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震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家好!新年的鐘聲仍未走遠,祝大家新的學期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我們歌頌生命,因為生命是寶貴的,它屬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熱愛生命,因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們的人生煥發出灼灼光彩。“生命”是一個多么鮮活的詞語;“安全”,一個多么古老的話題;然而,面對生活、學習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和潛在的意外,您是否做好準備加以防范?有一幅對聯是這樣寫的,上聯是:“校園安全,你管、我管,大家管才安全,下聯是:事故隱患,你查、我查,人人查才無事”。橫批:安全是天!一句“強化安全意識,提高避險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安全,對于我們學校來說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安全是大事,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大事,是利在當前,功在千秋的大事。安全是學校工作的前提,沒有平安和諧的良好氛圍,就難以有正常的教學秩序,就難以提升教學質量。
一、提高個人思想素質。團結同學,和同學和睦相處,善于化解同學之間的矛盾。不因小事和同學爭吵,不打架斗毆,不在校園內外發生暴力行為,爭做文明的中學生。二、關注課間安全。請同學們在課間不做劇烈的活動,避免發生各種傷害事故;上下樓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禮讓”;不追逐嬉戲,不打鬧,不攀高,不擁擠,不搶道;不在教學樓內打球、踢球。
三、嚴格規范操作。體育活動、實驗課、社會實踐及其他戶外活動要嚴格服從老師指揮,嚴守操作規程,不擅自行動,防止各種妨害安全的問題發生。
四、講究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習慣。拒絕三無食品,不吃腐爛變質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偏食,不暴食暴飲;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五、強化“防火災、防觸電、防侵害”意識。不吸煙、不玩火,不焚燒廢棄物;不隨意觸摸各種電器。不接受陌生人的來訪,遇到形跡可疑的人要及時報告保衛人員或教師。
六、學會自護自救,提高防御能力。學會簡易的防護自救方法,遇到偶發事件要冷靜對待;敢于批評、指正一切違反安全要求的行為和現象,做維護校園安全的主人。
七、加強自我防范意識。注意公共場所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把珍貴物品、現金放在教室如果遇到壞人壞事要冷靜、機智,要敢于見義勇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及時敢于撥打110報案。
八、認真學習,珍惜時光。遠離網吧,遠離臺球室,遠離游戲廳,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看不健康的書籍,不結伙、不談戀愛,不同社會閑雜人員交往。
同學們,校園是我們的家!為了創建文明的校園,為了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的行為,共同維護好我們的校園環境,為構建和諧校園貢獻自已的一分力量!
兩天,賓西中學又因為打架打死了一名中學生,慘重的教訓一次又一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看來,我們真應該提高這方面的意識了。 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解打架斗毆的性質及危害性:生命權和健康權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生命權和健康權是其它一切權利的基礎。打架斗毆行為嚴重威脅他人的生命與健康,輕者違反校規校紀,嚴重者構成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打架斗毆行為可能構成的罪名有兩個:一個是“故意傷害罪”,另一個是“故意殺人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故意傷害罪的定義是: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打架斗毆”是一種典型的故意傷害行為。按照故意傷害的傷害結果,可以把“故意傷害罪”分為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故意傷害至人“重傷”和故意傷害至人“死亡”。法律規定:“14周歲(包括14周歲)以上的人,要對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的后果承擔刑事責任。16周歲(包括16周歲)以上的人,要對故意傷害致人輕傷以上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有的同學可能弄不清楚什么是“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打架斗毆等故意傷害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嚴重威脅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刑法”規定了較重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134條的規定:犯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這里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聚眾斗毆,不計后果,欲置人于死地的行為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最輕的也要判3~10年。 同學們,生命是脆弱的,決不象電腦
b、保持車況良好,車鈴、剎車齊全有效。 c、行駛中要遵守交通規則,靠右側行車。 d、行駛時要集
中思想,不要帶著耳機收聽廣播、音樂。 e、在轉彎時必須看清后面來車,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轉彎、斜行轉彎。 f、對于不同天氣特點,做到安全行車:順風不要借助風勢騎快車;逆風不要低頭猛騎不看路;霧天視線變差要慢速騎行;下雪結冰路滑要扶穩車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五、防火安全 1、報火警打119電話,要講清地點、單位,說明什么東西著火,火勢怎樣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石油管理局孤島醫院內一科,山東東營 257231
[摘要] 目的 比較靜脈推注胺碘酮與西地蘭治療快速陣發性房顫的療效差異。方法 選擇92例快速陣發性房顫患者,隨機分為胺碘酮組和西地蘭組各46例,分別靜推胺碘酮和西地蘭,觀察房顫的轉復、心室率變化及不良反應。結果 胺碘酮組與西地蘭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2.61%和58.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心室率下降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胺碘酮組效果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靜脈應用胺碘酮治療快速陣發性房顫,療效優于西地蘭,不良反應輕,值得推廣。
