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園藝設施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園藝設施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園藝設施的認識

    第1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轉軌與社會結構轉型的加速進行,城市居民大量下崗失業已成為一類嚴重的社會問題在社會生活中凸現出來。與此同時,迅速發展的城市社區逐漸承擔起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位”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但是目前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仍停留在初步階段。本文試依據社區具有的區位、情感等優勢,以此建立起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多方面,成體系化的援助,重點從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援助,日常生活援助,心理援助三方面來探討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

    關 鍵 詞:下崗失業人員 社區 社區援助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雖然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這些社會問題與矛盾隨著改革的深入化,將體現愈加突出的特征。在城市里,進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轉軌與社會結構轉型的加速進行,城市居民大量下崗失業已成為一類嚴重的社會問題在社會生活中凸現出來。如果不能做好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工作,將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阻礙我們目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當前,在強調政府與社會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援助的同時,應充分發揮和利用社區與下崗失業人員之間熟悉和便利的條件,整合社區優勢,搭建起對下崗失業人員援助最有效的平臺。

    一、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現狀分析

    (一)目前下崗失業人員的現狀及特點

    目前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國家的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都在進行著重大調整,存在著難以避免的結構性失業。我國每年城鎮需要就業的勞動力達到2400萬人,按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8—9%計算,在現有經濟增長就業彈性的約束下,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最多也就是900萬個左右,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1]。雖然國家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與援助極其重視,但是下崗失業問題仍然很嚴峻,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下崗失業人數規模龐大。根據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統計,2000年末我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595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為657萬人;2001年分別為681萬人和515萬人;2002年分別為770萬人和410萬人;2003年分別為800萬人和260萬人;2004年分別為827萬人和153萬人[2]。雖然近幾年來,下崗職工的人數有所下降,但是失業人數卻大幅度上升。這是因為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下崗是傳統計劃經濟的產物,在市場經濟中只有失業而沒有下崗。這也意味著,下崗職工的數量和規模將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而逐漸下降,但取而代之的必定是失業及“喪失信心”的問題[3](P260)。全國總的情況是下崗人數略有下降而失業人數有所攀升,總體壓力仍然很大。

    第二,就業與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總體上來說,經過近幾年國家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日益重視,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與再就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資料:1998年到2001年四年間,全國合計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達2552.6萬人,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有2400多萬人,實現再就業人數為1687.7萬人。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隨著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的進行,再就業率形勢日趨嚴峻:1998年的再就業率為50%多一點,1999年則下降到42%,2000年為35%,2001年為30.6%,2002年則降到26.2%的低點[4]。這僅僅是關于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統計,而失業人員的就業形勢則更不令人樂觀。

    第三,下崗失業人員自身素質較低。下崗失業人員普遍自身素質較低,大部分人僅具有初中學歷的文化水平;年齡偏大,“4050”人員占到很大一部分;更主要的是絕大多數下崗失業人員缺乏必要的謀生技能,沒有接受過相關的職業培訓,在逐步以高新產業為主的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第四,“隱性失業”人員的大量存在。這里所提到的“隱性失業”人員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那些本該進行失業登記而未登記的大量失業人員;另一部分是由于歷史原因而造成的真正“隱性失業”人員。建國后,由于社會主義本質和計劃經濟的要求,我國的就業政策實行的是國家統一分配和“充分就業”的原則,以相對公平的原則來換取效率原則,造成了大量“隱性失業”人員的存在,眾多單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隨著企業體制改革的深化,這部分人員必將會被剝離出來,進入下崗失業的行列。可以預知,在未來幾年,我國的下崗失業問題將會面臨著更為巨大的壓力。

    (二)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現狀

    面對日益嚴峻的下崗失業現狀,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不僅關系到他們的生存發展問題,而且對于我們社會生活的穩定發展及黨和國家提出的關于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已經不是社會某一方面能夠解決的,而應是建立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援助體系。目前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

    第一,政府機構。政府機構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是當前援助的主要途徑,這是因為國家掌握了最大化的資源體系。這種援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制定和頒布一系列保障下崗失業人員的政策和法規,從宏觀和法律上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援助;二是政府建立起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從物質上保障下崗失業人員的生存發展。例如:國務院在1995年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部關于實施再就業工程報告的通知》,1997年由國家體改委、勞動部等四部委聯合頒布的《關于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1998年由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及1999年頒布的《失業保險條例》[5](P346)。隨著上述政策及法規性文件的頒布,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的健全,無疑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再就業服務中心與職業中介機構。再就業服務中心的援助對象是下崗職工,它的職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為下崗職工建檔建卡,并將下崗職工變動情況按月報告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2)為下崗職工發放基本生活費。(3)代下崗職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等。(4)組織下崗職工進行再就業培訓。(5)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指導。(6)為下崗職工提供崗位需求信息,組織勞務輸出[6](P260)。職業中介機構的援助對象主要是失業人員,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招聘會,低償或無償的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服務咨詢與信息。

    第三,社會組織。這里的社會組織主要指的是民間團體組織和群眾性組織,包括NGO組織(非政府組織)、NPO組織(非贏利性組織),也包括國內國外的一些基金會。由于這些組織絕大多數是私人(或私營)性質的組織,因此具有比政府更高的靈活性。他們作為援助下崗失業人員的一支重要力量,能發揮例如提供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給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創業的小額貸款的作用。

    第四,親朋好友和自己。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和依靠自己的努力奮斗也是下崗失業人員尋求援助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國家,家庭本位的思想在人們心中仍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親朋好友的幫困扶貧是家族觀念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和奮發進取的積極因素也激勵著下崗失業人員擺脫現實困境,在社會中重新創造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三)當前下崗失業人員援助的不足

    以上幾種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途徑,從政府援助到個人自身的援助,都在現實生活中對下崗失業人員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積極作用??梢哉f,一個援助下崗失業人員的體系已初步建立起來。但是,由于現階段我國各個單位條塊分割嚴重,極大影響了這些援助措施的到位率。政府的優惠政策能否被下崗失業人員所熟知,再就業服務中心和社會組織是否能清楚地針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具體情況而作出援助讓人值得懷疑??梢娫谠緩脚c方式上很明顯缺乏一個連接下崗失業人員的平臺,不能直接和明確的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起到有效的作用。于是,作為與下崗失業人員最為接近的社區援助便躍出水面。

    二、社區援助的優勢及缺陷

    (一)社區援助的優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原先計劃經濟體制下由單位承包一切的單位制已明顯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政府和企業剝離出來的大量的社會職能都越來越多的被城市社區承接過來。

    社區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中文“社區”一詞譯自英文Community,社區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最早是由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滕尼斯在1877年提出的。鄭杭生對社區下的定義是:社區是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人類群體及其活動區域[7](P364)。中國的城市社區是對于長期以來形成的“企事業單位辦社會”體制的改革產物。作為原先應承擔對于下崗失業人員援助的單位的責任與義務已經越來越多的轉移到下崗失業人員所在的社區上來。社區是下崗失業人員生活和活動最為頻繁的空間。因此,社區也最了解和最熟悉下崗失業人員的情況和困境。與其它幾種對下崗失業人員援助的途徑相比,社區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第一,區位便利的優勢。社區是有一定范圍邊界的地域空間,與整個城市相比較,是一個相對狹小的范圍。社區的成員在本社區內做頻繁的互動??臻g上的臨近性和交往的時間成本低,直接帶來的是面對面交往的頻繁發生[8](P323)。這將有利于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便利性和經常性。

    第二,情感熟悉的優勢。社區對于下崗失業人員是一個相對“熟悉的社會”,這種熟悉的情感會使下崗失業人員在接受援助時會產生出信任感,這種信任感會大大減少參與和互動各方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從而使得交往各方面能夠突破市場功利主義的束縛,發展出特殊的友誼和信任,使交往能長期深入發展[9](P324)。

    第三,援助信息準確的優勢。由于援助與被援助的雙方都是處在熟悉的位置上,無論從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還是下崗失業人員對援助情況的反饋都能做到相對的準確,社區會根據下崗失業人員做出的反饋,及時、快捷、有效地調整援助的方式與途徑。做到有的放矢,不會造成成本的增加與資源的浪費。

