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節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眾所周知,人的品德形成必須經過一個知、情、意、行的發展過程。一個人的長期穩定的行為是一個人道德、品格的外在表現,也是德育的最終目的。但要真正達到這一步,它又必須以人的認知、情感、意志的不斷膨脹為鋪墊的。在對學生知、情、意的引導中途徑是多種而不可勝舉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在如今的德育界可以說是百家爭鳴,各有所長。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故事教育法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見解,以供探討。
一、在文藝作品故事中樹立遠大的理想
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兒童的閱讀應該是從故事開始的,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無不感染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甚至影響其一生。究其原因,則是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用心靈去感悟,自己身處故事之中,因故事中人物高興而喜悅,或因故事中人物憂傷而難受;為主人公的奮斗而激情滿懷,為主人公的遭遇而憤憤不平;為平凡之人的善良而感動,為英雄的壯舉而倍感鼓舞……可以說,孩子在無聲無息中性情得到陶冶,人格受到感化,理想得以樹立。
二、在自身的故事中明辨是非
隨著故事的積聚,真善美在他們內心發酵,他們需要表達,也一定會有講述他們自己故事的沖動。每一天早晨,我最早進校,在教室門口微笑著迎接他們,讓他們附在我的耳邊說幾句悄悄話,講述著他們的故事,在他們的耳邊響起的是你的激勵;放學送走孩子時,讓他們附在我的耳邊說幾句悄悄話,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在他們的耳邊響起的是你的贊賞。倘若你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帶著挑剔的目光望著他們,自然會給他們無形的壓抑。“是不是老師知道我的家庭作業沒寫完?還是發現我帶來了不該帶到學校的玩具?……”老師們,要知道孩子的這些事也許就是我們昨天所曾經做過的,要知道理解就是尊重,就是德育。
三、在老師的故事中感受真善美
孩子喜歡我的故事,一方面是因為我是他們的老師,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出生在山里,出生在他們不曾了解的年代里,那些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極簡單不過的事,對他們而言卻如同《少年閏土》中的少爺對閏土故事的向往。
故事能感染人,不僅僅是事的本身,還要求助于生動、精練的語言和故事講演者的激情。我不能將自己的故事粗制濫造地講述給孩子們聽,應該去其粗皮,將這些并非珍珠的石頭磨亮,如溫潤剔透的璞玉般呈現給他們,給他們以快樂,給他們以寬慰,給他們以感動,給他們以啟示……
我有意地將這些故事分類,有兒時嬉戲的快樂,也有對貧困的無奈;有對學習的渴望,也有對違紀的追憶;有舍命救同伴的經歷,也有母愛的贊歌;有童年勞動的感受,也有對未來的幻想……下課時,我常把自己當作“點歌臺”,學生點,我來“唱”。盡管這里頭有的“偷”黃瓜、西紅柿的難堪,盡管這里頭有學生時代的逃學去河邊捉魚的愚蠢,但我想并不會將孩子們引向歧途,因為這是原先我這位乖孩子的真實。這也許比那些自己好像從來沒有犯錯或不敢暴露自己的錯誤的師長,道貌盎然地說“一個人犯錯并沒有什么,關鍵是要看他有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的說教要好上許多。面對這些孩子,作為教育者來說有責任引導他們向善,然引導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盡一樣。所謂“潤物無聲”,不需要對故事中行為的點評,更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對故事中犯錯自我的反省,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樣,當你看到孩子的一點過失,會想到原來他們身上就有自己小時候的影子,你就不會過分地指責他們;你的故事隨著的年齡的推進,孩子也似乎能看到他們的未來――一個做人的未來。漸漸地,他們的是非觀念、善惡標準也日趨清晰起來。
冬至的時候,在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吃的東西就是餃子,但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的原因有很多人不知道,那么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冬至節氣吃餃子的由來故事簡介_冬至時節為什么要吃餃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傳統習俗1、食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2、祭天拜祖
據文獻記載,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習俗,后經歷代逐漸制度化。
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該祭祀體現了國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懷,表達了為天下蒼生祈求風和日麗天氣的愿望。
冬至"寓意陰極陽升、萬物生長,這場"祭天禮"以古喻今,寓意國家復興、與民同樂。
3、合家團聚
冬至在古代以來就是一家人團聚,整整齊齊在一起吃飯的時節,很多平時不在家吃飯的人也要回家陪長輩吃飯。
一、創設童趣,導入古詩課題,整體感知全課古詩內容
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主要是要根據不同的古詩,創設適當的充滿童趣的情境來整體感知新授古詩的教學內容,并隨機導入下一教學環節。如教《古詩兩首》,教者先出示《池上》《小兒垂釣》及《村居》三首學生己熟悉的、充滿童趣的,并能反映這三首古詩(詞)內容的圖畫來讓學生猜詩名、讀詩文、說詩意、問特點,來導入整體感知新授課《古詩兩首》內容的學習,而不是將兩首古詩分開來一首一首地整體感知。
二、感受童趣,粗讀古詩篇章,了解掌握古詩大意
這是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的“粗讀”,把詩讀準、讀通、讀順,讓學生在適當的童趣情境中,了解掌握古詩大意,而不是將兩首古詩分開來一首一首地了解掌握。如教《古詩兩首》,教者就用學生自由讀悟的方法來了解掌握全課古詩大意。
三、分享童趣,精讀古詩要點,欣賞品味全課古詩特色
主要是通過“精讀”來進入每首古詩的“內涵”,把詩中含著的詩意和寫作特色弄明白,以此來分享童趣,欣賞品味。可用“先分后總”法,由每一首詩的詩意和特色的“部分”,再到兩首詩的詩意和特色的“整體”來“欣賞品味”。如教《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尋隱者不遇》時,教者就讓學生讀議:詩中寫到了哪些人物?“隱者”“童子”各是什么樣的人呢?然后,再讓學生想悟互動交流(生自由練說,師巡視指導;指名同桌交流),最后生生、師生互扮賈島、童子,進行摹擬式情境問答對話來理解“寓問于答”的寫作特色。在教學第二首詩《所見》時,則采用了讀詩句、想畫面、議情景(動景、靜景)、寫詩意、說因果等方法來理解“動靜結合”的寫作特色。然后,再將兩首詩連起來朗誦感悟,并說說學習后的收獲,從而達到欣賞品味全課古詩特色的目的。
四、表達童趣,仿創古詩作品,學習寫作新詩
這是課的第四部分,是“讀寫并重地營造古詩教學新的生長點,也是學寫新詩的重要環節。它主要是要引導和激勵學生在習得本課古詩創作特色、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寫作新詩。一般來說,這些由學生自己即興創作出來的詩,總體上講比較粗糙,但它們只要經教師的指點、引導,學生稍作修改,便會成為像模像樣的“詩作”了。如在《古詩兩首》(《尋隱者不遇》和《所見》)的教學中,教者是這樣“點石成金”的:“像本課中這樣每首只有4句、每句只有7個字或5個字的古詩,只要在1、2、4句的句尾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韻,就大致像古詩的樣子了,也就可以說是寫出了詩的韻味。會寫詩的人就是詩人,‘詩人’的稱號多么令人向往啊!同學們,你們也想試著學習仿寫或創作詩嗎?想做一做詩人的美夢嗎?”
