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據治理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二、活動目的與意義:
xx年開學,春意盎然,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時節。通過本次春游活動,在領略優美的景色的同時,促進本班同學間的交流,營造和諧融洽的集體氛圍,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陶冶情操。同時。這既可以為全體成員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氣氛,又可以加強同學們的集體意識。
三、活動對象: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機械2091全體學生
四、總負責人:方偉
負責:劉勇王偉 昂陽 韋濤 陳廣楊
五、活動時間:
xx年4月23日(暫定)
六、活動地點:
蕪湖市汀棠公園
七、地點優勢、劣勢:
<1>優勢:汀棠公園,門票4元。園區有水杉林、巴騮山、電瓶船、賽龍舟、竹筏漂流、跑馬場等活動景點,可進行各類比賽,十分有利于開展各類團結同學,增進交流的活動、游戲。也有民俗博物館觀賞區,可進行觀賞游玩活動。
<2>劣勢:路程不是很遠,包車不劃算,打的只需10元,公交市內乘6、17、32、37、39、102路車到汀棠公園站牌下。區內除游戲、植物景觀外,可游玩的景物較少。<本人覺得也足夠玩了>
乘車方式:打的或乘公交。
八、經費: 每人交十元,其他由班費出!!
九、活動具體安排:
<1>組織策劃:
生活委員韋濤負責聯系景區和購票,也可到了再買。
文藝委員負王洋責組織同學進行娛樂活動。
團支部劉振飛準備各類游戲及購買所需道具。
宣傳委員許昌滿負責相機租賃及照相。<有相機就不用租了,但照片還是要照的,尤其是一些有政治意義的鏡頭,方便以后申請優秀班級、團支部之類的>
<2>4月23日早上9:00在景區大門集合
<3>9:30~14:30集體活動時間<具體的游戲 包括燒烤,紙牌,拉歌,素質拓展(賽龍舟)
<4>14:30~15:30自由活動時間,同學們自由參觀景區內的植物園等景觀。
<5>16:00集合回校
十.注意事項
(1)注意行動安全
(2)衣著:若氣溫較低,請每位同學帶好保暖衣服
(3)活動過程中聽從指揮,不擅自離隊單獨活動,有事需離開必須找負責人商量決策。遇到問題可與各負責人聯系;不聽從指揮單獨行動出行任何問題由本人負責。
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縣委系列貫徹落實意見,以組織開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檢查驗收為主線,以完善普法宣傳教育機制為抓手,創新法治宣傳形式,增強法治宣傳實效,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深化法治創建活動,強化全民法治觀念,培育公民法治信仰,充分發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全面推進法治質監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適應新常態,爭取新作為,全面開創法治質監新局面。
1.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系列貫徹落實意見。統籌運用各類媒體和傳播渠道,深入學習宣傳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市委系列貫徹落實意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對法治宣傳教育的基本定位和部署要求上來。深入學習宣傳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相關的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為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2.認真做好“六五”普法總結。對照“六五”普法規劃的任務要求,認真抓好重點對象法治宣傳教育,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法治質監文化建設。根據“六五”普法檢查驗收方案,認真組織自查,確保規劃全面落實。
3.大力開展憲法宣傳教育。積極參與市局舉辦的“學習憲法尊法守法”主題活動,大力加強憲法和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宣傳普及,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集中宣傳,組織開展“3.15”、“安全生產月”、“質量月”、“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
4.積極參與“七五”普法規劃調研。緊緊圍繞法治質監的新要求,堅持問題思維和問題導向,參與市局組織的執法調研,對執法活動中反映的共性問題、瓶頸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為制定“七五”普法規劃打好基礎。
5.深化“法律六進”主題活動。根據地方質監工作實際,以法律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為重點,采取多種形式,抓好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參加全市質監系統法制、執法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開展質監法制服務宣傳、調研、法律咨詢等活動。
6.完善普法各項工作制度。健全普法宣傳教育培訓機制,不斷改進普法方式方法,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工作要求,探索建立普法責任制。加強干部職工的教育培訓,完善無紙化學法用法考試制度。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提升法治能力的關鍵,促進自學,推動形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7.深入貫徹法治質監建設要求,建立健全法治質監制度。積極參加市局組織開展的法制課題研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制度體系,探索重大決策后評估機制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建立健全法治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健全質監法制監督機制。
8.深化部門行業法治創建工作。結合質監部門工作實際,將“法治單位”創建與“法治質監”創建工作有機結合。緊緊圍繞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在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充分發揮部門工作職能,扎實有效的開展執法打假和產品質量的專項治理工作,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9、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結合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創建考核標準,建立科學的法治質監建設指標和考核體系,把法治質監建設考核工作作為總結經驗、整改問題的重要抓手,把考核結果作為衡量班子、內設機構和相關人員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增強干部職工的依法行政能力。
10.建立健全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工作制度。建立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制度,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執法辦案質量;建立行政處罰案件指定管轄制度,確保正確、及時受理行政處罰案件。研究和探索綜合執法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進一步貫徹落實質監系統辦案程序和案件審理的規定,強化執法機構的執法責任和風險意識。
11.積極開展有效實施“兩法銜接”和公平行使自由裁量權等法治理論與執法實務研究。按照上級部門“兩法銜接”有關文件精神,
