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養結合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胸透;普查;肺結核
[中圖分類號] R445.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2-130-02
The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Chest X-ray Census to Tuberculosis
SONG Qing1 NI Hangdong2
1.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Shaoxing Second Hospital Pingshui Branch,Zhejiang Province,Shaoxing 312000,China;2.Department of X-ray,Shaoxing Second Hospital Pingshui Branch,Zhejiang Province,Shaoxing 3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hest X-ray census the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rate for tuberculosis. Methods From 2006 to 2010 for public places and food chest X-ra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nel,observation tuberculosis positive rate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Results From 2006 to 2010 tuberculosis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declines,tuberculosis X-rays census 46.1 yuan/total cost,and every case people detected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tuberculosis smea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18 000 yuan/person,every cases every year because of the tuberculosis smear detect patients can reduc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18 000 yuan/person of×12 people = 216 000 yuan. Conclusion Using X-rays for public health food and medical practitioners, improved greatly the TB positive rate,its only for cure diseases,but also for social benefit greatly.
[Key words] Chest X-ray;Census;Tuberculosis
痰涂片陽性(簡稱涂陽)患者作為肺結核的主要傳染源之一,據我國疾病控制中心相關數據報道:一個涂陽患者每年可導致10~14人感染肺結核,而其中5%~8%可在5~15年內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1]。最新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患病率為523/10萬,涂陽患病率為134/10萬,占活動性肺結核總數的25.6%[2]。因此,如何提高肺結核陽性檢出率是控制肺結核傳染的有效途徑。我中心2006年~2010年5年間,采用胸透對公共場所和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較大提高了肺結核陽性檢出率,其不僅對于防病治病,更是對于社會效益大有裨益,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公共場所和食品從業人員。
1.2 普查方法
2006年~2010年5年間,我市市疾控中心將公共場所和食品從業人員納入健康體檢普查范圍,并將胸透作為常規檢查項目。
2 結果
2.1 肺結核陽性檢出率
2006~2010年公共場所和食品從業人員中,肺結核陽性檢出率見表1。
2.2 社會效益
2.2.1 肺結核胸透普查總費用 胸透檢查費:目前國產機胸透收費為5元/人次,進口機為15元/人次,據調查絕大多數集體體檢胸透用國產機,故取C1=5.0元/人次。普查誤工經濟損失:按人力資本法,人力的經濟學價值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表示[3],2005年我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0 000元/人年,按照誤工半天,則:C2=0.5×30 000/365=41.1元/人次。因此,總費用=C1+C2=5.0元/人次+41.1元/人次=46.1元/人次。
2.2.2 檢測出肺結核涂陽患者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利益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減少節省的治療費:據報道肺結核平均治療費約為B1=3000元/人。誤工費: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平均治療期為0.5年[4],故平均每例誤工損失費B2=0.5/人×30 000=15 000元/人。因此,每例檢測出的肺結核涂陽患者可減少的社會經濟效益=B1+B2=3000元/人+15 000元/人=18 000元/人。
2.2.3 胸透普查的社會經濟效益 由2.2.1中提及的肺結核胸透普查總費用46.1元/人次,對比2.2.2每例檢測出的肺結核涂陽患者可減少的社會經濟效益18 000元/人,同時,每例肺結核涂陽患者每年可導致10~14人感染肺結核,取平均數12,則每年因每例檢測出的肺結核涂陽患者可減少的社會經濟效益18 000元/人×12人=216 000元,可見,胸透普查所挽回的經濟效益遠遠大于普查所需要的總費用。
3 討論
肺結核作為常見傳染性疾病之一,通過普查提高其陽性檢出率已達到醫學界的共識,在1996年簽署的“國際電離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標準”中對本病的普查原則規定為:群體特定疾病的普查,要考慮陽性檢出率,查出后的有效治療的可能性,對該病有效控制后的群體利益,除非受檢者個人或整個群體所獲得的利益足以補償付出的代價(包括輻射危害),否則群體普查是不正當的[5]。由此可見,本病的普查不僅應該在提高陽性率的基礎上,更是應該為更好的防病治病以及提高社會經濟學效益而服務。同時,公共場所和食品從業人員由于其本身行業的特殊性,一旦其攜帶肺結核病菌,更容易導致群體性感染[6],因此,本研究采用胸透在5年間對于我市公共場所和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普查,并將胸透作為常規項目列入其中,結果發現:自2006年從業人數遞增,但肺結核的陽性檢出率卻逐年遞減,肺結核胸透普查總費用46.1元/人次,每例檢測出的肺結核涂陽患者可減少的社會經濟效益18 000元/人,每年因每例檢測出的肺結核涂陽患者可減少的社會經濟效益18 000元/人×12人=216 000元。提示胸透普查所挽回的經濟效益遠遠大于普查所需要的總費用。可見,胸透普查對提高肺結核陽性檢測率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叢黎明,李愛師,張龍. X射線胸透群體檢查肺結核效果探討[J]. 中國輻射衛生,2001,10(3):171.
[2] 劉曉琳,黃兆慧,張才元,等. 武漢市健康體檢胸透肺結核檢查結果及評價[J]. 中國輻射衛生,2006,15(4):455.
[3] 李潔清,劉偉,商希梅,等. 128例放射工作者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輻射衛生,2000,9(1):46.
[4] 應正巨,董文駿,陳富成. 群檢胸部X射線透視檢查的陽性率調查[J].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00,20(3):78.