關鍵詞 心房顫動;胺碘酮;西地蘭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b)-0008-0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Amiodarone and Cedilanid in the Treatment of Rapi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LI Yan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udao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ve Bureau, Dongying, Shandong Province, 2572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amiodarone and cedilanid in the treatment of rapi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rapi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miodarone group (n=46) and cedilanid group(n=46), and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and cedilanid intravenously. The effective rate, change of heart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61% in the amiodarone group and 58.70% in the cedilanid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rt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cedilanid group, the efficacy of amiodarone group was more obviou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edilanid for rapid paroxysmal artrial fibrillation, with minor side effec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 Amiodarone; Cedilanid
[作者簡介] 李妍(1975-),女,山東煙臺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心腦血管病臨床工作。
心房纖顫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失常,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陣發性房顫,如頻繁發作,可發展為慢性永久性房顫,發生腦栓塞的概率增加。如伴隨快速心室率,可有明顯癥狀及血流動力學異常,誘發心腦血管疾病[1]。故恢復竇性節律、降低心室率對于治療快速陣發性房顫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選取該院2009年1月—2014年2月間患者92例旨在觀察靜推胺碘酮與西地蘭治療快速陣發性房顫的療效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內科住院治療的92例快速陣發性房顫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心電圖檢查,證實為快速型心房纖顫,發作病程﹤48 h。排除標準:甲狀腺功能亢進、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肺間質纖維化、急性心肌梗死、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預激綜合癥以及房室傳導阻滯。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胺碘酮組、西地蘭組各46例。胺碘酮組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齡(57.6±15.7)歲,平均血壓(132.4±22.1/81.2±12.3)mmhg。西地蘭組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齡(56.4±16.3)歲,平均血壓(128.1±23.3/82.4±10.8)mmhg。兩組在患者年齡、性別、平均血壓、平均心室率等臨床特征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常規治療原有病的基礎上用藥,不應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組首先給予負荷量,即鹽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達龍,規格3 mL:0.15g)150 mg,用生理鹽水20 mL稀釋,10 min靜脈推注。效果不明顯時,可觀察20 min,重復靜脈推注胺碘酮75~150 mg。繼之以1 mg/min的速度靜脈維持治療6 h,然后減量為0.5 mg/min,維持治療24 h。24 h總量不超過1 200 mg。西地蘭組首劑給予西地蘭(規格2 mL:0.4 mg,國藥準字H31021178)0.4 mg,用生理鹽水20 mL稀釋,10 min靜脈推注。療效不滿意時,每2~4 h,再予西地蘭0.2~0.4 mg稀釋后緩慢靜推。24 h總量不超過1 mg。用藥過程中,持續心臟監護、血氧脈搏、血壓監測。用藥前后行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觀察并記錄用藥前后心律、心室率、心電圖QT間期、血壓及不良反應。
1.3 療效評定
顯效:轉復為竇性節律;有效:未轉復為竇性節律,心室率下降至100次/分以下,或者較用藥前心室率下降20%以上;無效:未轉復為竇性節律,心室率下降不明顯。顯效與有效合計,用以計算總有效率。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 11.5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呈正態分布的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比較
胺碘酮組總有效率及顯效率均較高于西地蘭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用藥前后心室率的變化
兩組用藥后心室率均明顯下降(P<0.05),其中胺碘酮組又低于西地蘭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胺碘酮降低心室率效果優于西地蘭。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胺碘酮組出現血壓降低2例,減慢靜推速度后升至正常。竇性心動過緩2例:1例心率為55次/分,無明顯不適;另1例<50次/分,減慢靜推速度后升至正常。西地蘭組出現心率下降1例,惡心嘔吐2例,對癥治療后好轉。監測心電圖QT間期均未見明顯延長。
3 討論
藥物治療仍是目前重要的心房纖顫治療方法[2]。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阻止病情進展[3]。靜脈推注西地蘭是治療快速陣發性房顫的傳統方法。胺碘酮作為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它還能非競爭性阻斷α受體和β受體,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缺血[4]。最新房顫指南推薦胺碘酮為節律控制的IA類用藥,特別用于其它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有器質性心臟疾病的患者[5]。該研究觀察到①胺碘酮組總有效率82.61%明顯高于西地蘭組58.70%,表明胺碘酮可作為治療快速陣發性房顫的首選藥物,這與眾多臨床報道結果相符。②在轉復竇律方面,胺碘酮56.52%要優于西地蘭34.78%。這是因為西地蘭治療心房纖顫主要是通過興奮迷走神經,減慢房室結的傳導,從而降低心室率。故不宜把西地蘭作為復律藥物。關于靜脈應用胺碘酮轉復陣發性房顫的有效率,文獻報道不一,大多68%~91%,國外報道為83%[6]。該研究為56.52%,低于以上報道,分析原因可能與病例選擇、發病后入院時間及該研究樣本偏小等因素有關。③靜脈應用胺碘酮可導致尖端扭轉性室速,導致患者猝死,發生率<1%[7]。該研究胺碘酮組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但發現可導致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調整劑量后均恢復正常。故只要嚴格控制規范的劑量和速度給藥,用藥過程中密切監測血壓、心率,保持血鉀、血鎂、QT間期正常[8],及時調整劑量,就可基本避免嚴重副作用的發生。④值得注意的是,應用胺碘酮治療房顫時,不要忽視治療與房顫有關的病因和疾病,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電解質紊亂等。不足之處,該研究觀察病例數相對較少,僅觀察近期的療效及不良反應,不可避免具有一定局限性。該研究顯示:靜脈推注胺碘酮治療快速陣發性房顫,相比西地蘭,療效更顯著而耐受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紹勝.應用倍他樂克和胺碘酮對難治性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患者治療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2,30(10):63.