與檢察、公安等部門加強協作配合,加強“兩法銜接”工作交流,建立和完善“兩法銜接”平臺的工作機制。12.全面推進信息公開工作。針對目前在信息公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和上級部門及相關部門溝通,對假冒偽劣侵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做到應公開、全公開。依法公開行政執法信息,對執法辦案程序和實體,做到真公開、全公開。依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依法規避執法風險和投訴舉報處置風險。
13.推進__舉報處置指揮系統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__舉報處置工作規范的標準,提升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素質,更好服務消費者。嚴格產品質量的申訴舉報受理、處理程序。
14.加強法制監督檢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采取多種形式和方式,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組織開展規范行政處罰行為專項整治活動,積極參加全市質監系統行政執法監督檢查。
15.完善行政處罰案件卷宗的規范整理工作。重點根據《__省質量技術監督行政處罰案件審理工作規定》及20__年市局組織的行政執法案卷評查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我局行政執法工作現狀,嚴格規范和整改。
16.強化執法管理,建立行政執法管理標準化體系。積極參與市局執法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對行政處罰案件的全程監管。完善執法文書票據化管理,全面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建立執法管理考核體系,形成執法管理長效機制。
17.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大力推進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組建法律顧問團隊,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質監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咨詢指導和法律支持的作用。
【摘要】 將數字化離子阱技術和矩形離子阱(RIT)技術相結合,建立了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此技術和裝置既具有數字化電源的結構簡單、輸出穩定和易精確控制等特點,又結合了矩形離子阱的高離子存儲效率、結構簡單以及加工和裝配容易等優點。構建了基于電噴霧(ESI)電離源的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系統,并使用Fenfluramine和PPG2000分別對此系統的質量分辨率和質量范圍進行了測試。研究結果表明:一個用印刷線路板(PCB)制作的簡單矩形離子阱,在200 V(半峰值)的數字束縛電壓的驅動下,獲得了大于500的質量分辨率和超過2600 Th的質量范圍。實驗證明,數字化離子阱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矩形離子阱的性能,特別是質量范圍等關鍵的質譜儀指標。
【關鍵詞】 數字化離子阱,矩形離子阱,質量范圍,質量分辨率,質譜儀
1 引 言
矩形離子阱是在線型離子阱(LIT)[1,2]和圓柱形離子阱(CIT)[3,4]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離子阱質量分析器,它既具有線型離子阱離子存儲效率高、容量大的優點[5],又具有圓柱形離子阱結構簡單、容易加工和裝配的優點[5]。近年來,利用矩形離子阱建造了小型質譜儀[6]、氣相色譜離子阱質譜聯用儀[7]和手提式質譜儀[8]等,這些研究工作使得矩形離子阱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對矩形離子阱的研究都是基于傳統的正弦波電壓掃幅模式,即由射頻電源產生的正弦波射頻電壓加載在矩形離子阱的電極上,從而產生以四極電場為主的離子阱工作電場。在正弦波的頻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正弦波電壓的幅度進行線性掃描實現對離子的質量分析。在該工作模式下,對高質荷比(m/z)離子的分析需要高達上萬伏電壓,它不僅使得射頻電源的造價昂貴,而且還很可能導致電極之間的放電,進而損壞儀器部件。因此,工作在傳統模式下的矩形離子阱的質量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已報道的實驗結果中,矩形離子阱的最大質量范圍約為2000 Th[9,10]。而在手提式質譜儀中,由于工作氣壓較高,更容易發生放電現象,其質量范圍只有500 Th[8]。比較狹窄的質量范圍限制了矩形離子阱的應用領域。
數字化離子阱[11~13]是一種新型的離子阱工作模式。與傳統的正弦波電壓掃幅模式不同,它利用頻率可精確控制的矩形波(數字束縛電壓,Digital trapping waveform)驅動離子阱,并通過對矩形波的頻率進行掃描從而實現質量分析。工作在數字化離子阱模式下的離子阱質量分析器具有分辨率高、質量范圍寬等優點。在數字化離子阱中,使用僅1000 V(半峰值)的數字束縛電壓獲得了17000 Th的質量范圍[13]。到目前為止,數字化離子阱技術僅被應用于三維(3D)離子阱[14]。本研究將數字化離子阱技術與矩形離子阱(RIT)技術結合,建立了一種新型的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實驗結果表明,利用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可以獲得較高的質量分辨率,以及更寬的質量范圍,具有良好的潛在應用價值。
2 數字化離子阱基本理論
傳統的離子阱工作原理建立在馬修方程(Mathieu equation) 的基礎上[14],但在數字化離子阱中,由于使用了矩形波替代傳統的正弦波驅動離子阱,馬修方程已不適用于描述離子在離子阱中的運動情況。關于數字化離子阱的理論在文獻[11~13]中已有詳細論述,這里只簡要列出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采用與馬修方程中類似的參數(a,q)來描述離子在數字化離子阱中的穩定情況。當一個質量為m、電荷為e的離子在純四極場中運動時,參數(a,q)可表示為如下形式[11]:az=8eUmr20Ω2, qz=4eVmr20Ω2(1) 分 析 化 學第37卷第9期李曉旭等: 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的設計及性能 其中, r0是離子阱的場半徑, U是矩形波的直流分量, V是矩形波的交流分量,Ω是矩形波的頻率。本研究中使用的矩形波的占空比均為50%(方波),且不含直流分量。因此,U=0, V等于方波高電平和低電平的差值的一半(半峰值)。數字化離子阱的第一穩定區如圖1所示,當az=0時, qz存在一個最大值q0,即只有qz值處于0~q0之間的離子是穩定的。通過計算,在數字化離子阱中, q0=0.7125[11],而在傳統的正弦波模式下, q0=0.908[14]。
上述q0值是在不加載任何激發電壓的情況下計算得到的。而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提高離子阱的質量分辨率和檢測靈敏度,通常使用共振激發方式。在傳統的離子阱中,共振激發信號的頻率保持不變,其幅度隨著射頻電壓的幅度升高而升高。而在數字化離子阱中,質量分析是通過對數字束縛電壓的頻率進行掃描而實現的,為保證所有的離子都在同一個qz值上被共振激發出離子阱外,共振激發信號的頻率也隨著數字束縛電壓的頻率一起掃描。共振激發信號可由數字束縛電壓的分頻產生,若分頻數為n,則共振激發信號的頻率為:ωexc=Ω/n(2)離子的共振頻率(secular frequency) ωs與數字束縛電壓的頻率Ω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參數βz來表示:ωs=βzΩ/2(3) 當數字束縛電壓為方波時, βz與qz存在下述關系[12]:βz=1πarccos[cos(πqz/2)cosh(πqz/2)](4) 當外加的共振激發信號的頻率和離子的共振頻率相等時,離子發生共振激發,從而被逐出離子阱外,根據式(2)和(3)可得:βz=2/n。當分頻數n確定時,便可通過式(4)計算得到離子被逐出離子阱時的qz值,記作qejection。此時,離子的質荷比可用如下等式表示:m/e=Vqejectionr20π2T2(5)式(5)中,T表示數字束縛電壓的周期。當幅度V保持不變時,對數字束縛電壓的頻率進行線性掃描并不能保證對質荷比的線性掃描。為實現對質荷比的線性掃描,可實施如下的周期掃描方式[13]:設數字束縛電壓的初始周期為Tsart ,持續N個周期數后,將周期增大一個固定的步長Tstep,此時數字束縛電壓的周期變為Tstart+Tstep。然后再持續N個周期數,依此類推。則對于掃描過程中的任意一步i,有:Ti=Tstart+iTstep(6)