    (二)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援助的不足與缺陷

    盡管與其他幾種援助途徑相比,社區援助有以上幾點優勢。但是,當前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仍有以下幾點不足和缺陷:

    第一,部門之間難以協調,國家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到下崗失業人員個人。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是一項牽涉很廣的活動。涉及到民政、工商、市政、稅務、等各個方面。而當前由于條塊分割,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經常發生矛盾。以至于國家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優惠政策在社區層面上難以得到體現,嚴重限制了社區援助的效率。

    第二,重“輸血”,輕“造血”。社區當前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大部分仍停留在給予即時性的幫助。重視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眼下的困難,而忽視從長遠考慮下崗失業人員擺脫困境的能力的援助。

    第三,忽視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心理援助。能否就業與再就業是下崗失業人員擺脫當前困境最為關鍵的環節。據調查,下崗職工心理預期偏高,對再就業單位性質的選擇局限性(下崗職工最希望的就業工作單位是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以及對服務行業的鄙視心理[10]。這些心理障礙直接造成了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困難。而當前社區在這方面缺乏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心理疏導,更多重視的是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物質援助。

    三、促進社區對于下崗失業人員援助的建議

    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能否取得較大的突破,能否更加有效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關鍵取決于社區援助能否成體系化,形成多方面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促進社區就業與再就業

    能否快速、有效的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與再就業的機會,是下崗失業人員能否擺脫困境的最為關鍵的一步。而社區服務業的發展為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與再就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社區就業就是把擴大就業與社區服務結合起來,依托社區陣地,發動和組織社會力量開展社會化服務,向社區要崗位,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和方便的活動[11]。

    第一,社區可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社區服務不但在安置社會就業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而且可以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相當多的臨時就業機會。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MOLSS)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2000年在沈陽、青島、長沙、成都四城市對下崗職工再就業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這次調查顯示四城市中各項服務累計可以提供大約200萬個臨時就業機會,而且目前尚空缺100萬個。依次推算,全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可提供的就業崗位至少在1500萬個以上。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也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城市中累計可以為社會提供2000萬個就業機會,而且目前尚空缺的就業機會超過了1100萬個[12]。如果能有效地利用社區提供的這些巨大的就業潛力,將會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與再就業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區就業管理機構。建立和完善社區就業管理機構,對于從總體上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與再就業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情況最了解,與他們的關系最為密切,管理和服務也最直接最方便。社區可以針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具體情況,建立就業信息卡,根據本人的特長與興趣愛好,為他們尋找最符合自己的職業。社區就業機構可以在政府統一協調下,統籌規劃,各部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協調各方面的積極性[13]。社區通過積極宣傳政府對下崗失業人員制定的各種優惠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在自主創業過程中提供資金支持,簡化手續等各個方面提供優惠便利的條件。

    第三,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多為一些文化水平較低或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缺乏一定的就業競爭力,造成他們在市場經濟體制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培訓,使他們掌握至少一門謀生的手段與技術是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社區可以調動本區內的技術和知識優勢,請社區內的技術能手和業務精英利用空余時間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和勞動技能培訓,使下崗失業人員增強就業的競爭能力。

    (二)社區在日常生活方面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援助

    由于失去穩定的生活來源,下崗失業人員在日常生活方面往往容易陷入困難的境地。積極發動社區居民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日常生活的援助,將直接解決下崗失業人員面臨的眼前困境。社區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對于下崗失業人員的慈善捐贈活動。一方面可以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可增強社區居民彼此的情感和社區歸屬感。組織社區居民成立幫扶小組,展開幫扶行動,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自愿、無償和低償的服務。社區可以組織熱心于助人的居民成立援助自愿者服務隊,特別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人,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發揮余熱,開展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例如幫下崗失業人員接送孩子上學、放學,解決他們工作和自主創業的后顧之憂。在社會工作中,我們也強調要充分利用社區中的非專業支持網絡,使其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和為社區的發展作出貢獻[14](P204)。

    (三)社區對下崗失業人員健康心理的援助

    下崗失業人員的心理狀態多表現為心理失衡、焦慮、無奈,在行為方式上表現為退縮,對生活是一種消沉的態度。尤其是那些曾經為企業貢獻過大半生的職工,在面臨下崗失業的挫折時更容易產生相對剝奪感和社會不公正感。如果這種不良情緒不能得到及時的疏導,或者進一步發展為社會不滿、社會敵對情緒,容易導致下崗失業人員產生攻擊行為、厭世情緒甚至引發犯罪等越軌行為[15](P202)。將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

    首先,社區可以開展對下崗失業人員健康心理的培訓,例如可以利用社區公共宣傳欄經常報道本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經過就業與自主創業重新過上幸福生活的事例,重塑下崗失業人員對就業與再就業的信心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其次,在培訓中要打破下崗失業人員“等、靠、要”的陳舊思想,樹立自強自立的競爭觀念和意識。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對再就業單位性質要求過高,對服務業有鄙視思想的心理,積極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就業觀,改變陳舊的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點,明白選擇服務業就業并不是一件丟人和可恥的事。

    綜上所述,社區的組織、群體、居民最接近、了解下崗失業人員。同時,社區也是可以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最直接、最方便援助的社會場所。面對下崗失業人員的現實需求,社區應從最基層對其做好援助工作。社區的援助工作應是以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與再就業為出發點和突破口,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援助體系??梢灶A見: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社區也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社區內的下崗失業人員獲得的援助范圍和力度也將逐步擴大和加強,將更加有利于下崗失業人員擺脫生存困境,重返主流社會。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科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2004-2005中國社會形勢分析及預測[J],北京,中國經貿導刊,2005(1)

    [2][4] molss.gov.cn/,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網站

    [3] [6] 曾湘泉 李麗林,勞動力市場中的弱勢就業群體及就業支持[J],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 費梅蘋,社會保障概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7]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8] [9] 尹志剛,社區對弱勢群體的援助[J],《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0] [11] [12]楊宜勇,我國社區就業發展狀況調查[J],北京,社會學人大復印資料,2001(9)

    [13] 張左己,以創新精神推動社區就業事業[J],北京,社會學人大復印資料,2001(2)

    [14] 孫立亞,社會工作導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15] 時蓉華,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Simple remark on community’s help for laid-off and unemployed people

    Summary: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s of the 1990s, the acceleration going through transition with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a large amount of laid-off unemployment in the city become a kind of serious social problem show especially out in social life already. Meanwhile, the urban community developed rapidly bears the aid to laid-off and unemployed people of " unit " under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gradually. But the aid to laid-off unemployed people of the community still remains at preliminary stage at present. This text is it according to position, emotion that community have advantage, it set up to be in many aspects to laid-off and unemployed people, become system aid. Especially in obtain employment help, daily life help, psychology help three respects to probe into the aid to laid-off and unemployed people of the community.

    第2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公立醫院;社會責任;實踐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248-02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關注的重點話題。本文首先探討了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內涵,接著對我國現階段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缺失的現狀及主要原因進行了深度解析。指出缺乏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醫院內部監督及約束機制不健全使得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感極度缺乏,影響了醫院的健康發展,并對社會和諧發展構成一定威脅,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快出臺相關政策,醫院自身也應將社會責任視為醫院經營管理的核心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救死扶傷,以促進醫院整體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

    一、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內涵

    1.公共醫療服務之責

    我國的公立醫院為政府出資設立的,為社會公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社會機構,擔負著重要的國家使命,具有公立性和非營利性特點。公立醫院與其他醫療機構不同,其經營宗旨為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公立醫院一方面要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尋求經濟發展渠道;另一方面要履行其社會責任,為社區居民提供基礎醫療保障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就醫需要,為社會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2.維護患者權益、實現醫患和諧之責

    構建社會和諧,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是公立醫院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之一。因此,公立醫院必須采取人性化服務,在業務發展及服務中始終堅持不斷創新,提高業務水平,與群眾多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提高大家對醫院的滿意度。與此同時,在提供服務時要自始至終維護患者的隱私權,確?;颊叩淖杂蓹嗯c知情權。減少醫患糾紛,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3.醫療救助之責

