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目標:
1、知曉“克隆”的相關知識。2、學會快速篩選提煉有效信息的方法。3、進一步學習說明方法和的說明順序。
教學重點:學習快速篩選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克隆”的有關知識。
教學理念: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各采眾長、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是同學們喜歡的藝術形象。他神通廣大,有一絕招,經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和它一樣的猴子來妖魔作戰。這一精彩描述,是我國明代作家吳承恩獨特的設想。他想像的依據是什么呢?(克隆)。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國際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的《奇妙的克隆》。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了解課文每一部分所寫內容,把相關內容畫出來。然后小組合作交流。
全文分四部分:(四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什么是克隆;第二部分:怎樣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義;第四部分:克隆的作用。
請同學們說說你找到這些信息的依據是什么?第一和第四個信息是小標題直接告知的,第二個信息是要根據課文內容來提煉,第三個信息是要根據總結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來提煉。
(板書:篩選提煉有效信息的方法:1、根據小標題篩選;2、根據文章的總結段落來篩選;3、根據文段內容篩選。)
三、研讀探究
1、克隆是什么
(1)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文中直接告訴什么是“無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語句。找到后,大聲念出。
①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這就是無性繁殖。英文名“Clone”(克隆)。② 凡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③這種來自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后代群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 ④(這種)依靠父母雙方提供性細胞、并經兩性細胞融合產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這些生物體就是克隆個體。⑤而這兩個、四個、八個……個體就叫做無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我們把這種說明的方法叫做下定義或作詮釋。
學生說出如何找到什么是克隆這一表概念性句子的。(根據判斷性詞語:是、就是、叫做、叫等找到的。)
(板書:根據判斷性詞語來篩選。)
(2)如何區別下定義和作詮釋?
下定義是用科學準確的語言揭示事物本質屬性。作詮釋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事物進行闡釋。
說明:正說反說都成立的一般是下定義,否則是作詮釋。下定義:甲是乙等于乙是甲;作詮釋:甲是乙不等于乙是甲。此外,下定義不加任何描寫修飾。
(3)作者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找出。
本段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詮釋、下定義、作引用等多種說明方法。舉例子:列舉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下定義:對克隆一詞進行科學的闡述。作解釋: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并作出解釋。作引用:引入《西游記》中孫悟空拔一根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怎樣克隆
我們了解了什么是克隆后,更想知道怎樣克隆。快速讀第二、三兩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和“克隆綿羊‘多利’”。
(1)作者在文中列舉科學家對哪些動物做過克隆實驗的?(請用說明對象來簡單表述)并為它們分類列出:鯽魚、鯉鯽魚――蟾蜍(非洲爪蟾)、黑斑蛙――鼠、綿羊。
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動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這里運用了什么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2)說說科學家們對這些動物如何克隆的?具體步驟是怎樣的?
①鯽魚的克隆步驟方法是:用鯽魚……經過……與此同時②蟾蜍的克隆步驟方法是:先用……然后……經過……終于有一部分長出了活奔亂跳的爪蜍。③黑斑蛙的克隆步驟方法是:……④綿羊“多利”的克隆步驟方法是:先給……與此同時……手術完成后……然后終于產下了小綿羊“多利”。
這些表示步驟過程的信息是如何提取的?(板書:根據表示前后順序的詞語提取信息。)
(3)“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克隆羊”的誕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換進去的是體細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細胞核。這個結果證明……請說說這一信息提取的方法是什么?(板書:根據總結性段落提取。)
3、克隆技術的作用
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1)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2)挽救珍奇動物。(3)防治疾病、延長壽命。說說這一信息提取的方法。(板書:根據總起句、總結句、段落意提取)
四、拓展提升
展開想象: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站在科技發展的尖端,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生命?
克隆給人類帶來許多好處。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生命何其寶貴,它絕不只是一個生物個體那么簡單。生命因其唯一而寶貴!要想讓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生活得更好的唯一辦法不是克隆,而是:珍愛生命。
五、總結學法
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知曉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方法步驟及克隆對人類的好處等相關知識,還進一步明確了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更主要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還學會了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Lesson102教學設計示例
Period:TheSecondPeriod
Properties:Tape-recorder,Overheadprojector
Teachingobjectives:Studentsshouldgraspthestoryandnewwordsandusefulexpressions.
Teachingaims:
1.Knowledgeaims
(1)Learnthenewwordsandexpressions
setoff,onthefirsttrip,over,enjoyoneself,iceberg,hereandthere,onwatch,lookout,sink,thereisaholein,lifeboat,makeroomfor,thankful,join
(2)Continuetolearnthepastcontinuoustense.
2.Abilityaims
(1)Studentscanfindthepastcontinuoustenseinthepassage.
(2)Studentscanretellthestoryintheirownwords.
Teachingprocedures:
a)Organizingtheclass
Greetingsandadutyreport.
b)Revision
Answerquestions.
1.Whichsubjectdoyoulikebest?Why?
2.Whoisthemostpopularmoviestaratthemoment?
3.What’sthemostinterestingstoryyouknowabout?
c)Leading-in
T:NotlongagotherewasaveryfamousfilmcalledTitanic.Didyouseethanfilm?Whatdoyouthinkofthefilm?
StudentstalkaboutthefilmTitanic,andshareinformationabouttheshipTitanic.
d)Readingpractice
Studentsreadthestoryandanswerquestions.
1.Whenwastheship’sfirsttrip?
2.Wherewasitfrom?Wherewasitto?
3.Howmanypeoplewereontheship?
4.Howwasthetripatfirst?
5.Whathappenedthesecondnightofthetrip?
6.Whatdidpeopledotoescape?
7.Whatwastheproblemwhenpeoplewereinthelifeboat?
8.WhatdidMissEvansdo?
9.Whathappenedtotheshipatlast?
10.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
Teacherexplainssomenewwordsandusefulphrases.
