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機械制圖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制圖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 腦缺血;突觸素;突觸重建

    突觸素是與突觸囊泡相連的磷酸蛋白,是突觸囊泡膜上的特異性蛋白質,含量占突觸囊泡膜蛋白含量的6%~8%,其英文譯作Synaptophysin,可縮寫成SYP、SYN、p38。腦缺血性損傷時會刺激缺血灶周圍皮質SYP的表達,促進腦缺血后的神經軸突的芽生及新的突觸的形成,從而使神經組織超微結構發生了相應的形態學變化。這一形態改變作為功能的基礎,促進了腦缺血后神經功能障礙的恢復[1]。

    1 突觸素的生物學特性及生理功能

    1.1 突觸素的生物學特性 突觸素是一種與突觸結構和功能密切相關的膜蛋白,分子量為38KD,包括四個跨膜區。1985年由Jahn等[2] 從大鼠腦突觸囊泡中提取。突觸素家族包括突觸素I,II和Ⅲ,由307個氨基酸組成,其氨基端和羧基都暴露在胞漿內,其羧基端可結合Ca2+ ,是突觸囊泡鈣結合蛋白之一,可被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對小清亮突觸囊泡(small clear synapticvesicles,SSV)的胞吐起重要作用。SYN由Siah蛋白所降解[3]。Siah蛋白與SYN相互作用并通過泛素一蛋白酶途徑調節SYN的降解。SYN具有一個獨特的C端胞漿末端,其含有9個不完全的五肽重復序列YGP(Q)QG。這些重復序列的功能尚不清楚,可能與調節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有關。

    1.2 突觸素的組織學分布 Wiedenmann等[4]對小鼠、大鼠、牛及人的突觸素研究發現,其在各種神經元的突觸前囊泡中廣泛存在,在神經系統中所有的神經末梢突觸素均呈點狀分布,而在白質及膠質細胞中沒有突觸素出現。突觸素存在于神經系統幾乎所有的神經終末中,并且定位于神經元的核周體及其終末的突觸小泡。在非神經系統中,它存在于腎上腺嗜鉻細胞、甲狀腺C細胞,胰腺和胃腸的內分泌細胞及垂體前葉細胞。且定位于光滑的小泡,不存在于分泌顆粒中。突觸素的定位分布受抗突觸素抗體特異性、研究方法的特異性動物種類、動物年齡、動物個體差異等諸多因察的影響而存在一定的差異。

    1.3 突觸素的生理功能

    1.3.1 調節突觸末梢神經遞質的釋放[5] 神經元受到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傳至突觸前膜,引起突觸前膜去極化,細胞外Ca2+內流,觸發突觸囊泡向突觸前膜靠近和融合,引起突觸囊泡釋放神經遞質。實驗表明,Ca2+內流是保證遞質正常釋放的基本條件之一。如果鈣離子內流完全被抑制,就會導致神經遞質釋放發生障礙。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的突觸蛋白有多種,除synaptophysin外,還有synapsin和synaptotagmin等。從目前的研究資料看來,突觸素與其他幾種突觸蛋白相互協調,共同作用,最終保證神經信息的突觸傳遞過程。

    1.3.2 參與突觸囊泡的形成和再循環過程[6] 突觸囊泡膜與突觸前膜融合形成胞吐后,囊泡膜與質膜融合,并通過胞吞形成小泡,小泡脫落后形成新的突觸囊泡,這就是突觸囊泡膜的再循環。Calakos等[7]研究發現突觸素與Dynamin形成復合物對囊泡再循環起重要作用,阻斷Dynamin和突觸素的相互作用后,在高頻刺激下軸突末梢的遞質釋放量減少,電鏡顯示這些突觸內的囊泡已耗竭,提示了囊泡與質膜融合后囊泡再循環被阻斷。

    1.3.3 參與突觸的發生和突觸重塑 在培養的海馬神經元突觸發育過程中,突觸素呈高水平表達,并且是最早聚集在發育中的突觸內的突觸蛋白之一[8],這些結果說明突觸素在反應性的突觸發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參與發育神經元的突觸形成。突觸素影響突觸可塑性的機制可能是通過酪氨酸激酶使突觸素磷酸化,從而調節內源性谷氨酸的釋放來影響突觸的可塑性。體育訓練可以增強突觸可塑性,并可改善由于年齡增長造成的突觸素水平的降低。這種改善與神經發芽和新突觸形成有關。

    2 腦缺血時SYN表達的變化

    韋巖清[9]等研究顯示: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突觸素免疫活性明顯升高,第7天達到高峰,第21天已降至對照組水平。Ishimaru[10] 等通過對缺血性沙土鼠海馬CA1區中SYN的表達研究發現,在缺血后第2d,Synaptophysin表達在海馬中的始層、輻射層及CA1區神經元的頂樹突明顯減少,在白質中消失。但在缺血后第7天和14天時,在CA1區幸存的神經元周圍可見深染的SYN免疫反應物。而國內也也有研究表明在腦缺血早期突觸素表達減少,之后其表達逐漸增加,隨后又降至正常水平。如吳盛華等[11]發現腦缺血早期(3天前),出現突觸素表達減少,意味著突觸囊泡轉運能力下降,因而突觸傳遞功能受阻。

    關于腦缺血早期 導致突觸素減少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同以下因素有關:(1)軸突終末丟失。突觸密度降低,從而導致突觸素表達量減少。(2)突觸體素合成減少。缺血、缺氧后神經元能量代謝降低,胞內Ca2+ 等離子濃度發生變化,突觸素合成減少,軸漿運輸緩慢。這反映出缺血再灌注早期突觸囊泡轉運能力下降,突觸傳遞功能受阻。在腦缺血后期突觸素表達逐漸增多,并同神經功能缺損逐漸恢復相一致,可能與腦缺血后突觸重建有關。軸突在失去靶器官后,就會出現軸突的發芽和形成許多側枝,因此其突觸前囊泡的數量可能增加。另外,也可能與突觸前膜功能代償性增加有關。然而突觸素的表達,經過短暫增加后在缺血區逐漸降低,這種現象的機制可能是軸突末梢在半影區未找到靶器官,其生長自動停止,突觸前囊泡數量下降,從而突觸素的含量下降。

    3 影響突觸素變化的因素

    腦梗死后神經功能的恢復得益于腦結構和功能重組,而腦結構功能重組的根本機制在于腦的可塑性。腦的可塑性,尤其是大腦皮質神經元可塑性,不同程度地歸功于突觸強度的改變以及軸突生芽形成新的突觸。突觸數量的增加,提示新生突觸的形成[12]。腦結構重組使得缺血區以前執行的功能由同側其他腦區和對側腦組織來承擔[13-14]。

    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看到,中風患者的肢體偏癱,經過訓練、鍛煉、藥物治療等可以逐漸部分甚至完全恢復。這也給我們以提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了某種代償機制。當代神經病學家認為腦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完成因病損而喪失的功能,但腦必須具有重新獲得的形態學基礎。局灶性的皮層損傷可以作為一種去神經刺激(denervation stimulus),引發局部甚至遠端的神經再塑,包括代償再生性發芽、突觸再建等。