    公立醫院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實施社會保障機制的主要載體及重要渠道,因此,必須建立配套的社會醫療服務體系以保障其社會責任的落實。要發揮其優勢對困難群體實行特殊救助服務,對于為重病人、突發事件要采取必要急救措施,在遇到自然災害及重大事故時,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積極參與社會救援。醫療救助費用并非全部免費,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可通過民政部門撥款、社會捐贈、城鎮醫保資金、醫療救助資金、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等多種渠道緩解醫療費用壓力。

    4.醫學教學與研究之責

    公立醫院應為醫學研究及教學提供便利條件,為國家醫學界培養高素質人才及建立重要醫學課題研究發揮其資源優勢。公立醫院作為基礎醫療機構,醫護人員長期工作于一線,具有豐富的臨床救治經驗,因此,結合實踐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并為醫學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參考。公立醫院可與高等教學聯手,建立起實踐教學基地,積極參與到國家人才培養中來。

    二、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缺失的現狀

    1.公立醫院公益性質難以保證

    公立醫院是由政府舉辦的,具有公益性質,滿足社會公眾基本醫療需求,并通過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體現政府的福利政策。而在前一輪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導致本應由政府承擔的經濟責任,卻很大程度上轉嫁到公立醫院身上,在國家“不給錢給政策”的影響下,雖然醫療體制改革中沒有改變公立醫院的社會性質,但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市場化傾向非常明顯,甚至把利潤作為自身最大的追求,喪失了其公益性。

    2.公立醫院應履行的社會責任缺失

    由于我國處于發展中階段,財政撥款不能夠滿足公立醫院的所有開支,因此公立醫院必須參與市場競爭。由于受到錯誤的市場導向影響,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不甚理想。另外目前我國法制建設仍不健全,對于公立醫院未履行社會責任的追償標準尚不明確,因此使得公立醫院推卸社會責任情況時有發生。久而久之養成了以藥養醫,患者開銷與醫生收入掛鉤的不良風氣,進而導致了患者及人民群眾對醫院的信譽大大降低,對醫生治病救人的動機持懷疑態度,甚至出現不賄賂不救人情況。以上種種現象的出現都與醫療事故、醫療糾紛、醫療廣告、醫院商業化經營模式等等有著直接關系,而這也是醫院社會責任嚴重缺失導致的。

    3.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意識淡化

    由于從事的服務內容一樣,共同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公立醫院的服務人員會或多或少受其他盈利性醫院的經營模式和服務思想影響,對其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未提起足夠的認識?,F總結如下:

    其一,對于公立醫院的服務身份認同欠缺。公立醫院的員工工作負荷強度不同于其他盈利性醫院,工作環境及薪資報酬也與他們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內心勢必會產生些許情緒,進而影響到工作。甚至有些醫務人員將工作收入高低看做是唯一追求,將社會責任拋之腦后,從而延誤病情,漠視生命,釀成嚴重后果。

    其二,醫德醫風的遺失。近年來醫院腐敗風氣泛濫,隨意亂開處方藥、收患者紅包、收取藥品回扣,與藥品供應商聯合等等現象頻發。如此敗壞醫德、醫風的事件嚴重影響了醫療服務質量,損害了病人的利益,并激起了廣大患者及社會人士的強烈不滿和重點關注。此外醫院未建立合理的內控制度,監管力度差,也為醫務人員收受賄賂、投機倒把提供可乘之機,因此應加強整頓治理。

    其三,服務人員不具備社會理想與信念。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益分化導致部分社會主體的利益沖突與摩擦是難免的,部分人受利益驅使出現功利主義行為是發展階段可預見的,但應及時采取正確引導。例如,在醫療界較為典型的思想傳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醫德醫德,行醫就得”等,嚴重麻痹醫療服務人員思想,使社會責任、社會理想完全喪失,將治病救人看做是謀生、發財致富的一種手段。

    三、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思考與實踐

    1.亟須構建公立醫院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

    公立醫院是由政府創辦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其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因此具有非營利性、公益性特點。公立醫院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必須積極履行,以滿足社會發展及人們就醫需要。公立醫院是實現和諧社會,提供社會保障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尚未建立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因此對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缺乏可靠的評價數據。由于未得到體制監督與約束,再加上公立醫院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自覺約束能力差,其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不理想。近年來,接連出現醫療糾紛,醫療事故,醫務人員收受賄賂,吃藥品回扣等現象,引起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社會負面影響嚴重。當下醫患關系緊張,暴力沖突增加等問題已經成為了醫療衛生部門亟待解決的難點。此問題不但影響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穩步發展,對社會穩定也構成極大威脅。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聯合,將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完成,以強化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監管,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和諧進步。

    2.主動支援幫助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公立醫院支援城鄉醫療,幫助發展社區衛生,在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上起帶頭作用,使患者得到高水平、高質量的救治,是其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內容。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是近幾年全國衛生改革的重點,醫院和社區間雙向轉診因為“一家人”理念得到真正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大醫院專家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3.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強調以病人為中心

    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要堅持以患者為核心,維護患者自身利益,多與患者交流,建立信任基礎,耐心傾聽患者意見,了解患者需求,并為患者講解基礎醫療知識、康復要點等。對于年輕醫生,要多組織學習教育,在傳授臨床經驗的同時,將人文關懷及與患者建立良好醫患關系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一并傳授,叮囑其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理念。對患者嚴禁態度冷淡,不加理睬。相反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醫院應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及時解決生活及就醫問題,在醒目位置設立標志牌,警示牌,便于患者及家屬就診,此外還應開設專線咨詢,投訴記錄簿等。住院部要堅持24小時有人值班,檢查、入院、住院等手續辦理均有專業陪護人員指導,并做好電話隨訪,用藥咨詢服務。

    基于社會學視角,對社會組織的存在價值進行評估無疑要以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為切入點。而公立醫院作為國家投資設立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基礎醫療保障的社會組織單元,必須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均衡把握政府資金投入與自營收入比例。始終堅持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促進醫院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殷格非,崔生祥,鄭若娟.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基礎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7-18.

    [2] 曹榮桂.醫院管理學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7.

    第3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人力資源市場統一和標準思考

    如何創建一個統一的,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這是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急需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一、人力資源市場及其管理

    人力資源市場是在市場規則和機制的作用下,個人選擇自己的工作,中介服務機構調解,政府部門宏觀調控,進行監督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動的集合。中國的人力資源分為四類:第一,政府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服務機構,主要負責促進就業的責任。第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屬于現代中介服務,以促進經濟發展。第三,行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幫助促進行業的人力資源的開發,促進人事制度改革。第四,對外服務機構。這些機構成為中國人力資源行業的總體。人力資源市場,是促進就業的重要平臺。因此,要增加人力資源市場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培育和發展人力資源市場,這是經濟體制改革和人事制度工作的客觀要求。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需要法律規范,準則進行限制,這是在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保護人力資源的不斷發展,需要深入的進行市場調研,總結人力資源市場規律,引進專門有管理經驗人力資源市場的人才,實施人力資源市場依法有效管理。

    其次,應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的協調管理。人力資源是一個新的市場,是一個統籌管理發展各類人力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的關鍵。盡快形成一個統一的,規范的勞動力市場資源,促進就業,滿足人力資源服務,落實有關的市場規則和政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照法律規定,維持市場秩序。更新管理理念,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改變管理方式。

    第三,人力資源市場,要進行有效地管理和指引。人力資源要形成一種體系,具體包括招聘工作,職業輔導,創業服務,培訓測評估,網絡服務,人力資源管理咨詢,人力資源派遣,人力資源外包業務,等等多方面工作,這是個巨大的市場,必須有效地管理和引導。

    二、人力資源市場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的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趨勢

    1、人力資源作為服務行業,呈現規?;嘣?,專業化發展。

    2、人力資源服務市場逐步現代化。人力資源市場快速發展,呈現多樣化的服務形式,服務工作內容逐漸增多。

    3、人力資源的服務領域不斷國際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全球人力資源的速度快速發展中,共享資源,隨著市場的開放,國外人力資源開發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將廣泛進行應用。