[5] 商希梅,劉偉,侯殿俊,等. 介入放射學診斷醫生健康狀況分析[J]. 中國輻射衛生,2000,9(4):222.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及特征
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層次階段,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型能力為主線來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高等職業教育要發展壯大,教育模式能否顯示出特色,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培養模式。
(一)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模式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各校基本上是采用多管齊下的方式進行人才的培養。其中比較典型的模式有:工學結合模式。高職高專工學結合模式是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學校、企業各自優勢,挖掘社會資源的一種合作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學生的學習是面向企業或某個行業,教學具有針對性;學生能參與實際的工作,學習目標較強;畢業后具有一定的竟爭力。另外與之比較相近的還有“校企合作模式”等。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主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以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性能力為主線,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面向生產企業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的技能應用型人才;(2)根據社會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和培養目標;(3)加強校內實踐教學,采取模擬教學形式,以及校內仿真實訓,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4)積極開展“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進一步促進校企合作;(5)以“產學結合式”、“校企聯合式”、“訂單式”辦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十一五”以來,學校根據貴州省乃至全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解決校內實習場地。學校先后投入近千萬元建設校內實訓基地,使校內實訓教學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目前,以學校投資、校企共建等方式,建成公共基礎實驗室、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訓室、ERP實訓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訓中心、設計藝術實訓中心、教育藝術實訓中心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校內實訓室78個;其次,抓好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學校積極與省內外的大中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努力為學生提供較高品質的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場所,如“北京華聯”等。
(一)“工學結合”使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良好的互動平臺
近年來,學校不斷拓展實習基地,校企合作力度加大、加深。使“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培養方式成為高職院校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資源辦好教育的有效途徑。學校與合作企業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較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效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工學結合”為辦好高職教育構建了良好的互動平臺。
(二)“工學結合”全面提高就業競爭力
“工學結合”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使學生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 使人才培養與就業實現無縫連接
讓學生提前到崗位上去真槍實彈的工作,有效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零距離”接觸,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又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學生在企業生產第一線較長時間的工作中熟悉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體驗企業文化,樹立管理意識,利于縮短今后的就業磨合期。
2、 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
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同學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很好鍛煉。在與客戶相處的過程中,明白了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學會適應環境,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通過社會實踐學生學會了如何進行自我心態的調整,學會了適應崗位要求,主動與領導和同事溝通,建立良好的人事關系;學會了自我管理、團隊協作;知道嚴格要求自己、掌握技能、融入新集體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對待困難與挫折,心理的耐挫能力增強;學會了尊重他人,因此他們在工作、生活中也得到了尊重,用自己的智慧、勤奮拓展了人生之路。
3、 使學生的職業素質養成迅速
經過實習以后,學生們身上反映出明顯的職業特色和職業素質,自信心明顯增強。如在安邦保險公司實習的財金系保險專業學生言談中盡顯保險專業人士的干練作風,在酒店實習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舉手投足都體現著酒店員工的禮儀風度,他們都把自己當成了企業的一員,深深融入到企業的文化理念當中。
4、 學生在實習崗位工作業績突出
學生普遍反映,實習期間不但能將在學校所學知識用于實踐,而且能在工作崗位上學到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通過實際工作,自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大有提高。在安邦保險公司、上海保險公司實習的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習沒多久就有多單保險業務成交,實習收入不斷提高。在與學生的座談中他們躊躇滿志,都表示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大展宏圖。
5、 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在實習過程中,學生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眼界。通過實習,同學們了解了作為普通打工仔在社會中的地位和經濟情況,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知識與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相差甚遠,了解到企業的用人要求,重新認識了自我,自動調整了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激發了同學們回到學校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決心和熱情。如計科系學生在座談中說到:“實習后,才知很多東西與原來規劃的職業相差甚遠,回去后要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原來在學校空想,想法太天真。”
6、 使學生個人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通過實習,同學們知道了掙錢是多么的不容易,知道了父母辛苦操勞的良苦用心,同學們通過勞動所獲得的報酬,既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又減輕了家庭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學會了生存的方法,增強了獨立生存的信心,提高了生存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對家庭與社會的責任感。在座談中說到:“原來在家不知不覺就會花掉很多錢,實習后才知賺錢不容易,每天掙幾十塊錢,很辛苦。實習后,知道要為將來好好打算。剛來時,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回去后要抓緊時間學東西,畢業后走向社會一定要做出成績。”
三、“工學結合”樹立了學校的良好形象,擴大了學校影響力
我校“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頂崗實習”能有效實施,說明我校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我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是科學的、準確的。學生在“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頂崗實習”中的出色表現,使學校的社會聲譽得以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在省外由無到有、由點到面、由一個行業向多個行業擴展,為我校在長三角、珠三角及相關地區的企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為我校學生今后在這些地區實習、就業創造了良好環境。同時,通過對我校學生及我校的了解,激發了相關企業、相關的人們了解貴州的欲望,正面宣傳了貴州、擴大了貴州的影響。
四、結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全面推行和深化“2+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努力推進 “產學結合”、“工學結合”等教學模式,培養具有一定實踐能力、較高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把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既為社會服務,又為教學服務,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實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高等教育司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M].2000,09.
[2] 江小明等.高職教育課程設置原則與課程結構模式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5,04.
[3] 林宙,肖文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趨勢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09.