【例1】《學垂釣》
春光明媚花草香/微風輕拂柳條蕩/小娃坐于池邊草,悄然拋線釣魚忙。——王寶俊
點評:你寫的詩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美麗的春景,還讓我們看到了可愛的兒童。更了不起的是:你還做到了句式整齊,1、2、4句尾押韻:“香”“蕩”“忙”的韻母中都有“ang”,寫出了詩的韻味。但如果將“柳條”換成“綠絲”或“絲絳”這類的詞語,柳樹的景色和你垂釣的環境就更美了。另外,“小娃坐于”也可改為“咱娃獨坐”(如果是你一個人的話)或“咱們坐于”(如果是兩人及兩人以上的話)。
像這樣的新詩教學,教師易教,學生也樂學。教者只作了如此這般的點拔,同學們興致勃地寫出了各自的“詩坯”,即刻便成了充滿童真童趣的處女作了。它既激發了學生的寫詩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寫詩能力,弘揚了漢語教學的“詩教傳統”。真是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五、生長童趣,推薦古詩經典,拓展延伸激勵讀寫古詩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既要對全課的教學作一個終極性的總結,又要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寫詩作拓展延伸。如在《古詩兩首》(《尋隱者不遇》和《所見》)的教學中,教者是這樣說的:
師:同學們寫得都很好,課后大家把自己的詩作再改一改,譽寫出來貼到教室的學習園地展示互學,還可回家朗誦給家長聽,征求他們的意見,有興趣學寫詩的同學,還可自愿組成“小詩社”。
關鍵詞:舞蹈故事;認知;事件框架;藝術性
一、引言
舞蹈不僅僅是肢體動作和音樂節律的結合,更是有豐富藝術內涵的敘事和抒情。對舞蹈編導而言,在有限的時間內合乎情理并令人印象深刻地講述一個故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遺憾的是,就國內的舞蹈編創體系來看,并沒有專門的理論研究來闡述如下兩個核心問題:1)舞蹈敘事中的故事要素的可解構性如何;2)故事要素和舞蹈整體的藝術性的關系怎樣。傳統的敘事學在回答這些問題上能夠有一定成效,但總的來說都顯得過于主觀牽強,缺乏統一有效的解釋。本文試圖走出傳統敘事學的窠臼,采用認知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立場,試圖在這一領域給出更加令人滿意的答案。
二、認知視角下的事件框架理論
認知視角下的框架理論源于Fillmore的“框架語義學”,其基本要義是:人類在心智中儲存著原型化、圖示化的各種事件框架,意義的獲取實際上來自于激活某一種(或幾種)框架,在框架中才可能得到對于任一參與者(在敘事層面指人物或事物)及其功能的合理理解。在文學作品中,以《水滸傳》為例,可以把梁山的興衰看做一個完整的事件框架。盡管所有中文母語者對小說故事的一般性特征有著高度概念化的認知(如:事件、地點、人物等),該框架要求讀者具有一定的知識背景才能夠被提取,包括宋代的社會政治面貌、當時人們的俠義精神、底層民眾和官府的關系等。更重要的是,讀者需要把這些在心智中存在的框架要素與小說的語言本體結合起來,從很大程度上說,故事的語言呈現方式會操控讀者最終的框架提取和敘事理解,甚至閱讀體驗。那么,對于小說語言的本體研究,將使得我們更準確的理解是什么樣的因素導致讀者(最有可能)調動什么樣的框架。而當確定了何種框架被使用之后,整個敘事就可以在該框架中被合理的解構甚至預測,這樣,讀者的理解和審美過程將得到很好的描述和分析。同理,這樣的范式在舞蹈故事的構建中也起著類似作用。其運作機制基本保持不變,跟一般性文學作品相比,雖然舞蹈敘事的表述更為視覺化、更加體現肢體動作與真實世界的象似性、更加強調舞蹈本身與音樂和其他舞美手段的相互配合,但就敘事本身,其高度圖示化和概念化的本質未受影響。下文將應用古典舞《孔乙己》這一個案進行深入分析。
三、《孔乙己》的個案分析
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舞蹈《孔乙己》基本上還原了故事中那個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它講述了一個落魄的書生在科舉中屢屢失敗,卻又怕人嘲笑,故作清高,自欺欺人,從而窮困潦倒的度過了一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世態炎涼,人情冷漠,他只能在酒精中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他的內心復雜充滿矛盾,他深知自己的處境卻又不與之抗爭,有種逆來順受的感覺。編導試圖通過這個舞蹈來表達一種恪守做人的原則和那種自強自立的愿望,演員有著幽默的肢體語言動作和豐富的面表情,再加上音樂的配合,成功的將孔乙己這個形象接近完美的塑造出來,他的不幸,人生的悲歡離合,直指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本意。
那么這一舞蹈的編創中,故事是如何推進的?事件框架如何解釋故事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結合?筆者將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高度概念化的故事要素
《孔乙己》是男子獨舞,演員僅有“孔乙己”一人(不同于小說中的角色較多、場景轉換較多的情況),這在故事構建上對編導提出來很大的挑戰。因此,走高度概念化的路線十分必要:破舊的長衫、灰白凌亂的頭發(清朝時期的辮子)和胡子、佝僂的步姿等等,這些被化妝和舞美手段高度凸顯的要素有助于觀眾很快建立起事件框架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故事時間、故事基調、人物命運等),更重要的是,一旦這樣的框架形成,跟該框架相關的很多要素也被激活,如清朝普通知識分子的命運、花白凌亂頭發所體現的衰老和無助感等。簡言之,僅僅是演員的出場就在很大程度上構建了觀眾心中一個框架,其基石是觀眾作為中國文化參與者在心智中普遍具有并共享的概念化系統。編導只需打開這個系統的開關,故事要素就能比較清晰的呈現出來了(盡管存在著不同觀眾認知的個體差異)。
(二)藝術性在框架中的體現
為了更好地進行闡述,下面選取一個場景:在該舞蹈結束的時候,演員背對著觀眾,用食指指向天空,耳邊又傳來一群孩童朗誦三字經的聲音,讓人覺得無奈和惋惜。也就是這一指,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是在問天,還是在指著這個社會,還是在為自己的命運覺得惋惜?這樣“留白”的手法在文學和藝術作品中并不罕見,但關于為什么這樣的方式會引起受眾產生可預測的體驗,目前的解釋還不夠充分。筆者認為,在事件框架理論下,留白正是被激活的框架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并不直接來自于任一一個要素,也不來自于幾個要素的簡單相加,而來自于要素內部的層級性和連續性。具體說來,在舞蹈《孔乙己》中,跟人物本身相關的故事要素大致分為三層:人物身份、人物經歷、人物心理。這三層的可及性從強到弱遞減,而每一個可及性更強的層次都為與其相鄰層次提供了激活點,如在人物身份層次中,觀眾可以清晰得知孔乙己是清代讀書人,這一信息可以直接激活框架中關于人物經歷的要素,如括科舉中第或落第等,這樣的被激活要素又跟第一層中人物的穿著等要素結合起來,使觀眾得出科舉落第的判斷。換言之,通過要素間這樣的推及關系,編導并不是直接告訴觀眾故事,而是在留白中讓故事推進并產生可控性審美體驗。
四、余論
運用事件框架理論進行舞蹈故事的認知分析在學術界還不多見,還有待更多的研究來解決傳統文藝理論尚未有效解決的問題。相信認知科學的更深入研究會為藝術研究和創作提供新的視角和更令人滿意的范式。(作者單位:1.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2.四川工商學院舞蹈學院(原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
參考文獻:
[1]Sharifian,F.Cultural Conceptualizations and Language[M].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1
關鍵詞:網絡設計 網絡結構 IP交換主干
一、 網 絡 需 求 分 析
---- 這 是 一 個 典 型 的園 區 網, 主 節 點 由 六 棟 樓 組 成, 網 絡 用 戶 的 分 布、 各 個 樓 之 間 的 位 置 和 距 離 見 下 圖1。
---- 網 絡 的 需 求 主 要 有: 企 業 網 的 計 算 模 式 由 客 戶/ 服 務 器 向 Intranet 轉 移,IP 將 作 為 唯 一 的 協 議 而 被 采 用, 但 必 須 考 慮 如 何 為 話 音 和 視 頻 應 用 提 供 足 夠 的 服 務 質 量 保 證。
大 幅 度 提 高 網 絡 帶 寬, 包 括 桌 面、 部 門 服 務 器 和 主 干 的 帶 寬, 顯 著 改 善 響 應 時 間。 網 絡 能 快 速 有 效 地 傳 送 IP 數 據 包。
容 錯 的 網 絡 結 構
集 中 的 網 絡 管 理, 特 別 是 對 虛 擬 網 的 管 理 必 須 保 證 靈 活 和 安 全。 網 絡 應 支 持 動 態 地 組 建跨 部 門 的 項 目 小 組。
較 低 的 費 用。 ---- 由 于 各 建 筑 物 之 間 已 鋪 好 足 夠 數 量 的 光 纖, 且 在 距 離 較 遠 的樓 之 間(如 M2 和 RD2 之 間) 使 用 單 模 光 纖, 距 離 近 的 樓 之 間 使 用 多 模 光 纖, 所 以, 網 絡 主 干 的 拓 撲 結 構 沒 有 布 線 結 構 上 的 限 制, 但 主 干 上 的 網 絡 設 備 應 能 同 時 提 供 多 模 和 單 模 光 纖 接 口。
