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演播室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公地悲??;博弈論;內生規則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111
1968年英國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公地悲劇”這一概念,它意味著“環境的退化會發生在任何時候,只要許多人共同使用一種稀缺資源”。本文把博弈論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到“公地悲劇”這一現象中,致力于找出化解“公地悲劇”的方法。
1“公地悲劇”的博弈論模型
假設在由n個牧民共同擁有的草原上,每個牧民都養羊,根據世代多年放牧的傳統,他們都知道這片草原上羊的最優的飼養數量,我們把這一數量設為Q1,那么每個牧民的最優飼養量為Q1/n。由于草原是公共的,只要有利可圖,牧民養羊的飼養數量越多越好。假定每個牧民能獲得收益的飼養量不低于Q1/n,這樣,每個牧民羊的飼養數量有兩個可能,一是超額飼養,二是根據統一的指標限額飼養。
為了使我們的分析更具有一般的普遍性,把草原上的n個牧民簡化為兩個典型性的代表A和B,A和B共同在這片草原上放牧,把羊的飼養量的確定過程看作是A和B相互之間的博弈,那么A和B就有兩個可選擇的策略,即超額或限額。在A、B選擇不同的策略的情況下,A、B會出現收益變化:①A超額、B限額,在市場均衡的情況下,A的飼養里比B的飼養量多,收益也多,A的收益為a,B的收益為b,則a>b;②B超額、A限額,A的收益為b,B的收益為a,同理,有a>b;③A、B都限額,總收益為T,達到社會最優,A、B共享收益π,每人π/2,由公地放牧會導致非帕累托最優,有π>a+b,④A、B都超額,那么A、B的收益均為τ/2,有τ
2博弈模型分析
首先,假定以上“公地悲劇”博弈模型是在完全信息的情況下進行的,即A、B都知道對方的策略和收益;之后,將A和B的博弈分為同時博弈和序貫博弈兩種情形。下面將對以上兩種情形進行敘述分析。
當A和B同時博弈,對A來說,當B采取限制飼養數量的策略時,A的收益a>π/2,A的最優選擇是超額;當B采取超額飼養策略時,A的收益b>τ/2;由以上分析可知對A不存在占優策略,A所采取的策略需要根據B的策略進行選擇。對B來說,當A采取限額策略時,B的收益為a>π/2;當A采取超額策略時,B的收益b>τ/2,B的最優選擇是限額;同樣,B也不存在占優策略,B所采取的策略需要根據A的策略進行選擇。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同時博弈的情形下,A、B之間有著兩個納什均衡,即(限額;超額)與(超額;限額)。因為同時博弈存在的階段性,納什均衡不具有唯一解,這說明在實際情況下A和B會面臨策略選擇上的困境,在這樣的情形下,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A和B均有可能以一定的概率選擇超額策略或限額策略。那么,我們假定A選擇限額策略的概率是r1,選擇超額策略的概率是1-r1;B選擇限額策略的概率是r2,選擇超額策略的概率是1-r2,那么,A的最優化模型為:
VA=r1[[SX(]π[]2[SX)]r2+(1-r2)b]+(1-r1)[ar2+(1-r2)[SX(]τ[]2[SX)]]
求A在概率r1下的收益最大值Max[DD(X]r1[DD)]VA,有:[SX(]π[]2[SX)]r2+b(1-r2)-ar2-[SX(]τ[]2[SX)](1-r2)=0,則,r2=[SX(]b-[SX(]τ[]2[SX)][](a+b)-([SX(]π[]2[SX)]+[SX(]τ[]2[SX)])[SX)]>0
根據支付矩陣的對稱性,可推出:r1=r2=[SX(]b-[SX(]τ[]2[SX)][](a+b)-([SX(]π[]2[SX)]+[SX(]τ[]2[SX)])[SX)]
綜上可知:r*1=r*2=[SX(]b-[SX(]τ[]2[SX)][](1+b)-([SX(]π[]2[SX)]+[SX(]τ[]2[SX)])[SX)]為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這一均衡說明了當A以概率r*1選擇限額策略時,A進行策略選擇時沒有必要參考B的策略選擇來進行,同樣的,B以概率r*2選擇限額策略時的策略選擇也不需要考慮A的策略選擇。
根據以上描述可得到以下結果:A、B選擇限額策略的聯合概率分布為:P(A=不超額;B=不超額)=r*1×r*2=[SX(](b-[SX(]τ[]2[SX)])2[][(a+b)-([SX(]π[]2[SX)]+[SX(]τ[]2[SX)])]2[SX)];A、B選擇超額飼養策略的概率分布為:P(A=超額;B=超額)=(1-r*1)(1-r*2);A、B選擇相異策略的概率為:r*1(1-r*2)+r*2(1-r*1)=2η*(1-r*2)=2r*2(1-r*1)。A和B中只要有一人選擇了超額飼養策略,草原的飼養量將偏離帕累托最優,出現“公地悲劇”現象,出現的概率為:P(A=超額;B=超額)+P(A=超額;B=不超額)+P(A=不超額;B=超額)=(1-r*1)(1-r*2)+2η*(1-r*2);根據概率的相關知識,“公地悲劇”出現的概率也可表示為1-P(A=不超額;B=不超額)=1-r*1×r*2∈[0,1]。
把A和B兩個牧民決定羊的飼養數量的決策過程看作是一個博弈,根據以上計算可知,“公地悲劇”這一現象會以一定的概率出現在博弈的收益中,這樣,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公地悲劇”就有了可行性。
其次,A、B連續博弈。當A和B兩個牧民中有一個人在某些方面優于另一個人即具備先行者的優勢時,那么先行者就有觀望和利用先行者優勢兩種選擇,這時A、B之間的博弈不再是同時博弈而是連續博弈。這里假設在完全信息的情況下,A是先行者,A先行動、B后行動,收益矩陣和同時博弈的時候相同。
對A來說,A知道假如他選擇超額策略,由于b>[SX(]π[]2[SX)],B的最優策略為限額策略,那么,A將獲得a的收益,B獲得b;假如A選擇限額策略,那么B一定超額,那么A獲得收益b,B獲得a。當A具有先行者優勢時,A能夠先行動,并獲得a的收益(a>b),所以無論如何A也會選擇超額策略,這時,博弈的均衡解釋(超額;限額)。這就表示在連續一次性的博弈過程中,A、B兩個牧民的羊的總的飼養數量將超過草原上的帕累托最優數量,出現“公地悲劇”。
從上文中的分析可知,理論上,在一次博弈的情形下,不管是同時博弈還是連續博弈,“公地悲劇”都可能發生,但在實際情況下,因為養羊這個活動是不間斷連續進行下去的,那么草原上牧民之間養羊數量的決策過程就是重復博弈的過程。一旦存在重復博弈,牧民之間由于人際關系、文化等原因會形成一種相互牽制的情況,最終使草原上羊群的飼養數量限制在符合集體利益最大化的帕累托最優數量上面。
3對策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知,A、B因為存在a-[SX(]π[]2[SX)]的超額收益而產生了超額飼養羊的投機心理。A和B都是理性人,都是自私的,都不愿意因為自己限額而損失了額外的收益,更不愿意看到因為雙方都超額而帶來的共同損失。當不存在一個實際有效的機制來約束雙方行為時,為了能減少自身的損失,在博弈的過程中,博弈雙方會透露這樣的信息:如果在社會交換的過程中出現了違約者,則拒絕與他合作,而拒絕合作給違約者造成的損失大于他不違約的損失,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可信的、有效的威脅。A和B在牧羊博弈的過程當中自主地限制羊的數量,使其形成一個內生的規則。當限額策略合理地解決了“公地悲劇”問題時,在接下來的重復博弈中,人們會將這一行為堅持下去,就成為了一種制度,一種內生的制度,“公地悲劇”便得到了解決,不再出現。
4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當牧民們在選擇羊的飼養數量時,相互之間存在一種相互約束、制約機制,并且這一博弈是重復進行時,那么,飼養羊數量的限額將成為一個內生的博弈規則,它不需要借助外界或第三方的力量來保證實施便能自己起到約束雙方行為的作用,因而“公地悲劇”能夠依靠內部的約束機制自發解決。
參考文獻:
新月沃地上的“春之垣丘”
行動是思想的敵人。就這樣一個念頭,成就了我的以色列圣地之旅。飛機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時候是晚上八點,降落的時候,透過機艙窗,窺視以色列這片土地。城市的表面看起來要比歷史更要飽經風霜。城市沿著海岸線建立,一簇簇排列整齊的路燈,在公路盡頭消失,烏暗的樹木中冒出聳立的建筑物,就像是某種用作裝飾的贅疣,釋放著金黃色的光芒。
新月沃地無疑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這里曾閃爍著人類早期的智慧曙光;但這片古老的土地又經歷了太多歷史的變遷和殘酷的考驗。上千年來,位于新月沃地上的以色列先后被不同的種族占據,腓尼基人、猶太人、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你方唱罷我登場,隨之而來的是種族爭端和信仰分歧,我們很難想象在這片土地上所發生過的戰爭和殺戮、折磨和犧牲、無謂的破壞和絕情的遺棄。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片有包容力的土地,她毫無怨言地任由人類在她的表面恣意妄為,寬容地躺在那里,聽從人們休養生息、耕田捕魚,或大開炮火發動戰爭,即使被賦予不同的稱謂,如王國名字、猶太人區、穆斯林區等,它也依然平和地包容著萬物。
我想或許對很多人來說,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雅法(Tel Aviv-Yafo),這個城市只是一個普通新詞匯。她和許多圣經當中的名字一樣,無非是沉睡在書頁之中的一個名詞。最初于1909年建立的特拉維夫并非有何特別之處,她只是由一批猶太新移民聚集而成。新移民初來乍到并對當時港口城市――雅法的高昂房價避之不及,迫不得已地聚居在城郊――這就是后來的特拉維夫。聰明的猶太新移民,讓這片屬于城郊的土地發展迅速,很快特拉維夫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地位上,都遠超以阿拉伯裔為主的城市雅法。以色列建國后,于1950年將特拉維夫和雅法兩個城市合并,這就成為今天的特拉維夫-雅法(以下簡稱特拉維夫)。特拉維夫這個海濱城市面朝東地中海,背靠中東的陸地,地理位置極佳。同時也是以色列的經濟中心,被譽為中東的“曼哈頓”,以及中東的“硅谷”,成為中東消費最為昂貴的城市,它也是以色列排名第二的大城市。就城市地位而言,特拉維夫相當于美國的紐約,以及中國的上海。
說到特拉維夫-雅法,就必須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意義。在希伯來語中,特拉維夫的意思是“春天的小丘”,而雅法則意為美麗?!按禾臁笔侨f物復蘇的象征,隱喻古代的以色列,國家有復國的希望。而“小丘”在希伯來語中有一個不常用的含義,在考古學中有“殘垣斷壁”的意思,因此也象征著古代以色列國的毀滅。
我是在一個沉悶的時刻抵達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這座寓意為“春天的美麗小丘”的城市。比我想象中要大并且繁華得多,對這座繁華的中東城市而言,我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乘坐著巨大的白色鐵鳥,帶著我對她盲目的主觀臆想,長驅直入。抵達當日,城市恰逢猶太人的安息日,城市中所有的企業商店暫停運營,社會公共服務交通系統亦暫時停止。街上所有的商店緊閉,毫無生氣,沒有公交車、出租車、火車,一整座城市就像開啟了沉默模式,宛若一個不愿意開口說話的頑固老人。
白城,包豪斯建筑的聚落
