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議專題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開發;設置;研究
社會體育專業是目前我國高校在體育專業中常設專業之一。自1989年,成都體育學院最早進行“醫體結合、體醫滲透”的體育醫學改革以來,目前的高校的社會體育專業中,“醫體結合”課程逐漸成為現代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普遍重視的課程。所謂醫體結合課程,就是在社會體育專業中,設立的體育學和醫學相結合的課程。這是現代體育專業培養全新人才的課程設置的需要。通過這一課程的設置,把體育運動與醫療保健相結合,主要探討在群眾性的社會體育活動中如何做好運動損傷的醫療康復和保養問題。對醫體結合人才的培養,是國家對體育專業的畢業生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全民健身運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前提下,需要相關體育專業人士的參與和指導,培養醫體結合專業的畢業生已經成為各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共識。設置合理的醫體結合課程,是發展現代社會體育學的必然要求。因此,探究在新時期,如何在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開設“醫體結合”課程,對“醫體結合”課程進行創新和開發,是擺在每一所高校面前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學術界近些年對此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為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做好“醫體結合”課程的設置與開發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但是,我國目前高校還是以競技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培養為主,對社會體育專業的重視度不夠,現有“醫體結合”課程已經不能夠適應高校社會體育發展的需要。如果這種現狀不加以及時的改變,那么不利于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長遠的發展,也不利于全面健身國家戰略的實現。
一、高等院校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設置的狀況
1989年,成都體育學院在自己的體育專業課程設置中,首次提出“醫體結合”理念,并最早設置了醫體結合課程。此后,這種課程逐漸為其他高校體育教學所采納。目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中, “醫體結合”課程的設置已經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一些學校的社會體育專業的“醫體結合”課程已經創出了自己的特色,如上海體育學院、山東體育學院依托自己學校特色,把“醫體結合”課程的開發上升到校級層次,開發出了一些符合本校特色的“醫體結合”課程。觀察各個高校開始的“醫體結合”課程,主要有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養生學、體育健身學、社會體育運動醫療護理學等。這些“醫體結合”課程的設立,有效地實現了體育運動與醫療保健的結合,為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課程設置思路,也為國家開展全面健身運動培養了大量的體育應用型指導人才。總體上看,各個高等院校在社會體育專業設置的“醫體結合”課程為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二、高等院校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設置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醫體結合”課程開發力度不夠,創新速度慢
現有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中的“醫體結合”課程在開發中力度不夠,集中表現在課程內容傳統陳舊,缺乏必要的創新意識。以體育保健學為例,大多數學校只是探究如何做好體育運動中的防護和緊急運動損傷的維護問題,沒有進行更深入體育學與醫療學結合的內容的闡述。簡言之,就是現有醫體結合課程大多是教授給學生是什么,但是很少引領學生探究原因。課程資源的不足,是造成課程開發力度不夠的重要因素。同時,各個高校也沒有結合本校特點,開發自己學校特色的醫體結合的校本課程。總體上看,現有高校醫體結合課程雖有變動,但是創新力度不大。在全民體育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現有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設置與開發中的短板,在今天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現。它一定程度上已經滯后于國家全民體育戰略的發展需要。
(二)“醫體結合”課程缺乏必要專業人士的參與
醫體結合課程的開發需要具有雄厚專業知識的人才的參與,現有高校片面重視競技體育項目的做法,致使在社會體育人才的培養中出現明顯滯后現象。在醫體結合課程的研發中,人才的短缺更是突出的問題。很多高校的社會體育專業中“醫體結合”課程的設置于開發由于缺乏專業人士的參與,還是沿用以往傳統教材,傳統的上課模式。各個高校不能及時高效地開發出適合自己學校社會體育專業發展的具有極強可操作性的醫體結合的校本課程。一些高校也已經認識到這一點,進行了相關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但是總體上還是落后于現代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的需要。總之,人力資源的短缺,是影響我國高校在社會體育專業進行“醫體結合”課程開發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三)“醫體結合”課程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可操作性較差
