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市場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廠是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之一。由于城市用水量的迅速增長,近年來許多城市急需新建或改擴建水廠。如何在新水廠或改擴建水廠工程設計中提高土地使用率是供水工程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筆者通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認識到可以通過提高工藝設計的科技含量及采用先進設備等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本文就這方面談點認識并提出四個解決類似問題的對策。
1、以調流閥代替配水井,減少配水占地面積
為了保證凈水構筑物的進水流量恒定、進水壓力穩定,原水無論是取自地下水還是取自地表水,無論是通過重力流輸送到凈水廠還是通過水泵加壓后輸送到凈水廠,都需要在進入凈水構筑物前進行配水。多年來,常規的做法是在凈水構筑物前設置配水溢流井。配水溢流井中因沒有特殊設備,便于維護管理,也曾深受用戶的歡迎。然而,其占地問題已成為水廠設計中的焦點。近年來調流閥的使用為配水方式的改進提供了新的途徑,由于它具有投資少、占地面積小、對水頭和水量調節方便、沒有溢流水浪費等優點,愈來愈受到設計人員的重視。以筆者近年設計的廣東省東莞市第三水廠三期工程為例,一期工程規模為25萬m3/d;二期工程規模為35萬m3/d;三期工程規模為50萬m3/d.水源為東江水,采用取水泵提升后用輸水管道輸送到凈水廠。由于水廠是在不同時期分期建設而成,自取水泵房到凈水廠的輸水管道分別為DN=1600、DN=1800和DN=2200,長度約2km,并聯向一、二、三期工程輸送原水。由于取水泵房有8臺泵,7用1備,難以用7臺泵搭配成三組分別送水25萬m3/d,35萬m3/d,50萬m3/d至凈水廠各期所建凈水構筑物,因此在凈水廠需按一、二、三期的規模重新分配流量。若按常規設配水溢流井,需投資200萬元,配水溢流井占地面積約3.7畝。但由于東莞市用地十分緊張,無法設置配水溢流井,因此設計中引用了調流閥代替配水溢流井,即在三根輸水管道末端分別加設調流閥,利用閥后流量計信號控制調流閥開度對一、二、三期凈水構筑物進行配水。經計算一、二、三期調流閥前后最大壓差小于10m,選擇調流蝶閥完全滿足設計要求。調流蝶閥設備僅需投資80萬元,節約投資約100萬元,減少占地面積約3畝。
同樣在一些以水庫水為水源,重力流輸水到凈配水廠的工程也采用了調流閥解決類似問題。如北京市第九水廠二期工程和遵義市北郊水廠改擴建工程,調流閥均成功地發揮了作用。
2、疊合凈水構筑物,減少凈水構筑物占地面積
按照傳統的設計思路,各凈水構筑物順流程布置有三種基本形式:①直線型;②折角型;③回轉型。這幾種形式的共同特點是所有構筑物都在同一平面上,且首尾相接,顯然占地面積較大。雖然這種布置構筑物的施工簡單,對今后擴大再生產留有一定余地,在那些土地面積充足的地區仍不失為首選形式,但在一些寸土寸金的地方或對老水廠進行改擴建,沒有足夠的建筑面積可用的情況下,可采取將幾個凈水構筑物疊合起來,壓縮平面面積而轉向空間發展。設計疊合池不僅可節約用地,還充分利用水往低處流的自然規律,減少構筑物之間水頭損失,而且便于集中管理。
以遵義市北郊水廠改擴建工程為例。遵義市北郊水廠改擴建工程規模為10萬m3/d,如果采用凈水構筑物順流程首尾相接的布置形式,凈水廠占地面積約65畝。而把清水池建在平流沉淀池下面,將混合井、網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和清水池設計成一個疊合池,疊合池與濾池、配水泵房之間采用管道順接,則減少占地面積約16畝。
東莞市第三水廠三期工程同樣采用了凈水構筑物疊合的方式,使規模為50萬m3/d的凈水構筑物網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濾池和清水池合建成一個集團式凈水構筑物,占地面積僅43畝。具體方法是將濾池建在兩個系列絮凝、沉淀池之間,清水池建在平流沉淀池下面。集團式凈水構筑物平面尺寸為150m×135m.第三水廠疊合池設計參數如下:
(1)網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疊合清水池。網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分為2個系列,每系列又分為2組,每系列處理能力為25萬m3/d,每組處理能力為12.5萬m3/d,可獨立運行。絮凝池和沉淀池前后布置,清水池和沉淀池上下布置,絮凝、沉淀和清水池組成一個疊合池。
每組絮凝池平面尺寸為20.4m×15m,分為4個單元,每單元分為三段共12格,單格平面尺寸為2.3m×2.3m.第一段過網流速0.27m/s;第二段過網流速0.20m/s;第三段不設網格板,空塔流速為0.073m/s.絮凝池總停留時間為12min.
