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人工降雨方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工降雨方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工降雨方式

    第1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浙江省勞動廳:

    你廳12月12日《關于人民保險公司系統職工參加地方退休費用統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1985年3月3日《國務院關于〈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的通知》(國發〔1985〕33號)明確規定:“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在全國經營保險、再保險業務的國營企業”。今年6月26日《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規定國營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統籌,“中央企業,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都要參加所在地區的統籌”。目前,國家沒有規定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實行系統統籌。為了保證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系統退休職工的生活,保險企業的職工應當根據國務院上述規定參加所在地區的退休費用社會統籌。請你們向有關單位講清道理,積極認真地做好工作。

    「失效日期1998.08.06

    第2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澳洲關于水的神話及文化

    古代澳洲土著人有許許多多關于水的神話。遠古時期,澳洲土著人把他們的圖騰――虹蛇看做是水的象征。從中部地區虹蛇神話中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在內陸沙漠山地、氣候干旱、常年缺水的土著人是多么地渴望擁有和得到水。

    雨神求雨 中部內陸土著部落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在遠古創始時期,該部落的虹蛇圖騰murunta、雨神及雨神的弟子居住在遠離部落的西部海灘。為了求雨,雨神將它的一個弟子投入大海讓虹蛇吞食。這樣弟子渾身都沾上虹蛇那閃閃發光的白色鱗片。然后,在雨神的命令下,巨蛇吐出小雨神,使之變成一片烏云升騰至部落上空,于是雨水便順著弟子的頭發落到地上。雨停后,雨神便變成彩虹帶著它的弟子回到西部海灘。澳中地區常年干旱,土著人生活艱難。據說干旱一般會持續到雨神和虹蛇的再次顯靈,土著人才能等來又一次的甘霖。

    眾蛇爭水 中部地區的虹蛇不像其他地方的虹蛇可常年棲居在同一個深潭。由于氣候的原因,它們在雨季生活在山頂巖洞里,在旱季則把家移至峽谷,等到雨水充滿巖洞,才回到原住地。不要說土著人了,看來那里的圖騰也缺水,因此就引發了眾蛇爭水的傳說。居住在馬拉加拉(Maratjara)泉的虹蛇wanambi不愿讓沙丘大蟒蛇和咸水叢林蛇分享泉水,于是大蟒蛇、叢林蛇決定殺掉wanambi虹蛇,以達到隨時飲水的目的。但經過一番較量,它們沒能趕走大虹蛇,最后達成協議:和平相處,共享甘泉。

    偷蛇引水 在土著人看來,有虹蛇的地方就有水。中部庫那(Conner)山地區的土著人認為,他們的虹蛇被鄰近部落的巫醫施了魔法偷到自己領地的水泉去了。據說巫醫將自己變成小蝴蝶,誘惑wanambi出洞。緊接著又變成多只老鷹,吹著魔曲將wanambi制服后,硬是把wanambi偷到自己領地的歐威利納(Owelinna)泉。看來現在仍是汩汩流淌的歐威利納泉,還多虧了從前巫醫的偷蛇引水之舉。

    裸舞乞雨 生活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的當代澳洲婦女受印度婦女“求雨”以及尼泊爾婦女裸舞乞雨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和啟迪,不惜采取極端的方式來求雨。據澳大利亞廣播電臺報道,維多利亞州西北部歐延鎮的婦女曾舉行聲勢浩大的裸舞乞雨的儀式。當地婦女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發起了一項宣傳節水的公眾運動,舉行鄉村音樂會,并由一位求雨舞蹈專家根據美國印第安人和其他土著民的儀式精心編排了一個傳統的求雨儀式。之后,維州各地真的出現了降雨天氣。久違的甘霖不僅滋潤了干涸的土地,也為當年維州的山林滅火工作最終劃上了一個句點。究竟是裸舞求雨靈驗了,還是天氣變化自有其規律,人們自有評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起碼這場“裸舞求雨”鼓舞了當地人的士氣、振奮了社區精神,增強了人們的節水意識。

    絕望的現代求雨

    澳大利亞的土屋巴城(Toowoomba)位于昆士蘭州的東南部,這座城市曾被稱為“花園之城”。然而今天,這里的居民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極端的缺水問題。他們荒廢的花園的噴水頭已經三年沒有噴水了,并且2006年政府對居民用桶水澆草澆花的做法下了禁止令。

    土屋巴城是如何變成今天這種缺水局面的呢?并且在過去的15年,這里的人們是如何與干旱做斗爭的呢?

    其實干涸的河床和褐黃色的足球場并不是這里的居民最擔心的事情,他們最擔心的是干旱無雨也許會剝奪人們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存權,要知道這里是澳大利亞干旱最嚴重的地方,持續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個世紀。盡管如此,土屋巴城還是周邊農村居民看好的地方,包括鄰近的達令縣(DarlingCounty),因為這里曾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直到后來雨水才逐漸減少,到后來干脆就不再光臨。Dianne Thorley任該市的市長已經8年了,他說:“我們從1992年就實行了城市限水政策,整個澳大利亞正在經受著干旱的炙烤,有點像一個逐漸變干的蘋果。”

    然而,幸運兒正在光臨這個城市及周邊地區,因為最近科學家要在這里做也許是世界上技術最為先進的科學實驗,即人工降雨實驗。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使用的是國外進口的物質,通常是碘化銀、鹽或者干冰。科學家通過向云層注入這些物質使水汽凝結成小的顆粒,進而形成雨滴,這種技術已經在地球的其他地方應用了60多年,有的地方成功,有的地方失敗。但是人們還是以永不衰竭的興趣對這項氣象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并且不斷地在天空中做實驗,科學家堅持在經費緊張和很多人持懷疑態度的情況下進行各種試驗研究,積極探索干旱地區的現代求雨模式,現在土屋巴這個干旱的小城正在等待著這一先進技術的檢驗。

    澳大利亞的土屋巴城(Toowoomba)位于昆士蘭州的東南部,這座城市曾被稱為“花園之城”。然而今天,這里的居民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極端的缺水問題。

    如果不是急需用水,當地是不會輕易做這樣大規模的實驗的。昆士蘭政府投資了76075-美元用于與此相關的4年期項目,這是一個多部門合作的實驗研究,其根本任務和目標是應對各種干旱,包括鹽堿化對樹木的影響和循環再生水變成飲用水的研究,該國水資源部部長CraigWallace說:“這樣的實驗不能確保100%的成功,可能有些懷疑者還會對我們的實驗皺眉頭,但人人皆有家,為了昆士蘭的人民,我們要盡一切努力”。

    人工降雨由美國人Bernard Vonnegut在1946年在世界上做了第一次實驗,他是著名小說家。他和他的兄弟,從那以后開創了一個有色彩的時代,他的技術和理念很快被很多國家所采納。在隨后的30多年里,美國每年花費大量的美元用于人工降雨研究,甚至在美國對越南作戰時還使用人工降雨技術阻斷了胡志明市(時稱“西貢市”)的城市物資供應。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人類的人工降雨還需要使用蛇油,在隨后的10年里,人們對于這種使用蛇油的人工降雨逐漸地失去了興趣。

