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醫療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可喜的是,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戲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2006年在國家第一個“文化遺產日”里,國務院及文化部把秦腔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來,古樹開新花,古老的秦腔藝術迎來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2005年時國務院辦公廳就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文件提出中國不僅要做一個經濟大國,而且要做一個文化強國。陜西是個文化大省,秦腔又是陜西文化的一張王牌,理應得到更好的傳承與保護。2009年國家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里,其中秦腔呂明發、余巧云、O宗漢、肖玉玲、李愛琴、馬友仙、康少易七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入選;陜西省文化廳也公布了秦腔藝術省級第一批傳承人:全巧民、衛贊成、李淑芳、張虹,贏得了廣大戲迷及專家學者們的一片叫好聲。
戲曲自古講究的就是拜師學藝,口傳心授,手把手地教,一出出戲地細扣排練。光靠理論學不會戲,靠磁帶唱不好戲。秦腔自古重視老藝人的傳承作用。當今健在的這幾位老藝術家最初本身都是投身名家門下走向成功的,他們都受過清末民國時期秦腔知名老藝人的口傳心授,有些名段名劇正是當年身懷絕技、唱紅西北的大名家手把手地給教出來的。他們都是正兒八經科班出身,又自小刻苦練功,有多年來的舞臺演出實踐經驗,各自都有絕活絕技,是秦腔藝術的一筆寶貴財富。筆者在這里強調的口碑資料的收集就包括對這些傳承人從藝經歷、從藝經驗、藝德藝品的整理、挖掘和搶救,他們的藝德及藝術成就太值得年輕一代從業者繼承發揚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不能拜完師就沒下文了!一定要以社會歷史責任心來認真對待這件事情,筆者正是以對秦腔藝術無比熱愛及無限憂慮的心情來呼吁:把中國戲曲傳統文化中的亮點傳承下去,并且把秦腔藝術的精粹留給后人。過去科技不發達,好多知名老藝人沒有留下多少音像資料,尤其是錄相資料更稀缺,留下的效果多不理想。如果再不好好傳承,就是對秦腔歷史的不負責任,有對秦腔藝術精髓歪曲的可能。我們秦腔藝術的好本戲達三千多本,各縣市正規劇團有數百個。我們不奢望重現當年的輝煌,必竟今天已是多元化的社會,但是現在整理及排演傳統本戲的越來越少了,新老戲迷越來越少了,這種狀況怎能不讓人有危機感!秦腔的傳承問題已迫在眉睫,整理老藝人口碑資料的工作迫在眉睫。
現在突出的問題在于傳承什么,如何傳承,如何把古老的秦腔藝術的傳承系統化、科學化、日常化、人性化、正規化。這里首先要干的事應是正本清源,返璞歸真,尋找秦腔藝術的美學價值,尋找秦腔藝術的美學真諦。秦腔藝術美的核心是其綜合美,它包括秦腔文學美(指精品劇本、臺詞道白、思想內容、語音特色等)、秦腔音樂美(文武場面、優美唱段、間奏伴唱、曲牌套曲等)、秦腔表演美(四功五法: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身材身段美等)、秦腔舞臺藝術美(化妝美、服飾美、布景美、道具美、燈光美、音響美等)、表演程式美(抖馬拉架子、表演的規矩細則、吹火耍牙、口條梢子、翎子水袖等絕技)。當然還有角色行當、劇團班社建設等方面。但筆者還想強調的是一定要把秦腔藝術的虛擬美這個本質特征傳承下去,傳承人不是簡單的排幾出戲,要把自己的拿手好戲、絕活傳給弟子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口碑資料的收集與研究應從哪兒下手?筆者認為,應該從秦腔的歷史文化、戲曲理論工作者及真正懂戲的鐵桿戲迷身上下功夫。核心是要收集整理出正宗的秦腔藝術資源,上不愧對前輩,下不誤導后人。誰是正宗?誰能真正代表秦腔藝術的水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筆者認為:秦腔藝術有上千年的發展史,經歷了數百代秦腔藝人的演藝實踐及提練,最值得回顧的還是在近百年秦腔發展進程中幾次及其代表人物,那些留傳了數百年的好劇本,那些百聽不厭的經典唱段,那些感動過數代戲迷而且栩栩如生的劇中人物,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生名旦名家……讓我們好好靜下心來,細細回憶,慢慢品味,一定能悟出一些東西來的。
清乾隆年間,渭南人李十三(1748―1810)寫的《白玉鈿》《火焰駒》《女巡按》《春秋配》以及此前明代在陜西已廣為傳演的《二進宮》《大回荊州》《打金枝》《蝴蝶杯》《秦香蓮》等劇本,大家至今仍十分喜愛。由此,我們能看到當年秦腔藝術的成就與輝煌。晚清時,陜西出現了以魏長生(1744―1802)為代表的秦腔名角群體,使秦腔藝術達到了一個頂峰。就連梅蘭芳先生都稱贊說:“魏長生創造的化妝梳水頭,給予戲曲旦角行當很大的影響。他的藝術風格一直影響到今天”!民國初期,1912年成立的西安易俗社以及后來成立的著名班社都傳承發展了魏長生藝術,并出現了陳雨農、趙杰民、黨甘亭、劉箴俗、王天民、李正敏、肖若蘭、馬友仙等名旦群體。清末民國初期,又出現了潤潤子、李云亭、劉立杰、王文鵬、劉毓中、蘇育民、靖正恭、任哲中等須生與生角群體,還有凈角名家張壽全、閻全德、田德年、周輔國、張建民等。這些知名老藝人的生平資料及評價文章應該好好收集整理。還有他們的成名弟子的資料(包括音像素材)都是傳承秦腔正宗藝術的最好切入點。
值得慶幸的是,陜西廣播電臺從上世紀50年代年代后期開始就一直在收錄著許多秦腔名家的唱段,王智信、卓慧等老一代秦腔傳播人功不可沒。他們錄制的《秦腔百名演員唱腔選》是最受業內人士及戲迷推崇的好東西。而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專為秦腔正宗大師李正敏先生錄制的《五典坡》中的經典唱段最能代表秦腔最高水平,實乃傳世佳音。
從上世紀60年代后期,陜西電視臺開始錄制了大量的本戲、折子戲、地方小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資料,隨著許多名老藝人的相繼去世,多數音像素材就成了不可再造的稀缺資源。1979年,陜西電視臺開播的《秦之聲》欄目是全國第一家秦腔頻道。三十多年里錄制了上千期節目,精心整理排演了四百多本大戲,其中不乏像《回荊州》《葫蘆峪》《十五貫》《竇娥冤》《白蛇傳》《趙氏孤兒》等精品;2006年陜西廣播電臺成立了以播送秦腔為主的戲曲頻道,又以先進的數碼設備錄制大量的新資料。回顧這些工作的目的是想說:秦腔乃中國戲曲文化之根,秦腔藝術資料汗牛充棟,這些寶藏有待我們好好收集整理,挖掘利用,這里有挖不盡用不完的礦產,都是滋養中國戲曲發展的好營養。
關鍵詞:口腔醫療器械 生產許可 標準
中圖分類號:C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12-130-02
1口腔醫療器械簡介
口腔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口腔醫療器械主要有口腔材料和口腔設備/器械兩大類。口腔材料屬于生物醫學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口腔生物環境中,如在口腔臨床應用于修復缺損的牙齒或替代缺損、缺失的牙列,使其恢復解剖形態、生理功能和美觀,以及在口腔預防保健、對畸形的矯治等醫療中所使用的各種材料。按照用途分為印模材料、模型材料、義齒材料、充填材料、粘接材料、種植材料、齒科預防保健材料、襯層材料、頜面贗復體材料、正畸材料、包埋材料等。口腔設備/器械主要指用于口腔治療、診斷、手術的設備及器械,分為牙科治療設備/器械、牙科診斷設備/器械、牙科種植設備/器械、牙科影像設備/器械等。如牙科綜合治療機、牙科手機、牙科根管器械、牙科種植機、牙科X線機等。隨著口腔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口腔保健意識的提高,口腔醫療器械必將為全民口腔健康發揮更大的作用。
2口腔醫療器械生產許可
2.1 醫療器械注冊管理