正是由于上述醫體結合課程開發創新的力度不夠,相關人才的短缺等現實的問題,致使我國高校在社會體育專業的“醫體結合”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總是出現可操作性差的問題,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以山東體育學院的社會體育專業為例,雖然也開設了相關“醫體結合”課程,但是內容的陳舊,教學手段的傳統性,致使很多學生對這一課程不感興趣。筆者曾將調查在這些課程中學生的參與學習情況,幾乎90%以上的W生認為這些醫體結合課程不適應現代高校體育發展的需要。受訪的學生學習這些課程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相應的學分。也許在社會體育專業其他課程中同樣存在上述問題,但應當沒有在醫體結合課程這么突出。一些體育專業的教師在談到醫體結合課程的時候,也是不明所以。很多師生對“醫體結合”課程只是簡單地理解為就是要學會在體育鍛煉中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以及出現運動損傷后如何進行簡單的自救等。
三、開發全新的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國家全民體育的戰略背景,大膽進行“醫體結合”課程開發與創新
2014年9月份,全面健身、全民體育已經被確定為國家戰略,并要求在全社會大力推行。這就為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高校在社會體育專業的建設中,要充分立足全民體育的國家戰略,及時對以往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進行大力的改革。在“醫體結合”課程中,也要結合這一時代背景,根據自己學校的特色,大膽地進行相關課程的研發。學校要創設條件,鼓勵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師進行“醫體結合”課程的校本化研究。對待在醫體結合校本課程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進行大力的表彰,必要時可以給予其豐厚的物質獎勵。學校體育院系也要從宏觀上樹立“醫體結合”校本研發的理念,把這項工作放到體育院系發展的重點工作范疇之中。在具體的醫體結合課程的開發與創新中,筆者建議可以借助于現代網絡信息手段,及時了解國內外高校在醫體結合課程中最新的做法,吸收他們有益的經驗,進而形成自己學校的特色。
(二)大力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為課程的開發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
高校要想做好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的開發與創新工作,離不開大量高素質人才的參與。因此,高校要注重對相關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人才引進上,要拓寬人才引入范圍,不要單獨看對方是否具備高學歷,更要看其是否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如果高校具備較強的實力,可以把人才的引進范圍擴展到國外,吸引國外相關專業人士參與進高校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的開發中來。在對高校現有專業人才的培養中,也不要忽視。通過選拔優秀的體育專業畢業生,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培訓,提高他們課程開發的理念和實踐創新的能力。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就會在較短時期內為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中的“醫體結合”課程的開發打造一支優秀的團隊。強大的人力資源的儲備,是未來高校做好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開發最大的助力。
(三)加強對“醫體結合”課程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實效
再好的“醫體教學”課程,最終是為了能夠服務于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實踐的需要。因此,實踐環節是高校做好社會體育專業醫體結合課程教學最終的目的和動力。通過教學實踐,一是可以驗證相關校本課程開發是否具備極強的可操作性,二是可以在實踐中發現課程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課程進一步的改革與創新提供現實數據的支持。要引領學生積極參與“醫體結合”課程的教學活動,真正從內心認識到這一課程的重要性,轉變那種只是片面的為了學分而學習的理念。
四、結語
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在“醫體結合”課程的設置與開發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課程的改革和創新。高校要遵循國民體育的國家戰略,積極從事社會體育專業的“醫體結合”課程的開發工作,為國家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體育人才。
【⒖嘉南住
【關鍵詞】安徽省 表演專業 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質量工程建設教學研究項目:044―J0800900003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210-01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截止到2014年止,安徽省共有4所高校設立了表演專業,并有了第一畢業生,本文將以這4所高校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章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比較分析等方法對安徽省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培養目標的比較研究