    3.1 針刺對突觸素的影響 電刺激作為一種促進神經康復的物理療法已應用于臨床,其可增強突觸可塑性變化。何祥[15]等研究證實在腦缺血第14~28天,電刺激組突觸素的陽性反應產物明顯高于對照組。電刺激促進突觸重建的可能機制為:(1)通過機械刺激,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加快,增加腦血液供應,加強腦內側支循環建立,從而促進軸突出芽,建立新的突觸聯系。(2)腦內存在著一些平時少起作用神經傳導旁路,電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經完整的外周神經傳導通路傳至大腦,經過這些傳導旁路作用于大腦,進一步激活平時處于休眠狀態的突觸聯系。(3)能夠降低腦組織Ca2+的含量,防止腦缺血時細胞內Ca2+ 超載,從而避免或減輕神經元壞死。(4)有研究表明電刺激可以促經神經營養因子。特別是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生成[16],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在促進突觸重建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17]。

    3.2 康復訓練對突觸素的影響 有文獻報道康復訓練可以促進腦損傷后某些基因及其產物的表達,有利于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修復。腦損傷后給予復雜的運動技巧訓練,損傷周圍及對側運動皮質的不同亞型突觸數目全面增加[18]。劉罡等[1]研究表明,經過跑臺運動訓練的腦缺血大鼠與自然恢復對照組相比其缺血性損傷程度較輕,神經細胞細胞器豐富,軸突形態更加完整,神經突觸數目較多,突觸間隙正常,提示運動訓練可作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減輕腦缺血所導致的神經組織損傷、促進缺血性損傷后的神經軸突再生和新突觸的形成,從而促進腦缺血后功能障礙的恢復。此外很多研究也表明通過一系列的康復手段,如跑臺,運動訓練,電迷宮等,會促進腦缺血后突觸素的表達,引起突觸發芽和突觸再生,激活神經通路,實現神經功能的重組。

    3.3 藥物對突觸素的影響 腦損傷后機能恢復與中樞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NA)水平有密切關系。NA在神經可塑中起積極作用[19,20]。中樞興奮藥如右旋苯丙胺,哌醋甲酯能促進中樞和外周神經末梢囊泡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并阻斷其再攝取,能明顯提高損傷周圍及對側皮層神經的芽生、突觸再建以及相應的行為恢復。有臨床試驗顯示,由于它具有抗抑郁和改善運動功能的雙重作用,而被認為是一個理想的治療腦中風的藥物[21]。同樣麻黃堿能直接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相結合,產生擬腎上腺素作用,促進NA釋放,從而上調SY的表達。國內許多研究顯示,中藥制劑如燈盞花素、刺五加、丹紅注射液、當歸注射液、蝶脈靈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三七通舒膠囊、活血康等可減輕腦組織的結構破壞,促進樹突的重建,促進軸突的出芽伸長和新的觸突的建立。但是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烏司他丁(Ulinastatin,UTI)一種廣譜的水解酶抑制劑,其可通過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減少NO的生成,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明顯減輕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22]。研究證實UTI可通過調節海馬、齒狀回神經元突觸密度,增強突觸素的表達并參與調節神經元突觸可塑性,有效逆轉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表達,從而減少缺血半暗帶的細胞凋亡,改善局部腦血液循環,有助于突觸重建[23,24]。

    4 結 語

    綜上所述,雖然對于腦缺血后突觸素的表達以及突觸重建還有待深入研究,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腦缺血后機體功能的恢復是建立在突觸重塑基礎之上的。多項研究也證明通過針刺,康復,藥物等不同手段都可以提高腦缺血后突觸素的表達,促進軸突出芽,建立新的突觸聯系。盡管關于其具體作用機制還需進一步探索,但這為我們治療腦缺血提供了更多的治療對策及其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 罡,吳 毅,胡永善,等.跑臺訓練對腦缺血大鼠腦組織超微結構及突觸素表達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10):872-874.

    [2] Jahn R,Schiebler W,Ouimet C,et al.A 38,000-dalton membrane protein(p38)present in synaptic vesicl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5,82(12):4137-4141.

    [3] Wheeler TC,Chin LS,Li Y,et al.Regulation of synaptophysin degradation by mammalian homologues of seven in absentia[J].J Biol Chem,2002,277(12),10273-10282.

    [4] Wiedenmann B,Franke ww.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ynaptophysin,an integral membrane glycoprotein of Mr 38,000 characteristic of presynaptic vesicles[J].Cell,1985,41(7):107-128.

    [5] Vahorta F,Pennuto M,Bonanomi D,et al.Synaptophysin:leading actor or walk—on role in synaptic vesicle exocytosis[J].Bioessays,2004,26(4):445-453.

    [6] Daly C,Sugimori M,Moreira JE,et al.Synaptophysin regulates clathrin-independent endocytosis of synaptic vesicl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1 1):6120-6125.

    [7] Calakos N,Scheller RH.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and synaptophysin are associated on the synaptic vesicle[J].J Biol Chem,1994,269(40):24534-24537.

    [8] Tarsa L,Goda Y.Synaptophysin regulates activity-dependent synapse formation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2):1012-1016.

    [9] 郭云良,梁秀齡.神經生長因子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觸素表達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1,9(2):123-125.

    [10] Ishinlsru H,Casamenti F,Veda K,et al.Changes in presynaptic SNA- 25 and synaptophysin,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in ischemic gerbils[J].Brain Res,2001,903(1-2):94-101.

    [11] 吳盛華,李福軍,金玉玲,朱曉峰.神經干細胞與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共移植體聯合電刺激小腦頂核對局灶性腦缺血大鼠突觸素P 3 8 表達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34):6621-6625.

    [12] Matin R,Williams A,Hale S,et al.The efiect of voluntary exercise exposure on histological and neurobehavioral outcomes after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the rat[J].Physiol Behav,2003,8O(2-3):167-175.

    [13] Green JB.Brain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J].Top Stroke Rehabil,2003,10:1-20.

    [14] BrownCE,Li P,Boyd JD,eta1.Extensive turnover of dendritic spines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in cortical tissues recovering from stroke [J].Neurosci,2007,27:4101-4109.

    [15] 何 祥,馮 凳.電刺激對腦梗死大鼠突觸素表達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8):6126-127.

    [16] Yun SJ,Park HJ,Yeom MJ. et al.E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he 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in rat hippocampus[J].Neurosei Leu 2002:318:85-8

    [17] Genoud C.Knott GW.Sakata K,et al.Altered synapse formafion in the adult so-matosensory cortex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heterozygote mice[J].Neurosci 2004;24:2394-400.

    [18] Kleim JA,Jones TA,Schaller T,Motor enrichment and the induction of plasticity before or after brain injury[J].Neu-rochem Res,2003,28(11):1757

    [19] Feeney DM,De Smet AM,Rai S.Noradrenergic modulation of hemiplegia:facili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recovery[J].RestorNeurol Neurosci,2004,22(3-7):175-190.