時間是一個比較古板的玩意兒,無論你所持何種信仰,無論所在何方,也無論何種天氣,它都一如既往、毫不遲疑地移動腳步。于是,白晝一秒不差地前來,在清晨的自然光線之中,特拉維夫在我們的面前毫無羞澀地展露出她的眉目,海岸線猶如狹長的眉眼,倚靠在蔚藍的東地中海沿岸。微弱的陽光照亮了特拉維夫城市中淺白色、米色、灰色的城墻們,一片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錯落在城市中。它們沿著阿倫比街(Allenby Street),往東至必根路(Beoin Road),再到伊本?戈維羅街(Ibn Gvirol Street),然后轉向朝北到雅孔河(Yorkon River),最后落入西面的海邊區域。如今的特拉維夫市,這樣的現代主義風格包豪斯建筑約有4000幢,這樣龐大的數字讓特拉維夫這個城市成為世界上國際建筑風格最為集中的城市,同時也為特拉維夫建立起了獨特的風景線。讓特拉維夫這座城市擁有了一幅絕無僅有的藝術建筑地圖――包豪斯現代主義風格建筑群。
這一系列現代主義風格包豪斯建筑,又名白城(White City)。從高處看,這個城市的所有現代主義風格建筑(以下統稱白城),它們以一種類似電腦游戲的格局,呈現在星棋羅布的街道中。高低不一,各種形狀,有的平行而立,有的遙相呼應,也有的連成線可以構成一顆北斗星。仿佛等待著進入它們的人們,開展一場找尋它們的游戲。我就這樣,手持一份特拉維夫的地圖,在城市的街道中穿行,時而駐足停步,正午的陽光烤熱了地面,這些風格獨特的建筑撐開了一片遮陽的陰影。也許受當時建筑材料條件和技巧限制,這風格的建筑,所占地面積不大,高度2-4層,色系為淺白、白色和灰色。它們沒有古典主義建筑的那些華而不實的裝飾,也沒有那么多色彩簇擁。取而代之的是層層疊疊的陽臺,設計巧妙的窗戶,這一功能主要為避免地中海氣候潮濕悶熱,因此大部分建筑為住宅。
停下的休息間隙,我翻閱資料,歷史記載蘇伊士運河的開通,為特拉維夫-雅法這個城市,帶來了商業與人丁的興旺。隨后法律頒布的新規“外國人可在當地獲得土地”,吸引了大量移民的涌入。很快,1920-1925年,特拉維夫的人口從2000人升至34000人。這個是多么龐大的數字增長啊。即便我是來自個人口擁擠的國家,也不得不為這個增長數字發出聲驚嘆。自然而然隨著人口的增長,居民的住宅要求上漲,土地上各類建筑紛紛雜亂無章地相繼出現。1 921年,一個叫做里查德考夫曼先生,提出對城市的總體規劃,幾年后,蘇格蘭建筑師帕特里克?蓋德斯受命在特拉維夫進行城市規劃。這政策一出,來自歐洲的猶太建筑設計師紛紛參與。受1920年德國包豪斯思潮運動影響,他們推崇現代主義。包豪斯思潮運動的主旨是,以不對稱的布局和有規律的反復,來取代古典建筑中對稱,并且與此同時,避免使用任何沒有用途的裝飾。在當時,有些建筑設計師在歐洲受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的排擠,飽受爭議。然而,在特拉維夫他們找到了發揮自己才華的一席之地,歐洲現代主義藝術運動也到達了它的最遠地點。于是,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在特拉維夫開展構建起來。
在以色列白城區域的一家極具藝術氣息的咖啡館,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翻閱著以色列諾貝爾獲獎作家阿摩司?奧茲的小說《愛與黑暗的故事》。書中,他有描寫過家里經常打電話給那位住在特拉維夫的姑媽,現在他們曾經居住的建筑物就在我所在咖啡館的對面。我腦海中想象著,這些建筑的設計師,是怎樣地將這些白、灰、米等色系的,多功能的、簡潔且沒有任何裝飾的現代主義風格包豪斯建筑,一幢一幢連續在特拉維夫這個城市構筑起來的。在1931年到1937年間,約2700幢這樣的建筑物在特拉維夫建成,它們是最初的“白城”,它們充滿了濃郁的藝術氣息,有人告訴我,在其中的有一些街區,集中居住著畫家、作家、詩人等藝術從業人員。白城的建筑,不僅僅是藝術建筑史中華麗的一頁,同時也是特拉維夫城市發展的歷史進程記錄。2003年7月,這批現代主義建筑區域的白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最為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伊斯蘭藝術與現代主義的收藏者
不知不覺中,西下的陽光已把白色的屋子染成暖黃色。我迎著海風,感受著特拉維夫這個城市的擁擠和匆忙。城市在光線下開始緩慢地變化,露出另一幅面孔。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在變化,恒定不變大概對現代人來說是缺乏吸引力的。當然不變的事物自然有其魅力以及其存在方式,比如博物館和書籍。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擁有博物館數量最高的國家,其中許多位于特拉維夫,而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則是以色列頂尖的藝術博物館。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藝術收藏機構的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藏品內容涵蓋油畫、素描、雕塑、攝影、裝置藝術等各領域。收藏有20世紀中葉重要藝術流派的作品:野獸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俄國建構主義、超現實主義、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不同形式的幾何抽象藝術、以及波普藝術等。藏品包括畢加索不同時期的杰作、俄羅斯前衛藝術家亞歷山大?阿契本科(Alexander Archipenko)1908-1921年的作品。更有馬克斯?貝克曼(MaxBeckmann)、馬克?夏加爾(MarcChagall)、埃德加?德加(EdoorDeoas)、埃里希?赫克爾(Erich Heckel)、阿爾伯托?賈科梅蒂(AlbertoGacomeftf)、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路德維希?米德內爾(LudwigMeidner)、馬克?羅斯科(MarkRo'ihko)、埃貢?席勒(EgonSchiele)和萊瑟?烏瑞(Lesser Ury)等藝術家的作品。
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的藏品是如此的豐富,讓人難以想象初期的絕大部分藏品來自捐贈。捐贈對象包括藝術家、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捐贈人。第一任館長是柏林美術史家卡爾?施瓦茲(Karl Schwarz),在他任期內,他積極地走訪了眾多藝術家與收藏家,嘗試說服他們為博物館捐獻藏品。1950年,著名的古根海姆收藏家族對博物館捐贈了36件藝術作品。其中有抽象和超現實主義藝術派系,包括杰克遜?波洛克(jackSOq Pdlock),威廉?巴齊奧特(William Baziofes),伊夫?唐吉(Yves Tanguy)和羅伯特?馬塔(RobertoMatfa)等。
[關鍵詞]市場一體化;環渤海地區;“價格法”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8)02-0076-05
市場一體化建設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進一步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健全全國統一開放市場,推行現代流通方式?!痹邳h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因此,加快推進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既是建設全國市場一體化的需要,也是促進地區經濟增長的必然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進程,并用“價格法”對市場一體化程度進行測度與比較,然后對市場一體化程度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得到結論與本文的政策含義。
一、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進程
環渤海地區位于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三大區的結合部,背依北京、天津兩個核心城市和多個老工業城市,是我國城市最密集、工業基礎最雄厚的區域之一,在我國的整體發展戰略中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地區GDP總值為76512億元,占全國的比重上升到31.02%。但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環渤海經濟圈以來,環渤海地區一體化進程緩慢,區域內市場分割很嚴重。
(一)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進程
1986年,天津聯合大連、青島等13個沿海城市發起成立了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專員)聯席會這一區域合作組織。從此,推進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的序幕拉開了。在這曲曲折折的20年里,根據其發展速度和特點,將環渤海區域市場一體化進程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1986-1997年)。20世紀80年代初期,環渤海地區的獨特優勢、在全國經濟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巨大的發展潛力引起許多專家學者關注。為適應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形勢,1986年在天津成立了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專員)聯席會,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建立一個區域性、開放型、松散式、推動經濟聯合的一種區域合作組織,并按照“揚長避短、形式多樣、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環渤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聯合逐步向高級、緊密型的方向發展。從此,環渤海區域市場一體化便又增加了一個區域合作組織的推動。在這個階段,總體上的區域經濟合作與市場一體化的發展還是處于探索與萌芽階段,地理聯系大于經濟合作,區域合作沒有實現預期的騰飛與發展。
2、發展階段(1998-2004年)。1997年11月6日至7日在天津市召開了第八次聯系會,成員市(地、縣)增加,參會地區范圍涵蓋廣泛,包括了北京、河北、遼寧、山東、山西、內蒙古,并提出建立特派員辦公會議制度。同時強調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港群優勢,共同推進對外開放;要共同培育區域性大流通體系。期間聯合舉辦了環渤海科技博覽會、環渤海建材交易會、環渤海發展中心大廈建設招商、環渤海地區人才智力交流洽談會、《渤海碧海行動計劃》,環渤海地區醫療協作行動等系列招商、合作、交流活動,共同推進區域經濟發展與市場合作,成效顯著。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地域范圍廣泛、合作范圍拓展、遠景規劃加強、聲勢浩大,但聲勢大于實際行動,缺乏實質保障機制。