ti=∑i-1j=0NTj+TiN/2=(Tstepi2/2+Tstarti+Tstart/2)·N(7)其中ti表示第i步時經過的時間。以第i步的中間時刻(即第i步持續N/2個周期數時)為準。通過式(6)和(7)聯立可以消去變量i,得到下式:Ti=T2start-TstartTstep+(2Tstep/N)ti(8)Ti代表離子被逐出離子阱時所對應的數字束縛電壓的周期。將Ti帶入到式(6)中就可以看出,質荷比與時間ti呈線性關系,即實現了對離子質荷比的線性掃描。
3 實驗裝置
3.1 PCB矩形離子阱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離子阱質量分析器是由印刷線路板(PCB)材料及其加工技術制作而成。用本方法制造的矩形離子阱具有結構簡單、加工容易和價格低廉等優點。 圖2 PCB矩形離子阱的結構及裝配示意圖
Fig.2 Structure and assembly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rectilinear ion trap 圖2為PCB矩形離子阱的結構和裝配過程示意圖。PCB離子阱由兩對PCB電極和一對金屬端蓋電極組成。所有PCB電極的厚度均為2.2 mm,長度均為46 mm。每塊PCB電極的表面被分割成為3部分:1個長度為40 mm的中間電極和2個長度均為2.7 mm的端電極。在中間電極與2個端電極之間有0.3 mm寬的絕緣帶,使得可以在中間電極和兩端電極上分別加載不同的工作電壓。兩端電極上有4個直徑為1 mm的定位孔,用于離子阱的組裝。端蓋電極采用厚度為0.5 mm的不銹鋼片加工成如圖1所示的特殊形狀,可以與PCB電極兩端的定位孔緊密配合,構成PCB離子阱。其中一對PCB電極中央有0.8 mm寬的狹縫,作為離子引出槽。
3.2 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系統
本實驗室自行設計和加工的電噴霧電離源(ESI)——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系統,其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其中真空系統為三級差分抽氣的不銹鋼真空系統。第一級真空腔使用機械泵進行抽氣(抽速為8 L/s),圖3 ESI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系統結構示意圖
Fig.3 Structural diagram of ESIdigital recti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可獲得的最高真空度為66.5 Pa;第二級和第三級真空腔均使用FF160/620C分子泵(北京中科科儀技術有限發展責任公司,抽速為600 L/s)進行抽氣,其中第二級真空腔可達到的真空度為0.0665 Pa,第三級真空腔可達到的真空度為6.65×10-4 Pa。
質譜儀器系統工作時,由ESI源產生的離子通過進樣小孔(直徑為0.2 mm)進入第一級真空腔,然后通過錐孔(直徑為0.3 mm)進入第二級真空腔。在第二級真空腔內安裝有四極桿離子導引裝置,它用于將離子導引到位于第三級真空腔內的PCB矩形離子阱中,從而進行質量分析。在PCB矩形離子阱有離子引出槽的一側安裝了電子倍增器,用于檢測質量分析過程中彈出的離子。電子倍增器在-1800 V的直流電壓下工作。緩沖氣體(He)通過針形閥被引入到第三級真空腔中,用于對離子進行碰撞冷卻,使離子更有效地被離子阱捕獲和存儲。
3.3 電路系統
如圖4所示,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的電路系統主要由控制系統、數據采集模塊、多路直流輸出模塊、方波放大電路和共振激發模塊組成。控制系統采用高速DSP、FPGA和直接數字合成(DDS)芯片設計而成,它主要實現的功能有:(1) 與計算機之間通過USB接口通信,接收計算機的指令,控制整個分析過程的時序,并把采集到的質譜數據傳輸到計算機上; (2) 控制多路直流輸出模塊產生需要的直流電壓; (3) 利用DDS技術產生周期可掃描的方波信號,周期掃描的步長Tstep可調。在實驗中,調節Tstep即調節質量掃描速率。顯然, Tstep越小,則質量掃描速率越慢,得到的質量分辨率也越高,本系統能達到的最小值為50 ps。在實際電路中,高速DSP實時計算出控制DDS芯片所需要的頻率控制字, 使DDS芯片產生一個周期掃描的正弦波,通過一個高速過零比較器后就得到實驗所需要的方波信號; (4) 產生共振激發信號,即實現對方波信號的分頻,分頻數可以程控調節。
圖4 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的電路系統硬件結構
Fig.4 Hardware architecture of electronic system for digital recti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數據采集模塊包括模數轉換電路和前級放大電路,其中前級放大電路的放大倍率為107。多路直流輸出模塊提供12路程控可調的直流電壓,直流調節范圍為±150 V。方波放大電路把控制系統輸出的TTL電平的方波信號放大到實驗所需要的幅度,其原理為使用高速功率場效應管搭建開關電路,使輸出信號在正電壓和負電壓之間快速切換,從而產生方波信號(數字束縛電壓)。 圖5 數字化矩形離子阱信號配置圖
Fig.5 Configuration of signals applied to digital rectilinear ion trap正電壓和負電壓由兩臺高精度的直流電源(DCS6001.7E, Sorensen Power Supplies, Elga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提供。此電路可輸出兩路幅度相同、相位相差180°的方波信號。方波信號的幅度在0~300 V(半峰值)之間任意可調,其上升沿為25 ns。共振激發模塊用于放大控制電路輸出的共振激發信號,其原理與方波放大電路相同,輸出信號的幅度在0~30 V內任意可調。共振激發信號通過線圈變壓器耦合到數字束縛電壓上后再驅動矩形離子阱,具體的信號配置方式如圖5所示。
4 結果與討論
4.1 質量分析過程及時序控制 圖6 數字化矩形離子阱的工作時序
Fig.6 Timing diagram for digital rectilinear ion trap
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的工作過程分為4個階段(如圖6所示):離子化、離子冷卻、質量分析和離子清空。在離子化階段,加載在矩形離子阱上的數字束縛電壓信號的幅度和頻率均保持不變,進入矩形離子阱中的離子被電場捕獲。在離子冷卻階段,被捕獲的離子在緩沖氣體的碰撞下動能逐漸減小到0 eV附近。此時離子被存儲在矩形離子阱中央,呈線狀排列。在質量分析階段,對數字束縛電壓信號的周期進行掃描,掃描方向為從高頻率到低頻率,并在此階段加入共振激發信號。在離子清空階段,排空殘存在離子阱內的離子,以避免對下一次分析造成干擾。
4.2 質譜分辨率
對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的質量分辨能力進行了測試,所得質譜圖見圖7。實驗中所使用的樣品是500 μg/L的Fenfluramine (C12H17ClF3N,購于Sigma Aldrich,樣品未進一步提純)乙腈水溶液,其中乙腈和水的比例分別為80%和20%。
整個實驗過程中,驅動矩形離子阱的數字束縛電壓的幅度保持在170 V(半峰值),離子導引四極桿上加載頻率為1 MHz, 圖7 數字化矩形離子阱檢測到的Fenfluramine的質譜圖
Fig.7 Mass spectrum of Fenfluramine in digital rectilinear ion trap幅度為500 V(峰峰值)的正弦波射頻電壓信號。離子進樣小孔、錐孔、離子導引四極桿以及PCB離子阱上的直流電壓配置分別為20,10,5 和0 V。離子化和離子冷卻階段的持續時間分別是5和30 ms,在這兩個階段中,數字束縛電壓的頻率均保持在1 MHz。在質量分析階段,數字束縛電壓按周期進行掃描,質量掃描速率為2000 amu/s。在這個過程中加入了共振激發信號(AC),其頻率為數字束縛電壓頻率的1/3,幅度為3.4 V。由圖7可得,m/z 232的質譜峰的半峰寬(FWHM)為0.45 amu,其所對應的質量分辨率為: 232/0.45=515。