每組平流沉淀池平面尺寸為20.4m×130.4m,有效水深3.2m,水平流速為24mm/s,停留時間1.5h.每組池池頂設一臺虹吸式吸泥機將池底沉泥吸入排泥溝。
每系列沉淀池下面設1座清水池,因為該水廠配水泵房是均勻供水,所以清水池容量不需要太大,2座清水池總有效容積為2.09萬m3,停留時間為1h.單座清水池平面尺寸為131m×44.8m.通氣孔設在池壁兩側。
(2)V型濾池。濾池和沉淀疊合池建在一起形成集團式布置,濾池設在2系列沉淀疊合池之間,濾池與沉淀池共用上層走道板和下層排空渠。濾池端頭為設備間及控制室。濾池分為2個系列對稱布置,中間為管廊,進、排水渠設在池體兩側。總平面尺寸為:117m×45m.每系列由12個單池組成,單池過濾面積為98m2,設計濾速:9.12m/h,空氣沖洗強度:18L/(m2.s),水沖洗強度(氣水聯合沖時):4L/(m2.s),水漂洗時的水沖洗強度:7-8L/(m2.s),表沖洗強度:1.8L/(m2.s)。
每池設600mm×600mm平板閘(開度可調)、600mm×600mm平板閘(普通型)、DN=500出水調節閥、DN=350沖洗進氣閥、DN=500沖洗進水閥各1個。均為氣動閥門。
設備間內設有3臺沖洗水泵(2用1備),設計水量1415m3/h,設計揚程13.4m;2臺鼓風機(1用1備),設計風量106m3/min,設計風壓0.4bar(1bar=105Pa);2臺空壓機(1用1備)。
濾池運行由計算機控制。
3、采用高效設備提高設備單位產量,減少占地面積
80年代以后,我國的供水行業隨著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水處理過程中的一些工藝起了質的變化。目前以液氯作為氯源的負壓加氯消毒設備已在新建或改擴建水廠中普及,但通常是采用液氯自然汽化的形式。例如東莞市第三水廠一、二期工程加氯間按60萬m3/d規模設計。一、二期各設預加氯點1處,主加氯點2處。預加氯設40kg/h流量控制加氯機4臺(2用2備);主加氯設20kg/h余氯控制加氯機6臺(4用2備)。加氯間和氯庫平面尺寸為:30m×10m,由于是采用氯瓶自然汽化,共設在線氯瓶20個,10個為一組,兩組互為備用。自然汽化的優點是節約電耗,但是氯庫占地面積較大。根據資料,一個1000kg氯瓶在常溫下產生的氣量為8kg/h,當加氯量超過40kg/h時,采用自然汽化就不經濟了,并因管道連接口多,也給安全帶來問題。東莞市第三水廠三期工程建成后其規模由60萬m3/d增加到110萬m3/d,加氯如仍采用自然汽化,共需設在線氯瓶36個,18個為一組,兩組互為備用。在這種情況下采用高效率的液氯蒸發器,是經濟合理的。1臺液氯蒸發器的產氣量通常為120-200kg/h,相當于15-25個氯瓶的產氣量,而它的占地面積不足1m2.東莞市第三水廠三期工程選用了2臺200kg/h液氯蒸發器,并根據現有條件對加氯間進行了改建,改建的內容有兩部分:
(1)利用原有加氯機,適當增加加氯機和改造加氯管路。三期于總進水管上設預加氯點1處,加氯率為1mg/L,加氯量22.29kg/h,考慮一、二期共備用了2臺40kg/h流量控制加氯機,三期不再增加預加氯機,但需要對加氯管道進行改造。三期設主加氯點2處,加氯率2mg/L,加氯量44.58kg/h,三期新增設40kg/h復合環路控制加氯機3臺(2用1備)。一、二、三期建成后共有20kg/h主加氯機3臺(2用1備),40kg/h主加氯機6臺(4用2備)。加氯間內共設加氯機13臺。加氯機重新布置使其安排緊湊,在未擴建加氯間的情況下,圓滿實現了設計目的。
(2)增加液氯蒸發器。三期按110萬m3/d規模對加氯系統重新設計,設蒸發器2臺(1用1備)。由于增設了液氯蒸發器,氯庫中僅需設2組工作瓶(每組并聯2瓶),減少了工作瓶的占地面積。在有限的條件下,擴建現有氯庫(將原氯庫向西擴15.60m),擴建后的氯庫儲備天數為14d.另外選擇調速水泵可以減少泵房中水泵臺數,也是采用高效設備提高設備的單位產量,減少占地面積的方法。
4、將輔助生產社會化,減少輔助生產占地面積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傳統的水廠設計通常采用小而全的模式,即將輔助生產設施設計得周到全面。車、鉆、刨、銑、磨各類機械樣樣俱全,再加上電修、儀修等。因而輔助生產用房占了水廠面積的相當比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水廠設備多采用招投標方式確定,所選用的設備優質可靠,售后服務有保證,致使水廠維修設備處于閑置狀態。機器的折舊、輔助生產人員的工資已成為企業的負擔。隨著設備制造行業售后服務制度的完善和修理行業市場化、專業化的發展,水廠的大部分設備維修可交由設備供應廠商和社會上的專業化公司進行,另設機修車間等已無必要。將輔助生產社會化,既節省了廠區用地又減少了水廠的人員編制。
關鍵詞:房地產價格;供需關系;成本問題;拉動內需
中圖分類號:F293.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143-03
政策的宏觀調控在抑制房價漲幅過高方面沒有取得預期成效,老百姓工資的增長水平遠遠趕不上房價的增長水平,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望房興嘆。所以站在社會主義國家的角度以及改善民生的角度都有必要深入去分析房產價格上漲的具體原因,以便政府做出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相關房產政策,降低由房產價格高漲所帶來的房產泡沫對中國經濟的威脅程度,認清現實的發展道路以便可以制定出更有利于未來的長期的高效的發展策略。
一、供需關系的影響
(一)需求影響