我國對醫療器械的管理引入了市場準入的概念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僅對國產醫療器械產品實施新產品鑒定制度,開始建立了醫療器械新產品需經安全有效性行政審批才可以上市的管理辦法。1994年我國按照國際通用做法對醫療器械統一實施注冊管理,并把管理范圍從國產產品擴大到境外產品。1996年9月原國家醫藥管理局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管理辦法》規定從1997年1月1日起,凡未獲得注冊證號的醫療器械產品將不允許上市銷售。1998年4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2000年1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6號)出臺,其中第八條規定:“國家對醫療器械實行產品生產注冊制度。生產第一類醫療器械,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準,并發給產品生產注冊證書。生產第二類醫療器械,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準,并發給產品生產注冊證書。生產第三類醫療器械,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準,并發給產品生產注冊證書。生產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應當通過臨床驗證。”第二十一條規定:“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在取得醫療器械產品生產注冊證書后,方可生產醫療器械。”同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制訂了《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2004年8月進行了修訂,對注冊要求、注冊檢測、臨床試驗、注冊申請與審批、重新注冊及監督管理等提出了具體要求,規范了產品的注冊工作。并相繼出臺了《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規定》、《醫療器械分類規則》、《醫療器械標準管理辦法(試行)》、《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質量體系考核辦法》、《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法規文件,逐步建立了科學合理的法制體系,保證了醫療器械產品的安全有效性。
2.2口腔醫療器械的注冊要求
根據我國醫療器械法規的要求,開辦第一類產品的企業,填寫《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登記表》,并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書面告知。生產第二類、第三類產品的企業應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這是對企業準入的要求,是生產醫療器械的最基本條件;同時,第一類、二類和三類產品都必須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這是對產品準入的要求。口腔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流程如下:
確定產品分類制定注冊工作計劃編制注冊產品標準或國家行業標準應有出廠檢驗項目產品進行自測檢驗、注冊檢驗進行臨床試驗(必要時)提交質量體系考核申請質量體系考核準備注冊文件提交注冊申請技術審評補充注冊資料取得產品注冊證書
(1)關于口腔醫療器械分類:根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涉及口腔醫療器械主要有,6806口腔科手術器械均為一類產品;6855口腔設備和器具,一類、二類都有,但二類占多數,沒有三類;6863口腔材料,一類、二類、三類都有,但三類居多。
(2)關于口腔醫療器械注冊資料:境內第二類、第三類產品注冊申請材料包括境內醫療器械注冊申請表、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資格證明、產品技術報告、安全風險分析報告、適用的產品標準及說明、產品性能自測報告、醫療器械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注冊檢測報告、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資料、醫療器械說明書、產品生產質量體系考核(認證)的有效證明文件、所提交材料真實性的自我保證聲明。
在注冊過程中需要對企業進行兩次現場審查,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現場審查有人員資質、場地、法規及質量管理文件、生產能力、檢驗能力5個方面內容;質量體系現場考核有質量管理職責、設計控制、采購控制、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和試驗等方面內容。其中涉及技術文件、質量控制、測試技術和設備、產品檢驗都與標準密切相關。
3口腔醫療器械標準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AC)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標準管理中心是醫療器械標準的監管機構。醫療器械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由醫療器械各專業標準化技術(分技術)委員會負責。全國口腔材料和器械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9,對口ISO/TC106)成立于1987年,目前主要負責口腔材料標準的規劃、制修訂和管理工作;成立于2008年全國口腔材料和器械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器械設備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SAC/TC99/SC1,對口ISO/TC106/SC4、SC6)負責口腔設備和器械的標準的規劃、制修訂和管理工作。口腔醫療器械標準包括通用標準、管理標準和產品標準。目前口腔醫療器械標準體系已基本建全,共制修訂標準百余項,為依法科學管理口腔醫療器械奠定了基礎,起到了規范產品質量,促進行業發展的作用。
3.1 通用標準是指而是一類或一大類產品都遵守的共性要求
如:GB/T16886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
YY/T0127口腔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
GB9706.1-2007醫用電氣設備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IEC60601-1:1988,IDT);
YY0505-2005 醫用電氣設備 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標準:電磁兼容 要求和試驗(IEC60601-1-2:2001,IDT)。
3.2管理標準一般是對技術管理、質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如:YY/T0036-2008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ISO14971: 2007,IDT);
YY/T0287-2003醫療器械 質量管理體系用于法規的要求ISO13485:2008,IDT)。
3.3產品標準是針對一個具體產品制定的標準
如:YY/T 1043-2004牙科治療機(ISO 7494:1996,IDT);
YY 0493-2011牙科學 彈性體印模材料(ISO 48232002,IDT);
YY 1045.1-2009牙科手機 高速氣渦輪手機(ISO7785-1:1997,IDT)。
企業在編制注冊產品標準時應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并按《醫療器械注冊產品標準編寫規范》的規定起草。注冊產品標準中的技術要求(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和試驗方法是核心內容。在制定安全性要求時,應充分考慮 GB9706 醫用電氣設備通用安全要求系列標準、GB/T16886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及YY/T0127口腔材料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等;對于產品的有效性要求,應包括重要性能和一般性能指標,有相應國家或行業產品標準的,其性能不應低于國標行標的要求。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其性能應由產品制造商根據產品預期用途情況確定,并保持性能要求與說明書中明示的技術指標一致。試驗方法應與技術要求一致,一般應采用已頒布的標準試驗方法。如果沒有現行的試驗方法可采用,試驗方法應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復性,包括規定試驗中使用的測試儀器、設備、工具及標準樣品等的精度等級。