3、加速階段(2004年后至今)。自2004年后至今,環渤海地區合作進入加速階段,地區經濟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主要標志是一些重要會議的召開和重大協議的簽訂,包括“廊坊共識”、“北京倡議”、“廊坊框架”和“天津倡議”等。這些會議與協議將推動環渤海地區各城市間在交通、能源、產業、科技、環境、旅游等全方位的合作,促進資源、資本、技術、信息、人力的優化組合,消除行政壁壘和市場障礙,共同培育和發展環渤海地區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這個階段的特征,區域合作取得實質突破,但由于地方權益的協調、轉讓與補償機制缺乏,區域合作保障與協調機制乏力,具體操作措施依舊缺乏,產業鏈難以擴展、規模效益弱化。
因此,20多年來,環渤海地區經濟整合依舊步履蹣跚,市場一體化程度緩慢。從發展階段看,根據區域合作總體特征與市場一體化特征,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還處于一體化的初級階段(一般將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進程分為初級階段、發展階段、完善階段與成熟階段),需要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共同著力推進。
(二)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的測度
1、市場一體化的測度方法回顧
關鍵詞:匯率波動;貿易收支;貶值
中圖分類號:F8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1-0040-04
一、引言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亞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對外貿易規模大幅度萎縮,這對區域內嚴重依賴外需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區域內部分國家和地區采取了以鄰為壑的政策措施,通過貨幣競相貶值的方式來獲取貿易競爭的優勢。盡管目前各國和地區貨幣貶值的速度已有所放緩,但面對并不十分明朗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尚需時日的情況下,不排除區域內各國和地區貨幣再次貶值的可能性。面對這種形勢,國內部分企業要求人民幣對外貶值以增強出口競爭力的呼聲再次高漲起來。本文選取了1995至2008年的年度數據,通過構建計量模型,來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雙邊貿易的影響。在此基礎之上,本文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在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的經驗研究中,從已有的研究貿易收支的國外文獻來看,研究一國總體貿易收支和雙邊貿易收支的居多,且大量的實證研究都支持了匯率貶值能改善貿易收支的結論。Himarios(1985)用國民收入、貨幣供應、實際匯率等變量分別對美國、日本等10個國家的貿易收支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得出了匯率貶值改善貿易收支10個國家中有9個在5%或者更優的水平上顯著。Bahmani Oskooee & Brooks(1999)應用協整分析法和誤差修正模型對美國與其六大貿易伙伴的1973-1996年雙邊季度貿易數據進行檢驗,發現在長期內美元貶值將改善美國對其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收支。在隨后的研究中,Bahmani Oskooee & Ratha(2004)擴大了樣本數據,用同樣的方法驗證了美國與14個發展中國家的雙邊數據,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但是,也有實證研究得出了匯率貶值反而惡化貿易收支的結論,Bahmani Oskooee & Malixi(1992)對印度的研究發現,盧比貶值無論在短期內還是在長期內都惡化了印度的貿易收支。Khim-sen Liew & Kian-ping Lim等(2003)對日本與東南亞五國1986-1999年的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日元貶值卻惡化了日本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之間的貿易收支。
國內學者對人民幣實際匯率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討,對于中國貿易收支的研究中,主要以總體貿易收支的研究為主,而研究的焦點始終圍繞在“J曲線”效應的存在(鐘偉,2001;李建偉,2003;何新華,2003)。人民幣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國別研究也僅僅集中在了中美、中日等少數國家。梁琦等(2005)用協整分析法分別檢驗了中美與中日之間的雙邊貿易,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美貿易收支的影響微乎其微而對中日貿易收支的影響頗大。葉永剛等(2006)也用同樣的方法檢驗了中美與中日之間的雙邊貿易,認為無論長期還是短期人民幣有效匯率與中美貿易收支之間均不存在因果關系,但是中日貿易收支與人民幣有效匯率之間互為因果關系,并得出人民幣有效匯率對中美貿易收支和中日貿易收支均不存在“J曲線”效應的結論。
三、計量模型構建
Bahmani Oskooee(2004)認為影響雙邊貿易收支的因素不僅取決于雙邊的匯率波動和收入水平,同時還取決于雙邊國內價格水平。為了實證檢驗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雙邊貿易收支影響,我們在Bahmani Oskooee(2004)的模型思想基礎上加以變形,加入經濟市場化程度 這一變量。于是建立如下模型:
(1)
其中 、 、 、 、 、 、 、 分別代表本國與i國在t時刻的貿易收支、本國在t時刻的真實人均GDP、i國在t時刻的真實人均GDP、本國在t時刻的經濟市場化程度、i國在t時刻的經濟市場化程度、本國在t時刻的物價水平、i國在t時刻的物價水平、本國與i國在t時刻的雙邊匯率。
對(1)式取對數并整理變換得:
(2)
根據Himarios(1985)、Bahamani Oskooee(2003)和Brooks(1999)等人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匯率波動與貿易收支的關系隨一國貿易伙伴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為了更好的體現差異性,本文選用國別數據面板模型,使用面板數據模型的好處是通過在模型中增加截面效應和時期效應,在一定程度上能分離匯率波動與貿易收支關系的國別差異和時期差異,增強模型的擬合效果。
貿易收支代表了雙邊出口與進口之間的差額,因此(2)式左邊的 代表雙邊出口與進口之比的對數值。事實上由于數量上的不對等易導致模擬結果的偏離,為了保持等式左右兩邊數量上的平衡,本文對(2)式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3)
式中對各自變量進行相對值處理。
四、樣本數據來源及實證分析
為了體現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影響的整體性,本文選取了東亞地區與中國貿易往來最頻繁的10個國家或地區,分別為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其中經濟市場化程度F用M2/GDP表示;物價水平P用CPI指數表示,以2000年為基期;雙邊匯率表示人民幣兌其他貨幣。雙邊貿易的進出口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經濟統計數據庫,GDP、人均GDP、CPI指數來源于IMF數據庫,M2、雙邊匯率數據來源于各國央行網站或CEIC數據資料庫。樣本的時間跨度為1995-2008年度。
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方法選用常用的ADF-Fisher Chi-square和PP-Fisher Chi-square檢驗,其零假設均為有單位根。最優滯后期根據SIC標準由程序自動選擇。對面板數據進行ADF-Fisher Chi-square和PP-Fisher Chi-square檢驗發現,5個變量均是帶截距的水平值平穩,且不存在著時間趨勢(見表1)。
表1 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結果表
變量 檢驗方法 統計量 P值 (C,T,N) 觀測值
ADF 31.8814 0.0446 (1,0,10) 123
PP 22.3667 0.0209 (1,0,10) 130
ADF 27.1911 0.0013 (1,0,10) 126
PP 26.7429 0.0142 (1,0,10) 130
ADF 28.5265 0.0975 (1,0,10) 129
PP 30.4952 0.0022 (1,0,10) 130
ADF 49.6479 0.0002 (1,0,10) 116
PP 18.1275 0.0057 (1,0,10) 130
ADF 59.5549 0.0000 (1,0,10) 122
PP 56.5116 0.0000 (1,0,10) 130
注:(C,T,N)中C=1代表帶截距,T=0代表無時間趨勢,N代表截面數。
通過對模型的反復擬合發現,無論是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加入貿易收支的一階滯后變量模型擬合效果要明顯好很多,這說明影響我國與東亞地區雙邊進出口變動的因素除了國內外相對人均收入水平、相對經濟市場化程度、商品相對價格變動和人民幣雙邊匯率波動外,還與過去的雙邊進出口變動有關(見表2)。從模型的擬合效果看,兩種模型的F統計量均相當高,擬合度也相當精確,因此可以認為兩種模型均適合。結果表明,國內外相對人均收入水平、相對市場經濟化程度、商品相對價格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即雙邊收入水平差距、市場經濟化程度以及商品價格水平拉大將導致雙邊貿易收支的擴大;而國內外相對匯率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即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縮小雙邊的貿易收支。
為了更直觀地體現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影響,我們對模型2進行了國別效應的檢驗(如表3所示)。檢驗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存在著國別(地區)效應,即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縮小中國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之間的貿易收支,其中韓國、印尼、泰國、越南分別在10%、5%、5%、1%的水平上顯著;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擴大中國與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貿易收支,其中馬來西亞在10%的水平上顯著。