---- 除 A2 樓 內 布 有 同 軸 電 纜, 其 它 建 筑 物 內 均 采 用 結 構 化 布 線, 每 層 樓 均 有 配 線 間。 其 中,M1 樓 的 垂 直 布 線 采 用 多 模 光 纖, 其 余 各 樓 的 垂 直 布 線 采 用 5 類 非 屏 蔽 雙 絞 線。 水 平 布 線 為 3 類 或 5 類 非 屏 蔽 雙 絞 線。 設 計 要 求 對 A2 樓 進 行 結 構 化 布 線 改 造,將 全 部 采 用 5 類 非 屏 蔽 雙 絞 線。 ---- 因 此, 樓 內 的 網 絡 結 構 比 較 規 整,可 以 由 一 個 數 據 中 心 集 中 連 接 各 配 線 間, 即 形 成 所 謂 塌 陷 式 主 干 (Collapsed Backbone)。見 右 邊 示 意 圖 2。 二、 技 術 解 決 方 案 建 議 ---- 很 明 顯, 網 絡 的 設 計 要 求 建 造 一 個 高 速 IP 交 換 主 干, 這 個 網 絡 主 干 所 應 具 有 的 功 能 可 以 引 用 歐 洲 網 絡 試 驗 室 主 任 Robert Mandeville 對 交 換 式 IP 主 干 的 看 法:
IP 包 的 轉 發 速 度 快。 千 兆 以 太 網 和 ATM 均 可 達 到 每 秒 千 兆 位 級 的 速 度, 但還 需 考 慮 這 兩 種 技 術 在 IP 傳 輸 效 率、 服 務 質 量 保 證、 價 格 和 可 管 理 性 等 方 面 的 因 素。
可 為 不 同 的 應 用 提 供 不 同 級 別 的 服 務, 并 能 與 Internet 協 同 工 作。
能 支 持 IP 上 的 話 音 應 用, 并 透 過 IP 多 點 組 播( IP Multicast) 支 持 視 頻 應 用。
適 應 移 動 的 用 戶 和 工 作 組。 網 絡 可 以 自 動 調 整 配 置 以 保 證 移 動 用 戶 的 原 有 身 份。
有 能 力 以 線 速 交 換 第 四 層 的 數 據 流。 ---- 這 些 看 法 與 本 次 招 標 的 網 絡 需 求 是 一 致 的, 并 對 某 些 需 求 進 一 步 做 了 細 化。 根 據 上 述 的 需 求 分 析, 以 及 新 一 代 IP 交 換 主 干 的 特 點, 本 文 提 出 以 下 技 術 建 議:
---- 1. 網 絡 結 構 ---- 主 干 的 拓 撲 結 構 應 考 慮 容 錯 性 和 多 鏈 路 上 的 負 載 共 享, 以 網 狀 結 構 為 好, 但 還 需 根 據 各 樓 內 的 節 點 數、 網 絡 應 用 的 種 類 及 投 資 等 因 素 進 行 配 置。 主 干 的 拓 撲 結 構 見 下 圖 3: ---- 樓 內 的 拓 撲 結 構 雖 說 已 有 定 論, 但 不 同 廠 家 的 具 體 方 案 仍 有 不 同。右 圖 所 示 的 結 構 在 某 些 廠 商 的 方 案 中 經 常 見 到,即 數 據 中 心 由 交 換 機 和 路 由 器( 或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共 同 組 成, 當 然 數 量 視 具 體 情 況 定, 比 如 兩 臺 交 換 機 加 兩 臺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組 成 數 據 中 心, 見 圖4(b)。 ---- 為 什 么 要 用第 二 層 交 換 機 加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的 方 式 而 不 直 接 用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作 為 數 據 中 心 呢?最 重 要 的 原 因 是 這 些 廠 商 的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提 供 不 了 足 夠 的 千 兆 級 端 口 密 度, 只 能 先 用 有 較 高 端 口 密 度 的 第 二 層 交 換 機 放 在 數 據 中 心 的 前 端, 用于 聚 集 配 線 間 下 來 的 連 接, 然 后 再 用 1 至 2 個 端 口 連 接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這 種 方 法 雖 解 決 了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端 口 密 度 不 足 的 問 題, 但 會 導 致 數 據 流 在 核 心 的 第 二 層 交 換 機與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之 間 產 生 瓶 頸, 而 且 桌 面 交 換 機 到 服 務 器 要 經 過 3 跳,增 加 了 延 時;由 于 使 用 了 成 倍 數 量 的 交 換 機,費 用 也 增 加 不 少。 ---- 更 好 的 結 構 當 然 是 完 全 由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或 稱 為 交 換 式 路 由 器)組 建 數 據 中 心,網 絡 中 沒 有 通 信 瓶 頸, 桌 面 到 服 務 器 僅 需 2 次 跳 步,而 且 一 臺 設 備 取 代 二 臺 設 備, 成 本 大 大 降 低。 如 果 考 慮 到 數 據 中 心 的 容 錯, 可 以 用 兩 臺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并 構 成 冗 余 連 接。配 線 間 中 布 置 新 一 代 第 2 層 交 換 機。值 得 引 起 注 意 的 是, 當 采 用 冗 余 的 網 絡 結 構 時, 數 據 中 心 交 換 機 需 要 提 供 2 至 3 倍 于 非 冗 余 結 構 所 需 的 端 口 數 量。
圖5.純 L3 式 數 據 中 心 ---- 下 表 1 列 出 目 前 在 市 場 上 可 購 買 到 的 第 三 層 交 換 機 的 千 兆 以 太 網 端 口 密 度。 表 1.第 三 層 千 兆 以 太 網 交 換 機 的 端 口 密 度 廠商 3Com Bay Cabletron Cisco 產品名稱 CoreBuilder 3500 Accelar 1200 SmartSwitch Router 8600 Catalyst 8540 端口數 4 12 30 16 ---- 由 于 主 干 交 換 機 是 第 3、4 層 交 換 機, 支 持OSPF 協 議, 所 以 園 區 網 狀 的 拓 撲 結 構 不 僅 可 以 實 現 連 接 上 的 冗 余, 而 且 運 用 OSPF 協 議 可 以 實 現 多 鏈 路 負 載 分 享。 ---- 2. 園 區 網 絡 主 干 的 技 術 選 擇 ---- 毫 無疑 問, 目 前 可 行 的 選 擇 技 術 只 有 2 種, 即 622Mbps ATM 和 千 兆 以 太 網。下 面 對 這 2 種 技 術 在 與 IP 相 關 的 多 個 方 面 進 行 了 對 比: IP 包的傳輸效率 采 用 ASIC 芯片進行子網之間的 IP 包傳輸,速度快。 路由協議如 OSPF 由軟件運行 采用全雙工操作以提高傳輸效率 采 用 MPOA 在子網之間傳輸 IP 包以旁路速度較慢的路由器 MPOA 客戶需要專用硬件支持 這是一種捷徑式路由技術,旁路了防火墻 固定長度的信元導致傳送 IP 包的效率不高 服務級別和服務質量 新 的 IEEE 802.3 幀格式提供了數據包的優先級別(CoS)和標準的 VLAN (IEEE 802.1p/802.1Q) 低延時(一般小于 15μs) 用戶可以對流量進行優先化標識,在網絡發生擁擠時保證高優先級的應用的響應時間 交換機擁有多個不同級別的輸出隊列 IP TOS (Types of Service) 提供 IP 層的服務級別 IP TOS 中的 CoS 位可以映射成 ATM 的 QoS 可 為每個虛連接分配一個隊列 為話音、視頻和數據提供服務質量(分別為 CBR、 VBR 和 UBR) 但 LANE1.0 并未使用 CBR 和 VBR 目前直接在 VBR 上開發的應用幾乎沒有 流量控制 全 雙工操作及不同速率接口要求有流量控制 802.3x 可用于降低輸入數據流的速率 需要 TCP 層的流量控制 流控的實現有以下差異: 潛在的擁塞問題 只能工作在全雙工方式 消耗帶寬 基 于 ABR 的端到端流控 要求 ATM 的站點和邊緣交換機支持 ABR 未被普遍采用 實現上的難易程度 交 換機需要高速背板的支持 需要新的硬件控制器 第三層交換不要求對原網絡進行徹底更新 需 要有系統的方法設計和維護 ATM 網 需要新的硬件以支持 MPOA 客戶 用戶需重新培訓 是否能保證網絡的平滑升級 新 的幀格式向后兼容 第三層交換不要求對原網絡進行徹底更新 利用 MPOA 在 IP 主機之間建立捷徑式路經,MPOA 要求硬件支持 虛擬網 用 802.1Q 建立基于端口的 VLAN Intranet 要求建立基于子網的 VLAN 某些交換機支持基于策略的虛擬網 ATM 的強項 VLAN 與 LANE 和 MPOA 集成在一起 每個端口可屬于多個 VLAN IP Multicast 第 2、3 層交換機使用 IGMP Snooping 技術自動設置 IP Multicast 小組 某些第 3 層交換機還支持 DVMRP 路由協議 可以建立點到多點的虛連接 第 4 層數據流的控制 ASIC 硬件可辨認 TCP 的端口號 交換機可將 Qos/CoS/ToS 參數應用于交換的數據流上 對 IP 應用區分優先級 無 ---- 從 以 上 對 比 可 以 看 出, 建 設 交 換 式 IP 園 區 骨 干 網 所 需 的 功 能 用 千 兆 以 太 網 是 完 全 可 以 實 現 的。 這 主 要 是 由 于 支 持 千 兆 以 太 網 的 第3/4層 交 換 機 的 出 現 大 大 地 增 強 了 千 兆 以 太 網 在 園 區 的 地 位, 原 來 認 為 的 以 太 網 的 一 些 不 足, 如 對 多 媒 體 應 用 的 支 持、 靈 活 的 網 絡 拓 撲 結 構 和 多 鏈 路 負 載 分 享、 基 于 標 準 的 虛 擬 網 等, 已 被 新 的 技 術 和 標 準 所 解 決。 某 些 千 兆 以 太 網 交 換 機 (如 SmartSWITCH Router 交 換 式 路 由 器)在 單 模 光 纖 上 傳 輸 距 離 可 達 75 公 里, 同 時 還 支 持 IP over SDH/SONET, 使 得 這 種 技 術 能 從 園 區 擴 展 到 城 域 網。 ---- ATM 技 術 將 繼 續 在 一 定 時 期 內 在 廣 域 網 領 域 發 揮 作 用; 對 于 那 些 要 求 有 嚴 格 的 服 務 質 量 保 證 ( 例 如 利 用 ATM 的 線 路 仿 真 技 術 提 供 高 質 量 的 話 音 通 訊)的 用 戶 來 說 ,ATM 技 術 仍 是 值 得 考 慮 的 選 擇。 ---- 本 文 針 對 此 建 議 需 求 書 的 要 求 ,采 用 千 兆 以 太 網 和 第 3/4 層 交 換 機 作 為 解 決 方 案 的 核 心。下 面 看 看 這 些需 求 在 技 術 上 是 如 何 被 滿 足 的: ---- (1) 支 持 向 Intranet 轉 移
