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檢測系統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檢測系統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檢測系統論文

    第1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1.1水質環境條件要求

    經過分析調查,水產漁業對水質的監測主要需求為:對溫度、pH值、溶解氧濃度這些參數發生變化或不符合標準,將嚴重影響水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因此,需對此類參數通過進行實時監控。

    1.2系統結構設計

    本系統主要由水質數據采集層、數據匯集層、監測中心層構成,水質數據采集層是由測溫度、pH值、溶解氧濃度的相應傳感器組成的,將其部署在水中,實現對相關參數的采集,再通過WiFi將所采集數據發送至AP節點進行數據匯聚,再由AP節點通過WiFi將匯集數據發送至監測中心。

    2WiFi節點硬件設計

    WiFi又稱IEEE802.11b標準,IEEE802.11b無線網絡規范是對IEEE802.11的改進,其最高帶寬為11Mbps。在信號較弱或有干擾時,可自動調整為5.5,2或1Mbps。本系統中帶寬為11Mbps。本系統需完成對終端節點、AP節點的制作,并且需實現將各個傳感器所采集到的數據通過WiFi傳輸至上位機,實現上位機對溫度、pH值、溶解氧濃度等參數的實時監測。

    2.1電源模塊

    本系統中各個模塊所需的工作電壓均為3.3V,因此,可用2節AA電池通過電壓轉換電路得到3.3V,從而避免了使用市電供電,使系統更加無線化。

    2.2WiFi無線通信模塊

    本模塊采用的是GainSpan公司的GS1011片上系統,其內部集成了WiFi物理層,裝上天線和射頻功放即可完成數據的接收與發送,該芯片功耗超低,為雙ARM7核結構,其中一個用于處理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工作,一個用于實現軟件應用。芯片內嵌的FLASH和SRAM用于儲存程序和數據,編程和調試可通過JTAG口實現;ADC,I2C總線,GPIO等接口用于接收來自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信息,實現通過串口與單片機通信,其工作電壓為3.3V。

    2.3處理器模塊

    本次通與終端節點相連的處理器采用STC89LE52C單片機。該單片機IO口可模擬I2C接口來接收傳感器模塊采集到的數據信息,其工作電壓為3.3V。AP節點無需處理器。

    2.4串口模塊

    串口模塊采用MAX232實現了單片機模塊和WiFi模塊之間的通信,并通過USB轉串口進行程序配置。

    2.5傳感器模塊

    本設計中采用美國Dallas半導體公司生產的DS18B20數字化溫度傳感器,適用電壓范圍為3.0~5.5V;通過串行數據線DQ與單片機的P1.2口相連實現溫度數據的傳輸。DQ上需接一只4.7kΩ上拉電阻器,以實現對DS18B20的控制,完成讀寫溫度數據功能。pH值傳感器采用雷磁E—201—C型pH復合電極,溶解氧濃度傳感器采用雷磁公司的DO—955溶氧電極,傳感器終端與單片機連接的電路原理圖如圖4所示。

    3節點軟件設計

    在系統中,IEEE802.11b采用的是Infrasture組網模式,通信協議為TCP/IP,具體目標是為實現將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匯聚到AP節點,在通過WiFi后傳輸至監測中心。具體的軟件設計步驟為:首先通過gs_flashprogram軟件編寫WiFiProtectedSetup(WPS)程序,且在程序中內嵌TCP/IP協議,將該程序燒寫入GS1011模塊;然后,通過Keil軟件對單片機進行編程設計,其軟件結構由AT指令,各傳感器的程序和API接口組成。在本系統中,傳感器節點定時向AP節點發送數據,AP節點定時接收,并通過WiFi傳輸至監測中心的上位機,實現對水質的溫度、pH值、溶解氧濃度等參數的實時監測。系統每30min采集一次水質參數,因此,可通過定時器來控制終端節點連續給AP節點的工作狀態,當定時器被喚醒時,向上位機發送數據,定時器滿,停止發送,進入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定時器被喚醒。在進入休眠狀態時,終端節點與AP節點處于中斷狀態,且傳感器暫時停止工作。

    4管理系統的實現

    系統的管理核心為上位機,主要需實現串口接收程序和上位機管理程序等功能,本系統上位機通過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軟件采用的是里面的MFC應用程序框架進行設計的上位機程序。從而實現對傳感器設計查詢、數據接收、數據存放及歷史數據查詢等功能,當監控人員登陸界面查找相關資料時,系統通過調用數據庫中的歷史數據,并且可以以視圖的形式將數據發送到客戶端,實現了遠程監控功能。

    5系統測試

    在某水產養殖基地對本設計系統進行了測試。實驗時部署了4個終端節點,分別放在4個養殖池中,部署2個路由節點,溫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溶氧度傳感器集成在終端節點上。終端節點僅需2節普通5號電池。節點固定在魚塘中心位置,且內離水面1m處。傳感器終端每隔30min對水質參數進行一次采樣,并將采樣數據發送至上位機后,自動進入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采樣指令的盜壘。其溫度、pH值、溶解氧濃度監測結果。