五、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結論1:中國與區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相對人均收入水平、相對市場經濟化程度、商品相對價格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正相關,即雙邊收入水平差距、市場經濟化程度以及商品價格水平拉大將導致雙邊貿易收支的擴大。
注:*、**、***分別代表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
結論2:中國與區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相對匯率的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即人民幣相對匯率的升值將縮小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雙邊貿易收支。
結論3: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的影響存在著國別(地區)效應。其中,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縮小中國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之間的貿易收支,這意味著人民幣雙邊匯率貶值將有助于改善中國對這7個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收支;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擴大中國與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貿易收支,這也意味著人民幣雙邊匯率貶值將會惡化中國對這3個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收支。
(二)政策建議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對應的政策建議。
一是堅持走產業升級之路,提升中國企業在東亞分工價值鏈上的位置。這是提高中國企業和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根本之所在。比如,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處于中國加工貿易或者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向中國輸送半成品(如印刷電路板等)或者原材料(如越南的煤、木材、原油等),經過中國的再加工或者深加工后再出口到歐美發達市場。中國應通過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同時,擴大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并把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方式,逐步構建并強化我國與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全球生產鏈中的上下游關系。通過與東南亞國家的產業銜接,可以在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的同時強化我國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地位。
二是在擴大對外貿易方面,對于采取人民幣貶值的措施應持謹慎態度。一方面,根據結論3,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的影響存在著國別(地區)效應。人民幣升值盡管縮小了中國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之間的貿易收支,但這同時擴大了中國與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貿易收支。另一方面,短期內擴大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努力應讓位于國家長遠的發展戰略。這主要是指人民幣國際化的國家規劃,在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必須維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或者一定幅度的升值。另外,從經濟角度來看,一國貨幣貶值盡管可能在短期內達到增加出口的目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則會阻礙國際貿易的增長,并可能誘使其他國家和地區采取類似的措施,甚至導致貿易戰爭,從而最終不利于各國經濟的發展。
三是應通過多次、小幅升值的方式保持強勢人民幣地位。首先,盡管根據結論2,人民幣升值將使國內部分嚴重依賴外需的企業產生轉型期的陣痛,但強勢人民幣若具備適當的商業與工業政策支撐,將迫使國內企業重組并提升其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上的位置,以維持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這將有利于企業長遠的發展和進步。其次,強勢人民幣不會導致出口競爭力的減弱。一方面,強勢人民幣使得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民幣強勢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提高根本在于提升成本效率并提高生產力,同時提高產品性能、改善產品服務以及加強品牌建設等,依賴弱勢貨幣增加出口只能是權宜之計。最后,增加產品和服務出口只是價值實現的途徑之一,但這并不是最終目的。在當前美元中長期貶值趨勢基本確立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不升值甚至是事實上貶值的話,無疑是鼓勵賤賣國內稀缺生產資源以換取購買力越來越低的美元紙鈔、透支國民經濟未來發展潛力以維護部分集團利益的短視做法。■
參考文獻:
[1]趙大平.人民幣匯率傳遞對中國貿易收支的影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肖龍階,苗建軍.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中國貿易條件機制研究[J].經濟問題,2009(2).
[3]徐康寧,施海洋.亞洲金融危機五年后看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的原因――關于人民幣幣值與中國進出口貿易關系的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
[4]Bahmani-Oskooe,M,GG Goswami. A Disaggregated Approach to Test the J-curve Phenomenon:Japan Versus Her Major Trading Partner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3(5).
[5]Lal, A.K. and Lowinger, T.C.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Balance Adjustment in South Asia Countries[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2(13).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East Asia
DING Pan,WANG Shou-zhe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ikou Central Sub-brank,Haikou 570105,China)
Abstract:Because the currency depreciation behavior in order to increase exportation of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East Asia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ome domestic enterprises call for depreciation of RMB. The empirical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level and market economization and commodity price level between China and East Asia will enlarge their trade balance, but the fluctu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will reduce their trade bal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luctu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has disparity effect on different countries (regions).
【關鍵詞】蟻群算法 電力載波 路由算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0188-02
The researching of the Low-voltage power line carrier adaptive routing algorithm owning to the ACA
WangLi Yang Chun-yan Chen yue
(1.HLJ Vocz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erbin 150086 2. Armor Techique Institute of PLA ChangChun 130117 3.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erbin 150080)
ABSTRACT: The ACA is a Paralle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nspired by the nature searching food of Ant.We made the ACA as the Adaptive routing algorithm of the Low-voltage power line carrier. It will Automatic search the optimal path and made the whole Low-voltage power line carrier network to be a Stable and reliable network.