    4、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逐步建立和完善營銷服務體系,“優勝劣汰”機制也開始運作實行,這些都體現了競爭的激烈。人力資源方面的競爭已經擴展到其他領域之中。

    5、人力資源的流動性特點。人是可以自主選擇工作的,待遇、工作環境、福利等等很多方面都對人力資源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充分體現了流動性特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在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思路。人力資源市場的理解仍然是有爭議的。創建統一和規范人力資源的市場,加強市場配置,但有些人只是從字面上進行理解,領悟不到實際的內容。

    2、市場的發展仍然有體制上的障礙。城鄉差距問題普遍存在。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能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就業機會,工作條件和環境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省際間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人事檔案管理政策執行不統一,限制在不同地區的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影響整體人力資源市場配置的效率。

    3、法律和監管制度迫切要求統一。人力資源市場立法需要加快,沒有專門的人力資源市場規則,沒有統一的法律基礎設施,市場監察系統,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

    4、人力資源服務的發展水平不高。其主要表現在是:公共服務能力需要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需要提高。

    三、對人力資源建設方面的思考

    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加快建設一個統一標準的人力資源市場,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制度,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我們一定要認真總結和借鑒在國內外人力資源歷史經驗,轉變觀念和思路。

    第一,需要進一步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擴大開放市場額度。

    第二,我們必須尊重市場規律,發揮了良好的市場調節作用,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是加強宏觀調控,正確處理好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第四,我們必須注重環境,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多元化的多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積極營造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第五,我們應該促進依法行政,逐步加強市場管理法制化,以確保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第六,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更新市場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了解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規律,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繼續在發展中實現新的突破。

    目前的重點是規范資源建設的市場需求,促進現有的勞動力市場和市人才實現資源共享,具體需要做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的統一管理。根據機構改革的具體內容,實施規范的人員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管理體系,指導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行政程序和有關的制度要求。

    (二)人力資源的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進行立法調研,在此基礎上,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逐步形成人力資源政策和法律制度的統一市場管理。統一的人力資源規劃來促進市場的良好發展

    (三)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公共服務體系。創建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服務機構建設,以促進就業,形成城鄉平等就業的制度。

    (四)促進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機構的發展。創建一個開放的,標準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促進人類資源開發。

    (五)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自我調節能力。促進人力資源加強自律,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自律,協調職能。

    第4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草原姑娘北京逐夢

    睫毛出生于青海,一個“風吹草低現牛羊”的遼闊草原上。小時候,草原上的孩子沒有什么玩具和零食,不愛鬧騰的睫毛就喜愛一個人在草原上尋覓一些野花野草,編成花環或是捆成一束束的花帶回家里。在她的身上,永遠都飄散著一股花的芬芳,老人們總說她像花仙子一樣墜入了大草原。

    高考那一年,睫毛考入了北京傳媒大學播音系。那是她第一次遠離故鄉青海來到北京,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個涉世未深的女孩竟迷失在了西單的公交站。后來通過不斷問路,睫毛才趕到學校報到。

    大學四年,北京快節奏的生活讓睫毛無所適從。比起繁華都市的燈紅酒綠,她常常懷念故鄉鮮艷絢爛的花花草草。臨近畢業時,許多同學都已經找好了工作,可睫毛卻陷入迷茫中。找一份正經的工作,當一個忙碌的北漂族,這真的就是自己的愿望嗎?睫毛猶豫了……

    一天夜里,輾轉難眠的睫毛突然冒出了旅游的想法。在旅行中尋找迷失的自己,第二天一大早,她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后就出發了。其實,睫毛心里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她只是四處晃悠,一路上隨性看看。

    為了節省路費,睫毛幾乎每晚都住青年旅舍。起初,她還擔心一大群男女混住會不會很糟糕,可事實是她想多了。一路下來,她幾乎住遍了各地的青年旅舍,并因此結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他們會整宿聊天,有時還會因路線相同而結伴前行,更重要的是,睫毛發現,其實許多來這里投宿的人都有著獨特的思想和堅守的夢想……慢慢地,睫毛腦海里冒出了一個想法,不如自己也開一家特色旅舍,給這群努力的人提供一個心靈休憩的地方!

    結束旅游后,睫毛回到了北京。她不敢將打算開旅舍的事情告知遠在青海的父母,怕他們責罵自己喪志,所以只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男友高高和一群摯友。令她頗為感動的是,高高十分支持她的想法,并鼓勵她,有什么想做的就盡管去做!

    開一家旅舍,選址是最為關鍵的。2006年的時候,網絡信息并不太發達,因此睫毛和高高只能通過最笨的辦法,去報刊亭買報紙,通過上面的租房豆腐塊信息來尋找最佳地點。因為每天堅持不懈地買,到后來就連報刊亭的老板都習慣性每天給她留一份當天的報紙。

    青年旅舍最好離名勝古跡近一些,才有龐大的客流量,所以兩人將目標鎖定在北京二環內。每天一大早,睫毛就像打了雞血似的,洗漱完畢后就往嘴里塞兩片面包,手上抱著一堆報紙往外面跑。她和高高每天都要跑許多胡同,每到一條胡同,他們就會進行一次掃街式行動,看完一條胡同就在地圖上劃掉。

    然而,大半年過去了,睫毛還是沒有找到心儀的地方,不是因為地理位置太偏就是嫌棄租金昂貴。逐漸挫敗的睫毛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先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結束這亂闖亂撞的日子??筛吒邉穹骸凹热粓猿值浆F在,就沒有理由再去放棄了。”咬緊牙關,睫毛又開始四處奔波,終于在第八個月的時候,她選定了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的一家四合院,取名為“北平國際青年旅舍”。

    將旅舍打造成花園

    對于一家旅舍來說,房子不過是冷冰冰的軀殼,而旅店主人賦予的風格和特色才是旅舍的靈魂。由于缺乏資金,裝修的事情都需要兩人親力親為。幸好睫毛的男友高高是設計師出身,擔當起空間的設計師綽綽有余,而心思細膩的睫毛則負責采購物品、布置整個旅舍。

    睫毛從骨子里帶著對泥土和植物的向往,所以她很快就決定自己旅舍的主題是鮮花,打算在繁華都市里建構一個生機勃勃的秘密花園。裝修的時候正值北京的冬天,在沒有暖氣的房間里,睫毛和高高埋頭苦干,一日三餐都叫外賣。有時高高在選擇刷漆顏色上有問題就詢問睫毛的意見,而睫毛在花草擺放上存在問題就詢問高高。

    經歷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苦,旅舍終于初具規模。而這時的睫毛尤為興奮,因為最后的一步就是布置整個旅舍的花草植物了。去花市采集的前一天晚上,她興奮得睡不著覺,嘴里不斷念叨著花名:石斛蘭,彩色馬蹄蓮,小金桔,大花惠蘭,鳥巢蕨,蝴蝶蘭、朱頂紅、風信子、鶴望蘭……她幾乎要念叨出她知道的所有花名。后來還是高高無奈地回了一句:“資金有限!”睫毛才停住了嘴。

    2007年,睫毛的第一家青年旅舍終于正式營業了!這個旅店門口放滿了各式各樣璀璨艷麗的鮮花,走進店內,目之所及的還是一片花的海洋。純白如雪的香雪蘭、嬌艷欲滴的玫瑰、雍容華貴的紫羅蘭、金光燦燦的向日葵、還有彩色馬蹄蓮……有的做成花籃,有的裝進花瓶,擺放在書桌、餐桌和茶幾以及屋里屋外的各個角落,就連頭頂上懸掛著的也是姿態各異的吊蘭……無論是在走廊還是大廳,甚至是客房內,撲面而來的全都是一陣沁人心脾的芬芳。在這里,整個四合院似乎都被花草植物深度環繞,花就像一磚一瓦,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

