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經濟危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這種情況在施工企業(yè)存在的情況更是明顯,結合我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法,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未確定的收入。
2004年施工企業(yè)開始按照《建造合同》進行帳務處理,但是施工企業(yè)的生產特點以及各種因素,使施工企業(yè)并沒有完全而徹底地執(zhí)行,因此在審計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礙,我們現在說的未確定的收入,包括標外工程、委托、洽商、設計變更、變更設計、材料差價、材料量差等原因形成的待建設單位審批的工作量收入;以及未確認的機械租賃收入、拆、安裝、運輸機械的收入、焊接費用收入等。這些未確定的收入,能否結算回來,在合同中沒有明確的解釋,招標文件中也沒有明確的列示,往往成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收入概念,可是對于內審工作來說,恰恰對離任者的經濟評價起到關鍵的作用。
如何確認這些收入,確認多少,對審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和業(yè)務能力都是一個考驗,當然還要掌握建設單位的確認標準和態(tài)度等。
首先要制定確認未確定收入的幾個原則,這樣就能夠在審計實施階段把握一條標準線和更加有的放矢:
(1)謹慎性原則,在審計實施階段,對于被審計單位提供的已施工但是建設單位尚未批準的未確定的收入,沒有建設單位的認可證明材料,審計時該收入將不予采納。但是在審計報告經批準尚未下發(fā)以前,被審計單位從建設單位取得了認可該部分收入的證明材料,可以調整確認該部分收入,修改審計報告。
(2)客觀性原則,由于在施工過程中為這些未確定的收入而發(fā)生的所有成本,無論如何列支,都必須在審計時確認為成本。因為這部分成本無論收入取得與否,均已發(fā)生,無法逆轉。
(3)追認性原則,在審計實施階段,未確定的事項影響了被審計單位的盈虧結論,一個施工項目的結算往往要跨幾個年度,待被審計單位完成該項目的結算后,再行對當時審計時的未確定事項一一確認。在后續(xù)的審計重新認定時,對于審計實施階段的一個在建項目的未確定事項,涉及到原未確定事項實現后的劃分問題,做如下規(guī)定:能夠按工程節(jié)點或工程項目劃分清楚的,按工程項目進行確認收入和成本費用;不能夠按工程節(jié)點或工程項目劃分清楚的,按完工百分比(即審計時前任領導完成的甲方確認的工作量除以最后的結算量)來分劈這部分未確定收入的結算額。
其次,在審計實施階段,對被審計單位有證明資料表明能取得未確定收入,必須進行初步估算該未確定收入的能夠回收數額,并且深入考證證明材料的效用性和把握性。
例如,我們在對某電力工程項目經理部的任期審計時,該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大約進行了56%,但是審計實施時已經報電廠批準的工作量為合同價的35%.由于電廠要求提前合同工期2個月,項目經理部采取了加大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等措施。當時,項目經理部拿出了一份會議紀要,是建設單位召開的動員大會,投資方(大股東)的總經理的報告中提出,如施工方能提前合同工期一個月獎勵500萬元,二個月1000萬元,依次類推。該項目部拿出這么一份會議紀要,按照審計時的工程進度,比原來的網絡進度提前了1個月,因此他們要求確認獎勵收入500萬元。
當時,我們審計組認真研究了會議紀要的每個細節(jié)。在報告中,獎勵的條件就是提前合同工期這么一個要件,但是我們可以把它和合同,還有招標文件聯系起來看,在合同中明確的表明了合同工期的截止日期,這份會議紀要只是起鼓動干勁的激勵作用,沒有法律效力。從公司法的角度看,即使總經理同意了會議紀要的內容,但是還必須有股東會通過后才有效力。因此,盡管當時施工進度提前了一個月,我們也沒有確認收入500萬元。
又例如,在審計一個項目部時,該項目部對施工過程中發(fā)生的材料價差和量差的預算資料已經裝訂整齊,尚未報送到建設單位。并且能夠查閱到建設單位為調整材料差而發(fā)的文件,從會議紀要中必須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時間段的概念,一是調整材料的范圍。必須掌握兩個具體的必要條件:一是購買時的材料發(fā)票,一是標準的出庫領用單。
審計組用這份會議紀要中限定的條件和要求,對該項目部報送建設單位的預算資料進行了檢查,把不符合要求部分進行了剔除。通過審計的實施,被審計單位及時按審計要求進行了整改和完善,重新整理了一份預算資料,不僅挽回了經濟損失,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當然,審計組對材料差的認定是按初始的資料進行了估算。
2、未確定的成本費用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另一個難點就是對未確定的成本費用問題如何去確認,同樣會影響最后的經營評價結果。這里所說的未確定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未結算的分包工程款、已使用未辦理出庫入庫手續(xù)的材料、未統計結算的機械臺班、應攤未攤的其他直接費、應結未結的間接費用等。本來這些成本費用的支出很容易可以確認的,但是施工企業(yè)的管理水平較低、資金狀況較差、施工地點比較分散等原因造成了這些未確定成本費用的存在,而且由于單位的個體差異(領導決策、經營管理)使這種未確定的成本費用不僅數額大,而且拖延時間較長,給企業(yè)的盈虧狀況造成了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在審計實施階段,必須把這些費用從前任領導的任期內劃定一個界限,分清責任,明確盈虧,因此如何確認這些未確定的成本費用也就成了關鍵所在。