[2] Lip GY,Tello-Montoliu A.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Heart,2006,92(8):1177.
[3] 劉利君,賀集賢,何元軍.小劑量胺碘酮治療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1,23(6):1026-1028.
[4] 田一帆,王淑梅,李紹冰.胺碘酮的臨床應用現狀及不良反應[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7):2203-2204.
[5] 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Updating the 2006 Guidelin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itce Guidelines.Wann LS,Curt is AB,January CT,et al.Heart Rhythm,2011(8):157.
[6] Kreiss Y, Sidi Y, Gur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 recent atria fibrillation: experience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J].Postgrad Med J,1999, 75(2):278- 281.
[7] 古勛清.胺碘酮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急診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664-665.
【關鍵詞】礦用防爆饋電開關;改進升級;提高安全性能
KBZ系列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適用于具有爆炸性危險氣體(甲烷)和煤塵的礦井中,在交流50Hz,電壓1140V和660V中性點不接地供電系統中,作為配電系統的總開關或分開關使用。
1 KBZ系列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結構性能。
該類饋電開關由防爆外殼與電氣線路組成,電氣線路由主回路、控制回路和保護電路三大部分組成。主回路是通過真空斷路器接通與分斷。控制回路由隔離開關、電源變壓器、斷路器的常開常閉觸點、欠壓線圈和分勵線圈及控制按扭等器件組成。當出現過載、短路、欠壓、漏電等故障時,控制電路可發出動作信號,使主回路按規定時間動作,同時可通過顯示面板,指示出故障的類別。保護電路有漏電、過載、短路、欠壓、過壓等保護及漏電閉鎖功能。
2 KBZ系列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安全性能分析。
該類饋電開關在煤礦供電系統中,其主要用于保護電纜線路以及在線路上作業時的隔離來使用。煤礦井下環境較惡劣,潮濕、陰暗,煤礦開采過程中巷道和線路需要不斷延伸與縮短。因此在饋電開關控制的電纜線路上作業的頻次比地面要多很多,而其主回路僅僅由一組斷路器開關作為電氣隔離,其安全性能同地面低壓配電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在國家電氣標準術語中對斷路器的釋義是,“能接通、承載和分斷正常電路條件下的電流,也能在規定的非正常條件(例如短路條件)下接通、承載一定時間和分斷電流的一種機械開關電器。”而隔離開關的釋義是,“在斷開位置上能滿足對隔離器隔離要求的一種開關。”因此單純針對在線路上作業而言,使用隔離開關斷電后的安全性要遠大于使用斷路器斷電的安全性能。
目前,地面低壓配電柜作為進線和饋電使用的一次線路接線方案大多采用隔離開關和斷路器開關配套的一次線路方案,而煤礦井下卻僅采用利用斷路器作為分斷和隔離的一次線路方案。
由于煤礦生產系統是個動態的過程,井下供電系統隨著掘進巷道的延伸不斷延伸,隨著回采巷道的縮短不斷回撤。因此,在高低壓饋電線路上作業現象非常頻繁。為保證施工作業安全,各煤礦都制定了嚴格的停送電操作規程及工作票、操作票制度等一系列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然而,由于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在停電后,從外觀上很難直觀判斷內部斷路器開關是否斷開,一旦出現設備質量問題,斷路器沒有分斷,或者真空管出現漏氣現象,將不能確保對于線路安全隔離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嚴重的可能會造成人身傷害事故。實際在現場使用中就曾出現過事故,以實例分析如下。
2008年某月某日,某礦井發生一起觸電傷亡事故。一名電工在煤礦井下低壓線路上作業時線路突然來電,導致觸電死亡。原因是一臺KBZ2-200/1140(660)型礦用隔爆真空饋電開關故障,電工在上級電源停電狀態下完成該開關停電操作后,斷路器沒有正常分斷,作業時,上級電源送電,該開關在停電狀態下帶電,造成人員傷亡。后經過調查分析認為,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該開關存在設計缺陷, “開關在使用中存在顯示器不能真實反應真空斷路器狀態的現象”,不符合MT871-2000行業標準(7.1.1.5)中“閉合與斷開位置開關應有清晰可靠的指示器”要求。二是存在質量缺陷,開關按照說明書中程序操作,停止后斷路器卻沒有被可靠分斷。三是電工在上級無電情況下對該饋電開關進行停電,停電后沒有采取可靠措施判斷該開關是否確已分斷。以上多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了事故的發生。因此,一些礦井為降低停送電的風險,甚至在制度中規定,在此類饋電開關負荷電纜線路上作業時,同時要停上級電源開關,采取雙保險以實現更高的安全需求。
