.31的操作系統,北斗通信進程完成對北斗模塊接收信息的解析與執行,及執行結果的反饋。北斗短報文通信系統包括指揮機與用戶機,指揮機是北斗短報文通信系統的中央控制器,它相當于一個服務器,負責接收來自多個用戶機的報文,并可以控制多臺用戶機來完成相應的指令。用戶機是北斗短報文通信系統的子節點,相當于一個客戶端,負責將節點工作信息上傳到指揮機,和接收來自指揮機的命令。北斗用戶機在接收到指揮機傳來的信息時,用戶機會通過UART將信息內容上傳給下位機系統,下位機會根據其數據傳輸的格式將信息進行解析,并根據信息包含的指令內容來執行相應的任務。
3上位機服務器軟件設計及測試
主控中心由上位機、打印機、存儲器、發電設備、北斗指揮機組成。上位機與北斗指揮機完成命令的選擇與打包發送,及對采集站反饋信息的接收、顯示、存儲和打印處理。發電設備輸出220V的交流電壓,為上位機及其外設供電。此外上位機服務器軟件通過對GoogleEarthAPI接口的調用,實現了對野外采集站排列位置的遠程監測,為微動勘探實驗中按兩個嵌套式三角形方式排列的采集站傳回的GPS位置信息在GoogleEarth中的顯示。操作人員可根據地圖顯示軟件中采集站的排列位置了解施工進度,獲取采集站排列班報,完成布站人員調度等工作。為了了解遠程監控系統的性能及數據傳輸丟包、誤碼情況,設計如下測試實驗:將7臺內置有北斗通信模塊的采集站接好檢波器放置在室外采集,由主控中心完成與各個采集站間的數據包收發,采用60s一次通訊頻度,數據包長度為200字節,從500個樣本數據中任選7個,分別用于七個站的通訊測試,主控中心將樣本數據依次發給各個子站,并重復500次,子站收到數據包后向主控中心返回相同的樣本數據。主控中心計算從開始發包到收包完成的時間間隔作為通信的延時,主控中心與采集站分別記錄通信時丟包數,并根據與標準樣本數據對比的結果記錄錯包數。
4結論
一、合同法中規定補償性違約金制度的理由
在合同法施行前,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中確立的是以懲罰性違約金為主的違約金制①。現行合同法則選擇了以補償性違約金為主的違約金制度②。作出這種選擇與改變的理由主要有:第一,懲罰性違約金與集中型的經濟管理體制即計劃經濟體制有著密切的聯系。計劃經濟體制一般傾向于采取較為嚴厲的經濟制裁措施,而市場經濟體制則比較注重違約救濟的補償功能,限制違約金的懲罰效果。合同責任主要是對當事人造成的實際損失的補救,不應成為懲罰另一方的手段,否則不僅不符合交易的性質,而且與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相違背。第二,由于合同主要是一種交易,雙方當事人應當在平等、自愿、等價有償的原則下約定各自的權利義務。而懲罰性違約金使雙方當事人在發生違約時享有不等價的權利義務,這在理論上不符合等價有償原則,在實踐中也為一方利用合同牟取不正當利益提供了條件。第三,合同主要是一種交易,為了減輕交易當事人的風險,合同法要求違約責任的承擔必須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可以預見到的。如果違約金在訂立合同時無法合理預見,則風險極大,這就不利于鼓勵交易。而懲罰性違約金的弊端就在于它使交易當事人承擔了不可預測的風險。第四,懲罰性違約金容易誘發道德風險,使違約金的約定成為一種變相的賭博,這既不符合違約金制度保護正常交易本意,也不符合法律對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而補償性違約金制度,則是強調當事人約定違約金時,應當注重違約金的補償功能,違約金數額應與違約后的損失大體相當。如果違約金數額與損失比較過高或過低,則法院和仲裁機構有權予以調整。基于以上理由,我國合同法選擇了以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
二、我國在選擇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選擇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忽視了兩個重要問題和因素:一是補償性違約金制度有效運轉的社會條件。補償性違約金制度主要在英美法國家采用,它們有共同的特點:發達的市場經濟、完備的社會誠信體系、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環境,重諾守信及違約補償的契約精神。由于具備這些良好的社會環境條件,美國合同法甚至倡導違約自由,把違約自由作為合同自由的有機組成部分,認為違約自由是市場經濟中優化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方式。合同訂立后,任何一方都有違約的權利和自由,只要給予對方足以彌補損失的補償即可。我國在不具備上述環境和條件的情況下,匆忙廢棄以懲罰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改采以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其社會效果不佳勢所必然;二是預防違約的替代性制度。懲罰性違約金制度的主要功能是預防、遏制違約行為。我國舍棄懲罰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改采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后,沒有建立起能夠承擔預防違約功能的替代性制度,違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不信守合同成為普遍的社會現實就不足為奇了。因此,我國合同法選擇以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與我國國情不符。