一種商品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費者對于該商品的需求決定的,通過相關研究我們發現影響房產需求變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1)城鄉一元化發展;(2)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3)房地產的區位影響。
1.城鄉一元化發展。城鄉一元化發展本質上是一種包括人口結構、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在內的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過程。城鄉一元化發展進程所帶來的一個最主要的改變是人口結構上的改變,即使得大批從農村剩余人口涌向城市和鄉鎮,使得非農人口的比重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表1所示),由此引發的對房地產的需求對房地產行業的總供需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但是根據擁有房產的目的不同又可以將影響房地產供需關系的需求分為兩個方面:居住需求,賺錢需求。(1)城鄉一元化發展所引發的居住需求。隨著城鄉一元化發展的步伐,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鄉。雖然城鄉一元化發展解決了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但是這部分人的住宅又形成了另一個新的需求,于是擁有自己住宅成了他們另一個當務之急,這也就造成了房地產行業的供求關系中需求的比重大大的提升。(2)城鄉一元化發展所引發的賺錢需求。就在大部分人因為居住需求為房地產的價格提升作出“貢獻”的同時,一部分本身富裕的城鄉人口,看到了未來房地產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豐厚利潤,于是這一部分人便本著賺錢的意圖加入到影響房地產價格的供求關系的大軍中來,這部分人的居住問題早已經解決,他們就是憑借自己的富余資金來賺取更多的資金。
表1
2.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近年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整體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等各方面與改善民生的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使得中國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表2所示),這也使得城鎮居民對房地產需求變得更大,同樣根據擁有房產的目的不同可以從居住需求和賺錢需求兩個方面來分析其需求變動情況。(1)居住需求。首先,城鎮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增強了居民購買的能力,廣大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加強。其次,綠色住宅、健康住宅、生態住宅等正在興起,商品房檔次明顯提高,城鎮居民有效需求逐漸旺盛。最后,拆遷安置等相關輔助措施的進一步完善增加了城鎮居民對房地產市場的整體需求,并且這部分需求將會持續穩定的增長。(2)賺錢需求。隨著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民間資金的不斷雄厚,大量資金需要尋找投資渠道,又因為股票市場等高風險投資渠道的低迷狀態,使得城鎮居民轉而將資金投入到利潤豐厚的房地產業,增加了對房地產的需求,進而影響了房地產的供需關系,促進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3.房地產的區位影響。房產的區位影響主要是指房產所處位置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即主要是房產周圍公共教育、衛生、交通等與民生直接相關的公共產品的供給情況對房地產價格所產生的影響。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環境也越來越多的被重視起來,這就使得對處于較好生態環境、交通條件、教育條件、衛生條件地段的房產的需求被大大的提升,直接導致了房產價格的提升。
(二)供給影響
一種商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生產者對于該商品的供給,從房地產自身的角度出發我們發現主要是房地產供給結構變動、房地產開發商的投機行為、國際熱錢炒作這三種行為通過影響房地產市場供給來影響房地產價格。
1.房地產供給結構變動。目前房地產市場供需總量的階段性失衡使得中低價位商品住房供應量下降,高檔商品房供應量增加,使得商品房平均價格上揚,這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是吻合的。全國經濟適用住房投資同比增長緩慢,占開發投資的比例較小,部分地方經濟適用住房供應量減少十分明顯,出現了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供不應求的現象,部分城市中低價位的住宅所占比例不到10%,高價位住宅占到40%以上,這種房地產供給結構上的不合理加劇了供需市場的不均衡程度,導致部分住房的供不應求,并最終使得商品住房平均價格上升。