4.3 質量范圍
采用0.1 mmol/L PPG溶液對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的質量范圍進行了測試,得到的質譜圖見圖8。PPG溶液的具體配制方法為:將2 mg PPG2000(Acros, Poly(propylene glycol), MW 2000, 1.0 g/mL) 和1.56 mg乙酸銨溶于10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水(1∶1, V/V)溶液中。
數字束縛電壓的幅度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為200 V(半峰值)。離子在500 kHz的數字束縛電壓條件下經過5 ms的離子化以及50 ms的離子冷卻后被存儲在離子阱中。在質量分析階段,數字束縛電壓的頻率從500 kHz掃描到200 kHz(按周期進行掃描),對應的質量掃描范圍為400~2700 Th,質量掃描速率為10000 amu/s。在這個過程中加入了共振激發信號,其頻率為數字束縛電壓信號頻率的1/3、幅度為5.1 V。由圖8可以看出,此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的質量范圍超過2600 Th。
4.4 結論
實驗表明,此數字化矩形離子阱質譜儀顯著提高了矩形離子阱的性能,擴展了質量范圍,此質譜儀指標與傳統正弦波掃幅模式的矩形離子阱相比有明顯的優勢。由于實驗中的數字束縛電壓僅為200 V(半峰值),其質量范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使得矩形離子阱應用在蛋白質組學[15]、代謝組學[16]等需要對高質荷比離子進行分析的領域成為可能。我們還將進一步研究數字化矩形離子阱中的質量歧視效應、空間電荷效應以及離子存儲量等問題,提高質譜儀的質量分辨率和實現ECD[17]等功能。
參考文獻
1 Schwartz J C, Senko M W, Syka J E P. J. Am. Soc. Mass Spectrom., 2002, 13(6): 659~669
2 Douglas D J, Frank A J, Mao D M. Mass Spectrom. Rev., 2005, 24(1): 1~29
3 Badman E R, Johnson R C, Plass W R, Cooks R G. Anal. Chem., 1998, 70(23): 4896~4901
4 Wells J M, Badman E R, Cooks R G. Anal. Chem., 1998, 70(3): 438~444
5 Ouyang Z, Wu G X, Song Y S, Li H Y, Plass W R, Cooks R G. Anal. Chem., 2004, 76(16): 4595~4605
6 Jiang Jie (姜 杰), Fei Qiang (費 強), Jin Wei (金 偉), Li Ming (李 明), Pang XiaoDong (龐曉東), Li Bin (李 彬), Fan ZhiYong (范志勇) , Xu XiaoYu (許曉宇), Zhou JianGuang (周建光) , Jin QinHan (金欽漢) .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7, 35(9): 1387~1390
7 Huang ZeJian (黃澤建), Bai Gang (白 崗), Jiang You (江 游), Zhang XiaoHua (張小華), Xiong XingChuang (熊行創), Fang Xiang (方 向). Chinese J. Anal. Chem. (分析化學), 2008, 36(3): 413~418
8 Gao L, Song Q Y, Patterson G E, Cooks R G, Ouyang Z. Anal. Chem., 2006, 78(17): 5994~6002
9 Song Q Y, Kothari S, Senko M A, Schwartz J C, Amy J W, Cooks R G, Ouyang Z. Anal. Chem., 2006, 78(3): 718~725
10 Jiang You (江 游) , Fang Xiang (方 向) , Rang Yu (穰 瑜) , Tian Di (田 地) .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8, 36(5): 715~718
11 Ding Li (丁 力), Kumashiro S.(熊代州三夫) . Chin. Vac. Sci. Technol(真空科學與技術), 2001, 21(3): 176~181
12 Ding L, Sudakov M, Kumashiro S. Int. J. Mass Spectrom., 2002, 221(2): 117~138
13 Ding L, Sudakov M, Brancia F L, Giles R, Kumashiro S. J. Mass Spectrom., 2004, 39(5): 471~484
14 March R E. J. Mass Spectrom., 1997, 32(4): 351~369
15 Cao Dong (曹 冬) , Zhang YangJun (張養軍) , Han ChunGuang (韓春光) , Deng YuLin (鄧玉林) , Qian XiaoHong (錢小紅) .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9, 37(1): 1~7
關鍵詞:遠動控制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應用
電力系統始終在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電力系統自動化是近年來提升電力系統輸出功率的有效措施,也是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電力系統自動化中始終存在諸多問題,其中設備的管理與控制的問題尤為突出,因而為解決以上問題,遠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對于電力系統自動化而言,具有良好的強化作用,遠動控制技術不僅在技術應用領域占有優勢,同時在安全性方面,也有效的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推動電力發展的新動力。
一、遠動控制技術
1.遠動控制技術的基本概念
遠動控制技術結合了信息通信與網絡監控技術,將原有操控設備中,安裝監控設備,使其能夠在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對運行的設備進行監視與控制,該技術的應用不僅有效的解決了設備維護與維修的安全問題,同時提升了設備的運行效率,現代的遠動控制技術廣泛應用電力系統,其原因在于電力系統的日常維護與維修危險系數較高,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力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也達到的新的高度,雖然在電力輸出效率方面較以往有所提升,但安全性方面仍存在問題,而遠動控制技術將人與設備進行了直接的分離,有效替代相關人員,對電力系統進行維護、測量、控制等工作,為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幫助,所以遠動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的應用是電力發展的必然趨勢。
2.遠動控制技術的原理
遠動控制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主要是為了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可靠又高效的發展。遠程控制技術是一種信息傳播的途徑,是連接變電廠與調度之間的橋梁。其主要運用到集中監視和集中控制兩方面。集中監視就是將數據采集站符合規定的數據和運行狀態按正規途徑傳輸到調度中心以提供決策依據給控制系統。集中監視主要是運用遙測遠動控制和遙信遠動控制技術對電力系統進行控制,在控制過程中,可以及時的發現并合理的解決電力系統出現的故障以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工作。集中控制技術是通過人機共同作用來對電力系統進行控制的,集中控制主要是遙控和遙調控制技術,其工作原理是調度中心給被控制站發送命令以達到設備的正常運行和運行參數的修改。集中控制技術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同時還節省了人力和財力,將電力系統的成本降到了最小化。