    根據美國天氣研究中心的RoelofBruintjes專家介紹,昆士蘭州的人工降雨最大的優勢在于一些云層似乎更加有利于形成降雨,從11月份起這種有利于降雨的云層會越來越多。項目研究人員約30個,他們使用CP2型多普勒雷達先行分析云層的物理性狀和變化趨勢,包括碘化銀被撒播到云層后的變化,與地面雷達和預報設備聯合工作,系統能夠返回大氣的3D立體圖,就像對人體進行掃描一樣,這種方式不僅能確定在何時和在什么情況下進行飛機投放,還能讓科學家觀察到云層中的水和冰塊是如何被所播撒的化學物質所影響變化的。這種降雨方式還未曾在地球其他地方使用過,Roelof Bruintjes說,當我們知道適合降雨的云層在某個干旱的地方發展時,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系統進行降雨優化。

    第3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有來自社會現實因素的影響,有來自家長認識上的偏見,導致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在當前形勢下,教師應與時俱進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學有所得。文章緊扣教材就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幾個比較切合生產生活實際的例子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物理教學;科學知識;激發;興趣

    當前國家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曲靖市委、政府要求師宗縣在2010年要率先普及高中教育,這已成為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即將實現的目標。應該說初中畢業能否升學對大部分學生將不再是最大的問題,但是社會的發展進步在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消極因素:網絡時代的到來,加速了多元文化的涌入,各種思潮和社會現象的衍生,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逐漸呈現多元化的態勢。我所執教的是鄉鎮初級中學,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有部分家長認為“讀書無用”,他們是這樣認為的:孩子從小學入學開始到大學畢業累計要花費上十萬元的費用撫孩子讀書。到頭來大學畢業還是很難找到工作,倒不如讓孩子識幾個字就去打工掙錢。從客觀上說:當前社會就業的形勢確定非常嚴峻,另一方面農民工進城打工大多數從事的是建筑、餐飲、家政、環保等體力勞動,對文化素質的要求并不高。這些現實導致不少初中學生無遠大的理想,在校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差,對讀書缺乏興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好逸惡勞,厭學情緒嚴重。這對中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阻力,普遍教師感覺九零后的學生真是難教。教師要提高教學的效益,就不僅僅是讓學生升學的問題,一個既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就是要想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物理教師就要想辦法,使學生愛學物理、愿學物理。讓學生在初中階段多獲得一些對今后的生產、生活有價值、比較適用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廣開思路,擴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自己,具有廣泛而扎實的知識,跟上時代,找到適合和適應于當代學生的教學手段來教書育人。我們作為農村初級中學的教師應多深入農村了解生產、生活的實際,閱讀百科全書,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隨時將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結合,讓學生愛聽、樂學。只要學生感受到老師所傳授給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將來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就會使更多的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難教就會變成易教。我在農村初級中學從事物理學科的教學已有十余年的經歷,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作了一些探索,下面就幾個案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案例1: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物態變化,學生學習了物態變化的六種方式后,老師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因為人工降雨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作用。

    近兩年的初春,我市出現了連續近兩個月都沒有降雨的干旱天氣,嚴重威脅到我市的農業生產,農業和氣象部門啟動了應緊預案實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人工降雨是讓積雨云中的水滴體積變大掉落下來。要讓積雨云中的水滴體積變大,就要人工使用催化劑。我國人工降雨的催化劑主要有兩種:一是干冰(固態CO2)二是碘化銀(AgI)。用飛機在空中噴灑干冰,干冰遇到水蒸氣升華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周圍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凝結成水滴降落到地面;或者部分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熔化形成降雨。用高炮將含有碘化銀的炮彈打入含有大量積雨云的高空,碘化銀在空中擴散使云中的小水滴迅速凝集達到一定的體積后降落。

    教師通過人工降雨的分析,復習鞏固了相關的物態變化知識,如:升華、凝華、液化、熔化等物態變化又切合生產生活的實際,體現了學以致用的理念,培養了學生將科技服務于人類的意識變枯燥為有趣,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案例2、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熱和能第二節內能“STS”。

    如果教師照本宣科的進行講授,學生不易理解人類活動與地球溫室效應的關系,一知半解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失去興趣,對這部分內容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這樣分析:由于生產生活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汽車、爐灶、飛機、火力發電廠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不能完全被綠色植物消耗,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包圍在整個地球的周圍,使地球上產生的熱量難于向宇宙中散發,致使地球的溫度逐年升高。地球溫度的升高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地球的溫室效應,是造成厄爾尼諾現象的直接原因,使生態失去平衡農作物病蟲害嚴重,增加了農藥的用量。農藥的大量使用,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同時使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地球氣候異常,導致一個半球暴雨成災,另一個半球干旱少雨;地球南北兩極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浸沒城市,企鵝和北極熊涉臨滅絕。聯合國正在推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氣候變化框架協議,簽署《京都預定書》,以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教師通過這樣的補充講解,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看似孤立的現象之間也存在聯系,對經常在電視新聞中聽到的“厄爾尼諾現象”、《京都預定書》有一個了解。這些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冬季雪凌少的年份,夏季農作物和果樹的病蟲害會比有雪凌的年份嚴重。因為這些害蟲卵沒有被凍死,夏季將會大量繁殖。學生會把這些有趣的現象與生產生活中的實際相聯想,破解困惑自己的難題,及時幫助家里做好莊稼的防蟲減災準備,這樣他們就會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從而產生了學習物理的興趣。

     

    案例3:初三下學期進入復習課,復習課是很難上的,你老師站在講臺上講,學生他不一定在下面聽,往往是事倍功半。如何將枯燥的復習課上成學生真正參與其中互動,并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這是我們畢業班的每位教師值得去探討的現實問題。

    我在復習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電磁波的相關知識時,在教材上科學世界介紹了微波爐的相關知識,在這里由于是復習課學生已有了分子動理論的基本知識。將兩部分的知識結合起來復習有新意,學生就會感興趣,復習效果也會好一些。我是這樣引導的:微波爐產生的電磁波能使食物的分子運動加劇,相當于是電磁波給食物內的分子補充能量,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分子的動能和勢能都會增大,這樣物體的內能就增加,溫度迅速升高,因此易于把食物煮熟。同學們想:普通的爐具是熱量是從外部通過熱傳遞把熱量逐步送到食物內部達到煮熟食物的目的,而微波爐的熱量是直接深入食物內部加熱,當然速度快、效率高。在這里將電磁波和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銜接起來,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新”的感覺,從而有了興趣。

    在這里我想到自己所面對的學生大多數是來自農村,在農村目前微波爐并不是很普及。但是電磁爐的普及程度高,學生有使用電磁爐的實踐經驗可結合介紹一下:電磁爐打破了傳統的明火烹調方式,采用磁感應電流(又稱渦流)的加熱原理。電磁爐是通過其內部電子線路產生交變磁場,當把鐵質鍋具放置爐面時,鍋具即切割交變磁感線而在鍋具底部產生交變電流(渦流),渦流使鍋具內鐵分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分子相互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由于電磁爐的熱源來自鍋具底部而不是電磁爐本身發熱傳遞給鍋具,所以電磁爐升溫快、效率高、無明火、無煙塵、無有害氣體,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輻射、體積小、安全性能好等優點是一種綠色炊具。在此也可跟學生交流一下,怎樣根據家庭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購買合適的電磁爐。