2.房地產開發商的投機行為。房地產開發商囤積土地,通過減少住房供給量,使得房地產的價格進一步提高。隨著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提升,更多的企業家開始進入到房地產行業,房地產開發商的數量急劇增加,相對的土地的供給量就變得越來越少,房地產開發商的投機心理逐漸增強,于是便開始通過囤積土地、減少住房供給等投機的方式通過減少供給來實現自身的盈利,最終造成了中國房地產價格的持續高漲。
3.熱錢炒作。“熱錢”又稱“逃避資本”,主要由延伸到國際間從事牟利活動的短期資金、跨國公司的流動資金及部分暫時閑置或過剩的資金、國際銀行擁有的短期資金及其外匯、信貸業務資金、各國國際儲備資產的部分資金以及大量涌現的各種投資基金或其他專項基金等共同構成的無特定用途的流動資金。它是為追求高報酬及低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
熱錢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有三種途徑:第一,直接購買大量房產,刺激房價不斷上漲。第二,境外熱錢憑借資金優勢與國內房地產商“合作”,推動房價上漲。由于部分房地產商融資困難,熱錢又有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愿望,雙方一拍即合。第三,熱錢進入水泥、鋼材等與房地產相關的原材料行業,導致房地產的建筑成本大幅度上漲。無論哪一種途徑,熱錢都會推動房價上漲,助長資產泡沫。在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的強大“示范效應”下,會吸引更多的外資及國內民間資金進入,在房價持續上漲的同時泡沫也越來越大,一旦泡沫破裂就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沖擊。
二、成本問題的影響
企業的生產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業對所購買的生產要素的貨幣支付。同樣的,房地產的成本不是只包含建造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支出,還包括房地產附著的土地的成本,其中影響房地產成本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地價格的上漲、建造成本的上漲、融資成本的上漲。
(一)土地價格上漲
1.土地價格的概念。土地價格是土地資源價格和土地資產價格的有效統一。土地資源價格產生的基礎,是由于土地資源的有用性、稀缺性、壟斷性與可讓渡性,它是對土地資源所有權的壟斷而獲得的,而土地固定資產價格,則是凝結在土地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決定的,其理論價格應是生產成本加上平均利潤。所以土地價格是土地資源價格和土地資產價格的有效統一。
2.土地價格的計算。中國現行的土地價格的計算方式。對于土地價格的構成,中國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土地價格=出讓金+配套費+征地拆遷費+開發費”。出讓金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的土地使用權金額。城市建設配套費是指城市建設部門向各類基本建設項目征收的用于城市道路橋涵、供熱、供水、供電以及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組成的網絡體系建設費用。征地拆遷費是對原國有土地使用者和農民集體土地的補償,屬于補償性質。土地開發費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開發建設條件而投入的各項客觀費用,包括宗地內、外的土地開發費用。
3.土地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從土地的供需狀況及地域性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供需影響。一般商品由于供需的影響,單位商品的價格會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是土地價格因為其土地自身的特性卻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加,社會對土地的需求日益擴大,地租有不斷上漲的趨勢。(2)土地的地域性。由于土地的地域性導致了土地價格也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它無法像其他商品那樣可以到處流動,因而使土地市場具有強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域市場的土地價格很難相互影響,不能形成統一的市場均衡價格。所以,土地價格一般是在地域性市場內根據其供求關系,形成各自的市場價格。這也就是為什么房價越高的地域其新開發土地價格越高的原因以及不同地域土地價格各不相同的原因。
4.土地價格與房產價格的關系。回顧不同學者對房價和地價關系的研究文獻,發現即使運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選取了相同的樣本,來源也相同的數據進行分析也有著完全相反的結論。中國目前現行的有關土地價格與房產價格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1)地價決定房價。(2)房價決定地價。(3)相互影響,一定條件下表現出因果關系。(4)相互影響,但不存在因果關系。