2.1未確定的人工費,主要指分包工程尚未結算的部分。在審計實施階段,對于分包結算尚未完成而預估的成本,必須有分包合同、預付款證明、工程部門的簽證單,經審計人員進行估算后可對該成本予以采納。
分包工程部分發(fā)生的人工費,一般占到總成本的25%,因此在審計時必須給以特別的關注。在施工過程中,對分包結算不及時,平時只是以預付款的方式給付工程款,所以在審計時就很難確定,前任領導在任期間發(fā)生的分包結算到底有多少,雖然可以通過分包合同看分包范圍、工程簽證單,但是僅有這些還是不能完全確定分包結算的數額。我們采取的確認方式一般遵循如下原則:一是依據分包合同確認完成的工作量,如果分包范圍內的施工任務完成,那么該部分的分包成本就可以計取;二是根據完成合同工期的百分比計算。
例如,某施工隊伍與被審計單位簽定了一份勞務分包合同,工程價款2150000元,并且規(guī)定了明確的施工范圍,合同工期10個月,截止到審計時,被審計單位已付施工隊伍工程款850000元,已施工時間為6個月,受建設單位的設備到貨影響及圖紙滯后等原因,實物工作量只完成了45%.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如何確認施工分包成本,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分包范圍排查,幾乎所有的工序都沒有按施工網絡進度結尾,屬于開口等的狀態(tài)。盡管只完成了實物工作量的45%,但是實際的成本投入已經發(fā)生了,因此確認發(fā)生的成本時應該按合同價款的60%考慮。
三是根據預付款的數額確認分包成本。有些時候,工程中斷時間很長沒有復工,在審計時確認分包成本沒有辦法依據上述原則,只有按預付款的數額確認了。
2.2未確定的材料費,主要指施工過程中已投入使用,而尚未辦理入庫出庫手續(xù)的材料。為了強化材料管理,督促各單位加強材料成本的會計核算,在審計實施階段,對于預估的材料成本,必須有物資采購合同、辦理了出庫手續(xù),并對該批材料進行了暫估入庫。否則,審計人員將對該材料成本不予采納。
2.3未確定的機械費,主要指施工過程中已發(fā)生,而尚未辦理結算的機械費成本。在審計實施階段,對于租用的機械預估成本時,必須有機械租用協議、臺班費結算單、預付款證明等資料,經審計人員估算后可對該成本予以采納。
2.4未確定的其他費用,主要指施工過程中已發(fā)生,除上述三項費用以外的其他直接費用,包括臨建費用、水電費用、二次搬運費等。對于這些費用的確認,有證明資料的按證明資料確認;沒有證明資料的,按已經發(fā)生的該部分費用的月平均值計算預估費用。
[關鍵詞] 泌尿外科;護理教學;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實驗對照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6(c)-0146-02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of Team-based Learning Mode in Teaching of Surgical Nursing
SUI Ran
Hongko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Shenzhen, 5180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m based learning (TBL) model used in Department of Urology nursing teaching effect.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better, 248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this paper,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TBL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eacher, students listen to the mode of teaching, after after a period of teaching two groups of students on comprehensive theory examination and investigatio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in relation to the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The data statistics fou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theory examination score is 86.92.4, the control group score is 78.63.1,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theory examina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Urology; Nursing teaching; Team-based teaching; Experimental control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fā)展以及醫(yī)學對護理學科要求的提高,傳統護理教學模式逐漸顯露其弊端。為了提高護理質量,新的護理教學模式被引入護理教學中。以團隊為基礎的護理教學是2002年美國Oklahoma大學的Larry K Michaelsen 等其他學者公共提出創(chuàng)新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在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習者領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同時更是從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靈活性和實踐性等多個方面督促學生實現轉變。為探究將團隊為基礎的教學(TBL)模式應用在泌尿外科護理教學的效果,該研究中選取某學校中248名護理本科生進行外科護理教學,并在教學實驗中將2010年1月―2012年12月248名護理生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通過實驗來驗證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教師選拔