---- Intranet 與 傳 統 企 業 網 的 最 大 不 同 是 信 息 流 模 式 的 轉 變, 即 所 謂 20/80 規 則 的 倒 轉。在 傳 統 企 業 網 中,80% 的 流 量 發 生 在 IP 子 網 內 部,20% 的 流 量 發 生 在 IP 子 網 之 間;而 在 Intranet 中, 由 于 各 部 門 均 可 設 置 自 己 的 Web 服 務 器, 用 戶 也 不 關 心 所 訪 問 的 服 務 器 的 物 理 位 置, 他 們 訪 問 這 些 服 務 器 時,80% 的 流 量 是 跨 子 網 的, 只 有 20% 的 流 量 是 在 本 部 門 內 發 生 的。Intranet 的 這 種 流 量 模 式 要 求 網 絡 的 IP 路 由 速 度 有 大 幅 度 的 提 升, 這 是 傳 統 路 由 器 所 無 法 勝 任 的。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采 用 專 用 集 成 電 路 實 現 線 速IP 路 由 性 能,并 可 實 施 第 4層 的 控 制, 如 為 各 種 應 用 保 留 帶 寬、 設 置 防 火 墻、 以 及 為 不 同 的 應 用 區 分 不 同 的 優 先 級 別 等。交 換 式 路 由 器 是 建 造Intranet 的 最 理 想 的 骨 干 設 備。 ---- (2) 支 持 話 音 和 視 頻 應 用
---- 話 音 和 視 頻 應 用 要 求 網 絡 能 夠 保 證 服 務 質 量, 服 務 質 量 可 以 由 以 下 因 素 來 判 斷: ---- - 延 時
---- - 可 獲 得 的 帶 寬
---- - 延 時 的 抖 動
---- - 丟 包 率 ---- 本 方 案 主 要 利 用 4個 技 術 來 保 證 服 務 質 量: 高 速 度 和 高 帶 寬。 采 用 千 兆 以 太 網 作 為 骨 干、 桌 面 直 接 采 用 交 換 的 10/100Mbps, 且 骨 干 采 用 多 鏈 路 冗 余、 網 絡 的 帶 寬遠 超 過 一 般 多 媒 體 應 用 所 需 的 帶 寬。
低 延 時。 千 兆 以 太 網 交 換 機 的 延 時 是 極 低 的, 一 般 不 超 過 15μs; 本 方 案 采 用 2 級 園 區 網 結 構, 即 桌 面 交 換 機 直 接 連 至 園 區 骨 干 交 換 機, 使 累 積 的 延 時 保 持 在 足 夠 低 的 水 平。
流 量 優 先 化 處 理。 IEEE 802.1p 為 以 太 網 幀 定 義 了 8 個 優 先 級 別, 不 同 類 別 的 應 用 被 賦 予 不 同 的 優 先 級 別, 支 持 802.1p 的 交 換 機 在 每 個 端 口 都 設 置 多 個 輸 入/輸 出 隊 列,這 些 隊 列 的 優 先 級 別 是 不 同 的, 網 絡 管 理 員 根 據 各 種 網 絡 應 用 對 服 務 質 量 的 要 求 為 這 些 應 用 制 定 基 于 802.1p 的 優 先 級 別。交 換 式 路 由 器 與 第 2 層 交 換 機 相 比, 除 了 能 辨 認 數 據 包 中 的 802.1p 位, 而 且 能 夠 辨 認 出 各 種 應 用 的 信 息 流, 并 根 據 網 管 人 員 制 定 的 有 關 服 務 質 量 的 策 略 將 這 些 信 息 流 送 入不 同 級 別 的 隊 列 中。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通 過 復 雜 的 隊 列 管 理 機 制 來 保 證 對 時 間 敏 感 的 應 用( 其 數 據 流 一 般 也 是 高 優 先 級 別 的)優 先 被 轉 發 出 目 的 端 口, 好 的 隊 列 管 理 機 制也 可 進 行 流 量 控 制 和 流 量 整 形(Traffic Shaping), 以 保 證 數 據 流 不 會 擁 塞 交 換 機, 以 及 獲 得 平 穩 的 數 據 流 輸 出, 這 對 話 音 和 視 頻 會 議 這 樣 的 多 媒 體 應 用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帶 寬 預 留。 透 過 RSVP( 資 源 保 留 協 議),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可 以 動 態 地 為 特 定 的 應 用 保 留 所 需 的 帶 寬。 另 外,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具 有 對 應 用 層 信 息 流 進 行 控 制 的 能 力, 可 以 分 辨 出 不 同 的 信 息 流 并 為 它 們 提 供 服 務 質 量 保 證。
利 用 IP Multicast 技 術 可 以 使 視 頻 會 議、 視 頻 點 播 等 應 用 的 信 息 流 只 流 向 需 接 收 這 些 數 據 流 的 站 點, 而 不 會 漫 延 到 整 個 網 絡, 并 且 每 個 Multicast 組 之 間 可 以 互 不 干 擾, 從 而 保 證 多 媒 體 應 用 的 運 行 更 加 暢 通 無 阻。 ---- 以 上 技 術 配 合 使 用, 雖 還 不 能 實 現 嚴 格 意 義 上 的 服 務 質 量 保 證, 但 實 際 效 果 卻 足 以 滿 足 絕 大 多 數 多 媒 體 應 用 的 質 量 要 求。
---- (3) 顯 著 改 善 響 應 時 間
---- 交 換 式 千 兆 以 太 網 骨 干、 低 延 時 的 交 換 機、 能 對 流 量 進 行 應 用 層 控 制 的 交 換 式路 由 器, 這 些 技 術 和 產 品 均 可 大 幅 度 改 善 網 絡 響 應 時 間。 ---- (4) 容 錯
---- 網 狀 的 骨 干 拓 撲 結 構, 雙 核 心 交 換 機、 冗 余 的 配 線 間 連 接 等,這 些 都 保 證 了 網 絡 中 沒 有 單 點 故 障。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支 持 VRRP( 虛 擬 的 冗 余 路 由 器 協 議) 和 OSPF 協 議,前 者 用 于 2 個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互 為 備 份, 后 者 用 于 旁 路 出 故 障 的 連 接。 ---- (5) 集 中 的 網 絡 管 理 和 較 低 的 總 體 費 用
---- Cabletron 公 司 的 網 管 系 統 軟 件 Spectrum 正 可 擔 當 集 中 管 理 的 任 務。 本 方 案 為 降 低 總 體 費 用, 采 用 了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而 不 是 普 通 路 由 器 作 為 核 心 設 備。 交 換 式 路 由 器 的 性 能 是 普 通 路 由 器 的 10~100 倍, 而 價 格 只 有 后 者 的 十 分 之 一。
三、 網 絡 結 構 及 配 置 說 明 ---- 本 方 案 采 用 千 兆 以 太 網 為 主 干, 以 SmartSwitch Router 第 3/4 層 交 換 機 為 主 干 交 換 機,其 中,在 M1 樓 中 使 用 2 臺 16 槽 的 SmartSwitch Router 8600, 在 M2 樓 采 用 2 臺 8 槽 的 SmartSwitch Router 8000, 在 A1 和 R&D2 樓 內 各 采 用 1 臺 SmartSwitch Router 8000。 配 線 間 內 的 設 備 根 據 樓 層 的 用 戶 端 口 數 量, 分 別 選 擇 高 端 口 密 度 的 模 塊 式 SmartSwitch 6000交 換 機、SmartSwitch 2200 交 換 機 和 24 端 口 堆 疊 式 10/100Mbps 自 適 應 交 換 機 SmartSTACK ELS100。 從 圖 中 可 以 看 出, 這 是 一 個 容 錯 性 極 好 的 網 絡 結 構。
圖 3.M1 樓 的 網 絡 結 構
圖 4.R&D1 樓 的 網 絡 結 構
圖 5. M1 樓 的 網 絡 結 構
圖 6. A1 樓 的 網 絡 結 構
圖 7. A2 樓 的 網 絡 結 構
圖 8.樓 R&D2 的 網 絡 結 構 四、本 方 案 實 現 的 網 絡 功 能 及 方 案 的 優 勢 IP 包 的 轉 發 速 度 快。有 第 3、4 層 功 能 的 千 兆 以 太 網 交 換 機 SmartSwitch Router 是 業 界 性 能 最 好 的 此 類 交 換 機, 可 以 線 速 進 行 第 2、3、4 層 數 據 轉 發 而 不 丟 包, 其 交 換 矩 陣 速 度 可 達 32Gbps, 第 3、4 層 交 換 能 力 超 過 3000 萬 包/秒。 《Network Computing》 雜 志 今 年 對 多 廠 商 的 千 兆 以 太 網 交 換 機 進 行 了 嚴 格 測 試, 結 果 是 SmartSwitch Router 獲 得 最 高 分, 并 榮 獲 該 雜 志 為 交 換 機 設 置 的 唯 一 一 個 “ 編 輯 選 擇 獎”。