4存在的問題
4.1通用標準滯后問題
我國醫用電氣設備通用安全要求標準GB9706.1-2007等同于IEC60601-1:1988(第二版),而 IEC60601-1:2005(第三版)歐盟已于2012年6月正式實施,美國也將于2013年實施。IEC60601-1第三版廣泛應用風險管理的觀念于醫用電氣設備的設計,更多地引入基本性能(Essential Performance)與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安全概念,和第二版有著很大的區別;又如醫用電氣設備電磁兼容的標準YY0505-2005等同于IEC60601-1-2:2001,原定于2007年4月1日實施,2006年10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文決定延期實施該標準,時至今日仍未實施。但國際上醫用電氣設備電磁兼容的標準已是IEC60601-1-2:2007。
4.2標準審查前置改后置問題
目前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再對企業提交的注冊產品標準文本進行注冊申請前的復核,而是將對注冊產品標準文本的審查并入到產品注冊的技術審查中,難免會造成企業需要進行補充檢驗工作,從而拖延產品的整個注冊周期。我認為注冊產品標準審批前置更有利于企業的產品注冊。
4.3 審評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均衡,人員素質不一等原因造成全國監管水平的差異,盡管為統一審評標準,出臺了一些的產品注冊審批技術規范,但是在有些方面,比如臨床豁免目錄,有國家局的,也有各個省局的,希望我國借鑒國際上的做法,減少不必要的臨床試驗要求,加強對高風險不成熟產品的臨床要求。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6號《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S].
[2]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16號《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S].
關鍵詞:口腔 衛生資源 調查
口腔衛生資源是口腔衛生服務能力的保障,合理的口腔衛生資源配置是口腔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貴州省遵義市地處黔北高原,擁有七百萬人口的中小城市,是全國16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之一,目前尚無詳細和完整的口腔衛生資源信息資料。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城鄉居民提供健康保障,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加快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充分了解遵義市口腔衛生人力資源狀況,建立遵義市口腔衛生資源信息數據庫,在提高基層衛生人員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加強口腔醫療質量控制工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對遵義市14個縣(市、區)口腔衛生資源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期望為衛生行政部門口腔衛生資源合理規劃配置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調查對象。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匯川區、仁懷市、赤水市、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正安縣、道真縣、務川縣等14個縣(市、區)轄區內的口腔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口腔科、社區口腔門診、民營口腔(牙科)診所、義齒加工廠(中心)等。
2.調查方法。設計《遵義市口腔醫療機構調查表》和《遵義市口腔衛生人力資源調查表》,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調查方法進行調查。區域人數量和面積等部分數據來源于遵義市統計局網站公開的統計公報。
3.調查內容。醫療機構資源、人力資源、設備技術資源等。
4.統計分析。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1.遵義市口腔衛生醫療機構分布及構成情況。遵義市有各級口腔醫療機構91個,其中市區內45個,占49.50%;其他各縣(市)內46個,占50.50%;公立醫療機構41個,占45.10%,私立及其他機構50個,占54.90%;省部級2個,占2.20%,市級20個,占22.00%,縣區級57個,占62.60%;綜合醫院口腔科43個,占47.30%,口腔門診部16個,占17.60%,口腔專科醫院2個,占2.20%,牙科診所29個,占31.90%(表1)。
三、討論
貴州省遵義市地處黔北高原,全市共有2個中心城區,12個縣(市),擁有近七百萬人口,占地面積三萬多平方公里,屬經濟相對落后的中小城市。張紹偉等調查表明:遵義市兒童牙病的發生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農村明顯高于城市,說明遵義市口腔衛生保健仍處于較低水平,口腔衛生服務需求仍得不到滿足。
口腔衛生機構和人力資源是衡量口腔衛生服務資源的重要指標。調查結果顯示:遵義市擁有91家口腔醫療機構,294名專業技術人員,314臺牙椅。其中:49.50%的口腔醫療機構、64.63%的口腔醫生、80.45%的口腔護士、65.92%的牙椅集中于市區,而市區人口數僅占遵義市人口數的17.87%,市區面積僅占遵義市面積的4.28%。市區口腔醫生與人口比例為1:0.55萬,與WHO建議的牙醫人口比1:5000接近;各縣(市)為1:5.35萬,其中務川縣為1:8萬,是WHO建議比例的16倍。每醫生服務面積市區為6.58平方公里,各縣(市)為321.93平方公里,其中務川縣達到693平方公里,相差105倍。說明遵義市口腔衛生資源在市區與各縣(市)間分布不均,各縣(市)口腔衛生資源嚴重短缺。
在全市294名口腔專業技術人員中,95%以上的高級職稱人員和碩士、博士人員集中在市區,無學歷、無職稱、無執業資格人員主要集中在各縣市;完善繼續醫學教育體制,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改善專業技術人員學歷、職稱結構,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口腔衛生服務需求,勢在必行。
口腔衛生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緊密相關,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由于口腔的專科特點,口腔醫療服務常常被人們游離于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之外,以至于口腔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本文調查結果,期望能為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遵義市口腔衛生資源的合理規劃與配置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顧欽,馮希平.上海市浦東新區牙科人力需要與需求預測[J].上海口腔醫學,2006,15(1):34-37;中華醫學管理雜志,2000,16(9):543-546
[2]張紹偉,張劍,馬麗霞等.貴州省12歲學生牙周疾病流行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0):927-928
關鍵詞:牙科椅;醫改政策;口腔醫學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28-0003-02