該次實驗中選取6名具有3年以上護理本科生課堂教學經驗的教師,6名教師全程參與該次研究。
2.2 教學對象和分組情況
該次試驗通過隨機抽取的方式抽取了某醫(yī)學院護理學院248名護理本科生為教學對象。其中男48例,女200例。按照學生學號將學生進行試驗編號,并采用隨機法隨機將248名學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隨機均分后發(fā)現觀察組124人中有22名男生和102名女生,實驗組采用的是TBL教學模式,按照該組所有學生日常學習成績將所有學生分為24個小組,每組約5~6人。對照組隨機分取的124名學生中有26名男生和98名女生,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
2.3 利用T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利用T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在課前準備好當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點,同時適當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材和相關參考資料作為學生的課前準備閱讀資料。學生則在課前根據教師制定的閱讀資料進行課前預習。學生的預習效果可以通過預習認定測試進行,預習認定測試可以分為“個人預習認定測試”和“團隊任務測試”2個大方面。即先讓每個學生進行獨立的閉卷預習測試,經教師改卷評分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隊任務預習測試。通過相關的評定方式評定學生的預習認定測試成績。課內教學主要是通過應用性教學練習來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這一階段可以通過團隊學生之間互評進行積分。
經過一段時間的T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后,將學生在個人預習認定測試成績、團隊任務測試成績和應用性練習成績進行加和來實現。而對TBL教學模式進行評估則是通過對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綜合理論考核來實現的。結合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綜合性理論考核的情況比照和針對觀察組施行的問卷調查情況兩個方面實現對TBL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來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3 結果
3.1 對兩組學生的綜合理論考核成績進行比照
經數據統計發(fā)現,觀察組學生綜合理論考核成績是(86.92.4)分,對照組的分數是(78.6±3.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2 觀察組護士對TBL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
從表1可以看出,將TBL教學模式應用到外科護理教學較傳統教學模式具有很顯著的教學成果(P
表1 觀察組學生對TBL教學模式的評價分析(n=124)
■
4 討論
該研究顯示,將TBL教學模式應用到外科護理教學較傳統教學模式具有很顯著的教學成果(P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內容發(fā)現,學生多數認可將TBL教學模式應用到外科護理教學中,該實驗結果和將TBL教學模式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反應效果是一致的。TBL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從能力層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由于TBL教學模式中有預習認定測試和實用性練習2個方面,因此學生可以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應用能力。因此利用T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積極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將TBL教學模式應用到外科護理教學中能夠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并從能力層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溝通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且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群中反應也很好,因此這種一種適合護理學專業(yè)教學的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韓媛,周英,羅艷華,等.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泌尿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19):127-128.