容 錯 的 網 絡 結 構。 主 干 為 網 狀 拓 撲 結 構, 并 通 過 OSPF 協 議 實 現 多 鏈 路 負 載 分 享。 主 干 帶 寬 達 8000Mbps, 并 具 有 足 夠 的 擴 展 性。SmartSwitch Router 支 持 VRRP 協 議, 實 現 雙 SmartSwitch Router 之 間 的 動 態 互 為 備 份。 樓 層 的 交 換 機 均 由 多 條 線 路 連 接 至 樓 內 的 數 據 中 心, 多 鏈 路 之 間 可 進 行 負 載 分 享 和 互 為 備 份。
可 為 不 同 的 應 用 提 供 不 同 級 別 的 服 務, 并 能 與 Internet 協 同 工 作。 本 方 案 采 用 的 各 型 交 換 機 均 支 持 IEEE 802.1p 標 準,SmartSwitch Router 更 具 有 對 應 用 層 的 數 據 流 進 行 控 制 的 能 力, 可 以 保 證 服 務 質 量。 這 種 交 換 機 還 支 持 RIP、OSPF 和 BGP 協 議,并 提 供 廣 域 網 和 IP over SDH/SONET 接 口, 可 以 和 Internet 協 同 工 作。
能 支 持 IP 上 的 話 音 應 用, 并 透 過 IP 多 點 組 播( IP Multicast) 支 持 視 頻 應 用。 本 方 案 所 使 用 的 各 種 交 換 機 均 支 持 IGMP Snooping(IGMP 是 IP 多 點 組 播 的 工 業 標 準), 其 中, SmartSwitch Router 更 支 持 DVMRP 協 議, 使 IP 多 點 組 播 更 加 有 效。
適 應 移 動 的 用 戶 和 工 作 組。 網 絡 可 以 自 動 調 整 配 置 以 保 證 移 動 用 戶 的 原 有 身 份。 所 有 被 采 用 的 交 換 機 均 支 持 IEEE 802.1Q 標 準 的 虛 擬 網。Cabletron 先 進 的 網 管 軟 件 Spectrum 可 使 用 戶 方 便 地 對 虛 擬 網 進 行 管 理。
SmartSwitch Router 可 提 供 基 于 硬 件 的 防 火 墻。
SmartSwitch Router具 有 每 秒 400 萬 條 第 四 層 數 據 流 的 交 換 能 力。
摘要:小學古詩教學究竟該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令語文教師們頗感為難,總有顧此失彼的擔憂。本文從“創設活動空間,鼓勵學生創新”、“抓關鍵巧設疑,引導學生探究”、“多種方式整合,增強學生感受”三方面探討了新課標理念下的古詩教學改革,主旨在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古詩教學;整合;設疑;活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40首文質兼美的古詩,其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優美,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但傳統的古詩教學往往過于注重文字本身,而忽略了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感受優美語言”的內在意蘊。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而對詩句的本身意思只需要“大體把握”即可。從“以學生為本”這個高度出發,我認為新課標理念下的古詩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多種方式整合,增強學生感受
入選小學教材的古詩在文字上通俗易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本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應該說不難,但要學生較好地體驗詩人的思想情感,領悟深遠意境,就很有難度。因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限于小學生的閱歷和經驗,他們面對文字所能產生的表象和情感體驗是有限的,所以制約了學生對美好情感、意境的體驗和領悟。《新課標》中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的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在古詩的教學中可以將多種方式進行整合應用,如把圖畫、音樂、散文甚至是相關的生活場景整合到古詩的教學中去,這對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幫助的。如我在教學《春日》中“無邊光景一時新”一句時,學生對“景物一下子煥然一新”的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他們缺乏相關的感受,不能在大腦中形成景物“一時新”的表象,也就是學生不能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不能體驗到欣賞美好事物帶來的愉悅情感。我就出示多幅圖片,或利用多媒體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找找能感受到“一時新”的圖。于是有的同學從茵茵綠草中感受到了“一下子煥然一新”,有的同學從大片金黃的菜花中感受到“煥然一新”。
二、抓關鍵巧設疑,引導學生探究
唐代詩人賈島 “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賈先生為何茶飯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進行“推敲”了。賈島和尚反復琢磨“推”和“敲”哪個更好,他也是在進行探究。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我們們積極倡導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而字詞凝練、講究意境的古詩又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有的一首詩之精、神、韻就體現在一兩個字詞中,如《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句中一“綠”字,《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句中一“裁”字,等等,在學習中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詩句時,應該抓住這些字詞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泊船瓜洲》中我們可以問問學生,這“綠”是否換成“到”、“過”等詞,想想為什么呢?在《詠柳》中讓學生想想:“裁”是否用錯了?樹葉能是“裁”出來的嗎?在問題的刺激下,學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過反復讀、悟,體會到“綠”不但是寫出了春天來了,更是女人仿佛看見了江南大地一下子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體會到了“裁”字不僅寫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更是讓人感覺到春風就像一位心靈手巧的姑娘,在裝扮美麗動人的春天。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不光是為了讓學生領悟詩句中字詞的精妙,更是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三、創設活動空間,鼓勵學生創新
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古詩具有簡潔而意境深遠的特點,注重詩句的言外之意,這對于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不能不說是一個有益的契機。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并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于創造的才能。”研究表明,廣泛的實踐活動有益于學生創造人格的培養,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所以在古詩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活動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一)演中創新
這里所講的“演”是指老師用表演的手段鼓勵學生體悟詩句的言外之意,進行聯想、補充和創造,鼓勵學生創新。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時組織指導一位學生演一演李白是怎樣送別老朋友的。這位學生在久久注視“天邊”之后,忽然用袖拂面,并作舉杯喝酒狀,還以指在空中“畫”了起來。老師問他在干什么?他解釋說李白送別老朋友時,想起這一別后不知何時方能相見,心中自然傷感,會忍不住流下眼淚,所以用袖子擦眼淚。又因為李白是個豪放的詩人,心中有感,自然馬上要喝酒寫詩了。師生都不禁為他鼓起了掌。這樣的表演不是好看,而是讓學生對詩句進行深入地閱讀,展開了聯想,繼而進行了有創意的表演,真正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畫中創新