我國的基本國情是:發展中大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大多數創業者還處于資本原始積累階段,誠信缺失普遍化且日趨嚴重、法治觀念淡薄、法治環境惡劣、違約補償的契約精神稀缺。當合同當事人千方百計地尋求以違約手段獲取盡可能多的利益而不受懲罰的時候,期望他們主動進行違約補償無異于癡人說夢。二是補償性違約金制度不具有預防違約,遏制違約的功能,不能有效阻止違約行為。在美國,合同法不關注違約行為,因為違約必須補償并且獲得補償并不特別困難,故有補償性違約金制度足矣。而在我國,違約方只想通過違約牟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從不考慮應給予對方當事人足夠的違約補償。在這種情況下廢棄違約金的懲罰功能是很不明智的選擇。三是補償性違約金制度增加了合同當事人的交易風險。由于補償性違約金制度注重的是違約救濟的補償功能,違約的不受懲罰性促使當事人更多地選擇以違約方式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這種合同法律環境下,當事人雙方在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很難對對方當事人是否信守合同沒有把握,對交易風險難以作出正確的預測和評估。當事人對交易風險心中無底的時候,放棄交易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補償性違約金制度表面看來是鼓勵交易,但實際效果并非必然如此。四是補償性違約金制度與違約損失賠償制度功能重疊,沒有單獨存在之必要。補償性違約金與約定的損害賠償在性質、功能與作用上并無差別。補償性違約金制度人為地造成違約金與損害賠償形式的混淆,有可能使違約金取代損害賠償而在實踐中發揮主導作用,使違約賠償制度名存實亡。這種名為違約金實為賠償金的制度于交易當事人并無益處,不具有存在的正當性、合理性。
三、在我國合同法中建立單純具有懲罰性的違約金制度的必要性
在我國合同法中摒棄以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建立只具有懲罰的違約金制度很有必要。一是建立該制度有助于提高合同履行率,維護合同關系的穩定和合同各方當事人的合同利益。在美國的法治完善的社會環境,信守承諾、違約補償是一種社會共識,因而合同履行率不為社會所關注,也不為當事人看重。而在我國,合同不能履行,一方當事人的合同利益就很難實現,故信守合同尤為重要。懲罰性違約金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支付懲罰性違約金這個方式,提高違約成本,讓合同當事人不愿意輕易違約,信守合同,避免受到違約金懲罰。因此,懲罰性違約金制度具有預防違約、遏制違約、減少違約行為發生的實際功能,這是補償性違約金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二是建立該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的客觀要求。我國尚處于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很多市場交易主體急于積累原始資本,導致市場上假冒偽劣橫行、不誠實不守信現象普遍存在于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中國歷來有治亂世用重典的社會治理方略。在市場交易領域或稱合同關系中摒棄以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采取單一的懲罰性違約金制度,是治理違約亂象、樹立信守合同社會風氣,維持正常交易秩序和市場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舉措,等到將來我國市場經濟發達了,社會誠信體系建立并有效運轉了,法治觀念、信守合同,違約補償成為社會共識了,那時就可以、也不需要懲罰性違約金制度了,改采補償性違約金制度就可以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在此之前實施補償性為主的違約金制度,屬于超越社會經濟發展階段、超越社會文明發展水平的法制理想主義,必然效果不彰。三是建立該制度有助于培養合同當事人誠實守信的合同法律觀念,有助于社會誠信意識、法治觀念信的社會中幸福地生活。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假貨遍地、毒物橫行、欺詐常在的社會環境中,誠信成了稀缺之物。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生活,人們需要有高度的智慧,隨時隨地加倍小心,一不留神就會被人坑騙,這樣的生活毫無幸福快樂可言。要改變這樣的社會現實,靠空洞的說教、美麗動聽的語言是沒有意義的。社會誠信意識的形成,首先應當從交易誠信做起。人在社會中生活,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交易,小到買米買菜、針頭線腦,大到飛機輪船、建設工程,每一筆交易都能誠實守信,就是誠信社會。人們誠信意識的形成必須基于一定的社會現實條件,它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建立懲罰性違約金制度,通過違約金的懲罰性迫使交易當事人信守合同,逐步扭轉忽悠欺詐的不良社會風氣,形成嚴格依約履行、違約賠償、誠信交易的社會道德風尚,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四是我國合同法舍棄懲罰性違約金制度后沒有建立起可以有效替代懲罰性違約金制度的相關機制,這種作法很不明智。