二、運功控制系統的功能
1.診斷和維護功能的設計
遠動控制技術中的控制工具能對系統的設備、通道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和監視,其中規約調試工具能有效確定對主機數據傳遞的正確性和掃描過程中數據處理的正確性通過控制數據的恢復、刪除等方式來實現。規約調試工具通常采用數據監視工具監視前置系統和現場采集的情況。遠動控制工具中的報文監視工具主要是監視各個運行通道的收發信息,并按照需要進行截獲并存儲來進行具體的分析,通過分析數據做出決策,根據需要啟動或停止采集和存儲運行日志信息。系統運行管理的子系統維護狀態監事和啟動運行,如果進程中出現異常將會啟動故障恢復機制。
2.系統管理和監視功能
系統管理是遠動控制系統運行的核心,是遠東控制系統發出執行指令的中樞神經,其中監視功能是系統管理所具備的基本功能,使相關的操作人員,對電力系統的電力輸出情況進行控制,從而判斷是否需要對相關的設備部件進行維修與維護,并獲取電力系統的基本運行信息,保障電力系統的日常穩定運轉,及時處理出現的相關突發事件,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
3.支持多種網絡拓撲結構
現代的網絡拓撲結構中,存在有多種網絡連接管理模式,其中電力系統根據其不同的功能,所需要的網絡管理模式不僅相同,在諸多的網絡管理模式中,網絡節點的相互連接,與服務器的傳輸數率對電力系統的管理產生影響,在此情況下,遠動控制技術具備支持多種傳輸模式的網絡拓撲結構。
三、關于遠動控制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的應用
1.信道編譯碼技術的應用
信道編碼技術有信道的編碼和譯碼信息的傳輸協議等應用。信道編碼技術主要是為了提升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而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編碼處理。在將采集技術獲得的信息傳輸到電力系統調度中心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進而對信息傳輸造成影響,將數據信息進行信道編譯碼能有效的將這種干擾降到最低。數據信息信道編碼的方式有很多,而正確性最高的就是線性分組碼的方法將數據信息進行信道編碼,線性分組碼中的循環碼最為常用并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2.數據采集技術的應用
遠動控制技術中的數據采集技術在進行遙控編碼是常使用交流采樣技術進行自動化遙測信息的采集工作從而得到需要的遙測信息。數據采集技術從CP中獲得電流電壓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從電線桿傳感器中傳播出去,再通過濾波放大環節處理將沒有用的波段處理掉。將處理后的電壓和電流信息傳輸到取樣保持環節中,同步采集可得到和信號源步調一致信號,通過轉換器轉換之后就可得到相應數字信號。數字信號再經高級處理可得到需要的數據信息。
3.通信傳輸技術的應用
遠動控制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的運用主要是通過調控技術和調解技術方式來實現的。電力自動化系統通過本身擁有的電力通信網絡資源和方式來構建電力系統通信專用網,如衛星、載波等。在當前的電力系統中,遠動控制信號的傳輸主要通過電力線載波傳輸的方式和光纖傳輸的方式這兩種方式進行傳輸信號。電力線載波傳輸方式主要是運用編碼中產生的基帶信號和載波信號,通過控制技術將這些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然后用電流電壓傳輸的方式對這種模擬信號進行傳輸。在傳輸之后就要在接收端進行處理,在接收端處理時,首先應該把模擬信號還原成數字信號,來實現遠動控制系統的數據通信。現在,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光纖技術越來越好,相應的光通道設備的造價也開始不斷降低,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中關于光纖傳輸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光纖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取代傳統的傳輸技術在電力系統通信傳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四、結語
電力系統的正產運轉,始終關系到區域的穩定發展,電力系統的建設也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加,電力系統自動化的控制成為主要問題,遠動控制技術的應用,有效的解決了電力系統自動化的相關維護與管理的問題,為電力系統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現代的電力系統自動仍需要在不斷進步中探索,積累經驗,強化現有的電力系統維護與管理機制,為未來電力系統自動化數量的增加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趙軍.電力系統自動化中遠動控制技術的應用探析[J].科技資訊,2015(06).
[關鍵詞]信息指標;業務流程重建;校級數據庫;全過程管理
1 引 言
縱觀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十余年,大部分培養單位從最早的單機版系統、局域網系統,逐步過渡到基于校園網的多用戶數據共享與服務系統。各培養單位由于研究生培養規模不同,管理模式也存在差異,在開發本部門信息系統時或組織本單位工作人員開發,或委托軟件公司開發,或購買其他高校或廠商的產品再進行二次開發,基本建成了或在建適用于本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數字化對高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同時我國高校及相關部門的信息管理存在著共享度不高、不同系統間不兼容、信息技術應用覆蓋面不夠廣、不夠深入,重視技術應用、忽視教育理念轉變,重視硬件設施建設、忽視軟件建設及應用,重視校內的信息化建設、忽視校外的資源等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中明確提出要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我們通過研究當前信息化發展的趨勢與特點,分析當前研究生教育管理尤其是醫科類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對信息化的需求,通過對重慶各高校尤其是醫科類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各環節進行研究,針對研究生教育教學的特點和目前數字化管理方式的不足,進行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出一套教育管理信息指標體系,規范數據采集與管理流程,建立以師生和業務流程為對象的教育管理校級基礎數據庫,整合各級各類教育管理信息資源,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優化教育管理與服務流程,支撐教育管理改革與創新。通過信息化管理,重新規劃與之相適應的業務流程,改變傳統研究生培養管理模式。
2 教育管理信息指標體系的構建
2.1 教育管理信息指標設置現狀分析
我們已經在前期自主開發過研究生門戶網站、研究生培養管理系統,購買單次計費的招生管理系統、研究生成績系統、學籍管理系統等。由于這些系統有自主開發的,有向專業公司購買的,開發標準、專業規范程度和與實際管理的契合度不強,適應信息化要求的業務流程重建實現度較低。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對信息化管理提出了系統的迫切要求,而現有的信息基礎不能實現教育管理的需要,進一步制約了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提升。
2.2 教育管理信息指標構建
為了給后續進一步建設提供必須的基礎,我們結合對信息化建設和實際工作把握,經過反復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利用本體構建技術[2]和前期系統建設的相關經驗[3]構建了信息化建設的規范化的系統化的指標體系。我們所構建的指標體系包括數據采集、過程管理、出口上報,信息建設實施操作流程規范,并對數據進一步的挖掘預留框架性的要求。比如"研究生管理信息化標準集中包括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子集(考生信息類、招生輔助信息類、入學考試復試分數線類、體檢項目類等)、研究生非學歷教育信息子集(以同等學力身份申請學位水平考試、綜合考試信息類、以同等學力身份申請學位信息類、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類等)。該指標體系的建立與不斷完善,規范了數據采集與管理流程,有效的指導和保證了究生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3 教育管理校級基礎數據庫的構建和完善