    在這里將分子動理論:熱量——內前——溫度——電與磁:磁生電——電生磁等相關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培養他們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也讓學生初步懂得了一些家用電器的常識。

    物理學研究的是力、電、光、熱、聲等方面的現象,在教學中不論涉及到那塊知識,都能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生產的實際相結合,如:光學中透鏡知識涉及到眼睛的保護和視力的矯正;聲學中聲音的感知與助聽器原理;力學中杠桿的應用與自行車都是很好的案例。

    第4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關鍵詞:泥石流;顆粒組分;降雨

    中圖分類號:P64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幅員遼闊,山川河流眾多,地形地貌復雜,泥石流危害也就較為嚴重.泥石流能夠攜帶大量泥砂和礫石,水土混合物攜帶著巨大能量洶涌而下,極具破壞性.特別是云貴川等地,山川眾多,泥石流災害頻頻發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泥石流研究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國內外學者對泥石流進行了許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Hungr O[1]對泥石流、碎屑崩、流滑3種自然現象進行了區分.陳曉清[2]把泥石流全過程劃分為啟動過程、流動過程和堆積過程:啟動就是準泥石流體轉化為泥石流體.Wang G和Sassa K[3]對不同粒徑的兩種硅砂(D50=0.13 mm和D50=0.05 mm)進行降雨誘發泥石流試驗,分析滑動距離與土體內孔壓的關系.Yang W M等[4]基于野外調查和室內測試分析,從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影響因素、運動學特征、動力條件、形成與演化過程等方面,探討了降雨誘發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機理.

    本文利用自主設計的小比例尺室內模型槽試驗,用砂土制作模型,在降雨條件下研究顆粒組分對砂性土泥石流形成形態的影響.利用GeoDog程序分析數碼相機拍攝的土體破壞過程圖像,分析土移場、滑動帶形成位置和演化規律.利用孔壓計跟蹤土體破壞過程孔隙水壓力的變化,從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土體不同破壞形態.通過測量啟動過程單位時間啟動量,分析了顆粒組分對單位時間啟動量影響.通過小比例尺室內模型試驗,探究了降雨條件下顆粒組分對泥石流形成形態影響機理.

    1模型試驗

    1.1試驗土樣

    模型試驗采用1~2 mm和0.075~0.25 mm兩種顆粒粒徑砂土按不同質量比例配比制作模型.試驗降雨量強度4 mL/min.參照高冰[5]等學者的研究,本次試驗土體選用初始含水量5%、密實度0.43制作模型,土體自穩能力強、試樣松散防止結塊.模型試驗進行細砂含量20%~100%共8組試驗.土樣級配曲線以及滲透系數見圖1和圖2.

    1.2試驗模型

    根據《中國泥石流研究》[6],坡體坡度>45°多發生崩塌型破壞,坡度為25°~45°多發生滑坡型破壞.本文主要研究滑坡型泥石流,因此設定坡度25°.制作試驗模型高度H=100 mm,寬度B=250 mm,長度L=300 mm+250 mm=550 mm.加工制作模型槽,尺寸為1 500 mm×400 mm×250 mm,模型槽兩側和后壁均采用光滑鋼化玻璃,底部用木板模擬坡體基巖,并用聚氨酯在底部粘結砂土顆粒模擬邊界.模型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3.降雨器通過空氣壓縮器加壓,由流量計控制出水量,降雨噴頭采用霧化噴頭,雨滴細小、降雨均勻,減小了雨滴對表層土體的侵蝕.

    Lourenco[7]認為在人工降雨作用下,土體破壞模式受到邊界條件影響.本文重點研究淺層砂土在降雨條件下發生破壞并產生流動下滑的泥石流形態.為防止降雨直接沖刷坡腳,采用三角斜坡的方式固定上部淺層土體以阻止其下滑,達到簡化研究對象的目的.試驗中人工降雨只發生在上部土體表面,沒有降落至三角斜坡坡面.

    由模型試驗現象可以發現隨著細砂含量由20%增大至100%,模型土體破壞形態由分級塊體滑落向整體流滑型破壞轉變.分層塊體滑落和整體流滑型破壞為泥石流兩種典型破壞形態.以下章節將針對這兩種典型破壞形態進行深入研究.

    3顆粒組分對泥石流破壞形態影響

    室內模型試驗發現隨著顆粒組分變化,泥石流有兩種典型破壞形態:分層塊體滑落和整體流滑型破壞.以下分別通過細砂30%和70%分析顆粒組分對泥石流典型破壞形態影響.

    3.1試驗過程土體典型破壞形態

    圖9細砂70%位移云圖表明:土體破壞特征為整體瞬時滑動,后部土移大,推動前部土體滑動,與細砂30%位移場明顯不同.開啟降雨300 s時,試樣處于雨水入滲階段,土體主要發生豎向位移,最大位移達到2.3 mm,如圖9(a).降雨350 s時雨水已經達到底部,并開始在水平方向的滲透如圖9(b).降雨365 s時中部土體剪切變形不斷擴大,最大9 mm,如圖9(c).隨著降雨繼續,坡腳三角區域土體強度降低,后部矩形區域滲透力不斷增大,土體產生大變形,呈流態狀,推動前部土體快速向下滑動,從而發生流滑現象.整個位移場分析中,未見到明顯的滑動面.

    第5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關鍵詞】灌水與排水;施肥;苗木整形與修剪;病蟲害防治;養護

    0.引言

    人們常說“三分栽,七分管”是不無道理的,就最直接的目的,一項工程完成后,要做到1~3年的養護才能交工。并且養護過程中要通過修剪做到植物造型的設計,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精細化管理,從而發揮園林工程更大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1.灌水與排水

    保活水、生長水、冬水是灌水的三個重要時期。其中保活水是指春季,新植株成長初期,為了養護根部,加快根系深入土壤速度,提高成活率而澆灌大量水分。生長水是指夏季,氣溫高植物蒸騰量大,而植株又進入生長旺季,在干旱的時候需要大量灌水。并根據夏天雨量多少來決定灌溉密度。而灌溉冬天的主要目的有三個,即水比熱大,熱容量高可使植物免受凍害;水量充足可保持較高低溫保護根系以免植物枯梢;灌足冬水,為防止第二年春天干旱做準備。

    園林植物的灌水、排水有四種方法:(1)盤灌法主要以干基為中心,在植物投影區域內以圓盤的形式筑埂圍土堰,盤深為15~30厘米,在盤內灌水。在灌水前應將盤內松土,讓水分充分滲透。盤灌法的范圍有限,容易破壞土壤的結構;(2)穴灌法主要在植物投影區域內挖穴,在穴中灌水,并且穴的數量要根據植物的大小來定,一般保持在8~12個、直徑為30厘米,在灌水后將土還原即可。還可以定距離,垂直埋置2~4個長為80~100厘米,直徑為10~15厘米的瓦管或者毛蕊管等灌水設施,并以碳末或者碎石進行填充;(3)噴灌法中人工降雨可以及時為植物噴水,還能夠節約大量的水。但是,人工降雨是機械化的灌溉,需要人工降雨機和輸水管道,以及先進的技術;(4)滴灌法是比較智能化和機械化的灌溉技術,主要以小水流為植物根區進行灌水。它具有自動化、節約勞動力、節約用水等優點,但是它的投資大、管材多、管道的彎頭容易發生堵塞。