有些學者認為,懲罰性違約金制度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和表現,與合同關系當事人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原則相違背,理應將其拋棄。還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合同是當事人自愿平等協商形成的,當能自覺履行,一旦違約,給予補償即可,懲罰性違約金制度既不文明、也無存在之必要①。合同法施行十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只不過是學者的一廂情愿而已。既然我們至今尚未創造出用以預防、遏制違約行為的,比懲罰性違約金制度更好、更文明的替代性制度,那么重新選擇懲罰性違約金制度應該不算丟人。
四、建立懲罰性違約金制度的基本設想
本文主張的懲罰性違約金制度是一種單一的違約金制度,它把補償性違約金完全排除。筆者認為,補償性違約金制度的內容,完全可以在違約損害賠償制度中得到體現和解決,沒有必要另行設立補償性違約金制度,補償性違約金不過是違約損害賠償的另一種說法而已。懲罰性違約金制度的內容應該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一)違約金的數額
根據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則,違約金的數額,包括違約金的支付條件、違約金數額的計算方式、違約金支付的絕對金額、違約金支付方式、支付期限、支付責任等,由合同當事人自主協商確定。當事人關于違約金的約定具有法律效力,公權力一般不加干預。賦予當事人的違約金約定具有法律效力,有利于促使當事人審慎地協商、確定合同條款,認真行使合同權利和履行合同義務,盡量避免違約行為發生;有利于促使合同當事人審慎對待簽約行為,避免落入違約金陷阱,遭受無妄之災。在立法中也應盡力控制合同優勢方利用格式合同條款設置不合理的、顯失公平的違約金條款,避免合同優勢方惡意損害合同相對人的利益。
(二)違約金的性質
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只有懲罰性,不具有補償性。當合同當事人有違約行為,并且該違約行為給對方合同當事人造成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損失時,違約方還應另行賠償對方當事人的損失,而所支付的違約金不能抵補損失賠償額,也不能減輕違約方依約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三)違約金的支付條件
當合同中所約定的、應當支付違約金的違約事實產生時,其違約金支付條件已成就。該違約行為是否給合同對方當事人造成財產損失,不是支付違約金的必要條件。一方當事人只要舉證證明對方當事人具有應當支付違約金的違約行為,就滿足了法律關于違約金支付舉證責任的要求,無需再證明該違約行為給自己造成的財產損失。
(四)違約金懲罰與違約行為相適應
合同當事人部分違約的,僅就其違約部分承擔違約金支付責任,全部違約的,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全額支付違約金。
(五)支付違約金后其它合同責任承擔問題
一方因不履行合同而向對方全額支付違約金后,對方當事人仍然有權向其主張賠償損失,包括可得利益損失。當違約方支付了違約金并賠償包括可得利益在內的財產損失后,無權再向違約方主張繼續履行合同。一方因不適當履行合同而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后,合同能繼續履行且對方當事人也請求繼續履行的,合同仍應繼續履行,并且仍應賠償因違約給對方當事人造成的直接損失。
(六)違約金的國家干預問題
1.1施工組織設計的依據
關于通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幾點思考魏科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050081在通信工程施工中,施工組織設計需要根據工程原先企劃案進行分析和制訂,且必須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通信工程涉及到的施工技術含量較高,工作繁瑣復雜,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根據工程施工實際情況進行。同時施工單位應仔細分析通信工程所處的環境、技術手段等具體情況,確保施工組織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1.2施工準備
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需要與通信工程部門開展一系列的會議,重點分析工程施工的具體部署工作,確保施工活動正常進行。施工前準備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是技術準備,施工技術直接關系到施工隊伍的生命健康,稍有不慎都會導致安全事故或質量事故的出現,因此做好技術準備工作十分重要。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必須熟知圖紙,并嚴格審查圖紙與設計的規范性,以防后期施工中帶來安全隱患;同時認真審查相關人員所具備的能力,確保工程按時按質完成。第二是對原始資料進行分析,全面掌握相關擬建工程的資料,如施工單位技術、資金情況,施工現場地形地貌,可利用的材料等,以此建立科學合理的通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3制訂相對應的施工措施與計劃目標