可見,煤礦對于饋電開關除了質量問題外,對于安全性能的設計十分重要。最新的中國煤炭行業標準MT871-2011中,對于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有如下要求。第7.1.1.5中要求“斷開后的饋電開關需滿足隔離功能要求,閉合與斷開位置應有清晰可靠的指示器。若通過觀察窗可以從外面觀察到活動觸頭分離,則這種指示器可以不設置。” 第7.1.1.6 要求饋電開關的“手柄在閉合和斷開位置應有清晰的指示和可靠的檢查方法”。而目前我國取得煤安標志的饋電開關大都采用智能顯示屏來實現標準中“閉合與斷開位置應有清晰可靠的指示器”。當上級開關電源停電時,該開關上無法依據顯示器來判斷是否停電。手柄只是控制電源開關,如果饋電開關失壓保護、開關自身的停止按鈕出現失靈,則開關很有可能在上級停電后不會自動失電,很容易釀成觸電事故。因此對于用于煤礦井下的KBZ系列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在結構和電氣線路上增加安全性能十分必要。
3 針對KBZ系列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的改進探討
通過對照地面使用的低壓配電柜一次線路接線方案,結合煤礦供電安全要求,提出對KBZ系列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的結構和一次線路方案進行升級改進。具體方案如下。
在一次線路接線方案中增加一組隔離開關元件,提高饋電開關作為線路分支開關的隔離安全性能。在開關結構上增加一個隔離開關腔,由原來的接線腔、斷路器及控制元件腔變為進線兼隔離開關腔、斷路器及控制元件腔和出線腔三個腔。這將大大提升煤礦井下低壓線路上作業的安全可靠性。
通過這樣改進設計后,大大提高了饋電開關隔離安全功能,使井下頻繁的線路作業停送電安全保障性更高。缺點是增加了制造成本和開關重量。
4 結論
九十年代以后,借鑒國外煤炭生產技術和裝備的發展,我國已經涌現出眾多一礦一井一面,年產千萬噸級的大型現代化礦井。煤礦井下輔助運輸實現了無軌膠輪化,生產裝備及現場環境有了突破性變化,煤礦安全生產更加得到重視。一些先進的煤炭企業已經提出了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的理念,并付諸實施。因此供電設備的本質安全需求也不斷增加,如果在安全和成本兩個方面來選擇的話,幾乎所有的煤炭企業都會選擇安全。因此保證設備安全,適當提高成本是完全能夠接受的。如果相關設備生產廠商及科研機構對目前使用的KBZ系列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安全性能進行升級提高,增加隔離開關,將極大提升煤礦井下線路作業的安全水平。
參考文獻:
[1]MT871-2011.礦用防爆低壓交流真空饋電開關.
[2]GB14048.1-2012.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1部分:總則.
關鍵詞:教學改革;適當鋪墊;忌淺忌偏;且慢結論;交流互動
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一種好的教育理念應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預見性,從而使培養出來的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在于教育思想的轉變,特別是課堂教學要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培養轉變,從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教學轉變,從教師單向傳遞向師生間多向交流轉變。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三個轉變,師生之交流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提問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基本手段,在引入新知的教學過程中經常被采用。但是如果問題的設計不合理,或提問方式不恰當,就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之同的交流互動過程就會變成教師的“獨角戲”。教師設計問題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思維活動進行的過程:學生追索答案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思考、討論、得出結論的過程。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重視學生的認知過程、認知需求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課堂提問水平,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問題的設計要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問題的設計是整個師生互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問題設計不當,就會影響師生互動的效果,甚至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要設計出精妙的問題,首先教師要能夠全面的、準確的、深刻的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即教師要達到“用教材”的境界而不是只有“教教材”的水平。不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較注重知與不知、使與不使的問題,而忽視學生對教材的認知過程,在操作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對教材的分析,能同時考慮學情和教情的不多見。比如教師在講“地表形態的變化和地質作用”時,甲的問題是:“地球從形成到現在,地表形態有沒有變化?” 乙的問題是:“據報載在我國臺灣海峽發現有煤炭資源,怎么解釋這種現象?”甲的問題僅僅是根據教材所要講述的內容,為提問而提問的問題,談不上什么設計。乙的問題設計顯然更為精妙,體現了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問題設計要求,學生對此問題也有較強的探究欲望,學生的思維能夠很順利地引入到這一問題的講解中。
