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幸福生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感覺每個人都好陌生,
甚至不懂要怎么去和他們相處。
男生很自戀,
而女生呢?
就喜歡和朋友聊天。
那時候的我,
不認識幾個人,
覺得他們離我都好遙遠。
可是漸漸的……
我對這個班級產生了依賴感,
覺得他們在班上都好自然,
不會做作,更不會有謊言,
就好像……
好像一家人一樣……
雖然我們的總成績比不過其他班,
可是我們班真的好團結,
是無可替代的。
我們的友誼真的好純真,
有什么事情一起扛,
被老師罵了可以一起被訓;
被老師罰抄了可以一起幫忙抄;
被老師處罰了可以一起安慰……
還有好多好多的一起。
雖然連校長都覺得我們這個班級不好,
可是……我們真的好開心。
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
我想就算有一天我們分離了,
不過,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我們曾經在初二3班生活過,
有歡笑,有淚別……
我也永遠是你們的季寶貝,
在未來的某一天,
我一定會走到最遠的天邊,
靜靜地為你們祝福……
上海市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要讓百姓的生活更方便、更智慧。而由電信實施的“城市光網”計劃,也讓上海市民率先體驗到了提速之后光網的神奇速度。
“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使信息化更好地惠及市民服務發展。”上海市市長韓正在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明確的方向。
那些年,我曾有的期許
徐偉民(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院長)
又是一個新年,從調任至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如今已經進入了第五個年頭。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我,發現不經意的回憶時常閃現在我的腦海——那些年的曾經變成憶苦思甜,那些年的期許也變得真實如愿。
緊急一刻的天翼解救。剛接任院長時,眾多行政事務扎堆而來。特別是年底報表上傳衛生局,最擔心的就是碰到醫院局域網阻塞傳不出去。2011年底,又是衛生統計年報上傳的時刻。不過這次辦公室人員似乎蠻鎮定,我見辦公室常主任在科室人員小梅的指導下,將已做好的報表導入了手機內。“能行么,這個表格數據量這么大,能導進這個小手機?”“能的,主任,這和手機的大小沒關系,只和內存和上傳速度有關。你看,導入完畢。現在只要輸入衛生局的郵箱,就可以直接發送了。”果然就這么話音一落的瞬間,屏幕上已顯示郵件已發送。原來,這是天翼3G手機在“發功”。
精彩生活的天翼方式。來自總務設備科的小張,干活利落,業余生活更是精彩。不僅鏖戰歐冠,而且中午不休息,正用他的3G手機瀏覽NBA視頻……小張輕松地道出了精彩秘笈,“院長,其實我哪有那么好的精神看歐冠啊,趁著上班擠地鐵的時候,用這個信號極好的天翼3G手機上網去體育頻道,點擊歐冠的精彩集錦,超快的上網速度就像看電視一樣流暢。像現在午休,我就看NBA精華。”
連接你我的天翼使者。2011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日,我們醫院在長壽公園搭了文藝演出舞臺用來宣教互動,現場的王阿姨不僅搶答了艾滋病的三種傳播途徑的問題,還用手機拍宣傳資料,并攝錄了文藝演出。王阿姨告訴我,要把這個艾滋病的宣教資料放在居委會宣傳欄里,讓社區里的外來務工者科學地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我注意到王阿姨的手機上也有著和我手機一樣的天翼標記。原來那些年我曾想讓更多人了解艾滋病防治的愿望,如今通過天翼3G手機連線,輕松實現。
看來,我們也得加速3G移動互聯網的步伐,讓醫院彩信手機報早日發送起來,讓更多的熱點問題為更多的人們所關心和關注,讓我們的期許隨著天翼3G在龍年“翼”起來。
極速光網 至爽體驗
王浩森(上海海事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在上海海事大學的兩年半,作為一名學生,我體會到了“城市光網”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比如,學校里原本為購買網卡而排起的隊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網上繳付網費。漸漸地,我們發現網速提了,而價格卻反而降了下來——“提速不提價,綁定更優惠,爽!”