Key Words:ant colony algorithm(ACA);Power line carrier ;the Routing algorithm
基于低壓電力載波的集抄網絡系統由于是利用家庭電力線來傳送數據,因此因節省了大量的布線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由于我國低壓配電網絡具有高衰變,高噪聲,高時變等特殊特性,對于遠端節點只能通過中繼來完成。然而以往的固定中繼算法雖然中繼深度可達5級,但往往由于無限枚舉方式時間過長而陷入死循環。因此,本文采用蟻群算法來自動的搜索網絡節點。該算法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啟發式隨機優化算法,采用正反饋機制實現分布式全局優化,通過信息素的不斷更新達到最終收斂于最優路徑上,算法無需進行大量的概率計算或建立復雜的數學模型來進行系統預測,可應用于通信網絡中的組合優化求解,大大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
1 蟻群算法的原理
蟻群算法是模仿真實世界蟻群的行為而提出的。為了說明蟻群算法的原理,先從螞蟻搜索食物的過程談起。像螞蟻、蜜蜂等群居昆蟲,雖然單個昆蟲的行為極其簡單,但是由單個簡單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卻表現出極其復雜的行為。真實的螞蟻在沒有視覺的情況下,能找到從食物源到蟻巢的最短路徑。同時,它們能適應環境的改變,例如,由于原最短路徑中出現障礙物時能夠重新發現一條新的最短路徑。究其原因是因為螞蟻個體之間是通過一種稱為信息素(pheromon或stigmergy)的物質進行信息傳遞的。螞蟻在運動過程中,能夠在它所經過的路徑上留下該物質,而且螞蟻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感知這種物質的存在及其強度,并以此指導自己的運動方向,螞蟻傾向于朝著該物質強度高的方向移動。因此,由大量螞蟻組成的集體行為便表現出一種信息正反饋現象:某一路徑上走過的螞蟻越多,則后來者選擇該路徑的概率就越大。螞蟻個體之間就是通過這種信息的交流進行路徑的最優選擇從而達到搜索食物的目的。
2 蟻群算法的實現步驟
蟻群算法的尋優過程是一個遞推迭代過程,其實現步驟可偽代碼表述如下。
Ant-cycle system程序的偽代碼(設NCMAX是定義好的循環次數):
①初始化:Set t=0. NC=0,每條邊上的,隨機放置m個螞蟻到n個城市上;
②令s=1 (s是tabu list的下標) For k=1 to m do把第k個螞蟻的初始城市號碼放置到tabu k(s)中;
③重復本步驟直到tabu list被填滿(這個步驟重復n-1次)
Set s=s+l
For k=1 to m do
根據概率來選擇下一步應該到達的城市j.在時刻t螞蟻k在城市i=tabu k(s-1),將第k個螞蟻移到城市j,并將j插入到tabu k(s)中;
④For k=1 to m do
將第k個螞蟻從城市tabu k(n)移到tabu k (1),計算第k個螞蟻的總路徑長度Lk,更新找到的最短路徑。
For k=1 to m do更新邊上的信息素濃度;
⑤對每一條邊計算
Set t=t+nSet NC=NC+1Set
⑥如果(NC那么,清空所有的tabu list轉到第②步 否則打印出最短路徑,終止整個程序。
3 基于蟻群算法的自適應路由算法問題描述
對于任意鏈路,定義四種度量,如下所示(表示正實數集,表示非負實數集):(1)延時函數delay(e):,網絡延時是指數據包在網絡上傳輸平均所需的時間;(2)延時抖動函數delay-jitter(e):,網絡抖動是指數據包傳輸時由于電力載波高時變,高噪聲所導致的傳輸時間長短的變化;以上兩個函數是可能導致網絡節點丟失的因素;(3)帶寬函數bandwidth(e):,網絡帶寬是減少節點丟失的決定因素;(4)費用函數cost(e):;
對于任一網絡節點,定義三種度量,如下所示(表示正實數集,表示非負實數集):(1)延時函數delay(n):;(2)延時抖動函數delay_jitter(n):;(3)包丟失率函數packet_loss(n):,數據包在傳送過程中有可能損壞或被丟失/丟棄,如果丟失率過高將會使得數據受到明顯損害。
給出一個路由請求L,即建立給定源節點(集中器與目的節點間的路由),路由算法如果能夠找到一條最優路徑,即求mincost=cost(e),同時滿足下述要求,此路由請求L就可接受;
(1)帶寬約束要求:bandwidth(e)≥B,在L的路由的每條鏈路e上;
(2)延時約束要求:,在L的路由上;
(3)延時抖動約束要求:
,在L的路由上;(4)包丟失率約束要求:,在L的路由的每個節點n上,其中,B,D, DJ和PL分別代表網絡要求的帶寬、延時、延時抖動和包丟失率約束:EL是L的路由的鏈路集合,VL是L的路由的節點集合。
4 基于蟻群算法的自適應路由算法仿真
考慮小型網絡拓撲,如圖1,對其進行仿真。假定有三個單播路由請求(1,6),(2,6)和(3,8),要求:B=70,D=8,DJ=5,PL=0.0001.算法中基本參數選擇為:,,。圖1為網絡模型的各個節點及邊的連線和位置圖。通過用NS2仿真軟件得出的結果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蟻群算法對不穩定的網絡進行路由選擇,可以對全局進行優化,找到全局最優解。
5 結語
本文通過算例驗證了所提出的算法能夠較好的解決載波網絡中的路由問題。但是,不足之處在于,本文所引用的算例是較小的網絡,還有待在較大的網絡上進行研究驗證。
參考文獻
[1] 湯效軍.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的發展及特點.電力系統通信,2003(1):47-51.
[2] 張紀會.徐心和,一種新的進化算法:蟻群算法.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19(3):84-87.
[3] 汪鐳,吳啟迪.蟻群算法在連續空間尋優問題求解中的應用.控制與決策,2003(2):23-27.
[4] 許毅,李臘元.基于蟻群算法的QoS多播路由優化算法.計算機應用,2005,3(1):183-185.
[5] 胡小兵,黃席拋,張著洪.一種新的自適應蟻群算法及其應用.計算機仿真,2004,6(20):108-111.
[6] Colorni A,Dorigo M, Maniezzo V Ant system for job-shop scheduling.Belgi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Statis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1994,34(1):39-54.
[7] Dorigo M,Maniezzo v, Colorni A. i he ant sysi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Part B,1996,26(1):28-41.
關鍵詞:電視新聞 演播室 環境設計 視覺傳播
一、日韓等國電視新聞演播室的類型
1.傳統的封閉式新聞演播室
日本NHK電視臺的全天候整點新聞直播節目選用的是專用小型演播室。由于其具有較高的播出頻率,且在其他節目錄制方面并不兼顧,為了避免相互干擾,采取了錄播分離的形式。在演播室色彩方面,NHK播報室所采用的顏色為傳統藍色,其背景墻則為綠色,且為靜態。這兩種背景色更容易突出亞洲人的膚色,從而在突出人物的同時,還可達到背景與人物的和諧統一。此種傳統封閉式設計,在現今演播室應用需求方面略顯呆板,對于主持人而言,其或站姿端莊或正襟危坐,整體環境難以達到“動”的效果。
2.櫥窗式新聞演播室
此種類型的演播室背景墻主要運用LED大屏幕,不僅方便更換,還可實現環境共享,在排列方面選用恰當場景,為攝像機的調整及調動提供便利,此外,還能更合理的利用演播室的整體空間。櫥窗式場景設計方式,對于整體設計方面的情節性及合理性較為注重,運用彼此之間存在關聯的造型變化營造整體環境的和諧氛圍。針對相對獨立的場景時,應在造型設計與色調設計方面做到整體協調,避免出現背景孤立或脫節狀況。櫥窗式設計對于更多信息的展現相對便利,對于演播現場及新聞現場之間的充分整合具有重要促進作用。KBS電視臺在訪談區及播報區會設置不同的攝像機,依據節目實際內容進行取景,在實際運用方面比較靈活。與此同時,KBS新聞演播室所運用的背景墻,能夠將資訊即時更換,其不僅可用于背景,還可當作整個新聞節目演播的重要輔助工具。KBS電視臺在實際新聞播報過程中,主持人具有更為豐富且多樣的表現形式,或多人訪談,或單獨播報,在節目形態方面,也更為多樣化及靈活。
二、我國電視新聞演播室環境的設計現狀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新聞演播室大多是開放式演播室,此種將工作環境作為相應背景,將播、導合二為一的方式,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此種設計形式不僅具有較強的可視性,而且能夠帶給受眾自然且真實的感覺,但是在背景空間方面不太開闊。開放式演播室設計,在步入新世紀之后逐漸被一些歐美國家所拋棄,而將其取替的是更為新型且符合各方面審視需要的封閉式演播室,更加突出融媒體、3D及高清等高科技元素。近些年,我國應用背投顯像式較多,其作為一種便捷化的演播室形式,所占空間不大,設備投入也是一次性的,其相應功能獲取更加方便,具有常用常新的特點,并且在整體設計方面也比較巧妙,此種演播室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應用。另外,此種僅需設計裝飾背投屏的演播室模式,利用視頻信號將活動圖像素材進行實時傳送,在錄制效果方面也比較流暢、自然。