第二,問題提出應有適當鋪墊
盡量少用單句直問。單句直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直截了當的提出問題,問題指向所需獲得的答案或結果,學生可以直接作出回答。這種提問方式的優點是可以較快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切換,但往往因為缺少鋪墊,答題門檻過高,學生—時難以作答而導致心理緊張,使師生交流難以順利進行。問題設計好了,還必須研究提問方式,問題的提出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不要用教師的思維過程去替代學生的思維過程,要做到學生按照問題思維過程,能自然得出結論。比如在講:“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時,甲的提問是:“日本為什么是-個多地震的國家?”乙的提問是:“請同學們回憶世界主要的地震帶,再看日本所處的位置,思考日本為什么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乙的提問方式明顯讓學生有一個思維的活動過程,結論的得出體現了“自然”二字;而甲的提問方式大多數學生不能直接作答,學生缺乏思考的空間,缺少思維的啟迪過程。
第三,問題設計忌淺忌偏
師生交流互動中的問題,應該起到的作用是“引”和“導”,“引”即引出教師或教材欲講解的問題和內容:“導”即讓學生根據問題的設計思路,自然得出結論,結論的得出切忌牽強。問題設計的“淺”是指學生完全沒有思考空間和認知過程,可以不假思索的隨口作出回答,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啟迪無任何意義。問題的“偏”是指問題的設計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上規律的無序;另一種情況是指問題答案存在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師生問答的結果是“引”而“不當”,造成教學上的混亂。比如教師在講“西亞和北非”時問:“埃及在非洲的什么部位?”這樣的問題學生根本不需要思考,顯然過淺。又如教師在講“地球的形狀”時問:“地球為什么是扁球體?”這樣的問題學生是無法回答的。再如教師在講:“日照與赤道方位”時問:“我校教學樓的朝向哪一幢最合理?”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的結論,可能與教材將要闡述的觀點完全相反。因為教學樓中有的因光照條件太好——太陽暴曬,會出現影響學生上課的情況。這就是“引”而“不當”,將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第四,不要忙于獲得結論
當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學生答題并非教師所期望的答案時,為了盡快獲得結論,教師往往對學生不夠準確或近似的答案不予理睬,大量地采用轉問他人的形式,直至問到自己所期望的答案。這里缺少關于問題解決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啟迪。在轉問無果時,干脆師代生答,這樣既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同時學生對問題的答案也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教師在講“黃赤交角”時問:“黃赤交角擴大后,五帶的范圍會有什么變化?”這一問題學生很難直接回答。如果把問題變換為:“五帶的范圍是如何劃分的?五帶劃分的界線與黃赤交角有什么關系?如果黃赤交角擴大,會對五帶的范圍有何影響?”第二種形式大多數同學能正確答出,當然花的時間要更多,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如果教師只是忙于得出答案,學生就只能是記住這個答案而不是會解答這種問題。
第五,師生交流互動不要受教案的束縛
對于美術教育者來講這種民族文化挖掘的責任心更強更大了。我們發現很多專家、教授都在關注羌族文化的繼承。
理縣獨特地域連接了藏族和羌族的文化。對于本課題的實施創造了優厚的條件,為學生愛學、愛聽、愛做,對羌族剪紙的傳承創造了基礎。
在我們國內中學的美術教材由于很多原因一定程度上不能適應本地區的美術教學,所以需要鄉土教材的融入使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提高。讓他們愛自己的家鄉,愛自己的祖國,知道報恩、知道珍惜、知道成人、知道傳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會家鄉豐富的藝術內涵。
二、對民間羌族剪紙的簡述羌族剪紙它的產生無從考證,但在羌族神話傳說《木姐珠與斗安珠》里有木姐珠剪紙救百獸的故事,說明羌族的剪紙歷史較長。
羌族剪紙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就地取材,根據生活的環境作為創作源,以----花、鳥、蟲、獸、太陽、云朵、獨木梯為主要的創作素材,創作作品極為夸張,創作內容十分豐富以實用為主,包括頭飾、服飾中使用的花紋,還有背帶、鞋子上的圖案,羌族在過年中對神龕子的的裝飾那是極富風格的,大量的使用獨木梯紋樣在其它的剪紙中很難看見,它包含了羌族歷史的成分另外羌族剪紙不能等同于內地的各個剪紙派別,羌族剪紙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有裝飾性,但是沒有窗花的紋樣,它的創作中沒有固定的模板、樣子,隨意性很強。羌族剪紙更多的是我們課題小組從羌族刺繡中剝離開的一新型獨立學科需要繼承和發展。
三、教學實踐與經驗我們在羌族、藏族及藏族羌族結合地區學校同時進行了對《羌族剪紙教學》的實踐活動:
1、教學前期的準備
(1)我們課題小組利用節假在羌區及羌族周圍地區進行剪紙的收集整理、歸類:現在在我們小組共收集到理縣蒲溪、桃坪、通化、旦雜木溝、汶川克枯、茂縣沙壩、松潘鎮江、南坪永和剪紙近300幅剪紙作品。而且三校美術教師已經根據收集傳統羌族剪紙作品開始創作羌族剪紙作品。
(2)通過進行三校研討會的形式對羌族剪紙進行剪紙方法和理論進行總結:我們在五月、六月兩次在理縣米亞羅九年一貫制學校舉辦三校聯辦的關于羌族藏族剪紙研討會。