1.setoffmeans“tostarttogosomewhere”.
Iwenttosetoffearlybecauseit’stoohotwhenthesunrises.
2.overmeans“morethan”
Themanstandingthereisoversixtyyearsold.
3.enjoyoneselfmeans“tohaveagoodtime”
Thechildrenwereenjoyingthemselvesinthepark.
4.icebergisaverylargemassoficefloatinginthesea.
5.hereandthere
Wecanseeflowershereandthere.
e)Practiceanddiscussion
Studentstrytotellthestorywithoutthebooks.Thentheytalkabouttheyounglady.Herearequestionstohelp:
1.Whatdoyouthinkofthelady?
2.Whatwillyoudoifyouwerethere?
3.Whatshallwelearnfromher?
f)Homework
1.WriteabouttheshipTitanic.
2.Makesentenceswithfollowingphrases.
setoff,enjoyoneself,hereandthere,make/haveroomfor,beonwatch.
3.Lookupthenewwordsinthearticle“WELIVEINANICEBOX!”
4.Doexercisesonpage128.
g)Exercisesinclass
Fillintheblankswithproperprepositions.
1.Thestudentsset___veryearlyinthemorningtoworkonthefarm.
2.Theshipwas___itsfirsttriptoAmerica.
3.Hewasthebestsinger___thattime.
4.Doyouknowwhois___watchtonight?
5.Therearesometrees___frontofthehouse.
重點、難點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應用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它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在學完相似三角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本質,以完成對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判定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還是研究相似三角形性質的基礎,是今后研究圓中線段關系的工具.
它的難度較大,是因為前面所學的知識主要用來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垂直等.借助于圖形的直觀可以有助于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線段之間的比例關系,借助于圖形進行觀察比較困難,主要是借助于邏輯的體系進行分析、探求,難,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度較大.
釋疑解難
(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當相似比為1時的特殊情況,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3個定理和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的3個定理之間有內在的聯系,不同之處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為1的情況.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選擇:①已知有一角相等時,可選擇判定定理1與判定定理2;②已知有二邊對應成比例時,可選擇判定定理2與判定定理3;③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時,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來判定,如果不能,再考慮用判定一般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來判定.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作用:①可以用來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②間接證明角相等、線段域比例;③間接地為計算線段的長度及角的大小創造條件.
(4)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圖形:①平行型:如圖1,“A”型即公共角對的邊平行,“×”型即對頂角對的邊平行,都可推出兩個三角形相似;②相交線型:如圖2,公共角對的邊不平行,即相交或延長線相交或對頂角所對邊延長相交.圖中幾種情況只要配上一對角相等,或夾公共角(或對頂角)的兩邊成比例,就可以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判定定理1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證明方法并會應用,掌握例2的結論.
2.繼續滲透和培養學生對類比數學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3.通過了解定理的證明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證明新命題的能力.
4.通過學習,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二、教學設計
類比學習,探討發現
三、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是判定定理l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應用,以及例2的結論.
2.教學難點:是了解判定定理1的證題方法與思路.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
2.敘述預備定理.由預備定理的題所構成的三角形是哪兩種情況.
[講解新課]
我們知道,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可以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但涉及的條件較多,需要有
三對對應角相等,三條對應邊的比也都相等,顯然用起來很不方便.那么從本節課開始我們
來研究能不能用較少的幾個條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上節課講的預備定理實際上就是一個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現在再來學習幾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我們已經知道,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當相似比為1時的特殊情況,判定兩個三角形
全等的三個公理和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的三個定理之間有內在的聯系,不同處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等于1的情況,教學時可先指出全等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自己用類比的方法找出新的命題,如:
問: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幾種?
答:SAS、ASA(AAS)、SSS、HL.
問: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對應角相等”及“對應邊相等”的語句,用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應如何說?
答:“對應角相等”不變,“對應邊相等”說成“對應邊成比例”.
問:我們知道,一條邊是寫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出一個關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題呢?
答: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強調:(1)學生在回答中,如出現問題,教師要予以啟發、引導、糾正.
(2)用類比方法找出的新命題一定要加以證明.
如圖5-53,在ABC和中,,.
問:ABC和是否相似?
分析:可采用問答式以啟發學生了解證明方法.
問:我們現在已經學習了哪幾個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答:①三角形的定義,②上一節學習的預備定理.
問:根據本命題條件,探討時應采用哪種方法?為什么?
答:預備定理,因為用定義條件明顯不夠.
問:采用預備定理,必須構造出怎樣的圖形?
答:或.
問:應如何添加輔助線,才能構造出上一問的圖形?
此問學生回答如有困難,教師可領學生共同探討,注意告訴學生作輔助線一定要合理.
(1)在ABC邊AB(或延長線)上,截取,過D作DE∥BC交AC于E.
“作相似.證全等”.
(2)在ABC邊AB(或延長線上)上,截取,在邊AC(或延長線上)截取AE=,連結DE,“作全等,證相似”.
(教師向學生解釋清楚“或延長線”的情況)
雖然定理的證明不作要求,但通過剛才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定理的證明思路與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證明新命題的能力.
判定定理1: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簡單說成: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
∽.
例1已知和中,,,.
求證:∽.
此例題是判定定理的直拉應用,應使學生熟練掌握.
例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圖5-54,在中,CD是斜邊上的高.
求證:∽∽.
該例題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起到鞏固、掌握判定定理1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應用很廣泛,并且可以直接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材上排了黑體字,所以可以當作定理直接使用.
即∽∽.
[小結]
1判定定理1的引出及證明思路與方法的,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分析,要求學生掌握兩種輔助線作法的思路.
2.判定定理1的應用以及記住例2的結論并會應用.