    6結束語

    第2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1.1節能改造措施該大樓經過20多年的使用,存在辦公環境差,外立面效果為臟、亂;存在結構、消防安全隱患;室內舒適性差,建筑能耗高;生產流線不合理;部分建筑設備及建筑構件老化及超過使用年限等問題。這次改造采用的技術主要有:遮陽、通風等被動式節能技術;外窗改造優先的圍護結構改造技術;以人為本高能效的空調系統改造技術;高效節能的供水系統改造技術;切合實際的供配電和照明系統改造技術;光伏發電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智能可控的空調集中系統及能耗監測系統。由于原來的屋面為架空預制鋼筋砼隔熱板,開裂老化嚴重,防水年限過期。外墻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粘土多孔磚,外窗是鋁合金框普通玻璃推拉窗,沒有外遮陽措施,且氣密性、水密性差。這次護結構節能改造,采用倒置式防水屋面進行防水層改造,采用40厚擠塑聚苯板敷設保溫隔熱層,進行了局部屋頂綠化,并增加太陽能光伏板。建筑外墻基本不變,減少南向帶型窗面積,增設窗間墻。改動墻體部分采用自保溫墻體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南向窗臺部分加膠粉聚苯顆粒保溫砂漿增強內保溫。減少南向外墻面積,控制窗墻比。南、北、東、西向外窗更換為普通鋁合金框中空玻璃。結合建筑外立面增設外遮陽,沿街北、西、部分南向外墻立面增設固定翼型遮陽百葉,沿街東向外墻立面增設電動式固定翼型遮陽百葉。通風設計結合內裝修平面調整,通過室內辦公空間分隔和家具排列順應和引導自然通風,合理組織通風線路。供配電方面重新對供配電容量、敷設電纜、供配電線路保護和保護電器的選擇性配合等參數進行核算;低壓配電室、層分配電箱盡量設在負荷中心;低壓配電室設集中無功補償和“電容器+電抗器”組合的無源濾波治理措施。結合屋面節能改造,安裝總容量50KWp的屋頂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組件,供配電系統結合屋頂50KWp太陽能光伏發電進行配電。照明部分因為原有照明系傳統照明燈具,采用電感整流器,無照明自控系統。現在選用發光效率高的光源、燈具效率高的燈具及能耗等級高的鎮流器,如辦公室均采用T5細管徑熒光燈和格柵燈盤,選用能耗低的電子整流器;公共部位采用光控和時間控制等相結合的智能控制方式,根據照度、人員活動區域自動控制照明。另外辦公區照明結合辦公功能和自然采光,合理采用分區、分組、集中和分散方式來安排照明;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結合;采用合理的燈具安裝方式;在滿足安裝高度及美觀需求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燈具的安裝高度。供水方面原來一層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網直接供水,二層以上由合用水箱上行下給供水;埋地合用水池、合用水箱、鍍鋅鋼管給水管材不能滿足衛生需求;無水表計量裝置。現利用市政壓力直接供水的層數提至三層;四層以上由屋面生活水箱供水,并根據季節和用水狀況采用市政壓力之二組補水或加壓泵補水;水箱改用不銹鋼材質,給水管材改為衛生、綜合造價低的管材;增加了水表計量裝置;增設了水池、水箱超高水位報警功能;并增加了直飲水系統,為辦公人員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飲水條件。空調原來是分體空調,無新風系統;室外機設置在臨近外墻,顯得比較凌亂。改造采用分區VRV+部分新風系統;VRV變冷媒新風機組采用高效能的變頻一拖多空調系統,能效4.2以上;利用冷熱交換機組,利用排風的余冷(熱)量來預冷(熱)室外新風;室外機組集中屋面,不影響外墻整體效果。另外還設置了相應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建立和利用福建省能耗監測系統展示平臺,對節能改造系統集成展示。

    1.2節能改造后節能改造后,對各部門的房間格局進行了重新設計,集體辦公區主要以大開間為主,并將分體式空調改造為中央空調。改造后各樓層北樓和南樓的年總能耗、人均能耗及單位面積能耗統計如表1.4、表1.5所示。分析計算改造后各樓層單位面積年能耗量如表1.6所示。為了更直觀的對比改造前后各樓層單位面積年能耗量,以柱狀圖的形式表示如圖1.1所示。

    2數據及效益分析

    該辦公樓節能改造項目已于2013年完成,經數據對比、分析和計算,改造后建筑節能率可達到50.17%。其中,供水系統改造后,由于采用節水型衛生器具及減壓控流等技術措施,每年可節水約為0.2萬噸,節水率約為22.5%。供配電與照明系統改造后,同比預期每年可節省3.2萬kWh電量,屋頂50kWp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每年可發電約4.5萬kWh。暖通專業節能改造后,一方面因建筑圍護改造,隔熱保溫性能提高,設備配置的負荷容量降低了8%左右,空調系統的運行費用降低,另一方面,大樓改造前空調采用分體空調,效率低下,設備的能效比僅為2.6~2.7kw/kw,采用能效高的VRV空調系統后,制冷COP值達4.2kw/kw,IPLV值為5.4kw/kw。核算改造前空調年耗電量約45萬kWh,改造后空調年耗電量僅約為25萬kWh,改造前后空調年耗電節省量約18.13萬kWh。總計年節約的電能,按發電煤耗計算,共能節省65.3噸標煤,實現減排161.4噸CO2,削減4.9噸SO2等。由此可見,本辦公建筑的節能改造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特別是,本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采用的技術和方案基本上都是常規技術,除增加屋頂50kWp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外,改造所花費的投資也是正常的需求投資,但采用這些技術的理念都是先進和最適宜的。改造取得了節能的效果外,外立面有了煥然一新的現代建筑風格,室內辦公環境極大改善,舒適性提高,生產流線合理、建筑設備使用便捷、安全。

    3能耗監測系統

    改造前,該建筑物沒有安裝能耗監測和分析系統,所以各分項能耗和總能耗只能通過人工統計和估算得出,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由于部門之間的差異和不同時段工作時間長短的不同,導致所得能耗統計數據與實際能耗有一定的偏差,準確性不高。改造后,該建筑物引進了能耗監測和分項計量系統,系統如圖1.2所示。該系統分為現場監控層、通訊管理層和監控主站層。現場監控層由多功能電能儀表組成,分別就地安裝在各自的配電箱上,并以現場總線形式接入通訊管理層,介質采用屏蔽雙絞線,主要完成測量、電量參數等相關信號采集上傳等功能;通訊管理層主要由通訊管理機組成,其主要任務是數據的處理、存放、調配,通信規約的轉換,各個區間的通信銜接以及對本地系統狀態的監視等;監控主站層由監控主機、UPS、數據服務器、WEB服務器,分項計量及能耗監測系統應用軟件組成。監控主站層通過以太網與通訊管理層相連,實時采集現場監控層的監控數據,可完成包括能耗數據采集、能耗分項計量、能耗區域管理、能耗設備管理、能效數據分析評估、系統優化策略、節能潛力評估、能效信息和用戶定制等若干系統功能。能耗監測平臺能夠簡化人工抄表及統計的煩瑣工序,只要各儀表根據標準接入采集網絡,監控中心就能定時、定點地獲取相關數據。通過在平臺上簡單的設置及操作即可對各建筑數據統一管理。而且數據采集設備采用的是系統開發商自主研發的控制代碼,不需操作系統支持,不被網絡病毒侵害,能夠免受外界網絡攻擊。另外,要求采集設備能保證斷電一定時間內數據不丟失,或通訊異常時,設備能保存重要數據,通訊恢復后向監控中心斷點續傳重要數據。

    4結語

    第3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根據各個模塊的具體實現功能的不同,按照由下至上的順序分別予以設計。

    1.1溫濕度數據采集模塊這部分工作主要是對ZigBee節點內部的單片機模塊進行編程。首先考慮到CC2530有3個8位端口組成,端口1、2、3分別用P0,P1,P2來表示,其中,P0和P1是完全的8位端口,而P2僅有5位可用。所有的端口均可以通過SFR寄存器P0、P1和P2位尋址和字節尋址。傳感器芯片只提供2個I/O端口:DA-TA和SCK,前者為數據輸入輸出端口,后者為只可輸入的時鐘信號端口。因此將P0_0與SCK相連以提供時鐘序列,P0_1與DATA相連以讀寫溫濕度數據。在了解硬件連接基礎上對數據采集模塊進行軟件設計,程序由3部分構成:(1)主函數部分:首先調用函數初始化串口通信以及溫濕度傳感器,然后調用函數獲取溫濕度數據,最后將數據處理后調用串口控制函數,打印調試信息。(2)溫濕度傳感器控制部分:具體實現初始化傳感器函數,即設置P0端口的相關寄存器;實現獲取溫濕度數據的函數,根據傳感器資料說明,端口按照一定時序發出特定的序列即可進行相應控制;實現將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修正的函數。(3)串口打印控制部分:包括從串口獲取PC鍵盤按鍵值、發送一個字符、發送一串字符等功能使主函數的打印信息能顯示在串口通信軟件界面上。其主要部分的流程圖見圖2。