(3)編寫可以實施的試用型的校本教材:我們課題小組現在已經完成校本《理縣羌族剪紙教學》一書的初稿打印版。試用效果——良。
(4)對學生進行教學前的問卷調查。
2、羌族剪紙教學的課程目標讓學生了解和會剪羌族剪紙的基本樣式;使學生掌握常用的剪紙技藝(大樣、單剪、折剪、陽剪、陰剪等);使學生了解羌族剪紙的創作方式(夸張、省略、添加等)。
3、教學的實施
(1)對教師的選擇:選擇各校優秀的美術教師,針對性的編寫出和各地各校學生相符合的教案;(以下是我們共同編寫的教案結構)教案注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教具的準備教法、學法:情景導入法、演示法、激勵評價法。激趣導入,引發興趣、探索觀摩,認知感悟積極體驗,創新表現、評價欣賞,提高審美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2)學生的分段教學:把九個年級分成三個段;1—3年級興趣培養、認識材料和使用工具為教學重點;4—6年級興趣培養、羌族剪紙的認知和理解羌族剪紙的基本技法,表現羌族剪紙的特點;7—9年級表現出羌族剪紙的特點、理解和使用羌族剪紙的技法,能出現部分羌族剪紙的創新作品。
(3)在課時的安排上:安排美術課外活動4—5節讓每一個孩子分班參與:
第一節讓學生了解剪紙、羌族剪紙的特點,同時讓孩子們了解剪紙的基本技藝;
第二節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根據羌族剪紙范本教學初次試探;
第三節讓學生獨立照范本進行羌族剪紙每個步驟的練習;
第四節選出典型的剪紙作品進行評點,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作品的優劣,課后進行簡單的問卷調查。
4、羌族剪紙教學的經驗總結(教學反思)
要開展基本功競賽,首先應明確基本功的范疇。我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基本功,除了作為教師的通用能力外,還應具備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特定能力。一方面,應具有對上課機房內設備的管理、維護與使用能力,能確保教學過程所需的軟硬件環境正常運行。另一方面應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相關基礎知識,包括: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相關的知識;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知識;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相關的基礎性、背景性知識;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邊界知識等。
2011年,全國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活動中首次加入了基本功競賽環節。下面,我們將結合該活動闡述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功。
對教學實踐的評價與反思能力
教師要在專業發展道路上不斷成長,最強大的武器不是外力,而是自我反思的能力。無論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還是對待他人的實踐經驗,都應保持反思態度。不要在自我實踐中迷失方向,也不要在模仿他人的過程中迷失自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則改之。
為此,我們在優質課展評活動方案中提前公布了信息技術教學理論與方法部分的25個考試題目,在現場考試時再從中選取一個題目供選手作答。考試題目都非常具體,內容均源自一線教學實踐,例如:
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見到學生不帶教材進機房。請談談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課堂教學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板書逐漸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通常情況下黑板空空如也。請你談一談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信息技術教學中,當教師鎖住學生機時,學生常會抗議聲四起。請談談其原因,并舉例說明,如何合理使用學生機。
……
之所以提前公布信息技術教學理論與方法的考試題目范圍,目的是更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師在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方面儲備必要的基礎知識。事實上,25個問題都是以問題的形式描述的,均指向教師的工作實際,既關乎理論又不脫離實踐。也正是如此,任何在實踐反思中用心觀察和思考的選手都可以輕松應答,而不需要死記硬背所謂的“標準答案”。
又如案例分析題第1題: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期間,一位信息技術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利用全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技巧,特別設計了一個培養學生搜索技巧的教案。該教案共設計了四個任務。任務一:從網上搜索關于日本地震的圖片。任務二:現在大家知道地震是一種可怕的災難,那么地震時我們應該怎樣自救和救人呢?任務三:福島核電站外泄輻射塵對我國有影響嗎?我們應該怎樣防輻射?請查找能夠展示人們害怕心理的圖片。任務四:中國缺鹽嗎?查找中國食鹽的主要來源。
請問:作為一節以搜索技巧為核心的課例,四個任務所覆蓋的技能點是否合理?為什么?該案例在信息獲取意識和習慣方面是否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為什么?