去年7月,上海舉辦世游賽。賽事期間,我也有幸作為志愿者體驗了一把“信息世游賽”。賽場外,印著牛頭的通信保障車助力暢通,開幕式表演通過城市光網傳送五大洲、走進了35億觀眾的眼簾。賽場內,無線WiFi信號全面覆蓋。在月亮灣地下室的運動員休息區內,選手、教練們拿出自己的平板電腦接入WiFi觀看比賽直播。其中有位穿黑色運動服的外國女教練詢問起上海的旅游景點,而我也借助無線網絡為她做了詳細的介紹。有WiFi,老外看上海看得爽。
同樣是去年的10月,我有幸與來自復旦、上海交大、同濟等學校的近20位學生共同參加了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德國電信等單位舉辦的“可持續創業項目”培訓。就在培訓的最后一天,同濟大學電信學院副院長劉富強教授向我們介紹了車聯網項目。我向劉教授提出,除了系統的穩定性外,很擔心網絡的延遲時間。我曾做過實驗,在學校寢室里打同樣一款網絡游戲,連接寬帶時的延遲為30毫秒左右,但換成了中國移動無線校園網后的延遲起碼是三位數,甚至還經常出現PING值大于1秒導致游戲徹底斷線的情況。
就拿我們家來說吧。我們家可就是標準幸福的三口之家喔。在別的家可能一般嘮叨的任務交給了媽媽,可是在我們家卻落在了我老爸的頭上。
記得有一次,媽媽偷懶,所以老爸做飯,這我可不大同意,你不知道,我老爸做飯可是賊難吃,我曾形容過“我老爸做的菜,端出來老鼠見了都不聞”。就為這話,氣的老爸好幾天都不理我,可能是傷自尊了吧!可我說這幾句話是有根據的,他炒的菜不熟說有營養,肉燉不爛說趕時間,你說說讓我怎么吃?哎,可苦了我了,每天還得笑臉相迎,生怕傷了他自尊心。最后還是有老媽出馬,才平息了老爸的惱火。而這幾天他又信誓旦旦爭著要下廚,可能是生意好有心情。這不,上周日就非要給我們露一手,可這一次真沒想到還真給給我們一個超大的驚喜。
看著桌上整齊的美味佳肴,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兩菜一湯,土豆絲里配了青椒和胡蘿卜絲,看著就讓人眼饞,紅燒黃花魚點綴了香菜。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像在做夢,看見爸爸得意洋洋站在餐桌旁,兩只眼睛里寫滿了神氣。我突然發現,穿著圍裙的老爸真的好帥。我裝作矜持地坐在餐桌旁,然后輕輕地夾起一塊魚肉,放到嘴里一咬,香味隨著舌尖傳遍整張口,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剛要發表一下意見,只見媽媽風風火火的跑過來,兩眼發光似的盯著菜,從她的眼神里就可以讀到菜的美味,而且老媽還大喊一聲:“你以后終于可以分擔我的痛苦了!辛苦了,老公。”老媽最后一句引得我們全家放聲大笑。
暑假里的一天早上,6點半的時候我剛醒來,就聽到外面傳來說話聲,原來是外公外婆為我們準備早飯呢!他們好辛苦啊。等我弟弟醒來后,我們一起玩耍、寫字、看書、下象棋、打牌、看電視。愉快的一天開始了。
我們一邊看電視一邊在床上比劃著電視里的動作,外婆在一旁樂得合不攏嘴。看完電視,我們兄弟倆PK象棋。我弟弟很聰明的,會算出以后的幾步棋,他得到過專業指導哦!可我也不甘示弱,冷靜思考。憑著我的冷靜,你來我往,哈哈,他的老將給我拿下了。第二局的時候,弟弟全力奮戰,一點也不馬虎,“將”,不好,雙炮得將,我成了弟弟的手下敗將。我們倆個一個也不愿服輸,比賽更加激烈了。這可比電視有趣多了,一直下到外婆喊吃飯了才停手。也不管誰輸誰贏,重要的是享受過程。“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喜歡!