為確保通信工程施工活動順利進行,施工單位需要在全面了解施工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完善相關技術性措施,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設備器材等,避免出現施工事故,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另外通信工程施工復雜程度高,需要安全、質量雙手抓,根據不同施工方法制訂計劃目標,進一步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安全與施工進度。
1.4施工各項原材料的審核計劃
施工單位采購部門根據通信工程實際情況,采購實際所需材料及資源,并進行組織設計的編制。施工審核內容包括用人需求、工程車輛、施工材料、器材設備等。由于通信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員,施工單位應做好施工人員企劃工作,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制定,避免人員閑散或缺乏等情況的出現。
2通信工程施工方案設計
2.1在特殊地點施工
在通信工程施工過程中,除了要做好工程施工各項工作外,還應該做好當地居民的協調工作,避免產生一系列不必要的民事糾紛,影響工程施工進度。在交越電力線和附掛電力桿施工中,施工單位應事前征得相關部門的同意,并請求電力公司配合操作,禁止在電力線交叉處拖拉鋼絞線和光纜,以防發生電力安全事故。
2.2做好光纜單盤檢驗與配盤工作
在光纜單盤檢驗工作中,應根據屯放點自動編寫盤號,測試時采用OTDR測試光纖纖長與衰竭,并仔細核對出廠隨盤資料。在測試時應做好詳細的數據記錄,并將出廠資料與檢測記錄資料合并存檔。光纜配盤需要根據復測路由和光纜到貨的實際盤長,科學合理地配盤,盡可能做到整盤配放。
2.3通信線纜的敷設
針對管道、埋式通信線纜的敷設工作,需要嚴格按照線纜敷設的操作步驟,確保通信線纜敷設的合理性。首先進行管孔的清理工作,做好接續、成端、測試等工序,并詳細地記錄相關數據,為后期工程試驗檢測提供參考依據。在通信工程施工中,應及時安排和調整施工工期與進度,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與審查設計要求,并做好工程變更相關手續。
2.4設備的安裝
在安裝設備時,需要事先檢查施工現場,確保符合安裝條件后開箱檢驗設備,對設備的生產日期、技術說明、操作步驟、用途等進行充分了解。在安裝時嚴格按照安裝步驟與操作規范,如高度、水平、機架的加固、子架的安裝、接插件、垂直偏差等。在安裝執行過程中應認真填寫相關記錄表和驗收表等,避免因安裝不當造成故障隱患。
3結束語
一、 主辦單位
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 《計算機輔助工程》雜志社
二、 承辦單位
上海海事大學
三、 時間與地點
1 會議時間:2011年4月23─24日,2011年4月22日報到
2 會議地點: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市臨港新城海港大道1550號)
四、 會議組織機構
1 大會主席:張洪武 馬憲國
2 學術委員會
主 任:鐘萬勰 崔俊芝 程耿東 申長雨
秘 書:樓 進
3 組織委員會
主 任:楊勇生
副主任:章 青 袁林新 樓 進
秘 書:于 杰
五、 征文范圍
1 CAE基礎理論
(1)計算力學基礎理論、結構力學、材料力學、仿生力學、動力學與控制和爆破力學等;
(2)CAE仿真、優化技術;
(3)非線性有限元理論及應用;
(4)前后處理技術;
(5)產品結構強度分析、疲勞壽命分析、振動及噪聲仿真分析和碰撞仿真等;
(6)先進材料/結構優化技術;
(7)可靠性分析與CAE工程穩健設計;
(8)CAE驗證與確認.2 CAE應用
(1)工程數值分析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海洋、汽車、鐵道機車、裝備制造、電子、材料和土木等工程中的應用;
(2)新材料、新工藝和復合材料的CAE;
(3)各類工程中的施工力學、工藝力學問題的CAE;
(4)CAE技術在國家重大工程與裝備中的應用.
3 CAE軟件開發
(1)自主CAE軟件研發;
(2)智能化CAD/CAE集成;
(3)虛擬產品開發平臺(VPD);
(4)分布式仿真平臺技術與協同仿真;
(5)產品研發仿真流程和工程數據庫.
六、 征文要求
1 圍繞主題內容充實、數據準確、文字通順,字數在5千字以內,未在正式刊物上發表.
2 文稿錄入請使用Word 2003系統,版面為A4紙規格,雙欄排版,上頁邊距為2.2 cm,下、左、右頁邊距均取2 cm.
3 標題(二號黑體)居中;作者姓名(四號楷體)位于標題下方居中;作者單位(單位+二級部門)、地區(省+市)、郵編(小五號楷體)位于作者姓名下方;摘要、關鍵詞(五號楷體)位于作者單位下方(空一行);正文用五號宋體,一、二、三級標題序號分別用阿拉伯數字(如“1”、“1.1”、“1.1.1” );圖、表盡量排列緊湊,線條清晰;正文后列出參考文獻(六號楷體)簡介.
4 論文最后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詳細信息,包括性別、民族、籍貫(省+縣)、職稱、學歷、職務、研究方向以及E,mail,手機,辦公室電話,郵編和詳細通信地址等聯系方式.
5 論文請不要;涉及軍工等敏感方向的論文,請作者提供有效的保密審查證明原件.
6 論文請務必在2011年1月15日前發送到或,并在郵件主題注明“投稿:計算機輔助工程及其理論研討會2011”.
七、 論文評審
會議學術委員會將對論文進行嚴格評審,根據評審結果向作者發出錄用通知.評選出的優秀論文作者將獲證書和獎品.優秀論文將安排在《計算機輔助工程》上發表.
