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茶藝的魅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插圖;學生;文本;高效課堂
語文作為一門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傳達信息和情感的學科,其學科特殊性要求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利用語言符號再創造豐富多彩的世界。語文學科的教與學要求教師與學生充分發揮形象性教與學的積極作用。
一、巧用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學習在本質上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包辦。但是教師往往會因為課時緊、任務重、學生能力差等原因,對學生采取單一填鴨式教學,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單線圍繞語文教材進行填灌式教學,單向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但是結果往往是相反的。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譬如數學,掌握了一個公式就可以套用很多類似的試題。單一填鴨式教學往往是一個答案只對應一個問題,換一種角度、換一個問法就發生了變化,而學生也在這種單一的填鴨式教學和課文的千變萬化中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陷入傳統僵化的語文教學模式,沒有把握語文學語言文字符號生動性和特殊性。
二、善用插圖,快速進入情境
一堂有效的課,效率的高低情況怎樣,首先要看的是學生進入語文課堂的時間掌握度,學生在課堂上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掌握,更是時間的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有限,在一連續的學習中,如果一開始就快速地進入課堂,充分地利用起時間,后續的有效時間將會不斷地被帶動起來,形成高效的課堂。插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了這一契機,使學生在閱讀前產生主動接受的心態,使其產生從插圖推斷課文內容的欲望,迅速融入材料,產生閱讀期待,使得“學大于教”。
三、妙用插圖,喚醒學生的審美感受
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涵養兒童的美感。”學生愿意在美中尋找知識,特別是對于語文學習而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學生在面對大量繁雜的文字時,如果不是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容易產生一種文字疲勞感,甚至會產生一種厭惡的情緒。而課文中的插圖,則讓學生賞心悅目,亮麗的色彩,多姿的形象,讓學生學會從中感受課文中蘊含的美的意境。
四、多角度看插圖,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幅圖片在視覺上直觀看來比較單一,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豐富多彩的。記得有一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命題便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查學生綜合應用語文知識習作,將作文命題的角度定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應充分發揮這一特殊性。用一幅圖片進行課文教學時,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發散性思維地觀察圖片,甚至逆向查看圖片背后可能隱含的多種可能意義。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此相對應的,是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能力的鍛煉。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這樣的環節,向學生提供一幅或與相關話題作文有關聯的圖片,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其思考進行討論,最后在課后寫出作文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寫作向來是學生和教師都很頭疼的問題。課時緊,所以很大程度上都沒有太多的時間給予學生獨立的寫作時間和講解、評析的時間,針對插圖的寫作既保證了課堂的效率,同時也確保了寫作的質量。
一堂有效的課,學生能在課堂上鍛煉自己的能力,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擁有良好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思想態度……我們試圖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創建高效的課堂,所以,更
應該把握現有的資料。教材插圖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充分利用才是根本。
參考文獻:
【關鍵詞】美容;投訴案件;調查處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613-01
2011年2月18日,江陰市衛生局接到顧客項某投訴“本市某美容院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從事醫療美容活動,2010年12月28日在該單位點斑后臉部出現異常反應”。接投訴后,衛生監督部門即派出衛生監督員即依法進行了立案調查處理。調查情況如下:
1 案情介紹
顧客項某于2010年12月28日到本市某美容院進行生活美容時發現臉部有少量黃褐斑,該店負責人向他推薦了“黑點黑斑凈(院裝)”的化妝品,在征得項某同意后,用棉簽蘸取了少許黑點黑斑凈,涂點在其臉部的黃褐斑上。點后顧客反映有局部少許刺痛及灼熱感。約一周后,點斑處皮膚變癢,黃褐斑結加脫落,該處皮膚變成粉紅色,美容院表示是正常反應。但在一月后,原黃褐斑處發現黑素沉著,顧客即向本地的消費者委員會投訴,消費者協會答復此事屬醫療美容,顧客轉而向衛生部門舉報。
我局立案后查明以下事實:1、投訴人項某反映的某美容院持有有效衛生許可證(許可項目:美容店);2、該美容院使用化妝品“黑點黑斑凈(院裝)”為項仕菊祛斑的過程屬生活美容,而不屬于醫療美容;3、該美容院通過網上商店購入黑點黑斑凈(院裝),進貨時未查驗產品的衛生許可批件及檢驗合格證明。化妝品外包裝標注有“衛生許可證:GD.FDA(1993)衛妝準字29-XK-0844號” ,經查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庫,無此衛生許可證號。
我局當時尚未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移交化妝品監管職能,遂以該美容院違反《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化妝品經營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下列化妝品:(一)未取得《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的企業所生產的化妝品”。根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二十八條:“對違反本條例其他有關規定的,處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經營單位,可以責令其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并且可以處違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罰款”的規定,責令美容院停止經營“黑點黑斑凈(院裝)”,沒收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三倍罰款的行政處罰。當事人無行政復議和無訴訟,自覺予以履行。對投訴人項某使用化妝品后出現的色素沉著修復一事,當地消費者協會予以溝通解決。
2 討論分析
2.1本案中“黑點黑斑凈(院裝)”產品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還是藥品?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對化妝品的界定是:“本條例所稱的化妝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的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任何部位(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以達到清潔、消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用于育發、染發、燙發、脫毛、、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的化妝品。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現代意義上的化妝品(尤其是修復類護膚品)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皮膚進行各單位的修飾美化,它們甚至可以穿越角質層進入皮膚,從而改變皮膚的結構和功能。例如現在發現即使最簡單溫和的水,都會對皮膚產生明顯影響,導致角質層腫脹,釋放前炎性細胞因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化妝品和藥品的范圍已經出現了重疊。
該產品外包裝標注有“衛生許可證:GD.FDA(1993)衛妝準字29-XK-0844號,生產廠家:某某日用化工廠”等字樣。雖經查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庫,無此衛生許可證號。但從產品說明及用途仍判定該產品為化妝品。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生產者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上述產品應該為偽劣的化妝品。
2.2本案中美容過程屬于醫療美容還是生活美容?