    [20] Laifenfeld D,Klein E,Ben-Shachar D.Norepinephrine alters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neuronal sprouting and differentiation:relevance for major depression and antidepressant mechanisms[J].J Neurochem,2002,83:1054-1064.

    [21] Stroemer RP,Thomas A,Kent MD,et al.Neocortical Neural sprou-ting,synaptogenesis,and bebavioral recovery after neocortical infarctioninrats[J].Stroke,1995,26(11):2135-2143.

    [22] Yano T,Anraku S,Nakayana R,et al.Neuroprotective efect of urinarytrypsin inhibitor-agains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rats[J].Anesthesiology,2003,98(2):465-473.

    第2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實踐教學;知識融合;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它是提高人才素質和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習觀的發展;機械類工程教育向著復合型人才和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趨勢發展,實踐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管理模式正在逐漸被打破。實踐教學從傳統的指令型封閉式走向引導型開放式,要求建立與此相適應的新的實踐教學體系[1-3]。

    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存在如下問題:

    (1)各實踐環節之間知識融合得不夠,缺乏有機聯系和整體協調,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2)創新實踐活動偏少,覆蓋范圍小,無法滿足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需求。

    (3)實踐教學程式化的內容多,問題導向性的環節少,缺乏前后連貫的綜合性實踐環節。

    (4)從課時和學分設置來看,對實踐教學比較重視,但從實施過程來看,存在虛化弱化現象,沒有突出辦學特色和學科特色,效果不是很理想。

    本文將從以上幾點出發,建立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并針對存在問題,找準突破點,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適應新形勢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4-5]。

    一、構建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

    構建合理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以知識的融合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導向,將整個實踐環節劃分為5個基本模塊和5個擴展模塊(如圖1所示)。

    課程計劃內的5個基本模塊為: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課程計劃外的5個擴展模塊為:專業能力系列競賽、科研訓練、企業見習、技能培訓與認證、素質拓展。5個基本模塊的培養目標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對能力的發掘、培養、實現。5個擴展模塊的培養目標為:對知識的強化、融合、貫通;對能力的提升、綜合、優化。基本模塊的實施過程:各環節設置要有較強的目的性和層次性,要突出專業的特色與內涵,重視過程甚于重視結果。擴展模塊的實施過程:在完成時間、地點、內容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強調激發學生的興趣,突出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強調學生、學校、企業、社會的結合。基本模塊的評價考核:完成預定教學內容,有明確的評價指標,得到必修的課程學分(42學分)。擴展模塊的評價考核:需要完成3個創新學分和3個實踐學分,其中前者通過專業能力系列競賽和科研訓練環節得到,后者通過企業見習、技能培訓認證或素質拓展得到。

    在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過程中,為解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選取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突破口:(1)大范圍、全覆蓋的專業能力系列競賽體系——解決能力培養中的“廣度”問題。(2)一體化、全貫通的多課綜合課程設計——解決能力培養中的“深度”問題。(3)遞進式、全流程的實習實訓環節——解決能力培養中的“力度”問題。

    通過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并對現有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再設計、整合與優化,將實踐環節拓展廣度、發掘深度、增強力度,最終開拓一條促進學生知識融合與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新途徑。

    二、新體系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1.大范圍、全覆蓋的專業能力系列競賽體系

    各類專業能力競賽活動是激發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途徑。現有的各類比賽學生參與范圍小(限于部分優秀學生、高年級學生),對學生能力要求起點高(軟件能力等),活動形式不夠豐富,總體來說屬于個別培養,學生受益面有限。

    針對專業能力培養要求,將目前只有少數學生參與的各項專業競賽活動拓展推廣,設計出涵蓋多種知識,貫穿大學四年,覆蓋全體學生的專業能力系列競賽體系,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創新實踐活動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逐步設立針對性強的、目標明確的專業能力系列競賽,以院級、校級比賽為主,同時與省級、國家級比賽銜接,從這些課外的能力競賽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這些競賽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可以成為學生的創新學分,同時將課內所學的知識加以融合與強化。系列競賽活動包括:機械零件測繪競賽、二維手工繪圖與電子繪圖競賽、機械產品三維數字化設計競賽、工程訓練基本技能競賽、創新實驗技能競賽、機械相關軟件編程比賽、創業計劃競賽、冶金機械知識競賽、創新設計點子大賽(院級、校級)、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校級、省級、國家級)、挑戰杯課外科技活動競賽(省級、國家級)、行業協會舉辦的各類競賽(3D設計大賽、機構學競賽、節能減排科技競賽等)、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

    以上系列的競賽體系針對不同層次,包含內容豐富,貫穿大學四年,能夠將更多的學生納入綜合實踐環節,擴大了學生的受益面。通過參加創新競賽活動,完成創新學分,并且與學生的獎勵體系掛鉤,激發學生對創新實踐活動的參與熱情。

    系列競賽活動的指導原則為:“自由選擇、自由組隊、自由探索;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實現”。

    2.一體化、全貫通的多課綜合課程設計

    第3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 機械專業 機械制圖 AutoCAD 一體化教學

    1.引言

    機械制圖是機械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主要是使用手工繪圖的方法,采用平面二維圖形來表達目標物體的各種信息,如零件圖、裝配圖等,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繪制和識讀工程圖樣的能力。然而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手工繪圖由于工作效率低下已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生產的需要。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美國Autodesk公司開發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主要用于二維圖形、詳細繪制、設計文檔和基本三維設計。由于它可以大大提高繪圖人員的工作效率,并且繪制的圖樣精度高、圖面整潔,因此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許多職業技術學校已把它作為機械專業學生一門必修課來教授。從本質上來說,機械制圖和AutoCAD都是講授繪圖和識圖,它們之間存在許多相通之處。但在目前的教學體制下,它們卻被當做兩門獨立的學科,分開授課。這種做法直接導致了教學內容重復、課時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加重,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如何使用一體化教學方式,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簡化教學內容的同時讓學生真正掌握到安身立命的本領,使他們以后走出校園能夠獨當一面,這是教學改革的目標,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本文中,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以期拋磚引玉,使我們的教學改革能有更加深入的發展。

    2.機械制圖與AutoCAD的關系

    總體來說,機械制圖是閱讀和繪制圖樣的方法;而AutoCAD是繪制圖樣的工具。機械制圖主要利用繪圖工具和儀器,如三角板和圓規等,根據已有的制圖知識,同時依靠繪圖技巧和經驗,逐線繪制、逐字書寫。而AutoCAD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起來的,它適應了現代制圖的需要,并且具有甩圖板功能,可以通過交互式繪圖方式,繪制出高精度圖形。其精確程度不受個人繪圖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圖樣質量容易得到保證,而且AutoCAD中的工具要比手工工具豐富得多,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繪圖人員的工作效率。但AutoCAD技術的應用仍以機械制圖中投影理論和制圖標準知識作為基礎,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3.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機械制圖和AutoCAD被作為兩門單獨的課程教授。一般是在第一學期講授點、直線、平面的投影和體的投影,組合體、機件圖樣的畫法,軸測圖,螺紋緊固件和常用件、零件圖和裝配圖等,在第二學期講授《AutoCAD》基礎知識,包括基本功能、工作界面、輔助繪圖功能、坐標系統等。這種按部就班的授課方式看似合理,其實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體現在:(1)許多學校僅有一些簡單的實際模型,因此在學習《機械制圖》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導致其學習興趣下降,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2)由于機械制圖的基礎不夠扎實,學生在學習AutoCAD的過程中難以將其和機械制圖的知識聯系起來,而要從頭再學《機械制圖》又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大多數同學會在這個過程中選擇放棄或者半途而廢。因此,這種分離式的教學方法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陷入一個學不會,另一個也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4.機械制圖與AutoCAD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4.1課程思路