2.簡單事物的組合數。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
4.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5.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數學廣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學生介紹簡單的排列、組合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排列與組合不僅是組合數學的最初步知識和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因而在教學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適合學生發展的有利素材。
1.選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和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兒童節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幾種搭配方法,如何選擇游覽的路線等等。
2.注重學習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本單元的內容活動性和操作性較強,要盡可能的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數,比賽場次問題等,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采用一一列舉、連線等方法感受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3.注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的能力。每種活動結束后,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例如在活動前質疑:怎樣才能保證不重不漏?
4.注意教學語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學時要盡量避免出現排列、組合這些術語,以免影響學生的思維。用學生能接受的語言表達、交流即可,使學生感受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數學廣角——搭配(二)
3課時
初步感受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教材第101頁的內容。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使學生找到簡單事物的排列數,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實物投影,數字卡片。
1.十位上是“2”的兩位數共有多少個?
2.個位上是“0”的兩位數共有多少個?
3.拿出準備好的數字卡片7、3、9。
1.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
(1)怎樣擺能保證不重不漏?
(2)你們一共擺出了幾個兩位數?是怎樣擺的?
(3)用什么方法記錄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1)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擺就能保證不重不漏。
(2)
十位如果是1,可以擺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擺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擺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順序記錄,就能保證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如:
1.教材練十二第1題。
(1)小組活動:找四個人扮演四位師徒,一個人記錄。
(2)怎樣交換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
2.教材練十二的第2題。
獨立排一排,并記錄。注意排的順序,體會方法。
3.教材練十二的第3題。
從寫有1、2、3、4的四張卡片中任意選出2張,做一位數的乘法計算。共能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個不同的積?寫出這些算式。
課堂作業新設計
1.6種。
2.9個。
3.18種。
思維訓練
共能組成12個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6個不同的積,這些算式是:
1×2
1×3
1×4
2×1
2×3
2×4
3×1
3×2
3×4
4×1
4×2
4×3
事物的排列數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應用排列知識來解決問題。如郵政編碼、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各種編號。
排列與組合的區別:排列與事物的順序有關,而組合與事物的順序無關。可以通過擺一擺或列表的方法,先確定第一個位置,再確定第二、第三的位置,看有幾種可能的情況。
1.本節課通過“編數字”“換位置照相”等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各教學環節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數學,并在數學學習中享受到了快樂。
2.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形式,經歷知識的發生、形成與應用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3.本節課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記一記,說一說”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的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學習教材第101頁例1時,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先動手擺一擺,看看用四個數字卡片一共能擺出多少個沒有重復數字的兩位數,并把它們記錄下來。擺的時候要求學生思考:怎樣擺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兒排列與組合的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新課程理念主張讓學生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注重通過學生親自實踐探索去發現規律、總結方法。由于排列組合知識的抽象性,讓學生動手擺一擺,連一連,在活動中感受排列組合的思考方法,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小組內分工合作,既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初步感受簡單事物的組合數
教材第102頁的內容。
1.使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
2.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培養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投影片,上衣和褲子等圖片。
六一兒童節到了,哆哆從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歡的兩件上衣、一條褲子和兩條裙子,你們看:
(出示教材第102頁例2的情景圖)
哆哆可能穿哪兩件呢?請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可以怎樣穿?
思考:怎樣記錄不同的穿法比較清楚?
匯報: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到投影臺演示:
教師強調:只要有順序地搭配連線,就能保證不重不漏。
1.教材第102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媽媽在一張紙上給小明出了3道較易題,2道較難題,讓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幾種選擇方法?
1.教材練十二的第6題。
2.教材練十二的第4題。
課堂作業新設計
1.共有8種不同的搭配。 2.小明有6種選擇方法。
思維訓練
1.從鳥島經過猴山和大象館到獅虎山共有8條路線。
2.一共要照8張。
聰聰和4個人分別照一張,共4張;
明明和4個人分別照一張,共4張,合計8張。
簡單事物的組合數
生活中,我們常常應用組合知識來解決問題。如進行上衣或褲子的搭配、出行時選擇不同路線、體育比賽場次的設定等。我們要學習的是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是把幾個事物,每兩個組合在一起,找出有幾種組合方法。可以用連線的方法進行,按一定的順序把要組合的事物兩兩相連,再數一數連了幾條線,就得到了組合數。
1.在教學排列組合時,教師沒有以知識結構為主線,而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來組織教學。創設穿衣服—吃早點—游數字樂園(數字搭配)—游活動樂園(線路選擇)—照相問題—房間搭配等一系列的情境。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在本節課一開始,教師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穿衣服的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通過“猜想—討論—實踐—匯報—比較—歸納”等環節,充分展開探究過程,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本節課教師運用了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通過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給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空間,再通過小組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實現了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
通過探討上裝和下裝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組合數。上、下裝搭配的每種穿法都需要兩步來確定,一步是上裝的選擇,一步是下裝的選擇,一件上裝搭配一件下裝就是一種穿法。例2給出了兩件上裝和三件下裝,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學生可以動手擺一擺,并通過連線來記錄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組中交流連線的體會:怎樣連線比較清楚,而且可以保證不重復不遺漏。教材在這里給出了兩種連線方法:一種是每件上裝跟不同的下裝搭配起來,另一種是將第一種連線中的兩個圖合并起來的綜合連線。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兒排列與組合的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一些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初步接觸了簡單的排列與組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學生已有了尋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基本方法,再學習排列與組合的知識,并不困難。因此,將例1和例2合在一起教學,旨在加強學生觀察、對比以及推理等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同時考慮到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男生與女生穿著的不同),因此,將例2中的插圖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把裙子改換為褲子,避免在課堂上男生提出疑問,而使教學難以進行。整節課通過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學會用連線、記錄的方法尋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方法,并通過設計一些問題如“比一比,剛才解決的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樣想的?怎樣想能保證既不重復又不遺漏?”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等活動中逐步抽象對排列與組合的認識,從而培養了有序思維的意識,提高了思維能力。
學習簡單的組合
教材第103頁的內容。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到組合數與順序無關,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概括、總結以及正確表達、交流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例3中的各國國旗,不同面值的硬幣。
1.同學們,你們喜歡足球運動嗎?2011年的亞洲杯足球賽A組球隊分別是:卡塔爾、科威特、烏茲別克斯坦和中國。小組賽時,每2個球隊都要踢一場比賽,你知道一共要踢多少場嗎?