根據衛生部和內貿部2000年4月5日下發的《關于加強美容服務管理的通知》規定:生活美容包括美容知識咨詢與指導、皮膚護理、化妝修飾、形象設計和美體等服務項目。醫療美容包括重瞼形成術、假體植入術、藥物及手術減肥術等醫療項目。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美容,在技術標準和管理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就本案而言,美容從業人員在生活美容場所,使用偽劣化妝品為顧客進行祛斑的經營活動,應認定為生活美容。
《化妝品皮膚色素異常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診斷原則:有明確的化妝品接觸史,在接觸部位發生皮膚色素沉著和色素減退,或繼發于皮膚炎癥之后發生上述病變。根據此原則判斷,項某使用偽劣化妝品后在皮膚上出現的病變應屬于色素異常。
3 思考與建議
3.1 進一步完善化妝品標準體系,促進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
嚴格規范美容行業的索證管理,美容店使用的化妝品中經常使用到美白、祛斑、健美等特殊用途化妝品,但大都在采購時疏于向供貨單位索取產品的批準證書及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導致美容市場上魚目混珠,以假亂真的現象普遍存在。應加強對美容行業內所使用化妝品特別是進口和特殊用途化妝品的索證管理,強化經營單位索證手續,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上述“黑點黑斑凈(院裝)”使用了假冒的批準文號,在對商場、化妝品店監督管理時均未發現該產品,但在網絡等虛擬市場銷售則是風生水起,監管部門應積極探索對網絡銷售等新興銷售渠道的監管,對平臺運行商進行登記備案要求,一旦發現質量問題,運行商應承擔連帶責任。
3.2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修訂化妝品監管的法律法規。
我國的《化妝品衛生標準》GB7916―1987頒布已有20多年,至今尚未修訂,技術內容已明顯不適應化妝品生產和監管現狀,作為我國化妝品監管主要依據的《化妝品衛生規范》于1999年,期間僅修訂2次,最新的2007年版,距今也有5年。《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于1989年頒布,距今也有20多年。這二十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化妝品使用需求和健康保護意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我國化妝品監管應向化妝品管理先進的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歐盟等學習,如歐盟《化妝品規程》根據科學評價的最新進展以補充指令的形式及時修訂,美國的特殊用途化妝品則是按OTC非處方藥進行監管。我國化妝品監管的法律法規應在充分總結二十年來的實施效果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當今化妝品生產、消費特點和監管理作必要的修訂和完善,應包括涉及化妝品監管等更為廣泛的內容,從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3.3理清監督條線,規范生活美容市場的管理。
關鍵詞:中美教育;理念;啟示
2013年暑假,我參加了“中美暑期英語教師培訓”項目,為期25天,共計91個課時。該項目由美國英語學會提供師資和部分資助,經教育部批準作為全國中小學英語教師資格必修課程。通過參加培訓項目,對中美教育的理念、方法差異有了直觀了解,感觸頗深。
一、不同的教育理念
培訓項目的主要內容是依據教材Teaching Resource Handbook I,著眼于學習語言背后的北美文化根基,感受異國文化和理念。主要內容包括民族舞、地理、教育、家庭、健康、慶典、英雄、休閑時刻等15個板塊;主要形式是不同外教依據教材輪流展示北美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慶典活動,如:北美婚禮,圣誕節和耶穌降生,讓我們在活動中體會地道的北美文化,有了這樣厚實的文化儲備,我們會在英語課堂教學與研究上發揮得更好。
通過培訓發現,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各州自行制定教育標準,著重于滿足各個民族、各個階層對教育的不同需求。美國課堂教學的內容是學以致用,注重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和興趣愛好,注重每門課程自身的特色。而中國鼓勵讀書人“學而優則仕”,通過應試教育選拔人才,學生需要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和練習,大量枯燥無味地死記硬背。
二、不同的教學模式
中外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外教上課比較靈活,多以游戲的方式,在活動中交流、學習,將知識運用到實踐。這些外教很善于運用小游戲、小紙條、小東西等小玩意兒吸引我們的注意,靈活安排教學和組織課堂,以我們為主體,充分調動我們參與的積極性,并且還能及時給予鼓勵。我們經常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每一個參與培訓的教師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參與到她們所涉及的話題當中來,充分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實現了師生之間或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這樣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起互相關心、合作的團隊精神。我覺得很值得借鑒到我們日后的英語教學中來,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英語課堂用語,增強了我們的自信心,有效地促進了我們的專業化發展。
三、教學啟示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并重,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因此,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建議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奠定學生的人文底蘊,構筑學生的內在精神是語言教育的本質,要通過一些好的素材,使學生對事物的了解由淺入深,由語言知識的學習到文化的滲透。二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努力。三是創新教學風格,讓學生在樂趣中快樂學英語。要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分角色扮演、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隨著志愿者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志愿者這一重要的社會資源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開發和利用志愿者資源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通過在美期間的交流與考察,筆者有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對志愿者的激勵和認可,不論是在志愿服務蓬勃發展的中國,還是在志愿服務較為普遍和成熟的美國,都是志愿服務項目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由于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等因素,在對志愿者的激勵上中美兩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理念上的差異
理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產物。如何認識志愿者激勵這個概念,取決于人們從志愿服務項目管理過程的直觀感受到最后抽象的思維。
中國:激勵——是引導和鼓勵。縱觀中國志愿服務項目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對志愿服務項目管理的描述大都包含志愿者的招募、培訓、服務、激勵和總結表彰等幾個環節,而志愿者的激勵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所謂對志愿者的激勵,就是志愿服務管理機構設置一定的條件和刺激,促進、引導志愿者形成動機,并引導行為指向志愿服務活動目標的活動過程。管理心理學上認為,激勵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就是通過某種內部或外部的刺激激發人的工作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
