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業計劃定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
內部資金轉移價格(Funds Transfer Price,縮寫FTP),這一銀行管理理念誕生于1980年的美國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是指銀行資金在商業銀行內部不同部門、不同產品、不同分支機構之間流動的價格,它可分為不同部門間資金橫向流動的價格和不同分支機構間資金縱向流動的價格。
由于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與資金流動密切關聯,而商業銀行是經營“資金”的機構,因此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已成為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品定價、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有機結合的資產負債管理手段。通過向商業銀行各個資產負債業務的經營部門傳遞管理層的經營政策導向,引導各個經營機構、部門和產品合理發展。從而成為商業銀行經營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之處。
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是伴隨著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化和商業銀行競爭加劇而出現的精細化管理工具,其誕生和發展的過程,也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經過20多年的發展與完善,目前已成為國際先進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必備工作。近幾年。隨著外部形勢變化和商業銀行內部精細化管理的自發需要,這一概念及管理模式逐步被引人中國,并在中資銀行的管理實踐中廣泛運用。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認識和應用已經不斷深化,尤其是在人民幣業務和中國境內范嗣的商業銀行經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全球范圍的、多幣種的以及適應各國監管要求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建設還處在初步階段,尚存在許多進一步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研究探討的難點。
一、商業銀行集團內資金管理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綜合化經營步伐不斷加快,陸續通過新設、兼并收購等方式在海外建立分支機構、控股機構,進入租賃、保險等行業。商業銀行集團的綜合化經營趨勢日益明顯,覆蓋的區域范圍、業務范圍日益廣泛。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集團內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集團內母行與境外機構之間的資金管理體制仍為差額資金管理。
(一傅;團內母行與境外機構間的差額資金管理
目前,國內大型商業銀行集團內資金管理為境內全額和境外差額并存的雙軌管理模式,即總行已實現了對境內分行的全額資金集中管理,但對境外分支機構和控股機構之間,依然為上存下借的差額資金管理模式。
1、境外機構差額資金管理多體現為母行對境外機構的拆借資金。在差額資金管理模式下,理論上當境外機構因資產負債業務發展,存在資金不足或資金錯配時,將向母行借入資金彌補頭寸:當境外機構資金富裕時,可將多余資金存入母行。但在我國外匯管制情況下,母行吸收的境外資金均納入外債管理,各商業銀行的外債指標有限,境外機構的富裕資金一般均存放于境外,無法回流境內。而且。在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初步階段,境外機構吸收資金來源的能力較低,無法從境外當地或國際市場上吸收大量存款或資金。因此往往都體現為資金不足,高度依賴母行的資金支持。
2、母行向境外機構拆借利率是差額資金管理模式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主要體現。由于現行階段母行主要通過拆借資金與境外機構發生資金往來。拆借利率水平的高低將成為母行經營政策向境外機構傳導的重要信號。一般情況下。拆借利率提高將造成境外機構借入資金成本的上升。意味著母行希望境外機構加大拓展當地資金來源的力度,適度控制資產業務的過快增長:拆借利率下調將降低境外機構借入資金成本,意味著母行希望境外機構加大優質資產業務的開拓。
(二)集團內母行與境外機構間的差額資金管理利弊分析
1、現行差額資金管理與境外機構發展階段相適應。我國商業銀行的境外機構多數處于剛剛成立不久后的業務拓展階段,資產規模擴張意愿強烈。在差額資金管理的模式下。各境外機構的資金可自主運作,自行決策,有利于調動其經營積極性。而且,考慮到全球各地的差異性較大,市場環境、監管要求、資金流動性各不相同,在差額資金管理模式下,境外機構可結合當地情況。自主安排資產、負債運作策略。
2、現行差額資金管理模式可適應當前日益趨嚴的流動性監管要求。各國監管部門均高度重視母行對境外分支機構的流動性支持能力。尤其在金融危機之后,加強了對境外分支機構的流動性監管。這就要求母行要與境外分支機構要發生真正的資金拆借關系。并盡可能提供較長期限的資金支持,這也與現行我國商業銀行境外機構差額資金管理機制相適應。