四所高校表演專業均能按照教育部表演專業課程指導綱要制定培養目標,但對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和規格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安慶師范大學和阜陽師范學院為代表的培養從事“體育表演編導、教學”等相關工作的人才,突顯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辦學特色和以安徽工程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為代表的培養從事“教學、訓練、管理”工作和“人物形象設計”工作人才兩種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向。二是在專業能力方面,安慶師范大學與阜陽師范學院強調了教學能力的培養,而安徽工程大學與安徽師范大學將編導、形象塑造能力作為主要目標。
(二)招生規格比較研究
四所高校基于自身情況與培養目標的不同,在招生歸口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安慶師范大學、安徽工程大學、阜陽師范學院都屬于藝術類招生,而安徽師范大學屬于體育類招生。這也間接導致了各高校在招生考試內容,雖然都采取了形體素質(20分)+身體素質(30分)+專項素質(50分)現今全國通用,基本上能夠直觀的反映考生在本專業上綜合素質,也能通過考試觀察到考生在表演專業上的發展潛力的方法,但在這三項考試內容中,安徽師范大學分成健美操專項身體素質、體育舞蹈專項身體素質兩種考核方式,不但考核了柔韌性,也考察了考生節奏感,動作模仿能力等;在專項素質上,阜陽師范學校的任選項目比其它三所院校多了民族舞蹈,體現了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側重。
(三)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
根據統計數據得知:1.安徽省高校在體育表演人才的培養上比較注重課堂教學;2.師范類院校選修課開設較多,充分考慮人才的興趣愛好培養,而工科類院校還是一如既往的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打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發展。
課堂教學時數及學分比較。安徽省高校在體育表演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結構設置上,有的學校注重人才技能的培養,而有的學校則偏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多一點,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認識,這勢必影響到人才培養規格的統一性。
藝術類課程的比較。安徽省各高校設置的體育表演方向藝術類課時以及在總課時的比例差異性較大,如安慶師范大學只有356學時,與安徽工程大學的464學時相差100多學時,但明顯都低于612學時的武漢體育學院等第一批設立該專業的院校。勢必對該專業人才藝術類知識的S富程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
(四)師資配備的比較研究
由于安徽省開設表演專業的時間較短,各高校專業教師人數較少,在教師總數中所占比例也偏小。從職稱和學歷結構看,副教授以上高職稱、博士以上高學歷的教師較少,直接導致在表演專業的學術研究成果少,對該專業今后整體規劃發展的理論研究不利。
(五)課程考核方法的比較研究
通過訪問調查,安徽省開設表演專業的四所院校對學生的考核基本都是采取理論考試+實踐考試、平時打分+考試打分的綜合考核方式。在公共課考核環節,采取了與全院同一考核方法、考核標準與考核時間,再結合教師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表現狀況進行綜合打分。在專業課考核環節,專業基礎課采取實踐考試+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進行綜合打分;在專業選修課環節,主要打分參照標準是教師平時打分與最后考核。在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依據實踐單位進行打分。
三、結論與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招生考試標準,實行全省統考,把好體育藝術表演專業人才的“進口”關。(二)安徽省高校體育院系辦藝術類專業的現實性和方向性需明確,要確定好到底是走體育化的藝術道路,還是走藝術化的體育道路,還或是兩者并舉分步走,從而適應社會對體育藝術人才需求的多樣性發展趨勢。(三)體育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形式、手段、方法和過程的特殊性,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根本、為主體、為先行,將理論知識傳授、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融為一體,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綜合效應。(四)安徽省要加大在體育表演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法規政策、理論研究、師資隊伍、場地設施等硬軟件條件建設,才能保證專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漢升,季克異.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3).
[2]翟廷立,李芳,羅元翔等.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1).