美國:認可——是最大的激勵。美國閃光點基金會(Points of Light Foundation)是美國志愿者組織網絡中心,是美國最大的民間志愿者組織,該組織除了開展全國性的志愿服務項目外,還擔負著培訓美國志愿者管理人員的重任。該組織編制的培訓教材中這樣描述志愿服務項目管理程序:制定志愿服務項目的計劃;招募志愿者和分配合理的崗位;培訓志愿者并使其確定目標;監督和認可(recognition)志愿者;評估志愿服務項目。培訓主管Andy King介紹,英語中激勵一詞為“stimulation”,而認可是“recognition”,美國通常使用后者。他們調查發現,試圖讓志愿服務變得更有樂趣和挑戰性,或增加部分激勵物質,都不如給予志愿者簡單地認可,認可的成本雖然很小,卻讓志愿者建立起了自尊。為了激勵志愿者,志愿者組織通常可以表揚志愿者的成就,讓志愿者的行為得到社會的肯定。很小的認可可以有重大的意義,認可就是最大的激勵。
方式上的差異
志愿服務是一種出于自愿、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行為。從全球范圍看,志愿服務具有三個共同特征:首先是自愿,這種行為是個人自愿的、非強迫性的。具體表現在志愿者自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自愿貢獻個人的知識和技能等;第二是非營利性,這種行為不追求物質報酬,不受金錢或者利益的驅動,不是以“掙錢”為目的的行為;第三是社會公益性,這種行為以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為目的。志愿服務這種特征決定了對其參與者
志愿者的激勵方式受到爭論。
中國:言勵——以精神鼓勵為主。民間環保人士、北京“地球村”創始人廖曉義女士說過:志愿精神是肯定有回報的,這個回報當然不是柴米油鹽醋這些有形之物,而是得到精神價值的回報。中國的傳統道德使“義”和“利”截然對立,“私”和“公”視為相反,讓我國的志愿服務活動大多為義務性質,如雷鋒被視為舍己為人的榜樣和典型,人們認為志愿服務的可貴之處在于無私奉獻,它是社會和諧和穩定的動力,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于是“盡己所能,不計報酬”成為中國志愿者誓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成為中國志愿者精神。所以,以無私奉獻為主的精神鼓勵也理所當然成為激勵志愿者的主要方式。這種精神鼓勵一直伴隨著中國志愿者的成長,也讓志愿服務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價值。但隨著志愿服務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志愿者組織也認識到,過分強調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意義和重要性,有時使志愿者精神激勵過重,導致志愿者出現過度的緊張與焦慮,同時造成精力和熱情過早消耗而無法勝任或堅持完成自己的工作。現在一些大型賽會的志愿服務,已經要求組委會為志愿者買人身安全保險,提供交通補貼、通訊補貼,發放防暑降溫藥品等,允許志愿服務組織向一些特定的服務對象(如大型賽會組織方等)收取必要的組織保障經費或服務時提供基本材料費用,這些待遇都屬于志愿服務中最基本的物質保障,它將極大地提高志愿者服務的積極性,也將有效地解決志愿服務活動經費短缺問題,有力地推動志愿服務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美國:言利——可以有物質回報。美國及西方志愿服務較發達的國家大都這樣認為:志愿服務是非營利服務,但非營利、不索取并不意味著一無所獲。美國對志愿者的激勵,不僅注重精神上的鼓勵,而且還可以有物質上的激勵,甚至金錢上的回報。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志愿者計劃對激勵與認可給出了詳細的說明:“志愿者的認可包括一個參加的證明,特別的標簽,手表,兩張開幕式彩排的門票,還有一件制服。”參加“為美國服務的志愿者”,服役期為1年,服役期滿后可得到2個學期的獎學金9450美元(但不能以現金形式支取,僅用于繳納學費),而且選擇聯邦職業時可免除考試資格。參加“全國民事社區服務隊”的志愿者,年齡在18至24歲,10個月的服役期滿后可得到6000美元的津貼及2362.5美元的一次性獎學金。在美國,你可以發現很多志愿服務是有報酬的,只不過這些報酬的兌現是用特殊的形式而已。這些規定,更多地體現出對志愿者的激勵作用,即通過“言利”而“言勵”。美國政府支持下的美國國家與社區服務組織(Corporation for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的負責人介紹,作為組織者,專注的是如何來激發和維持志愿者的熱情,保持志愿服務的長期性和延續性。這些措施是一種對志愿者做出社會貢獻的認可方式,也是一種動員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的激勵方式。
來源上的差異
從來源上看,對志愿者的激勵可分為組織內部的激勵、社會的激勵和志愿者自我的激勵。組織內部的激勵主要指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機構鼓勵志愿者、為志愿者安排適合的工作、對志愿者進行表彰和認同等。社會的激勵主要指社會方面對志愿者的服務給予必要的認可和獎勵,激勵那些幫助社會和他人的人,使志愿服務事業持續發展。志愿者自我的激勵是指志愿者在參與服務過程中獲得的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現提升感和自我滿足感。
中國:組織機構——志愿者激勵的主要渠道。從目前來看,國內對志愿者的激勵,主要來源于志愿服務的組織機構,政府在其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對志愿者的物質保障、表彰獎勵、聯誼活動等等,基本都是志愿服務機構在主導。這是因為中國志愿服務事業正處在發展時期,對志愿服務由于缺乏整體及全面性的推廣及配合,人們往往只停留于表面認知層面,沒有適當及足夠的途徑參與,因而欠缺了一股投入參與的動機及實際行動。從民政部目前的統計數字來看,志愿者數量僅占城市總人口的11%,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志愿者資源不充足,也反映出民眾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可不夠。另外,民間組織也不發達,無法為志愿服務提供支持,企業支持志愿服務也沒有能夠享受免稅的優惠(美國企業可以用一定數額贊助志愿服務的款項代替交稅)。所以,社會支持志愿服務、激勵志愿者在資金、設備、場地等方面還存在種種困難。
美國:全社會——大家一起激勵志愿者。青年服務美國(Youth Service America)是美國一家知名的民間志愿服務機構,他們激勵志愿者的典型方式是進行表彰,邀請幾個不同的青年組織為志愿者的服務舉行頒獎儀式。獎品來自服務對象或企業的捐贈,為此儀式舉辦的晚宴或招待會可聯系社區餐館來倡議捐贈食物或者計劃百樂餐(參加聚餐的每個人各帶一味菜肴供共享的家常便飯);邀請社區領導者、政府官員或地區的精英講話和頒獎;邀請當地的小學和中學或大學的表演團提供免費娛樂。從這樣的一個事例可以看出,政府不參與,志愿者組織僅提供協調、組織,所有要發生費用的地方都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是因為,美國志愿服務的歷史很悠久,長期的持續發展,確實為美國志愿服務事業積累了大量的理論和經驗財富,使美國志愿服務事業成為美國社會發展的一個支柱。一是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廣泛認同志愿服務。據統計,從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美國有6120萬人通過志愿者組織或為志愿者組織提供了1次以上的志愿服務,占美國人口的26.7%,平均每人工作52小時(這個數字不包括以個人的方式提供的志愿服務)。二是志愿服務建立了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除了政府支持、媒體支持之外,還有宗教機構支持、企業支持、社區機構支持、民間機構支持等,許多社會團體成為志愿服務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
過程上的差異
在志愿者參加服務前激勵、服務過程中激勵和服務活動結束后激勵,因時機和方式不同,所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正確把握對志愿者激勵的時機非常重要。
中國:中后期——服務期間和結束之后的激勵。我國對志愿者的激勵越來越重視,激勵的過程也越來越向前延伸,已經從過去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的總結表彰,擴展到了志愿者上崗前和服務中的持續激勵。如上崗前的動員、培訓,給予志愿者精神上的鼓勵和技能上的培訓,增強志愿者對所從事志愿活動的信心;如服務時的領導看望、慰問,增強志愿者的歸屬感,提供志愿者不斷前行的勇氣和力量;如結束后的表彰獎勵,增加對志愿者自身價值的認同,提升其成就感和滿意度;或邀請志愿者參與組織的一些活動,如內部會議、年度總結、聯誼活動、慶祝儀式等等。這些激勵措施,是對志愿者自我價值行為的認可和贊許,能夠更好地激發出志愿者的動力,使志愿者能夠更積極地行動起來,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