關鍵詞:創客空間;培養;醫工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一、創客空間與醫學領域的密切聯系
1.3D打印技術
3D打印技術即利用計算機技術,采用材料累加新成型原理,直接由軟件內的數據信息打印成三維實體模型。[1]
目前,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的假肢、假牙等醫療器械已廣泛用于醫療行業。
傳統的醫學教學實驗立足于穩固的基礎操作,部分有能力的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之余缺乏創新技術的培訓,或者是個人的創新思想因沒有設備的支持而不能用于實踐。而醫學院校創客空間的出現滿足了這一要求,可促進人才的培養與創意新產品的出現。
2.Arduino技術
Arduino是一款便捷靈活的開源電子平臺,沒有編程或電子技術經驗的人也可迅速上手。通過開源且豐富的系列生物醫學傳感器與Arduino相結合,可以輕松得到準確的人體生理數據,方便沒有編程基礎的醫學生進行二次開發。
二、創客空間模式對醫學生創新的啟發
1.反饋性學習
創客空間有大量具有高度熱情的創意實踐者,而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得到反饋,并通過社區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將極大地提高醫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同時,不同思想的碰撞會產生新的創意,促進醫學生培養創造的自信與創新的習慣,彌補教學的不足。
2.思維模式的改變
鼓勵醫學生借助跨界思維解決現實問題。同樣的技術可以用于不同領域,遇到的問題也可借鑒其他領域的技術來加以解決,這對醫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創客空間建設在醫學院校的開展
創客空間在某些高校如清華、西安交通大學等已形成產業鏈,但是仍有不少醫學院校并沒有意識到創客空間存在的價值或缺乏理論和經驗而難以很好地組織起來,本文以徐州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創客空間為例,提供以下意見。
(1)提倡在醫學院校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創客空間,場地以圖書館和校內自習室為宜。根據專業的不同靈活選用創客空間的主題,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力求把資金消耗降到最低。基礎硬件配置應包括3D打印機、Arduino單片機等。鑒于創客空間的協作性與交流性特點難免產生噪音,場地宜距離書庫一段距離,配置隔音設備,或是通過預訂獨立教室來協調師生的使用時段。
(2)以社團或學院為組織形式。積極號召擁有共同理念、愿意奉獻一些課余時間的學生共同創建校內創客空間社團。每年組織招新,不定期地進行各類創意產品的展示以及3D打印機等技能的宣傳,以激發更多學生積極參與進來。醫學院校的創客空間發展模式上應以學生為主體,同時邀請部分老師參與來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3)通過開展課內外教學活動來加大創客空間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醫學院校圖書館可以將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緊密聯系的DIY公共選修課程相結合,[2]同時舉辦創客講座等。創客空間具備一定的基礎設備,為有興趣選擇相關課程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可滿足個性化需求。
(4)定期舉辦校內或由醫學院校聯合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基于大學人才、技術和教育的優勢,孵化學生和教室發起的創業項目。該類活動的舉辦,為校內外營造了創客空間氛圍的同時提高了社會關注度。高校應依照各項目的合理開發進程,結合個人貢獻程度,對創新實踐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學分或者能力認證鼓勵,培養其科研能力,提高其創業積極性。
創客空間形成了一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新浪潮,提供了實踐、學習與創新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創客空間深入醫學領域,為醫學領域的創新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基于創客空間在醫學院校的建立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應以此為契機,促使醫工結合,推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復數 整體處理方法 數形結合方法 求簡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25-02
復數是在實數的基礎上擴充而得到的。這一擴充過程體現了實際需求與數學內部的矛盾對數學發展的推動作用,同時也體現了人類思維的作用,從而使得數學更加光彩奪目,但復數的概念性強,性質獨特,且與三角函數、幾何、多項式等方面想聯系,因此,在復數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談了如何在活解復數題中培養求簡意識。
(1)在活解復數題中運用整體處理的方法能使求解簡單,從而培養學生的求解意識。以下四個例子用了四種方法介紹了整體處理的手段。
例1.已知、是兩個復數,,,是正實數,求。
解:
又
則
此例從整體著眼,利用模與模及共軛復數的性質,直接從整體出發來計算,若從局部出發進行復數計算求模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例2.已知,求
。
解:
而,
故
。
此例不是直接代入來計算,先整體化簡,最后再代入計算,這樣簡化效果十分明顯。
例3.已知復數滿足≤2,求的輻角主值的取值范圍。
解:設,則
因為≤2,則≤2
故在以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上及內部。
當過原點的直線與圓相切時,由得
即
這就是所求的的輻角主值的取值范圍。
此例更是整體處理的精彩應用,乍一看感到無從下手,但對所求作整體遷移,變換了視覺,使問題豁然開朗,從而使問題輕易獲解。
(2)數形結合方法在簡化復數計算中也有很大的優越性。
例4.已知復數滿足,且
,求、。
解:
、、在復平面上的同一圓上
顯然點在第一象限內(如圖1所示)。
又因為對應向量為復數,對應向量所構成平行四邊形的對角向量,所以只有
故得所求:
或
本例根據所給復數的具體條件,找出其幾何特征,從而使所求問題變得簡單明了。
(3)運用輻角的運算性質,使有關復數求解的問題變得更加直接。
例5.設復數的輻角主值是,的輻角主值是,求。
解:由輻角的性質,是的輻角,
又
所以
而
進而
故可得
(4)巧用復數共軛,易得結論。
例6.設是實系數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且知是虛數,是實數。求的值。
解:由實系數方程虛根共軛成對性質知,
又因為是實數
所以
進而
又故
(5)設而不求為計算構筑橋梁,從而使計算簡單方便。
例7.設,,
求得值。
解:由,易得
設,
則有,
,
求得
故。
總之,在復數運算中,要多方面思考,做到不僅會算,更要少算,甚至會而不算,在整體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的指導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
參考文獻
[1] 鐘玉泉.復變函數倫[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 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問題;政策建議;廣東陽江
中圖分類號 X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5-0282-01
農作物秸稈富含有機質和多種養分,如鉀、鈣、鎂、氮、磷、硫等,是重要的生物資源之一,用途廣泛,可用作工業生產原料及肥料、飼料等[1]。隨著廣大農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傾向于選擇更為便捷的能源,農作物秸稈被廣大農民丟棄或焚燒,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會造成資源浪費,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解決陽江市日趨嚴重的季節性秸稈焚燒問題,筆者對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進行調研和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秸稈綜合利用提出政策建議。
1 陽江市秸稈綜合利用現狀
2008年7月,《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2008〕105號)出臺,明確提出“認真落實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把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制度創新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2]。陽江市農業、環保等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秸稈利用率的措施:一是通過多種途徑宣傳相關政策法規,禁止焚燒秸稈,宣傳焚燒秸稈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二是大面積推廣應用水稻收割機,利用收割機切段或粉碎稻稈回田;三是開展土壤有機質提升宣傳,倡導應用腐稈劑加速秸稈腐熟,提高秸稈回田效果;四是宣傳引導養殖戶利用氨化秸稈飼養牲畜,特別是利用甜玉米鮮稈的氨化、青貯飼養奶牛、肉牛非常普遍;五是引導養殖戶提高草食牲畜的養殖比例,既可減輕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又增加了對秸稈的飼料用量需求。
3.2 加強組織領導
結合陽江市實際,將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編制落實,確定實施方案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按年度認真組織實施,將任務分解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人,目標明確,建立考核制度,加強目標考核[2-6]。
3.3 完善政策措施
研究完善秸稈綜合利用不同途徑、不同方式的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對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進行落實。研究將符合條件的秸稈綜合利用產品納入節能、環境標志等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研究完善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加大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資金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和資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融資機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禁止焚燒秸稈,建立完善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嚴格執行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等有關法規,并圍繞秸稈還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對焚燒秸稈、掠奪式經營土地的行為給予法律約束,對增加有機肥投入,進行秸稈還田或有效利用的農民要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或獎勵[7-10]。
3.4 加快技術創新
研究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鼓勵引進開發先進實用的秸稈收集、儲運、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如開發適用于農村小面積耕種、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高效節能的秸稈收獲機械[3],爭取在秸稈機械化收割、打捆、粉碎、打包等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推廣運量大、易裝卸、行駛安全、適于短途運輸的農機工具等。
4 參考文獻
[1] 王萌.試論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12):95-97.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J].內蒙古政報,2008(9):29-30,1.