    以《機械制圖》基本理論為前提,以企業的實際需要為導向,以AutoCAD技能培養為主線,以動手繪制圖紙能力,實際識圖能力的提高為目標。打破課程的系統性、專業性,強調實用性和綜合性。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繪圖技巧及實際應用等有機結合起來,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識圖和繪圖能力,成為一個滿足實際生產需要的技術型人才。

    4.2教學方法

    4.2.1強調基礎理論,手工繪圖與計算機繪圖并重。學習《AutoCAD》,學生應該首先具備一定的機械制圖的基礎,能夠看得懂手中的機械圖紙。因此,一體化教學,應該以學生掌握《機械制圖》中的基礎理論為前提。而如果一味強調CAD繪圖,學生就會很難在頭腦中建立起三維立體圖形的概念,在實際繪圖時不容易找到圖形所對應的點、線、面,不利于工作以后的技術交流。因此,雖然現在計算機繪圖應用的越來越普遍,但手工繪圖作為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也絕對不能拋棄。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先講述《機械制圖》中國家標準的基本知識,包括圖紙幅面、圖框格式、標題欄、比例和字體等內容,然后講解《AutoCAD》的基礎知識,即用戶界面、繪圖環境、線形及標題欄等。通過對比講解,可以讓學生在上機練習中熟悉國家標準,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隨后講解投影的基礎知識,包括點、直線、平面的投影和體視投影等部分內容。在此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一些簡單的實體模型,引導學生按照國家標準畫出尺寸精確的三視圖,并在課堂上對學生繪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的講解。

    第4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圖;CAD;整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1-0160-02

    在高職院校教學開展中,“機械制圖”以及“AutoCAD”課程是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兩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于高職院校教學開展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隨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深入,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對課程進行全面的分析,將“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整體優化、全面整合勢在必行。然而,走訪發現目前許多院校“機械制圖”和“AutoCAD”的課程未能進行切實有效的整合,導致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對于機械制圖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而另一部分對于CAD技術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的偏科情況,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提升,對于學生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也十分不利。針對這一情況,筆者結合教學改革實踐,旨在探討和總結如何將機械制圖與AutoCAD課程教學進行有效整合的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兩門課程教學目標的雙贏。

    一、教學目標的整合

    在傳統教學中,機械制圖著重制圖理論知識的講解,CAD注重繪圖命令和工具的講解,把內部有有機聯系的兩門課程分割開來,雖然說課時增加了,但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機械制圖與CAD,看似獨立的兩門課程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必須在掌握國家標準及制圖原理的基礎上才能用CAD畫出符合機械制圖標準的工程圖樣;另一方面,CAD則是提升制圖教學效果的有效工具,教師利用CAD三維建模與二維視圖進行對照講解,有利于突出機械制圖的重點、分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兩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要在有限的學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因此,在機械制圖與CAD教學中,應突出高等職業院校教學特色,不再強調以學科為中心,不再把學科的嚴密性、完整性作為第一標準,而是強調與生產實踐相聯系、強調實際應用,打破傳統教學的教學思路。因此,結合高職學校的就業特點和兩門課程的內在聯系,在整合教學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為主,以CAD繪圖為手段作為兩門課程共同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整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保證機械制圖與CAD兩門課程盡量同步,兩相對照,互為補充、互相調節,以機械制圖為主,活學活用CAD,將CAD揉合到機械制圖中去,使之真正成為一個整體。在課程設置中,考慮將機械制圖課程中包含的基本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刪減,強調實用性和夠用的原則,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果。

    1.手工幾何作圖部分的適當刪減。制圖基本知識中手工幾何作圖部分完全可以刪減,由于計算機繪圖工具的便捷性和多樣性,無論多么復雜的平面幾何形體繪制出漂亮的幾何圖形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那么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學習手工幾何作圖方法上是偏離我們的教學目標的。以圓弧連接為例,手工作圖與計算機繪圖的原理是不一樣的,手工作圖要找出連接圓弧的圓心和切點,做圖既費時又費力學生還不易理解;CAD中做圓弧連接則顯得十分簡單,只需按照相切―相切―半徑的步驟,最后再修剪一下即可,學生也容易理解。因此,平面幾何作圖部分可考慮摒棄手工作圖內容,代之以在CAD中介紹平面幾何作圖的各種作圖方法,這樣省時又省力。

    2.機械制圖軸測圖部分的適當刪減。機械制圖軸測圖的畫法部分應大量刪減,簡要提及即可,把重點放在AutoCAD中進行3D命令介紹。作為一種輔助圖樣,軸測圖相對平面三視圖具有立體感,圖形直觀,但傳統教學手工繪制軸測圖則非常麻煩,而且只能靜態觀看,因此軸測圖部分內容應適當精簡,加強CAD中三維繪圖命令的學習,這種三維圖形可以動態旋轉、多角度觀察,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大有益處。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順序的整合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機械制圖與CAD課程合二為一,將CAD融入到機械制圖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圍繞著繪圖、看圖這一總的目標將機械制圖和CAD有機融合編排,形成新的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空間構思能力和繪圖能力。具體來講,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

    1.結合CAD基本設置介紹機械制圖基礎知識。制圖基礎知識中首先介紹“繪圖工具和儀器的使用及相關國家標準”。這些傳統內容稍顯枯燥,可以結合“CAD基礎知識”以及“圖紙幅面、標題欄、字體、比例以及線型”等CAD的基本設置進行講解,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和講解既讓學生了解了制圖的基本規定,又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機技術在制圖學科中的應用和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尺規作圖詳細介紹三視圖畫法及繪圖步驟。制圖基礎知識講解之后介紹正投影法,并通過一些簡單的幾何形體講解三視圖的畫法和繪圖步驟,這部分內容教師最好能夠在黑板上尺規作圖演示給學生,因為這個階段學生對CAD還比較生疏,很難駕馭CAD這個繪圖工具去有效支撐機械制圖的練習。而直尺、三角板、圓規等繪圖工具是學生最熟悉和常用的,采用尺規作圖去熟練機械制圖作圖步驟是最適合的,有助于學生輕松掌握三視圖的畫法和投影規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尺規作圖的環節一定要嚴謹、規范,給學生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作圖習慣,以奠定繪圖的基礎。學生繪圖步驟熟練之后,完全可以以學生練習的這些實例為載體,詳細分析這些幾何體的角點、棱邊、面的投影特性,由此引入點、線、面的投影,并系統分類總結。以學生熟悉的實體為媒介去分析其上點、線、面的投影,有效回避了點、線、面投影缺乏空間感的特性,使學生對其投影規律更容易把握。