美國:全程-從招募就開始激勵。幾乎每個美國志愿者組織都有一個共同的明確的理念,那就是以志愿者為中心。這個理念體現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從項目設計到招募培訓,到組織實施到效果評估,都把志愿者的權益和感受放在重要位置。如在招募培訓中,特別看重志愿者的反饋;在效果評估中,把志愿者的感受作為必需的評估內容。對志愿者的激勵也是一樣,從志愿者的招募就開始進行,如剛開始的目標激勵:將組織的長遠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讓志愿者了解,并及時告知志愿者所參與項目的階段性目標實現情況,使志愿者了解發展進程,了解自己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應起到的作用;服務前的工作激勵:工作本身就是志愿者尋求的目的,最忌諱的是志愿者加入后無事可做,給志愿者合適的工作崗位,讓他們盡快參與到工作當中,也是對志愿者的激勵;服務中的參與激勵:暢通的溝通渠道,平等的對話制度,營造民主化的氛圍,給志愿者們體現自我價值的機會,體現組織決策的公正性,這樣能更大地激發志愿者的積極性,形成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進一步滿足志愿者自我實現的需要;最后的榮譽激勵:榮譽是眾人或組織對個體或群體的正面評價,是滿足人們自尊需要、激發人們奮力進取的重要手段,從人的需求來看,人人都需要肯定和榮譽。在項目結束后,給予志愿者精神上的成就和認可,往往足以支撐志愿者做出更多的“犧牲”。事實證明,這種自始至終的激勵深度大,效果更長久。
目標上的差異
激勵的目標是指志愿服務機構對激勵決策行動所期望達到的成果和價值。
中國:任務激勵是為了完成服務活動。志愿服務機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共同基礎,是有志愿服務項目這樣一個公共平臺。但發展中的中國志愿服務事業還沒有豐富項目體系、科學的項目管理、充足的項目數量。沒有足夠多的志愿服務項目供青年選擇,就難以滿足廣大青年參加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多樣性、選擇性。另外,由于中國開展志愿服務時間不長,在項目的可持續開展上還很欠缺,臨時性或一次性項目較多,所以對志愿者的激勵也主要集中在完成所從事的志愿服務任務上,并盡量使志愿者獲得愉悅的志愿服務參與經歷,進一步激發志愿者積極參與相關志愿服務活動。但就本項目來講,激勵的首要目標就是完成本次志愿服務活動任務。隨著中國志愿服務項目的不斷培植,很多品牌項目建立起來,并持續地開展,促進激勵和保留建立緊密聯系。例如北京開展的“首都大學畢業生基層志愿服務團”已進行了五年,參加服務的志愿者可以得到保留學籍和應屆畢業生資格、考研的優先錄取權等政策上的優惠,這些激勵措施使一年比一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項目不斷發展。如在蘇州實行了“積分制”。所謂“積分制”志愿服務活動,是指本著自愿的原則,通過招募的形式,將熱心參與社區服務的居民注冊為社區志愿者,每一名社區志愿者在注冊登記后都擁有一張個人的“積分儲蓄卡”,志愿者為社區和鄰里提供的每一次服務都將以積分的形式儲存在卡中,積分長期有效,可終生享用,用于激勵志愿者長期參加志愿服務項目,從事志愿服務活動。
【摘要】 目的 通過篩選出致病力最強和最弱的菌株研究煙曲霉的致病機制。方法 SPF級雄性ICR小鼠216只,體重(20±0.5)g。隨機分9組,每組8只(感染組7組,陰性對照組和正常對照組各1組)。其中感染組和陰性對照組小鼠免疫抑制后,分別接種7株煙曲霉的孢子懸液和生理鹽水。正常對照組不注射環磷酰胺和孢子懸液。每日觀察小鼠的生存狀態。對死亡小鼠和處死小鼠的臟器進行組織勻漿菌落計數和病理學檢測。實驗重復3次。通過比較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平均體重、組織勻漿菌落計數和組織病理學變化等來比較煙曲霉的致病力差異。結果 ①感染組小鼠接種孢子懸液后,體重迅速下降。肺組織病理學檢測觀察到組織壞死,菌絲聚集;肺組織勻漿培養得到的菌株經分子生物學鑒定為煙曲霉。②陰性對照組小鼠體重下降速度較感染組慢,無死亡;肺組織病理學檢測未見菌絲侵襲。③通過比較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組織病理學變化等指標,從7株煙曲霉中篩選得到致病力最強和最弱的菌株(煙曲霉JLC 50134和JLC 30566)。結論 不同煙曲霉菌株間存在致病力的差異。
【關鍵詞】 致病力;動物模型;煙曲霉
煙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感染所致侵襲性肺曲霉病(IPA)是引起高危患者(如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造血干細胞移植、長期高劑量使用激素和血液惡性腫瘤等免疫力低下患者)致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由于IPA的發病率高、病情進展迅速、死亡率高(60%~90%)及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1~2〕,其相關研究受到了極大關注。目前,煙曲霉的致病機制尚不明確,已往的研究多集中在通過改造單一或幾個與致病性相關的基因來研究菌株的致病機制〔3〕,而通過比較不同煙曲霉菌株間致病力差異進行研究在國內尚未見報道。獲得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可以全面、系統地分析和比較與致病力相關的諸多因素,對煙曲霉的致病機制以及治療藥物開發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本研究將通過評價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組織病理學變化等指標, 比較7株不同煙曲霉致病力的差異。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SPF級ICR小鼠216只,雄性,6周齡,體重(20±0.5)g,由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吉20072003。實驗過程中對動物處置符合2006年科學技術部的《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4〕。煙曲霉共7株,其中,強毒株JLC 50134由日本國立千葉大學真菌醫學研究中心饋贈,編號IFM 40808。JLC 30542、JLC 30890、JLC 30859、JLC 30566、JLC 31106及JLC 31753分離自臨床患者和環境樣本,經分子生物學鑒定后,由吉林大學真菌研究中心菌種保藏中心(Culture Collection of Jilin University Mycology Research Center)分離并保藏。
實驗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購自Difco公司,注射用環磷酰胺購自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孢子懸液的制備
將煙曲霉接種于PDA斜面培養基上,28℃培養5 d。用含有0.05%吐溫 80的生理鹽水制備一定濃度的孢子懸液。將孢子懸液進行連續稀釋后涂布在PDA平板培養基上,28℃培養3 d,進行菌落計數,與涂布的孢子懸液濃度進行比較,計算孢子活力〔(菌落計數×稀釋倍數)/孢子懸液濃度〕>90%可進行接種〔5〕。
1.2.2 接種濃度的確定
配制煙曲霉JLC 50134的孢子懸液(濃度:1.0×103~1.0×109 CFU/ml共7個梯度)感染小鼠,每個濃度10只,預計選用3 d內導致50%小鼠死亡的孢子懸液濃度作為實驗接種濃度〔5〕。
1.2.3 動物的免疫抑制和分組
隨機挑選小鼠216只,分9組(感染組7組,陰性對照組和正常對照組各1組),每組8只。飼養于IVC鼠籠中,室溫(24℃~26℃),保持濕度,日照14 h和黑夜10 h交替進行,墊料、食物和水滅菌處理。飲水中加入四環素(1 mg/ml)防止細菌感染,實驗過程中不限食水。感染組和陰性對照組第1、4天腹腔注射環磷酰胺(150 mg/kg)進行免疫抑制〔5〕,第5天尾靜脈采血計數外周血白細胞數量,通過白細胞減少的程度確定小鼠是否受到免疫抑制。
1.2.4 實驗動物的接種
小鼠通過吸入乙醚麻醉,使其昏迷超過1 min,抑制吞咽反射。取30 μl不同濃度或不同菌株的煙曲霉孢子懸液(孢子活力>90%)滴入一側鼻孔;陰性對照組小鼠進行同樣麻醉,接種等量的含有0.05%吐溫80的生理鹽水;正常對照組小鼠不注射孢子懸液和生理鹽水。
1.2.5 動物感染過程監測、臟器處理及感染菌株鑒定
感染后15 d內,每日觀察小鼠的生存狀態,測量體重,計算生存率;取感染死亡小鼠的肝臟、脾臟、腎臟和肺臟進行組織勻漿,稀釋至濃度為1.0×10-3g/ml。取200 μl涂布在PDA平板培養基上,28℃培養3 d,進行菌落計數。將臟器剩余部分用10%(v/v)甲醛固定,浸入石蠟,切片,HE染色。15 d后,將仍然存活的小鼠頸椎脫臼法處死,處死小鼠的肝臟、脾臟、腎臟和肺臟的操作同前。將組織勻漿培養得到的菌株,利用小瓊脂塊培養法進行初步鑒定。提取菌株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E1m4和rE2m4)擴增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片段〔6〕,并進行DNA序列測定。將測定結果與GenBank中煙曲霉序列進行比對,以驗證該菌株是否為煙曲霉。以上實驗重復3次。