京東開始全面升級到電子發票,讓電子商務更加綠色。上市公司中,東港股份(002117)旗下瑞宏網是我國絕對領先的電子發票獨立第三方服務平臺,市場份額超過70%。浪潮信息(000977)曾中標國家稅務總局金稅三期網絡發票解決方案項目。
【期指】期指成交持倉方面,IF1712成交15109手,持倉29044手,日增倉-822手;IH1712成交11211手,持倉16916手,日增倉-826手;IC1712成交10948手,持倉22880手,日增倉-511手。期指升貼水方面,IF1712貼水19.86點,IH1712貼水2.56點,IC1712貼水45.82點。外盤方面,截止收稿,A50E12報13132.5點,漲1.31%;成交22.6736萬手,持倉71.0663萬手。
點評:周一早盤滬指小幅低開后,全天在3300點上方維持窄幅震蕩,收盤小幅翻綠,創業板指在1800點附近維持窄幅震蕩,上證50指數反彈在5日線附近遇阻回落,滬深300指數沖高回落,小幅翻紅,深證成指早盤震蕩上行,午后小幅回落,至收盤,滬指和創業板指數均收陰,成交量均較上周五放量。技術上面臨3350-3380點的壓力。向下支撐在3300-3280點。后市觀察趨勢變化和量能的變化。耐心持有沒大漲的個股,只要站在操盤雙線上方就不要頻繁波動。但止損設防是有必要的,那就是操盤雙線下方的個股堅決不做!
滬綜指周線三連陰后,本周收陽概率大;中小創周線收陽,或已表明底部不遠!
時值年底,即將又一個會計年度,或有一輪機構拉高套現行情!躲避解禁股——乃是重要決策!回避高位權重股——乃是年底要務!接盤的結果是高位套牢!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生產力乃第一投資標的!
以下為今日漲停個股解析:
關鍵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外部性;社會效益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4.20
中圖分類號:F30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4-0090-05
Abstract:Taking Zezhou county as example,this paper measures the externalities and social benefits of 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by value transformation model and investigating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net externality of industrial land is negative and its social benefits are lower than economic benefits. The net externality of other transfer land types, such as commercial land, residential land, infrastructure land and idle land, are positive and their social benefits are higher than economic benefits. The conclusion proves that land circul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ternality occurred in process of circulation and the transferred land types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re are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social benefits of social benefits 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such as making suitable land use plan at villagelevel, strengthening the law enforcement and completing the circul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externalities; social benefits
現階段,我國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改變了要素供給方式,尤其是“土地寬供應”在新的濟增長模式下已難以持續,因此土地要素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簡稱經營性用地,下同)作為生產要素參與經濟發展是客觀使然。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賦予經營性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地、同權、同價入市,從政策層面提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簡稱經營性用地流轉,下同)的基本框架。而后五中全會《決定》又提出要統籌推進經營性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可見經營性用地作為極具價值的生產要素,已成緩解國家建設用地緊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經營性用地流轉也積極推動了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就業崗位,提高了農村建設用地價值,增加了農民收入,但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和行政規制,流轉無序也引發了違法用地行為增加,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多發,破壞生態環境等問題[1]。因此經營性用地流轉對社會發展產生雙重效應,具有強烈的外部性[2],說明經營性用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而且其流轉具有社會決策特征,所以通過社會決策可顯化人們所忽略的、外溢的外部性,真實揭示經營性用地流轉產生社會凈效益。