[2] 尤秀麗,岳立萍,席淑華,等.合作學習在胸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8):91-101.
[3] 張宏英.PBL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1(16):45-46.
[4] 徐麗晶.外科護理教學中PBL的應用研究[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1(12)141-142.
[關鍵詞]AOGC;尾氣處理;催化氧化
中圖分類號:X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327-01
1.裝置簡介、反應機理與工藝流程說明
1.1 裝置簡介
丙烯腈裝置是采用BP公司的專利技術,采用丙烯、氨氧化法生產丙烯腈,即丙烯、氨和空氣在反應器內催化劑的作用下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丙烯腈,同時后續(xù)系統分離產生硫銨、乙腈、氫氰酸等副產物。在吸收反應氣體的有機組分過程中,吸收塔頂部吸收有機成分后排出的氣體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丙烯腈、丙烯、丙烷、氮氧化物等成分。吸收塔尾氣催化氧化處理系統(即AOGC)是吸收塔頂部排出的丙烯腈尾氣首先經分離罐分離游離水,然后進入尾氣處理系統與補充空氣混合,經尾氣換熱器加熱后進入反應器,在反應器中進行催化氧化和催化還原反應,將有害的一氧化碳和揮發(fā)性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從反應器出來的凈化氣體經尾氣換熱器排入煙囪。
1.2 反應機理及工藝流程說明
丙烯腈尾氣處理采用貴金屬鉑、鈀金屬蜂窩催化劑在200~600℃的條件下催化氧化丙烯腈尾氣中的揮發(fā)性有機物,形成對環(huán)境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催化氧化反應如下:
C3H3N+3.75O2=3CO2+1.5H2O+0.5N2
C3H6+4.5O2=3CO2+3H2O
C3H8+ 5O2=3CO2+4H2O
CO+0.5O2=CO2
丙烯腈尾氣中氮氧化物的處理采用陶瓷蜂窩催化劑在310~400℃的條件下,利用補加氨將丙烯腈尾氣中的氮氧化物還原成為對環(huán)境無害的氮氣和水,催化還原反應如下:
(2x+4)/3NH3+NOx+O2=[(x+2)/3+1/2]N2+(x+2)H2O
1.3 工藝流程說明
本系統采用催化氧化技術(CO)和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處理丙烯腈裝置吸收塔塔頂排出的丙烯腈尾氣。吸收塔頂部排出的丙烯腈尾氣首先經分離罐分離游離水,通過增壓風機C-2101增壓后進入本系統,然后與空氣鼓風機C-2102補充燃燒所需的空氣以及循環(huán)風機C-2103循環(huán)回來的高溫循環(huán)氣體混合,經尾氣換熱器E-2101加熱后混合,經電加熱器E-2102進一步混合后進入CO反應器R-2101,在CO反應器R-2101中進行催化氧化反應,將有害的揮發(fā)性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從CO反應器R-2101出來的凈化氣體進入蒸汽過熱器E-2103、余熱鍋爐B-2101回收部分熱量后進入SCR反應器R-2102,尾氣中的NOx在SCR催化劑作用下與補加的氨進行選擇性催化還原反應,將尾氣中的NOx還原成N2和水,然后凈化尾氣經尾氣換熱器E-2101回收熱量后排入煙囪。
2 AOGC系統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AOGC系統自2012年開工運行以來,在運行第一年時,裝置的增壓風機運行相對比較平穩(wěn),風機振動未出現嚴重超標情況。運行至2015年初時,風機軸承的振動及軸承運行過程中的噪音大幅上升,經過幾次對軸承的找正及對中檢修后,風機軸承振動依然經常超標。2015年4月份一個月內對風機進行檢修三次,振動超標及噪聲超標問題依然未徹底解決。
3 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根據風機現場的實際運行情況及檢測數據分析增壓風機運行出現振動超標的情況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葉輪上附著介質或受到介質沖刷造成葉輪運行不平衡;二是增壓風機入口的氣液分離罐內捕沫網出現堵塞,液體未完全分離下來,部分液體隨氣相介質進入風機造成振動及噪聲超標;三是風機出口管線下沉造成風機與電機的軸承連接不水平造成振動超標。
3.1 確認過程及解決措施
3.1.1 將葉輪拆下后,發(fā)現有少量介質附著在葉片的角落里,將介質全部清理干凈后,送機械廠做動平衡,無問題后對葉輪進行回裝。
3.1.2 由于氣液分離罐在設計時未設置人孔及檢查孔,因此動火對氣液分離罐增加了兩個人孔以利于以后的檢修及檢查工作。氣液分離罐開孔后,發(fā)現捕沫網上存有介質,并且氣液分離罐底部存有少量廢水,檢查發(fā)現氣液分離罐下的出口管線存在堵塞現象,后經過解法蘭,疏通等工作將此段管線處理通。并將氣液分離罐內的捕沫網拆下進行清洗,洗凈后回裝。
3.1.3 針對風機出口管線下沉的問題,對風機出口管線的支撐重新進行設計和加固,使風機出口的膨脹節(jié)處于有效范圍內,消除風機出口管線對風機軸承及電機軸承的過度壓迫,造成軸承不水平。
4.分析總結
經以上措施的實施后,AOGC系統運行恢復正常,增壓風機軸承振動回到指標之內,現場噪聲消除。
參考文獻
[1] 丙烯腈裝置工藝技術規(guī)程,2012.12.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房產管理司:
你司(1993)局房司字第019號關于“同意中央國家機關危舊房改建處自行承擔拆遷工作的函”收悉。經研究,同意你司所屬中央國家機關危舊房改建處自行承擔和平里三至六區(qū)危舊房改造工程的拆遷工作。希望改建處配備具有一定政治素質和拆遷業(yè)務能力的工作人員。所有參加拆遷的人員,均要經過市房地產管理局或東城區(qū)房地產管理局組織的拆遷業(yè)務學習,熟悉拆遷政策,在拆遷工作中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務院頒發(fā)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北京市實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細則》及有關拆遷的規(guī)定,嚴格按拆遷程序辦事。努力做好拆遷工作。