    1.2溫濕度數據傳輸模塊該模塊分為兩部分,一為基于Z-Stack協議棧開發使節點與協調器自動組網形成ZigBee網絡,并通過該網絡實現數據無線傳輸;二為使協調器與嵌入式核心板中ARM處理器進行串行異步通信,將數據最終交由嵌入式平臺處理。Z-Stack采用分布式尋址,兼容AODV路由協議,可以滿足近程通信的要求,即使通信鏈路失效發生也可有效工作。為了區分Z-Stack協議棧中復雜的硬件驅動系統,又提供了OSAL層[10](類似于單片機上的操作系統,實則為根據所觸發的事件選擇調度相應任務),可調度APP層的任務。另外,Z-Stack提供了源碼例程SampleApp。該例程實現的功能主要是協調器自啟動(組網)和節點設備自動入網。在了解Z-Stack的工作流程后,程序的開發將在APP層對Sam-pleApp.c進行改寫完成。這部分程序主要為利用OSAL層任務事件輪詢調度機制,通過系統周期性定時廣播數據到group1中去實現。當ZigBee節點加入網絡后觸發狀態改變事件,系統開啟定時器,定時時間一到就觸發廣播消息事件;系統為其創建相應的任務ID,調用廣播消息函數;節點端的廣播消息函數讀取前一個模塊得到的數據,利用AF_DataRequest()函數接口調用下層射頻硬件驅動函數發送溫濕度數據;觸發協調器端的接收數據事件處理函數SampleApp_MessageMSGCB(),將捕獲的溫濕度數據處理后,以字符串的形式通過串口顯示在宿主機的終端中,以方便調試和開發。另外,協調器通過異步串行接口將數據交由ARM處理器。

    1.3溫濕度處理模塊為了后續拓展,為可處理多個節點溫濕度數據,該模塊設計采用服務器與客戶端兩進程間通信來實現[11]。將接收ZigBee協調器通過異步串行通信發送過來的數據作為服務器進程,并封裝ZigBee功能提供相應應用接口。客戶端進程則主要是用于同服務器端進行交互,解析獲取溫濕度數據,同時為實現UI圖形界面提供封裝好的接口,為此還需用Qt設計UI界面。其中雙方是利用套接口(Socket)來使進程之間通信,但是由于Socket本身不支持同時等待和超時處理,所以它不能直接用來完成多進程之間的相互實時通信。本實驗采用事件驅動庫libev的方式構建服務器模型。Libev是一種高性能事件循環/事件驅動庫。需要循環探測事件是否產生,其循環體用ev_loop結構來表達,并用ev_loop()來啟動。用戶需要做的僅僅是在合適的時候,將某些ev_io從ev_loop加入或剔除。服務器主要實現流程:首先開啟一個Zigbee后臺線程(底層)監聽服務器調用信息,接著利用ev_io_start(loop,&ev_io_watcher)啟動一個接收線程,專門用來接收客戶端發送過來的命令數據幀;然后按照相應的協議進行解析,跳轉到相應的接口,進一步調用底層Zigbee協調器并返回正確的信息給客戶端。客戶端主要實現流程:首先調用GetConnect接口函數連接到服務器的端口,然后開啟一個Zigbeetopo線程用來調用接口函數,發出獲取ZigBee網絡拓撲結構信息的數據幀,創建另一線程接收并解析服務器端返回的數據幀,同時已創建的UI界面設置定時器,動態刷新加載溫濕度數據,繪制成溫濕度曲線圖。服務器與客戶端進程間通信模型如圖3所示。此外還需利用Qt對UI界面設計。首先利用Qt-designer為整體界面布局,其中包括背景顯示框、LCD數值顯示框以及曲線圖顯示框,編譯生成一個UI類;然后采用多繼承的方法構造新類,并使用Qt中的信號與槽函數機制,使得接收到溫濕度數據觸發LCD數值顯示和曲線圖顯示槽函數動作。設計流程見圖4。

    2Web服務搭建

    以上只是完成了溫濕度的采集顯示,還未真正發揮出物聯網所實現的人與物相連,這部分就需要搭建Web服務來實現。實現Web服務需要移植嵌入式服務器,設計動態網頁,并通過WiFi最終在已搭建好的局域網內實現手機、PC等可實時查看數據。

    2.1嵌入式服務器移植由于嵌入式設備資源一般都比較有限,并且也不需要同時處理多用戶的請求,因此不能使用Linux下最常用的如Apache等服務器,而需要使用一些專門為嵌入式設備設計的Web服務器。常見的嵌入式Web服務器主要有:lighttpd、thttpd、shttpd和BOA等。本文選擇移植BOA作為嵌入式服務器。BOA是一個非常小巧的Web服務器,可執行代碼只有約60KB,它是一個單任務Web服務器,只能依次完成用戶的請求,而不會fork出新的進程來處理并發連接請求,但BOA支持CGI,能夠為CGI程序fork出一個進程來執行。對BOA服務器的配置主要是在/etc/boa目錄下創建一個boa.conf文件,此文件包括服務器將使用主機的端口號、運行服務器的身份、錯誤信息記錄的指定文件、存放html文件的目錄、默認首頁文件等相關信息,此外還需根據配置信息在相應的一些目錄下創建文件。

    2.2網頁設計及動態顯示網頁設計則是利用html制作靜態頁面,并結合JavaScript實現動態顯示。JavaScript是一種基于對象和事件驅動并具有相對安全性的客戶端腳本語言,同時也是一種廣泛用于客戶端Web開發的腳本語言,常用來給HTML網頁添加動態功能,比如響應用戶的各種操作。JavaScript腳本可以獨立成文件,也可以內聯到HTML文檔之中。另外,利用AJAX實時刷新網頁數據。AJAX:異步JavaScript和XML,它是一種在無需重新加載整個網頁的情況下,就能更新部分網頁的技術[14]。它通過在后臺與服務器進行少量的數據交換,便可以使網頁實現異步更新。這意味著可以在不重新加載整個網頁的情況下,對網頁的某部分元素進行更新。由于溫濕度數據放入數據緩沖區,是利用fopen、fread、fwrite以及fseek函數將數據緩沖區內數據寫入XML文本適當位置中,要想讀取XML文檔中的數據并將它顯示在Web頁面上,需將XML文件轉化為XMLDOM(XML文檔對象模型),然后再利用JavaScript來解析并實時它。