2.出示各國的國旗。
3.“每2個球隊都要踢一場比賽”是什么意思?
如“甲與乙踢”也表示“乙與甲踢”,與二者的順序無關。
4.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2個球隊已踢了一場?
學生:連線,把2個隊用一條線段連接起來,就可以表示這2個隊已踢了一場。
提出問題:(1)動手連一連,2個球隊之間要連幾條?
(2)你是怎樣連的?
(3)一共要踢幾場比賽?
學生獨立操作完成后再小組交流。
匯報:
方法一:每2個球隊之間連一條線,這樣就可以表示他們踢過一場比賽了。
方法二:把4個球隊擺成正方形,按照順序一個球隊一個球隊地連。(如左下圖)
方法三:連法與方法二不同。(如右上圖)
方法四:畫曲線連,把4個球隊依次排開。
教師強調:不管你用哪種方法,只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1.教材第103頁的“做一做”第1題。
2.教材第103頁的“做一做”第2題。
3.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的花,每兩種顏色為一組,最多可搭配成不重復的幾組?
1.教材練十二的第9題。
2.三(1)班要從4個同學中選2個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共有幾種選拔方法?
3.老師買來5種顏色的鉛筆作獎品,本周玲玲被評為“全優”生,老師請玲玲選2支不同顏色的鉛筆。玲玲有幾種選擇方法?
4.用天平稱物體時要用砝碼,現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碼各一個,用這三個砝碼最多可稱出多少種不同質量的物體?
課堂作業新設計
1.
10次
2.取出的錢共有6種情況,它們是:
1角和5分 5角和5分 1元和5分 1角和5角 1元和1角 1元和5角
3.最多可搭配3組。
思維訓練
1.(1)0.765、0.756、0.675、0.657、0.576、0.567 (2)7.650、7.605、7.560、7.506、7.065、7.056
2.共有6種選拔方法。 3.玲玲有10種選擇方法。
4.用這三個砝碼最多可稱出7種不同質量的物體,即
用一個砝碼可稱出:1克、2克、5克
3種
用兩個砝碼可稱出:3克、6克、7克
3種
用三個砝碼可稱出:8克
1種
共3+3+1=7種
1.通過擺一擺、玩一玩、畫一畫等實踐活動,了解了有關兩兩組合的知識。
2.通過學習組合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材第103頁例3通過探索4個隊一共要踢多少場球,學習簡單的組合。組合與排列的區別是排列與事物的順序有關,而組合與事物的順序無關。例3是以中國隊參加的2011年亞洲杯足球賽為背景,中國隊所在的A組共有四個國家的足球隊,小組賽時每兩個隊踢一場比賽,看看一共要踢多少場。這里每場比賽只與哪兩個隊有關,與兩個隊的順序無關。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兒排列與組合的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一些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如用兩個數字卡片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三個小朋友兩兩握手的組合數等。
通過這節課,繼續培養學生觀察、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及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設計草坪和比賽過程
教材第106、第107頁的內容。
1.進一步鞏固學生已經學習的有關知識。
2.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以及熱愛校園的良好情感。
讓學生通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設計方案三個方面,體驗“設計校園活動”的實踐活動。
學生收集的草皮價格和本校的信息,盒尺。
收集信息:
1.收集草坪面積的信息。
2.了解草皮的種類和價格。
3.收集校園的信息和建筑物的位置。
(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調查,對于調查充分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請同學們匯報課前收集的信息,教師提問:誰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信息。
活動一
1.探討草皮的不同鋪法并計算費用。
2.收集草坪面積的信息。
教師:咱們學校共有東西兩塊草坪需要更換草皮,這兩塊草坪的面積相同,長都是28米,寬都是16米。(也可根據本校實際長度)
3.了解草皮的種類和價格。
名稱
價格(元/m2)
白三葉
2
高羊茅
3
天堂草
4
4.探討草坪的鋪設方案。
如果只有3000元的費用,可以怎么樣鋪草坪?
建議一:全部鋪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葉。
28×16×2×2=1792(元)
建議二:東西兩塊草坪鋪不同的草。
……
5.展示各小組的方案。
請每個小組將本組的方案寫在黑板上進行展示,并提問:
你最喜歡哪一組的設計?哪組的設計最經濟呢?
活動二
1.設計拔河比賽的賽程。
2.比賽時間。
教師:計劃在本周五下午15:00~16:30,每場比賽用時20分鐘,準備10分鐘。
3.比賽地點。
學校的東、西草坪。(學生可以自由決定)
4.對陣班級。
三年級的4個班,先分組比賽,勝者再進行決賽。(可結合本年級實際)
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本組的設計方案。
如:
對陣
時間
地點
A組:三(1)~三(2)
15:10~15:30
東草坪
B組:三(3)~三(4)
15:10~15:30
西草坪
A組勝者~B組勝者
15~40~16:00
東草坪
頒獎
16:10~16:20
西草坪
5.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組的設計,對最受歡迎的小組提出表揚。
請你設計一個全校范圍內的校園歌手大賽。
課堂作業新設計
參考設計:略
1.這個實踐活動適宜采取小組合作完成的形式,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但在活動中,教師應適時進行指導。在室外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檢查每個小組是否分工明確,同時監督學生是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本組的計劃,充分體現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2.設計活動完成之后,請每個小組將本組的設計在黑板上進行展示與交流,請學生自己進行評價。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性的評價,要注意評價的鼓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材呈現了兩個不同的活動。
1.調查本學校的相關信息。通過收集本學校的草坪、操場等信息,為設計校園活動打下基礎。
2.設計校園活動。這里涉及一些需要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的問題——場地面積的大小,草坪的形狀和大小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去進行實際測量。通過教師提供或自己查詢得到的草皮的不同價位,設計出經濟、合理、美觀的草坪。學生要根據綜合調查和分析的結果,以及本校園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3.展示各小組的設計。組織數學實踐活動,除了要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學習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通過展示和交流,讓學生找到本組和其他組設計的優缺點,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
教材習題
練十三
1.1500 30 370 230 13 960 760
260 32 19 90 68 35 93 700
21
2.176 63 46 38 5248 4140 5846
2775
3.