    3.穿插CAD課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系統講解投影規律和點、線、面投影特征期間,由于耗時較長,為了避免學生的厭倦情緒可以穿插幾節CAD課程,重點讓學生采用CAD平面作圖和抄繪機械圖樣,一是有助于學生熟練作圖步驟和CAD繪圖工具的使用;二是能讓學生體會計算機繪圖的高效率;三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在抄繪機械圖樣這樣一個模仿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在抄繪中會逐漸加深對機械制圖課程內容的認識,而且還強化了學生對正規機械加工圖紙的概念。下一個階段可以安排基本體投影內容的學習,期間可以采用傳統教學進行講解基本體的三視圖,CAD穿插講授三維建模,兩部分內容互相調節。

    4.CAD繪圖為主、手工繪圖為輔的后續教學。經過上述階段的學習,學生對尺規作圖、計算機繪圖、投影規律以及三維建模都已經入門,那么機械制圖的后續內容,包括立體的表面交線、組合體、剖視圖、尺寸標注等都更適合在CAD環境下教學,因為這些內容涉及的形體會更復雜,如果教師采用尺規作圖講授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有效時間,學生手工作圖完成作業的效率也會下降。比如“剖視圖”這一節,很多同學手工作圖時剖面線都畫得不夠規范,不是間隔不均勻就是線型不一致,或者剖面線傾斜角度不符合要求,那么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剖面線的規范畫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CAD繪圖中剖面線只需利用“圖案填充”命令即可完成,這樣既節約了大量的繪圖時間,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在這個學習階段,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就可以考慮以CAD繪圖為主、手工繪圖為輔的教學原則。另外,由于立體的表面交線、組合體、剖視圖部分內容涉及的空間結構更為多樣化,學生在上述有限的學時范圍內,空間想象能力尚未很好的構建,此時生硬地讓學生去識讀、繪制組合體會讓學生感到非常吃力,影響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高。此時若采用CAD教學,教師可以采用視圖窗口分割、三視圖與軸測圖同時呈現在窗口內,在學生構建和識別形體遇到困難時提供有效的幫助,使學生在多次經過構思―對照―反思這樣一個思維訓練模式中快速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總之,CAD極大地豐富了機械制圖的教學,改進了機械制圖的教學方法,是一場制圖教學的革命。作為教師,在整合教學的改革中頭腦一定要清醒,沒有扎實的制圖基本功及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是畫不出符合工程技術要求的圖樣的。總的教學原則一定是以CAD繪圖為手段,著重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經過近幾年《機械制圖》教學改革的嘗試,我們收獲很多。實踐證明,《機械制圖》與CAD整合教學實施難度不大,而取得的效果卻是立竿見影的。這種整合教學模式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又掌握了實踐技能,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較好地實現了知識與技能向實際應用的有效遷移,使我們的教學能夠更好地與職業需求零距離接軌,真正培養出適應我國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高職人才。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整合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和推廣,高職學校的《機械制圖》與CAD教學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整合教學也必將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隨著教學設備和教學技術的進步,《機械制圖與CAD》今后的教學還會大有作為,高職學生也會學到更多、更實用的先進技術與技能,只有提高綜合素質,才能為他們今后職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5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機械制圖是機械類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1]。工程圖紙是生產制造作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依據,也是交流設計思想的信息載體,因此,機械制圖是每個機械專業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實用性技能。隨著科技發展,機械制圖手段的數字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由于機械制圖是一門傳統的專業課程,因此,很多學校一直沿用原有的教材與教學方法,沒有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效果,也沒有根據行業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致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落后于企業不斷提高的技術需求,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去甚遠。

    本文詳細分析機械制圖課程目前存在的關鍵問題,結合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人才需求,充分考慮課程內容的特點,提出了基于三維圖樣技術的機械制圖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體改革方案,旨在幫助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復雜實體模型的幾何投影原理,提高空間想象能力,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識應用體系。

    1 機械制圖課程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熱莼?礎陳舊與企業實際應用需求脫節。大多數教材中使用的實例有較高程度的重復,而零件圖及裝配圖繪制部分的實例并無與制造業中常見的機床、機器人等相關的實例。教材的內容主要面向二維工程圖的繪制。而在企業中,三維圖樣正在逐步替代二維工程圖,在航空航天等領域已有很多企業實現了全三維無紙化生產。因此,僅培養學生二維工程圖的繪制與讀圖能力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技術需求。

    (2)缺少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機械制圖是一門講解投影原理,通過繪制二維圖表達三維實體的課程。目前教師主要通過課件中的圖片結合教學模型進行投影原理的講解,但圖片無法生動、形象、全面的表達空間立體,教學模型由于尺寸較小在課堂上無法將模型的結構形態按照具體的投影方向展示給所有的學生,由于缺少直觀清晰的投影效果展示,學生難以理解投影原理,難以借助空間想象力繪制投影視圖,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多數學生對該課程缺乏興趣。

    (3)實踐訓練形式單調乏味效果不佳。機械制圖課程往往通過大量的作業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繪圖能力,增加了學生與教師雙方的壓力,且效果往往不理想。而對于實物測繪的訓練,常安排在機械設計課程結束之后,與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脫節,因此,無法及時結合教學內容訓練學生動手能力,體現教學內容的工程實用性,難以及時通過實際操作增加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4)考核方式單調缺乏相關能力的檢驗。機械制圖是機械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涉及到幾何投影相關的理論知識,因此,多數學校依然采用傳統的試卷考核學生對機械制圖基礎知識的掌握。這種考核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該項技術在行業應用中的變化,考核內容及方式并不能全面檢驗學生對企業所需相關技術是否已熟練掌握。

    2 基于三維圖樣的教學方式改革

    (1)教材內容的改進。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逐漸實現全三維的無紙化生產,因此,機械制圖的教材中也應增加一到兩章的關于三維圖樣技術的相關內容。同時應結合“中國制造2025”面向自動化、智能化制造業的實際應用需求,介紹三維圖樣技術的發展現狀、工業背景、基本概念、相關國際國家標準、三維圖樣的模型表達方式、三維圖樣標注方法、支持三維圖樣設計的軟件及基本操作,對接行業發展需求,增加學生在后續工作中的競爭力。

    (2)教學方式的改進。為改變機械制圖教學內容枯燥,增加實物投影效果的可視性,加深學生對投影原理的直觀認識與深入理解,在理論教學中結合CAD技術[2-4],于UG軟件環境下結合教學內容建立典型的三維模型,通過對三維模型的旋轉等操作展示不同角度的模型顯示效果,模擬實物幾何投影視圖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投影的原理,培養學生的三維空間想象能力,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降低課程的學習難度。同時,可以使學生提前熟悉后續CAD/CAM課程的軟件環境,了解不同課程間的關聯性。