1 牙科設備和口腔醫療的發展史
1.1 牙科設備歷史回顧
從17世紀中使用的弓型牙鉆開始,到18世紀中的發條式“森馬伊”牙鉆機,19世紀中期腳踏式牙鉆機問世,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無專門的牙科椅,而是用普通座椅,或將普通座椅稍加改造作為牙科椅使用。1790年出現了稍加改造的牙科椅,裝備了固定的頭托和右扶手。1875年出現了手搖牙科椅,已可以變換患者。20世紀初,出現了油泵牙科椅,很快普及并延續至今。
1.2 我國口腔醫療的發展
由于“牙病不是病”的觀念長期占據在我國民眾的潛意識中,牙科醫療也就被排在醫療發展序列的最后一位。這是束縛我國口腔醫療以及裝備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我國口腔醫療體系整體裝備水平落后,與發達國家有極大的差距。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我國口腔設備總量據估算不超過1.5萬臺,醫院按行政級別配置牙科醫生,一般縣級醫院為1名,地級為3~5名,省級為5~10名,專業牙醫嚴重不足。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口腔醫療得以快速發展。1996年由衛生部在北京首次舉辦了口腔設備與技術展覽研討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口腔設備材料暨技術交流會,除此之外,每年還在廣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舉辦有關醫療器械的大型交流會。參觀人員、參展商已涉及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為中國與世界口腔產業的接軌構建了堅實的橋梁。
1.3 政策的扶持
針對我國較落后,特別是縣級以下醫療行業落后的現狀,近年來,國家也推出了有力扶持政策,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推出了“醫療器械專項扶持”政策;科技部于2011年11月公布了《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對醫療器械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3年,國務院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提出,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明確支持創新藥物、醫療器械、新型生物醫藥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以重塑整個健康產業格局的方式,對傳統藥品和醫療器械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工信部統計,2012年全國醫療器械產值為1398.6億元;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推算,產值超過3000億元。據保守估計,到2015年醫療器械產值將達到4500~5000億元。這些都預示著醫療器械行業機遇的到來,行業成長潛力巨大。
2 現代牙科椅
2.1 現代牙科椅的結構
現代牙科椅一般是指液壓或電動牙科椅,采用電腦板控制,用以承載牙科患者并可以變換乘坐者的醫療設備。牙科椅的結構一般可分為底座、升降裝置、俯仰裝置、頭枕、靠背、座墊軟墊、扶手及電氣控制等幾部分,它的動力系統一般是電機或液壓裝置,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預設幾個常用的椅位;按照它與牙科治療臺的連接關系可分為機椅連體式和分體式,機椅連體式又可分為機載椅式和椅裝機式;另外還有三折式牙科椅。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將牙科綜合治療機和牙科椅整體統稱為牙科椅。機椅連體式和分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各有優缺點,椅裝機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在牙科椅升降時可以保持手術燈、器械盤、痰盂等與乘坐者同步運行,相對位置穩定,而分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在這一方面往往不同;但分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在運輸、搬運、安裝方面卻占有優勢,而且牙科患者在變換時,手術燈、器械盤等不會晃動。
2.2 國內牙科椅的設計和生產工藝
目前國內專業生產牙科椅的廠家已有幾十家,較大的有西北醫療、佛山中創、蘇州公理福、佛山西諾德、上海菲曼特、佛山盛田等。
牙科椅產品也從最初的功能型向美觀化、人性化發展,大量注塑、壓鑄模具的投入,高檔進口皮革面料、仿真皮的使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都提高了產品的檔次。各種新功能、新材料、新造型的產品不斷推出,代表產品有種植型牙科椅、兒童型牙科椅等。
2.3 國內牙科椅的市場占有率
隨著醫療行業和國內外貿易日益擴大的發展,牙科椅產量逐年上升,競爭也日趨激烈。據統計,2013年僅西北醫療牙科椅產品銷售量就達到7000臺,創歷史新高。但是,國產牙科椅依然只占領了中低端市場,在一些大醫院,高端牙科椅設備仍然采用進口。
在每次的國際口腔設備展會上,都可以看到國外口腔設備廠商的身影,其中德國展團、美國展團、日韓展團規模都很大,比較知名的商家有Kavo、西諾德、A-dec、卡斯特里尼、普蘭梅卡、日本森田、韓國新興等,他們都是國內廠家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起步晚,工業基礎差,技術落后,重視度不夠,研發企業少,管理不到位,還有品牌效應等。不過這些已慢慢得到了改善,國內企業通過各種合作,合資等方式,也獲得很快的發展,行業整體正在向國際水平靠近。
3 牙科椅的未來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較快提高,人們只會對口腔保健、美容越來越重視,由此引出市場對牙科椅的需求肯定也會越來越大,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政策的支持、資金的投入、診療環境的美化,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牙科椅產品也終將會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過渡,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牙科椅按我國醫院設備使用狀況,折舊年限一般為6年,雖然目前超期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但這仍會是潛在的客戶。
日益增多的個體口腔診所,也會帶來新的銷售量。個體口腔診所投資不大、易開業,適宜于小規模大數量發展。3月13日,國務院總理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要放寬醫療領域市場準入。4月15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回應,將推動簡化私人診所的審批標準、流程,并有望通過部門聯動、現場確認等方式提高審批效率。可以預見,將來具有濃厚商品服務色彩的口腔診所將占有中國口腔醫療市場的主導地位。
牙科椅未來的發展,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設計制造出具有舒適、安全、快捷、周全特色的產品,還要注重衛生、環保方向的要求,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消除衛生隱患,防止口腔交叉感染,
4 結語
可以說,口腔醫療服務的水平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和富裕程度的標準之一。結合我國國情,口腔醫療服務的發展趨勢決定了牙科椅的需求在相當長時間里將呈上升趨勢,國內廠家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機遇,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201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R].2013.