665÷7=95(只)
4.
58×11=638(人) 638>620 能
5*.
31 81
6.略
7.15×15=225(平方米)
15×4=60(米)
8.(1)36 2 (2)31 3
(3)6 20
9.30+10=40(分)
17時-40分-5分=16時15分
10.
0.4 1.1 2.6 3.9 4.7
11.
0.6 8.3 1.9 6.6 3.6 7.3
12.(1)1.6-0.8=0.8(千米)
(2)3.2-1.6=1.6(千米)
(3)(答案不唯一)如:小馬家和小鹿家相距多遠?
7.8-3.2=4.6(千米)
13.略
14.
10×50×4=2000(千克)
15.
48÷(4×2)=6(天)
16.
288÷4÷6=12(名)
17.
375÷5×24=1800(千克)
思考題
[譯文]: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勸諫、上書阻止我出兵的,將他處死!”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勸諫卻又不敢,于是他就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后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天天讓將衣服露濕。”侍衛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只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彎著身子緊貼著樹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后說:“真是說得了太好了。”隨后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1、請從短文中找出(歸納)一個成語。
2、與“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中加點字“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皆以置從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難之間
C、管夷吾舉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告其左右曰:
如是者三日: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每小題3 分)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5.文中孺子為什么能世歷勸諫吳王?
1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2、 B
3(1)身邊的臣子 (2 )像,這樣
4.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后面的禍患。
5.采用設喻(類比、諷諫)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過失,深入淺出,易于讓吳王理解和接受。
【七】晏子諫殺燭鄒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欲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鳥之故而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諫殺燭鄒》)
[譯文]:齊景公喜歡射鳥,叫燭鄒掌管那些鳥,但鳥全都逃跑了。景公大怒,詔告官吏要殺掉他。晏子說:“燭鄒的罪有三條,我請求列出他的罪過再殺掉他。”景公高興的說:“可以”。于是召來燭鄒并在景公面前列出這些罪過,晏子說:“燭鄒,你為國君掌管鳥而丟失了,這是第一條罪;使我們的國君因為丟鳥的事情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使諸侯們知道這件事了,以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人,這是第三條罪。我把燭鄒的罪狀列完了,請殺了燭鄒。”景公說:“不要殺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查《古漢語詞典》,“數”有三種讀音,并有若干不同義項。一讀“shǔ”義項有:①作動詞,計算。②作動詞,列舉。二讀“ shù ”,義項有:①表事物的數目。 ②作名詞 ,規律,氣數。三讀“ shuò ”,義項有:①多次。
根據以上義項,請寫出“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中“數”的讀音與詞義。
讀音: 詞義:
2.下面幾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1)時時而間進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B、(1)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2)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駢死于槽櫪之間
D、(1)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
4.晏子勸諫的目的是為了讓景公 ,以免落下“愛鳥輕人”的罪名。晏子進諫時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確了事情的荒謬以及后果的嚴重。
答案:1.讀“ shuò ”,義項有:①多次
2.B
3.讓各位諸侯聽說這件事情后,認為我們的國君把鳥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輕。
4.不殺燭鄒 正話反說(以退為進、歸謬法,皆可)
【八】孫叔敖為楚令尹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慰問、吊唁)。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謙虛的說法,意為擔任楚國的宰相),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患禍隱伏在那里)。”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選自《賈誼集》)
[譯文]:孫叔敖擔任楚國的令尹,全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慰問,難道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老人說:“是有話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要離開他;職位高而大權獨攬的人,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卻不滿足,禍患就隱伏在那里。”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要越發將自己看低;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
1.劃分下面句子停頓,停三處。
有 一 老 父 衣 粗 衣 冠 白 冠 后 來 吊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孫叔敖為楚令尹
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
4.“老父”向孫叔敖進言用了什么方法?
答案: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
2. 擔任 離開
第十一章11.2.1三角形的內角答案
1、直角三角形
2、60°
3、115
4、125
5、解:設一個角的度數為x,第二個角為6x,第三個角為7x-44°
由三角形內角和性質得
x+6x+7x-44°=180°
解得x=16°
所以角是96°
6、解:AB∥CD,
∠AFC=45°,
∠EFC=135°,
∠C+∠E=45°,
又∠C=∠E,
∠C=∠E=22.5°
第十一章11.2.2三角形的外角(1)答案
1、65°
2、120°
3、>
4、360°
5、答:命題正確。
∠BDE是∆DEC的外角,則有∠BDE=∠DCE+∠E;
同理,∠DCE=∠A+∠B,
所以∠BDE=∠E+∠A+∠B
6、解:(1)∠F=(∠B+∠D)
由題意可知∠DEG=∠GEA=∠DEA,
∠ACF=∠FCB=∠ACB
在∆DEG和∆FGC中,
由于∠DGE=∠FGC(對頂角相等),
則有∠F+∠ACF=∠D+∠DEG,
即∠F+∠ACB=∠D+∠DEA
同理可得∠F+∠DEA=∠B+∠ACB,
可得∠F=(∠B+∠D)
(2)x的值為3
第十一章11.2.2三角形的外角(2)答案
1、直角三角形
2、20°
3、70
4、75°
5、解:∠DAC=∠BAC-∠1=63°-∠1,
∠DAC=180°-∠3-∠4=180-2∠3,
而∠3=∠1+∠2=2∠1,
∠DAC=63°-∠1
∠DAC=180°-4∠1,
求∠1=39°,
1.教學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目標英語》學生用書八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中Section A。
2.本節課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Could you please……?句型,為此這一征求意見的句型以及其回答即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任務。
3.本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①因為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是關于做家務的中心話題,所以有關家務活的單詞就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②因為本節課的中心話題是征求意見,所以“Could you please……?”句型必然是學習的重點。
(2)難點:對于“Could you please……?”句型,如何正確對其進行肯定和否定回答。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
(1)掌握本課時的目標詞匯和目標語言。
(2)學習運用“Could you please……?”句型表達征求意見并做出正確回答。
2.能力目標
(1)聽:能聽懂談論有關家務活和征求意見的詞匯及句型。
(2)說:能運用目標語言進行有關的交流。
(3)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本課時詞匯和句型,并能理解對話內容。
(4)寫:能運用正確的語言結構寫出兩段有關征求意見以及給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對話。
3.情感目標
(1)通過本課時的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在興奮的狀態中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2)通過對做家務活的交流、討論,使學生對勞動有全新的認識,并能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
Step 1 Warming-up
Sing an English song with students.