    2.3WIFI模塊搭建通過搭建WIFI模塊,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支持WIFI的設備比如手機等更加便捷地查看溫濕度數據。WIFI是一個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品牌,WIFI的運作至少需要1個AP和1個或1個以上的client。AP由路由器搭建的局域網充當,將插上無線網卡的嵌入式開發板看作一個client,然后就可以與其他client進行通信。要使無線網卡能正常工作,首先需加載驅動,然后對其進行一系列設置,使之加入到局域網中。由于開發板上配置有服務器,因此設置好合適IP以后,在手機等瀏覽器中輸入IP,就能查看溫濕度數據。

    3結束語

    第4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縣鄉畜牧獸醫服務體系現狀

    勉縣于2005年實施鄉鎮畜牧獸醫管理改革,撤銷原鄉鎮畜牧獸醫站,剝離出治療、、飼料獸藥銷售等經營項目,重新組建了25個鄉鎮畜牧防疫站,為全民事業單位,定編68人。但大多數屬于定補人員,基本工資的40%由財政撥付,其余60%沒有著落。止2011年3月底,25個鄉鎮站共有在職人員66人,其中全額財政供養人員31人,定補人員35人(占53%);本科1人,大專17人,中專、高中26人,初中22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45人(其中初級37人,中級8人),技術工人19人,職員2人;50歲以上的30人(占45.5%),40~49歲的21人,30~39歲的8人,30歲以下的6人。鄉鎮畜牧防疫站由于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動物及其產品,大多是獨立建房辦公。通過近年來的冷鏈體系、擴大內需等項目建設,13個鄉鎮站的房屋經過重點建設或維修,基本滿足辦公條件;4個鄉鎮站無房,借住在鄉鎮政府機關辦公;8個站的房屋均為上世紀70~80年代建設,目前處于危房無法使用狀態,常年租用居民住房辦公。25個鄉鎮站配備有冷鏈、檢疫、化驗、撲殺、消毒、辦公等設備677臺(件),已經基本滿足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勉縣于1999年成立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為科級事業單位,工資由財政全額撥款。擔負全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動物疫病防治、動物衛生監督等工作。中心定編35人,現有在崗人員29人(占編制的83%)。其中:男18人,女11人;大專以上17人,中專6人,初、高中文化6人;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13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10人,初級2人),占45%;30歲以下1人,31~40歲8人,41~49歲14人(占48%),50歲以上6人(占21%)。2.2.2基礎設施狀況近年來,中心通過擴大內需等項目建設,新建了電化教育室、生豬良種供精中心,完善了縣級動物疫病分析診斷檢測化驗室,增添了冷鏈防護、檢疫檢測、現代辦公等設施設備141臺套,辦公條件有了明顯改觀。

    存在問題

    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制約產業發展勉縣畜牧公共服務隊伍一直存在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年齡老化,后備人才緊。縣畜牧中心實有在崗人員占定編人數的83%,專業技術人員僅占在崗人員的45%。鄉鎮畜牧防疫站按照省農業廳等6廳委(陜農業發[2007]241號)關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編制標準(試行)》測算,應編制96人,實有在崗人員66人,相差28人,并有5人因病無法正常工作;5年內到達退休年齡24人(2011年內退休5人),40歲以下不足10人,有1/3的站只有1人支撐工作。定補人員工資待遇不能落實鄉鎮站在現有的66人中,定補人員就達35人,都承擔的是技術推廣、動物防疫等公益性工作,無其他任何收入。他們基本生活難以保障,致使信心不足,影響工作的更好開展。鄉鎮站基礎設施差,在建項目經費緊缺在25個鄉鎮站中,有8個站仍無辦公場所。近年來,雖然省、市先后下達13個鄉鎮站基礎設施建設,但項目資金較少,每個鄉鎮站項目建設資金僅有10余萬元,地方配套資金難以落實,項目實施艱難,鄉鎮站面貌難有較大改善。工作經費嚴重缺乏,制約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1缺乏經費畜牧技術推廣、技術培訓沒有經費投入,新的技術難以引進,技術人員得不到知識更新,對養殖戶的培訓開展困難,致使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滯后于產業發展需求。動物疫情形勢復雜動物防疫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任務艱巨,防疫工作經費短缺。村級動物防疫隊伍雖勉強建立,但因補助偏少,隊伍難以穩定。檢測診斷手段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缺乏與產業發展和產業安全相適應的快速診斷試紙、試劑、診斷盒等,難以對動物疫病、違禁投入品等進行及時排查、發現和處理。縣上雖然有一個設施相對齊全的獸醫化驗室,但因缺乏工作經費和一些檢測必需品,難以全面開展工作。

    第5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關鍵詞:nRF9E5;無線局域網絡;通訊協議;無線監測

    當今,無線技術正快速應用于許多產品之中,與有線技術相比,無線技術主要具有成本低、攜帶方便、省去布線煩惱等優點。特別適用于工業數據采集系統、無線遙控系統、小型無線網絡、無線RS485/232數據通信系統等。本文給出了一種用于監測有毒氣體的無線局域網絡系統方案設計方案。

    1系統的功能及組成

    在石華工業中,為了有效監測空氣中H2S、CL2等有毒氣體的濃度,把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通常需要設計許多無線網絡檢測系統。圖1所示就是一種多任務無線通訊局域網示意圖。該系統是由一臺中央監控設備CMS(centermoniteringsystem)和多臺遠程終端節點RTN(remoteterminalnodes)組成的多任務無線通信網絡。其中的中央監控設備CMS主要由無線收發模塊Nrf9e5、報警裝置和上位機組成,能夠接收遠程各節點信息,監控節點運行情況,并能根據上位機要求發送命令字到指定節點。各節點RTN主要由有毒氣體傳感部分和無線接收模塊Nrf9e5組成,能夠采樣并發送數據到CMS,接收并執行CMS發送來的指令,并且可作為中轉站間接傳輸數據。

    在CMS工作信號覆蓋范圍內,各節點和CMS直接通訊,如圖中RTN100、RTN200和CMS之間可以直接通訊。在CMS工作信號覆蓋范圍外,各遠程終端節點其上級相應節點和CMS間接通訊,如圖中RTN121、RTN122依次通過RTN120、RTN100和CMS來進行間接通訊。采用這種方法,可將系統擴展成一個非常大的無線居域網絡。

    2硬件設計

    2.1硬件電路連接

    中央監控設備(CMS)電路主要包括監控計算機、接收模塊nRF9E5及報菟裝置,具體電路如圖2所示。圖中,把nRF9E5的P0.1、P0.2口配置成SCI模式,外接MAX232轉換電路,和上位機進行串行通訊;P0.3配置成普通端口,外接報警裝置。