教育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將以學校、學生、教職工為對象整合分散在國家、省、學校等各級教育機構的教育基礎信息數據資源,統一規劃內容、統一設計結構、統一制定技術架構,建立健全教育基礎信息管理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
業務上:形成教育基礎信息數據庫概念模型,確定覆蓋業務范圍、內容組成、層次結構,以及與關聯信息系統的關系。
技術上:設計教育基礎信息數據庫的邏輯架構和部署架構,提出海量數據存儲、并發訪問等關鍵技術解決方案。
管理上:建立教育基礎信息數據庫管理工作體系,形成管理、業務和技術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以及相應的管理流程和規范。
3.1 教育基礎信息數據庫的組成
教育基礎信息數據庫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信息,按照教育服務和監管業務的三個對象:學校、教職工、學生為線索進行組織。具體如研究生方面的數據庫分為招生庫、信息系統管理庫等兩個庫。招生庫中分博士碩士兩類,信息系統庫中包括導師庫、培養庫、成績庫、招生數據子庫、學籍庫、獎學金管理庫、進修生管理庫、論文盲審管理庫、學科博導碩導申請管理庫、系統代碼及基礎代碼管理庫、權限管理庫、學位庫、畢業管理庫、就業庫等,各庫又由眾多二維數據表構成。建立關系視圖,對外提供接口,對內提高訪問處理效率和便利。
3.2 數據庫物理實現
整個校級數據庫我們配合學校信息辦,學校信息辦主要構建中心數據庫,我們具體建立校級研究生管理數據庫,并與對中心數據庫授權訪問,與財務確定學生交費和離校信息,與科研人事處同步導師信息和導師科研信息。
數據庫平臺目前采用的是SQL2008進行開發和管理,并留置了進一步擴展到Oracle的框架。開發了涵蓋招生、學生學籍、培養、成績、獎學金、授位、畢業、就業等數據信息的GMIS庫。如下圖我們在查詢分析器中執行SELECT*FROM sysobjects WHERE (xtype ='U'),查詢所建立的表計有728張表,查詢結果部分如下圖所示。
查詢研究生信息數據庫信息
4 結 論
本文在提出的一套教育管理信息指標體系、規范數據采集與管理流程的基礎上,分析、設計并構建了以師生和業務流程為對象的教育管理校級基礎數據庫。通過此數據庫系統,我們基本整合各級各類教育管理信息資源,形成了事務數據采集處理、業務數據監管、分析評估評價等一體的數據庫系統,對研究生教育質量進行全程分析與監控。
參考文獻:
[1]顧明遠.學習和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關鍵詞:數據挖掘 實時統計分析 臨床路徑
1.課題研究背景
單病種質量控制是我國近年來為落實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制度問題而出臺的新舉措,也是我國醫療改革與世界接軌,實行按病種分類管理,實施醫療保障制度的方法之一。
單病種的質量控制最終目的和意義是通過對單病種從診斷、檢查、治療、治療效果以及成本費用實行較全面的監控,以達到提高醫療質量、降低成本、減少不合理費用,充分利用衛生資源增強服務效益的目的[1]。
單病種質量控制研究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耶魯大學衛生保健中心經過10年研究,于1976年完成了著名的疾病診斷相關分類法(DRGs)。當時主要應用目的是對醫院合理的費用償付進行管理,是一種住院病人醫療費用償付的標準體系,旨在將醫療費用管理變成為醫療質量管理的核心內容。這是單病種質理控制理念的雛形[2]。
為了提高質量指標在臨床上的應用性,后來國際上出現了各類新的質量指標:按照單位類別, 如急診、ICU;依照手術,如髖/膝關節置換術、冠狀動脈旁路術;依照病種,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依照重點范圍,如病人安全目標等方面。新的分類推動了單病種管理理念的發展。
美國醫院聯合評審委員會(JACHO)從2000年2月開始,開發臨床/醫療質量核心指標評價系統,建立醫院可以橫向比較的內涵質量的軟指標,并從2004年開始實施。它采用普遍認可的臨床醫療程序和評價方法,這些標準化的程序和評價方法經循證醫學證明與提高醫療質量有關。涉及的病種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膝/髖關節置換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等。2006年的總結報告證明,單病種管理的有關指標促使醫院服務質量提高了11個百分點[3]。
單病種過程質量管理在國內試點要追溯到9年前。當時,中國醫院協會受衛生部醫政司委托,自2000年起對北京地區部分三級甲等醫院進行定期評價。其間,評價指標經歷了從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轉率等傳統指標,向切口愈合率等結果質量指標的轉變。2007年,最終擬定出4個病種——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區獲得性肺炎、腦卒中,兩項手術——髖/膝關節置換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制定了以過程質量管理為主的試行評價標準,為支持衛生行政部門對大型醫院的質量監管提供了依據和新途徑。
2007年始至2011年,衛生部共對22個專科158個病種實行單病種管理,并從2009年開始對單病種實行臨床路徑管理,并制定了效率指標、效果指標、工作量指標、抗菌藥物使用指標、衛生經濟學指標五類20項非特異性指標進行監測。通過對非特異性指標的監測和研究,力圖探索并建立一套對單病種質理控制的使用和管理進行比較全面完整評價的指標體系和標準,并對評價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單病種的運用及改進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評價工具,推動單病種質理控制工作的持續進展[4]。
國內許多醫院采用紙張表單的手工管理方式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不能高效、規范、科學地引導增加醫護人員按臨床路徑對病人實施醫療和護理,質控人員不能實時對臨床路徑的實施進行動態地過程監控和終末監控,和一些與病人臨床醫院相關的重要環節醫療指標由于手工填寫路徑表格常常遺漏,增信息得不到及時反饋,影響了臨床路徑管理效果,也影響了評價指標的精準性[5]。而將臨床路徑管理信息化和對信息化的數據實時進行挖據,能夠能有效地規避上述問題,從而使醫療質量管理人員,獲得準確的單病種質量評價指標,對單病種的療效進行證評估,獲得治療方法最佳、病人費用最合適的單病種管理模式。
2.研究目標
對我院45個病種實行臨床路徑信息化管理,進行動態地過程監控和終末監控,通過數據挖掘,獲取5類20項單病種質控指標的精確數據,以不斷優化單病種治療方法。
3.研究內容
3.1將臨床路徑信息化管理模塊,嵌入HIS系統,與HIS系統無縫鏈接。
3.2設定臨床路徑管理監控規則。
3.3建立臨床路徑數據倉庫,開發完整的管理平臺,使用數據挖掘和自定義搜索結合的方法,在統一的界面下對單病種質量控制的5類20項指標進行動態監控、統計分析和自定義報表。本平臺采用分級管理的機制,通過多種可視化方式呈現數據,所有數據均可導出到第三方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3.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3.1將臨床路徑信息化管理模塊嵌入HIS系統,與HIS系統無縫鏈接,實現臨床路徑信息化管理,增強醫護人員執行臨床路徑的依從性。
3.2設立每個階段、每個步驟、每個臨床路徑項目執行的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由醫療質量管理部門對臨床路徑實行動態地過程監控控和監控臨床醫生和護士在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對臨床路徑管理的依從性,實現過程監控和結果監控。