1.2.6 煙曲霉致病力的比較
通過綜合分析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平均體重、肺組織勻漿的菌落計數及其組織病理學變化來比較7株煙曲霉的致病力。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軟件對生存率進行Logrank檢驗,對Log (CFU/gram)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接種濃度的確定
接種煙曲霉JLC 50134 共7個濃度的孢子懸液,生存率計算結果見表1。發現濃度為1.0×107 CFU/ml時,在第3天50%的小鼠死亡,確定該濃度為實驗接種濃度。表1 煙曲霉不同濃度孢子感染小鼠生存率(略)
2.2 小鼠的生存狀態
注射環磷酰胺前,小鼠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為(7.2±0.23 )×109 CFU/ml,注射環磷酰胺后第5天,小鼠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為(1.5±0.45 )×109 CFU/ml,證實小鼠處于免疫抑制狀態〔7〕。感染組小鼠接種孢子懸液2~3 d后,可見活動減少;7~8 d后表現為消瘦、體重急速下降,甚至死亡。陰性對照組小鼠接種等量生理鹽水1~2 d內,活動減少,體重稍有下降,2 d后逐漸恢復正常,無死亡。正常對照組小鼠活動良好,體重上升。
2.3 小鼠生存率比較
JLC 50134感染小鼠的生存率較低,接種后第2天開始出現小鼠死亡,第3天時迅速下降至50%,第4天時生存率僅為10%,第5天時生存率為0。而JLC 30566感染小鼠在第5天時才出現死亡,第6天時生存率達50%,此后再無下降。JLC 31106感染小鼠第5天生存率為75%,至第7天時下降至37.5%,第10天后生存率降至25%。另4株煙曲霉感染小鼠的生存率變化與JLC 31106感染小鼠相似。JLC 50134感染小鼠的中位生存期為4,JLC 30566感染小鼠的中位生存期為6,其他5組均為5。Logrank檢驗結果為χ2=14.288,P
2.4 小鼠平均體重比較
7組小鼠感染后平均體重均開始下降,JLC 50134感染小鼠平均體重下降的幅度和速度最大,第3~4天1 d內小鼠平均體重下降約8.0 g,此后全部小鼠死亡。說明該菌感染造成的病理損害非常嚴重和迅速。JLC 30566感染小鼠的平均體重下降的幅度和速度最小,在第5~6天時下降約3.6 g,第7天后逐漸停止下降,隨后稍有上升。說明該菌感染造成的病理損害相對較輕。其他5組的變化介于上述兩者之間,下降幅度最大者1 d內約為4.9 g。陰性對照組僅在接種生理鹽水后的5 d內平均體重下降,隨后逐漸上升,在第9天后逐漸恢復至接種前水平,并不斷上升。見圖2。
2.5 小鼠的組織勻漿培養和菌落計數
將小鼠肝臟、脾臟、腎臟和肺臟的組織勻漿涂布在培養基上,28℃培養2~3 d。除肺臟出現白色絨毛樣絲狀真菌菌落外,其他臟器均未見有菌生長。3 d后菌落呈深綠色粉末狀,背面淡黃褐色。經小瓊脂塊培養、乳酸酚棉蘭染色,顯微鏡下可見多呈45°角分支的分生孢子梗,燒瓶狀的頂囊,單層小梗位于頂囊上半部,小梗上可見鏈狀排列的球形分生孢子。結合菌落特征和顯微鏡下形態學特點,初步鑒定為煙曲霉。計數7株菌感染小鼠肺組織勻漿的菌落數量,以Log (CFU/gram)表示,結果見表2。培養至第3天,陰性對照組和正常對照組組織勻漿無菌生長。7個感染組的組織勻漿菌落計數Log值在2.995 4±0.034 1之間,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7組間小鼠肺組織勻漿培養得到的菌量一致。表2 7株煙曲霉感染小鼠肺組織勻漿菌落計數(略)
2.6 菌株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擴增得到約420 bp的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片段,見圖3。經過DNA序列測定以及序列比對,證實肺組織中分離得到的菌株是煙曲霉。
2.7 小鼠的肺臟組織病理學觀察
感染組小鼠肺臟組織切片可見致密、有隔、寬度均一(3 ~ 6 μm)的菌絲,放射狀或片狀生長。分生孢子梗多呈45°角分支,有時可見菌絲侵入血管,伴有肺組織的充血、出血和炎癥細胞浸潤。
煙曲霉JLC 50134和JLC 30566感染小鼠的組織病理學變化見圖4。結果顯示,JLC 50134感染小鼠肺組織有出血和充血,大量孢子萌發成菌絲體(箭頭所示),聚集在血管周圍并侵入組織,造成肺泡壁的破壞、炎癥細胞浸潤(圖4a)。JLC 30566感染小鼠可見肺組織結構較為完整,僅有少量出血和炎癥細胞浸潤(圖4b)。通過比較7株煙曲霉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平均體重、組織病理學變化等指標,篩選出了致病力最強的菌株JLC 50134和最弱的菌株JLC 30566。
3 討論
煙曲霉是一種腐生菌,在環境中分布廣泛,且其分生孢子體積微小,極易被人體吸入。若吸入肺泡中的煙曲霉分生孢子逃過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統,就會萌發產生菌絲,侵入肺組織并血行播散至全身引起感染。由于煙曲霉常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因此選用環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成免疫抑制狀態,以提高小鼠對煙曲霉的敏感性。鑒于煙曲霉造成的IPA多為分生孢子經鼻腔吸入肺內所致〔8〕,因此本研究選擇鼻腔接種法進行感染,相比氣管內接種更加簡便快速,對小鼠的傷害較少,能更真實的模擬感染過程,并可避免感染過程中小鼠的意外死亡;此外,該方法容易定量,便于比較不同菌株間致病力的差異。
本研究發現,煙曲霉JLC 50134感染小鼠后,生存率下降最快,造成的病理損害最為嚴重,而煙曲霉JLC 30566感染小鼠后,生存率下降較慢,病理損害較輕。說明JLC 50134和JLC 30566在致病力上存在顯著差異,認為分別是致病力最強和最弱的菌株。目前認為煙曲霉致病機制與很多因素相關,研究表明雖然宿主呼吸道內的纖毛可以有效地清除一些分生孢子,但是真菌分生孢子侵入宿主肺泡內,黏附于肺泡基底膜是感染的第一步〔9〕。同時機體的肺泡巨噬細胞在清除分生孢子并阻斷孢子萌發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Paris等〔10〕發現煙曲霉黏附因子缺失突變株仍能在肺內定植。而本研究在比較煙曲霉致病力差異時,發現組織勻漿的菌落計數無顯著性差異,說明這幾株菌的分生孢子能夠黏附并定植于肺組織。這與Paris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因此,推斷菌株致病性可能與孢子的萌發、分泌水解酶和毒性代謝產物等作用相關。今后致病機制的相關研究將從這些方面深入細致地開展。
參考文獻
1 Dagenais TR,Keller NP.Pathogenesis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in Invasive Aspergillosis〔J〕.Clin Microbiol Rev,2009;22(3):44765.
2 Vonberg RP,Gastmeier P.Nosocomial aspergillosis in outbreak settings〔J〕.J Hosp Infect,2006;63(3):24654.
3 Ma Y,Qiao JJ,Liu W,et al.The shol sensor regulates growth,morphology,and oxidant adaptation in Aspergillus fumigatus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development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J〕.Infect Immun,2008;76(4):169570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2006;09:30.
5 Dixon DM,Polak A,Walsh TJ.Fungus dosedependent primary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immunosuppressed mice〔J〕.Infect Immun,1989;57(5):14526.
6 Wang L,Yokoyama K,Miyaji M,et al.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analysis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and related species〔J〕.J Clin Microbiol,2000;38(4):13528.