    該系統中的遠程終端節點(RTN)電路主要由射頻模塊nRF9E5和氣體變送器GT-130/H2S-1組成。ADC模塊選用內部參考電壓,氣體傳感裝置能夠輸出4~20mA電流,經75Ω電阻轉換為0.3~1.5V電壓信號,來作為ADC模擬量輸入信號。電路連接和圖2基本相似,區別是斷開圖2中的P0.1-P0.3端口,將變送器輸出端和nRF9E5的AIN0引腳相連接。

    2.2無線收發模塊nRF9E5

    nRF9E5是挪威Nordic公司的產品。該芯片采用+3VDC供電,面積為5mm×5mm,共有32個外部引腳,包括UART和SPI等功能。內部集成了nRF9E5射頻模塊、8051微控制器及A/D轉換模塊,具有433/868/915MHz三波段載波頻率。采用GFSK調制,抗擾能力強;支持多點通訊,數據傳輸速率高達0.1Mbps。具有特有的ShockBurst信號發射模式和發射信號載波監測功能,可有效降低功耗電流、避免數據沖突。內部寄存器為用戶提供了基礎的通訊協議,便于用戶擴展,縮短了開發周期。電路連接極為簡單,只需要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阻,nRF9E5輸出端ANT1、ANT2外接50Ω單天線終端裝置,信號有效發射距離無遮擋時可達800m以上,有建筑物等遮擋時可達350m左右。

    3軟件設計

    3.1通訊協議

    CMS可與在其信號覆蓋范圍內的RINT進行直接通訊,在其工作信號覆蓋范圍之外的RIN通過其它節點轉載信號實現與CMS的間接通訊。同時,CMS能夠根據接收的數據內容判斷信號來自哪一個RTN節點。為此,需把系統通訊協議設置為下列格式:

    Prea-mbleAddPayloadCRC

    JidMidYidXData

    Preamble為引導字節;Add為接收機地址;Payload為有效加載數據(包括接收機識別碼Jid、目的機識別碼Mid、源信號機識別碼Yid及Data字:狀態字X=1時Data為命令字,X=0時Data為濃度數據);CRC為校驗碼。

    nRF9E5處于發射模式時,Add和Payload由微控制器按順序送入射頻模塊nRF9E5,Preamble和CRC由nRF9E5自動加載。接收模塊時,nRF9E5先接收一數據包,分別驗證Preamble、Add和CRC正確后,再將Payload數據送入微控制器處理;當接收機微處理器判斷Payload中的Payload中的Jid和本機識別碼號一致時,繼續處理后繼數據,否則放棄該數據包。

    要實現上述數據通訊功能,需進行nRF9E5初始化配置和用戶程序設計。

    3.2nRF9E5子系統初始化配置

    在nRF9E5模塊中,特殊寄存器RF-Register包含10個字節,其配置字內容可決定射頻模塊nRF9E5的工作特性,表1列出本設計殊寄存器RF-Register需要配置的基本參數(文中未述及的參選用默認值)。

    表1RF-Register寄存器部分字節配置說明

    名稱設定值(二進制)說明

    CH-NO001110101載波頻率為868.2MHz

    HRFEQ-PLL1設定PLL工作模式

    PA-PWR11輸出功率為10dBm

    RX-PW001接收地址字長為1byte

    RX-PW00100000接收有效字節長度8bytes

    TX-PW00100000發射有效字節長度8bytes

    PX-ADDRESS11100111接收地址名0xE7h

    UP-CLK-EN0外部時鐘禁止

    XOF011晶體振蕩器16MHz頻率

    CRC-EN1使能CRC校驗功能

    CRC-MODE0使用8位CRC校驗碼

    系統通訊時,各模塊處于正常接收狀態:收發使能位TRX-CE=1且方式選擇位TX-EN=0。在運行過程中,可由用戶編程修改TX-EN=1使各字節工作于發射狀態。

    本系統設定CMS和所有RTN的地址ADD均為0xE7h,這樣,系統內CMS和所有RTN之間可以互相通訊,從而避免了其它系統的干擾。各節點識別碼長度根據網絡節點級數和容量配置,繼承關系分配地址;通訊時,通過對目的機代碼Mid和接收機代碼Jid的比較和識別,不斷修改接收機代碼Jid,直至Jid=Mid為止,實現節點間的自動雙向尋址。以圖1中系統3級路徑為例,所有模塊識別碼長度均配置為12位,CMS識別碼配置為0x000h。各節點識別碼按照上下級路徑。繼承關系分配地址:第一級節點識別碼以高四位區分,其余位均為0,如節點0x100h與0x200h;第二級節點識別碼高四位繼承其上一級節點高四位識別碼,以中間四位區分,如RTN100的下級節點0x110h與0x120h;第三級節點繼承其上一級節點的前八位識別碼,以低四位區分,如0x120h的下級節點0x121h與0x122h。通訊時,即按照這種上下級路徑關系傳輸數據。采用上述方法,三級路徑最大可以配置四千多個節點,能組成一個比較大的無線局域網絡。

    4微處理器用戶程序

    該系統的處理器用戶程序包括CMS用戶程序和RTN用戶程序,而它們又分別包括主程序和中斷子程序兩部分。

    4.1CMS用戶程序

    a.CMS主程序

    (1)當Flagi=1時,CMS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存儲和排序記錄,并在氣體深度超標時,使報菟輸出端P0.3=1;最后將Flagi清0。

    (2)當Sleep=1時,由CMS發送命令字(X=1)到指定節點,最后將Sleep清0。

    此時,Mid為目的機識別碼,Yid=0x000h,接收機識別碼Jid可由CPU根據Mid高四位自動產生。

    b.CMS中斷子程序

    (1)串行通信口接收計算機命令信號,置Sleep=1。中斷優先級為最高。

    (2)RD1=1時中斷CPU,接收某節點RTNi信號,置標志字Flagi=1。中斷優無級為次高。

    (3)用定時器2監控各節點通訊記錄:若在定時器2的一個定時周期T2內判斷出某節點一直沒有發送信號,則會記錄相應警告信息,直至手動清除。其中,T2為系統中各節點和CMS通訊一次的最大遲滯時間,中斷優先級為次低。

    (4)定時器1定時中斷CPU,將內存數據送上位計算機顯示處理,中斷優先級為最低。

    4.2RTN用戶程序

    a.RTN主程序

    當Flagi=1時,CPU對Payload作如下處理后,最后將Flagi清0。

    圖2

    (1)若接收的數據包中,Mid=0x000h,Yid為RTNj識別碼,則數據來自下級節點RTNj,需凈數據繼續向CMS方向轉發。

    在轉發數據包中,Jid內容由CPU對本機識別碼的四位識別位清0獲得,其它數據不變。

    (2)若接收的數據包中,Mid為下級節點識別碼,Yid=0x000h,則數據來自CMS,需將數據繼續向下級路徑轉發。

    在此轉發數據包中,Jid內容由CPU將本機識別碼和目的機識別碼比較獲得。

    (3)若接收機的數據包中,Mid為本機識別碼,判斷X=1時執行命令字,作相應處理。

    b.RTN中斷子程序

    (1)ADC轉換結束標志EOC=1時產生中斷,提醒CPU將Add、Jid、Mid、Yid、X=0和氣體濃度Data依次送入nRF905模塊,準備發射。最后將EOC清0,并重新啟動ADC轉換器。中斷優先級為低。