八、 聯系方式
如需了解詳細信息,請致電或發郵件咨詢.
電 話:021,38284908 傳 真:021,38284916
E,mail:
地 址:上海臨港新城海港大道1550號A30# 郵 編:201306
聯系人:于 杰 陳鋒杰
網 址:
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一】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六年多的博士研究生涯轉瞬即逝。回首我在浙江大學這幾年的求學之路,感觸良多。于我而言,在職讀博,求學之路充滿艱辛,有無數次想著放棄。幸運的是,一路上有那么多師長的呵護和引導,有那么多同學和朋友的幫助和鼓勵,有家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獻和文持,讓我終能完成學業。值此論文付梓之際,懷揣一顆感恩的心,謹向所有關心、支持與幫助我的師長、家人、同學及朋友,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非常感謝我的恩師陸文聰教授。六年前,陸老師不嫌棄我才疏學淺,將我收于門下,打開了我的人生幸運之門。陸老師學貫中西、敏銳的學術眼光、嚴謹的學風和治學態度、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師德,對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我一生求學、治學和為師的榜樣。從紫金港行政樓管院9樓會議室到啟真卡特12樓會議室,陸老師放棄周末的休息,每隔一周召開例會組織出國留學網團隊學習。
在例會上,陸老師就研究選題、框架構思、方法設計、論文撰寫、遣詞造句,無不傾囊相授、用心指導。更多的,是平時點點滴滴的耳提命面和深夜飛鴻,“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有師如此,幸甚!因此,本文的寫作,從題目選取、框架確定、研究設計、論文修改到遣詞造句,無不傾注著陸老師的心血,如若本文尚有可取之處,首先應歸功于陸老師的教誨和悉心指導。
感謝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韓洪云教授,張忠根教授,阮建青副教授、金少勝副教授等在論文開題及進展過程中給予的建議和指導,感謝霍寶鋒教授、周潔紅教授、寶貢敏教授和熊偉教授等在論文答辯會上提出的寶貴建議和意見,使我的論文更加嚴謹、臻于完善。
在浙江大學讀博期間,有幸聆聽了王重鳴教授、黃祖輝教授、吳曉波教授、錢文榮教授、魏江教授、張鋼教授、寶f敏教授、賈生華教授、王端旭教授、熊偉教授、劉南教授等眾多師長的授課,令我受益非淺,在此謹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感謝一路陪伴走來的陸師門團隊,各位同門在例會上的真知灼見、知識分享讓我受益匪淺。感謝黃小丹、劉聰師妹無私提供的信息網絡,感謝許為博士對我計量模型方面的答疑解惑。
同門情誼,皎如曰月,“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衷心感謝ChinaVenture投中集團鄭經理、Clark經理給予的數據收集支持,你們熱心的幫助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感謝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對本研究的資助。
博士論文的完成與家人的支持密切相關,感謝我的父母、妻子及兒子。父親年逾古稀,母親歲過花甲,均為普通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把我培養成才。父母從不知博士為何物,電話中只能叮囑我要注意身體,好好讀書。父母遠在云南,子不能陪伴在身邊,每思至此,深感愧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只愿父母安好!感謝妻子胡金葉女士的一路相伴,給予我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妻子的寬容、理解、支持和關愛使我能夠兼顧工作的同時并安心學業,在艱辛中體驗學術與科研的樂趣職稱論文致謝范文職稱論文致謝范文。最后要提及我可愛懂事的兒子萬泓睿!讀博期間,兒子正處于孩提到童齔期間,最需要父親的陪伴。可由于要工作、看書和寫作,只能不斷的告訴他,自己去玩,爸爸要工作。每次兒子都默默的接受,從未對我工作學習造成困擾,并且總能給我歡聲笑語,讓我在艱辛的讀博期間平添了許多樂趣,也是我生活、學習、工作的不竭動力。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幫助、鼓勵、支持和關懷過我的親人、師長和朋友們。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二】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卻是溫暖的。此時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謝所有關心幫助我的人!
感謝我的導師黃祖輝教授!從2007年我第一次通過電子郵件向黃老師請教合作社理論至今巳有8年時間。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長都離不開黃老師的幫助:
從教授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到指導論文理論框架的構架,從指導設計調研問卷到幫助聯系參訪單位到組織匯總問卷數據,從輔導論文寫作到給予對初稿的修改意見,黃老師的高瞻遠矚和學識淵博使我能夠一步一步向夢想邁進!我還要感謝師母謝莉莎老師!在大學學習期間,謝老師給予了我非常多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每當遇到困難時,聽到謝老師溫暖的鼓勵話語,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難。
感謝我的導師郭教授!2011年郭老師從電腦里找與大學論文直接相關的文獻資料供我閱讀、帶我上統計學課程以及在辦公室的白板上與我討論設計技術路線圖的場景歷歷在目。郭老師對農業產業化尤其是訂單農業的研究成果豐碩,我的大學論文正是產業化的一個領域,能夠得到郭老師的指點我倍感榮幸!曽經無數次我糾結于問題的表面現象徘徊不前,郭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實質后,我馬上茅塞頓開,問題得以迅速地解決,這對我而言是相當幸運和幸福的!