教學設計思路:通過引導學生唱一首所學的英文問候歌曲來放松緊張的心情,在此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邊唱邊跳邊走向同學或聽課教師中互致問候,達到活躍課前氣氛的目的。
Step 2 1a Lead-in
This activity introduces the key vocabularies.
教學設計思路:通過運用學生課前畫好的圖片進行詞匯及詞組教學:先通過“do housework”引出“do chores”,接著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夸張的體姿語言、生動的表情、有效的課堂提問學習6組關于家務活的詞組,一邊進行口頭教學,一邊把圖片貼在黑板上,并標注英文,最后通過中英文搶答的方式進行了鞏固消化,為下一步交際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幫助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做到會讀、會說,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Step 3 1c
This activity provides practicing the key sentences.
教學設計思路:老師裝扮成媽媽,運用相關的道具及豐富的表情設計交際的情景,通過請求孩子們幫自己做家務活來自然引出“Could you please?”的多種答語,實現教學目標。通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的回答來引出教學內容,使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聽、跟讀,以達到會讀,并運用到下一步的交際活動中。
Now let’s go into 1c and finish pair-work.
教學設計思路:此處在學生們練習對話時交給中等水平的學生,他們可以叫任何同學來回答,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體現活動的挑戰性及趣味性,讓學生自由參與。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教學設計思路:當進入到聽力練習時,已經完成了教學內容的學習與交際,學生已經對所學內容較為熟悉,聽力已不再是一個難點。實現了由說到讀再到聽,充分降低了聽力的難度,同時也為下一步的交際積累了素材。
Step 5 A game
教學設計思路:在此過程中充分給與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們前后或自己自由走動組合成家庭小組,運用所學的內容、結合實際生活表現出他們在家里是怎么幫父母干家務活的;當學習、游戲、娛樂與干家務活沖突時,表現出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家庭成員對待家務活的態度等。短短的五分鐘準備之后,有四組自告奮勇在教室的中間進行表演。
Step 6 Sum up
Step 7 Homework
四、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為“貴州省貧困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培訓班”所設計的一堂示范課,因考慮到貧困地區多媒體教學的限制,我將其設計成一堂常態課,使所接受培訓的教師在常規教學法中得到一些新的體會和認識,回去以后可以立刻用于自己的教學中。這樣設計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前請班上學習不是最好的但在畫畫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給我畫出六幅家務活的圖片,請英語水平好的學生給我做英文詞組卡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課前的準備工作中,讓不同特長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有所展示,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找到學習的自信,因為有自己的勞動成果被老師用在了課堂教學中,因而聽起課來特別有勁、特別專心。
2.運用卡片教學詞匯與詞組方便簡單,而且圖片可以過塑保存,在以后很多單元的課程教學中都可以使用,有時還可以借助于一些實物,或再加上生動形象的體姿語言,同樣可以把語言課上得非常生動。特別是我在層層設問、活動設計上做得很周密、很有梯度、很有效,而且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光是學生聽得全神貫注、配合得恰到好處,還引得老師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3.在“pair-work”這一環節中,我發現英語水平比較好的學生不但能運用所學的內容進行交際,且能運用自己所知道的別的家務活詞組進行交際,這時我馬上超越教案中預設的問題,即時根據課堂進程中學生的反映進行靈活調整,借機拓展了學生的表達,如擦窗子、澆花、切菜、收拾碗筷、擦灶臺、清洗浴缸等,讓好的學生起到了引領、示范的作用,同時實現了預設與生成兼容并顧、互動共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優質與高效。
4.新教材比較注重聽力練習,為了降低聽力的難度,我先解決了詞匯、詞組、句型,這樣再到聽力這一環節時學生已做到了然于心,聽起來相對輕松且有興趣。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2分)1、關于教室內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實際的是( )A.教室內的溫度約為50℃ B.教室門的高度約為2mC.一張物理試卷的質量約為300g D.老師眨眼一次所用的時間為10s2、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禁鳴喇叭的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C.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D. 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3、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發聲體每秒振動次數越多,音調就越高,響度越大 B.聲源離人耳越近,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C.音色與發聲體的結構,材料有關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響度越大4、某天李軍上學時,以1.2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為了不遲到,他改以1.8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學時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5 m/sB.1.44 m/s C.1.68 m/s D.1.36m/s5、一只刻度均勻的溫度計,插在冰水混合物中,顯示溫度是2℃;插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顯示溫度是96℃,那么當它插入水中顯示溫度為25℃時,水的實際溫度是( )A.25℃ B.27℃ C.24.5℃ D.無法判斷 6、有關眼睛病變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A、“近視”是由于眼球晶狀體變扁,使焦距變長,近處景物成像于視網膜前造成的B、“遠視”是由于眼球晶狀體變凸,使焦距變短,近處景物成像于視網膜后造成的C、“近視”可以通過配帶合適的凹透鏡矯正,“遠視”可通過配帶合適的凸透鏡矯正D、“近視”可以通過配帶合適的凸透鏡矯正,“遠視”可通過配帶合適的凹透鏡矯正7、如圖是三種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系的圖線,則由圖線可知()A、ρ1ρ3 C、ρ1=ρ2=ρ3 D.無法判斷8、一定質量的封閉氣體被壓縮后,它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變化是( )A.質量不變,體積縮小,密度增大 B.質量減小,體積減小,密度不變 C.質量增大,體積減小,密度增大 D.質量不變,體積減小,密度不變 9、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測某液體的體積,得到數據繪成如圖所示圖像,量筒質量和液體密度是( )A 、20g 1g/cm3 B、60g 0.8g/cm3 C 、60g 1g/cm3 D、20g 0.8g/cm310、用銅和鋁兩種材料制成的導線.如果它們的質量和橫截面積都相同則,這兩條導線長度之比等于( ) A.27:89 B.89:27 C.1:3 D.3:1(多選)11、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當燭焰離透鏡12cm時成的是放大的實像,當燭焰離透鏡7cm時成的是放大的虛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5cm B.10cm C.11cm D.14cm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12、如圖中物體A的長度是 _________ cm,圖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_________ ℃.