二年級:zhangjn
由于雙方父母都在鄉下,加上小家并不寬敞,這侍候月子,我便成了首選。跑商場買嬰兒用品、跑書店挑護理書籍,跑鄰居解疑難問題。白天洗尿布、做飯,晚上換尿布、沖奶,忙得不亦樂乎。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我學會了燉雞、燉魚,妻子一個勁地夸我,說我做的飯菜好吃、洗衣服洗的干凈、家務做的倍兒棒,我也便在她的一句“繼續努力”的鼓勵下,一直繼續努力到了現在。可也怪,先前經常拌嘴吵架的小家,卻隨著我介入更多的家務而漸漸平靜了。
看著精心護理的女兒從那個軟綿綿的小不點兒,一天天長得俊俏起來,進而會翻身、會爬、會坐、會咿咿呀呀,我的心花便一朵一朵地怒放開來;每天盯著她喝奶、哄著她熟睡、逗著她歡笑,我的幸福感便也與日俱增。晚上只要孩子一動、一哭,妻子都會本能地醒來,拍拍孩子、哄哄孩子,或者對著她自說自話一番,就這樣一宿接一宿。為了補償妻子這位家庭的功臣,我是變著花樣為她做好吃的,無微不至地照顧她,還經常湊到她的耳邊講個笑話,盡可能地減輕妻子夏天坐月子的痛苦。現在談起這段經歷,妻子言語之間都透露著幸福和滿足。
就這樣,我的暑假,便成了我終生難忘的“產假”。但我可以驕傲地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那些將要享受“產假”的準爸爸和未來的爸爸們:男人的產假,是一種家的責任,它將使你成長為妻子和孩子心中最值得依靠的大山;男人的產假,是一種愛的傳遞,它將使你在給予愛和接收愛的互動中找到幸福和溫馨;男人的產假,更是男人成長的必修課,它將使你更完美、更自信、更成熟,更具男人魅力。
這年我的工資大概是42元,與周圍人比不高也不低。那個時候物質生活水平不高,精神生活也比較單調。我記得當時―位親戚從香港帶來一臺14英寸的彩色電視機,為了便于接收信號,我在屋頂樹一個桿子做天線。到晚上看節目時大家輪流去轉天線的方向,因為信號很不固定。但新的變化很快就發生了。大概過了幾年后,我就看到許多家庭,包括一些村莊都有了彩電。去年我們統計發現漳州每百戶就有兩部小轎車,這個變化非常驚人。無論彩色電視機還是小轎車,雖然只是家庭財富一個物件,卻生動地體現了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獲。家庭尚且如此,對于城市來說變化那只有用翻天覆地來評價了。
漳州早在1985年便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是我國較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經過三十年的不懈發展,漳州無論從經濟體量、經濟結構還是城市形態都發生顯著變化。比如說GDP,1978年僅為8.91億元,到2007年這個數字就增長到863.73億元,三十年幾乎增長了100倍!還比如財政收入,1978年為1.30億元,到2007年增長到83.84億元,三十年增長64.5倍。再從經濟結構看,改革開放初期漳州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市,到1986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首次超過農業總產值,再到1995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又首次超過農業增加值。如今,漳州的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47.6:27.0:25.4調整為2007年的22.6:43.4:34.0,工業對壘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9.2%。在工業化的帶動下,漳州成為國內農業最發達地區之一,全市農產品及加工品出口占福建省40%以上,合同臺資分別占福建省的1/3和全國的1/10,成為全省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對臺農業合作引進基地和出口創匯農業基地,以及全國外向型農業示范區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從城市形態看,三十年間漳州城市建成區面積從原來不足幾平方公里擴展到40多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43.2%。特別是近幾年,按照“建設新區、開發沿江、改善舊城”的城市發展格局,漳州致力于建設生態工貿港口城市,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異,一座“山水相依、城景交融”,個性鮮明,靚麗和諧的現代漳州正展現在大家面前。
對我個人而言,這三十年歷程中,我們既是見證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更是改革開放成果的享受者。作為參與者,我們積極投入到國家的建設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感到很充實很欣慰。作為見證者,無論是國家層面的還是自身周圍的變化都歷歷在目,時時刻刻讓我們意識到改革開放的正確英明,讓我們深深感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我記得在我孩子的婚禮上,賓朋們讓我說幾句,我幾乎沒有什么醞釀思考就對孩子說:你是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讀書成長、參加工作、戀愛結婚,你是改革開放的代名詞。這些話之所以脫口而出,就是因為我們對改革開放的確心懷感激,為能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感到幸福。這是發自肺腑的表達,也是感情最真摯的流露。
衣著方面有著很大的變化,上世紀50、60年代服裝顏色單一,只有灰、黑、藍三種顏色,樣式簡單,布料粗糙的服裝,70、80年代出現喇叭褲、健美褲,90年代又出現了文化衫,但樣式還是屈指可數。21世紀的服裝出現了巨大的改變,人們紛紛去追求個性、時尚、品牌。
飲食的變化也不少,對于爺爺,奶奶那一輩人來說,能上吃棒茬粥、雜面饅頭、沒有油的炒菜和咸菜就不錯了。現在我們的飲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菜場、超市的食品數不勝數,普通的百姓都能吃上雞鴨魚肉。而且,人們對于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而且還要吃得健康,人們開始講究營養均衡。
住房的變化就更大了,在建國初期,人們的居住情況大多是一大家子擠在一起,本來就不寬敞的屋子顯得更擁擠。當時房子就是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所以大多是土房或磚房。到了建國中期,出現了單元樓,百姓脫離了平房。建國60年,平房十分稀有,大部分人住進了單元樓,還有人擁有了別墅。
早晨,我去文化公園滑旱冰,看見許多老人。他們有的跑步,有的做廣場操,個個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我想,這大概就是幸福吧!