感謝我的老師徐教授!從2009年第一次見面,徐老師對我學習生活上的關心從未停止。每次研究所會議,徐老師都會問詢我近曰的情況,向我提供多種幫助,令我倍加感動!
感謝我的曰本導師德永澄憲教授和納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為交換生赴曰本筑波大學期間,德永老師嚴謹求真的態度使我非常欽佩!他不僅在學習上對我嚴格要求,在生活上給我細致入微的關心,得知我對曰本農協有濃厚興趣后,還親自把我帶到納口老師面前。我永遠忘不了2013年春節我離開曰本回國的前夕,德永老師特意安排在中餐館師門聚會慶祝我學成歸國時的溫暖。納口老師親自帶領我赴曰本農協和曰本農林水產省參訪,在參訪過程中遇到隨行翻譯同志一時無法翻譯出來的專業術語,納口老師馬上親自為我提供曰英文翻譯,令我非常感動!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產業組織體系與農民合作社發展:以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為中心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創新與優化研究”(編號:71333011)提供的資助!
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運營模式、治理結構與比較研究”(編號:71020107028)提供的資助!
感謝為我們調研提供巨大幫助與支持的浙江省農業廳朱處長、四川省農業工作干部胡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務員!感謝接受采訪的陳、周等合作社的理事長和成員!感謝2011年利用署假時間參與調研和案例寫作的王等浙江大學三農協會的所有同學!
感謝我碩士時期的導師黃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將我帶入合作社研究的領域里。在大學學習期間也一直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每次見面都熱情款待我,黃瑾教授的師恩我永遠銘記于心!
感謝梁巧大學!梁老師對我而言亦師亦友,無論是我遇到專業上的問題還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師都是我尋求幫助的對象,她沉穩、積極的心態時刻是我學習的目標。
感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顧益康主任、林堅教授、錢文榮教授、衛龍寶教授、陸文聰教授、張忠根教授、楊萬江教授、丁關良教授、陳隨軍副教授、葉春輝副教授、周潔紅教授、韓洪云教授、魯柏祥大學、潘偉光副教授、姚衛紅老師、金少勝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銳大學、季晨大學以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馬述忠教授、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開發研究中心寶劍久俊研究員在大學論文寫作過程中為我提供的建議和幫助!感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徐麗安副院長、辦公室毛迎春主任、辦公室胡偉斌副主任、資料室陳興儂老師和張霞老師!
是他們為研究所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研究環境,使我們能夠在非常舒適的環境中學習進步!
感謝曹斌研究員對我大學論文的指導和幫助!
感謝邱東茂、李曉康等師兄師姐師弟師妹,是他們將我緊密融入研究團隊中,依靠團隊的力量學習進取我才能完成大學論文。
感謝陳璞老師。在班集體中,我們學習上互相幫助,學習之余聚餐游玩,是他們使我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并獲得前進的動力。
2006年我進入研究生階段時開始學習合作社理論,到今年有十年時間。十年在人生中是一段不短的時間階段,我從22歲到32歲的青春用在了潛心學習上是無怨無悔的!這十年我從福州到三明再到杭州,從學校到工作崗位再回到學校,現在又即將走向新的工作崗位。無論將來我的研究領域在何處,合作社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一定是我繼續努力的方向,為中國廣大農民服務是我矢志不移的人生理想!幸福的未來在等著我開拓,我一定要繼續努力奮斗來報答這么多關愛我的人們!
【職稱論文致謝范文三】
光陰荏苒,近四年的大學生涯巳基本告一段落,心中欣喜之余,多是感激。
回頭來看,自己本是農村一懵懂頑童,幸而能獲得大學學位,都是源于身邊師友和親朋的幫助:
首先感謝的是導師黃袓輝教授,自從張曉波教授2011年薦我來浙大跟隨黃老師學習,四年期間,黃老師在學業、生活和就業上都給了我極大的幫助。他早巳年逾六旬,作為卡特院長,行政事務繁忙,但依然常常托人從國外訂購最新的制度經濟學前沿書籍仔細研讀,每次想來,自己作為年輕人也相形見絀。而給我更大觸動則是他對學生的包容、寬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門下將近200學生,學生們不論是從商、從政或是從學,他都給予了最大的幫助和鼓勵,黃老師這種寬厚的胸襟是我們學生永遠學習的榜樣。
張曉波教授也是我的導師,之所以走上研究農業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的道路,都是源于張老師的原因。從2007年7月到現在,已經有8年,我幾乎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幫助,從指導我碩士論文、介紹攻讀大學、介紹出國訪學、指導大學論文和找工作,這所有的過程都傾注了他的心血。在生活中,自己的執拗和不耐心,也是無數次受到他寬容和耐心的教導,跟隨他8個年頭,自己碌碌無為,沒做出什么像樣的成績,我真心有愧!