這個案例“看上去很美”,不僅貼近社會生活且邏輯清晰,從一個基本任務開始,層層深入地帶領學生全面了解日本大地震相關的很多信息。但是,教師在設計上述四個任務時,所提示的獲取信息的方法皆為利用關鍵詞在百度網站上進行檢索,在搜索技巧上并無差異,屬于同質任務。因此,任務設計時需要區分兩種邏輯,一是了解一個問題可以層層深入,二是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也需要層層深入,兩者不可等同。當我們以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時,就務必考慮所設計的任務是否隱含了不同層次的解決問題的技能或能力。如果缺少這種層次感,在學生能力培養上便是同質任務的低水平重復。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使用該案例教學時,正處于各大網站專題報道日本大地震的新聞熱點期,學生可以在各大門戶網站很方便地找到日本大地震的專題報道,在專題報道網頁中很容易找到上述四個任務的答案。因此,如果不能引導學生學會從權威信息源或專題信息源獲取信息,而一味強調搜索技巧的使用,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形成所謂的“搜索依賴癥”。
可見,該案例所反映出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實踐當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人們常常被一些眼花繚亂的任務或者活動所迷惑,很少分析其實效,缺少恰當的技能點的覆蓋,而陷入活動的“海洋”不能自拔。
專業基礎知識的厚度
關注教師專業基礎知識的厚度,指的是除了扎實掌握信息技術課程和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外,教師還應掌握與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相關的基礎性、背景性知識,掌握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邊界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探究提供更廣闊、更豐富的專業引領,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專業的不可替代性。以本次基本功競賽的簡答題第2題為例,要求選手分別說明光學三基色、顏料三原色是什么顏色;三種顏色兩兩組合又是什么顏色;從顏色混合原理上講,光學三原色和顏料三原色的主要區別在哪里。這個題目涉及顏色相關的基礎知識,考查的是教師對相關專業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具有啟示意義。
又如專業技能測試部分,我們共設計了三道上機操作題目,除程序設計題略顯傳統外,另外兩道題目頗具開放性,側重考查選手在基本操作技能基礎上的綜合設計與創意能力,如利用Flash為合肥一中制作一個110年校慶橫幅廣告,或使用Photoshop為此次全國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活動設計一個會標。可以想象,一個富有想象力和創意思維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同樣可以感染學生,在作品設計類教學中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教學設計與說課能力
對本部分能力的考核,主要通過說課與答辯環節實現。說課與答辯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語言表達、教態和臨場反應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說課,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闡述,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色有針對性地突出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重在說明設計思路和意圖,表述清楚主要的教學活動,但不需要說明詳細的教學過程。對于教學設計與說課,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新課改理念和方法的落實是否合理?忌貼標簽。理念和方法是服務于內容的,是服務于教學需求的,是服務于學生學習的。因此,要從內容與學生的分析開始,看適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落實什么樣的理念。如果只強調理念,忽視了教學活動的真正核心,實質上是對理念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誤解。
其二,內容是否充實?與教學對象認知水平是否相適應?這兩個問題連在一起,既尊重了不同地區學生起點不同這一客觀事實,又因對學生認知水平的考查,確保了教學目標定位的適切性,避免了將不同年齡段學生錯位看待的情況出現。相反,如果在做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時,只是孤立地描述一下內容,籠統地分析一下學生,不能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細致分析,則不能對教學產生實際的指導作用。
其三,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知識點之間是否建立起了相互的聯系?能否融會貫通?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否得到有效的突破?學生能否進行充分的探究?對于這些問題,教師一定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以其昏昏”是無法“使人昭昭”的。但也要注意,對于這些問題的認識,同樣需要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過程聯系起來考慮,否則,不僅不能解決個別學生的認知問題,有時甚至因此漠視了大部分學生。
最后,教師的教案和教學有無參考經典案例?有無個性原發創意?這是衡量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水平的一個重要維度。教學設計的過程與科學研究有相似之處。教學盡管是個人化的行為,但是作為成長的階梯,針對某個具體的教學課題,特別是年輕教師應該首先調研回顧已有相關成功教學案例,在吸收前人優秀經驗的基礎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在借鑒、模仿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發現不足和做出創新。
通過基本功競賽,我們發現信息技術教師在信息技術基本知識、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多媒體軟件的使用、新課程的理念、教學設計的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例如,一些教師不知道程序設計中循環結構的運行流程是怎樣進行的;一些教師不會使用Photoshop、Flash等多媒體軟件;一些教師弄不清楚新課導入時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看),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動手練習。甚至有一些教師竟然不知道安卓系統是目前智能手機中使用較多的操作系統,不知道常用的視頻文件的格式有哪些,等等。參賽選手均是各省層層選的優秀教師,出現這樣的問題,說明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跟蹤使用新技術的意識不夠強化,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不夠到位,課堂教學能力甚至動手操作能力達不到要求。
從課程表上看,今天我的課只有1節,似乎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或看書,或遐想……可事實如何呢?