    然而,由于宣傳不得力,知名度不高,開店前期,寥寥幾間旅舍客房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撐四合院的租金,于是頭腦靈活的睫毛就把旅舍一樓大廳改成咖啡館。因為請不起服務員,睫毛就自己學做花式咖啡,每天從早上七點一直站到晚上十一點。等到暫停營業后,她還要獨自一人打掃衛生、修剪花葉,每天忙到深夜三四點。男友高高心疼她了,就說:“別累壞了身體,花兒明早再修剪就好了。”可睫毛總是笑笑,說:“沒關系,每次修剪完花草,它們精神抖擻了,我的疲憊感也沒了呢!”在無數個寂寞冷清的夜里,店內的花花草草成了睫毛唯一的心靈寄托。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睫毛用心的經營下,這家別具一格的鮮花旅舍在幾個月后就吸引了不少各地游客的興致,入住率逐漸上升,節假日常常出現了訂房爆滿的情況。甚至有些慕名而來的游客雖然無法入住,可還是會來這里,點上一杯咖啡或簡餐,靜靜享受著在花海里徜徉的感覺。2007年底,睫毛的這家青年旅舍還被《英國衛報》評為全球最酷最時尚的旅舍之一。

    “北平國際青年旅舍”的名氣越來越大,生意也越來越好,睫毛興奮極了。她驚喜地發現,除了她自己,其實還有許多厭倦了都市快節奏生活的人喜愛花草帶來的寧靜和舒適感。為了將這份愜意的感受分享給更多的人,睫毛接連著又開了北平小院青年旅舍、北平花園、北平北京站青年旅舍、北平咖啡館……短短不到十年,這個愛花的草原姑娘將自己的花園夢想開遍了北京。

    守護北平“花園夢”

    每一個平凡的夢想都需要無盡心血的灌溉。對睫毛來說,擁有三家旅舍、一家民宿和一個咖啡館,這些僅僅只是夢想的開始。而她最終的夢想是通過花草植物,將自然界的愜意和清新傳遞給繁忙的都市人。

    沒有人比睫毛更愛花,因此打理五個店內花草樹木的事情,睫毛幾乎都是親力親為。每周她分別會花一天時間去每家店打理植物。只需進門晃悠一圈,她馬上就能知道哪一棵還好,哪一棵缺水、生病,還是生蟲了。心疼花草的她甚至來不及喝上一口水,就戴上頭套,操起剪刀、鋤頭迫不及待開始修剪伺候它們,嘴里還不斷地和花草們對話,詢問它們最近怎么樣。

    花草壽命短暫,每隔一周,睫毛就要去花市拉一大車花,分別送到五家店里。想要買到漂亮新鮮的花,就得起得很早,每次睫毛凌晨5點鐘就會開車趕去花市。當車廂里滿載著繽紛多彩的花兒,睫毛心里就會覺得幸福和充實。每次店內來了新花,就是睫毛最忙的時候。認真的她對待花兒總是很有耐心,替每一束花剪理根部,清洗容器,然后換水。洗容器常常花很長時間才能洗得干干凈凈,因為不洗干凈的話,花根部就容易腐爛。睫毛愛惜每一束花,每次都小心翼翼的。

    身邊有朋友取笑睫毛:“你都掙錢成大老板了還每日拼死拼活,真不懂得享受生活?!笨山廾偸遣灰詾槿坏匦π?,對她來說,用心呵護她的花就是最大的享受。而睫毛也并非舍不得用錢,只是她的錢幾乎全都用在了花草植物上。睫毛的五家店子,每年在購花和種植上的花費就高達40萬,而她每次拉一車花就是一個名牌包包的價格。但愛花的睫毛從不心疼這筆錢,因為她覺得能讓更多的人分享到鮮花帶來的美好才是最值得的事情。

    俗話說學無止盡。終日與花為伴,睫毛發現自己對花的了解遠遠不夠。為了開闊自己的視野,睫毛不但看許多國內外關于植物和花藝的書籍和節目,一有空閑時間就去世界各地找花、看花。一次,睫毛去日本學習花道。在日本,花道講究禪意,插花要跟建筑、家具、環境一起搭配才能顯出意境。這種佛學思想雖然不符合睫毛店子的風格,可她還是一絲不茍地去學習,并學會了植物的搭配。那次的學習讓睫毛了解到,其實每一朵花都有表情,就像人的臉一樣有正面、反面、側面,有不同情緒。

    回國后,陷入狂熱的睫毛很快就付諸行動,用樹枝、花葉、果實來和花組合在一起,沒想到比單純的插花有了更豐富的層次感和意境,引來了不少客人的駐足拍照。睫毛心里得意極了,連續做了好幾種風格搭配出來。一扎向日葵,兩枝繡球,一枝鳳梨,一扎黃色薔薇,三扎非洲菊,做出來后有的呈現出絢爛開朗,有的則顯老氣沉郁……

    第5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醫院;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引進與培育;人才國際化;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3-0143-04

    The practice of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of third-level grade-A provincial hospital

    YU Lei

    Personnel Department, Anhui Provini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e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core-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 which has related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of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talent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practice of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from our hospital, the article suggests the ways of strengthening the talents team cultiv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channels for diversified talents, building the leader, cultivating the reserved talents, expanding the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advanc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alents team managements and so on.

    [Key words] Hospit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roducing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Optomizing the human resource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并確立了“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人才發展指導方針,具體到醫院就是建立起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造就一批具有創新意識、高超醫術、高尚醫德的學科帶頭人[1]。近年來,我院以“區域醫療中心”為功能定位,以打造危急重癥、疑難病癥和??漆t療服務為發展方向,以科學合理配置衛生人力資源為基石,以引進、培養和支持一批高層次和急需人才為重點,推動了醫院醫教研整體水平提升,逐步形成一批業務精良、技術過硬、結構合理、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1 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人才作為在醫療市場競爭中取勝的第一要素,特別是大型三甲醫院就更迫切需要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只有擁有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保持醫院學科的可持續發展。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必須與醫院的人力資源戰略密切結合,與醫院發展戰略和人才規劃保持一致;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堅持不懈。

    人才隊伍建設可以幫助醫院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即從滿足醫院當前人才需求,向滿足醫院未來競爭優勢的人才發展模式轉變;從被動依據工作需要而選拔人才,向主動依據戰略發展需要而選拔人才模式轉變;從幾個部門、少數人才培養模式,向多層次、多學科、多部門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

    2 我院人才隊伍現狀

    我院是一所省級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現由總院、南區、西區和微創醫學中心組成。近年來,醫院大力實施科教興院、特色強院等發展戰略,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醫院人才隊伍相對穩定,人才數量和素質得到了提高,人員結構漸趨合理,學科群體初具規模。當前醫院編制床位2200張,開放床位4215張;年門急診量286萬人次,出院15.6萬人次,手術5.1萬臺次;現有職工5296人,其中高級職稱654人,博士221人,衛計委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享受特殊津貼(國務院、省政府)專家102人次,安徽省“江淮名醫”34人次,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7人,安徽省衛生系統青年領軍人才25人;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個,安徽省“十二五”臨床重點專科11個,安徽省培育???個;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5支;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帶教點33個,博士研究生導師3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90人。

    3 我院人才建設的主要途徑

    3.1 營造尊重人才氛圍,確立人才發展戰略

    對于醫院來說,人才、技術、市場、形象等無形資產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2]。我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建立由院黨委統一領導,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的人力資源建設工作領導機制,成立“安徽省立醫院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醫院黨委要在全院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氛圍,生活上多關心照顧,以感情留人,努力創造一個和睦、友愛、溫馨的環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實現人才的良性循環。

    惟有加強人才資源能力的建設和開發,讓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實現并發揮他們的價值,醫院的事業才能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醫院的競爭力才能不斷增強[3]。我院在人才建設工作中開展各學科人力資源隊伍現狀調查研究,分析學科人才梯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先后制定了安徽省立醫院人才建設“十二五”、“十三五”以及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0),明確人才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具體措施,并對人才發展規劃的目標和計劃分步實施,逐項落實到位。

