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學前景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金融創新 經濟學分析 路徑構建
在配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金融創新成為了優化資本配置的必然選擇。之所以存在著創新的必然,實則由實體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所致。與此同時,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08年由此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在進行金融創新時應建立一個正確的路徑導向。該導向并不具有普適性,但它能與本國國情相契合。不難理解,這也就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從我國金融創新的重點來看,實現利率市場化調節似乎成為了業界熱義的話題。那么本文就針對這一制度創新進行經濟學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路徑來。
在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的當下,為何還需要對它進行經濟學分析呢。其歸因于兩個方面:(1)這對于我國金融界是一個新鮮事物,我們需要采取審慎的態度;(2)其制度創新能否有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仍須在一定的范圍內給予分析。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對我國金融創新的認識
以下將從目的、手段、效果等三個方面,來對金融創新導向進行認識。
(一)金融創新的目的。根據經濟學的觀點,社會財富的真正增長來自于實體經濟的貢獻;而作為虛擬經濟領域的金融,其主要承擔著資金優化配置的功能。從這一理論視角出發,金融創新的目的實則就在于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當然,以個體消費為載體的消費信貸環節也會得益于金融創新的成果,但本文主要針對前者展開考察。
(二)金融創新的手段。金融創新的手段必然需要借助金融機構來實現,而承擔金融創新主要任務的商業銀行自然就成為手段實施的載體。不難看出,近年來商業銀行已在業務范圍內進行了創新嘗試,即以流程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服務不僅滿足了企業的需求,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三)金融創新的效果。金融創新效果的好壞,往往需要通過評價體系來作出。這就意味著,針對金融創新活動來說還應建立必要的評價機制。這種評價機制將為金融創新控制與調整提供關鍵信息。實踐表明,我國目前仍在金融創新的內容上下工夫,還未建立起評價金融創新有效性的價值標準。這樣一來,將可能導致金融創新出現系統性風險,而在投機驅動下危及實體經濟的發展。
二、認識基礎上的經濟學分析
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以下仍將圍繞著目的、手段、效果建立起經濟學分析來。
(一)針對創新目的的經濟學分析。經濟學已為我們建立起了金融創新的目的,即應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聯系起來。資本作為創造價值的價值,在其逐性的內生驅動下必然選擇流向利率相對較高的區域,而利率相對較高表明平均利潤率也處于高位,其一般位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東部地區。可見,一味放開利率市場化進程,將導致中、西部地區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尷尬的境地。
(二)針對創新手段的經濟學分析。上文已經指出,金融創新手段的實施主要依賴于商業銀行這一載體。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不同深入,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市場割據已經打破。如何,建立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間的良性互動,還應考慮中小股份銀行的利益訴求。若完全按照西方金融市場的利率定價策略,那么中小股份銀行將難以獲得充足的資本金而面臨倒閉的風險。
(三)針對創新效果的經濟學分析。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還處于理論探索階段,因此還沒有可供評價的實際案例。但在創新目的的內在規定下,評價標準仍須圍繞著是否有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是否有利于我國銀行業的整體發展,以及是否有利于消費者福利提升的三個方面來展開。
三、分析基礎上的路徑構建
以下以中小銀行為考察對象,從三個方面建立起路徑來。
(一)完善中小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金融創新導向下的中小銀行如何面對更加市場化的資本環境,則成為路徑構建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完善其治理結構。中小銀行治理結構的完善應關注于其業務監管和風險規避領域。前者在于開展資本業務時,應建立總經理對董事會的負責機制;同樣,董事會也應建立起對股東大會的負責機制。這樣一來,在制衡機制的保障下便能增強中小銀行應對市場風險的管控能力。
(二)增強中小商業銀行的識別能力。在金融創新背景下,還應增強對企業客戶群體的識別能力。該能力的增強,將有助于規避企業到期違約現象的發生。識別中不僅需要強化對企業形式要件的審查,還應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特征和產品市場銷售情況進行考察。由此,在流程銀行基礎上建立審核團隊是很必要的。
(三)增進中小商業銀行的植根特質。金融創新的用意還是在于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中小銀行作為區域性金融機構,便應在此背景下促進區域實體經濟的發展。由此,增進植根性特質就顯得十分必要。這里還應指出,植根性的增進還能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通過其公權力的影響因素來提升中小銀行對本地四大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不難看出,在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趨勢下,惟有建立在政府扶持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小結
本文認為,社會財富的真正增長來自于實體經濟的貢獻;而作為虛擬經濟領域的金融,其主要承擔著資金優化配置的功能。由此,金融創新應圍繞著是否有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是否有利于我國銀行業的整體發展,以及是否有利于消費者福利提升的三個方面來展開。
參考文獻:
[1]劉軼超.后危機時期我國銀行業經營模式的選擇[J].海南金融,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