本文基于澤州縣經營性用地流轉實證分析基礎上,通過經營性用地流轉外部性分析與測算,揭示經營性用地流轉后社會凈效益,以促進社會整體效益提升為目標制定決策,以期為現實中經營性用地流轉決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的社會決策分析
經營性用地是城市工業轉移和政府招商引資的主要承載地,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用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流轉過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將會發生改變,土地從低權能向高權能流轉,土地使用權主體由農民變成使用者(見圖1)。村委會受農戶委托將經營性用地流轉給使用者,一方面經營性用地的流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充分利用閑置或低效的存量農村建設土地,優化利用的規模結構和產業結構[3,4]。因此,經營性用地參與流轉與資源優化配置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5]。另一方面流轉過程中出現低效投資、違規建設、大規模基礎設施投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農村的收入分配格局改變,誘發新的土地矛盾等負面影響。所以經營性用地流轉對農村區域的影響包括直接經濟影響及相關外溢效應或者外部性。因此農村經營性用地流轉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和安排,對其流轉的外部性有正負兩面,需綜合考慮,因此有必要對外部性的社會影響進一步討論和分析。
(4)權屬不清容易產生土地糾紛。主要指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由于處于虛置狀態,相應權屬不清,導致擁有使用權的單個農民與所有權者村委會對經營性用地入市決策很難一致,易產生土地糾紛。
(5)生產生活垃圾堆積。主要是由于商業活動、土地開發施工和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還包括農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增加了垃圾管理成本。
正外部性包括:
(1)道路交通及基礎設施完善。主要指通過流轉,集體財政收入提高后,有能力投入資金改善本村的天然氣管道、自來水、有線電視、商服或學校等設施,同時修建了交通道路,改善居民出行條件。
(2)就業機會增加。主要指新的企業通過經營性用地流轉進入村莊,雇傭當地勞動力,增加了村民非農就業機會,同時增加家庭非農收入。
(3)保有的集體建設用地增值。主要指隨著企業入駐及生產環境改善,引起周邊未流轉建設用地增值。
(4)產業承接能力提高。主要指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及勞動力素質提高,增加了村莊對各類企業的吸引力。
(5)農民福利提高。主要指經營性用地流轉,通過收益分配,增加農戶收入,提高生活品質。
2.5 測算方法
2.5.1 外部性的測算方法
經營性用地流轉的外部性測算主要是采用價值量化法與分項加和法對經營性用地流轉外部性進行統一標準的價值化表達。并借鑒相關文獻中外部性定量測度方法[10~12],采用以價值量化方法為主的綜合計算方法。具體計算公式見表2、表3。
3 結果分析
3.1 外部性計算結果
根據以上測度方法計算研究區5種土地類型的外部性,流轉為工業用途的開發地塊(如表4至表6),凈外部性為-2460.61元/hm2,流轉為其他用途的地塊凈外部性均為正值,流轉為基礎設施建設地塊的綜合正面影響最大,依次為住宅用地、商業用地與空置地塊。
從正外部性計算結果看(見表3),工業用途和商業用途的流轉土地正外部性較高,說明兩類轉換用途帶給農民就業保障和集體土地增值效應明顯。其次,基礎設施及交通用途轉換包括道路交通的完善及生活生產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確實改善了農民原本落后的生活狀況和出行條件,同時提升了農民集體土地增值潛能。住宅用地流轉外部性居中,主要是因為遠離城鎮中心的住宅用地對于集體產業承接能力提高、集體土地增值及農民福利提高影響相對較小。空置的集體土地對農民來說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流轉未形成之前,其產生的正外部性最小。
從負外部性計算結果看(見表4),工業用地造成的最大負面影響就是生態環境破壞和垃圾堆放,由于工業生產造成的空氣、水質、噪音和垃圾等污染,影響原來農民生活的環境,同時由于工業用地占地面積大,流轉效益高,政府和集體之間利益分配不合理現象嚴重,會引起農民集體上訪等社會不穩定現象。而商業用地和基礎設施用地引起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垃圾堆放和社會不穩定,這與農村的垃圾處理系統不健全有關,以及由于開發建設過程中缺乏對農民的關注,政府和集體之間出現利益糾葛,農民降低了對基層政府的信任。住宅用地產生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垃圾堆放,農村居民點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垃圾堆放現象經常發生,對社區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空置用地產生的負外部性最低。
3.2 社會凈收益計算結果