[2]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2013.
關鍵詞:口腔門診醫源性感染管理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1-0163-02
1加強醫務人員意識及職業道德
醫德與院內感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防止院內感染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只有通過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意識和職業道德,增強預防院內感染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才能有效的降低院內感染率。
2加強醫務人員感染知識的培訓,提高對院內感染的認識
制定學習計劃,定期進行感染知識的學習,使醫務人員掌握消毒隔離技術和醫療器械消毒滅菌技術。必須使醫務人員,認識到預防院內感染的重要工作,視所有患者都為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進行處理,將危險因素降至最低。
3加強對手帶菌的預防控制
患者的院內感染,通過醫務人員、病人手帶菌污染最為嚴重。除醫護人員外,醫院清潔衛生員由于要經常清理污物、醫療垃圾、手的污染更為重嚴重。接觸傳播是許多疾病重要的治病原因。手的污染常造成醫院環境物品的污染,就要有效的控制預防手帶菌。
4觀念改變
口腔治療中要解決部分醫務人員傳統觀念,即認為口腔本身就是有菌器官,無需嚴格的無菌操作,操作過程中自我防護觀念和預防醫院感染概念不強,因此應加強對口腔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和自我防護的教育,引入標準預防概念,視口腔為感染源。接觸病人診療時穿立領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時戴防護面罩或眼鏡。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應和洗手相輔使用,每次診療前后、戴手套前、脫手套后均需洗手,嚴格遵循六步洗手法。有研究顯示,雖然病人是感染的直接來源,但是造成醫院感染擴散的途徑則主要是醫務人員的手,洗手是控制醫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用流動水沖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消除率達99.5%。
5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5.1 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技術規范》、《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等法規要求,制定適合本醫院口腔科切實可行的各項規章制度,如消毒隔離制度、醫務人員防護制度、醫務人員培訓制度、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制度等。
5.2 制定診室保潔和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可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的危害。按照《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要求,對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進行嚴格分類,對于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棉球、紗布及各種敷料以及注射器、手套、帽子、口罩、一次性診療器械等,均按照感染性廢物裝入黃色包裝袋中,對于針頭、探針等銳器需按損傷性廢物放入防滲漏、耐刺的銳器盒內,在包裝袋和銳器盒外應當有警示標識,并標明科室、日期、類別,對于特殊感染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應采用雙包裝袋雙扎口。科室人員與專職回收人員嚴格交接登記手續后送焚燒站統一焚燒,進行無害化處理。
5.3 制定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各項操作程序
進入患者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消毒或滅菌”的要求,凡接觸患者傷口、血液、破損黏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口腔診療器械,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
5.4 定期監測,規范化管理
口腔門診建立醫院感染監控小組,設立監控醫師和監控護士,加強對本科室醫院感染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形成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感染管理科-臨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的三級醫院感染監測網絡。制定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考核標準及獎懲措施,感染管理科定期對口腔科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形成標準-考核-獎懲三位一體的責任管理體系。
總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和控制診療過程中交叉感染發生的核心,工作中嚴格執行現有的口腔器械消毒滅菌方案,加強口腔醫務工作者的職業衛生習慣教育,增強行政部門的有效干預,可確保口腔醫療安全,降低醫院感染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醫院口腔醫療器械的維修與管理現狀,提出維修與管理方案。方法:了解我院口腔醫療器械的使用、維修和管理情況,歸納總結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維修和管理口腔醫療器械的實用方法,保障醫療器械可以正常穩定工作,提高治療效率。結果:通過對醫院的口腔醫療器械進行維修和管理,器械的使用壽命更長、治療效率和使用安全性更高,充分發揮了口腔醫療器械在口腔疾病中的治療價值,提升了醫院的整體工作效率。結論:需要定期維修醫院的口腔醫療器械,同時還需要加強日常管理,科學、有效的維修保養可提高醫療器械的工作效率和治療安全性,從而更好地為每一位患者服務。
關鍵詞:醫院;口腔醫療器械;維修方法;管理方法
近年來,口腔醫療器械的種類越來越多,設備呈現自動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這對器械的維修人員和管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我院口腔醫療器械維修和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一套完善、科學的維修和管理方案,具體如下。
1現狀分析
目前,我院口腔醫療器械的維修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①維修方面。現階段,我院口腔科用于檢測和維修口腔醫療器械的工具和手段是落后的,沒有緊跟時展的步伐,導致器械的維修質量無法保障。同時,關于醫療設備的定期維修和管理,對于定期更新、維修設備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加上一些相關維修和保養的記錄不全,醫療設備無法正常運轉,對臨床一線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②管理方面。醫院關于口腔醫療器械的維修管理制度尚未受到充分重視,制度仍然停留在制訂階段,卻始終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并且,在人員配備方面,存在人員分工不明確、配備不整齊的情況,導致一些醫療器械經常出現損壞、準確度低、運行效率低、可信度差等情況,影響口腔醫療器械的正常使用。
2研究方法
2.1醫院口腔醫療器械的維修方法
口腔科門診常用的醫療器械主要有3種類型,分別為連體式、分體式和便攜式。作為口腔科的醫護人員,要注意做好對醫療器械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充分發揮治療儀器的作用,同時在使用儀器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儀器使用的相關說明,避免對醫療器械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對于口腔科的電動牙科椅,更要注意維修和保養,升降運動絲桿、椅背仰臥運動絲桿和滾珠導軌等至少每年換一次油。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后,電動牙科椅渦輪箱間的皮帶會出現松動的情況,需要進行定期維修,將鋼桿軸上的可調節皮帶輪螺釘拆下,取下一兩片墊片后,重新安裝上,并對皮帶的松緊程度進行再次檢查,以松緊度適宜為準。連桿箱的介輪要保證每年補充一次油,高速渦輪牙鉆車頭需要每天使用清洗劑進行清洗。在儀器使用半個月后,要對微型軸承進行一次清洗。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空氣過濾器需要每周進行一次放水。如果在正常使用和平衡狀態下,減壓閥出現漏氣的情況,則需要對氣閥和溢情況進行檢查,同時要注意檢查流閥處是否有塵埃。如果有,則需要在檢查的過程中進行清洗。在調節壓力時,如果壓力難以調節,則需要對彈簧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彈簧是否有破裂情況。若彈簧破裂,則需及時更換。在使用觀片燈時,要盡量減少觀片燈的開啟次數,使用水過濾器清洗,避免出現回水不暢的情況,每個月至少要清洗一次。
2.2醫院口腔醫療器械的管理方法