陳志剛教授也有太多的感謝,自從2009年他調任至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辦公室主任以來,對我無論從學業,還是生活上都關懷備至。當年我執拗地想離開北京,他多次單獨找我談話希望我留下,至今歷歷在目,感動不巳。而后在浙大讀博期間,也是多次來看望,在大學論文和就業方面也給予了許多無私的幫助和建議。
金松青教授是我在2012年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訪學認識的,自己第一次出國舉目無親,金老師常常帶著我到他家吃飯聊天,待我如作為家中后輩子弟一般,感激之情可謂溢于言表,同時也衷心感謝他的妻子紅雅女士。在學業上,金老師也是時常耐心教導,不嫌愚笨。Reardom教授是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導師,對他感激頗多,那時Tom知道我一個人在美國孤單,也是多次遨我到金老師家一起聚餐閑談,或到他家燒烤。有次知道我要買被子,他還專門帶我去找學院的行政人員去征求幫助,Torn自己一個人雖然大大咧咧,但是對我確是關愛有加,照顧備至。如今他也六十有幾,祝愿他能覓一良伴,生活安定幸福。
MSU農經資源學院的前秘書RobinsonAnn女士給我了許多感動。記得還未去MSU之前,我尚憂心住處,Arm主動提出幫我解決住宿問題,并給全院學生集體發了郵件為我尋求幫助,我真心感動。從那時起我就記得日后寫致謝一定要感謝她,這種無私幫助的可貴品德正是促進自己成長的動力職稱論文致謝范文論文。如今她巳退休,祝愿她退休生活過的幸福愉快!
在浙大卡特,還有許許多多的老師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比如徐麗安副院長、郭紅東教授、錢文榮教授、陸文聰教授、衛龍寶教授、張忠根教授、楊萬江教授、馬述忠教授、葉春暉副教授、金少勝副教授、毛迎春老師、胡偉斌老師、張霞老師等等,在這其中尤其要感謝的是我的師兄阮建青副教授,從我2010年來杭州,一直都是他在各個方面照料,要是沒有他在各個方面的幫助,我的大學生涯也將大打折扣。阮師兄勤勉努力,為人正直,如今巳晉升副教授,并承擔了系副主任等相關行政工作,深受學生們愛戴,祝愿他未來更加出色!
感謝攻讀大學期間的同學,如刁盼盼、李靜、嫣貞、張菲、石琦、梁海兵、余新平、伍駿騫、許為、王堯、李寶值等諸多同學,還要感謝黃老師門下傅琳琳、劉穎嫻、鄭思寧、鄭軍南、孫海霞、朋文歡、李懿蕓等諸多同門,正是有他們的相伴,才使過去四年的大學生涯更為充實和豐富。
此外,還要感謝南京農業大學的鐘甫寧教授,自從張曉波教授將我介紹過去,能得以多次機會聆聽鐘老師的教誨,尤其他反復強調的“間題導向”研究風格,讓自己受益匪淺。還要感謝2011年和2012年到江蘇沛縣調研過程中,給予我們極大幫助的農業部農機司李斯華處長、沛縣農機局郭松局長和吳明祿科長及其他領導,以及在2013年農村調查中給予幫助的農業部固定觀察點辦公室武志剛處長、王歐副處長等相關領導。
最后,在此感謝我的父母,作為一農村出身的孩子,父母將我辛苦扯大,讀到大學學位,雙親殊為不易,感激之情無需言表,且祝愿他們日后生活幸福。
大學論文寫作期間,獲得以下項目的資助,在此深表感謝:
1、國家自科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項目:農業產業組織體系與農民合作社發展:以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為中心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創新與優化研究。
2、國家自科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人口變化、城鄉人口流動和中國的農業與農村發展。
3、國家自科基金面上項目:基于產業集群的工業化模式對農村貧困影響的研究。
1. 總被引頻次(Total Cites):指該期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
意義:該指標可以客觀地說明該期刊總體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2.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評價當年的被引用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是E. 加菲爾德于1972年提出的。具體算法為:
意義:該指標是相對統計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發文量不同所帶來的偏差。一般說來,影響因子越大,其影響力和學術作用也越大。
3. 即年指標(Immediacy Index):又稱當年指數,即為某期刊評價年的被引用次數除以該刊當年發表的論文數。具體算法為:
意義:這是一個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主要描述期刊當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被引用的情況。
4. 他引總引比:又稱他引率,指該期刊的總被引頻次中,被其它期刊引用次數所占的比例。具體算法為:
5. 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指該期刊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一半的引用數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累計達到的。現舉例說明其計算方法設某一學術期刊在2003年內共被引用1916次,其被引文獻的年代分布累計百分比如下表:
出版年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
被引用次數
49
152
232
212
168
104
115
累計百分比%
2.56
10.49
22.60
33.66
42.43
47.86
53.86
年 數
1
2
3
4
5
6
7
由上表可見,最接近50%的引用累計百分比是在1998年達到的47.86%,距統計的2003年為6年,由此可計算出該刊的被引半衰期為:
意義:被引半衰期是測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種指標。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不是針對個別文獻或某一組文獻,而是指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的文獻總和而言的。
6. 載文量(Articles):指來源期刊在統計當年發表的全部論文數,它們是統計期刊引用數據的來源。