    土壤中水分含量過多,氧氣就會減少,植物根系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長此下去,容易產生毒害根系的還原性物質,植株就會形成和積累過多的酒精,造成細胞內的蛋白質凝固,最后導致植株的死亡。同時,土壤中積水過多,透氣性差,阻礙好氣性細菌活動卻加快嫌氣性細菌大量活動,導致土壤中營養元素流失。以上就是為什么要及時排水的原因。

    2.施肥

    (1)環狀溝施肥法:秋冬季樹木休眠期,依樹冠投影地面的外緣,挖30~40厘米 的環狀溝,深度20~50厘米,將肥料均勻撒入溝內,然后填土平溝。放射狀開溝施肥法:以根際為中心,向外緣順水平根系生長方向開溝,由淺入深,每株樹開5~6條分布均勻的放射狀溝,施入肥料后填平。穴施法:以根系為中心,挖一圓形樹盤,施入肥料后填寫土。也有在整個圓盤內隔一定距離挖,一個大樹盤挖5~6個,施入肥料后填平;(2)全面施肥法:即所有苗木翻地后普遍施肥。肥料除了施入土壤中可被根系吸收利用外,還可根外追肥,將事先配制好的營養元素,噴灑到植株枝葉上,被其吸收利用,制造有機物質,促使植株生長。根外追肥要嚴格掌握濃度。

    眾所周知,園林植物根系的分布特點決定了植物的土壤施肥方法,即為了植物根系得到更多的肥料更好的發展,在根系分布集中的地方要往土壤深處施肥,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植物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而植物的種類和土壤的性質決定了施肥的范圍與深度。根系強大而又分布深的植物像銀杏、胡桃、油松等,要往土壤深處施肥;而根系較淺的植物尤其是幼樹像洋槐、懸鈴木等,要注意往土壤淺出施肥。但是施肥量和施肥深度是隨著樹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的,只有這樣植物才能更好的生長。

    3.草坪

    草坪的養護技術是隨著四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春天,草坪正處于發芽生長的旺季,一定要有充足而又適當的水分,過多過少都不利于草坪的生長,尤其是北方地區雨水少、風沙大,水分蒸發又快,更要注意。除此之外,在園林養護過程中還要注意對草坪土壤松土,保證根部有充足的生長空間,從而促進春季草坪迅猛生長。在夏天,主要是需要對草坪噴灑農藥,做好預防病蟲害,保護草坪。因為夏季北方溫度且雨水少,氣候干燥,這時候草坪生長較緩慢,施肥也更加重要,但是要注意施肥量。在秋天,秋高氣爽,天氣干燥,且處于草坪的有一生長旺季,這時候要給草坪施肥的同時還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足量的水分不但有利于還有利于根部的發育成長,還有利于根部吸收各種營養元素。

    灌溉很重要但是在草坪生長旺季的秋天對其進行修剪會有利于草坪的生長。到了冬季尤其要注意養護草坪,防止有人踐踏草坪,尤其是北方溫度很低,土壤受凍板結,草坪根部生長力弱,如果再收到外部重壓,草坪生長必然會收到威脅。此外,冬季要及時清除枯枝亂葉,因為落葉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但是有病毒。害蟲等。

    4.苗木整形與修剪

    園林樹木的整形修剪常年可進行,但大規模修剪在休眠期進行為好,以免傷流過多,影響樹勢。根據各種苗木生長的自身的特點以及對預期達到的觀賞要求不同,整形修剪的方式也不同,大體可分為人工式修剪、自然式修剪、自然和人工混合修剪三種方式。園林植物的整形、修剪通過藝術設計能夠達到有型有款、有稀有密、座落有置的美感效果。(1)喬木類植物的整形、修剪要求樹干筆直挺拔,不能過早撤掉固定拴護桿。要及時鋸掉成年樹木不規則的樹枝和冠幅大的擋風枝,避免因大風雨而這段樹枝;(2)灌木類植物要求整齊有序,對植物形狀要不斷的進行人工修剪,一般可以采用鐵絲編制文字的方式讓灌木通過編制修剪,生長成形;(3)對于定植年代比較久的灌木,要有計劃地培養新枝,分批地疏除老枝;(4)短截突出灌木叢外的徒長枝,保證灌木叢的整齊均衡,對于具有拱形枝的樹種要除外;(5)對于不作為留種所用的殘花廢果,要及時除去,以免消耗植物的養分。

    5.病蟲害防治

    園林植物的蟲害主要有:木虱、介殼蟲、潛葉蛾、天牛、金龜子、潛葉虎等,而近年來較嚴重的是蟲害是木虱,其次是介殼蟲,一般采用介特靈、速撲殺、常規殺蟲劑等都能達到防治效果;園林植物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根腐病等,一般采用多菌靈、托布津等防治藥物,藥物濃控制在800~1000倍。園林植物的病害除了藥物防治外,還要經常清理植物的殘枝敗葉,及時排除漬水,在枝葉修剪后及時噴藥。在進行園林植物的病蟲害防治中,要充分考慮防治效果和生態平衡,結合經濟效益和社會安全,適當的放寬防治指標,合理控制有害生物指標,以植物的檢疫為前提,植物的養護管理為基礎,合理使用農藥殺蟲,積極開展物理防治。

    加強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對于生長勢弱的園林植物要及時松土鋤草、澆水、施肥,及時除去植物染病蟲的枝條,充分結合秋冬季植物的修剪,有利于調節園林植物的養分,提高園林植物的抗病蟲能力,還可以加大植物的通風、透光,減少植物的病蟲來源,增強樹勢。 [科]

    【參考文獻】

    [1]儲旻.城市園林工程施工及養護管理初探[J].現代園藝,2012,23:64~66.