    (2)在RTNi中,RD1=1時產生中斷,CPU讀取nRF9E5的數據,若Payload中Jid為本節點識別碼,存儲數據并置Flagi=1;否則將Payload丟棄,Flagi不變。中斷優先級為高。

    此時,Add=0xFFh,Mid=0x000h,Yid為本機識別碼。Jid內容由CPU對本機識別碼的四位識別位置0獲得。

    第6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層民用建筑;防排煙系統;對策

    中圖分類號:[TU20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 言

    防排煙系統設施是高層民用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設施 ,由于我國尚未出臺關于防排煙系統方面的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或標準,暖通設計人員主要依據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關于防排煙系統的相關規定進行設計。部分設計、施工人員對防排煙設施的結構、作用、性能缺乏了解 ,對國家規范標準理解不夠透徹,往往導致在設計 、施工中出現防排煙系統設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現象。

    2防排煙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防排煙系統主要包括防煙樓梯間及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合用前室、封閉樓梯間、避難層( 間 ) 等場所設置的防煙設施,地下室、內走道、中庭、無窗或設有固定窗房間等部位設置的排煙設施,防煙分區之間的擋煙垂壁等。筆者在參與工程驗收時發現建成工程中的防排煙系統往往存在如下問題:

    2.1 自然排煙設施達不到排煙要求

    自然排煙是一種經濟、簡單、易操作、維護管理方便的排煙方式,但由于部分工程在設計、施工過程中不按規范要求進行,往往導致工程完工后,自然排煙設施達不到或不具備排煙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

    2.1.1 自然排煙窗的位置設置不當

    從自然排煙效果考慮,排煙窗應盡量靠近墻的上部設置,目前有相當數量的自然排煙窗不是設置在墻的上部,而是下部,距頂板、吊頂的距離較大,不利于自然排煙。

    2.1.2 自然排煙窗的開窗面積達不到規范要求《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采用 自然排煙部位的開窗面積均有明確規定,但由于部分設計人員未按規范要求進行認真計算,或將固定窗的面積計算在排煙窗面積之內,導致部分工程排煙窗面積達不到規范要求,直接影響排煙效果。

    2.1.3自然排煙窗的結構形式不合理

    有的把排煙窗做成不可開啟的固定窗,有的將窗的上部做成固定窗 ,把可開啟的排煙窗設在窗的下部,嚴重影響排煙功能和效果。

    2.2 機械防煙設施達不到防煙要求送風道界面尺寸過小,送風口尺寸、正壓送風系統余壓值達不到規范要求的現象在工程中相當普遍,往往出現送風口實際送風量嚴重不足 ,開啟門洞處風速近似于零等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2.1 風機選型不當

    按規范要求,防煙樓梯間及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由計算確定,當計算值和規范規定的值不一致時,應按兩者中較大值確定。而有的設計者往往不經過計算直接按規范給定的值確定,導致選用的風機風量、風壓偏小,不能滿足要求;

    2.2.2 送風道阻力過大,風壓損失嚴重

    在實際工程驗收時,往往發現送風口的尺寸、以及選用的風機風量和風壓能夠滿足規范要求 ,但實測其送風口風速卻很小 ;離風機較近的送風口風速偏大、較遠送風口無風等現象,難以滿足產生余壓和門洞風速的要求 。究其原因是由于風管豎井施工質量差,漏風嚴重。有相當多的工程因送風道尺寸偏小、施工中混凝土風道內壁未作處理,管道連接不嚴實,常閉風口關閉不嚴密,漏風十分嚴重,導致送風口的風速、風量達不到規范要求。

    2.2.3 正壓送風系統與自然排煙設施重復設置

    對于建筑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loom的居住建筑,按 《高規》要求,宜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時又采用了自然排煙,導致火災情況下,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與自然排煙窗同時開啟時,防煙樓梯間難以形成正壓,達不到防煙效果。

    2.3 機械排煙設施達不到排煙要求

    2.3.1 排煙量達不到規范要求

    在驗收中往往發現排煙口風量、排煙口的風速甚至接近于零 ,有的設計采用通風與機械排煙合用系統,但施工中未按設計要求選用雙速風機;有的建設單位不按設計的風機型號訂貨 ,購買功率規格較小的風機,導致風機風量嚴重不足。有的施工單位甚至取消了豎井連接吊頂風口的風管,利用吊頂悶頂空間代替風管,也往往造成風管風口風速接近于零。

    2.3.2 排煙口的布置不符合煙氣流動規律

    排煙口應盡量是指在頂棚上或靠近墻的上部設置,目前有相當數量的排煙口不是設置在墻的上部,而是下部,距頂板、吊頂的距離較大,不利于排煙。有的排煙口位置設置不當,致使煙氣與人員疏散方向相同,甚至有的將排煙口設置在安全出口的正上方或跨過安全出口,不僅不利于排煙反而把煙氣引向安全出口。

    2.3.3 走道內的排煙口選型不正確

    按照煙氣的流動規律,走道內的排煙口應該設置在頂棚上,并選用條縫全寬型排煙口,這樣有利于有效排煙。

    2.3.4 應設機械排煙設施的部位未按規范要求設置超過20米無 自然排煙的內走道,有的設計人員因與其相連的防煙樓梯間前室有 自然排煙,認為其具備自然排煙的條件,未按規范要求設置機械排煙設施。

    2.3.5 排煙風機應與排煙口實現聯動

    排煙機與排煙口應設有連鎖裝置,當任何一個排煙口開啟時,排煙機能 自動啟動,即一經報警,確認發生火災時 ,右手動火又消防控制室遙控開氣派煙口,則排煙機立即投人運行,同時能立即關閉著火區的通風空調系統,使非著火區保持正壓,以減少煙氣的蔓延擴散。

    3造成上述諸多向腸的主要原因

    3.1 防排煙系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建筑工程項 目中的防排煙設施 ,是防止火災和在火災發生時減少人們生命財產損失的重要保障系統 ,是消防工程 系統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人們在進行工程設計和施工時,往往忽視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它看成是可有可無 的東西了,消防監督部門在審核 、驗收時往往注重 自動報警系統 、消防給水系統等消防設施 ,而對防排煙系統不夠重視 ,這種意識和現象 ,本身就是消防工作

    的一大隱患。

    3.2 設計把關不嚴,存在不按規范設計配置的問題

    有的建筑物雖然設計有排煙送風系統,但卻與通風、空調系統混在一起,認為在暖通圖紙上的防排煙系統,屬于空調系統專業,不是消防系統,只有防排煙的聯動部分,才屬于消防系統。這樣沒有把防排煙系統區分成獨立的系統,也沒有單獨繪制施工圖,這也是造成防排煙系統被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出現先天隱患。