[3] 李軍.淺談農業機械化技術在秸稈綜合利用中的應用[C]//全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工程學會,2004.
[4] 高翔.江蘇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0(12):130-133,140.
[5] 任萌萌,紀瓔芯.對我國農作物秸稈利用現狀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3(29):88.
[6] 王激清,張寶英.我國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問題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8):126-128.
[7] 曹穩根,高貴珍,方雪梅,等.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及其利用現狀[J].宿州學院學報,2007,22(6):110-112.
[8] 韓林軍,邢小勇,姜永誥.秸稈綜合利用效益分析與建議[J].中國環境管理,2002(S1):127-128.
位于134°E軌道上的亞太六號衛星其Ku波段信號較強,例如筆者所在的地區用35cm的天線都能正常接收,該衛星K6轉發器傳送的是名為“高校基礎教育數據廣播”的IP數據,其中有一部分數據是不加密的,比如八一學院和北京第十九中學課堂實錄,因此我們可以用手中的接收卡或USB接收盒配合計算機來免費接收。八一學院是經總參謀部和國家教育部于2000年八一建軍節批準成立,按照全軍士官培訓總體方案要求,由總參軍務部主管,依托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專門面向部隊開展士官遠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全稱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八一學院或中央電大八一學院,是中央電大的直屬學院,列入國民教育系列,頒發國家承認的、在教育部電子注冊的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八一學院開展的士官遠程教育也叫“八一工程”,是利用天地網合一的現代遠程教育方式,進行士官教育培訓,開展在職學歷教育和職業資格培訓及鑒定,實行“一學雙證”制,其播放的大多是計算機原理與操作、會計學及汽車維修等大中專課程,內容非常實用,特別適合對該方面有興趣的朋友自學。北京第十九中學是全國名校,其師資力量肯定一流,所以其課堂實錄也是沒得說,若您是位中學教師或者是家中正有孩子在上中學,那該課堂實錄對你是大有幫助,各門學科課程應有盡有,可以說成是“讓您把名師請到家”。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實踐向大家介紹如何用“以泰文件接收系統1.4”接收本組轉發器上的中央電大八一學院和北京第十九中學基礎教育課堂實錄的相關內容,錯誤或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指正。
首先將天線對準亞太六號衛星,可對于廣大燒友來說應該是“小菜一碟”。因筆者使用的是外置式DvbWorld 2102s USB接收盒,因此就以DvbWorld軟件為例來進行說明,打開小盒子控制軟件DvbWorld,添加衛星134°E AP Ⅵ,本振設為自己的Ku頭本振11300,在頻點中找到12475V27500,再點擊“IP配置”,將頻點12475V27500鎖住,添加PID碼B0、D8和DA,其中B0是公共頻道,用于“以泰文件接收系統”接收一些公共參數,如更新接收軟件、相關配置文件及向局域網轉發時的引導信息等,PID碼DB對應八一學院內容(若僅僅想接收八一學院內容的話則接收中星六B上的中教一臺4000V27500所在的轉發器也可以,PID碼也相同),PID碼DA對應十九中課堂實錄內容,若一切設置無誤的話,應該可以看到發射端的MAC地址,同時在“數據統計”欄中有數據包在變化,具體設置參見圖1、2所示,另外為便于接收軟件與接收卡或盒的虛擬網卡邦定,可將安裝DvbWorld 2102s USB接收盒時生成的虛擬網卡DVB Net ETadapter手動指定一個IP地址,如169.254.100.100,見圖3所示。
其次是下載“以泰文件接收系統”軟件進行安裝與接收了。從的文件便會自動調用瀏覽器進行瀏覽了(若文件名中有混有‘.~@$=#&’字符說明該文件沒有接收完整,需等到下一次接收完成后才能收看),如圖8所示,圖9是正在播放的內容,因基本都是視頻節目,所以也可直接在AVI目錄下打開相應視頻文件播放也可,見圖10所示,北京第十九中學課堂實錄觀看方法類似。
另外,在“頻道_CEBsat-I-0\公共信息\CEBsat-I-0\北醫大配置文件”目錄下有個名叫bjmu.nsc文件,筆者猜測該NSC文件是用來接收“北大醫學網絡教育學院”流媒體視頻的,不過遺憾的是當筆者加入“北大醫學網絡教育學院”的PID碼D9時始終沒有接收到數據包,所以到底是不是就不得而知了。■
關鍵詞:西歐國家;醫學教育;醫生培養
一、西歐國家的醫學教育制度和醫生培養體系
(一)英國
英國的醫學學位包括內外科學士、外科學碩士和醫學博士等類型。
1.內外科學士學位
醫學本科教育學制5-6年,其中包括2-3年臨床前學習階段和3年臨床學習階段。在第6年,醫學生將集中學習作為住院醫師所應具有的主要知識和技能,并分擔住院醫師的部分工作。對于成績合格的醫學畢業生可獲得內外科學士學位。大約90%的醫學生在獲得內外科學士學位后選擇進入醫院從事內科醫師或外科醫師的臨床工作,其余10%的醫學生選擇繼續攻讀理學碩士、哲學博士等研究型學位。英國共有27所醫學院校,每年約有4900名醫學生畢業,醫學院對報考學生的學業成績要求較高,平均報考錄取比為6:1。
2.外科學碩士學位
通過畢業后教育的外科醫師可以在職申請外科學碩士學位,學位授予標準為:從事1-1.5年與外科有關的臨床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外科醫生只有在取得外科學碩士學位之后,才有可能被提升為顧問醫師。
3.醫學博士學位
通過畢業后教育的內科醫師可以在職申請醫學博士學位,學位授予標準為:從事3-5年與內科有關的臨床研究工作,在注冊后的5年內,提交博士論文,對于資歷較高的醫生,可以提交已發表的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內科醫生只有在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后,才有可能被提升為顧問醫師。