3.3建立臨床路徑數據倉庫,開發完整的管理平臺,使用數據挖掘和自定義搜索結合的方法,在統一的界面下對單病種質量控制的5類20項指標進行動態監控、統計分析和自定義報表。采用分級管理的機制,通過多種可視化方式呈現數據,所有數據均可導出到第三方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4.研究的結果:
4.1通過設立臨床路徑每個階段、每個步驟、每個臨床路徑項目執行的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嚴格監控臨床醫生和護士在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的依從性,實現了過程監控和結果監控并舉。
4.2通過臨床數據挖掘,獲得精確的單病種質量評價指標,為政府制定科學合理的醫療物價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4.3推動醫務人員鉆研技術、實施高難度醫療技術、通過提高效率、吸引病源、多收病例、增加各臨床科室業務收入,水漲船高,成倍地增加醫院收入。
4.4通過提高單病種成本控制質量,大幅度提高醫院現有資源的技術效率和分配效率。
4.5減輕了病人經濟負擔,增加病人的滿意度,增加了回頭客戶,大幅度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和員工的凝聚力,提高社會效益的也是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增加醫院經濟收益的道路,是鼓勵先進、鞭策落后的良性競爭的道路,是醫患雙方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劉芳,楊天桂. 單病種質量控制的探討 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 2004年第2卷第3期
[2].王吉善,張振偉.開展病種質理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中國醫院雜志第17期
[3].劉平安.單病種管理從最基本做起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第4期
[關鍵字] MAPGIS6.7 化探數據處理方法 繪制異常圖
[中圖分類號] P28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2-273-1
制圖是地質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其不僅是對實際地質情況的展示,同時也是地質勘查人員工作的成果。地質圖也是開展各項地質工作的基本依據,對于對地質圖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也有著較高的要求,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地質制圖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技術支撐,然而傳統的地質圖繪制技術在制度的精度和美觀性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必須要對其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MAPGIS6.7 技術便是在這種情況被廣泛的采納,MAPGIS技術的運用,使得地質繪圖更加準確和美觀。
由于實際的地質情況十分復雜,所以在利用MAPGIS技術進行繪制時,難免會存在圈定不合理的現象,所以需要按照規定形成相應的異常圖,以此來保證地質繪圖的真實性。
1 MAPGIS6.7的化探數據處理方法
在地址繪圖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選擇坐標系和數字化繪圖兩個主要的環節來完成。
對于坐標系的選擇,一般可以利用已知的坐標進行對比和計算來獲得。
數字化繪圖中,則包含了數據的導入、數據的采集和處理、數據的誤差校對等幾個關鍵的環節,只有確保各個環節的有效性和連續性,才能確保地質圖的清晰和準確。其中,數據處理是制圖的核心環節。
1.1 原始數據的處理
在進行實際的勘測過程中,對于地質沉積物的測量一般需要通過GPS技術對采樣點進行定位人,獲得相應的采樣坐標X和Y,并且將這些原始的數據導入到數據處理表格中進行分析,進而獲得不同元素的分析結果,利用制表符對不同的文本文件之間進行間隔,形成名稱為“化探結果”的原始數據記錄。
1.2 背景值和異常下限值的確定
異常下限值的確定通常需要將高值點的數據進行剔除之后,然后再根據U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與標準值之間的差距來確定。在實際的統計計算工作中,需要利用Excel表格中的計算函數,將U元素的含量按照大小順序進行排列,然后對于全部樣品的含量來計算出平均含量,將計算結果比標準含量大3倍的數據進行剔除,再次利用平均值和標準值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直到將所有含量值較大的數據剔除之后,剩余的算術平均值可以用來作為衡量U元素的背景值。根據貴州實際及經驗,利用其他樣品的平均值加1.65倍的標準值所獲得結果便是U元素的異常下限值,這樣就獲得了準確的背景值和異常下限值。
2 MAPGIS6.7異常圖的繪制
2.1 數據投影變換處理
投影變換處理主要指的是利用化探采樣點的坐標數據形成相應的數據點位圖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完成需要利用MAPGIS6.7的操作來實現,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①在MAPGIS6.7中的使用服務工具欄中,選擇投影變換選項,然后再導入需要進行投影變換的文件;
②將已經形成的數據“化探結果”的文件進行導入,然后再文檔中設置分隔符,利用分隔符中的TAB按鈕來完成操作;
③將X、Y坐標的數據在軟件中形成設置相應的列號;
④按照投影變換的要求,對投影的各個參數進行分別設置;
⑤確定投影變換操作;
⑥保存投影結果。
2.2 數據屬性連接
數據屬性連接主要是利用投影點的不同位置所形成的點位圖之間的相互連接,而將外部數據進行導入,最終在MAPGIS軟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數據庫。利用MAPGIS6.7中的屬性庫管理工具便能夠完成這一連接操作。
2.3 離散網格數據化
在化探數據的計算過程中,離散數據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能夠繪制與實際地質情況相符的地形圖,必須要對原始數據進行離散和網絡化處理,這樣才能保證生成的地質圖清晰、準確。在MAPGIS6.7條件下,可以利用DTM管理工具中的高程點提取功能來實現對數據的離散,并且根據相應的參數設置來完成數據離散結果的生成。
2.4 繪制平面等值線圖
化探采樣的目標是為了對各種不同地質條件中含有的不同元素進行區分,從而形成異常圖,對于存在異常的礦區進行圈定,以此為日后的找礦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和依據。平面等值線圖的繪制便可以為找礦工作提供較為詳細的圖樣參考,利用MAPGIS6.7中的平面等值線圖工具便能夠完成異常圖的繪制。
3 結束語
MAPGIS是現代地質測繪中一種常用的繪圖軟件,其本身具有較強的數據功能,因此能夠有效的保證制圖的有效性。在利用MAPGIS6.7對GPS坐標數據進行采集的過程中,其本身所具有的異常圖能夠與實際的地質情況進行與偶小的套合,以此來實現對異常地質的進一步確定,為勘察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準確的依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參數的設置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有的情況下MAPGIS6.7的生成圖也會存在圈定不合理的現象,而且部分線條也會顯得較為生硬,所以需要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實踐,才能獲得準確而且美觀的地形圖。
參考文獻
[1] 呂蘭芳,王博.探究MAPGIS在地質制圖中的應用與技巧[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8).
[2] 王旭東.淺議MAPGIS地質測繪數字化應用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09).
【關鍵詞】天然氣;脫水工藝;水化物
引言