    (3)實踐訓練方案的改進。實踐訓練以鞏固教學內容,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與企業需求對接為目標。因此,可將實踐訓練環節分為三個部分:手繪二維工程圖、計算機繪制二維圖以及三維圖樣設計。手繪二維工程圖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理論,計算機繪制二維圖以及三維圖樣設計則面向應用,訓練學生熟練掌握數字化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滿足企業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技術需求。各環節采用分組的方式,完成典型機械產品的測繪。教師應多以目前工程中常見的機床、機器人等機械產品的零件與裝配體為例,及時引進與行業發展最新動向相關的工程實例,建立教學與工程應用之間的緊密聯系。增加測繪實踐訓練,減少傳統作業練習。

    (4)考核方式的改進。考核是對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最直觀有效的檢驗方式。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制圖基礎以及對先進制圖技術的掌握程度,將機械制圖的考核方式由傳統的試卷考試改為模塊化的考試。考試具體包括筆試模塊、機試模塊與課程研究模塊。筆試模塊考察學生對制圖標準、基本知識原理的掌握程度;機試模塊考察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熟練使用企業廣泛應用的CAD軟件完成工程圖繪制的能力;課程研究模塊以報告的方式考察學生對當前工業中采用的制圖手段與技術的了解以及對先進制圖技術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握程度,提前了解企業未來發展的技術需求。

    第6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機械CAD;機械制圖;關系;結合

    中圖分類號:TH126-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1

    一、機械制圖與機械CAD的簡介

    1.機械制圖的簡介

    機械制圖是根據機械的結構形狀、尺寸大小用圖樣按照一定比例確切的表示出來。是表達設計者設計意圖與制造要求的技術性文件。圖紙是由各種圖形、符號、數字和文字等組成,它是工程制造的依據,是機制制造的說明書。

    2. CAD的簡介

    CAD 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簡稱,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設計制圖。在實際應用中它可以給設計人員帶來極大的方便,簡化了圖紙的設計過程。例如,各種設計信息,無論數字還是圖形都能存放在計算機內,需要時可以迅速索搜。另外,還可以將草圖轉為工作圖、自動產生設計結果、靈活編輯各種圖形。

    二、機械制圖與機械 CAD 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1.機械CAD 需要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支持

    有些人會誤解,以為CAD與機械制圖是兩種制圖方法,一個是手工制圖,一個是計算機制圖,其實不然,CAD固然是計算機制圖,但是它需要機械制圖的基礎理論知識的支持。機械CAD只是機械制圖的一個輔助工具而已。如果沒有基本的繪圖知識、繪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僅憑借CAD軟件是無法設計出色的圖樣的。或者說也根本不會使用這些計算機輔助軟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在加強學生的基本功鍛練的同時,也要注意與機械CAD完美結合的教學模式。

    2.機械CAD 是提高機械制圖教學的有效途徑

    機械CAD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繪圖設計及編輯修改圖形的功能的制圖軟件,利用它進行作圖,與手工制圖相比,不但有效的減少繪圖時間,還可以提高圖樣的質量,并且相關的線條和角度會更加精準、美觀。CAD還提供了正交、對象捕捉、極軸追蹤、捕捉追蹤等繪圖輔助工具。與此同時CAD軟件還可以解決手工制圖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如復雜的投影線天生問題、尺寸漏標問題、漏畫圖線問題、機構幾何關系和運動等等,如果設計的是一個復雜的精細的零件,那么CAD軟件為其提供了一個優越的條件。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利用CAD中的三維圖形變換的功能,通過CAD中的幻燈片將二維平面圖形轉為三維立體圖形播放給學生觀看,使難點抽象的知識更加形象化,這樣不但容易理解還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從而提高機械制圖的教學質量。

    三、機械制圖與機械CAD有機結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機械制圖有了CAD的參與才能繪出優秀的圖樣

    機械制圖在機械工程發展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整個機械設計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學習的基礎內容之一。在實際繪圖時需要計算、測量長度及角度,如測量稍有失誤就會影響整個圖樣的設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進行繪圖前,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如何熟練的操作繪圖工具。這些都會使學生感到難度大、枯燥,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而如果將CAD軟件應用其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輕松有效的制出復雜的圖樣,并且使圖樣準確無誤、更具有實用性和廣泛應用性。

    2.機械CAD只有依附于機械制圖才能發揮其作用

    要想操作CAD制圖軟件必須要先掌握機械制圖中的相關理論知識,這是使用CAD軟件的先決條件。CAD軟件制圖的內容十分復雜,功能太多不容易掌握。如果沒有機械制圖專業知識的支撐下,就要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不但不能制出優秀的圖樣,而且在其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如果想CAD軟件參與機械制圖中,必須要充分的掌握專業知識、機械制圖的原理,至于制圖過程中的技巧方面可以由CAD軟件完成,可見,機械CAD是需依附于機械制圖才能發揮其作用。

    四、實施機械制圖與機械CAD 有機結合的有效措施

    1. 機械制圖的內容與機械 CAD 結合

    機械制圖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內容主要包括繪制機械圖樣的原理、基本方法、正投影的基本理論以及培養學生對圖樣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CAD則是一種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手工制圖需要的繪圖工具,如圖板和圖紙、鉛筆 、圓規和直尺等都被一個顯示器和一個鼠標就所替代了,并且CAD的繪圖功能要遠遠超于手工繪圖,無論是繪圖的效率還是質量都遠在于手工繪圖之上。但這并不意味著機械制圖沒有意義,如CAD中的三維模型雖然取代了手工制圖方法,但是它并沒有違背機械制圖的理論和規范,相反,它是根據機械制圖理論與標準研發的一個計算機繪圖軟件,CAD巧秒的彌補了傳統制圖的缺陷,兩者要交叉使用,相輔相成。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對其內容進行調整和改革,將機械制圖與機械CAD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機結合。

    2.機械制圖的課程與機械 CAD 結合

    在過去的機械制圖實踐教學過程中,都是以培養學生的CAD繪圖能力為重點,可是卻忽視了它的實用性,因為多數學生都是在流水線上操作,只需要會看圖即可。所以要調整機械制圖課程與機械CAD課程的比列。將兩門課程結合起來,以CAD為主,機械制圖為輔,先講機械制圖,后講CAD,以機械制圖為主線在整個課程中貫穿。形成一門有機結合的,具有實踐性的新課程。

    3.機械制圖的教學方式與機械 CAD 結合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機械制圖的課堂上常會采用掛圖與教學模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方法是治標不治本,雖然是實物教學,但是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從而減少了與學交流的時間,無法通過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所以,在機械制圖的課程中,針對有些重點、難點的章節可以使用CAD軟件進行輔助講解。如可以將立體機件轉換成所需的投影來進行分析,這樣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還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第7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中職 機械制圖 說課

    中圖分類號:TH1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240-01

    說課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教改的深入而產生的教育科研方式。說課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面對同行或專家,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系統而概括地解說自己對所教課程的理解,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觀點、教學方法、改革思路等內容,與講課有很大的區別。該文主要從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設計、學情及學法分析、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反思等幾方面來進行說課分析,以供同類專業教師參考。