2.2.1加強對采購環節的管理
在采購口腔醫療器械的過程中,要將經濟性和實用性作為采購的原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口腔醫療器械的樣式和種類越來越多,功能更加齊全,不同類型的醫療器械價格不一。因此,在采購前,相關工作人員要對需要購置的儀器進行預先檢查,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綜合儀器的穩定性和使用安全性,購進性價比高的醫療器械,在保障儀器質量的基礎上,減少醫院的經濟投入,以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
2.2.2建立健全醫療器械維修和管理制度
雖然現階段醫院內已經制定了醫療器械的維修制度,但僅僅局限在制度層面,并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因此,要對現有的醫療器械維修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建立更加科學、更加全面的制度模式,并對維修人員的具體分工進行明確,實行崗位責任制。同時,要定期組織人員到外院和社會上進行交流和學習,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規范,注重對維修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維修人員的知識水平。邀請專業技師到醫院內向維修人員和醫護人員講解各種機型設備的使用原理、性能、保養和操作過程,指導醫護人員如何正確操作使用醫療器械,發揮醫療器械的最大效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臨床一線工作。
2.2.3做好定期使用、定期檢查、及時維修
傳統的維修觀念是在發現問題時進行檢查和維修,這會耽誤治療和使用。因此,要將定期使用和定期檢查工作放到及時維修之前,落實日常保養制度。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的、昂貴的口腔醫療器械,要安排專職檢修人員進行定期檢修,并及時排除故障,做好器械的保養。此外,還需要做好儀器的消毒工作,要在每次治療后對操作臺和周圍區域進行消毒。
3結果
通過對醫院的口腔醫療器械進行全面維修和科學管理,器械的使用壽命延長,用于口腔疾病上的治療效率更高,且治療安全性也得到保障,充分發揮了口腔醫療器械在口腔疾病中的治療價值,提升了醫院的整體工作效率。
4討論
若要保障口腔醫療器械的高效、安全使用,就必須由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技能的人員負責,做好定期維修、科學管理,提高醫療器械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體現出口腔醫療器械的使用價值,為臨床一線的治療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醫院要實現現代化管理,必須以醫療器械的現代化為基礎,這也是其他醫療器械應用和管理中可以借鑒之處。現代化的醫院能正常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效、可靠、安全的醫療設備,這些設備不僅可以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同時還可以為醫院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醫院的口腔醫療器械需要進行定期維修,科學的維修保養可提高醫療器械的工作效率和治療安全性;同時,還要加強對口腔器械日常管理,高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規范口腔醫療器械的使用和維護,進而更好地服務于每一位患者,提升醫院的整體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莊娜.探究醫院口腔醫療器械的維修與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7):309,313.
關鍵詞:四手操作技術;預防作用;口腔科;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是影響口腔科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引發原因包括醫護人員操作環節感染、器械感染、空氣感染等,導致患者形成交叉性感染。為降低口腔科交叉感染情況,本研究選取94例口腔科患者設立對照比較,分析四手操作技術與常規操作技術對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預防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94例口腔科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研究組47例,男女比例24:23,年齡19~57歲,平均年齡(36.27±18.59)歲;對照組47例,男女比例26:21,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37.11±18.2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操作技術,安排護士與醫生按1:3操作,按照醫院常規抗感染要求進行消毒、清潔等操作[1]。研究組患者予以四手操作技術,安排護士與醫生按1:1操作,在常規感染管理的基礎上,要求護士與醫生進行"四手操作",護士與醫生分別處于患者左前方與后右方,安排護士按照操作順序為醫生傳遞器械與材料等,并在治療過程中保持動作準確迅速,及時將沖洗液與患者唾液抽吸。護士傳遞治療器械過程中需注意避免在患者頭面部區域,需在其頦下與胸骨切跡的4~7點間操作,醫生則保持在患者口角連線處11~12點方向齊平,與醫生單手或雙手平行傳遞。并在操作中保持患者軀體與心理松弛,做好常規準備工作。四手操作中需要同時進行嚴密的生命體征監測,若發現患者異常變化情況需及時給予處理,兩組患者治療后均需定期進行復查,觀察其感染發生情況與預后效果。
1.3療效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感染的發生情況,比較兩種操作技術對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預防效果[2];②分析記錄兩組患者中導致感染的因素,比較影響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因素[3];③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 18.0軟件包統計分析,一般資料應用標準差(x±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完成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完成檢驗,當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操作技術下感染發生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不同操作技術下感染的發生情況,研究組患者經四手操作技術出現2例(4.26%)感染,對照組患者經常規操作技術出現9例(19.15%)感染,研究組感染預防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感染原因對比 觀察兩組患者感染原因,可知物品感染、銳器刺傷與空氣感染是導致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四手操作技術是目前口腔科治療新型操作技術,主要指口腔科治療全程中,醫師與護士一對一相互配合操作,保持適當位置與技術進行口腔科診療與操作的技術,實際操作中醫師與護士四手同時操作,保持有效穩定的器械、材料等醫療用品,成為現階段口腔科門診醫療操作的標準模式[4-5]觀察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經四手操作技術出現2例(4.26%)感染,對照組患者經常規操作技術出現9例(19.15%)感染,研究組感染預防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口腔科門診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手部感染、物品感染、空氣感染與鈍器刺傷,門診日常診療工作量較大,醫生在常規診療操作中對感染控制的重視程度不足,醫師在診療操作時很容易引起手部、醫療器械、物品及室內空氣的污染,導致患者交叉感染。常規操作技術下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對醫療器械的使用安全性較低,發生銳器刺傷而引起交叉感染的幾率較大、由此可以看出,四手操作技術在口腔科醫師診療操作中應用的必要性,口腔科門診需要著重轉變醫療觀念,口腔醫療機構因積極應用四手操作技術,從而減少口腔科交叉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四手操作技術對護理人員專業水平要求較高,醫院需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與測評,避免出現專業技能不足的護理人員,進一步提升口腔科門診治療的專業技能水平,促進口腔科門診患者治療效果與治療恢復效果[6]。另外口腔科門診還需要在應用四手操作技術的同時,注意提升口腔科醫療管理效率,加強對流動人員(患者家屬及其他閑雜人員)的管理,避免流動人員進入操作區域而形成手部感染、空氣感染等交叉感染,影響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預防效果。
綜上所述,四手操作技術對口腔科患者交叉感染的預防作用理想,有利于提升口腔科治療的專業技能水平,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蔣靜,趙林琪.四手操作在口腔科的應用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09):1106-1107.