    第6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河海大學的河流泥沙運動力學屬于江蘇省重點學科,擁有一大批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專門人才,建有大型試驗廳4座,玻璃水槽20余條,可以觀測記錄水位、流速流向、含沙量、顆粒級配、淤積地形以及具有先進的多邊界潮汐非恒定流數據采集、控制、監視系統和ADV三維流速測量系統。多年來,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對水庫、河道、流域、水利樞紐、工礦企業、河口海岸等方面的泥沙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后承擔了“七五”、“八五”國家攻關及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取得了一批成果,獲得各類科技進步獎十余項,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

    隨著河海大學首批進入“211工程”,給本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自1996年以來,學校逐步投入200多萬元進行學科和實驗室建設,至2000年,將建成一批較先進的實驗設備,為本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

    2.1降雨特性及雨蝕模擬

    通過分析雨滴降落過程中的力學規律,從理論上導出了雨滴降落在任一高度時的速度計算公式,進而導出了雨滴的終速公式。該公式由陳國祥、姚文藝研究完成,提出了雨滴變形的概念,用于描述直徑大于0.3mm的雨滴在降落過程中形狀因子對落速的影響。得到的終速公式與國內外同類公式比較,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形式簡單,與實測資料吻合好,計算精度高。可用于計算雨滴終速,確定雨滴動能和設計人工模擬降雨裝置。

    湯立群在分析雨滴濺蝕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推導出雨滴對土粒的撞擊力表達式和雨滴濺蝕量計算公式。該研究與以往成果相比,具有力學概念清楚,理論性強,又能反映影響雨蝕主要影響因素等特點,可用來計算天然降雨的濺蝕量。

    因“211工程”建設,目前正在改造大型人工降雨水槽試驗裝置,使其成為能夠模擬降雨濺蝕、坡面徑流侵蝕和重力侵蝕的室內人工降雨裝置,并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2.2坡面流水力學

    陳國祥等通過理論分析和室內人工降雨水槽試驗,研究了坡面淺層均勻流和降雨產生的沿程變量流的流態和阻力規律,研究表明,坡面淺層流與通常的明渠流不同,降雨、坡度及床面糙度對水流阻力都有一定影響。降雨條件下的沿程變量流不存在通常意義的層流,而是“偽層流”。坡面淺層水流無論是均勻流還是沿程變量流的“層流”,其臨界雷諾數均比天然河道水流的大。

    在室內人工降雨水槽試驗基礎上,得到了降雨作用下坡面流的Darcy-Weisbach阻力系數關系式,成果具有坡度大,糙度高和雨強大等特點,公式的適用范圍更廣;李杰友等采用一維淺水波方程描述坡面流運動,并用運動波近似,通過四點隱式差分求其數值解,較好地解決了坡面流的模擬問題。

    2.3流域侵蝕產沙模型

    湯立群、陳國祥運用泥沙運動力學基本理論與方法,結合地理學、地貌學、土力學及水文學等學科知識,建立了具有物理過程基礎的小流域產流產沙數學模型。該模型可模擬流域上任意時空分布的水流泥沙過程,為小流域開展綜合治理規劃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針對黃河中游復雜的地形地貌條件和徑流泥沙過程,通過力學分析和數學推導,建立了適用于大中流域長系列徑流泥沙模擬的物理概念模型,突破了物理概念模型難以在大中流域上應用的難點。該模型在“八五”攻關研究中被用來模擬大理河流域長系列的產流產沙過程,在水保效益計算的基礎上,進行了水沙變化原因分析。

    另外,包為民提出了簡單的概念性坡面匯沙、溝道匯沙模式,與坡面、溝道產沙公式一起構成了流域產匯流、產輸沙的耦合模擬物理概念模型。該模型已在黃河中游地區十多個流域上得到應用。

    2.4水土保持減水減沙計算方法研究

    傳統的水保效益計算方法有水文法和水保法兩種,在指導我國水土保持規劃與效益評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足。在“八五”攻關項目的研究中,我校湯立群等建立并提出了用模型法計算水土保持減水減沙效益,分析水沙變化之原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模型法屬于總量評價,不能區分各項水保措施的減水減沙效益。今后的研究是如何應用模型法對水保效益進行分離評估,以便切實有效地指導小流域綜合治理的規劃設計。

    3泥沙基本理論研究

    3.1推移質對流速分布和阻力的影響研究

    陳國祥在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的資助下,開展了推移質對流速分布和阻力的影響試驗研究。研究表明:動床輸送推移質水流的流速分布受床面粗糙程度、床沙中孔隙流、推移質運動及推移質運動后床面邊界條件變化的綜合影響。推移質的存在使水流流速分布在整個水深范圍內卡門常數減小,水流底部流速偏小于對數規律;而床沙中孔隙流及推移質運動后床面邊界條件的變化則使底部流速偏大于對數規律。通過試驗和一定理論推導,提出了可反映推移質運動影響的定床輸沙水流、動床輸沙水流的流速分布和阻力公式。

    3.2明渠紊流結構及其對泥沙輸運的作用研究

    卞華等在水利水電基金的資助下,分別采用不同單元斷面如方形、半圓柱形和三角形的人工加糙,對明渠二維加糙水流的阻力特性進行了系統的試驗研究,得到隨著加糙間距的增大阻力增大,至λ/Ks=8時,阻力達最大值,其后,隨λ/Ks的增大而減小,并總結出水流阻力因子的表達式。

    毛野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開展了明渠紊流擬序結構對泥沙輸運的作用研究,該課題尚屬泥沙研究的前沿,以試驗研究為主,將定床和動床相結合,采用圖象顯示技術與計算機圖象處理技術相結合的全流場測試系統,研究床面形態不同時紊流擬序結構的特點和對泥沙輸運的作用,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4泥沙數學模擬

    我校泥沙數學模型包括一維、二維和三維,研究對象主要有河流、航道、水庫、港口、碼頭、河口海岸等,求解方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分析法等,其中有限差分解法有ADI法、控制體積法、破開算子法等幾種。

    一維泥沙數學模型用來解決長河段長時段的泥沙運動和河床演變問題,應用比較廣泛,也比較成熟,可以取代實體模型試驗,大大節省人力物力。湯立群、陳界仁運用一維模型對白沙水庫泥沙淤積和取水方案進行了計算,在長河段的贛江航道整治工程一維計算中,也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維泥沙數學模型發展迅速,在生產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能較好地模擬水流結構和泥沙運動在平面上的分布規律,經常與實體模型耦合運用,相互印證,相互提供邊界,在某些場合下,部分地取代了實體模型,取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也促進了泥沙基本理論的研究。比如,湯立群、金忠青等用擬合坐標生成了正交曲線網格,運用“露灘凍結”技術解決動邊界問題,考慮了床沙級配的分層記憶和床沙質與沖瀉質的劃分,通過分組解決非均勻沙的挾沙能力表達式,在水流輸運及分組含沙量輸運方程的離散過程中,采用守衡性較好的控制體積法和SIMPLEC計算程式,建立了k-ε雙方程紊流泥沙數學模型,較好地模擬了內河恒定流和潮汐河口非恒定流過程以及河床的沖淤變化,特別在航道整治工程方案優化計算中取得良好效果。張長寬、張東生等基于長期波浪序列的沙質海岸,建立了河床演變數學模型,對海區波浪、潮流和海岸演變進行了模擬計算。

    三維泥沙數模中,要以水流數值模擬研究為多,成果也相對成熟些,同時,三維泥沙數值模擬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劉子龍、王船海等利用破開算子法對長江口三維水流過程進行了有效的模擬。嚴愷、周華君對長江口渾濁帶特性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三維擬合坐標下的水流泥沙數學模型。陳國祥、陳界仁對國內外三維泥沙數模研究進行了分析比較和綜述,提出三維泥沙數模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5河工模型試驗研究