三、英美等國新聞演播室環境設計的新方向
1.設備集中化、精簡化及藝術化的新聞演播室設計
針對BBC演播室布局而言,其通常情況下呈現為“L”型,基于歐洲建筑通常是空間較小,樓層較低,很難將諸多設備融入到演播室中,因此,BBC演播室在具體的設計方面,對設備集中緊湊化、精簡化及藝術化更為注重。在播報內容不改變的情況下,演播室在具體的新聞播報形式,已不是那種嚴肅的坐播。在設計演播室環境時,將播報區與訪談區分開設置,依據實際需要,播報區可以隨時升降,還可選擇最佳機位。在選擇演播室色彩方面,將冷暖色系同時運用及融合,大膽運用能夠對受眾造成強烈視覺沖擊的顏色,營造能夠與受眾更好開展交流的氣氛。針對一些較為嚴肅的新聞播報而言,為了更好的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BBC充分運用LED背景墻。在背景畫面的設計上,播放最具代表性且為新聞第一現場的畫面,采用此種方法不僅能夠增加畫面吸引力,還能夠擴大信息量,受眾視野以此得到開闊,最終實現拉近受眾與新聞現場距離的效果。
2.美國技術派新聞演播室設計
對于美國的新聞演播室而言,其往往空間較大,尤其是在資金充裕的狀況下,許多多媒體顯示屏在演播室各處出現,增強視覺效果。在新聞演播室整體結構方面,游覽區、播控區及演播區均處于同一大廳中,但在功能方面又有嚴格劃分,彼此之間互不干擾。CNN演播區在外觀布置上與BBC相似,均區分設置訪談區、演播臺,所配置的各式物件,均設置為旋轉、升降,依據節目需要及需求,予以調整。
3.藝術+技術的創造性設計
電視是藝術與技術的融合物,在設計電視新聞演播室時,應始終秉持技術結合于藝術的思維。對于國際主流媒體而言,其對電視包裝的藝術性及整體性均十分重視。比如CNN為其國內選舉所錄制的節目,整個演播室造型優美、色彩亮麗、畫質清晰,再加上主持人的個性化講解,讓人賞心悅目。至此,追求電視創意的技術與藝術手法相結合的演播室環境設計思路,能夠促使電視新聞節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及感染力。伴隨各種媒介的日益發展,電視受眾的媒介素養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是電視新聞節目得到發展的動力源泉。作為電視新聞節目,能否具有個性化的在線包裝設計風格,與新聞演播室的環境設計密切相關。
四、我國電視新聞演播室環境的設計對策
1.注重文化軟實力的應用
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媒體競爭實質得以體現的重要部分,在演播室環境設計當中,除了要合理利用上述國際先進的演播室設計趨勢及內容,還需要注重保留媒體特色風格以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針對央視新臺址所設計的新聞演播室而言,其從直觀角度來看,體現出了豐富的中國元素及特色,例如在演播室整體設計方面,采用了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獨有的象征生命輪回、圓滿及富足的圓形線條,體現中國文化獨有特征。因為在演播室設計風格當中,只有融入中國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化邁向世界,進而實現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在國際影響力上的提升。
2.充分考量“性價比”
針對新聞演播室而言,其在環境設計當中需要對“性價比”問題給予充分考量,尤其是地方電視臺,易受到空間及資金方面的限制,因此需將演播室的運營成本及實用性考慮其中。如上述中提及的BBC考慮到空間及經濟方面的限制因素,在設備布置方面,盡可能不放置于演播室內,達到簡約、時尚的效果。對于我國演播室環境設計而言,需對現代化虛擬視頻技術充分運用,不僅可達到新聞演播室實用性增強的目的,還可將演播室各種功能定位,調整轉換更為簡便,進而降低演播室改造成本,促進新聞演播室在性價比方面的最大提升。
五、結語
高科技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及廣泛應用為電視新聞演播室環境設計開辟了全新空間,同時也為實現新聞演播室設計多樣化提供了充足條件。我國在新聞演播室環境設計當中,不僅要善于學習及引進適宜自身的技術和經驗,設計人員需始終秉持因地制宜的法則,最終實現我國電視新聞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①呂振武:《關于中小型新聞演播室布光的探討》,《中國有線電視》2002年第23期。
②陳彤、謝晨:《英語頻道演播室景區背景屏系統設計探討》,《現代電視技術》2014年第10期。
關鍵詞:虛擬演播室;電視節目制作;應用
計算機的圖形處理技術結合傳統的色鍵技術,發展為虛擬演播技術,對于傳統色鍵的摳像技術,因為前后景的正確透視關系無法保持,所以,給人以不真實的感覺,好像前景像在背景上漂浮著一樣,虛擬演播室利用的是跟蹤技術,能夠使前后景的正確透視關系得以有效地保證。
一、虛擬演播室技術概況
(一)攝像機跟蹤
在實時的演播室內,將攝像機的具置和動作參數準確地測算出來,是攝像機跟蹤主要的任務[1]。虛擬演播室攝像機的跟蹤定位系統主要有三種方式:圖形識別和機械傳感器,以及紅外線發射與接收識別。
其一,圖形識別方式。在演播室的背景幕布上,按照演播室大小,將不同尺寸的網格進行制訂,結合攝像機所抓拍的視頻圖像,對攝像機的具置和方向及變焦的參數,進行實時地解析[2]。這種虛擬演播室的攝像機在操作和安裝上,都很簡易,需要引起注意,由于所有的參數都是攝像機的實時拍攝網格提供的,因此,攝像機在對畫面進行實時拍攝時,若想對參數進行正確地識別,在當前的畫面上,網格不但要占到一半以上,還要有4個網格交叉點。
其二,機械傳感器識別方式。在攝像機上,利用在各個部分安裝的機械傳感器將各類信息進行獲得。該方式有四個優點:第一,跟蹤的數據不會延長時間;第二,單顏色,背景是藍色的,背景網格不用再繪制,同時,藍色的背景很容易被照亮;第三,將某幾個位置的測量跟蹤器增加后,攝像機運動仍然不會受到限制,并且在藍色舞臺的范圍內,演員也不會受到影響;第四,對攝像機信仰和搖移以及變焦等相關信息速率的采集,還能夠跟上電視圖像刷新的速率。
其三,紅外線發射與接收識別方式。采取多點攝像頭接收和紅外線信號的發射實施定位攝像機的位置。對于演員與攝像機在演播室的位置,該方式運用紅外線的收發裝置進行檢測,并將接收裝置在藍色背景上方進行安裝,在攝像機和演員身上,安裝紅外線的發射裝置。但是,該方式的安裝比較繁瑣復雜,成本比較高。
(二)計算機虛擬場景生成
對于繪制虛擬演播室的場景,計算機分為二維和三維,因此,虛擬場景也分為二維和三維,二維場景只能在真人的后面放置,作為背景平面,而三維場景是立體的,不但可以在真人的前面放置,作為前景,還可以在真人后面放置作為背景[3]。另外,圍繞虛擬景物,真人還可以運動,將以假亂真的效果得以有效地實現。三維虛擬場景的設計和制作,可以利用alias、front、3Dm x、softim age3D等軟件,合理控制燈光和模型以及貼圖等參數,還有視頻插入信號及虛擬燈光效果等 ,虛擬演播室給人的真實感就會更加強烈。
(三)視頻合成
在虛擬演播室的系統視頻合成中,摳像技術是比較主要的方式,該方式對于攝像機所拍攝的人物和景物做摳像處理,再與計算機的虛擬場景進行合并,成為一個畫面。但是,虛擬場景和每一個像素由計算機制作出來,都有一個景深數值,景深數值是將參數進行提供,從而使控制切換臺得以有效地實現,在虛擬場景中,真實人物的位置能夠保持不變,從而使實時結合前后景的目的得以實現。
二、在電視節目制作中,虛擬演播室技術的具體應用
其一,在制作新聞類的電視節目中,虛擬演播室技術的應用。新聞時效性是新聞類電視節目的首位,其次,是電視節目畫面的效果,此外,新聞類的電視節目,基本都具備獨立演播室,不用計算機太多的進行虛擬,因此,在進行應用中,可以利用二維的直播技術,既收益大,成本又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利用固定機位的機械傳感跟蹤技術,來對虛擬背景中近景進行拍攝時,需要將精準度提高[4]。
其二,在制作綜藝類電視節目中,虛擬演播室技術的應用。因為綜藝類電視節目比較受歡迎,并且比較靈活自由,因此,在進行應用中,對于電視節目的播放和畫面效果,可以采用unix平臺系統進行修飾,從而使電視節目播放和畫面效果的豐富得以實現。
其三,在制作交談類電視節目中,虛擬演播室技術的應用。因為交談類電視節目比較強調空間感,在訪談的嘉賓和主持人之間,需要構建一個溫馨、自由和舒適的交談氛圍。因此,訪談方式可以采取多邊形的演播室。
三、總結
綜上所述,虛擬演播技術將無限的自由制作空間及高科技制作手段提供給了電視節目,同時,對于節目制作費用的降低和節目制作的方式的豐富,也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婷.虛擬演播室技術應用研究――以校園電視節目制作為例[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12):67-68.
[2]張曉芳.電視節目制作中虛擬演播室系y的應用探討[J].科技傳播,2015(12):87+74.