    3.3 施工把關不嚴

    防排煙設施是建筑 自動消防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按規定其施工應由消防設施施工單位承擔,但目前很多項 目的防排煙設施施工均是由空調專業施工單位負責安裝。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排煙、送排風系統往往交給不具備消防施工資質的空調工程公司或一般安裝公司承包施工,超范圍承包防排煙系統的安裝施工,其技術人員往往并不通曉消防自動控制系統功能原理和施工要求。這樣的施工 ,往往漏洞很多,很難保證質量。

    4解決上迷問厄的方法及對策

    4.1 從功能劃分上,把它當作一個獨立的消防系統 ,強調防排煙設施的重要性 ,與“自動報警系統”、 “水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等平行分列在一起所謂消防“防排煙系統”,就是一個包括排煙風機、送風風機、風管或風井、各種排煙防火閥門、風口以及聯動系統等設施,直接受消防中心控制的,具有獨特功能的,與生活通風、空調系統完全分開的獨立系統。只有這樣 ,把它當作一個“系統”提出來,才能促進人們在消防工程實踐中,重視它、完善它,而不至于把它忽略。

    4.2 從設計環節著手,把防排煙系統與生活空調系統分開來設計

    在每一個建筑工程項 目中,按國家規范要求進行防排煙系統設計 ,并且把它從“暖通”圖中分離出來,單獨制圖,冠以 “消防防排煙”施工圖圖名。就像火災報警系統的“電消”圖、水滅火系統的“水消”圖、氣體滅火系統的“氣消”圖一樣,沒有人對它的消防工程屬性產生絲毫懷疑,明確知道這就是消防工程施工圖內容范圍。

    4.3 從施工監督管理方面抓落實

    首先,消防監督部門加強工程設計審核、施工監督檢查、竣工驗收中防排煙系統的監督。再就是明確劃定建筑工程項 目中的防排煙系統設施 ,屬于消防工程內容范圍,必須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資質的工程公司來安裝施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防排煙系統的設計和安裝施工落到實處,保證每個建筑項 目的防排煙系統設施配置齊全,功能完善,真正起到防火減災的作用。

    結束語

    人們只有端正對防排煙系統屬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在思想觀念上重視它,才能在工程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保證防排煙系統的設計和安裝施工落到實處 ,保證每個建筑項目的防排煙系統設施配置齊全,功能完善,真正發揮其防火減災的作用。

    第7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關鍵詞:城市軌道客流;預測;問題;建議

    引 言:客流預測是城市軌道交通前期工作的重點,為確定項目工程規模、車輛選型、設備配置以及工程投資奠定基礎。從客流產生的機理上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主要由轉移量和誘增量兩部分組成。因此,做好城市軌道交通轉移和誘增客流預測可以大大提高項目的客流預測精度。

    1 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預測的重要性

    1.1 客流預測是城市軌道交通投資決策的基礎,只有具備足夠大的客運交通需求,建設軌道交通才是合理的。客流預測又是衡量建設項目經濟成本、預測建設項目投入運營后經濟效益的關鍵指標。有了科學的合理預測,才能對項目成本效益做出正確的評估,否則經濟評估失真,將導致投資決策失誤。

    1.2 客流預測通過計算軌道交通系統建成后可能吸引的客流規模和時空分布,包括軌道交通客運總量、客運周轉量、各站上下車人數、各軌道交通線路之間的換乘人數、區間上下行客流量、高峰小時運量等,為軌道交通設施配備和車站設計、評價軌道交通規劃路網優劣提供重要依據。

    2 影響客流預測的主要因素

    出現預測客流量與實際客流偏差較大的現象,與客流預測的復雜性和客流預測方法的多樣性有著必然的聯系,影響客流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客流預測方法使用的不當都會造成客流預測不準確。通過收集資料、歸納整理,總結出了下面幾條影響客流預測的因素。

    2.1 票價影響客流預測

    票價是決定城市軌道交通客流,尤其是開通初期客流的重要因素,價格的高低將會影響到人民的出行方式的選擇,票價對客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價格占收入水平的比例上,實施換乘優惠的城市,出行總成本低,不實施換乘優惠的城市,出乘總成本高,較低的票價能轉移更多常規公交方式的客流,帶來地鐵客流量的增長,尤其是換乘不收費,更能刺激換乘量的增加。

    2.2 城市土地利用影響客流預測

    城市土地的用途,不僅涉及城市各區域功能的定位,而且涉及到所使用的土地上面進行的社會經濟活動強度,如人口、就業、產量等。土地利用與客流的關系是“源”與“流”的關系,城市各區域功能的定位決定了出行活動及出行流量、流向,可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與城市規劃關系密切。我國大部分城市正處于成長期,城市的發展具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城市的規劃與以前相比有了較大的改動、政府當局的交通政策有了較大的變動等,都會影響客流預測的結果。

    2.3 政府采取的交通運輸政策影響客流預測

    很多大城市采用以公共交通為主、個體交通為輔的交通運輸政策,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控制自行車與私家車的發展,對引導市民出行利用公共交通與軌道交通有重要意義。

    3 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道交通誘增客流量大

    當前我國都市區的人口密度高,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態處于急劇變化當中。如何將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舒適、便捷的出行條件,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從而解決交通擁堵,保障都市區的可持續發展,是都市區規劃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此,我國都市區普遍采取了TOD的土地利用與城市發展模式。在TOD模式下,城市軌道交通不僅滿足影響區域原有的客流需求,而且由于交通條件的改善還極大地帶動了軌道交通沿線地區的房地產快速發展,產生大量的誘增客流需求。如何合理分析這部分誘增客流的產生機理,并準確地予以預測,是進行都市區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3.2 城市軌道交通總客流量變化大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的形成與當地的土地利用、人口規劃情況密切相關。而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城市的建筑日新月異,其地理形態和用地的布局結構根據發展的具體要求,經常要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導致各種預測年度的城市軌道客流量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一定空間上結構都發生著變化。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用地變化對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的預測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3.3 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的形成需要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駁

    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過程中,其特點決定了不是一種“門到門”的發展方式,在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的集散中除了軌道交通還有公家、自行車、不步行、私家汽車等等作為接駁方式。當前,我國城市居民在出行的時候大多數是多種出行方式的選擇,換句話說是出行者在同一對出發地和目的地之間存在著多種出行的方式。接駁方式、接駁點對于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的預測工作得來了很多困難,需要與之匹配的更好的方法。

    4 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側的具體建議

    4.1 建立適合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驗收體系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套專門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驗收的完整模型和方法,應該在重點研究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支撐引導作用、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體系中合理分擔交通比例、城市軌道文通對其他交通方式的影響等方面,以“四階段法”為基礎,逐步形成適合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的一套理論和驗收方法。