    5.1水利樞紐泥沙

    我校70年代以來,一直堅持本課題的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近十年的研究主要包括:庫區淤積對防洪、發電和航運的影響;壩前淤積與樞紐布置的關系;引航道和取水口淤積及防淤措施;壩下游河道沖刷演變及對航道的影響;水工樞紐如引水樞紐、地涵泥沙問題等,代表性的課題有“新疆烏魯瓦提水庫泥沙模型試驗研究”、“廢黃河地涵整體泥沙模型試驗”等近十項。

    5.2河道泥沙

    主要針對河道治理、河床演變、港口航道、河口泥沙、碼頭抗沖防淤措施等方面的工作進行研究。在航道整治中,多年來結合生產需要對丁、順壩等整治建筑物作用下的水力學問題進行了系統試驗研究,包括實體丁壩及網壩的不同壩長、壩高、壩間距、壩與水流交角等情況下的水面形態和平面流場的研究,取得的成果為我國東南各省的水利工程及航道整治作出了貢獻,受到工程單位的好評,代表性的課題有“珠江蓮沙容水道八塘尾航道整治模型試檢研究”,“贛江南昌河段航道整治動床模型試驗研究”,“閩江圍墾航道整治”等十余項。

    5.3工業取排水口泥沙防治

    近10年來,我校與華東、西北等多家電力設計院合作,通過現場調查與模型試驗相結合等方法,提出了一種新的曲線河床式取水口,充分利用山區河流上常見的卡口、磯頭附近的深潭河段,準確地確定取水口位置。與此同時,對下游河口段也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提出掌握主流變化規律,根據河勢避開暗沙運動范圍,利用深水區,配合合理的進出水口平面布置等措施取得成功。由于在河口、海灣等取水口的選址和防沙問題上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從而能在大亞灣核電站取水口研究中作出重大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如“上海石洞口電廠排水口動床物模研究”,“漳平電廠擴建工程取水口局部動床模型試驗研究”和“黃埔電廠浪沙回淤試驗研究”等。

    6量測技術及測控系統研究

    近10年來,我校不僅在泥沙基礎理論及生產問題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績,同時通過多年泥沙研究工作的實踐,還開發研制成功諸多用于泥沙研究的儀器設備,如:NSY-1型光電顆分儀;NSY-2型寬域粒度分析儀;光電反射式地形儀;自動往復推移質加沙機;大型實體模型試驗計算機全流場圖象測速分析系統;多邊界潮汐非恒定流數據自動采集、控制、監視系統。這些儀器及系統的研制為研究課題成果質量提供了保證,部分儀器設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6.1光電反射式地形儀

    針對已有地形儀(光電對射式、電阻式、超聲波式、測針或鋼尺)會破壞測點地形,產生的誤差大等問題,唐洪武、李瑾等研制出光電反射式地形儀,該儀器在測量過程中探頭不必插入泥沙界面,也能對1mm厚度以下的淤積層進行測量,光電反射式傳感器自身理論控制精度可達0.01mm,不受外界光的干擾,還可進一步推廣應用于測壓管水位的測量,尤其在微壓變化情況下使用,更顯其優越性。

    6.2大型實體模型計算機全流場圖象測速分析系統

    近10年來,先后開發出CCD氫泡低流速測量系統、粒子圖象測量系統和用于大型實體模型研究的圖象測速分析系統。CCD氫泡低流速測量系統是在傳統的氫泡測量的基礎上,引入CCD面陣攝象技術,通過計算機進行氫泡圖象自動采集、處理與分析,做到準實時,減少了人工工作量;粒子圖象測量系統的特點是操作方便,設備成本低,約為國外進口設備的1/10,工作環境要求不高,獨創之處是將微光象增強技術和聲光調制技術引用至該系統,使該系統實現在低功率連續激光照明條件下,滿足高清晰度、測速變化范圍大的要求,已用于多項國家基金、縱向、橫向科研課題中,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工程實體模型圖象測速分析系統,則是針對工程模型的特點,特別是渾水泥沙模型中流速場的測量困難而提出的,其特點是可實現記錄整個模型現場,不需要錄象機參與就可以實現多幅畫面的拼接,流速測量精度高(5‰級),系統的分析軟件功能強。代表性成果有唐洪武等完成的“數字圖象技術在雙射流混合流場中的應用”和“數字圖象測速技術及在進水口漩渦流場中的應用研究”等。

    6.3多邊界潮汐非恒定流數據自動采集、控制、監視系統

    多年來通過河工模型工作實踐,在學校“211工程”建設資助下,徐夕榮,周汝盛等完成了多邊界潮汐非恒定流數據自動采集、控制、監視系統。該系統運用PID原理自動調節尾門,能準確模擬各邊界的水位和流量過程,同時檢測64個測量流速,32個測站水位和32路模擬量輸入(如含沙量等)。各測量數據可隨時從計算機顯示器上觀看,并打印輸出。為配合自動控制系統的運行,還在該系統上配上監視系統,工作人員可在與模型現場隔離的控制室內對模型的運行過程進行監視、錄象,遇有緊急情況還可隨時通過話筒通知模型現場工作人員,因此該系統的成功應用,不僅提高模型試驗成果的質量,還節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6.4河流泥沙顆分儀

    盧永生等自1977年開始研究河流泥沙顆分儀,先后研制出(1)GDY-1型光電顆分儀;(2)NSY-1型光電顆分儀;(3)NSY-2型寬域粒度分析儀。三種儀器共推廣約150臺。NSY-2型寬域粒度分析儀于1990年通過水利部鑒定,創新之處在于:(1)使用長管渾勻沉降原理進行顆粒分選,使儀器和傳統的水沉法具有可比性;(3)用IBM計算機完成采樣、繪圖任務,實現量測自動化。

    7水流泥沙運動的多媒體動態演示

    水流泥沙運動和河床演變過程貫穿于一個動字,特別適合于用多媒體進行動態和過程的描述。但如何把水流泥沙模擬過程中大量枯燥的數據、圖表以生動、活潑、直觀、友好的方式表現出來,并不是一件易事,這是泥沙研究工作者為之努力的方向之一。

    7.1水流泥沙運動過程動態演示系統

    該系統就是把水流泥沙運動狀況或河床邊界的變化過程,在計算機屏幕上逼真地表現出來。近年來,我校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紀元、張東生研制完成了南中國海潮波傳播的動態變化,污染物質擴散過程的動態變化,熱污染溫度場的動態變化;金忠青、王玲玲等研制出三峽庫區三維地形俯視動態系統,湯立群、王加虎等完成了潮汐河口潮位動態變化和潮流仿真動態演示系統等。

    第7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除霾車: 加強版灑水車

    最近在網絡上走紅的一輛能噴射出120米遠、80米高水霧的霸氣除霾車學名叫霧炮,可將空氣中的PM2.5濃度降低15%到20%。

    這種“除霾神器”的運行原理并不復雜:風機將大量的水噴灑到空氣中后,水會產生霧化,并和空氣中的揚塵發生反應,一起落到地面。

    霧炮雖然對降低部分地區的揚塵有效,如在礦山、煤場和港口等粉塵較多的地方,但對于大范圍、長時間的霧霾治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像PM2.5這樣的小顆粒污染物,氣象條件不好時,可能會在近地兩三百米處形成污染層,即使進行噴霧,也只能在幾十米內對大顆粒的揚塵起到短期抑制作用。