    3.2 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進渠道,不斷集聚高端人才

    人才的引進要從醫院的學科發展規劃出發,從醫院的定位出發,立足于醫院自身的實際,制定合理的整體規劃[4]。為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加大薄弱學科領軍人才引進力度,我院制定了《安徽省立醫院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將引進人才層次分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學科帶頭人、技術骨干、優秀博士等層次,針對不同類型人員給予科研啟動經費、安家費、生活津貼等,對于特別優秀的高層次人才給予配備個人實驗室。在人才引進方式上堅持全職引進與柔性引進并舉,通過調入、短期或長期聘用、兼職、講學、技術指導等多元化人才引用和聘用制度,充分利用醫院“百名杰出中青年人才”培養項目,為高層次人才搭建成長的平臺。“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我院新增博士學位人員119名,其中外部引進69名博士、本院外出讀博回院工作21名、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9名。

    要通過各種獎懲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減少和杜絕排擠、打擊有貢獻人才的不良風氣,創造公正、公平、公開的人才使用競爭環境,確保人才以平穩的心態從事臨床或學科科研工作[5]。醫院黨委必須要高度重視,對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給予支持,相關配套經費必須及時到位;要加強對人才實施感情投資,在生活上多給予他們一些關心與愛護;要在事業上激勵他們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勁,適當地給任務壓擔子,讓高層次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3.3 實施領軍人才培育工程,加強高層次人才業績考核力度

    加強內部人才存量開發,強化帶頭人選拔培養,推動學科與人才的共同進步。根據醫學人才培養周期長、知識更新快的特點,舍得給時間及經費,采取多形式、多層次、多途徑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可用人才[6]。引進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制定多層次學科帶頭人培養機制,構建以專業技術人員為基礎,以省廳級學術帶頭人、亞專科帶頭人和醫院杰出中青年人才為中堅,以醫院首席專家、江淮名醫和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帶頭人為領銜的人才梯隊結構。針對人才、技術、管理、團隊非常優勢的學科,鼓勵他們開展多學科診療團隊(MDT)建設,進行跨學科交流、整合和研究。在多學科診療團隊建設方面,醫院相關學科先后成立了“胰腺腫瘤多學科綜合診療團隊”、“消化道早癌治療進入多學科診療團隊”等,聯合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舉辦了“胃腸道腫瘤MDT城際論壇”。

    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是人才建設的保障,培養人才的重要方法是激勵[7]??冃Э己斯ぷ鲬獜娀R床導向,突出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引導衛技人員鉆研業務,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推進績效考核的精細化;將高層次人才業績考核分為科主任業績考核與人才分層分類專項考核,圍繞“抓效益、控成本、促經營”為目標完善科主任激勵機制,修訂《安徽省立醫院科主任管理辦法》,實行月份、年度及任期考核量化考核,激發科主任全面管理,提升學科整體實力的責任和壓力;推進人才分類評價制度,建立學術技術帶頭人、中青年杰出人才、博士學位人員、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等專項考核機制,實行積分排序制,使得高層次人才人人有擔子、人人有壓力。

    3.4 實施后備人才培育工程,優化人才隊伍結構

    中青年技術帶頭人是高級專家的后備軍,是人才梯隊合理建設的保證[8]。中青年人才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理論知識功夫扎實,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和后勁,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鑒于此,必須為優秀的中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長平臺,營造一個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培養他們作為醫院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后備軍,這將有利于實現醫院人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醫院相關部門要經常深入學科一線開展調查研究,處理學科建設的問題與困難。我院在后備人才培育工程方面,重點圍繞亞??平ㄔO和中青年技術骨干培養計劃等兩個方面展開。

    第6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城市園林;“以人為本”;實現途徑

    “居城市須有山林之樂,這是美學原則,也是園林城市本質的表達。而無論生態社區、山水社區、還是園林社區,核心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陳秉釗語)。”人與自然的和諧,其前提必須以人為本,人是最重要的?!疤岣呷宋年P懷”,“設計以人為本”,是城市環境無障礙化建設最基本的原則,城市園林的無障礙化不僅體現了這一理念,而且也是一項新的內容,它不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廣泛的實用價值,而且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實踐中得到了證實。

    1 “以人為本”園林設計的必要性

    城市園林中以人為本的設計并不復雜,更沒有深奧的理論,也不會妨礙城市景觀、功能設計布局,造價也不會因此而增加。但目前,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提高設計人員的以人文本的意識,特別是在設計實施過程中的細部處理。為此,園林設計師應在園林規劃設計初期就考慮并重視即可,這樣也不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和財力,就能真正做到給游人帶來方便。

    在設計時,如果不考慮以人為本的設計模式,建成后再進行設施改建,則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和財力,而且為了配合整體效果,設計師和施工人員將會比同步設計花費更多的精力。總結以上,目前正在規劃設中的城市園林應該重視這項內容。

    2 “以人為本”園林設計的實現

    園林中的以人為本設計,一定要對環境空間要素進行宏觀把握,同時必須考慮一些諸如園路、入口、臺階、坡道等細部構造,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2.1 園路設計

    園路路面一定要采用防滑設計,并且要做到平坦。如果一定要有高差設置,必須控制在20cm以下,路寬必須控制在135cm以上,方能保證殘疾人和老人使用輪椅時與行人錯身通過。縱向的坡度應控制在1/25以下。另外,盲道上不得有電線桿、拉線、地下檢查井、樹木等障礙物,并與周邊的無障礙設施相連接,盲道上要設置誘導標志,尤其對于殘疾人不能通過的道路,要有告知標志;危險的地方要設置警示標志,安裝欄桿和扶手,同時扶手上應該有盲文,以便盲人和弱視者識別。

    2.2 出入口設計

    出入口的寬度要控制在120cm以上,當有高差的時候,坡度在1/10以下為宜,兩邊要加棱,材料一定要采用防滑的。周圍須保留150cmxl50cm以上的水平空間,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輪椅時停留,入口牌匾上的文字與底色對比一定要強烈,這樣弱視者才能看清,最好能在盲人觸摸得到的地方設置盲文。應該有專為殘疾人設立的專用停車位和停車時用的安全扶手。

    2.3 臺階設計

    臺階是園林的重要設施,為了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臺階踏面寬度在30cm-35cm為宜,臺階級高在l0cm-16cm為宜,臺階幅寬要控制在90cm以上,同時要選擇防滑材料。臺階的起點和終點還有轉彎處,水平休息平臺的設置是十分必要的,有條件的還應設置照明設施,扶手等。

    2.4 坡道設計

    在園林以人為本設計中,坡道對輪椅使用者非常重要,當然,如果與臺階并設最好,這樣就可以供人們選擇和互相攜助。坡道設計一定要防滑,坡度要緩,縱向斷面坡度在1/17以下為宜。當坡道長度超過10m時,輪椅休息平臺必須每隔10m設置一個,以供人們調試休息。

    2.5 其他設施

    垃圾箱、園椅、小桌等園林小品的設置,應盡量可以讓輪椅使用者便于使用,位置還不能應妨礙視覺障礙者的通行。

    園林建筑里要設置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的緩坡樓梯和輪椅坡道,以及相應的扶手,如果有電梯,其規格和設施也要符合殘疾人和老年人乘坐輪椅時方便使用。建筑里的廁衛入口及設施,必須符合輪椅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設置專供殘疾人使用的專用廁衛設施。要設置一定數量的殘疾人停車車位。

    2.6 “以人為本”的綠化設計

    市民的環保意識加強,對綠色和自然的渴望更加強烈。要使園林綠地的氛圍與他們的回歸自然感產生共鳴,需提高綠地的可達性、親和性和自然化的文化品味及生態品味,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審美標準。通過專業化的園藝布置,利用各種各樣的植物作為主要景觀,構建層次豐富的綠化空間,提高綠地的自然性的最佳方法。

    殘疾人和老年人對園林綠化景觀的需求比一般人強烈。因為園林植物釋放出的大量負氧離子,有助于調節和恢復他們因生理機能弱化引起的各種疾病。所以,城市園林的以人為本設計,必須做到以綠為主的原則,除了必須的園林小品、道路和建筑外,要多覆蓋綠色植物。

    3 結束語

    總之,尊重使用者,以人為本是在城市園林設計中一個需要自始至終貫穿的原則。園林除了讓人們在城市生活中親近自然,滿足人們在幾萬年形成的與自然的親密關系,更重要的是其中存在著的文化內涵。人們按自己的方式把不同植物組合起來,進行盤扎,修剪之后與其它人工的構筑物進行搭配,以滿足整個社會和城市的審美需求。