13、人坐在橡皮筏上隨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對河岸是________的,相對________是靜止的。14、汽車上的電子防盜報警裝置,在汽車被撬開時能發出報警聲,提醒人們車輛被盜,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的特點.除夕之夜,燃放煙花爆竹時,不少汽車由于受到振動使它的報警聲響起,此時汽車的報警聲和鞭炮聲對于已經入睡的人來說是________。15、華鎣市舉辦了幾屆頗具影響的梨花節。其中有一次,臺灣歌手周杰倫也來到了梨花節晚會的舞臺上,現場觀眾能聽到他的聲音是通過____ _____傳播的,能從不同的位置看見他,這是一種光的 現象;當時他身穿紫色T恤,藍色牛仔褲,如果舞臺只用紅色燈光照向他時,觀眾看到他的褲子的顏色是 色。16、如圖甲所示是現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的監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生交通事故時的現場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______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似。如圖乙和丙是一輛汽車經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看出汽車是逐漸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攝像頭。17、“祥云”火炬燃料為丙烷氣體,為了便于儲存或攜帶,常溫下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_________。18、市場上出售一種“金龍魚”牌食用調和油,瓶上標有“5L”字樣,已知該瓶內調和油的密度為0.92×103kg/m3,則該瓶油的質量為____________kg。19、有A、B、C三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金屬球,它們的質量分別為128g、400g、60g,體積分別為16cm3、50 cm3、12 cm3。在A、B、C三個金屬球中,若只有一個是空心的,那么 _______球是空心的,這種材料的密度為___________。三、作圖題(每題2分,共4分)20、在揚州古城挖掘過程中,工作人員巧妙地引用太陽光水平照入挖掘隧道,解決了挖掘時的采光問題,如圖所示,請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補全光路;21、根據射入和射出的光線,在右圖的方框中畫出適當的光學器件。四、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18分)22、如圖甲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杯的水中,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
(1)試管內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__(選填“A”、“B”或“C”),示數為________℃,某同學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ABCDE),則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在該物質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該物質將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該物質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3)根據描繪的圖線,該物質在第5min時處于________態,該物質的熔點為________℃,仔細觀察圖像發現,該物質熔化前(AB段)升溫比熔化后(CD段)升溫________(選填“快”或“慢”).(4)圖像中DE段是________過程.23、如圖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的實驗裝置圖,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ON垂直于鏡面。(1)能折疊的紙板的作用是: 。(2)一束光帖有紙板沿EO射到O 點,光將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紙板ON的右半邊向折,反射光線將 (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紅色激光沿原FO方向射O點,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實驗次數 入射角 反射角1 150 7502 300 6003 450 450(3)課后,某同學利用一套實驗器材,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30°、45°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據,如表所示,經經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律卻與反射定律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24、張華和同學到鋼鐵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張華拾到一個小金屬零件,他很想知道這個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帶回學校利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這個零件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___ __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在分度盤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調節。(2)天平平衡時, 砝碼的質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零件的質量為_________g,用量筒測得零件的體積如圖丙所示,則零件的體積為___ ___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屬零件的密度為_________ g/cm3。(3)若該零件磨損后,它的密度將_________(填“變大”、“變小” 或“不變”).五、計算題(5分+6分+8分)25、某人站在鐵路旁,看見遠處的鐵路檢修工人用小鐵錘向鐵軌敲了一下,他貼近鐵軌,過了一會兒聽見了兩次敲擊聲。若兩次聲音間隔為0.5s,該人離敲擊處183.6m,求聲音在鐵軌中傳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26、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在10min內前進6km,停車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20min,求(1)汽車停車前的平均速度;(2)汽車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27、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則的石頭.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石頭和一個盛滿水的容器的質量 分別為0.56kg、2kg,然后將石頭輕輕放入容器中,又測出了容器的總質量為2.36kg.(石頭吸水不計)求:(1)石頭的體積;(2)石頭的密度;(3)若石頭吸水,所測石頭的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1-5:BAABC;6-10:CBAAA;11:BC二、填空題12、3.10、52;13、運動、橡皮筏;14、信息、噪聲;15、空氣、漫反射、黑;16、凸、照相機、遠離;17、壓縮體積、液化;18、4.6;19、C、8g/cm3三、作圖題20、 21、凸透鏡四、實驗探究題 22、(1)B、39、晶體;(2)吸收;(3)固液混合、50、慢;(4)沸騰;23、(1)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2)存在、OE;(3)將反射光線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當做反射角;24、(1)水平桌面、右;(2)62、20、3.1;(3)不變;五、計算題25、4590m/s26、10m/s、12.5m/s27、(1)2×10-4m3、(2) 2.8×103m3、(3)偏大。石頭吸水后,導致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體積。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下列物體中質量最接近50 g的是 A.一只雞蛋 B.一本八年級物理教材C.一張課桌 D.一只螞蟻2.下列與分子相關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破鏡難圓說明分子間沒有引力B.花香四溢說明分子是運動的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觀粒子的歷程中,人們首先發現了質子 D.