根據2015~2016年4月研究區及相鄰區經營性用地流轉案例收集和統計,計算得出研究區經營性用地流轉土地年平均租金,加上凈外部性,得到社會凈收益。商業用地的社會凈效益最高為96264.49元/(hm2?a),依次為基礎設施用地為91790.40元/(hm2?a),工業用地為89472.39元/(hm2?a),住宅用地為54133.34元/(hm2?a),最后是空置用地為50007.80元/(hm2?a)(見表6)。雖然空置用地目前狀態處于空置,但不影響土地本身存在的經濟價值,因此本文以住宅用地年租金作為參考計算空置用地的年租金。
總體看來,除了工業用地的社會凈收益低于經濟效益,其他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空置用地的社會凈效益都高于經濟效益,這說明經營性用地流轉在創造經濟價值的時候,也帶給農民集體積極的凈外部性。但是,雖然經營性用地流轉的經濟效益遠高于農業生產經營所得,但并不能彌補經營性用地流轉產生的負外部性。如果在具體決策時,忽略了某方面的外部性則會導致社會決策偏差和社會凈效益的減少。
4 主要結論及對策
本文研究了基于外部性影響的經營性用地流轉的社會決策,認為最終的社會影響既要考慮經營性用地流轉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要權衡其流轉的外部性影響。通過澤州縣的流轉實例分析,本文計算研究區經營性用地流轉造成的凈外部性,并根據經營性用地流轉案例分析計算出的研究區經營性用地流轉經濟效益,得出研究區經營性用地流轉產生的社會凈效益。總體上,發現經營性用地流轉產生的社會凈效益高于經濟效益,對社會產生積極的綜合影響。
一、嚴格按照方案部署,切實貫徹全市學習實踐活動工作會議重要精神
一是領導重視,認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轉段相關準備工作。5月17日下午,我局迅速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學習實踐活動轉段工作,切實貫徹落實全市學習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精神,并對我局分析檢查階段活動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做了專題研究部署。
二是全員參與,扎實開好市局學習實踐活動轉段會議。5月18日下午,我局根據黨組會研究結果,迅速召開了學習實踐活動第一階段工作總結暨第二階段工作動員會議。會議回顧總結了我局學習調研階段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全面動員部署了分析檢查階段相關工作事宜,要求按照領導班子、普通黨員、一般干部“三個層次”分別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專題組織生活會和專題思想分析會,認真撰寫好分析檢查報告。
三是行動迅速,及時印發市局學習實踐活動分析檢查階段實施方案。5月20日,我局以《關于印發市統計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階段實施方案的通知》(宿統組發【2009】07號)文件形式,對如何深入開展分析檢查階段做了具體部署,確保相關活動平穩有序進行。
二是緊扣實踐特色,突出征求意見工作,努力促進全市統計事業整體大推進。
一是謀劃細致,籌備充分。我局以“繼續征求意見,全面查找系統存在問題”作為分析檢查階段初期工作的重點,在市局分析檢查階段實施方案上對征求意見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同時為傳達貫徹全市學習實踐活動情況通報暨分析檢查階段征求意見會的重要精神,5月25日上午,我局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征求意見座談會相關事宜,要求從統計系統內和統計服務對象兩個層面認真組織召開好意見征求會,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際成效。
二是行動及時,認真組織召開好學習實踐活動分析檢查階段征求意見會。5月26日上午,市局、隊聯合召開學習實踐活動分析檢查階段征求意見會。會議邀請了縣區局領導班子、一般干部、基層統計助理代表等,從領導班子以及成員的工作績效、統計部門如何更好的提供優質服務、黨性黨風黨紀建設、統計制度建設以及如何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與統計業務能力等角度進行了座談。與會人員緊密統計工作實際發言踴躍,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有價值、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并當場填寫了征求意見表。
日前,珠海港集團實施“西江戰略”取得突破,其中高欄港漸成為西江流域最具競爭力的中轉港。據統計,高欄港務碼頭貨柜吞吐量到今年將達13萬標箱,較2010年激增逾3倍。按交通部批復的珠海港總體規劃,珠海港將建設成為華南主要的干散貨集散中心、油氣化學品集散中心,以及珠三角西岸貨柜干線港。
近日,《欽州港總體規劃》獲廣西自治區政府批復。該規劃將欽州港劃分為龍門港區、金谷港區、大欖坪港區、茅嶺港區、那麗港區、東場港點、麻藍島港點、沙井岸線、三娘灣岸線以及遠景預留發展的鹿耳環江平山岸線和大風江港區。
5月,虎門港碼頭實現集裝箱量54481箱,單月首破5萬箱大關,創歷史新高。前5個月集裝箱突破20萬標箱,達206765標箱。該港在近期亦有望迎來巴拿馬型全集裝箱船的掛靠。
6月6日,珠江航務管理局在廣州組織召開了瓊州海峽客滾船大型化所帶來的航道和船舶匹配問題專題研究會議。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等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會議介紹了瓊州海峽客滾船舶大型化航道與船舶匹配專題研究任務的背景,對即將開展該項專題研究提綱進行了討論。