英國1983年頒布的《醫學法規》明確規定:取得醫師資格的首要條件就是擁有英國任何一所大學授予的內外科學士學位。英國沒有國家統一的醫師執照考試,凡是獲得內外科學士學位并達到英國醫學總會實習醫師標準的醫學生,將自動成為臨時注冊醫師,在教學醫院內科和外科各進行6個月的輪轉實習。
英國醫學總會和畢業后醫學教育培訓委員會負責對全科醫師和專科醫師開展培訓,包括制定培訓標準和進行培訓質量控制。全科醫師培訓3年左右;專科醫師(58個專科)培訓5-9年。培訓通過者成為注冊全科醫師或注冊專科醫師。
(二)法國
法國醫學教育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年)和第二階段(4年)為醫學院教育,第三階段為畢業后醫學教育(全科醫生3年,專科醫生5年)。法國有49所大學醫學院,平均每個醫學院每年招生140人。法國每年的高中畢業考試由政府統一命題,通過率約70%。凡是通過高中畢業會考的學生都可以進入醫學院學習,沒有名額限制,但在醫學院學習過程中要經歷兩次“醫學會考”的嚴格淘汰。在第一次醫學會考時,法國衛生部按照人口與醫生比值以及各大學醫院接受醫學生能力,確定進入第二學年的醫學生人數,通過率一般在15%左右。第二次醫學會考指的是每年6月份全國專科醫師選拔統一考試,完成第二階段學業的醫學生必須通過這次會考,才能獲得第三階段畢業后醫學教育的國家醫學博士(專科醫師)資格。
法國醫學教育第一階段(PCEM)主要課程包括人文科學和公共基礎課程,以及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學、醫學心理學、遺傳學、生理學等生物學課程。PCEMl階段相當于大學預科,全國第一次醫學會考通過率較低,體現出醫學教育的“精英”特征。第二階段(DCEM)各學年的課程有所側重,在DCEM1學年,醫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課程;在DCEM2學年,醫學生需要學習解剖學、病理解剖學、藥理學、診斷學等課程;在DCEM3和DCEM4學年,醫學生需要學習臨床醫學必修和選修理論課程,同時在醫院的臨床科室輪轉見習。第三階段(TCEM)包括畢業后教育的全科醫師和專科醫師培訓。完成第二階段學業的醫學生,必須參加每年6月份舉行的全國專科醫師選拔統一考試。根據成績排名和個人志愿,通過者被分配到某醫院臨床專科,進行5年專科醫師培訓,學業結束時須提交博士論文,成功通過論文答辯者獲得“國家醫學博士(專科醫師)”證書。而那些沒有通過全國專科醫師選拔統一考試的醫學生,則進入3年的全科醫師培訓,醫學生通過臨床理論課程考試,完成臨床實踐和論文答辯,獲得“國家醫學博士(全科醫師)”證書。法國法律規定,只有通過醫學教育第三階段TCEM,獲得國家醫學博士學位,并向醫師協會注冊取得醫師資格者,才能開業行醫。
法國醫學教育制度和醫師培養體系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住院醫師培訓是在高等醫學教育的第三階段進行,承擔住院醫師培訓的醫院都是綜合性或專科性國立大中型醫院,醫院臨床科室主任均是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授課教授。二是住院醫師培訓納入國家整體計劃,接受培訓的住院醫師,按照培訓計劃學習臨床理論課程,在教授指導下參加科室臨床輪轉培訓,并具有獨特的“雙重”身份,既在大學注冊為醫學生,又在衛生局注冊為醫院雇員,由國家付給相應工資。
(三)德國
德國有39所大學醫學院,全國每年招收醫學生約12000人。高中畢業生可以憑借“完全中學畢業證書”直接進入醫學院學習,但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經過兩個階段的國家醫師考試,淘汰率均為30%-40%。第一階段考試在第二學年末,通過第一階段考試者才有資格參加第二階段考試;第二階段考試在第六年末,通過者才可獲得國家醫師考試合格證書。
德國的醫學教育學制6年。醫學教育計劃包括課程學習、急救工作訓練、3個月護理實踐、4個月醫院見習和1年臨床實習等教學內容。德國沒有設置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德國醫學博士學位屬于研究型學位,醫學博士學位和醫生職業準入沒有關系。對于那些完成教學計劃規定學業,通過兩個階段國家醫師考試的6年制醫學生,頒發“國家醫師考試合格證書”和“大學畢業文憑證書”(相當于我國的碩士學位)。德同對醫師職業實行嚴格的行業準入制度,只有獲得“國家醫師考試合格證書”和“大學畢業文憑證書”者,才能成為注冊前住院醫師。注冊前住院醫師在醫院沒有處方權,必須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經歷18個月培訓后,到各州醫學會申請注冊醫師資格,經官方認可后,在各州的醫學執照管理機構注冊并獲取行醫執照,方可成為獨立行醫的注冊住院醫師。在德國,參加全科醫師培訓的比例為35%-50%,培訓時間3年,合格者獲得全科醫師資格證書;參加專科醫師培訓的比例為50%-65%,培訓時間4-6年,合格者獲得專科醫師資格證書。
二、西歐國家醫學教育和醫生培養的特征分析
西歐主要國家醫學教育制度和醫生培養體系在醫學學位和醫師準入的關系、院校教育和畢業后教育的銜接等方面,都和美國醫學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差異。
(一)醫學學位和醫師準入
在美國。醫學博士學位(MD)是第一級專業學位,是醫師準入的基本要求;醫院的畢業后教育不再授予高級專業學位。
在西歐國家,畢業后醫學教育還可繼續授予醫學專業學位。英國內外科學士學位是第一級專業學位,是醫師準入的基本要求;通過畢業后教育,醫學生可獲得外科學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法國醫學專業學位只設博士層次,包括國家醫學博士(全科醫師)和國家醫學博士(專科醫師)兩類,醫學生在畢業時就已是具有行醫資格的全科醫師或專科醫師。德國醫學院的畢業文憑證書類似第一級專業學位,是醫師準人的基本要求;醫學博士學位是科學學位,和醫師準入制度無關。
(二)院校教育和畢業后教育
在美國,醫學院校教育和畢業后教育(住院醫師培訓)階段劃分明確。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D)只是住院醫師培訓的準入條件,一名專科醫生的學習和培訓時間從大學起,可長達15年之久(文理學院4年+醫學院4年+住院醫師培訓3-7年),并需要通過多次考試。在醫學院,醫學生前2年學習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藥理、微生物等基礎醫學課程;后2年進行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病科和家庭醫生科等臨床專業訓練。在二年級結束時參加全美醫師資格考試(USMLE)的第一部分測驗,通過測試后方可進入高年級學習。醫學院畢業前進行USMLE的第二部分測驗。通過全美醫師資格考試第一、第二部分的醫學院學生,才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MD獲得后,在1-3年內參加USMLE的第三部分測驗,通過者獲得行醫資格。其后,還需進入為期3-7年的按專業定向的住院醫師訓練,住院醫師培訓期末,再參加由各醫學專科委員會組織的專科證書考試,通過者獲得專科醫師資格。在醫院工作的專科醫師收入高于主要在社區工作的家庭醫師。家庭醫師培訓時間一般為3年。