特此函復。
關鍵詞:歷史教材;插圖;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9-0233-01
隨著歷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增加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是課文輔助系統的首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素材、也是歷史教學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中恰當地使用這些插圖,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學生聯想、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鞏固和拓展。
那么,怎樣才能發(fā)揮好教材插圖的這些作用呢?筆者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躁程改革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以下七種有效方法:
1.動態(tài)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制作歷史課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把歷史地圖動態(tài)地演示給學生,使教材插“活”起來、“動”起來。這種借助多媒體手段對教材插圖再加工,使其更加形象、自觀、生動的教學法就是動態(tài)演示法。
例如;運用《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時,以POWERPOINT幻燈片動態(tài)效果插入一艘船只,沿著鄭和下西汗路線移動,隨著船只的慢慢移動,依次閃現出發(fā)點劉家港,沿途所經的今越南、馬來西亞、盂棚拉國、斯里蘭卡、阿曼等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這樣,教師邊動態(tài)演示路線圖,邊生動講述有關內容.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
2.以圖演史法
所謂“以圖演史”,就是指讓學生利用角色扮演法再現圖片中的歷史。如在教學《秦朝一統》時,筆者就采用此法: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后,一直想出去看看自己統治的大好山。一天,他微服私訪視察民間。當他來到集市時,來到一個水果攤前,突然覺得很口渴,于是就問婦人說:“這些蘋果怎么買?”(客家活)婦人雖聽不懂,但仍很有禮貌地用畬族話說:“3刀幣一斤。”秦始皇很茫然就問身邊的侍衛(wèi),但侍衛(wèi)也搖頭不知。后來秦始皇想干脆給錢就算了,于是就拿出圓形方孔錢來付款,但婦人卻搖手不收。最后秦始皇只能無奈地回宮了。
提問:1.如果你是秦始皇,你回宮后會怎么做?(學生回答:統一貨幣、統一文字。)2.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會選哪國的貨幣和文字作為統一的貨幣和文字?(學生回答:秦國。)然后教師展示課內外的有關插圖: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統一文字(小篆)
這樣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3.多管齊下法
對于某些史實和觀點,歷史圖片與其他實物、音像、文字資料之間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有機聯系的。所以針對同一史實和觀點,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多種歷史資料有機組合,將網絡資料.多媒體視頻材料以及各種實物、歷史圖片、教材中或補充的相關材料結合起來綜合使用。課外再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歷史遺址、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等,有效地縮短青少年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從而引起豐富的聯想,結合文字資料和教師精辟的點評。揭示歷史事件之間辯證關系,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化,加深對歷史圖片的理解。
通過學生思考分析,教師的適時點撥,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經濟危機解決前后美國人民迥然不同的心情,對羅斯福力挽狂瀾的作為深感佩服,同時,未雨綢繆地關注起正在改革展中的中國的未來命運,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以圖導課法
利用插圖,精心設計導言,是眾多導入法中的一種,而且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效果顯著。如教學“帝國主義掀起的狂潮”一課時,教師展示《時局圖》,圖片打出后學生就會納悶:不同的動物分別代表哪些國家?那么多姿勢代表什么意思?教師借機提問:“大家是否覺得這幅《時局圖》有些怪異,那么就請同學們結合教材,來看圖中的熊、蛇、青蛙、獅子、鷹分別代表哪個國家?它們的勢力范圍分別是什么?相信通過對本圖的分析和學習,大家對這些問題就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通過這一看一想一講一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課文的學習上來,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積極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順利地入門了。這樣的導入情景不僅抓住了學生的所有注意力,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看圖學習的興趣。
5.朝代流程法