B1和B2新聞演播室群位于安徽廣電新中心東區四層,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兩個演播室群分別包含兩個260平米演播室,四個演播室均為新聞類演播室,承擔著常態新聞直播節目以及訪談和專題類節目的直播和錄制。每個群內的兩個演播室均實現視音頻及通話系統上的互聯互通、互相備份。在每個演播室群中,兩個演播室的軟硬件配置基本一致,以便一邊出現故障時,可用最短的時間用另一演播室繼續節目的制作和播出。現筆者就安徽廣電新中心的新聞演播室群的音頻系統的設計及應用情況作簡單介紹。
一、新聞演播室群音頻系統的設計要求
1、安全性
在電視臺的新聞演播室中,音頻相對于視頻有著更高的出錯率,所以為了保障重要新聞欄目的安全直播,安全性永遠是音頻工作者對系統設計的第一要求。而系統的安全可靠主要表現在節目進行中不能因設備故障或線路問題造成聲音指標極度惡化和中斷的情況。所以,在設備的選型上選擇國際主流產品,這些產品具有良好的業績和市場占有率,技術上先進,使用上可靠,被國內外多家用戶認可,設備安全穩定,不易誤操作,方便維護。在系統設計中充分考慮信號流程的安全性,采用并行通路的冗余設計,輸入輸出信號盡量做到多路徑、多共享,演播室群內多重應急備份并有操作快捷的應急開關,確保在出現故障時能不間斷播出。
2、先進性
隨著有線數字電視平臺的建成,人們不僅欣賞到了清晰的高清畫面,對電視聲音的質量要求也大幅度提高了。高清時代的電視節目聲音相對于標清節目應有更高的數字化、更高的采樣頻率和量化比特、更大的頻率范圍和動態范圍、更清晰的音質以及更多的細節。系統設計應著眼于未來電視事業的發展,功能和性能上必須有一定的超前性,整體指標應與國內先進技術同步。另外,國際上電視聲音制作的趨勢是要向多聲道發展,并達到電影般的精致效果,所以音頻系統設計上也要為今后的環繞聲制作升級留有可能。
3、拓展性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廣播、電視、網絡加強資源共享,移動媒體也顯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逐步邁入全媒體時代。所以音頻系統中應預留足夠的通路來接入衛星、互聯網、數字微波等外來信號源。系統各技術指標符合國家及行業有關標準,采用開放的接口與技術,建立開放的結構,可以方便地進行功能擴展和系統升級,為今后的立體聲和環繞聲埋下伏筆。各演播室調音臺之間應能方便地進行信號交換,配合完成重要直、錄播任務。
4、簡潔直觀性
由于直播新聞欄目的時間跨度較長,自辦節目也逐漸增多,技術人員的數量缺口較大,所以輪崗和一人多崗的節目值班的方式較為普遍。簡潔直觀的音頻系統構成和較為固定的操作方式,可以大大減小培訓的難度及學習的時間,也給值班人員減輕工作上的壓力,基本避免了因人操作不當而造成的播出事故。另外,出現故障時,簡潔的音頻系統構成也可以讓值班人員更快捷地發現問題所在,及時排除故障。
二、具體設計方案
1、調音臺的選擇
B1/B2群四套新聞演播室主調音臺均采用德國DHD 52/RX數字調音臺,各配置了24推子、雙電源,系統穩定,操作簡便。
DHD52/RX調音臺采用新型的52/XD DSP 處理核心,DSP內部為頂級的40比特浮點處理技術,內置4608x3328的強大矩陣;提供48路立體聲的母線(用戶自由設置為PGM,輔助和預聽母線),30路立體聲的混音母線。內置音視頻的對位延時能力。已通過軟件升級具備5.1制作母線和監聽輸出。具備雙MADI接口主備連接至音頻路由矩陣。配置8.4寸的彩色觸摸屏幕,可自定義顯示內容及功能按鍵,顯示信息豐富直觀,便于操作。調音臺內部具備24路立體聲電平的監測能力,對節目輸入和輸出的電平過高和過低電平以及反相進行監測和報警。推子和輸入輸出模塊為模塊化結構、根據需要自由選配和擴展。
每套調音臺輸入輸出接口具備:16路話筒輸入;8路模擬線路輸入;8路模擬線路輸出;16路(立體聲對)AES/EBU輸入;16路(立體聲對)AES/EBU輸出。
備份調音臺采用YAMAHA DM1000V
CM數字調音臺,調音臺自身具備16路話筒/線路輸入、4路模擬線路輸入以及12路模擬線路輸出,同時配置了2張MY16
-AE 8路(立體聲對)AES/EBU輸入輸出擴展卡。
2、系統構成
每個演播室配置主、備調音臺,具有立體聲節目的直播和制作能力。每個演播室通過本地備份調音臺實現對播出信號的后備,主調音臺出現故障時通過自動或手動方式過渡至后備調音臺。并且群內的2個主調音臺也能夠實現互備功能。260平米演播室配備2通道無線話筒、14通道有線話筒。每個演播室還配置了3個主持人控制小盒,可實現話筒開關、與導播通話、啞音等功能。
每個演播室的話筒信號經過話筒分離器(一分三)分別饋送至主備調音臺,并且主備調音臺都可以獨立為話筒供電。360硬盤播放機等音源設備的數字接口接入主調音臺,模擬接口接入備份調音臺。
每個演播室本地有4路網絡播放、2路網絡錄制,取AES1直接入系統,通過無源數字音分1分2后分別饋送至主備調音臺,AES2、3、4進跳線架;2路錄像機的AES1直接入系統,通過無源數字音分1分2后分別饋送至主備調音臺,AES2、3、4進跳線架。
每個260平米演播室通過MADI和共享、監測音頻路由矩陣相連接,根據需要調用外來信號,并通過4路AES3信號送至備調音臺,并送PGM及其他音頻信號供公共立柜機房監測使用。
主調音臺送主PGM(立體聲)信號、主返送信號、主監聽信號;備調音臺送備PGM (立體聲)信號、備返送信號、備監聽信號;經2選1主備切換后,分送主備加嵌播出、導 控監聽、通話矩陣。
播出信號經由2選1后為主備加嵌板卡的AES1提供立體聲節目信號。PGM信號收錄在主加嵌板卡之后完成。
每個演播室系統配置3臺監聽面板,2臺用于監聽主、備調音臺單掛(同PGM)信號,具備4路模擬立體聲輸入或AES/EBU輸入。另1臺用于監聽播出音分后PGM信號以及主加嵌器后PGM信號(帶解嵌功能)。所有監聽單元具備前面板選擇監聽、電平表,前面板內置監聽喇叭、監聽耳機口及音量控制。
在系統聲畫對位時延時處理能力方面,DHD52/RX數字調音臺DSP自身具備延時能力,完全可以滿足目前的系統內聲畫對位延時需求。同時在系統中還單獨配置了BEL數字延時器。
在系統中,所有信號的輸入輸出都通過跳線盤連接,可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及靈活性。
3、系統的技術亮點
新聞演播室的重中之重是安全播出,如何在確保安全播出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利用最新技術成果為系統服務,從而達到穩定性、先進性、便捷性、擴展性的統一,同時具備前瞻性和探索性,為我臺未來技術系統的發展奠定基礎,是這套系統的亮點所在。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系統設計時在每個節點均采用多重備份。前端設備上,話筒信號經過話筒分離器(一分三)分別饋送至主備調音臺,并且主備調音臺都可以獨立為話筒供電。360硬盤播放機等音源設備的數字接口接入主調音臺,模擬接口接入備份調音臺。演播室配置主、備調音臺,通過本地備份調音臺實現對播出信號的后備,主調音臺故障時通過自動或手動方式過渡至后備調音臺。此外,系統中所有信號的輸入輸出都通過跳線盤連接,提高了系統安全性及使用靈活性。
由于每個260平米演播室通過MADI和音頻路由矩陣相連接,每個演播廳內的系統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獨系統,而是全系統的組成部分,能實現與其他演播室音頻信號資源共享,可在一個演播室內調用群系統的任意信號進行制作。這樣不僅進一步提高了系統互備功能,還使得演播室之間的節目聯動更為便捷,為節目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時這也使得系統內的信號監聽檢測,內通系統的使用更為便捷靈活。
此外,我們還將B1/B2系統群與東區1200平米、1000平米和600平米等演播廳的系統進行MADI連接,這樣系統群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功能進一步擴展,除了具有之前的優點外,還使得各個演播廳的制作設備得以共用,豐富了制作手段,節約了設備投入成本。
整套系統采用了全數字系統架構。數字系統的模塊化設計,使得系統具備很高的安全性,不會因為部分設備的損壞而影響系統運行;而數字系統在信號的指標、傳輸、處理、分配上具備很好靈活便捷性,很多功能可以輕松實現;調音臺自帶的效果可以滿足制作使用需求,節約周邊設備的投入,減少系統節點,提高安全性;此外,調音臺可以軟件升級支持5.1環繞聲制作,為將來的節目制作需求提供技術儲備。
目前,B1/B2系統群承載著安徽廣播電視臺的大量的常規節目制作和直播,滿足了不同的制作需求,是安徽廣電最為重要的技術系統之一。
三、系統使用情況
關鍵詞 媒體演播室;功能定位;技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6-0023-02
對于全媒體的演播室而言,只想著走捷徑制作節目不會給電視臺帶來真正的價值,要想真正展現出一個演播室的價值,就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根據節目的需求、市場需求、用戶需求,提供最具個性化的服務,打造屬于自己的專屬個性化平臺。
1 媒體演播室的功能定位
1.1 以全媒體節目作為服務對象
雖然很多的媒體已經意識到了全媒體節目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且也嘗試著去制作全媒體節目,但是全媒體節目到底是什么,很多媒體并沒有形成一致的認識。傳統的電視節目其實與全媒體節目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兩者之間的一個簡單對比。
1)全媒體節目并不是單一的傳播,而是由電視和互聯網組成的聯合傳播?;ヂ摼W傳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視頻音頻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移動客戶端,在技術上,會有更多的導入渠道和分發,而傳統的電視節目就只有單一的傳播方式。