在法國,醫學院校教育和畢業后教育(住院醫師培訓)階段有機融合。醫學生完成本科醫學教育第一、第二階段(共6年)學習后,在第三階段的畢業后醫學教育期間,凡通過臨床專科培訓(5年),論文答辯合格者,可獲得國家醫學博士學位(專科醫師)證書;其他進入全科醫師培訓(3年)者,通過論文答辯,可獲得國家醫學博士學位(全科醫師)證書。
在英國,住院醫師培訓階段的內科醫師可以申請攻讀醫學博士(研究型學位),外科醫師可申請攻讀外科學碩士學位(高級專業學位),只有獲得醫學博士或外科學碩士學位的醫師才有可能成為顧問醫師。
三、借鑒與實踐
關鍵詞:醫學專業;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
在醫學生專業教育中,輔導員也要牢牢把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尺度。嚴格按照醫學教育培養的要求和醫學生專業實習教育來
教育學生,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專業知識扎實以及良好的醫風
醫德。
一、開展與醫學生專業培養相結合的綜合素質教育工作
醫學教育不僅要注重職業道德的培育,更要關注專業素養、人文素質的提高以及醫學生的心理健康。
1.加強愛心、責任心教育,培育醫學生職業道德
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加強對他們責任心的培養,不僅是每個醫學生自身品德修養的提高,更直接關系到每個社會成員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醫學院校肩負培養人類健康守護神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學生工作中就要求教職人員,特別是輔導員們更應加強愛心、責任心教育,培育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為病人著想、為病人服務,就是醫學院校培育高素質人才的終極理念,所以高等醫學教育才將培養具有職業道德的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放在教育目標的第一位。
2.注重課程體系中的人文素質培養
醫術本是“仁術”,醫學的本質就是培育具有高級人文素養的綜合性人才。一個好的醫生,絕不僅僅是醫術的嫻熟,更應體現一種醫德的美好。正如人們對扁鵲、華佗的推崇一般,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都是神醫級別的高技能醫生,更因為他們有著一顆愛人的仁心,是一種醫德的綻放。為此,我們更應注重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開展,要體現出一種醫學的人文之光,要有規劃、有系統地對在校醫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方面的培訓,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真正做到人文理念與醫學機能的完美結合。
3.熟悉醫學專業知識,適應醫學課程設置的高強度壓力
醫學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其他類別的專業不同,具有本身獨特的專業性。醫學知識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它要求學醫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厚的人文底蘊,而求要具備相當功底的科學技能。此外,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醫學知識呈爆炸性發展,因而,這就加重了醫學生的課程學習的內容,不僅要學人文、學自然科學、更要學專業知識,以此來拓寬自身的知識結構與醫學視野,以便適應人們對未來醫生的要求。
二、進行醫學生專業實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
輔導員從事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管理工作,必然會涉及醫學生專業實習的教育。醫學專業是應用學科,從理論學習到運用理論,必須經過多次的專業實習,才可能在如此的往返學習中完成學習的內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伴隨醫學教學實習中如影隨形的專業化工作內容之一,這是在實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從多方面來著手進行。
1.培育醫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杜治政教授曾明確指出:“醫學不僅表現為一種知識,而且還表現為致力于人類健康事業的實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當出現誤診時,就意味著也許會出現生命的終結。所以,每個醫生都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唯有如此,才會盡心盡力地呵護生命、守護健康。作為醫學生,更應明確這種敬畏的內涵,更應以病人為中心,以維護生命的尊嚴為天職。在醫學院校的教育中,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在專業理論知識教學中有充分的理論闡述,而且在做各種具體的臨床試驗中也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這一宗旨。我校的校訓“誠于己、忠于群,敬往思來”更是樸實地表達了這一敬畏思想、深化了敬畏的內涵。此外,對醫學生及時進行生命意識教育不僅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且還會有效增進醫學教育的人文關懷性。