[2]劉雅芹.淺談四手操作技術對預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作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14(08):167-168.
[3]蔣靜,梁珍,樊鑫.四手操作在口腔科門診預防感染的意義[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06):782.
[4]劉彩云,賀維,徐曉明,等.四手操作技術在口腔門診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05):122-123.
1.1口腔診療單元的概念
口腔診療單元是指能提供口腔疾病診斷、治療、預防保健等醫療活動的醫護人員和口腔醫療設備、器械、材料的集合體。
1.2口腔“診療單元”的結構
口腔診療單元結構(圖1)的設置:在一個相對獨立的診室(內置兩臺牙科綜合治療機),由一名高年資全科醫師和一名經過牙科助理培訓的護士擔任。在診室中配置相對固定的常用治療儀器(如根管測量儀、牙科機擴馬達、熱牙膠充填儀、高頻電刀等)和常用器械、材料。
1.3口腔診療單元中牙科助理的分工
口腔護士(牙科助理)是診療單元管理方法中的“管家”。牙科助理在診療單元中日常工作主要有:引導病人,準備常用檢查器械,醫生確定診療方案后進一步準備相應治療器械和材料,治療期間與醫生操作密切配合;診療結束后書寫門診日記,登記重要信息,向患者交代醫囑,開具治療費用;口腔診療單元中的環境衛生維護,與消毒護士銜接,設備保養,診室耗材補充等。
2口腔診療單元在綜合性醫院口腔門診的應用
在口腔診療單元中進行診治,四手操作是牙科助理的核心內容,醫生和牙科助理規范化操作是提高醫療質量的保證。默契的配合及四手操作的應用使患者更加舒適,同時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患者就診時間。
2.1設備、器械、材料的管理
在一般綜合性口腔診室,口腔科給人以“臟、亂、差”的感覺。在口腔診療單元中對各種繁雜的器械材料進行統一管理:(1)建立口腔診療單元中設備、器械、材料的臺帳。(2)對診療單元中的設備、器械、材料固定有序擺放,并形成統一布局,使各診療單元中的器械、材料高效流通。(3)認真檢查各儀器設備、器械、材料,如及時給儀器充電、檢查材料有效期、及時補充消耗性材料等。(4)進行正確有效的儀器設備保養。
2.2口腔診療單元中診前準備管理
為了保障口腔門診有序進行,口腔椅旁助理在開診前應做好診前準備,這樣可提高當日門診工作效率,減少醫生勞動強度。診前準備包括:(1)口腔檢查常規器械準備;(2)各種診療用物準備,如拔牙器械準備、根管預備器械材料的準備、光固化補牙的器械材料準備、牙體預備的準備等。
2.3醫生與牙科助理的四手操作
它是指在口腔臨床治療全過程中,醫生和牙科助理的雙手同時操作,完成整個口腔治療。四手操作技術是為保護口腔科醫生、椅旁牙科助理的健康,縮短單個病人診療時間,提高醫療質量而逐步完善發展起來的國際標準化的牙科操作模式。在診療過程中醫師起主導作用,負責診斷、計劃和治療;助理起配合作用,負責安排患者、準備治療用品、調配材料、傳遞和回收器械,及時用吸引器吸走患者口腔的水和廢屑。整個診療過程,四手操作需要的是默契,大多采用的是無聲的肢體語言,配合者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3]。
2.4口腔診療單元的病人群管理
病人群的管理是口腔診療單元中的系統工程,動態地了解病人群的詳細情況,有利于科室發展的定位和管理策略的調整。病人群管理主要包括:(1)建立口腔診療單元中病人群的基本信息庫,根據管理需要建立相應類別,如序號或編號、姓名、性別、年齡、信息來源渠道、診斷、處理方法、效果評估、聯系方式(電話、QQ號、E-mail等)、費用等。(2)根據基本數據庫資料作分類統計,并形成月、季度、年報表。可按口腔各亞專業(如牙體牙髓、牙周病、修復、正畸、口外、種植等)統計報表、初復診報表、按診斷疾病報表等。(3)重要病人群要定期回訪,如VIP病人、特殊病例、新開展技術的病例。(4)與病人長期建立聯系,培育忠實的、久遠的病人群。
2.5業務量與成本控制管理
口腔科診療單元必須動態地關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口腔科診療單元內部實行成本核算,口腔科的成本核算符合“高技、低耗、優質”的波特競爭戰略[4]。業務量:主要記錄門診人次、實際業務收入。口腔科常規成本:診療單元中的人力成本包括人員工資、獎金、福利等,固定成本包括基本設施、設備、高值器械,變動成本包括實際操作使用的耗材、器械等。成本控制:主要通過提高技術服務和對外市場營銷使病人數量增加而創收;做好庫房的管理,避免材料浪費及耗材過期浪費;節約水、電;重視控制成本同時還要注意合理安排人力效益成本,讓醫生做技術含量較高的操作,牙科助理輔助醫生工作,嚴密高效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程,杜絕醫生重復動作、無效操作。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基礎上真正提高效率。
2.6病歷資料管理
口腔科病人的治療多以臨床實踐操作為主,一種疾病往往要多次復診處理,每次操作與復診都是連續性的。在實際工作中,醫生每次都認真地為病人書寫病歷,但往往病人復診時遺忘病歷,這使醫生在復診工作中陷入不知所措,所以本診療單元管理方法中加強病歷資料管理,有助于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主要措施有:(1)堅持書寫門診診療單元的工作日記,記錄重要數據,如根管治療中的根管長度、口腔修復的比色等。(2)準確記錄病人復診時間、姓名、牙位、基本操作等重要信息,必要時電話提前預約。(3)分類建立病例資料庫,如口腔根管治療病例、牙周病例、口腔修復病例(固定烤瓷牙、全瓷牙、可摘局部義齒、全口義齒、精密附著體修復等)、X線影像(平片、CT)、照片病例保管等。(4)計算機輔助管理:以上所有病例資管理都可以借助數字化的計算機管理,病歷書寫、面像、X線平片、模型三維圖像、測量數據結果、就診時間預約,均可存儲于計算機內,查詢迅速方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亦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2.7口腔診療單元之間的管理