2)傳統的電視節目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但是全媒體節目能夠最大限度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只要想參與,就可以參與到節目中去,真正從技術上實現了全天候、不間斷的響應,更能夠滿足受眾的需求。
3)與傳統的電視相比,全媒體節目不再是只有編導參與的節目,而是由編導和用戶共同創造的,因為有了用戶的參與,節目的進程就多了很多的不可預測性,節目的進程就處于一個不斷的演變中,這就使得技術制作上的靈活性要求變得更高了。
4)去中心化是全媒體節目一個很重要的特征。試想,如果某個節目是一個節點的話,而其他的傳播方式、平臺視為其他的節點,那么這些節點和節點之間存在對于而統一的關系,通過他們競爭和合作的存在方式形成了一個網絡。而在傳統的電視節目之中,電視臺僅僅是作為媒體的一個中心點,從而向廣大用戶進行輻射,所以廣大觀眾僅僅是被動的接受。在全媒體節目數量日益增加的時代之中,新媒體也在不斷攝入之中,從而造成媒體的傳播方式越發明顯。
實際上,全媒體節目如果是一個整體的話,那么這個整體就是由中心進行傳播,從而形成一個網絡,在這個網絡之中存在很多的節點,而每個節點都是有用節點,彼此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存在一定的競爭和合作,中心節點也不再是一塵不變的,而是不斷發生變化,用戶節點的聚集呈現出由少到多的l展趨勢。
要想從中心化這個角度對全媒體節目有一個比較透徹的理解,那么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電視節目理念顯然是行不通的,應該超越以電視為中心的傳統理念,吸收更為先進的發展理念。在未來的全媒體節目發展中,我們必須要明白電視不再是唯一的中心,要想在傳媒領域始終占據著有利的地位,就必須不斷進行內容和技術的創新。要想保持住電視臺主導的全媒體節目的中心節點地位,就必須要借助新媒體的幫助,否則很難實現電視臺的轉型融合。
演播室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個場所,在這個場所中,不同節點的工作內容可以匯集在一起,這些匯集在一起的不同節點共同做成了為用戶服務的全媒體節目,所以說,在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過程中,演播室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演播室的功能定位出現了問題,節目的轉型就會多了很多的波折。
1.2 以用戶思維作為指導思想
在目前,電視用戶已經不僅僅是觀看電視的觀眾,已經向用戶開始轉變了,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觀眾僅僅會簡單的接受電視節目,是一種被動接受信息的方式,但是用戶使這種被動變為了主動,除了是節目的接收者之外,用戶還會參與到節目中去,是節目生產的參與者與協作者,主動利用電視節目發出自己想要發出的聲音。這種用戶的聲音會被互聯網無限的放大,如果說新媒體渠道是對用戶聲音的一次放大,那么經過全媒體節目的傳播,聲音會進一步被放大,從而會讓用戶的精神感受更為強烈。傳統的電視節目都是電視節目在單一的展示,而用戶在被動的選擇,沒有產生互動,從而顯得較為單一乏味。
如果從電視媒體的角度對觀眾思維和用戶思維進行分析,那么前者更傾向于信息的傳達,而后者會更在乎提供的服務和用戶的需求。要想衡量一個全媒體節目是否成功,用戶的數量和參與的程度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標。如果能夠將用戶思維作為媒體發展的指導思想,那么要想實現與用戶的直接接觸,給他們提供一個能夠發生的平臺,就必須將社交媒體引入全媒體演播室。
1.3 以互動直播為主要形式
電視最開始是一種直播的狀態,這種狀態下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很強烈的現場感,這也是電視能夠有這么大影響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在當下的電視臺中,錄制和播出已經逐漸分離了,現象級高端內容制作領域已經逐漸取代了電視臺的位置,所以直播的形式也漸漸淡出了電視播出的范圍,但是直播并沒有就此消失,而是在新媒體的介入中找到了發展的第二春。即使是在媒體演播室內,互動和直播也始終應該是節目的需要,在直播的時候通過用戶和節目的互動,能夠產生更為深入的價值體現??梢赃@么說,如果全媒體節目沒有了互動直播,也就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價值?,F時代當中,媒體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經常接觸到的,所以如果想要取得全媒體節目的主導權,就需要對其節目的表現形式有所創新,從而將演播室作為平臺來進行展示。
2 技術策略
從上文的功能定位不難看出,隨著很多全新元素的引入,對于媒體演播室的定位和發展需要進行重新定位。接下來,文章會對技術手段背后的技術運營層面進行探究。
2.1 基礎平臺的云計算與IP化
既然去中心化是全媒體節目一個很重要的特征,那么為全媒體節目提供技術服務的平臺也應該具備一定的去中心化特征。僅僅將節目內容的去中心化停留在社會層面是不夠的,還應該與技術服務平臺物理層面的去中心化相結合,使物理層面的去中心化為社會層面的去中心化提供技術上的支撐。技術平臺要想實現去中心化,沒有廣電技術的IT化作為支撐是不行的,所以廣電的IT化應該注意以去中心化為最終的目標。要想氐捉餼齬愕緄IT化問題,還需要構建基礎平臺的關鍵技術,一個是元計算,另一個是IP架構,這兩項技術是改變技術平臺技術中的核心架構。
2.2 敏捷的服務
所謂的敏捷,應該是雖然很小但是仍然很快速,在小的基礎上體現很好的靈活性。當出現了不確定的情況時,透過這種“小”的投入,能夠幫助敏捷服務更好地去明確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還能夠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真正地優勢是什么。這里的“小”與傳統意義上的“小”并不是同一個概念,這里的“小”是相對于整體的實力而言的,不同情況下衡量的標準不同,有的時候,幾十萬是小的投入,但是有的情況,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投入仍然是小的投入。一個相對完整的全媒體技術敏捷團隊,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廣電視音頻技術人員,還應該有提供新媒體應用服務的技術人員。只有擁有自己的敏捷團隊,才能脫離寄生的發展狀態,不僅僅是購買成熟的產品,而是有能力去創新開發自有產品。
一般來說,敏捷服務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步是先發和試錯,第二步是轉型。先發和試錯階段,媒體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投入建立起一支最高效率的敏捷團隊,然后通過團隊的幫助建立起初步可行的應用平臺。而到了轉型的階段,僅僅有平臺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和優勢。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基礎,在第一步試錯的基礎上才能夠抓住轉型的真正需求以及轉型的最佳方向。但如果投入了時間精力完成了第一步,但是第二步沒有及時跟上,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現半途而廢的狀況,使得之前的努力全部都白費了。不論如何,敏捷服務的最終目標應該還是實現轉型,所以說一旦有了全媒體節目發展的機會,一定要牢牢抓住,最大限度利用云計算基礎平臺的幫助建立對自己有利的用戶捆綁應用,使得自己的優勢地位能夠得到鞏固。
2.3 應用平臺的建設現狀
通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基礎平臺的建設越來越有模有樣,甚至出現了很多的私有云平臺,這些云平臺使用的云計算機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原來廣電非編網絡廠商轉型而來的,但盡管這樣,并不影響他們以后的發展,甚至說還為他們以后的發展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所以說傳統的電視節目不應該害怕轉型,而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主動去轉型。其實對于一個已經相對成熟的媒體演播室來說,沒有必要完全從零開始,而是可以借助現有演播室平臺作為其基礎平臺,通過“嫁接”的方式,使已經開發的節目改頭換面,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用戶的面前。
3 結論
媒體發展到了現在這一個全媒體的時代,可以說每一個能夠生存的電視臺都有自己的技術發展路徑,如果不能夠體現與別人的不同,僅僅依靠無差異化的技術平臺,很容易被歷史舞臺所淘汰。對于媒體演播室而言,一場沒有硝煙的無聲戰爭已經打響,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變革已經開啟,并且沒有退路可以選擇,只能夠一往無前,所以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幫助媒體演播室進行自身的功能定位。
參考文獻
[1]李巖澤.全媒體演播室的功能定位與技術策略[J].電視技術,2016,40(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