中國歷史悠久.曾出現過很多朝代,有時還更替得很頻繁,一個時期里出現很多國家。學生不掌握這種朝代分合變化情況,就無法具體了解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過程。近年來.發(fā)現有些學生在學完中國歷史之后,卻弄不清朝代變化順序,學生的時序感是既混亂又模糊,給今后的歷史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制作朝代更替流程圖。
教師根據流程圖.結合中國歷史朝代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讓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從而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序感,也使學生有效地掌握中國各個朝代更替的情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歷史知識作好準備。
6.圖文結合法
在講授歷史人物時,可以進行圖文配合的講授.以圖助文,以文釋圖,相得益彰,既突出了''歷史人物的形象特征,又便于學生感知理解,提高想象力。
例如:愛國詩人屈原的肖像,深刻地表現了他而對楚國衰落、希望革新圖強的愿望,也充分展示了他憂國憂民;悲憤傷感的內心世界。而三國蜀相諸葛亮的肖像,則表現了頭戴綸巾.手拿羽扇,身穿袍服,外罩大氅的外貌特征,也反映了他舉止優(yōu)雅、莊重、明智的性格特征。從而顯示出諸葛亮運籌帷幄、智慧過人、鎮(zhèn)定自若、滿腹經綸、鞠躬盡瘁、忠心耿耿匡扶漢室的氣度。
這樣的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
關鍵詞:導入 新課 學習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導入、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所以導入一開始就要做到“搶耳”、“搶眼”、“搶心”,用最短最快的形式,達到破解主題、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好“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應潛心研究的一個方面。在此筆者主要就歷史教學過程中常見、有效的幾種教學導入方法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復習導入法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通過對學生已有的舊知識進行復習提問,在溫習鞏固前面所掌握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較好地接受新知識,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
如在教學《》一課時,我先復習提問:“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然后著重指出失敗的一面,接著又問:“竊取果實的并不滿足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在中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到后,一部分進步的知識分子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探索中國的前途,導入新課。這樣的銜接,前后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入即將學習的課堂。
二、問題、懸念導入法
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俗語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只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盡快知道究竟,而這種心態(tài)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悱”的狀態(tài)。但須注意,問題、懸念的設置要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恰當適度。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自始至終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jié)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探討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也是戰(zhàn)勝國,為什么在巴黎和會上卻被當作戰(zhàn)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吸引住了,并急切地想了解新課內容。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歷史知識。
三、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
學生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重在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歌曲、詩詞、實物、影視、圖片、故事等,再現歷史的本來面目,把學生帶入所要講述的歷史環(huán)境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注意力集中,急于了解新課的內容。
1、歌曲導入。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種藝術手段,用歌曲實現課堂導入,往往能使課堂營造很好的氛圍,實現情境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們把這條規(guī)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通過欣賞歌曲,可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意識不到是在上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