課堂上畫古詩是指以“畫”為手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一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草》時,就引導學生畫一畫詩中描述的“草”。學生在細讀詩句后,有的畫了嫩黃色的草,說從“春風吹又生”這句中看出來這草剛長出來,應該是這種顏色;有的畫的草是斜著的,說是詩中寫“春風吹又生”,肯定當時吹著風,那么草肯定是斜的。學生在畫畫中主動地讀悟詩句,并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這自然是一種創新。
(三)寫中創新
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誘導,觸發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例如,在《贈汪倫》一詩教學的最后,老師進行這樣的啟發:詩中送別的場面是如此感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離別的場面,同學轉學、親人遠行……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心里話想說,讓我們都來學學作者,把心里的話寫成一首送別詩贈給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書寫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學習過程,不正是給他們創設一個自我超越、自我創新的機會嗎?
關鍵詞:古詩教學;環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5-0124-01
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精華部分,吟誦古詩可以陶冶情操,激發想象力,同時可以培養小學生對語文文學的濃厚興趣和學生的個人素養。作為一名語文古詩教學老師,更應該德才兼備,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在新教育理念中更好的探索出更好的古詩教學方式、方法。本文就如何改善和加強古詩教學方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古詩,往往都是詩人們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的得意之作,但現在的小學古詩教學方式古板,教學老師的教學思想僅僅還停留在“讀一讀,背一背,抄一抄”的基礎思想之上,原本意蘊雋永的古詩教學變為一種對學生的“懲罰”。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對古詩的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僅僅了解古詩大意和了解中心思想的要求上,必須要要求學生既要弄懂詩詞大意還要采用恰當的策略和方法引導學生想象古詩的意境,感受到猶如身臨其境的意境美,才能領悟古詩的真正旨意,進而陶冶性情,只有進得了一定的境界,才能和詩人一樣步入到一個廣闊的天地,實現心靈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那么,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想象古詩意境并親身體驗那個“廣闊的天地”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教學時更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一、介紹背景,領會詩意
古詩是古代詩人心靈的自然流淌和有感而發,同一個詩人在不同環境和不同心境下寫出的詩的論調是不同的,古詩基本上都是寫物,述志這兩個范疇,所以學習古詩必須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以及其創作背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體察到詩人的具體用意,并研究整篇文章的主旨。如《靜夜思》中的李白,他云游四方,長時間背井離鄉的他深深思念著自己的家鄉,每當夜晚來臨,抬起頭看見月亮,還以為是自己家鄉的月亮呢。此詩簡短精煉,但詩人李白將自己思念家鄉的情懷寄托在了字里行間,在學習時一定不難想象出李白思念家鄉卻又沒法回家的一絲無奈和深深的孤獨感。當學生想象到當時那中意境,不待老師多講,早已領會詩意,心中同樣多了一份淡淡的無奈和孤獨。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在上課之前查閱相關資料,做好備課工作,把握好向學生介紹的合理度,所講內容要簡短精煉而且要賦有生趣,不應講多,講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將學生帶入云里霧里,感受意境的美好。
二、互文印證,走進詩意,增加厚度
在當學生了解了作者寫作背景和古詩大意之后,教學老師應適當介入古詩互文,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意境的理解,還能同時拓展學生對古詩歷史厚度的了解,生成古詩內涵的價值,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動態的,多元的,立體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意境,是每個藝術家的審美體驗、理想經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合理引導學生領悟到詩中的意境美,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有趣是每個教學老師在古詩教學中的任務。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領悟詩中的意境美呢?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加以引導:
1.感悟誦讀,以興趣激感,開發學生學習詩歌的愿望
詩歌的特點是富有節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在理解古詩基本詞義的基礎上,更能體會古詩的韻律和意境,誦讀古詩也有多種方法,如大聲朗讀,小聲朗讀,默讀和范讀等,教學老師應根據學生喜好來安排誦讀,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以興趣激感,讓學生有一種自己想學古詩的沖動,能達到這種效果后再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引和學生自己的體會就能讓學生更深入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
2.為詩配畫,豐富想象
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詩也許就是一副畫,詩中的一個字,一個句就是一幅畫,一個生活場景,一段難忘的心理歷程也會是一副畫,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把詩和畫結合起來,通過作畫,能具體而且形象的將古詩中的畫意體現出來,從而讓學生打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古詩的意境和獨特的畫面美。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做畫,然后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而然的融入詩歌的意境當中。
三、創造條件,感受古詩的美和妙
為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把對古詩詞的理解變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實踐交流活動,正確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中自主的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形成自主學習和開發的能力。在教導學生學完一首古詩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將教學延伸到課外的活動,比如讓學生根據古詩編制歌曲,編制舞蹈,組織大家一起唱一唱,跳一跳,背一背,說一說,做一做等等,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詩意的美妙。
古詩的學習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古詩歷史厚度的了解,生成古詩內涵的價值,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動態的,多元的,立體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還能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古詩的意境美,感受到作者當時的那種或者悲傷,或者高興的情緒,亦或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壯志。對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俞國平.淡化分析 多向感悟 張揚個性——淺議古詩教學[J]. 語文教學通訊,2005,(07).