    1 課程設置

    1.1 課程的地位與作用

    在機械類專業課程中,機械制圖是核心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于第一學年的一、二學期開設,為學習以后的專業課、技能實踐課等做好知識和能力的儲備,也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和各種崗位操作技能的培訓打下堅實基礎。

    1.2 課程目標的設定

    1.2.1 知識目標

    掌握機械制圖國家標準;掌握正投影理論和作圖方法;能識讀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和簡單的裝配圖;能繪制簡單的零件圖。

    1.2.2 能力目標

    初步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初步具備由圖到物、由物到圖的轉換能力;具備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具備獲取、處理和表達技術信息。

    1.2.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情感;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與交流能力。

    2 課程的內容

    2.1 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是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需求而確定的專業課程。堅持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的形成為重點,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實踐教學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2.2 教學內容選定和依據

    依據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選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此課程能力目標是繪圖與識圖。為達到此目標,設置以下教學內容:機械制圖基礎知識、投影理論和三視圖、軸測圖、組合體、機械制圖應用知識、測繪等教學內容。以“實用為主、必須和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基本技能貫穿教學始終。

    2.3 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來確定該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投影理論,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難點:培養空間思維能力、識圖及繪圖能力。

    3 教學設計

    3.1 教學組織

    3.1.1 課時內容與安排

    機械制圖基礎知識,16學時;投影理論和三視圖,20學時;軸測圖8學時;組合體,36學時;機械制圖應用知識,36學時;測繪,20學時。

    3.1.2 理論教學

    機械制圖基礎、投影理論和三視圖、軸測圖和組合體、機械制圖應用,采用掛圖、視頻、多媒體等輔助手段,采用創設情境、任務驅動等方式,遵循學生“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于一體。

    3.1.3 測繪階段

    采用現場教學,通過測繪前的準備和選題加強測繪輔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嚴格遵規守紀、善于思考、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3.2 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及評價方式

    3.2.1 教學方法

    本課程立足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方式,使用適合培養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任務驅動、情境教學、啟發引導、分組討論、現場教學、“教、學、做”一體等方法,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通過實施測繪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3.2.2 教學條件

    學校配備教學掛圖、模型、典型零部件、多媒體教室和繪圖室等。通過使用實物、模型及圖片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以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先進的攝錄像設備,將教師示教與多媒體教學進行優化組合。

    3.2.3 評價方式

    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對學生作業、制圖技能測試、考試等進行綜合評價,注重學生讀圖、繪圖能力的評價;倡導繪圖作業展評等表現性的評價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貫徹、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意識,養成愛護、正確使用測繪工具習慣的形成;平時繪圖作業成績應占一定比例,對測繪綜合實踐內容獨立考核。

    4 學情及學法分析

    4.1 學情分析

    大多數中職生學習基礎薄弱;缺乏自覺性和進取心,自控能力差;但動手能力較強,對專業技能較感興趣,學習態度端正。在學習此課程過程中難點有以下幾點: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依賴性較強,創新能力較差等。

    4.2 學習方法

    (1)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2)加強實踐,反復練習,課后作業及時完成;(3)嚴格要求,遵守紀律,培養良好制圖習慣;(4)重視實操,積累專業知識。

    5 教學資源

    5.1 教材選用及教輔資源

    選擇的教材與具體的專業、職業技能緊密聯系在一起,具有針對性,實踐性。本校機械專業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機械制圖》(王幼龍主編)、《機械制圖習題集》等。教輔資源有電子課件、教學錄像、教具模型庫以及課程網站。

    5.2 實踐教學條件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動手能力,應設置多媒體教室,制圖測繪室,為機械專業其他專業課程的開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6 教學效果

    本課程的教學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知識、能力及素質培養目標。學生對此課程的學習,識圖能力有明顯的提高,也為以后專業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7 教學反思

    7.1 改變教學理念,注重素質培養

    把握制圖教學的特點、規律,探究對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切入點,在教學中積極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充實素質教育的內容,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7.2 師資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讓教師廣泛學習先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曉杰.說課及其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5(2).

    [2] 奚曉.簡述機械制圖說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2).

    第8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 課程開發 操作技能 專業技能 中職學生

    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是指金屬工藝學、工程力學、機械制圖、公差與配合、焊接、液壓與氣動、鉗工實訓、車工實訓等與機械有關的諸多課程。這些課程在知識內容上相互關聯,是中等職業學校工科類的專業基礎課。傳統的教學中,這些課程是以獨立的、一門門課的形式被傳授,注重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根據邏輯嚴密、結構對應的學科順序設置,并且在課程的內容和設置上專業區別不大,與專業技能和對應崗位聯系較少。

    在教學上,傳統的教學模式遠離生產實際,與崗位嚴重脫節,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新理念相違背,忽視了人的職業成長和生涯發展規律,不利于學生就業,所以非常有必要對機械基礎知識類的課程進行新的開發和設置。以下從按照職業能力開發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以專業技能為導向的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的設置和根據學科規律和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開發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三方面闡述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一、按照操作技能開發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

    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雖然定義為專業基礎課,但是它的絕大部分課程如:金屬工藝、機械零件、公差與配合、鉗工等課程仍然是關于機械工程的操作和實踐。學習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其實就是掌握機械操作技能,它既是專業技能的基礎,同時又是職業能力之一。所以,對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的開發就是要擯棄傳統的一門一門獨立的課程的概念,而把其涵蓋的所有課程劃分為若干單項操作技能,并且,開發后的新課程應該明確為機械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

    1.機械結構認識與操作技能

    機械機構知識與操作技能是指會判斷機械設備、電氣產品和機電產品所使用的金屬材料的種類、型號和維護金屬結構的技能;看懂機械制圖,并通過機械制圖了解金屬結構的裝配原理和關系的技能。這項技能在現場實際中作用非常大,大部分電氣產品和機電產品結構都是由金屬材料構成的,因此,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會判斷金屬的種類、鋼材的型號或牌號,會判斷采用何種冷、熱處理方法提高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必須了解產品內部和外部的構造,更好地對其進行維護,對于金屬材料,它必須是通過對現場實際的觀摩、不斷實踐才能掌握其性能;對于機械制圖不需要系統、完整學習繪圖知識和繪圖訓練,在掌握機械制圖基本方法后,重點訓練學生掌握讀圖和識圖的能力。

    2.設備裝配和判斷故障技能

    掌握機械基礎知識和技能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對設備進行裝配,使其正常運轉;能夠判斷故障并進行合理拆卸,進一步進行維護,因此,應對工程力學和機械零件課程進行開發。

    工程力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較強、比較抽象的學科。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大多數情況下這門課被放棄不學,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個損失。力學知識在工程實際中無所不在,受力分析、平衡、力矩、強度、剛度、變形等力學要素是使設備正常運轉的理論基礎,具備一定的力學知識,能夠進一步合理地、科學地裝配和拆卸設備,能夠比較準確地判斷和分析故障。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有目的地給學生灌輸一些力學概念和常識,使其逐步接受和消化,提高職業發展潛力,是很有必要的。