在講《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一課時,我首先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低沉而悲壯的歌曲很快就把學生帶到了國破家亡的歷史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很快被激發(fā)起來,這樣大家對愛國主義情感也就有了直接體驗。我再提問:“這首歌描寫的是哪一件歷史事件?是怎樣發(fā)生的?”這樣便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恰當的軌道,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堂學習。
2、詩詞導入。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小學就已經學了不少的古詩文、名言、名句及作者,充分利用學過的知識導入學習情境是十分自然的。
如在教學《不怕遠征難》一課時,先帶領學生朗讀的詩《七律?》,略加解釋,指出在詩中提到的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岷山等地,這些只是經過的萬水千山的一部分,然后提問:“經過了哪些地方?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為什么能取得的勝利?”這樣運用與教材相關的詩詞作鋪墊,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情境,能激發(fā)興趣,啟動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較好地進人新課學習。
3、實物導入法。
即運用歷史留存下來的一些實物,引入對相關歷史知識的學習。如在講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前,我準備了幾枚圓形方孔的銅錢,上課時先展示給學生,然后說:“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枚秦統一使用的貨幣――圓形方孔銅錢,這可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寶貝,大家可以互相傳著看一看,注意:上面寫著‘半兩’兩字!下面我們就來了解有關的歷史知識。”這樣導入,使學生覺得歷史不僅是在課本上,而且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4、影視情節(jié)、故事等導入。
歷史影像可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神經產生強烈的沖擊,促使大腦積極思維,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辨,具有再現性、豐富性、形象性、綜合性等特質。
如在學習《》時,為體現在日寇鐵蹄下祖國山河流血的悲壯氣氛,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震撼學生的心靈,我適時播放了《山河歲月》影視片斷,使學生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罪行及其對生命的漠視和踐踏,能有一個感性認識,并激發(fā)其學習的動機。影視資源很豐富,但需要教師有捕捉歷史信息的敏銳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生活、時事導入法
學生都喜歡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越是貼近生活、現實,越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歷史知識往往被認為和生活、現實無關,因而大多數學生都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把歷史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就能消除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厭倦情緒,使他們帶著一種親切和愉快的心情去學習。
如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一節(jié)時,9?11事件剛剛發(fā)生,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國。我是這樣導入的:先利用多媒體放映9?11事件的視頻讓學生觀看,當看到世貿大樓頃刻間化為烏有時,學生當時喊了起來。
我問:相信大家都知道,剛才看到的錄像是什么事件?學生齊聲回答:9?11事件。我開始導入:當9?11事件發(fā)生后,美國震驚了,世界震驚了,人們都在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會不會由此爆發(fā)?于是,人們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前兩次世界大戰(zhàn)。今天讓我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樣導入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由當今的巴以沖突導入二戰(zhàn)后這一地區(qū)的復雜形勢,由當今的全球金融危機導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等等。
當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zhàn),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就是好方法;只要我們勤于思考、不斷反思,我們的課堂就會變得精彩無限。
參考文獻
①趙國忠 主編《教師最需要什么》.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②劉世斌 主編《名師講述――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5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