3、差額資金管理體制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所具有的集中流動性、利率風險管理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在現行境外機構差額資金管理體制下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境外機構,尤其是境外分支機構。依然要承擔流動性風險。依然需要統籌安排資金頭寸和資產負債期限匹配,從而并沒有形成由集團層面統一管理的流動性安排機制。而且,在經歷過初級發展階段之后,母行對境外機構的經營調控能力也需通過全額資金管理來進一步提高,以有助于形成銀行集團層面統一的經營策略和資源配置導向,避免各境外機構單打獨斗。
二、商業銀行集團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的建立
(一)商業銀行集團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需關注的問題
1、境外機構差額資金管理向全額資金管理的轉化難度較大。各國監管要求和稅收政策各不相同。不易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金集中管理。目前。我國外匯管制,資本項下資金無法自動跨境流動,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對跨境資金流動有各種制約。而全額資金集中管理要求所有資金來源需集中至母行。所有資金運用由母行配置資金。因此在此種情況下,處于外匯管制地區的境外機構資金回流母行將難以進行。
2、境外機構眾多,區域分布廣泛,且經營業務幣種結構復雜、資金清算渠道多樣,地區性差異明顯,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提出較高要求。我國商業銀行設立的境外機構已遍布世界各國重要城市和地區,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等差異較大。如對于同一貨幣幣種的資金,在不同資金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市場利率水平差異極大。受當前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影響。美元資金在西方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市場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隔夜LI,BOR值一直在0.25%的低位水平。而在我國境內以及印度尼西亞等美元資金相對匱乏的資金市場。資金利率明顯高于國際市場利率。在此種情況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
的制定將面臨全球統一定價和兼顧明顯地區性差異的兩難。
(二)建立集團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的建議
考慮到上述制約因素和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實際情況,我國商業銀行集團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和全額資金集中管理體制的建立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粗到細、分布推進的原則。
1、實際差額資金拆借。境外機構需要管理自身流動性,統籌安排資產負債業務期限結構,對于資金缺口可通過同業市場拆人和向母行拆借資金來滿足。母行將通過動態調整拆借境外機構的資金利率水平和核定拆借境外機構的額度來調控其經營行為,提供流動性支持。以滿足境外機構的業務發展和滿足當地流動性監管要求。拆借資金的成本將真實體現在境外機構的損益表中,影響境外機構當年賬面利潤。
2、模擬全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擬全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是指對境外機構的所有資金來源、資金運用按照全額資金管理模式下的內部價格進行內部計價,并將內部計價結果作為境外機構的年度考核利潤中的一部分進行評價。模擬全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可根據多重資金池方法,實現資金來源和運用的打包內部計價。在此模式下,可以實現對所有資產負債業務的內部計價。模擬將利率風險集中至母行管理,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導向作用可以得到一定發揮。但是,內部計價的結果并不會真實計入境外機構的損益表中,不會影響賬面利潤,只影響銀行集團內的考核利潤:同時該模式下,并沒有發生資金集中和配置的真實資金流,可以規避部分國家的監管要求。但并沒有實現流動性風險的集中管理。
此外。也可以有選擇性的分地區、分幣種進行全額資金集中管理。這將涉及真實的跨境資金流動和真實的內部資金計價,境外機構的流動性風險能夠真正集中至母行統一管理,影響境外機構賬面利潤。但考慮到我國外匯管制。且跨境資金尚無法在資本項下自由流動。境內母行需在境外(如香港)建立境外資金中心,代表母行對境外分支機構實施資金集中管理,統籌規劃境外分支機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
建立我國商業銀行集團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的課題在我國尚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國內外并無先例可借鑒,將需要國內商業銀行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經驗總結,不斷摸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