沒有經過處理的天燃氣當中,含有水蒸氣是很普遍的事情。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水蒸氣會變成冷凝水、冰霜或是水化物,而將運輸管道堵塞。天然氣的水化物是白色的晶狀固體,會堵塞管道,造成天然氣管道運輸效能降低。天然氣脫水工作是長距離管道安全運輸的關鍵,只有把天然氣當中的水汽含量控制在規定的工藝流程范圍當中,才能夠確保氣體的輸送或者冷凝分離法輕烴回收操作的順利開展。
1 水化物形成的具體條件
水化物是烴類和水所反應而形成的化合物,此種化合物的性能即復雜又極不穩定,其是籠形晶格包絡物,水分子借助氫鍵而形成籠形結晶。水化物生成的條件包括了四個方面:(1)輸氣管線當中氣體的溫度比露點溫度要低,并且有游離水分出;(2)溫度足夠低或者壓力足夠高;(3)氣體流過的速度夠快,壓力變化情況劇烈,比如說運輸中經過彎頭和孔板時;(4)引進了小型的水化物晶體。
2 天然氣水化物的危害
天然氣水化物的小范圍當中的積累會將輸氣管道中的截面面積縮小,減少管道當中天然氣通過的容量,輸氣容量下降。嚴重的情況下會把輸氣管道以及其他的一些設施設備堵塞,給天然氣的運輸加工等工作造成極大的障礙。
3 水化物預防辦法
3.1 小型膨脹機制冷降低天然氣露點溫度
為了預防天然氣中形成水合物,一項可行性的操作辦法是加大使用小型膨脹機制冷降低天然氣露點的方式,可是使用小型膨脹機制冷消耗的力能非常的大,降低天然氣的溫度10攝氏度,膨脹機需要消耗0.07兆帕的能量。干燥器出口位置上的天然氣露點大約是3攝氏度,在經過小型膨脹機之后,溫度下降10攝氏度降至零下7攝氏度,比水化物形成的溫度要低,在這個時候,天然氣外輸的要求
就實現了。
只有在氣源壓力較高的情況下才能夠使用大型的膨脹機,而且使用大型膨脹機的成本投入較高,在油田當中的伴生氣一般情況下使用大型膨脹機制冷不是一個良好選擇。
3.2 天然氣管線和油管線鋪設在同一溝渠
根據相關的研究調查發現,同溝鋪設的油氣管線終點的溫度在6攝氏度--21攝氏度之間,這個溫度是比天然氣的露點溫度要高的。所以,輸氣管道和輸油管道之間同溝鋪設,能夠良好的解決含油含水氣體的運輸操作。
4 天然氣脫水措施
4.1 溶劑吸收法
使用劑量相當的液體吸收劑,將氣體混合物當中的水分去除一部分,對吸收之后的貧溶劑做脫收操作,使得溶劑能夠再生,投入循環使用操作當中。使用的較多的脫水劑包括了二甘醇和三甘醇等等。
4.2 固體干燥劑吸附法
通過依靠氣體在固體表面當中積聚的特點,讓某種氣體的組合成分吸附在固體吸附劑之上,完成脫除工作。各種氣體之間的組和成分是不一樣的,吸附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能夠使用吸附的辦法凈化氣體混合物。在工業當中最常使用的固體吸附劑包括了硅膠、活性氧化鋁以及分子篩等等。
吸附動作的開展是在固體表面張力形式之下開展的,依據表面張力的具體特點能夠把吸附的過程分成物理吸附以及化學吸附兩種類型。物理吸附的過程是能夠逆轉的,能夠將溫度改變以及改變壓力來完成方向的平衡操作,從而實現吸附劑再生的操作。現在使用的最多的就是把分子篩當成吸附劑去除天然氣當中的水分的操作過程,這是一個物理吸附的過程。
4.3 冷凍分離法
把溫度處在一定條件下的混合氣體在一定的壓力之下,通過使用冷凝器,此項冷凝器干燥、最低溫度能夠達到零下20攝氏度,將混合氣體當中的水分變成液滴狀態之后進行分離操作,使用的最多的設備就是用于冷凍的干燥器。
5 天然氣脫水工藝的選擇辦法
在選擇脫水工藝的過程當中,需要依據脫水的具體目的、要求以及處理的規模大小等方式開展技術經濟的比對操作。一般情況下,分子篩吸附脫水的深度較高、操作起來更加的方便靈活,而且有良好的適應性特點,但是投入的成本較高,所以一般使用的場合都是氣體數量比較小,干氣露點降比不太高的情況。但是三甘醇吸收法即使是在處理容量較大的情況下時,投資運行的成本都不會太高,所以一般使用在對露點降要求不高,處理規模比較大的情況之下。流量較大的高壓天然氣脫水,如果要求的露點只是22至28攝氏度,使用三甘醇法是即實惠又經濟的方法。但是如果要求的露點降大于44攝氏度時,就需要考慮選擇使用吸附法進行脫水操作。
6 案例分析
以平湖油氣田天然氣脫水處理操作工藝為例,對天然氣實際脫水操作進行簡單分析。
平湖油氣田在上個世紀末投入正式的生產工作當中,并且為上海市提供天然氣,此油氣田使用的天然氣處理操作辦法和現如今國際上流行的操作辦法極為相似,對其他油氣田的卡法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天然氣井開采的方式是使用自身的壓力,經過井口管匯合,直接進入到第一分離器當中,在經過了第一分離器之后,主要的天然氣流過入口天然氣冷卻器到達天然氣過濾器與三甘醇脫水器位置,之后再經過貧三甘醇與天然氣換熱器之后,進入到14英寸的海底天然氣管道當中,此天然氣的水露點溫度是零下5攝氏度以及零下15攝氏度,水含量為每立方米0.068.
從段塞流捕集器當中流出來的氣體在進入原料氣過濾器之后,能夠十分方便的將當中含量極小的液體以及固體物質清除,清除之后再進入到分子篩脫水器當中。當一臺分子篩干燥器在運行的時候,另外一臺再生。每一臺分子篩脫水8個小時之后需要再次進行再生操作。再生的時候,分子篩先是從工作壓力5兆帕降低到2.1兆帕,這個壓力是再生壓力,之后分子篩在再生加熱器當中開展加熱干燥的操作工作,將床層當中積聚的水分去除,在4個小時之內水分會完全,之后分子篩脫水器開始分子篩再生降溫操作,一般降溫的時間為3.8小時,分子篩一旦降溫,重新恢復正常的工作壓力的時候,就可以開展切換操作,開始另外一臺分子篩脫水器的再生操作。在經過分子篩干燥除水操作之后,原料氣會進入到粉塵過濾器當中,把分子篩當中的粉塵去除干凈,一切操作完成之后再進入到膨脹制冷和輕烴回收的操作工藝過程。
為了進一步活躍房地產市場,方便當事人申辦房地產交易與房屋權屬登記手續,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投資軟環境,根據建設部《簡化房地產交易與房屋權屬登記程序的指導意見》,結合成都市的實際,現就我市進一步簡化房地產交易與房屋權屬登記程序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取消房屋權屬登記的公告程序,即在初始登記、轉移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和房地產抵押登記時不再進行公告尋異。
二、縮短各類登記的辦事時限,簡化必收要件:
(一)初始登記
辦事時限:由10個工作日改為3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
1.土地使用權證書復印件或土地來源批文;
2.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3.房屋竣工驗收合格證明文件;
4.房屋建筑面積測量報告。
購買商品房的,以上要件由房地產開發企業統一提供。
(二)轉移登記
辦事時限:由50個工作日改為7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
1.房屋所有權證書;
2.房地產轉讓證明材料、文件(房地產轉讓合同,法院司法文件,房地產贈與、繼承公證書,依法處置房地產的其他批文)。
(三)變更登記
辦事時限:由50個工作日改為5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
1.房屋所有權證;
2.房屋翻建、改擴建的批文,房屋分割協議,名稱、面積等發生變化的有關證明。
(四)房地產抵押登記
辦事時限:由7個工作日改為5個工作日;其中:在建工程抵押由8個工作日改為5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
1.房地產抵押合同;
2.房屋所有權證書(以預購商品房或在建工程抵押的,則應審驗合法有效的購房合同或有權設定抵押權的證明文件);
3.土地使用權證書復印件或用地證明文件;
4.房地產價值證明(房地產評估報告或抵押權人出具的房地產價值證明)。
(五)注銷登記
辦件時限:2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
1.原房屋所有權證;
2.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六)商品房頸售登記
辦件時限:由10個工作日改為3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
1.土地使用權證書復印件;
2.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復印件;
3.規劃總平面圖復印件;
4.工程進度證明文件;
5.預售面積核定報告。
(七)商品房預售合同登記備案
辦事時限:1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商品房預售合同。
(八)房屋租賃登記備案
辦事時限:1個工作日;
必收要件:
1.房屋所有權證書復印件;
2.房屋租賃合同。
三、幾點說明
(一)簡化程序和必收要件主要考慮了權屬登記的共性因素,如遇特殊情況,可區別對待:如房屋產權來源缺乏必要原始證明等,可增加公告程序或適當延長時限,委托代辦的,應加收授權委托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