    飛機除霾: 需特定氣象條件

    “除霾神器”中不只有地面部隊,還有空中力量。

    飛機除霾的原理類似人工降雨。2013年1月,武漢連續11天霧霾,創下近13年來的最長紀錄。為此氣象部門進行了一架次的飛機人工增雨作業,但由于天氣條件有限,云團中水分不足,雨水遲遲不肯落下,人工增雨除霾沒能成功。當年11月9日,南京市也實施了人工增雨除霾作業,成功增加了30%左右的雨水。

    人工增雨對清除霧霾雖然有效果,但難度很大,需要依賴一定的氣象條件,霧霾天一般空氣流動性差,沒有合適的云層,雨很難落下。此外,人工降雨以前主要是增加水資源或對抗干旱,沒有針對凈化空氣操作過,究竟多大雨才能消除霧霾,仍有待試驗評估。

    靜電除霾: 僅在實驗室可行

    還有一些除霾設想類似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荷蘭發明家達恩?羅塞加德發明了一項技術,利用銅線圈通電制造靜電場,以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實現局部除霾。

    具體來說,就是將銅線圈埋在地下,在其上空形成靜電場,吸附空氣中的霧霾微粒,從而形成干凈的空氣洞。在與荷蘭代爾夫特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開展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在一個5米×5米、充滿霧霾的房間里通過該技術創造出了一個1立方米不含霧霾的空間。

    看上去,實驗室的成功仿佛意味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不遙遠了。但城市霧霾所存在的面積和高度要遠遠大于實驗室,想用靜電來吸附懸浮于幾百米高度的、有幾十平方公里面積的霧霾顆粒,必然要加強靜電的電場強度,形成高壓靜電區域,由此會帶來巨大的危險性,使得人無法在這個區域及附近隨意活動。另外,想要維持這樣一個巨大的靜電場區域,需要極大的能量支持,因此在效能、費用比上,靜電除霾即使成功,也不經濟。

    人造龍卷風: 造風、捕風難度大

    有專家指出,比起靜電場,人造龍卷風除霾可能更靠譜。這種方法利用溫差和壓力差打造一個“龍卷風制造裝置”,一旦城市出現霧霾就開啟該設備,造風發電的同時,設備的空氣流動會帶動城市空氣流動,含有霧霾的空氣被輸運到高空被稀釋擴散,并被大氣環流帶走,取而代之的是交換來的干凈空氣。

    第8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erosion directly leads to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lope cropland erosion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of slope cropland erosion problem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and the causes, introduces a varie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illage measures in detail, finally, studies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different farming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hoping to work for sustainabilit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and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關鍵詞:水土流失;耕作措施;應用研究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erosion;cultivation measures;application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S1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4-0174-04

    0 引言

    隴東黃土高原位于甘肅省東部,慶陽和平涼地區是這一地區的主體組成部分,大面積地表被各類黃土覆蓋,特別是馬蘭黃土,極易受到水的沖刷和潛蝕。隨著人們對林木的濫砍濫伐、對耕地的過渡開墾的日益加劇,在集中降雨時期,導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也是導致黃河泥沙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隴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呈現如下特征:一是水土流失的范圍逐步擴大,總面積不斷增加,目前已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土地水土流失嚴重;二是多種因素導致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嚴重,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水土流失是水力侵蝕造成的;三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尤為嚴重,導致作物減產,甚至是無法再進行耕作。

    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是導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而人類的無意之為更加劇了水土流失現象。導致隴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首先是每年7-9月的集中降水,特別是暴雨,極易對土壤造成侵蝕。其次是地形多屬于丘陵溝壑區,坡度越陡,地表徑流越快,沖刷侵蝕力越強;坡面越長,地表徑流量越大,沖刷力越強。再次,受地形地勢以及農民耕作習慣的影響,直接導致耕地積水嚴重和雨水沖刷力強,從而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最后是,黃土本身抗腐蝕性差,土壤疏松,透水性差,另外缺少植被覆蓋保護,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因素主要表現在,人們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如過度開荒農耕造成植被銳減,失去了水源涵養和土壤保護的天然屏障,加重了雨水和地表水對土壤的侵蝕。二是耕作制度不科學,造成土地的使用和養護嚴重失調,土壤的有機物質流失嚴重,土壤生產力難以恢復,產能嚴重下降;另外由于大型機械使用受限,土壤翻耕次數越來越少,導致土壤透水性和蓄水能力明顯降低。三是土地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未利用土地面積減少,但是產能仍未充分發揮,目前耕地面積減少較快,林地面積有所減少,牧草地呈下降趨勢。

    本文通過對隴東黃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現狀及其成因的分析,詳細介紹了多種不同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最后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對不同耕作措施在不同降雨強度影響下對水土的保持作用以及不同耕作方式的有效運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隴東黃土高原持續性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據,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決策支持。

    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類型

    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隴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除了采取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和增加植被等措施,還廣泛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來防止水土流失,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橫坡耕作,即等高耕作,在平行于等高線的方向上形成眾多蓄水溝,有效涵養水源,增加透水性,既可以增加農作物產量也可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坡耕地如果采用傳統的順坡耕作,勢必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而采取橫坡耕作更利于水土保持的。

    二是秸稈覆蓋,目前已被廣泛推廣的一種集節水、生態、有機、環保于一體耕作方式,可以起到增肥、改善土質的作用,并有效改善微生物循環,在冬季還可以起到保溫的效果,有效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三是等高種植,即按照一定的間距種植灌木等作物,既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又有很好的生態效益。灌木等作物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產力,有效保護土地資源。目前,該種耕作方式已被廣泛運用于多個國家,與工程措施相比,等高種植投入少,對生態的破壞小,還可以作為天然的隔離屏障,有效減少病蟲害的傳播。

    四是水平梯田,是一種較為傳統的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起作用原理主要是通過延長地表徑流的滯留時間,使其充分滲透至土壤下層;另外長緩坡改成水平梯田后,其坡度減緩,可以使地表徑流的流速降低,減弱水的沖刷力,有效保持水土。

    2 不同耕作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有效應用

    2.1 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

    本文通過選擇一定坡度的天然降雨和人工降雨小區,通過觀察、實驗和數據統計分析等方法,分別對等高種植、秸稈覆蓋、橫坡耕作裸地、順坡耕作裸地、裸地、壟向區田、深松地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產流產沙過程進行分析,并結合對降雨強度和侵蝕性的研究,綜合評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方式的效果。

    一是第1次天然降雨情況下的實驗結果分析。通過對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方式的產流產沙實驗數據(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可知裸地的產流量最大,其次是順壟,然后是橫坡耕作,最后是等高種植和秸稈覆蓋。因為裸地土壤疏松,在降雨過程中,土壤結構容易遭到破壞;植被和秸稈可以緩和降雨對土壤的直接沖擊力,起到防護作用,同時也能夠延長雨水滲入地表的時間,另外植被的根系可以使土壤空隙增大,更利于雨水的滲透。