2.培養醫學生病患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
(1)培養醫學生明確的醫患溝通意識
現代醫學模式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提倡對疾病和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致病因素的全面關注,給患者細致入微的心理支持和疏導。一個醫生如果人文素質較低,就不能以人文關懷的精神去感受患者的心理需求,就不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情緒、語言表述、心理反應運用不同的語言去進行疏導,使患者由此產生極大的心理和精神的慰藉。因此,加強醫學生的服務意識和溝通意識,通過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把醫學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會貫通,提高“人性化服務”理念,引導醫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包括正確理解人與人的平等人格關系、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形成人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較高修養,最終使他們形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品位的人格修養,
才可能是他們在行醫的過程中對患者產生真正的理解、同情、關
愛和尊重。今天的許多醫患糾紛大多起源于醫生對患者的地位不平等意識,我是施救者,你是被我施救者,你必須服從于我的施救。因此,患者面對的是冷冰冰的醫療器械和勒令式的囑咐甚至斥責。
國外的醫療機構一般極為重視醫患溝通,一方面是徹底了解病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取得患者理解支持的重要工作內容,畢竟一種相同的病會有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和不同的身體機理反應,這是我們在醫學生培養中要認真學習的內容。
(2)幫助醫學生樹立信心,爭取提高患者對自己的信任
醫學生剛開始實習時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怕說錯話、做錯事。這時帶教老師應給醫學生足夠的尊重,盡早將醫學生以“醫生”的身份介紹給患者,使學生能夠以醫生的角色面對患者;鼓勵學生多與患者接觸、積極參與問診,訓練他們如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他們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得到提高;平時在
患者面前多鼓勵、肯定醫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另一方面也會增加患者對醫學生的信任感。
(3)開設醫患溝通系列課程
目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只是在講授“問診技巧”時或在一些導論性課程中才涉及到醫患溝通的內容,講授的內容非常有限。有些醫學院雖然也開設了一些醫患溝通課程,但一般只作為選修課,且授課內容簡單,重點不突出,可操作性不強,對醫學生實踐工作的指導性不大。因此,必須把醫患溝通教育融入醫學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增設醫患溝通教育課程,如,《醫患溝通學》《醫患溝通的藝術》等,也可以通過種種醫學實踐活動開展溝通的講座與知識競賽,選取典型案例與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等活動在教學實踐中進行。
3.增強服務意識
醫生是病人康復的健康天使,是堅守生命線的白衣戰士,是為病人進行無微不至服務的守護神,這就要求醫生始終都要有一種服務意識。醫學院校的學生更應如此,因為今日的醫學生就是明天的醫生,如果在學理論學知識的階段仍沒有打下一種堅實的服務理念,那么如何才能讓人們心懷希望地求醫問病呢?因而,我們的學生工作應該多多注重培育學生的服務理念,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
總之,輔導員加強醫學生專業實習中的思想教育實踐工作,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與交流技能,引導他們樹立“人性化服務理念”、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使之成長為符合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的臨床醫師,是我國未來醫療服務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潔.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于實踐研究 [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5).
關鍵詞:采暖地區;高層住宅;陽光間為核心;低技術節能策略
Abstract: China's hea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thermal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ion and heating, the ventilati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assive solar energ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residential in the sun room design as the core, to residential low technological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heating area in our country, as a passive heating design and provide the basic information.