    4.2 努力加強城市交通基礎數據調查工作

    對于客流量預測中人口數據問題凸顯,針對于這樣的工作為了確保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預測提供科學真實有效的數據,作為基礎數據,就要求加強人口、交通數據的調查統計。這項工作具有復雜、長期性的特點,而且前期投入較大,如果數據統計分析工作不完善,那么將大大限制了交通客流預測。改善的最好辦法是由政府部門牽頭,加大調查力度,每間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大樣本調查統計,這樣可保證數據有效性、及時性。只有加大政府協調力度,才能真正的確保客流預測準確而真實。

    4.3 各城市應逐步建立軌道交通客流預測系統

    在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預測問題上要充分考慮城市特征、地區差異性。各個城市的城市布局不同,人口結構也不盡相同,其就業情況、經濟發展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由于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只是單純依靠已經掌握的資料,通過EMM3軟件來進行預測存在片面性,因此,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客流的統計分析,要求有針對性的運用有效的方法,不能按照其它城市的照搬,照搬的方法適合一個城市,并不一定適合所有城市。一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的預測模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問題,需要多年數據的日積月累,進行長期的調整和運用才能逐步完善和成熟。另外,進行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的規劃,應該注意從城市的微觀到宏觀,不斷完善交通模型體系,才能有效的提供可靠的預測數據。

    5 結束語

    總之,客流預測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各項設計工作的基礎,客流預測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發展建設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們要更高的角度,抱著開放、負責的心態,積極溝通交流,加強對客流預測方法的研究,建立起完善的客流預測體系。

    參考文獻:

    [1] 陸化普.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第8篇:檢測系統論文范文

    關鍵詞:畢業設計(論文);論文引用檢測;引用率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148-02

    畢業設計(論文)(以下簡稱畢業論文)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其質量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及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在這個互聯網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畢業論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當引用、過度引用甚至抄襲現象。為規范學位論文管理,推動良好學風建設,教育部頒發《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教高【2012】34號文)。各大高校非常重視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論文引用檢測系統在論文質量監控體系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引用率分析

    維普通達論文引用檢測系統的指標中,總相似比=復寫率+引用率,引用率即送檢論文中被系統標示為引用的部分占整個送檢論文的比重(引用部分一般指正確標示引用的部分)。利用此系統對工商管理等12個專業1260篇畢業論文進行檢測,將總相似比的標準設定為30%,即檢測結果中總相似比在30%以下的論文通過檢測,共有1146篇通過檢測,對此1146篇畢業論文成績進行匯總,80~89為良好,90~100為優秀。引用率在不同比例范圍內的數據如表1-1:

    1.低引用率現象分析。通過表1-1可以看出,引用率小于5%的畢業論文占總數的63%,這表明畢業論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低引用現象。甚至有32%的論文引用率為0%,綜合分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參考文獻標注不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4-87)對各類出版物的后文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著錄順序、著錄使用符號、著錄方法及參考文獻標示都有嚴格規范。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應按照溫哥華格式,并按引用的先后順序,在正文相應位置用由上表形式以數字標出。而大多數論文引用部分未給予正確標示或正文中的標注與文后參考文獻不對應。論文對所引用的觀點、數據、資料等沒有標注文獻的出處,是文獻引用的不規范行為。(2)浮躁風及對引用的錯誤認識。有些畢業生寫畢業論文心態浮躁,只是為了拿畢業證、學位證。畢業論文的撰寫未結合課題要求查閱文獻,撰寫時間與考研、找工作時間沖突,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文章寫作草草了事,更不可能去參閱高質量學術文獻。科技社會講究創新,對于一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高等院校而言,畢業論文的創新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有的畢業生覺得對他人文章的引用會掩蓋自己文章的創新點。(3)參考資源受限。大部分畢業生的參考資料局限于書本、網絡、圖書館藏書等,很少有學生能參考到學科前沿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與畢業生的座談會上,多數畢業生坦言他們的參考資料絕大多數來源于書本及百度百科、豆丁網等資源。

    2.過度引用現象分析。由表1-1可以看出,有15%的畢業論文引用率大于10%,引用率大于10%的通過率只有70%,畢業論文較多引用他人學術成果,引發抄襲現象。過度引用引發抄襲。畢業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有些畢業論文毫無自己的文章思路,內容拼湊,照搬照抄,剽竊他人文章的同時,敗壞學風;撰寫畢業論文心態浮躁,照抄他人的學術思想,只是發表評論,有些畢業論文完全將他人的學術成果,整段、甚至是整篇文章的抄襲,毫無自己的學術主見,引發過度引用。

    二、倡導適當引用,提高論文質量

    文化部頒發的《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實施細則》的第十五條:(一)“適當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段。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本人創作作品總量的十分之一,但專題評論文章和古體詩詞除外。通過表1-1可以看出,引用率為0%、引用率超過10%的畢業論文成績優良率較少,引用率在0%到10%之間有70%以上的畢業論文成績優良。這表明畢業論文的適當引用具有重要的意義。適當引用能有效地傳播學術思想,有利于學科的發展。適當引用可以讓畢業生對本學科的橫向和縱向發展有一個較好的認識和了解,在此基礎上在本學科領域,進行有依據地自主創新。引用是論文寫作的一種要求,也是作者對科學研究謹慎態度的一種體現。引用的作用是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練,含蓄典雅。適當的引用亦可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合理引用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論文的主題出發,以合理、正確、充分為原則,做到因文而引,不漏引、錯引。高效地利用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等資源,查閱高質量、權威性的文獻,提高參考文獻利用的質量。調整畢業論文撰寫時間,使畢業生有充足的時間查閱相關課題的參考文獻,了解學科前沿動態。

    三、論文引用檢測系統評價指標現狀

    通過對論文引用系統評價指標的分析,多數高校將總相似比作為唯一指標評價畢業論文抄襲程度,而忽視引用率這一指標的作用。有些畢業論文為了將總相似比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就故意不去引用任何的文章,甚至利用一些技術手段,造成檢測系統的盲區。用總相似比作為評價抄襲程度的指標,從另一個角度看卻忽視了畢業論文的質量,導致學生文獻利用能力不強,不注重本學科文獻的參考,畢業論文質量較低。有些畢業論文為了降低總相似比故意不正確標注參考文獻,違背畢業論文撰寫規范。

    四、結論

    在利用論文引用檢測系統評價畢業論文是否抄襲時,行政主管部門在設定通過檢測的閥值時,應對引用率亦給予設定。畢業論文適當引用參考文獻,既可以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而又不會過度引用引發抄襲。在將總相似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時,引用率亦設定為:0%

    參考文獻:

    [1]譚麗.科技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的基本要求及在引用中的常見問題[J].才智,2011,(28):302-303.

    [2]馮長根.學術論文引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N].人民日報,2008-03-06:14.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性a激情免费视频| 免费的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在线网|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久久www成人看片|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