6月20日,貴州省地方海事(航務管理)局與黔西南州交通運輸局聯合舉行貴州省慶祝2012年中國航海日暨迎接世界海事日活動。這是自2005年國務院批準航海日法定節日以來,貴州省第一次單獨舉行慶祝航海日活動。
6月20日,廣州港集團與茂名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廣州港集團將與茂名共同開發茂名港。合作協議明確了廣州港集團參與投資控股茂名港博賀新港區7萬噸級通用碼頭項目、10萬噸級煤炭碼頭及25萬噸級礦石碼頭項目和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項目。
6月18日召開的中國—東盟港口物流行業合作會議上,湛江港被定為中國—東盟港口物流合作對接基地。近期,湛江港將開通兩條至東盟國家的航線,包括“湛江—曼谷—巴生(馬來西亞第一大海港)”航線以及“湛江—新加坡—海防(越南的中央直轄市之一)—湛江”航線。
中山市近期表示,要發揮港口優勢,與周邊形成錯位之勢,加快發展近洋跨境物流,爭取在“十二五”時期末,將中山打造成為“珠江江海聯運集散中心”,提高國際物流的服務水平。
一、組織機構履職情況
(一)機構建設情況。根據《2020年市區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工作考核辦法》文件要求,嚴格貫徹落實辦法中的相關規定,狠抓工作落實,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以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職能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局辦公室,負責專題會議籌備等日常工作,對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進行督促落實。
(二)運行情況。結合審計業務工作,在全年組織實施完成的34個審計項目中,嚴格貫徹《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對市場主體信用信息進行了關注,并將本領域、本行業和本單位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工作納入年度考核。
(三)狠抓落實。成立信息采集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對目前開展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明確了方向。
二、辦法貫徹落實情況。
一是強化學習。按照區市場監管的要求,進行專題研究,同時組織本單位全體干部職工通過微信群、QQ群等方式對《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管理辦法》進行學習,形成學習貫徹落實辦法的濃厚氛圍。二是注重落實。及時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操作培訓,促進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工作進一步落實落地。三是規范管理。以健全制度為抓手,以促進規范為突破,對照《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管理辦法》制定本行業信用信息激勵辦法(初稿),有效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
三、信用信息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進一步強化市場主體監管平臺管理工作,充分發揮事中事后信息化支撐作用,與審計業務有機結合。一是重點開展推送“先照后證”業務信息和篩查“誠信紅黑榜”人員工作。同時對相關的工作進行延伸研究,全年未發現相關情況。二是在進行審計項目時,嚴肅要求本單位干部職工運用好信息共享資源查詢,促進審計項目高質量、高效率完成。
今年來,銷售**分公司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度安全環保工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銷售企業油庫“達標創優”活動考評細則,在**油庫扎實開展“達標創優”活動,促進了油庫的基礎建設和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發動員工排查事故隱患。一方面由公司組織專班到油庫開展大規模、全方位的排查;另一方面發動油庫員工自查身邊的隱患和問題,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對查出的58條問題進行了分類整理,按照部門和單位的職責落實到人。經過半年多的整改,經公司半年安全檢查復查,已整改47項。
二是集中資金及時治理隱患。公司高度重視排查中發現的隱患,多次專題研究治理和防范的措施,按照隱患治理“五落實”的要求,積極落實治理責任、計劃、資金和防范措施,編制隱患治理月報,定期進行檢查。公司機關停止增添設備,壓縮一般費用支出,積極籌措整改資金116萬元,對查出的18處隱患和23個問題進行了有效治理和整改,隱患整改率達到92%。
一、支部書記書記就去年工作做總結,并對今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安排部署。
二、學習傳達了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和腐敗問題工作會議精神。并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和腐敗問題的風險點和防控點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判,重點強調要齊抓共管查辦典型案件。
三、述職述廉,做好紀委本職工作,通過紀檢委員了解黨員干部是否有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如有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