    二是第2次天然降雨情況下的實驗數據分析。據統計數據(如圖4、圖5和圖6所示),可知裸地的徑流量依然是最大,其余的依次為順坡裸地、橫坡裸地、等高種植、秸稈覆蓋、和深松地及壟向區田。地表越粗糙,其徑流量越少,滯留時間越長。

    三是人工降雨下實驗結果分析。如表1所示,順坡裸地的產流量最大,其次是橫坡裸地、等高種植、深松地和秸稈覆蓋及壟向區田;順坡裸地的產沙量也是最大的,然后依次是橫坡裸地、等高種植、深松地、秸稈覆蓋和壟向區田。降雨強度是影響土壤侵蝕程度的最直接動力,從表1中可以看出,等高種植耕作方式在大雨時,所產生的流量和泥沙量大于中雨時,遠大于小雨時,即降雨強度與土壤侵蝕程度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產流量和產沙量并不是成正比關系。

    不同的耕作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差異很大,與此同時還需注意不同強度降雨下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流失情況,研究結果標明,隨著降雨強度的增大,不同耕作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均呈現增長趨勢。但是不同的耕作方式產流產沙的過程各不相同,順壟和橫壟的受侵蝕程度均較強烈,而等高種植和秸稈覆蓋變化相對較小。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耕作措施對于不同程度的降水的蓄水作用有所不同,而產流量和產沙量又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降雨初期,各種耕作方式下的土壤都具有一定的滲透性,如果下降量沒有超出滲透力,則不會產生流量和沙量。只有在持續降雨過程中,降雨量超出滲透能力時,才開始產沙產流;當然降雨強度越大,產流的時間越早,在降雨停止后,產流產沙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如圖7、圖8、圖9、圖10所示,秸稈覆蓋相比于等高種植,植被覆蓋較好,不管是在何種強度的降雨情況下,造成的水土流失均較少,不到裸地的五分之一;秸稈覆蓋耕作方式在整個降雨過程中,由于秸稈覆蓋,是地表的粗糙程度增加,緩和了降雨的直接沖擊力,因而其產流和產沙的趨勢均較緩慢,這對于土壤的蓄水、保水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2 不同耕作方式的有效應用

    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5°以下的坡耕地應采取橫坡耕作的方式,5°至8°的坡耕地應采取等高種植的方式,8°至15°的坡耕地應采取修筑水平梯田的方式,15°以上的坡耕地應采取退耕還林的方式。為了更好的防治隴東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應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坡度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耕作組合方式,以起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首先,5°以下的坡耕地宜采用橫坡耕作方式,因為在不同的坡度上,地表徑流量隨著坡度的增加逐漸接近順坡耕作的值,橫坡耕作方式的保水功能會有所下降,只有在較緩的坡度下,橫坡耕作的水土保持效果才能達到最優,其臨界坡度值為5°,長度應控制在100米以內,進行改壟措施的效果最顯著。

    其次,5°至8°的坡耕地,實驗數據顯示,3°坡耕地的灌木籬10年可以淤積14cm的土層,5°坡耕地的灌木籬10年可以淤積16cm的土層,從而逐漸形成坡式梯田。據統計資料顯示,梯田的水土保持率與灌木籬的相近,且灌木籬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枯葉等可以分解成改善土壤的有機物質,促進作物成長,形成有機良性循環;與此同時,灌木籬相比梯田工程,操作簡便,易于推廣。因而5°以上的坡耕地采用等高種植灌木籬的方式,既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又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而且還具有重大的生態效益,便于進行廣泛推廣。

    再次,8°至15°坡耕地,此類坡耕地較少,但是受侵蝕最為嚴重,急需有效、快速的措施進行水土流失防治。研究數據顯示,水平梯田在坡度較陡的情況下,其水土保持效果也較好,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橫壟耕作僅適用于5°以下的緩坡,等高種植耕作方式的適用范圍較廣,但是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盡管修筑水平梯田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是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對于防治較陡坡耕地水土流失,其不失為最佳選擇。

    最后,15°以上坡耕地,黃土丘陵區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目前各地方已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督促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還林工作的落實,而對于15°至25°的坡耕地退耕還林工作還有待加強。

    3 小結

    隴東黃土高原受水力風力重力等自然因素以及過度耕作和濫砍濫伐等人為因素影響,水土流失范圍廣、面積大,特別是坡耕地尤為突出,橫壟耕作、水平梯田、等高種植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但是各種耕作方式各有利弊,應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地勢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耕作措施,以實現最佳的效果。通過因地制宜的治理水土流失問題,結合不同坡度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耕作組合方式,起到了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通過實驗分析,采用各種方式水土保護措施都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水土保持效果。

    參考文獻:

    [1]成六三.隴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現狀以及防治策略[J].甘肅林業科技,2008(05).

    [2]劉玉蘭.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區劃探討[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06).

    第9篇:人工降雨方式范文

    一、受災的基本情況

    初步統計,到目前為止,此次高溫干旱給農作物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7643萬元,其中水稻3765萬元,蔬菜1980萬元,其他農作物800萬元,水果800萬元。

    二、救災措施

    2、開展督查。成立了區農業抗旱督導組,一方面做好全區旱情的調查摸底,另一方面對全區的抗旱救災工作進行檢查、督導。

    3、開展生產自救。抽調區鄉干部400余人組成抗旱服務隊深入災區村寨、農戶、田頭地角,指導、幫扶農民進行抗旱保苗、抗旱搶墑,解決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組織農技干部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及時把科學種植、科學管理、科學保墑節水等技術傳播給農民。并動員、指導農民有水走水路,無水走旱路,將缺水田塊及時改種秋玉米、秋大豆、秋紅薯等旱糧或經濟作物,想方設法彌補旱災損失。

    4、做好災情統計匯報工作。災情發生后,農業局高度重視災情的調度和統計工作,每天向鄉鎮調度旱情和抗旱救災的進展情況以及在救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并及時向上級領導和主管部門匯報,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對我區救災工作的支持。

    5、落實六項措施。區委、區政府規明確規定,首先確保人畜飲水,其次確保生產用水。一是高度重視旱情的發展。客觀分析水庫現有抗旱能力,向灌區群眾通報旱情,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樹立節約用水,科學用水觀;二是積極開展渠道疏通。組織鄉、村、組勞力開展渠道清淤,提高水的利用系數,真正做到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三是堅決實行一把鋤頭放水,杜絕串灌、漫灌,浪費水源現象;四是推行提前介入制。對易發爭水糾紛區域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及時做好調解工作,確保社會穩定。五是制定嚴格的供水管理制度。明確了供水管理員渠道分段管理的范圍和職責,要求各自管理的渠段做到一有三無,即一有是各渠段放水時有人值守;三無是各渠段管理范圍無無辜浪費水的現象,無各渠段雜草物堵塞,無人為造成的水田受旱和群眾反映。六是搞好服務。積極做好防災物資調配和災后物資準備工作。對具有水源條件的田塊,要及時組織調運抽水機具,并及時做好機具維修;確因災無法恢復的田塊,要及時幫助引導農民種植豆類、秋玉米等秋旱作物,并積極協助做好種子等物資的調運工作。

    三、存在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caoporn成人|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羞羞漫画在线成人漫画阅读免费|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