關鍵詞 依巴斯汀;法莫替丁;慢性蕁麻疹;治療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科疾病,其病因復雜,按照其發病的機制可以分為免疫機制介導以及非免疫機制介導的慢性蕁麻疹。本文主要闡述了依巴斯汀聯合法莫替丁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方法和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一些建議,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蕁麻疹患者70例,并將其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試驗組男12例,女23例,年齡12~76歲,平均45歲;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15~68歲,平均42歲。P>0.0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試驗組采用依巴斯汀聯合法莫替丁的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口服依巴斯汀的方法進行治療,10mmg/次,1次/d。比較兩組的治愈率。
評判標準:以患者的癥狀積分下降指數,即SSRI對其進行療效判定。在患者首次服藥之后,以SSRI>50%的時間開始視為起效的時間。①痊愈:SSRI>95%;②顯效:SSRI 70%-94%;③有效:SSRI 30%-69%;④無效:SSRI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P
結果
試驗組治愈12例,顯效8例,有效14例,無效1例,有效率97%。對照組治愈10例,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7例,有效率8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蕁麻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具統計,大約有20%的患者至少發生過1次慢性蕁麻疹,但大多數的患者都找不到其發病的具體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患者,由于治療時間過長,且難以徹底治愈,影響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我院對患者慢性蕁麻疹過敏原因進行檢查之后,可以發現患者的感染源主要有以下幾點:吸入塵螨導致慢性蕁麻疹患者最多,之后依次是吸入青霉、分枝孢霉、煙曲霉、交鏈孢霉、貓毛皮屑、狗毛皮屑、矮豚草蒿等。此外,還有些患者是食用了雞蛋、牛奶、魚、蝦、芒果、蛋白等引起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開窗通風、積極地進行除螨、注意自己的飲食等,這是預防慢性蕁麻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論 文網專業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
【關鍵詞】 硬膜外持續鎮痛 重癥普通外科患者 術后 心律失常 職稱論文
重癥普通外科患者術后常發生心律失常如嚴重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40次/分)、頻發房性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速、房撲、房顫、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易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甚至引發危情。良好的硬膜外術后鎮痛可減輕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應激反應,有利于減少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對47例患方簽字同意的重癥普通外科術后患者實施硬膜外持續鎮痛,有效地減少了術后常見心律失常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共94例重癥普通外科疾患,術前ASA Ⅲ-Ⅳ級,隨機分為兩組,術后均轉入重癥醫學科監護治療,均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留置尿管,并常規術后監護治療:術后持續硬膜外鎮痛組為研究組,未實施硬膜外鎮痛組為對照組,予常規肌注哌替啶注射液或靜注舒芬太尼注射液,視鎮痛效果及患者耐受程度可重復使用。
1.2 方法
研究組 由麻醉師在手術結束后應用鎮痛泵與硬膜外導管連接,以2ml/h持續泵入鎮痛藥液,PCA每次0.5ml,藥液總量100ml;對照組常規術后監護治療。
1.3 觀察項目
觀察術后首個24小時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24小時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
2.1術后首個24小時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研究組發生11例;對照組發生39例。X2=33.4982,P
2.2 不良反應 少數患者發生血壓較術前降低>20%,研究組發生4例,對照組發生5例。X2=0.1229, P(0.7259)>0.05,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重癥普通外科患者其正常心電系統興奮性減弱,基礎疾病創傷及手術后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及異位局灶自律性增強,同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通過外周神經節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髓質釋放的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循環系統,術后常發生心律失常如嚴重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20次/分)、頻發房性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速、房撲、房顫、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易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甚至引發危情。良好的硬膜外術后鎮痛可減輕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應激反應,有利于減少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從而減少此類患者發生血流動力學改變甚至引發危情的幾率。
參 考 文 獻
[1] 曹林生,廖玉華.心臟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00-427
[2]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