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孔夫子講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運用如果缺乏技巧性和表現力,文章是不可能傳之久遠、不可能有綿長的生命力的。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作家反復錘煉、精益求精的結果。
古詩文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歷久彌新的佳作。學生如果能在閱讀中把握作品的精妙之處,就能向古人學習寫法。如在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映帶左右”的環境描寫,短短四句話,就將蘭亭附近的山、林、竹、水描繪得有聲有色。結合背景帶動學生討論,優美的自然風光流露出聚會者怡然自得的心情,是景中含情的優秀范例。適時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環境描寫的情況,談一談景物描寫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學生明白情由景生的道理。寫文章不能因文造景,情與景是密不可分的。講解中聯系已學的《荊軻刺秦王》“易水送別”,永垂千古的原因。學生感受到蕭蕭的寒風和冰冷刺骨的易水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側面寫出荊軻“一去不復返”的俠客形象。老師借機引申開來,暢談景與情的觀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所謂有我之境,是指感情較直露,鮮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花草不含淚,鳥兒也不會因別離傷心,只因詩人痛苦不堪,所以萬物都著了作者的感彩。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無我之境,作者雖在畫面中,但他的情感卻藏而不露,一切讓讀者從畫面中體會。經過討論,學生對情與景的關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即景物描寫與作者感情密不可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要想寫出文采飛揚的佳作,還要學習表達語言的其他技巧。例如排比和比喻等修辭在古詩文中比較常見,排比句一般是用三個以上句式相同的單句組合而成,他們結構相似,語氣一致,使語勢得到增強,感情得到加深。如《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以上排比句的使用,寫出了秦國吞并四海,笑傲戰國,不可阻擋的氣勢,為文章增添了文采。使用比喻句,既能使語言形象生動,又能使說理深入淺出,因而為歷來文章所常用。學生在寫議論文,表達觀點時,如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格來表達自己的主張,那么在寫作的語言上將更上一層樓。
二、欣賞借鑒,古為今用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文章亦是如此。學生在寫作時,不是開頭起調過高,后來難以接續;就是開頭調子過低,后繼無力;還有的一開頭就不在調上,后面雖是洋洋灑灑,卻離題萬里。因此慎重開頭,接續也會順當,如果開頭不恰當,就會像抽絲亂了頭,難于下筆。學生在學習蘇洵的《六國論》時,老師就可和同學們一起鑒賞一下它開頭的藝術。經閱讀,學生明白了如何做到開門見山:即開篇點題,首段表明中心。該文的首段便從經典的閱讀文本轉變為作文開頭的典型范例。
關鍵詞:10Kv系統;交替弧光;接地;事故分析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ity 9 6 ~ 10 Kv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growing capacitance current growing situation and the frequent grounded arc fault,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larger arc alternant sex ground fault, combined with the case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ault.
Keywords: 10 Kv system; Alternate arc; Grounding; Acciden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 U26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在6~10Kv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系統發生單相金屬性接地故障時,變壓器、互感器、斷路器、電纜線路等的對地絕緣水平都能滿足長期承受線電壓作用而不損壞的要求。一般認為,在6~10Kv系統中內部過電壓的幅值不高,所以考慮危及電網絕緣的主要因素不是內部過電壓而是大氣過電壓,因而長期以來采取的過電壓保護措施僅僅針對防止大氣過電壓,其技術措施也僅限于裝設各類避雷器,由于其保護值較高,對于內部過電壓起不到有效的限制作用。隨著電網的發展,架空線路逐漸被固體絕緣的電纜線路取代。由于固體絕緣擊穿的累積效應,其內部過電壓特別是電網發生單相間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時產生的弧光接地過電壓及由此而激發的鐵磁諧振過電壓,已成為電網安全運行的一大威脅。其中單相間歇性弧光接地過電壓發展造成的相間短路后果最為嚴重。最近十年來,按相關規程要求,在10Kv系統電容電流大于20A、6KV系統電容電流大于30A時都設計采用消弧線圈補償或自動跟蹤補償式消弧線圈接地方式來消除單相間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時產生的弧光接地過電壓。但卻存在一些問題:1)容易產生串聯諧振過電壓;2)放大了變壓器高壓側到低壓側的傳遞過電壓;3)使小電流選線裝置靈敏度降低甚至無法選線;4)用電感電流去抵消電容電流時,對于弧光接地時的高頻分量部分無法抵消,因而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弧光接地過電壓。
我國現有運行規程規定,在非直接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允許繼續運行兩小時,但規程對于“單相接地故障”的概念未作明確界定。如是金屬性直接接地,故障相對地電壓降為零,健全相對地電壓升高至線電壓。但如果單相接地故障為弧光接地,按工頻熄弧理論,健全相過電壓倍數為3.5p.u(1.0 p.u=√2Um/√3);當故障點出現高頻電弧且經過多次重燃后,按高頻熄弧理論,健全相過電壓可達7.5 p.u,故障相過電壓可達6.0 p.u,中性點位移電壓可達5.0 p.u。在這樣高的過電壓持續作用下,勢必造成固體絕緣的累積性損傷,在健全相形成薄弱環節,進而發展為相間短路事故。
2.事例及分析
2.1事例:某110Kv變電站接線方式如圖1所示。在圖示運行方式下,2011年7月5日16時45分,天下雨且打雷,304#開關跳閘。由于當時一直在下雨打雷,304#開關未復電。隨后值守人員發現10KV配電室內出現耀眼的電弧光亮,即于304#開關跳閘后13分鐘502#開關跳閘。
圖1 變電站運行方式接線
2.2 現場檢查結果:502#開關是主變重瓦斯動作引起的跳閘。此外主變過負荷、重瓦斯掉牌。而10KV母線排三相有多處電弧放電痕跡;304#開關柜內導向瓷瓶、支持瓷瓶及304#開關外殼均有電弧放電痕跡、B相導向瓷瓶鑄鐵帽有燒熔孔痕,面積約6mm×10mm,深約4 mm。主變瓦斯繼電器取氣及本體取油做油化分析情況如表1所示:
表1油化分析情況表單位:μL/L
日期\組分 H2 CH4 C2H4 C2H6 C2H2 CO CO2 總烴 備注
2011-07-05 67.59 88.29 174.21 18.45 1.49 178.33 1033.62 283.44 瓦斯氣
2011-07-05 63.80 86.97 178.77 19.11 1.33 194.71 1450.13 287.18 本體油
由表1中數據,按“三比值”法為“022”,系高溫過熱。
對該站一次、二次設備進行升流試驗、繼電保護動作試驗及絕緣試驗,均未發現異常情況。而304#出線避雷器絕緣電阻10000兆歐、直流0.75倍1毫安參考電壓下泄漏電流22μA,事故過程已動作,屬于正常運行設備。
主變近三年絕緣情況略有下降,絕緣油的電氣強度為34Kv;502#開關流2545A(TA變比3150/5),主變過負荷(10 Kv側)按1.30倍額定電流即2142A整定。
對線路查線結果,發現引起事故的故障點位于304#支線的7#桿(距304#開關的電氣距離約200米)的A、C相柱上開關刀閘支持瓷瓶被直擊雷打碎2/3,碎裂方向為垂直于導線走向。
2.3設備情況及運行方式
1#主變型號為SZ9-31.5KVA/110Kv/11Kv、Y/-11,額定電流165.33A/1653.37A;310#開關型號為ZN28-12/1250-31.5;304#開關型號為ZN28-10C/1250-31.5; 出線避雷器型號為YH5WZ1-17/45×17/45三項組合式復合外套無間隙避雷器;502#開關型號為 SW7-110IC/1600.