7 熊延靖,王 萍,董 群.免疫抑制小鼠系統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J〕.皖南醫學院學報,2008;27(6):4035.
8 Quezada G,Koshkina NV,ZweidlerMcKay P,et al.Intranasal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duces the aspergillus burden in an immunosuppressed murine model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8;52(2):7168.
一、我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誤區
1、觀念更新不快,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認識不足。我國大部分企業仍然沿用傳統的勞動人事思想和方式,管理上注重安置人,目的是控制人,只關注技術和操作層面的問題,忽視了對員工積極性、創造性的開發和系統管理,缺乏從戰略性的高度來整合優化人力資源。
2、管理模式古板,管理內容缺乏創新。我國傳統人事管理以“事”為中心開展工作,對人是一種“我要你做”的“被動反應型”、保守的檔案式管理模式,在大多數場合下都是根據員工的自我條件和績效水平去管理。比如任用、獎懲、升降、調配、培訓、工資待遇等。管理功能單一、分散,管理內容簡單、生硬,主要是對員工“進、管、出”的管理。
3、憑親情憑關系選人用人,造成人事制度不規范。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多注重親緣關系和地緣關系,講究義氣和情分,這必然導致選人、用人制度的不規范,造成一系列問題。比如在組織機構和人員設置上往往存在“因人設崗”、“因崗設人”、“情大于法”等問題。
4、忽視建立科學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目前我國僅有過半以上的企業做過崗位分析,崗位管理規范化水平較低,分析內容大多比較粗放,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企業尚未完全建立起科學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技術管理手段。
二、美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特點
1、人力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依賴于勞動力市場,實行自由雇傭制。美國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對市場的依賴性很強。有關資料顯示美國的薪職人員在一生中平均轉過三個公司工作,企業首腦的橫向流動也十分頻繁。
2、對于優秀人才資源,實行多口進入和功績晉升制。美國能在近半個世紀以來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經濟和軍事強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實行多口進入的人才引進和功績晉升制的人才提拔策略。美國企業重能力,不重資歷,對外具有親和性和非歧視性。
3、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化、制度化。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美國企業受到亞當?欺密和泰勒思想的影響,歷來講究制度化和程序化,現在已經實現了高度的專業化和制度化。企業管理的基礎是契約、理性,重視制度性安排,組織結構上具有明確的指令聯合等級層次,分工明確、責任清楚,講求用規范加以控制,對常規問題的處理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規定。
4、重視開展人力資源培訓。美國的各類用人機構特別是大企業十分重視開展廣泛的人力資源培訓。他們認為學校的教育水平難以滿足企業經營與工作技能的具體、多元、多變的要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發展員工培訓,以不斷提高各類人力資源的工作適應能力。在美國企業,員工從錄用時起就要接受系統的職前培訓,此后一般都還需接受在職培訓。
5、素質測評、績效考核系統化、科學化。美國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員測評、績效考核等是相當系統化和科學化的。大多數企業都建立了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當系統中的環節出問題時,借助管理功能可及時改進并呈現出四個特點:重視績效考核的系統性;重視績效考核過程的員工參與;重視績效考核對員工發展的作用;重視主管的考核培訓。
三、中美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差異
通過以上分析,美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有特點也有欠缺之處,而中方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有誤區也有成功之處。經過比較筆者認為中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五大差異,并且結合文字構思了一幅差異圖(見下圖),供讀者參考。
1、個體本位和群體本位――管理文化的不同。當代西方(美國等)的價值觀念是以個體本位為基礎的,個人本身是中心、是目的,具有最高價值,而社會只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主要體現了個人主義文化的影響重視個性發展,強調個性的表現力、主動性、創造性、向權威挑戰、追求多樣性、勇于冒險等。而中國管理文化中則以群體、社會為本。所以中國管理者通常群眾觀念較強,形成了群體決策、民主集中的決策風格,這是與美國管理者相沖突的一種行為特征。
2、人力資源獲取渠道的不同。美國企業人力資源獲取主要依賴外部勞動力市場,企業需要的人才一般直接從市場上招聘或從其他企業“挖”來,而且以有實際工作經驗者居多,不需要的人,則毫不留情地予以解雇。這種方式容易實現人才的最優化配置,但使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低,流動性大,不利于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積累。中國企業獲取人力資源主要采用有限入口和內部提拔。這種用人原則的好處在于能夠鼓勵人們踏踏實實地工作,樹立長遠的工作觀念,避免短期行為,并且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對企業的忠誠度;缺點是縮小了人才選擇面,不利于吸引外部人才,也不利于企業人才結構的優化。
3、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的不同。美國企業管理的基礎是契約、理性,管理中講求用制度加以規范和控制,較少受人情關系的影響。這種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但剛性的制度管理導致人際關系冷漠,員工的合作意識較差,也不利于調動員工的主動性。中國企業管理的基礎是關系,以重視人際關系、集體利益至上、家庭主義等情感管理為主要特征。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與合作意識,極大地調動和發揮其潛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缺點是內部容易形成家庭主義糾紛、姑息遷就、公私混同等弊端。
4、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方式的不同。在美國,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是有計劃、針對性強的實施系列培訓,其目的是提高員工崗位技能,更重要的是開發人的能力、培育有潛在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在我國,國有企業的培訓工作通常是與人事部門分離的,一般都由各業務部門分別舉辦短期培訓班,這種培訓僅限于崗位培訓,著眼于當前。
5、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不同。美國人事管理注重短期業績考核,這與其自由雇傭制有關。因為對個人來說,如果在短期內我做出了巨大成績而得不到更高的報酬,我可以辭職。對企業來說,如果短期內雇傭工人做不出業績,便可以解雇他。我國人事管理則相反,它注重的是長期業績考核,這與其終身雇傭制有關。因為對個人來說,為了更多的收入和更快的提拔,他自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努力工作,以保持高水平的長期業績;對企業來說,如果只注重短期業績,而輕易解雇員工,則會使其社會形象受到損害,難以再聘到優秀員工。
四、美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對我國企業的幾點啟示
1、加強人本管理,構建和諧企業,注重人性化建設。按照東方管理學派的觀點,人本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在未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經營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企業進行人本管理,目的是通過人性化建設,構建和諧企業,合理開發人力資源,善于使用人才,做到用人所長,取長補短,獎懲分明,并強化員工的自我管理。在企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承認員工的價值,在員工兩字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有了好的員工,就會有好的產品和服務,也就自然會有市場和顧客。
2、培養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在企業內部要建立員工監督、評價機制,并把這種評價結果同聘任、提升結合起來,嚴格按照規定辦事。要建立健全的經營管理者行為約束機制,通過審計制度、董事會制度等進行內部約束,結合法律、財務、稅務、銀行等監督實行外部約束。還要加強對經營管理者的培訓,不僅包括基本素質培訓、業務培訓,而且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思想,努力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做好工作分析,搞好績效考核和薪酬設計。工作分析是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是人力資源的平臺。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環節,其重點應放在訓練質量提高上。要建立激勵導向式薪資策略與自助式福利政策相結合的體制。薪資要與工作績效掛鉤,激勵員工的工作動機,使企業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得以生存。
4、建立內部培訓機制,實施合理的育人選人用人工程。培訓要具有針對性、實用性、超前性,既要結合國家對職工技能鑒定工作的全面推廣,制定總體培訓計劃,實行全員崗位培訓;也要根據自身人力資源素質狀況,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和標準,分別對高級經營管理人員,普通管理人員及一般員工分批分期進行定期培訓,限期達標。在人才選用方面,企業要實施多個入口,多條渠道的人才引進策略和靈活的用人機制。唯才是舉,不看學歷、資歷而重實績,創造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關鍵詞】 異甘草酸鎂;奧沙利鉑;肝損傷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04