    第7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醫院 知識管理 人力資源建設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醫療改革的深入進行,醫院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歸根到底是對于擁有知識的人才的競爭,因此醫院必須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人力資源作為醫院的戰略性資源,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挑戰在知識管理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開發和管理。

    1.醫院知識管理內涵

    知識管理是一個與人才資源管理不可分割的過程,指組織如何獲取、整理、分享、應用知識,在應用中結合自己的經驗,發揮主動性進而創新知識,在獲取、應用與創新中產生一個良性循環,提高個人能力,培育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組織的績效水平。

    醫院知識管理是醫院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作出的戰略反映,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醫院知識管理是對醫院所有知識進行集中管理的過程,是對主觀醫院知識和客觀醫院知識的產生、收集、組織、傳播、交流、應用和創新等相關過程的系統管理,其核心是要創造一種主觀醫院知識與客觀醫院知識相互轉化的機制和平臺,提高員工和醫院整體的主觀醫院知識和技能素質,實現醫院知識有序化,實現醫曉知識的交流、共享、創新,提高醫院知識應用水平、醫療技術水平、服務質量,最終使醫院在日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2.知識型員工的特點

    彼得?德魯克認為知識型員工是指具備較強的學習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能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工作效率的員工。知識創新能力是知識型員工最主要的特點。知識型員工在個人特質、心理需求、價值觀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著鮮明的特點[1],主要表現在知識型員工勞動具有內隱性,知識型員工在組織中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強,且具有高層次的心理需要和價值追求。

    3.醫院知識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

    3.1 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所要求的人才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終身學習并具有進取精神的全新型人才。知識管理是以知識的生產、擴散、轉移和應用為主要環節的,而這些環節圍繞人力資源這一核心進行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應用知識管理,才能迅速建設開發人才能力,培養組織的學習氛圍,提升組織的核心競爭力,使組織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3.2 人力資源管理成為知識管理的重心

    著名知識學教授 Ikujiro Nonaka曾說:“只有人類才能在知識創新的過程中扮演核心角色,無論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多大,它們終究不過是人類的一種工具[2]?!笨梢?,人既是知識創新的主體,又是知識的載體,因此對人的管理,即人力資源的管理是知識管理的核心內容。知識管理應該是以知識為中心,以信息工具為輔的促進組織績效逐步改善的過程和活動。

    4.基于知識管理的醫院人才資源管理與開發策略

    4.1 招聘合適的人才

    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醫院的競爭說到底是員工素質的競爭,能否招聘并選拔出合適的員工是一個醫院興衰的關鍵。所以,我們應從多方面考察員工的能力:測試應聘人員的知識水平與一般能力(如感知、記憶、思維、想像、語言、概括、創造等),測試應聘人員的應聘動機、個人品質(如精神面貌、性格、誠實性、價值觀等)及從事工作的專業能力(如待人接物的能力、觀察能力)等;還應通過多渠道招聘人才。

    4.2 加強對知識型員工的培訓

    由于科技發展高速化、多元化,知識與財富成正比例增長,知識很快過時,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才可能獲得預期的收入。因此,在知識型員工更加注重個人成長的前提下,醫院應該注重對員工的人力資本投入,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為知識型員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的學習機會,從而使他們具備終身就業的能力,這樣才能留住優秀人才。

    4.3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根據知識型員工的特點,應實行全面薪酬戰略,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所謂“全面薪酬戰略”,即公司將支付給雇員的薪酬分為“外在”的和“內在”的兩大類,兩者的組合即為“全面薪酬”?!巴庠诘男匠辍敝饕笧閱T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貨幣性價值。如基本工資、獎金等短期激勵薪酬,股票期權、認股權、購買公司股票、股份獎勵等長期激勵薪酬,退休金、醫療保險等貨幣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種貨幣性開支,如住房津貼、俱樂部會員卡、公司配車等等?!皟仍诘男匠辍眲t是指那些給員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貨幣形式表現的各種獎勵價值。比如,對工作的滿意度,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種便利工具、培訓的機會、提高個人名望的機會、吸引人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以及公司對個人的表彰、謝意等。

    有效的激勵措施,不僅從正面激勵,還要建立相應的懲罰制度,從反面加以激勵。對阻礙知識管理實施的員工,進行嚴肅的懲罰,如有必要可將其開除。

    4.4 變革醫院文化

    文化是一個組織的粘合劑[3]。當今世界醫院的競爭可以說是技術和服務的競爭,也可以說是更深層次的醫院文化的競爭,而良好的醫院文化又是知識管理的基礎。建立有利于知識管理的共享文化、學習文化、創新文化、以人為本文化,通過文化建設促進醫院的知識管理,推動醫院管理創新,并且潛移默化的指導醫院經營的方向,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

    4.5 建立醫院知識團隊管理

    團隊管理是指以團隊作為基本工作單位的一種管理模式。在知識管理影響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要突破部門科室之間的限制,在醫院內部建構一些以創新和共享為價值觀基礎的新技術、新項目團隊,鼓勵醫院員工參加外界各類專業性學術團體,積極提供參與各類學術活動的物質保障,進而以科研課題或合作項目為載體,加強成員間的交流,成立非正式組織,互通有無,從而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實現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形成良性循環 [4]。

    參考文獻

    [1]葉澤川.論知識型員工的管理[J].重慶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2.(1):125-126.

    [2]穆向明.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8)0231-03

    第8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運動人體科學;綜合實驗室;醫學院校

    運動人體科學是在體育學基礎上與醫學、生物學相互交叉派生而來。實驗教學是運動人體科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國外目前運動人體科學實驗發展迅速,為推動教學、科研、訓練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國內院校該專業實驗室建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經費有限、設備配置不合理、專業實驗人才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諸多情況制約著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的發展。

    我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2004年開始招生,2010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但長期以來,沒有專門的綜合性實驗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各專業課程在不同的分實驗室完成,學科間缺乏交流,使學生的知識顯得支離破碎,不能形成統一的知識體系;此外,局限于傳統模式的實驗室,很少能夠與運動實際相結合,不能給本專業乃至全校師生提供健康促進、運動處方、運動心理等方面的指導,使學生失去了參與實踐的機會。為了適應當前形勢,必須進行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教學改革。改革的目標是實現人、財、物的統一管理,資源共享,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1 優化實驗室設置,建立綜合性實驗室

    我國各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的經費和研究條件,難以達到本專業今天高度發展的需要,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交叉和合作,通過多學科的合作解決一些運動人體科學中的重大問題。把實驗室功能單一,小而不全,很難形成有相當規模與水平的專業實驗室,如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實驗室合并為運動人體科學綜合實驗室,突出本專業特點,將原各學科實驗室的師資、設備統一調配,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增加相關各學科知識的交叉與滲透,提高學科的發展和實驗水平。適應學生創新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應安明等報道,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室按教學、科研、開發三類和教學技術體系、基礎實驗教學體系和專業實驗教學體系三個層次重新規劃調整壘校實驗室的設置,實驗室由原來的85個調整組建為52個,減少了40%。這樣基礎教學和技術教學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或者說借助整個學校的力量,如基礎醫學院、藥學院以及心理學系的力量,使實驗室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資金發展自己的特色優勢專業。

    2 調整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建立創新性實驗室

    運動人體實驗可以本專業學科的內在結構,對現有實驗進行重新調整,將以單門課程為基本單位形成的課程設置,調整為由幾門密切相關課程共同組建的綜合實驗,形成功能明確、層次合理的優化結構。突破傳統的驗證型實驗模式,開設多種類型的實驗,使之從驗證性實驗向創造性、設計性轉變,按照必修與選修實驗相結合,現成與自創設計實驗相結合,應用性與設計、創新性實驗相結合原則構建新的實驗模式。建立起導師制,以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實驗教學模式,不斷更新實驗教學手段,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軟件、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探索運動人體科學中仿真性和虛擬性實驗的實踐與應用。堅持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更應知道如何應用這些實驗方法、手段于體育實踐中,進行人體機能測試、運動選材、體育康復理療等解決實際問題。