7:55-8:25升旗儀式活動準備。今天是全國哀悼日的第一天,為表達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公告:全國下半旗志哀。何時下半旗?如何下半旗7我在網上查找好久也沒有答案。一大早趕緊和領導商量,又把五(1)中隊升旗手叫來訓練一番,總算放下心來。
8:30-9:00批改《生字同步練》,檢查第五單元學生考卷訂正情況。發現又是伍賽玲、劉志偉這幾個同學考卷既沒有簽字,也沒有訂正。唉!這幾個留守孩子的教育可真成問題,家中缺乏監督,自己又不夠自覺,稍一放松成績就往下掉。――給他們的家長掛電話,希望家中加強監督,密切家校聯系。
9:05-9:25參加升旗儀式。集合時,志紅老師通知我下午4:00到教研室開會。我心里一沉,又有任務,這個周末鐵定泡湯了,嗚呼!
9:30-10:10備課組活動。由于一位老師外出考試,評議我的教案《寓言兩則》后就開始觀看一些四川地震圖片。看完之后我頓生感恩之心,活著真好!
10:15-11:00上第三節課。上課,于我而言是一種幸福。當我站在講臺上,一雙雙充滿渴望好奇的眼睛,在我的引領下露出微笑時;當孩子們犯下一次次錯誤,在我的啟迪、守望中改正時;當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欣賞到“花開的艷麗”,聆聽了“花開的聲音”時,我是如此幸福。現在的我再也不會被分數緊緊套牢,學生們再也不在分數的空隙里掙扎。課堂的分分秒秒,我能把握主動權,可以自由地與孩子們一起發出爽朗的歡笑。你說,在這樣的課堂中自由馳騁,難道不是幸福嗎?
11:10-14:10上傳“六一”表彰名單,做好下午默哀的準備工作,請美術老師在黑板上寫好標語。回家吃午飯,觀看汶川地震直播節目,午睡1小時,回校上班。
14:20-15:10組織默哀活動,觀看汶川地震圖片。默哀活動后是美術課,我臨時決定與姚老師一起上這節課,因為從汶川地震到現在,我還沒有帶領同學們了解這場災難,在全國第一個哀悼日,我想把這一課補上。一張張圖片打動了孩子們的心,一個個故事牽動著孩子們的情,我和孩子們一起悲痛著、感動著,不由得潸然淚下。下課后,我提議上次還沒來得及捐款的同學和還想二次捐款的同學繼續獻出我們的愛心,支持災區同胞。孩子們沒有讓我失望,紛紛捐出平時積攢的零花錢。
15:15-17:30監督眼保健操,批改兩組《訓練計劃》,去教研室開會,趕回學校送路隊,檢查值日情況,布置下周一新隊員入隊儀式,將第六單元試卷帶回家批改。
板房的教學生活是艱苦的,艷陽高照時,板房是個大蒸籠;下雨天,雨水不斷往教室里滲,王老師和我們并肩作戰,沒有一聲怨言。每次看見王老師,他都面帶微笑,和老師們熱情打招呼。工作閑暇時,王老師還要和老師們聊天,聊聊自己的家庭,談談國家大事,說說自己的成長,他的每句話都耐人尋味,都是那么充滿智慧。
初到玉小,王老師擔任四年級三班語文教學工作,他關注每個孩子的一言一行,挖掘孩子們身上的潛力。他的課堂自然樸實,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極高,每個環節的創設都立足于孩子,扎實訓練孩子的語文素養。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不善言辭的孩子,王老師用慈祥的眼神,循循善誘的教學語言啟發孩子、鼓勵孩子。在王老師的語文課堂上,時間總是過得那么快,還沒來得及回味語言之精妙,教學設計之獨具匠心,急促的下課鈴聲就響了。
王老師的課堂不僅耐人尋味,他的教育教學理念也讓我們玉小及都江堰的教育工作者細細品味。在玉小的每周周務會上,王老師都會為我們獻上他的專題講座,每位老師都認真傾聽,認真做好筆記,恨不得把每句話都寫下來,講座的內容非常豐富,有涉及課堂教學方面的,有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他為我們帶來的“三階段兩反思”至今沿用,雖然增加了老師們的工作量,但是從教學研究中我們提高了教學水平。都江堰市召開教研活動時,他會在活動中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精彩的交流深得教育領導的贊賞,博得在場所有老師的熱烈掌聲。在《都江堰教研》上,刊載了王老師的多篇文章,他的語言樸實親切,理念與眾不同,給老師們啟示頗多,讓我情不自禁地讀了好幾遍。
“青年教師可塑性強,他們需要支持,需要鼓勵。”王老師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他的這席話聽了讓人特別暖心。記得在玉小和上海平利一小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有幸參與到了其中,從開始的教案設計,到最后的上課,王老師給予了我大量的指導和幫助。試講中出現的問題,王老師不厭其煩地分析,找對策,同時還給我打氣加油,他的鼓勵讓我找回了自信,從他那里學到了許多寶貴經驗。
正是因為王老師的認真指導,無私傳教,積極鼓勵,我在我校的“課堂大比武”中榮獲第一名,并代表我校參加區片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