化療是惡性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 隨著各種新藥出現及聯合用藥的良好效果, 使化療得到了普遍認可, 但化療起到治療作用的同時對機體正常細胞也有毒性作用。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 化療藥物會引起肝損傷, 常見的環磷酰胺類、蒽環類、鉑類等腫瘤科藥物都會引起不同程度肝損傷[1]。作者研究了異甘草酸鎂預防奧沙利鉑(鉑類抗癌藥)致肝損傷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腫瘤患者82例, 均經組織學或病理學確診, 所有患者無肝、腎功能異常, 未合并肝硬化、脂肪肝等肝臟疾病, 且預計生存期>1年。隨機將8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1例。觀察組男27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51.2±4.8)歲;結腸癌13例, 直腸癌17例, 胃癌11例。對照組男21例, 女20例, 平均年齡(50.4±4.7)歲;結腸癌12例, 直腸癌19例, 胃癌1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奧沙利鉑聯合化療, 使用FOLFOX-4方案[2](奧沙利鉑+亞葉酸鈣+氟尿嘧啶), 觀察組加用異甘草酸鎂(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942)治療, 100 mg異甘草酸鎂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 1次/d。持續治療6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化療前后血清ALT、AST、ALP、GGT數值, 采用WHO不良反應分度標準對肝功能損傷分度, Ⅰ度:1.26~2.5倍正常值上限;Ⅱ度:2.5~5倍正常值上限;Ⅲ度:5~10倍正常值上限;Ⅳ度:10倍以上正常值上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化療后兩組ALT、AST、ALP、GGT水平較化療前顯著上升,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肝損傷情況比較 化療后觀察組肝損傷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8, P
3 討論
奧沙利鉑是具有細胞毒作用的抗癌藥物, 屬于新的鉑類抗癌藥, 常用于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或輔助治療原發性腫瘤完全切除三期(Dukes C期)結腸癌。臨床不良反應常見多個系統異常, 如面額潮紅、發熱、疲勞、疼痛、脫發、溶血性貧血等全身癥狀, 惡心、腹瀉、便秘等胃腸道反應, 抑郁、失眠、緊張等精神異常, 排尿異常等腎臟及泌尿系統異常, 肝竇阻塞綜合征等肝膽異常。有關研究顯示臨床上奧沙利鉑對肝功能損傷較為多見, 但其抗腫瘤的效果也得到了各方好評[3]。為了保證化療的良好效果又能緩解對肝功能的損害, 呂建峰等[4]學者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異甘草酸鎂能有效預防奧沙利鉑所致的肝損傷。
異甘草酸鎂是一種肝細胞保護劑, 具有抗炎、保護肝臟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異甘草酸鎂治療藥物性肝損害能顯著降低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水平, 縮短住院時間, 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和血液透析使用率, 阻止病情進展和惡化, 改善預后[5]。作者為了評價異甘草酸鎂對奧沙利鉑造成的肝損傷的預防效果, 進行了臨床研究, 結果顯示觀察組化療后肝功能相關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異甘草酸鎂對奧沙利鉑所致肝損害有明顯療效, 可以阻止病情進展和惡化,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美岑, 郭麗珍, 沈潔, 等.惡性腫瘤化療藥物性肝損傷109例臨床特點分析.福建醫藥雜志, 2014, 36(1):24-27.
[2] 姜孝娟, 胡冰, 季楚舒, 等.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與FOLFOX4治療晚期胃癌的比較.安徽醫藥, 2012, 16(7):1000-1002.
[3] 陳勇, 關麗云, 馮莉, 等.含奧沙利鉑聯合方案引起肝功能異常的臨床分析.腫瘤研究與臨床, 2009, 21(5):332-334.
[4] 呂建峰, 劉華, 葉愛琴, 等.異甘草酸鎂預防奧沙利鉑肝損傷的臨床觀察.藥學實踐雜志, 2015, 21(2):171-172.
內容提要:不論在哪一個學校或哪一個班,“差生”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差生”的轉化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它不僅可以提高“差生”的成績,而且對學生良好的品質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差生”并不是智力智商差,而是指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穩定性差,思維直觀不連貫、抽象概括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差而成為“差生”。我認為差生的轉化工作之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在培養“差生”注意力上有著獨特的優勢.
關鍵詞:多媒體 “差生” 注意力
所謂的“差生”并不是智力智商差,而是指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穩定性差,思維直觀不連貫、抽象概括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差而成為“差生”。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差生”的學習成績。
一、用豐富的信息突出視覺形象,吸引學生注意力。
感覺和知覺是認識客觀世界的大門。“差生”由于活潑好動,易受外界各種因素影響而轉移注意力,感知覺的速度相對慢一點,缺乏感知覺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因而他們注意的廣度狹窄,反應遲鈍,學習速度緩慢。針對“差生”的這些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計算機對視覺媒體以多種變換形式同步合成技術,突出重要信息點,吸引學生對刺激物的注意力。對數學產生興趣,引導學生對數學充滿向往.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當前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著畏難情緒,對數學不感興趣,尤其是“差生”這種現象更加嚴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生放在被動接受的位置上,沒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情境。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體課件在這一方面就具有其它方式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作用。
1、圖文并茂,動靜結合
多媒體課件在圖像呈現過程中可以通過著色、閃爍、音樂伴奏等手段喚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學“小數的認識”,把學生引入琳瑯滿目的超市中,首先通過屏幕展示貨架上的各種貨物,在輕音樂的伴奏下閃爍出各種物品的價格,在這樣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讀出各個物品的價格, 如:2.50元,5.36元23.25元,10.06元,知道小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
2、不同形態、反復呈現
多媒體課件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節學習進行和學習步子,對于程度教好的學生,多媒體課件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注意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獲取新的知識,讓直觀圖形順序呈現,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于程度較差的學生,可進行必要的提示,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注意能力。例如,在對稱圖形教學的課件中,運用了課件具有的交互性,使各種對稱的實物(如飛機、蝴蝶、蜻蜓)情景可以任意的變換出現,對于程度教好的學生可以達到鞏固的效果,而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來學習新知識。
3、同一情境,多次重復,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對課件的新穎感也會下降。可是,概念原理的掌握不是一次感知概括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復,多角度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多形態呈現信息,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和形式中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吸引注意,從而加深理解。例如,教學認識“10”時,屏幕上出現十顆五角星,十朵鮮花,十只美麗的大蝴蝶,通過動態演示、示意圖形、文字表達等動態信息豐富了差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情境中反復練習、鞏固、達到教學目的,同時也加深了對“10”的含義的理解,培養了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程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用多媒體合成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
1、運用色彩刺激吸引注意力