當時1#、2#主變運行,10KvⅠ、Ⅱ段母線分開運行。。
2.4原因分析
2.4.1為什么雷擊后502#開關流不動作而過負荷掉牌?為什么304#開關跳閘后,過了13分鐘502#開關才跳閘(110KV系統檢查未發現故障)?而且是主變重瓦斯動作引起?一種看法認為是發生了兩次雷擊,第一次雷擊時304#開關已跳閘;第二次雷擊在第一次雷擊后13分鐘恰好又擊中同一線路,行波到了304#開關斷開點產生全反射,使得侵入波疊加而導致絕緣子閃絡、10Kv母線短路,造成上述事故。但這不能解釋為什么10Kv側故障會越級導致502#開關跳閘的原因。由于雷電作用時間極短,即使雷擊造成304#開關及其支柱絕緣子閃絡,也無法維持到13分鐘后的502#開關跳閘于主變重瓦斯動作,更何況304#開關出線避雷器(事后檢查只動作了一次)、304#開關速斷、流保護動作都先于過負荷動作,因此上述說法被否定。
2.4.2該10Kv系統架空線路總長192.7公里,電纜線路總長169.26公里,系統電容電流(實測)達18.87A,無消弧線圈補償。
事故過程應為:由于直擊雷作用而將304#支線的7#桿A、C相絕緣子分別炸裂后,并未造成線路單相金屬性接地短路,更沒有形成相間短路。而A、C相雷擊后剩下的約1/3絕緣子(事后現場檢查情況如此)在大雨下過渡(絕緣)電阻較小(幾歐到幾十歐)、且A、C相絕緣子彼此阻值也不等,因此在過渡(絕緣)電阻相對較低的一相絕緣子在雨水加表面污穢的共同作用下使其絕緣下降到某一臨界值時,首先對地放弧形成單相弧光接地,然后在電流過零時接地電弧熄滅,該絕緣子絕緣部分恢復;此時另一相絕緣子也因同樣的原因絕緣下降、緊接著對地放弧形成單相弧光接地,不久在電流過零時接地電弧熄滅,絕緣子絕緣恢復。隔一段時間又有其中一相絕緣下降到對地放弧,然后電弧在過零熄滅、而后又重燃,如此就形成A、C相交替性弧光接地。由于該故障點離304#開關的電氣距離約200米,屬于近區短路,因而在很短時間內這個交替弧光即到達304#開關(故障時弧光是由外電路故障點向電源側發展)。在6~10Kv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系統當電容電流超過30A時故障電弧難以自動熄滅,此處電容電流為22.87A,且無消弧線圈補償,而大雨中A、C相絕緣子過渡(絕緣)電阻小且在逐步降低的情況卻一直存在,故A、C兩相故障電弧分別在過零時熄滅,然后重燃,但沒有發展成為兩相電弧接地短路。而A、C相交替性弧光接地產生的過電壓就向近區的變電站內發展。在線路受到直擊雷雷擊,盡管304#出線避雷器已經動作,但當直擊雷過去后,屬于內部過電壓(操作過電壓)的弧光接地過電壓此時卻未消失,其發展和作用反而愈來愈強烈:A、C相交替性弧光接地過電壓發展到304#開關柜,由于開關柜內的支柱絕緣子、導向絕緣子表面的潮濕和臟污且當時高配室內空氣潮濕(相對濕度為85%),所以絕緣子表面泄漏大,沿面閃絡電壓大大降低(同類其他完好絕緣子試驗的干閃僅30千伏,事故時可能還要低),因為系統電容電流不大,故障電弧電流也不大,閃絡的結果僅在開關柜柜壁、鋁排上燒熔多處凹痕。由于304#開關的引線相間通過電弧短路,最終導致304#開關跳閘。而在304#開關跳閘前、304#開關的引線相間還未及發生相間短路時交替弧光早已越過304#開關到達10Kv母線。304#開關跳閘后,交替弧光的作用引起母線排的相間、母線對地通過弧光短路,從而導致310#總開關越級跳閘。在此期間,交替弧光還引起了10Kv電網中LC回路的電磁振蕩,一方面繼續著的交替弧光接地引起過渡過程產生高頻振蕩電流通過主變10Kv線圈時因趨膚效應使鐵芯及相關導磁系統產生渦流發熱,引起油性氣體突然增多、油溫上升,從而油流速加快;另一方面由于回路損耗,電弧電流不是很大,但因主變10Kv線圈是接法,外部產生的零序電流在通過線圈形成環流,造成主變負荷電流突然增大。由于上述兩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主變油溫上升、油流速加快,終于在13分鐘時油流速達到整定的0.6米/秒,啟動主變重瓦斯保護動作502#開關跳閘。至此10Kv系統交替弧光接地消除。據故障錄波顯示,其時電弧接地電流發展為相間短路時接地短路電流約為2337 A,正好略大于過負荷整定的2142A,而小于流整定的2545A,于是過負荷掉牌,流保護未動作。
3. 預防措施討論
3.1按我國繼電保護設計標準,在中、低壓母線系統中一般不配置專用的快速母線保護,而是以上一級元件(變壓器)的后備保護來切除母線故障,往往使故障被發展被擴大。而主變壓器因在出口母線突發短路沖擊下,致使動穩定失衡造成的損壞事故也時有發生,而這些事故多為沒裝設專用的快速母線保護、延遲切除短路故障造成的。因此建議在設計主要變電站10Kv母線及并聯運行的雙母線時考慮裝設專用的快速母線保護。
3.2國家標準規定變壓器熱穩定允許時間為2秒、動穩定時間為0.25秒,但實際繼電保護動作時間都大于此規定值,不能滿足不能滿足保護變壓器的要求,因此需要改善變壓器保護,使變壓器的保護動作時間小于變壓器允許的動穩定時間0.25秒。
3.3根據電網運行的實際情況,投入消弧線圈,并且要確保消弧線圈自動跟蹤補償的正確工作,不得發生欠補償、全補償或失去補償。
3.4加強對城農網6~10Kv的改造,提高線路安全運行的可靠性,避免因近區短路而帶來的事故擴大化。
3.5加強對中壓電網的運行管理,及時消除線路缺陷,做好雷雨季節的巡視、防雷工作。做好變電站高配室內的防污、防潮工作,確保不發生外絕緣閃絡,即使閃絡也不會發展成相間短路。
4.結語
弧光接地過電壓現象是一個綜合性問題,產生或影響的因素很多,過去都認為對這種現象的研究已有定論,不必再浪費精力。但當實際運行中不斷出現因這種現象造成的事故時,卻不能再掉以輕心。特別是在本例中出現的交替弧光接地過電壓,更應引起注意。必須從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來檢查、分析其原因,不能單純地從現象到現象。而要將追蹤原因延伸、擴展到設計、施工、運行,才能有效地把握設備安全運行狀況并予以及時消除。
參 考 文 獻
[1]劉 繼。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M]。北京:電力工業出版社,1982
[2]陳維賢。電力系統內部過電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3]解廣潤電力系統過電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第二版),1997
[4] DL/T 620-1997。交流電器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