    機械零件課程是機械基礎知識和技能的主干內容,它包含常用機構和基本通用零件的結構、工作原理、幾何尺寸、型號、維護和更換方法。一般設備都是由這些常用機構和基本通用零部件組成,因此,掌握了這些機構和零件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維護方法,就基本上掌握了設備裝配和簡單維護方法。所以,這一項技能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零部件的組裝、拆卸和設置故障訓練才能獲得。

    3.設備的檢修、故障處理和維護技能

    機械、電氣以及機電設備的檢修和維護技能是指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比較熟練、快速地查找故障,排除故障,并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使其恢復到原有的公差精度和工作狀態,這對機械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知識、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這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公差配合基本知識、測量方法以及鉗工或機修鉗工技能。

    學習公差配合和測量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機構運動的準確性、裝配的精度以及提高設備工作合理性的認識,使學生無論是在裝配過程中還是在故障處理中都具備精度意識,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鉗工或機修鉗工則是一項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操作技能,通過對工件的劃線、銼、削、鋸、鏨削、鉆孔等工藝,進一步學習完成零件的鉗工加工及產品和設備的裝配,特別是故障排除和缺陷的修復技能。這項技能應用較廣,因為它所用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并對故障和缺陷的處理和修復能力強,工作效率高,所以,作為一項基本操作技能,必須進行大量的訓練。

    二、以專業技能為導向的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開發

    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的開發必須以專業技能為導向,所設置的知識內容和技能必須為專業相對應的崗位服務。下面以筆者所在學校鐵道內燃機車運用與檢修專業為例,闡述機械基礎知識類課程的開發。

    鐵道內燃機車運用與檢修專業是培養具有內燃機車駕駛與檢修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中等專業技術人才,崗位工種是內燃機車司機和檢修工作人員。

    第9篇: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圖 CAD 教學改革

    《機械制圖》與《AutoCAD》是中職學校中開設的兩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傳統的教學中,這兩門課程是相對獨立、分開授課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前者注重講授制圖的原理和方法,后者則注重講授利用計算機軟件繪制圖形的技巧,熟練程度。兩門課程都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繪圖、識圖能力為目標。因此,如何將這兩門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新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成了當前教學改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機械制圖》和《AutoCAD》的關系

    作為“工程界的共同語言”,內容包括《機械制圖》的國家標準和基本規定,正投影法和三視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組合體、截交線、相貫線的畫法以及標準件、常用件的規定畫法,零件圖和裝配圖等。教學目的要求學生掌握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夠識讀和繪制中等復雜程度的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

    AutoCAD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之一。它具有強大的繪圖功能,廣泛應用于機械、建筑、電子、化工等行業,是精確地進行機械零件設計,繪制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的最佳軟件。它能取代手工繪圖,利用其強大的繪圖功能和編輯修改功能,可以快速、準確、美觀地表達出所要畫的機械圖樣,極大的提高了繪圖效率和繪圖質量。

    《機械制圖》與《AutoCAD》的關系。一方面,機械制圖是CAD的基礎。CAD繪圖不能脫離專業課程的學習而獨立進行,必須在全面掌握制圖的基本理論、投影規律、表達方法和國家制圖標準規定基礎上才能應用CAD畫出符合要求的機械圖。另一方面,CAD是促進制圖教學的有效工具。在制圖學科中引入CAD,并不是用計算機來代替人的思維,而是甩開圖板,利用計算機這一先進的現代工具來推動機械制圖的教學,大大縮短了以往手工作圖占用的大量時間,學生可以進行更多的理論探索,教師更可以利用軸測圖、三維圖形變換等功能展示空間形體及空間――平面的轉換過程,有利于突出機械制圖的重點,分解難點,幫助學生建立及提高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更多地見識軟件的功能,培養學生對機械CAD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機械制圖與CAD》的教學改革

    《機械制圖》課程:

    目前大部分教材在內容順序上的安排幾乎相同,但在授課過程中,若按照書本上的章節順序介紹,有些內容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可適當的調整。幾年來,我課程組還在這方面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收到較好的效果。為了培養學生的立體感,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后續課程,我們先講軸測圖的相關知識,然后再介紹正投影、三視圖的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三視圖時想象不清物體的形狀時,可以直觀的畫出軸測圖來輔助思考;三視圖介紹后進行簡單物體讀圖,我們稱為感性階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學生的積極性就逐步被調動起來,入門學習就成功了,為后續章節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而對于第一章的制圖基本知識介紹穿插在后續課程當中。比如,在投影基礎知識介紹后,再介紹圖幅、圖框、標題欄等國家標準畫法;在畫三視圖時介紹各種線型的畫法及規定;學習基本幾何體及其尺寸標注時,再詳細講解如何進行尺寸標注,等等。這樣,把枯燥的常識性知識有針對性的具體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CAD》課程:

    不同教材安排章節內容也不一樣,其一:先介紹各種命令,再輔以實例;其二:每一章節舉一代表性的樣例,以實例引出命令的運用,因為一個圖形涉及到多個命令的綜合,這樣安排教學更有針對性些。

    《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整合:

    通過幾年的教學觀察和總結,《機械制圖》和《CAD》這兩門課程可以穿插教學,以應用為目的對原有的教材和教學計劃進行相應調整和優化,現將《機械制圖》與《CAD》相關章節的知識點作一對比:

    這樣,他們的學習內容可以形成一一對應關系,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既掌握了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又熟悉了制圖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國家標準。

    此外,對我們中職生來說,零件圖的識讀是必需掌握的知識,以后工作中用得多的也是這方面內容,故零件圖需要強化。教學時從四方面來進行:(1)標題欄;(2)視圖;(3)尺寸;(4)技術要求。在《CAD》中,標題欄有樣板文件可以調用;視圖可以用《CAD》繪制;尺寸可以結合《CAD》中的尺寸標注樣式的設置和尺寸標注命令的使用進行講解;技術要求應結合表面粗糙度的塊的屬性設置和文字的輸入進行講授。這樣將它們有機地穿插在一起,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機械制圖與CAD》教學今后的發展

    《CAD》極大地豐富了《機械制圖》的教學內容,改變了《機械制圖》的教學方法,讓《機械制圖》這門課程更具趣味性,是一場制圖教學的革命。比如,CAD中三維模型的設計就是制圖學中沒有的內容,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三面正投影圖,由于直觀性不強的弱點,將逐漸被三維模型代替。CAD/CAM技術的進步與推廣,CAD制圖教學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一些發達國家,U―G、Pro―E、Solidworks等先進的三維繪圖軟件的應用已經很普遍。只要設計出了三維零件圖,與繪圖軟件相連的加工設備就能直接生產出產品,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近幾年內,我國也必將得到普及。我們中職學生將會學到更多、更有用的先進技術與技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他們今后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网站|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成人看片app|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成人黄页网站免费观看大全|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成人午夜app|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亚洲成人黄色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app|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