計算題的教學趣味性差一點,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好的學生尚且如此, “差生”就更難了.由于“差生”的注意力極易分散,常人一目了然的東西,“差生”要花較多的時間毫無目標,一個一個的進行感知,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理解,且他們注意到和看到的東西要比注意力集中的學生少的多。運用多媒體課件對重要信息點的著色,同時運用聲音同步提示,能強化直觀效果,可以使“差生”在其注意的廣度范圍內盡快接受所需信息。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法時,首先利用計算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解決 34+18的計算方法時,我們又利用計算機可以任意拖動圖像的功能,給學生出示了37朵黃花,和18 朵紅花圖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嘗試自己能否找到計算的方法:
有的學生先從37朵黃花中拖2朵黃花到紅花中,使18朵變成20朵,再和35朵合在一起即:18+2+35;
有的學生從18朵紅花中拖3朵到黃花中,使34朵變成40朵,再和15朵合在一起即:37+3+15;
還有的將整捆的拖在一起,再將零散的拖在一起即:(10+30)+(8+7);
還有的將10朵紅花拖到黃花中,使37朵變成47朵,再將47朵和8朵合在一起即:37+10+8
也有的先將30朵黃花拖到紅花中,使18朵變成48朵,再將48朵和7朵合在一起即:18+30+7
……
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拖動花朵尋找計算的方法,由于計算機設計了返回程序,所以有的學生一人就想出了好幾種方法,學生利用計算機邊演示邊講解,體驗著成功的愉悅,通過學生互相交流,促進了學生多向思維,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強化聲音刺激吸引注意
人的大腦神經系統活動的機能時通過個體內部環境豐富的刺激物的不斷作用而發展起來。且一個興奮中心的形成往往會波及其它器官的活動。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聽覺媒體技術,對所需要信息點配以強調音碼,能調動弱智兒童的聽覺功能,使他們能從多方面感受信息,有利于感知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學生注意力。
例如:教學寫“10”時,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和記住“10”如何寫,畫面上呈現“10像 和 ”即10像油條和大餅。油條和大餅很形象的畫了出來,與此同時會傳出一段話“10像油條和大餅”,這樣使學生在聲音系統和形象的刺激中掌握了10的寫法,并且當學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油條和大餅時就會想到10,這樣就突破了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效果更佳。
三、用多媒體及時反饋信息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差生”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調動其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自覺學習,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班級授課制那種在固定的時間采用同一方法對所有學生實施內容劃一的教學做法無疑是不科學的,對“差生”也就更加不適宜。計算機具有邏輯判斷、信息儲存、數據處理、計算精確和運算速度快、信息反饋及時的特點,因而它能使每個學生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方法。計算機可以將學習內容按難度分為幾個等級,由學生根據自己基礎選擇合適的內容,同時還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調節,學生在某一等級上學習有困難,計算機能自動將學習內容調到前一等級;如果學生這一等級內容掌握較好,就可直接進入下一等級學習。計算機能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情況確定以后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接受能力好的可以學得快一些、多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學得慢一些、少一些。不同的學習單元都附有不同層次的行為目標,從而明確地為自由選擇教學內容的學生提供了目標導向,學生可以無需教師的指導,自己確定所要達到的目標。對看不懂的內容可以放慢速度補救,對已掌握的就可以跳過,去學習更難的內容。這樣就較好地解決了“差生”與其他學生的教學所引發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選擇認定的目標,自己積極主動地予以完成,獲得成功體驗。學習目標的獨立選擇和達成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自我監控,自我認識的意識,實現教學從“外控”向“內控”的轉變,將“差生”轉成好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對知識的識記;同時,經常地使用生動而有刺激性的信息反饋,還有利于增強刺激強度,促進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的注意穩定性。
關鍵詞: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差異;原因
一、引言
英式英語又稱英國英語,主要是指居住在不列顛群島上的英格蘭人的英語規則,為英國本土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英式英語也是英格蘭人高貴優雅的象征,以其板正清晰的發音特色受到了很多英語學習者的喜愛。
美式英語又稱美國英語,是主要在美國使用的一種英語形式。近年來,由于其清晰明快的發音和簡易的語言形式,美式英語受到了廣大學習者的追捧。美式英語以英式英語為藍本,在詞匯、語音、拼寫方面做了大量革新和規范,是現代英語發展史上第二代英語。
二、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差異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
美國位于北美洲中部,屬大陸性氣候,幅員遼闊,地形多變。眾多的山地和廣袤的森林是美國地形的典型代表。美式英語中存在everglades(沼澤地),canyon (峽谷),sequoia (紅杉),caribou (馴鹿)等詞匯。
英國位于歐洲大陸西北部,屬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英國四面環海,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大海有著莫不可分的關系, plain sailing( 一帆風順) 、go with the stream( 隨波逐流) 、on therocks( 觸礁)等與海洋相關的詞匯則反映了英國作為航海民族對海洋的依賴。
(二)政治制度
美國為聯邦制國家,三權分立,注重民主,美式英語中filibuster (阻撓議會正常議事),electoralcollege(選舉團)等詞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點。英國為傳統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脈系傳承,等級森嚴,其特有的貴族氣息深深體現在詞匯上,例如prince ( 王子) 、duke ( 公爵) 、baron( 男爵) 、knight( 騎士) 等表示英國的君主和貴族稱號的詞匯。
(三)社會經濟
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于是英式英語中出現了flying shuttle (飛梭)、spinning jenny (珍妮紡紗機)等詞匯。當代美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美式英語中出現了大量新詞,如hacker(黑客)、geek(電腦病毒)、webbrowser(萬維網絡瀏覽器)、cyber space(網絡世界)等詞匯。
(四)社會生活
英美兩國人的生活方式、建筑風格有很大差異,這一點體現在詞匯上。美國人較為注重自由、看重家庭生活,于是就有了familyroom(家庭娛樂室)、tri-levelhouse(三層居)等詞匯。另外,美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較大,農業在美國經濟中占很大比重,農場主眾多,ranchhourse(農舍)等詞匯就是其農業地位的體現。而這些詞,在英式英語中是沒有的。
而在英國,托尼.布萊爾當選為英國首相后,出現了“布萊爾”熱,從而產生了大量新詞,如Blairism(布萊爾主義)、Blairnomics(布萊爾時期經濟政策)。
(五)重大歷史事件
美國“911”事件導致三千多人死亡及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對美國社會影響深遠。“911”事件后,產生了許多新詞,例如Ground Zero用以指恐怖襲擊后世貿大廈所留下的廢墟;Osamaniac代指瘋狂愛慕奧薩馬?本?拉登的女性。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出現了一群年輕人,他們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于是就有了類似于hippie( 嬉皮士)這樣的新興詞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由于遠赴戰場的男人解甲返鄉,以及戰后重建時工廠大多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中年女性,從而使年輕女性可以賦閑在家安心育兒。所以美國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嬰兒潮”,baby boomer( 嬰兒潮) 、baby buster(嬰兒潮之后的生育低谷期)等詞因而產生。
類似反映美國人社會生活的詞匯還有the lost generation( 迷茫的一代)、integration( 取消種族隔離) 、man-chanvinistic(大男子主義)等。
三、結語
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發展和“地球村”的出現,英語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當英語成為世界許多國家使用的語言時,英語不再單單屬于英國或美國,而是屬于全世界。了解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這兩種英語主要形式的差異,追本溯源,是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俞行.英語是怎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李繼凱.美式英語壓倒英式英語實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3]應天.英語和美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4]楊根培.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的差別[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2)
[5]周樂.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對比及其原因淺析[J].科教論叢.2007
[6]沈文.論美式英語對英式英語的滲透以及兩者之間的差異[J].考試周刊,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