上述學者的研究結論其實證明中國的土地價格與房產價格的關系其實是多種關系并存的,其原因是因為土地本身的地域性以及土地價格的地域性所造成的,即在一些地方是單純的土地價格影響房產價格,但在另一些地方則是兩者相互影響只不過兩者的主體各不相同,但是要明確的一點是,隨著土地價格的上漲房產價格是只增不減的。
(二)建造成本上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建筑行業生態成本的不斷加大,大部分與建筑行業相關的產品的價格均開始上升,例如水泥、鋼筋、建筑用磚、石子、木材、玻璃等;再加上勞動力工資的上漲、房產周圍環境配套設施等附加值的成本上升,這部分價格上漲在開發商所賺取利潤不變的情況下就表現為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三)開發企業融資的成本提高
開發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近年來,為了打壓房地產泡沫,制止房地產過度開發,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提高了開發企業的貸款門檻,造成新建房地產項目融資成本上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中,除自籌資金外,主要是國內銀行貸款及其他資金來源。其他資金來源基本上是房地產預售款。在自籌資金中也僅有16%左右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總的來說,房地產開發企業80%以上的資金是來自于銀行貸款,在政府不斷調整銀行利率的過程中,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獲得成本也自然會上升,引起房地產開發企業抬高房價。
三、拉動內需的需要
在國外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向內需拉動轉變,房地產正好可以用其所能回報經濟。畢竟,房地產開發投資占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大,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有關專家統計,房地產100元的投資,可以拉動十幾個部門170元~220元的投資,房地產100元的消費,可以拉動150元的消費。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房產價格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仍然上漲的原因。
四、結束語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起步晚,雖然近些年房產市場發展的比較快,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后,更是迅猛發展,但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市場機制仍然不是很完善,由此導致的房產價格過快上漲將是房產市場過快發展遺留的問題。因此,中國要實現更快的經濟增長,要使中國的房產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必須解決這一遺留問題,因此,需要政府及市場監管機構發揮其在房產市場中積極的作用,在制定進一步的發展政策的時候可以充分的考慮到影響中國房地產價格上漲的諸因素,明確工作重點提高工作效率,使中國的房地產事業能夠按照平穩、健康的步伐全速前進。
參考文獻:
[1] 盧新海,王.地價與房價的關系及穩定地價的對策[J].決策參考,2006,(1).
[2] 葉曉東.城市地價與房價關系[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 黃英.地價與房價的關系與調調控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 楊繼瑞,何雄浪.地價與房價關系的理論與實證探討[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09,(3).
[5] 夏菁,徐婉如.房價與地價的關系研究綜述[J].現代商業,2009,(1).
[6] 劉琳.房地產市場互動機理與政策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7] 沈建新.淺論房價地價關系及穩定房地產價格的對策[J].市場論壇,2007,(11).
[8] 王勝.中國住宅類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分析[J].當代經濟,2009,(12).
[9] 廖英敏.正確認識當前房地產形勢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11).
[10] 余華義,陳東.中國地價、利率與房價的關聯性研究[J].經濟評論,2009,(4).
[11] 馬征.從供求兩方面分析中國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原因[J].商業經濟,2008,(9).
The Factors of the Keep Rising Estate Prices of Our Country
PAN Wu-lin,ZHAO Meng,LIU Jing,WANG Gang
(Administrtion Collage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