物質在固態時體積最小說明分子間沒有空隙3. 打籃球是大家喜愛的體育運動.向空中斜拋出去的籃球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籃球在上升過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B.籃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籃球具有慣性C.籃球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受到力的作用D.籃球受到重力作用,運 動狀態發生改變4. 下列實例中,材料的選用與描述的物理屬性不相符的是 A.電線的線芯用銅制成,是因為銅的導電性 好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壺的把手用膠木制成,是因為膠木的導熱性好D.劃玻璃的刀刃用金剛石制成,是因為金剛石的硬度大5.一個輕質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時,它們相互吸引,則小球A.一定不帶電 B.一定帶負電 C.一定帶正電 D.可能不帶電6.由做 飯聯想到的物理知識,錯誤的是A. 向熱湯中滴入香油,散發出濃濃的香味,是由于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B. 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C. 用吸盤掛鉤掛鏟子,是利用大氣壓強D. 把雞蛋往灶臺上一磕,雞蛋就破了,是利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小明的書桌上擺放著多種資料書籍,對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的英漢詞典,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詞典平放與側 放時,對桌面的壓力是不同的B.桌面對詞典的支持力與詞典所受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C.詞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詞典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桌面對詞典的支持力與詞典所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8.如圖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增大壓強的是9.為了探究壓強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老師準備了如圖所示的器材:①用釘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綿 ③砝碼 ④木板 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 ⑥裝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學們選擇.同學所選的四組器材中,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10.如圖所示,將兩個一次性紙杯杯口向上疊套起來,用手握住外面的紙標,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氣.請你猜測里面的紙杯將A.保持靜止 B.發生旋轉C.壓得更緊 D.向上跳起11.通過實驗,得到了a、b、c三個實心體的m﹣V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知:A.a物質的密度最小 B.a物質的密度是c的兩倍C.b物質的密度是1.0×103kg/m3 D.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越大 ,密度越大
12.如圖所示,甲、乙兩個不同的實心圓柱體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積大于乙,而它們對地面的壓強正好相等,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B.甲的密度大,甲的質量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D.甲的密度小,甲的質量大13.如圖所示,質量為10kg的物體在水平力F作用下,靜止在豎直的墻上,當力F逐漸減小的過程中,物體靜止一段時間后,向下運動,則在這過程中,摩擦力f與時間t的關系,可能符合下列圖線的是14.如圖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后,在乙容器內放入木塊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內放一個小球懸浮在水中,此時,甲、乙、丙三個容器內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三個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B.三個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鹽水,木塊受到的浮力變大D.把三個容器分別放在臺秤上,臺秤的示數相同二、填空題(本題共12題,每空1分,共32分)15. 宇宙大千世界,從宏觀到微觀,從天體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驚人的相同規律.如圖所示,是太陽系模擬圖,行星們在各自的固定軌道上圍繞恒星太陽運轉,這與_________的核式結構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當于太陽,繞核運動的 ___________就相當于行星.它帶_____電.16.如圖所示的“押加”是我國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之一,又稱為“大象拔河”.比賽中,甲、乙雙方通過腿、腰、肩和頸用力拖動布帶互拉,以決勝負.在僵持狀態下,甲對布帶的拉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對布帶的拉力;參賽隊員為了獲勝,在鞋底上纏繞幾圈繩子,目的是為了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17.地溝油中含有雜質及有毒物質,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應該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為了驗證這種猜想,小明找到質量為0.46kg的地溝油,測出其體積為0.5L,該地溝油的密度是_______kg/m3;能否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約為0.91×103kg/m3~0.93×103kg/m3).18.現有一瓶某品牌的飲用純凈水,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靜止不動,此時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對瓶的________力是一對平衡力;若在松開手的瞬間,水瓶所受的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水瓶將___________ ;若將水瓶拋向上空,水瓶能夠繼續向上運動,是由于它有____________.19.如圖甲,裝滿牛奶的平底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倒過來放,牛奶對蓋子的壓強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瓶子對桌面的壓強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小陳利用牛奶瓶做紙片托水試驗后,倒光瓶中水,立即將原紙片蓋在瓶口,倒立后紙片不落下,如圖乙,這是為什么呢?小陳猜想:A.瓶中的氣壓小于大氣壓,大氣壓使紙片不落下;B.瓶口和紙片上有少量水,分子間的引力使紙片不落下.你認為哪種猜想錯誤, (選填“A”或“B”),理由是
20.如圖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圖象分別如圖乙、丙所示,由圖象可知,當t=1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21.如圖甲所示,在A孔下方開一個相同大小的小孔B,將瓶蓋擰開,發現從B孔噴出的水較急,這是因為 .如圖乙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并將手移開,乒乓球并不會下落,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從分子模型來說,空氣可以被壓縮,是由于 ,而將兩個表面干凈的鉛塊緊壓后會粘在一起,甚至可以在下面掛上一個比較重的物體,這是由于 所致.23.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將它擠癟,另一次將它撐開,兩次都擰緊蓋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圖所示.兩次牙膏袋的質量m甲和m乙的大小關系是m甲 m乙(選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