    3 建立開放性實驗室

    3.1 知識傳播方式的開放

    首先在實驗項目上向學生開放,學生自選或自行設計實驗項目,實行預約式實驗教學。建立實驗室網站,將全部實驗項目制成網頁,包括實驗內容、要求,實驗要達到的目標、實驗方法,向學生公布。讓學生自選項目或自行設計項目?;驅⒉糠址抡妗⑻摂M實驗推向因特網,可通過網頁獲取知識完成部分實驗操作。

    3.2 實驗對象的開放

    首先,實驗室在完成其基本教學科研任務后,可面向校內師生和社會人員提供體質測評、健康監督、健身、減肥、體療康復、心理測試、運動處方等,在提高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同時,更好地為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提供服務。其次,為各級體委和運動員選才提供相關服務,向各類運動會、運動隊、健身俱樂部、民間體育運動會等提供機能測試、健康監督、康復服務、心理測試、心理咨詢,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提供幫助。

    4 建全實驗室隊伍

    實驗室隊伍建設是能否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的基礎性工作,多途徑多方式吸引高學歷的人才從事實驗室工作,盡快建立自己的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實驗室人員的業務素質,拓寬實驗人員的知識面,打破了原有實驗技術人員固定在某個實驗室的格局,實驗室全面負責實驗教學工作,使實驗教學人員具有一專多能的要求,掌握相近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使實驗技術人員至少掌握兩門學科以上的實驗教學工作,人力資源達到一定程度的共享。周月娟認為實驗室隊伍建設是實驗室能否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的基礎性工作,可以設立流動編制,聘請研究生當實驗指導教師是實驗室隊伍建設工作的一大亮點。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的實驗隊伍建設可以參照其他大學和專業的做法,一方面提高當前實驗隊伍的素質,一方面采取多種方式吸引高學歷的人才從事實驗室工作。

    5 結語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為學生今后的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際動手能力。建立以為教學為主要目的的運動人體科學綜合實驗室,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綜合型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的建立使學生所學知識更加接近體育運動的實踐,同時使實驗室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全民健身活動的實施,發揮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的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占坤,吳蘭花.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大學生專業承諾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9,22(7):68-69.

    [2]孫建翠,亓建洪,于學美.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建設調查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88-90.

    [3]范學輝,胡柏平,宋偉,張清安.高校體育科學實驗教學改革思路的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103-106.

    第9篇:園藝設施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師德 全員育人 職業教育

    職業學校的學生往往是中考失利的學生,學習上、品德上、行為上所謂的“差生”成為其主要組成。他們往往具有這樣一些典型特點,如: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差、缺乏應有的理想和追求、叛逆心理嚴重等。因此,他們的管理也是一大難題。教育原本應由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共同承擔,可事實上,學生并不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社會對職業學校的學生有一種輕視感,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家長,他們往往已經對孩子失去信心,完全采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有部分家長甚至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只留給學校,因此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家庭教育上基本處于失控狀態[1][2]。由此可知,學校的教育已是學生管理中的最后一道防線。那么職業學校能否守好這道防線、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又如何呢?

    一、 學生管理現狀

    職業學校多采用校系二級管理模式,學生管理工作一般是由學生處牽頭、系學生管理部門和團委共同承擔。在各級各類學生管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目前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得到了省、市相關部門的肯定。盡管如此,學生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根據往年畢業生對母校的態度、對老師的態度以及學生在校園貼吧上發帖的內容,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學生對學校的抱怨多,對學校的肯定少;校園里不文明的行為隨處可見,見到老師打招呼的情況少之又少;畢業的學生一去不復返的比比皆是,能記得學校和老師的真是九牛一毛。學生對學校、老師冷漠至此,在現在這個提倡“德育為先”的教育環境下,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情何以堪?可能學校的每位老師都會認為自己為了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為何學生依舊是這樣呢?

    二、 學生“缺德”原因分析

    據長期的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1.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管理工作是相關部門和班主任的事。一旦發現了學生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他是哪個系的?哪個班的?班主任是誰?很少有老師會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抓住最佳的時機,現身教育;

    2.當一個老師在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他記得的往往只是:我是老師,他是學生,卻忽視了“學生也是人”的這一事實。給學生的尊重不夠、關心不夠、信任不夠,這是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很多很多的教育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以學生為本,營造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那么再多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都是罔談;

    3.家長和社會給予的關注太有限。前面已經提到,教育應由三方面共同承擔,可是當這一工作只剩下學校孤軍奮戰的時候,學校承擔的不僅僅是高出自身能力幾倍的工作量,往往還要承受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質疑。學生身處這種矛盾的教育體系中,也讓學校的教育事倍功半。

    三、全員育人的重要性

    那么,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應該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呢?當務之急是,我們應該集全校教職工之力,努力促成全員育人的局面。只要有學生存在的地方,你就是老師;只要有老師存在的地方,就應該有教育。學校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提倡的是什么、反對的是什么,每位老師都應該很清楚,那么,在整個校園內就可以形成一個“他律”網,讓正能量可以得到弘揚,讓負能量無處遁形。另外,學校的老師都有一個小的社會網,如果每位老師都能影響社會上的一部分人,那這個社會對學生將產生不一樣的看法,這對學生管理工作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而且,正如木桶理論一樣,學生對學校的態度絕不是取決于哪位老師對他最好,而在于哪位老師對他最不好。他不會因為一個老師對他好而愛學校、愛父母、愛社會,卻會因為某位老師不合理的行為舉動而恨學校、恨父母、恨社會。因此,全員育人是勢在必行的。

    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全員育人呢?全員育人已經提了很長一段時間,至今這仍是一句口號。為什么呢?學生的教育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沒有誰喜歡沒事往自己身上攬事,而且,為人師表也要求老師更加自律,這樣的話,誰愿意去做這個師表呢?不管你愿不愿意,老師之所以是老師,就是因為有學生在,只要有學生在你面前,那你就必須為人師表,這在《高校職業道德修養》一書中有明確的詮釋。所以說,學校的教職工,不管你上課與否,不管你是任課教師還是班主任,也不管你是行政人員還是宿舍管理人員,凡是與學生有接觸的,那你就是老師,就要為人師表。之所以校園全員育人的局面難以形成,就是大家忽視了這一點,錯誤地認為只有任課教師、班主任才是學生的老師、才肩負有教育的責任。因此,要做到全員育人,就必須以師德建設為切口,喚醒大家的意識,引起大家的重視。

    四、 開展師德建設,促進全員育人

    師德建設雖是每所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活動的方式也有很多,但是,若想以此為切口創造全員育人的局面,其活動方式還需仔細斟酌。既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圍繞學生,那么,師德建設也應以學生為本 ,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學??梢砸浴案桧灷蠋煛睘橹黝},面向學生開展征文活動,在校園網首頁開辟專欄,定期更新。要求文章中的老師可以是學校任何部門的教職工,而且在文章中必須言明其身份以及主要事跡。對于學生而言,文章一經錄用,可給予適當物質或精神獎勵;對于老師而言,可能無意識的一個行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在這樣一個公開的網站上曝光,這對他無疑也是一種積極地肯定和鼓勵;而對于其他老師而言,與學生報道的老師的事跡對比,日醒己身,也必能有所改進。這一方法即有利于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也有利于引導學生多關注正面的事例,減少負面形象的影響,對于學生和老師而言,無疑都是雙贏的。另外,學校還可以將老師典型的事跡編成冊子或以文藝形式展示,這樣不僅可以同樣達到弘揚先進事跡的目的,還可以成為師德建設的一大特色,增強學校在同行及社會上的影響力。

    五、 小結

    職業學校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品德,以師德建設為切口,可有效促進全員育人局面的形成,這對職業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師德建設應當是職業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只要“師有德”,學生日日沐浴其中,還怕學生“缺德”嗎?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8x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区视频爽爽爽爽爽|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国产新疆成人a一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亚洲午夜成人片| 午夜视频免费成人|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成人av免费电影|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久久伊人成人网|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欧美成人第一页|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