上午,我和媽媽去菜市場,看見許多從鄉下來的人,他們背著自己種的菜來賣。每賣出一些白菜或青菜,他們的臉上就露出了快樂的笑容。我想,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中午,我到少年宮附近,看見許多孩子們,他們有的學畫畫,有的學英語,有的學鋼琴。看他們滿滿的書包,也許又收獲了不少知識吧。看他們純真的笑容,是多么的開心幸福啊!
下午,文化公園里又多了一些放風箏的人。看那五顏六色的風箏在空中比翼競飛,好像都在說:“別擠,別擠,我是第一的!”那個放的最高的人,高興地都要蹦起來了,似乎在說:“我最高,我成功了!”這難道不是幸福嗎?
晚上,小區廣場上很多人在跳舞。那歡快的旋律,那優美的舞姿,使整個小區都變成了幸福的海洋!
丟了“這”忘了“那”——我
丟三落四+健忘=丟了“這”忘了“那”,本小姐是不是很聰明呢?
我就是丟了“這”忘了“那”小姐。記得有一次,我做著小靈通,突然,有一道算式難倒了我。草稿紙畫了一大半,唉,我終于知道不好好背工式是什么后果了。我正要去拿數學書,偶然看見媽媽在化妝臺前轉來轉去。我走到媽媽旁邊,問:“媽媽,你在干什么?”
“剛買了一件衣服,試試!”媽媽在鏡子前轉了一圈,問“好看嗎?”
“還可以!”我回到我的房間,找我的數學書。
找著找著,我摸著頭自言自語地問:“奇怪,我要找什么來著?”當我絞盡腦汁苦苦回想地時候,看到了數學作業,才恍然大悟,原來我要找數學書啊!
那僅僅是忘了“那”。我寫完作業后,由于班上要競選代表我們班去講故事的選手,我又在媽媽的糖衣炮彈下,最后同意參加。我把書包翻了個底朝天,那本《雷鋒,做有道德的人》依然不見蹤影。
媽媽生氣了,大聲質問:“你是不是丟哪了?”
“沒有啊!可能在作文班吧……”
我去到作文班時,書根本就不在那。。。。。。
我這個丟了“這”忘了“那”小姐,看來要好好改改這兩個毛病了。
“老書迷”——爸爸
如果說我是“小書迷”,那我爸就是“老書迷”了,他對書的喜愛程度真是如癡如醉啊!
“爸爸,媽媽答應我今晚去柳城中學玩的,可不能反悔啊!”既然是媽媽答應我的,爸爸當然無理由地送我去啦!
在小轎車上,我問道:“爸爸,我去玩你在干什么啊?”
“看書啊!”
爸爸最近買了一臺平板電腦,說是來聽課,但大多數時間都在看書。他還非常得意地說:“我已經看完六本書了。”
到了目的地,我和同學去痛痛快快玩了幾個時辰后,回到了車上,看見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在看書。
唉,這個“老書迷”爸爸。
離不開花樣衣裙——媽媽
我媽媽的生活哪能少了花樣衣裙。只要一有空就去柳州。目的很明確,就是奔著花花綠綠的衣服而去的。
那一次,我查完資料,正想關電腦。只見媽媽一個箭步沖上來,大喊一聲:“不要動!”我呆住了,看著媽媽那一套嫻熟的動作,只見媽媽坐到椅子上,飛快按動鼠標,用她的火眼金睛找到唯品會,一家一家地看了起來。
我走回房間,做著數學作業。突然,有一道題不會做,我喊了一聲“媽媽!”
“……”
“媽媽!”
“……”
我看著媽媽不應我,我做了一下下面的習題,這時,才傳來媽媽一聲:“嗯?”
這個離不開花樣衣裙的老媽,怎么對衣裙如此癡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