Key words: heating areas; high-rise residential; sun room as the core; low technological energy saving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TU8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陽光間的分類
1.1獨用型陽光間
獨用型陽光間在本文中是指集合住宅單一套型中只與一個使用空間單獨相連的陽光間形式。在我國采暖地區的集合住宅中,獨用型陽光間主要以封閉陽臺的形式出現。在已建成的集合住宅中主要有兩種應用形式:一種為舊陽臺改造式,即將舊式的非封閉陽臺采用鋁合金窗封閉,用作廚房、晾衣間等,可適當改善室內環境并有效的利用空間;另一種是新型設計式,即汲取舊式陽臺改造經驗,在集合住宅中不設開敞式陽臺,普遍采用封閉式陽臺作為陽光間,用作休閑空間、工作室、綠化空間等'。
1.2合用型陽光間
傳統的日式住宅被稱為"灑滿陽光的走廊",我國的北方傳統住宅中也早有南向"暖廊"的設計。這兩個傳統住宅的例子均是將陽光間作為南向走廊使用的設計方法。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有效地達到冬季被動式采暖的效果,同時將陽光間作為公共交通空間,提高其使用率。集合住宅中將南向陽光間作為公共空間使用的實例在歐洲的節能住宅中也有應用,如巴黎城市住宅。我國學者也曾提出改造集合住宅屮的樓梯I'Hj形成公共陽光間的方案。這樣的陽光叫均屬于合用型陽光外,在很多被動式太陽房設計中將上下不同功能空問的南設置公共陽光間的形式也屬于合用型陽光間。綜合以上實例可以給合用型陽光間做以下兩種定義:(1)集合住宅中個各套型以外南向,作為公共空間使用(如公共走廊,交流下臺等)的陽光問,;(2)在同-套型內為不同功能空間合用的陽光間。
2.陽光間整合結構構件設計
陽光間不僅是節能技術的一種,更作為建筑設計的一部分,是空間的實體存在。陽光間在聚集太陽能的同時同樣需要考慮建筑遮陽、采光以及其他節能技術的應用。建筑的結構構件主要包括遮陽構件以及采光構件。前文已經探討了陽光間不同進深的設計可以有效起到遮陽作用。在進深較小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對陽光間立面的"內凹"設計,創造陽光間自身遮陽功能作用,減少了附加遮陽構件的使用,從而減少了冬季的結構構件熱損失。陽光間在利用熱壓原理通風設計中,需要在陽光間上下位置各開通風窗洞,鑒于對集合住在遮陽以及導風的考慮,遮陽構件可以直接與陽光間的通風窗洞相結合,在窗窗洞口布置可開閉的遮陽百葉以及導風板,同時導風板選擇反光材質是也兼具漫射自然光的作用。
在采光方面,對于不同使用功能和不同居住人群的要求,在室內需要較高光照度和優良光環境的時候,陽光問可以結合采光構件使用。陽光間作為集合住宅主要南立面要整合太陽光反射板、棱鏡玻璃面板、全息玻璃、內遮陽反射百葉等技術。這些技術通常是在辦公建筑中使用。但是以陽光間為核心的集合住宅設計,尤其是南向廊道式的陽光間集合住宅,其立面大部分為玻璃材質,更容易與這些構件連接,問時起到裝飾的效聚。
3.陽光間整合綠化設計
綠化種植一直是建筑有效降溫的良好的低技術節能手段,同為室內營造舒、自然的生活環境。陽光間是住宅建筑中陽光充足的區域,氣候溫暖,并且能夠提供多種使用功能的可能性,是種植綠色植物的良好空間。而綠色植物對于陽光間夏季的有效降溫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二者的結合不僅可以達到節約建筑能耗的目的,同時也創造了良好的使用環境。當陽光間作為公共空間存在的時候,南立面為玻璃幕墻,具有開敞的視野。同時,綠色植物的介入能夠增加陽光間的親切感和舒適度,使居住者3!愿意停留在陽光問中。增進了鄰―.交往,回歸到傳統的居住交往模式,減小了居住者對于戶內元的依賴性。綠化技術的發展也從水平方向發展到豎直方向,即綠化種植墻,是成為一種建筑表皮,這樣的建筑表皮與陽光間的結合使用也^功能和tfr美上的集成。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法國主題館的內部建筑立面就才用了垂直綠化與玻璃幕墻結合使用的技術,為整個主題館營造了了寧靜、清涼、舒適的環境,。
4.陽光間整合可變表皮設計
可變表皮指可以按照使用者對室內氣候的調節需要,隨時開啟與關閉的建筑護結構,包括墻體、門窗以及屋面。可變表皮根據設計師的不同巧思能夠變?化出多種形式,兼具遮陽、引入光照、組織通風、加熱或降溫等多種功能,是一種提供最少能耗實現最佳舒適度的低技術節能亍-段。我國的傳統民居中對于窗扇、門扇的啟、閉合以適應不同的氣候變化就是一種可變表皮的應用。
以上實例可以看出可變表皮的設置需要結合大面積的整體立面'才能夠達到效果美觀、局部易于調節的效果。傳統住宅很難提供大面整體幕墻的立面,但是對于前文所提出的南向廊道陽光間的集合住宅立面則可以很好地滿足整體立面的要求,因此以南向廊道陽光間為核心的可變表皮設計是可行且具有節能效益的。
如圖1為陽光間立面的分隔圖,在立面設計中巳經探討了立面的橫向劃分,此處繼續探討豎向的劃分'將陽光間立面分為室外層、整合層、室內層。室內層布置陽光間作為公共空間時所需要的綠化環境'護欄等。整合層的主體是陽光間的玻璃立面,可變表皮設置在室外層'由玻璃立面通過結構構架的支撐,將可變表皮整合成室外一體'與整合層自己形成一定的空氣層'為陽光問提供了一層緩沖空間。在集合住宅中,利用南向通長陽光問廊道并結合可變表皮的敞、關閉可以形成局部的風壓.,引導氣流運動方向促進自然通風,廊式空間的延續性同時能夠對室外氣流起匯集和引導的作用。
圖1 陽光間立面分隔 圖2 可變表皮遮陽形式
鑒于設計以陽光間為核心的可變表皮,表皮材料宜先用輕質,易調控的類型,如木質、竹制、金屬等材料。可變表皮的變化形式具有多種樣式,在住宅中易操作的主要有推拉式和折疊式,如圖2(a)為水平推拉的可變表皮,操作簡單,但有部分可變表皮是固定設置,遮擋了陽光問的玻璃采光,一次在材質選用上宜用金屬穿孔板,一來能夠投射陽光,而來金屬材質可以有效家具吸收太陽能輻射。(b)為水平折疊形式的可變表皮,操作簡單,需要劃軌與陽光問相連,表皮張開是可以有效的遮擋陽光,關閉時沒有遮擋,且豎向的擋板與陽光窗開啟的窗洞結合使用能有起到有效的導風效果。(c)為豎直方向上的折疊可變表皮,當表皮折疊關閉的情況下,挑出的板材可作為反光板使用,以設在陽光間內部,方便操作。(d)為豎直方向上的推拉可表表皮,在使用上與(c)的功能相似。
參考文獻:
[1] 蘆潮,唐汝寧.高寒地區附加陽光間式太陽房的節能分析[J].節能,2005,(7):28-30.
[2] 劉曉燕,李玉雯,馬長明等.大慶地區三種類型被動式太陽房的對比分析[J].節能技術,2007,25(4):334-33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