口腔診療單元在大型綜合醫院口腔科是一個相對的獨立體,口腔診療單元之間應該進行溝通,相互支持合作。實行牙科助理在診療單元之間每3至6個月輪轉,使各診療單元之間的流程優化與統一,打破原有牙醫獨立性強管理相對滯后的不足,同時在管理上,實行牙科助理監督促進的作用。資源共享:很多性能好價格貴的器械與設備,可在口腔診療單元之間實現流通,達到節約成本又提高器械設備的使用率。提高服務質量:在各診療單元中當遇到疑難雜癥的問題時,可相互轉診,真正做到“病人不動,醫生轉動”的服務模式;打破以往病人在全醫院找科室找醫生的尷尬。實行各診療單元競爭:可從病人量、業務量、患者滿意度、學術科研上進行評比。競爭是最好的識別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方法,任何個人、團體,只有在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環境中,才能激發活力,克服固有的惰性[5]。通過實行各診療單元之間的競爭,有利于發現和培養人才,提高口腔團隊的管理能力。
【關鍵詞】口腔學;自治;標準;規章;質量;權利保護;衛生;私人口腔機構;檢驗;監督
自治職業經營(自治機構)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證明了自己在很多個方面可以提高口腔醫療服務質量的效率。如今在俄羅斯已經形成了實行這些機構的法律平臺。下列有益前提是其成功實行的必要因素:
1私人自治機構的優勢
1.1口腔學業對國家和市政府職能機構伙伴關系發展,和對口腔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和文明市場形成中結構監督的利害關系。
1.2俄羅斯聯邦法律法規允許自治職業在口腔學實踐中實現快速發展。
1.3患者權益訴訟前保護機構發展的客觀必然性。
1.4需要形成口腔醫療服務質量保障的統一方法。
1.5建立人才持續儲備系統的要求和形成滿足口腔醫生相關需求的必要性。
另外,建立口腔學自治對于所有參與者方都有自己的優點:患者,國家,私人醫療機構,醫療教學機構。
2我們來看一下自治機構的建立對所有口腔學衛生組成部分的最大好處
口腔學自治機構的建立對國家機構的好處包括下列幾點。
2.1在私人衛生機構出現了通過強制性標準規范來實行國家政策的手段。
2.2在私人衛生機構通過自治機構形成了原則上新的自行檢驗機制,沒有這個機制,任何內部檢驗的方式都不能有效實施。
2.3擴大對私人經濟監督檢驗的可能性。
2.4出現了在無國家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保護生產者和收貨人利益的補充手段。
2.5通過自治機構出現了對口腔學提供服務的范圍和質量的分析的可能性。
3建立口腔學自治機構對患者利益如下所示
3.1花了自己的錢,患者能夠得到更高質量的服務,這是最重要的。
3.2建立其利益的預審防御系統:提供服務的標準和規范,自治機構本身的內部檢查,仲裁法院,提供服務的質量財產責任。
4建立口腔學自治機構對于醫學教育機構的利益如下所示
同自治機構的相互關系在培養干部和在口腔學領域具有很大的機會。自治機構(自調機構)在衛生保健上承擔部分國家在衛生保健領域的調節和監管功能,成為醫生職業資格保證。同自調機構的合作將促進培養新的醫學技術和新標準專家的短期形式的積極使用。除此之外,自調機構是推行和推進智力活動成果的教育和科學機構的有益平臺。
對于民營醫療機構在口腔學領域參加自調節機構的利益如下所示。
4.1建立專業興趣的保護系統,它包括:
①具有職業性活動的標準和規則,因此標準和規則在區別國家的標準和規則將不以是否有預算資金為標準,而是質量,這毫無疑問是利潤;②服務生產商利益預審防御機構(仲裁法庭、財產責任);③職業活動自調機構的合格證;④選擇和使用醫學技術只能允許在規定的法律規范內應用。
4.2出現自治機構成員靈活學習那些必須在這里,并且馬上需要掌握的事情。
4.3出現國家(市政府)機構對自治機構法律所規定的那些后者其他涉及職業經營種類主體的影響。
4.4集中(通過自治機構)有效的得到必要的適用于職業經營特點的法律規范的信息和其注解的可能性。
4.5所有上述內容可以促進所提供的服務質量的提高。而質量的提高首先保證有利的競爭優勢,并永遠對業務進行有利的影響。
在俄羅斯,這樣的機構現在已經積極地形成,創造發展醫療自治新模式的條件,來保障居民口腔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Даценко С.О.,Кицул И.С.,Пивень Д.В.Стоматология как перспективная медицинская отрасль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само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в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и.// Сибирски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журнал. 2011.-№3 С.100-102.
[2]Пивень,Д.В.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 само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в стоматологии :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рекомендации./ Д.В.Пивень,И.С.Кицул,С.О.Даценко. Иркутск : РИО ИГИУВа,2010. 20 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